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教育学基础读书笔记 > 地图 > 教育学基础读书笔记,2024教育学基础读书笔记
教育学基础读书笔记相关栏目
教育学基础读书笔记热门栏目
教育学基础读书笔记推荐
教育学基础读书笔记

(共 2483 篇)

  • 1、 新教师读书笔记《教育学》

    读书笔记是读者将自己在阅读时获得的资料或者心得体会记录下来的一种文体。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读书笔记栏目的小编精心为您准备的新教师读书笔记《教育学》,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作为新教师,阅读教育类的著作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首先选择了《教育学》这本书,可以说,读了这本书后,我真是受益匪浅!

    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是1806年发表的。该书所论述的教学理论,说明了心理学对于教育学的意义,提出了教学的形式阶段的原理,论证了教育性的教学这一概念,特别是指出了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意义。所有这些,在教育史上都有一定的价值,这就是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在世界各国得到传播的原因之一,也就是我们今天重新研究与评价该书的意义之所在。

    全书共分三编,三编之前加有一个绪论。

    绪论里,赫尔巴特着重说明教师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与作用。还论述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以及教育目的与作用等问题。

    第一编的标题是教育的一般目的,共分两章,第一章为儿童的管理,第二章为真正的教育,本编主要论述了管理和教育的一般目的问题。

    第二编的标题是兴趣的多方面性,共分六章,各章依次为:多方面性的概念,兴趣的概念,多方面兴趣的对象,教学,教学的过程,教学的效果。本编主要论述了兴趣的多方面性问题,并以此为基本原理来解释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学科设置,阐述了教学的过程,环节等一系列教学论问题。这一部份是《教育学》一书的核心,也是比较有价值的部份。

    管理,教学和训育,构成了赫尔巴特教育体系的骨干。

    一、《教育学》中的主要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的唯一的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还把儿童未来的目的分为两部分,即希望达到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所谓希望达到的目的是一个人有时可以根据自由选择而给自己提出的目的,或者说与职业选择有关的目的。为达到这一目的,教育就必须发展人的多样的,各方面的感受性,培养人的多方面的兴趣。所谓必要的目的就是道德的目的,这是一个人在任何活动中都必须达到的目的。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以各种观念来丰富儿童的心灵,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完美的道德品格的人。

    (一)性恶论与管理论

    赫尔巴特禀承了历史上沿袭的,曾为中世纪神学所极力鼓吹的性恶论,认为在儿童天性中处处都会表现出不服从的烈性。,所以为了要使那种在烈性与欲望中成长起来的意志不被他们造成具有反社会的倾向,就有必要经常不断地对它

  • 2、 《教育学》读书笔记

    作为新教师,阅读教育类的著作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首先选择了《教育学》这本书,可以说,读了这本书后,我真是受益匪浅!

    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是1806年发表的。该书所论述的教学理论,说明了心理学对于教育学的意义,提出了教学的形式阶段的原理,论证了教育性的教学这一概念,特别是指出了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意义。所有这些,在教育史上都有一定的价值,这就是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在世界各国得到传播的原因之一,也就是我们今天重新研究与评价该书的意义之所在。

    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是教育理论发展史上的伟大里程碑,是近代教育理论走向科学的开山祖和奠基石。

    (1) 赫尔巴特试图将人的个性与社会性统一起来,将现实社会的要求与未来社会的召唤统一起来,从而培养既能立足现实,又能面向未来的人才。

    (2) 赫尔巴特将其管理论建立在性恶论的基础之上,这显然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但是,即使在赫尔巴特的最专制的管理论之中,我们还是可以依稀看到一些民主的东西:人们只能理智地把这种服从同儿童本人的意志结合起来,并只能把这种服从作为一种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真正的教育的结果来期待得到,一个外行的教育家如果擅自行使支配权,而这种权力既不是从父母那儿得来的,又不是被学生承认的,那么他将完全自毁于此。

    (3)《教育学》的不朽生命在于它的教学论。

    第一,赫尔巴特从其观念,兴趣,统觉等心理学思想中寻找其教学论的理论依据,试图将其教学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之上。这是赫尔巴特的一个极为重大的理论贡献。

    第二,他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从而正确地阐明了教学的定义,论述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

