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经典常谈读后感范文 > 地图 > 经典常谈读后感范文,2024经典常谈读后感范文
经典常谈读后感范文相关栏目
经典常谈读后感范文热门栏目
经典常谈读后感范文推荐
经典常谈读后感范文

(共 7480 篇)

  • 1、 经典常谈读书心得范文

    读后感大全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经典常谈读书心得范文。当一个人观看了一本书籍之后都会有所感悟,读完作者写的经典常谈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们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有所获益。您在阅读本文以后相信有所收获吧!

    经典常谈读书心得范文 篇1

    这两年掀起了“国学热”,我认为这是个好的转变。汉语言国学文化宝库里存着我们的信仰之根,民本人心、人格理想、人伦道义都在此浸润根植,还有我们自己的汉语言文化,很好的传承下去,也是每代中国人所该承担的历史使命。 大家越来越重视阅读这件事,经典阅读也屡屡被提倡。我看到很多中外名著推介书单里,外国名著都是占了多数的,中国的名著除了四大名著外,其他的作品鲜见。

    其实,从前的先秦经典、诸子百家、史书集册乃至唐诗宋词,都是我们汉语言里面的名著啊,只是教科书里被收录的太少,大家普遍接触到的都是散乱的碎片,不得系统,所以也没有大观的概念。 朱自清也说“我国经典,未经整理,读起来特别难,一般人往往望而生畏,结果是敬而远之”。由此,朱自清先生做了一件伟大的事。他简明清晰地梳理了我们汉语言的发展,把古文经典重新用生动的语言解读剖析,试图通过一本书让大家轻松读懂国学经典精髓,又能从大观上了解汉语言国学的发展演化。这本书就是被誉为“读书指南和写作指南”的《经典常谈~文艺十六讲》。

    在第一部分《经典常谈》里,朱自清先生因循“使学生从本国语言文字上了解固有文化”和“培养学生读解古书,欣赏中国文学名著之能力”这两条主旨,从仓颉造字开始,完整地梳理了汉语言发展演变的框架。 从《说文解字》开篇,再从《周易》《尚书》《诗经》《三礼》到《春秋》《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逐篇解读国学经典,将“四书五经六艺”全部囊括其中,从前有些含混误解的地方也就一一犁清了。 而在文体方面,通常人们都用“诗词歌赋”来概称我国的传统文学,对其中的格律、体式、对仗等要求也不免有些含混混淆。在《经典常谈》这部分里,朱自清也对“辞赋”和“诗”做了较为详细的解读。而对于“文”,我是从这本书里才有了清楚的认识的。朱自清讲到,现存的中国最早的文,是商代的卜辞,都是些句子。后来出现了记言、记事的辞,还有打官司的讼辞。春秋时候,列国交际频繁,孔子很注意辞命,这恐怕是最早的外交言论了吧。后来“记言”的那些直接的对话再发展为独白,即为“论”。《老子》便是早期的“论”的代表。到了汉

  • 2、 经典常谈阅读感悟范文5篇

    怎样的一篇读后感才能称之为优秀呢?当读完作者写的经典常谈后,我便有了许多新的想法。此时不妨可以写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我们为你整理了以下的“《经典常谈阅读感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经典常谈阅读感悟范文 篇1

    经典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用文字保存下来的历史文化的遗产,它对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一个民族的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不能脱离对于本民族经典的学习。朱自清先生认为“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这段话表明了他对经典训练重要性的深刻见解,也正是这个基于原因,他编著了《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这本书写于1942年,朱自清先生用浅明而切实的文字,于十三篇文章中,要言不烦地介绍了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经典作品,因此,七十多年来广为流传,成为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经典。全书见解精辟,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一般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门指南。

    为启发人们对经典的兴趣,朱自清给想“漫游”经典的读者当向导,以亲切自然的随笔风格描述了《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等十三部经典的典故源流、“胜景佳境”,深入浅出、富于生趣。书中所作的是对影响我国传统文化至深至广的文化典籍的介绍,这些被列为经典的作品,千百年来,在继承和传播的过程中,已经具备了自身的学术体系。朱自清介绍,以经典本身为主,以书为主,没有把“经学”“史学”“诸子学”等作为全书叙述的纲领,这位读者揭示了一条简明的路。

