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李尔王读后感作文 > 地图 > 李尔王读后感作文

李尔王读后感作文

发布时间:2022-07-21 来源:互联网

[推荐读后感]李尔王读后感范文五篇。

读书之所以是一种乐趣,是因为读书使我们积极思考。在观看了优秀的书籍之后,心中都会感触颇多。为了充分领悟这个作品,就可以好好写一篇读后感。读后感是人们读完书后的真情实感、独到见解。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一篇的读后感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推荐读后感]李尔王读后感范文五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李尔王读后感(篇一)

《李尔王》也是莎士比亚的悲剧。人物的丑陋描写的淋漓尽致,甚至站在读者的角度,都会被人恨死。

英国的李尔王有三个女儿。他们是奥伯尼公爵的妻子,贡内尔,康沃尔公爵的妻子,里根和美丽的女孩科迪莉亚。与此同时,法国国王和伯肯迪公爵向科迪莉亚求婚。当时两个人为了这件事住在李尔王的宫殿里。

老国王八十多岁了,他决定把国家大事留给年轻人。他把女儿们叫过来,想知道她们有多爱自己,这样他就可以按照女儿们爱自己的成都来分配他应得的土地。

大女儿Goneril和二女儿里根各得到三分之一的说辞,但Cordelia知道姐姐们说的不是真的,所以只能说:“我爱你不多也不少,只是按每个女儿的本分爱你。”

李尔王分不清哪句是真哪句是假。听了科迪莉亚的话,她大发雷霆,断绝了与科迪莉亚的父女关系,将三分之一的土地分给了奥尔巴尼公爵和康沃尔公爵。原本想娶科迪莉亚的伯肯迪公爵没有向她求婚,于是科迪莉亚嫁给了法国国王,去了法国。

科迪莉亚离开后,国王受到两个女儿和康沃尔公爵的欺凌,不仅减少了一半保镖,还阻止他返回皇宫。因为欧本尼公爵善良,所以他处处为国王说话.

最后,国王去了科迪莉亚,但他和科迪莉亚在法国和英国的一场战争中被带回了英国。在监狱里,贡内尔和里根派人去杀了他们。贡内尔、里根和康沃尔公爵最终被杀,欧本尼公爵最终成为国王。

事实证明,“一切美德以孝为先”连孝都达不到,还能成就什么大事?我给了他们一句话:再也不说话了,但是你藏不住你邪恶的心。只有未经修饰的文字才是完美的,你不能让真正爱你的人伤心。

李尔王读后感(篇二)

《李尔王》称得上是莎翁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其充分展现了人性中难以回避的丑陋,无以复加的残酷以及难以逃脱的悲哀;与此同时该剧也充分体现了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善良,不求回报的奉献,不离不弃的真诚以及感人至深的牺牲。整部剧充满着对王权、对社会、对正义、对人性、对自然、乃至对神的拷问及深思。本文以过往李尔为核心,以该剧中五个与李尔相关的重大场景为划分标准,细致考察李尔在整部剧中的转变以及其所受到的教育。

作为国王的李尔是专横的独裁权力者,这主要体现在其为小女儿考狄利娅抉择夫婿中。在考狄利娅触犯国王李尔之前,其是十分受疼爱的,李尔要分给她“比你的两个姊姊更富庶的土地”,而且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也能感受到这种偏爱,“他一向都是最爱我们妹妹的”。但当考狄利娅并没有按李尔的意图诉说对其的爱时,李尔不但剥夺了考狄利娅的土地,更是向她的两个追求者极力贬低考狄利娅。他直接劝勃艮第公爵“放弃他吧”,劝法兰西王“您还是丢开了这一个为天地所不容的坏人,另外去找寻佳偶吧”。即使在法兰西王执意选择考狄利娅后,李尔仍不忘诅咒他们,“你们不要想得到我的祝福”,致使法兰西王“盛怒而去”。国王李尔对女儿婚姻随意专断,反复无常;将心爱的女儿转瞬间称为坏人,其极致的专横可见一斑。

国王李尔不仅是专横的,更是愚昧的,极易受到蒙蔽的。他面对高纳里尔和里根的奉承,显得极其受用,认为其所说的就是她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完全没有一点怀疑的倾向,而面对考狄利娅的无话可说则擅意决断,根本不考虑考狄利娅所说是否是真实情况。而其在面对肯特为考狄利娅求情的死谏时,李尔根本不加思考,只是仗着君主的权威一昧地欲使肯特屈从,“闭住你的嘴巴”,最后剥夺了其官职并将其驱逐出境。

由此可见,国王李尔是一个专横、愚昧、易受人愚弄的宫廷王,他生活在由王权所构筑的自我世界中,王权将其完全封闭,令其行为、言语等都随心所欲、任意妄为,他看不到真实的世界,看不到社会的真相和真正的人性。讽刺的是,其悲剧恰恰起源于他基于王权的任意妄为,因为这使其失去了自我世界的根基——王权(分割国土事件),这迫使其自我世界崩塌,也迫使其开始认知真实的世界,而他也正是在悲剧的逐步进展中,逐渐受到教育,摆脱专横、愚昧乃至深入其血脉的宫廷王性。

书中的李尔王虽有些糊涂,但也是人之常情,而且他知错回头。而两个女儿则无情无义,手足相残,唯利是图,忘恩负义。小女儿却十分孝敬,有情有义,令人称赞。其他忠臣以肯特为代表,都使我分外感动。此书最后的结局十分悲惨,孝魂忠魂俱去了,令人心伤。

此书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人不能自私自利,需得忠孝两全,大气大度也不可或缺,如果犯错,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矣。有情有义才会有人称赞,忘恩负义与禽兽无异。

李尔王读后感(篇三)

最近,我读了莎士比亚的名作《李尔王》,读完这本书后内心感受很深,所以想把我读后的感受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李尔王》主要讲述了:年迈的老国王李尔,决定把他的国土分给他的三个女儿。但他决定要根据女儿们语言表达对他爱的程度来分配每人所得的那一份国土。口蜜腹剑的大女儿高纳里尔和虚伪的二女儿里根,尽说些甜言蜜语来骗取父王的欢心,而小女儿考狄利娅却说:“我只爱我的父亲!”李尔听了不高兴,觉得考狄利娅并不爱他,于是就把国土分给了另外两个女儿,将小女儿流落他乡。

李尔分完国土后轮流住在两个女儿的王宫中,可谁知两个女儿得到父王分配的权利和地位后原形毕露,并恶毒地对待她们的父王,最终甚至将他赶出了王宫。

无家可归的李尔,开始思念小女儿对他的爱,但自知已无颜应对考狄利娅。此时,考狄利娅已成为法国的王后。得知自我的父王被姐姐们赶出王宫后,决定把父王接回自我的王宫并为父亲报仇,于是带兵出征讨伐两个不孝的姐姐。

邪恶战胜不了正义,最终,考狄利娅胜利了。

读完这本书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说过的谎言终会因时间验证。撒谎的后果是残酷的,我们都要诚实待人,不能像书中的大女儿和二女儿一样欺骗自我的亲人,否则将会受到惩罚。

李尔王读后感(篇四)

