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红楼梦七十二回读后感 > 地图 > 红楼梦七十二回读后感,2024红楼梦七十二回读后感范文
红楼梦七十二回读后感相关栏目
红楼梦七十二回读后感热门栏目
红楼梦七十二回读后感推荐
红楼梦七十二回读后感

(共 6786 篇)

  • 1、 七十二堂写作课读后感(优选范文)

    暑假,我阅读了《七十二堂写作课——夏丐尊、叶圣陶教你如何写文章》,从而让我更加了解了如何去教作文。形象生动的告诉我们写作是一门科学,贵在创新,又具有“共性”。顾名思义,这本书共有七十二篇,详细讲述了记述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各种文体的写法,使作文教与写的思路都豁然开朗。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模板,希望对您有帮助。https://m.dhb100.com/

    01、记述文

    描写事物形状如何、光景怎样,是记述。写好记述文也要选好记述的题材,其题材一定是值得记述的内容,或是发现了某事物新的意味。选好题材后要确定它的顺序,对于记述文来说观察顺序就是他的记述顺序。万事万物,有的是没有统属关系的,如“桃红柳绿”说成“柳绿桃红”也无不妥;也有事物是有统属关系的,我们要按一定的顺序顺次去写,如“写房子要先先写房子方位、形状整体的样貌,再顺次写屋内的客厅、厨房、卧室等”。其次就是情感,可欢快、可悲伤、可平静。《七十二堂写作课》中还着重讲了三个立脚点,第一人称立脚点是作者自己,好比独白,从“我”出发,将自己展露在文章中;第二人称立脚点是你,如同对话,从“你”出发,用来告知特定对手,如劝诱文;第三人称立脚点是他或具体名字出发,可以用客观态度和全知态度来写。材料确定后就是记叙了,记叙的时候要把同类事物归并,确保思路清晰。为了使记叙精深,需将事物按照一定顺序罗列串联起来,并加以背景、场面、情绪等生动形象的描写。

    02、叙述文

    说它的变迁怎样、经过如何,是叙述。而对于叙述文来说变化、变迁、经过都是关于时间,所以时间是叙述的主方向。普通的叙述文,都依照时间的顺序来写,但时间连续不断,我们叙述时目的在于把特点传出,如:“写一天的事,不用从他起床、刷牙写起,只需将一天中有意义、重要的时间写出”。在叙述手法上,为了凸显特色,要注意叙述快慢,详略得当;学会叙述倒错,切忌流水账;要学会使用过去的现在化,增加读者的趣味;要确保观点一致。此外,好的叙述文还要学会使用对话,把能够表达题本中心意义的对话记录下来,可以使文章生动有趣,如戏剧就是用对话描述生动的故事。

    03、说明文

    说明文写的是作者所懂的一些道理、原因、方法、关系等,给读者说明事理。为帮助读者理解,说明文常常举出一些具体的事物作为例证,必须明白、准确。在取材方面可以通过类型的事物、抽象的事理、事物的异同、事物间的关系、事物的处理法等方面说

  • 2、 孔门七十二贤读后感1500字(3)篇
    孔门七十二贤读后感1500字 第(1)篇

    【我对孔门十哲的大致描述】

    颜回(字子渊),孔子最为器重的弟子,独赞其好学。特点是好学勤思、不耻下问;安贫乐道、品行高尚、不多言不自夸;主张为政以德不以力;学道自乐,终身不仕,有避世无为倾向,对后世“自然无为”的老庄哲学有积极影响。孔子之后,有颜氏之儒一派,后世列其为孔门七十二贤之首,被尊奉为“复圣”。

    闵损(字子骞),孔子“仁德”思想的忠实推行者和积极宣传者,崇“礼”主张的维护者,以孝行闻名于世,对“孝”有深层的理解。特点是沉静谨言,言必有中,情操高尚,不食污君之禄,不慕荣华富贵,一生不懈追求高尚人格,在忠孝不能两全时,主张“事君”、“忠君”,“孝行”在孔门中只有曾参可与相比。后世将其与颜渊并列为孔门七十二贤之首。