    经典常谈阅读感悟范文 篇2

    读《经典长谈》有三位著名的人,他们是罗常培、朱自清和闻一多,对我来说最能叫上名字的就是朱自清,因为上学的时候学过他的文章:《春》、《背影》,其他两位我不是很熟悉。即便我对于朱自清先生也并不是那么了解,不知道他还有什么作品。读了一本朱自清先生编写的《经典常谈》,才领略了朱自清先生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这是他写给中学生的一本书,普及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没有任何个人的观点的创新创造,却是在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朱自清先生不但对每一本著作都做了详细的解释,还对一些著作上加了他的理解。我记得在《礼》中,朱先生提道:“天生万物,是个很古的信仰,但最普遍的还是祖先的信仰,直钊我们这个时代,这个信仰还是很有力的,但大部分可以是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有一些

  • 3、 经典常谈阅读感悟心得4篇

    优秀的书籍总是值得我们反复品读,我们读过经典常谈后,明白了世间的真相。写读后感时,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经典常谈阅读感悟心得》是由读后感大全小编特意为您提供的内容,希望本页内容能帮助到您!

    经典常谈阅读感悟心得 篇1

    朱自清先生曾在《论大学国文选目》一文中说:"大学国文不但是一种语文训练,而且是一种文化训练。。。。。。.文从字顺是语文训练的事,辞明理达便是文化训练的事。。。。。。.所谓文化训练就是使学生对于物,对于我,对于今,对于古,更能明达。”

    他认为应该把语文教育的目的确立在使学生了解本国固有文化并且提高学生欣赏文学的能力上,重视语文教育的思想性。认为语文教育既是语文训练,同时更是文化训练。这些表述虽然针对当时的大学教育而发,显然对当今语文教育业有着相似的启发意义。

    而作为语文老师,我意识到,对于传统文化,我积淀太少。利用暑假时间,我读完了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用先生的话说"我国经典,未经整理,读起来特别难,一般人往往望而生畏,结果是敬而远之"。必须得惭愧地承认,即使本身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对书中提到的有些经典书籍我也未曾认真读过。

    读过先生的《经典常谈》,觉得似乎经典不是想象的那么枯燥无趣,只是我还没找到法门,没有真正走到经典的大路上去。当然,我也谨记先生教海:"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茎为鱼,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

    读了本书,我发现我关于部分经典的一些文学常识的认识是不准确的。比如,先生在介绍《说文解字》时提到的关于"仓颜造字说"的一些看法,之前我一直也知道凭仓颇一人之力,创造出整个汉字体系是不可能的,那是神话传说,但我并没有探究这个传说的成因和其中深意,先生的解释让我觉得醒灌顶:"抬出一个造字的圣人,实在是统一文字的预备工夫。”

    原来对待传说,我们不光应该知道其然,更可以探究其所以然,这样才能自己发现读书的乐趣。他还指出,"史箍'是'书记必读'的意思,只是书名,不是人名",正好指出了我的错误认识。

    经典常谈阅读感悟心得 篇2

    我是一个不爱读书的孩子,但我知道读书是我最大的快乐与幸福。每当读到《经典之谈》,心里就会特别高兴。

    读完《经典之谈》的时候,我的感觉是不是很新鲜,就像看到了一部精美绝伦的小说一样,我也觉得有点意味深长,但又有点感慨。

    《经典之谈》中的

  • 4、 关于《经典常谈》读后感

    学生时代,或许会经常被要求写读后感,读后感是一种抒发自身思想的文章,我有读过一本名叫经典常谈的书,书里的情节扣人心弦,让人百看不厌。面对作品里的情节、人物,我们需要从相关的角度去分析它。以下是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经典常谈》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关于《经典常谈》读后感 篇1

    朱自清先生曾在《论大学国文选目》一文中说:"大学国文不但是一种语文训练,而且是一种文化训练。。。。。。.文从字顺是语文训练的事,辞明理达便是文化训练的事。。。。。。.所谓文化训练就是使学生对于物,对于我,对于今,对于古,更能明达。”

    他认为应该把语文教育的目的确立在使学生了解本国固有文化并且提高学生欣赏文学的能力上,重视语文教育的思想性。认为语文教育既是语文训练,同时更是文化训练。这些表述虽然针对当时的大学教育而发,显然对当今语文教育业有着相似的启发意义。

    而作为语文老师,我意识到,对于传统文化,我积淀太少。利用暑假时间,我读完了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用先生的话说"我国经典,未经整理,读起来特别难,一般人往往望而生畏,结果是敬而远之"。必须得惭愧地承认,即使本身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对书中提到的有些经典书籍我也未曾认真读过。

