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时间的形状读后感 > 地图 > 时间的形状读后感,2024时间的形状读后感
时间的形状读后感相关栏目
时间的形状读后感热门栏目
时间的形状读后感推荐
时间的形状读后感

(共 5608 篇)

  • 1、 《时间的形状》读书笔记1000字

    开尔文曾自信的宣布科学的大厦已经建成,这位伟大而又有点自大的科学家,在预言方面显得平庸无能,以至于后来的科学发现,不断向他的这句名言发出挑战,而且无一例外的成功了。从与以太理论背道而驰的迈克尔孙——莫雷实验,到普朗克构建了一个前人难以想像的世界才得以解释的黑体辐射。人类一次次亲手毁坏自己用“上帝造物论”构造的看似完美无瑕的科学大厦。

    在唯心主义盛行的时代,当人们发现上帝所创造的一切竟如此的怪诞陆离的时候,他们只能默默的接受自己只不过是上帝这个赌徒掷骰子时的产物。 如果说,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有什么能令人类发出无限的感慨,那就只有时间。如果说,在时间的洪流中,有什么能令人如此着迷,那就只有时间的本质。早期科学家的观点,时间是不拘于任何事物,它不受任何事情干扰,我们没有能力让它慢点流过我们的身边,更没有能力让它停下脚步,邀请它驻足观赏一下人类灿烂而又脆弱的文明。 但人类是勇敢的,几百年来,有许许多多的“勇敢者”在猜测,在试探,试图探明时间是什么。《时间的形状》这本书就从伽利略时期开始介绍,随着时间的脚步带领我们探索着它的秘密。想要知道时间的秘密,就不得不提它的另一位亲密伙伴——光。 伽利略,这位敢于质疑亚里士多德的人,率先吹响了冲锋号。他试图测量光的速度,但是很遗憾,他失败了,但他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 七十年后,一位丹麦的天文学家勇敢的站了出来,用他极为巧妙的方法,测量出来光的速度。又过了几个世纪,其间物理学家们并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直到近代,物理学家们才测量出了最精确的数值。 提起光和时间,不得不提的就是科学界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和他的著作《相对论》这位科学巨人用他独特的思维实验,重新定义了光和时间。在《时间的形状》这本书中,他被描绘成了一位横空出世的大侠,无门无派,但是一出手就令天下震惊。本书生动地描写了《相对论》,文中没有令人头晕眼花的公式推导,简洁明了的向我们证明描述了相对论这部改变我们生活的著作。 牛顿曾经说过:“我自己以为我不过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为发现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块卵石或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至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翰的真理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我读完这本书后,感觉自己在真理的海洋面前显得尤为渺小。世界很奇妙,我们是一群尚未出发去探索这个世界的孩子,我们应该带着赤诚之心,去探索这个美妙而又神秘的世界。

  • 2、 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读后感合集

    阅读是一项高尚的心智锻炼,对于作品我们都会有自己的理解,这时不妨写一篇充满自身特色的读后感,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好《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呢?也许下面的“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读后感”正合你意!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读后感【篇1】

    《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

    这是一部有故事、有逻辑、有趣味,有点烧脑又不太烧脑,普通人能看得懂的科普著作。

    本书的作者汪洁不是物理学科班出生,他是一个文科生。本书就是一个以文科生(普通人)的视角来写成的科普著作,不像物理学家的著作那样全是数学公式的演算推理那样的高深难懂,本书有小部分公式,但都控制在只要上过高中就能看懂的程度。作者用他的文学功底,为这部科普书增加了很多趣味性、故事性和可读性。

    这本书的一个主要脉络:首先简单的讲了一下伽利略,然后又讲到了牛顿和他的经典力学,再过度到我们本书的主角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再后面也讲到了物理学接下来的发展包括后来的“量子物理”“超弦理论”“上帝粒子”等等。

    也许我们平时所理解的物理学是高深莫测的,好像与我们普通人无关,我们也搞不懂。这本书就像是在讲科学家自己的故事,他们用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自己的所思所想,自己是怎么一步一步的发现物理学规律的,你会觉得这一切都像是水到渠成,所以物理学变得像个故事的发展一样可以理解了。

    物理学是严谨的是一代一代的物理学家一点一点的往前拱的,后来的物理学家都是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去再延续,从而再发现。

