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人间失格读后感 > 地图 > 人间失格读后感

人间失格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2-05-21 来源:互联网

有关《人间失格》的一些见解独到的读后感推荐【收藏】。

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时,脑中不停的有新的想法,写关于作品的读后感,可以让我们再一次回味这本书籍。该怎么才能把自己对于这个作品心得更好的记录下来呢?读后感大全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有关《人间失格》的一些见解独到的读后感推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人间失格》的一些见解独到的读后感推荐【篇一】

这不是那种可以一气呵成看完的流量小说,这是需要细细品的那种书,要周围安静,月色如水。

很好玩的一本书,大多书里都是女人出示色相,这里偏偏男人出示色相,有点镜花缘的味道,却又不尽相同。食色性也的世界里,在写者笔下,都是假来假去的一时相互利用,无论身体还是精神上。虽然笔下冷酷,现实也正是如此。只是,写者对男人偏爱,粉饰得太好,对女人不但少几分笔墨,还会刻意让其格外“生动”,似乎不如此不尽意,倒也的确有奇特的味道和效果。其中一篇,似乎终于让女人美了起来,却又有些不食人间烟火。也许写者眼中,女人不是在天堂,就是在垃圾场,可能是写者的理想吧,或者如柏杨所说,女人,比了解上帝都难。

原以为是应该抱着严肃认真地面孔去面对字码的,读书的过程中却是其乐无穷。因此,不得不感叹写者的精神之高,如此丑陋的世间,能写出漫画的效果,如此的少。

叶藏的搞笑,也许就是写者对自己的无奈,自己笑对生活做不到,不如看他人欢笑。很有趣的人,一边流泪,一边笑,也许是笑着走的。

非常值得阅读的一本书,很棒!

有关《人间失格》的一些见解独到的读后感推荐【篇二】

我太感性,近段时间偏于忧虑,应该是看了太宰治的书《人间失格》引起的。人啊,还是要多接触积极乐观的东西,不然就会陷入负能的情绪。不过,有点必须纠正,当第二次、第三次重温人间失格时,我却断然撕掉了它负能的标签,重新认识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

太宰治本人经历诸多磨难,先后多次自杀,最终也以自杀结束了他39岁的生命。他的作品一直都是穿透灵魂,表达自己内心对真实、信任、爱、自由的艰难追求,无奈现实中人性总是经不起考验、世事也赖不住考究,最终他惨败于自己的内心结论,选择了颓废跟灭亡。他的作品不是倡导大家集体抑郁,对社会、对人性绝望,恰恰相反,他希望大众都不要放弃自我的救赎,要为了活着一场好好生活。以下这段话就是力证。

“不要抗拒改变,这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事情,就是所有的事情都在反复的变,反复的过程很容易让人变得低落和沮丧,然而你再低落和沮丧,人生还是会被各种各样的事情的改变所包围着,就像是站在一台你没办法控制的跑步机上,时间、速度都不是你所能控制的,那我就选择跑的更从容一点,尽我所能的在这个被动的人生里争取一些主动,所以我很讨厌‘抗拒’这个词,很消极、很脆弱、很被动,如果我不能改变世界,好歹让我改变自己,遵从自己的选择。”人活着,比动物多了智慧,也多了忧虑。生而为人,就该承受为人的一切。作者在极力劝告大家,也是在告诫他自己,他没能成功,但他对灵魂的敲打、拷问,都是在帮助更多的人正面审视自己的灵魂,找到生活的动力,发现生活的美好。

一定程度上,我更希望人不要太敏感、太聪慧,像作者这种小时候就能看穿一些世事,明白一些动机,并非好事。愚钝点、糊涂点,每天为着那洒下的阳光、清脆的鸟语、荡漾的水面放空下,甚至陶醉下,就好了。日子简简单单,人际关系平平常常,享受当下就好。

有关《人间失格》的一些见解独到的读后感推荐【篇三】

人间失格~丧失了做人的资格,这是主观的一句叙述,作者就是这样一个自卑到绝望的人,读书我总觉得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角度和侧重点都是自己主观的感悟,没有对错,只有是否合适,这本书我觉得要有阳光心态的外向的人去看蛮好,因为长生之花,最绚烂美丽的生物多生长在腐朽,潮湿阴暗的接近死亡与绝望的地方,但是我觉得的它的存在就代表着一种希望,人性都是有弱点的,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松的去面对自己的阴暗面,读这本书前,我不理解抑郁能给人带来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天真的以为只是自己主观的恐吓自己,自损,怯懦,但是看了作者很多的心理描述,我觉得它真的可能是一种病,跟感冒一样,需要治疗,不是主观上单纯对自己的恐吓,也不是一两句那么简单,有人说这是一本致郁的书,我觉得看起来相对轻松,因为很多人的视角可能更多的是同情,怜悯,虽然有很多跟自身相似的阴暗会让人觉得不舒服,但是整体上像是在读别人的故事,没有融入其中就很难有那种震慑和伤害,毕竟多数人还是正常的,不过过于低沉的,可能会带来困扰。

不过总结一下我还是觉得,人间失格是作者觉得自己丧失了做人的资格,因为自己的软弱,曲意逢迎,从小就变态的心理人格,但是也告诉了我们,这都是他自己以为,所以做人要有一个强大的人格自信积极,事情总会解决,相信自己才是一切力量的源泉,水不尽因有源,人生需要战斗的事情太多太多,修行就是培养一个坚强的意志,用于承认自己的弱点,接受他,努力变的强大。

有关《人间失格》的一些见解独到的读后感推荐【篇四】

叶藏从小生长在官员的家庭,生活条件优渥,不懂得人间疾苦。但却饱受精神上的折磨,面对家庭环境的压抑,亲情的冷漠,世人的虚伪,无奈且怯于改变。年幼时不得不接受违心的事物,通过扮演“小丑”来取悦他人保护自己。心灵上受困于此。年少时,在堀木的蛊惑下了解酒和女人,逃避式的放纵使他的灵魂暂时得以休憩。但愈是放纵沉沦,愈是清楚地明白自己的内心,发现世界的阴暗。孤独的灵魂希望找到伴侣,不在乎其是否拥有精神上的共鸣,只要有契合的孤独便可。但孤独的灵魂不仅未得到慰藉和解脱反而受到伤害。为了生计无奈试图妥协,试图像“世人”一样的活着。良子的美好纯真给了叶藏生的希望,但也正是良子信任的“背叛”彻底击垮了叶藏,最终成了废人。

叶藏灵魂深处的美好与这个世界的悲凉是格格不入的。他的痛苦源于清楚的了解自我,厌恶社会。世俗的虚伪,自我的真实与懦弱的性格促成了天使一般的好孩子的悲剧。向往善良、正直、纯洁、亲情、自由,面对人的虚伪冷漠和欺骗既不想改变自己随波逐流也没有勇气保有这份美好害怕独立的存在,懦弱导致思想和行为的对立,最终丧失为人的资格。

对于叶藏同情胜于可怜,共鸣胜于同情。生活在复杂的人类社会出生时的纯真不可能不被世俗玷污。有哪个人不曾纯洁无瑕?有谁不想将那份纯洁由内向外,由里及表毫无伪装的表达。即使一开始受伤,也执拗的不想改变不想迂回,想将美好的纯真狠狠地撰在手心不放手。可是代价就是头破血流,遍体鳞伤。所以为了使自己不受伤,他们摸索出了处事的方法—成年人的世界便有了圆滑。可即使他们深谙处世之道理也绝不会丢弃内心的纯真,圆滑仅仅是给她的肉体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穿上外衣而已,将其灵魂隐藏在深处。一旦现实和内心出现冲突,他们将勇敢誓死捍卫内心的坚守!生而为人,无奈妥协与勇敢坚守并存,并非非黑即白,叶藏式的灵魂告白可能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人间不值得!

有关《人间失格》的一些见解独到的读后感推荐【篇五】

人间失格大正和昭和时代下的矛盾体,读的是童潇骁北京联合出版社的版本上评分最低的一本,然而然而当初买的时候是因为折价书籍,翻译阅读上并没有带来不畅快。

一共收录六目录,我看了人间失格一目录字数不多约莫两小时。

因为之前看了《东京百年史》,所以对那个时代的文人小说家多少带了一点世界社会影响的眼镜去看,也便使得对这样的小说或者是作者本人近乎狂魔毁灭而没有衍生出救世反抗的力量,并不那么追随的心境来。

那个时代阴阳怪气,慌乱矛盾表里不一社会思潮野风一般,谁都说不来谁是正确的,谁都急切证明自己剑走偏锋,不少虽然要谨慎的大历史观来看个人,却也正是一大堆这样的个人生灭可能才推动着一个社会的车轮吧,地震空袭太多的绝望了,反倒是如川端康成这般的带着微弱温情和物哀在尘埃中让人开出美丽和希望来才称呼为不枉人世,甚至在世界上受到认同,拿下文学奖。转而也就忽然明白太宰先生笔下的近乎自传体的主人翁确是人间失格草芥不如,在这样矛盾的世间存活,野狗一般,是伤己伤人,越是求越是无,确是多数人的现状,只得一条跳进大川。那是缺少进步教育独立人格封建残存的时代。

家庭的温暖和认同,很重要家庭里面的成员也需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一言难尽其主人翁的酸苦弱鸡,改变吧青年选择不了时代就换一种想法积极推动一些事情吧。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精选的一些有关《人间失格》不同看法的书评(合集5篇)


开卷有益,闲暇时读一本好书,添一份雅趣,长一份才智,享一份快乐。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作品之后,内心也一定会有所触动,此时就可以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其中所思所想写出来。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这个作品读后感呢?下面是读后感大全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精选的一些有关《人间失格》不同看法的书评》,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精选的一些有关《人间失格》不同看法的书评(篇一)

《人间失格》这次是第二遍阅读,家里有纸质版所以之前看过一遍,以前看书大部分时候都是每天睡觉前翻几页,时间久且不走心基本也都助眠了,这次看的比起上次认真多了,所以看完的感觉是明显不同的。上次的仓促让我只是很简单粗暴的觉得这个“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的“渣男”戏真的好多,当什么画家,凭借戏精本精、一副好皮囊、不错的女人缘以及有话题度的家世一定能在演艺圈杀出一条血路。

这次读完之后男主人公的形象没有什么改观,我也不想推翻之前的评价,但是我承认我忽略了很多细节,那些细节无一不是人性的高光时刻,而且整篇故事结束的时候他不过27岁,再来回溯过往,觉得命运对待一个孩子下手未免重了一些。

“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绝别人,便会在彼此心里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裂痕。”这样的解释在我看来过于苍白无力。想起以前看过的一则故事“当别人不小心将水撒到你的身上,大部分人都是不快的,但是淋了雨就不会,就只会怪自己没有带伞。”男主人公很明显被暴雨浇透了。

卡夫卡在日记中这么写过“凡是活着的时候不能应付生活的人,就需要用一只手稍稍的阻挡住他对自己命运的绝望……同时他要用另一只手记下他在废墟中看到的东西,因为他能看到与别人看到的不一样的东西和更多的东西;归根究底,他在一生都是个死者,但却是真正的幸存者。”看过这样悲伤的言语,通常是不敢去思考的,生死本就是困局,没有人能逃得过的,谁不是一边昂首沐浴阳光,一边蓄力植根土壤,唯明唯暗都不足以活命。

精选的一些有关《人间失格》不同看法的书评(篇二)

没太看懂的书,作者想表达这个世界的无趣,每个人都带着面具,而他为了迎合别人总是做一些傻事来逗笑他人,被发现后又浑身不适。生存的意义是什么?人活在世上确实不易,又不能离开群体独自生活,又不想被他人打扰,按照别人的想法,被干预生活,一切都是未知数。

双方相互欺骗,却又颇为神奇地毫发不伤,相安无事,好像没有察觉到彼此在欺骗似的——这种显得干净利落而又纯洁开朗的不信任案例,在人类生活中可谓比比皆是

世间。我开始隐隐约约地明白世间的真相了。它就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争斗,而且是即时即地的争斗。只需要当场取胜即可。人是绝不会服从于他人的。即使是奴隶,也会以奴隶的方式进行卑屈的反击。所以,除了当场一决胜负之外,人不可能有别的生存之道。虽然人们口头上主张大义名分,但努力的目标毕竟属于个人。超越个人之后依旧还是个人。说到底,世间之谜也就是个人之谜。

瓦莱里说过,在行善时,必须随时心存歉意。因为没有什么比行善更刺伤人的了。

人活在这世上,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到处都有枷锁来束缚住你,哪怕是稍微动一下,也会冒出血来。

精选的一些有关《人间失格》不同看法的书评(篇三)

我太感性,近段时间偏于忧虑,应该是看了太宰治的书《人间失格》引起的。人啊,还是要多接触积极乐观的东西,不然就会陷入负能的情绪。不过,有点必须纠正,当第二次、第三次重温人间失格时,我却断然撕掉了它负能的标签,重新认识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

太宰治本人经历诸多磨难,先后多次自杀,最终也以自杀结束了他39岁的生命。他的作品一直都是穿透灵魂,表达自己内心对真实、信任、爱、自由的艰难追求,无奈现实中人性总是经不起考验、世事也赖不住考究,最终他惨败于自己的内心结论,选择了颓废跟灭亡。他的作品不是倡导大家集体抑郁,对社会、对人性绝望,恰恰相反,他希望大众都不要放弃自我的救赎,要为了活着一场好好生活。以下这段话就是力证。

“不要抗拒改变,这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事情,就是所有的事情都在反复的变,反复的过程很容易让人变得低落和沮丧,然而你再低落和沮丧,人生还是会被各种各样的事情的改变所包围着,就像是站在一台你没办法控制的跑步机上,时间、速度都不是你所能控制的,那我就选择跑的更从容一点,尽我所能的在这个被动的人生里争取一些主动,所以我很讨厌‘抗拒’这个词,很消极、很脆弱、很被动,如果我不能改变世界,好歹让我改变自己,遵从自己的选择。”人活着,比动物多了智慧,也多了忧虑。生而为人,就该承受为人的一切。作者在极力劝告大家,也是在告诫他自己,他没能成功,但他对灵魂的敲打、拷问,都是在帮助更多的人正面审视自己的灵魂,找到生活的动力,发现生活的美好。

一定程度上,我更希望人不要太敏感、太聪慧,像作者这种小时候就能看穿一些世事,明白一些动机,并非好事。愚钝点、糊涂点,每天为着那洒下的阳光、清脆的鸟语、荡漾的水面放空下,甚至陶醉下,就好了。日子简简单单,人际关系平平常常,享受当下就好。

精选的一些有关《人间失格》不同看法的书评(篇四)

《人间失格》写的不只是叶藏,也不只是太宰治。“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句话在有些时候对于我们也是很适用的的伪装一副面笑脸迎接别人,对于别人的婪求无法拒绝即使让自己受伤也不想给别人增添麻烦。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缺乏热情,进而对于人生一切事物都失去了兴趣,仿用抑郁症。没有主见,随波逐流,甘做一个犬儒。不敢正视眼前的苦难,只是想着逃避,甚至不敢正视自己内心的需求。这一切难道我们能说绝对没有吗?