在我小小的书架中,有着许许多多的书,其中我最喜欢莎士比亚写的《李尔王》。

剧中的主要人物有李尔和他的三个女儿:大女儿贡纳梨、二女儿吕甘和小女儿科第丽霞。故事主要讲李尔王老了,要把他的国土按照儿女们对他的爱来分,大女儿和二女儿因为自己的甜言蜜语得到了一大半的国土,而小女儿科第丽霞是有几分爱就说几分爱,所以被李尔王放逐了。结果李尔王的大女儿和二女儿要夺取父亲的王位,就把李尔王赶出了王宫。李尔王的一位忠臣葛罗丝脱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国王受这样的罪,就把李尔王和他的佣人带到了他三女儿那里,而他自己却被二女儿的丈夫把双眼挖去。三女儿嫁给了法兰西国王,国王很爱科第丽霞。因为大女儿和二女儿要杀死李尔王,所以和法兰西打了一仗,科第丽霞和李尔王被俘。最后,科第丽霞被缢死了,李尔王也自杀了,贡纳梨和吕甘也被毒死和自杀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不好听的话不一定是坏话,也许是让你改掉缺点的话,好听的话不一定对你好,也许还会害了你,毁了你的一生。我在读《李尔王》这个故事之前,就喜欢别人夸我,别人一说我的缺点,我便撅起小嘴——不高兴了!但我读完《李尔王》之后终于明白了这句名言的含义: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我希望大家一定不要像李尔王那样,光听恭维的话,更不要像贡纳梨和吕甘那样心狠手辣,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要像科第丽霞一样诚实和善良,像葛罗丝脱一样的忠诚。《李尔王》这个故事有趣吗?如果你们也有一些好看的书,别忘了借给我哦!

李尔王读后感(篇五)

寒假里我读了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其中之一——《李尔王》。我认为它是四大悲剧中最出色的一部,其中对人物对白的描写十分细腻且发人深省,读过之后令人流连忘返、深受启发。

李尔——整部故事的主角,只爱听大女儿与二女儿虚假的奉承却听不惯小女儿平淡质朴却饱含真情的话语,一气之下赶走了小女儿,将自己所有的国土分给了这两个女儿,从而一步步促成了这场悲剧的发展。

小女儿考狄利娅虽然由于笨拙的言词失去了李尔的欢心,却因为她的诚实、直率赢得了法兰西国王的青睐,获得了自己应得的幸福。年迈的李尔王只保留了自己国王的名号、带着自己的100个侍卫准备到两个女儿家安度晚年,却不料获得土地与权力的两个女儿对他态度冷淡、撤掉他的侍卫并且最终将他赶出了家门。被自己信任的人背叛是件多么痛苦的事啊!曾经威风凛凛的国王被这样子当作垃圾扔掉、践踏尊严,李尔在暴风雨中的怒吼真是令人揪心!好在李尔的身边还有肯特这位忠臣,虽然先前因为自己的直言惹得国王生气而被放逐,但是他没有就此离开国王,而是乔装打扮,一直默默陪在国王身边,在漫漫长路中为他指点迷津。

故事中的另一位主角爱德蒙,与爱德伽同为葛罗斯特的儿子,但因为是私生子,常常受到人们对他的歧视与不公平的对待,因此对他的心灵造成了很严重的创伤,激发了他内心深处的奸诈和诡计。他为了得到更高的地位与更多的财产,不惜一切代价陷害自己的兄弟,并用花言巧语骗了一直认为他是孝子的父亲,并最终让自己的父亲失去了双眼。葛罗斯特虽然失去了双眼,但却因此看透了人心,而且找回了自己忠实孝顺的儿子爱德伽。

所谓“良药苦口,忠言逆耳”,现实生活的例子太多,重要的是我们要有判断虚假和真实的那双眼睛,才能够不被甜言蜜语所迷惑。我们只有拥有理智,才能够看清事物的现象与本质。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李尔王读后感范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李尔王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尔王》也是莎士比亚的悲剧,人物的丑恶被描写的淋漓尽致,就算是以读者的角度,去看也会对他们恨之入骨。

不列颠的国王李尔王有三个女儿,她们是奥本尼公爵的妻子,高纳里尔、康华尔公爵的妻子里根和漂亮的姑娘考狄利娅。法兰西国王和勃垦第公爵同时向考狄莉娅求婚,这时候,两个人为了此事住在了李尔王的宫里。

老国王已经八十多岁了,他决定将国事交给年轻人去管。他把女儿们叫了过来,想知道他们到底有多爱自己,他好按照女儿们爱自己的成都来分配应得的国土。

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用花言巧语各分得了三分之一,可考狄莉娅知道姐姐们说的都不是真心话,所以她只能说:“我爱的不多不少,只是照着每一个女儿的本分,去爱您。”

李尔王已经分不清哪句是真话,哪句是假话。听了考狄莉娅的话后,大发雷霆,与考狄莉娅断绝了父女关系,并将本打算给考狄莉娅的三分之一国土,分给了奥本尼公爵和康华尔公爵。原本想娶考狄莉娅的勃垦第公爵也因此不向她求婚了,考狄莉娅便嫁给了法兰西王,去了法兰西。

考狄莉娅走后,国王就受到了两个女儿和康华尔公爵的欺负,不但将他的侍卫减少了一半,还不让他回皇宫。由于奥本尼公爵生性善良,他处处为国王讲话……

最后国王去了考狄莉娅那里,但他和考狄莉娅,在一次法兰西与不列颠的战争中被抓回了不列颠。在狱中时,高纳里尔和里根派人杀死了他们。高纳里尔和、里根和康华尔公爵最终被杀死,奥本尼公爵最终成为了国王。

事实证明“百善孝为先”连孝都做不到,还能成什么大事?我送给他们一句话:再会说话的嘴,也掩饰不了*的心,只有没经修饰的话才是最完美的,不能让真正爱你的人伤心。

[热门]李尔王读后感集锦五篇


读书,是人生一笔获利丰厚的储蓄,书籍使人明理,使人进步,教人成长!高中学生除了学习常规的知识,更应该接受课本外没有的新知识,每个人在阅读一篇书籍后都会独属自己的感悟,这便是读书的意义所在。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热门]李尔王读后感集锦五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李尔王读后感(篇一)

李尔王讲述的是一个这样的故事:

李尔王因年事已高,决定把国土分给3个女儿,幻想着以此避免往后的纷争。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口蜜腹剑,赢得父王宠信,分到了国土,小女儿考狄利娅不愿阿谀奉承,她诚挚而简洁的表白得罪了李尔王,从而失去继承权。前来求婚的法兰西国王慧眼识人,娶考狄利娅为皇后。得到国土的两个女儿很快露出冷酷的真面目,使李尔王连栖身之地也没有,只好跑到荒郊野外去与野兽为伍。考狄利娅为救父亲,率军队攻入英国,父女得以团圆。但战事不利,考狄利娅被杀死,李尔王守着心爱的小女儿的尸体悲痛地死去。

李尔王这个人,我个人认为他是个有一点愚蠢的人,还有他的那两个女儿是狠毒、不忠、不孝、不贞、无知的女人,看的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也十分的伤心。

其次的主角就是小女儿考狄利娅了。她在剧中可以说是完美和正义的化身。正是她在父亲颠沛流离之时期兵讨伐两个不孝的姐姐,但是悲剧总是这样,把美好的事情毁灭给人看,小女儿最终失败自缢而死,老王也因此而悲痛去世。她的诚实可以说是对于虚荣心的一个警醒,一个警钟,其实她是最爱父亲的女儿,只是由于拙于表达而是父亲误会了她的意思。只是因为这样,导致了最后的悲剧结果。

悲剧不同于喜剧,我认为可以使人想得更多,思考更多。关于人性,关于幸福,关于善恶,这部悲剧留下了这么多问题供我们思考。

当他失去了王位、权势,历尽磨难,却因而恢复了人性,他临终的悲鸣不是为当初他迷恋的宣赫的声势、帝王的威严,而是为了当初被他驱逐出宫受到他诅咒的小女儿,但他却不能从她的长眠中唤回她那颗洋溢着仁爱的热心了,正因为这种种的遭遇他懂得了最宝贵的是不能用金钱、权势收买的人间真情。

李尔王是先恶后善,先富后贫,先福后苦!

