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三国演义3回读后感 > 地图 > 三国演义3回读后感,2024三国演义3回读后感范文
三国演义3回读后感相关栏目
三国演义3回读后感热门栏目
三国演义3回读后感推荐
三国演义3回读后感

(共 4804 篇)

  • 1、 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2024(3)

    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2024

    一提到《三国演义》这本书,我就可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地说上几天,可见我是多么喜欢这本书啊!。我对书中的人物可是了如指掌,只要一拿起书就爱不释手!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写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的故事,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书中有许多故事,如,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火烧赤壁,这些家喻户晓,广为流传。

    这本书,犹如一杯醇厚的咖啡,只有细细地品尝,才会找到真正的味道;这本书,犹如一道美丽的彩虹,只有慢慢地寻找,才会找到最美的色彩。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便是诸葛亮了,他有胆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机妙算,让人无法不佩服他的智慧与胆量。我最喜欢的故事是《三顾茅庐》。刘备的的三顾茅庐给了我巨大的启迪,他坚持不懈,一次又一次地拜访诸葛亮,才有了三足鼎立,从中我明白了成功的人在困难面前总是知难而进,而失败的人总是败在困难面前。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都留下了精彩、感人的故事。王羲之,20年临池学书,洗笔把池子都染成了黑色;李时珍笔耕不息,才有《本草纲目》;司马迁,忍受痛苦,笔耕不缀,才有《史记》;一滴水不断地向石头上滴水,几年过去,坚硬的石头终于被水滴滴穿。他们的行为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

    一朵鲜花,只有开在长满荆棘的地方,才会美丽;一滴水,只有坚持不懈的滴,才会水滴石穿;一个人,只有坚持,才会成功!

  • 2、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2024(3)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2024(3)

    《三国演义》是我国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它讲述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国的故事。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

    阅读了《三国演义》后,我的心里还总想着那些精彩的片段,让人无法忘怀。不光是故事,书中的人物也很机智。最令我佩服的是蜀国军师诸葛亮。他足智多谋,才智超群,经常协助刘备在战场上胜利。

    诸葛亮的故事很多,其中令我记忆犹新的是草船借箭。诸葛亮巧观天时,知道第三天会起大雾,曹军不敢轻易出战,会用弓箭。他还向周瑜的跟班鲁肃借船。知道他忠厚老实,不会向聪明机智的周瑜报告。当诸葛亮下令将二十只草船一字排开时,大家一定会想:为什么要这样呢?这样子是因为增加受箭的面积。瞧,这么多细节,大家估计都没注意到,而诸葛亮却注意到了,真不愧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呀!

    《三顾茅庐》、《空城计》......这些都是关于诸葛亮的故事,罗贯中把他写的可精彩了!如果诸葛亮不聪明,刘备还会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吗?大家快来欣赏诸葛亮的才干吧!

  • 3、 《三国演义》读后感1300字2024

    《三国演义》读后感1300字2024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卷首语: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精辟的总结了历史的发展趋势。读罢《三国演义》掩卷沉思:这分分合合岂非人力所为?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的长篇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几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文人某事的斗智斗勇,各方的用人原则和谋士的脑力风暴一次次撞击左右了战争的结果。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

    善于用人是成就伟业的保证。

    曹操三次颁布求贤令以获得良才为己所用,事实证明人才的招揽为其统一北方规划了可行的蓝图。

    曹操的谋士毛玠曾经向他提出了一个建议: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军资,曹操采纳了谋士毛玠的建议,并予以实施。也就是说,曹操的路线和策略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袁绍的谋士沮授也曾进言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可是袁绍手下其他的谋士不赞成,袁绍一犹豫,曹操就抢先了一步,获得民心。可见袁绍不善于用人,虽然空有雄兵猛将,却不懂军事不过是政治的工具,最后难免失败。官渡之战中又错失许攸,因为不能听进人言以超强实力完败,也充分说明问题。可见知人善用威力无限。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东汉末年正值乱世,许多有识之士,治国良才,隐居山林期待救世伯乐以一展雄才大略。诸葛亮就是其中最让读者敬佩的一位。

    刘备便亲自前往拜访,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与亮相见后,诸葛亮遂向他陈说了三分天下之计,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孙权可作援的形势;又详述了荆、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机可乘,而且只有拥有此二州才可争胜天下;更向刘备讲述了攻打中原的战略。这篇论说后世称之为《隆中对》。《隆中对》是此后数十年刘备和蜀汉的基本国策。我们常常赞叹诸葛亮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实际上这天下三分其实是诸葛亮根据天下形势以及自己的聪明才智策划的。否则以刘备无立足之地的形式能和孙曹抗衡应该是难于上青天。一人之得,便得三分天下,善于用人真是成功的前提啊。

