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三国演义一二回读后感 > 地图 > 三国演义一二回读后感,2024三国演义一二回读后感
三国演义一二回读后感相关栏目
三国演义一二回读后感热门栏目
三国演义一二回读后感推荐
三国演义一二回读后感

(共 6182 篇)

  • 1、 三国演义第二回读后感

    篇一:三国演义第二回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一精一彩的一百二十回的第二回:张冀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

    这一回主要讲了:张飞用柳条痛打督邮,但在仁慈的刘备的劝说下,仍旧停下了,以及何国舅谋诛宦竖。我觉得张飞和刘备俩兄弟的一性一格截然不同,从“一性一发”、“大怒”、“咬咬钢牙”、“滚鞍下马”、“早”等词中可以看出张飞的一性一子比较急,比较卤莽,同时也是一个十分重义气的人,要不刘备受了点小委屈,被人家诬蔑,他怎么会挺身而出,为兄弟两肋插刀呢?再来说说刘备,他是个十分纳贤的人,但他实在是太仁慈了!就连一个对自己有害,想害自己的人都一视同仁,也是那么仁慈,那可怎么行呀!就算要帮助别人,那也得是就对自己无害处的人,不是吗?我们现在还小,还在成长,我们可千万不能太卤莽,同时也不能对人太仁慈。

    如果太卤莽的话,就可能会失去许多朋友,如果太仁慈的话,那么被你帮助过的人就会得寸进尺,使你没有任何的反抗能力!

    篇二:三国演义第二章读后感

    在东汉末年,群英并起,他们为了阔大自己的领地,于是相互厮杀。最终,曹一操一、刘备、孙权三分天下,进入了三国社会。其中,最有名的要数是诸葛亮了,他做事果断,谨慎。所以他能帮刘备获得“新野胜利”、“赤壁胜利”、“博望坡胜利”等。更利于刘备成为三分天下之其中一主。刘备死后,诸葛亮继续鞠躬尽瘁,把朝中大臣都一团一结起来,扶佐后主刘禅,最终使蜀国成为一代霸主,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

    记得有一次上体育课,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足球比赛,我们一组十分齐心,后卫和守门员把球门守得死死的,前锋和中锋像一只只猛虎,向着对方球门冲去,经过40分钟的激战,终于以2:0战胜了对方。我想:众人齐心力量就是大,验证了“一根木头会折断,一捆木头折不断”的道理。

    再说到讨伐中原时,全军来到祁山脚下,有一条大路和一条小路,走哪一条路才安全呢?诸葛亮手下的谋士刘巴等人说走大路比较危险,应该走小路。诸葛亮觉得应走大路,因为人家都知道他一生用兵谨慎,所以会在小路埋伏。大家都说大路危险,这时自己的观点必然开始动摇,可他仍然领部队走大路。真的大路上一路畅通无阻,部队很快过了祁山。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观点,成功很可能在自己的眼前。

    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尔,有一次参加指挥家大赛,小泽尔指挥到乐谱的一处,总觉得这里不太和-谐,可在场的音乐专家都说这里没错。这时,小泽尔不免对自己的观点开始有

  • 2、 《三国演义》第二回读书笔记及感悟范文

    第二回 张冀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阅读摘录】

    且说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也,官拜河东太守,自来骄傲。当日怠慢了玄德,张飞性发,便欲杀之。玄德与关公急止之曰;“他是朝廷命官,岂可擅杀?”飞曰:“若不杀这厮,反要在他部下听令,其实不甘!二兄要便住在此,我自投别处去也!”玄德曰:“我三人义同生死,岂可相离?不若都投别处去便了。”飞曰:“若如此,稍解吾恨。”于是三人连夜引军来投朱儁。儁待之甚厚,合兵一处,进讨张宝。

    【品味赏析】

    此段先介绍了董卓,但因他骄傲自大,得罪刘备三人,张飞扬言要杀董卓,便看出他是极重视兄弟情义,但也有些冲动之人,但刘备,关羽是有谋略之人,不敢动董卓,于是便和张飞一同换了别处投奔,也是重情义之人,张飞也识大体,不因仇恨,而太过武断。(作者:初二2班万钧冉)

