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教育机智读后感 > 地图 > 教育机智读后感

教育机智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2-12-14 来源:互联网

教育机智读后感1500字11篇。

随着时间流逝,总有那么一些作品让我们记忆深刻。优秀的书籍通常能够让我们学习到很多新知识,读后感是我们对书籍的见解。对于写作品读后感你有自己的心得吗?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教育机智读后感,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教育机智读后感【篇1】

前段时间,我读了一本《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的书,这是世界著名教育学专家、教育哲学家、课程论专家和人文科学研究方法论专家的马克斯。范梅南教授写的一本教育类专著。初看这一本书,觉得它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读着读着,却发现它使我一下子明白了很多,领悟了很多。本书是从迈向智慧教育学、教育学的实践、机智的性质、教育机智、机智与教学等九个方面向我们一一作了阐述。其中机智的性质、教育机智、机智与教学这几个章节更是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细细回想自己对教育机智的理解,几经波折,终于得以找到正确的方向,为自己打开一扇大门,看到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无限的延伸了广度与宽度。

一、教学机智是一种临场的天赋,是不可学的。

初为人师之时,那时还没有听到过关于“教学机智”这样的名词,有的只是“课堂的应变能力”。在后来的教学中,我开始慢慢熟悉起了这一词语,但是对于它的理解只是把“教学机智”与“课堂的应变能力”划上了等号,觉得教学机智应该是一种临场的天赋,有的人生来就有,而没有的人学都学不来。自己也没有努力求证过这样的答案是否是正确的,只是认为应该是这样。

二、教学机智是可以学出来的,它只存在于教学之中。

慢慢的,在边学习边实践的过程中,自己对于教学机智的理解也在逐步的改变。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千变万化,具有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按照老师预先想象的那样顺利,常常会出现意外,而正是这些意外常常会让自己手足无措,常想能冷静处理并能驾驭它,可总会是事与愿违,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自己对于教学机智的理解变得清晰一些了,教学机智是需要靠着不但积累起的底蕴,才能运筹帷幄,从意外中得到更大的收获。记得在我的一堂思品课上,当我要求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聊聊自己爷爷奶奶的喜怒哀乐,并想一想怎样才能让爷爷奶奶快乐时,意外发生了:第五小组有一个孩子哭了,其它的同学正不知所措。面对着这样的一个情景。我做出一个决定:放下预设的内容,转为和学生一起探讨孩子哭的原因。孩子的哭由心而生,是因为自己失去祖辈,不能敬孝所致。接着我又引导学生谈对此事的看法。学生们一个比一个说得深刻,有学生说:“我和他一样,心里也很难受,因为我的爷爷奶奶也没有了。”有学生说:“我觉得他很有孝心的,……”还有学生说:“……我们要珍惜和老人在一起的时间,我们的爷爷奶奶岁数都很大了,他们活的时间有可能不太长。如果我们现在不珍惜,将来他们不在了,那我们会后悔的。”对于这次意外的处理,我不仅很好地解决了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而且通过这个意外把学生的情感推向了一个高度,让学生从内心再一次受到了体验,它来得是是那么的突然,而解决得又是那么的自然。我很庆幸自己当时的决定。我并不认为自己有教学机智的天赋,此时的决定与做法,应该是得益于平时不断的学习与思考所得。那时对机智的理解上升于此,如今看来,我这样的理解还是很狭隘的。

三、教学机智是品出来的,因为它深入教育教学的每一个毛孔。

现在,当我再一次来看教学机智时,它已变成了教师的一种素养。它首先体现在教师的为人师表上。每一个人都在无声地接受着环境对他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如此。哪怕是平时那些最不可能听老师话的学生,也在每天接受着教师的影响,只不过他们接受的量少了一些,微妙一些,但你不可无视他的存在。因而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教师更应身高为范,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要先行做到。只有给予正确的影响,才能让学生受到正面的教育。其次教学机智体现在教师的自我克制上,面对着众多不同的个体,是否做到心平静气的与之交流,给予指导。特别是在孩子出现了令你生气的时候,是否还能不愠不火。古有“布衣怒天下素。伏尸二人血流五步”之说。而如今,教师一怒,心情影响行为,在这样的心境下还能有好的行为来指导学生,教育学生吗?再则,教师一怒,势必影响到学生,受了惊吓的学生一定会缩成一团,自动生成自我保护系统,这样的教育还会有效吗?答案不言而喻。学会了克制,就会理性地选择何时去忽略什么事,何时该等待,何时“不去注意”某件事,何时后退几步,如此理智地处理正是教学机智的充分体现。再次,教学机智还表现在教师要有一种处事不惊之态,要对情境要有有充分的自信。如当课堂失去了控制那一刻;当你与学生谈话,对他进行教育之时,学生不但不听,反而十分不敬之时;当你一而再,再而三,强调的内容不被学生重视时,你都要学会变得冷静,变得自信,同时做出充满智慧的举动。也许生活中的我们常常会被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小事,拖得疲惫万分,以至于到后来,在无奈之时,不再去思考、寻求一种积极的方法。没有了为师的那一份燃烧着的激情,那会是多么可怕啊!

四、教学机智更是一门与学生交往的艺术,他主要表现在你是否理解你的学生,尊重你的学生。

理解学生就要站在学生的位置看问题,处理问题。教育中,我们常会用老师的眼光来看待所发生的事情,然后以我们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表面上来看,问题是过去了,但是是否真的给学生心灵以解放,那就不敢说了。面对着教育中的某一件事,我们常常会知其然,而不去知其所以然,常常站在老师(这种成年人的位置上)想当然的认为是这样的,而全然不顾知识与生活阅历远没有成人丰富的儿童所站的位置、所看到的与想到的。就如上课老师讲的内容,做作业的时候发现有个孩子没有掌握好,于是就想到,孩子上课没有认真去听讲,这样的孩子不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孩子。殊不知,孩子的不懂可能是孩子的接受能力弱所致。可能是这一方面内容这个孩子还是很欠缺的,一下子接受那样的内容,对于他来说显得很困难。或许课上更有一些事打扰了他的听课,如昨晚没有睡好,如听课中出现了意外,如他想起了一些伤心的事等等。我们有一百种理由可以假设,但是只有站在这个孩子的角度,阐述出来的理由才是最为合适的,也是该令同样站在学生角度来思考的老师理解与体谅的。教学机智还体现在对学生的尊重上。教学中我们常会说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而不是客体,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还是把学生当成了教育的客体来看待。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抱怨孩子怎么就学不会呢?作为教师,我们有没有引着学生去学,引着学生过“河”呢?我们常要学生自己走过来学习知识,其实该行动的是老师,是教师该走到学生身旁,帮助学生认识他所要学习的东西,带着他一路走来。教师要有一种山不过来,我过去的思想来进行教育与教学,那我们的教育教学的成功率一定会更高。

教育的机智也涵盖了我们每一天,每一点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只有提高了认识,然后我们再去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海纳百川,勤于思考,追求更高更强,那么教学机智一定会带给我们全新而精彩的新未来。

教育机智读后感【篇2】

在《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中,教学机智是这样的:

“机智”保留了孩子的空间,成长和学习都需要空间。

“机智”保护了那些脆弱的东西,可能是孩子的脆弱性软化了成人。

“机智”将破碎的东西变成整体,机智容易使伤口愈合。

“机智”使好的品质得到巩固和加强,对孩子信任就是给孩子以力量。

“机智”加强了孩子的独特之处,我们时刻要注意孩子的独特性,并加以培养。“机智”促使孩子的学习和个性成长,个性成长就是深层次的学习。

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应该是一个有责任感充满爱心的老师。 罗素曾经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发展。”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俗话说:“育人之道,爱心为先”。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

只有当教师用赤诚的真心去爱每一位学生时,才会消除“火暴”脾气、减少“急躁”情绪、避免对学生疾风暴雨般的“训斥”,以“温柔”的方式去开启和诱导学生。善于以平静的心态,运用含蓄幽默的教学机智,融洽师生关系。

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因为许多偶发事件的“肇事”者,通常是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只有教师摆正了他们在自己心目中位置,才能够对他们的行为“容忍”,不发火、不动怒,对事件进行冷静的、超常规的处理。

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反思的老师。 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习惯性行为,凭着“自以为是”的经验、机械化地、年复一年地进行着,这种行为远没有达到反思的要求。

书中作者写道,“未经反思的行动是‘缺乏智慧’的、没有机智的。”有两个美国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他们在两个玻璃瓶里各装进5只苍蝇和5只蜜蜂。然后将玻璃瓶的底部对着有亮光的一方,而将开口朝向暗的一方。

过了几个小时之后,科学家发现,5只苍蝇全都在玻璃瓶后端找到了出路,爬了出来,而那5只蜜蜂则全都撞死了。蜜蜂为什么找不到出口?通过观察它们发现,已是蜜蜂的经验认定:有光源的地方才是出口;二是它们每次朝光源飞的时候都是用尽了全部力量;三是它们被撞后还是不长教训,爬起来后继续撞向同一个地方;四是同伴的牺牲并不能唤醒它们,它们在寻找出口时也没有采用互帮互助、分工合作的方法。

而苍蝇为什么找到出口呢?如果说蜜蜂是教条性、理论性,而苍蝇则是探索性、实践性。它们的智慧中,就从来不会认为只有光的地方才是出口;它们撞的时候也不是用上全部的力量,而是每次都有所保留;最重要的一点是,它们在被碰撞后知道回头,知道另外想办法,甚至不惜向后看;它们并不死抱教条认定出口只在有光亮的地方、只在前方;他们能从同伴身上获得灵感,合作与学习的精神让它们共同获救。所以,最终它们是胜利者。

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应该是一个理解儿童可能性的老师。注意孩子、聆听孩子,是教育情境中的智慧性行动,是一种全身心投入型的智慧行动,不是简单地在行动中的反思。教育机智是指向孩子的,是对孩子幸福的关心。它是通过教育者积极主动建立起来的关系方式。

这种教育机智表现在,首先要正确对待孩子们的成长,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耐心;要理解孩子的体验,对孩子的经历保持开放,避免用一个标准的和传统的方式来处理情况;尊重孩子的主体性;教育者对教育情境充满自信;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孩子;还要有临场的天赋等。

同时他认为,教育机智的目的是为了保留孩子的空间,保护那些脆弱的东西,防止孩子受到伤害;它可以让破碎的变成完整的;它可以巩固好的品质,加强孩子的独处能力,支持个性的成长等。

教育机智通过实施某种认知的敏感性和实践一种对孩子的主动关心来实现它的目的。

一方面,教育机智依赖我们的能力来感知孩子的需求和具体认识孩子的各种潜力,用一种关心和接受的态度感知、聆听孩子;另一方面,机智敏感的眼睛折射出它关心的眼神,爱过运用眼神、言语、沉默、动作等来作为机智干预和关心他人的工作。

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能读到智者对教育的诠释和剖析,读到一种精气神,这种东西依附在老师身上,会使老师带有生气和灵动;这种东西弥漫在课堂中,会把所有学生的心紧紧抓住。

教学机智——让教师的课堂里风生水起,情趣盎然!让我们成为一个智慧型的老师而不断努力吧!

教育机智读后感【篇3】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是马克斯.范梅南教授用朴实的语言和平充满智慧及灵动的思想和我们讲述一个个动人及真实的故事.那些故事,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让人亲近,读后很简单就从这些例子当中体验到我在和学生相处时的一些感受,值得一读再读地细细品味。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的那样“不论教育者是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就有教学机智,这种机智可以说是一种反应,一种面临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很难,我们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准确、迅速、敏捷地作出判断,恰到好处地处理,并非易事。

想有这样的教学智慧,我觉得至少要2个方面,一个是内部即要理论的基础,一个是外部即教学的实践的经验,我是新教师,没什么经验,所以我觉得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自身的内部条件,以达到充实自己的?

 一、多读书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句话说得一点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代为什么会这么发达,可以说中国的古代是世界发达的国家,这些骄人的成绩都是读书的结果.读书,好比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会让人收获非浅。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车马多如簇.对于读书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学以致用,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现在孩子的课外知识量比以前任何一个时代的孩子都要多,得到的信息也多很多,而且信息的更新速度也快了N多倍,尤其现今是计算器普及的时代,作为一名从事小学数学工作的教师,肚子里的墨水还是越多越好,这样才有可能面对突发事件,运用教学机智,让学生信服你。

例如,上个月在讲解数学时,为了让学生有效的了解古代人民的智慧,我和学生一起亲身经历一次动手实验,但由于某一学生的突发其想,一开始让我束手无策,但一想到好像类似出现过这样的事件在书上.就经过自己的方法马上解决了。

二、给学生一次机会

现在的社会,新科技,新知识的不断涌现,什么WTO,世贸组织等等一些列知识信息的增加,现在的学生思维敏捷,平时耳闻目睹甚多,可以说看的多了.学的也多了.听的就更多了。有时教师不甚了解的事,他们也能说得头头是道。

因此,在教学中偶尔遇到一些不知所措的突发事件问题,这就要教师灵活对待,不过人你可以不妨先听听学生的想法,可能会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教师应该是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他们谈谈,你听了同学们的意见后,你认为哪些同学说得更有道理。虽然我们可能对这方面的知识不是很了解,但通过投石问路的方法让孩子们的能力还是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这也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师对于学生的反馈机智是教学艺术的体现之一。

三、要善于反思

以前老听师傅说,教师要学会写反思,对自己一天中出现的问题和教学进行总结,就这要求我们新教师在平时注重积累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增强反思是养成教学机智最好的准备。

反思可以是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也可以以教育孩子的某个事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分析其中做得好的方面和不足的方面,提出整改措施,为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做好准备,反思不是简单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以此来获得这方面的经验,这种体验能使教师的经验世界变得更为丰富,最终以教学机智表现出来。

范梅南先生说,机智是“智慧的化身”。教师要做到“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上述的条件只是基础。

这个机智都是要用爱的方式去教育现今的学生.我们做教师的,在课堂上,一个关爱的眼神,一个友善的微笑,一个善意的批评,都会把学生的心与你拉近,让学生感到“老师在乎我,关心我”。越是小的细节,越是能打动学生,学生被你的细节感动了,那他们的灵活思维,创造能力,会很快在学习中得到施展。

教,很容易,育,也不难,但教育却很困难.看完了这本书,让我觉得教育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它的意义也需要到生活世界中寻找。

《教学机智》呼唤我们回到现实的教育中去,去发现和构建自己的教育学和学生的学习观,并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在以后的道路上,我会试着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努力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

教育机智读后感【篇4】

课堂细节 教育智慧的体现

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有感

在一定程度上,课程是由课堂上无数个细节共同组成的。所以,关注现场与细节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新课程教学改革,最终要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上实践和体现

举左手?举右手?拖堂几分钟无关紧要吗?教师能否为教学的失误向学生道歉?

许多教学细节过去并不是受到了每一个教师的重视,也没有系统的理论对它们的必要性和规范性给予深入的探讨。但自从新课程教学改革开始,教师们对细节的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教学细节也开始被当作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去认识。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及以人为本的基础教育观,延伸着细节的力量,并将其从潜移默化的微妙影响转化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清晰引导。

细节可以体现一位教师的实力和功力,细节的变化则标志着课堂理念与实践的变化。新课程改革理念已经被多次地复述、转述,但如果在细节上没有更新,课程改革也只能是一句空话。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课程是由课堂上无数个细节共同组成的。所以,关注现场与细节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新课程教学改革,最终要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上实践和体现。重视细节的改造,正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

细节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举轻若重。最近出版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中如是说。关注细节,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能否落实到位以及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关注细节,就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是具有品位的教学新境界的体现。

作为最基层的教育工作者,能够深切体会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从理论到实践,从观念到行动的推进过程中带给自身和学生的欣喜变化。经过培训、观摩和研讨等活动,应该看到,改革过程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正在被很多教师理解和接受,并开始影响教学方式,改变教学实践。

如在新课程实施中,一位教师所创造的举左手,举右手的教学细节,就是教师与成绩较差的学生之间的一种约定:如果能够回答问题举右手,如果没有把握则举左手,教师根据学生举手提供的信息来决定是否请他回答问题。既照顾了学生的自尊心,又鼓励了他积极参与课堂交流。

但是,在课改的现场,由于理解和接受程度不同,老师们在教学行为中对新理念和新要求的把握水平参差不齐。过去司空见惯的教学细节可能会仍然时而发生。如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教师让学生站着,问谁来替他正确地回答,等另一名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则对他说:你听清楚了吗,请坐。长此以往,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会逐步消失,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少。这一细节隐含着一个错误的观念,即教师已经讲过的内容,学生不应再出错。

还有很多年都习以为常的拖堂细节,多数教师认为拖堂无关紧要,甚至认为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在这次教育局对武原中学常规调研中许多学生对教师拖堂的现象很反感,而且教师拖堂普遍存在。其实课间休息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坐了40分钟或45分钟的学生,迫不及待地需要下课的10分钟,进行身体和心理的调整,以便下节课更好地学习,所以,拖堂是否合理,应该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角度重新进行反思和审视。再如,目前中小学普遍使用的家长签字,引发了很多学生模仿家长笔迹、代家长签字的现象,就是不尊重学生、不信任学生的教学细节。

细节虽小,却不能小看。在看似应该和正常的地方,在有意无意的忽视和漠视的地方,正存在着教师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都应该努力去避免的非教育和反教育的现象,教学细节具有的对学生心理、行为的深刻教育性警示着每一个严谨的教师。因而应分析和反思惯常的教学细节,从中清理出由不合规律、不讲科学、不重人道所导致的问题,从打造全新的教学细节入手,改变原有教学行为,形成新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才能以此来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理解,体现出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充分重视,体现出对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的自觉,体现出教学技巧、教学艺术和教师素质,体现出先进教育理念下教师的人文关怀。

一项教育改革只有通过教师在课堂上众多细节的演绎而转化为深刻影响学生思维和接受的力量,才有可能是成功的。因此,教学改革,要从细节做起。

教育机智读后感【篇5】

培根曾经说过:“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此次临平一小在3月份开展的教师读书月活动中,每位教师选择一本教育理论书籍进行阅读,应该说,这是一种让全体教师增长才干,增强业务能力的一种活动形式。在这个读书月中,我拜读了加拿大马克斯.范梅南的著作《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读了之后,让我受益匪浅。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应变、灵活创造的能力,是教师教学的基本素质之一,它也是教师管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以独特的能力驾驭课堂,用教学心理对待偶发事件,把握教育契机,都是教学机智发挥的作用。

具体表现在:

(1)教师热爱学生,一定要做到对学生公平公正,不分优劣,不分好坏,不分美丑,一视同仁。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品德、成绩、不足、优点、缺点等都要进行全面、准确地分析和肯定,切不可感情用事,有失公平,出现偏颇。学生对教师最反感的是不能公正地对待学生。

(2)要有敏捷的思维和课堂应变能力。教师要能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通过因势利导,通过抛砖引玉,通过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稳定而良好的学习情绪,达到创造灵感的高峰。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抓住教学心理,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同学,把握教育契机利用独特的能力来驾驭课堂,才既能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又能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使教学机智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良好的作用。教师既要利用教学机智引导、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又要对偏离课堂内容、误入歧途、有悖教学目标的学生思维及时堵住,做到断流时导,漫溢时堵,堵导并用。

