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苏格兰玛丽女王初一读后感 > 地图 > 苏格兰玛丽女王初一读后感,2024苏格兰玛丽女王初一读后感,苏格兰玛丽女王初一读后感范文
苏格兰玛丽女王初一读后感相关栏目
苏格兰玛丽女王初一读后感热门栏目
苏格兰玛丽女王初一读后感推荐
苏格兰玛丽女王初一读后感

(共 7792 篇)

  • 1、 玛丽莲·梦露读后感(3)篇
    玛丽莲·梦露读后感 第(1)篇

    最近听朋友介绍,突然对玛丽莲梦露感兴趣了。幸好我是女性,男性怕是不太好意思这么大胆地说呢。记得高晓松在《鱼羊野史》中谈及梦露时,说他外公张维,当年著名的固体力学家、结构力学和工程教育专家,就很迷梦露。在电脑还很稀罕时,高晓松有了一台,他外公就曾私下让他帮忙搜寻梦露的资料和照片。由此也可见,梦露有多火,她是很多男人心中的女神,名副其实的梦中情人。朋友最近看了她主演的《游龙戏凤》,感叹她的性感,感叹她无辜的性感,无辜怎能与性感共存呢?因此引发了我对她的兴致。好不容易找到片源,忙里偷闲好好欣赏,不敢说故事多么精彩,也不敢说梦露演技有多好,但不得不感叹梦露真是天生尤物,言行举止都是风情,而且是毫不造作的性感。尤其这部影片是喜剧,梦露饰演的角色有些冒冒失失,甚至有时所言所做让人哭笑不得,但就该死的可爱。没错,如此天生尤物,居然有可爱的特质,难怪那么多男人对她趋之若鹜。看完此影片,又看了与此影片相关的另一部《我与梦露的一周》,故事演的就是梦露主演《游龙戏凤》的台前幕后,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真实的她,无论是现实还是角色,都能让人轻而易举地爱上她,甚至不可自拔。与同时期的女演员相比,梦露不是最漂亮的,身材不算最好的,演技也不算特别好,但她绝对是最性感的,是最具女人味的,但这种女人味是学不来的。女人无论性感还是温柔,其实只要真实地做自己就好,舒服地自然地做自己吧。

    玛丽莲·梦露读后感 第(2)篇

    如果你不能接受我最差的一面,那么你也不配拥有我最好的一面。——玛丽莲·梦露。在其他书里的引荐下,打开了《玛丽莲-梦露》这本书。她是一颗璀璨之星,是众爱女神,是性感的代言词,一生渴求被爱,一生追求真爱,每一场感情却又被自己亲手毁灭。书中看到的玛丽莲坚强、勇敢、执着,为了实现明星梦想,她敢于不惜一切代价去努力争取机会,她有很强的上进心、超人的有天赋以及独有的特质使她达到了演绎的高峰,得到她想要的一切。除此之外,她很不自信、自卑、孤独,应该和她的成长环境和童年经历有较大的影响,也造就了她非凡独有的形象特质。一生虽然只活了36岁,即便是死后也始终都有鲜花陪伴,有世世代代的后人缅怀纪念,无愧于她轰轰烈烈的一生,一颗永远明亮的璀璨之星。

    玛丽莲·梦露读后感 第(3)篇

    给四星不是说它不好,是我个人不轻易给满星,没有达到我内心极致的感受,但,这本书还是很不错,还是值得花时间

  • 2、 书虫苏格兰女王读后感

    书虫苏格兰女王读后感

    《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苏格兰玛丽女王》讲述1561年,苏格兰还是个未开化的国家。当年轻的苏格兰女王从法国回到苏格兰时,起初,他的人民非常高兴见到她。她的丈夫――法国国王死了,现在,她需要一个新的丈夫。可是玛丽,这位苏格兰女王是个一主教徒,而当时大多数的苏格兰人都是新教徒。当时的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也是位新教徒。在那个时代,人们都错觉于为他们自己的教会而战,并不惜献出生命。年轻的玛丽女王该嫁给谁呢?谁是她的朋友,谁是她的敌人?玛丽既美丽又聪明,她热爱生活,喜欢冒险,也热爱人民。或许,她爱的人太多了。人们说她又狂又坏,认识她是危险的。但那是真的吗?1587年,玛丽坐在英格兰的福瑟临黑城堡里,疲惫又忧伤。现在她是伊丽莎白女王的囚徒,不久将被送上断头台。她拿起笔开始给她的儿子詹姆期――现在的苏格兰国王写信。这就是她一生的故事。