    读过先生的《经典常谈》,觉得似乎经典不是想象的那么枯燥无趣,只是我还没找到法门,没有真正走到经典的大路上去。当然,我也谨记先生教海:"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茎为鱼,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

    读了本书,我发现我关于部分经典的一些文学常识的认识是不准确的。比如,先生在介绍《说文解字》时提到的关于"仓颜造字说"的一些看法,之前我一直也知道凭仓颇一人之力,创造出整个汉字体系是不可能的,那是神话传说,但我并没有探究这个传说的成因和其中深意,先生的解释让我觉得醒灌顶:"抬出一个造字的圣人,实在是统一文字的预备工夫。”

    原来对待传说,我们不光应该知道其然,更可以探究其所以然,这样才能自己发现读书的乐趣。他还指出,"史箍'是'书记必读'的意思,只是书名,不是人名",正好指出了我的错误认识。

    关于《经典常谈》读后感 篇2

    一接触到“经典”一词,我所存储的文字就有了捉襟见肘之感。好像我所知道的文字都与经典隔着一段距离,也可能是因为“经典”“文艺”在我心里是高大上的存在。经典之与我,就是高山上的雪莲

  • 5、 《经典常谈》的读后感分享(4篇)

    好书给人带来的是思考,留下的是一笔精神上的财富,阅读作者写的书籍后,心中会有莫名的感触,有很多的想法。可能你正对如何写经典常谈读后感而感到棘手?《经典常谈》的读后感是我们从网络收集和整理的。

    《经典常谈》的读后感 篇1

    朱自清先生曾在《论大学国文选目》一文中说:"大学国文不但是一种语文训练,而且是一种文化训练。。。。。。.文从字顺是语文训练的事,辞明理达便是文化训练的事。。。。。。.所谓文化训练就是使学生对于物,对于我,对于今,对于古,更能明达。”

    他认为应该把语文教育的目的确立在使学生了解本国固有文化并且提高学生欣赏文学的能力上,重视语文教育的思想性。认为语文教育既是语文训练,同时更是文化训练。这些表述虽然针对当时的大学教育而发,显然对当今语文教育业有着相似的启发意义。

    而作为语文老师,我意识到,对于传统文化,我积淀太少。利用暑假时间,我读完了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用先生的话说"我国经典,未经整理,读起来特别难,一般人往往望而生畏,结果是敬而远之"。必须得惭愧地承认,即使本身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对书中提到的有些经典书籍我也未曾认真读过。

    读过先生的《经典常谈》,觉得似乎经典不是想象的那么枯燥无趣,只是我还没找到法门,没有真正走到经典的大路上去。当然,我也谨记先生教海:"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茎为鱼,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

    读了本书,我发现我关于部分经典的一些文学常识的认识是不准确的。比如,先生在介绍《说文解字》时提到的关于"仓颜造字说"的一些看法,之前我一直也知道凭仓颇一人之力,创造出整个汉字体系是不可能的,那是神话传说,但我并没有探究这个传说的成因和其中深意,先生的解释让我觉得醒灌顶:"抬出一个造字的圣人,实在是统一文字的预备工夫。”

    原来对待传说,我们不光应该知道其然,更可以探究其所以然,这样才能自己发现读书的乐趣。他还指出,"史箍'是'书记必读'的意思,只是书名,不是人名",正好指出了我的错误认识。

    先生的提出的一些观点也为我提供了思考问题的新角度。比如先生在介绍《说文解字》时提出"形声字才该叫做字,字'是'擎乳而渐多'的意思",还提出"文字可以增进人的能力,也可以增进人的巧诈",而"天雨栗,鬼夜哭"说的是人有了文字,会变机灵,会争着去做那些容易赚钱的商人,辛辛苦苦去种地的人变少了。

    天怕人

  • 6、 《经典常谈》读后感600字推荐4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阅读完作者写的经典常谈后,其实内心对于生活的感悟越来越多。有关经典常谈的优秀读后感都有哪些特点呢?以下是由读后感大全编辑为你整理的《《经典常谈》读后感600字》。

    《经典常谈》读后感600字 篇1

    朱自清的《经典常谈》:10月份读完的第一本书。

    自9月份开始翻这本书,前后翻了两遍,今天终于看完了。这是一本古代文学的入门书。主要是朱自清对一些古代文献典籍的简介。它们串在一起刚好是古代文学的发展史。书中的内容更像是一个大学教授讲古代文学的讲义。