    我简单讲一下物理学的三个经典体系:牛顿的力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量子物理。

    这三个物理学体系发现和建立的时间有先后,没有对错,都是相辅相成的,也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

    首先,牛顿力学主要适用于我们生活的常规尺度;然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主要适用于宇宙这个宏观尺度;最后量子物理主要适用于微观的尺度。

    物理学的发展到后来出现了“超弦理论”,“超弦理论”是现在“万物理论”的唯一候选理论。

    本书最主要讲的是相对论。相对论包含的内容比较多,比如里面讨论的时间膨胀、空间扭曲、黑洞、虫洞。还建立了“四维时空”的物理模型。

    “超弦理论”:构成物体的最基本单位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十维的“超弦”。不同的振动频率构成不同的粒子,再构成万物。

    里面的描写的物理学发展真的很精彩,也有故事性和逻辑性。

    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读后感【篇2】

    四个概念重点提炼

    波普尔的

  • 3、 《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彩图升级版)》读后感_1200字

    《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彩图升级版)》读后感1200字

    第82天

    第43本书

    昨晚看到两点多,本来想在睡觉之前把它看完的,但实在没熬住,即使是吃了一个蛋糕喝了两杯咖啡也没熬住,不是说书太乏味了,相反,书的内容精彩至极,要怪就怪睡意吧,其实睡了也好,最近越来越心疼我的眼睛了。我觉得它是作为我身上所有器官中最难过的一个,在这里向它做个郑重的道歉。

    说到这本书首先得先感谢一下聪明可爱漂亮帅气温柔贤惠冷酷霸道的“威”小姐姐,帮我领了这本书,才得以使我在计划之前享受了这场思维与视觉的盛宴。

    初读本书时:

    “wht??科幻小说?武侠小说?推理悬疑小说?”

    “一本不正经的故事会”

    “作者是个酒桌上喝醉了的酒鬼”

    说实话,我第一次看到有书能把如此端庄严肃的物理知识讲的那么生动有趣的,这两天真是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的遨游,不,不是快乐,应该是笑的差点溺水了。

    书中讲到很多物理界的“大帝”们,诸如伽利略,牛顿、洛伦兹、麦克斯韦、玻尔、普朗克、讲到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讲到伽利略变换式,讲到麦克韦斯方程组,讲到洛伦兹力等等,当然,本书讲的既然是相对论,最重要的主角当然还是爱因斯坦,当第四章,作者介绍爱因斯坦登场时,就好像地球上的全部武装都打不动怪兽的时候,当人们都濒临崩溃的时候,爱因斯坦——这个来自m78星云的奥特曼,带着光与相对论来拯救世界了。

    书中从力、光讲到时空、宇宙、纬度……从地球上一些小的现象讲到了“长生不老”,讲到黑洞虫洞宇宙大爆炸,讲到量子物理学,解释具体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最后延伸要时空旅行、星际贸易星际殖民,超弦理论、万物理论等等解决了许多诸如:

    时间到底是什么东西?

    我们能跨越未来吗?

    我们能回到过去吗?

    光到底是什么东西?

    宇宙到底长什么样?有大小吗?有生死吗?

    我们能像星际迷航一样穿梭在银河系吗?

    这个世界的物质到底是由什么构成的?

    物质可以无限分割吗?

    ……此类让大多数人揪心的问题,虽然很多人早就知道了,但是用到作者生动有趣的语言加上理论来说,真是太有趣了,太不可思议了。书中爱因斯坦一度化身为警长,利用物理学屡破奇案,甚至把阿婆的东方快车谋杀案也借鉴来了。读着真是一种享受。另外不得不佩服那些伟大的先知们,对于科学的追求和探索是我们这些平凡的人无法体会的。

