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纪录片观后感 > 地图 > 纪录片观后感

纪录片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2-11-06 来源:互联网

小人国纪录片学前教育观后感。

随着时间流逝,总有那么一些作品让我们记忆深刻。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之后,会不断回味里面的情节。在看完后,对于作品里的情节非常感兴趣,老师都提倡用写观后的方式来提升作文能力。作品观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以下内容是读后感大全的编辑特地整理的“小人国纪录片学前教育观后感 ”,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小人国纪录片学前教育观后感 【篇1】

《小人国》是根据昌平的一所叫做“巴学园”的幼儿园小朋友们的日常生活拍摄的一段真实的纪录片。在老师的推荐下,我利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看完了这部电影,总体感觉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有趣、感慨、反思。

有趣。影片中每位小朋友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可以说是一个小社会。称王称霸的池亦洋、调皮可爱的锡坤、内向敏感的辰辰、活泼开朗的南德,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心思,每个小朋友也有每个小朋友的思想,他们在集体里生活,或开心,或失落,或兴奋,或伤心,丰富而有趣。最有趣的是锡坤,这是个爱探索的小朋友,还有点自己的“小点子”。比如把大家的鞋子挨个扔进垃圾桶,把放在架子上面的各种珠子打翻到地上扒拉着玩。导演特别在锡坤探索的镜头里,加了跳跃性比较强的音乐,和他“偷偷摸摸”的动作巧妙的契合起来,让人感觉幽默极了,看到此我不禁哑然失笑。这不就是对什么都好奇的孩子们的天性吗?观影的我们此刻不就是变成了他们中的一员窥探到了童年的秘密吗?巴学园的老师们给了孩子充分探索的空间,给予他们最大的尊重和耐心。老师面对锡坤扔鞋子这件事,安之若素地将鞋子们一一捡回来,面对锡坤弄得满房间珠子,大李蹲在旁边陪孩子一起捣鼓起珠子们来,探索不同的玩法,并在最后引导孩子把珠子都打扫起来,既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物归原处的习惯,还保护了孩子对世间万物的好奇心。我想,换作我,或者有些妈妈,恐怕看到满地珠子,一定会大喊大叫了吧?

感慨。电影一直贯穿着始终的,是辰辰对于南德的等待。无论是凉风吹佛落叶的秋日,还是漫天飘雪的冬天,都可以在巴学园的小院子里看到辰辰这个小女孩,静静站在那里,时而心事重重地等待,时而翘首以盼地望向大门口。辰辰这个孩子有些内向不合群,她只和南德玩,如果南德没有来幼儿园,不论多久,她都要在门口等待南德,任凭家长的劝告,任凭老师的开导。辰辰眼睛不大,但是流露出来的总是期待与执着。南德来了,奔向教室,辰辰奔向南德,兴奋而又忍耐。继而他们开启愉快的一天,互相喂饭,彼此聊天,一起游戏。后来,巴学园要换地址,两位小朋友要面对短暂的分离,我本以为辰辰会接受不了的,没想到在大李老师温和而又尊重的谈话中,两位小朋友欣然地接受了这样的变化。在辰辰等待的眼神中,我发现小朋友远比我想象的脆弱,在即将接受分离的时刻里,我发现小朋友又远没有我想象的脆弱。辰辰和南德的故事,让我想到了很多敏感性的孩子,也许他们不善言辞,也许他们在与人交往上有自己的困难或者独特的特质,我们家长或者老师,一定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足够的理解,以及足够的关爱。也许他们还是会执着于自己执着的,如同坚持着自己的最单纯的信仰,只要我们的尊重在先,接纳在前,爱在周边,孩子一定可以适应和改善。

反思。看到池亦洋有的时候霸道,骂人,打人,让人多多少少会觉得这个孩子很没有礼貌,也许是被家长惯坏了,也许是没有得到恰当的教育和引导,其实孩子也是无辜的。在听课的时候,池亦洋并没有太遵守规则,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老师没有关注他,他就用其他的方式引起别人的关注,说不定这个孩子在家庭中是个缺乏爱与有效陪伴的孩子。同时,作为一个词汇量很大的男孩,其中还会说不少骂人的,或者诅咒性的话语。我想,一定是环境给他的影响。人能受到的影响无非是三个方面,学校,家庭和社会,年龄尚小的孩子受到社会的影响应该没有学校和家庭大,巴学园是个文明、尊重孩子的幼儿园,那么我推测可能家庭给了池亦洋或多或少的影响,也许父母说过类似的话,或者看电视受到影响,总之,一个文明的孩子,一定是受到了良好家教的孩子。作为一名男孩的家长,在这些孩子们的身上,也似乎看到了自己孩子的影子,天真着他们的天真,霸道着他们的霸道,可爱着他们的可爱,执着着他们的执着。摇摇晃晃地学着长大,学着怎么用礼节而不是拳头去说话,学着怎么用规则而不是情绪去行动。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很朴实的比喻。我们的教育的确该量体裁衣,因材施教,以学定教。影片中我也有认为值得商榷的地方。对于踢足球的一段,大李老师作为裁判,池亦洋认为是不公平的,大李老师采用的是讲规则说道理的方式,我认为并没有使池亦洋心服口服。那一次游戏之前,假如老师把“预防”做在前面——提前说好足球游戏的规则,就会避免这样的冲突。如果事情像影片中这样没有“预防”的发生了,首先应该同理孩子,理解孩子的好胜之心,说清规则的情况下,如果孩子依然不能接受,再给孩子一次从新来过的机会,“我们再重新比一次,这次我们提前说好规则!”而不是稍显强硬的一本正经的把游戏看得太正式,一定要分清孰是孰非,毕竟,孩子的情绪比游戏本身的结果更重要。

小人国纪录片学前教育观后感 【篇2】

看这个片子让人觉得异常温馨和感动,那好似因为孩子的执着,纯真,更还有教师们的爱。做到有爱心也许不难,可是应对淘气的孩子,不光要有爱心,更要耐心与信心。如果你给与他的仅仅是爱心,那就成了纵容和溺爱,这样的爱是不会浇灌出好的花朵的。大李教师就是一个充满了爱心的同时还充满耐心与信心的教师。

她是一个叫巴学园的幼儿园的教师,她总是那么和蔼。她教孩子要争取自我的权利,教孩子礼貌待人,教孩子不以强凌弱….也许有人说这个很简单,可是如果碰到像池亦洋那么淘气顽皮的孩子,你会怎样办了,我当时在想,如果换作我,我会怎样做呢?打一顿吗?骂一顿吗?不让他在这个幼儿园里待了?应对那么多家长的强烈提议,她很淡定的说,池亦洋给所有男孩子树立了榜样,教他们坚强。所以她是不会让那个池亦洋转走的,她相信这个孩子。

池亦洋能够说是调皮孩子的一个代表,他抢别的小朋友的东西,还打人,说脏话,动不动就说:混蛋,我要掐死你。我以为他是一个有暴力倾向的孩子,很危险,想得远一点或许和他的家庭有关?可是每当他犯了错,大李教师都耐心的跟他讲道理:你这样是不对的,你没有权利拿别人的东西。你没有权利伤害别人的身体。你应当向人家道歉……

按照我此刻的想法,我觉得调皮的孩子最终应当是很有出息的。刚开始的时候,池亦洋好像根本听不进去,他依旧我行我素。慢慢的,大家都不跟他玩了,他的群体里只剩下了他一个,孤孤单单。我想他应当也会在心里反思吧。一天有两个小男孩起争执,他跑过去把他们拉开,并问他们是谁先动的手,按照确定他让错的一方给另一方道歉,并且要询问人家愿不原谅他,俨然一副小大人的模样。这就是小孩的模仿迁移本事。看到这一点我很感动:大李教师的心到底没有白费。

所以,只要不放弃,孩子的本性总是善良的,何必说什么坏不坏,好不好之类的话呢?在一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中,父母孩子都是孩子的启蒙的教师,多给孩子一点信心与鼓励,不要动不动就打,动不动就骂。并且每个孩子从心里都是期望父母教师关注自我的,不要漠视他的这种需要,也不要给孩子戴上好孩子,坏孩子之类的帽子,让他们欢乐的成长,教他们友爱,和善,帮忙,团结,诚实,勇敢……多点耐心,他们会很好很好的长大。

第二个我想说一说那两个孩子,辰辰和南德。每一天早上好像辰辰都是最早一个到幼儿园的,每一天辰辰都在门口等南德,和他一齐进去。而南德总是来的很迟,并且每次都好像不在意的样貌。辰辰好像仅有在和南德在一齐的时候才会开心的笑。这就是两小无猜,呵呵….很完美。让人惊讶的是,辰辰很执着,每一天每一天都在等,好像那已成为她必做的功课,这种执着也让人感动!