我们匍匐于某种外在强加的道德与价值标准之下,边受着它的逼迫,事突上心里也清楚见对自己的压迫,一边却又不断地扭曲自己,不疑自己,终于人间失格。

《人间失格》有它的特殊性,它不能反映一个时代更不能反映大多数人,只是太宰浴自我手剖后的医疗报告表,所以不凭对号入座,而且不可避免地具有夸大的成分。然而,这样一部作品竟然在文学史上如此重要,同时也深入n。鲁风说:精神的癖,让像太宰一样的人容不得半点伤害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卑微而自由。他想打破什么却又没有万向,他的澜普在于他用心看着漆黑的世界,虽然太宰治,被称为无赖派文学大师,这本《人间失格》也是一本饱受争议的破灭2木,但我却想把二无颖”二字转换为无奈”,深深叹是这个独一无二的人,何为太师?力伟大众人?用者共回只是做了一些别人没有做的事,所以还不她把他叫做独一无二的人,太串治的一生充病传奇,五次自末,四度殉情未遂。

读这书书的第一遍,我的心情是压抑的,硬说太军治颓废消极,是非常不公平的,他其实是很可爱,很温柔的人。不知道别人怎样,反正我从这位“厌世者”写下的文章中,看到了对美的追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间失格》之于我的意义,也可能和别人不同。然而这位小人太宰治先生对世界和自己的爱却是不容置疑的,现实中有的人把吃饭看成重要的事儿,宁可饿顿,也绝不将就吃口。有些人把感情当成神圣的事儿,宁可孤独终老,也绝不将就找个人结婚。有些人把生命的体验当成至高无上,既然不能忠于自我去生活,不如在虚空中沉沦。或许,这就是泊在我们中间那些人间失格者”的逻辑,而我们很早就会被教育到,如果秉承这样的态度去生活,在现实的生活中你将毫无立足之地。

我们应该学会从容生活的不美,宽容自己的言不由衷,抛弃发于自我的生活理想,我们才能够过得更好。希望和悲剧只存在在你的书中,而不是你的身边。

精选的一些有关《人间失格》不同看法的书评(篇五)

把每个明天当做世界末日,从现在起迈出第一步——题记。

初次听闻这本书,是在与朋友的一次闲聊之中,随后对这本书产生了浓浓的兴趣,便去图书馆借来了这本书,抱着极大的好奇心,翻开了这本书的第一页,书不厚,若投入,三小时足矣!细细品味……

我喜欢这本书的名字,人间失格,自暴自弃的代言词(失去了为人的资格),“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又是无尽的悲哀。《人间失格》是太宰治的绝笔之作,也是我一读再读,感慨无限的佳作。作者用平淡的口吻,纤细的语言,叙事着绝望的故事,在书中能看见太宰治的影子,也能看到生而为人,每个人的影子。

这是一部残酷而美丽,永恒而至上的青春文学。它确实让人感受至深,直逼灵魂,令人无法逃脱。

这是太宰治灵魂深处无助的生命绝唱,同时也是村上春树绝望凄美的灵感源泉。可能有人觉得这只是几些小故事的组合,也觉得书中描述的只是一个懒人如何混迹社会,可我觉得不仅仅是这些,否则,又怎么会有如此多的人评价欣赏呢。它值得我们一看,人们的绝望往往不是因为生活本身的绝望,即使感受到了生活本身的荒谬,也要遵循生活本身的规则去努力的生活,这才是生活。

《人间失格》里有这样一句话,我的世界里本是阳光明媚,温暖四季,你来时,狂风暴雨,我无处可避,你走时带走四季,我久病难医。人生来,为了喜悦也为了悲伤。一千种生活,我们也有一千个自己的哈姆雷特,向着自己的未来努力奔走吧。

有关人间失格读后感


经过我们精心整理,推出人间失格读后感,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阅读作品后,犹如收获至宝,感触颇多。此时将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写成读后感不失为一种好选择。

人间失格读后感 篇1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罗曼·罗兰

读《人间失格》,我中断了无数次,前半部足够压抑,主人公叶藏表现出的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的人生态度实在难以苟同。叶藏有着清晰的自我认识,在捍卫本我的过程中,他选择了将就,以求达到精神的超我,却走向了自我否定的歧途。我不理解为什么他看到的全是人性的弱点、生活的虚假,就没有一刻发现一盏希望的明灯吗?良子的出现稍微填补他内心的空白,可是之后再次跌入泥沼直到深渊。

作品后半段,我又感觉自己错了,倒卖女郎和画家妻子的形象是鼓舞人心的,她们不忘初心勇于反抗的精神证实作者内心是纯洁理想的,在与世界的抗争中他没有低头。

《人间失格》警醒我要忠于自己,看清现实的同时保持内心的安详,褪去铅华,用朴素的人生观过好每一天。浮躁的社会,没什么值得如此焦虑的!

人间失格读后感 篇2

《人间失格》或称为丧失为人的资格,这本书是太宰治的半自传体小说,因此搓揉每个“字”,无不透露出“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想法!

站在生活的顶端,生而为人的优势打败了弱者,在太宰治的心里,这种优势囚禁了他自己,一方面在战争时期“富与穷”是无限放大的大相径庭,另一方面太宰治出身在富人家,也出生在贵族没落的时代,错过优渥的生活境遇,却遇上潦倒的生活,没落的贵族在穷人的心里是不会被接受的,而太宰治生性敏感,在这样的生活中,活的是处处难受,时时不适。正如书中写到“对人类,我始终心怀恐惧、战战兢兢,而同为人类的一员,我对于自己的言行举动更是毫无自信,只能独自将懊伤偷偷锁进心中一隅,抑郁、神经质,统统深藏起来,同时装出一副天真无邪的乐天模样,逐渐将自己改造成一个装疯卖傻的怪人。”

生活不易,却从不缺“深情于世”的人,他们是一群特立独行的人,孤独是表露,温柔如雨滴,看不得世人苦痛,也看不得自己与众不同。信仰众生平等,而逃不脱平凡的目光,于是活的浑浑噩噩,极力想融入所接触的生活。太宰治痛苦,站在现在的角度看,他用自己做了一个实验,结果可知却无助,于是终日用酒来点燃生活的勇气,当身体承受不了这样的动力,选择了自己最后的权力!书中写到,“这里也有一个威胁我的可怕的大人,一个外人,无法理解的外人,尽是秘密的外人”。无论哪个年代,总有这样一群人,无法理解乃至无法跨过生活的无奈,最不幸的是,周遭的人也没有理解他们。于是凡人均可爱,是人类玩弄了我,还是我嘲弄了人类。

人间失格读后感 篇3

有些书在人一生中是需要多次出现的,不同时期会带来不同的感悟。

这是第一次读人间失格,书是由多个独立的故事构成,但我读的时候却用叶藏的故事基调带入了整本书,以至于后面有点走神。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一开始便展示了叶藏那种无法诉诸任何人的孤独,在他的眼里世界上所有人的都对他紧闭信任的外壳。

“陌生的他乡比起自己出生的故乡,是一个更让我心旷神怡的环境”

胆小甚至会惧怕幸福,碰到棉花也会受伤。有时也会被幸福伤害。

“我最大的乐趣乃是和这个由衷信赖自己的小新娘子厮守在一起,倾听她说的每一句话,欣赏她做的每一个动作。我甚至觉得,自己越来越像一个正常人,不至于以悲惨的死法终其一生。”

而这看似终于出现的安定,也跟随着小娘子和其他男人在干着什么的画面,瞬间崩塌,他丧失了信心,永久地远离了对人世生活所抱有的全部期待、喜悦与共鸣。不禁呜呼感慨:难道信赖别人也是罪过?

很难去说叶藏的一生是因为谁或者哪件事变成这样,世间没有什么是永远刚刚好,如果你内心不够,今天看起来很好的生活,也能因为一件不知道算大算小的事,由内而外崩塌。

人间失格读后感 篇4

文章讲的是主人公叶藏的故事。曾经,他是一个自闭的孩子,总是喜欢迎合别人,通过搞笑的方式让身周围的人欢乐,在读了中学后,父亲把他接到东京去读高中,在高中认识了绝木,一个跟他性格很像的混混,在绝木身上,他学会了吃喝嫖赌,后来还因为殉情与父亲决裂,殉情后父亲不再给叶藏寄钱,失去经济支柱的叶藏,深刻的体会到了钱断情亦断的人间冷暖,并由此沉沦。

读完这篇小说,我第一的感受是:其中的主人公看似一个三观不正的混混,实则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从他小时候说起,他活着就是为了别人,他极尽一切的搞怪,仅仅是为了博身边人一笑,但从他的行为中,我看出了他的恐惧,那种时刻得不到认可的恐惧,就如同鲁迅先生狂人日记中的主人公一样认为周围的人,是吃人的野蛮人;不过细细品味,我倒觉得,主人公是一个追求“真”的人,追求一种狭隘的“真”,他认为周围人做的一切都是虚假,你对他们真,他们对你反而有很大的看法,甚至排挤你,而如果你对他们假,他们反倒会哈哈大笑,无比快乐。他定义的“人”终究是要成为人们满意的“人”如若不然他们便会视你为垃圾,使你受尽折磨,而他正因如此便失去了自我。不过他忽略了一点,就是人性的善和美,亲人对他的爱都是纯粹的亲情,但在他的眼里,却成了虚伪的。所以当父亲问,他要什么礼物的时候,他并不想满足父亲这种虚伪的满足,于是就拒绝了父亲对他的好意,其实父亲那并非是为了寻求虚伪的满足感,那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美好和温暖的亲情。

叶藏还是个懦夫,他不敢接受现实,只会通过嗜酒抽烟和使用药物来麻痹自己,逃避现实,当他因殉情自杀父亲不再跟他汇钱后,他开始一蹶不振,过起了无业游民的堕落生活,感觉全世界都抛弃了他。

人世间本来充满了美好的东西,但他却不曾拥抱它,而是去以狭隘的眼光去判断它,曲解他,那只是会让你沉沦。

人间失格读后感 篇5

“我这一生,尽是无耻之事。”日本三大无赖派代表作家之一太宰治在自己生前留下的最后一部巨作《人間失格》第一手札的第一行如是写到。

原文的标题直译过来浅显易懂——失去作为人的资格。不管怎么看,这似乎都是一部不会令人感到心情愉悦的作品。然而事实也正是如此。但文中所反应出来的,真真切切存在着的,这人世间最阴暗的一面,确实那样的真实又那样的令人痛心疾首。也正是因此,我才被它深深打动。

对于前半部分的阿叶,我生不出多少的共感。只觉得是生活的安逸造就了他不识人间疾苦,烦恼着不知所谓的事情。越往后看,逐渐理解,我们没有办法拿自身的经历去评价别人的苦痛。为生活也好,为身体也好,为与这世界格格不入也好,都是苦痛,没有一种苦痛是更加高尚的,对于当事人来说,每一种都能让他生出放弃生命的想法来。

看完全书,我感觉到的阿叶至少已经是六七十岁的老头子,然后他不过活了二十七载。精神上与这现实世界的格格不入,让他少年白头,用烟酒女人麻痹自己,自身也不能分清是真心亦或是假意。我不经为这种人生感到悲痛,他们实实在在应该是自由的大师,却被污浊冰冷的现实桎梏,变为水沟里的臭石头,眼看着自己污浊。这种痛苦,比死亡来的可怕。