    还有些遗憾的就是,没有像前言作者说的那样准备一大包零食一口气读完,反而像是在电影院断断续续的看着一场美国大

  • 4、 《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彩图升级版)》读后感_800字

    《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彩图升级版)》读后感800字

    我觉得这本书里大多数例子甚至结构都和《优雅的宇宙》里的实质相同,只是思想实验里人的名字换了。在《优》里相对论部分占30%,量子物理和弦理论是主导,但两部分风格很不相同,似乎前半部分是写给作者的妈看的,后半部分是写给物理学家的综述。看完《优》终于有点明白了之前看汪洁的这本书为什么会有最后两章突然变得更严谨的感觉,大概是因为这本书基本上就是按照《优》翻过来的吧。但我奇怪为什么作者不直接去翻译《优》,而要写一本和它的前半部分几乎一模一样的书,是不是后半部分也跟我一样看得一知半解不知如何翻译。总之,虽然我很喜欢汪洁的直白(经常说“我也不是专家也讲不清楚”之类的话,不会不懂装懂,甚至还在最后一章里推荐读者去看《优雅的宇宙》),但把两者放一起读以后我还是有种特别异样的、被欺骗了的感觉。 以下是没看《优》之前的书评: 最后两章和相对论“无关”的东西反而更出彩,可能是因为没有太多yy和侃大山造成的“小学班上一团乱”的状态?前面的内容总体来说很啰嗦,干货比较少,水货很多,一件即便很简单的事情要编一长串故事用很多虚构的人物和情节来解释。可能很多人喜欢和接受这种风格吧,但我比较不感冒。另外这种“说书”科普的一个软肋就是,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结构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把读者引到自己的理解方式上,对有的读者来说可能是顿悟,但对另外的读者来说就可能是倒推一把,所以我个人比较能够接受的是用尽量简洁平实的语言去描述,就像数学公式最美的是最简洁的,而不是一大堆条件和假设。不过我觉得作者的前言和后记让我比较受打动,一部好的作品,技法主要来自经验和积淀,但它的出发点和初心是技法没有办法取代的,所以从写作真诚的态度和科学的热情这个角度上讲作者绝对是五星,期待多出更好的作品。

  • 5、 《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彩图升级版)》读后感_1000字

    《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彩图升级版)》读后感1000字

    比霍金的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和大设计更易于理解。物理学总是在经典理论不停地被否定中发展: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修正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量子理论又同样修正了相对论,更接近万物理论的超弦理论对相对论和量子理论进一步修正。 先说说相对论,狭义相对论因子是荷兰物理学家洛伦兹首先写出了这个式子,但他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个式子的时空含义,当时狭义相对论在整个物理界已经呼之欲出,即使没有爱因斯坦,也一定会有别人发表狭义相对论。而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在看到闵可夫斯基的遗作后深受启发,最终一个人独立完成了广义相对论说。如果不是闵可夫斯基的意外身亡,第一个完整打开卷轴看到宇宙时空终极图景的人,很可能就不是爱因斯坦而是闵可夫斯基。只能说明偶然中包含必然,必然中包含了偶然。 再说量子理论,爱因斯坦的名言是“上帝不掷骰子!”,“宇宙最不可理解之处在于它是可解的”。因果律这个基本宇宙观上,爱因斯坦和牛顿是一模一样的,意思是如果我们能够知道某一时刻宇宙中所有物体的运动状态,那么只要拥有足够强大的计算能力,我就可以确定无疑地计算出宇宙的过去和未来,分毫不差。但量子理论直接违背了爱因斯坦信仰的“因果律”,起源于双缝干涉实现,一旦电子被观测到了,双缝干涉条纹也就消失了,如果不去观测,双缝条纹又会神奇地出现。本来事情的原因影响结果,结果是原因导致的,现在没有什么真正的因果,只有‘互补原理’,原因和结果是一种互补关系而不是先后关系。原因会影响结果,结果也一样会影响原因。 最后是超弦理论,相对论和量子论从本性上是水火不相容,大家就想找到一个万物理论,能够解释我们已知的所有尺度的物理现象,这个是包容了牛顿理论、相对论、量子理论的新理论。超弦理论是目前万物理论的唯一候选,在超弦的世界中,一个个振动着的“橡皮筋圈”就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不同的振动频率构成了不同的基本粒子,不同的基本粒子组合又构成了质子、中子和电子,质子和中子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原子核,原子核和电子一起构成了原子,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材料,材料构成了世间万物,包括你和我。其实,所有的粒子都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六维的“橡皮筋圈”,不停地在空间中振动,演奏着曼妙的音乐,但一切都处于美好的设想阶段。

