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蟋蟀和雏菊故事的读后感 > 地图 > 蟋蟀和雏菊故事的读后感,2024蟋蟀和雏菊故事的读后感范文大全
蟋蟀和雏菊故事的读后感相关栏目
蟋蟀和雏菊故事的读后感热门栏目
蟋蟀和雏菊故事的读后感推荐
蟋蟀和雏菊故事的读后感

(共 2003 篇)

  • 1、 蟋蟀的住宅读后感

    蟋蟀的住宅读后感(一)

    学了《蟋蟀的住宅》,我知道了蟋蟀造房子的时间都在秋天,它每长大一点就要将房子扩大,而且它造房子从不怕苦、不怕累,不辞辛苦地干着,让我很佩服。我要学习它那种能吃苦耐劳的精神。蟋蟀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做事不能半途而废,要像蟋蟀那样,坚持不懈。

    蟋蟀的住宅是蟋蟀自己一点一点的挖出来的,它用自己后腿的两排锯挖掘,说是锯,其实是一些跟我的头发差不多那样细、那样软的毛,如果我们用自己的几根头发挖掘泥士的话,那会多么的困难啊!

    蟋蟀的住宅,不是其它的昆虫那样,随便找一个地方住就行了,而是历经千辛万苦自己构造的。它不会象其它的昆虫那样随便、懒惰,而是很勤劳的昆虫,就像那些小蜜蜂一样。

    蟋蟀的住宅,要能排水、舒适、光滑,还要能射入温和的阳光,从这里又可以看出蟋蟀很辛苦,勤劳,还很聪明。

    蟋蟀真是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蟋蟀的住宅读后感(二)

    这两天,我学习了法国着名的昆虫学家法布乐的《蟋蟀的住宅》。

    这篇文章大量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蟋蟀的洞穴说成了人的住宅,风趣而亲切,时时刻刻都流露出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文章分三部分写。第一部分总起全文,点明题目,写蟋蟀因住宅而出名。

    第二部分从住宅的选址、外部和内部特点三个方面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作者拿蟋蟀与其他大多数昆虫对比,说明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在这里我也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并折服。

    第三部分写蟋蟀是如何精心建造、修建住宅的。作者通过长期、细心的观察,把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写得具体而细致,并通过自己的不耐烦来衬托出蟋蟀的吃苦耐劳精神。

    小小的蟋蟀,身躯柔弱,可它凭着那股不肯随遇而安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竟建造出如此伟大的工程,多么令人震惊与佩服!大自然中看似卑微弱小的生命其实有着我们意想不到的智慧的坚韧,让我们用心去观察这个世界,从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吧!

    蟋蟀的住宅读后感(三)

    最近我读了一章叫《蟋蟀的住宅》这篇文章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住的观察日记,主要写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筑才能。

    蟋蟀住宅的标准很严格,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用现成的洞穴,而是自己一点点挖掘出来,从大厅一直到卧室。它的住宅是那么的简朴、清洁、干燥,而且很卫生,上面清楚地写着蟋蟀的盖房时间,而且它的盖房工具是那么柔弱,只是一个像锯的后腿,而且它的工具(也就是后腿)和头发一样细,一样软,我们用头发挖掘土地,根本不

  • 2、 蚂蚁和蟋蟀读后感

    蚂蚁和蟋蟀读后感(一)

    今天上午,我看了一篇故事,名字2020叫《伊索寓言》里面一篇(蚂蚁与蟋蟀)。

    这篇故事主要讲的是:蚂蚁正在搬运食物,这整整一个夏天,蚂蚁们都在辛勤的劳动。一只蟋蟀看到了这一切,就嘲笑蚂蚁说:夏天就应该休息,干嘛那么累呢。蚂蚁没有说话。就这样春天、夏天、秋天过去了,寒冷的冬天来了。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蚂蚁们都爬到洞里去过冬了,可是蟋蟀却又冷又饿,无处安身那。到最后蟋蟀被冻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勤劳的人永远得不到好下场。只有勤奋、勤劳的人才不会受罪。我们千万不要向蟋蟀学习,要不然后果不会是好的。只有向蚂蚁学习,这样才会有一份辛苦一份收获。

    蚂蚁和蟋蟀读后感(二)