  • 3、 BBC苏格兰交响乐团音乐会见闻及听后感

    颇有些犹豫,要不要为这场2015年1月3日的开年音乐会写点儿东西。到今天了,决定还是写点儿吧。 bbc苏格兰交响乐团音乐会的暖气片位置,有两组观众的表现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是坐在我右侧的一对中老年夫妇(据推测)。这二位,打音乐会一开始就从包里掏出一个小瓶子来,开始吃。具体吃什么呢,我实在是看不清楚,或者说没来得及看。老先生手里一直在揉一个纸团,动静是越来越大越来越大。没辙了,我伸手指了他一下:别在那儿吃了!两人后来稍有收敛。然而没一会儿,那位女士居然开始打嗝了,弄得和我一起的小(nv)姑(han)娘(zi)都乐了起来。唉,谁知人家吃什么呢?都撑着了也得吃。此事颇有喜感,望大家从积极层面理解,或是当个笑料一看。 还有一对,就坐在我们的前面一排,正对着。情侣档。是不是熊情侣,这我不好说,反正是从头交流到尾。好在人家比较懂礼仪,声音有控制,总体影响不大。应该说,这不新鲜,大家常碰见。 这不是事儿的事儿,让我想到了两个问题。第一,音乐会礼仪。其实我这人很好聊,每次开场之前、中场休息以及散场之后嘴都不闲着。嘴休息的时候,就通过qq与群里的朋友们聊。然而咱就一个特点:开场以后不聊。这是来自于个人对音乐会礼仪的理解话语停止的地方,音乐才开始。第二,对交流的渴望。其实无论是前述两组观众中的哪一组,她们都是在用她们认为舒服的方式在进行着持续的互动和交流。吃也好,耳语也罢,都是交流的不同方式。我不相信那吃的是真没吃饭,就那一小瓶子,怎么磨牙也管不了一顿晚饭。由此可知,人家实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联想到今天,大多数青年人,都热衷于各种形式的交流、互动、沟通,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那些中的一大部分,恐怕都属于无效沟通、无效交流。或者说,这些通过网络,面对电脑或手机屏幕的交流,根本满足不了正常人心理层面的交流渴望这无疑来源于人们寻求外部支持网络的社会本能。于是,音乐会就被一些人拿来作为展开面对面交流的理想场合,反正1个多小时走也走不了,聊呗。 无疑,这个场合,或者说这个时间,选得不恰当。无疑,这种对面对面交流的渴望,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与思考。 我曾说过,我最讨厌的一种人,就是跟我面对面说话的时候低头看手机的。因为如果你真的很忙,完全可以停止与我的交流,去处理手机那边的业务。 那个和我一起听bbc苏格兰交响乐团音乐会的小(nv)姑(han)娘(zi)总是问我:听个音乐会你老到那么早干
  • 4、 苏格兰的女王读后感

    苏格兰的女王读后感

    苏格兰玛丽女王是一位既聪明又美丽的好女王,她喜欢冒险,热爱生活,热爱人民,可她的一生十分凄凉,十分悲惨。

    1561年,苏格兰还个未开化的国家,当年轻的苏格兰女王从法国回到苏格兰时,起初,她的人民正常高兴见到她。她的丈夫法国国王死了,现在,她需要一个新的丈夫。可是玛丽,这位苏格兰女王是个天主教徒,当时大多数的苏格兰人都是新教徒。当时的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也是位新教徒。在那个年代,人们都乐于为他们自己的教会而战,并不惜献出生命。

    年轻的苏格兰女王该嫁给谁呢!谁是她的朋友,谁是她的敌人?玛丽女王既聪明又美丽是位不可多得的好女王,她热爱生活,热爱冒险,也热爱她的子民。或许,她爱的人太多了。

    1587年,玛丽女王坐在英格兰的福瑟临黑城堡里,疲惫,又忧伤。现在她是伊丽莎白女王的囚徒,不久将被送上断台头。她拿起笔开始给她的儿子詹姆斯现在的新苏格兰国王写信,这就是她一生的故事这位好女王的凄凉人生就这样结束了,我们应向她致敬。

  • 5、 初一读后感500

    初一读后感500范文一

    《浮士德》这个故事含有强烈的悲剧因素,在浮士德身上反映了新旧时代更迭期的各种冲突:宗教与科学,理智与情感,因循与追求。

    浮士德对学十分热爱:啊,我孜孜不倦,对哲学,法律连同医典,遗憾的还有神学,全部都进行了彻底的钻研。甚至,他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天上,他想要最美的星星,地上,他寻找最高的欢畅。他为了学,他放弃了自己:为此,我才想魔发屈服,借助精灵之口,鬼怪之力,看否能知道一些玄机;这样,我就不用再汗流浃背,去谈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他对未知的东西感到兴奋万分,书本给了他力量和希望。他对自己的知识感到不足,对无法揭开大自然神秘的面纱感到失望他对学的热爱已经到达了不可自拔的地步了。