    其实非是《三国演义》能看出用人之重要性,就是历史中例子也比比皆是:秦始皇任用李斯、王翦、蒙恬、尉缭,可谓英雄不问出身,只要你有才能我便用你。而且能够平等对待臣下。最终这些人都为秦始皇成就伟业立下汗马功劳。刘邦在总结楚汉之争中自己获胜时说说:军事谋划,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我不如萧何:统军

  • 4、 三国演义读后感950字2024

    三国演义读后感950字2024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还有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巧用苦肉计黄盖受罚、三江口周瑜纵火等等...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 5、 《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2024(3)

    《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2024

    汶河小学六(1)班王昶沣

    书是人类的良师益友,让我们体会到知识的快乐,感受到书籍的神奇魅力,获取有益的知识。我最喜欢的书是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通过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演绎了三国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的渗透转化,一场场刀光剑影的生死悲欢,展示了一幅幅风云变幻的历史画卷。

    这本书中,让我记忆最深刻的还是这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三顾茅庐》,讲的是汉朝末年,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刘备想要推翻汉朝,统一天下。他听说诸葛亮十分有才能,希望他出山,当他的军师,辅佐他。他和关羽、张飞一起步行上山,可惜的是诸葛亮并不在家。第二次也如第一次一样。第三次时,诸葛亮想试探一下刘备,看他有没有诚意。他让刘备等了足足两个时辰,刘备一直静静地等他醒来。诸葛亮被他的诚心打动了,愿意出山,为刘备出谋划策。

    第二个故事是《草船借箭》。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便让他在三天之内完成造十万枝箭的任务,否则按杀头论处。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懂得阴阳学,知道三天后必有大雾,便借20条船只,向曹操的军队进发,他在船上放了许多稻草人,还打鼓。曹操以为刘备要攻打他,因为当天天气大雾,不敢轻举妄动,便让人射箭。曹操的每一步都在诸葛亮的预料之中。等曹操发现上当了,人早走了。诸葛亮用绝顶的智慧,借来了十万枝箭。

    《三国演义》让我领略了足智多谋的无穷魅力,也让我进一步懂得了知识来源于勤奋的学习。

  • 6、 三国演义2500字2024读后感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一直备受读者喜爱。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500字2024《三国演义》读后感,更多内容请进入读后感栏目查看。

    篇一:三国演义读后感

    暑假期间,我读了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其中有很多人物,都有鲜明的个性。我先介绍一下诸葛亮。在诸葛亮身上,除了忠、孝、义集于一身外,最大特点主要表现在一个谋字2024上面。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而且还精通阴阳之道,能呼风唤雨、感知天地万物,运筹帷幄,用兵入神,百战百胜,决胜于千里之外。最广为人知的事《草船借箭》、《赤壁之战》、《计烧连营》、《七擒孟获》、《空城计》。但我想给大家讲一个不为人知的小故事《扮鬼神蜀军割麦》。

    诸葛亮第五次出师伐魏,赶上陇上麦子成熟,蜀军想去割麦。但魏军已占领那里,诸葛亮想:如果派兵去厮杀,必然割不到麦子,还是用计赢他为妙。诸葛亮就想出了一个计谋。他指挥士兵扮作鬼神,把魏军将士吓跑,趁机把陇上小麦割完。后魏军才知上当。

    通过这件事,体现了孔明的计谋多端。是因为他不断学习,博学多才,才能在战争中一次次化险为夷。在关键时刻他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不费一兵一卒,夺得了粮草。我们要学习它的勤奋、努力,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中得心应手,从容不迫。

    《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人物,都有鲜明的个性。我现在向大家介绍一下仁义之君刘备。他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备的能力很强,但也不是完人。刘备作为封建帝王,缺点是不可避免的,比如一意孤行起兵伐吴。他起于微末,志向远大,性格坚韧不拔、仁义、魅力超凡、城府极深,爱民如子,与民秋毫无犯,而且非常谦虚。刘备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英雄桃园结义》,但我要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刘备仁义的故事。

    荆州刺史刘表病危,想让刘备当荆州之主。刘备不肯,刘表无才懦弱的次子刘琮就当了荆州之主。诸葛亮劝刘备趁曹操大军还没杀到荆州,杀了刘琮,自己当荆州之主。但刘备认为,如果杀了他夺了荆州,将来死于九泉之下,有什么脸见刘琮呢?结果曹操夺了荆州。通过这件事,表现出了刘备的非常大的仁义。不过就因为刘备的仁义,曹操夺了荆州。刘备不采纳孔明的意见,是怕丢失了仁义。仁义非常重要,但要是过头了,就也有坏处。