第三个我想说一下坤锡,他是个刚满两岁的小男孩,对什么都充满好奇。起初对垃圾桶的容量感兴趣,就把足球啊,其他小朋友的鞋啊什么的都放到里边去了。教师们没有阻止,只是在晚上有把东西拿出来。之后他兴趣转变,跑到屋里到处乱翻,还把棋子洒了一地,大李教师也没有阻止,相反还和他一齐玩,最终又和坤锡一齐收拾好棋子。这门做恰恰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贴合孩子这个年龄段的特点。

其实有好多印象深刻的画面就不一一说了,作为一个教师的李跃,她是成功的,孩子能进到她的幼儿园真的是一种幸福。孩子这朵花,不只是要给他施肥,浇水,还要在他长歪了的时候扶他一把,让他昂扬向上。教师确实就是那园丁,呵护花儿健康长大。


小人国纪录片学前教育观后感 【篇3】

《小人国》顾名思义就是属于孩子们的世界,我们在小人国里能够观察到每一个孩子的变化和成长,该片用镜头记录幼儿园里每个孩子的变化过程,从早上入园开始,包括孩子们的活动过程。

这部纪录片主要是讲述了几个孩子之间的故事,期间记录了一个小女孩,名字叫辰辰,她每一天来到幼儿园后都不进屋,只是在门口静静地等待。

刚开始的时候,教师感觉到很纳闷,不明白她在等谁,直到之后,教师才明白她在等一个小男孩,名字叫南德。

辰辰每一天都来得很早,可是南德每一天都来得异常晚,等待成了辰辰每一天的必修课。

等待南德来后的两人,一齐到娃娃家选择工作,不参与别人的活动,辰辰的等待从夏天一向到冬天,从来没有间断过,哪怕南德没有来幼儿园,辰辰也是在门口静静地等待,不和其他小朋友一齐工作,有时候教师也会陪着辰辰一齐在门口等······

这就是孩子,成人的等待时间远远比不上一个孩子,可见孩子之间的感情,换作成人,这样的等待谈何容易,有些人会因为等待时间过长而发脾气,还会因为等待时间过长而让彼此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淡。可是孩子不会,孩子之间的感觉是最纯粹的,不添加任何复杂的情绪。

他们会因为等来了好朋友而感到开心,也会因为好朋友和自我一齐玩而兴奋。换个角度想,孩子的想法很简单,很单纯,只要自我开心就好。并且教师的陪伴也能够看出教师对孩子这一做法的尊重和理解,并没有阻止。

接下来辰辰等到南德了,他们俩一齐开心地在娃娃家工作,就在他们工作时,有几个小朋友“闯”了进来,辰辰立刻就说:“你们这些大坏蛋,来晚了,这是我们先拿到的。”

可见,不管多小的孩子,都有“规则”、“排队”意识,并且孩子心里很清楚等待意识。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成人都没有办法做到排队和等待。就经常看到的事情来说,成人带着孩子去超市买东西,到了要付钱的时候,人很多,需要排队,可是很多成人为了节省时间,直接带着孩子插队,这样给到孩子的榜样就是我爸爸妈妈都插队了,我干嘛还要排队?

这样的事情就潜移默化影响到了孩子,孩子是吸收性心智,对于成人做的事,孩子会模仿,并且这会成为孩子的习惯,如果成人这个时候榜样作用没有做好的话,那么是直接影响到孩子。

当孩子长大后,孩子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成人会去数落“你这孩子怎样这样”那你有没有想过孩子是为什么变成这样呢?有没有从自我身上找到原因呢?成人就如同一棵大树,孩子就是旁边的小树,需要我们细心去呵护,并一齐去成长。

小人国纪录片学前教育观后感 【篇4】

《小人国》是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著名纪录片导演张同道用两年时间跟拍北京一家幼儿园制作而成的。张同道说,这部影片是他献给儿子的礼物,拍摄起因是儿子4岁时说的一句话。一次他给儿子洗手,儿子嫌水太烫,他说不烫,结果儿子说:“那是你的感觉,不是我的感觉。”小孩子们的感觉到底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勾起了他的好奇心,于是决心深入这个世界,用镜头去观察这些小孩。“当我蹲下去进入到他们的世界以后,我对孩子的认识彻底被颠覆了,发现孩子跟成人一样有深刻的见解、细腻的情感,还学到了很多孩子的智慧。”

影片在82分钟的时间里展示了一个我们能够看到,却似乎从未真正认识的童话世界,幼儿园的小孩不是像向日葵一样总仰着笑脸,而是和大人一样有自我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世界里有自我的法律和规则,有自我的语言和道德。影片的主角是池亦洋、锡坤和辰辰、南德。在这几个孩子身上,人类的三种本事在幼儿时期的表现都表现得很极致。5岁的“孩子王”池亦洋天生就具有领导才能,总喜欢命令别人听他的安排;两岁的锡坤,还穿着纸尿裤,但对世界的好奇已经很强烈了,他把小朋友的鞋和玩具都扔到垃圾桶里,要看看这个大家伙到底能装多少东西;辰辰的情感细腻,她坚持一年多每一天执着地等待南德,能够说是个情感小公主。

“你凭什么给我分配任务?”“因为我是这儿的领导!”

“我是一个坏的收音机,所以不停地唱歌!”“你哪儿坏了?”“螺丝松了。”

“今日大家都欺负我,所以我大发雷霆!”

整部影片没有剧本,没有矫饰,没有提前安排的故事情节,孩子们简单而真切的生活,却让成年人忍不住嘴角上扬。

这是一本育儿活书!其实,如果你已经看过类似理念的育儿书,感觉也差不多。只可是,影片带我们直观地走进孩子的世界。在这个小人国里,每个小孩都被视为与大人一样平等看待,教师们理解孩子的行为自有其道理,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保护并引导着孩子的天性,留给孩子反思的时间认识自我的错误,将之看成一个小社会,遵循社会的相关规则!

值得一看!这部影片,让我们停一停忙碌的脚步,静下心来去慢慢品味我们身边那个纯真的儿童生活世界!当你用心蹲下来,走进去,你会发现,这个孩童国度里有很多被你忽略甚至常常易受大人权威所__的孩子的道理!

小人国纪录片学前教育观后感 【篇5】

电影是张同道导演在09年拍的纪录片,名曰《小人国》,奈何我孤陋寡闻,找了同名的《格列佛游记》看了半天,幸得丫头提醒才知走了岔路,惭愧惭愧!至于网络卡,电影播放延迟诸多琐事不提也罢,八十分钟的电影竟看了俩钟头,幸亏观阅时随手笔记,否则看到结尾定要忘记开头剧情,被丫头贻笑在所难免......

说起教育,依稀记得幼时学校破落的院墙上粉着“百年大计,教育为先”的白字,虽不懂其中含义,可也知道教育是比吃饭睡觉还要大得多的事情。时至今日,掐指算来也有二十载光阴,老校不见踪影,教育深入人心。

《小人国》的剧情我不想赘述,权且谈谈观影感悟与丫头分享,错对不论,倘若能对丫头教书育人有些许帮助,那我也算积了功德。

幼儿天性烂漫,最是难管,因此我的第一感悟是“建立秩序”。秩,常也;秩序,常度也。片中大李老师与孩子头池亦洋数次面对面交锋,无论他欺负了小朋友,亦或在踢球时用手接球,都没有惩罚这个小刺头儿,而是和他讲做人的道理,为世的规则,即便被池亦洋痛骂“混蛋”,也不恼怒,心平气和讲礼貌谦让,把一切控制在秩序下。让人欣慰的是当两个小朋友打架,池亦洋竟然有模有样的学着大李老师调节他们的矛盾,让我不禁莞尔,欣喜之余又有些感动,小刺头儿竟也是秩序的维护者了!

闻道不分先后,儿童也是独立人格的承载者,我的第二个感悟便是“平等沟通”。如果看得仔细,会发现无论什么时候,老师们总是低着身子和孩子们沟通的,要想了解孩子,就要先站到孩子中间来。不要把孩子当孩子,或许是孩子最渴望的。锡坤喜欢把小朋友的鞋子扔进垃圾箱,把教室的玩具撒的满地都是,大李老师看在眼里却没有阻止,而是一遍遍的在孩子玩过后悄悄把物件归回原位,这份宽容与理解,恰是朋友有的,而长辈缺的。老师的尊重,是幼儿独立人格的形成的温床,小小的幼苗在这里萌发茁壮,终会长成参天大树。

校车行过雪地渐渐远去,“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的标语却印刻在了我心里,鞋子舒不舒服,只有脚知道,教育成不成功,只有孩子明白。或许巴学园在当前是个个例,我却依稀看到美好前景,且祝愿巴学园的办学模式在神州大地上如雨后春笋般生机勃发!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扩展阅读

小人国观后感


篇一:小人国观后感

《小人国》这部精彩的电影,真实的记录了孩子们的纯真年代和情感历程。以平实的手法,细腻的把孩子们得世界展现给那些大人国的我们。

很有幸看过《小人国》拍摄的片花,而且比其他人更能详细的了解这部片子拍摄的背景。导演利用三年的时间才把片子剪辑成型,着实下了一番苦功。82分钟的观赏过程里,伴随着出人意料的幽默、滑稽与感动。始终纠结于心的就是自己被这群小人国里的精灵们感染着,庆幸他们能遇到一位如此懂他们的老师。而老师所给予孩子的并非一个“爱”字就可以诠释,则需要老师的教育机智,和提供适时的帮助。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的交流才是当今教育的最终目的。我是含着泪把片子看完的,为了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情感世界如此精纯,就像一张白纸,因为没有色彩而纤尘不染。

而作为一位蒙氏老师,更能体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父母和老师都会说是爱孩子的。但是怎样的爱才是恰到好处?这的确是值得我们探究的一个话题,也是最近现代教育理论时常争论的话题。而这部影片则让各界争议的人们看到了亮点,再爱也要有权利,再爱也要有规则。孩子们的情感世界中迸发的点滴精彩,无需成人去干预,无需成人去打扰,一切都是自然赋予他们的力量。我们只是沿着他们成长的轨迹给予适当的帮助就可以,之后就是谦卑的看着他们成长。

一个关于权利、情感和探索的儿童故事,更多则是给成人以警示,虽然我们每天都穿梭在孩子们的中间,但是对于这些小小一国的小人们我们是否真的能走进他们的世界呢?或许我们更多的是用自己的行为定势去处理孩子们的问题,而从未了解过他们。而他们的世界我们探知的只是:你必须这样……你可以那样……而非给予孩子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恰恰也是在警示我们的家长和教育者,留给孩子的不是给他们什么,而是他们需要什么。