  • 6、 时间简史读后感:灵魂的时间之旅

    时空的秘密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对于时间和空间有太多的未知,不知道会对我们造成什么影响,大家可以读一读时间简史,了解宇宙的知识。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时间简史读后感:灵魂的时间之旅。

    初读《时间简史》,只觉枯燥乏味,大都是些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新鲜的思想和概念,晦涩难懂,每每要回头读上几遍,理解几遍,最后也不能尽然全懂。读之愈深,会将你以往的观念颠覆重组,你会感叹伟人异于常人的思维之远之深。在此之前,从未想过宇宙的起源,仿若我们出生前存在的一切都那么合理,不必去追问;也从未去想过宇宙的边际,仿若我们看到的就是全部,不曾考虑天之始末;更从未想过时间旅行,仿若那种是在影视剧中才会出现的桥段,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

    我们的宇宙图像,老妇人反驳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徐徐道出宇宙是一个无限的乌龟塔,我们会觉得荒谬,但就像作者令人发省的提问一样,我们对宇宙了解多少?我们凭什么以为我们知道得更好?当有人不顾一切提出问题开始论证时,你头脑中也许质疑他的疯狂,但我们又是怎样知道这些的呢?难道异于常规的看来不够合理的观点就尽然是错误的吗?如果先发制人的是宇宙是一个乌龟塔,那么遭受非议的便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了,要得知真相,唯有将这一切交给时间去裁决。

    小时候只觉得只有头顶这片天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也只有它存在。大了以后才了解到地球不过是宇宙中微小的存在而已,会想象宇宙有多大,无穷大吧。也会遐想宇宙之外(就像地球之于宇宙而言)是什么,会不会像鸡蛋壳那样,或者白天黑夜的分界线那样,但没有涉及到边界这个问题,也就是书中所说的()奇点。想来很惊奇,宇宙不该是无边无际的吗?怎么会有边界呢?许是它太广阔了,以我们之力很难测量,于是便放弃了去刨根究底,任它成谜。

    穿越剧中的套路会在现实生活中成为现实吗?我们也许有机会穿越到过去的某个时空,会见到来自未来某个时空的人或物,听起来都不可思议。文中说时空卷曲使得a和b之间有一近路,a、b之间形成虫洞,虫洞是一个时空细管,它能把两个相隔遥远的几乎平坦的区域连接起来。和其他可能的超光速旅行方式一样,允许人们逆时旅行,这都取决于能够找到一个虫洞,比到目的地的距离要少得多,允许我们穿越时空,将已经发生的事情或消息送到过去,自然能够经历时光旅行。

    宇宙要么以一种不变的状态存在了无限长的时间,要么以多多少少正如我们今天观察到的样子在有限久的过去创生。这是我们固有的观念,中国古代的盘古开

  • 7、 关于时间的读后感

    珍惜时间的人,他的生活过的很充实,很有意义。同学们,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时间的读后感,一起来阅读学习吧!

    篇【1】:关于时间的读后感

    写下题目的时候,其实我依旧解不开时间的谜。秒、分、时、天、年。就如同钢琴的黑白琴键,一点一点敲打出我们的人生。

    时间是沉淀剂。能够沉淀掉一些不美好的东西,剩下的是一些纯粹而温暖的东西,所以当你停下脚步回头看的时候,就会发现曾经经历的无比美好。因为时间把一些支离破碎的灰暗沉淀在了最深的地方。时间与透明胶的相似之处是他们都能不留痕迹的去掉一些东西,而不同的是透明胶去不掉它们时会索性破坏它们;而时间则不同,他是温和的沉淀剂,所以尽管会残留灰败的污迹,也仅仅是不动声色。仅仅而已。

    时间是治愈师。能写出这么矫情的句子,也是郭敬明略胜韩寒的地方所在。而那些看似并不质朴的句子里稀释的是完整的经验之谈。治愈师,无非是治愈了在从前中被鞭打的鲜血淋漓的伤口罢了。然而事实不仅仅是皮外伤,他的医术高明到可以连心灵的伤口也一并治愈的程度。治愈师,除了会治愈伤痛以外,一并带走的还有纯真、美丽、希望,越来越麻木不仁。伤口不痛了,笑也不会笑了。