(4)教师的业务素养师实施教学机智的前提。从数学教学的角度来讲,数学教师还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我们应该经常性地问自己,对于自己所教的知识掌握到了何种程度,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吗?懂得知识的融会贯通吗?知道知识的后续发展吗?知道知识的应用价值吗?知道知识的产生背景吗?知道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教给学生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吗?我们还要学习一些高等数学知识,高屋建瓴地解读、参悟教材,掌握数学知识的基本脉络、提高对课堂即时生成的数学问题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因此,只有对所教的学科知识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设身处地地用学生的眼光看待教材,使自己的教学真正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5)教师必须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一方面,要锻炼自己的言语表达能力,使课堂教学用语具有简明扼要,生动活泼,风趣幽默等特点,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教师还要锻炼非语言表达能力,要讲究语音、语调、语速的变化,做到抑扬顿挫,并伴随着适当的表情和手势等,表达一定的知识信息。在课堂教学研究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不少的问题和困惑,亟待我们拥有解决问题的实践智慧。通过阅读此书,我发现西方教育科学领域多年来由探究普适性的教育规律转向寻求情境化的教育意义的光辉,也重新理解和思考教育智慧的意蕴,真是有一种从困惑走向豁然开朗的感觉。

教育机智读后感【篇6】

闲暇中我认真阅读了《99个班主任的教育机智》一书,99个班主任精英用爱心和大智慧教育学生的生动感人的故事,让教育学和教育实践中的难题在他们手中一一得到化解。对其中部分案例反复学习并反思总结,感动、感慨之余是认同,尊敬和顿悟。

一、学习教育理论,用心教育实践

从教快xx了,几乎一直在做班主任或与班主任有关的工作,深切感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特别是近几年对外开放日趋扩大,经济发展异常迅猛,收入分配显著差异,重重压力由社会大环境传递给了教育部门,直至到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社会的浮躁功利与人人要成功的矛盾日益尖锐,教师们碰在一起常常发出一致感叹:教师太难做,班主任更难做。给班主任们减减负吧!面对社会问题、家庭问题、学生问题一并进入学校,矛盾的尖锐性、复杂性和特殊性常使一些老师们措手不及,学习与反思《99个班主任的教育机智》让我豁然开朗,做教师要有爱心、耐心和恒心,更要有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紧密结合形成自己的教育机智。

二、灵活用好教育理论,解决教育实践难题

韩文清老师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学习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原则“只有建立了统一的集体,才能在儿童的意识中唤起舆论的强大力量。这种舆论力量,是支配儿童行为并使他纪律化的一种教育因素”。据此,韩老师开始了班集体建设的实践,班级逐渐形成了具有共同目标、价值观、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行为准则的真正意义上的班集体。学生道德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有一名学生例外,引起了韩老师重新审视集体教育。如孩子在特殊成长环境下已形成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缺乏集体教育所需要的根据环境自我调整的能力,甚至有比较严重的自闭倾向,不愿意融入集体,则常规集体教育在该孩子身上很难发挥作用。找到问题的根源后,有针对性地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做一名具有教育机智的班主任

一名好的班主任应具有时代性,适合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同时能静心学习,是一名优秀的学习者。在学习中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理论和理念,不断完善个人修养和品行。完善的个人修养包括爱心、宽阔的胸怀和坚强的意志等。只有真挚的爱,真诚的心才能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理解学生的体验,宽容学生的差错,耐心、细心、恒心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善于学习也包括善于反思总结实践中的问题,用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用心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一名具有教育机智的班主任。

教育机智读后感【篇7】

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原本枯燥乏味的教育学在作者笔下竟诠释得如此生动形象、如此具体。

读完此书,我深深地认识到智慧并非“遥不可及”。对于智慧,我一直认为是教育者一种临场的应激表现,学是学不来的,那是天生的.。对大多数的人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读完书才发现那只是我对教育机智一种狭隘的理解。书中写到:“机智表现为克制,表现为对孩子的体验的理解,表现为尊重孩子的主体性,表现为‘润物细无声’,表现为对情境的自信,表现为临场的天赋”。“机智保留了孩子的空间,保护那些脆弱的东西,防止伤害,将破碎的东西变成整体,使好的品质得到巩固和加强,加强孩子的独特之处,促进孩子的学习和个性成长”。而且教育智慧也可以通过学习来积累。

“机智表现为克制”

平时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习惯性行为,总是凭着“自以为是”的经验,机械化的进行着。记得有一次,上完课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发现有一道题大多数学生都是错的,包括自己心目中的优秀学生,而且我清清楚楚地记得,这道题在上课时讲到过,我改着改着,气就不打一处来,几乎把学生的作业本都扔在了地上,孩子们吓得大气也不敢出,自己也气得呼哧呼哧直喘。现在想想,自己当时的这种做法是非常不明智的。在这本书中,范梅南这样说,“未经反思的行动是‘缺乏智慧’的”,机智表现为克制。当时,我要是能克制自己的情绪,然后再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行为,可能就会想到,学生不会故意把题做错,原本就是自己没有教会这节课的知识,这怎么能怨学生呢!这样下去,不但自己的教学水平难以提高,而且严重地影响了师生关系。

机智表现为“润物细无声”

“杰逊是一个大小伙子。因为他时常心不在焉的样子,英语老师开始怀疑他是否吸毒。照其他老师的看法,杰逊只不过是坐在学校消磨时间罢了。他很少完成家庭作业。”

“有一天在上课前,杰逊早早地进了教室,在老师的周围踱来踱去。显然,他有什么心事。‘瞧,我写了这个’,他说,将一张纸片放到老师的桌上。是一首诗。诗写的不错,老师很吃惊。‘这首诗写得很好,杰逊,我喜欢它的意境。’‘我喜欢写诗’,杰逊说,‘我已经写了好一阵了……自从我上您的课开始’。接着,他有点不在意地说,‘也许,您可以将它贴起来’。老师一直习惯将选中的学生的诗贴在大厅的一块大贴板上。”“杰逊建议她展出他的诗令她感到吃惊。她吃惊的是杰逊也在乎这样的事。但她还是非常高兴的答应了。那天晚些时候,她注意到杰逊和一个朋友在一起。他正指着墙上:‘就那首诗,是我写的。”任何一个差生都并非一无是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闪光的地方,抓住这些闪光点就抓住了教育的契机!

范梅南教授告诫我们,当杰逊把诗递过来的时候,我们绝不能说这样的话:“唔,杰逊,你这儿还有几处拼写错误。”或者说,“杰逊,这结尾还不太好,你应该修改一下后几行”。老师知道将来还有机会帮助杰逊修改他的诗。首先,她可能通过在班上将诗的收尾作为一个一般题目的讨论,试图间接地给杰逊指出某些给这首诗收尾的看法。用这样的方式,她可能又能够微妙地影响杰逊,使他学会理解更多的诗歌写作技巧,而不是单单挑选出他的诗进行批评。

“杰逊的例子同样也让我们看到了我们是多么地容易错误地判断孩子和年轻人。即使其他人已经对孩子失去信心了,我们仍然还是有办法‘打动’学生。”

总之,教学机智不是单纯的技能和技巧,也不是与生俱来的禀赋,更不是虚情假意的做秀,它是一种充满教学智慧,具有较高层次的教学艺术,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反映,是教师个性品质、教育理论素养、教育实践经验等多种因素综合起来的结果。我决心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摸索、思考、积淀,不断地充实自己、追求个性、构建风格,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教育机智读后感【篇8】

经朋友推荐,有幸读到范梅南先生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这本把现象哲学运用在教育中的著作,语言平实,读来流畅,宛如做了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让人受益匪浅。

在范梅南先生的书中,教学机智是这样被描述的:它是不可以事先计划的,它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形成的一种教学修养,是教师的人生阅历、文化修养、个人学识长期积累后自然形成的,是一门教学的艺术……就学校教学实践而言,我认为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应变、灵活创造的能力,是教师教学的基本素质之一,它也是教师管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以独特的能力驾驭课堂,用教学心理对待偶发事件,把握教育契机,都是教学机智发挥的作用。在《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中,范梅南例举了一些平日里很容易被我们忽略的教育时机或情境,来说明教育即成年教师和父母与年幼儿童或学生之间交往生活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教育本身确实是个体验的过程。完成这一过程,首先需要教育者具有相当敏锐的观察力,捕捉教育时机,运用教育智慧,才能撞击出心灵的火花,取得最佳的效果。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教师的主要阵地都在课堂。课堂千变万化,具有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教师教学机智的表现相应主要也在课堂。所有的课堂教学都不可能完全按照我们老师的预设的那样顺利,常常会有一些意外生成。而这些意外又可能使我们老师感到尴尬。作为老师,要善于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因势利导,冷静处理,灵活运用教学机智,科学巧妙地利用各种契机为课堂教学服务。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教学心理,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把握教育契机利用独特的能力来驾驭课堂,只有这样才既能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又能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使教学机智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良好的作用。教师既要利用教学机智引导、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又要对偏离课堂内容、误入歧途、有悖教学目标的学生思维及时堵住,做到断流时导,漫溢时堵,堵疏并用。

教学机智不是单纯的技能和技巧,也不是与生俱来的禀赋,更不是虚情假意的做秀,它应是一种充满教学智慧,具有较高层次的教学艺术,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反映,是教师个性品质、教育理论素养、教育实践经验等多种因素熔铸而成的精华。

读范梅南先生《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我真正理解了这句话,“教师应设法运用教学机智,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努力的方向,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凸现知识的乐趣。在课堂上能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学生听,不照本宣读,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白知识的意义、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们真正爱上“学习”,爱上“课堂”。

诚然,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工作。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教育是事业,而教师是职业。我们从事的是教师这一职业,担负的却是教育的责任。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

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能读到智者对教育的诠释和剖析,读到一种精气神,这种东西依附在老师身上,会使老师带有生气和灵动;这种东西弥漫在课堂中,会把所有学生的心紧紧抓住。我会永远记住这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

教育机智读后感【篇9】

利用假期时间,根据个人的教学情况和面临的实际问题,拜读了《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教育专著读后感。读完之后顿觉收益非浅,在这些书中,作者力图将学生如何学习以及教师如何有效地教导学生、管理课堂的方法和信息提供给教育工作者,使我们能更易于把握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发展趋势,有效地形成和学生的互动,共同成长。作者多次强调了学生的优秀是教育出来的,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和可塑性,只要让他们置身于教育的氛围中,只要让他们感觉到是被需要、被爱的,即使是问题学生也能培养好的修养”。

在这本书中,作者可谓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推心置腹的和我们在讨论一个个教学管理中常会遇到的问题,细致地帮助每一位阅读者从问题入手剖析平时的管理。一遍通读,仿佛也在经历着一次重新认识自己、审视自己的过程。试问自己的工作中有没有在匆忙的工作中停下来看一看自己…在阅读中,发现原来在面对同样问题时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解决方法,开拓了新的思路,使原来觉得无从下手解决的问题处理起来也有章可循。不仅如此,书中所提供的55个细节从微处入手,却是处处切中要害,就像是为我们的教师管理提供了工作指南,如良好的学习习惯、社交礼仪、社会公德等方面的细节,将这些教育的细微之处罗列出清单,提醒我们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注意自己怎样以身作则,帮助我们在孩子的德育中一一落实。

最近也一直在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这本书,起初读这本书时感到有点吃力,总是抓不住书中的语句,但很快我就被书里生动的例子所吸引。我很容易就从这些例子当中体验到我在和儿子、学生相处时的一些感受,并进而反思这些时刻自己的表现。而这正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凡当过父母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我们总是对宝宝睡房的声音非常敏感,非常注意聆听,这难道不令人惊讶吗?即使我们的周围很喧闹,我们也总是能听到远处睡房里孩子在小床上的动静。但是,我们究竟听到了什么呢?哭声吗?叫唤吗?可即使没有任何声音的时候,我们仍然会决定去看看。我们以为孩子会安详着蜷缩着睡在小床的一角,可是,我们看到的竟然是一张完完全全地仰着的期盼的小脸。脸上放射出微笑,手臂舒展开来,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没有一句话,没有一点声音,但是我们仍然听到了召唤!这是一种力量,这是每个孩子所拥有的征服那位能“听到”的人的力量。读到这里,我想到了《倚天屠龙记》里的金毛狮王谢逊,迷失本性,杀人如麻,正狂性大作,要杀人之际,一声婴儿的啼哭即唤醒了他。孩子这种召唤成人的力量究竟来自哪里呢?也许来自孩子的脆弱性和可能性。我们伴随孩子出生、发展、成长,孩子的柔弱性呼唤我们,使我们反思什么是对孩子好的,孩子发展的可能性呼唤我们反思,我们有能力使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使我们共同拥有的世界成为什么样子的。孩子们对我们而言就是世界,倾听孩子的呼唤即是倾听世界对我们的呼唤。而我们是否聆听到了孩子的召唤呢?所以,“教师替代父母”的关系可以帮我们更好的理解教师的职责和教育的本质,这是这本书所有理论展开的基础。那么,教师的责任来自哪里呢?就来自倾听孩子的召唤并在实践中做出对孩子好的行为来,这就是本书所要讲的教育机智的核心。家长们、教师们,你们听到了孩子内心的召唤吗?那其实也是我们心里的召唤。

所以作者说“不了解自己的儿童时代的成人是不可能理解孩子的”。孩子们的召唤帮我们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方向。所以“教育学意向不仅是我们生活哲学的表现,也体现了我们是谁,我们在做什么,我们是如何以积极思考的方式面对世界的。”那么我们该如何聆听孩子的呼唤,表现出怎样的行动来呢?当我们这样问的时候,便产生了教育反思。这也是这本书要教给我们的教育机智。反思与行动有什么关系?文章当中有一段生动精彩的描述足以说明这一点,引用如下:翁大铁在他的《紧紧地拥抱》的诗篇中描述了他的孩子是怎样在卧室一直召唤他过去行晚安吻的。父亲大喊‘好了,我就来’。但是他正快要做完手头的活儿,然后又做这做那,之后他过去回应孩子的召唤。

当翁大铁慢慢地走过卧室的门前时,他看到了他的小家伙:“他站在那儿,手臂张开,等待着一个紧紧地拥抱。咧着嘴笑着。”翁大铁对父母拥抱孩子的方式作了精彩的描述。接着,几乎是一种事后的反思,两行简短的句子结束了诗篇:在我走进去之前,他像那样,他在那儿站了多久?“教育学首先召唤我们行动,之后又召唤我们对我们的行动作出思考。与孩子们一道生活以及反思我们与孩子们生活的方式,这两者都是我们的教育性生存的表现。”

教育机智读后感【篇10】

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范梅南教授以他独到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和敏锐的教育经验,从现象学教育学的角度,以教师、父母和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原材料,对教育学的诸多方面进行了十分深刻的和有益的思考。他在书中提出了很多新型教育学思想和概念,如教育机智、老师替代父母的关系、教育的情绪、教育生活的体验,对学生的主体性的体验等等。

作为一名教师,在十年的教学生涯中,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肩上的重担。我们知道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成长,孩子成长又是一个极富个性的复杂的过程,因此,课程设置,方法改革,手段更新,甚至理念发展,都不是解决孩子成长的关键条件,我们没有解决教育中人的问题,没有解决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加紧研究教育机智的问题。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它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从中体会到了课程改革对课堂、对教师、对学生的冲击,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困惑。我有幸拜读了范梅南先生的力作《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我的几点体会:

一、对教育机智内涵的理解

教育机智指那种能使教师在不断变化的教育情境中随机应变的细心技能。教育情境是不断变化的,因为学生在变,教师在变,气氛在变,时间在变。换言之,教师不断面临挑战,这些挑战可能来自外部也可能来自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可能是好奇却远离目的的提问,也可能是非善意的挑剔,或是中断教育活动的纪律事件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若能用一两句话,一两个动作或活动排解开,就会变不利为有利,取得更为理想的教育效果。正是这种在普通事件当中捕捉教育契机的能力和将看似不重要的事情转换成有教育意义的事情的能力,才能使教育机智得以实现。教育机智发自偶然,储之久远。它不仅表现了教师的教育态度和能力,更反映了教师的人格修养。

二、领会教育机智的特点。

教育机智的非计划性。教育机智是不能事先计划的,因为它总是在具体的、出人意料的、无法预见的情境中自然迸发出来的。而计划往往是逻辑性强的,在意料之中的、可预见的。教育教学情境由于受多种变量的影响,有时会出现不稳定性、不连续性和不确定性因素,这都是计划不出来的情况。当出现一些意料不到的挑战时,就需要付出卓越的智慧给予关注,此刻呼唤那种不能计划的机智的行动。此所谓:随机而动。教育情境是时时处处发生的。

实践指向性。教育机智总是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随机事件,针对活生生的教学实践领域,针对紧密关联的师生关系。它以教育实践为出发点又以教育实践为最终的归宿,即从实践中来,又到实践中去。它因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而生,又指向于解决问题的具体教育过程,并以圆满解决实践中的教育问题为目的。

情绪感染性。教育机智的发生是以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为前提的,不热爱学生是出不来教育机智的。一个爱学生的老师,在关键时刻不仅可以机智灵活地应对,而且应对的从容自然。惟有境界高尚、热爱学生,才能打动学生,用爱心抚慰孩子受伤的心灵。

情境适应性。教育情境出现时,机智在此时往往能扶大厦之将倾,力挽狂澜于未倒,在关键时刻因机而发,随机闪现。机智之所以具备情境适应性和快速反应性,是因为它能够理解所看到的东西的意义,能感受到这情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能知道做什么和如何做,而且能够将某事做得很贴切到位。这种瞬间展现的机智是感知力和理解力,洞察力及直觉协同作用的结果。

三、教学中应该有的教育机智

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育人之道,爱心为先。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用你的脚尖轻盈地点地,听脚步声在走廊里击起快乐的回响。那些特别的孩子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着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其次,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人格,严慈相济。《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的第一条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标准》中的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表述是贯穿于新课程标准的一条红线。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人性中最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让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树,把绿阴覆盖在他们身上;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文明的场所。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维,开拓眼界、拓宽思路。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实质就是或因势利导,或抛砖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敏捷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才能左右逢源,化险为夷。

第四,要有丰富的学识。有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我觉得不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开凿一眼泉,就是教师要终身学习。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程度是惊人的。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学生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如果教师能做到精通专业,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并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就能信手拈来,驰骋自如,找到偶发事件与教学任务之间的联系。

机智虽闪光于一时,但它的产生却是平时大量经验积累的结果,可谓厚积薄发。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学以致用,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读了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

教育机智读后感【篇11】

最近,我认真的学习了《教学机智》,这本书真好,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教育理论和知识。

一、即使对孩子具有教学意向隐含着使孩子处于一种柔弱和依赖状态的意味,也有一种教育学的意向,因为说到底它也是对孩子的良好生存和真正的成长的关心。

二、教育学的理念。

首先,避开对教育问题的所有陈见和标准。

其次,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的多元含义有些与教育学这一概念是重叠的。

第三,课程和教育学一个最直接最显而易见的区别就是前者趋向于侧重教育的材料及教材和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计划、安排、选择、审核、评判等。相反教育学则易于找出教育和抚养孩子的人性的因素。

三、机智与其说是一种知识的形式,还不如说是一种行动。它是全身心投入的敏感的实践。1.机智它意味着指向他人的实践,充满机智就是打动他人,它不可以事先计划,机智表现为对孩子的体验的理解,尊重孩子的主体性,润物细无声。2.教育机智:机智保留了孩子的空间、保护那些脆弱的东西;机智由榜样加以调和,防止伤害,并将破碎的东西变成整体,它使好的品质得到巩固和加强,加强孩子的独特之处,促进孩子的学习和个性成长;3.机智通过言语、沉默来调和;通过眼睛、动作、通过气氛加以调和。教育机智离不开智慧和真诚。比如,在课堂之中,教学常常不能完全按照我们老师的设想那般顺利进行,具有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这就需要教学机智。机智考验了教师诸多方面的能力。我们应该运用智慧将不利因素转变成有利因素,我们需要动用真诚发挥教学机智的优势,在最少的时间内恰当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只有用真诚的态度,开启智慧,灵活运用教学机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意境,掀起课堂教学一个个高潮,才能达到教师所希望的境界。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更好地与书为友,在自己的教学路上,不断充电、加油。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教育机智读后感