很唯美的一部影片,也是近年来儿童影片中的经典之作,值得一看。

篇二:小人国观后感

纪实电影《小人国》,看过之后给我的触动很大。在巴学园里孩子们不受老师的约束,不用受课堂的管制,可以自由发挥尽情玩乐。特别是大李老师对孩子的宽容、和蔼可亲的态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每天孩子们放学后都不想回家,巴学园给了孩子们快乐,无忧无虑的童年。结合我们这里的情况,有许多事就做不到。安全抓的这么紧,老师的视线从不离开孩子,总是怕他们磕着碰着没法向家长交代。一天下来,只要能把每个孩子平平安安的送到家长手里,悬着的心才能放下。印象最深地是孩子们在玩沙土、在雪地里爬,他们脏不脏,没有老师去说:“这不行,太脏了。”我们不能看着孩子把衣服弄脏,教育理念与他们有差距,再说我们班里孩子多,真让他们自由发挥,肯定会闯祸,这点我们无法借鉴。

大李老师处理问题的许多方法值得我们学习。第一是小女孩辰辰,她可爱、腼腆、专一、执着,每天早晨来到幼儿园后,都会耐心地等待她的好朋友南德,当看到南德来园后,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在她等待好朋友的过程中,老师也是尊重她的想法的,而且还会陪她一起等南德,这不仅表明了幼儿很珍惜自己的好朋友,也说明了幼儿之间的交往是多么的重要,使他们喜欢上幼园。

第二是小男孩池亦洋,他在班里总是会欺负人、骂人、打人、不懂礼貌、不遵守游戏规则等等。但是面对这样的问题幼儿,老师并没有发脾气,也从没有放弃过他,而是耐心地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在哪些方面是不对的,应该如何去做,老师不仅没有厌烦他,还发现了他的闪光点,比如说他会像大哥哥一样带着小朋友们一起玩;他也会像小老师一样为小朋友们接触矛盾。并且老师还从他的身上看见了小男子汉的身影,最后变成了老师的小帮手,对池亦洋来说遇到这样的老师,是他的福气。这些过程告诉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不能因为孩子的某些弱点就判断一个孩子是好是坏,在教育孩子时更要有方法。

第三是可爱的机灵鬼锡坤,他非常爱探索,用小朋友的鞋、玩具、球来填饱垃圾桶的肚子,看看它的肚子到底有多大,他还会把游戏室弄得一片狼藉,但老师尽情的让他探索,捣乱,大李老师说,这叫探索空间,让他从生活中探索学习。看到这里使我明白了幼儿是有很强烈的好奇心的,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探索的空间和时间,用更有趣的游戏方法去教育孩子应该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

再就是大李老师对孩子们的爱,是那么的无微不至,不论是对淘气的孩子,还是对听话的孩子都一视同仁。当遇到小朋友们做错事情时,她总是会蹲下耐心地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告诉他不对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样做。但是她的这种耐心教导并不等于放纵,当孩子不遵守游戏规则时,她也会严格要求孩子必须要遵守游戏规则,增强了幼儿的责任心,这些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篇三:小人国观后感

年寒假,园里布置了观看纪录片《小人国》这部电影。午后,我打开电脑,带着好奇心我开始了观看,立刻我被它深深吸引了,迫不及待看完了这部影片。

在《小人国》中,有这样几位小朋友一定让大家记忆尤甚:一个是非常可爱、喜欢探索的锡坤;一个是阳刚之气、但有点叛逆的池亦洋;一个是性格内向、天天在门口等待好朋友南德的辰辰。从这三个小朋友的成长变化中我看到了大李老师的教育理念和巴学园对孩子成长的促进。《纲要》中提出了“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这些理念在《小人国》都体现的淋漓尽致。作位一线老师,和大李老师相比,真是惭愧。她是多么的和蔼可亲 , 对孩子们的爱 , 是那么的无微不至 , 是对淘气的孩子 , 对听话的孩子都一视同仁 . 当遇到小朋友们做错事情时 , 她总是会蹲下耐心地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 , 不对的原因是什么 , 应该怎样做 . 她的耐心教导并不等于放纵 , 当孩子不遵守游戏规则时 , 她也会要求孩子要遵守游戏规则 ,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辰辰可爱、腼腆、专一、执着 , 每天早晨来到幼儿园后 , 都会耐心地等待她的好朋友南德 ,等待成为辰辰每天必修课。一年四季天天如此,巴学园的老师们都非常尊重辰辰的行为,“天太冷了,要不要进屋等一会?”、“老师和你一起等南德”,同时大李老师把自己的围巾围在辰辰的身上……这都足以体现了老师对孩子的尊重、理解和关爱。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辰辰不断的成长。孩子们的真诚友谊,竟如此值得我们尊敬!

“一个孩子怎样去理解世界,怎样去看待周围的人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对他将来的生存将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首先让孩子了解他身边的成人是友好的、安全的。”大李老师这样说,池亦洋的变化成长可以说是这句话的诠释。蛮横、任性、飞扬跋扈,时常欺负弱小,并且敢与老师叫板!想想这样的孩子在我们周围会得到什么样的待遇?可想而知,一定会引起老师的反感,同时是更加严格的批评教育,让孩子越陷越深。然而大李老师给予的是正确的教育引导,当他不能及时改正时,便采用的冷处理的方法,让他到反思角去反思。还有大李老师做到了诚信,说到做到,反思时间一到,便会和池亦洋交流,使他意识到并承认自己的错误。在老师们慢慢引导下,池亦洋一点点的变化,开始学着老师的样子用公正的方法来评判解决孩子之间的矛盾,最后成为孩子们公认的领导人物,成为正派、阳光的男子汉。

《纲要》中提到的“为幼儿创设安全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影片中锡坤的每一幕都会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小机灵鬼锡坤非常爱用小朋友的鞋、玩具、球来填饱垃圾桶的肚子 , 看看它的肚子到底有多大 。 他还会把游戏室弄得一片狼藉 , 但老师尽情的让他捣乱 。 大李老师说 , 这叫空间 , 让他从生活中学习 。 这些都足以说明“我们给儿童自由,给儿童机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发展自己,建立一个良好的人格计划是儿童天生就带来的,我们只要给他提供机会和条件”。

整部影片没有剧本,没有矫饰,没有提前安排的故事情节,孩子们简单而真切的生活,却让 我 忍不住嘴角上扬。 “儿童是脚,教育是鞋”。这是巴学园校车上的标语,也是我们应遵循的教育理念。 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保护并引导着孩子的天性,留给孩 子 反思的时间认识自己的错误 , 我们要通过教育为孩子量制出适于不同孩子的鞋子。 让我们停一停忙碌的脚步,静下心来去慢慢品味我们身边那个纯真的儿童生活世界!当你用心蹲下来,走进去 ,你会发现,这个孩童国度里有很多被你忽略甚至常常易受大人们权威所扼杀的孩子们的道理。

《小人国》观后感


《小人国》观后感

小人国,一个只属于孩子们的童话世界,孩子们在那里散发着属于他们的味道,他们是这个世界的主宰,是这个世界的最纯真的公民。正如巴学园的办学宗旨一样: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贯穿片始末的是一个叫辰辰的小女孩子始终坐在门口等一个叫南德的小男孩。南德没到的时候,她就静静地一个人坐在门口,双手托着下巴望着校门口,或一个人背着小手在门前踱来踱去,似乎闷闷不乐的样子,老师叫她也不应,我想,辰辰是想和南德一起活动吧。如果这时她亲眼看见或者听到同伴呼唤着“南德”时,她就会很开心的跑过去拉着南德的手,一起吃饭,一起玩耍,可以说,辰辰的园里活动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辰辰像这样每天等着因为堵车而迟到的南德,直到南德后来转学。可想,辰辰和南德之间那纯纯、甜甜而又执着的友谊,就好像午后里的阳光里的味道,就算时隔多年,辰辰和南德重拾这段时光的回忆,依旧能体味当年那纯澈记忆。也许,幼儿之间的友谊比成年之间的来的更纯粹,更真实,要不,这样的画面总会令我们无限感慨?

相比晨晨和南德之间的友谊,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哪个“孩子王”——池亦洋。他力气大,个头大,也正因为如此常常欺负其他小朋友,他强抢小伙伴们的棍子,占领地,甚至扬言要砍死所有的人,还说要掐死哪个柔柔弱弱的佳佳……总之,他就是一个典型的“小霸王”还记得佳佳对爸爸说他一天最开心的事就是池亦洋没有打他。也正因为池亦洋种种调皮的行为,大家建议园长开除这个老是“破坏和谐”的小坏蛋。我想起了《窗边的小豆豆》里的小女孩豆豆,她也是因为调皮而被换了好多好多的学校,不过,无论是小豆豆还是池亦洋,他们都是幸运的,因为“麦田守望者”的坚持,使这群调皮的精灵们没有迷失在这个世界里。这群”守望者“们用独特的方式教育孩子们,他们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就像小豆豆在小林校长的眼里就是一个有很多奇观想法的孩子,其实小豆豆一点也不调皮!当我看见池亦洋想一个大哥哥一样正在努力调节两个正在闹矛盾的小伙伴时候,当他像一个教官一样纠正着一群伙伴闷得姿势的时候,当他和小伙伴们一起踢足球的时候,我觉得池亦洋必须存在,他身上表现出来的'男性”的教育,这对于当下的形式而言,真的很重要!或许,这比一个男性教师来的真实而又直接。只要给予像池亦洋一样的“孩子王”正确的引导,作用也许超乎想象。

大家都说孩子都是哲学家,科学家。他们对于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就像片里的两岁小男孩——锡坤,小小的脑袋总会有一些在成人看来比较奇怪而又可爱的行为。他总会出其不意的打开同伴的零食盒,把同伴的鞋子装进永远装不满的垃圾桶里,或者把所有的珠子翻倒在地,像一个跳跃的音符踩在五线谱上一样……

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觉得这些美好的教育模式得以存在,一切得归功于那些“麦田守望者”们,他们热切希望解放孩子的天性,一切回归自然。就像巴学园的校车上写的: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至此似乎也能更准确的理解教育和孩子的关系。鞋子合适不合适,只有脚知道。这句话也体现了孩子是教育的主体,而我们只能作为一个父母的身份给孩子们挑选一双适合他们的"鞋子" 一让他们能走好将来的每一步!