    冉耕(字伯牛),一生奉行孔子的“仁、恕”之道。特点是宽和待人,严峻律己;事上唯恐不敬,护幼唯恐不周;喜多言辞,善理琐务。孔子称其理解孔子思想“具体而微”,《淮南子》说他是“孔子之通学”,王充说其修养接近孔子,可称圣。

    冉雍(字仲弓),不仅德行高尚,而且有高明的政治思想和超群的政治才干,在孔门中堪称德才兼备修养全面者。特点是仁笃厚道,器量宽宏;不苟言谈,任劳任怨。其政治主张有令孔子折服之处,孔子认为其完全胜任地方长官甚至君临邦国,战国时荀子将其与孔子并列与舜禹匹配。

    冉求(字子有),对孔子的“仁德”思想和“崇礼”主张有不同的看法,虽受到孔子的批评但仍坚持自己的观点。特点是性格活泼,多才多艺;有个性有主见。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才能都很出色,但在孔子最看重的“仁德”方面的却较为疏略,对孔子的“仁、礼”思想有所质疑,流露出重法倾向,对后世法家思想的形成有重大影响,孔子对其多有批评,甚至号召孔门弟子可“鸣鼓而攻之”。

    仲由(字子路),孔子周游列国过程中最得力的贴身护卫。特点是鲁莽粗野,直率耿直,对自认为孔子做得不对的事敢于直接诘问;果敢坚毅,长于政事,能不辞劳苦体察民情为民兴利;勇猛刚强,重信守诺,能挺身赴难杀身成仁;事亲至孝,闻过则喜。在孔门弟子中以忠诚果毅而获得很高地位。

    宰予(字子我),孔门中对孔子思想最具质疑、改革精神的弟子。特点是天资聪颖勤学善思;能言善辩,言辞平实;其政治才干足以令诸侯生忌,对传统礼制的改革思想和实践,也

  • 3、 七十二男妃观后感_七十二男妃心得体会

    男妃是我玩过作者大大的第三个游戏了,耽美后宫真的深得我心啊。最喜欢情楼三人组。第一次去的时候先见了云枝,韶光,最后才见了衔泥。对云枝真的是一见钟情啊,有才又通透,宫都不回了独宠他一个。

    恩()不出预料的被虐到了【心塞】

    已经没有什么来形容衔泥的了 卑微轻贱 但他的感情高贵轻灵

    沉溺于他的温柔里 最后也被他的彬彬有礼伤的头破血流

    衔泥并不优秀 但他愿为所爱之人变的优秀

    瑾瑜的关怀无非出于他的皇族教养 衔泥就此沦陷

    衔泥并非泥 他如此性情 理应被奉若珍宝

    贵人多风流 莫信贵人心呵!

    衔泥这一颗芳心 本是他腌臜皮肉下最为高洁的了 为了瑾瑜 他可以毫无顾忌 毫无保留的抛出

    瑾瑜的一念之差 得了一个人儿的生生世世的眷恋

    衔泥 甚好 值得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疼宠

    美人的皮肉是刮骨的剃刀 衔泥虽好 不得瑾瑜的心

    瑾瑜的寂寞和疏离 要衔泥该如何难堪又小心翼翼的伴着他?

    如同飞蛾扑火般 知晓自己的轻贱 却想抚平他的眉眼 敞开他的心扉

    为了陪伴在瑾瑜身边 哪怕不要名分 只要跟在他身边

    衔泥没日没夜的训练 谁知他付出多少苦难?