    时间是宿儒。那是源于很久以前看过的故事。很多的情感住在一个小岛上,一天,小岛要下沉了。爱想请人帮忙。富裕说,我的船上有许多金银财宝,没有你的位置。虚荣说,你全身都弄湿了,会弄脏我漂亮的小船。悲哀说,我实在太悲哀了,想自己一个人呆一会。而快了走过爱的身边,因为她太快乐了,竟然没有听见快乐在叫她。后来一位长者救了爱,他没有留下姓名便离开了。爱问知识,那位长者是谁?知识说,是时间。爱又问,他为什么要救我?知识笑了,因为只有时间才能理解爱的伟大。我喜欢这个故事,能让人感到无限的希望。时间,的确让我们懂得的不止一些。

    关于时间,珍惜时间,点点滴滴。

    篇【2】:关于时间的读后感

    学过《匆匆》一文,我对“时间”这个名词产生了更深的印象。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太阳落下了,有再升起的时候;时间去了,却没了再来的时候。对于十二岁的同学来说,已经过去了四千多个日子,可能有许多时候是无所事事的,那在这无所事事之间,难道没有感觉到时间逝去了的痕迹么?4300多个日子,我们都在长大,而我们往往会忽视时间这个名词。“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真的发人深省,时光比金子更贵重。

    珍惜

  • 8、 时间给我的启示_《和时间的赛跑》读后感450字

    读完了《和时间的赛跑》这篇文章,我细细地品味了其中的韵味。

    这篇文章讲的是:主人公的爸爸对他说,昨天过去了,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等你长大了,想回到那时的童年却办不到了主人公有一次自己看到小鸟向自己的巢飞去,飞得好快呀。明天它们可能沿着同样的路线飞过,可时间已不是今天了,小鸟也不是今天的样子,它们一定变了。

    读完这篇文章使我不禁想起了许多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如:宋朝大将军岳飞的那句脍炙人口的诗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大数学家华罗庚与生命抢时间来完成他的巨著,鲁迅也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力量,时间就是速度,空耗别人的时间,就等于谋财害命。

    对比之下,我对时间的态度与他们简直是天壤之别。记得那次我上二年级的时候,妈妈让我预习三年级的课文,我毫不在乎,根本就没做。心想,现学也不迟啊。结果到了三年级,我的学习成绩不但没有进步,反而退步了。此时我追悔莫及,这是才想起:时间不等人啊。

    是的,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可以在自己拥有的时间里快跑几步,虽然这几步很小很小,但作用却很大很大。这又一次证实了古人说的那句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就是时间对我的启示。

  • 9、 时间狩猎的读后感

    时间狩猎的读后感一:《时间狩猎》读后感

    (1153字)

    这是一本神奇的书,翻开它,我的眼前展现出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是一本有趣的书,阅读它,我的内心泛起了阵阵愉悦的涟漪。这是一本智慧的书,品味它,我的灵魂得到了一种超越时代的升华。

    《时间狩猎》是中国科幻作家星河摘录了外国11篇著名的短篇科幻小说,加以评论,最终整合成书的。这本书将文学与科技结合,讲述了回到过去猎杀恐龙,人类得到吃不完的粮食等等神奇事件,让我们在遨游想象天空的同时,深刻感受无私、认真、宽容、理智思考、尊重等等人生哲理的重要,感叹人类伟大的智慧,也了解到一些科幻文学知识。

    在《时间狩猎》一书中,最触一动我的,要数《时间狩猎》这篇短篇小说了。它是美国科幻大师雷·布拉德伯里所著,讲述了主人公艾克尔斯在所支持总统当选后,参加了时间狩猎:回到过去,猎杀本就将死的恐龙,而因不小心离开指定路线,踩死了一只蝴蝶,最终,导致现代总统落选,法西斯上台。一只小小的蝴蝶,本来无可厚非,可经过时间的沉淀,就引起了这么一连串的蝴蝶效应,导致严重后果。这使我颇感震撼,认识到了时间力量之大,更明白了,积累的重要一性一。