《小人国》观后感范文


《小人国》观后感

《小人国》是一部关于儿童的生活戏剧——发生在真实儿童里的真实故事,它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陌生又真实的儿童世界,其中的许多镜头都让我感觉似曾相识。通过此次学习令我受益匪浅,下面就谈谈我自己的一点不够成熟的体会。

一.教师扮演的角色

现在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仍然是教师们把自己置于绝对权威的地位,是教育活动的领导者、表演者;而幼儿则处于绝对服从的地位,在教育活动中只能当听众、观众,一切都要耳提面命。当然我也一样,总是希望孩子能完全的听从我的安排,按照我说的做,一旦发现孩子没有听我的话,不管三七二十一先阻止了再说。虽说了解我们应该以孩子为中心,教师应处于引导的地位,但是做起来的时候这一切就会抛到脑后了。但是,在巴学园里我看到了孩子和老师之间的亲密关系,他们超出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让我看到了好朋友之间的心与心的交流。调皮、霸道的孩子对于我自己来说是最头疼的,对于这类型的孩子我还真没那么多的耐性去对待,但是看到李老师对池亦洋不厌其烦的进行教导,不断的让他明白自己的行为已经造成的后果,而不是笼统的对他的行为进行指责。

我们只是他们生活的一个参与者,对于他们的活动我们要充当的是合作者,不是干预者。他们犯错了,我们应该是让他们自己了解自己行为对错与否的引导者。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情感联系会影响到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因此,我们应该确立好自己的角色,把握好自己与幼儿的关系,把自己看作幼儿良好的合作者与协作者,用爱去感染幼儿,让幼儿感到教师是他们中的成员而不是约束限制他们的成人。我们应该时刻调整自己的情绪,始终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去对待幼儿,为他们创设自主的活动环境。细心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尽量照顾到每一个幼儿,要多与幼儿交谈,一起玩,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建立宽松平等的师幼关系。

二.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在巴学园的校车上有这么一句标语“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这句话其实在我理解就是:不管你用多么美好的教育观念,如果孩子们不适应你所使用的教育方法,那就是一句空话,甚至是阻碍他们发展的废话,对于孩子的教育要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问题孩子将问题抛给我们,作为老师的我们要将这样的一个球再次传到他们那去,就要考虑“力度的大小”不能伤着他们,这就要求我们有灵活的教育智慧和一颗充满爱的心。

通过观看此部影片,我学到了很多,电影中的许多片段,零零碎碎却深深的印刻在我的脑子里。我知道,以我现在的教育经历可能并不能游刃有余的表达我想要表达的感想,相信经过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下一次再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又会有不同的收获。

《小人国》观后感800字


《小人国》观后感

《小人国》这部电影是一部纪录片,它记录了巴学园里的一些孩子是如何上幼儿园的?每天在幼儿园里如何生活?他们在巴学园里是怎样学习的?他们的性格是怎样的?老师又是如何对待孩子的?尤其是怎样对待性格特殊的孩子的?这部电影是摄影组花费两年的时间拍摄完的,虽然故事简短,情节平淡,但是所发生的一些事情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事情,当我们遇到这些事情时往往会手足无策,但是巴学园的老师们却处理的非常好.看完这部电影后,我不由地有了一些感触,使我受益匪浅.

本故事里重点地描述了四个人人物.一位人物是个叫辰辰的小女孩,她可爱、腼腆、专一、执着,每天早晨来到幼儿园后,都会耐心地等待她的好朋友南德,当看到南德来园后,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在她等待好朋友的过程中,老师也是尊重她的想法的,而且还会陪她一起等南德,这不仅表明了幼儿很珍惜自己的好朋友,也说明了幼儿之间的交往是多么的重要,它可以让一个孩子开心,也可以让一个痛苦,所以说幼儿是社会中的人,人与人之间是必须要交往的,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教会幼儿如何与他人交往,并且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小伙伴,因此使他们爱来幼儿园.

有一位调皮捣蛋的小男孩池亦洋,他在班里总是会欺负人、骂人、打人、不懂礼貌、不遵守游戏规则等等.但是面对这样的问题幼儿,老师并没有发脾气,也从没有放弃过他,而是耐心地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在哪些方面是不对的,应该如何去做,老师不仅没有厌烦他,还发现了他的闪光点,比如说他会像大哥哥一样带着小朋友们一起玩;他也会像小老师一样为小朋友们接触矛盾.并且老师还从他的身上看见了小男子汉的身影.这些过程告诉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不能因为孩子的某些弱点就判断一个孩子是好是坏,在教育孩子时更要有方法.

还有一位小机灵鬼锡坤:可爱的小家伙,非常爱探索,用小朋友的鞋、玩具、球来填饱垃圾桶的肚子,看看它的肚子到底有多大,他还会把游戏室弄得一片狼藉,但老师尽情的让他探索,捣乱,大李老师说,这叫探索空间,让他从生活中探索学习.看到这里使我明白了幼儿是有很强烈的好奇心的,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探索的空间和时间,用更有趣的游戏方法去教育孩子应该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

最后一位人物就是我再熟悉不过的大李老师了,她是多么的和蔼可亲,对孩子们的爱,是那么的无微不至,不论是对淘气的孩子,还是对听话的孩子都一视同仁.当遇到小朋友们做错事情时,她总是会蹲下耐心地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不对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样做.但是她的这种耐心教导并不等于放纵,当孩子不遵守游戏规则时,她也会严格要求孩子必须要遵守游戏规则,增强了幼儿的责任心.

这部电影拍故事的情节拍的很细致,也很生活化.从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及老师和蔼可亲的样子,使我感觉到了让教育回归原点,把课堂还给孩子,对幼儿要平等,尊重和保护他们的发展权、学习权、游戏权、娱乐权、教育权等,让孩子接触大自然,健健康康地茁壮成长。

《小人国》观后感730字


《小人国》观后感(篇一)

看了《小人国》和很多家长一样,有很多感触,但又觉得自己的感触和很多家长不同,大概源于自己一直坚守着比较正统传统的教育观点,我始终觉得孩子虽然需要自由地成长空间,但我更认为这种自由需要成人正确的引导和规范,张扬的个性应该是主体茁壮地生长在规矩框之外的个别枝杈和果实。所以,在平时对儿子的教育中,我和更加正统八板的老公往往是站在同一战线上的,只是方式可能要稍微缓和和隐蔽。

所以看了影片,我没有更多去想应该怎样去给孩子更自由的空间,因为我觉得平时这点上已经尽力做得很多了;我想得更多地是应该怎样去正确的引导孩子在自由中的问题,因为孩子是年幼的,需要辨别是非,需要培养习惯,更主要是因为这才是我平时做得不够的、也常常得不到要领的地方。有时候因为忙碌和琐事,没有时间去陪伴和引导孩子的好奇心探索欲,有时候因为压力和脾气,没有耐心用更理智的态度和方式对待孩子的错误和自以为是的执拗。虽然想着今后应该去改正,去调整,但很多时候还是觉得自己不会改变很多,对自己没有信心。

晚上回家做晚饭时,告诉儿子要写电影观后感,是这次观影活动的作业。说完之后,自己就一头扎进厨房去忙活,好容易把晚饭对付出来之后已经是八点了,老公才刚刚回家,每天日子都是这么忙碌得让人想放弃招架。趁着老公端饭菜上桌的空闲,看了儿子的观后感,很震动,很意外,突然觉得儿子其实比我想的成长的更快了,觉得儿子已经能很理智的思考问题,学着管理自己了。儿子最后说觉得这里的故事有很多,他可以把那故事再编一些,我知道儿子比我想的还多,或者我们每个人,包括家长,包括导演,包括教育专家和老师,其实在心里都想了很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却无法表达,无言表达,如噎在喉——或许儿子这一代人也真的会为此做些什么,教育的问题和很多科学问题一样,需要一代代人慢慢地去发现、去努力!

《小人国》观后感(篇二)

《小人国》这部精彩的电影,真实的记录了孩子们的纯真年代和情感历程。以平实的手法,细腻的把孩子们得世界展现给那些大人国的我们。

很有幸看过《小人国》拍摄的片花,并且比其他人更能详细的了解这部片子拍摄的背景。导演利用三年的时光才把片子剪辑成型,着实下了一番苦功。82分钟的观赏过程里,伴随着出人意料的幽默、滑稽与感动。始终纠结于心的就是自我被这群小人国里的精灵们感染着,庆幸他们能遇到一位如此懂他们的教师。而教师所给予孩子的并非一个“爱”字就能够诠释,则需要教师的教育机智,和带给适时的帮忙。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的交流才是当今教育的最终目的。我是含着泪把片子看完的,为了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情感世界如此精纯,就像一张白纸,因为没有色彩而纤尘不染。

而作为一位蒙氏教师,更能体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父母和教师都会说是爱孩子的。可是怎样的爱才是恰到好处?这的确是值得我们探究的一个话题,也是最近现代教育理论时常争论的话题。而这部影片则让各界争议的人们看到了亮点,再爱也要有权利,再爱也要有规则。孩子们的情感世界中迸发的点滴精彩,无需成人去干预,无需成人去打扰,一切都是自然赋予他们的力量。我们只是沿着他们成长的轨迹给予适当的帮忙就能够,之后就是谦卑的看着他们成长。