教育机智读后感(一)

最近,我认真的学习了《教学机智》,这本书真好,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教育理论和知识。

一、即使对孩子具有教学意向隐含着使孩子处于一种柔弱和依赖状态的意味,也有一种教育学的意向,因为说到底它也是对孩子的良好生存和真正的成长的关心。

二、教育学的理念。

首先,避开对教育问题的所有陈见和标准。

其次,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的多元含义有些与教育学这一概念是重叠的。

第三,课程和教育学一个最直接最显而易见的区别就是前者趋向于侧重教育的材料及教材和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计划、安排、选择、审核、评判等。相反教育学则易于找出教育和抚养孩子的人性的因素。

三、机智与其说是一种知识的形式,还不如说是一种行动。它是全身心投入的敏感的实践。1.机智它意味着指向他人的实践,充满机智就是打动他人,它不可以事先计划,机智表现为对孩子的体验的理解,尊重孩子的主体性,润物细无声。2.教育机智:机智保留了孩子的空间、保护那些脆弱的东西;机智由榜样加以调和,防止伤害,并将破碎的东西变成整体,它使好的品质得到巩固和加强,加强孩子的独特之处,促进孩子的学习和个性成长;3.机智通过言语、沉默来调和;通过眼睛、动作、通过气氛加以调和。教育机智离不开智慧和真诚。比如,在课堂之中,教学常常不能完全按照我们老师的设想那般顺利进行,具有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这就需要教学机智。机智考验了教师诸多方面的能力。我们应该运用智慧将不利因素转变成有利因素,我们需要动用真诚发挥教学机智的优势,在最少的时间内恰当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只有用真诚的态度,开启智慧,灵活运用教学机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意境,掀起课堂教学一个个高潮,才能达到教师所希望的境界。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更好地与书为友,在自己的教学路上,不断充电、加油。


教育机智读后感(二)

暑假,我有幸拜读了范梅南先生的力作《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范梅南先生说,机智是智慧的化身。因此,教师要做到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必须具备诸多素质和条件。我以为,以下几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育人之道,爱心为先。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用你的脚尖轻盈地点地,听脚步声在走廊里击起快乐的回响。那些特别的孩子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着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其次,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人格,严慈相济。《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的第一条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表述是贯穿于新课程标准的一条红线。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人性中最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让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树,把绿阴覆盖在他们身上;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文明的场所。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维,开拓眼界、拓宽思路。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实质就是或因势利导,或抛砖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敏捷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才能左右逢源,化险为夷。

第四,要有丰富的学识。有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我觉得不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开凿一眼泉,就是教师要终身学习。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程度是惊人的。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学生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如果教师能做到精通专业,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并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就能信手拈来,驰骋自如,找到偶发事件与教学任务之间的联系。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学以致用,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读了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


教育机智读后感(三)

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范梅南教授以他独到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和敏锐的教育经验,从现象学教育学的角度,以教师、父母和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原材料,对教育学的诸多方面进行了十分深刻的和有益的思考。他在书中提出了很多新型教育学思想和概念,如教育机智、老师替代父母的关系、教育的情绪、教育生活的体验,对学生的主体性的体验等等。

作为一名教师,在十年的教学生涯中,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肩上的重担。我们知道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成长,孩子成长又是一个极富个性的复杂的过程,因此,课程设置,方法改革,手段更新,甚至理念发展,都不是解决孩子成长的关键条件,我们没有解决教育中人的问题,没有解决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加紧研究教育机智的问题。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它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从中体会到了课程改革对课堂、对教师、对学生的冲击,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困惑。我有幸拜读了范梅南先生的力作《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我的几点体会:

一、对教育机智内涵的理解

教育机智指那种能使教师在不断变化的教育情境中随机应变的细心技能。教育情境是不断变化的,因为学生在变,教师在变,气氛在变,时间在变。换言之,教师不断面临挑战,这些挑战可能来自外部也可能来自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可能是好奇却远离目的的提问,也可能是非善意的挑剔,或是中断教育活动的纪律事件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若能用一两句话,一两个动作或活动排解开,就会变不利为有利,取得更为理想的教育效果。正是这种在普通事件当中捕捉教育契机的能力和将看似不重要的事情转换成有教育意义的事情的能力,才能使教育机智得以实现。教育机智发自偶然,储之久远。它不仅表现了教师的教育态度和能力,更反映了教师的人格修养。

二、领会教育机智的特点。

教育机智的非计划性。教育机智是不能事先计划的,因为它总是在具体的、出人意料的、无法预见的情境中自然迸发出来的。而计划往往是逻辑性强的,在意料之中的、可预见的。教育教学情境由于受多种变量的影响,有时会出现不稳定性、不连续性和不确定性因素,这都是计划不出来的情况。当出现一些意料不到的挑战时,就需要付出卓越的智慧给予关注,此刻呼唤那种不能计划的机智的行动。此所谓:随机而动。教育情境是时时处处发生的。

实践指向性。教育机智总是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随机事件,针对活生生的教学实践领域,针对紧密关联的师生关系。它以教育实践为出发点又以教育实践为最终的归宿,即从实践中来,又到实践中去。它因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而生,又指向于解决问题的具体教育过程,并以圆满解决实践中的教育问题为目的。

情绪感染性。教育机智的发生是以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为前提的,不热爱学生是出不来教育机智的。一个爱学生的老师,在关键时刻不仅可以机智灵活地应对,而且应对的从容自然。惟有境界高尚、热爱学生,才能打动学生,用爱心抚慰孩子受伤的心灵。

情境适应性。教育情境出现时,机智在此时往往能扶大厦之将倾,力挽狂澜于未倒,在关键时刻因机而发,随机闪现。机智之所以具备情境适应性和快速反应性,是因为它能够理解所看到的东西的意义,能感受到这情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能知道做什么和如何做,而且能够将某事做得很贴切到位。这种瞬间展现的机智是感知力和理解力,洞察力及直觉协同作用的结果。

三、教学中应该有的教育机智

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育人之道,爱心为先。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用你的脚尖轻盈地点地,听脚步声在走廊里击起快乐的回响。那些特别的孩子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着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其次,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人格,严慈相济。《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的第一条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标准》中的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表述是贯穿于新课程标准的一条红线。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人性中最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让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树,把绿阴覆盖在他们身上;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文明的场所。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维,开拓眼界、拓宽思路。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实质就是或因势利导,或抛砖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敏捷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才能左右逢源,化险为夷。

第四,要有丰富的学识。有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我觉得不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开凿一眼泉,就是教师要终身学习。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程度是惊人的。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学生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如果教师能做到精通专业,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并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就能信手拈来,驰骋自如,找到偶发事件与教学任务之间的联系。

机智虽闪光于一时,但它的产生却是平时大量经验积累的结果,可谓厚积薄发。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学以致用,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读了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

读后感早期教育1500字通用11篇


书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也是一座宝藏,我们在这本书籍中读着读着就哭了,说明我们与作者产生了共鸣,看完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是非常有必要的。怎么书写一篇属于自己的读后感呢?以下内容是我们特地整理的“读后感早期教育”,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读后感早期教育 篇1

它发展的机会,就会一个个地枯死,就会发生儿童可能能力递减的现象。早期教育造就天才的原因就在于此。早期教育的目的是要把孩子培养成这是一本专门阐述早期教育对儿童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的书。作者在书中提出,早期教育造就英才,对于儿童的教育越早越好。因为,儿童的可能能力是有着递减法则的,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可能能力的实现就越少。产生这一法则的原因是这样的,每个动物的可能能力,都各自有着自己的发达期,而且这种发达期是固定不变的。当然,有的动物可能能力的发达期是很长的,但是也有的动物可能能力的发达期很短。不管哪一种,如果不让它在发达期发展的话,那么就永远也不能再发展了。同样,儿童的能力如果不在其发达期给一个完全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斯特娜夫人也认为,“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才能三位一体的人”。。

整个小学阶段都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最佳阶段,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为学生的未来着想,切实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从小培养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求知识、释疑破难;使学生的个性充分张扬,潜力充分显现,培养一批又一批鲜活的有时代特色的创新人才。

读后感早期教育 篇2

最近读了儿童早期教育的鼻祖——木村久一先生写的一本书叫《早期教育与天才》。

现在的人并不是不懂得去早期教育,谁不想自己的子女能够出众,得到全面的发展呢?但是他们对早期教育的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范围。大多数家长都有早期教育的观念,而且很多家长是按照自己的早期教育的方式来进行,但是收效并不明显。为什么呢?其中书中有部分让我印象深刻,老威特并没有因为儿子对画画工具产生强烈的兴趣而开始决定培养小威特的绘画才能。而是让小威特尽情地把玩这些画画的工具,并不强迫他去画,也没有给他定格成为画家的目标。有些家长很不解,但是老威特说的一句话对现在的许多家长很受用,也很经典:“真正的艺术是来自于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的本能冲动。”可以这样说艺术本质是不可学的,或者说艺术本身是无法学习的,能够学的只是技术和技巧。

早期教育从何开始是最理想的呢?书中介绍了最早可以在怀孕期间就可以开始了。本人非常欣赏音乐教育。并不仅仅是因为根据老维特的经验“音乐往往能造就天才”,而是因为音乐的确是美妙的东西。因为它不需要语言来解释其中的奥妙。你可以是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甚至是目不识丁的人,还可以是一个身有残疾的盲人,但只要你有听力,你就能毫不费力的从音乐中享受到它表达出来的东西。

书中小赛德慈的母亲在教小赛德慈“快乐、兴奋、幸福”时,小赛德慈流露出不解的表情,他觉得这几个词都差不多,所以母亲在多次讲解后仍不能明白他们的差别。母亲用迷人的吉他声告诉他,小赛德慈专注的听着,母亲轻松地弹奏了一连串的音符,并且主要是在吉他的一弦上弹奏的:“你明白了吗?这就是快乐的感觉。快乐是个形容词,快乐就像一弦上弹奏出来的音符。”“哇!原来是这样!”从那以后小赛德慈在对词汇意义的把握上显得很轻松。也许有的家长认为那是因为小赛德慈的母亲会弹吉他,可以借此教育,如果我们不会音乐那怎么办呢?在此我想说的是,音乐是能够直接触动人心弦的工具,我们可以利用音乐来达到很好很有效的教育效果。所以教育孩子的另一个基本要求是要全面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

并不是说每个家长必须什么都具备,但是知识面应该做到博而广。另外我还体会到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必须要注意以下三点:(1)要遵循儿童的天性,选择孩子们最喜欢的方式来进行教育,采取启发、诱导的方式去开启儿童的智慧是最有效的。(2)早期教育不完全是一个向孩子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应该在向孩子传输知识的同时,让孩子逐步掌握获取、发现知识的方法,因为获取知识的方法和善于思考的能力才是孩子一生中最大的财富。(3)天才儿童既然是早期教育的结果,那么一旦停止早期教育,天才亦会变成庸才,所以早期教育并不是一劳永逸,必须坚持,否则,早期教育就会徒劳无功。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培养孩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人生重要的一课。父母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给予孩子自己考虑问题的空间,让孩子获得成功的满足感,极为重要。给孩子增强信心的机会,让孩子去感受实现自我价值的喜悦,父母要正确引导孩子认识现实世界,培养教给孩子处理事情的方式和能力,让孩子有能力应对困难,面对现实,不受阻力影响的心理。培养良好的性格,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读后感早期教育 篇3

总园给我们分园订了几册幼儿教育杂志,闲杂时翻翻看看,发现了一份不错的期刊——《早期教育》美术版,它是我国唯一一本幼儿美术教育专业期刊,该杂志的内容颇为丰富,有“研究与探索、早期画廊、作品点评、外国民间艺术、生活中的美术、广闻博览、咨询台”等主要栏目。

我觉得《早期教育》美术版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多元性:传统与现代、本土与世界、孩子与专家。例如,既介绍各地的民间艺术,又展示现代的艺术创作;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在这里碰撞,中外名家在这里交流;既刊登中外孩子的画作,又让小作者、任课教师和专家三方共同对孩子作品进行评价。

我喜欢这份期刊的主要原因是它作为专业期刊,将给我园的美术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能开阔教师的眼界,并丰富其专业理论知识。

在众多的栏目中,我尤其关注 “研究与探索”和“作品点评”这两个栏目。“研究与探索”介绍先进的儿童美术教育理念、经验、教学实践。“作品点评”每期围绕一个主题,选择不同的作品进行点评,在比较中让读者获得启示。

读后感早期教育 篇4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读后感

邓飞我是一名从事蒙台梭利教育五年的蒙台梭利导师,蒙台梭利女士的教育理念深深吸引着我,让我不断的追寻、探究它,为了丰富蒙台梭利知识,上学期末我让朋友帮我从省外带回《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这本书,寒假期间我好好的把此书细看一番,受益匪浅。玛丽亚.蒙特梭利生平,玛丽亚.蒙特梭利是意大利现代教育的先驱,她因蒙特梭利教学法而声名远播流传至今。她是第一个获得罗马大学医学位的女性。毕业后她开始从事心智障碍儿童的教育工作,并在那段期间研究出她的教学法。她的教学法在于让孩童透过感官教育来发展智力,并强调让孩童选择自己的学习工具。她相信儿童透过学习成就并获得自主学习的快乐后,便能产生学习兴趣。她的著作被译成了37种语言文字,许多国家设立了蒙台梭利协会或蒙台梭利培训机构,以她名字命名的蒙台梭利学校遍及110个国家。对于创立了这样一套风靡全球的教学法的伟大教育家,她的精神和智慧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尊崇!看完此书我的感触如下:一、尊重孩子,给他们自由蒙台梭利把她办的学校称之为“儿童之家”,她认为儿童有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按其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她主张,不应该把儿童作为一种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头;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自由指是儿童不受任何人约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或强制与压抑的情况,不影响他人不影响环境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可以随心所欲的做自己喜爱的活动。生命力的自发受到压抑的孩子决不会展现他们原来的本性,就像被大头针钉住了翅膀的蝴蝶标本,已失去了生命的本质。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总会再三强调学生们要守纪律,在课堂上不许随便乱动,或像哑巴一样不作声,也许孩子们会这样去做,但是这只是一种高压政策下的不容辩驳的“不许动”,此时的孩子们只是一个失去自我的人,而不是一个守纪律的人。那么身为老师、父母的我们,究竟怎么样才能在给孩子自由的同时教会他们守纪律呢?蒙台梭利指出:只有当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并遵循一些生活规则时,他才能管住自己的行为,我们才认为他是一个守纪律的人。蒙台梭利说:“让孩子学会辨别是非,知道什么是不应当的行为。如任性、无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碍团体的活动,都要受到严厉的禁止,逐渐加以根绝。必须耐心地辅导他们,这是维持纪律的基本原则。”在儿童之家的教室里,我们会看到所有的孩子在教室里自由地走来走去,但都在做一些有益的、充满智力的自觉活动,没有任何的粗鲁行为,这些孩子才是真正遵守纪律的。二、让孩子学会独立没有独立就没有自由,因此,我们必须指导孩子的个性得到自由、积极的表现,使之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独立。蒙台梭利指出:有效训练小孩的所有教育活动,都必须帮助孩子们在独立的道路上前进。我们必须帮助他们学会走路,学会跑,学会上下楼梯,学会捡起掉落的东西,学会自己穿衣服和脱衣服,自己洗澡和吃饭,清楚地表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所有这些,都是独立教育的一部分。可往往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总是习惯性的侍候孩子。如现在我带的小班个别孩子,都已经两岁半上幼儿园了,不敢扶把杆上楼梯,不会自己脱裤子,帮他脱了裤子拉尿还尿到裤子……好多他们本应该自己做的事情却都是别人帮助才能做。实际上孩子们都是想独立,但是很多家长没这意识,总认为他们小,总是担心他们这做不好,那样不安全,所以好多事情总是拒绝他们独立完成。而这种做法是极端错误的,这不是在爱孩子,用蒙台梭利的话说就是在奴化他们,这样很危险,因为这将抑制他们有益的、自发的活动,增加孩子心理压力,我们要想一想孩子的感受。孩子必须自己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他们独立生活能力,才能让他们更自信!大自然赋予了他们进行各种活动的身体条件和学会如何去做的智力因素。作为家长的责任应该是,尽量的提供给他们征服大自然所赋予他们的有益活动,不断的提高孩子们的独立生活能力。三、教育的顺序问题:自然教育--感觉教育--智力教育1、自然教育,人类在成为社会人之前首先是自然人,所以教育之初应该顺应这种自然性,而不是去压抑或者使其与自然隔离。方法有:使儿童亲近自然,感觉自我是自然的一部分;种植植物,体会生命的过程,培养对生命的责任感。2、感觉教育,事实上成人所从事的劳动都必须建立在“感觉”基础之上,“感觉”是一种体验,对于周围环境的一种灵敏度。是生物体的本能,而传统教育往往更注重智力和理论的教育,而忽略了增进这种生物本能的优越性,创造出的是“脱离世界而生活的人”所以蒙台梭利认为“感觉教育”应先于“智力教育”。教育方法较多,不一一累述。3、智力教育,在幼儿期要注重孩子智力的开发,知识的学习、获得途径在于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这是什么。四、蒙台梭利还告诉我们老师、父母在育儿实践中的一些注意点:1、蒙台梭利认为孩子的发展具有阶段性,每个阶段敏感期不同,我们要把握孩子敏感期对孩子适时教育,这样可起到事半功倍效果;每个儿童对不同事物的敏感时期不同,当我们指导他接触某种训练,而他却没有表现出兴趣,或老是出错时,我们需要换个别的时间再试,因为他还没有到达这个敏感期,强迫学习只会适得其反。2、蒙台梭利还提醒我们对幼儿指导时语言要明确、清晰、简单,而不要用其他“复杂的语言”来对某一概念作进一步的说明。引导孩子进行物体识别时,要做到“从对比鲜明的开始”。《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这本书,是蒙台梭利博士对自己亲手创立的“儿童之家”的[1][2]下一页读后感》

读后感早期教育 篇5

虽然本书是将近一百年之前的著作,但是仍然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读后不但会深刻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会学习到一些至今仍然很有效的早期教育方法。

1、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1)通过对卡尔。威特、威廉。詹姆斯。赛德兹等少年天才的分析,他们都是在很早的时候就展现出与普通人的不同,在大多数人认为还应该无忧无虑玩耍的时候,就已经熟练掌握了多种语言,并开始展露头角,在十几岁就已经开始对学术有造诣并升入世界著名大学。这些少年天才并不是病态的,而是全面发展,过得非常的健康快乐,尤其是卡尔。威特。

(2)天才并不是完全是由于天赋而是得益于科学、恰当的早期教育。每个人出生的潜能肯定不同,但是如果一个潜能100的人,后天开发只有40,而一个潜能80的人后天开发能够达到60,也会出现巨大的差距。作为父母,应该重视早期教育,运用科学的方法,最大限度的开发孩子的潜能,那么就便是天赋平平的孩子也能取得不凡的成就。

(3)人的潜能是递减的法则。越是接近0岁,及早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孩子可以激发出来的潜能更大。而到了8岁左右,潜能就已经基本定型。卡尔。威特的父亲提出,"对子女的教育应当随着婴儿智慧曙光的出现开始".