    这个寓言故事,警醒人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其实古往今来,多少实事已经证明了这是一条真理。宋高宗为扫除异己势力,与秦桧谋杀岳飞,将韩世忠革职,只图一时安稳,使得金军所向披靡,朝廷摇摇欲坠;清朝末期,慈禧太后花重金建宫廷园林颐和园,只图及时行乐,导致清朝财力不济,无力支撑北洋水师增洋兵力,甲午海战惨败乃奇耻大辱。反之,居安思危方能有备无患。看深圳小渔村沧海桑田的变迁,知道邓小平当年的卓越远见,才能有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成果;看超级大国美国对吸引全世界的高科技人才的争夺战,知道发达国家的全球视野和雄才大略。目前,全世界的首脑都在为全球变暖献计献策。我们的瞳孔充满了绿色。我们在环境问题上逐渐有了远见,我们不会等到见不到日月星辰,满目酸雨纷纷,脚下洪浪滔天,废气扑面而来,病魔肆意游荡,不会等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时候,悔不该当初!

    我想,这只蟋蟀可能也希望住在自己简朴而清洁的房屋里,品尝夏天囤积的粮食,高歌一曲《大约在冬季》。可它不像蚂蚁一样踏踏实实地干活。所以有了远见还要有一点一滴地行动。

    读完这则寓言,反省自己。我自豪地认为自己幸好是一只蚂蚁,在学习、锻炼身体、理财等方面不至于像蟋蟀一样糊涂。但是我又是一只懒懒的蚂蚁,在自己付出努力的时候,也会羡慕蟋蟀的及时行乐,悠闲自得,好逸恶劳。想到这里,我也羞愧地低下了头

    蚂蚁和蟋蟀读后感(三)

    今天,我读了一篇故事,故事的名字2020叫做《蟋蟀和蚂蚁》,故事是这样的:嘿咻!嘿咻!勤劳的蚂蚁正在广大的草原努力的搬运食物。这时也有许多昆虫也在努力的搬食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冬天一天一天逼近了。

    这时有一只蟋蟀跳到蚂蚁身边,嘻嘻哈哈的说:你们这

  • 3、 蟋蟀的住宅的读后感

    蟋蟀的住宅的读后感(一)

    学了《蟋蟀的住宅》,我知道了蟋蟀造房子的时间都在秋天,它每长大一点就要将房子扩大,而且它造房子从不怕苦、不怕累,不辞辛苦地干着,让我很佩服。我要学习它那种能吃苦耐劳的精神。蟋蟀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做事不能半途而废,要像蟋蟀那样,坚持不懈。

    蟋蟀的住宅是蟋蟀自己一点一点的挖出来的,它用自己后腿的两排锯挖掘,说是锯,其实是一些跟我的头发差不多那样细、那样软的毛,如果我们用自己的几根头发挖掘泥士的话,那会多么的困难啊!

    蟋蟀的住宅,不是其它的昆虫那样,随便找一个地方住就行了,而是历经千辛万苦自己构造的。它不会象其它的昆虫那样随便、懒惰,而是很勤劳的昆虫,就像那些小蜜蜂一样。

    蟋蟀的住宅,要能排水、舒适、光滑,还要能射入温和的阳光,从这里又可以看出蟋蟀很辛苦,勤劳,还很聪明。

    蟋蟀真是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蟋蟀的住宅的读后感(二)

    读了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从中我知道蟋蟀这种昆虫它常常慎重的选择住址一定有排水优良,而且朝阳﹑隐蔽﹑宽敞。门口有青草﹑有平台﹑墙壁很光滑,内部清洁。

    由于作者仔细﹑连续﹑长时间有耐心观察。他观察到了蟋蟀整修住宅时的动作如;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他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退上有两排据,有他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的铺开。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不仅对昆虫的描写。还通过他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出口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们。拟人;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有由于它的住宅它常常慎重的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我们身边到处是美,只要看你有没有去善于观察。让我们一起走向大自然去发现美吧!