一个关于权利、情感和探索的儿童故事,更多则是给成人以警示,虽然我们每一天都穿梭在孩子们的中间,可是对于这些小小一国的小人们我们是否真的能走进他们的世界呢?或许我们更多的是用自我的行为定势去处理孩子们的问题,而从未了解过他们。而他们的世界我们探知的只是:你务必这样……你能够那样……而非给予孩子真正好处上的自由。“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恰恰也是在警示我们的家长和教育者,留给孩子的不是给他们什么,而是他们需要什么。

很唯美的一部影片,也是近年来儿童影片中的经典之作,值得一看。

《小人国》观后感【篇三】

爱和耐心——孩子般世界的通行证。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迟益阳,他认为自己很帅。他总是打人,责骂和欺负孩子。他不遵守纪律,也不懂礼貌。他的叛逆心理很严重。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每个班可能会有一个或几个孩子让老师感到头疼或无助。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如何教育他们?生气?怪谁呢?在电影中,李老师就是这么做的。她没完没了地教育他们一个接一个,在每个孩子的错,告诉他们怎么做才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和把握的flash和进展他欣赏他,即使flash是轻微的荧光,即使进步是短暂的,它指出了正确的方向为孩子的性格萌芽阶段。迟益阳后来的表现,如帮助孩子们说服画框,逐渐能够接受李先生,可以看出老师的教育方法是正确的,她在做孩子的时候改变了许多缺点。这不仅体现了教师的爱心教育,也体现了教师的耐心教育,这是进入孩子世界的必经之路。

尊重与平等:开启孩童世界的钥匙。电影中也有一个小主人公,就是那个有点内向又执着的小女孩。早上,她总是等待南德的孩子们每天早上。当Nande来的时候,她很高兴和他一起玩。如果Nande不来,她总是傻傻的等待,这让人很伤心。孩子们很珍惜好朋友之间的友谊,友谊对孩子也很重要。在这里我很欣赏刘老师的教育方法。她尊重孩子们的愿望,早上和好朋友一起等着。它体现了教师尊重儿童的原则。

儿童的欣赏—儿童成功的基石。视频中喜欢探险的孩子奚坤把鞋子、玩具、球等扔进垃圾箱。原来他想知道垃圾箱的肚子有多大。他还把塑料玩具撒得到处都是。在普通人眼中,这是一个喜欢给老师捣乱的孩子。但是在视频中,李先生非常欣赏这个孩子,他说这是一个孩子可以自由探索的空间,这种教育方法是值得学习的。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视频中校车上写的“孩子是脚,教育是鞋”一样。只有适合儿童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让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进行不同的教育。用我们自己的爱心和耐心,按照教材进行教学,给孩子们一片自由的天空,回报他们一个快乐的童年。

《小人国》观后感(篇四)

“小人国”是孩子们游戏的乐园,欢乐的天堂,“小人国”是一个互相尊重,人人平等的欢乐王国。“小人国”给孩子们留下了完美的童年。经过观看这部影片,最令我佩服的是大李教师,她使我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爱心和耐心——进入童心世界的通行证。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自认为很帅的小伙子池亦洋,他总是打人骂人欺负小朋友不遵守纪律并且还不懂礼貌,他的逆反心理异常严重。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可能每个班中都会有一个或几个这样让教师感觉到头疼或束手无策的孩子,应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应当怎样教育他呢发火责备影片中的大李教师是这样做的,她针对孩子的每一个过错,逐一的、不厌其烦的及时进行教育,告诉他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并抓住他身上的闪光点和提高来赏识他,哪怕着闪光点微如荧光,哪怕这个提高转瞬即逝,为孩子性格萌芽阶段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池亦洋小朋友之后的表现,如:帮小朋友劝架,逐渐能接纳李教师等,能够看出,教师的教育方法是正确的,她正在使一个有很多缺点的孩子在改变。这不仅仅体现了教师的爱心教育,还体现了教师的耐心教育,是进入童心世界的通行证。

尊重与平等——叩响童心世界的敲门砖。还有一位小主人公,那就是影片中不断出现的那个性格有点内向而又很执着的小女孩——晨晨,她每一天早晨都要一如既往的等待着南德小朋友,南德来了她就十分高兴的和他一齐玩,南德不来她就一向傻傻的等,让人看了很心酸,孩子十分珍惜好朋友之间的友谊,友谊对孩子们来说也很重要。在那里我很佩服大刘教师的教育方法,她尊重孩子的意愿,并且陪着晨晨一齐等好朋友的到来。体现了教师尊重孩子的原则。

赏识孩子——孩子走向成功的奠基石。影片中的那个爱探索的小家伙锡坤,把鞋、玩具、球等往垃圾箱里面扔,原先他是要探究一下垃圾箱的肚子到底有多大,还把塑料玩具撒的满地都是,在一般人看来这是一个爱给教师添乱的孩子,而影片中的大李教师却很赏识孩子,说是给孩子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这种教育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影片里校车上写的标语“孩子是脚,教育是鞋”,仅有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让我们用赏识的目光,针对每一个孩子的性格特点进行不一样教育,因材施教,用自我的爱心、耐心,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还孩子一个欢乐的童年。

《小人国》观后感【篇五】

《小人国》这部精彩的电影,真实的记录了孩子们的纯真年代和情感历程。以平实的手法,细腻的把孩子们得世界展现给那些大人国的我们。

很有幸看过《小人国》拍摄的片花,而且比其他人更能详细的了解这部片子拍摄的背景。导演利用三年的时光才把片子剪辑成型,着实下了一番苦功。82分钟的观赏过程里,伴随着出人意料的幽默、滑稽与感动。始终纠结于心的就就是自我被这群小人国里的精灵们感染着,庆幸他们能遇到一位如此懂他们的老师。而老师所给予孩子的并非一个“爱”字就能够诠释,则需要老师的教育机智,和带给适时的帮忙。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的交流才就是当今教育的最终目的。我就是含着泪把片子看完的,为了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情感世界如此精纯,就像一张白纸,因为没有色彩而纤尘不染。

而作为一位蒙氏老师,更能体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父母和老师都会说就是爱孩子的。但就是怎样的爱才就是恰到好处?这的确就是值得我们探究的一个话题,也就是最近现代教育理论时常争论的话题。而这部影片则让各界争议的人们看到了亮点,再爱也要有权利,再爱也要有规则。孩子们的情感世界中迸发的点滴精彩,无需成人去干预,无需成人去打扰,一切都就是自然赋予他们的力量。我们只就是沿着他们成长的轨迹给予适当的帮忙就能够,之后就就是谦卑的看着他们成长。

一个关于权利、情感和探索的儿童故事,更多则就是给成人以警示,虽然我们每一天都穿梭在孩子们的中间,但就是对于这些小小一国的小人们我们就是否真的能走进他们的世界呢?或许我们更多的就是用自我的行为定势去处理孩子们的问题,而从未了解过他们。而他们的世界我们探知的只就是:你务必这样……你能够那样……而非给予孩子真正好处上的自由。“孩子就是脚,教育就是鞋。”恰恰也就是在警示我们的家长和教育者,留给孩子的不就是给他们什么,而就是他们需要什么。

很唯美的一部影片,也就是近年来儿童影片中的经典之作,值得一看。

《小人国》观后感【篇六】

原本以为小人国是动画片,可看着看着,那部看似随意的纪录片深深的吸引了我。影片带我直观地走进孩子的世界。在这个小人国里,每个小孩都被视为与大人一样平等看待,老师们理解孩子的行为自有其道理,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保护并引导着孩子的天性,留给孩子反思的时间认识自己的错误,将之看成一个小社会,遵循社会的相关规则!

82分钟的时间里,没有刻意的情节安排,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简单而真切的儿童世界!孩子们或矛盾,或捣蛋,或打闹,或嬉戏,或沉默,或发怒,或委屈,或辩解,或挺身而出,或畏惧退缩,或蛮不讲理,或反思知错,奇特的迥异个性,微妙的心理变化,一个个镜头,总在不经意间让我们嘴角上扬,会心一笑!微笑过后,又总让我们深思!

作为一个幼儿园的教师,看着影片,对照着自己的工作。佩服大李老师的同时,不免有些惭愧。让我们停一停忙碌的脚步,静下心来去慢慢品味我们身边那个纯真的儿童生活世界!当你用心蹲下来,走进去,你会发现,这个孩童国度里有很多被你忽略甚至常常易受大人权威所扼杀的孩子的道理!不免也想起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生活即教育”巴学园里那种人人平等,相互尊重,在生活中学知识,懂规则的教育,是最适合孩子的成长的,最值得我回味的是他们校车上的那句话:“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是呀,什么样的鞋最适合脚呢,就是大李那样的老师!

