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三十六计读后感50字 > 地图 > 三十六计读后感50字,2024三十六计读后感50字范文
三十六计读后感50字相关栏目
三十六计读后感50字热门栏目
三十六计读后感50字推荐
三十六计读后感50字

(共 2381 篇)

  • 1、 三十六计(中华国学经典)读后感1000字(3)篇
    三十六计(中华国学经典)读后感1000字 第(1)篇

     读《三十六计》所得 —— 2018.1.25

    阅读国学经典,可以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 可以陶冶情操、增加才情; 可以改进思维、增强哲学思考能力; 可以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 可以吸收前人修身处事的智慧和经验; 可以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 可以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刚买这本书时,有人说看此书会变坏,想必有所误解,或是见识浅薄。

    三十六计旨在教人提高智谋水平和为人处事,而智谋并非奸诈卑鄙的同义词。正确、积极的智谋应该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紧密联系的。智谋创造不只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意志,一种精神状态。

    书上列举了提高智谋的方法给我们参考:

    一、练学识

    足智多谋,只有学识多,才能够生成智慧和智谋。

    练识的实质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对策的综合思维过程,是提高智谋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这一过程是以调查为起点,以研究为最终目的的。怎么练呢?

    任何智谋,无一不是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以及思维科学知识在政治斗争、军事斗争等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综合运用和体现。知识转化为智慧,由智慧生成智谋。

    智谋型知识结构的主体知识要求更加精深全面,相邻与边缘知识要求更加渊博丰富。

    诸葛亮说:“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理,不知奇门,不明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

    学观点,学方法,学活,活学,还要活用

    要向社会学习,向老师学习,向家长学习,向朋友、同事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在工作中学习,在环境中学习。爱学习的人,处处是知识,处处可以长见识;不爱学习的人,面对知识的海洋却觉得枯燥无味。

    勤学苦读是少不了的,但不是死读书,要讲究方法,如毛泽东同志的“四多”读书法即足以印鉴:(1)多读——它既包含要博览群书,也包含对主要的书或文章多读几遍以求甚解之意。(2)多写——读书时多写读书录。(3)多想——在读书的过程中,哪些观点是正确的,哪些观点是错误的,要心中有数。(4)多问——遇到不懂的地方,及时请教。

    二、练胆

    谋划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风险,勇于面对风险,勇于承担风险。拥有包天的胆量,才可能拥有包天的智慧。

    “艺高人胆大”,勇敢决断的品质既源于一个人的天生禀性,同时也与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高低、能力大小有密切的关系。

    怎么练呢?

    卓越的领导者应有主见,敢于力排众议,当机立断;要有自信心,自己主谋的事情,敢于拍板定案;要善于权

  • 2、 三十六计读后感350字2024

    【第1篇】

    近期,我读了一本书,叫《三十六计》,你们一定不知道这是谁写的吧,其实这本书没有固定的作者,是后人研读《孙子兵法》和古代的一些战争总结出来的战斗计谋经验。其中,第七计是我最喜欢的一计--无中生有计的妙处,就在于真中有假,假中有真是敌人判断失误,从而出其不意地击败敌人。大家一定想知道计名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吧,让我给大家揭开这个叫《草船借箭》旳计名故事吧。

    刘备为了对付曹操,与孙权结成了同盟。诸葛亮留在东吴辅佐孙权,周瑜让诸葛亮三天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答应了。诸葛亮回营后,让鲁肃准备二十艘船、六百名士兵、青布、稻草。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和他取箭,鲁肃大惑不解,船在曹军面前一字排开,战士们开始擂鼓,鲁肃惊慌失措:“曹军出来,如何是好?”诸葛亮哈哈大笑:“子敬放心,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轻易出兵。”曹操听到擂鼓呐喊声,心想:“现在江面雾这么大,敌军突然来袭,肯定有埋伏,不能大意。”曹操下令,只能让弓箭手将对放射退。于是,东吴轻而易举地得到了十万支箭。

    这则故事中的诸葛亮就用到了这一计,我们要多多向诸葛亮学习。

    【第2篇】

    古人常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这本《三十六计》的作者是无名氏,诸葛亮曾使用过三十六计,《三十六计》蕴藏着古人的智慧,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智慧,更可以知道中国人的聪明。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书里有三十六计,数中有术,术中有数,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所以我们的书上总会写着“著/无名氏。”

