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红楼梦十一至二十回读后感 > 地图 > 红楼梦十一至二十回读后感,2024红楼梦十一至二十回读后感范文
红楼梦十一至二十回读后感相关栏目
红楼梦十一至二十回读后感热门栏目
红楼梦十一至二十回读后感推荐
红楼梦十一至二十回读后感

(共 267 篇)

  • 1、 《红楼梦》一至二十回读书笔记

    《红楼梦》的第四回,早在中学语文课本里就读过,当时老师无非是强调官官相护,封建社会的腐朽云云。这次再读,读到的更多则是在籍贯回避的制度下,流官对于当地胥吏的严重依赖,以及在职官员跟地方宗族士绅之间的互动关系。清代的籍贯回避制度,是为了防止地方势力尾大不掉,形成朋党和割据态势的可能性;然而对于该制度的严格执行,使得非本土成长的流官,往往会对当地风土人情非常隔膜,甚至一无所知,反而会加大对于当地土生土长的胥吏的依赖性。而如何处理跟地方宗族士绅势力之间的关系,也成为考量官员执政成绩的重要指标。从这个角度读第四回,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红楼梦》第七回宝玉与秦钟相遇这段,值得细细玩味:表面上看,两人都是发自内心地欣赏对方,因欣赏对方而自惭形秽,而深入探究就会发现,宝玉的自惭形秽是在秦钟高雅人品之下对自身人品学识的自我否定,而秦钟的自惭形秽则是指向自己的贫寒出身,不能与宝玉亲密相交。在宝玉看来,自己的所谓高贵出身是附着于自我主体之上的附带物,它使得自己不能早日与秦钟相识;而在秦钟看来,宝玉的高贵出身、华贵装着,则是宝玉主体性的一部分,共同成为自己自惭形秽的理由。宝玉因秦钟的“高雅”人品而自惭形秽,然而这种“高雅”只是宝玉一种自我投射的感觉,而所谓“高雅”的秦钟看待宝玉的方式,恰恰是世俗化的。按照自己读这段的理解,宝玉与秦钟之间的亲密,从一开始就带有错觉与隔阂,不可持续,不知书中接下来的描述,会不会映证我的判断。

    《红楼梦》第九回里描绘的多角同性关系,比同题材的娄烨电影《春风沉醉的夜晚》复杂多了,然而个人觉得,终归还是流于琐碎和平铺直叙,在对于人物展现的丰富性和细腻性上,还是娄烨的电影明显更胜一筹。

    《红楼梦》第十一回,贾瑞跟凤姐儿之间这段调情与反调情的对话,真是绝妙非常。终于明白了书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含义。没有一定的年龄和阅历,确实无法读懂《红楼梦》。

    《红楼梦》第十二回,贾瑞的结局,直教人想起《金刚经》里的四句偈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人性的复杂与阴暗,群体的矛盾与冲突,到终了,无非是“凡所有相,皆属虚妄”。《红楼梦》里这种虚无主义的指向,让人心惊。

    《红楼梦》第十三回,贾珍对贾蓉的监生身份自觉没有底气、脸上无光,于是在其履历上,便写上了三代家祖的显赫身份。这样的传播策略,跟古今很多不甘于现状的普通人,假托名门之后的手段如

  • 2、 《红楼梦》二十一至六十回读书笔记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黛玉宝玉共读《西厢记》《牡丹亭》这段,将全书一以贯之的情欲主题展现无余。元时《西厢》,明时《牡丹亭》,清时《红楼梦》,这条借助情欲描写而彰显个体自由的脉络延绵不绝,一直延续到现当代的越剧等戏曲作品之中。一方面是统治者不断强调理学秩序和正统伦理,另一方面却是广大庶民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发达而“饱暖思淫欲”。中国社会官民之间的文化分野与对立,透过上述作品,已经得到清晰的展现。然而对立之中又有相互依存,《牡丹亭》后半段回到封妻荫子的情节套路之上,《红楼梦》中贾府败落之后的宝玉科考,都证明这种对立的内卷化特点。而宝玉科考之后的遁入空门,更是证明在当时现有社会秩序下另起炉灶,已经超出了作者的想象能力,因而宝玉只能逃离世界,而非改造世界。