    【读书摘录】

    张飞大怒,睁圆环眼,咬碎钢牙,滚鞍下马,径入馆驿,把门人那里阻挡得住,直奔后堂,见督邮正坐厅上,将县吏绑到在地。飞大喝:“害民贼!认得我么?”督邮未及开言,早被张飞揪住头发,扯出馆驿,直到县前马桩上缚住;攀下柳条,去督邮两腿上着力鞭打,一连打折柳条十数枝。玄德正纳闷间,听到县前喧闹,问左右,答曰:“张将军绑一人在县前痛打,”玄德忙去观之,见绑缚者乃督邮也。玄德惊问其故,飞曰:“此等害民贼,不打死等甚。”督邮告曰:“玄德公救我性命!”玄德终是仁慈的人,急喝张飞住手。

    【品味赏析】

    这个片段也可以说是呼应了题目吧——张冀德怒鞭督邮。仅第二回而已,张飞的“急”便已显现得淋漓尽致了。斩邓茂,程远志,高升,欲杀董卓……这里教训督邮也不例外。瞪圆眼睛,钢牙都已咬碎,一句“害民贼!认得我么?”便足以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读书笔记.接下来便是一系列鞭打动作,也不得不佩服张飞的“义”了。而同时也为罗贯中的描写折服,全书打的桥段不少,却从未有一字重复,畅快淋,而最后以刘备的劝告结束,二人形成对比,也更加体现出玄德的稳重和仁慈。

    作者:初二2班 茅若萱

    【读书摘录】

    张飞大怒,睁圆环眼,啐碎钢牙,滚鞍下马,径入馆驿,把门人那里阻挡得住,直奔后堂,见督邮正坐厅上,将县吏绑倒在地。飞大喝:“害民贼!认得我么?”督邮未及开言,早被张飞揪住头发,扯出馆驿,直到县前马桩上缚住;攀下柳条,去督邮两腿上着力鞭打,一连打折柳条十数枝。

    【品味赏析】

    这段话运用神态描写、运作描写、语言描写描述了张飞的粗鲁,督

  • 3、 三国演义回读后感精选

    读后感大全专题“三国演义回读后感”为你推荐以下内容。

    阅读好书就是从人类文明的智慧中摘取发光的星星,作品就是一部值得大家细细品味的好作品,我们需要将这些感悟梳理出来,以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优秀的读后感都有哪些特点呢?经过读后感大全编辑精心整理,推出三国演义回读后感,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三国演义回读后感 篇1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到现在我才发觉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是如此讲义气。在吕布连杀两元大将,伤一大将的情况下,张飞毅然挺身出马救出了孙瓒并与吕布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关羽见状把马一拍,舞动八十二斤青龙郾月刀来夹攻吕布,战了三十会合仍旧不能战胜吕布,刘备便手拿双股剑出马来攻吕布,最后大败吕布,把吕布赶回了老牢关。他们这种无畏相助的精神让我很敬佩。他们明明知道自己的对手非常强大,可还是毅然出战并相互配合打败了吕布。此外曹操发矫诏、招义兵,假借奉天子密诏,发布檄文。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采取各种手段强大自己。并且为了不被人认为自己是夺权目的,还强烈推荐当时实力雄厚的袁绍成为盟主,足见其老谋深算。后陈宫又转念一想,认为此做法为不义之举,而弃操而去。操觉,遂连夜到陈留,寻见父亲,备说前事;欲以家产来招募义兵。操父教操去找卫弘相助。

    见到卫弘后,将其意告之,弘愿相助。不数日间,便有人纷纷投兵。各路英雄、诸侯也纷纷引兵来投。袁绍也领兵三万来与操会盟。公孙瓒前来的途中与刘备三人相遇,说明来意后,备三人便与公孙瓒一同前往。一群人便结盟,立袁绍为盟主。孙坚请命出头战,绍允之。

    李儒得知后,告之卓,桌慌张不已。布愿意去降乱,但有一人愿先领兵去降乱,卓允之。途中遇鲍忠,将忠人头斩下,领功,奉为都督。

    雄伤了袁术手下数人,但却被关羽于酒还热时斩下。但袁术瞧不起刘备三人,不加以奖励。

    卓见折了雄,便亲自引兵来战。吕布英勇无敌,将对方手下前来迎战者皆杀之,刘备三人上前战吕布,这一战打得昏天暗地,八路人马皆看呆了。布跑,三人追之。张飞见青罗伞盖,认是董卓。拍马上关,便擒董卓。

    刘备三人虽机智勇敢,但却怀才不遇,这又能怪谁?在三国时期又何来公平呢?