    我们现在虽已没有战争,但是《三十六计》中的军阵,和一些计谋,塑造了现在的中国,假如没有清朝,我们中华可能更加强大,我读了三十六计以后,便觉得中国古人虽然迷信,有一点“傻”,但是迷信是中国传统,而且,中国古人的智慧无尽,他们把三十六计写成了书,并创造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一语。

    【第3篇】

    这个暑假

  • 3、 三十六计读后感400字2024

    暑假里,我看了许多的书,三十六计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这本书是中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经验构成的一本智谋书.此书共有六套计,分别为胜战计、敌战计、共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每套包含六计,共三十六计。每种计的计名有来自历史典故、真实战例等,但更多的还是来自民间的成语。前三套计是已方处在优势时所使用的计谋,而后三套是已方处于劣势时使用的。

    三十六计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偷梁换柱”一计,“偷梁换柱”本意指与友军一起作战,当友军失利时,偷换对方的梁和柱,暗中变换它的本质,用以达到蒙混欺骗、控制友军的目的。而本书中的"偷梁换柱"原是成语,它所讲述的典故是秦始皇一统江山后,雄心勃勃,想要建立千秋万代的伟业。而宫廷内部有两大政治集团:长子扶苏、蒙恬集团和幼子胡亥、赵高集团,秦始皇的长子扶苏恭顺仁厚,为人正直,在百姓中享有很高的声誉。所以秦始皇一心想立他为太子。而让秦始皇头疼的就是幼子胡亥了,胡亥被宠得很任性,只知道吃喝玩乐。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南巡,突然一病不起,秦始皇知道自已撑不了多久了,认为当务之急是立太子,于是立即召见丞想李斯,让他传立长子扶苏为太子的密诏。几天后,秦始皇驾崩于沙兵平召,而李斯和赵高合谋伪造了诏书,赐死了本应为太子的扶苏,而将昏庸无能的胡亥扶为秦二世,最终让秦国走向了灭亡。

    三十六计中所选的每个故事都是古代的经典战例,读来引人入胜,使我对历史典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又启迪自我,让我也想变成一个有勇有谋的人。

  • 4、 五年级作文1200字2024 《三十六计》观后感

    五年级作文1200字2024 《三十六计》观后感

    第一计是瞒天过海,是用欺骗的手段在暗地里活动。

    第二计是围魏救赵,是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第三计是借刀杀人,是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第四计是以逸待劳,是指在战场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第五计是趁火打劫,是比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

    第六计是声东击西,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

    第七计是无中生有,是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

    第八计是暗度陈仓,是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第九计是隔岸观火,是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去救助在一旁看热闹。

    第十计是笑里藏刀,是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却阴险毒辣。

    第十一计是李代桃僵,是比喻互相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第十二计是顺手牵羊,是比喻乘机拿走别人的东西。

    第十三计是打草惊蛇,是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第十四计是借尸还魂,是比喻已经消灭或没落的事物又以另一种形式出现。

    第十五计是调虎离山,是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

    第十六计是欲擒故纵,是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第十七计是抛砖引玉,是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作品。

    第十八计是擒贼擒王,是指作战要先抓住主要敌手。

    第十九计是釜底抽薪,是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二十计是浑水摸鱼,是比喻乘混乱的时候从中捞取利益。

    第二十一计是金蝉脱壳,是比喻用计脱身,使人不能及时发觉。

    第二十二计是关门捉贼,是比喻对小股敌人采取围歼的战术。

    第二十三计是远交近攻,是指待人处事的一种手段。

    第二十四计是假道伐虢,是指先诱骗敌我中间的弱小力量,得到它的支持后出掉主要对手,之后再反过来消灭它。

    第二十五计是偷梁换柱,是指通过暗中调包、分散敌军主力等方式,使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趁机歼灭敌人。