    爱情里,最幸福的莫过于两情相悦。

    最心寒的,莫过于痴情错付。

    温柔是最毒的药。

    衔泥,本就是地上尘土,如今为了爱,更加卑微。

    可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心里也是甜的。

    如何的冠冕堂皇,也盖不过衔泥的伤

    他已卑微太多次了,最后的拒绝,他再不想纠缠

    因为

    无望

    即便在瑾瑜心里他从来都是个下贱之人,他的感情也从来被弃之敝履。

    生平最后一次相见 他再不想卑微了

    即便最后的背影也只是他的笑料 也只是他无数缱绻之人中 最为轻贱的一抹

    即便如此难堪,如此明晰,仍旧不敢回头

    若是回首,定然会卑微的祈求

    衔泥最怕,瑾瑜用他的温柔,给他希望

    最后却是厌倦了他

    可他不想瑾瑜半分为难

    所以哪怕是一点点的思念,他也心甘情愿的离开

    男人多薄情

    若此生未曾遇见

    若相逢未曾交心

    若交心未曾去爱

    至少 要比抚着自己的白发 龟缩在狭小房间里数过自己的时日无多

    即便最后的最后

    即便瑾瑜让他尝尽苦头

    瑾瑜仍旧是他最爱 最爱的人

    瑾瑜永远是他心中那温润俊朗 最初的美好模样

    或许 往昔种种 便是梦吧

    梦醒了 便是来生

    妾心但许君 今生便无悔

    他太脏 配不上瑾瑜的高贵如斯

    只愿从今往后 生生世世不见君 生生世世不恋人

    不爱 不伤 不痛

    这一生 便不会如此坎坷

    这一生 便不会在知晓爱情滋味后回味孤生

    瑾瑜的温柔刀呵 葬了

  • 4、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红怡院庆寿读后感300字

    今天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第二十二回《红怡院庆寿》,讲的是,宝玉的身体痊愈,他的生日也到了,由于贾母和王夫人进宫见元妃去了,宝玉的生日办的比往年简单,众姐妹攒了钱,叫人在红香铺准备了两桌酒席,没有长辈们约处大家非常随意,要结束的时候,一个呀还笑着跑过来说:大家快去看,云姑娘喝醉了,正躺在青石板台阶上睡觉呢。大家过去一看,果然在湘云躺在一块台阶上睡得正香,芍药花撒了她一身,蜜蜂蝴蝶也围绕着她飞舞,那场景美得像一幅画。

    大家把湘云扶回房间,让她洗了脸, 探春叫人拿来醒酒石让湘云含着,又喝了点酸梅汤,她才觉得好一些。晚上宝玉吵嚷着还要玩通宵,好不容易送走了查夜的婆子,大家就准备开夜宴,大家把姐妹们都叫来,准备玩贴花名, 大家玩了好一会,直到凌晨两点才各自散去。

    从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干什么事都要保持一定的心情,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

  • 5、 《红楼梦》第二回读后感1000字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此回亦非正文本旨,只在冷子兴一人,即俗谓冷中出热,无中生有也。其演说荣府一篇者,盖因族大人多,若从作者笔下一一叙出,尽一二回不能得明,则成何文字?故借用冷子一人,略出其文,使阅者心中,已有一荣府隐隐在心,然后用黛玉、宝钗等两三次皴染,则耀然于心中眼中矣。此即画家三染法也。

    向来民是怕官的,大概小吏来家里找人,通常都是祸事。封家人个个都惊慌,与后面元春加封贤德妃时贾家的情景如出一辙。雨村了明原委后,是真的感伤人事,还是虚情套话,我分不清。第二天就要娶娇杏,就偏向他是虚伪的,之前的话不过敷衍,逢场作戏,眼中还是充斥着自身的利益。转念一想,姑且也可算作情深吧,一见钟情,至今未忘。娇杏算是书中命很好的了,主要在地位提升上。

    雨村自是才华横溢,但是得罪了上司,这次当官失利,暗暗涨了不少见识。当官的没一个是干干净净的,找些把柄很容易,真正错的应当是侍才侮上。他自己倒也看得开,也是城府深,喜怒不形于色。知道现在不好再爬上去,倒不如游玩游玩。

    那个时间很重视儿子,可惜林如海命中无子。初次介绍黛玉,年方五岁。雨村当了她的家教,可这女学生年又小,身体又极怯弱,不免心疼啊,也因如此,这份活很轻松。贾敏逝后,哀痛过伤,可怜啊。

    智通寺上的对联,也是雨村以后的写照。谁能真正知足呢,克制不住欲望的流浪。他们朋友可真多,旧友故人。呵,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未写荣府正人,先写外戚,是由远及近,由小至大也。若使先叙出荣府,然后一一叙及外戚,又一一至朋友、至奴仆,其死板拮据之笔,岂作十二钗人手中之物也?今先写外戚者,正是写荣国一府也。

    冷子兴,我视他为玲珑市井之人。古董商行,和大富大贵人家接触应该也不少,在其间周旋圆滑,奉承得利。况且他岳母是贾府的一个小管事,贾家的底细他也知不少。

    雨村和子兴的叙述中有几个细节,雨村在金陵的石头城见到了宁荣二府;甄贾也是在金陵,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元春和宝玉差一岁,不想次年又生了一位公子。这些和后文的情节是有冲突的。此外,宝玉抓周令贾政大怒,因此便大不喜悦。