又想到现在几乎是个精神世界觉醒的时代,无数人在重复着这种痛苦。为社会感到悲哀。

生死本就是困局,没有人能逃得过的,谁不是一边昂首沐浴阳光,一边蓄力植根土壤,唯明唯暗都不足以活命。

人间失格读后感 篇6

一周的时间,读完太宰治的这本书

很多人说这是一本阅读体验不太好的书,很多人说这是一本充满抑郁的书

但我却从中读出了不一样的味道,而直到读完也明白了那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真正含义。

先说三章手札,作者不管是在童年还是青年亦或是中年。一直都在为了别人活着,不管是小时候为了博得父亲一笑,把想要的礼物从书换成狮子舞面具,还是长大,成人,懂得世故以后那种完全没有自我活着的状态。所谓我很抱歉,是自己像这个世界妥协像自己的道歉,是一种对如同木偶人生的嘲笑。

手札之后的内容,作者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加以论证这件事人是应该活出自己还是成为别人眼中最好的自己。

另外,很多人说,作者对这个世间充满了绝望,但这句话应该还有下句:同时也充满了希望。

只不过,那种留于文字表面的绝望太过浓重掩盖了在深处沉寂的希望。

当你读完这本书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就是在写自己,比如作者本人的种种表现,比如那个出名以后堕落的画家,比如最后这个故事的父亲。没有人可以做到活出真正的自己,如果你还想悠然的活着,势必要对自己做一些改变,一天天一点点。

最终,你成了所有人都喜欢却唯独被自己讨厌的人。

人间失格读后感 篇7

也不知道是谁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可惜的是,《人间失格》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喜剧。

主人公大庭叶藏敏感而脆弱,在压抑的环境里形成偏执的性格,表面上逢迎讨好,实际内里孤独迷茫。作者用看似荒诞的手法去讲述他的内心世界,又补上前言后记转换角度描摹他人眼中的叶藏,很好地去讲述了他的一生。

悲剧分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叶藏的一生是两种悲剧形式的融合,他的经历不由地让我们反思:早期原生家庭对于孩子后天性格以及命运的影响如此巨大,甚至足以毁掉一个人的一生,而我们又该如何去帮助孩子去形成一个积极乐观的性格,使他们无惧于社会。

从创作的角度看,大庭叶藏更像是作者太宰治的一个投影,他们一起嬉笑怒骂,一起在“无法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的社会步履蹒跚地前行。大庭叶藏是好人吗?他流连于不同的女人,吸毒,声色犬马,逃学贪玩,实在看不出作为一个好人的特质。可他是坏人吗?在他死后和他有过接触的那个女人也说“他其实是一个好孩子”。在高度理性和压抑的环境下长成的孩子,缺少来自父母的一种情感和灵魂的关注,甚至于最后断绝关系。是孩子的错?还是父母的过?很难去说清楚答案。

看这部小说的时候,总让我想起看过的日本电影里一个相似的人物——《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同样在“父亲”家庭下成长起来的敏感的女主人公松子:同样的脆弱敏感,同样的“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样的作品,带给人的不是和某些院线放映的那种疼痛青春电影的美丽幻影,而是应该带给社会以反思:我们该如何去帮助这样的人,给他们以生的希望?

我在这里用的是帮助一词,而不是拯救。因为我觉得这样的性格本身不是一种堕落,甚至我很想去拥抱这样的人,告诉他们其实他们本无错。记得看《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时弹幕里有个评价说“这个女的就是她自己作的结果”,我其实有些愤怒:一个人对人最大的善意就是包容。我们尊重他们的选择,他们也要承担这样选择的后果,只是我不愿意他们在这样的选择下走向灭亡。活着虽然对他们而言是痛苦,可是却还有希望。如果叶藏在那次自杀失败后希望的光足够强烈,或许就如同他所说一切都会不一样。我们的社会是人情的社会,人情救人也害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还是热切地希望人情能够更有温度去温暖这样的人。做一个有温度的人。

人间失格读后感 篇8

人间失格大正和昭和时代下的矛盾体,读的是童潇骁北京联合出版社的版本上评分最低的一本,然而然而当初买的时候是因为折价书籍,翻译阅读上并没有带来不畅快。

一共收录六目录,我看了人间失格一目录字数不多约莫两小时。

因为之前看了《东京百年史》,所以对那个时代的文人小说家多少带了一点世界社会影响的眼镜去看,也便使得对这样的小说或者是作者本人近乎狂魔毁灭而没有衍生出救世反抗的力量,并不那么追随的心境来。

那个时代阴阳怪气,慌乱矛盾表里不一社会思潮野风一般,谁都说不来谁是正确的,谁都急切证明自己剑走偏锋,不少虽然要谨慎的大历史观来看个人,却也正是一大堆这样的个人生灭可能才推动着一个社会的车轮吧,地震空袭太多的绝望了,反倒是如川端康成这般的带着微弱温情和物哀在尘埃中让人开出美丽和希望来才称呼为不枉人世,甚至在世界上受到认同,拿下文学奖。转而也就忽然明白太宰先生笔下的近乎自传体的主人翁确是人间失格草芥不如,在这样矛盾的世间存活,野狗一般,是伤己伤人,越是求越是无,确是多数人的现状,只得一条跳进大川。那是缺少进步教育独立人格封建残存的时代。

家庭的温暖和认同,很重要家庭里面的成员也需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一言难尽其主人翁的酸苦弱鸡,改变吧青年选择不了时代就换一种想法积极推动一些事情吧。

[收藏]《人间失格》读后感(870字)


阅读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可以开阔视野。观看一本书之后,我们对于作品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完后的想法写下来。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它是阅读一个作品后的心得体会。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一篇的读后感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收藏]《人间失格》读后感(87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间失格》读后感(篇一)

“生而为人,我感到很抱歉。”很抱歉未能给交往中的人带来舒适的体验,很抱歉自己独立的思想难以苟同于众,很抱歉没能活出众人价值观所趋向的生活。从青少年到中年,为了逃避现实而不断沉沦,经历自我放逐、酗酒、自杀、用药物麻痹自己,最后的最后,大庭叶藏平静、释然地走完了他悲剧的一生。而在完成本篇作品之后,太宰治终归还是选择了投水的方式,为他自己划下最后的句点。

《人间失格》一文的主人公大庭叶藏,生于一个家风严谨的日本家族,从小他便发现自己跟其他人不一样。他不知道人为什么活着,他的幸福观和世人的风马牛不相及。从此,主人公走上了一条通过“扮丑”逗笑周围人来完成“自我救赎”的道路。然而面具一旦戴上,叶藏再也摘不下来,他必须收起自己所有的意愿,去当家人、仆人以及同学的笑料。然而假的永远真不了,颤栗度过初中后,认识同为画画的学生堀木。后来一步步跟着堀木堕落,因为整天戴着面具做人太辛苦了,所以叶藏不得不用酒精麻醉自己,用女人安抚自己。叶藏是如此与这个虚伪的世界格格不入,他正深处在人间的地狱中。正如后记老板娘所说的:我认识的小叶非常坦率,也十分机灵。要是他不喝酒的话……不,就算是他喝了酒,也依然是个像神一样的好孩子。

叶藏既是一个无赖,又是一个“像神一样纯正的好孩子”。他在面对难以捉摸的人类社会时选择了极端另类的生活方式,表现出了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对于今天的读者,他的这种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但透过滑稽怪异、玩世不恭的“搞笑”背后,我们能够看到一个真实而又充满理想的“永远的少年”,以及对幸福人生的执着追求和美好社会的热切向往。

《人间失格》这本书的可怕之处在于“代入感”。作者明明是在诉说自己的痛苦,可几乎每个读者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更为可怕的是,这本书在挖出了你心底那个阴影之后并不会帮你净化。它不会做任何事情,你要如何消化这种情绪,全靠自己。太宰治说的是自己的故事,揪的却是读者的心。

太宰治不幸的一生令人叹息,但在叹息与感伤过后,作为读者的我们在产生共鸣与疼痛感的同时也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在了解阳光背后的阴影之后,我们是否能更勇敢的拥抱光明?

做人很难,这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不断开始认清的一个道理。正因为做真正的人很难,客观的因素和来自每个人主观自私与懒惰的主观因素,很多人选择了放弃---在特定环境下的个体尤其容易选择合理的借口放弃。然而做人的确很难,正因为如此的不如意,走下去的勇者不更令人钦佩?或许我们一无所获,但我们迎着光往前的那些日子,总受到了阳光带来的温暖。

有时候正是因为我们掌握着随时离场的权利,才会珍惜活下去、拥抱光明的机会。因为已经放弃的时日,永远不会再有机会挣扎,永远不会离幸福和光明更进一步。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仍然热爱生活。

《人间失格》读后感(篇二)

《人间失格》全书都弥漫着一股颓丧、自暴自弃的气息,甚至是厌世的,读至一半,我开始疑惑它的悲观基调为何会在书榜中常年居于高位。

以第一人称描写的主人公,有孤僻性格。从童年开始,“我”的内心思考问题就十分消极而深刻,深刻是往消极中不断延伸,已至于“我”害怕和惶恐去跟别人交流什么,但是找到了另一种表达方式——搞笑。用极尽搞笑的方式去面对任何事情,伪装自己的悲观内心。一旦出现看穿他的人,又会陷入十分的惶恐。

主人公的性格并非社恐,生于富裕有威望的家庭,是家中比较小的儿子,父亲在家庭中是颇具威严和地位(在外当官),对父亲有一定的害怕,但父亲对他并没有很严厉。抱着主人公的性格何为从小开始就如此悲观消极的疑问一直读完。之后的人生,也是一步步越走越坏,在高中时代就参加地下运动,结识狐朋狗友,吃喝嫖赌,然后以一次和有夫之妇的跳海殉情被救为界限,正式被家中断绝关系,从此更是自暴自弃,穷困、欺骗、睡女人、酗酒,到后来毒瘾成性,被关进精神病院最后被家中大哥接回乡下养病。

主人公认为他人生的错误在于父亲和比目鱼。父亲并没有露面处理,担保人是讨好父亲的门客比目鱼。他无处可去,学业已荒废,暂时住在比目鱼家中。为何要将大部分原因怪罪在比目鱼身上,是因为怪比目鱼没有很明确的传达主人公家中的意思:如果还想继续学业,那么家中会帮助他、赞助他学费回到学校。比目鱼出于心机的“好心”,告诉主人公自己考虑接下来要怎么办,他会给予帮助。自此传达的错误信号,让主人公不想给他添麻烦,或者供养他从而厌烦他,从此人生道路偏离。

这是书中“我”的观点,可以看出,“我”没有一点积极心态,把人生偏差过错轻易归咎他人,(假使“我”得知真相,但参考“我”的习性、性格,人生也不一定会回到正途)并且“理所应当”地越过越混,一直似乎都是在寻欢作乐又穷困潦倒的边缘亦梦亦醒,又异常孤独。

书的最后附着上了作者太宰治的生平轨迹,太宰治本身命运曲折,书中很多主人公的经历和都与他类似,最明显的是主人公和作者都多次尝试自杀,自杀的方式几乎相同,可以说本书也是他自身的一些自述。

对于作者的自杀原因,我们无从而知,从译者的推测中可以窥中一二,他是这样一个内心拥有至高无上的`温柔的人,对待女人即使如此,因而无法拒绝情人的自杀提议。折射至《人间失格》中出场的女性也颇多,占据大幅,各自抚慰、陪伴过主人公一段时间。

这本书的价值,可能要研究过日本历史和文学发展史,才能更深刻体会。了解生平后发现太宰治是日本一个重要而多产的作家,主导着当时二战后“无赖派”文学。本书是我读过他的第一部作品。有机会去研读日本史后,在读作者一些其他作品应该会更好。

所以,理解浅显的我,怕不好下笔,也拖延和中间搁置了这篇读后感。

《人间失格》读后感(篇三)

《人间失格》再次编辑此书评,因百度百科后,久久不能平静。

《人间失格》又名《丧失为人的资格》日本小说家太宰治,发表于1948年,是一部自传体小说,该作品发表的同年,作者太宰治自杀身亡。??????

当我并不知其上述内容,促使我百度百科的原因,就是这部作品的黑暗之极。我及其费解作者呕心力作的缘由,我甚至不知道如何编辑书评。觉得任何言语都无所适从,的确这样。于是,最后我用了一句,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结束了书评。

但是当知道开头的历史记载,看过了各种评论,有的说他软弱,所以逃避,以不抵抗在黑暗的沉沦中生出骄傲,所以不选择生,所以拒斥粗鄙的乐观主义。在日本学术界频多对他感到不齿。生活的破产者,软弱无力。还有说他不如鲁迅式的直面惨淡的人生,迎头而上的勇气。当然也有评论对现实的失望冷酷,同情、悲悯......