    第三,四段教学法的提出。四段教学法对于教学的四个阶段划分得很清楚,且比较细致地考虑到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注意到不同教学阶段学生的不同兴趣,特别考虑到不同的教学阶段所应采取的不同教学方法。这对于知识的系统授受和教学过程的规范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4)在训育论中,赫尔巴特试图将道德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统一起来,从而使人归于内心自由。从中我们又可以看到赫尔巴特试图将人之个性与社会性协调统一起来的努力。赫尔巴特重视有规律的生活在儿童的道德性格养成中的作用,将道德性格的养成生活化,重视教育者在形成儿童道德性格中的重大影响和作用,主张陶冶,反对强制,所有这些,都是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代表作,主要体现在他这本《

  • 3、 《信息技术教育学》读书笔记

    最近我细细品读了彭绍东教授撰写的《信息技术教育学》,受益匪浅,的确是一本难得的好书。特别是对处在科技发展飞速的现代社会的教师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以计算机、多媒体、通讯、网络、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收集、处理、加工、传输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不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

    下面我就针对本人的阅读情况谈谈读完这本书后心中的一些感受和体会。

    信息技术是一个很大的领域,然而信息技术学科在小学和中学还只是一个争议颇多、地位尴尬的小学科。书中彭教授突出了信息技术教师素质培养和专业发展,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与基础性。在研究和继承国内外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学科相关的课程论、教学论、学习论及现代教学理论,融合新课程改革、信息化教育。

    新课程更强调要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各自的能力现实,调动各自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运用有个性的思维方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机会。活动中虽然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思维水平的高低不一,但他们人人参与了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充满自信地学习,平等、主动地交流各自的看法和理解,相互合作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也使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得到了不断的张扬、发展和提升。

    在教师的必要指导和宽松学习环境条件下,让学生获取多种知识的渠道,自主地、创造性地去主动获取知识。在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一章中从教育主客体关系的角度看,教育还应特别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要素的有效整合,这包括知识与技能的整合,智商与情商的有效整合,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整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学习生活经验、社会文化习俗的整合,以及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的整合。寻求课程文化价值就是课程整合的基本工作和主线,其最终目的是要实现课程对共同文化价值的合理表达。

    《信息技术教育学》这本书让我深深体验了学习的重要性。教师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效率。教师还要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调节学习的气氛,提高学习有效性。设计练习时,形式要多样,注意学生和知识的覆盖面,调动学生全身心地参与课堂的学习,体现学习与教学的有效性整合。

  • 4、 教育学读书笔记3000字

    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是教育理论发展史上的伟大里程碑,是近代教育理论走向科学的开山祖和奠基石。本文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学读书笔记3000字,欢迎阅读。

    作为新教师,阅读教育类的著作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首先选择了《教育学》这本书,可以说,读了这本书后,我真是受益匪浅!

    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是1806年发表的。该书所论述的教学理论,说明了心理学对于教育学的意义,提出了教学的形式阶段的原理,论证了教育性的教学这一概念,特别是指出了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意义。所有这些,在教育史上都有一定的价值,这就是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在世界各国得到传播的原因之一,也就是我们今天重新研究与评价该书的意义之所在。

    全书共分三编,三编之前加有一个绪论。

    绪论里,赫尔巴特着重说明教师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与作用。还论述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以及教育目的与作用等问题。

    第一编的标题是教育的一般目的,共分两章,第一章为儿童的管理,第二章为真正的教育,本编主要论述了管理和教育的一般目的问题。

    第二编的标题是兴趣的多方面性,共分六章,各章依次为:多方面性的概念,兴趣的概念,多方面兴趣的对象,教学,教学的过程,教学的效果。本编主要论述了兴趣的多方面性问题,并以此为基本原理来解释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学科设置,阐述了教学的过程,环节等一系列教学论问题。这一部份是《教育学》一书的核心,也是比较有价值的部份。

    管理,教学和训育,构成了赫尔巴特教育体系的骨干。

    一、《教育学》中的主要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的唯一的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还把儿童未来的目的分为两部分,即希望达到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所谓希望达到的目的是一个人有时可以根据自由选择而给自己提出的目的,或者说与职业选择有关的目的。为达到这一目的,教育就必须发展人的多样的,各方面的感受性,培养人的多方面的兴趣。所谓必要的目的就是道德的目的,这是一个人在任何活动中都必须达到的目的。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以各种观念来丰富儿童的心灵,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完美的道德品格的人。