    蟋蟀的住宅的读后感(三)

    寒假里,我读了着名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昆虫记》。《昆虫记》是一本记载了许许多多昆虫习性的书。我最喜欢的一篇就是书中的《蟋蟀的住宅》。

    蟋蟀的住宅主要讲了蟋蟀和别的昆虫不同,它不肯随遇而安,对住址要求很高,它们总是在排水优良、有温和阳光、隐蔽性好的地方自己挖掘住宅。它们的住宅总是隐藏在草丛中,像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也能保持干燥。蟋蟀大多在十月盖房子,它用前足扒土,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蟋蟀连续干两个钟头才能完成住宅的主要部分。然后还要用很长的时间进行修整。既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条件允许,还可以看见蟋蟀整修洞穴。它们真

  • 4、 《蟋蟀的住宅》读后感

    蟋蟀的住宅读后感

    当你做一件事时,你会随遇而安吗?当你做一件事时,你会继续精益求精、锦上添花吗?当你做一件事时,你会坚持努力,完成得更出色吗?......也许你不会,但是建筑师蟋蟀却能!

    你们知道吗?蟋蟀不仅是一名歌唱家,还是一名建筑师,它的工具尽管那样柔弱,但是它们的杰作却让人对它刮目相看、赞不绝口。更让我大吃一惊地是蟋蟀的住宅管已是无可挑剔了,但是它们还是对自己的住宅精益求精。做了两小时的工,作者都已经不耐烦了,但它还坚持着,这说明蟋蟀是一种有耐心、持之以恒的昆虫。

    从一年级到四年级,老师常对我们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是啊,连一种小小的昆虫都有这么一种好品质,难道人类还不如它们吗?我相信,做任何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坚持到底,就一定能成功!

    蟋蟀的住宅读后感

    学了《蟋蟀的住宅》,我知道了蟋蟀造房子的时间都在秋天,它每长大一点就要将房子扩大,而且它造房子从不怕苦、不怕累,不辞辛苦地干着,让我很佩服。(我要学习它那种能吃苦耐劳的精神。蟋蟀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做事不能半途而废,要像蟋蟀那样,坚持不懈。

    蟋蟀的住宅是蟋蟀自己一点一点的挖出来的,它用自己后腿的两排锯挖掘,说是锯,其实是一些跟我的头发差不多那样细、那样软的毛,

    如果我们用自己的几根头发挖掘泥士的话,那会多么的困难啊!

    蟋蟀的住宅,不是其它的昆虫那样,随便找一个地方住就行了,而是历经千辛万苦自己构造的。它不会象其它的昆虫那样随便、懒惰,而是很勤劳的昆虫,就像那些小蜜蜂一样。

    蟋蟀的住宅,要能排水、舒适、光滑,还要能射入温和的阳光,从这里又可以看出蟋蟀很辛苦,勤劳,还很聪明。

    蟋蟀真是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蟋蟀的住宅读后感

    《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是19世纪法国著名科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日记。在文中,法布尔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作者还拿蟋蟀与其他大多数的昆虫作比较,说蟋蟀的特点是不肯随遇而安,不利用现成的洞穴,而是靠自己一点一点挖掘。作者从住宅的特点想到挖掘的工具,形成了伟大的工程与柔弱的工具的极大反差,对它的劳动成果,不由得产生惊讶和敬佩之情!

    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能感受到作者是通过长期深入的观察才发现这一个昆虫世界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我学习了这篇课文,觉得蟋蟀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昆虫,它能够为自己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而且会保护自

  • 5、 《雏菊》观后感(一)

    《雏菊》观后感

    从病愈回来默默许自己要过健康和有质量的生活,过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的生活,每天锻炼一个小时,每周看一部电影,每天瓶酸奶,喝点红酒,2-3天敷一次面膜,有空看一些非言情的小说,多联系朋友、亲人,不卑微,不虚度,不浪费,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昨天晚上看了《雏菊》,其实是一部比较老的电影,但是一直没有看过,原因不甚明了。我最喜欢那个坏人独白那一段,就像看过的那些关于暗恋的小说里面的独白一样,自己总是被最美的感情感动,一份属于自己的,不被别人打扰的暗恋。大多数的开始,都是女主像天使一样突然闯入男主的世界,直至内心,然后情难自拔。多年以后,以为自己可以忘记,但是再一次的相遇,让男主都不再选择放手,于是就会出现那么多的甜宠文,像席郗辰说的:谢谢你让我爱你。