    《红楼梦》第二十四回,丫头红玉因名字中的“玉”字与黛玉和宝玉相同,只能改名“小红”。帝制社会里的避讳值得玩味。一来,它要确保位高者称呼的独一无二性,因为让其享受独特的称呼,本身就是其拥有权力的集中体现。二来,这种避讳呈现出权力下行的流动特征,平民避天子之名讳,奴婢避主人之名讳,反向行之的话,则没有任何限制。康熙在位时,诸皇子均以“胤”字抬头命名,而等到雍正皇帝继位,其他兄弟就要改“胤某”为“允某”就是明证。

    《红楼梦》第二十九回,神佛拈的三出戏,从讲汉高祖斩蛇起家的《白蛇记》,到讲郭子仪拜寿的《满床笏》,再到形容功名利禄一场空的《南柯梦》,恰应了任何事物从勃兴,到鼎盛,再到衰败的全过程,贾府这样的豪门望族也不例外。贾母听说要演拜寿热闹场景的《满床笏》,自然会很开心,但热闹过后,便是《南柯梦》里的大梦终醒一场空,自然也就不再言语了。

    《红楼梦》第三十回,前有金钏只因回应了两句宝玉的调戏就被王夫人扫地出门,后有袭人,虽然因为宝玉的早早临幸而地位不凡,但被宝玉无意中踢成重伤之后,也只能忍气吞声。所谓宝玉这样的富家子弟的风流倜傥、才子佳话,是建立在多少身为奴婢的平民女子的被侮辱和被损害之上的,读到这两段,实在心痛。十年前刚毕业不久时,读吴小如和邓广铭等老派学者运用阶级分析所写的文史类著作时,往往心生反感,感觉他们被特定时代所洗脑;十年之后,年奔不惑之时,再读吴小如、邓广铭和马克思,才越发觉得,当今的某种全盘否定阶级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潮,正如同当初那种将其神圣化、绝对化的做法,一样的轻率和不可取。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贾政虽非

  • 3、 《红楼梦》读书札记之六十一至一百二十回

    《红楼梦》第六十六回,尤三姐的死,让人慨叹不已。尤氏姐妹,游走于贾琏、贾珍这两位浪荡兄弟之间,以色相作为安身立命的资本;但实际上,姐妹俩都深知这种色相的不可持续性,因而二姐在被贾琏偷娶之后,非常珍惜这一未获完全承认的身份,贤惠持家,而三姐则也渴望嫁给真正的心仪之人柳湘莲,当情缘不成之时,不惜以死抗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尤氏姐妹看重贾氏兄弟的,仅仅是他们的财富和地位,就人品和秉性来说,尤氏姐妹对贾氏兄弟是漠然,甚至有些鄙夷的。这就好比很多人对于微信上看不惯的客户或者利益相关对象,尽管也时不时会给他的朋友圈点赞或者给予赞许的评论,但在私下场合或者自己家里,却很有可能对其嘲讽、批评甚至怒骂。

    《红楼梦》第六十八和六十九回,凤姐对于尤二姐百般算计的这一段,简直就是一部缩微版的宫斗大戏,比之当下热播的电视剧《甄嬛传》和《步步惊心》,其复杂丰富程度,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大抵类似尤二姐这样为情欲所困的女人,会比较注重感性与直觉,在城府和心计方面多有不及,容易遵从欲望的同时,也容易轻信他人,以至于一步一步上了凤姐的圈套,最终殒命。而张华和秋桐,都是这出戏里不可或缺的角色,前者为利,后者为势,都成了凤姐圈套当中的棋子。前有贾瑞,后有尤氏姐妹,纵于情欲之人,在《红楼梦》中的结局都堪称凄惨。因此虽然有很多学者认为,《红楼梦》彰显情欲,倡导自由,但是其倡导的情欲与自由,并非指向对传统礼教与道学的反动,相反却是严格内嵌于传统伦理秩序之中的情欲与自由。《红楼梦》里的社会伦理哲学,本身就是清代中期统治阶层倡导的程朱理学,跟市民、文人阶层中仍然有较大影响力的阳明心学和性情说等思想,互动和交织的产物。

    《红楼梦》第七十一回,贾母八十寿辰的宴席次序安排,可以用费孝通先生所言的“差序格局”来形容,但跟费老“差序格局”概念的指向又有明显的区别:第一天是皇亲国戚,第二天是中央和地方上的重臣名将,第三天则是贾府官场上的同僚和亲属堂客。这样的排序,体现的是一种权力结构上的远近,而非一般亲情意义上的亲疏,跟皇帝相关的人员放在首位,而自己的亲属同僚反居其后,是传统宗法社会的必然要求。而随后从初一到初五的家席,也是按照家族父系牵头人在家族中的地位和尊卑状况来排序的,位尊者优先,而下人奴婢则放在最后。寥寥数行,足可作为社会史研究的重要文本素材。