    谁若不断努力进取,我们就把他救助。歌德说过,浮士德得救的秘诀就在这几行诗里。浮士德的身上有一种活力,使他日益高尚化和纯洁化,到临死,他就获得了上界永恒之爱的拯救。

    是的,浮士德之所以能够被拯救,不止是这样,还因为他不断行动,不断追求,不断克服迷误,最终走上了正路。他的精神是向上的,这是我们应该学的。还要学习他对学的追求,对学的热爱,对学的希望。我们要善学,乐学,爱学,才是向上的人。针对我学的不良现象,面对浮士德,我们应当感到惭愧,他是那么地热爱学习!

    浮士德的ru tǐ毁灭了,但他的精神得救了。一个行动的人,一个上进的人,一个不断自省并最终走上正途的人,最终会得到救助。这就是浮士德这个形象上所体现出的不断追求和人生真谛的探索精神。

    初一读后感500范文二

    这个暑假我读了世界文学名着《雾都孤儿》,这本书对我影响深远。

    当我重重的把最后一页书合上后,叹了一口气,小奥利弗那真挚而又纯洁的笑容总是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忘也忘不掉,他好像眨着大眼睛对我倾诉说:我是从贫民习艺所里逃出来的,那里穷人的牢狱,常常是饱一顿饥两顿,对于这些我们都已经习以为常了。从贫民习艺所逃出来后,我又被迫加入了凶恶不堪,恶罪累累的强盗、小偷,杀人犯的行列中,但我对自已是有信心的,在好心朋友的帮助下,重新又过上了美好、幸福的生活。我的心在流泪呀!在对比一下我自已,从6岁开始,就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写字,不愁吃、不愁穿,一天不吃点零食还不舒服。回到家里,面对着香喷喷、热腾腾的饭菜还要横挑鼻子竖挑眼,动不动就给爸妈吊个脸。从前我只觉得自已不够幸福,生在一个军人家庭,吃穿玩都赶不上有钱家的小孩,自已算是投错了娘胎

  • 6、 初一读后感400

    初一读后感400范文一

    我曾经读过一篇专门讲狼的书刊,名字叫《狼图腾》,那时作者深入蒙腹地而看到的草原狼,在人狼共出的世界里,包含了机制、勇气、力量、地位、信仰、武力、战术、团结、速度的比拼,在这个危险的世界里,蒙古人民心中的图腾就是狼,狼的图腾!

    草原人民主要是以牧业为主,而狼却是羊群、牛群和马群的大害,而生活在草原中的人民却是以狼为自己心中的图腾。但他们颂扬的是狼的精神,是那坚强不屈的精神,宣扬的是蒙古人民的意志!

    这是草原人民不可战胜的精神,当年成吉思汗的军队的铁蹄攻陷罗马、印度的等农耕文明的大国时,也是游牧精神的体现,在这个世界里,游牧民族的战斗历史强悍的,因为他们有着狼的机制和勇猛,他们在和浪的战斗中学习,改进战术,为什么中国古代那么多的农耕民族都不能安稳?

    因为他们的骨子里流露出弱者的本性,所以他们才很少胜利。

    初一读后感400范文二

    《童年》是一本值得后人品味的文学巨着。它讲述了高尔基童年时的悲惨生活。

    书中,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有些事甚至连他自己也不敢相信:四岁丧父,跟随母亲和外祖母到专横的外公家,却经常遭到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朴实的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强壮的他,竟被十字架活活压死了。倚栏轩文学网

    当我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为高尔基伤心、难过,甚至想替他熬过那火辣辣的鞭子;当我再次品读时,我感受到了大人们的自私正好和老祖母的宽容、慈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我再次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便深刻的体会到了正处在战争中的苏联人民的生活之艰辛和不易。人们在这种环境中,变得自私和贪婪。

    这种现实生活中的善与恶、爱与恨,早已在高尔基的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印记。

    高尔基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并成为一代文豪,不仅归功于在这种环境中依然保护他的外祖母,更归功于高尔基自己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心态。

    而我们生活在良好的环境中,更应该拥有这样良好的品质,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 7、 初一读后感大全