《小人国》观后感300字


《小人国》观后感

《小人国》这部纪录片记录了在巴学园中,一群性格迥异的孩子们是如何上幼儿园,玩耍,学习;以及老师是如何对待这些性格不同的孩子的。每当发生一些令我们手足无措的情况时,巴学园的老师总能用自己的方式巧妙的化解。这很值得我去思考,使我受益匪浅。
这部纪录片当中有好几个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人物。首先是每天早晨在巴学园门口等待南德的辰辰,每天辰辰都会花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等待南德。虽然辰辰是一个比较沉默寡言的儿童,很少与老师交流,但是她与南德之间的关系,使她获得了真正的同伴交往。儿童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需要由自己引起并且维持,而且同伴给予的反应远比家长和老师要来的模糊和缺乏指导性。因此,儿童从与同伴的交往中,更能学习亲社会性的行为。相比起亲子关系,同伴交往更加平等并且要适应各种不同的情境,对孩子的亲社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老师对于辰辰的尊重顺应了孩子的天性和发展,并且做出了许多支持辰辰的行为,例如陪辰辰一起等待,在南德到达幼儿园以后,也帮助促进辰辰和南德之间的交流。教导辰辰和南德之间的社会交往行为。
14级学前教育四班
1405404008
黄佩文

纪录片观后感


走进霍金的宇宙世界观后感(一)

今日看了《走进霍金的宇宙世界》这部纪录片,深有所触。自己连宇宙的一粒灰尘都算不上,那我的喜怒哀乐、我所认知的世界有意义吗?拥有的,说句最鸡汤的话:我活过我思考过,所以我存在过。

从天体物理学家的四维角度思考问题,宇宙中没有什么不可再生能源。佛家有言: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刹那便成永恒。所以在以亿年为刻度的时间维度之下,无论什么石油煤炭的,就连恒星都可以算作可再生资源。霍金也说过,宇宙之大,出现什么样的生命都不意外,也许差异之大远超人类的想象。也许也有把恒星当做货币的外星生命也说不定呢。

霍金大大还说过,宇宙中也许有一类生命,他们就像我们耗尽了母星的资源。自此生存于世代飞船上,作为宇宙的游牧民,榨取行星的资源。

如果把像人类一般有强烈的定居与怀念故土的生命成为农业民族,那些太空游民就像是飞蝗一般。不,用金融领域的名词类比的话,太空游牧民就像是大机构的热钱,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投机机会,不断为了自己的利益洗劫某个国家乃至一众国家,将其国家几十年的积累洗劫一空后凯歌奏响,撤走。留下满目疮痍的国家与人民。而农业民族就像是价值投资者,寻找那些具备价值的对象,进入等待其成长。极端点的像是巴菲特,直接利用资金将目标的优势固定下来,再精耕细作,让其成长更快。典型的农业做法是不?两种不同的投资手法恰恰与历史上的两大类群体相对应,这也是我无比热爱金融领域的原因之一——那充满不确定的未来,造就了无数的奇迹。可以说,金融业正是面向未来的行业,大数据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登上大众视野的,但是金融领域早就开始了大数据研究与开发。还有人工智能方面的,金融领域也早就开始神经网络学习程序的开发。难怪金融领域往往走在世界的最前沿,一切的一切都是利益使然。人的潜能可以在利益面前最大化。

前清秘史观后感(二)

元旦这几天,我一时来了兴致,一口气看完了纪录片前清秘史。这部片子拍得非常好,能引发人的深思。

这个纪录片由学者李亚平撰写,一次偶然的谈话,他认识了导演尤小刚,两人情投意合,就制作了这部片子。

我特别佩服李亚平这样的人。现在他已经写了很多史学着作,但他本人的身份却是个大商人。资料说,他是山东人,很小的时候便随父亲去了辽宁农村,干种田,养梅花鹿的事情,直到21岁考上人民大学。按说八十年代大学毕业是很好找个好位子的,结果他去西藏日报社工作了五年。然后又读了三年研究生,按说又可以选择更好的金饭碗了,结果他又下海经商。结果成功的做到一个跨国公司的美国市场总负责人的份。作为商人,有没有铜臭气;作为读书人,又没有读书人的迂腐,虚伪和贱骨头,空谈。

李先生看到当今的史学界一派乌烟瘴气,学者全然丧失了自己的良知。尤其是阎崇年这样的人,美化专制,赞叹皇权,把人类历史的大屠杀解读为民族融合的必须。李先生不但认为这些人缺德,而且简直犯了反人类罪。所以,他自己有简直写史了。没想到也写的那么好,那么人性化。

我就佩服这样的人才。呵呵。中国当今这样的人才还真是不少。

高三观后感(三)

昨天看的《高三》纪录片,今天才开始起笔想要写感受。甚至一个晚上,我都认为我没有想好。

“没有高考,你拿什么拼过富二代。”在这个金钱至上的时代,尤其在上海,物质需求远远超过精神需求。高考,为了改变命运。说明白点,我们为了挣更多钱而学习。但是,不管目的是什么,高考这么重大的人生历程我们总要经历,但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度过这段时间的方式。

现实是残酷的,所以有竞争,而产生竞争的原因,是推动成功。武平一中的林佳燕,她家的家境算是一般,跟我相比,我们算是差不多的。在整个的视频当中,她应该算是女主角了,出现的次数多,内心的独白也都是她的。最后字幕出来的时候,她是第一个,所以我记得最清楚。林佳燕,中央民族大学。视频中,她一次次的责问自己,为什么考的没别人好,想的是如何超越。现实中,我在父母一次次的责问中,却是无力辩白着还有多少人考的没我好。林佳燕的父母也出现过,而他们的表示是,她的梦想,无论是什么,他们都会支持,即使是卖掉赖以生存的房子。相信我的父母也会不惜一切代价的,一定要上本科。在不停的比较之中,发现在高三竞争的不仅是孩子,也是家长。他们的关心与付出,虽然不一定有回报,但让他们自己问心无愧。所以,高考之后离婚率飙升的玩笑话也那么真实。

很有意思的一个片段是,在高考前夕,一个叫张兴旺的男孩子,坐了车去厦门。王锦春老师,紧随其后,把他找回来,问他,高考之前谈什么复读?!考试结束了,成绩不理想,那时候才要想复读。你连这两天都熬不下去了,还想复读一年?这两天你该做的能做的应该是奋力一搏而不是退缩。当张兴旺以崭新的面貌回来的时候,我没有认出他。说是去拜佛了,我妈在一旁看了说,是迷信嘛。我报以一笑,没有什么不好的,有方法让自己振作,什么都该尝试。而张兴旺最终也没有辜负他的老师,考上了仰恩大学。

钟生明和陈斌的失败,没有出乎我的意料。但在我看来,钟生明起码有自己的想法,他选择以自己的方式,证明自己没有错,但陈斌确实让我思考了一阵,特别是他与老师之间的对答。“高考两个月都不到了,你们打算怎么办?”“接下来我们的首要任务,尽量的不上网吧,不上网,尽量不旷课,在上课期间都在教室上课。”“尽量?读书的机会是非常少的,意思说还会去?”这样的措辞很像我,一般会给自己留有余地,因为怕自己做不到,是胆小怕事犹豫不决的人在口头上和心理上对自己的放纵。但是,高三了,没有什么做不到的,这样的余地,不该有。我也对自己说,说过的,就必须该做到。连最基本的自控力都缺失的人,谈不上考大学。

这样三类学生高考最后的结果是故事性的,很平铺直叙,没有什么惊人的跳转。因为人生大多就是这样,有付出有回报,前人的总结总是如此精辟高深。而像我一样的高三学子,在这样三百多个日子里,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吃苦。

关于小人国观后感(310字)


小人国观后感【篇一】

看了《小人国》和很多家长一样,有很多感触,但又觉得自己的感触和很多家长不同,大概源于自己一直坚守着比较正统传统的教育观点,我始终觉得孩子虽然需要自由地成长空间,但我更认为这种自由需要成人正确的引导和规范,张扬的个性应该是主体茁壮地生长在规矩框之外的个别枝杈和果实。所以,在平时对儿子的教育中,我和更加正统八板的老公往往是站在同一战线上的,只是方式可能要稍微缓和和隐蔽。

所以看了影片,我没有更多去想应该怎样去给孩子更自由的空间,因为我觉得平时这点上已经尽力做得很多了;我想得更多地是应该怎样去正确的引导孩子在自由中的问题,因为孩子是年幼的,需要辨别是非,需要培养习惯,更主要是因为这才是我平时做得不够的、也常常得不到要领的地方。有时候因为忙碌和琐事,没有时间去陪伴和引导孩子的好奇心探索欲,有时候因为压力和脾气,没有耐心用更理智的态度和方式对待孩子的错误和自以为是的执拗。虽然想着今后应该去改正,去调整,但很多时候还是觉得自己不会改变很多,对自己没有信心。

晚上回家做晚饭时,告诉儿子要写电影观后感,是这次观影活动的作业。说完之后,自己就一头扎进厨房去忙活,好容易把晚饭对付出来之后已经是八点了,老公才刚刚回家,每天日子都是这么忙碌得让人想放弃招架。趁着老公端饭菜上桌的空闲,看了儿子的观后感,很震动,很意外,突然觉得儿子其实比我想的成长的更快了,觉得儿子已经能很理智的思考问题,学着管理自己了。儿子最后说觉得这里的故事有很多,他可以把那故事再编一些,我知道儿子比我想的还多,或者我们每个人,包括家长,包括导演,包括教育专家和老师,其实在心里都想了很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却无法表达,无言表达,如噎在喉——或许儿子这一代人也真的会为此做些什么,教育的问题和很多科学问题一样,需要一代代人慢慢地去发现、去努力!