    第二十六计是指桑骂槐,是指用警告诱迫等暗示手段达到统领部下和树立威信的谋略。

    第二十七计是假痴不癫,是指为了麻痹对方或隐瞒自己的实力,而假装弱小笨拙,但是行动起来又极其诡秘。

    第二十八计是上屋抽梯,是指诱使敌人进入我方圈套,然后截断敌人的退路围歼敌人。

    第二十九计是树上开花,是指在我方处于弱势时,采取某些方法,制造种种假象来壮大自己的声势,用来迷惑敌军,并趁机将其歼灭。

    第三十计是反客为主,是指努力变被动为主

  • 5、 《三十六计》读后感

    《三十六计》读后感(一)

    我在五一节其间,读了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三十六计》。这本书记载了我们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累的丰富的政治、军事斗争经验。我从中感到我们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很有计谋。

    这本书讲到的很多计谋,是根据古代一个叫孙武的人写的《孙子兵法》改编的。我看了之后,觉得其中有些计谋特别有意思。例如调虎离山计,声东击西计,围魏救赵,以逸待劳等计谋。其中调虎离山计中的虎指敌人,山指有利的形势和条件。军事上指的是调动敌人,使敌人处于被动局面,出现漏洞,己方再乘虚而入,取得胜利。文章为了让我们小朋友看得懂,说了这个计谋的意思之后,又讲了一个战国时代赵国和秦国打仗的故事。当时,秦国的大将是白起,赵国的大将是廉颇。打仗的地点在长平。廉颇打仗很厉害,但秦国派人宣传说秦军不怕廉颇而怕赵括。赵王信以为真,换掉廉颇。赵括只会纸上谈兵,赵王中了秦国的调虎离山计。后来秦国又用了两次调虎离山计,使得赵国在这场长平之战中终于彻底失败。

    我从《三十六计》中,还懂得了瞒天过海就是要把秘密的计谋隐在公开的行动中,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围魏救赵意思是避实就虚,使敌人受到牵制,从而用最少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成功。打草惊蛇比喻在不明敌人真相的情况下,通过试探性的行动,引诱敌人暴露出真相。顺手牵羊是趁敌人出现差错时,乘虚而入,抓住一切有利的时机来扩大战果得计策。

    爸爸说:这本书上讲到的很多经验,都被外国的很多大老板用于公司管理上。据说现在美国、日本都有很多人学习它。我听了真为我们中华民族骄傲,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一定要认真阅读,并能运用,将来做一个有计谋的人。

    《三十六计》读后感(二)

    我读了很多书,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只有一本,它就是根据中国古代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又是中外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最为重视的智慧宝典《三十六计》。

    上面先是总说。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这话多么富有深奥的道理啊!

    三十六计中有空城计、反间计、美人计等众人皆知的着名妙计,还有一些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故事,让人百看不厌。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以逸待劳之计。

    公元前684年,齐桓公命鲍叔牙为大将,率兵攻打鲁国,鲁庄公带着曹刿在长勺与齐军相遇。鲍叔牙不把鲁军放在眼里,他求胜心切,两军刚一接触,便下令擂鼓进攻。而曹刿却迟迟不动兵,齐军人马疲惫,士气低落,无心恋战。鲁

  • 6、 读《三十六计》作文150字_二年级读后感

    午睡起来,在妈妈的建议下,我又捧起了《三十六计》这本书。看了“瞒天过海、借刀杀人、美人计”这三计。

    我最佩服借刀杀人里的曹操,他虽然很想杀祢衡,可是他担心天下人认为他不能容忍有才华的人,于是他就想借刘表的刀去杀祢衡。刘表也不是傻瓜,最后祢衡死在了黄祖的刀下。黄祖真笨,被刘表利用了还不知道。

    美人计中的董卓死的真不应该。为了貂蝉,连自己的得力干将都不顾了。最终中了王允的计,死在了吕布的戟下。男子汉应该以事业为先,不该只想着享乐!