    通灵宝玉于士隐梦中一出,今又于子兴口中一出,阅者已洞然矣。然后于黛玉、宝钗二人目中极精极细一描,则是文章锁合处。盖不肯一笔直下,有若放闸之水、燃信之爆,使其精华一泄而无馀也。

    雨村正邪两气论里最后提到的人物,大都是些不得意而豁达洒脱之人;甄宝玉和贾宝玉在小时候对女儿的看法上是

  • 6、 红楼梦读后感600字:读《红楼梦》之金陵十二钗有感

    《红楼梦》中有许多我非常喜欢的场景,比如:行酒令作诗、观菊花作诗、限韵作诗等等。当然,只要是作诗我都喜欢。但是,我最最喜欢的还是第五回中金陵十二钗判词及乐曲。

    贾宝玉被警幻仙姑带到了太虚幻境的薄命司之后,看了十二钗正册的判词。但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竟然是自己身边十二个最好的姐妹们的一生悲惨说明,然而当时,他却一点也没有发现每首诗的意思。

    现在我来说说其中的一首诗,这一首是关于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表面上看不出有些什么,所以要一点一点看。可叹停机德中的停机德是指东汉乐羊子妻停机断织劝其读书的事情,这里指的是薜宝钗。堪怜咏絮才中的咏絮才是指才思敏捷的人,指的是林黛玉。玉带林中挂中的玉带林是林黛玉,三字谐音倒写;金簪雪指薛宝钗。雪是薛的谐音。

    接着警幻仙姑又带着贾宝玉听歌姬唱《红楼梦》十二支曲,加开曲和尾曲共十四首。这里我也介绍其中的一首,是《终生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株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虽然有一点长,但也是要一句句看。第一句用我自己的话讲是:大家都说是金玉良姻。薜宝钗有金锁,贾宝玉有通灵宝玉,简称金玉良姻,但我只希望木石前盟。在天上,林黛玉是绛珠仙草,是草胎木质;而贾宝玉却是赤瑕宫中的神瑛侍者,瑛是像玉一样的美石。第二句说的是,虽然对着的是宝姐姐,但心中想着的始终是林妹妹。最后两句是写贾宝玉对黛钗二人的不同看法。

    这些都是我自己看红楼梦得出的一点点小结,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关于《红楼梦》的故事,也可以自己试着去一点点解读。

  • 7、 《红楼梦》读后感——由《红楼梦》想起

    张爱玲说过,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

    在父亲的帮助下,有幸我拜读了《红楼梦》。虽然不甚了解,但依然感到了震撼。

    《红楼梦》作为四大名着之一,国人对它的熟知度很高,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几句红楼中的词句和故事章节,甚至还有不少的学者专门去研究它,称之为红学。然而,除了那些红学专家,认真读完红楼的,又有几人?多少人又是为了附庸风雅而对红楼趋之若鹜?

    最近关于《红楼梦》的消息很多,从翻拍经典到刘心武续写红楼,漫天的新闻铺天盖地,我们不禁要问,红楼惹谁了?曹雪芹惨淡经营数十年的红楼,一时间变成了大众娱乐闲谈点,这样对待一个文化经典之作,是不是对它的一种践踏?

    八七版《红楼梦》是大家比较认同的一个影视作品,但是对于如今翻拍的红楼,却充满非议。对于贾宝玉这个人物外形,红楼中是如此描写面如中秋之月。何为中秋之月?洁白而圆润,老版中饰演宝玉的欧阳奋强还是很符合的。但在翻拍版中,贾宝玉的饰演者有着一张帅气的瓜子脸,虽然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但是对原着的忠实度却是大大降低了。

    除了《红楼梦》被翻拍,还有各种文学名着被拿出来不断地翻拍,但是效果甚微。为什么那些导演们都乐此不疲的来翻拍各种经典?因为经典不愁收视率,因为经典不用再去大力宣传,因为经典是经典。导演们摆着一副我是经典我怕谁的面孔,将我们心中圣神的各种文学经典改来改去,我们不禁再问一次,经典惹谁了?