    《红楼梦》第一百零五到一百零七回,贾府的被抄,尽管从表面上来看是家人作奸犯

  • 4、 红楼梦二十回读后感

    红楼梦二十回读后感(一)

    《红楼梦》第二十回中,史湘云一出场就给我们留下了娇憨的印象:二人正说着,只见湘云走来,笑道:爱哥哥,林姐姐,你们天天一处玩,我好容易来了,也不理我理儿。二念成爱,咬舌却喜欢说话,少年史湘云的天真单纯一下子吸引了我们的视线,一直到她出嫁前,岁月的烟尘并没有湮灭她娇憨的本色,而是进一步丰满了这种独树一帜的个性。

    考查对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要结合人物的性格理解分析。

    读红楼梦的时候,总会有许多的感慨。

    这里的第二十回,在一开篇中宝玉与黛玉正说着话,宝钗来了,三人就宝玉不识绿蜡典故相互取笑。后又有宝玉的奶嬷嬷骂袭人,宝玉在这时护着袭人,看到这里的时候我觉得能看到贾府的弊端,李嬷嬷只是一个奴才,在过去的封建社会中,主仆等级分明,可是她的种种做法却有奴大欺主之嫌,在其他回中对贾府奴才的描写中不难看出,贾府的奴才借贾府的势在府外胡作非为,仗势欺人。贾府从主子到奴才都是毫无规矩可言,衰败是必然的。在宝玉护袭人的过程中,凤姐出现带走了李嬷嬷,虽然凤姐平时做事狠辣,但是不得不说她处理事情的能力还是不错的。后来凤姐的下场惨淡,虽然是她自作自受,但不乏贾府众人的推泼助澜。王夫人表面和善,其实我觉得她比之凤姐更狠毒,把凤姐推到台前,一应得罪人的事都是凤姐在做,她自己躲在背后,努力得到好名声。在这一回中晴雯也出现,几句话就体现出她的直爽个性,但最后的下场依旧惨淡。在这里有部分描写袭人的,乍一看觉得她是个和气人。但我觉得她也不过是伪善罢了,晴雯最终被王夫人赶出贾府乃至死亡,其中就有袭人的推泼助澜。她的一些言行表面看是为宝玉,其实也是在为她自己的地位做出努力,古代女子生活不如意,对她的行为我不想多做批判。在这一回中还写到贾环,嫡庶分明的古代,贾环因为王夫人的放纵,贾政的不重视,以及赵姨娘的无知,变得胆小,无知。

    在最后宝黛二人的一番话,宝玉对黛玉说看重黛玉,宝钗比不上黛玉,看着好像是重黛玉,其实不过是在加速黛玉的死亡,综合下来我不喜欢宝玉这个人,做人毫无担当,被保护的太过了。

  • 5、 红楼梦第二十回读后感

    看完红楼梦第二十回之后,你有什么感触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的2篇红楼梦第二十回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红楼梦第二十回读后感一

    王熙凤正言弹妒意,是说宝玉的奶妈李嬷嬷在骂袭人,众人劝不了,凤姐来用花言巧语(四字妙)把李嬷嬷哄走了。妒意,有两层意思。一是说李嬷嬷忌妒花袭人被宝玉宠爱。二是:贾政的妾,赵姨娘的儿子贾环,和宝钗的丫头莺儿赌博输了耍赖,被宝玉训了哭,回家告诉了妈妈。赵姨娘忌妒宝玉,在发牢骚,被凤姐听了,用正言把赵姨娘母子教训了一顿。这是嫡庶矛盾。

    贾母娘家的小姐史湘云出场,如暗中出日;大笑大说,4字概括性格。宝玉正在宝钗处,听说史湘云来了,抬身就走。宝钗跟了来。黛玉因宝玉来迟了,说他被绊住了,不然早就飞来了。这话当着湘钗面说出,太剌人了。宝玉回了一句,黛玉便走了;宝玉急速赶去,用了万般温态,千句柔言,都不能使黛玉回心。后来是用亲不间疏,先不僭后8个字,说明他绝不会爱宝钗,只爱妹妹,方和好了。唉,你林黛玉这种性格,只有贾宝玉才耐得,也说明贾宝玉是真心爱她,林黛玉有福。