对于作者,我想在写书的过程,一定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所以对于小说本身有多少臆想或偏执,无从考证。

所以,就小说本身,毁灭式。

对于作者,且不评论其自身的问题,因为我说过,任何言语,无所适从。软弱?奴性?颓废?我觉得不能那样讲,我们不是他,如果同样的时间、国家、环境、经历、精神疾病......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信仰,一切换做是你,不能保证那一刻会不会弃械投降。

可是对于现实世界刺裸裸的存在,我们的大多数人站在了残酷的一边,拥有着做人的资格拿着勇气、正义......摇旗呐喊。对死者的鄙视、无齿......招摇过市。我想这才是最可怕的,无疑,具备巨大的力量!因此,所有的不幸像钟摆一样来来回回,周而复始,不同的是降临到不同的人,也许这一刻是你,下一秒是他。

我不好奇为什么没有对世界说不,没有责怪小说中的太多数角色,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力量,因此“你改变不了世界,应该改变自己”,这句话因此成为古训,于我们的心底根深蒂固。我们不知道有多少次,巧妙的运用了它,而不自知。

其次,死者为大,中国传承了五百年的文化,我们似乎视为墓志铭。作者太宰治,因为内心的煎熬,强烈的内心矛盾患上了精神疾病,属非自主神经系统,连基本的活着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最终走向的解脱,不失一种祝福。

诚然,如此悲观主义,带来无疑是负面的效应,但他,不屈辱你。

《人间失格》读后感(篇四)

我太感性,近段时间偏于忧虑,应该是看了太宰治的书《人间失格》引起的。人啊,还是要多接触积极乐观的东西,不然就会陷入负能的情绪。不过,有点必须纠正,当第二次、第三次重温人间失格时,我却断然撕掉了它负能的标签,重新认识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

太宰治本人经历诸多磨难,先后多次自杀,最终也以自杀结束了他39岁的生命。他的作品一直都是穿透灵魂,表达自己内心对真实、信任、爱、自由的艰难追求,无奈现实中人性总是经不起考验、世事也赖不住考究,最终他惨败于自己的内心结论,选择了颓废跟灭亡。他的作品不是倡导大家集体抑郁,对社会、对人性绝望,恰恰相反,他希望大众都不要放弃自我的救赎,要为了活着一场好好生活。以下这段话就是力证。

“不要抗拒改变,这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事情,就是所有的事情都在反复的变,反复的过程很容易让人变得低落和沮丧,然而你再低落和沮丧,人生还是会被各种各样的事情的改变所包围着,就像是站在一台你没办法控制的跑步机上,时间、速度都不是你所能控制的,那我就选择跑的更从容一点,尽我所能的在这个被动的人生里争取一些主动,所以我很讨厌‘抗拒’这个词,很消极、很脆弱、很被动,如果我不能改变世界,好歹让我改变自己,遵从自己的选择。”人活着,比动物多了智慧,也多了忧虑。生而为人,就该承受为人的一切。作者在极力劝告大家,也是在告诫他自己,他没能成功,但他对灵魂的敲打、拷问,都是在帮助更多的人正面审视自己的灵魂,找到生活的动力,发现生活的美好。

一定程度上,我更希望人不要太敏感、太聪慧,像作者这种小时候就能看穿一些世事,明白一些动机,并非好事。愚钝点、糊涂点,每天为着那洒下的阳光、清脆的鸟语、荡漾的水面放空下,甚至陶醉下,就好了。日子简简单单,人际关系平平常常,享受当下就好。

人间失格的读后感


《人间失格》又名《丧失为人的资格》,作者太宰治巧妙地将自己的人生与理想,隐藏于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中,借由叶藏的独白,窥探太宰治的内心世界,一个“充满了可耻的一生”。

描写了主角从青少年到中年,为了逃避现实而不断沉沦,经历自我放逐,酗酒,自杀,用药物麻痹自己等阶段,终于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的悲剧,在自我否定的过程中,同时也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苦闷,以及渴望被爱的情愫。

很丧的一本书,看完了才明白人间失格的意思,里面很多很多心里障碍感觉是自己心理失衡场景的最佳还原,好像有一个人直接把你心里那个永远的少年揪出来扔在你面前,没有人想丧失为人的资格,当你处于或走向失格的时候不妨读一读,给自己一个大大的警钟

这是一部极端颓废式的自传体小说,这整本书给我们呈现的就是作者本身极为复杂矛盾的人格,没办法和自己、和这个世界握手言和。

用前言中的话说就是:“太宰治似乎是把懦弱作为一种出发点,甚至是一种武器,以进为退地向所谓的‘强者’、向伪善的人生和社会公开宣战,从而彰显出一种别样的强大、别样的高贵和骄傲的激情。他对世间的认知永远是静止的,甚至不乏极端的成分,并依靠这种极端而成就了一种决不妥协的纯粹性。”

《人间失格》的文字是消极的,《人间失格》作者是消极的,但《人间失格》所带来的影响却是积极的。如果有人真正意义上读懂了《人间失格》,那么,他一定会变成“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段钰藟)

推荐!《人间失格》读后感6篇


《人间失格》读后感【篇一】

《人间失格》写的不只是叶藏,也不只是太宰治。“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句话在有些时候对于我们也是很适用的的伪装一副面笑脸迎接别人,对于别人的婪求无法拒绝即使让自己受伤也不想给别人增添麻烦。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缺乏热情,进而对于人生一切事物都失去了兴趣,仿用抑郁症。没有主见,随波逐流,甘做一个犬儒。不敢正视眼前的苦难,只是想着逃避,甚至不敢正视自己内心的需求。这一切难道我们能说绝对没有吗?

我们匍匐于某种外在强加的道德与价值标准之下,边受着它的逼迫,事突上心里也清楚见对自己的压迫,一边却又不断地扭曲自己,不疑自己,终于人间失格。

《人间失格》有它的特殊性,它不能反映一个时代更不能反映大多数人,只是太宰浴自我手剖后的医疗报告表,所以不凭对号入座,而且不可避免地具有夸大的成分。然而,这样一部作品竟然在文学史上如此重要,同时也深入n。鲁风说:精神的癖,让像太宰一样的人容不得半点伤害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卑微而自由。他想打破什么却又没有万向,他的澜普在于他用心看着漆黑的世界,虽然太宰治,被称为无赖派文学大师,这本《人间失格》也是一本饱受争议的破灭2木,但我却想把二无颖”二字转换为无奈”,深深叹是这个独一无二的人,何为太师?力伟大众人?用者共回只是做了一些别人没有做的事,所以还不她把他叫做独一无二的人,太串治的一生充病传奇,五次自末,四度殉情未遂。

读这书书的第一遍,我的心情是压抑的,硬说太军治颓废消极,是非常不公平的,他其实是很可爱,很温柔的人。不知道别人怎样,反正我从这位“厌世者”写下的文章中,看到了对美的追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间失格》之于我的意义,也可能和别人不同。然而这位小人太宰治先生对世界和自己的爱却是不容置疑的,现实中有的人把吃饭看成重要的事儿,宁可饿顿,也绝不将就吃口。有些人把感情当成神圣的事儿,宁可孤独终老,也绝不将就找个人结婚。有些人把生命的体验当成至高无上,既然不能忠于自我去生活,不如在虚空中沉沦。或许,这就是泊在我们中间那些人间失格者”的逻辑,而我们很早就会被教育到,如果秉承这样的态度去生活,在现实的生活中你将毫无立足之地。

我们应该学会从容生活的不美,宽容自己的言不由衷,抛弃发于自我的生活理想,我们才能够过得更好。希望和悲剧只存在在你的书中,而不是你的身边。

《人间失格》读后感【篇二】

人间失格,即丧失为人的资格。作者太宰治借由主人公叶藏的人生遭遇,巧妙的将自己一生的遭遇与思想刻画其中,并且借此提出身为人真切的痛苦问题,从带涩的行文中更能体会其内心深处的苦楚。

如果你发现这个世界残酷、复杂以致难以忍受的时候,你是否会选择这种“死又死不了,活又活不下去”的颓废性的人生哲学?作者通过故事情节揭露了人的阴暗面,揭露了每个人所展现的不真实的自己的虚假的一面。在作者看来,自己被认定是颓废的。在世人眼里“我更像一个丑陋的怪物,虽然很想普普通通地活得像个人,但社会却一直将我当做一个怪物。”他那样小心翼翼的活着,用所谓的处世之道教养出的做戏的习惯,伪笑着去迎合按理,合情,应该讨好的人,这个碰着棉花仿佛也会受伤的谦卑的人,只能用这种做戏的方式,保留他那颗圣洁纯粹的心。所以恰恰相反,《人间失格》描述的不是颓废的精神,而是极度的理想主义、因太过高尚而迎来破灭的理想主义。

读完此书,才真正理解了书中的一句话“懦夫,连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也会让他受伤,他甚至会被幸福所伤”,作者敏感脆弱及纯粹的内心,让他终其一生都在试图迈向完美,注定了其孤独,注定,他迈向毁灭,被他的纯粹致疾生亡。他清晰的感知到这个世界的冰冷,他说:“人啊,明明一点儿也不了解对方,错看对方,却视彼此为独一无二的挚友,一生不解对方的真性情,待一方撒手西去,还要为其哭泣,念诵悼词。“相互轻蔑却又彼此来往并一起自我作贱——这就是世上所谓“朋友”的真面目。”也许他的看法太过偏激,世人么,总是相信时间有真情和温暖的。可是我们都知道,一路,走走停停,所有人,聚散离合,最终,仍旧是孑然一生。没有人会将胸膛剖开,将躯体内的阴暗秘密全数交予他人,只是为了一生中那个短短的瞬间能够感到丝毫的被在乎的温暖,略微带些自弃意味的选择轻信。叶藏不愿意轻信,脆弱单纯的心灵岂能接受随时而来的打击。面对阴暗、扭曲、脆弱,固执的呆在自己的领域里。这可能就是作者最终选择投水的原因吧?

这本书说到底我觉得并不是倡导悲观主义,更多的是理想主义。

《人间失格》读后感【篇三】

今天终于把这部名篇粗略地读完了,对于某些心理活动的刻画打心底有了许多感触,虽然引发了自己一些负面情绪,但不得不佩服笔者对人性悲剧本身的刻画功力。,《人间失格》描述了一个孤独无助的灵魂,置身于人世间,看似无异于他人一样生存着,但始终无法理解人类的生活,恐惧人类,却又无力反抗,只能逆来顺受讨好人类,身在人类当中,灵魂却彷徨在人世之外,被人世间的风刮得千疮百孔,这个人就是主角大庭叶藏,叶藏是一个对人类充满恐惧,只能戴上面具扮演丑角来和人类相处,直到死都无法理解人类的这样一个人。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是我读这本书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人间失格》是我读过的书当中比较特殊的一本,本书一直被认为是作者的自传体小说,和作者的生平高度一—致,作者太宰治写完这本书之后没多久,第五次自杀,成功辞世,对他来说,这大概是最好的解脱。作者以自传的形式诉说了自己的人生轨迹,真实而又深刻,小说主人公叶藏酗酒,放逐自我,用药物麻痹自。我,自杀,辗转于多个女人之间,药物和酒精侵蚀了他的身体和灵魂,他痛苦不堪,却又无法挣脱。

非常沉重的独白,是人生绝望的极致,太了解人生,也就绝对悲观,这也许就是太宰治的成就,也是他的`悲剧。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卑微而自由,这是叶藏或者是太宰治的选择。与他相比,我还是更喜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做一个幸福的人,即便生活有着再多的不如意,依然选择勇敢的活下去,活下去,才是生活!人间失格,读过便相当于一—次心灵的洗礼,洗礼过后,依然要重复着日复一日的生活,并告诫自己,要好好的活。

《人间失格》读后感(篇四)

人间失格~丧失了做人的资格,这是主观的一句叙述,作者就是这样一个自卑到绝望的人,读书我总觉得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角度和侧重点都是自己主观的感悟,没有对错,只有是否合适,这本书我觉得要有阳光心态的外向的人去看蛮好,因为长生之花,最绚烂美丽的生物多生长在腐朽,潮湿阴暗的接近死亡与绝望的地方,但是我觉得的它的存在就代表着一种希望,人性都是有弱点的,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松的去面对自己的阴暗面,读这本书前,我不理解抑郁能给人带来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天真的以为只是自己主观的恐吓自己,自损,怯懦,但是看了作者很多的心理描述,我觉得它真的可能是一种病,跟感冒一样,需要治疗,不是主观上单纯对自己的恐吓,也不是一两句那么简单,有人说这是一本致郁的书,我觉得看起来相对轻松,因为很多人的视角可能更多的是同情,怜悯,虽然有很多跟自身相似的阴暗会让人觉得不舒服,但是整体上像是在读别人的故事,没有融入其中就很难有那种震慑和伤害,毕竟多数人还是正常的,不过过于低沉的,可能会带来困扰。

不过总结一下我还是觉得,人间失格是作者觉得自己丧失了做人的资格,因为自己的软弱,曲意逢迎,从小就变态的心理人格,但是也告诉了我们,这都是他自己以为,所以做人要有一个强大的人格自信积极,事情总会解决,相信自己才是一切力量的源泉,水不尽因有源,人生需要战斗的事情太多太多,修行就是培养一个坚强的意志,用于承认自己的弱点,接受他,努力变的强大。

《人间失格》读后感(篇五)

人生该如何度过,荒芜还是励志,人总是在失意与理想中漫漫度过,生而为人,真的就到这了吗?

太宰治,我最欣赏的日本作家,与其他的日本作家不同,太宰治总是以一种期望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没有人会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就像《人间失格》的叶藏一样,本是一个努力向上的求学者,可是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面前,光也会被黑暗吞没,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会改变着你,如果你不加谨慎,很有可能会沉沦。叶藏的一生如飘零之落叶。一个人在孤独中生活,结交了不雅之友,也从光明的道路慢慢走上了不归路,人生而脆弱,所以更要自重。

何为人生的正途,没有人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也没有人会明白下一步该做什么。或许身在大学中的我们还在迷茫,但是我们就该失意了吗?