    对于这种对经典的不负责状态,我们应该竭力制止。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今天这种文化爆炸,信息多元化的时代,经典的生存到了一种尴尬的状态。厚厚的经典着作,晦涩的语言,让现代人失去了兴趣。而那些由经典改编的电视剧却深受大众欢迎。这似乎还给经典带来一丝希望。但,这始终不能代替那些散发着墨香的古典书籍带来的震撼。

    对于这种文化的丧失,我们应该觉得可悲。不过,好在现在社上引起了国学热,无论是公务员还是幼儿园,都在进行国学教育。被国人遗忘的《三字经》《弟子规》又进入了校园。希望这不是仅仅做个样子而已。

    对于《红楼梦》来说,还有一个其他名着不能比拟的地方,就是它是半壁江山。

    对于各种专家学者来说,她贵就贵在她是残的。于是乎,各种猜想,各种结论,各种版本,各种续集接踵而来。这个说香菱与宝玉在一起才是正解;那个说宝钗才是神瑛侍者。一本红楼,竟然让后人绞尽脑汁,我想说,曹公,真有你的!

    对于红楼的研究,层出不穷。红楼之中处处都是伏笔

  • 8、 《红楼梦》读后感:梦红楼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曹雪芹著,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此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根据家族的兴衰的艺术升华,对封建腐朽的科举制度、包办婚姻、等级制度等进行思考。《红楼梦》被评为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极高。因为其不完整,留下许多谜团引人探究,也构成了一门学术性的独立研究学科红学。以下是读后感栏目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本书的读后感一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欢迎访问读后感网站!

    梦红楼 《红楼梦》读后感

    一百个人读《红楼梦》,有一百个人的看法:文学家读《红楼梦》,读的是一代名家曹雪琴留下的撼世的不朽传奇,惊叹于他的卓绝的文学才气;建筑学家读《红楼梦》,感叹天文地理无不精通的伟大建筑师对大观园的美妙的设计;历史学家读《红楼梦》,读的是封建社会制度的腐朽败坏,痛快于其黑暗的统治注定了其必将败亡的惨烈结局;自由主义者读到《红楼梦》,读出的是它封建制度、等级制度对人们的压迫和压榨,对生命的不尊重以及贵贱的划分令他们义愤填膺。三百多年前,曹雪芹一手创造了红楼梦的世界,三百年后,我捧着用新技术印刷而成的《红楼梦》,细细研读,依旧能够感受前人在故事中留下的思愁,聆听那隐没在故事最深层的倾诉,毫无间隙。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一个个角色跃然于纸上,不论好的还是坏的,他们都静静地在那个世界里上演一幕幕人生的戏剧,而我,置于一旁,只能默默惊叹着,做一个仰头观望浩瀚星空的远眺者,做着百万读者中的一员,关注着《红楼梦》的辉煌。

    《红楼梦》讲述的是一个家族,一个朝代的故事,而曹雪芹偏偏以其中的女子作为本书的主体,细细诉说着家族的兴衰,大大小小的故事。作为主人公的贾宝玉,就是身在这粉红胭脂的队伍中,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位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或许两个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该相遇,因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会将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饭。所以,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时候画上句号,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忆。

    可是也许你会说,黛玉死的很悲惨,一点也不浪漫,关于这点,很多研究学者都不赞成高鄂的续书的,觉

  • 9、 红楼梦读后感600字2024 读《红楼梦》之金陵十二钗有感

    《红楼梦》中有许多我非常喜欢的场景,比如:行酒令作诗、观菊花作诗、限韵作诗等等。当然,只要是作诗我都喜欢。但是,我最最喜欢的还是第五回中金陵十二钗判词及乐曲。

    贾宝玉被警幻仙姑带到了太虚幻境的薄命司之后,看了十二钗正册的判词。但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竟然是自己身边十二个最好的姐妹们的一生悲惨说明,然而当时,他却一点也没有发现每首诗的意思。

    现在我来说说其中的一首诗,这一首是关于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表面上看不出有些什么,所以要一点一点看。可叹停机德中的停机德是指东汉乐羊子妻停机断织劝其读书的事情,这里指的是薜宝钗。堪怜咏絮才中的咏絮才是指才思敏捷的人,指的是林黛玉。玉带林中挂中的玉带林是林黛玉,三字谐音倒写;金簪雪指薛宝钗。雪是薛的谐音。