    《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人物,都有鲜明的个性。我现在向大家介绍一下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他唯才是用,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俗语一说曹操

  • 7、 暑假三国演义读后感-2500字2024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吴.蜀.魏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关于暑假三国演义读后感2500字2024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暑假三国演义读后感2500字2024(一)

    怀着激动的心绪,我第三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出名著作《三国演义》。

    曹操的狡诈,刘备的谦虚恭谨,孔明的小心,周瑜的胸怀狭小,每独自一个人物都具备不一样的性情,笔者塑造的痛快淋漓,细细品尝,让读者似乎进入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部实质意义是以智和勇来顺次展开的,不过我觉得智永恒是胜过勇的。譬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徒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承担不了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合适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阿斗,整日饮酒取乐,不理朝政,甘心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终竟至演出了让天仆人耻笑的事物,乐而忘返。谁会想到一个国度的统治者能做出这么的时移俗易的事物来呢?

    暴虎冯河,大敌现时,只能抵死出征作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假如吕布在白城门上的楼服从谋臣的计谋,不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假如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物和关羽申说白,哪里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前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度,魏,以前煊赫一时;蜀,以前功成不居;吴,以前名震江东。这样来看,从国度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情。曹操,欺负压迫老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雄霸江东。

    假如说魏国在魏蜀吴里计谋最强,一点儿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可以称作举世无双,司徒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不过两私人都有自个儿致命的弱项:曹操多心,司徒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一准是伏龙诸葛亮。他那傲人的机灵,熟练的兵阵,无不让后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点人物,不过我觉得都还不如孔明。吴,一个占领三江六郡的国家,能算做上是有计谋策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一段时间的周瑜就记诵兵书,洞晓布阵。通过一番刻苦的尽力尽量,终于当上了水上作战部队大都督,总统舰艇兵。然而他太过于忌妒,死正当中年时。从这些个人物和国度我们不不好看出人的性情的关紧性。性情关系着成功。

    每私人都有自个儿的目的,只要踏塌实实,仔仔细细(的)地走好寻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信任成功

  • 8、 暑假三国演义读后感-100字2024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吴.蜀.魏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关于暑假三国演义读后感100字2024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暑假三国演义读后感100字2024(一)

    《三国演义》,为我们刻画了性情各异的历史人物:神勇无比的赵云,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诡诈多疑的曹操,粗中有细的张飞,情深义重的关羽,以及谦逊亲民的刘备。

    诸葛亮是我在《三国演义》中最喜欢的一个人物。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晓历史,后占未知。空城计、草船借箭等,让人叹为观止。尤其是,他死后,还用计下退了司马懿,正所谓死诸葛亮吓退活司马懿。

    曹操,我却不太喜欢。尤其是他为了自己的面子杀了杨修、孔融、华佗。尤其是华佗的被杀,使我国失去了非常宝贵的医疗技术。我也不太喜欢张飞,虽然他很重义气,而且还粗中有细,但他性情爆燥、喜欢酗酒,而且还经常打骂士兵,最后也因此脑袋搬家。

    群雄纷争,逐鹿中原,充满豪迈,也造就了英雄。但老百姓却因战争生活朝不保夕,使我更加珍惜我们现在的和平幸福的生活。

    暑假三国演义读后感100字2024(二)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而且我对他的感觉也不好,虽说是人才,非常聪明,善于打仗,但有篡位之心。

    还有赵子龙巧用苦肉计黄盖受罚,三江口周瑜纵火等等。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打开眼界,使我受益匪浅,佩服不愧是名著!

    暑假三国演义读后感100字2024(三)

    我不喜欢《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和吕布。

    曹操疑心太重,华佗给他治头痛病,需要开脑子清理一下,曹操以为是想杀他,命人把他拉出去斩了。后来自己快不行了,才知道自己不应该杀了华佗,但为时已晚。

    吕布本是董卓麾座下的一员猛将,武艺极高,可偏偏是个小人,唯利是图,趋炎附势。被王允的美人计所离间,背弃了自己的义父董卓,挑拨离间之后挥剑砍了自己的义父,为后人所耻。

    同学们,我们要引以为戒呀!

    暑假三国演义读后感100字2024(四)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这句话说的正是曹操。

    在文学史上,曹操是大诗人,做出了重大贡献,故有三曹之说,其诗也至今传诵,流芳千古。

    而在军事、政治上,曹操却是失败者,故后人称之为奸雄

  • 9、 三国演义读后感-2019字2024范文

    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三国演义读后感2000字2024范文,欢迎阅读!