李尔王读后感(篇二)

《李尔王》称得上是莎翁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其充分展现了人性中难以回避的丑陋,无以复加的残酷以及难以逃脱的悲哀;与此同时该剧也充分体现了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善良,不求回报的奉献,不离不弃的真诚以及感人至深的牺牲。整部剧充满着对王权、对社会、对正义、对人性、对自然、乃至对神的拷问及深思。本文以过往李尔为核心,以该剧中五个与李尔相关的重大场景为划分标准,细致考察李尔在整部剧中的转变以及其所受到的教育。

作为国王的李尔是专横的独裁权力者,这主要体现在其为小女儿考狄利娅抉择夫婿中。在考狄利娅触犯国王李尔之前,其是十分受疼爱的,李尔要分给她“比你的两个姊姊更富庶的土地”,而且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也能感受到这种偏爱,“他一向都是最爱我们妹妹的”。但当考狄利娅并没有按李尔的意图诉说对其的爱时,李尔不但剥夺了考狄利娅的土地,更是向她的两个追求者极力贬低考狄利娅。他直接劝勃艮第公爵“放弃他吧”,劝法兰西王“您还是丢开了这一个为天地所不容的坏人,另外去找寻佳偶吧”。即使在法兰西王执意选择考狄利娅后,李尔仍不忘诅咒他们,“你们不要想得到我的祝福”,致使法兰西王“盛怒而去”。国王李尔对女儿婚姻随意专断,反复无常;将心爱的女儿转瞬间称为坏人,其极致的专横可见一斑。

国王李尔不仅是专横的,更是愚昧的,极易受到蒙蔽的。他面对高纳里尔和里根的奉承,显得极其受用,认为其所说的就是她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完全没有一点怀疑的倾向,而面对考狄利娅的无话可说则擅意决断,根本不考虑考狄利娅所说是否是真实情况。而其在面对肯特为考狄利娅求情的死谏时,李尔根本不加思考,只是仗着君主的权威一昧地欲使肯特屈从,“闭住你的嘴巴”,最后剥夺了其官职并将其驱逐出境。

由此可见,国王李尔是一个专横、愚昧、易受人愚弄的宫廷王,他生活在由王权所构筑的自我世界中,王权将其完全封闭,令其行为、言语等都随心所欲、任意妄为,他看不到真实的世界,看不到社会的真相和真正的人性。讽刺的是,其悲剧恰恰起源于他基于王权的任意妄为,因为这使其失去了自我世界的根基——王权(分割国土事件),这迫使其自我世界崩塌,也迫使其开始认知真实的世界,而他也正是在悲剧的逐步进展中,逐渐受到教育,摆脱专横、愚昧乃至深入其血脉的宫廷王性。

书中的李尔王虽有些糊涂,但也是人之常情,而且他知错回头。而两个女儿则无情无义,手足相残,唯利是图,忘恩负义。小女儿却十分孝敬,有情有义,令人称赞。其他忠臣以肯特为代表,都使我分外感动。此书最后的结局十分悲惨,孝魂忠魂俱去了,令人心伤。

此书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人不能自私自利,需得忠孝两全,大气大度也不可或缺,如果犯错,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矣。有情有义才会有人称赞,忘恩负义与禽兽无异。

李尔王读后感(篇三)

从上中学就很喜欢莎士比亚,那时有学他的《威尼斯商人》,为其中精彩的剧情美妙的语言所倾倒,后来又学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生死与共冲破世俗禁锢的爱情让我心生向往,中学时期学习莎翁的这两部剧均为经典让我折服,却又觉得意犹未尽。那时又因条件有限,时间紧张,没有能再看到莎翁别的剧本,直到大学了才有时间有机会再次与莎翁《李尔王》相遇。

其实《李尔王》讲的是个简单的家庭故事,一个父亲与他的三个女儿的故事。李尔王是个富有的国王,他有三个女儿,有一天他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不能再很好地管理国家了,于是他决定把国家分给三个女儿。他问大女儿:说说你有多爱我吧!大女儿说她世界上最爱的人就是父亲,她愿意用所以的金钱与权力来爱父亲,李尔王听了很满意,分给了大女儿一半的土地与兵力。接着他问二女儿:你有多爱我呢?二女儿说她愿意为父亲付出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所以她最爱的人是父亲。李尔王也很满意,又分了剩下的一半土地与兵力给了二女儿。轮到了三女儿了,李尔王问她:你愿意用什么来爱我呢?三女儿很诚恳地回答说:我现在一无所有,所以没法拿什么来爱你父亲,但请相信我是爱你的。李尔王很不满意三女儿的回答,认为她是在敷衍,根本不爱自己。于是决定不再要这个不孝顺的女儿了,当然也不会分给她半点财产。故事讲到这里或许没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但精彩还在后面,分光了财产的李尔王一无所有,有一天他想去大女儿那里看看,却被大女儿嫌弃厌恶,扫地出门。他在二女儿那里也是一样待遇,最终是三女儿出现了并愿意奉养李尔王,这里是故事的高潮,当初说怎样爱他的大女儿和二女儿在他没财没势后开始露出丑陋的嘴脸,忘恩负义地将老父亲拒之门外,不善言辞没分到任何财产的小女儿才是最爱父亲的,她愿意用自己现在拥有的东西去爱父亲。看到这里,我不禁有些动容,李尔王的糊涂,大、二女儿的阴险狡诈,三女儿的真诚孝心形成了对比,这个故事表面看起来是发生在英国皇室,但实际却在我们身边。

你的身边也有这样类似的故事吧,不孝的子女,凄凉的父母,令人心寒,从我们呱呱坠地开始,父母教我们说话,走路,吃饭,耐心地教会我们成长,父亲付出了多少辛苦,在父母年老体衰该由我们反过来奉养他们的时候,有的人却早已经忘记了父母辛辛苦苦养育了他十几年的恩情。当乌鸦还知道反哺之情时,我们应该感到惭愧了。当滴水之恩能换来涌泉相报时,作为父母,他们会十分幸福。而我们要做到饮水思源,用感恩之心回报培育我们成长的父母,回报帮助过我们的朋友们。

李尔王的故事还让我想到了真诚,人与人的交往中,要擦亮自己的眼睛,有的人说得很好,但转身就把你出卖了,而有的人是真诚对待你,不会对你说甜言蜜语却能在你困难时拉你一把,前一种人不能交,后一种人要好好把握,千万不要像李尔王那样呗甜言蜜语蒙蔽自己的双眼,看不清他人的内心,最后悲惨的还是自己。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只有长期相处,才会辨别真善美假丑恶。

大学生活没有了高中的紧张的学习压力,我们可以在惬意的午后,捧着一壶热茶,品一本好书,用读书充实自己,不负美好的大学青春年华。

李尔王读后感(篇四)

最近,我读了莎士比亚的名作《李尔王》,读完这本书后内心感受很深,所以想把我读后的感受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李尔王》主要讲述了:年迈的老国王李尔,决定把他的国土分给他的三个女儿。但他决定要根据女儿们语言表达对他爱的程度来分配每人所得的那一份国土。口蜜腹剑的大女儿高纳里尔和虚伪的二女儿里根,尽说些甜言蜜语来骗取父王的欢心,而小女儿考狄利娅却说:“我只爱我的父亲!”李尔听了不高兴,觉得考狄利娅并不爱他,于是就把国土分给了另外两个女儿,将小女儿流落他乡。