    三国演义回读后感 篇2

    开头陈宫弃曹操;说明从陈宫的口中说出了曹操性格,有缺陷,而陈宫是个追求完美性格的人;而且曹操见陈宫走了后,立刻感到危险;说明曹操性

  • 4、 三国演义某回读后感

    三国演义某回读后感(一)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精彩的一百二十回的第二回:张冀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

    这一回主要讲了:张飞用柳条痛打督邮,但在仁慈的刘备的劝说下,仍旧停下了,以及何国舅谋诛宦竖。我觉得张飞和刘备俩兄弟的性格截然不同,从性发、大怒、咬咬钢牙、滚鞍下马、早等词中可以看出张飞的性子比较急,比较卤莽,同时也是一个十分重义气的人,要不刘备受了点小委屈,被人家诬蔑,他怎么会挺身而出,为兄弟两肋插刀呢?再来说说刘备,他是个十分纳贤的人,但他实在是太仁慈了!就连一个对自己有害,想害自己的人都一视同仁,也是那么仁慈,那可怎么行呀!就算要帮助别人,那也得是就对自己无害处的人,不是吗?我们现在还小,还在成长,我们可千万不能太卤莽,同时也不能对人太仁慈。

    如果太卤莽的话,就可能会失去许多朋友,如果太仁慈的话,那么被你帮助过的人就会得寸进尺,使你没有任何的反抗能力!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它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第十回时,我被故事里的情节深深所吸引,看得爱不释手。

    《三国演义》第十回写的是:董卓之乱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从何进与十常侍对战到少帝逃出京城,结果被董卓救驾。董卓入京后收买了猛将吕布,又废少帝,立献帝,大权独揽,实施暴-政,逼得群雄联军伐董卓,虽然后来联军失败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吕布所杀。

    我觉得他们互相残杀,最终会两败俱伤,伤亡惨重。

    人物点评曹操:是一个纳贤良,听取别人建议的人。曹操听取了从袁绍那来投奔自己的许攸的计策,冒充袁军,烧掉袁绍在乌巢的粮库。结果曹军大败袁绍。可见曹操是一个爱惜人才的人。

    事件点击:曹操快没有粮草了,许攸给曹操献计,让曹操去烧了袁绍的粮草,曹操一路上冒充自己是保护军粮的,结果一路冲杀进去,曹操烧了袁绍的粮草,曹操大败袁绍。

    语言评析:曹操刚解了衣服休息,听说许攸来了,满心欢喜,来不及穿鞋,光着脚板跑出来迎接。

    评析:这句话表现出曹操是一个纳贤良的人。还表现出曹操对许攸的尊重,更让许攸看出曹操对他的尊重,因而他才死心塌地跟着曹操,给他献计,让他打败袁绍。

    在读了三国演义第二章后,我有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

    在东汉末年,群英并起,他们为了阔大自己的领地,于是相互厮杀。最终,曹操、刘备、孙权三分天下,进入了三国社会。其中,最有名的要数是诸葛亮了,他做事果断,谨慎。所以他能帮刘备获得新野胜利、赤壁胜利、博望坡胜利等。更利于刘备成为三

  • 5、 三国演义第15回读后感

    篇一:读三国演义有感——第十五回

    篇二:三国演义第15回读后感

    篇三:三国演义第十五回读后感

    篇四:读《三国演义》第十五回有感

  • 6、 三国演义第2回读后感

    三国演义第2回读后感(一)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精彩的一百二十回的第二回:张冀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

    这一回主要讲了:张飞用柳条痛打督邮,但在仁慈的刘备的劝说下,仍旧停下了,以及何国舅谋诛宦竖。我觉得张飞和刘备俩兄弟的性格截然不同,从性发、大怒、咬咬钢牙、滚鞍下马、早等词中可以看出张飞的性子比较急,比较卤莽,同时也是一个十分重义气的人,要不刘备受了点小委屈,被人家诬蔑,他怎么会挺身而出,为兄弟两肋插刀呢?再来说说刘备,他是个十分纳贤的人,但他实在是太仁慈了!就连一个对自己有害,想害自己的人都一视同仁,也是那么仁慈,那可怎么行呀!就算要帮助别人,那也得是就对自己无害处的人,不是吗?我们现在还小,还在成长,我们可千万不能太卤莽,同时也不能对人太仁慈。

    如果太卤莽的话,就可能会失去许多朋友,如果太仁慈的话,那么被你帮助过的人就会得寸进尺,使你没有任何的反抗能力!