    初一读后感大全范文一

    读完《伤仲永》这篇文章后,的确让我感到有些伤。仲永天生聪明、有才智,年纪小小就能作诗,但最后却得到泯然众人的结果。像方仲永那样的神童,如果从小就努力勤奋地学习,将来一定会成为举世闻名的才子,成为国家的栋梁。方仲永是天才,但即使是天才,也离不开后天的努力。否则,早晚都会出现江郎才尽的那一天。

    天才方仲永为什么不能取得重大的成就呢?我觉得这是方仲永父亲的错,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他要承担主要的责任。仲永的父亲贪图小利,在仲永年小的时候,每天带着他四处拜访,寻求利益,而不让他去学习,耽误了他学习的机会,白白荒废了一个天才的一生。这也告诉我们,作为父母的应该给子女最好的教育,而不应该着重与眼前的利益。

    人们常说: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而是勤奋的。青少年时期是学习最好的时机,我们要抓紧时间,学习更多的知识,千万不能老大徒伤悲。

    初一读后感大全范文二

    今天,我读了孙权劝学一文。文章篇幅虽短,但文中吕蒙虚心接受别人意见,谦虚好学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说的是这样一件事:吕蒙当权掌事后,还是不愿意学习,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孙权对吕蒙说:我岂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往事罢了。吕蒙于是就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开始学习。一段时间后,当鲁肃与吕蒙论议时,非常吃惊地对吕蒙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经不再是那个吴下阿蒙了!

    文章叙述到这里,吕蒙虚心接受别人意见,谦虚好学的品质已经完全体现出来了。因为他虚心接受别人意见,所以才会去学习。因为他谦虚好学,所以才能博得鲁肃的赞叹。总而言之,吕蒙现在的才略是建立在具有虚心接受别人意见,谦虚好学这种品质上的。

    同样,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是不是也应该具备这种品质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品质,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成为士,让别人刮目相待。

  • 8、 初一读后感300

    初一读后感300范文一

    今年寒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彩图本的三国演义,这本书的内容真是太精彩了,我一连看了三遍,还觉得不过瘾。现在,你只要任意指出书中的一幅插图,我就能马上说出这是描写哪一场战争的或是描写哪个英雄人物的。

    这本书人物描写栩栩如生,故事叙述有声有色。有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周瑜,有阴险狡诈的董卓,曹操,还有英勇善战的关羽和赵云。其中,我最喜欢,最佩服的人物是诸葛亮。虽然周瑜和诸葛亮一样聪明过人,足智多谋,但是,他心胸狭窄,处处为难诸葛亮,想尽办法加害于他。竟然让诸葛亮在三天之内造十万枝箭,还要他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就按军法处置。而诸葛亮却以国家大事为重,顾全大局,从容应对,既巧妙地避开了周瑜的无端加害,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他才是一个真正的,充满智慧的了不起的人物。

    读完了这本书,我懂得了做人要心胸开阔,做事要顾全大局,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大事,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初一读后感300范文二

    在这个有趣的暑假里,我们班决定同读一本书,这次看的书名叫《老人与海》。是着名的美国作家海明威写的。

    这个《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在晚年时写的,成为了最杰出的一部作品。

    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位名叫圣地亚哥的一位老渔夫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捕到语的情况下,在远离陆地的大海上遇到了一条巨大的马林鱼。经过三天三夜的斗争,这位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终于杀死了那条大马林鱼。可他在返航的途中,却遭到了鲨鱼的袭击,当他终于到港口时,那条大马林鱼只剩下一条光秃秃的骨头了。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就上网查了海明威的资料:海明威生于1899年,死于1961年。是美国着名的小说家,在1952年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阅读完后,我从这本书里学到了:人不是为了失败而生,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不可以被打败。这句名言,使我明白了:就算失败了,也不能放弃希望。

  • 9、 初一读后感600

    初一读后感600范文一

    高中的时候接触了现代诗歌,记得语文书的第一课就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当时只觉得这首诗韵律很协调,文字很美,并没有从诗的深层次来剖析!现在看来,当时其实是处于读诗的初级阶段,作文之读后感:《再别康桥》读后感600字。呵呵,但是《再别康桥》这首诗一直深深映衬在脑海里,一直到园地举行读书活动,才把《再别康桥》这首诗又拿出来读了几遍。现在把我的一点感受和心得写在这里,希望大家多多讨论指教!