    宝黛爱情有三大特色:其一是思想观点相投,林妹妹从不说混帐话,二人都不和统治阶级合作。(评:政治挂帅古来有之)其二是因爱得专一而求全,求全不得而发生误会,而扯皮拌嘴。其三是由这而派生出来的,误会扯皮和好。这三特色中贯穿着林黛玉的小气,贾宝玉的千般温存与体贴。

    来了史湘云,热闹,情趣,矛盾,又多了一层,戏更好看了。史湘云说话咬舌,把二哥哥叫成爱哥哥,活现湘云一副娇态。林黛玉就跟她开玩笑。这就是林黛玉俏语谑娇音。爱哥哥,也为后来宝湘成婚伏笔。

    红楼梦第二十回读后感二

    读红楼梦的时候,总会有许多的感慨。

    这里的第二十回,在一开篇中宝玉与黛玉正说着话,宝钗来了,三人就宝玉不识绿蜡典故相互取笑。后又有宝玉的奶嬷嬷骂袭人,宝玉在这时护着袭人,看到这里的时候我觉得能看到贾府的弊端,李嬷嬷只是一个奴才,在过去的封建社会中,主仆等级分明,可是她的种种做法却有奴大欺主之嫌,在其他回中对贾府奴才的描写中不难看出,贾府的奴才借贾府的势在府外胡作非为,仗势欺人。贾府从主子到奴才都是毫无规矩可言,衰败是必然的。

    在宝玉护袭人的过程中,凤姐出现带走了李嬷嬷,虽然凤姐平时做事狠辣,但是不得不说她处理事情的能力还是不错的。后来凤姐的下场惨淡,虽然是她自作自受,但不乏贾府众人的推泼助澜。王夫人表面和善,

  • 6、 红楼梦前二十回读书笔记集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凡成功的人士,他们都和书籍有着不解之缘,阅读完以后,我们经常会仔细口味这本书,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写一篇读书笔记,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自己的读书笔记有一定的深度呢?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红楼梦前二十回读书笔记集锦,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红楼梦前二十回读书笔记【篇1】

    读红楼梦的时候,总会有许多的感慨。

    这里的第二十回,在一开篇中宝玉与黛玉正说着话,宝钗来了,三人就宝玉不识绿蜡典故相互取笑。后又有宝玉的奶嬷嬷骂袭人,宝玉在这时护着袭人,看到这里的时候我觉得能看到贾府的弊端,李嬷嬷只是一个奴才,在过去的封建社会中,主仆等级分明,可是她的种种做法却有奴大欺主之嫌,在其他回中对贾府奴才的描写中不难看出,贾府的奴才借贾府的势在府外胡作非为,仗势欺人。贾府从主子到奴才都是毫无规矩可言,衰败是必然的。在宝玉护袭人的过程中,凤姐出现带走了李嬷嬷,虽然凤姐平时做事狠辣,但是不得不说她处理事情的能力还是不错的。后来凤姐的下场惨淡,虽然是她自作自受,但不乏贾府众人的推泼助澜。王夫人表面和善,其实我觉得她比之凤姐更狠毒,把凤姐推到台前,一应得罪人的事都是凤姐在做,她自己躲在背后,努力得到好名声。在这一回中晴雯也出现,几句话就体现出她的直爽个性,但最后的下场依旧惨淡。在这里有部分描写袭人的,乍一看觉得她是个和气人。但我觉得她也不过是伪善罢了,晴雯最终被王夫人赶出贾府乃至死亡,其中就有袭人的推泼助澜。她的一些言行表面看是为宝玉,其实也是在为她自己的地位做出努力,古代女子生活不如意,对她的行为我不想多做批判。在这一回中还写到贾环,嫡庶分明的古代,贾环因为王夫人的放纵,贾政的不重视,以及赵姨娘的无知,变得胆小,无知。

    在最后宝黛二人的一番话,宝玉对黛玉说看重黛玉,宝钗比不上黛玉,看着好像是重黛玉,其实不过是在加速黛玉的死亡,综合下来我不喜欢宝玉这个人,做人毫无担当,被保护的太过了。

    红楼梦前二十回读书笔记【篇2】

    明清时期的经济由于闭关锁国从最顶端逐渐的走向衰败。而《红楼梦》中的“薛王贾林”四大家族便见证了由繁华走向衰落,甚至家破人亡的全过程。

    林黛玉,是因为母亲病逝。她的外祖母(即贾母)听闻此事,心中对黛玉产生了可怜又疼爱之情,想将黛玉接到自己身边,给她一些依靠和安慰。黛玉在贾母的千呼万唤之后才离开父亲来到了贾府。黛玉的母亲

