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恐袭波士顿观后感 > 地图 > 恐袭波士顿观后感,2024恐袭波士顿观后感
恐袭波士顿观后感相关栏目
恐袭波士顿观后感热门栏目
恐袭波士顿观后感推荐
恐袭波士顿观后感

(共 3121 篇)

  • 1、 《恐袭波士顿》观后感500字

    《恐袭波士顿》观后感 上周六,我和一个好朋友去看了一部电影,电影的名称叫做《恐袭波士顿》。这部还原了2013年波士顿马拉松爆炸事件的电影其实今年年初就在美国上映了,但是直到差不多一周前才刚刚在中国上映。这部电影比起许多同期的电影来说票房一点也不出彩,但是它却是我这阵子觉得唯一值得看的电影。电影表面上是叙述了整个案件的发生与破案过程,但是通过这些过程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全城人民众志成城的勇气。 2013年4月15日,一年一度的波士顿马拉松如期举行,但是意外却发生了,是一场预谋已久的爆炸。第一颗炸弹在比赛终点线附近的观众区被引爆,第二颗炸弹也在12秒后在距离很近的一家体育用品商店中引爆。在真实事件中一共有四位遇难者,其中三位是爆炸现场的群众,还有一位是因公殉职的mit校警。电影主要从几个不同的视角讲述了案件发生后的破案过程:有直面恐怖分子的fbi特案组,有当天负责在赛场维持秩序的协警汤米,有前一天晚上还拿着口音打趣的小情侣,有恐怖分子的妻子和小女儿,还有被恐怖分子劫持了的机智中国留学生孟同学。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使用了真实片段和拍摄片段相穿插的手法,并且电影中所有人物的姓名都是按照2013年那次恐袭设定的,连电影中人物的相貌都和真实事件中的很像,所以看这部电影的感觉就像是快速了经历了一遍当时的事件一样。虽然恐怖分子的暴行会让人很痛心,但是电影整体惩恶扬善的过程看下来还是让人松了一口气。 这部影片可能更接近于纪录片的风格。这部电影里的中国人形象比起众多美国电影来说算相当好的了。同时这一次形象好的原因不是为了中国市场的强行高大上,而是很写实的那种优秀。电影中的孟同学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买了新车会高兴的给家人分享,看见美女会羞涩会害怕,但他也很勇敢,虽然紧张起来他的中式英语连他自己都可能听不懂,但就是这种平凡写实的视角为电影增强了感染力。不渲染,不煽情,让你真是感觉到每一个血肉之躯在对抗着恐怖袭击,脆弱而又坚强,这才是这部电影真正感动人的地方。
  • 2、 波士顿法律第五季观后感影评

    《波士顿法律第五季》是一部于2008年播出的悬疑喜剧电视剧,该剧凭借纷繁复杂的剧情和精良的画面制作获得了到了网友们的一致好评,一起去看看吧!

    重温了bl 的第五季, 竟然已经忘了crane , poole schmidt 已经给更名, shirley 第一次在法庭上留下眼泪,因为想要留住自己创办的律所, my name is still on the door . 但从来不会忘记最后的最后 alan 和 denny 在 nimmo bay 幸福的结婚。

    不会忘记他们的 阳台对话, 敞开心扉的对话,一生能有这样一个能把自己内心所有的想法,秘密, 阳光,阴暗, 怀疑, 信仰 毫无保留的说出来, 应该也是一件最幸福,最满足的事情。

    再好的语言也无法描述对alan 和denny 的喜爱, 才华横溢, 良知, 热情, 挑战,

    denny crane !

    多么感谢当年的自己, 不知道如何的知道了这一部美剧, 从而一直喜欢到现在, 会认为denny , alan 就是他们自己, 是真实存在于我们的生活里的, 梦想有一天能够见到denny , 我知道他现在已经是快90 的老头啦,一定等着我:)

    每当对自己有所怀疑, 需要一份前进的推力的时候, 都会回到bl , 因为这里有我想要的力量, 和想要成为的向他们一样的 hero。

    这部剧看到最后,我居然成了shirley schmidt粉。

    shirley,她表面上看是个光彩照人的睿智女性,对她的设定,大概算是法律界的传说或者女神这5季以来,几乎业内所有的大牌律师,稍微handsome一点的法官,要么曾是她的情人,要么,就都对她心怀点超越同行间互相尊重的小幻想和小戏谑而且她和各位情人分手后大家都还相敬如宾。