    读这本书相当于重温了一下大学讲台,把当年在课堂上没听懂的知识自己弄清楚。像这本书里后面讲的诗词赋文等文体,要是能举一些例子来具体讲解就更好了。

    这本书诚心推荐给中学语文老师读,三星推荐吧。

    因为它实在是太浅显,太概括。这样的内容一般的大学教授都能讲。这本书里没有任何自己的见解,也没有自己的发挥。只是写作背景、书的作者、书内容的简介。点到为止,而又浅尝辄止。不解渴。

    《经典常谈》读后感600字 篇2

    《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1946年由文光书店刊行,1980年三联书店重刊。作者用十三篇文字要言不烦地介绍了华夏民族文化,数千年文化典籍的精粹,经这本小书提纲挈领,娓娓道来,令人如闻朱先生謦颏,不觉仰首伸眉,困倦顿消。本书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一本入门书。一部小书,历经数年而成,可见作者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

        作者在书的序言中阐述了何谓经典,经典就是我国的传统文化遗产由文字记载下来的东西。然后说明经典都包括哪些书籍,这些书籍共有十三种。这十三种书籍的作者,产生的原因,书的内容,及该书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分别逐一地作了介绍,这种夹叙夹议的过程就构成了全书的内容。这本书既可以看做是散文集,又可以看做是教科书,因为朱先生在书的序言里说,经典训练是中等以上教育里的必要项目之一。他的这一主张得到当时教育部的认可和教育界许多人士的赞同。

        如果把接触经典的人比作游客,那么朱先生很像一位向导。当游客想要参观一个岩洞时,他先在洞外给讲说一番,让游者心里有个数,不至于进了洞去感到迷糊。他可真是个好向导,自己在里面摸熟了,知道岩洞的成因和演变,能按真际讲说,绝不会说这儿是二龙戏珠;那儿是八仙过海,是某高士,某仙人塑造的,求真而并非猎奇的`游客自然欢

  • 7、 《经典常谈》读后感5篇

    从作者的经典常谈中,能让我们的内心得到更多的感想。为了能够更好的去回味这样优秀的作品,不如将自己的感受写成一篇读后感,我们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经典常谈》读后感”,在阅读本文以后,相信您会有所收获!

    《经典常谈》读后感 篇1

    阅读书目:《经典常谈》1~8页,序和《说文解字》第一

    本书实在是好,即便多次重读仍有收获,先生娓娓道来,通俗易懂但学术性不减。

    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有一位外国教授说过,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这是很明达的议论。再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序》

    文字可以增进人的能力,也可以增进人的巧诈。仓颉泄漏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所以他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人有了文字,会变机灵了,会争着去做那容易赚钱的商人,辛辛苦苦去种地的便少了。天怕人不够吃的,所以降下米来让他们存着救急。鬼也怕这些机灵人用文字来制他们,所以夜里嚎哭;文字原是有巫术的作用的。

    到了战国末期,政治方面,学术方面,都感到统一的需要了,鼓吹的也有人了;文字统一的需要,自然也在一般意识之中。这时候抬出一个造字的圣人,实在是统一文字的预备工夫,好教人知道“一个”圣人造的字当然是该一致的。

    现在我们要认识商周文字,探寻汉以来字体演变的轨迹,都得凭这部书(《说文解字》)。而且不但研究字形得靠它,研究字音字义也得靠它。研究文字的形音义的,以前叫“小学”,现在叫文字学。从前学问限于经典,所以说研究学问必须从小学入手;现在学问的范围是广了,但要研究古典、古史、古文化,也还得从文字学入手。《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金”是铜器,铜器的铭文称为金文。铜器里钟鼎最是重器,所以也称为钟鼎文。这些铭文都是记事的。而宋以来发见的铜器大都是周代所作,所以金文多是两周的文字。

    甲骨文,金文,以及《说文》里所谓“古文”,还有籀文,现在统统算做古文字,这些大部分是文字统一以前的官书。甲骨文是“契”的;金文是“铸”的。铸是先在模子上刻字,再倒铜。古代书写文字的方法除“契”和“铸”外,还有“书”和“印”,因用的材料而异。“书”用笔,竹木简以及帛和纸上用“书”。“印”是在模子上刻字,印在陶器或封泥上。古代用竹木简最多,战国才有帛;纸是汉代才有的。笔出现于商代,却只用竹木削成。竹木简、帛、纸,都容易坏,汉以前的,已经荡然无存

  • 8、 关于经典常谈读后感通用4篇

    下面编辑给大家分享关于经典常谈读后感。阅读天才人物的传记更能让我们看到他们的成功之路,从中学习经验,通过沉下心来阅读作者写的经典常谈,改变了自己以往的看法时。读后感就是将自己所获得的感想详细的记录下来并且进行吸收。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文!