小人国观后感【篇二】

爱和耐心——孩子般世界的通行证。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迟益阳,他认为自己很帅。他总是打人,责骂和欺负孩子。他不遵守纪律,也不懂礼貌。他的叛逆心理很严重。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每个班可能会有一个或几个孩子让老师感到头疼或无助。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如何教育他们?生气?怪谁呢?在电影中,李老师就是这么做的。她没完没了地教育他们一个接一个,在每个孩子的错,告诉他们怎么做才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和把握的flash和进展他欣赏他,即使flash是轻微的荧光,即使进步是短暂的,它指出了正确的方向为孩子的性格萌芽阶段。迟益阳后来的表现,如帮助孩子们说服画框,逐渐能够接受李先生,可以看出老师的教育方法是正确的,她在做孩子的时候改变了许多缺点。这不仅体现了教师的爱心教育,也体现了教师的耐心教育,这是进入孩子世界的必经之路。

尊重与平等:开启孩童世界的钥匙。电影中也有一个小主人公,就是那个有点内向又执着的小女孩。早上,她总是等待南德的孩子们每天早上。当Nande来的时候,她很高兴和他一起玩。如果Nande不来,她总是傻傻的等待,这让人很伤心。孩子们很珍惜好朋友之间的友谊,友谊对孩子也很重要。在这里我很欣赏刘老师的教育方法。她尊重孩子们的愿望,早上和好朋友一起等着。它体现了教师尊重儿童的原则。

儿童的欣赏—儿童成功的基石。视频中喜欢探险的孩子奚坤把鞋子、玩具、球等扔进垃圾箱。原来他想知道垃圾箱的肚子有多大。他还把塑料玩具撒得到处都是。在普通人眼中,这是一个喜欢给老师捣乱的孩子。但是在视频中,李先生非常欣赏这个孩子,他说这是一个孩子可以自由探索的空间,这种教育方法是值得学习的。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视频中校车上写的“孩子是脚,教育是鞋”一样。只有适合儿童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让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进行不同的教育。用我们自己的爱心和耐心,按照教材进行教学,给孩子们一片自由的天空,回报他们一个快乐的童年。

小人国观后感(篇三)

周一的晚上,园里组织老师一起观看纪录片《小人国》。听到这个小消息时,我的心里是有些小小的激动的,早就听说过这部片子,特别的想看,可是因为种种原因一直都无缘观看这部纪录片。现在终于可以好好看看这部片子了,心里真的是很高兴的。

在看《小人国》的过程中,我至始至终都抱着一种认真的态度,我知道,这不是一部电影,不需要我用去娱乐的眼光去看,她是一部真实纪录幼儿内心世界的纪录电影。在面对他时,不但需要我用眼睛去看,更需要我用心去看去感受去体会,因为她为我揭示了一个熟悉真实的儿童王国,为我从另外一个角度展示了孩子们的世界,让我可以站在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孩子的生活和内心。

看完整个纪录片,我总结出纪录片了着墨最多的是三个孩子,为友情四季等候的四岁女孩辰辰,五岁的孩子王池亦洋,两岁的探索者锡坤,讲述了一个儿童世界关于权利、情感和探索的故事。看到辰辰一次又一次沉默的等待,我的心里真的很酸,当我看到辰辰的沉默时,我想到了我们班的十一小朋友,她和辰辰一样不爱说话,不喜欢和小朋友老师交流,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安安静静在做自己的事情。看到辰辰天都沉默的站在门外期待南德的出现,我给辰辰的等待起了一个名字叫“心酸的等待”,她的等待真的让我感到心酸,让我忍不住的留下泪来。看完纪录片后,我一直在想,每当十一在安静的做自己的事情时,当她安静的看着老师和小朋友时,她是不是也在等待着我,等待我们老师去真正的走入她的内心,走入她的世界,成为她的朋友“南德”。想到这里,我觉得,在以后的活动中,我要更用心的去对待十一,想法设法去走进十一的内心世界,更加的用心去贴近幼儿的每一个举动,早日成为十一的好朋友“南德”。

纪录片里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叫巴学园的幼儿园里,提起巴学园,我想起了那本很著名的《窗边的小豆豆》,《窗边的'小豆豆》也是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巴学园里的真实故事,幸好手边也有这本书,趁着看完《小人国》的一些感触还在,我会抓紧时间重温一下教育经典名著《窗边的小豆豆》。

小人国观后感【篇四】

“小人国”是孩子们游戏的乐园,欢乐的天堂,“小人国”是一个互相尊重,人人平等的欢乐王国。“小人国”给孩子们留下了完美的童年。经过观看这部影片,最令我佩服的是大李教师,她使我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爱心和耐心——进入童心世界的通行证。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自认为很帅的小伙子池亦洋,他总是打人骂人欺负小朋友不遵守纪律并且还不懂礼貌,他的逆反心理异常严重。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可能每个班中都会有一个或几个这样让教师感觉到头疼或束手无策的孩子,应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应当怎样教育他呢发火责备影片中的大李教师是这样做的,她针对孩子的每一个过错,逐一的、不厌其烦的及时进行教育,告诉他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并抓住他身上的闪光点和提高来赏识他,哪怕着闪光点微如荧光,哪怕这个提高转瞬即逝,为孩子性格萌芽阶段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池亦洋小朋友之后的表现,如:帮小朋友劝架,逐渐能接纳李教师等,能够看出,教师的教育方法是正确的,她正在使一个有很多缺点的孩子在改变。这不仅仅体现了教师的爱心教育,还体现了教师的耐心教育,是进入童心世界的通行证。

尊重与平等——叩响童心世界的敲门砖。还有一位小主人公,那就是影片中不断出现的那个性格有点内向而又很执着的小女孩——晨晨,她每一天早晨都要一如既往的等待着南德小朋友,南德来了她就十分高兴的和他一齐玩,南德不来她就一向傻傻的等,让人看了很心酸,孩子十分珍惜好朋友之间的友谊,友谊对孩子们来说也很重要。在那里我很佩服大刘教师的教育方法,她尊重孩子的意愿,并且陪着晨晨一齐等好朋友的到来。体现了教师尊重孩子的原则。

赏识孩子——孩子走向成功的奠基石。影片中的那个爱探索的小家伙锡坤,把鞋、玩具、球等往垃圾箱里面扔,原先他是要探究一下垃圾箱的肚子到底有多大,还把塑料玩具撒的满地都是,在一般人看来这是一个爱给教师添乱的孩子,而影片中的大李教师却很赏识孩子,说是给孩子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这种教育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影片里校车上写的标语“孩子是脚,教育是鞋”,仅有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让我们用赏识的目光,针对每一个孩子的性格特点进行不一样教育,因材施教,用自我的爱心、耐心,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还孩子一个欢乐的童年。

小人国观后感【篇五】

《小人国》这部纪录片记录了在巴学园中,一群性格迥异的孩子们是如何上幼儿园,玩耍,学习;以及老师是如何对待这些性格不同的孩子的。每当发生一些令我们手足无措的情况时,巴学园的老师总能用自己的方式巧妙的化解。这很值得我去思考,使我受益匪浅。

池亦扬是一个霸道且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也因为爱用武力解决问题,家长一般都不让小朋友和他玩,他受到了其他孩子的排斥。,这个孩子很顽劣,喜欢欺负人,搞点小破坏。这是孩子同伴交往中带有攻击性的行为。虽然池亦扬常常欺负别人,老师经常对他进行教导,但并未因此而放弃他,也不会非常严厉的指责他。仍然采取循循善诱的方式,并且在池亦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告诉被池亦扬欺负的小朋友池亦扬身上的闪光点,努力让池亦扬融入进小朋友之中。

锡坤—儿童世界好奇心的代表,锡坤,一个对世界上任何东西都充满好奇的可爱小男孩,给巴学园带来了不少乐趣。无论是垃圾桶、地板、剪刀,还是老师的鞋子和发卡,他都想“一探究竟”,以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方法,来探索这个对于他来说还是神秘又陌生的世界。对锡坤的教育,大李老师并没有像对池亦洋那样,讲究各种规则和原则,而是给了他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以自己的理解来完成“创作”。

辰辰性格内向,天天在门口等待好朋友南德。辰辰正处于秩序敏感期,对陌生的环境和生话节奏变动敏感,新的环境打破了她原有的生活秩序,因此她极度的缺乏安全感。在这陌生环境里,只有南德是他熟悉的,所以南德成为了她唯一的依靠,只有南德才可以给她安全感。辰辰持续的等待在我们看来会感到心疼,但对以辰辰来说等待的过程中没有忧伤孤独,而是这种等待给了她满足,她用自己的方式获得了安全感。在南德的陪伴下适应了这个原本陌生的环境。

同伴关系是年龄相同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直协作的关系。良好的同伴关系在儿童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价值意义,能促进儿童的认识发展和较强的社会技能,对儿童的性个、个性品质、行为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老师在面对小朋友对自己的指责,老师并没有反驳小朋友,而是向小朋友说了声对不起,老师做到了与小朋友相互尊重,做到了为人师表,给小朋友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找小朋友谈话时,老师是蹲下来和孩子是同一个高度,说明老师做到了和孩子的平视,老师的这种行为体现了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所具备的能力和基本素质能力。老师面对孩子的.调皮、过错、坚持、天真无知等特点,老师并没有用成人具有的复杂思维去训斥小朋友们,老师知道小朋友们不听话只不过是他们想达到自己的一个目的,还没有达成,而在这个时候老师只是引导小朋友,并没有强制的要求小朋友做他们不想做的事。

在巴学园中的每一位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每一位老师也尊重孩子们的特点因材施教,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应该停一下忙碌的脚步,静下心来去慢慢品味我们身边那个纯真的儿童生活世界!当你用心蹲下来,走进去,你会发现,花儿们在“小人国”里已然开放!孩子是脚,教育是鞋。在巴学园上学的孩子很幸福,没在巴学园上学的孩子也可以很幸福,只要妈妈和老师为你选择了一双舒适合脚的鞋。

家庭教育纪录片镜子观后感


家庭教育纪录片镜子观后感(一)

六4班卢帼姿家长

“我是一面镜子……”,日前观看一了部由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制频道十年策划,耗时两年摄制中国首部深度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实电影《镜子》, 它讲述了一个关于心灵回家的故事。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心理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处不在;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深刻的,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他们默默付出,揭尽所能的最自己最大的努力……但因为这满满的爱,有时却给孩子造成了伤害,怎样的爱才不会给孩子带来了伤害?!我看完后,自己也陷入了“迷茫”,脑海里不停重复着过往生活里的点点滴滴,不停的检查自已与孩子生活中的行为有没有走向偏轨?怎样的爱才是最适合我们家孩子的呢?

我家孩子今年刚好十二岁,也正是叛逆期的开始,我要怎样引导与表达我的爱,才可以让她健康快乐的走得更高更远?无可否认,我们家孩子是一个善良、聪明的孩子,她无论学校的成绩与外面机构补习,她都能取得好成绩,同时受到老师们对她的一致表扬。我希望她能一直保持这个状态,小学毕业并不是一个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因接下来将会有很多新的挑战需要你去面对,不管结果是好的,坏的,都要你能勇敢的面对,调整个人心态,找出适合自己而又健康的解决方式来勇敢的面对不好的结果;同时想出健康的解决方式来进行下一个挑战,只有不断调整自己受挫折的心态,只有勇敢的面对任何困难,遇到事情,要多方面思考问题,因问题的存在,一定不是单向的,它是根据你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选择,不同的做法而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只有自己在学习上找到正确的方向,不停的强大,你才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为国家,为社会作出一份贡献!