  • 7、 《三十六计》读后感400字

    【第1篇】

    小伙伴们,你们读过《三十六计》吗?这本书里有各种各样的策略,并且让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到了中国历史里竟有如此多的聪明人物,让我们不得不惊叹其计之妙。其中,最让我过目不忘的是孙膑的第十一计——你代桃僵。

    战国时期,田忌与齐威王赛了一场马,结果齐威王屡战屡胜。因为他的马比田忌的马都高级。于是,好朋友孙膑想出了一条计谋。孙膑先出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让齐威王乐一下,然后出其不意,用上等马对中等马,再让中等马对下等马,最后田忌获胜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时要冷静,思考如何战胜别人,再漫不经心地来获得胜利。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技法:先让别人赢一局,让别人得意起来,得意起来自然而然就会松懈,然后,再让他们尝尝苦头,最后一击制胜。

    现在,三十六计已经广泛运用到了现实生活中,使生活中处处有智慧,让世界变得更加活跃。当然,田忌赛马这个故事的技法也经常运用在比赛当中。

    这本《三十六计》趣妙横生,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增加了光彩,而且也为世界增加了光彩。我希望大家可以多看看书,总有一天,世界会充满书香,变成一个“书香世界”。大家也来读一读《三十六计》这本书吧!

    【第2篇】

    《三十六计》是现代人开创人生局面、掌握为人之道、洞察处事哲学、遨游职场商以及赢得感情生活的最佳指导书。精读巜三十六计》,就能体会到这样的评价一点也不为过。

    读巜三十六计》,我在被其中的故事情节被逗笑之余,产生了很多思考。每读完一个谋略,一则故事,我都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每当看到故事题目时,我都不自觉地在脑子里给他设了一个迷底。可是当我一口气读完之后,心里便峰回路转:噢!原来是这样的!这件事情可以这样去做、可以这样去发展、而不是自己所预设的那样。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狼捕黄羊》这个故事。以前我只知道狼会吃羊,觉得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看过这个故事后,我才知道狼捕羊并不是单纯地猎杀。狼和羊是两种对等的动物。羊为了躲避狼,要跑的比狼快。狼为了不挨饿,想进办法追上羊。在漫长的追逐过程中,狼总结出了一道追上羊的好办法,终不至于被饿死。虽然这样的现实对羊说有些残酷,但也提醒了它们:为了把狼甩得远远的,要跑得更快才行啊。

    这本《三十六计》中的故事有趣又蕴含智慧。小朋友们,你们就尽情地遨游和享受吧!

  • 8、 《三十六计》读后感 (200字)

    《三十六计》读后感200字

    我最近看了一本我们男孩子很喜欢看的书《三十六计》,这本书主要介绍三十六计,分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虽然大多讲的是古代军事上的事,一开始我不是很懂,但这本书先告诉我每一计的来源,再通过计名故事和实战故事让我有进一步的了解每一计的实际意思,这样就清楚了,我最喜欢里面的调虎离山和声东击西,这两计都是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让别人上当,自己就胜利了。

    看了这本书以后,我觉得三十六计不只用于古代战争中,也能用到我们实际的生活中,这真是一本好书。

    《三十六计》读后感200字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的一本名著,这里用许多人靠计谋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本书告诉我:许多事情不一定都要靠武力来解决,也可以靠智慧来解决。

    我喜欢郭亮智取长沙,张巡借箭,七擒七纵,王佐断臂,考文垂询难。最让我喜欢的是拿破仑取埃及。

    主要讲了拿破仑想占领埃及,于是便散布假情报引起了英国政府的高度恐慌,边去支援情报上出事的地区,拿破仑便趁英国对埃及没有支援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埃及。

    有一次,我和小黄,小孙,小李,小王一起玩捉迷藏,轮到小黄找的时候我便假装对小赵说我到楼上你可不能泄密呀,小心我k死你,心里却想着把他耍的团团转,趁小黄不注意我藏在房后,事情按我想的发展,小黄先上楼找我找了半天没找到,只好悻悻而归,把我差点给憋死,最后朋友们大声叫我我才出来……

    一些事不一定要靠武力解决,可以智慧来解决,《三十六计》让我知道了这个道理,我喜欢《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读后感200字

    暑假中,我读了一本名叫《三十六计》的书,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战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

    三十六计分为六套计策: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其中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时用的计策,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时所用的计策。

    每套计策中,又各有六计,我印象最深的是“混水摸鱼”这一计,是指时要注意观察,抓住对方的可乘之机,借机行事,在混乱中取得胜利。

    《三十六计》读后感200字

    今天,我看完了《三十六计》这本书。

    《三十六计》里讲了三十六个作战计谋,比如:苦肉计美人计······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空城计了。空城计讲的是诸葛亮在与对方作战过程中发挥聪明才智战胜敌人的故事。当时敌人带着几百万的兵力攻打诸葛亮,而诸葛亮所在的城内兵力缺乏,只有些老弱残兵,要是和对方打硬仗的话,必输无疑。足智多谋