    接着警幻仙姑又带着贾宝玉听歌姬唱《红楼梦》十二支曲,加开曲和尾曲共十四首。这里我也介绍其中的一首,是《终生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株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虽然有一点长,但也是要一句句看。第一句用我自己的话讲是:大家都说是金玉良姻。薜宝钗有金锁,贾宝玉有通灵宝玉,简称金玉良姻,但我只希望木石前盟。在天上,林黛玉是绛珠仙草,是草胎木质;而贾宝玉却是赤瑕宫中的神瑛侍者,瑛是像玉一样的美石。第二句说的是,虽然对着的是宝姐姐,但心中想着的始终是林妹妹。最后两句是写贾宝玉对黛钗二人的不同看法。

    这些都是我自己看红楼梦得出的一点点小结,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关于《红楼梦》的故事,也可以自己试着去一点点解读。

  • 10、 探佚红楼梦_《红楼梦》读后感

    前些日子得到了一本牟润孙先生的《海遗从稿》,从而对探佚红楼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前对红楼梦只是一知半解,一目十行地读过就算看完了,可是现在再次捧起这本文学着作,就会顿生许多的感受与体会。这都得益于这段时间对红楼梦的探佚。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由高鹗续写的。对于高鹗的续写,不少红学研究者都提出了质疑,因为通过研究分析高鹗的结局,似乎与原着不太相符,而且其中还有多处违背原着的败笔。例如:若根据高鹗所说: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存年四十三岁。(九十五回)康熙十四年乙卯正月初九立春,于《红楼梦》九十五回所说不合。清圣祖(玄烨)即位时,康熙十四年他二十二岁,岂能有四十三岁的妃?曹雪芹原着决不能如此写元春之死。

    经历史记载和历史考证,曹雪芹所着的后三十或四十回并非因他病逝而未完成,而是自己焚毁或遗失了。那么《红楼梦》这部书的真正结局究竟是什么呢?目前学术专业派都比较赞成周汝昌老先生的观点和他撰写的结局《红楼梦新证》。在这个结局中,黛玉并非因无法与宝玉结婚含恨而死,而是因赵姨娘和刑夫人的陷害而死;宝玉和宝钗结婚后又出家,最终在危难中又与湘云结婚,而宝钗则受不了家进境落败而自尽。这极有可能就是曹雪芹的真实想法。但牟润孙先生(已故)却在《海遗从稿》中又提出了新的观点。因为清朝存在选秀女的制度,只要是年满十三岁的少女,就必须要参加秀女的选拔。当时黛玉已十四岁,正是参选年龄,因此很有可能是她得知自己要参选秀女,于是使得病情加重,最终抑郁而死。我个人比较赞成这一观点,因为在前八十回,曹雪芹不断从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封建制度中秀女选拔的不满和控诉。

    探佚红楼梦结局不过是对红楼梦研究的一部分,而最主要的则是对曹雪芹即作者的分析考实。说到曹雪芹,我始终认为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虽然听起来有些绝对,但且往下看下面这段分析,也许你会对曹雪芹产生更进一步的印象。

    曹雪芹最初在书中提到的两个人物:甄士隐和贾雨村。不仔细阅读,你并不会发现什么特别之处,旦看完周汝昌先生的《红楼梦新证》,你就会发现,这两个名人实际上是:真事隐和假语存。心思慎密的曹寅在向我们暗示什么呢?红学研究者认为,曹雪芹这两个人物的命名,一语道破了自己的初衷假借贾家的兴衰来影射曹家的结局。由此,曹雪芹开始了漫长的文学之路。我们现在甚至怀疑第八十回就是结局,因为作者在八十回之前已暗示了所有结局。不是有诗句玉带林中挂,金簪

  • 2022-04-0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09-2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2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11-08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11-08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0

  • 2019-09-20

红楼梦七十二回读后感
红楼梦七十二回读后感栏目为您提供许多优质的2024红楼梦七十二回读后感,红楼梦七十二回读后感范文,红楼梦七十二回读后感大全等,希望在您写红楼梦七十二回读后感中有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