正因为迷茫,所以我们还有无限的可能,正因为如此,我们还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一切皆有可能,做好现在的自己,学会自重。人生说不定还是光明一片。

《人间失格》读后感(篇六)

人间失格,失去的真善美的人格天性,人们虚伪和善的面具之下,扭曲的嫉妒、仇恨、愤怒的邪恶嘴脸,隐藏着内心的阴暗。在日本二战走向战败衰亡的背景下,社会充斥着纸醉金迷的虚假繁荣,军国主义的遗毒蚕食着年轻人的信仰追求,要么一同戴上面具得过且过,要么独善其身坚守自我,要么浑浑噩噩随波逐流,遗憾的是,化身为主人公叶藏的太宰治,拥有与生俱来洞悉人性、聪慧敏感的天赋,却在追究自我真实善良极致与对人性、对社会的恐惧中不得其解,最后选择了另一条放弃的道路,自杀解脱。

出身官僚家庭的叶藏,完全可以按部就班的完成大学学业,修习绘画技艺,凭借父亲的权利谋得一份稳定的工作,娶一个门当户对的妻子,即使战后日本政府重组或倒台,也能依靠家族的积累安度终身,然而天赋异禀的他,精神世界早已成为天使与恶魔的战场,在业火的燃烧中崩溃坍塌。他内心的焦灼斗争是对人性、对人与客体关系以及人在社会中存在意义的深刻反思,这种矛盾冲突不但是书中故事情节的焦点,也是作者以及每名读者寥寥一生都困惑挣扎的焦点。

问题的根源在于,自我内心的圆满无暇,在生存的蝇营狗苟中很难不被玷污。叶藏儿童时期用小丑般杂耍的行为举止来伪装逃避对人性的恐惧,闭口不谈真实的想法,即使身为小少爷,对女佣和仆人卑躬礼貌面具下的冰冷脸庞也颤若寒蝉。少年时期的他,心理人格分裂愈发明显,甚至寄希望于绘画妖魔,渴望获取它们强大的力量来对抗恐惧,书中写到:啊!给我冰冷的意志!让我知道人类的本质吧,人就算踩着别人往上爬,也不算什么罪,给我一个愤怒的面具吧!”随着年龄的增长,深深感到真实的.人心不过就是如此阴暗,自己殉情自杀未遂,愧疚于每一个善待自己的女性,摆脱不了对崛木依赖的软弱无能,在酗酒、吸毒中获得虚假的力量,从此臻至自我终极无果,也被传统的家庭道德所不容,昭示着人性的悲哀。

一些有关《天龙八部》的读后感分享【收藏】


如果说,一本书就是一个台阶,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将有千万道台阶等着我们去跨越。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作品之后,内心也一定会有所触动,我们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有所获益。优秀的这个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以下是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有关《天龙八部》的读后感分享”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一些有关《天龙八部》的读后感分享【篇一】

耕读书院的乔老师向我们推荐了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买回来一看就五册哩!阅读的兴趣失去了大半,我随手翻翻就搁一边儿了。后来在爸爸催促下,我又开始硬着头皮开始读,谁知这一读我就被它深深吸引了——太精彩了!

小说有三个主人公,三个人拥有三种迥异的性格,三种不同的人生。机智多情、书生气浓重的翩翩公子——段誉;充满英雄气概和悲剧色彩的大英雄——萧峰;善良迟钝却又好运不断的小和尚——虚竹。无数英雄好汉、美女佳人、恶霸小人粉墨登场,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江湖。

我最佩服而又同情的人是萧峰。我佩服他武功高强,侠肝义胆,但是他总在养育自己的宋国和血缘所属的契丹中不断徘徊,内心挣扎。他逃避不了又不能做到两全,还误杀了自己喜欢的阿朱。他一生重情重义,最后却选择自杀,来了结让他痛苦矛盾的一切。

书中我最喜欢的人是段誉。比起萧峰的沉重,他轻狂了许多,但我羡慕他的逍遥自由,不为外世所累。他喜欢文雅的诗词歌赋,不喜欢粗蛮的武功。然而潇洒的他,却亲眼目睹了母亲和养父之死,家庭的变故让他变得成熟了。本来无意从政的他,/最后当上皇帝。从一个贪玩的贵公子到一国之君,他经历了痛苦的成长过程。

虚竹是一个让人羡慕、嫉妒的人,他的运气简直太好了!在少林寺里诵经礼佛,相貌丑陋,性格木讷老实,不善言辞的小和尚,竟意外得到了十分深厚的内力。在李秋水和天山童姥打斗之时,他左帮右帮,无意间又获二人内力。获得逍遥派武功后,又阴差阳错的做了灵鹫宫的宫主,最后竟然还取了漂亮美丽的西夏公主。因为他的善良、单纯、朴实,总是有贵人相助,因祸得福。

我很讨厌书中的慕容复。他表面上谦逊有礼,但实际极为虚伪、冷酷,本性暴戾,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他为了复兴燕国,杀死了姑妈及得力手下包不同,为当西夏驸马,逼得妹妹跳井自杀,他的罪行使我恨的牙痒痒,但恶人终有恶报,最终落得发疯的结果。

爸爸说:“武侠世界的江湖便是现实中的社会。”书中出现的各种人物都代表着现实生活的人。现实社会不会成为“武侠世界”,但仁义、道义和爱国精神是相通的!我课间读、饭后读、路上读、睡前读,终于在三个星期内读完了五本《天龙八部》。书里的故事太精彩了,希望更多的人走进这本书!

一些有关《天龙八部》的读后感分享【篇二】

今天,我在家看完了《天龙八部》一书,意犹未尽,仿佛自己都沉浸在书里了!

天龙八部描写的场景凌乱而精彩,让人感慨万分!主要描写了乔峰【萧峰】、虚竹、段誉、三个把兄弟的故事,在一场群雄聚义、选举武林盟主的大战中,乔峰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原来乔氏夫妇是被他的亲生父亲萧远山杀害的,他当时力敌丐帮其他兄弟,原来是自己亲生父亲救了他!只见半空中一个人影闪出,从天上抛下一捆绳子,精准而紧紧地捆住乔峰,把他拎到了房顶上,飘飘而去……乔峰回忆起这些往事,心里不禁感伤!虚竹的父亲是少林寺的老方丈,生母是四大恶人之一叶二娘!虚竹是最可悲的!!他的父亲被活活打昏,坐毙升天了,生母自杀,任凭虚竹医术再高,还是无力挽回结局!段誉的父亲是天下第一恶人——段延庆!他们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心里有所不爽。

最后,萧峰投靠大辽国,辽国君主要伐宋朝,萧峰只得服从。最后,萧峰为了百姓不再流离失所,自己悲愤自杀!虚竹、段誉怎么救他大哥,萧峰还是死了。他一生做过无数好事,是个真君子,他威风凛凛的身影还在我的脑海中时隐时现,他是一个大英雄!

我时而想:为什么好汉都英年早逝!反而那些小人长久一世?那三个把兄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劫富济贫,帮助百姓,为天下老百姓之赞颂!我从心底里敬佩他们!

希望你们在书店借阅或买下收藏这本书,你们一定会感慨万分,为好汉们打抱不平的!会一生都忘不了这本书!

一些有关《天龙八部》的读后感分享【篇三】

小时候看过李若彤,古天乐版的电视剧《神雕侠侣》,当时想,我要是也能写出这么感人至深的故事就好了,甚至萌发了当侠女的念头。

长大后,知道《神雕侠侣》是由金庸的小说改编的,在高二的语文读本上我发现我很喜欢的武侠电视剧《天龙八部》居然也是他写的。在我细细阅读过天龙八部这部小说后,不禁为之赞叹,要有多么宽广的胸怀,多开阔的视界,才能写出这么一部包含了众多朝代恩怨历史,多个性格迥异或相似却又不同的人物的规模宏大的小说。天龙八部,佛教术语,天龙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为“天众”及“龙众”最为重要,所以称为“天龙八部”。八部包括: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睺罗伽。

许多大乘佛经叙述佛向诸菩萨、比丘等说法时,常有天龙八部参与听法。金庸在写《天龙八部》的时候,也正是他对佛学研究最痴迷的时期。而《天龙八部》整部书对佛学推崇的境地也相当之高。书中三个主角,乔峰、段誉、虚竹都与佛教有莫大的联系。乔峰虽非佛教徒,但师出少林高僧玄苦大师门下,也可说是少林弟子;段誉从一出场就是一个厌于学武,痴迷佛学的人,他出身大理皇家,乃是佛教徒的后人,众人皆知大理国乃是佛教国家,历代帝王多有出家为僧者,而段誉本人也对佛学颇有研究;虚竹本就是个和尚,一心只想安安稳稳地呆在少林寺吃斋念佛,终老一生。尽管后来命运安排,不得不回归红尘,还做了一群女人的首领,但心却始终是一个小沙弥的心。

小说就是讲述人物故事的,自然离不开人物。金庸的小说革除了旧武侠小说的人物的概念化,类型化的毛病,力求人物形象血肉丰满,各具特色。在《天龙八部》中,乔峰的刚烈侠义,虚竹的忠厚慈悲,阿朱的温柔善良,阿紫的自私狠毒等等,数十个人物个性迥异,具有十分强烈的形象冲击力。《天龙八部》可谓是金庸的颠峰之作,主人公乔峰,虽然饱经人世的沧桑变故和人生的痛苦困厄,被人嫉恨、误会和追杀,但其侠义心肠和高贵人格从没改变过,是全书最有光彩、最使人感动与敬慕的人物。

在“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这一回,他的绝世武功与英雄气概都得到了充分展示。而我,也就是看了这一章才品味到小说与电视剧不同的魅力,小说留给人想象的空间,让人心驰神往。

一些有关《天龙八部》的读后感分享【篇四】

看过《天龙八部》的人除了对此书大开大阖,气象万千的气势所震撼之外,或许多多少少都有个疑问,那就是书名与内容似乎联系不大或者是根本找不到丁点的联系。为此我们先对“天龙八部”这个书名做点浅薄的解剖和分析。所谓天龙八部,指代的是佛家的八种道神怪物。八部者,一天,二龙,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罗迦。以这个解释来看,金庸最初是想借这种神道怪物来象征世间的八种人。可惜我们找不到,抑或着是限于水平的缘故吧!不过也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人找出了,只听有人说过金庸在执笔的过程中渐渐笔不由心,脱离了原来预想的方向完成一部意料之外的《天龙八部》,这种说法倒也不失合理其令人信服。还有一种说法说此书重在写一个佛教国家,即大理国,听来着实可笑。试想整部小说中写大理国的篇幅仅占三分之一而已,甚至略有不足,更没有着重写大理佛教何等昌盛,佛学何等发达。总而言之,书名与内容的联系仅在全书主旨的一个侧面才略有表现,而主旨为何,且听下文分解。

金庸在写《天龙八部》的时候,也正是他对佛学研究最痴迷的时期。而《天龙八部》整部书对佛学推崇的境地也相当之高。书中三个主角,乔峰、段誉、虚竹都与佛教有莫大的联系。乔峰虽非佛教徒,但师出少林高僧玄苦大师门下,也可说是少林弟子;段誉从一出场就是一个厌于学武,痴迷佛学的人,他出身大理皇家,乃是佛教徒的后人,众人皆知大理国乃是佛教国家,历代帝王多有出家为僧者,而段誉本人也对佛学颇有研究;虚竹本就是个和尚,一心只想安安稳稳地呆在少林寺吃斋念佛,终老一生。尽管后来命运安排,不得不回归红尘,还做了一群女人的首领,但心却始终是一个小沙弥的心。“天龙八部”这个书名与全书内容的联系也仅在此以强化对佛家的推崇之意。而这个意思,绝非金庸可以安排,而是画虎不成反类犬,要写八种神道怪物来暗指八种人却脱轨而成另外一本书,最后仅仅是为书中对佛学的推崇做了一点后人强加的点缀。任何文学作品,无论雅俗都在说人。《天龙八部》也不例外。()人有正反两面,此书说人的正面有乔峰的大义凛然,段誉的嬉笑人间,虚竹的虔诚向善等等笔之不尽,也是读者熟得不能再熟的了。而要说人的反面,却是此书一大亮点。尤其是正面人物的另一面,写得更加透彻,更加有震撼力。譬如武林敬仰的少林方丈竟会有私生子,而且其妻竟然是“四大恶人”之意的叶二娘;武林前辈慕容博竟然是个唆使谗言,阴谋无比的小人…… 这是对人性的深刻的挖掘,也是金庸对自己创作中人性两面的一大发展。双面人性的丰富的白描也点明了本书的主旨。

《天龙八部》在结构上采取了写完某一个人之后,再写另一个人,而又前后交错,将不同的人联结起来的一种独特结构。这种结构,《水浒传》用过。《水浒传》每一段更有可观之处,整体结构新鲜。小说以段誉上无量山游山玩水,观看无量宫东西两宗比剑开始,一路发展下去直到与乔峰偶遇乡间酒楼,引出乔峰到后来观战珍珑棋局引出虚竹,段誉可谓是一路的引路人啊。《水浒传》中最先出场的王进(不是梁山好汉之一)引出史进,史进又引出李忠等人,后又引出鲁智深,鲁智深引出林冲,一路发展,正式《天龙八部》结构的前辈。

《天龙八部》在结构上是成功的。分别讲述人物却不见散漫,可谓整体与局部结合的一大亮点。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上天龙八部也是绝对成功的。在这里但说下全书的灵魂人物乔峰。天龙八部》中乔峰的故事,是典型的悲剧。那样的悲剧,古今中外的小说中并不多见。乔峰从一个丐帮帮主突然跌落到胡狗的境地,之后重重的坎坷际遇纷至沓来,最后悲情自刎。一生之中,尽管有一个弱小却温柔的姑娘阿朱爱过她,最后却死在自己的手中,遗恨一生。乔峰临死之际所说的话完全表达了他的心情。“我乔峰是契丹人,今日却卖国帮助大宋,长于大宋却是契丹人,既不容与大宋,又不容与契丹,天地间竟无我乔峰容身之地。”这是一种怎样的悲苦!乔峰是悲壮的!