    其实自己也不知道怎样写电影观后感,只是通过这个电影就会联想起一些事情,自己的、他人的、现实的、虚构的。管他呢,反正是自己写给自己的,就是想把当下的想法写下来,就怕过了就忘了。可能多年以后自己再看写下的东西,就像日记一样,觉得难堪,可是那又怎样,我并不是为了彰显什么,也不是为了讨好谁,其实文字才是记录感情的最好方式。

    之所以一直喜欢暗恋的文,或者电影,是觉得那份感情很珍贵,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除了父母和亲人,还有一个人愿意无条件的对你好,并且不求回报,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韩国的无论电影还是电视剧,在我印象中一直走催泪路线,虽然一直嗤之以鼻,但还是不争气的被感动,其实我觉得《雏菊》的结局还是比较圆满的,因为如果没有一个致命的契机,男主是永远不会告诉女主他就是一直送雏菊的人,这一场完美的暗恋会被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淹没。最终,女主在临死前发现了男主,男主也终于得到了女主的回应,最后还把坏人头目解决掉,因为女主死了,男主活着也是行尸走肉,顺便报了仇。好多事情,因为遗憾而唯美。

    除了喜欢男主的独白,还喜欢男主的一些小动作,《最美遇见你》中,徐莫庭第一次吻安宁的时候,看似淡定,其实藏在裤带里的手已经把面纸沾湿。《雏菊》中,男主默默得和女主再见,和女主碰杯喝咖啡,女主伤心难过时,自己伸出去想去安慰又颤抖着收回的手。《何所冬暖》中席郗辰因为表白或者被女主发现自己的感情的时候用手掩住额头的时候。《今夕何朝》中莫珩微笑着抚摸刚刚被洛嫀吻过的唇。

    所以爱情不是自己火急火燎的去找的,而是顺其自然,不用刻意就会建立的一种感情,不要着急,

  • 6、 《时代广场的蟋蟀》故事梗概

    这个星期我读了一本书《时代广场的蟋蟀》。这本书当中讲了几个主人公之间的故事,有蟋蟀柴斯特,纽约小男孩玛利欧,老鼠塔鼠和亨利猫。玛利欧的家以卖报为生,他的妈妈经常把钱柜锁起来,但在因为有一次因为钱柜的锁坏了,钱拿不出来,玛利欧的爸爸弄了好长时间才搞好,所以爸爸又做了一个罩子把钱柜和报纸罩起来。有一次玛利欧在报摊值班的时候听到从一堆废纸里发出了一种清脆响亮的声音,玛利欧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只蟋蟀,玛利欧觉得这只蟋蟀的声音很好听就把它留下来做宠物了。玛利欧找了一个火柴盒,又在里面铺上面巾纸。到了夜晚收工的时候,住在下水道洞口的塔克老鼠和亨利猫偷偷地从罩子的一个小缝隙里钻了进来,塔克老鼠先跳到桌子上跟蟋蟀柴斯特打了个招呼,柴斯特也跟它打个招呼。柴斯特突然吓了一跳,指了指塔克的背后,塔克往后一转,叫了一声:亨利快过来!亨利慢悠悠地走了过来,它是我的朋友亨利塔克说。其实柴斯特一直以为猫一定是吃老鼠的。后来的几天塔克和亨利成了这个报摊的常客,柴斯特一直给它们讲它是怎么来纽约的。其实柴斯特是被一个三明治带到纽约来的,它在它的故乡康涅迪格洲,在人家野餐的时候到三明治里去吃腊肠,结果被人家夹在三明治里带来了纽约。柴斯特说它特别想回自己的故乡康涅迪格洲。亨利猫钻了很多下水道终于找到一辆通往康涅迪格洲的列车。送柴斯特回家。