    关于经典常谈读后感 篇1

    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朱自清先生,喜欢他的文章,他的文章似乎很有感染力,深深地吸引着我。所以收到这本书时我是很高兴的,刚一收到时,我就迫不及待的去书中遨游一番,迫切的去体会朱自清先生笔下的世界。

    读书时我们常常迷惑,常常存在着许多疑问,譬如,对于我们如何阅读国学经典?这本书的作者朱自清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把晦涩难懂的古文经典一一解读剖析,写成一部通俗易懂的《经典常谈》。自说文解字说开去,再讲易经、尚书、诗经、三礼??短短十三篇精彩导读,让我轻松读懂十三部国学经典精髓,瞬间打开阅读经典的全新视野,读了这本书,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另外书中还教会了我如何提升写作能力?朱自清以三十年教学经验,结合自己的创作心得,让我领悟“如何注意每个词的意义,每一句的安排和音节,每一段的长短和衔接处”,是为《文艺十六讲》,收获颇多。短短十六讲,篇篇都经典,读完后您会惊喜发现,控制文字是一种愉快,也是一种本领,最重要的你会发现,读了这本书你会发现文字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吸引你。

    对我个人而言,我最喜欢这本书中诗经这一部分了,因为我个人爱好诗经,喜欢那种韵律美,我觉得自己读诗经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提一杯茶,拿着一本书去树林中静静地品读,是世间最快乐的事情了,偶尔再伴有小鸟的鸣叫,那就更加美好和安逸了!我觉得世间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此。

    对于易经这一点知识,我似乎兴趣不很大,看的时候很费解,用的世间也不多,这让我明白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另外,我也深深地明白了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纵然可以放弃,但是也不能完全的放弃,也应该试着去钻研自己不感兴趣的知识点,俗话说“读的多了,知道的才多”我深刻的了解到,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我们应该坚持去做,对于自己没有兴趣的事情,我们可以试着去培养兴趣,只有这样,我才能更好的去学习和了解更多的知识,才能更加优秀,更加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喜欢的是什么。

    以前我读过《尚书》,所以对于这本书中的尚书部分记忆犹新,对它别样对待,自从两年前开始读《尚书》,我对此书的兴趣《尚书》喜欢感一直不减

  • 9、 关于经典常谈读后感范文分享(4篇)

    在阅读书籍后,我们都会产生许多自己的见解,此话不假,每次阅读经典常谈,都会新的体验和进步。不妨畅快淋漓的把他写出来,怎么才能避免将经典常谈读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我们特意收集并为您呈上“关于经典常谈读后感范文”相关内容,为避免遗忘,还请您收藏本页网址!

    关于经典常谈读后感范文【篇1】

    《经典常谈 文艺十六讲》选取的是朱自清先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有关经典古文丛书介绍和文艺杂谈的一些短篇。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出版过多部散文集、诗集和杂文集。自幼继承父辈的家学渊源,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在社会动荡时期,又写就了不少杂文,针砭时事。他不仅是是中国近代的散文家、诗人,也是一位以笔为武器的民主战士。 他也研究古典文学,以认真严谨的态度从事教学和文学研究,曾与叶圣陶合著《国文教学》等书。

    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对他最熟悉的作品还是散文,例如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背影》《荷塘月色》片段,他的文字清丽隽永,善于融情入景即景抒情,情感真挚而朴实自然,意蕴悠长,令人回味不止。朱自清喜爱古典诗词,对古典诗词非常熟悉。他写散文时能信手拈来使诗词的意境与散文的意境融为一体在散文中创造诗情画意的境界。在《诗的语言》一篇中,他就提出“普通人多以为诗是特别的东西,诗人也是特别的人。于是总是觉得诗是难懂的,对它采取干脆不理的态度,这实在是诗的一种损失。其实,诗不过是一种语言,精粹的语言。”这段话结开了我一直以为对诗的误解,总以为诗相比较小说、散文等其他文体,是难以理解的,因此总是敬而远之。但朱自清认为诗与文并无明显的分界,“散文中有时有诗。诗中有时也有散文。”同理,文学中的美亦无定论,不仅诗要美,文也要美,都因时代而定。他的散文就体现了诗词之美,既有韵律之美,也蕴含了丰富的情感。