  • 9、 三十六计观后感精选

    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其实可以算作与作品的交流,不仅如此,观看时我们内心也会有许多感悟,观后感,围绕主题或感点写出来的文章,观后感的“感”就是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不然就失去了观后感的意义。写观后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方面吗?读后感大全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三十六计观后感,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三十六计观后感 篇1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放暑假了!

    暑假里,我可以不那么忙碌了,更兴奋的是:我有足够的时间一口气把一本本课外书读完了!嘻嘻,还可以适当玩会儿电脑、看会儿电视了!不过,要说我的最爱,那当然是看书!

    这不,一放假,妈妈就给我买了好多书。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三十六计》。这是一本集合了中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和丰富战争经验的经典之作,是一部兵法和智谋的奇书,被誉为东方思想宝库的“明珠”,与《孙子兵法》并称为“古代兵法双绝”。书中的计名有来源于诗人名句的“擒贼擒王”、“李代桃僵”;有源于历史典故的“欲擒故纵”、“围魏救赵”;有源于日常用语的“指桑骂槐”、“无中生有”……

    我常常静坐在书桌旁边,拿起这本书读了一遍又一遍。有时我会觉得我自己就在诸葛亮身边,静静地看他端坐在城楼之上,悠闲自得的抚琴,而城下的魏军将领司马懿正在疑心不已:“是撤退?还是?”当我看到“树上开花”时,我常模仿张飞的样子:“我是燕人张飞!谁敢与我决一死战?”这时,常把妈妈引来,她总笑着说:“吓死我了!你这个熊孩子,模仿的挺像张飞!”其实现在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我也会大喝一声:“我是超人王子胥!谁敢与我一战?”这样也怪,困难就被克服了。

    还有书中的“抛砖引玉”、“金蝉脱壳”、“打草惊蛇”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用到。但是,我们平时学习可千万别“瞒天过海”“浑水摸鱼”哦!遇到“偷梁换柱”“无中生有”“顺手牵羊”的事情可别“隔岸观火”啊!哈哈,看看我在这里“反客为主”“抛砖引玉”了!

    同学们,看到这里,你一定也喜欢上这本书了吧!那就赶快买上一本,尽情的读吧!

    三十六计观后感 篇2

    很早就听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这个俗语,长大以后渐渐的知道《三十六计》,是一本了不起的名著。《三十六计》是中国的十大名著之一,这本书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寒假,我购买了这套《三十六计》。这本书中所谈到的每一计,都有军事,商业,为人处世等各

  • 10、 读《三十六计》 (200字)

    午睡起来,在妈妈的建议下,我又捧起了《三十六计》这本书。看了“瞒天过海、借刀杀人、美人计”这三计。

    我最佩服借刀杀人里的曹操,他虽然很想杀祢衡,可是他担心天下人认为他不能容忍有才华的人,于是他就想借刘表的刀去杀祢衡。刘表也不是傻瓜,最后祢衡死在了黄祖的刀下。黄祖真笨,被刘表利用了还不知道。

    美人计中的董卓死的真不应该。为了貂蝉,连自己的得力干将都不顾了。最终中了王允的计,死在了吕布的戟下。男子汉应该以事业为先,不该只想着享乐!

  • 2022-12-24

  • 2023-03-27

  • 2019-10-29

  • 2019-11-0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21-12-25

  • 2022-04-12

  • 2019-09-20

  • 2019-09-21

  • 2023-03-26

  • 2019-09-20

  • 2022-02-17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1-06-10

  • 2019-11-11

  • 2019-09-20

  • 2023-01-15

  • 2019-11-12

  • 2019-09-25

  • 2022-01-15

  • 2023-04-27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8

  • 2021-12-1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3-01-13

  • 2022-01-24

  • 2019-10-23

三十六计读后感50字
三十六计读后感50字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三十六计读后感50字,2024三十六计读后感50字,教您怎么写三十六计读后感50字,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