李尔分完国土后轮流住在两个女儿的王宫中,可谁知两个女儿得到父王分配的权利和地位后原形毕露,并恶毒地对待她们的父王,最终甚至将他赶出了王宫。

无家可归的李尔,开始思念小女儿对他的爱,但自知已无颜应对考狄利娅。此时,考狄利娅已成为法国的王后。得知自我的父王被姐姐们赶出王宫后,决定把父王接回自我的王宫并为父亲报仇,于是带兵出征讨伐两个不孝的姐姐。

邪恶战胜不了正义,最终,考狄利娅胜利了。

读完这本书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说过的谎言终会因时间验证。撒谎的后果是残酷的,我们都要诚实待人,不能像书中的大女儿和二女儿一样欺骗自我的亲人,否则将会受到惩罚。

李尔王读后感(篇五)

在我小小的书架中,有着许许多多的书,其中我最喜欢莎士比亚写的《李尔王》。

剧中的主要人物有李尔和他的三个女儿:大女儿贡纳梨、二女儿吕甘和小女儿科第丽霞。故事主要讲李尔王老了,要把他的国土按照儿女们对他的爱来分,大女儿和二女儿因为自己的甜言蜜语得到了一大半的国土,而小女儿科第丽霞是有几分爱就说几分爱,所以被李尔王放逐了。结果李尔王的大女儿和二女儿要夺取父亲的王位,就把李尔王赶出了王宫。李尔王的一位忠臣葛罗丝脱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国王受这样的罪,就把李尔王和他的佣人带到了他三女儿那里,而他自己却被二女儿的丈夫把双眼挖去。三女儿嫁给了法兰西国王,国王很爱科第丽霞。因为大女儿和二女儿要杀死李尔王,所以和法兰西打了一仗,科第丽霞和李尔王被俘。最后,科第丽霞被缢死了,李尔王也自杀了,贡纳梨和吕甘也被毒死和自杀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不好听的话不一定是坏话,也许是让你改掉缺点的话,好听的话不一定对你好,也许还会害了你,毁了你的一生。我在读《李尔王》这个故事之前,就喜欢别人夸我,别人一说我的缺点,我便撅起小嘴——不高兴了!但我读完《李尔王》之后终于明白了这句名言的含义: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我希望大家一定不要像李尔王那样,光听恭维的话,更不要像贡纳梨和吕甘那样心狠手辣,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要像科第丽霞一样诚实和善良,像葛罗丝脱一样的忠诚。《李尔王》这个故事有趣吗?如果你们也有一些好看的书,别忘了借给我哦!

关于《李尔王》读后感范文


作为一部戏剧,客观的描述让读者能从自己的角度理解故事。《李尔王》的悲情不是让泪水湿润读者的眼睛,而是让思考充斥读者的大脑。

从上中学就很喜欢莎士比亚,那时有学他的《威尼斯商人》,为其中精彩的剧情美妙的语言所倾倒,后来又学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生死与共冲破世俗禁锢的爱情让我心生向往,中学时期学习莎翁的这两部剧均为经典让我折服,却又觉得意犹未尽。那时又因条件有限,时间紧张,没有能再看到莎翁别的剧本,直到大学了才有时间有机会再次与莎翁《李尔王》相遇。

其实《李尔王》讲的是个简单的家庭故事,一个父亲与他的三个女儿的故事。李尔王是个富有的国王,他有三个女儿,有一天他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不能再很好地管理国家了,于是他决定把国家分给三个女儿。他问大女儿:“说说你有多爱我吧!”大女儿说她世界上最爱的人就是父亲,她愿意用所以的金钱与权力来爱父亲,李尔王听了很满意,分给了大女儿一半的土地与兵力。接着他问二女儿:“你有多爱我呢?”二女儿说她愿意为父亲付出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所以她最爱的人是父亲。李尔王也很满意,又分了剩下的一半土地与兵力给了二女儿。轮到了三女儿了,李尔王问她:“你愿意用什么来爱我呢?”三女儿很诚恳地回答说:“我现在一无所有,所以没法拿什么来爱你父亲,但请相信我是爱你的。”李尔王很不满意三女儿的回答,认为她是在敷衍,根本不爱自己。于是决定不再要这个不孝顺的女儿了,当然也不会分给她半点财产。故事讲到这里或许没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但精彩还在后面,分光了财产的李尔王一无所有,有一天他想去大女儿那里看看,却被大女儿嫌弃厌恶,扫地出门。他在二女儿那里也是一样待遇,最终是三女儿出现了并愿意奉养李尔王,这里是故事的*,当初说怎样爱他的大女儿和二女儿在他没财没势后开始露出丑陋的嘴脸,忘恩负义地将老父亲拒之门外,不善言辞没分到任何财产的小女儿才是最爱父亲的,她愿意用自己现在拥有的东西去爱父亲。看到这里,我不禁有些动容,李尔王的糊涂,大、二女儿的阴险狡诈,三女儿的真诚孝心形成了对比,这个故事表面看起来是发生在英国皇室,但实际却在我们身边。

你的身边也有这样类似的故事吧,不孝的子女,凄凉的父母,令人心寒,从我们呱呱坠地开始,父母教我们说话,走路,吃饭,耐心地教会我们成长,父亲付出了多少辛苦,在父母年老体衰该由我们反过来奉养他们的时候,有的人却早已经忘记了父母辛辛苦苦养育了他十几年的恩情。当乌鸦还知道反哺之情时,我们应该感到惭愧了。当滴水之恩能换来涌泉相报时,作为父母,他们会十分幸福。而我们要做到饮水思源,用感恩之心回报培育我们成长的父母,回报帮助过我们的朋友们。

李尔王的故事还让我想到了真诚,人与人的交往中,要擦亮自己的眼睛,有的人说得很好,但转身就把你出卖了,而有的人是真诚对待你,不会对你说甜言蜜语却能在你困难时拉你一把,前一种人不能交,后一种人要好好把握,千万不要像李尔王那样呗甜言蜜语蒙蔽自己的双眼,看不清他人的内心,最后悲惨的还是自己。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只有长期相处,才会辨别真善美假丑恶。

大学生活没有了高中的紧张的学习压力,我们可以在惬意的午后,捧着一壶热茶,品一本好书,用读书充实自己,不负美好的大学青春年华。

《李尔王》读后感


在我小小的书架中,有着许许多多的书,其中我最喜欢莎士比亚写的《李尔王》。

剧中的主要人物有李尔和他的三个女儿:大女儿贡纳梨、二女儿吕甘和小女儿科第丽霞。故事主要讲李尔王老了,要把他的国土按照儿女们对他的爱来分,大女儿和二女儿因为自己的甜言蜜语得到了一大半的国土,而小女儿科第丽霞是有几分爱就说几分爱,所以被李尔王放逐了。结果李尔王的大女儿和二女儿要夺取父亲的王位,就把李尔王赶出了王宫。李尔王的一位忠臣葛罗丝脱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国王受这样的罪,就把李尔王和他的佣人带到了他三女儿那里,而他自己却被二女儿的丈夫把双眼挖去。三女儿嫁给了法兰西国王,国王很爱科第丽霞。因为大女儿和二女儿要杀死李尔王,所以和法兰西打了一仗,科第丽霞和李尔王被俘。最后,科第丽霞被缢死了,李尔王也自杀了,贡纳梨和吕甘也被毒死和自杀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不好听的话不一定是坏话,也许是让你改掉缺点的话,好听的话不一定对你好,也许还会害了你,毁了你的一生。我在读《李尔王》这个故事之前,就喜欢别人夸我,别人一说我的缺点,我便撅起小嘴不高兴了!但我读完《李尔王》之后终于明白了这句名言的含义: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我希望大家一定不要像李尔王那样,光听恭维的话,更不要像贡纳梨和吕甘那样心狠手辣,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要像科第丽霞一样诚实和善良,像葛罗丝脱一样的忠诚。《李尔王》这个故事有趣吗?如果你们也有一些好看的书,别忘了借给我哦!