(4)人的发展也存在敏感期,宽窗口期。在恰当的时期,锻炼激发孩子的某项能力、学习某种知识,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语言发展存在敏感期:1-7岁。孩子的语言天赋6、7岁开始枯竭,到8岁基本已经消失殆尽。音乐学习敏感期:5岁开始学钢琴。对于音乐的敏感期:从一岁五个月出现,大约8岁结束。幼儿具备阅读能力,从2岁起就可以开始阅读。

(5)孩子在幼年时期整个大脑是完全开放的,学习毫不费力,可以说给孩子什么就能吸收什么。

(6)很早接受教育的小孩子长大后是幸福的,因为他更方面适应能力都很强,从小也比其他孩子更快乐。从早期就开始接受良好的教育,会让孩子从小就过得更加幸福。

(7)对孩子来说,学习是快乐的事情,而不是痛苦。填鸭式的教育让孩子痛苦,孩子只会被动的成为知识的储存器,却缺乏理解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2、早期教育的方法

(1)原则:

A、学习注意激发孩子的兴趣、多采用游戏的方式。要遵循儿童的天性,采用启发、诱导、激发兴趣,做游戏、模拟等孩子喜欢、有趣的方式进行。早期教育不完全是灌输知识的时期,更是教会孩子获取、发现知识、获得学习方法的时期,让孩子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效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不要强迫孩子学习。要想教给孩子什么知识,首先巧妙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自己主动想学,再教给孩子知识,并教会孩子如何自己主动去学习相关的知识。教孩子知识,也要看时机是否成熟,是否有兴趣,理解力是否达到。早期的知识教育,并不是严谨的课堂教育一样,而是生活化的随意传授,在和孩子游戏中、散步中都是讲解知识的好时机。孩子小时候的学习不是坐在书桌前的枯燥学习,而是各种游戏、体验、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学演习,这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要用一切机会开阔孩子的眼界,各种参观、展览、活动、旅行都应该让孩子去体验和感受。让孩子自己讲述自己的体会和见闻,可以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分析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让孩子从小养成读书和思考的习惯,而不是只是疯玩。针对孩子要学习的内容和孩子的兴趣设计出各种游戏。

B、对孩子品格的培养同样重要。防止自己和孩子出现骄傲自满的情绪十分重要。不要忽视对孩子习惯、品德的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健康的心智非常重要。要培养孩子的品德:勤奋、自制力、勇敢、礼仪、服从、诚实、善良、自尊心。对于孩子的问题,先弄清事情真相,再讲道理,不要错怪孩子,也不要用打骂方式。善行记录,好的进行记录在一个本子上。错误的不强化,用恰当的方式指出和纠正。对孩子恰当的表扬可以让孩子建立自信,但是要适度和注意方式,不过分表扬,不空洞表扬,否则就可能导致孩子自满,狂妄自大。从小培养孩子做好事的习惯,以及培养孩子的爱心。让孩子从小养成整洁的习惯,也不要过分追求爱美。不要让孩子说我不行,要让孩子凡事学会想办法。尊重孩子,不要戏弄孩子,也不要欺骗孩子。对孩子的提问认真作答,不欺骗,不戏弄,不会的要一起寻找答案。

(2)各种能力培养的方式:

A、语言能力。语言是接受知识的工具,要让孩子尽早很好的掌握这项能力。不断的给孩子讲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不要用儿语,最好用正常、严谨的语言。语言学习,背不如练。从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像对待成人正常说话一样和孩子说话,教会孩子正确、标准、准确、完整的发音和用词用语。语言教育采用听和说的方式进行,语言的开发对思维和智力的开发有重要作用。给孩子讲故事,可以让孩子尽早了解世界,学习语言,培养想象力。孩子大一点,可以将故事讲一半不讲结尾就结束,让孩子自己想象各种结尾并讲出来,激发孩子想象力。再大一点,可以不给孩子读书,让孩子自己主动阅读。之后,可以让孩子给他人通信以及自己写日记的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B、阅读能力。阅读对于孩子智力发展非常重要。要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2岁开始就可以教孩子阅读。但是要注意:父母的态度和方法。阅读材料的多少和顺序。让孩子觉得学习快乐。在孩子想要学习更多的时候结束,可以让孩子保持学习的兴趣。教学词汇应该从日常用语开始。学习诗歌,可以培养孩子的音律感觉。培养孩子快速阅读的能力,可以锻炼孩子的理解力,而不是慢慢的读,边读边记效果不好,快速阅读,多读几遍自然记住了。让孩子在阅读中提高理解力,而不是刻意的去记住信息。

C、想象力培养。讲神话故事,并让孩子相信是真的,不要过早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做手工。让孩子自己表演故事。

D、记忆力、观察力训练。"留神看"游戏--经过商店,和孩子比赛记忆橱窗里的东西。让孩子从小记路。

E、感官、触觉训练。培养对音乐的感觉,播放古今名曲。看世界名画摹本,摆放有名雕塑模型。阅读绘本。培养对色彩的感觉--看色卡、彩色玩具、用蜡笔等进行颜色竞赛让孩子根据指令画正确的颜色。散步注意观察大自然的各种颜色。触摸感受各种材质,体验不同的感觉。

F、数学能力。生活中各种场合的数数。购物游戏。

G、社交能力。多带孩子参加各种聚会,和集体活动,并对孩子的表现关注和进行指导。

H、情商培养。让孩子学会识别情绪和自己化解情绪。在做游戏中对孩子进行干扰训练。

I、自信心、自尊心的培养。从小鼓励孩子,让孩子一点点建立起自信心。不当众批评孩子,批评注意方式,不要用打骂的方式。

J、金钱教育。不要从小给孩子大量的金钱,也不要毫无节制的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要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劳动获得适当的零花钱,懂得付出才有回报,懂得储蓄和理财。学会节俭。

K、意志力培养。通过各种游戏,提高游戏难度等方式,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以及克服困难的能力。

L、勇气、挫折训练。培养孩子的勇气。不要过度保护孩子,让孩子适当的冒险,孩子也能做得很好。面对现实的能力,面对挫折的能力。

M、身体健康。孩子的健康非常重要。饮食有节制,多运动锻炼。食物决定一个人的性格。让孩子有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胃和牙齿。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锻炼唱歌、深呼吸锻炼肺部。

(3)有益的游戏:

对孩子的教育,游戏是非常有用的方式。游戏设计要巧妙、要目的明确,不要白白浪费孩子的精力。

角色扮演--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留神看,经过的商店、马路上、桌子上的东西复述--记忆力、观察力训练。

亲近自然,散步、园艺、养小动物--培养观察力。

讲故事--激发想象力、锻炼记忆力、传授知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卖东西、比谁的东西多数数、掷色子比输赢、给予金钱奖励--数学知识。

模仿雕像游戏,保持一个动作谁的时间长--锻炼孩子肌肉。

盲人摸像游戏--让孩子蒙眼摸东西,给予孩子物品的描述给予提示,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力。

猜东西,将家里的东西讲出来特点来互相猜。纸牌游戏,将各种知识写在纸牌上互动。

用纸、布等做手工。学习园艺--培养耐心、观察力,激发兴趣。

平静下来有戏--取棍子游戏,其他棍子不能动,锻炼专注力,控制情绪的能力。

3、感悟

(1)保护孩子好奇心、探索欲的重要性。成年后的个人职业选择能否适合自己,能否在事业上取得成就于此有很大相关性。

(2)早期教育不在于知识灌输,而在于潜能激发、能力培养。这才是整个人生幸福的基石。而死记硬背、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对于儿童的早期教育百害而无一利,不但摧毁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且错过孩子潜能开发,能力锻炼的关键时期。

(3)一个各方面优秀的孩子,不是上天赐予的,而是父母悉心培养的成果。其中必然包含了至少父母之中一个人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以及对正确教育方法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于孩子持之以恒的付出。

(4)相信教育对于孩子成才的决定性作用。只要采取科学的早期教育,正常的孩子都可能成为不平凡的人。

(5)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教育总要性远远高于学校教育。在入学之前孩子主要由家庭教育,入学之后学校的教育的知识也十分有限。父母要承担起孩子教育的重担。

(6)在入小学之前,一个人的人生基础就已经基本打牢固。潜能的发展已经基本定型,各种习惯也已经基本定型。在此时没有得到良好教育的孩子,入学之后也难以有良好的发展。

(7)随波逐流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只能培养普通的孩子。取得优异成绩的孩子,起父母都必定有着对教育独到的见解,采取不一样的教育方法,有自己的坚持,坚持自己的想法去做,意志坚强。

(8)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欲速则不达。有条不紊的进行。

(9)对于教育重视不够,还要不断学习大师,以及成功案例,取其精华,并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坚持并及时调整。

(10)父母要做好早教,必须要有正确的早教方法,同时要不断学习储备充足的知识。

(11)对待教育付出才有回报,要有投入才有收获。付出时间、金钱、精力才能收获孩子的能力,不要妄想孩子的能力自己就有很大的增长。

(12)教育的一致性。父母教育主张的一贯性,以及整个家庭成员教育上的一致性,不要前后不一致,以及多人之间不一致,会造成孩子的困惑,让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不同意,始终如一的不同意就不会产生问题。

(13)不要用打骂,而是讲道理的方式,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和孩子讲道理,可以让他感受,思考,从而理解。

(14)对孩子教育,父母要用心,时刻关注、了解孩子。及时发现苗头和问题,用恰当的方式予以纠正和改变。

(15)做父母,要有爱心、耐心、恒心。

(16)摆正心态,教育的效果不会立马显现出来,但要坚信,只要用正确的方法坚持下去,日积月累效果会大不一样。

(17)不要忽视音乐素养的培养,会让孩子以后的人生更加幸福和丰富多彩。

(18)让孩子有更多的体验,在体验中找到兴趣点,然后帮助孩子、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搜集、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掌握知识,掌握自己搜集信息、自己学习的能力。

(19)让孩子学会将知识学以致用,而不是学习一些字面上的知识。

(20)家长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1)孩子都喜欢新的东西,喜欢变化。抓住这个特点,对于孩子的吃、玩、学都有用。

(22)度要把握好。孩子吃、玩、学的时间,量的度家长要把握好,过犹不及。

(23)注意孩子艺术气质的培养,音乐、绘画、诗歌。

(24)品德、健康、智慧都发展得好的孩子才会幸福。

(25)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自己言行要成为孩子的榜样。父母自身优秀会极大的感染孩子,如果孩子发自内心的不认同你,那么教育就起不到效果。

(26)打骂对于孩子教育只会起反效果,用讲道理,孩子自己承担自然后果的方式让孩子明白道理。

(27)为孩子精心布置成才环境,布置成孩子发自内心喜欢的方式,孩子就会更快乐的成长。

(28)父母是孩子的教育者,同时也在教育中有成长和收获,自己也会有改变。

(29)成长环境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未来的不同。

(30)真正的艺术来自于本能的冲动,学习的只能是技巧。

(31)教育得当,孩子在10岁时完全就可以拥有大学的水平。只要是孩子有兴趣的学习就不会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

(32)早期教育对孩子来说如此重要,当父母的应该抓住这个时期对孩子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不要让时间白白浪费掉。做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在父母能够发挥最大作用的时候,用好这个时期,以后的教育就会顺利很省心很多。

(33)孩子3岁就已经基本具备成人的性格。在三岁之前,孩子的大脑可以吸收大量的知识。语言、文字、图形、音乐、人生的准则、态度等等。不要怕太多,孩子的吸收能力超过你的想象。

(34)学习,应当是有兴趣的基础之上才能起到好的效果,死记硬背,硬灌知识只能让孩子失去对知识的理解力和兴趣,成为知识的储存器,不能自己思考和理解。

(35)作为教育者,做好两方面工作很重要。一是做好教育记录。将教育的过程、收获、问题进行记录,可以反思和理清教育的问题。另一个是做好教育计划。设定好教育的目标,规划好教育的方向,才能够避免本末倒置。

(36)让孩子获得充足的知识,是父母教育的重要任务。

读后感早期教育 篇6

这次开家长会,老师一共介绍了6本书,推荐给所有家长看。我只买了其中的5本,还有一本缺货。这是我学习完的第1本书《早期教育与天才》。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一句话:3岁看大,7岁看老。

有娃的父母们,各种育儿经典都想看一看,生怕自己错过了什么好的育儿方案。听说有致富成功学,厚黑处事学。如今我觉得可以总结一个育儿玄学。

一大群妹子在犹豫到底要不要结婚,要不要生,是顺产还是剖腹产?生孩子值得不值得?是婆婆带孩子还是自己亲妈带?是全职带娃还是索性赚大钱,丢给家里带?她们还在考虑生娃到底痛不痛苦,自己要结婚的另一半对自己爱还是不爱。而已经有娃的这一部分,对于另外一半,爱不爱自己已经不重要了。他们沉迷于育儿经,争取要把自己的娃带成绝世神童。

这本书所举例的经典里面,所有天才神童都有一对不错的父母,父母们都有自己的信仰。作为一个有信仰的家庭,很多问题都会变的很简单。但是如果这些方法搬到天朝,那无法改变这里的父母(原生家庭的信仰),不太适合照搬。这些育儿方法都只供参考。但我相信从这些参考里面,你可以知道。一个人的成功,只归功于个人的努力是微乎其微的,他需要代代人的努力,代代人的成功。并且把这种努力,这种信仰,一代代的传承下去,这种家庭才会强盛。

《早期教育与天才》还提到了许多育儿的细节,尤其强调语言学习。想要自己的孩子,适合这个社会的发展,必须要他有很强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如果他在语言方面都有困难(听、说、读、写)。那在以后的人生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

社会结构已经改变了。从男尊女卑,转变为男女平等,共同走向社会。虽然它的转变很缓慢,但是育儿不再不仅仅是妈妈的事。

社会的工作流程也转变了。从单一的依靠体力劳动。变成了体力脑力相结合,进而转化为精细的脑力劳动。部分的职位已经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比如去取高铁票,只用到站在机器上刷卡,不需要人工服务。比如买饮料,奶茶店的服务员已经变成了机器人。

人们只好专注于培养技能更高的孩子,以便于在后来的人工智能社会生存。育儿方向也改变了,但初衷不变。他们不仅要胜任机器人无法替代的职位,更要适合与人竞争,与人和平共处。

倘若你想到这些,便不会奇怪为什么育儿会如此火爆。他们不过是想自己的后代,获得更好的生存技能。原始人只需要摘果子奔跑和辨别方向的技能,他们有自己的洞穴会生火,就可以逐渐经营一个家。而现代人,要生存下来繁衍后代,需要学习的技能就太多了。

我们来说说书中提到哪些技能。

1、开发语言能力。加强孩子的听力和会话能力。是家长首先要做的。语言能力要从胎教抓起,我想起在哪里读过关于佛教的一个注解。孩子在胚胎时期,已经具有第八识。虽然很多人觉得,他是没意识的,但是你可以把这一点作为参考,在怀孕的时候就培养他的语言能力。假设他是可以听懂的,那么你们的交流就可以开始了。

2、标准语言发音是教育的起跑线。有很多真正喜欢把儿童音作为正式语言教给孩子。这在后来的学习中,可以纠正过来。如果你想更简便。直接把标准交给他。我觉得许多日常生活中的道理也可以如此。在人格上你把孩子作为成人对待,把成人世界的道理直接交给他。

3、语言学习方法。不教语法,重复朗读。

4、在2~3个月就开始阅读训练。不要觉得孩子不懂这些,可以直接把这些交给他。选择色彩丰富的书籍,让孩子首先从色彩上对读物感兴趣,父母朗读,培养孩子认真聆听的习惯。

5、不用给孩子买过多的玩具。可以多带孩子去散步,给孩子准备一个小沙坑。多带孩子到外面的世界出游,了解人情世故,学习风土人情。

6、早期教育注重品德。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们早就听说过,选择好的邻居,好的玩伴,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讲伟人的故事,树立他们的信心,用童话故事给他们找榜样。

7、唱歌有益肺部呼吸,所以培养孩子唱歌的能力。

8、让孩子具有良好的食欲,吃东西定时定量。小时候不要过分苛求餐桌礼仪,让他愉快的用餐。如果不能和大人同桌,就给他安排旁边的桌子。无论是用左手还是右手,无论是用勺子,叉子还是筷子,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吃饱,是首要的第1步。请不要在吃饭时骂孩子。

9、养育孩子的父母家人需要注重自身形象。家长和孩子可以不穿质地最好的,价钱最贵的衣服,但一定要干净整洁。家长的一言一行也代表了孩子。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编写不够有条理,亲身育儿体验中。孩子的健康才是首要的,没有健康的身体和思想,一切所谓的天才育儿法都无从谈起。首先应该追求让孩子身强体壮,不容易生病感冒。然后是德育,然后才是所谓天才培养。

这本书告诉我们,所谓天才就是语言能力更强(听说读写从幼儿抓起)。

而这种方法养育出来的孩子,本书的作者却没有给出任何统计答案。他没有举例说明,这些孩子长大以后有没有更幸福,有怎样的人生成就,有怎样的婚恋生活,是如何度过了童年以后的人生。所以我觉得这本书,说服力不够。(北海雪)

读后感早期教育 篇7

读完两篇文章,我不禁想起自己在即将成为妈妈时的幻想与憧憬……

早在未结婚之前,受即将当妈妈的同事的影响,就阅读了好几本关于孩子早期教育的书籍,对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也略有所闻;所以当结婚后,知道怀孕的当时便去书店买了好几本关于这方面的书籍。读完后,曾经一度热血沸腾,当时便在心里承诺:我的孩子也要进行早期教育,让他从小便成为优秀的人!但让我羞愧的是,所有的一切计划至今还存于幻想当中……

现在孩子已经5岁了,我当全职妈妈也已经两年了,对孩子的教育依然付出的很少,完全凭心情,我真的不是一个好妈妈。需要反省的事情太多了!可能更多的时候自己在不知不觉的做文章中提到的事情,很多的时候我儿子会对我和他爸爸说,爸爸,妈妈是大骗子,说话不算数等类似的话。我想他会撒谎一家是从爸爸妈妈这里学来的,可能还不止这些。所以最近这一年我都是承诺孩子某件事情之前,先考虑自己能否做到,答应了就一定要办到。譬如:这一周表现的很不错,可以答应他要去坐旋转木马的要求,要是能改掉爱哭的毛病,便给他买一直想要的溜溜球……

是啊!我们做父母的到底能给孩子什么呢?当然不是一些大道理,而是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细小的事情做起,从自己的言行做起。我希望儿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不需要成为天才或者是多么的优秀!

儿子,妈妈慎重承诺:

1:给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爸爸妈妈绝不当这你的面吵架!

2:每天睡觉前给你讲你选的两个故事!

3:每天陪你一起写作业,玩游戏!

4:尽量控制自己不打你,有事情同你讲道理!

5:以前不打麻将,再在不打麻将,将来也不会打麻将!

读后感早期教育 篇8

首先得承认,这是一本有趣的书。在这个权威缺失的时代,我们没有必要去为自己创造一个权威。纵观此书,作者提出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他的主要观点有:

1、孩子生来存在天赋上的差异。

2、越早进行早期教育越能激发孩子的潜能,儿童的潜在能力是不断递减的。

3、教育是社会之本,家庭是最好的学校,父母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有着重大的责任和义务。

4、要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5、环境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现在的人并不是不懂得去早期教育,谁不想自己的子女能够出众,得到全面的发展呢?但是他们对早期教育的认识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范围。大多数家长都有早期教育的观念,而且很多家长是按照自己的早期教育的.方式来进行,但是收效却并不明显。为什么呢?其中书中有部分让我印象深刻,老威特并没有因为儿子对画画工具产生强烈的兴趣而开始决定培养小威特的绘画才能。而是让小威特尽情地把玩这些画画的工具,并不强迫他去画,也没有给他定格成为画家的目标。有些家长很不解,但是老威特说的一句话对现在的许多家长很受用,也很经典:“真正的艺术是来自于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的本能冲动。”可以这样说艺术本质是不可学的,或者说艺术本身是无法学习的,能够学的只是技术和技巧。

拿什么让孩子们终身受益呢?父母一直在寻觅的教育宝典,从何而来?教育是一门艺术!爱因斯坦说过:“孩子生来都是天才,往往在他们求知的岁月中,是错误的教育方式扼杀了他们的天才。”此句话道出了早期教育肩负在家长身上的重责!本书作者也说到:“从某种事实来看,天才还是庸才,与其说是由先天的遗传、禀赋等因素所决定的,莫如说石油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等因素所决定的。早期教育是一个事实根据。”教育要从早从小开始,早期的教育是黄金时期,不可错过,同时我也坚信“无论什么样的人,上天都必然赐予他一项出类拔萃的才能!”