    在第二回中,刘备怕曹操害自己,为了让曹操放松对自己的警惕,便在园中种地,一天,曹操叫刘备去小亭吃吃梅喝酒,突然下起了雨,曹操便与刘备谈起天下英雄,刘备一惊,突然打了一道闪电,刘备正好筷子掉到了地上,便对曹操说;对不起,看着雷把我吓得,曹操以为刘备只是一名胆小的懦夫,便对他放松了警惕。让刘备有了更多时间发展自己。

    书中的刘备有勇有谋,将计就计骗过了曹操,让自己有了更多时间发展,聪明真是过人,让我大为震惊,怪不得将来是一方的霸主啊!

  • 7、 三国演义第三回读后感

    篇一:三国演义第三回读后感

    篇二:三国演义第三回读后感

    篇三:《三国演义》第三回读后感

  • 8、 三国演义第21回读后感

    三国演义第21回读后感(一)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

    却说董承等问马腾曰:公欲用何人?马腾曰:见有豫州牧刘玄德在此,何不求之?承曰:此人虽系皇叔,今正依附曹操,安肯行此事耶?腾曰:吾观前日围场之中,曹操迎受众贺之时,云长在玄德背后,挺刀欲杀操,玄德以目视之而止。玄德非不欲图操,恨操牙爪多,恐力不及耳。公试求之,当必应允。吴硕曰:此事不宜太速,当从容商议。众皆散去。次日黑夜里,董承怀诏,径往玄德公馆中来。门吏入报,玄德迎出,请入小阁坐定。关、张侍立于侧。玄德曰:国舅夤夜至此,必有事故。承曰:白日乘马相访,恐操见疑,故黑夜相见。玄德命取酒相待。承曰:前日围场之中,云长欲杀曹操,将军动目摆头而退之,何也?玄德失惊曰:公何以知之?承曰:人皆不见,某独见之。玄德不能隐讳,遂曰:舍弟见操僭越,故不觉发怒耳。承掩面而哭曰:朝廷臣子,若尽如云长,何忧不太平哉!玄德恐是曹操使他来试探,乃佯言曰:曹丞相治国,为何忧不太平?承变色而起曰:公乃汉朝皇叔,故剖肝沥胆以相告,公何诈也?玄德曰:恐国舅有诈,故相试耳。于是董承取衣带诏令观之,玄德不胜悲愤。又将义状出示,上止有六位:一,车骑将军董承;二,工部侍郎王子服;三,长水校尉种辑;四,议郎吴硕;五,昭信将军吴子兰;六,西凉太守马腾。玄德曰:公既奉诏讨贼,备敢不效犬马之劳。承拜谢,便请书名。玄德亦书左将军刘备,押了字2020,付承收讫。承曰:尚容再请三人,共聚十义,以图国贼,玄德曰:切宜缓缓施行,不可轻泄。共议到五更,相别去了。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张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二人乃不复言。董承将衣带诏给刘备观看,刘备在义状上签字2020。曹操请刘备前去饮酒,指出刘备为天下英雄,刘备惊得手中竹筷落地。刘备为逃出曹操控制,自愿前去攻击袁术,袁术死于淮南。徐州刺史车胄欲害刘备,但计谋被陈登识破。

    在生活中:我要充满信心,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每一天,而且要处处注意安全,绝对不做一些危险的事情,万一遇到危险要想方设法的解决,不要慌张,要保持冷静的状态。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过好每一天。

    在学习中:我要用功读书,无论做什么都不要马马虎虎,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一丝不苟的完成每项作业和任务。遇到困难要及时请教他人。对待同学要友好,要助

  • 9、 三国演义第10回读后感

    《三国演义》第十回写的是:董卓之乱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从何进与十常侍对战到少帝逃出京城,结果被董卓救驾。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的3篇三国演义第10回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一:三国演义第10回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它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我被故事里的情节深深所吸引,看得爱不释手。

    《三国演义》第十回写的是:董卓之乱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从何进与十常侍对战到少帝逃出京城,结果被董卓救驾。董卓入京后收买了猛将吕布,又废少帝,立献帝,大权独揽,实施暴-政,逼得群雄联军伐董卓,虽然后来联军失败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吕布所杀。

    我觉得他们互相残杀,最终会两败俱伤,伤亡惨重。

    篇二:《三国演义》 第十回读后感

    人物点评--曹操:是一个纳贤良,听取别人建议的人。曹操听取了从袁绍那来投奔自己的许攸的计策,冒充袁军,烧掉袁绍在乌巢的粮库。结果曹军大败袁绍。可见曹操是一个爱惜人才的人。