    这说明两件事,第一,shirley确实能力极强,而且为人正派,不是那种靠容貌上位的女性(这就更要人命),她也是那种尽量在不必要的时候不耍阴谋的女人,但这不是说她不腹黑不聪明。所以这些绝顶聪明的腹黑男人都是敬重她的。

    第二,她应该是个骨子里热情如火的女人,而且有幽默感,加上美貌,所以,大概只要她愿意,同行们都是很想与女神发展的。

    但是shirley这样的女性未必留得住男人。她身上还有另外一面,()就是自我控制和自律(这个硬币的另外一面就是她其实从内心深处看是没有安全感的)。在事务所里,开人摊牌这种脏活累活都是她干因为她有非常冷静甚至冷

  • 3、 罗四鸰《波士顿情书》读书笔记1500字

    罗四鸰《波士顿情书》读书笔记1500字:

    最初借这本书是因为看封面介绍,作者曾经是教师、记者、编辑,居住在波士顿,自由撰稿人的身份,觉得经历丰富,国际视野,文笔一定严谨犀利,年龄也正是人到中年,感悟定有相似之处。

    花了三天时间看了一遍,不仅没失望,对作者的博学,宽厚,隐忍有了更多的感受。尤其是后记里作者自述自己的经历,更是让人唏嘘。

    作者出身贫寒,当年做农民的父亲为她报了师范中专,因为那里读书不要钱还有饭吃,也是因为艰辛的生活让她父亲觉得吃饱穿暖就是幸福的极点;后来毕业分配到农村做乡村教师,看到那些农村的孩子和很多义务教师,才知道“铁饭碗”是乡村中这些学生和义务教师梦想的极限了......她说,“没有人知道原来世界很大很大,大到无法想象”.......

    后来偶然的机会她在复旦大学隔着铁丝网看场内打球的学生,那时她觉得那个世界发着圣洁的光,离她如此遥远,“一种绝望渐渐涌入心中,渗入骨髓,直到每个毛孔。我可以忍受贫穷、忍受孤独、忍受辛苦、忍受陌生、忍受嘲笑、忍受一次次从头再来。但我却被这种绝望击倒”。于是她把自己发送到南昌市郊“考研村”的一个小房间,准备第三次考研......

    她从来不觉得自己从一个中专毕业的乡村教师到一名研究生是自己奋斗的结果,她只是幸运而已。她总是想,若是我能早点知道有那么一种幸福和自由的存在,若我能有选择那种幸福和自由的自由与权利,那该多好啊。以这样的心态,她毕业,工作,去波士顿,开始自由撰稿人生活,写书......

    整本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出发吧,情书们”:是作者借由给自己写信谈及在波士顿生活的一些经历感悟,包括哈佛校园,二手书店,唐人街等;第二部分“看啊,一些事”和第三部分“瞧啊,一些人”:是其看书或生活过程中写的一些随笔。

    因为经历过,所以懂得,因为苦过绝望过,所以珍惜。所以,在书中,可以读到作者对生活、对工作、对人生的用力和珍惜,书里面有很多哲学的意味,很多人生的思考。

    比如,作者为了写唐人街,更深刻的了解这个“两个世界的盲点”,她用了半年的时间,几乎天天都去唐人街转,拿着《唐人街华埠主街》黄页按图索骥一个月,既有了地理概念,又了解了很多建筑、地理上发生的故事,通过报纸《舢板》知道了纽英伦华人历史协会,读书笔记知道了很多华人历史,在参与进各种公所听那里的老人讲故事…...不只是因为作为记者的本性吧,更多的还是对信息对知识的一种渴望,让

  • 4、 《波士早晨》观后感200字

    《波士早晨》观后感 商战为主,融入感情。 感情线不清楚,hazel和marvin离婚原因始终没说明,旧情复燃得莫名其妙;ryan和roxie之间是典型老板和秘书关系,相处中必然产生感情,是否得善终没交代;travis和hanna最喜欢这条线,发展自然;lk和jo师徒恋反应lk没那么精明; anabelle每次出场都令人意外,孔雀女的野性和叛逆,不适合travis。 公司里,wendy的故事线曲折,先得罪了marvin,后成为其秘书,再随boss升职成大秘书,在360计划中,因太专制得低分险些被炒,此时发现有了期盼已久的baby,意识到过去对大家种种不是,变回从前;公司职员多数见风使舵,ca姐最为典型!香小姐作为资本主义剥削者的典型也被解雇。 该剧不避讳现实,揭露人性,真实!
  • 5、 《逆袭》观后感