我们在读《天龙八部》的时候会奢望得到些什么呢?特别是在文学思想的层面上得到些散漫呢?事实上,很浅。不需要奢望得到很多,仅仅把它当作一部“武侠小说”来读足够了。“侠骨柔情,铁血丹心”这八个字就是我们读《天龙八部》得到的最多感想。

一些有关《天龙八部》的读后感分享【篇五】

这部小说描述的时间跨度大,人物多,场景复杂,特别是人物与事件之间各种悬念倍出,但读着又觉合情合理,令人不忍释卷。

我看到第一册时被段誉所吸引,我欣赏的是他的至情至性,才貌俱佳,幽默风趣,认为他以后定会是武林高手。

看到第二册时主角换成了乔峰,且疑窦丛生,悬念从出,究竟他是不是契丹人?究竟是谁杀死了他亲生父亲及其养父母和师傅?书中的情节把我彻底地迷住了。特别是看到乔峰亲手误杀他心爱的阿朱那一节,忍不住的落泪,不忍卒读,心都碎了。

待看到第三四册,又生出许多变故,才知道原来杀死乔峰养父母和他师傅的不是别人,正是乔峰的亲生父亲,因为他在坠入悬崖之后并没有死亡。

金庸的书总是这样,让你以为萧远山真真确确的死了,金庸不但没让他死,并且还让他光明正大的复活了,隐匿于天地间若干年,该出现时自然出现,让你猝不及防却又感觉理所当然。

这之间的错综复杂,人性之中的善恶,旅途中的凶险,看似荒谬实则现实的情节,真是太精彩了,再加上金庸本身强大的文字功底,用上优美的语言,使得小说变得十分吸引人,无怪手风靡世界。

一些读完《基地》后遐想连篇的读后感想推荐【收藏】


人一生要过得有意义,就需要不断地阅读优秀的作品。对于网络推荐阅读作品,相信您在阅读之后会有专属自己的收获,那么,你看完《基地》后,感悟到了什么人生真谛吗?以下是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读完《基地》后遐想连篇的读后感想推荐”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一些读完《基地》后遐想连篇的读后感想推荐(篇一)

整部小说感觉像是总分总,第一部和最后一部的风格很像,谢顿和崔维兹都是为了自身的目标,四处游历,许是细节的角度从个人的旅行入手。而中间的几部分都是落笔于基地大环境发展,社会变迁。

觉得最精彩的部分还是中间的第一基地、第二基地面对各种危机的奋斗,场面恢弘,解决之道又极富寓意。而第二基地和骡斗,掩饰自身存在这两部更是斗智斗勇,让我大呼科幻还可以写成像武侠小说,别样的观感。

看到一半的时候,很纳闷,为什么丹尼尔销声匿迹了,十分不科学。作为谢顿计划的sponsor,能这样酱油么?还好阿西莫夫安排了他的戏份,最后机器人的出场让人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但是有一点让我十分好奇,崔维兹具有以直觉正确判断的天赋(姑且认为这个设定正确),那在星际旅行中他反复强调的索拉利人小孩菲龙会给他们带来麻烦。但全书结束也没有看到菲龙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值得注意的是,全书结束的几句话,;菲龙这个懂得转换能量、雌雄同体的异类,此刻正望着他,眼神深不可测。崔维兹并未低头迎向那对出神的目光。我怎么都觉得这句话是阿西莫夫埋的另一个坑。好吧,难道有下文?

关于心理史学:

如果真的能预测未来,那么谢顿说是1W年的混乱状态,但是改进以后就是1000年,那他之前的预测就不准了,有种悖论的味道在里面。当然,可以这么理解,因为1W年是没有将心理史学这小部分人的因素考虑进去。

另一个感受,任何保佑都无谓的,唯有自己自求多福。

一些读完《基地》后遐想连篇的读后感想推荐(篇二)

终于,用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利用上下班、等车、等时间在喜马拉雅将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科幻小说听完了,震撼于作者巧妙的构思、宏大的叙事,以及超前的科学思想和意识。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我眼中的基地系列小说。

一、心理史学

当初一开始能够将《基地》听下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一开篇介绍的“心理史学”。这是一个什么鬼呢?这是一套统计学理论,就像是统计物理,只不过它的应用对象不再是大量的微观粒子,而是大量的人。换句话说,心理史学可以抓住大量人类进行互动的宏观规律。这听起来好像非常不靠谱,但是书中却假设,他的发现者哈里。谢顿不仅为心理史学建立了精确的数学方程,而且还利用理论构造了一个庞大的谢顿计划,即在银河系的边缘——端点星建立了一个基地以抵抗银河帝国不可避免的灭亡命运,并以此为原点,蓬勃发展出一个全新的帝国。于是,所有的历史演进全部按照谢顿计划运行下去。

作为系统科学的从业者,我当然知道心理史学是什么玩意儿。这不就是我们现在的人类行为动力学吗?现在,随着大数据的累积,人们已然可以做到为人类群体行为写出精确的方程了。例如Barabasi的辐射模型可以精确预测两地的通勤人流量。但是,要知道阿西莫夫是从1940年开始写《基地》小说的,我不得不佩服他超前的洞察力。

小说的第一部花费了大量的篇幅描述基地人是如何一点点建立起一个全新国家的。然而,在大国构建过程中,每隔几十年就会出现一次谢顿危机,于是端点星的人类就开始聚集在谢顿穹窿聆听谢顿在上百年前录制的教导。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谢顿本人死后将近好几百年了,人类还是按照谢顿计划发展,谢顿的每一个预言竟然全部正确。这不得不让我产生了两个问题:即使这是科幻小说,心理史学的预测也太准了吧,超级离谱了;二、谢顿到底是何许人也?竟能这样地预测那么久的未来?

二、骡与第二基地

就在我感到略有厌烦和困惑的时候,小说突然来了一个变奏,出现了骡这个怪物。骡是个什么东东?他是天地造化生出来的一个变种——基因突变体。这个家伙有一种超强的能力——能够读取、改写他人的心灵,从而用心灵的力量来操控整个世界。骡的出现第一次让谢顿的预言失败了(但我觉得,失败了我反而感觉更高兴呢)。

更有意思的是,骡将基地攻陷了,谢顿计划这就完全泡汤了。但是,一小批人开始另一套拯救计划,这就是第二基地。据说,在当年谢顿建立基地的时候,不是建立了一个,而是建立了两个,一个精于物理科学,另一个却精于心理科学。事实上,端点星第一基地上的人们根本就不懂心理史学,他们只是谢顿计划的执行者,而真正的心理史学在第二基地,这帮人是心灵力学的高手。

到此为止,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阿西莫夫将这套理论命名为心理史学,而不是什么人类行为统计学,或社会力学之类的。原来,这个心理二字埋伏着第二基地的伏笔。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了现在的量子认知科学的研究,我咋感觉未来的量子认知就是心理史学呢。

于是,第二基地的隐君子们和骡之间展开了一场颇为激烈,而且尔虞我诈的心理战争。谁说西方人不擅长勾心斗角的?读一读第二基地与骡这段,你就会发现阿西莫夫如果从政必然也是玩弄权术的高手。

然而,最最让我大跌眼镜的还不是这些,而是,谢顿计划其实压根就不是什么预测,而是一套控制手段。第二基地的心理大师们可以像骡一样操控人们的心灵,从而通过在关键时刻影响关键人物而保证了第一基地的发展可以按照谢顿计划完满地进行下去。

原来如此,谢顿计划压根就不是什么计划,而是一套控制手段,心理史学也不是什么单纯的动力学,而是一种控制理论。这类似于自我实现的预言。怪不得,当第一基地的有识之士们了解到此事以后都要拼了命地和第二基地人死磕呢。

三、谢顿与机器人

我的第二个疑问是,为什么谢顿那么厉害,能凭空创造心理史学和谢顿计划。阿西莫夫好像了解我内心一样,于是他在基地三部曲之后,又写了一个基地前传,专门为我们讲述科学家谢顿的故事。

原来年轻的谢顿也很挫,是一个乡巴佬数学家,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玩数学游戏搞出了一套谢顿方程,但他自己却并不相信这些。然而,比较悲催的是,当时的政治人物们却很感兴趣,因为他们想借心理史学来玩后来谢顿自己玩的这套自我实现的预言。

就在谢顿百般困惑,躲避事实的过程的时候,一位特别特别厉害的朋友出现了,这就是浮名。这家伙不仅在各个地方都有一批跟随他的死党,而且还能起到心灵导师的作用,促使谢顿在经历了一系列波折之后终于全身心投入到了心理史学的研究过程中。

但是,我们凭脑袋想想就知道,要想预测人类社会显然需要大数据啊大数据。可是,按照阿西莫夫的论述,那时候的人虽然早已经可以在银河之间超空间越迁,却并没有大数据研究,电脑落后啊。所以,谢顿怎么可能完成这么牛的学问呢?

最后,他的朋友浮名帮助他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因为,这个家伙居然是一个老妖精,是一个机器人,居然已经活了大概2万多岁了。而且他记忆超强,他的头脑中包含了大数据。于是,在老妖精的帮助下,谢顿终于突破了障碍,建立了心理史学,并成功构思出基地的解决方案。在这里,小说提到了那个著名的机器人三大定律,而且居然还补充了一个第零定律。 所以,说了半天,人还是太挫了,真正牛的人是机器人!

四、盖亚与地球

到了90年代以后,在读者的百般呼唤下,阿西莫夫再一次续写了基地系列,于是就有了盖亚与地球的故事。我觉得这部分的描写更牛。

首先,时间回到了谢顿计划执行了500多年的时候。基地这个时候已经非常牛了。同时,隐藏的第二基地也将自己隐藏的很深,几乎没人知道他们的存在。然而,就是在这个当口,一个端点星的奇人崔维兹却偏偏不信邪,他始终坚信第二基地的人仍然控制着第一基地的人。于是,在市长的安排下,他和一个老历史学家佩罗拉特踏上了银河之旅,去找寻银河人类的共同祖先之地——地球。

在这段旅程中,他们奇妙地踏上了一颗异常神秘的星球盖亚。盖亚是个什么东西呢?原来她是一个星球,也是一个联合在一起的超级生命体。盖亚上的河流、山川、树木、人类,全部都是联通在一起的,他们共享着同样的超级意识。

这让我联想到了阿米巴虫,这些小东西在平时是单细胞的,但是在食物匮乏的时候,他们就会聚集形成一个全新的生物个体——鼻涕虫。这就是生命系统,也是复杂系统最让人感觉振奋的想法——跨越层次的存在。

小说中展开了大量的对盖亚这种超级生物体的利弊的讨论。最搞笑的一段描述是,当盖亚的一分子——年轻女子包绮思与老佩罗拉特的时候,全盖亚人都能感受到那股喜悦——完全一点点的隐私都没有。

目前,很多人开始构想未来的地球将会变成一个全球脑,但没想到的是这种想法阿西莫夫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做过详细的讨论了。

更有意思的是,崔维兹他们在寻找地球的过程中,曾经拜访过各式各样的不同世界。在我看来,这些世界都仿佛在隐喻阿西莫夫看到的人类的各种可能未来发展。其中有一个世界叫做玻利亚,非常有意思。这里面的人全部是雌雄同体,而且他们的头脑中都已经植入了芯片,于是这帮人就可以直接意念操控外物了。这恐怕已经说对了人类未来的演化方向。 最后,他们在月球找到了一切的真相。原来影响谢顿建立心理史学的老机器人丹尼尔安排了所有的一切,甚至包括盖亚这个星球的建立。他率领着机器人们渗透到人类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影响了整个人类的发展历程。因为受到机器人三大定律的制约,他们不能伤害人类,

而是善意地帮助人类发展。但最后,他们的能力仍然有限,必须要由人来作出那最后的第一推动。于是,人类将会朝向一个全银河系都要演化成一个超级盖亚的方向而努力。

个人以为最后的对话非常精彩,深刻地讨论了人和机器的`关系。而且,还有那个最后的精彩绝伦的伏笔——难道飞龙是外星系的异类吗?