  • 7、 《红楼梦》读后感之只看八十回的《红楼梦》
    后四十回是坚决不看的,不然会有想揍人的冲动。 实际上当年雪芹写到七十八回便已泪尽而逝(其殁于除夕万家烟火辞旧迎新之时,一代奇才破屋残舍中悄然西去,十年心血竟不得完稿,悲凉无奈之情,思之欲哭),后两回是其家人为了凑够八十回的整数,而把手稿增改之后加上去的,虽细节处尚有破绽,但到底是雪芹亲笔所写,所以与前七十八回不无吻合之处。但高贼却用心险毒,所续四十回前言不搭后语,把一部惊世之作改成了言情小说,把一部愤世之著改成了对皇帝感恩戴德的颂德书,可恨可恶之极也。 研究红学之人都知道,原《石头记》共计一百零八回,以五十四回为分水岭,前半写盛,后半写衰,其中更以十二回为一小节,共九小节层层铺述。第一回中瘌头僧所吟的那首诗“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这不仅指甄士隐元宵后失女烧房之劫难,更是针对贾府大族的畿语,“宁国府元宵开夜宴”之后便“诸芳散尽”,贾府每况愈下,贾赦与凤姐这两个乱世枭雄,一在外以势欺人、图宝害命,为夺几把扇子不惜逼人家破人亡;一在内机关算尽、飞扬跋扈,为图敛财不惜收赃放贷,甚而逼死尤二姐,杀张华未遂。原《石头记》中这些均是埋下的隐患,贾府被抄、族人流放十之七八都是这两个种下的恶因。而另外的十之二三便是风行于康熙末雍正初的“党争之祸”了。 现在就算不了解清史的人看看电视也知道那段党争是怎么回事,实在不晓得想想《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就都有了。而雪芹的家史我想喜欢《石头记》的人都略知一二,祖上是顺治时期的包衣奴才,入关后因功(如焦大之流)被封江宁织造。曹家向来与大阿哥走的甚近,允仍乳母之子便常向其索要零用,谁不知道这皆是奉了大阿哥命。雍正登基整风肃党,以长期亏空之名将曹家抄没,并勒令偿补亏空之银,是以曹家从此不振(见《清类碑钞》)。雪芹出生时,已从十数年前的大劫中缓过劲来,家道虽不如当初大富,也是小康之家,他实未曾经历这次大劫。但这次劫难对他的影响却不小。书中贾政怒打宝玉,斥责他的那段“杀父弑君”的惊人之论便是作者不满于康熙末的党争,以及忠顺王府索要戏子等文字也是揭露了朝中党争无一日可息的事实。 贾赦一意孤行用义忠王坏了事的板子(一道存逆心就可参倒)、贾母珍藏了半辈子令人诞羡的“慧纹”(元妃省亲点的“豪宴”一出,便是为求“一捧雪”而害人的故事,此伏笔也)、元春于深宫中明争暗斗的嫔妃生涯(“乞巧”一出,为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亦伏
  • 8、 红楼梦前八十回读后感

    联系自己的专业,说如今才好歹认认真真读了一遍红楼梦前八十回,真是惭愧惭愧。

    半个学期一转眼间就过去,要不是作业的缘故,也不知何时能读完。读红楼梦的确很耗心思,这段时间别的小说即使读来消遣调剂,也一本都不能好好读完。

    读罢最大的感想,竟是庆幸自己等到现在才读红楼。

    少年时读,连万分之一的感悟也不见得有。现在再回忆起以前种种稚嫩可笑的言论,真是羞愧至极。

    “四本书里,我最读不下去红楼梦!”

    宝玉何曾是花心滥情之人,黛玉之风流倜傥又何止一个愁字可述,而宝钗,真真纵是无情也动人。

    也许是第一回读的缘故,最能打动自己的总是深情。宝黛二人间的描写,已是亘古未有,读之令人可感可泣,茶饭不思,片刻不能忘。

    若要我总结,最难忘的情话却是一句,“宝二爷来了!”