    他是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支持和参与者,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之交是个新时代,新时代带来了新文化,产生了不同于士大夫阶层的知识阶级。在《论雅俗共赏》中,追溯了雅俗共赏的渊源,以前的文学欣赏和创作主要是文人雅客的事情,但自唐朝安史之乱以后,门第垮台打破了社会等级的固化,“士”和“民”之间的流通多了起来,宋代印刷术的发达,士人和学校的增多,都促使文化的普及高于以前的朝代。语录、传奇的流传大概起于民间,使得古文和

  • 10、 经典常谈读后感500字作文精选(4篇)

    您是否明白优秀的经典常谈读后感该怎样写吗?通过读书我收获了好多,其中让我收获最多的一本书是经典常谈。这时候应该写读后感来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启示,我们陆续为大家整理了经典常谈读后感500字作文。

    经典常谈读后感500字作文 篇1

    1。《经典常谈》的引入

    近来,教育部有件大事,那就是,八年级下学期的《傅雷家书》被替换成了朱自清的《经典常谈》。

    阅读书目的改换,本也不是什么天大的事儿,然而,这本书加在了语文的阅读推荐书单中,就是一个大事儿。

    《经典常谈》这本书本身并不长,朱自清在其中所使用的语言也很浅近,对于初中生来说,其实不存在很高的阅读门槛。

    这本书之所以引发了大家的重视,是因为朱自清这本书中所提到的著作,那可谓是本本经典。

    2。《经典常谈》里提到的作品,本本经典

    叶圣陶就说过,《经典常谈》这本书,是一些古书的“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读”。纵观《经典常谈》,去掉附录的内容,它的正文实在是不多,只有十三个章节而已。

    可就他所讲述的著作本身的阅读难度来说,这里面的每一本书,都值得研究一辈子。

    从《说文解字》、《周易》、《尚书》到《诗经》、“三礼”、《春秋》、“四书”,再到《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以及“文”,朱自清用浅白的话语,为我们介绍了每一个作品背后的思想逻辑。

    这相当于一个线,这也意味着,想要更深刻地理解这个线,我们还需要更多地关注每一个点。

    与之相对应的,这也意味着,我们未来的学习发展方向,将更进一步地走进经典。

    3。经典的阅读,意义重大

    经典的阅读,意义非常重大。在《经典常谈》的序言中,朱自清也着重强调,虽然这本书不能教人们直接地亲近经典,但至少引发了读者对于经典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更多的阅读的可能。作为中国人,早晚我们都是要往经典里面钻研的,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中国,理解中国人。

    当然,对于学生来说,这本书的引入,意义重大的一方面,还在于未来考题的变化。这只是最表象的一件事,更深层的,这本书的引入,还体现了我国教育政策的变化。

    这本书,在特色上,有自己的亮点,简单总结下:

    (1)语言浅近,源流清晰。我们读者读完了朱自清对于相关经典的介绍,对于这本书的前前后后的背景知识,也可以说是了解得七七八八了。如果对这本书真的感兴趣,找来作品直接看,总能有些眉目。这是这本书最重要的一个亮点。

    (2)兼具高度、深度与广度的介绍。这

  • 2023-02-17

  • 2023-02-16

  • 2023-02-16

  • 2023-02-14

  • 2023-02-14

  • 2023-02-14

  • 2023-02-11

  • 2023-02-11

  • 2023-02-10

  • 2023-02-10

  • 2023-02-09

  • 2023-02-09

  • 2023-02-08

  • 2023-02-08

  • 2023-02-08

  • 2023-02-07

  • 2023-02-07

  • 2023-02-07

  • 2023-02-06

  • 2023-02-05

  • 2023-02-05

  • 2023-02-04

  • 2023-02-04

  • 2023-02-03

  • 2023-02-02

  • 2023-02-02

  • 2023-02-02

  • 2023-02-02

  • 2023-02-02

  • 2023-02-01

  • 2023-02-01

  • 2023-01-31

  • 2023-02-26

  • 2023-04-01

  • 2023-05-07

  • 2023-03-18

  • 2023-03-10

  • 2023-02-28

  • 2023-03-18

经典常谈读后感范文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经典常谈读后感范文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经典常谈读后感范文、2024经典常谈读后感范文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