五、基地与三体

最后我想简单说一说我对《基地》和《三体》这两部史诗级的科幻巨著的比较和看法。记得在我刚刚看完三体的时候,我就兴冲冲地给我们学院的一个法国外教推荐这部科幻小说,他听了听我的介绍,就说你应该看基地。看来,基地对西方人的影响超大。而且,这也说出了这两部小说的相似性。他们都是以大宇宙这个尺度为参考,都在用各种途径探索人类的未来。

相比较来看,三体的故事性成分更强一些,而基地的科学探讨的成分更强一些,但是故事性稍差。也就是说,如果你想看完整的故事,那么首推三体。如果你想看关于科学的不严谨探讨,那么读基地更合适。

一些读完《基地》后遐想连篇的读后感想推荐(篇三)

心理史学家哈里·谢顿,通过严密的数学模型,计算出银河帝国将在未来遭遇毁灭。既然帝国的毁灭势不可挡,谢顿打算将毁灭后进入的蛮荒时期尽可能缩短,让新的文明在一千年之内孕育,接替成为下一个银河帝国。虽然领导人们对帝国的毁灭有所感知,因为文明实际上在近些年来没有大的发展,甚至在退步,但是考虑到社会政治因素,他们对此秘而不宣。为了不让谢顿预言产生不良社会影响,他们让谢顿带领十万科学家,迁移到银河帝国的一个边缘星球——端点星,去编纂银河帝国百科全书,美其名曰寻找拯救银河帝国的方法,并确定能找到,以此来安抚民心,实则是流放,使其远离权力中心。

三十年过去了,端子星(基地)上的科学家们矜矜业业地执行谢顿的计划,即编纂银河帝国百科全书,将科技记录下来。端子星附近的四星球却是完全不同的局面,他们不断地发生军事冲突,想要成为当地的强者,而他们的文明已经退化到失去了核能。其中的较强者——安纳克里昂星球——则对端子星上的高科技虎视眈眈。但基地上的科学家却对这种威胁视而不见,他们依仗银河帝国的保护,觉得安纳克里昂星不敢对他们如何。但是强龙压不过地头蛇,身处帝国边缘的基地显然对于自顾不暇的银河帝国来说,已经脱离了他们的管辖范围。时任市长哈定看出基地来到了生死存亡的第一个危机点,基地需要从编纂图书的老本行中解放出来,进入下一个阶段,但这种主张遭到了星球上的科学家们的强烈反对。

基地的奠基人谢顿,修建了穹窿。他曾跟后来者有过一个约定,三十年后,他将以影像的方式出现在穹窿上,揭示他的预言,或战略部署。谢顿在危机时刻出现了,他说已经预料到这将是基地面临的第一次危机,危机的出现让基地目前只有一条路可走,这条路是显而易见的,必然按照他的预计进行下去。而当初编纂百科全书的任务,不过是掩人耳目的手段,现在基地需要正式进入一千年建造下一个银河帝国的计划中。谢顿的影像结束之后,哈里成为无可争议的当权者,即便没有谢顿的话,他也做好了武装夺取政权的准备,按照谢顿预计的那般,未来势不可挡地进行下去。

哈定利用四星球之间对于端子星的技术野心,通过星球间的游说,让四星球进入了一种互相制衡,谁也不敢擅自占有端子星的状态。端子星在这种平衡中获得了生存空间。而且他们利用科技差距,创造了科技宗教,即以一种宗教的方式,向四星球输出科技,让星球上的居民对科技宗教的神秘力量深信不疑,端子星与谢顿对他们来说,分别是天堂与上帝一般的存在。端子星对四星球的教育,建立在错误的科学基础上,即以一种混乱的方式掌握最终的结果,却始终无法参悟科技真正的原理。

又三十年后,端子星迎来了第二次危机。安纳克里昂领导者的野心一直未曾泯灭,他想要将端子星占为己有。一次安纳克里昂星收获了一支装载高科技但受损严重的银河帝国星舰,他们想让端子星来修星舰。假若基地不肯修,他们便发起战争;假若基地修了,他们便借助这艘强大的星舰向端子星发起战争。哈定已然年迈,他同意给他们修星舰。但这一行为引起了国内某些势力的不满,怀疑哈定已经倒戈向了安纳克里昂星,打算从他手里夺取政权。在内外夹击下,一场战争似乎不可避免,修星舰不过是延缓了战争开始的时间。

星舰修完后,哈定奔赴安纳克里昂星祝贺其国王成年。在安纳克里昂星,哈定被星球上的当权者软禁了,而侵略的星舰已经开赴端子星。哈定利用之前埋下的科技宗教的力量,让安纳克里昂星国内民众对当权者充满不满,认为此举是忤逆神权。而操控星舰的都是曾被派向端子星学习的传教士,他们对端子星天赋神权的意识更加强烈,星舰被控制在了宗教掌有者的手中,安纳克里昂星也被掌控在信教的民众手中,而宗教的掌有者就是端子星的当权者——哈定,一场不流血的战争结束了。谢顿的影像在这次危机结束之后再次出现,大概就是说,地基在每次危机出现时,都会按那条唯一的路走下去,直到千年计划实现,建立新的帝国。

哈定的年纪已经等不到第三次危机了,下一任出现的基地英雄是马洛。当时,基地已经发展出了行商的行业,即向其他星球兜售技术。马洛是行商长。基地一直沿袭的是哈定的科技宗教控制的方式,控制其他星球。等到了马洛这一代,他决定摒弃宗教控制的方式,将本来以赚钱为目的的行商,转变成用经济贸易来控制其他星球。(文明的进化史?)新事物在一开始出现的时候,总是容易遭受质疑的。果然,马洛的主张受到了政治对手的反对。

这时候,第三次危机也悄悄到来了。科瑞尔星球是一颗跟端子星存在众多冲突的星球,他们严格限制行商活动,甚至严禁传教士入境。但在行商的不断努力下,端子星还是将核能销售给了科瑞尔,用核能包装了他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得科瑞尔星球的居民们过上了更便捷的生活,端子星也在贸易中赚得盆满钵满。

但是科瑞尔跟基地的矛盾始终是存在的,他们在银河帝国的军事援助下,发动了对端子星的攻击。此时利用各种手段已经成为了基地领导人的马洛,对科瑞尔的攻击一直采取了退避的策略,目的是不想正面迎战引起银河帝国的注意。当然这种消极应战的方式引起国内的不满,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强。当然,马洛对结果早已胸有成竹。因为前几年对科瑞尔的贸易输出,早已宣告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在战争期间,端子星停止了对科瑞尔的技术支持,科瑞尔星球上的居民刚开始能够为了战争忍受各种不方便。但随着战争的持续,科瑞尔国内的反对声音将越来越强,最终本国民众将会施压,今早结束战争。这场战争结束之后,马洛的领导地位已然稳固非常了。

至此,谢顿、哈定、马洛,成为了基地人民的三位英雄。

听说阿西莫夫在写基地系列时,借鉴了《罗马帝国衰亡史》。读这本书,似乎能瞥见世界文明的发展史,那些各国利益的角逐、社会的变革、经济的演变,读来感觉跟生活都很贴近。架构是虚空的,发生的事件又是“真实”的。诶,读完只觉得任重而道远啊。

最后是摘录。

“观看繁星闪耀的光辉,欣赏星团展现出难以置信的朦胧,好像一大群萤火虫永远禁锢在一处。”“帝国的覆亡是一件牵连甚广的大事,可没有那么容易对付。它的原因包括官僚的兴起、阶级流动的停滞、进取心的衰退、好奇心的锐减,以及其他上百种因素。”“我们见到的只是表面的强盛,仿佛帝国会延续千秋万世。然而检察长大人,腐朽的树干在被暴风吹成两截之前,看起来也仍旧保有昔日的坚稳。此时此刻,暴风已在帝国的枝干呼啸。我们利用心理史学来倾听,就能听见树枝间的叽嘎声。”

“每个人学到的都仅仅是极零碎的片断知识,无用又无益。知识的碎片起不了作用,也不可能再传递下去,它们将遗失在世代交替的过程中。”“为什么科学家都是九流的行政人员。或许只因为他们惯于处理弹性较少的自然现象,而不懂得如何应付善变的人心。”“从头到尾,你们不是依赖权威就是仰仗古人——从来没有自立自强。”“这无异于一种病态——一种条件反射,遇到需要向权威挑战时,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完全关闭。”“光明磊落总有好处,尤其对那些以卖弄玄虚著称的人。”

“每次遇到危机时,我们的行动自由便会受限,只剩下唯一的一条路可走。”“只要在战略性的地点,实施战略性的销售,就能在宫廷里建立起拥核的派系。”“任何宗教,出发点都是诉诸信仰和感情。

如果将xx当成武器,那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因为谁也不敢保证这种武器不会反过来伤到自己。”

一些读完《基地》后遐想连篇的读后感想推荐(篇四)

早就知道阿西莫夫写的这套科幻小说开一代先河经典难撼,一直无缘。出了中文版后嫌贵耗了一个多月,还是没忍住出手了。原来担心翻译质量,看完了觉得还挺满意,除了对台湾式的译名和遣词用句略有不适外,其他也没什么可挑剔的了。

小说的内容绝对精彩,虽然成书时间早(第一篇发表于1942年5月),很多当时很“科幻”的细节描写让现在的我们看了啼笑皆非,可是情节曲折,气势宏大,人物鲜活……这些历久弥新的东西让人不忍释卷。特别是第三本《第二基地》中,程尼斯、普利吉将军、变异人骡和首席发言者四个人在斗室之中连环争斗的场景,真是高潮迭起、峰回路转。明明是白纸黑字的平面媒体,凭空让人有高楼下坠、蜘蛛人儿吐丝破空来救的惊心动魄感觉。我强烈怀疑“十面埋伏”最后结局的灵感效颦于此,以这般俊男美女巨资CG视听冲击之组合,尚不及阿老片纸之功,真是高下立见!

同样是在《第二基地》中,有这么一段话——“追根究底,一直向深层探索下去,我们就能够发现,人类蒙受的一切苦难,都可以追溯到一个事实——那就是在银河的历史上,几乎没有任何人能够了解他人的心思……每一个人都将自己隐藏在他人无法穿透的迷雾中,而每团迷雾里也只有一个人。偶尔,从某团迷雾会透出一丝微弱模糊的讯号,而人类就是借着这些讯号互相摸索。然而,由于相互之间无法了解,也就不能彼此互信互谅,时时刻刻都会感到恐惧不安。长此以往,便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猜忌与迫害。”——不错吧?真没想到在科幻小说中还能读到这样鞭辟入里的人生感言,真是过瘾!

一些读完《基地》后遐想连篇的读后感想推荐(篇五)

一个人要在60岁依然热爱20岁热爱的东西,但不要反对相同的东西,我们都希望既能变成熟的同时,也能保持童心。阿西莫夫做到了,他的方法可以总结成“执着地爱,健忘地厌”。同时,用一生的时间,认真选择一条趋势,和趋势做朋友,它能帮你超越所有那些你厌恶的东西,给你带来所有新鲜的美好。

过年期间因为不停的值班,所以第三次重温了这部小说(因为一个人怕黑,所以值班一直是开着灯睡觉的,而且还睡不着)。读完最后一章,仰天长叹,这真是一部有毒的小说,甚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三观。不得不写一篇读后感纪念一下。

初识《基地》系列小说是在自己初中的时候,那时自己还是一个青涩少年。语文老师的办公室里有一个书架,里面放着她爱读的所有小说,有一次上课看《卫斯理系列》被叫到办公室谈话,批评我看的书太low了。她强烈安利了这本《基地》,如果我答应不在她的课上看书就借给我读,而且还和我打了个赌“如果这本书没有卫斯理好看,以后上课随便我怎么样。”

事实证明,姜还是老的辣,我还是too young too naive。

这本书真的有毒,当时还没有出系列丛书,小说是在“译林”杂志的每季度特别期刊上刊行的,只有前三部。捧着两本杂志,看了三天三夜。看完之后,我直接去邮局订了一年的译林杂志,可是后来再也没有看到比这本书更好看的小说了。

这是一个肯定会输的赌。

他是著名的科幻小说作家,一生著书500本,是一个真正的写书狂魔,至今没有人打破他的记录。他1920年出生在德国,3岁的时候和爸妈移民到美国,上大学的时候开始投稿,唯一的爱好就是写作,又有热情又有才能,大学之后阿奇莫夫就进入了写作的喷涌期,这个喷涌期持续了一生。在72年的人生里面,阿奇莫夫平均一年写9本书(我连一篇综诉3个月都写不好),这个记录至今没有人打破。

阿西莫夫开始是为了兴趣写作,30岁之前,他发了很多文章,在科幻界很有名,却没有赚什么钱。下班之后咬着牙写作,直到1961年,当时有一个出版社把他写的零散的故事整理成三本书,同一起名叫《基地三部曲》重新出版,这一下轰动世界,名利双收,从此辞职回家专心写作。

阿西莫夫写科幻小说就跟我们吃饭这么容易,有一次综艺节目阿西莫夫为了证明自己有才,就拿来打字机,三十分钟现场写了一部小说,写完之后看看质量不错,就直接发表了,真是努力过才知道天赋有多么重要啊。

1988年的时候阿西莫夫已经是世界科幻界的最著名的作家了,他一共得了六次雨果奖,也得了星云奖终生成就大师,这两个将是世界科幻的最高奖项了,当时人们用阿西莫夫的名字来命名杂志,用阿西莫夫模块来命名机器人的人机安全性,还有阿西莫夫在小说提出的人机三大定律已经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概念。但这时他的身体已经越来越不好。但在这时他宣布开始续写基地,阿西莫夫表示留给我的时间不多,希望我能写到最后,他希望自己在停止呼吸的时候仍然在写作。如果死的时候能胖的一下倒在打字机上,头卡在键盘上就好了。遗憾的是阿西莫夫没能实现他的愿望,最后还是因为身体虚弱被送到医院,不久就离世了。