李尔王读后感受范文8篇


读后感大全专题“李尔王读后感”为你推荐以下内容。

以下内容“李尔王读后感受范文”是由读后感大全给您提供的。我们日常的学习和工作离不开大量文档,在开始写作之前,通常会收集相关的范文。多多模仿优秀范文的写法,我们提笔自然更容易了。如果您喜欢本文可以分享给身边朋友喔!

李尔王读后感受范文【篇1】

李尔王给自己的三个女儿分国土,大女儿和二女儿都说自己爱父王像爱糖一样,李尔王很高兴,分给了她们一大片土地。当李尔王听见自己最疼爱的小女儿的话时,不禁大发雷霆,将她驱赶出了王宫。没想到,小女儿走后,大女儿和二女儿突然翻脸不认人,将辛苦教育她们多年的父亲流放到了一片荒无人烟的树林。李尔王很后悔相信了她们的甜言蜜语。他的几个忠实的部下,因为维护李尔王,死的死、伤的伤。李尔王认为自己太无能了,但是这又有什么用呢?他只能用自己的故事去启示大家:魔鬼往往是你身边的最信任的人。

有些人表面上对你忠心耿耿,可心里却想着如何伤害你,欺骗你对他们的信任。有些可恶的人甚至可以因为金钱、地位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小到同学之间、亲人之间,大到国家之间。在我们班有一位同学,她经常和我一起上学、放学。所以,我和她的关系还不错,她待人也挺好的。

有一次,我去找她时,发现她不再。就有一位跑过来跟我说她在我背后说我坏话,我愣了一下,笑眯眯的对那位同学摆摆手:“我相信她不会那样做的。”几天之后我再次去找她,发现她和另一位同学说:“喂,你知道吗?她(我)上一次……你还是不要跟她玩了!”顿时,我心里又是生气又是伤心,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怎么能这样对我?而此时此刻,她也给我上了一课:身边的人都有不可告人的一面。

李尔王读后感受范文【篇2】

莎士比亚有四大悲剧,可我总觉得《李尔王》写得发人深省。作为一部流传百年的经典剧作,内容自不必赘述。一个英勇有为的贤君,竟被自己的亲生女儿迫害,沦落到如此地步,实在是可悲可叹!

《李尔王》主要讲述了:年迈的老国王李尔,决定把他的国土分给他的三个女儿。但他决定要根据女儿们语言表达对他爱的程度来分配每人所得的那一份国土。口蜜腹剑的大女儿高纳里尔和虚伪的二女儿里根,尽说些甜言蜜语来骗取父王的欢心,而小女儿考狄利娅却说:“我只爱我的父亲!”李尔听了不高兴,觉得考狄利娅并不爱他,于是就把国土分给了另外两个女儿,将小女儿流落他乡。

李尔王自祸其身又祸及他身的教训有两点:其一是不该不留余地倾其所有而只剩两手空权;其二是不该昏然不分善恶地寄托残生。老葛罗斯特伯爵不事暴政、弃暗投明以示忠贞不二,不折节操,因此惨遭挖眼酷刑,饱受流放自然的落泊颠沛,甚至求死不得求生无望;他虽认识到自己的轻信之罪,终因得知被迫害的儿子仍在人世并陪伴保护着困苦无援的自己,又得到了真相后,由于承受不了悲喜交集之情的重荷而逝。这似乎是自咎之因所致,但似乎也属善无善终之例。这与李尔王不察善恶不分真假而导致无处安身,浪迹荒野,与乞丐为伍,最后在悔恨的刺痛中,在精神与肉体的折磨中,在失去所爱而无法承受的悲哀中结束他八十岁的生命相比,二者都令人同情,促人思索,可见官场的邪恶,可知人心的险恶了。

世事无常至于使悲喜在瞬间交替,而命运无常至于使乞丐与国王一夜之间换位。恩将仇报,认敌为友,美貌黑心,丑相热肠,魔性假语,佛性真言,这就是人类的智愚善恶,这就是生物的弱肉强食,这就是宇宙的相生相克。

苍苍者天,茫茫者地,轮回之中,皆循真理。善报者恶尽,恶报者善哉。今世前因,后世今果。得等于失,善同于恶。迷于五行中,醒于三界外。苍苍者生,茫茫者命,存亡谁握,贵贱何别,人物非异!

李尔王读后感受范文【篇3】

最近花时间看完了《李尔王》。

我觉得这是很写实的戏剧,不是剧情的写实,而是对于人性的刻画。

谁敬爱我,我就把王位传给谁;就算现今的社会新闻仍是时常可以看见;分了家产的父母流落街头;我一直很不了解这项的子女,或者是这样的父母内心就竟有着怎样的想法。当然如果说孝顺父母是必须,是天经地义,是不可违背的祖宗之法,也太过于教条式,说法也或许过于中国。

所以在这剧本我看到的都是人性,非常鲜活的刻画;两个姊姊为了权力,拚命的连结起与父亲的亲情,却又在得到之后急于破坏;然而却又双双为了爱情而死,这不是相当矛盾吗?看起来好像是为了有形的权力欲望,而辗断了亲情;最后却又为了无形的爱情吸生了生命,虽然相当的矛盾,但这就是人性。人活着就不断的会被这两股力量所拉扯,甚么才是最重要的,对于每个人,有不同的天秤,在天秤上有着不同的平衡。

很喜欢这个剧本,不要I限在孝道,也不局限在亲情,他的确是一场悲剧,每个人在被不同的力量拉扯,作出不同的选择之后,走上的悲剧之路,虽然结果不让人满意,但都是自己选择的人生。李尔王是,两个大女儿是,小女儿也是。

李尔王读后感受范文【篇4】

自从学过威尼斯商人以后,我就开始喜欢上莎士比亚的戏剧。不是因为别的,主要是觉得他的语言是很风趣的,即使是在被翻译成中文以后。虽然读起来可能在某些地方会觉得有些可笑、有些夸张,但那却是在影射我们的生活,这其实最真实的。

再来说莎翁“四大悲剧”之一的《李尔王》。“当我们生下地来的时候,我们因为来到了这个全是些傻瓜的广大的舞台之上,所以禁不住放声大哭”我想这句话是很能揭示主旨的,什么是傻瓜,是那些心口如一而遭来不公待遇的人吗?是那些即使不被信任也依旧忠诚的人吗?莎士比亚告诉我们:当然不是。恰恰相反,那些为了自身利益不惜抛弃真情的人么,不惜工于心计的人么才是这个世界最大的悲哀。如果有什么东西可以超越情感而去统领这个世界的话,那一定是冰冷黑暗的。

武断却不是傻瓜的李尔王——书的前一部分,写考狄利亚是三姐妹中最爱李尔的,却因为她没有虚假而华丽的词藻而遭到父亲的摒弃。我很气愤,觉得李尔终究会遭到报应的。果然,他最终被只爱财富的“好女儿”折磨得发狂了。有一点点解气的同时,我却开始并不憎恶李尔了。因为当他流浪在风雨交加的夜晚,他开始反思自己的错误,开始意识到考狄利亚的真挚和两个口蜜腹剑的女儿的卑劣时,我已经感受到了他心灵的柔软,尤其在他决定与考狄利亚同死时。他不是一个真正的傻瓜,至少他是渴望爱的,至少在临死之前他回归了最纯真的人性。