    事件点击:曹操快没有粮草了,许攸给曹操献计,让曹操去烧了袁绍的粮草,曹操一路上冒充自己是保护军粮的,结果一路冲杀进去,曹操烧了袁绍的粮草,曹操大败袁绍。

    语言评析:曹操刚解了衣服休息,听说许攸来了,满心欢喜,来不及穿鞋,光着脚板跑出来迎接。

    评析:这句话表现出曹操是一个纳贤良的人。还表现出曹操对许攸的尊重,更让许攸看出曹操对他的尊重,因而他才死心塌地跟着曹操,给他献计,让他打败袁绍。

    篇三:三国演义小说第十回读后感

    李傕也不是小脚色,十余万大军依然没能将其拿下,可见其实力也不可小觑,而枭雄曹操的父亲虽然被杀了,但曹操也许更看重的是攻取徐州,占领地盘,暴露了曹操的枭雄本性!

    这回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举荐之风。荀彧举荐了程昱,程昱举荐了郭嘉,郭嘉举荐了刘晔,刘晔举荐了满庞、吕虔,二人又共同举荐了毛玠。这种连环举荐在历史上并不多见,令我感动。现在,有些人嫉妒他人的才能,不愿意举荐他人,这点就应该跟古人学习。

    读古书、学习古人的长处,古为今用或许这就是我们读《三国演义》的收获吧!

  • 10、 三国演义第7回读后感

    三国演义第7回读后感(一)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的第七回。

    这一回主要写了袁绍约公孙瓒去攻打冀州,结果他自己却先把冀州占领,公孙瓒得知此事后,就派自己的弟弟去找袁绍理论,想分一点地盘。袁绍让那人叫公孙瓒来。那人在往回时,被董丞拦住,并把那人杀死。公孙瓒以为这一切都是袁绍故意设计的,于是他就发起本部兵马,与袁绍在磐河桥大战。最后,公孙瓒打败了袁绍。之后,袁绍之弟袁术又使孙坚引兵攻打荆州。结果被荆州刘表用计打败,孙坚还死在乱箭、乱石中。

    读完了这一回,我的感受是:一场战争中,邪恶的一方总是失败的一方。这两天下豪杰之间的争斗不就是两个很好的例子吗?

    第七回主要写了袁绍打着讨伐叛逆的旗号,但是却无忠君爱国之心,赵云这匹千里马无安身之处,空有一腔热血,却无计可从,好不容易遇到公孙瓒兵败,被赵云救出,可惜公孙瓒不识人,并没有重用赵云,可谓是白长了一双眼睛啊,赵云这头猛虎在乱世中跌跌撞撞,终于遇到了他心里的明主刘备。

    总结一下就是这回讲了两件事:1、东汉群雄逐鹿时期,军阀无义战,军阀之间相互利用相互争斗,袁绍利用公孙瓒夺冀州,袁术利用孙坚攻击刘表泄私恨。

    2、这一回引出了两位少年英雄赵云和孙策并埋下了伏笔:其一赵云与刘备结识后抱定了跟随刘备的心愿,之后赵云辗转辅佐了刘备;其二孙坚死后,孙策靠自己的努力开辟出江东的基业。

    可见以后的刘备能成就大业,是很有学问的,他善于发现人才,留住人才,这一点是很关键的。

    第七回主要描写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袁绍与公孙瓒战于磐河,公孙瓒败,被赵云所救,赵云因绍无忠君救民之心,弃之而投奔公孙奔公孙瓒公孙瓒不重用赵云。

    刘、关、张前来助公孙瓒,与赵云相见,甚敬重,不忍相离。 袁术向袁绍要马不得,向刘表借粮不能,使书叫孙坚伐刘表,已伐乃兄袁绍。

    孙坚伐刘表;刘表先败,后听蒯良计,在砚山用矢石打死孙坚。 孙策用黄祖换父尸后回江东。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1

  • 2019-10-19

  • 2023-01-13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2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19

  • 2019-09-25

  • 2019-09-22

  • 2019-09-22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22-04-0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1

  • 2019-09-22

  • 2019-10-16

  • 2019-09-20

三国演义一二回读后感
三国演义一二回读后感有哪些呢?三国演义一二回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海量的三国演义一二回读后感,2024三国演义一二回读后感,三国演义一二回读后感范文等,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