    三国演义读后感2000字2024范文(一)

    读完厚厚的一本三国演义,不禁感叹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真的为读者生动活现地演义了一个历史故事,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

    先来说说曹操这个人物带给我的启示。曹操一生都属于十分大胆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诈的。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最后明知错了,还要继续杀了吕伯奢,其无情无义至此,陈宫便离他而去,曹操后来说的那句话耐人寻味: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但反过来想想,如果当时他不赶尽杀绝的话,吕伯奢若真带了些人过来追杀他,可能曹操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了。但是奸诈带来的只会是一时的小利,一直是奸诈的话,自然会遭到报应。后来董承一伙人便刺杀曹操,可惜事败了。后来陆续都有一些人刺杀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败了,否则这位曹阿瞒也不会叱咤风云了。曹操给我的启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诈。

    与曹操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物就是刘备了,他以仁义当先,他热爱百姓。刘备一生的行为都与曹操相反,曹操奸诈,刘备仁义。刘备在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个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的爱戴。但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个典韦,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独哭典韦。他的谋臣郭嘉死后,他也十分痛心。刘备则更重视人才了,起初赵云并不是刘家的将军,但他十分器重赵云,几次留他,后来终于归到了刘门下,才使得那个扶不起的阿斗两次脱险。徐庶被曹操拐骗到那边,在送别时,刘备哭着送别,还要砍掉挡在前面的竹林,后来徐庶才又回来推荐了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更是成为聘用人才的典范。所以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招兵买马,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创建事业,这才是成功之道。

    与之相反的例子便是袁绍了,照说袁绍与曹操一战的时候,拥有明显的军事优势,但袁绍为人不重视人才,有许多忠臣在身边也不知道。他如果听忠臣的话,那曹操怎么可能胜得了他呢?而他却听信一些小人的话,致使败给了兵力较少的曹操。三国演义还让我学到:要善于听取好的意见,忠言逆耳。曹操赤壁之战为什么会败?我觉得还是因为没有听信好的意见,面对新来的庞统这个外人,他却毫不犹豫地相信了他的连环计,而面对另一个臣子对他的忠言,那位臣子大致说的是:若敌人用火攻,如之耐何?曹操答的大致意思是:现在

  • 10、 《三国演义》读后感-2500字2024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经典名著之一,三英战吕布、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宛城之战等都是出自于此,而曹操、诸葛亮、周瑜、刘备、张飞、关羽等英雄人物也都聚集于此。下面是为大家提供的三国演义读后感,欢迎阅读。

    三国演义读后感2500字2024(一)

    读完《三国演义》后,我受益匪浅。此书的基本内容大概是这样的:东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各路英雄乘剿黄之机发展势力。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实力最强。连年混战,弱肉强食。宫渡之战,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吴国大将周瑜大败曹操,使曹操暂无力侵犯长江以南,形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三国是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和刘备的蜀国。曹操死后,曹匹称帝。大将司马昭统一全国,结束了三足鼎立之局面,夺魏为晋,建立晋朝。

    如果说书中最奸诈的人,那么非曹操莫属了。曹操,字2024孟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当之无愧。他的名言,您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也是深入人心。当时全国14个州:幽州,并州,冀州,兖州,豫州,徐州,青州,雍州,凉州,荆州,扬州,交州,益州,司隶(司州,就是首都)。曹操占10个。他一生中先后战胜了袁术、吕布、张绣、袁绍、刘表、张鲁、马超等割据势力。曹操说:假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他够狠,败走华容道时,道路泥泞马不能过,他立刻下令以伤病士卒填坑,完全无视生命;他够奸,官渡之战,荀攸来投,问他:袁氏军盛,何以待之?今有几粮乎?公曰:尚可支一岁。攸曰:无是,更言之!又曰:可支半岁。攸曰:足下不欲破袁氏邪,何言之不实也!公曰:向言戏之耳。其实可一月,为之柰何?攸曰: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急之日也。今袁氏辎重有万余乘,在故市、乌巢,屯军无严备;今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除了自己,估计他谁都不真正信任,古代帝王称孤道寡,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他够勇,基本都是亲自率兵,偷袭乌巢时,亲自带少量精锐打袁绍旗号偷袭后部,这相当危险,一旦露馅必死无疑,做大事儿不惜身

    作为曹操的敌人是悲哀的,而他在有生之年却很遗憾,没用达到统一。应运而生的对手刘备,刘玄德可以说是他宿敌。当年青梅煮酒,他对刘备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但他并不向他说的那样,意识到了刘备的威胁,他这么说完全是迫于即将和袁绍展开的决战二进行的拉拢人才行为。

    刘备,从一个卖履织席的小贩到与曹操孙权分庭抗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09-26

  • 2019-09-26

  • 2019-09-25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三国演义3回读后感
三国演义3回读后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三国演义3回读后感,2024三国演义3回读后感,教您怎么写三国演义3回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