    《逆袭》观后感

    文/小义大道

    《逆袭》的海报上印着我要出名四个显眼的大字,这句口号不但是影片主题、故事中女主角的青春梦想,更是有一部分漂泊于都市各个角落的年轻人努力追逐的目标。出名的方式途径有许多,卖艺卖肉卖才华的、认干爹潜规则的都有;出名的圈子也有很多,娱乐圈时尚圈文化圈政治圈等等。

    但是,年少轻狂的新一代,出来混,总会被残酷的现实摧残得遍地鳞伤,不是他们不够努力,不是他们不够坚强。只是,每个圈子里都有着它特有的规则,新人进入,必定会付出一些成长的代价。更为关键的是看你愿不愿去为了曾经的那份出名的梦想而去牺牲自己的尊严和良心。

    影片中的左婴宁是一个活泼可爱、伶牙俐齿又有着聪明头脑的80后女孩儿,并且还是一个海归,但同时也不能否认她是一位极为单纯且过于理想主义的年轻人。她以为有着一个海归的标签,再加之自己的努力能在梦想的主持人行列中找到一席之地,可繁杂的社会现实并不像她想的那么顺利。从一开始ng无数遍奇葩式的应聘到求职栏目犀利表现后做上娱记、再到后来阴差阳错的被老板赏识顺利当上主持,左婴宁经历了一个青年从妥协到无奈到幸运的渐进式历程,也是她从一个小人物女逆袭成功当上大明星的励志旅程。

    女主角的这一逆袭过程,或多或少也存在着一丝的励志精神。不过影片故事没有将这一坎坷历程做太多刻画和煽情,而是通过这一极具真实化的青春梦想追逐实现后,对光怪陆离的娱乐圈进行了一系列的揭露和批评。左婴宁单纯的进入,但她却遭受着商业大亨们的无情伤害,被小三、被炒作还不够,还得出卖尊严捧场做戏,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一位清白的人所不知的,如果你还想星光闪耀、还想得到欢呼与掌声、还想在名利和欲望面前得到一种满足,就得接受这些商业的规则和安排。

    娱乐圈的水有多深多浑浊,无人能知无人能见底,左婴宁刚踏入半只脚就探出了恐惧与不安,于是在尊严和名利面前,她最终选择了人最本该拥有的尊严。虽然她逃离了那些污垢们的无良包装,但影片中还是设立了一位叫郝晨的与她相反的人物来做映衬。郝晨坦然的接受假学历、假品味等一切,甚至极力配合经纪人和老板的幕后操纵,在他的身上将娱乐圈里最常用的那些恶意炒作和无耻手段都体现的淋漓尽致。郝晨宁愿丢失自己的良心,也不甘再落人一等无所是处。这类人,搁在现实里说应该算是大骗子、臭小人,但与其说他欺骗了大众的感情,更不用说这是那些漂一族被残酷现实和生活压力给蒙蔽了双眼,他们的苦楚只有当局者明白,

  • 6、 逆袭电影观后感

    《逆袭》电影观后感

    安战军导演的电影《逆袭》讲述一个女记者阴差阳错进入娱乐圈之后奇特曲折的经历,并通过她与娱乐记者的视角勾画并揭露了娱乐圈内的种种规则与是非。影片说了很多娱乐圈的事,也说了很多媒体的事,就是意在揭示公众、媒体与娱乐圈的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号称港台发行量最大娱乐报纸是《苹果日报》,其特色就是头版标题往往非常耸动,画面也非常血腥,有很多的八卦、花边新闻。以前网上流传过《苹果日报》的办报宗旨就是以天下八卦为己任,置他人生死为度外,他们信奉最好看的画面就是裸体加尸体,最好看的新闻就是丑闻加绯闻,最重要的新闻工作方向就是摧毁偶像艺人,最重要的新闻工作目标就是打破英雄神话。面对这样的新闻宣言,引起过很多的争议,不说绝对的正确或是错误,但不可否认的是确实让刊物的销量得到提高,这说明公众其实还是乐意去观看这些内容。