    《再别康桥》诗第1 节连用三个轻轻的, 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像清风一般来到康桥,不仅在韵律上达到了回旋的好处,而且一下子将读者的心带入了一片别时万千离愁的感情宣泄的环境中。我在读的时候没把握好,速度太快,并没有很好的掌握这种感情,这是我不足之处。

    第2 节至第6 节, 描写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非常美好的,足以唤起所有读者的喜爱之情,应该是及其愉悦的语气朗诵出。到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这里应该是一个高潮,语气也应该是最高兴的。

    恰似文章看山不喜平,极端繁华之后必然是深深的落寞,作者此时由喜转为惆怅,融情入景了。这时的悄悄和前面的狂喜构成了一个强烈的对比画面,正是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所谓的欢喜只是为最后的落寞做铺垫。这时候语气应该做到极致的慢加缓,将读者带入深深的思绪当中!

    总的来说,我所朗诵的《再别康桥》并没有做到上面所述的种种要求,存在很多硬伤。但是作为一个新人,第一次朗诵出自己喜欢的诗歌,我还是很开心的,也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初一读后感600范文二

    多年前读过红楼,可惜那时少年心性,此书又博大精深。我没耐心读完,更不解悟其中的含意。书里细致而繁琐的描写不逊色京剧里的老生开始唱啊字,一个字唱几分钟,直让你瞌睡。尽管都是国粹,但吃不起消化不了。完全没有琼瑶阿姨一串一串的水晶梦来的直接又快活。如今渐老,琼瑶书籍亦如嚼过吐了的泡泡糖,再不想看一眼。重拾红楼这块石头硬啃,竟然别有一翻味道 ,越嚼越香,越看爱看,早晚不舍。倚栏轩文学网

    首先我认识到这本书不只简单地写些你情我爱。它涉及到 医药、园林、建筑、书画、诗词、烹调、服饰、花草、古董等,都有所研究。那时候又没有电脑,这个曹雪芹他是怎么把如此巨大丰富的知识积累的?实实地让人震撼他的毅力。而整部书又对研究探讨青朝风俗民情很有帮助,它仿佛是当时生活的小百科,无所不包,无所不有。还说后

  • 10、 初一读后感范文

    初一读后感范文(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里给我感受最深的两则。前一则,那么,他们中必定有我的老师。后一则告诉我们:聪敏而一则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这两句话虽是说:几个人在一起出自2000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天对我们的学习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不怕犯错误,只要勇于改正就好。孔子就常坦言自己这方面或那方面不如弟子;言行不当的时候,一经别人指出,他就会立即道歉并改正。他的弟子子贡就曾经感慨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就是说教师对自己要努力学习,永不满足;对学生要勤奋教导,不知疲倦。《论语》引孔子的话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去尔已矣。他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我只不过是学习和工作从不厌倦,教诲学生总不知疲倦,那是可以这样说的。

    在《论语》里对曾经犯过错误的少年,孔子表现出宽宏的胸怀。他说:人洁以进,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意思是说人家已经去掉了污点而进步,就要赞许他的洁净,对他的过去不应该抓住不放。我想,如果将孔门的七十二贤三千弟子看成是棵棵树苗的话,那孔子就是肥沃的土壤,他们共同营造了一片生命的绿洲,两千多年来,我们华夏大地。这一片绿洲一直点缀装扮着。

    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也就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样,虽然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也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

    通过学习《论语》,我懂得了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更让我明白了关于学习和读书的方法、态度,真是得益非浅!

    初一读后感范文(二)

    今天我看到了一篇课文,叫《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中的父亲让我敬佩不已。

    这篇课文讲的大体内容是在一个夜光如水的夜晚,我掉到了一条非常大的大鲈鱼,可父亲我把它放回湖中,原因是离鲈鱼捕捞开放日还差两小时,可我不想放,但父亲的话我不得不听,最后还是把它放了湖中。但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当一次次面临着到的时候让,就会获得道

  • 2022-12-3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10-09

  • 2019-10-23

  • 2019-10-12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28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23-02-12

  • 2019-10-09

  • 2019-10-19

  • 2022-12-19

  • 2019-10-19

  • 2019-09-19

  • 2021-04-0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4-11

  • 2019-10-12

  • 2019-10-12

  • 2022-11-28

  • 2019-09-20

  • 2019-10-12

  • 2023-01-22

  • 2019-10-1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10-12

  • 2022-12-24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1-12

  • 2019-11-12

苏格兰玛丽女王初一读后感
苏格兰玛丽女王初一读后感栏目为您提供大量优质的苏格兰玛丽女王初一读后感,2024苏格兰玛丽女王初一读后感,苏格兰玛丽女王初一读后感范文等,带您走进苏格兰玛丽女王初一读后感的海洋,让您品味这里的文章。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