最后,要指出的,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时刻能体会出浓浓的爱意,能体味出一种深沉的人文主义情怀,能体会到"父爱如天空,母爱如大地"的深情厚谊。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希望阅读过这本书的教师,不仅能把这份深沉的爱献给自己的子女,同时也能把它献给广大的学生。我同时坚信,爱是创造天才的唯一方式!

读后感早期教育 篇9

《早期教育与天才》读后感1000字:这次开家长会,老师一共介绍了6本书,推荐给所有家长看。我只买了其中的5本,还有一本缺货。这是我学习完的第1本书《早期教育与天才》。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一句话:3岁看大,7岁看老。

有娃的父母们,各种育儿经典都想看一看,生怕自己错过了什么好的育儿方案。听说有致富成功学,厚黑处事学。如今我觉得可以总结一个育儿玄学。

一大群妹子在犹豫到底要不要结婚,要不要生,是顺产还是剖腹产?生孩子值得不值得?是婆婆带孩子还是自己亲妈带?是全职带娃还是索性赚大钱,丢给家里带?她们还在考虑生娃到底痛不痛苦,自己要结婚的另一半对自己爱还是不爱。而已经有娃的这一部分,对于另外一半,爱不爱自己已经不重要了。他们沉迷于育儿经,争取要把自己的娃带成绝世神童。

这本书所举例的经典里面,所有天才神童都有一对不错的父母,父母们都有自己的信仰。作为一个有信仰的家庭,很多问题都会变的很简单。但是如果这些方法搬到天朝,那无法改变这里的父母(原生家庭的信仰),不太适合照搬。这些育儿方法都只供参考。但我相信从这些参考里面,你可以知道。一个人的成功,只归功于个人的努力是微乎其微的,他需要代代人的努力,代代人的成功。并且把这种努力,这种信仰,一代代的传承下去,这种家庭才会强盛。

《早期教育与天才》还提到了许多育儿的细节,尤其强调语言学习。想要自己的孩子,适合这个社会的发展,必须要他有很强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如果他在语言方面都有困难(听、说、读、写)。那在以后的人生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

社会结构已经改变了。从男尊女卑,转变为男女平等,共同走向社会。虽然它的转变很缓慢,但是育儿不再不仅仅是妈妈的事。

社会的工作流程也转变了。从单一的依靠体力劳动。变成了体力脑力相结合,进而转化为精细的脑力劳动。部分的职位已经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比如去取高铁票,只用到站在机器上刷卡,不需要人工服务。比如买饮料,奶茶店的服务员已经变成了机器人。

人们只好专注于培养技能更高的孩子,以便于在后来的人工智能社会生存。育儿方向也改变了,但初衷不变。他们不仅要胜任机器人无法替代的职位,更要适合与人竞争,与人和平共处。

倘若你想到这些,便不会奇怪为什么育儿会如此火爆。他们不过是想自己的后代,获得更好的生存技能。原始人只需要摘果子奔跑和辨别方向的技能,他们有自己的洞穴会生火,就可以逐渐经营一个家。而现代人,要生存下来繁衍后代,需要学习的技能就太多了。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编写不够有条理,亲身育儿体验中。孩子的健康才是首要的,没有健康的身体和思想,一切所谓的天才育儿法都无从谈起。首先应该追求让孩子身强体壮,不容易生病感冒。然后是德育,然后才是所谓天才培养。

这本书告诉我们,所谓天才就是语言能力更强(听说读写从幼儿抓起)。

而这种方法养育出来的孩子,本书的作者却没有给出任何统计答案。他没有举例说明,这些孩子长大以后有没有更幸福,有怎样的人生成就,有怎样的婚恋生活,是如何度过了童年以后的人生。所以我觉得这本书,说服力不够。

读后感早期教育 篇10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读后感心得1500字:

腹中有书气自华。在这个碎片化的时间里,你有多久没有读完一本书?是的,看过的书,读过的故事,它们就像吃过的饭,融入到你的骨血中,成为身体的一部分,给你安全感,给你自信的底气。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是风靡全球的教育学名著,本书不太通俗,需要我们花时间和力气去学习。当我们明白了教育理念的源头,就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实施对孩子的日常教育。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我们就会很清楚地知道为什么有些教育的方法是可行的,有些则不可行,因为,我们掌握了事情的本质。

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一同感受吧!

一、关于内容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是蒙台梭利的第一本儿童教育专著,于1912年在美国出版,旋即被译成2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该书正是她对自己创立的“儿童之家”的经验总结,是对她所进行的教育实践背后的理论原则的揭示,是“蒙氏教育”的核心著作。本书的问世,使她成为有影响力的幼儿教育专家。

书中向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介绍了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指导原则,运用书中所提供的方法,孩子可以在自由的环境中自发地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由成长。

二、关于作者

玛利亚·蒙台梭利,意大利教育家和医生。她是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于罗马大学毕业后,在本校附属精神病院作临床助手,致力于弱智儿童教育的研究,后成为弱智儿童学校的主任教师。没过多久,蒙台梭利又进罗马大学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等,并创办了第一所“儿童之家”。在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她提出了一系列极具革命性的教育观点,如“敏感期”“精神胚胎”“有吸收力的心灵”等,为我们揭示了儿童成长的奥秘。先后撰写了《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童年的秘密》《发现孩子》《有吸收力的心灵》等多部著作,在世界各地引起了一场儿童教育的新革命。1907年,她在罗马创办了一所“儿童之家”,并取得了惊人效果。她在实验、观察和研究基础上形成的对世界教育带来革命性变革的蒙氏早期教育法,赢得了各国同行的尊敬和崇高评价。 

她独创的“蒙氏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儿童教育,特别是得到了越来越多中国父母的认可和推崇。

三、蒙台梭利教育法的起源

意大利历史上的“科学教育学校”认为,以著名人类学家吉佩斯.塞吉为代表的实验教育学为新型的科学教育学打下了牢靠的基础。在蒙台梭利看来,他们所做的实验性研究不是“科学教育学”,准确地说是“教育人类学”。

蒙台梭利的导师,吉佩斯.塞吉认为:为了建立一种自然而合理的教育方法,必须把人建立在合理的精确的观察,重点是观察一个人幼年时期的情况,因为这段时期是奠定一个人教育和文化基础原理。科学教育学的原理就是要让学生得到足够的自由,这种自由是允许儿童自由个性的发展,可以让他们无拘无束的发展自己的个性,这就要求我们学校的改变以及教师的培训要同步。同时,还有两位著名的外科医生塞根和伊塔对蒙台梭利也影响很大。她曾经说道:我遵循着塞根著作的指导,同时也从伊塔那些成效非凡的实验中获得了许多帮助。

这就是整个蒙台梭利教育法的起源,蒙台梭利教育,想要发展的是科学的教学体系,与以往教育学发展是截然不同,但是这个也是建立当地社会发展的基础之上,首先是十多年的医学发展,带来更多人的讨论教育学发展趋势的问题,这已经不仅是停留在理论问题上,更多地是在实验结果之上的。

读后感早期教育 篇11

《幼儿早期教育》虽说是一本杂志,但其中的内容形式是丰富多彩的,看完每一期的《幼儿早期教育》,我都深有感触,因为这本书不仅是针对幼儿教育,对家庭、社会、幼儿园、教育都有很好的认识。一本薄薄的杂志有精彩的“方案研析”、真诚的“教养笔记”、甜蜜的“教师书房”、良好的“家园互动”等等,每个内容形式都写的如此深动,尤其是教养笔记,真的能让人受益非浅,也能给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

“教养笔记”中的一篇文章让我很感动,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图书架旁的碎纸片”,讲述的是老师在教室的图书架上摆了很多新的图书,可是总是发现有书的破坏,为此老师利用了晨间谈话对孩子进行了爱护图书的教育。可是没过几天还是有这样的现象,老师找到了原因,原来是孩子们为了折纸飞机玩,于是,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些作业纸好方便孩子们折纸飞机。可过了几天,图书封面还是被撕坏了不少,老师再次找出了原因。原来孩子们有了纸飞机的需要后,看上去老师已经给予支持但是这种支持还是非常表面和初步的。在孩子们初步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会产生进一步探索的愿望,而且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需要。只有作更深入的了解和更细致的思考,发现幼儿感兴趣的“折飞机”活动中隐含的教育价值,及时提供不同质地、不同大小的纸,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理解和支持。我们班是早期阅读实验班,孩子们在看图书的环节中有很多点跟这里面的孩子很相象,但是我们老师处理的方式却不一样,我们有时候由于心太急而忽略孩子的这些需求,看了这篇教育笔记后确实让我们感触很多,也学到了很多。

《幼儿早期教育》中还有好多吸引我的栏目及文章,有些文章虽简短,内涵却很深邃。文中的一些观点都是非常值得我们细加品味的。

[荐]读后感教学机智1500字通用


即使阅读的是同一本书,每个人在阅读之后都会有独属于自己的感悟,读作品,为我们找寻出许多利于学习的方法。在阅读时我们脑海里的思绪可以记录在读后感里,如何高效率地写好作品的读后感?现在,有请阅读小编推荐的《读后感教学机智》,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读后感教学机智(篇1)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是马克斯.范梅南教授用朴实的语言和平充满智慧及灵动的思想和我们讲述一个个动人及真实的故事.那些故事,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让人亲近,读后很简单就从这些例子当中体验到我在和学生相处时的一些感受,值得一读再读地细细品味。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的那样“不论教育者是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就有教学机智,这种机智可以说是一种反应,一种面临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很难,我们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准确、迅速、敏捷地作出判断,恰到好处地处理,并非易事。

想有这样的教学智慧,我觉得至少要2个方面,一个是内部即要理论的基础,一个是外部即教学的实践的经验,我是新教师,没什么经验,所以我觉得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自身的内部条件,以达到充实自己的?

 一、多读书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句话说得一点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代为什么会这么发达,可以说中国的古代是世界发达的国家,这些骄人的成绩都是读书的结果.读书,好比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会让人收获非浅。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车马多如簇.对于读书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学以致用,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现在孩子的课外知识量比以前任何一个时代的孩子都要多,得到的信息也多很多,而且信息的更新速度也快了N多倍,尤其现今是计算器普及的时代,作为一名从事小学数学工作的教师,肚子里的墨水还是越多越好,这样才有可能面对突发事件,运用教学机智,让学生信服你。

例如,上个月在讲解数学时,为了让学生有效的了解古代人民的智慧,我和学生一起亲身经历一次动手实验,但由于某一学生的突发其想,一开始让我束手无策,但一想到好像类似出现过这样的事件在书上.就经过自己的方法马上解决了。

二、给学生一次机会

现在的社会,新科技,新知识的不断涌现,什么WTO,世贸组织等等一些列知识信息的增加,现在的学生思维敏捷,平时耳闻目睹甚多,可以说看的多了.学的也多了.听的就更多了。有时教师不甚了解的事,他们也能说得头头是道。

因此,在教学中偶尔遇到一些不知所措的突发事件问题,这就要教师灵活对待,不过人你可以不妨先听听学生的想法,可能会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教师应该是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他们谈谈,你听了同学们的意见后,你认为哪些同学说得更有道理。虽然我们可能对这方面的知识不是很了解,但通过投石问路的方法让孩子们的能力还是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这也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师对于学生的反馈机智是教学艺术的体现之一。

三、要善于反思

以前老听师傅说,教师要学会写反思,对自己一天中出现的问题和教学进行总结,就这要求我们新教师在平时注重积累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增强反思是养成教学机智最好的准备。

反思可以是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也可以以教育孩子的某个事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分析其中做得好的方面和不足的方面,提出整改措施,为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做好准备,反思不是简单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以此来获得这方面的经验,这种体验能使教师的经验世界变得更为丰富,最终以教学机智表现出来。

范梅南先生说,机智是“智慧的化身”。教师要做到“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上述的条件只是基础。

这个机智都是要用爱的方式去教育现今的学生.我们做教师的,在课堂上,一个关爱的眼神,一个友善的微笑,一个善意的批评,都会把学生的心与你拉近,让学生感到“老师在乎我,关心我”。越是小的细节,越是能打动学生,学生被你的细节感动了,那他们的灵活思维,创造能力,会很快在学习中得到施展。

教,很容易,育,也不难,但教育却很困难.看完了这本书,让我觉得教育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它的意义也需要到生活世界中寻找。

《教学机智》呼唤我们回到现实的教育中去,去发现和构建自己的教育学和学生的学习观,并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在以后的道路上,我会试着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努力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

读后感教学机智(篇2)

加拿大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所撰写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从实际情境与现象中探讨教育学的问题,提出了以责任和使命为基础的“教授法”,为理性的教育学注入了丰富的情感。

范梅南先生说,机智是“智慧的化身”。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应变、灵活创造的能力,是教师教学的基本素质之一,它也是教师管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以独特的能力驾驭课堂,用教学心理对待偶发事件,把握教育契机,都是教学机智发挥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1)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平等相待的心。只有当教师用赤诚的真心去爱每一位学生时,才会消除“火暴”脾气、减少“急躁”情绪、避免对学生疾风暴雨般的“训斥”,以“温柔”的方式去开启和诱导学生。

(2)要有敏捷的思维。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善于因势利导,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特别是遇到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如何在不伤害学生情感的前提下保持教师的威信,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并转化其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敏捷的发散性的思维,才能左右逢源,化险为夷。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抓住教学心理,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同学,把握教育契机利用独特的能力来驾驭课堂,才既能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4)教师熟悉教材、教法和学生是实施课堂教学机智的前提和基础。熟悉教材,教师就会对讲课满怀信心,胸有成竹;熟悉教法,教师就能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有效创设教学情景;熟悉学生,教师就能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教师做到这“三熟”,就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发现问题,迅速判断,妥善处理;还可以尽快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案,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总之,教学机智不是单纯的技能和技巧,也不是与生俱来的禀赋,更不是虚情假意的做秀,它是一种充满教学智慧、具有较高层次的教学艺术,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反映,是教师个性品质、教育理论素养、教育实践经验等多种因素熔铸的合金。

课堂是动态的、不可预知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很多棘手的突发状况,如果不能灵活的处理好这些事情,就可能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可能是终身的影响。我们都是从学生成长到今天,很多学生的做法、想法,其实我们都可以进行一定的换位思考。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决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与学习,不断地积累与反思,让自己继续成长!

读后感教学机智(篇3)

在《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中,教学机智是这样的:

“机智”保留了孩子的空间,成长和学习都需要空间。

“机智”保护了那些脆弱的东西,可能是孩子的脆弱性软化了成人。

“机智”将破碎的东西变成整体,机智容易使伤口愈合。

“机智”使好的品质得到巩固和加强,对孩子信任就是给孩子以力量。

“机智”加强了孩子的独特之处,我们时刻要注意孩子的独特性,并加以培养。“机智”促使孩子的学习和个性成长,个性成长就是深层次的学习。

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应该是一个有责任感充满爱心的老师。 罗素曾经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发展。”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俗话说:“育人之道,爱心为先”。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

只有当教师用赤诚的真心去爱每一位学生时,才会消除“火暴”脾气、减少“急躁”情绪、避免对学生疾风暴雨般的“训斥”,以“温柔”的方式去开启和诱导学生。善于以平静的心态,运用含蓄幽默的教学机智,融洽师生关系。

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因为许多偶发事件的“肇事”者,通常是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只有教师摆正了他们在自己心目中位置,才能够对他们的行为“容忍”,不发火、不动怒,对事件进行冷静的、超常规的处理。

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反思的老师。 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习惯性行为,凭着“自以为是”的经验、机械化地、年复一年地进行着,这种行为远没有达到反思的要求。

书中作者写道,“未经反思的行动是‘缺乏智慧’的、没有机智的。”有两个美国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他们在两个玻璃瓶里各装进5只苍蝇和5只蜜蜂。然后将玻璃瓶的底部对着有亮光的一方,而将开口朝向暗的一方。

过了几个小时之后,科学家发现,5只苍蝇全都在玻璃瓶后端找到了出路,爬了出来,而那5只蜜蜂则全都撞死了。蜜蜂为什么找不到出口?通过观察它们发现,已是蜜蜂的经验认定:有光源的地方才是出口;二是它们每次朝光源飞的时候都是用尽了全部力量;三是它们被撞后还是不长教训,爬起来后继续撞向同一个地方;四是同伴的牺牲并不能唤醒它们,它们在寻找出口时也没有采用互帮互助、分工合作的方法。

而苍蝇为什么找到出口呢?如果说蜜蜂是教条性、理论性,而苍蝇则是探索性、实践性。它们的智慧中,就从来不会认为只有光的地方才是出口;它们撞的时候也不是用上全部的力量,而是每次都有所保留;最重要的一点是,它们在被碰撞后知道回头,知道另外想办法,甚至不惜向后看;它们并不死抱教条认定出口只在有光亮的地方、只在前方;他们能从同伴身上获得灵感,合作与学习的精神让它们共同获救。所以,最终它们是胜利者。

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应该是一个理解儿童可能性的老师。注意孩子、聆听孩子,是教育情境中的智慧性行动,是一种全身心投入型的智慧行动,不是简单地在行动中的反思。教育机智是指向孩子的,是对孩子幸福的关心。它是通过教育者积极主动建立起来的关系方式。

这种教育机智表现在,首先要正确对待孩子们的成长,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耐心;要理解孩子的体验,对孩子的经历保持开放,避免用一个标准的和传统的方式来处理情况;尊重孩子的主体性;教育者对教育情境充满自信;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孩子;还要有临场的天赋等。

同时他认为,教育机智的目的是为了保留孩子的空间,保护那些脆弱的东西,防止孩子受到伤害;它可以让破碎的变成完整的;它可以巩固好的品质,加强孩子的独处能力,支持个性的成长等。

教育机智通过实施某种认知的敏感性和实践一种对孩子的主动关心来实现它的目的。

一方面,教育机智依赖我们的能力来感知孩子的需求和具体认识孩子的各种潜力,用一种关心和接受的态度感知、聆听孩子;另一方面,机智敏感的眼睛折射出它关心的眼神,爱过运用眼神、言语、沉默、动作等来作为机智干预和关心他人的工作。

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能读到智者对教育的诠释和剖析,读到一种精气神,这种东西依附在老师身上,会使老师带有生气和灵动;这种东西弥漫在课堂中,会把所有学生的心紧紧抓住。

教学机智——让教师的课堂里风生水起,情趣盎然!让我们成为一个智慧型的老师而不断努力吧!