    用唯物辩证法来说,其实公众、媒体与娱乐圈之间的关系也既对立又统一的。公众希望知道娱乐圈中的八卦内容,而明星需要公众来增加自己的人气,媒体需要艺人的八卦爆料,明星也需要媒体增加自己的曝光率,媒体需要销售量。于是,很简单,从媒体主动挖掘新闻到艺人主动提供爆料,所有的新闻其实都是真真假假,可信又不可信,普通老百姓就是看个热闹,起个哄,多个茶余饭后的谈资,这话题就起来了,不同的人从中获取不同的利益。

    而回归本质,男女明星在风光靓丽也只是现代社会被老板们包装打造出来让公众消费的商品,他们的背后有着太多不能说的秘密,粉丝们是绝对无法触及与看见的。没有做过的统计,不知道咱们国家每年到底多少档选秀节目在上演,我们看见无数的年轻人甚至上了年纪人都怀揣着梦想为了得到一个机会,通过各种方式削尖了脑袋都想要进入娱乐圈,因为对普通人来说,娱乐圈充满了神秘感与诱惑,成为明星就可以名利双收,而光鲜亮丽的娱乐圈背后的种种酸甜苦辣与潜规则,他们是不会关心与在意的。

    影片的海归女大学生左婴宁是一个有梦想的年轻人,她憧憬着进入娱乐圈成为一个风光的主持人,当机会落在她面前时她才明白一切并不是她想的那样,要舍弃,要服从,要被蒙蔽也要蒙蔽别人,很多人也许会在利益的面前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但左婴宁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和不需要的是什么,也许她选择了离开在很多人看来显得太傻,但这正是《逆袭》这部电影所要传递给观众的意义所在。

    在娱乐圈,所有的光鲜亮丽都未必能够长久,即便再有能耐也只可能是风光一时,表面的

  • 7、 电影《逆袭》观后感

    《逆袭》观后感

    你最想得到的是什么,你最不能放弃的是什么?揭秘娱乐圈潜规则的电影《逆袭》男女主角设定了诸多寻求成功的捷径,然而这些捷径是否真的通往成功,却没人清楚。甚至何谓成功,也成为值得商讨的事情。影片言辞直白,观点赤裸。用片中明白人的话来讲,成功是商人追求金钱、艺人追求名气、媒体追求独家。但商人、艺人、媒体人都是职务,职务本身是没有瓶颈,只要谋求相应的利益最大化便是胜利。

    简而言之,《逆袭》是有关娱乐圈潜规则的电影,事关艺人炒作的实操手法,相信有人会深以为然有人会不以为然。许伊萌、赵磊、宁岱编剧,安战军导演的《逆袭》,以张立昕饰演的左婴宁娱乐圈旅游记为故事背景,带出明星、新人、狗仔队、经纪人、老板等等的面目或嘴脸,个中角色几乎都患上表演型人格,编导毫不含糊将美丽的肥皂泡戳破,然而扬长而去。左婴宁确实如同蒲松龄笔下的狠角色,就是不按照牌路来走,无论前期是戏假情真的接受麻雀变凤凰戏码,后来终究是傲娇的嘤咛一声,就再见了各位,只留下世道如此事到如此的老几位行家瞠目结舌。

    可人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社会人。人都有自己的瓶颈有自己的思想,有当为不当为。海归女左婴宁是这样,男明星郝晨同样是这样。他们实际的追求与选择,并没有什么区别。人只会为自己想要的生活努力。也许有人在某条岔路上走偏,但终究还会回来继续向目标前进。人永远都走在自己的路上。

    在当前有司正在布置净化舆论环境、大力追讨大v之际,《逆袭》可以说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案例文本,世道如此当然不仅仅是娱乐圈如此,所谓贵圈真乱不过是曝光过度、讨论过剩,成产消费关系的相对透明导致。张帆饰演的老板陈总,穿着中式传统服装,满口孙子兵法,敢于下决断,以为只要炒作到位没有什么办不到的,就是就敢于将在求职节目里傲娇一把的张立昕签下,事实上她这次表现还不如刘莉莉在《非你莫属》挑战张绍刚,更像是邻家女孩处处争上风的作风。刘晓晔饰演的伪装娘娘腔乔治就好像一条上了发条的机器狗一样,尽心尽力的包装、炒作、发布各种基本上是虚假的消息,尽管在现实中往往是有效的宣传技术,然而在电影里却不能被正面肯定,表现出的只能是不同角色镇定、焦躁、矫饰的心态中,电视、报刊和网络上的鼓噪,人言鼎沸、甚嚣尘上。而王凯饰演的名曰海龟歌星郝晨其实是河南滴,他即便敢于承认自己深山里的老妈妈,可还是在真真假假中做出与左婴宁谈恋爱状。事到如此,戏中人也难以分清何为真实何为游戏。