    (一)性恶论与管理论

    赫尔巴特禀承了历史上沿袭的,曾为中世纪神学所极力鼓吹的性恶论,认为在儿童天性中处处都会表现出不服从的烈性。,所以为了要使那种在烈性与欲望中成长起来的意志不被他们造成具有反社会的倾向,就有必要经常不断地对它们保持明显的压制,而儿

  • 5、 当代教育学读书笔记

    《当代教育学》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教育学基本知识和教育的社会功能及中外当代教育学新理论和新理念,在不脱离传统教育学基本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心理科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当代教育学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当代教育学读书笔记一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育是人类特有社会现象,与人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在有较完善的文字形态时,就出现了学校。教育为社会发展、人的发展提供保证,同时,社会和人的发展又不断向教育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

    非形式化教育:指与生活过程、生产过程浑然一体的教育,没有固定的教育者,也没有固定的受教育者。

    形式化教育: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对稳定,有稳定的教育场所和设施,教育内容相对规范。

    制度化教育:指在时间、内容、方式等方面均有严密的制度严密制度的教育模式。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制受到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2)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4)人口发展状况5)青少年心理特征等的制约。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中最重要的特征: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

    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功能是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教育的人文化、世俗化和增加新学科教育内容,以及扩大受教育的范围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二战后的教育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用于国际交流。

    这些变化既是生产力发展、政治力量变化、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也是人类的社会理想、人生态度更新的结果。

    义务教育:指国家用法律的

  • 6、 教育学基础读书笔记

    导语:教育学是师范院校的核心课程,教育学教学是在职教师、教育管理干部和师范院校学生进行现代教育观念、教育学知识和教育研究意识培训的基本途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教育学基础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作为新教师,阅读教育类的著作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首先选择了《教育学》这本书,可以说,读了这本书后,我真是受益匪浅!

    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是18xx年发表的。该书所论述的教学理论,说明了心理学对于教育学的意义,提出了教学的形式阶段的原理,论证了教育性的教学这一概念,特别是指出了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意义。所有这些,在教育史上都有一定的价值,这就是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在世界各国得到传播的原因之一,也就是我们今天重新研究与评价该书的意义之所在。

    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是教育理论发展史上的伟大里程碑,是近代教育理论走向科学的开山祖和奠基石。

    (1) 赫尔巴特试图将人的个性与社会性统一起来,将现实社会的要求与未来社会的召唤统一起来,从而培养既能立足现实,又能面向未来的人才。

    (2) 赫尔巴特将其管理论建立在性恶论的基础之上,这显然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但是,即使在赫尔巴特的最专制的管理论之中,我们还是可以依稀看到一些民主的东西:人们只能理智地把这种服从同儿童本人的意志结合起来,并只能把这种服从作为一种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真正的教育的结果来期待得到,一个外行的教育家如果擅自行使支配权,而这种权力既不是从父母那儿得来的,又不是被学生承认的,那么他将完全自毁于此。

    (3)《教育学》的不朽生命在于它的教学论。

    第一,赫尔巴特从其观念,兴趣,统觉等心理学思想中寻找其教学论的理论依据,试图将其教学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之上。这是赫尔巴特的一个极为重大的理论贡献。

    第二,他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从而正确地阐明了教学的定义,论述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

    第三,四段教学法的提出。四段教学法对于教学的四个阶段划分得很清楚,且比较细致地考虑到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注意到不同教学阶段学生的不同兴趣,特别考虑到不同的教学阶段所应采取的不同教学方法。这对于知识的系统授受和教学过程的规范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4)在训育论中,赫尔巴特试图将道德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统一起来,从而使人归于内心自由。从中我们又可以看到赫尔巴特试图将人之个性与社会性协调统一起来的努力。赫尔巴特重视有规律的生活在儿童的道德性

  • 7、 新基础教育读书笔记

    教育就是育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目标而存在。所以说,教育的核心,在于一个“人”字。新基础教育读书笔记怎么写?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吧?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新基础教育读书笔记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新基础教育读书笔记