  • 7、 《雏菊》观后感300字

    《雏菊》这部电影深刻地揭示了编剧和导演潜意识的冲突与张力,超我与本我的对抗与挣扎,以及他们人格自身的原始欲望和内在力量。 电影的情节、情境、故事的叙述、必然的结局等,都在反复表达和试图阐释一个潜藏于人格内部的强大动力力比多驱力。 然而要想将本能的力比多驱力转化或升华为一种能够被人们接受的、被社会允许的、被艺术化了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却需要编剧和导演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精力与想象力。 特别是在大中华文化的背景和范围内,含蓄而又唯美、艺术化而又有思想深度、情节跌宕而又顺理成章,着实不易。但是编剧和导演做到啦! 《雏菊》中的女主人公一定不要说话,话说出来的都是苍白的、无力的。没有表达的才是深刻的、引引人深思的,关键看你能否细心的观看和认真的分享,从中才能体会到用精神分析看电影的无穷魅力和精神享受。否则你就不是心理咨询师,你只是一个和广大人民群众一样的普通观众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和思考能力就是与一般人不一样,否则,找你做心理咨询干嘛?!
  • 8、 读后感大全:读《献给大象的白色雏菊》有感

    不久前,我读了一本名叫《献给大象的白色雏菊》的书,这本书篇幅并不长,文章也没有像别的书那样充满了好词佳句,但却句句精彩,段段感人,深深触动人的心灵底处,令人经常感慨万千,潸然泪下。

    这是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日本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叫三吉的17岁的日本少年在上野动物园做饲养员,并和小象东金建立起融洽的感情,他们在一起,慢慢成长。不知不觉中,过了十几年,三吉已年过三十,东金也从一头小象,长成一头成年大象。然而,就在1941年12月8日,美国对日本宣战了。因为战争需要钢铁制造武器,而日本内铁矿并不多,于是军队在国内收集铁器,包括动物园里的栅栏。但如果这样,就要将猛兽:狮子,老虎,大象等全部毒杀!动物园里原本的工作人员也大部分被找去当兵。挣扎,悲痛都无济于事,终于,1943年9月23日,东金倒下了,三吉十分悲伤。两年后,战争结束,日本无条件投降。三吉救下了同事的两个孩子,和他们相依生活在一起。动物园重建了,父母带着孩子前来游玩。动物园里没有了大象。为了使日本孩子们再见到大象,三吉向印度总理申请,请求要一头大象,总理同意了。1949年9月23日,一头大象抵达日本,印度总理为那头大象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大家都很惊奇,因为六年前的今天,正好是是东金死去的日子。三吉感动了,他相信,东金正是借着这头大象的灵魂又回来了!

    当读完这篇文章时,我心里交织着复杂的情感。我感受到人与动物深切的感情和战争的残酷。是的,三吉与东金之间的情感潸然泪下,在生死的交界处,生命奏出动人的乐曲,质朴而优美。然而,我们更能看到,在当时,战争的阴影笼罩着整个日本,一片哀痛遍布这个岛国。战争,是残酷的!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向往着和平,世界也在呼吁和平。在人类的发展中,战争终没有停息直至现在。数年来,战争,这个血腥的词语,响彻众多国家。那是一个很多人不愿回忆或谈起的悲怆岁月。在人们心灵中留下不止是伤感,的是血泪。我曾在书上看见那些受战争残害的人们。有幼小的孩子,有成年的人,还有虚弱的老人,他们的眼神是无奈的,悲痛的,愤恨的

    相较于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祥和安宁,虽然还有很多不如意,很多欲望没得以满足。但没有惶惶不安的心态。我们不需要为明天会不会被征兵而担忧,不需要为远在战场的亲朋挂念,不需要担心明天吃什么,等等,诸如此类。着眼当下,我们丰衣足食,幸福安康。的计划是明天如何生活得更好。难道我们不需要感恩吗?!感

  • 9、 《雏菊》读后感1000字精选6篇

    在日常生活中,看完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之后心中有不一样的感悟,随后写下来的文字就是读后感。优秀的书籍通常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我们可以将脑海里快速闪过的感悟写成读后感记录下来。从哪些方面来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你不妨看看《雏菊》读后感,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雏菊》读后感 篇1

    暑假,我看了儿童文学作家郭风先生的《雏菊和蒲公英》。

    作者笔下的雏菊、蒲公英、紫罗兰,以及别的花、树、鸟、兽等等,还有它们所生活的场景、生长的环境……都给人以健康明朗、积极向上、亲密无间而又生机勃勃的感染力量,蕴含着温暖的励志精神。即使是那些小小的花朵,即使轻柔如一朵蒲公英的花球,也志存高远,渴望展开梦想的翅膀,渴望在天上飞翔。