  • 8、 《逆袭》电影观后感

    《逆袭》电影观后感

    文/满囤儿

    现在内地特别流行小人物逆袭,因为仿佛小人物逆袭是励志的奇迹。那些选秀比赛,无不拿各种逆袭来讲故事,在演唱之外企图感动观众。其实真正的逆袭是十分残酷的,因为但凡逆袭成功的人,都是之前被压抑很久很久的人。而且逆袭往往也只是瞬间爆发了高光时刻而已,至于逆袭高光过后,逆袭者是否能够维持住新身份,能否承担起新责任,能否抵抗了新压力,都是天大的难题。

    电影《逆袭》里实现逆袭的并不仅仅是女主人公左婴宁,而是片中那一票为了事业而在娱乐圈里挣扎求存的人们。他们都有机会逆袭,他们都有实力逆袭,然而他们知道逆袭的结果也只是高光一刻。于是,他们选择了瞬间爆发后继续冷静、理性、隐忍地活着。

    受限于中小成本的投资,《逆袭》并没有什么硬技术实力可以炫耀。华服浓妆、电脑特效、巨星卡司等大片元素在这部戏中统统没有。不过该片却能够让你理解什么叫只选对的,不选贵的。影片在有限的场景、角色中,便完成了主旨传达,并且还拍出了几段超级有冲击力的段子,足够让你看的时候感觉振聋发聩。这靠的就是软实力,靠的是编剧和导演的内容把控,靠的是几位话剧演员超强的演技功底。

    可以说,本片几位主演通过该戏所展现出的演技逆袭,甚至比片中女主人公的麻雀变凤凰更励志,更给力。女主张立昕,牙没整、腮没整、眼没整、胸没整,可是高挑的身材和灿烂的笑容,就是能让观众看得很舒服。纯天然成功逆袭人工雕琢。男主韩鹏翼,一张丢在动物园都显不出优势的长脸,可是演起角色来倍儿真实,台词表情配合得特妥帖。有演技的长脸成功逆袭没演技却能靠钱砸的长脸。

    男配刘晓晔就更tmd牛了。他本人就是标准的实力派抓住机会就能给你上演逆袭的典型。在《逆袭》中,这个在话剧界名气相当响亮的名字,用自己超强的台词功力、肢体表现,在他的那个高光时刻,足以晃瞎所有观众的双眼,振聩所有观众的双耳。我们似乎都已经能够听到他的画外音:切。不就是表演么,给我个机会,我就能灭了所有大腕天王。这简直是在用生命来诠释逆袭啊!

    这些演员不会因为《逆袭》这一部片子便走上神坛,成为影坛巨星。甚至几位话剧演员也许这部戏之后便会回到话剧界。我们有可能在《逆袭》后,便很难有机会再在银幕上见到他们。但是至少在《逆袭》全国上映的这十数天里,这群人正如片中的角色一般,拥有了生命中的高光时刻。

  • 9、 唐顿庄园观后感

    唐顿庄园观后感

    篇一:《唐顿庄园》观后感

    《唐顿庄园》是一部反映了二十世纪初,英国伦敦郊区一个庄园里,在世界格局不断动荡的情况下,英国贵族和他们的仆人们所发生的一系列爱恨情仇。

    第一二季我怎么看都有《乱世佳人》的风格,剧情,道具,场景,甚至拍摄方法。当然,电视剧还是很平和的,它沒有《乱世佳人》那样的跌宕起伏,荡气回肠。同样美貌绝伦的大小姐玛丽,永远没出息又不甘心的千年老二伊迪丝,玛丽像郝思佳一样总是能轻易到手的恋人,不珍惜又轻易成为别人未婚夫的心上人,战前悠闲平和的庄园生活,战后支离破碎急需平复的状态,一切一切都仿佛翻版的《乱世佳人》。好在地点不同,相同的电影也能翻拍多次,何况这又完全在另一时空地点。庄园的风光旖旎,才子佳人,还真是赏心悦目。相对于贵族阶级的高贵优雅,我更喜欢生活在地下室里的仆人们,他们更世俗,生动,有趣。