    尤记得老师曾说,若要学写小说,当看红楼梦和儒林外史,这两本若是读得多了,自然也能写写小说。不知何年何月,能从中学到千分之一,亦吾辈平生之幸事。

  • 9、 红楼梦读后感之只看八十回的《红楼梦》
    后四十回是坚决不看的,不然会有想揍人的冲动。 实际上当年雪芹写到七十八回便已泪尽而逝(其殁于除夕万家烟火辞旧迎新之时,一代奇才破屋残舍中悄然西去,十年心血竟不得完稿,悲凉无奈之情,思之欲哭),后两回是其家人为了凑够八十回的整数,而把手稿增改之后加上去的,虽细节处尚有破绽,但到底是雪芹亲笔所写,所以与前七十八回不无吻合之处。但高贼却用心险毒,所续四十回前言不搭后语,把一部惊世之作改成了言情小说,把一部愤世之著改成了对皇帝感恩戴德的颂德书,可恨可恶之极也。 研究红学之人都知道,原《石头记》共计一百零八回,以五十四回为分水岭,前半写盛,后半写衰,其中更以十二回为一小节,共九小节层层铺述。第一回中瘌头僧所吟的那首诗“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这不仅指甄士隐元宵后失女烧房之劫难,更是针对贾府大族的畿语,“宁国府元宵开夜宴”之后便“诸芳散尽”,贾府每况愈下,贾赦与凤姐这两个乱世枭雄,一在外以势欺人、图宝害命,为夺几把扇子不惜逼人家破人亡;一在内机关算尽、飞扬跋扈,为图敛财不惜收赃放贷,甚而逼死尤二姐,杀张华未遂。原《石头记》中这些均是埋下的隐患,贾府被抄、族人流放十之七八都是这两个种下的恶因。而另外的十之二三便是风行于康熙末雍正初的“党争之祸”了。 现在就算不了解清史的人看看电视也知道那段党争是怎么回事,实在不晓得想想《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就都有了。而雪芹的家史我想喜欢《石头记》的人都略知一二,祖上是顺治时期的包衣奴才,入关后因功(如焦大之流)被封江宁织造。曹家向来与大阿哥走的甚近,允仍乳母之子便常向其索要零用,谁不知道这皆是奉了大阿哥命。雍正登基整风肃党,以长期亏空之名将曹家抄没,并勒令偿补亏空之银,是以曹家从此不振(见《清类碑钞》)。雪芹出生时,已从十数年前的大劫中缓过劲来,家道虽不如当初大富,也是小康之家,他实未曾经历这次大劫。但这次劫难对他的影响却不小。书中贾政怒打宝玉,斥责他的那段“杀父弑君”的惊人之论便是作者不满于康熙末的党争,以及忠顺王府索要戏子等文字也是揭露了朝中党争无一日可息的事实。 贾赦一意孤行用义忠王坏了事的板子(一道存逆心就可参倒)、贾母珍藏了半辈子令人诞羡的“慧纹”(元妃省亲点的“豪宴”一出,便是为求“一捧雪”而害人的故事,此伏笔也)、元春于深宫中明争暗斗的嫔妃生涯(“乞巧”一出,为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亦伏元春之死蹊巧之
  • 10、 《红楼梦》前四十回的读后感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花袭人虽不如薛宝钗、林黛玉般是府中的小姐,但在大丫鬟里无疑是戏份最多的一个,也完全称得上是《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有句话说“晴为黛影,袭为钗副”,袭人同薛宝钗一样是封建传统美德的典范,不时规劝宝玉要读书上进,她不只一次地照顾宝玉,帮助宝玉,她在宝玉被打后对宝玉悉心照料,在回王夫人话时却说“论理,我们二爷也须得老爷教训两顿,若老爷再不管,将来不知做出什么事来呢!” 可见袭人又不完全是个宝钗,不可否认,她的确是爱宝玉的,只是这份爱被遮在封建礼教的背后看不真切。

    说她拥护封建礼教,其一,是早在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中就提到“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娱乐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遂和宝玉偷试一番。”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想法,与她的身世有关,从小就被卖进贾府,受到的是封建思想的熏陶,被灌输的是封建礼教的规范,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贾宝玉“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时会毫无反抗。其二,贾政毒打完宝玉后,袭人更是提心吊胆,害怕宝玉又做出什么其他的“浑事”来,直接向王夫人建议“教二爷搬出园外来住”,怕的是与林、钗二人的男女之分,这也是维护封建礼教的一大表现。

  • 2019-10-19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09-19

  • 2019-11-12

  • 2019-09-26

  • 2022-11-18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0

  • 2022-12-26

  • 2022-04-0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09-2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2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6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11-08

  • 2019-09-20

  • 2019-09-20

红楼梦十一至二十回读后感
红楼梦十一至二十回读后感栏目为您提供许多优质的2024红楼梦十一至二十回读后感,红楼梦十一至二十回读后感范文,红楼梦十一至二十回读后感大全等,希望在您写红楼梦十一至二十回读后感中有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