读后感教学机智(篇4)

马克斯?范梅南教授是北美“现象学教育学”的领袖人物之一。《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是当代西方现象学教育学的经典之作。该书在北美和欧洲拥有广泛的读者,在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该书于1991年在加拿大和美国同时出版,随后不久,便被译成了西班牙、挪威、朝鲜等不同语言的译本。范梅南教授以他独到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和敏锐的教育经验,从“现象学教育学”的角度,以教师、父母和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原材料,对教育学的诸多方面进行了十分深刻的和有益的思考。他在本书中提出的新型教育学思想和概念,如“教育机智”、“教师替代父母的关系”、“教育的情绪”、“教育生活的体验”、“对学生的主体性的体验”,等等,引起了教育界、学书界的广泛关注和兴趣并在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盛行,对以责任和使命为基础的pedagogy一词还很陌生的北美掀起了一股“教育学热”。

在《教学机智》中,我们看到的不是抽象的理论分析,而是一个个教师与学生相处的生活故事,教育是具有不同生活体验的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的活动,在共同建构的过程中,每个人基于自己的生活体验有着不同的态度和立场,教师如果对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行搜集和研究,并针对每个人的不同体验组织教育活动,将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教育机智就是通过温和的言语及适时的沉默来加以调和。同样的话以不同的方式说出来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温和的言语可以促使我们变得更加随和,甚至突然之间从新的方面看待事物。所以声音和言语形成的气氛与教室里的教育关系的相关性说得再重要也不过分。作为教师我们就需要时时注意我们的语调、我们说话的方式。适时的沉默是机智的最有力的调和剂之一。此时无声胜有声,默默地给予、默默地聆听,它是一种耐心的等待——是对孩子的期望与信任,它给孩子自己认识和成长留下了空间。但凡事都要有一个度。克制、沉默绝不等于对孩子的行为漠不关心,放任自流。没有限制和标准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孩子们还是需要我们时时引导、指点,有时甚至是约束的。何时克制自己,何时以一种直截了当的方式行事,何时保持沉默,何时……这些对于我而言,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都值得自己去不断学习、体验、回味!

因此教育者有必要进行自我反思。反思是与实践紧密相连的。只有针对实践和研究不断进行反思,才能更好地改进实践,教育者才能更好地担当起自己的职责。简言之,教育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它的意义也需要到生活世界中寻找。《教学机智》就是呼唤我们回到实际的教育生活中,去发现和构建自己的教育学,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

读后感教学机智(篇5)

经朋友推荐,有幸读到范梅南先生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这本把现象哲学运用在教育中的著作,语言平实,读来流畅,宛如做了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让人受益匪浅。

在范梅南先生的书中,教学机智是这样被描述的:它是不可以事先计划的,它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形成的一种教学修养,是教师的人生阅历、文化修养、个人学识长期积累后自然形成的,是一门教学的艺术……就学校教学实践而言,我认为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应变、灵活创造的能力,是教师教学的基本素质之一,它也是教师管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以独特的能力驾驭课堂,用教学心理对待偶发事件,把握教育契机,都是教学机智发挥的作用。在《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中,范梅南例举了一些平日里很容易被我们忽略的教育时机或情境,来说明教育即成年教师和父母与年幼儿童或学生之间交往生活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教育本身确实是个体验的过程。完成这一过程,首先需要教育者具有相当敏锐的观察力,捕捉教育时机,运用教育智慧,才能撞击出心灵的火花,取得最佳的效果。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教师的主要阵地都在课堂。课堂千变万化,具有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教师教学机智的表现相应主要也在课堂。所有的课堂教学都不可能完全按照我们老师的预设的那样顺利,常常会有一些意外生成。而这些意外又可能使我们老师感到尴尬。作为老师,要善于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因势利导,冷静处理,灵活运用教学机智,科学巧妙地利用各种契机为课堂教学服务。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教学心理,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把握教育契机利用独特的能力来驾驭课堂,只有这样才既能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又能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使教学机智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良好的作用。教师既要利用教学机智引导、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又要对偏离课堂内容、误入歧途、有悖教学目标的学生思维及时堵住,做到断流时导,漫溢时堵,堵疏并用。

教学机智不是单纯的技能和技巧,也不是与生俱来的禀赋,更不是虚情假意的做秀,它应是一种充满教学智慧,具有较高层次的教学艺术,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反映,是教师个性品质、教育理论素养、教育实践经验等多种因素熔铸而成的精华。

读范梅南先生《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我真正理解了这句话,“教师应设法运用教学机智,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努力的方向,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凸现知识的乐趣。在课堂上能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学生听,不照本宣读,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白知识的意义、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们真正爱上“学习”,爱上“课堂”。

诚然,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工作。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教育是事业,而教师是职业。我们从事的是教师这一职业,担负的却是教育的责任。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

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能读到智者对教育的诠释和剖析,读到一种精气神,这种东西依附在老师身上,会使老师带有生气和灵动;这种东西弥漫在课堂中,会把所有学生的心紧紧抓住。我会永远记住这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

读后感教学机智(篇6)

利用假期时间,根据个人的教学情况和面临的实际问题,拜读了《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教育专著读后感。读完之后顿觉收益非浅,在这些书中,作者力图将学生如何学习以及教师如何有效地教导学生、管理课堂的方法和信息提供给教育工作者,使我们能更易于把握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发展趋势,有效地形成和学生的互动,共同成长。作者多次强调了学生的优秀是教育出来的,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和可塑性,只要让他们置身于教育的氛围中,只要让他们感觉到是被需要、被爱的,即使是问题学生也能培养好的修养”。

在这本书中,作者可谓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推心置腹的和我们在讨论一个个教学管理中常会遇到的问题,细致地帮助每一位阅读者从问题入手剖析平时的管理。一遍通读,仿佛也在经历着一次重新认识自己、审视自己的过程。试问自己的工作中有没有在匆忙的工作中停下来看一看自己…在阅读中,发现原来在面对同样问题时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解决方法,开拓了新的思路,使原来觉得无从下手解决的问题处理起来也有章可循。不仅如此,书中所提供的55个细节从微处入手,却是处处切中要害,就像是为我们的教师管理提供了工作指南,如良好的学习习惯、社交礼仪、社会公德等方面的细节,将这些教育的细微之处罗列出清单,提醒我们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注意自己怎样以身作则,帮助我们在孩子的德育中一一落实。

最近也一直在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这本书,起初读这本书时感到有点吃力,总是抓不住书中的语句,但很快我就被书里生动的例子所吸引。我很容易就从这些例子当中体验到我在和儿子、学生相处时的一些感受,并进而反思这些时刻自己的表现。而这正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凡当过父母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我们总是对宝宝睡房的声音非常敏感,非常注意聆听,这难道不令人惊讶吗?即使我们的周围很喧闹,我们也总是能听到远处睡房里孩子在小床上的动静。但是,我们究竟听到了什么呢?哭声吗?叫唤吗?可即使没有任何声音的时候,我们仍然会决定去看看。我们以为孩子会安详着蜷缩着睡在小床的一角,可是,我们看到的竟然是一张完完全全地仰着的期盼的小脸。脸上放射出微笑,手臂舒展开来,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没有一句话,没有一点声音,但是我们仍然听到了召唤!这是一种力量,这是每个孩子所拥有的征服那位能“听到”的人的力量。读到这里,我想到了《倚天屠龙记》里的金毛狮王谢逊,迷失本性,杀人如麻,正狂性大作,要杀人之际,一声婴儿的啼哭即唤醒了他。孩子这种召唤成人的力量究竟来自哪里呢?也许来自孩子的脆弱性和可能性。我们伴随孩子出生、发展、成长,孩子的柔弱性呼唤我们,使我们反思什么是对孩子好的,孩子发展的可能性呼唤我们反思,我们有能力使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使我们共同拥有的世界成为什么样子的。孩子们对我们而言就是世界,倾听孩子的呼唤即是倾听世界对我们的呼唤。而我们是否聆听到了孩子的召唤呢?所以,“教师替代父母”的关系可以帮我们更好的理解教师的职责和教育的本质,这是这本书所有理论展开的基础。那么,教师的责任来自哪里呢?就来自倾听孩子的召唤并在实践中做出对孩子好的行为来,这就是本书所要讲的教育机智的核心。家长们、教师们,你们听到了孩子内心的召唤吗?那其实也是我们心里的召唤。

所以作者说“不了解自己的儿童时代的成人是不可能理解孩子的”。孩子们的召唤帮我们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方向。所以“教育学意向不仅是我们生活哲学的表现,也体现了我们是谁,我们在做什么,我们是如何以积极思考的方式面对世界的。”那么我们该如何聆听孩子的呼唤,表现出怎样的行动来呢?当我们这样问的时候,便产生了教育反思。这也是这本书要教给我们的教育机智。反思与行动有什么关系?文章当中有一段生动精彩的描述足以说明这一点,引用如下:翁大铁在他的《紧紧地拥抱》的诗篇中描述了他的孩子是怎样在卧室一直召唤他过去行晚安吻的。父亲大喊‘好了,我就来’。但是他正快要做完手头的活儿,然后又做这做那,之后他过去回应孩子的召唤。

当翁大铁慢慢地走过卧室的门前时,他看到了他的小家伙:“他站在那儿,手臂张开,等待着一个紧紧地拥抱。咧着嘴笑着。”翁大铁对父母拥抱孩子的方式作了精彩的描述。接着,几乎是一种事后的反思,两行简短的句子结束了诗篇:在我走进去之前,他像那样,他在那儿站了多久?“教育学首先召唤我们行动,之后又召唤我们对我们的行动作出思考。与孩子们一道生活以及反思我们与孩子们生活的方式,这两者都是我们的教育性生存的表现。”

读后感教学机智(篇7)

前段时间,我读了一本《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的书,这是世界著名教育学专家、教育哲学家、课程论专家和人文科学研究方法论专家的马克斯。范梅南教授写的一本教育类专著。初看这一本书,觉得它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读着读着,却发现它使我一下子明白了很多,领悟了很多。本书是从迈向智慧教育学、教育学的实践、机智的性质、教育机智、机智与教学等九个方面向我们一一作了阐述。其中机智的性质、教育机智、机智与教学这几个章节更是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细细回想自己对教育机智的理解,几经波折,终于得以找到正确的方向,为自己打开一扇大门,看到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无限的延伸了广度与宽度。

一、教学机智是一种临场的天赋,是不可学的。

初为人师之时,那时还没有听到过关于“教学机智”这样的名词,有的只是“课堂的应变能力”。在后来的教学中,我开始慢慢熟悉起了这一词语,但是对于它的理解只是把“教学机智”与“课堂的应变能力”划上了等号,觉得教学机智应该是一种临场的天赋,有的人生来就有,而没有的人学都学不来。自己也没有努力求证过这样的答案是否是正确的,只是认为应该是这样。

二、教学机智是可以学出来的,它只存在于教学之中。

慢慢的,在边学习边实践的过程中,自己对于教学机智的理解也在逐步的改变。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千变万化,具有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按照老师预先想象的那样顺利,常常会出现意外,而正是这些意外常常会让自己手足无措,常想能冷静处理并能驾驭它,可总会是事与愿违,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自己对于教学机智的理解变得清晰一些了,教学机智是需要靠着不但积累起的底蕴,才能运筹帷幄,从意外中得到更大的收获。记得在我的一堂思品课上,当我要求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聊聊自己爷爷奶奶的喜怒哀乐,并想一想怎样才能让爷爷奶奶快乐时,意外发生了:第五小组有一个孩子哭了,其它的同学正不知所措。面对着这样的一个情景。我做出一个决定:放下预设的内容,转为和学生一起探讨孩子哭的原因。孩子的哭由心而生,是因为自己失去祖辈,不能敬孝所致。接着我又引导学生谈对此事的看法。学生们一个比一个说得深刻,有学生说:“我和他一样,心里也很难受,因为我的爷爷奶奶也没有了。”有学生说:“我觉得他很有孝心的,……”还有学生说:“……我们要珍惜和老人在一起的时间,我们的爷爷奶奶岁数都很大了,他们活的时间有可能不太长。如果我们现在不珍惜,将来他们不在了,那我们会后悔的。”对于这次意外的处理,我不仅很好地解决了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而且通过这个意外把学生的情感推向了一个高度,让学生从内心再一次受到了体验,它来得是是那么的突然,而解决得又是那么的自然。我很庆幸自己当时的决定。我并不认为自己有教学机智的天赋,此时的决定与做法,应该是得益于平时不断的学习与思考所得。那时对机智的理解上升于此,如今看来,我这样的理解还是很狭隘的。

三、教学机智是品出来的,因为它深入教育教学的每一个毛孔。

现在,当我再一次来看教学机智时,它已变成了教师的一种素养。它首先体现在教师的为人师表上。每一个人都在无声地接受着环境对他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如此。哪怕是平时那些最不可能听老师话的学生,也在每天接受着教师的影响,只不过他们接受的量少了一些,微妙一些,但你不可无视他的存在。因而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教师更应身高为范,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要先行做到。只有给予正确的影响,才能让学生受到正面的教育。其次教学机智体现在教师的自我克制上,面对着众多不同的个体,是否做到心平静气的与之交流,给予指导。特别是在孩子出现了令你生气的时候,是否还能不愠不火。古有“布衣怒天下素。伏尸二人血流五步”之说。而如今,教师一怒,心情影响行为,在这样的心境下还能有好的行为来指导学生,教育学生吗?再则,教师一怒,势必影响到学生,受了惊吓的学生一定会缩成一团,自动生成自我保护系统,这样的教育还会有效吗?答案不言而喻。学会了克制,就会理性地选择何时去忽略什么事,何时该等待,何时“不去注意”某件事,何时后退几步,如此理智地处理正是教学机智的充分体现。再次,教学机智还表现在教师要有一种处事不惊之态,要对情境要有有充分的自信。如当课堂失去了控制那一刻;当你与学生谈话,对他进行教育之时,学生不但不听,反而十分不敬之时;当你一而再,再而三,强调的内容不被学生重视时,你都要学会变得冷静,变得自信,同时做出充满智慧的举动。也许生活中的我们常常会被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小事,拖得疲惫万分,以至于到后来,在无奈之时,不再去思考、寻求一种积极的方法。没有了为师的那一份燃烧着的激情,那会是多么可怕啊!

四、教学机智更是一门与学生交往的艺术,他主要表现在你是否理解你的学生,尊重你的学生。

理解学生就要站在学生的位置看问题,处理问题。教育中,我们常会用老师的眼光来看待所发生的事情,然后以我们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表面上来看,问题是过去了,但是是否真的给学生心灵以解放,那就不敢说了。面对着教育中的某一件事,我们常常会知其然,而不去知其所以然,常常站在老师(这种成年人的位置上)想当然的认为是这样的,而全然不顾知识与生活阅历远没有成人丰富的儿童所站的位置、所看到的与想到的。就如上课老师讲的内容,做作业的时候发现有个孩子没有掌握好,于是就想到,孩子上课没有认真去听讲,这样的孩子不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孩子。殊不知,孩子的不懂可能是孩子的接受能力弱所致。可能是这一方面内容这个孩子还是很欠缺的,一下子接受那样的内容,对于他来说显得很困难。或许课上更有一些事打扰了他的听课,如昨晚没有睡好,如听课中出现了意外,如他想起了一些伤心的事等等。我们有一百种理由可以假设,但是只有站在这个孩子的角度,阐述出来的理由才是最为合适的,也是该令同样站在学生角度来思考的老师理解与体谅的。教学机智还体现在对学生的尊重上。教学中我们常会说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而不是客体,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还是把学生当成了教育的客体来看待。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抱怨孩子怎么就学不会呢?作为教师,我们有没有引着学生去学,引着学生过“河”呢?我们常要学生自己走过来学习知识,其实该行动的是老师,是教师该走到学生身旁,帮助学生认识他所要学习的东西,带着他一路走来。教师要有一种山不过来,我过去的思想来进行教育与教学,那我们的教育教学的成功率一定会更高。

教育的机智也涵盖了我们每一天,每一点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只有提高了认识,然后我们再去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海纳百川,勤于思考,追求更高更强,那么教学机智一定会带给我们全新而精彩的新未来。

读后感教学机智(篇8)

书到用时方恨少,为给自己充电,不断提升理论素养,闲暇时间我走进了《教学机智》一书。慢慢地我发觉它并不是像其他教育类书籍那样纯理论的枯燥,而是通过很多的事例和作者自己的很多深刻体会,把枯燥乏味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又形象。书里所讲一些教育现象与我们生活中的所见何其相似,让我们读起来倍感亲切,容易使人产生共鸣。

教学机智并非“遥不可及”。此前,我对教学机智的理解是:一位聪明的教师面对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能随机应变,采用恰当的方式加以解决,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教学效果。学是学不来的,那是天生的。对大多数的人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读完书才发现那只是我对教学机智一种狭隘的理解。书中写到:“教学机智表现为克制,表现为对孩子的体验的理解,表现为尊重孩子的主体性,表现为‘润物细无声’,表现为对情境的自信,表现为临场的天赋”。“教育机智保留了孩子的空间,保护那些脆弱的东西,防止伤害,将破碎的东西变成整体,使好的品质得到巩固和加强,加强孩子的独特之处,促进孩子的学习和个性成长”。我很羡慕那些教学很有水平的老师,总觉得他们身上有很多是我所学不来的。现在看来,他们身上那些突出之处,就是因为他们有十分睿智的教学机智,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处理很多随时出现的教学突发事件,化险为夷,化腐朽为神奇。

教学机智是教学艺术的一部分,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形成的一种教学修养,是教师的人生阅历、文化修养、个人学识长期积累后自然形成的。因此,追求课堂教学中教学机智的闪现已成为广大有理想、有个性的教师们的一种自觉追求。做到教学机智就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及时总结、记录自己教学的成功之处

任何一堂课都有其成功的地方,也可能存在某些缺憾。作为教师,不论是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或手段的独到之处、创新之处、精彩之处及时记录下来,作为以后从事教学的宝贵素材或案例,不断加以充实和改进,就可使以后的教学更轻松,更趋于完善。“已有的知识、经验 + 实践 + 反思 = 教师的成长”,同时,它也为教师深入开展教研工作提供了很有参与价值的第一手材料。

2.从瞬间的灵感中给人以感悟

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瞬间迸发出的教学灵感,抑或是学生思维方式的独到的见解、想法、做法,都是难能可贵的。身为教师,在及时给予学生以正面鼓励的同时,将其记录下来,使自己的教学更有新意。

3.从教与学的错误或败笔中汲取教训

从教师的角度看,不论一堂课有多么精彩,多么成功,疏漏与缺憾在所难免,在教学中通过同科教师以及学生的评议、自身的总结中反思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由于当时自己紧张所致,语言表达失误还是实验操作失误?是自己这方面知识欠缺或操作技能不过关?是由于自己在教学设计中本身出了问题,而自己当初并未曾意识到?是自己的教学理念滞后,未能很好地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还是教学方法、手段落后?从学生的学习方面看,更是对教学状况的很好折射,及时与学生对话、沟通、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调整和改进教学十分必要。在课堂上,从学生茫然、无助的表情中反思自己教学方式上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控教学行为。从学生的作业或试卷上书写不规范或有误,有的可能是根本不会,有的可能是一时疏忽,那么就有必要进一步追问:是什么导致了他的“失误”?是对这些要点的含义理解不深?还是这些同学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动作行为实时监控能力差?认真剖析学生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不论从知识掌握方面或是思维方式的优化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反思,都是对自己教学工作的一种很好地促进。

4.及时对教学行为进行记录与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重新设计

作为教师,每上完一堂课都应反问自己:今天的这节课上得如何?哪些较为成功,哪些方面处理得不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不成功又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对自己教学行为及时写课后记、教学随笔,进行课后备课,通过对自己教学中的案例分析,为自己进一步重新设计教学活动提供了重要线索,从而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实现自我提高与自我超越。

5.通过“说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与别的教师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发现自己或别人在教学设计中的优缺点,取长补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别人的缺点对自己也许有很重要的启发作用,它同样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

6.积极参加集体备课,集思广益,资源共享,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创造性的开展教学。积极参加校本培训,专业引领,用全新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厚积薄发,教学机智才会随时出现。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机智藏身于书页里、教学中、沉思时……我渴望拥有那份美丽的智慧。

关于教育机智的读后感(精选10篇)


读后感大全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关于教育机智的读后感”,敬请您浏览本页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读书逐渐成为了我们的文艺项目之一,每个人对作品这本书都有各自的见解。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

关于教育机智的读后感 篇1

在《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中,教学机智是这样的:

“机智”保留了孩子的空间,成长和学习都需要空间。

“机智”保护了那些脆弱的东西,可能是孩子的脆弱性软化了成人。

“机智”将破碎的东西变成整体,机智容易使伤口愈合。

“机智”使好的品质得到巩固和加强,对孩子信任就是给孩子以力量。

“机智”加强了孩子的独特之处,我们时刻要注意孩子的独特性,并加以培养。“机智”促使孩子的学习和个性成长,个性成长就是深层次的学习。

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应该是一个有责任感充满爱心的老师。 罗素曾经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发展。”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俗话说:“育人之道,爱心为先”。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

只有当教师用赤诚的真心去爱每一位学生时,才会消除“火暴”脾气、减少“急躁”情绪、避免对学生疾风暴雨般的“训斥”,以“温柔”的方式去开启和诱导学生。善于以平静的心态,运用含蓄幽默的教学机智,融洽师生关系。

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因为许多偶发事件的“肇事”者,通常是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只有教师摆正了他们在自己心目中位置,才能够对他们的行为“容忍”,不发火、不动怒,对事件进行冷静的、超常规的处理。

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反思的老师。 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习惯性行为,凭着“自以为是”的经验、机械化地、年复一年地进行着,这种行为远没有达到反思的要求。

书中作者写道,“未经反思的行动是‘缺乏智慧’的、没有机智的。”有两个美国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他们在两个玻璃瓶里各装进5只苍蝇和5只蜜蜂。然后将玻璃瓶的底部对着有亮光的一方,而将开口朝向暗的一方。

过了几个小时之后,科学家发现,5只苍蝇全都在玻璃瓶后端找到了出路,爬了出来,而那5只蜜蜂则全都撞死了。蜜蜂为什么找不到出口?通过观察它们发现,已是蜜蜂的经验认定:有光源的地方才是出口;二是它们每次朝光源飞的时候都是用尽了全部力量;三是它们被撞后还是不长教训,爬起来后继续撞向同一个地方;四是同伴的牺牲并不能唤醒它们,它们在寻找出口时也没有采用互帮互助、分工合作的方法。

而苍蝇为什么找到出口呢?如果说蜜蜂是教条性、理论性,而苍蝇则是探索性、实践性。它们的智慧中,就从来不会认为只有光的地方才是出口;它们撞的时候也不是用上全部的力量,而是每次都有所保留;最重要的一点是,它们在被碰撞后知道回头,知道另外想办法,甚至不惜向后看;它们并不死抱教条认定出口只在有光亮的地方、只在前方;他们能从同伴身上获得灵感,合作与学习的精神让它们共同获救。所以,最终它们是胜利者。

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应该是一个理解儿童可能性的老师。注意孩子、聆听孩子,是教育情境中的智慧性行动,是一种全身心投入型的智慧行动,不是简单地在行动中的反思。教育机智是指向孩子的,是对孩子幸福的关心。它是通过教育者积极主动建立起来的关系方式。

这种教育机智表现在,首先要正确对待孩子们的成长,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耐心;要理解孩子的体验,对孩子的经历保持开放,避免用一个标准的和传统的方式来处理情况;尊重孩子的主体性;教育者对教育情境充满自信;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孩子;还要有临场的天赋等。

同时他认为,教育机智的目的是为了保留孩子的空间,保护那些脆弱的东西,防止孩子受到伤害;它可以让破碎的变成完整的;它可以巩固好的品质,加强孩子的独处能力,支持个性的成长等。

教育机智通过实施某种认知的敏感性和实践一种对孩子的主动关心来实现它的目的。

一方面,教育机智依赖我们的能力来感知孩子的需求和具体认识孩子的各种潜力,用一种关心和接受的态度感知、聆听孩子;另一方面,机智敏感的眼睛折射出它关心的眼神,爱过运用眼神、言语、沉默、动作等来作为机智干预和关心他人的工作。

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能读到智者对教育的诠释和剖析,读到一种精气神,这种东西依附在老师身上,会使老师带有生气和灵动;这种东西弥漫在课堂中,会把所有学生的心紧紧抓住。

教学机智——让教师的课堂里风生水起,情趣盎然!让我们成为一个智慧型的老师而不断努力吧!

关于教育机智的读后感 篇2

培根曾经说过:“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此次临平一小在3月份开展的教师读书月活动中,每位教师选择一本教育理论书籍进行阅读,应该说,这是一种让全体教师增长才干,增强业务能力的一种活动形式。在这个读书月中,我拜读了加拿大马克斯.范梅南的著作《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读了之后,让我受益匪浅。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应变、灵活创造的能力,是教师教学的基本素质之一,它也是教师管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以独特的能力驾驭课堂,用教学心理对待偶发事件,把握教育契机,都是教学机智发挥的作用。

具体表现在:

(1)教师热爱学生,一定要做到对学生公平公正,不分优劣,不分好坏,不分美丑,一视同仁。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品德、成绩、不足、优点、缺点等都要进行全面、准确地分析和肯定,切不可感情用事,有失公平,出现偏颇。学生对教师最反感的是不能公正地对待学生。

(2)要有敏捷的思维和课堂应变能力。教师要能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通过因势利导,通过抛砖引玉,通过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稳定而良好的学习情绪,达到创造灵感的高峰。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抓住教学心理,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同学,把握教育契机利用独特的能力来驾驭课堂,才既能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又能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使教学机智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良好的作用。教师既要利用教学机智引导、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又要对偏离课堂内容、误入歧途、有悖教学目标的学生思维及时堵住,做到断流时导,漫溢时堵,堵导并用。

(4)教师的业务素养师实施教学机智的前提。从数学教学的角度来讲,数学教师还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我们应该经常性地问自己,对于自己所教的知识掌握到了何种程度,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吗?懂得知识的融会贯通吗?知道知识的后续发展吗?知道知识的应用价值吗?知道知识的产生背景吗?知道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教给学生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吗?我们还要学习一些高等数学知识,高屋建瓴地解读、参悟教材,掌握数学知识的基本脉络、提高对课堂即时生成的数学问题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因此,只有对所教的学科知识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设身处地地用学生的眼光看待教材,使自己的教学真正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5)教师必须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一方面,要锻炼自己的言语表达能力,使课堂教学用语具有简明扼要,生动活泼,风趣幽默等特点,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教师还要锻炼非语言表达能力,要讲究语音、语调、语速的变化,做到抑扬顿挫,并伴随着适当的表情和手势等,表达一定的知识信息。在课堂教学研究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不少的问题和困惑,亟待我们拥有解决问题的实践智慧。通过阅读此书,我发现西方教育科学领域多年来由探究普适性的教育规律转向寻求情境化的教育意义的光辉,也重新理解和思考教育智慧的意蕴,真是有一种从困惑走向豁然开朗的感觉。

关于教育机智的读后感 篇3

前段时间,我读了一本《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的书,这是世界著名教育学专家、教育哲学家、课程论专家和人文科学研究方法论专家的马克斯。范梅南教授写的一本教育类专著。初看这一本书,觉得它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读着读着,却发现它使我一下子明白了很多,领悟了很多。本书是从迈向智慧教育学、教育学的实践、机智的性质、教育机智、机智与教学等九个方面向我们一一作了阐述。其中机智的性质、教育机智、机智与教学这几个章节更是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细细回想自己对教育机智的理解,几经波折,终于得以找到正确的方向,为自己打开一扇大门,看到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无限的延伸了广度与宽度。

一、教学机智是一种临场的天赋,是不可学的。

初为人师之时,那时还没有听到过关于“教学机智”这样的名词,有的只是“课堂的应变能力”。在后来的教学中,我开始慢慢熟悉起了这一词语,但是对于它的理解只是把“教学机智”与“课堂的应变能力”划上了等号,觉得教学机智应该是一种临场的天赋,有的人生来就有,而没有的人学都学不来。自己也没有努力求证过这样的答案是否是正确的,只是认为应该是这样。

二、教学机智是可以学出来的,它只存在于教学之中。

慢慢的,在边学习边实践的过程中,自己对于教学机智的理解也在逐步的改变。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千变万化,具有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按照老师预先想象的那样顺利,常常会出现意外,而正是这些意外常常会让自己手足无措,常想能冷静处理并能驾驭它,可总会是事与愿违,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自己对于教学机智的理解变得清晰一些了,教学机智是需要靠着不但积累起的底蕴,才能运筹帷幄,从意外中得到更大的收获。记得在我的一堂思品课上,当我要求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聊聊自己爷爷奶奶的喜怒哀乐,并想一想怎样才能让爷爷奶奶快乐时,意外发生了:第五小组有一个孩子哭了,其它的同学正不知所措。面对着这样的一个情景。我做出一个决定:放下预设的内容,转为和学生一起探讨孩子哭的原因。孩子的哭由心而生,是因为自己失去祖辈,不能敬孝所致。接着我又引导学生谈对此事的看法。学生们一个比一个说得深刻,有学生说:“我和他一样,心里也很难受,因为我的爷爷奶奶也没有了。”有学生说:“我觉得他很有孝心的,……”还有学生说:“……我们要珍惜和老人在一起的时间,我们的爷爷奶奶岁数都很大了,他们活的时间有可能不太长。如果我们现在不珍惜,将来他们不在了,那我们会后悔的。”对于这次意外的处理,我不仅很好地解决了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而且通过这个意外把学生的情感推向了一个高度,让学生从内心再一次受到了体验,它来得是是那么的突然,而解决得又是那么的自然。我很庆幸自己当时的决定。我并不认为自己有教学机智的天赋,此时的决定与做法,应该是得益于平时不断的学习与思考所得。那时对机智的理解上升于此,如今看来,我这样的理解还是很狭隘的。

三、教学机智是品出来的,因为它深入教育教学的每一个毛孔。

现在,当我再一次来看教学机智时,它已变成了教师的一种素养。它首先体现在教师的为人师表上。每一个人都在无声地接受着环境对他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如此。哪怕是平时那些最不可能听老师话的学生,也在每天接受着教师的影响,只不过他们接受的量少了一些,微妙一些,但你不可无视他的存在。因而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教师更应身高为范,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要先行做到。只有给予正确的影响,才能让学生受到正面的教育。其次教学机智体现在教师的自我克制上,面对着众多不同的个体,是否做到心平静气的与之交流,给予指导。特别是在孩子出现了令你生气的时候,是否还能不愠不火。古有“布衣怒天下素。伏尸二人血流五步”之说。而如今,教师一怒,心情影响行为,在这样的心境下还能有好的行为来指导学生,教育学生吗?再则,教师一怒,势必影响到学生,受了惊吓的学生一定会缩成一团,自动生成自我保护系统,这样的教育还会有效吗?答案不言而喻。学会了克制,就会理性地选择何时去忽略什么事,何时该等待,何时“不去注意”某件事,何时后退几步,如此理智地处理正是教学机智的充分体现。再次,教学机智还表现在教师要有一种处事不惊之态,要对情境要有有充分的自信。如当课堂失去了控制那一刻;当你与学生谈话,对他进行教育之时,学生不但不听,反而十分不敬之时;当你一而再,再而三,强调的内容不被学生重视时,你都要学会变得冷静,变得自信,同时做出充满智慧的举动。也许生活中的我们常常会被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小事,拖得疲惫万分,以至于到后来,在无奈之时,不再去思考、寻求一种积极的方法。没有了为师的那一份燃烧着的激情,那会是多么可怕啊!

四、教学机智更是一门与学生交往的艺术,他主要表现在你是否理解你的学生,尊重你的学生。

理解学生就要站在学生的位置看问题,处理问题。教育中,我们常会用老师的眼光来看待所发生的事情,然后以我们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表面上来看,问题是过去了,但是是否真的给学生心灵以解放,那就不敢说了。面对着教育中的某一件事,我们常常会知其然,而不去知其所以然,常常站在老师(这种成年人的位置上)想当然的认为是这样的,而全然不顾知识与生活阅历远没有成人丰富的儿童所站的位置、所看到的与想到的。就如上课老师讲的内容,做作业的时候发现有个孩子没有掌握好,于是就想到,孩子上课没有认真去听讲,这样的孩子不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孩子。殊不知,孩子的不懂可能是孩子的接受能力弱所致。可能是这一方面内容这个孩子还是很欠缺的,一下子接受那样的内容,对于他来说显得很困难。或许课上更有一些事打扰了他的听课,如昨晚没有睡好,如听课中出现了意外,如他想起了一些伤心的事等等。我们有一百种理由可以假设,但是只有站在这个孩子的角度,阐述出来的理由才是最为合适的,也是该令同样站在学生角度来思考的老师理解与体谅的。教学机智还体现在对学生的尊重上。教学中我们常会说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而不是客体,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还是把学生当成了教育的客体来看待。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抱怨孩子怎么就学不会呢?作为教师,我们有没有引着学生去学,引着学生过“河”呢?我们常要学生自己走过来学习知识,其实该行动的是老师,是教师该走到学生身旁,帮助学生认识他所要学习的东西,带着他一路走来。教师要有一种山不过来,我过去的思想来进行教育与教学,那我们的教育教学的成功率一定会更高。

教育的机智也涵盖了我们每一天,每一点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只有提高了认识,然后我们再去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海纳百川,勤于思考,追求更高更强,那么教学机智一定会带给我们全新而精彩的新未来。

关于教育机智的读后感 篇4

最近,我认真的学习了《教学机智》,这本书真好,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教育理论和知识。

一、即使对孩子具有教学意向隐含着使孩子处于一种柔弱和依赖状态的意味,也有一种教育学的意向,因为说到底它也是对孩子的良好生存和真正的成长的关心。

二、教育学的理念。

首先,避开对教育问题的所有陈见和标准。

其次,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的多元含义有些与教育学这一概念是重叠的。

第三,课程和教育学一个最直接最显而易见的区别就是前者趋向于侧重教育的材料及教材和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计划、安排、选择、审核、评判等。相反教育学则易于找出教育和抚养孩子的人性的因素。

三、机智与其说是一种知识的形式,还不如说是一种行动。它是全身心投入的敏感的实践。1.机智它意味着指向他人的实践,充满机智就是打动他人,它不可以事先计划,机智表现为对孩子的体验的理解,尊重孩子的主体性,润物细无声。2.教育机智:机智保留了孩子的空间、保护那些脆弱的东西;机智由榜样加以调和,防止伤害,并将破碎的东西变成整体,它使好的品质得到巩固和加强,加强孩子的独特之处,促进孩子的学习和个性成长;3.机智通过言语、沉默来调和;通过眼睛、动作、通过气氛加以调和。教育机智离不开智慧和真诚。比如,在课堂之中,教学常常不能完全按照我们老师的设想那般顺利进行,具有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这就需要教学机智。机智考验了教师诸多方面的能力。我们应该运用智慧将不利因素转变成有利因素,我们需要动用真诚发挥教学机智的优势,在最少的时间内恰当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只有用真诚的态度,开启智慧,灵活运用教学机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意境,掀起课堂教学一个个高潮,才能达到教师所希望的境界。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更好地与书为友,在自己的教学路上,不断充电、加油。

关于教育机智的读后感 篇5

利用假期时间,根据个人的教学情况和面临的实际问题,拜读了《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教育专著读后感。读完之后顿觉收益非浅,在这些书中,作者力图将学生如何学习以及教师如何有效地教导学生、管理课堂的方法和信息提供给教育工作者,使我们能更易于把握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发展趋势,有效地形成和学生的互动,共同成长。作者多次强调了学生的优秀是教育出来的,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和可塑性,只要让他们置身于教育的氛围中,只要让他们感觉到是被需要、被爱的,即使是问题学生也能培养好的修养”。

在这本书中,作者可谓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推心置腹的和我们在讨论一个个教学管理中常会遇到的问题,细致地帮助每一位阅读者从问题入手剖析平时的管理。一遍通读,仿佛也在经历着一次重新认识自己、审视自己的过程。试问自己的工作中有没有在匆忙的工作中停下来看一看自己…在阅读中,发现原来在面对同样问题时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解决方法,开拓了新的思路,使原来觉得无从下手解决的问题处理起来也有章可循。不仅如此,书中所提供的55个细节从微处入手,却是处处切中要害,就像是为我们的教师管理提供了工作指南,如良好的学习习惯、社交礼仪、社会公德等方面的细节,将这些教育的细微之处罗列出清单,提醒我们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注意自己怎样以身作则,帮助我们在孩子的德育中一一落实。

最近也一直在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这本书,起初读这本书时感到有点吃力,总是抓不住书中的语句,但很快我就被书里生动的例子所吸引。我很容易就从这些例子当中体验到我在和儿子、学生相处时的一些感受,并进而反思这些时刻自己的表现。而这正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凡当过父母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我们总是对宝宝睡房的声音非常敏感,非常注意聆听,这难道不令人惊讶吗?即使我们的周围很喧闹,我们也总是能听到远处睡房里孩子在小床上的动静。但是,我们究竟听到了什么呢?哭声吗?叫唤吗?可即使没有任何声音的时候,我们仍然会决定去看看。我们以为孩子会安详着蜷缩着睡在小床的一角,可是,我们看到的竟然是一张完完全全地仰着的期盼的小脸。脸上放射出微笑,手臂舒展开来,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没有一句话,没有一点声音,但是我们仍然听到了召唤!这是一种力量,这是每个孩子所拥有的征服那位能“听到”的人的力量。读到这里,我想到了《倚天屠龙记》里的金毛狮王谢逊,迷失本性,杀人如麻,正狂性大作,要杀人之际,一声婴儿的啼哭即唤醒了他。孩子这种召唤成人的力量究竟来自哪里呢?也许来自孩子的脆弱性和可能性。我们伴随孩子出生、发展、成长,孩子的柔弱性呼唤我们,使我们反思什么是对孩子好的,孩子发展的可能性呼唤我们反思,我们有能力使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使我们共同拥有的世界成为什么样子的。孩子们对我们而言就是世界,倾听孩子的呼唤即是倾听世界对我们的呼唤。而我们是否聆听到了孩子的召唤呢?所以,“教师替代父母”的关系可以帮我们更好的理解教师的职责和教育的本质,这是这本书所有理论展开的基础。那么,教师的责任来自哪里呢?就来自倾听孩子的召唤并在实践中做出对孩子好的行为来,这就是本书所要讲的教育机智的核心。家长们、教师们,你们听到了孩子内心的召唤吗?那其实也是我们心里的召唤。

所以作者说“不了解自己的儿童时代的成人是不可能理解孩子的”。孩子们的召唤帮我们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方向。所以“教育学意向不仅是我们生活哲学的表现,也体现了我们是谁,我们在做什么,我们是如何以积极思考的方式面对世界的。”那么我们该如何聆听孩子的呼唤,表现出怎样的行动来呢?当我们这样问的时候,便产生了教育反思。这也是这本书要教给我们的教育机智。反思与行动有什么关系?文章当中有一段生动精彩的描述足以说明这一点,引用如下:翁大铁在他的《紧紧地拥抱》的诗篇中描述了他的孩子是怎样在卧室一直召唤他过去行晚安吻的。父亲大喊‘好了,我就来’。但是他正快要做完手头的活儿,然后又做这做那,之后他过去回应孩子的召唤。

当翁大铁慢慢地走过卧室的门前时,他看到了他的小家伙:“他站在那儿,手臂张开,等待着一个紧紧地拥抱。咧着嘴笑着。”翁大铁对父母拥抱孩子的方式作了精彩的描述。接着,几乎是一种事后的反思,两行简短的句子结束了诗篇:在我走进去之前,他像那样,他在那儿站了多久?“教育学首先召唤我们行动,之后又召唤我们对我们的行动作出思考。与孩子们一道生活以及反思我们与孩子们生活的方式,这两者都是我们的教育性生存的表现。”

关于教育机智的读后感 篇6

闲暇中我认真阅读了《99个班主任的教育机智》一书,99个班主任精英用爱心和大智慧教育学生的生动感人的故事,让教育学和教育实践中的难题在他们手中一一得到化解。对其中部分案例反复学习并反思总结,感动、感慨之余是认同,尊敬和顿悟。

一、学习教育理论,用心教育实践

从教快xx了,几乎一直在做班主任或与班主任有关的工作,深切感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特别是近几年对外开放日趋扩大,经济发展异常迅猛,收入分配显著差异,重重压力由社会大环境传递给了教育部门,直至到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社会的浮躁功利与人人要成功的矛盾日益尖锐,教师们碰在一起常常发出一致感叹:教师太难做,班主任更难做。给班主任们减减负吧!面对社会问题、家庭问题、学生问题一并进入学校,矛盾的尖锐性、复杂性和特殊性常使一些老师们措手不及,学习与反思《99个班主任的教育机智》让我豁然开朗,做教师要有爱心、耐心和恒心,更要有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紧密结合形成自己的教育机智。

二、灵活用好教育理论,解决教育实践难题

韩文清老师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学习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原则“只有建立了统一的集体,才能在儿童的意识中唤起舆论的强大力量。这种舆论力量,是支配儿童行为并使他纪律化的一种教育因素”。据此,韩老师开始了班集体建设的实践,班级逐渐形成了具有共同目标、价值观、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行为准则的真正意义上的班集体。学生道德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有一名学生例外,引起了韩老师重新审视集体教育。如孩子在特殊成长环境下已形成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缺乏集体教育所需要的根据环境自我调整的能力,甚至有比较严重的自闭倾向,不愿意融入集体,则常规集体教育在该孩子身上很难发挥作用。找到问题的根源后,有针对性地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做一名具有教育机智的班主任

一名好的班主任应具有时代性,适合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同时能静心学习,是一名优秀的学习者。在学习中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理论和理念,不断完善个人修养和品行。完善的个人修养包括爱心、宽阔的胸怀和坚强的意志等。只有真挚的爱,真诚的心才能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理解学生的体验,宽容学生的差错,耐心、细心、恒心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善于学习也包括善于反思总结实践中的问题,用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用心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一名具有教育机智的班主任。

关于教育机智的读后感 篇7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是马克斯.范梅南教授用朴实的语言和平充满智慧及灵动的思想和我们讲述一个个动人及真实的故事.那些故事,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让人亲近,读后很简单就从这些例子当中体验到我在和学生相处时的一些感受,值得一读再读地细细品味。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的那样“不论教育者是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就有教学机智,这种机智可以说是一种反应,一种面临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很难,我们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准确、迅速、敏捷地作出判断,恰到好处地处理,并非易事。

想有这样的教学智慧,我觉得至少要2个方面,一个是内部即要理论的基础,一个是外部即教学的实践的经验,我是新教师,没什么经验,所以我觉得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自身的内部条件,以达到充实自己的?