李尔王读后感受范文【篇5】

“父亲,我爱您胜过自己的眼睛,整个空间和广大自由,超越一切可以估价的贵重稀有的事物;不亚于富有淑德、健康、美貌和荣誉的生命。”这是李尔王的大女儿高纳里尔的表述。

“我厌弃一切凡是敏锐的知觉所能感觉到的快乐,只有爱您才是我的无上幸福……”这是二女儿里根的表述。

多么娓娓动人的口才,说得李尔王心花怒放,将财产给了她们,然而她们真有如此爱她们的父亲吗?不,她们对爱的告白其实是对金钱的渴求,她们对亲情的表述其实是对财富的欲望,她们对父女情的理解其实是被利益蒙蔽双眼的表现。

而李尔王最珍爱的小女儿考狄利娅的回答却是“父亲,我没有话说,我是个笨拙的人,不会把我的心涌上嘴里;我爱您只是按照我的名分,一分不多,一分不少。”对啊!亲情的爱只是因为您是“我”的父亲,而对您的感激与孝敬,不会因为言语的诱人而变得更加崇高,不会因为金钱的“万能”而变得更加伟大,更不会由于私欲的“渴望”而变得更加至高无上光彩夺目;相反它们会因为言语的花俏而变得低下,会因为金钱的伪装而变得卑贱,会因为私欲的愚昧而失去光彩。而这一切的变化都是人类那可耻的虚荣心所赐。考狄利娅那普通的“名分”、简单的话语道出了亲情的“真实”——普通而平凡。

然而李尔王却因此大怒,与她断绝父女关系,难道他这个高高在上的君王竟不习惯人间最平凡的亲情吗?难道他这个父亲对亲情的理解也只是语言的动人、表面的华丽、不断满足虚荣心的奢侈,毫无真情实感吗?

考狄利娅“只是缺少娓娓动人的口才,一些违心的言语,凡是心里想到的事,总不愿在没有把它实行以前就放在嘴里宣扬。”她所以失去欢心的原因“并不是什么丑恶的污点淫邪的行为,或是不名誉的举止,而是她“缺少像人家那样的一双献媚求恩的眼睛。一条她所认为可耻的善于逢迎的舌头。”

人们的虚荣心是多么奇怪而可耻!只喜欢别人把你当贵重稀有的物品而捧得高高,却不知道别人已把自己当作无用易碎的玻璃花瓶,不知道自己的短处,还一味地挑剔别人的毛病与错误。当一个人不断希望得到别人的奉承与讨好时,那么这就是他“毁灭”的开始。

时间证明了一切,两个女儿排挤他,冷落他,只有被他遗弃仇视的小女儿考狄利娅来关心爱护他,最后用她的生命换回了她“真正”的父亲,弥天大谎破灭了,此时美丽诱人的言语成了万恶的根源。言语的诱人,言语的“伪装”,言语的“虚假”历历在目,痛之入骨。回想当时肯特公爵的劝阻是正确的,他甚至用生命作为代价对他说道:“有人不会口若悬河,说得天花乱坠,可并不是无情无义!”而现在已回天乏术了。

这是虚荣心“导演”的一部愚昧父亲害死自己善良女儿的可悲电影。

这不正说明了我们平时的一句话“忠言逆耳”,而且也证实了人们的虚荣心有多么强烈,对于平时普通的言语都要求美丽动听,对于不需要舌头,只要行动的事却要天天宣扬于嘴边,然而紧随着的将是幻觉、泡影与虚伪。

当肯特公爵被逐出国家领土时,曾对李尔王的两位大女儿祈愿道:“……愿你们的夸口变成实事,假树上会结下真实的果实……”可谁都了解人们的虚荣心永远会携带着虚伪与丑陋,夸口不会变成实事,假树上永远不会结下真实的果实。

李尔王读后感受范文【篇6】

《李尔王》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而我也于这个寒假期间,看了看这本书。此书讲述的是一个国王自食恶果的故事。

读完本书,我觉得书中的那个年老昏聩、刚愎自用、目光无识“李尔王”实在是可悲。他好像不懂得人情世故一样,分不清好与坏,仅仅凭着两个大点儿女儿平常多说的那些奉承、好听的话。就将自己的江山和权利分给了她们。却把诚实率直善良不会取悦父王的小女儿科第丽霞驱逐到国外。以至于被两个大女儿所抛弃,最后还连累了小女儿,自己则在悲痛疯癫中死去。

可以说,悲剧的发生是由这个糊涂虚伪的老国王一手造成的。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之心,他不仅害了自己,而且害了那个善良天真的小女儿——科第丽霞。在我看来他是遭到了天遣,可谓是自食其果。当然,那两个坏女儿的做法也是让人没法容忍的。她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在自己的父王面前一个劲儿的夸耀、吹嘘,好来骗取父亲对自己的欢心,从而为自己将来那背信弃义的理想打好基础。然而,正当两个女儿都向他献媚花言巧语,哄得他兴高采烈的时候,往往小女儿科第丽霞没有摇尾乞怜似的向他奉承,她不怕和他顶撞,也因此大大扫了他的兴。一怒之下,这位被蒙着双眼的可悲国王就把对自己唯一忠心的小女儿赶出了家门。而没有了绊脚石的两位大女儿也如愿以偿的,得到了李尔王分给她们盼望已久的家产。之后,她们便抛弃了原先深爱着她们的老国王。当然,恶人有恶报,我可以说,她们的一生是最不完美的,她们没有得到别人真诚的爱。有的,仅仅是和她们当初同样目的一个男人无尽的摆弄。她们不光害了别人,也葬送了自己的幸福。

同样的,那个害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和父亲的私生子爱特门,到头来也是一无所有。他同那两个可悲又可恨的女人一样,为了金钱和权力,抛弃了原本属于自己的幸福。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与当时那黑暗的社会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个故事虽是发生在遥远的古国,可我们现实的生活中也有太多太多这样的例子。无论是谁都会喜欢甜言蜜语的人,喜欢听夸赞的话。这就是人生,但我们不能因为现象和外表就鲁莽的判断。

李尔王读后感受范文【篇7】

李尔王是人世间感情最丰富汹涌,最渴求爱的那一个。他向女儿要求嘴唇吐出的爱,考狄莉亚却不能给予,“只是因为我缺少像人家那样的一双献媚求恩的眼睛, 一条我所认为可耻的善于逢迎的舌头,虽然没有了这些使我不能再受您的宠爱,可是唯其如此,却使我格外尊重我自己的人格。

“当爱德伽被人谴责疯狂直率的言语时,他却能立刻口吐莲花。当清白的不可逆折的良心不能满足对爱(或者爱的表达)的索取,悲剧就发生了。爱受到的挫折,可以 让人抛弃自己身心的安全居所,可以把狂怒抛向最爱的人;当爱受到挫折,一切奸诈小人都可能被当成为救生的绳索。(奥瑟罗)

放逐所爱决不能让人获得爱,放逐爱的对象,就让自己被放逐:

侍臣 正在跟暴怒的大自然竞争;他叫狂风把大地吹下海里,叫泛滥的波涛吞没了陆地,使万物都变了样子或归于毁灭;拉下他的一根根的白发,让挟着盲目的愤怒的暴风 把它们卷得不知去向;在他渺小的一身之内,正在进行着一场比暴风雨的冲突更剧烈的斗争。这样的晚上,被小熊吸干了-乳-汁的母熊,也躲着不敢出来,狮子和饿狼 都不愿沾湿它们的毛皮。他却光秃着头在风雨中狂奔,把一切付托给不可知的力量。