    社会的发展、变革引起生活、生产方式的改变,而这些变化又势必影响到教育的改革。教育要革新,首先是思想观念的更新。

    在《新基础教育理论》书中就提有这样的论述:新教育观念系统是实施“新基础教育”的学校之魂,是变革传统学校的理论武器。

    基础教育的观念更新,就是价值观、学生观和学校教育活动观的更新。

    教育具有着未来性、社会性与生命性。这些新观点的提出,就是针对现在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重学科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轻学生个体生命多方面发展价值的弊端。强调教育的“终身化”联系,体现了基础教育与个体生命关系上时间维度的变化。“教育不只是旧观念中个体生命里程的一个阶段,而是生命全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学生个体而言,教育须承担起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为其有可能创造有意义而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础的责任。“人类最宝贵财富是生命的成长。”“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

    通过读《新基础教育理论》这本书,能使教师认识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自己的心里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体的人,处处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心人,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书中还强调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学生观的更新上,教师要认识和关注学生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在这样的认识上,开展学校的育人活动,是注重沟通教育理想“彼岸”与学生发展“彼岸”的具有转换功能之“桥”。教育活动最常见的形态是持续渗透,犹如春风细雨润物无声。“新教育活动观的核心是激活师生在教育活动中的生命活力,使教育活动真正成为朝着目标实现的方向而开展的师生积极互动。”

    整本《新基础教育理论》从我国的人口、资源与生态到世界宏观变化、中国社会转型、古代中国的教育回溯与反思,侃侃而谈到当代中国教育变革的任务、策略,基础教育的重建论,甚至精细到日常教育实践(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详细地论述了教育的过去、现状以及面向未来的特殊意义,读来令人收获颇丰。

    教育就是育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目标而存在。所以说,教育的核心,在于一个“人”字。

    如果说教育理论是书写这个“人”字的一撇,那么具体的方式方法,则是构成“人”的一捺。在

  • 8、 教育学生读书笔记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印度著名哲学家菩德曼说:播种一种行为,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教育学生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参考。

    教育学生读书笔记

    《爱的教育》是一本值得父母和孩子一齐细细品味的名着。我怀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读的书,看了这些故事深深感到其中的爱!书中有关于孩子、家长、老师的一个个感人的故事给我和孩子留下深刻印象。让我们和孩子一齐共同学习和成长。

    它以日记的形式,透过看似平凡的人和事。作为一名家长,当我看到父亲教育儿子的细节,我常常想,生活中的我好象少了些耐心,多了些浮躁;少了些宽容,多了些挑剔;少了些鼓励,多了些批评……自己期望孩子在怎样的环境下成长又期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孩子原本是可爱的,在其成长的路上真的需要爱的精神,爱的教育,教会孩子学习,让她拥有爱心,让她懂得做人。

    古往今来,有多少爱的真情故事啊,可见,爱,是无处不在的,爱的教育家长读后感。我们一出生,就沉浸在爱的海洋里,有父母的爱和爷爷奶奶的爱。渐渐长大了,上学了,又有老师的爱,同学们的爱。爱就如空气一般,我们身边到处都是爱,我们从未离开它,离开了爱的人,就等于没有灵魂的人。爱能够使人绝处逢生,爱能够使浪子回头,爱又能够激发人无穷的力量。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完美的人间!”如同这首《明天会更好》的歌一样,只要有爱人间会变得更加完美更加温暖。

    教育学生读书笔记

    读了张平的《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个教育细节》书以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确切地说在开始研读的时候就已经被书中的资料深深地吸引住了:这本书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做事、如何交往四个方面入手,充分阐述了教师如何更有效地关注教育细节,如何身体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为出色的人民教师。

    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信。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自信感,如果儿童自己不就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就都不能再他们的身上培养出来好的品质来。所以说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如果孩子失去了信心,就会做什么事都垂头丧气,打不起精神来;反之,如果孩子有了信心,是个自信的人,那么他出世就乐观进取,做事用心主动,乐于理解挑战,正因为如此,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培养孩子的自信,要让孩子相信自己所

  • 9、 教育学的读书笔记(通用7篇)