    第三四季玛丽和马修的爱情篇章,再加上贝茨夫妇莫名的牢狱之灾。琪儿看这部剧总觉得没什么故事情节。我想这也许才是真正的生活,平铺直叙,娓娓道来,从各个细节观察出人物的特点。因为生活本是这样,并非千人一面,所谓人情练达,世事皆明。每个人的处事方式,.性格修养。这里的每个演员都演的非常到位。这里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有的人从一开始你就欣赏不已,有的人一开始很厌恶到渐渐喜欢。人性无论多么复杂,当以善良为底色,别人也可以原谅和理解。在这里,并不会看到中国电视剧中鲜明的阶级立场,英国仆人与其说是对主人的忠诚,不如说是对自己职业的高度热爱和尽职尽责,而并非是一种中国旧社会中仆人对主人的那种愚忠。

    第五季本想看到像郝思佳一样坚强泼辣能干的玛丽,独挑大梁,锐意改革,挽救日暮西山庄园的故事。但不是,又增加几张新鲜的面孔,又一个美丽少女罗斯,叛逆家庭,做了一把二十世纪初的新女性。接二连三的不伦恋情,不顾人伦的婚外情,跨越种族的黑白恋。最后竟在雨中邂逅了门当户对的新贵家庭的富二代,英俊的堪为片中之最的犹太帅哥。

    随着他们的恋情,再一次欣赏了美丽的英格兰高地的草甸风光,像一幅幅莫奈笔下的油画。

    豪华庄严的古老城堡,真是视觉大宴。

    这么长的剧情,我只是从我的视觉略带概述。这部获得艾美奖的电视剧,也许从服饰,人物,建筑,剧情,食物,宴会,多个角度都能细细的品味,各个场景都美伦美奂,既可以当二十世初的时装大片,也可以当英国田园风景的风光片,也有英国的风俗生活教科片,更

  • 10、 《帕丁顿熊》观后感
    昨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叫《帕丁顿熊》。 这部电影讲了一只小熊,因为在森林里失去了他的家,不知所措的小熊只好独自带着果酱从秘鲁来到了伦敦,却在车站迷了路。他可怜巴巴地坐在箱子上,脖子上挂着牌子,上面写着:请收留我。这个牌子是他婶婶为他做的。就在这时,一家人路过小熊的身边,觉得他很可怜,便毫不犹豫地收留了它,还给它取名叫:帕丁顿。但在他们身边却有一个不怀好意的女人。她是一个标本家,想要把小熊做成标本展示。于是,她找机会把小熊抓了起来。最后经过布朗先生一家人的努力,成功地把小熊救了出来。从此,他们幸福美满的生活在了一起。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一家人,因为他们在小熊遇到困难和危险的时候,虽然不是同类,却还是帮助了他,证明了这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家庭。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或动物,比如动物保护志愿者们一直在为动物们争取福利。他们不惜花费大量时间金钱,无偿帮助无家可归的流浪猫狗们,得到了很多支持和鼓励。同时,他们也会听到一些坏话,如:多管闲事、同情心泛滥、偏激等负面评价,对于这些“另一种声音”,救助者们却不以为然。因为在他们看来,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伸出援助之手,尽自己的一点力量去帮助别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能感受到快乐。

  • 2021-05-05

  • 2021-05-05

  • 2019-11-06

  • 2019-11-06

  • 2021-04-20

  • 2021-05-07

  • 2019-10-28

  • 2023-06-29

  • 2022-12-20

  • 2023-01-10

  • 2019-09-20

  • 2019-11-04

  • 2019-11-03

  • 2019-11-03

  • 2022-12-21

  • 2019-11-04

  • 2019-11-03

  • 2019-11-03

  • 2019-11-06

  • 2019-11-03

  • 2019-11-03

  • 2019-11-06

  • 2019-11-06

  • 2023-01-08

  • 2019-11-06

  • 2023-01-04

  • 2023-01-19

  • 2022-12-10

  • 2019-11-06

  • 2019-11-03

  • 2019-11-06

  • 2019-11-06

  • 2022-12-18

  • 2022-12-15

  • 2022-11-09

  • 2019-10-17

  • 2019-11-06

  • 2022-09-22

  • 2019-09-23

  • 2019-10-29

恐袭波士顿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恐袭波士顿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恐袭波士顿观后感、2024恐袭波士顿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