    他把散文诗和童话这两种文学形式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清新、简约、隽永、恬淡、开朗的优美意境。既有散文诗的简约形态和散淡韵味,又有童话的幻想色彩。

    我像一个饥渴的孩子,看到了面包和水,如饥似渴的阅读着这本书。并把喜欢的句子认真地摘录下来。我喜欢作者笔下的场景和人物,尤其喜欢《伞店》这个故事,讲了在一个下雨天,松菌开的伞店里,来了第一位小顾客,因为它没带钱,善良的松菌说:“不用钱。”,就送了小顾客一把。第二位小顾客要用自己的歌喉来买一把伞,松菌答应了,它也买到了伞。之后,有很多人来买伞。雨停了,大家脸上露出了笑容,松菌也笑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助人为乐,别人开心,自己才会开心。

    这本书不仅有趣,还有那深刻的意义。

    《雏菊》读后感 篇2

    其实自己也不知道怎样写电影观后感,只是通过这个电影就会联想起一些事情,自己的、他人的、现实的、虚构的。管他呢,反正是自己写给自己的,就是想把当下的想法写下来,就怕过了就忘了。可能多年以后自己再看写下的东西,就像日记一样,觉得难堪,可是那又怎样,我并不是为了彰显什么,也不是为了讨好谁,其实文字才是记录感情的最好方式。

    之所以一直喜欢暗恋的文,或者电影,是觉得那份感情很珍贵,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除了父母和亲人,还有一个人愿意无条件的对你好,并且不求回报,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韩国的无论电影还是电视剧,在我印象中一直走催泪路线,虽然一直嗤之以鼻,但还是不争气的被感动,其实我觉得《雏菊》的结局还是比较圆满的,因为如果没有一个致命的契机,男主是永远不会告诉女主他就是一直送雏菊的人,这一场完美的暗恋会被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淹没。最终,女主在临死

  • 10、 时代广场的蟋蟀读后感400字:出名和快乐的选择

    一只蟋蟀柴斯特因为贪吃跳时了一个野餐篮,被带到了纽约的时代广场地铁站里。它遇到一个主人玛利欧和一对好朋友一对不是天敌的亨利猫和塔克老鼠。柴斯特用它绝妙的音乐天赋,使自成为震惊整个纽约的演奏家。每天上午八点和下午两点的演奏会,让它觉得很不快乐,于是它决定功成身退,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大家可能会想:好不容易有了出人头地的日子。它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因为它觉得不快乐。你一定会说难道出名不快乐吗?其实,出名和快乐之间隔着一个问题:自由。然而快乐是因为自由才产生的,所以快乐和自由往往都联系在一起。只要出名使它觉得不自由,那么它必定觉得不快乐。正如亨利猫所说:既然柴斯特一生是它自己的,它就应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成名只是让它觉得不快乐的话,那成名又有什么意义呢?出名虽然会让自己自豪而快乐,但是却没有随心所欲的感觉。

    自由的快乐和受约束的快乐,难道都是真正的快乐?所以快乐与出名之间,何去何从?柴斯行选择了快乐,那我们呢?

    我们都生活在大城市里,每天都过着的城市生活属于每个人的快乐已经剩余不多,自由早已变得像金子一样珍贵。

    身份、价值、地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能不能使你快乐。

  • 2019-09-22

  • 2019-09-22

  • 2019-11-02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29

  • 2019-10-23

  • 2019-10-19

  • 2021-04-09

  • 2019-09-21

  • 2022-12-19

  • 2019-10-22

  • 2019-09-25

  • 2023-05-17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3

  • 2023-02-08

  • 2022-06-29

  • 2023-01-13

  • 2019-10-19

  • 2019-10-22

  • 2019-09-23

  • 2021-09-25

  • 2019-09-20

  • 2023-01-28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0

蟋蟀和雏菊故事的读后感
蟋蟀和雏菊故事的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蟋蟀和雏菊故事的读后感,蟋蟀和雏菊故事的读后感大全,蟋蟀和雏菊故事的读后感2024,更多蟋蟀和雏菊故事的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