    滴水穿石,小小的水滴之所以能有那么大的力量,都源于日积月累的坚持滴答。回首古今中外,大多名人名士都是经过众多小的积累,才造就了大的成功。唐代著名大诗人李白少年时代广泛阅览,才有了后来的文采盎然。美国金融投资大师威廉·江恩用6年时间去研究美国证劵市场所有记录,最终凭借数百万k线图的经验积累,发现了有关证劵市场发展趋势的预测方法--“控制时间因素”……这都告诉我们:“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这必不可少的积累就像一架云梯,一节一节也许并不起眼,但千阶万阶下来,就帮你到达了那个遥不可及的目标。积累又是一个漫长而辛苦的过程,看似不起眼的一点一滴,真正做起来,又有几人真正能风雨无阻,得病受伤也仍然不放弃?所以,很多人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去选择“捷径”,书店里的书也有着显眼的两个字--“速成”。哪知,最好的捷径就是踏踏实实、一层层的努力积累。没有积累,哪来的辉煌成就?就算能有短暂的外表光鲜,内里却始终是空虚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一项技能的掌握和任何成长都需时间的沉淀与巩固,任何的成功都需经过时间的考验。

    华罗庚曾说过:“成功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要想真正完成梦想,就要从小努力,定好一个目标,并为此积累,一

  • 10、 《时间的皱折》读后感
    《时间的皱折》有感 谭雅馨 “时间”,在我眼里非常容易理解,就是珍惜与浪费,“皱折”,就是缩短,把直线距离再三缩短。可是,当我看完了《时间的皱折》以后,我就开始觉得,“时间”不只是珍惜与浪费,还包含经历与尝试,“皱折”也可以理解为,把浪费化为经历。 故事主要讲主人公梅格、查尔斯和凯文寻找莫瑞先生的经历,在经历中遇到的困难,比如无法呼吸,查尔斯被控制。书中还一直提到一个神秘莫测、阴险可恶的“脑子”——它。它是什么呢?是一个单纯的脑子? 不,它是一个控制别人心智的脑子,没有自我的坚定则会被控制,它控制查尔斯,使我眼中的查尔斯不团结,冷漠,尽现自己最大的缺点,带给我的只有可怕。没有什么比坚定的心更重要,拥有坚定的心,和伙伴们一起经历,经历就是最大的成功,哪怕现实中没有真正达到目的,但不要依赖他人,因为我尝试了,我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正如查尔斯,他的愿望很坚定,却因为不相信自己伙伴,自成一方,鲁莽接受了“它”,虽然找到爸爸,却没有带给自己真正的快乐,和没有自由,绝对服从他人的卡马卓兹星人没有差异,反让自己一步步走向深渊。 书中还有一句话,是梅格的宣言,“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造物者创造了平等的个人,并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句话坚定而坚韧,我想对现实中也同样适用,设想一下,老师布置作业,是在限制你的快乐吗?是在夺取你自我的权利吗?不是的,老师只是给予你更好的追求自我的权利,作业,你也有选择做与不做的权利,这在呼于个人,如果地球真的像“它”说的一样“可是在我们卡马卓兹星就是这样,完全平等,大家都一模一样”那人们为什么要千方百计去造福大家,为什么专家总要关心身边的素未谋面的事物,为什么老师和家人要存在,这不是都为了让我们拥有追求自我的权利,更幸福,用最美的心感动他人,照顾他人。如果世界不是这样,那就可以把我们设想为机器人,只要调好程序,每天都做同样的事情即可。这让我想起了老师曾经讲过的一个部电影,一个专门是机器人呆的地方,它们每天都做同样的是没有自我思想,没有自由,即使是笑,也是编好的程序内的东西。就像不愿经历的人,只做自己认为可以做的事,后来,这些枯燥的程序也渐渐让机器人感觉到自己没有自由,开始抵抗程序的控制,到外面的世界经历,寻找自己的快乐。虽然这个电影不真实,但它在告诉我们,经历最重要,经历是快乐的来源,也警告
  • 2019-10-29

  • 2019-11-11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1

  • 2019-10-29

  • 2021-07-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0-19

  • 2019-09-28

  • 2019-11-04

  • 2019-10-24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10-11

  • 2022-03-14

  • 2022-12-15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8

  • 2021-11-08

  • 2019-11-06

  • 2019-09-23

  • 2019-10-29

  • 2023-04-17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0-01

  • 2019-10-24

  • 2023-04-27

  • 2019-10-24

时间的形状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时间的形状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时间的形状读后感、2024时间的形状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