我只希望你能明白,父母的爱是无处不在, 我们是你最坚固的后盾,当出现困难时,你可以找我们咨询或聊天,我们将会以我们曾经走过的经验给你提供解决困难的选择;我们是你最亲近的亲人,不希望你会用刺激的语言,或过激的行为去伤害他们,因为他们也是人, 是人也会受伤,更不希望你会隐瞒、逃避现实,这样很容易受自己的心魔限制与操控,伤害了自己同时,更伤害了你身边最亲近,最爱你的父母。理所当然,父母也有可能会有做错事情的时候,如果你能接受你身边的同学或朋友的原谅,那么,也请你可以原谅你的父母,因他们的犯错是因为他们是你“唯一”的父母,你身边的同学、朋友可以有很多很多,但父母是你的“唯一”,这是永恒不变的事实!试想一下,当你范错的时候,你也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谅解,如果采取错误的方式伤害了身边爱你的人,同样也伤害了自己!

最后,我只希望孩子你能戒骄戒躁,遇到什么矛盾的时候,学会倾听,学会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换位思考,很多问题其实并非无法解决,事在人为,关键是自己想与不想,多理解对方,多一丝宽恕,你将会得到更多,你的人生会更美好!

家庭教育纪录片镜子观后感(二)

所幸,一切还来得及

云云

近来朋友圈被一部纪录片刷爆了,没有偶像、没有明星,主角是三个普通的家庭。这部纪录片叫《镜子》。

这是一部由央视用十年时间策划、两年跟拍最后剪辑出来的三集纪录片,耗时90分钟。

讲述三个家庭里出了三个辍学的问题少年,家人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把他们送进武汉一家教育机构接受三个月的“改造”,结果有了意外的收获。

纪录片一开始的画面是这样的,少年发现家里人要把自己强行送往机构“改造”,和在场的工作人员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再配上撕心裂肺的吼叫,父母在屋外默默地流泪。

有那么一瞬间,我不想看了。一般这题材都有套路,煽情夸张的开端,然后孩子进入教育机构后被驯化了,父母看到了很欣慰,高高兴兴把家还。

当我看到第二集,却被震撼到了。纪录片不着重于孩子在教育机构的训练情况,而是放在父母一定要去上的家长学堂。原因是,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孩子不会改变,有可能之后会更糟。

一个作为企业管理人员的爸爸,不愿意请假去上课。他想解决孩子的问题,可是不愿付出时间。

一个国企事业单位的爸爸,自信问题不是出在自己身上,而且也不需要改变太多。

在家长学堂上,爸爸认为孩子不想上学的原因是早恋,孩子却说与早恋无关,是学校的环境太压抑了,然而家长却不理解。

孩子想要自由,想去做背包客,想去画画,想去唱歌。爸爸说希望孩子过得好,能够实现理想,但这个理想要纠正。校长一语中的,你说的理想,都是爸爸你自己的理想!

其实孩子为什么急迫想要自由,都是父母给的。因为受到过多的保护和禁锢,所以希望能够走出父母的怀抱,靠自己走人生之路。

一个问题的孩子背后,一定是个问题的家庭,虽然表面上是孩子需要受教育,但实际上,最需要的其实是父母。

所幸,妈妈们是首先开始反思的人,孩子性格的形成是家庭成员性格的一个综合体。这说明一切都不是算晚。

上完家长学堂后,曾经固执的一位爸爸选择了改变,相信一切都来得及。

影片的最后一集,家长的变化明显要比孩子多,不强迫孩子上学,让他去做背包客,去旅行;不干涉孩子的恋爱,让他自己理智处理;不限制孩子购物,同意买了宠物回家;不拒绝也不一味迎合孩子的要求,给孩子一笔钱自己学会消费……

纪录片之所以取名叫《镜子》,正是因为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照出父母和家庭的所有身影。如果参照物不改,镜子也没法改。

很多时候,我们把爱和家人物化了,变成自己的物品,这是我的老公、这是我的老婆、这是我的孩子。

却没有意识到TA其实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思想、有梦想、有个性。

TA需要你的尊重和爱,但不是控制,也不是复制。没有人想过别人的人生,包括自己的爸爸。

所幸,只要能意识到这一点,只要一切没有变得更糟, 都不算太晚。

作为家长,你将用一生的时间来当这个角色,请不要吝惜这90分钟来看这部片,因为它可以帮你成为更好的父母。

家庭教育纪录片镜子观后感(三)

爱,需要滋养和成长

六1班徐嘉仪家长 广州市荔湾区乐贤坊小学

今晚学校安排了一项特殊的家庭作业——家长陪同孩子观看央视情感教育纪录片《镜子》。三集共90分钟的片子,母女俩一气追完了,片子终结时我俩相对无语,过了两分钟,12岁的女儿天真无邪地对我说:“妈妈,这片子我没看懂,但是我也想养一只片子里那种二哈狗……”我的心“咯噔”了一下,竟摸不透她的意思,她究竟是真没看懂呢,还是马上就运用了片子里孩子的方法,要求家长满足她的愿望来考验父母的爱呢?想起片子里的孩子们撕心裂肺地控诉:父母总在“逼迫”、总在“控制”他们……我小心翼翼地探问女儿:“妈妈有逼迫你吗?妈妈有控制你吗?你快乐吗”?女儿一本正经地回答:“没有逼迫,没有控制,但是如果你能让我养一只二哈狗狗的话,我会更快乐的……”呵呵,我那小小的担心才消失殆尽。

这是一部纪录片,它所记录的现象和事例其实早已在各种新闻媒体中反复地重演着。问题孩子的现象,亲子关系的断裂都是老生常谈的内容,毫无新意可言,可是片子的结尾却让我只有叹息和满满的沉重感,片子的结尾是3个在特殊学校生活了三个月后的孩子,最终仍是选择了与父母期望值完全不一致的生活方式,甚至是离开了父母独自游历,他们中只有一个满18岁才刚成年。我想,这是大部分中国父母都不愿接受的结局吧。

孩子是家庭的镜子,家庭是社会的镜子。片子里的父母用尽一切办法希望孩子能回归原来的样子,足以证明父母对孩子浓浓的关爱,可为什么结果还是有违人愿?为什么“镜子”反映出来的是孩子对父母满满的抱怨呢?我想是因为父母一直都以自已的方式去付出爱,却忽略了接受爱的一方的感受和反馈吧。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父母的监护下逐渐形成自已的个性并成长,即使同胞所出,父母也做不到付出两份完全相同的爱,培养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孩子。所以应因孩子的个性付出爱,是每个父母需要学习、摸索和积累的工作,孩子的感受和反馈,是让父母不断地调整和改善付出爱的方式,这是一个需要长期付出努力和关注的事业,而不是日常里苍白无力地嘴里念叨几句:爸妈很爱你,你该去做功课了之类的句子。爱,也是需要滋养和成长。

太多的父母忙着上班,忙着应酬,忙着应付各种各样的生活压力,从小就给孩子一部手机或平板,把孩子送到游乐场或别人家中,他们用自已认为最合适的方式来养育孩子,却不知道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需要向父母倾诉,需要更多更多的家庭活动时间。父母极少与孩子分享爱,分享彼此的生活,最终,孩子也如“镜子”一般,不再与父母分享自已的生活。孩子与父母的精神交流一旦断裂,绝不是三个月的特殊学校生活和心理咨询能够挽回的,亲子关系断裂的心灵创伤也许伴随孩子一辈子,甚至可能延续到孩子的后代,并扩大影响到社会。

90分钟的片子里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心理咨询师李品宽老师所言: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这三十年……我们在享受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成果的同时,精神的构建是滞后了。确实,特别是家庭关系的精神构建大大落后了。我曾在周日游历悉尼市,当地的友人告诉我,悉尼在周日提供家庭交通票,只须购买一张家庭票,家长可以携带儿童乘坐当天的各类交通工具,这项举措分明就是鼓励家庭的周日活动。我们的国家,什么时候才会有类似的举措呢?从片子里,我还注意到一个小数据,进入特殊学校生活的孩子多数是男孩子,从教育角度来看,父亲在孩子特别是儿子的教育中的榜样作用不可取代。多希望我们的父母,不要再堂而皇之的以工作为理由,委托其中一方作代表,母代父职或父代母职地陪伴孩子成长,孩子需要父母不同身份的爱,需要真实有效的陪伴,更需要社会的支持、鼓励和正面宣传。孩子们需要在父母身上学习爱的能力,了解爱也需要滋养和成长,才会在日后的生活中传播爱,并在付出爱的时候获得幸福感。

临睡前,我与女儿讨论着片中的各种细节,说起那只二哈小狗狗,我提醒她,妈妈从来没有拒绝过她养小宠物,但是,妈妈一直都有言在先,要养一只小宠物,你要同时承担照顾狗狗的责任,喂养、清便,遛狗、洗澡等等,如果你不能证实你自已有这个能力,也不能说服我,那么我不会无条件的满足你的愿望。爱是有条件的,希望孩子自立更要教养她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我很庆幸我的孩子没太看懂这个纪录片,对于她来说,问题少年们经常玩游戏、打架、嘶吼、抱怨……不如她看一本精彩的好书、一场电影、一次滑雪或她喜爱的各类活动。我也很庆幸,在陪伴她成长的时候,我收获了她对我的信任和每天的笑容。

愿天下父母都能早一点、再早一点,多一点、再多一点与孩子共享天伦之乐!

喜欢《小人国纪录片学前教育观后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纪录片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