弄人的可爱和侍臣的忠诚,没有什么能够挽救不能满足的心灵

弄人 你应该拜蚂蚁做老师,让它教训你冬天是不能工作的。谁都长着眼睛,除非瞎子,每个人都看得清自己该朝哪一边走;就算眼睛瞎了,二十个鼻子里也没有一个鼻子 嗅不出来他身上发霉的味道。一个大车轮滚下山坡的时候,你千万不要抓住它,免得跟它一起滚下去,跌断了你的头颈;可是你要是看见它上山去,那么让它拖着你 一起上去吧。倘然有什么聪明人给你更好的教训,请你把这番话还我;一个傻瓜的教训,只配让一个混蛋去遵从。

他为了自己的利益,

向你屈节卑躬,

天色一变就要告别,

留下你在雨中。

聪明的人全都飞散,

只剩傻瓜一个;

傻瓜逃走变成混蛋,

那混蛋不是我。

渴望爱的灵魂,它的痛苦蕴涵在整个世界的悲伤里面,无边无际,容得下所有孤苦无依。

李尔王读后感受范文【篇8】

爱。说,还是不说,这是一个问题。

今天起床后随手操起一本书,再次翻到《李尔王》。

剧中,爱因为没有说而异常悲惨。

而说了的,却站在了爱的反面。

最后的结局是,爱不说好像比说更值得人们珍惜。

其实,真正的爱不需要说。

就像沉默的天空之于大地。

就像欢快的鱼儿之于大海。

就像孤独的行者之于远方。

大爱其实无声。

那天独自开车回家,唱片里的一首歌突然击中了我的泪腺。

那是韩红的《天亮了》。

我把车停在路边,没有人看见我孤单的哭泣。

人生为什么要有爱?为什么还要有分开?

我突然感到有些害怕。

有好多年了,不曾掉过一滴泪。我曾怀疑自己得了干眼症。

这么多年了,爸爸妈妈从来没有给我说一个“爱”字

听我说还开心,还不忙,还顺利

只是连声说“好啊好啊好啊”

一切都很自然。爱就是自由自在,犹如呼吸。

说,或是不说,都不是问题。

关键不在于嘴唇和舌头

关键在于你心里的温度

只要一个眼神,就胜过那千言万语

小编推荐:李尔王读后感范文锦集


阅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人们在阅读了书籍后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和心得体会。此时不妨可以写一篇读后感将自己的见解记录下来。读后感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一篇的读后感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编推荐:李尔王读后感范文锦集”,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尔王读后感(篇一)

《李尔王》也是莎士比亚的悲剧。人物的丑陋描写的淋漓尽致,甚至站在读者的角度,都会被人恨死。

英国的李尔王有三个女儿。他们是奥伯尼公爵的妻子,贡内尔,康沃尔公爵的妻子,里根和美丽的女孩科迪莉亚。与此同时,法国国王和伯肯迪公爵向科迪莉亚求婚。当时两个人为了这件事住在李尔王的宫殿里。

老国王八十多岁了,他决定把国家大事留给年轻人。他把女儿们叫过来,想知道她们有多爱自己,这样他就可以按照女儿们爱自己的成都来分配他应得的土地。

大女儿Goneril和二女儿里根各得到三分之一的说辞,但Cordelia知道姐姐们说的不是真的,所以只能说:“我爱你不多也不少,只是按每个女儿的本分爱你。”

李尔王分不清哪句是真哪句是假。听了科迪莉亚的话,她大发雷霆,断绝了与科迪莉亚的父女关系,将三分之一的土地分给了奥尔巴尼公爵和康沃尔公爵。原本想娶科迪莉亚的伯肯迪公爵没有向她求婚,于是科迪莉亚嫁给了法国国王,去了法国。

科迪莉亚离开后,国王受到两个女儿和康沃尔公爵的欺凌,不仅减少了一半保镖,还阻止他返回皇宫。因为欧本尼公爵善良,所以他处处为国王说话.

最后,国王去了科迪莉亚,但他和科迪莉亚在法国和英国的一场战争中被带回了英国。在监狱里,贡内尔和里根派人去杀了他们。贡内尔、里根和康沃尔公爵最终被杀,欧本尼公爵最终成为国王。

事实证明,“一切美德以孝为先”连孝都达不到,还能成就什么大事?我给了他们一句话:再也不说话了,但是你藏不住你邪恶的心。只有未经修饰的文字才是完美的,你不能让真正爱你的人伤心。

李尔王读后感(篇二)

《李尔王》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而我也于这个寒假期间,看了看这本书。此书讲述的是一个国王自食恶果的故事。

读完本书,我觉得书中的那个年老昏聩、刚愎自用、目光无识“李尔王”实在是可悲。他好像不懂得人情世故一样,分不清好与坏,仅仅凭着两个大点儿女儿平常多说的那些奉承、好听的话。就将自己的江山和权利分给了她们。却把诚实率直善良不会取悦父王的小女儿科第丽霞驱逐到国外。以至于被两个大女儿所抛弃,最后还连累了小女儿,自己则在悲痛疯癫中死去。

可以说,悲剧的发生是由这个糊涂虚伪的老国王一手造成的。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之心,他不仅害了自己,而且害了那个善良天真的小女儿——科第丽霞。在我看来他是遭到了天遣,可谓是自食其果。当然,那两个坏女儿的做法也是让人没法容忍的。她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在自己的父王面前一个劲儿的夸耀、吹嘘,好来骗取父亲对自己的欢心,从而为自己将来那背信弃义的理想打好基础。然而,正当两个女儿都向他献媚花言巧语,哄得他兴高采烈的时候,往往小女儿科第丽霞没有摇尾乞怜似的向他奉承,她不怕和他顶撞,也因此大大扫了他的兴。一怒之下,这位被蒙着双眼的可悲国王就把对自己唯一忠心的小女儿赶出了家门。而没有了绊脚石的两位大女儿也如愿以偿的,得到了李尔王分给她们盼望已久的家产。之后,她们便抛弃了原先深爱着她们的老国王。当然,恶人有恶报,我可以说,她们的一生是最不完美的,她们没有得到别人真诚的爱。有的,仅仅是和她们当初同样目的一个男人无尽的摆弄。她们不光害了别人,也葬送了自己的幸福。

同样的,那个害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和父亲的私生子爱特门,到头来也是一无所有。他同那两个可悲又可恨的女人一样,为了金钱和权力,抛弃了原本属于自己的幸福。

李尔王读后感(篇三)

《李尔王》称得上是莎翁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其充分展现了人性中难以回避的丑陋,无以复加的残酷以及难以逃脱的悲哀;与此同时该剧也充分体现了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善良,不求回报的奉献,不离不弃的真诚以及感人至深的牺牲。整部剧充满着对王权、对社会、对正义、对人性、对自然、乃至对神的拷问及深思。本文以过往李尔为核心,以该剧中五个与李尔相关的重大场景为划分标准,细致考察李尔在整部剧中的转变以及其所受到的教育。