    请你阅读读后感大全的编辑辑为你编辑整理的《教育学的读书笔记》,在阅读完作品后,相信很多人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我们可以将读完书后所获得的收获写成一篇读后感,读后感怎样才能写好呢?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教育学的读书笔记【篇1】

    作为小学老师,我们很少会和孩子们坐下来聊聊天。总觉得他们和自己的想法差别太大,有了时间的代沟。“你哪怕把心都掏出来给他们,他们照样视而不见。”有的老师比较直白地表示。“没心没肺”,也许是很多老师对孩子们一致的看法。我初踏入杏坛,没有丝毫的教育教学经验,凭借着一腔忠心和热血在慢慢摸索。遇到棘手的问题,我也常常陷入两难的境地。

    而每每这时,我都会想起我的小学老师,他们十几年前的教诲是我最直观最亲切的引导。其中尤为深刻的是我一两年级的数学老师,她不是我们的班主任,两年间,我记得每堂数学课完成教学任务以后,她都会空出2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和我们对话。有时候会跟我们讲一两则励志的小故事,问问我们的看法;有时候会让我们说说身边发生的事,自己遇到这样的事该怎么办;有时候会告诉我们一些事例,让我们注意安全。有时候会觉得简直不可思议,她是怎么做到跟一群七八岁的孩子做如此深刻的对话的?这么小的孩子懂什么?他们的想法有那么重要吗?

    而事实上,那两年的课前对话,我都清清楚楚地记得,我甚至能想起她看着我们交流时,面带笑意,微微颔首的神情。能有这样的回忆,这很奇妙。而当我深入到苏霍姆林斯基的书中时,我才豁然明白,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我的那位有着大智慧的数学老师。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我的那位数学老师无疑是做到了,她给了我们爱心,所以当我们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稚嫩观点的时候她丝毫没有觉得嘈杂;她给了我们灵魂,这才让她坚持每节课都给我们做宝贵的人生启蒙。

    她把我们当作成人来对话,才让我们通往成人的道路充满阳光;她深信当年的我们有着深刻的记忆,才让如今的我们记忆深刻。

    教育学的读书笔记【篇2】

    1.教育模式:教育和教学过程的模式。它是在一定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与一定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相适应的教育活动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既具有概括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又具有明确性、简明性和操作性,是沟通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重要中介。

    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教育模式课归为两类:一种是强调学生的学习和掌握知识,重视提高学生的

  • 10、 教育学读后感

    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这本书,感受颇多。这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育才学校公约草案》规定指导员(教师)有“不偏爱学生的义务”。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师爱是包含教育目的爱,而且通过这爱以受到教育效果。陶行知称学生为“爱人”,说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爱和教育视作天生的结缘。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

    “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陶行知先生这样尊重学生。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而好恶之而褒贬之,绝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把“差生”视为“朽木”。有的教师口诛之余,施以体罚,更是辱人之举。任何一种体罚都是使学生肉体痛苦,它不仅于事无补,反教学生精神倍受刺激,以致他们会摔破罐,撑破船。陶行知最最反对体罚,他准确地说明了体罚的危害:“体罚是权威制度的残余,在时代的意义上说它已成为死

  • 2019-10-29

  • 2019-10-09

  • 2019-09-23

  • 2019-10-19

  • 2023-03-31

  • 2019-10-09

  • 2019-10-29

  • 2023-05-07

  • 2023-02-14

  • 2023-05-15

  • 2019-10-09

  • 2019-10-28

  • 2022-04-11

  • 2023-02-13

  • 2019-10-29

  • 2019-10-20

  • 2023-02-09

  • 2023-02-09

  • 2019-10-29

  • 2023-03-22

  • 2019-09-23

  • 2023-02-10

  • 2023-02-11

  • 2023-02-21

  • 2019-09-25

  • 2023-02-24

  • 2023-02-09

  • 2019-10-24

  • 2023-03-13

  • 2019-09-28

  • 2023-02-04

  • 2023-02-23

  • 2019-11-12

  • 2019-11-12

  • 2021-12-09

  • 2023-03-15

  • 2019-09-23

教育学基础读书笔记
读后感大全(hdh765.com)教育学基础读书笔记栏目为大家提供教育学基础读书笔记、2024教育学基础读书笔记,教育学基础读书笔记摘抄,教育学基础读书笔记大全等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