 一、多读书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句话说得一点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代为什么会这么发达,可以说中国的古代是世界发达的国家,这些骄人的成绩都是读书的结果.读书,好比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会让人收获非浅。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车马多如簇.对于读书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学以致用,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现在孩子的课外知识量比以前任何一个时代的孩子都要多,得到的信息也多很多,而且信息的更新速度也快了N多倍,尤其现今是计算器普及的时代,作为一名从事小学数学工作的教师,肚子里的墨水还是越多越好,这样才有可能面对突发事件,运用教学机智,让学生信服你。

例如,上个月在讲解数学时,为了让学生有效的了解古代人民的智慧,我和学生一起亲身经历一次动手实验,但由于某一学生的突发其想,一开始让我束手无策,但一想到好像类似出现过这样的事件在书上.就经过自己的方法马上解决了。

二、给学生一次机会

现在的社会,新科技,新知识的不断涌现,什么WTO,世贸组织等等一些列知识信息的增加,现在的学生思维敏捷,平时耳闻目睹甚多,可以说看的多了.学的也多了.听的就更多了。有时教师不甚了解的事,他们也能说得头头是道。

因此,在教学中偶尔遇到一些不知所措的突发事件问题,这就要教师灵活对待,不过人你可以不妨先听听学生的想法,可能会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教师应该是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他们谈谈,你听了同学们的意见后,你认为哪些同学说得更有道理。虽然我们可能对这方面的知识不是很了解,但通过投石问路的方法让孩子们的能力还是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这也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师对于学生的反馈机智是教学艺术的体现之一。

三、要善于反思

以前老听师傅说,教师要学会写反思,对自己一天中出现的问题和教学进行总结,就这要求我们新教师在平时注重积累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增强反思是养成教学机智最好的准备。

反思可以是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也可以以教育孩子的某个事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分析其中做得好的方面和不足的方面,提出整改措施,为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做好准备,反思不是简单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以此来获得这方面的经验,这种体验能使教师的经验世界变得更为丰富,最终以教学机智表现出来。

范梅南先生说,机智是“智慧的化身”。教师要做到“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上述的条件只是基础。

这个机智都是要用爱的方式去教育现今的学生.我们做教师的,在课堂上,一个关爱的眼神,一个友善的微笑,一个善意的批评,都会把学生的心与你拉近,让学生感到“老师在乎我,关心我”。越是小的细节,越是能打动学生,学生被你的细节感动了,那他们的灵活思维,创造能力,会很快在学习中得到施展。

教,很容易,育,也不难,但教育却很困难.看完了这本书,让我觉得教育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它的意义也需要到生活世界中寻找。

《教学机智》呼唤我们回到现实的教育中去,去发现和构建自己的教育学和学生的学习观,并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在以后的道路上,我会试着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努力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

关于教育机智的读后感 篇8

经朋友推荐,有幸读到范梅南先生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这本把现象哲学运用在教育中的著作,语言平实,读来流畅,宛如做了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让人受益匪浅。

在范梅南先生的书中,教学机智是这样被描述的:它是不可以事先计划的,它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形成的一种教学修养,是教师的人生阅历、文化修养、个人学识长期积累后自然形成的,是一门教学的艺术……就学校教学实践而言,我认为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应变、灵活创造的能力,是教师教学的基本素质之一,它也是教师管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以独特的能力驾驭课堂,用教学心理对待偶发事件,把握教育契机,都是教学机智发挥的作用。在《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中,范梅南例举了一些平日里很容易被我们忽略的教育时机或情境,来说明教育即成年教师和父母与年幼儿童或学生之间交往生活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教育本身确实是个体验的过程。完成这一过程,首先需要教育者具有相当敏锐的观察力,捕捉教育时机,运用教育智慧,才能撞击出心灵的火花,取得最佳的效果。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教师的主要阵地都在课堂。课堂千变万化,具有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教师教学机智的表现相应主要也在课堂。所有的课堂教学都不可能完全按照我们老师的预设的那样顺利,常常会有一些意外生成。而这些意外又可能使我们老师感到尴尬。作为老师,要善于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因势利导,冷静处理,灵活运用教学机智,科学巧妙地利用各种契机为课堂教学服务。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教学心理,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把握教育契机利用独特的能力来驾驭课堂,只有这样才既能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又能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使教学机智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良好的作用。教师既要利用教学机智引导、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又要对偏离课堂内容、误入歧途、有悖教学目标的学生思维及时堵住,做到断流时导,漫溢时堵,堵疏并用。

教学机智不是单纯的技能和技巧,也不是与生俱来的禀赋,更不是虚情假意的做秀,它应是一种充满教学智慧,具有较高层次的教学艺术,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反映,是教师个性品质、教育理论素养、教育实践经验等多种因素熔铸而成的精华。

读范梅南先生《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我真正理解了这句话,“教师应设法运用教学机智,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努力的方向,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凸现知识的乐趣。在课堂上能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学生听,不照本宣读,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白知识的意义、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们真正爱上“学习”,爱上“课堂”。

诚然,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工作。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教育是事业,而教师是职业。我们从事的是教师这一职业,担负的却是教育的责任。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

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能读到智者对教育的诠释和剖析,读到一种精气神,这种东西依附在老师身上,会使老师带有生气和灵动;这种东西弥漫在课堂中,会把所有学生的心紧紧抓住。我会永远记住这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

关于教育机智的读后感 篇9

课堂细节 教育智慧的体现

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有感

在一定程度上,课程是由课堂上无数个细节共同组成的。所以,关注现场与细节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新课程教学改革,最终要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上实践和体现

举左手?举右手?拖堂几分钟无关紧要吗?教师能否为教学的失误向学生道歉?

许多教学细节过去并不是受到了每一个教师的重视,也没有系统的理论对它们的必要性和规范性给予深入的探讨。但自从新课程教学改革开始,教师们对细节的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教学细节也开始被当作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去认识。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及以人为本的基础教育观,延伸着细节的力量,并将其从潜移默化的微妙影响转化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清晰引导。

细节可以体现一位教师的实力和功力,细节的变化则标志着课堂理念与实践的变化。新课程改革理念已经被多次地复述、转述,但如果在细节上没有更新,课程改革也只能是一句空话。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课程是由课堂上无数个细节共同组成的。所以,关注现场与细节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新课程教学改革,最终要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上实践和体现。重视细节的改造,正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

细节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举轻若重。最近出版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中如是说。关注细节,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能否落实到位以及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关注细节,就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是具有品位的教学新境界的体现。

作为最基层的教育工作者,能够深切体会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从理论到实践,从观念到行动的推进过程中带给自身和学生的欣喜变化。经过培训、观摩和研讨等活动,应该看到,改革过程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正在被很多教师理解和接受,并开始影响教学方式,改变教学实践。

如在新课程实施中,一位教师所创造的举左手,举右手的教学细节,就是教师与成绩较差的学生之间的一种约定:如果能够回答问题举右手,如果没有把握则举左手,教师根据学生举手提供的信息来决定是否请他回答问题。既照顾了学生的自尊心,又鼓励了他积极参与课堂交流。

但是,在课改的现场,由于理解和接受程度不同,老师们在教学行为中对新理念和新要求的把握水平参差不齐。过去司空见惯的教学细节可能会仍然时而发生。如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教师让学生站着,问谁来替他正确地回答,等另一名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则对他说:你听清楚了吗,请坐。长此以往,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会逐步消失,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少。这一细节隐含着一个错误的观念,即教师已经讲过的内容,学生不应再出错。

还有很多年都习以为常的拖堂细节,多数教师认为拖堂无关紧要,甚至认为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在这次教育局对武原中学常规调研中许多学生对教师拖堂的现象很反感,而且教师拖堂普遍存在。其实课间休息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坐了40分钟或45分钟的学生,迫不及待地需要下课的10分钟,进行身体和心理的调整,以便下节课更好地学习,所以,拖堂是否合理,应该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角度重新进行反思和审视。再如,目前中小学普遍使用的家长签字,引发了很多学生模仿家长笔迹、代家长签字的现象,就是不尊重学生、不信任学生的教学细节。

细节虽小,却不能小看。在看似应该和正常的地方,在有意无意的忽视和漠视的地方,正存在着教师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都应该努力去避免的非教育和反教育的现象,教学细节具有的对学生心理、行为的深刻教育性警示着每一个严谨的教师。因而应分析和反思惯常的教学细节,从中清理出由不合规律、不讲科学、不重人道所导致的问题,从打造全新的教学细节入手,改变原有教学行为,形成新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才能以此来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理解,体现出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充分重视,体现出对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的自觉,体现出教学技巧、教学艺术和教师素质,体现出先进教育理念下教师的人文关怀。

一项教育改革只有通过教师在课堂上众多细节的演绎而转化为深刻影响学生思维和接受的力量,才有可能是成功的。因此,教学改革,要从细节做起。

关于教育机智的读后感 篇10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是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授范梅南的经典之作。

书中用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的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教育学就存在于我们每天和孩子说话的情境中,教育学就存在于我们和孩子一起的方式中。”“我们可以将教育学定义成父母与孩子、老师与学生、祖母与孙子女在一起的某种际遇。”但“并不是所有的成人与孩子之间的社会际遇都是教育性的。”有爱和关心的际遇才是具有教学意义的。

父母对孩子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有一个共同的本质:都是“将孩子看作一个正在成长变化过程中的人来爱的”。书中这段关于教育学的阐释,使我对教育学有了更亲近的感受:用爱来感染学生!

范梅南教授说:机智是“智慧的化身”。因此,教师要做到“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必须具备诸多素质和条件。我体会,以下几方面是必须的:

 一、爱的能力

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教师有了爱,学校成了乐园,师生成了朋友,教育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上,一个关爱的眼神,一个友善的微笑,一个善意的批评,都会把学生的心与你拉近,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乎我,关系我”,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将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就可能产生灵活的思维,创造的能力!

 二、丰富的学识

现在,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就要成为源源不断的活水!开凿一眼泉,就是要求我们教师要做到终身学习。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的程度是惊人的。

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知识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学生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

如果教师能做到精通专业,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并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就能信手拈来,驰骋自如,找到偶发事件与教学任务之间的联系,迅速地切入主题。这样的教师,才是令学生佩服的教师,才能长久地傲立于学生中间。

幽默也应该是教师具备的品质。这一点在书中也有所体现。幽默能使原本急躁、杂乱、拘谨、乏味或困惑的事情出现新的转机。幽默能逐渐扭转当时的尴尬局面。

幽默是我们可以支配的一种人性化的方法,它能缓解、融解、释放或者恢复已经变得不再具有教育意义的局面。能做到幽默的教师,将会是令学生倾心的教师,能将幽默巧妙地运用到教学中的教师,将会学生乐于追随的教师!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后感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后感

经朋友推荐,有幸读到范梅南先生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这本把现象哲学运用在教育中的着作,语言平实,读来流畅,宛如做了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让人受益匪浅。

在范梅南先生的书中,教学机智是这样被描述的:它是不可以事先计划的,它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形成的一种教学修养,是教师的人生阅历、文化修养、个人学识长期积累后自然形成的,是一门教学的艺术就学校教学实践而言,我认为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应变、灵活创造的能力,是教师教学的基本素质之一,它也是教师管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以独特的能力驾驭课堂,用教学心理对待偶发事件,把握教育契机,都是教学机智发挥的作用。在《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中,范梅南例举了一些平日里很容易被我们忽略的教育时机或情境,来说明教育即成年教师和父母与年幼儿童或学生之间交往生活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教育本身确实是个体验的过程。完成这一过程,首先需要教育者具有相当敏锐的观察力,捕捉教育时机,运用教育智慧,才能撞击出心灵的火花,取得最佳的效果。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教师的主要阵地都在课堂。课堂千变万化,具有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教师教学机智的表现相应主要也在课堂。所有的课堂教学都不可能完全按照我们老师的预设的那样顺利,常常会有一些意外生成。而这些意外又可能使我们老师感到尴尬。作为老师,要善于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因势利导,冷静处理,灵活运用教学机智,科学巧妙地利用各种契机为课堂教学服务。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教学心理,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把握教育契机利用独特的能力来驾驭课堂,只有这样才既能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又能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使教学机智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良好的作用。教师既要利用教学机智引导、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又要对偏离课堂内容、误入歧途、有悖教学目标的学生思维及时堵住,做到断流时导,漫溢时堵,堵疏并用。

教学机智不是单纯的技能和技巧,也不是与生俱来的禀赋,更不是虚情假意的做秀,它应是一种充满教学智慧,具有较高层次的教学艺术,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反映,是教师个性品质、教育理论素养、教育实践经验等多种因素熔铸而成的精华。

读范梅南先生《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我真正理解了这句话,教师应设法运用教学机智,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努力的方向,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凸现知识的乐趣。在课堂上能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学生听,不照本宣读,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白知识的意义、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们真正爱上学习,爱上课堂。

诚然,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工作。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教育是事业,而教师是职业。我们从事的是教师这一职业,担负的却是教育的责任。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

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能读到智者对教育的诠释和剖析,读到一种精气神,这种东西依附在老师身上,会使老师带有生气和灵动;这种东西弥漫在课堂中,会把所有学生的心紧紧抓住。我会永远记住这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后感


最近无意发现了一本跟教育教学有关的书《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从实际情境与现象中探讨教育学的问题,提出了以责任和使命为基础的“教授法”,为理性的教育学注入了丰富的情感,范梅南明确地道出了著作此书的目的性:“新教师可以感到本书不仅引导他们更善于反思,并为其提供许多源于生活的经验,这些经验使得对教育学的反思首先是有意义的,并且是可以实现的。有经验的教育家从书中找到其个人经验的实例,从而希望以一种深思的方式再次回顾这些经验。更重要的是,我希望本书能帮助我们优先考虑孩子们的幸福,认真地对待年轻人,始终能从孩子们的角度来考虑教育方面的问题”。

这部书在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理论的东西比较深奥,并不能一下子读懂,但它举了许多生动的事例,透过这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学生,了解教育的真谛是什么。读完此书,促使我反复思考着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在落实课改精神,全面推进素质化教育的今天,我们教师该如何应用教学机智,搞好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教学机智在当今课改新课堂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传统教学重视教师依靠本身的素质和瞬时智慧所表现出来的教育机智,关注的是课堂教学流程,强调顺着教案走。而新课程则强调课堂学习--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这种开发性的课堂好比战场,瞬息万变。学生的思维变化的不确定性,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学生对课程的多元化反应以及个别差异等价值取向,使得课堂教学中不可控因素增多。现代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课前准备和课堂的现场调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探究性学习,更多地表现为针对某一个教学环节的一种或几种教学预案,更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更强调顺着学生的思维走。教师不但要有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而且要能够灵活果断的采用恰当有效的策略与措施,才能有效地推进教学发展的进程。

范梅南先生说,机智是“智慧的化身”。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应变、灵活创造的能力,是教师教学的基本素质之一,它也是教师管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以独特的能力驾驭课堂,用教学心理对待偶发事件,把握教育契机,都是教学机智发挥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1)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平等相待的心。只有当教师用赤诚的真心去爱每一位学生时,才会消除“火暴”脾气、减少“急躁”情绪、避免对学生疾风暴雨般的“训斥”,以“温柔”的方式去开启和诱导学生。善于以平静的心态,运用含蓄幽默的教学机智来融洽师生关系。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因为许多偶发事件的“肇事者”,通常是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只有教师摆正了他们在自己心目中的位置,才能够对他们的行为“容忍”,不发火、不动怒,对事件进行冷静的、超常规的处理。

(2)要有敏捷的思维。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善于因势利导,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特别是遇到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如何在不伤害学生情感的前提下保持教师的威信,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并转化其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敏捷的发散性的思维,才能左右逢源,化险为夷。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抓住教学心理,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同学,把握教育契机利用独特的能力来驾驭课堂,才既能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又能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使教学机智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良好的作用。教师既要利用教学机智引导、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又要对偏离课堂内容、误入歧途、有悖教学目标的学生思维及时堵住,做到断流时导,漫溢时堵,堵导并用。

(4)教师熟悉教材、教法和学生是实施课堂教学机智的前提和基础。熟悉教材,教师就会对讲课满怀信心,胸有成竹;熟悉教法,教师就能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有效创设教学情景;熟悉学生,教师就能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教师做到这“三熟”,就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发现问题,迅速判断,妥善处理;还可以尽快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案,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5)教师必须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一方面,要锻炼自己的言语表达能力,使课堂教学用语具有简明扼要,生动活泼,风趣幽默等特点,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教师还要锻炼非语言表达能力,要讲究语音、语调、语速的变化,做到抑扬顿挫,并伴随着适当的表情和手势等,表达一定的知识信息。

总之,教学机智不是单纯的技能和技巧,也不是与生俱来的禀赋,更不是虚情假意的做秀,它是一种充满教学智慧,具有较高层次的教学艺术,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反映,是教师个性品质、教育理论素养、教育实践经验等多种因素熔铸的合金。我决心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摸索、思考、积淀,不断地充实自己、追求个性、构建风格,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争取做一个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好教师。

喜欢《教育机智读后感1500字11篇》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机智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