作为国王的李尔是专横的独裁权力者,这主要体现在其为小女儿考狄利娅抉择夫婿中。在考狄利娅触犯国王李尔之前,其是十分受疼爱的,李尔要分给她“比你的两个姊姊更富庶的土地”,而且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也能感受到这种偏爱,“他一向都是最爱我们妹妹的”。但当考狄利娅并没有按李尔的意图诉说对其的爱时,李尔不但剥夺了考狄利娅的土地,更是向她的两个追求者极力贬低考狄利娅。他直接劝勃艮第公爵“放弃他吧”,劝法兰西王“您还是丢开了这一个为天地所不容的坏人,另外去找寻佳偶吧”。即使在法兰西王执意选择考狄利娅后,李尔仍不忘诅咒他们,“你们不要想得到我的祝福”,致使法兰西王“盛怒而去”。国王李尔对女儿婚姻随意专断,反复无常;将心爱的女儿转瞬间称为坏人,其极致的专横可见一斑。

国王李尔不仅是专横的,更是愚昧的,极易受到蒙蔽的。他面对高纳里尔和里根的奉承,显得极其受用,认为其所说的就是她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完全没有一点怀疑的倾向,而面对考狄利娅的无话可说则擅意决断,根本不考虑考狄利娅所说是否是真实情况。而其在面对肯特为考狄利娅求情的死谏时,李尔根本不加思考,只是仗着君主的权威一昧地欲使肯特屈从,“闭住你的嘴巴”,最后剥夺了其官职并将其驱逐出境。

由此可见,国王李尔是一个专横、愚昧、易受人愚弄的宫廷王,他生活在由王权所构筑的自我世界中,王权将其完全封闭,令其行为、言语等都随心所欲、任意妄为,他看不到真实的世界,看不到社会的真相和真正的人性。讽刺的是,其悲剧恰恰起源于他基于王权的任意妄为,因为这使其失去了自我世界的根基——王权(分割国土事件),这迫使其自我世界崩塌,也迫使其开始认知真实的世界,而他也正是在悲剧的逐步进展中,逐渐受到教育,摆脱专横、愚昧乃至深入其血脉的宫廷王性。

书中的李尔王虽有些糊涂,但也是人之常情,而且他知错回头。而两个女儿则无情无义,手足相残,唯利是图,忘恩负义。小女儿却十分孝敬,有情有义,令人称赞。其他忠臣以肯特为代表,都使我分外感动。此书最后的结局十分悲惨,孝魂忠魂俱去了,令人心伤。

此书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人不能自私自利,需得忠孝两全,大气大度也不可或缺,如果犯错,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矣。有情有义才会有人称赞,忘恩负义与禽兽无异。

李尔王读后感(篇四)

从上中学就很喜欢莎士比亚,那时有学他的《威尼斯商人》,为其中精彩的剧情美妙的语言所倾倒,后来又学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生死与共冲破世俗禁锢的爱情让我心生向往,中学时期学习莎翁的这两部剧均为经典让我折服,却又觉得意犹未尽。那时又因条件有限,时间紧张,没有能再看到莎翁别的剧本,直到大学了才有时间有机会再次与莎翁《李尔王》相遇。

其实《李尔王》讲的是个简单的家庭故事,一个父亲与他的三个女儿的故事。李尔王是个富有的国王,他有三个女儿,有一天他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不能再很好地管理国家了,于是他决定把国家分给三个女儿。他问大女儿:说说你有多爱我吧!大女儿说她世界上最爱的人就是父亲,她愿意用所以的金钱与权力来爱父亲,李尔王听了很满意,分给了大女儿一半的土地与兵力。接着他问二女儿:你有多爱我呢?二女儿说她愿意为父亲付出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所以她最爱的人是父亲。李尔王也很满意,又分了剩下的一半土地与兵力给了二女儿。轮到了三女儿了,李尔王问她:你愿意用什么来爱我呢?三女儿很诚恳地回答说:我现在一无所有,所以没法拿什么来爱你父亲,但请相信我是爱你的。李尔王很不满意三女儿的回答,认为她是在敷衍,根本不爱自己。于是决定不再要这个不孝顺的女儿了,当然也不会分给她半点财产。故事讲到这里或许没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但精彩还在后面,分光了财产的李尔王一无所有,有一天他想去大女儿那里看看,却被大女儿嫌弃厌恶,扫地出门。他在二女儿那里也是一样待遇,最终是三女儿出现了并愿意奉养李尔王,这里是故事的高潮,当初说怎样爱他的大女儿和二女儿在他没财没势后开始露出丑陋的嘴脸,忘恩负义地将老父亲拒之门外,不善言辞没分到任何财产的小女儿才是最爱父亲的,她愿意用自己现在拥有的东西去爱父亲。看到这里,我不禁有些动容,李尔王的糊涂,大、二女儿的阴险狡诈,三女儿的真诚孝心形成了对比,这个故事表面看起来是发生在英国皇室,但实际却在我们身边。

你的身边也有这样类似的故事吧,不孝的子女,凄凉的父母,令人心寒,从我们呱呱坠地开始,父母教我们说话,走路,吃饭,耐心地教会我们成长,父亲付出了多少辛苦,在父母年老体衰该由我们反过来奉养他们的时候,有的人却早已经忘记了父母辛辛苦苦养育了他十几年的恩情。当乌鸦还知道反哺之情时,我们应该感到惭愧了。当滴水之恩能换来涌泉相报时,作为父母,他们会十分幸福。而我们要做到饮水思源,用感恩之心回报培育我们成长的父母,回报帮助过我们的朋友们。

李尔王的故事还让我想到了真诚,人与人的交往中,要擦亮自己的眼睛,有的人说得很好,但转身就把你出卖了,而有的人是真诚对待你,不会对你说甜言蜜语却能在你困难时拉你一把,前一种人不能交,后一种人要好好把握,千万不要像李尔王那样呗甜言蜜语蒙蔽自己的双眼,看不清他人的内心,最后悲惨的还是自己。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只有长期相处,才会辨别真善美假丑恶。

大学生活没有了高中的紧张的学习压力,我们可以在惬意的午后,捧着一壶热茶,品一本好书,用读书充实自己,不负美好的大学青春年华。

李尔王读后感(篇五)

在我小小的书架中,有着许许多多的书,其中我最喜欢莎士比亚写的《李尔王》。

剧中的主要人物有李尔和他的三个女儿:大女儿贡纳梨、二女儿吕甘和小女儿科第丽霞。故事主要讲李尔王老了,要把他的国土按照儿女们对他的爱来分,大女儿和二女儿因为自己的甜言蜜语得到了一大半的国土,而小女儿科第丽霞是有几分爱就说几分爱,所以被李尔王放逐了。结果李尔王的大女儿和二女儿要夺取父亲的王位,就把李尔王赶出了王宫。李尔王的一位忠臣葛罗丝脱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国王受这样的罪,就把李尔王和他的佣人带到了他三女儿那里,而他自己却被二女儿的丈夫把双眼挖去。三女儿嫁给了法兰西国王,国王很爱科第丽霞。因为大女儿和二女儿要杀死李尔王,所以和法兰西打了一仗,科第丽霞和李尔王被俘。最后,科第丽霞被缢死了,李尔王也自杀了,贡纳梨和吕甘也被毒死和自杀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不好听的话不一定是坏话,也许是让你改掉缺点的话,好听的话不一定对你好,也许还会害了你,毁了你的一生。我在读《李尔王》这个故事之前,就喜欢别人夸我,别人一说我的缺点,我便撅起小嘴——不高兴了!但我读完《李尔王》之后终于明白了这句名言的含义: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我希望大家一定不要像李尔王那样,光听恭维的话,更不要像贡纳梨和吕甘那样心狠手辣,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要像科第丽霞一样诚实和善良,像葛罗丝脱一样的忠诚。《李尔王》这个故事有趣吗?如果你们也有一些好看的书,别忘了借给我哦!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推荐读后感]李尔王读后感范文五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李尔王读后感作文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