阿西莫夫的一生都在写做,早年是靠兴趣写作,中年被读者和社会推着写,老年是自己主动要写。阿西莫夫把最后时间留给了基地这不小说,是因为伟人在老的时候都有一个愿望,希望自己的著作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比如爱因斯坦追求统一场论,孔子追求一以贯之,在文学上,阿西莫夫也在追求自己的同一场论,阿西莫夫一生著作无数,但有三个系列是最重要的“机器人系列”“帝国系列”“基地系列”,他希望用最后的故事把这三个故事变成一个整体。公元30世纪到公元2000世纪的故事连接成了一个宏大整体。

有关《人间失格》的精彩读后感2024


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阅读作品后受益匪浅,心中有了更多的想法,懂得了更多道理,此时可以抽出一点点时间写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想法。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读后感记录下呢?以下是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人间失格》的精彩读后感2024”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人间失格》的精彩读后感2024(篇一)

有点丧的书,但不得说不是一本值得读的书,虽然我读的没有很细致,也很断断续续,摘抄了两段喜欢的话,第一段像坠入人间的魔鬼,一种满满的失意;第二段像坠入地狱的天使,一种满满的温暖。

01哭的对于我来说,如今已不再有什么幸福与不幸了。只是一切都将逝去。

在我一直过着地狱般生活的这个所谓“人”的世界里,这或许是唯一可以视为真理的一句话。只是一切都将逝去。

02。天使隐去翅膀,宛如降落伞一般,飘落在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我飘落在北国的雪原上,你飘落在南国的柑橘地里。而这群少年飘落在了上野公园。差别仅此而已。少年们啊,从今以后,无论你们如何长大,都不要太在意自己的容貌,不要抽烟,也不要喝酒,除非逢年过节,而且,要持之以恒地去爱一个姑娘,一个腼腆而又有点臭美的姑娘。

其实说真的,这本书,断断续续读,懵懵懂懂中窥视太宰治描述的那个失去“人”的资格的这个世界,我感觉自己始终并没有真正走进那个世界。或许如果真正走进去了,如果出不来,应该会很痛苦吧!真正领悟了,才能向死而生。

光明的背后也会有阴影,可是我们还是选择向阳生长!

有关《人间失格》的精彩读后感2024(篇二)

一周的时间,读完太宰治的这本书

很多人说这是一本阅读体验不太好的书,很多人说这是一本充满抑郁的书

但我却从中读出了不一样的味道,而直到读完也明白了那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真正含义。

先说三章手札,作者不管是在童年还是青年亦或是中年。一直都在为了别人活着,不管是小时候为了博得父亲一笑,把想要的礼物从书换成狮子舞面具,还是长大,成人,懂得世故以后那种完全没有自我活着的状态。所谓我很抱歉,是自己像这个世界妥协像自己的道歉,是一种对如同木偶人生的嘲笑。

手札之后的内容,作者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加以论证这件事人是应该活出自己还是成为别人眼中最好的自己。

另外,很多人说,作者对这个世间充满了绝望,但这句话应该还有下句:同时也充满了希望。

只不过,那种留于文字表面的绝望太过浓重掩盖了在深处沉寂的希望。

当你读完这本书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就是在写自己,比如作者本人的种种表现,比如那个出名以后堕落的画家,比如最后这个故事的父亲。没有人可以做到活出真正的自己,如果你还想悠然的活着,势必要对自己做一些改变,一天天一点点。

最终,你成了所有人都喜欢却唯独被自己讨厌的人。

有关《人间失格》的精彩读后感2024(篇三)

也不知道是谁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可惜的是,《人间失格》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喜剧。

主人公大庭叶藏敏感而脆弱,在压抑的环境里形成偏执的性格,表面上逢迎讨好,实际内里孤独迷茫。作者用看似荒诞的手法去讲述他的内心世界,又补上前言后记转换角度描摹他人眼中的叶藏,很好地去讲述了他的一生。

悲剧分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叶藏的一生是两种悲剧形式的融合,他的经历不由地让我们反思:早期原生家庭对于孩子后天性格以及命运的影响如此巨大,甚至足以毁掉一个人的一生,而我们又该如何去帮助孩子去形成一个积极乐观的性格,使他们无惧于社会。

从创作的角度看,大庭叶藏更像是作者太宰治的一个投影,他们一起嬉笑怒骂,一起在“无法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的社会步履蹒跚地前行。大庭叶藏是好人吗?他流连于不同的女人,吸毒,声色犬马,逃学贪玩,实在看不出作为一个好人的特质。可他是坏人吗?在他死后和他有过接触的那个女人也说“他其实是一个好孩子”。在高度理性和压抑的环境下长成的孩子,缺少来自父母的一种情感和灵魂的关注,甚至于最后断绝关系。是孩子的错?还是父母的过?很难去说清楚答案。

看这部小说的时候,总让我想起看过的日本电影里一个相似的人物——《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同样在“父亲”家庭下成长起来的敏感的女主人公松子:同样的脆弱敏感,同样的“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样的作品,带给人的不是和某些院线放映的那种疼痛青春电影的美丽幻影,而是应该带给社会以反思:我们该如何去帮助这样的人,给他们以生的希望?

我在这里用的是帮助一词,而不是拯救。因为我觉得这样的性格本身不是一种堕落,甚至我很想去拥抱这样的人,告诉他们其实他们本无错。记得看《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时弹幕里有个评价说“这个女的就是她自己作的结果”,我其实有些愤怒:一个人对人最大的善意就是包容。我们尊重他们的选择,他们也要承担这样选择的后果,只是我不愿意他们在这样的选择下走向灭亡。活着虽然对他们而言是痛苦,可是却还有希望。如果叶藏在那次自杀失败后希望的光足够强烈,或许就如同他所说一切都会不一样。我们的社会是人情的社会,人情救人也害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还是热切地希望人情能够更有温度去温暖这样的人。做一个有温度的人。

人间失格心得


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接触过感言吧,感言对于我们还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在面临一些特别的场合或者重要时刻,都会有感而发地去发表一些感言,在写感言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呢?读后感大全编辑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人间失格心得”,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间失格心得 篇1

去读《人间失格》,是因为据说这是近乎于太宰治遗书的作品(或者说更像是自传?)。提到日本的名作家——芥川龙之介,自杀;川端康成,自杀;三岛由纪夫,自杀;太宰治,自杀……真是令我感到一种诡异的好奇,好奇他们在最后时刻,到底是怀抱如何心思赴死,好奇他们所在的境界,莫非真是非死不可的境界?

我记得有人说过,疯子和作家的区别,就在于疯子把他所见所思都说了出来,而作家则是写了下来。《人间失格》里的叶藏最后被送进了疯人院,似乎也正验证了这一点。

确实是疯狂的境界。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段,是叶藏玩反义词游戏的那一段。黑色的反义词是白色,白色的反义词是红色,红色的反义词又是黑色,花的反义词是蜜蜂,恶的反义词是善,光明的反义词是黑暗,那么,罪的反义词是什么?叶藏说,是罚,罪与罚,水火不相容,冰炭不同器。

不可思议,却又完全能够接受,觉得好像一瞬间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然而我又感到恐惧,如果太过认同他,也许有一天我会走上和他一样的道路。

偏偏情不自禁为叶藏的种。种反应而赞叹。

对于叶藏此人,我一开始还以为是一个反社会人格的穷凶极恶的大凶之人,看完之后却觉得他不过是一个极端麻木与极端敏感并存之人,没有想象中的凶恶,只是对世人期望过高,自卑而又厌世,弱不禁风的人。如同太宰治的笔名,自称dasai,自认“差劲”。

文字里有种压抑的呼吸,仿佛黑夜中看见白骨铺路,鲜红血液流淌如引路明灯,灰白雾气缭绕四野,雾气里鬼语啾啾。我不敢说话,问身在何处,亦不敢反抗,只静看人世如炼狱生烟。业火烧到了脚下,我认命。如果那青面獠牙的是人,那我不配为人,但那是我的错吗?是我的错吗?是吧。虽无青面獠牙,我也罪孽深重,若果然无解,那我便自堕阿鼻。

于是,果然无解。叶藏进了疯人院,而太宰治投水而死。

此处却生出异样的美感。一种问道极致的悲哀。都说太宰治是看了太多人世丑恶,终于不堪忍受。恐怕不仅是丑恶,即使是美好,知道得太多,也会让人悲哀吧。知识越多越恐惧,我是这么想的。

刚出生时,人在一个没有知识的世界里。这里没有光,尽是黑暗。但是这个时候,人看不见黑暗,因为他不懂何为光明。所以他不会为黑暗的无边无际而恐慌。

通过学习,人获取了知识。便如同人在黑暗中见到了光。最初他很兴奋,他会尽量想要把光的范围扩大一点,让光强烈一点。这个时候他是幸福的,因为他感到生命里有光了,就很满足了。

可是很快,他就会觉得有问题了。光出现了,让他意识到了黑暗。黑暗是无限的,正如我们的无知是无限的,而光是有限的,正如我们所能掌握的知识。此刻人就会感到不安。

继而光束扩大,人会发现,随着光明的范围扩大,他所能看见的黑暗的范围也增加了——可以类比为圆,圆面积越大,圆周长越大。

如此不停继续下去,他将会被那永无止尽的黑暗所震慑,继而颤栗,继而咆哮,继而歇斯底里。

那该如何是好?

人间失格心得 篇2

如果说有哪一部书可以让人感到深深的压抑,如同被鬼压身一样,喊也喊不出来,动也动不了的恐惧,《人间失格》绝对可以排进前三。人间失格的色调是暗淡无光的,让人感到深深的无力感,以至于竟然不能一口气读完,我必须要歇一歇,缓一缓,带给自己的冲击实在太大。读书最怕的是和作者产生共鸣,因为那样你一下子就陷进去了,无法自拔!

小时候的叶藏是一个心思很重的孩子,太早的成熟使他有着同龄人所没有的敏感。虽然生活在所有人中间,但是给人的感觉确实离群索居的,与周围的人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在很小的时候他就知道他的幸福观与这世上所有人的幸福观都大相径庭,并为此而彻夜难眠痛苦呻吟走火入魔,这种状态,在其他人看来或许是离经叛道的,一旦他表露这种想法的话,大概会被人当做精神病人送进冷冰冰的医院吧。

他决定扮演一个小丑,来掩饰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来取悦这世上所有的人,自己的亲人朋友,自己的老师同学,乃至周围的各种形形色色的所有人。读到这里,心真的很难不痛,这本不是一个孩子应该承受的!不知道他的这种想法从何而来,消极悲观,你可以赋予他所有你能想得到的负面词汇,这或者已经注定了叶藏以后生命的悲剧。我们无法去同情叶藏,因为你一旦开始同情,便代表着你开始思考,思考过后,你会骇然发现,你与叶藏并无不同,每天都带着一张假面具,过着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日子,无时无刻不在看着别人的脸色过日子,无时无刻不在担心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无时无刻不活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累不累啊……

长大后的叶藏越发的颓废,逃课、酗酒、抽烟、娼妓,糜烂的生活像极了我们眼中坏小子的形象。他陷得越来越深了,终于在某一天,与常子一起跳入了冰冷的河水中,常子死了,叶藏还活着,只是这种活着真的是叶藏所需要的吗?行尸走肉一般卑微的活着……除了压抑,还是压抑,找不到别的形容词更能形容读人间失格的感觉。

与其说人间失格是太宰治最后的遗著,不如说这是他留给这个冷冰冰的世界的遗书更合适。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藉大庭叶藏的独白表达他的人生与思想:「信赖是罪吗?」「已经没有回头路了,不论怎麼做,做什麼,都只会徒劳无功,只会让人觉得更差耻吧了!」「苟活著就是罪恶的种子!我的不幸,是无力拒绝他人的不幸。一旦拒绝,不论对方或是自己心裏,永远都有一道无法弥补的白色裂痕。我被这样的恐惧胁迫著。问问老天:不抵抗是罪吗?」

人间失格心得 篇3

《人间失格》是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作品,该作品讲述了男主人公“叶藏”穷极一生都在与内心那个脆弱的自己作斗争的故事。

《人间失格》其实是一部悲观的小说,初次读完会让人觉得消极,会觉得作者也太悲观失望了,生而为人,真的不必感到抱歉。但当我们站在主人公的角度去思考一些问题时,会发现主人公经历的那些事情是让人心疼的。主人公“叶藏”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但很小的时候,叶藏就看清了周围人的非真实面孔,叶藏也会通过一些事情掩盖自己的真实面目,形成了一种讨好型人格,为的是不与他人发生争执,能更好地融入这个世界,就连不吃完饭、和伙伴打打闹闹的这些正常行为在“叶藏”看来都是不好的,会惹的父亲不高兴。叶藏在很小的时候就懂得做一些搞笑的动作,滑稽的事情引得大家发笑,就连父亲去东京买礼物前询问叶藏想要什么,叶藏也不愿说出真实的想法反而迎合父亲的意愿说出了自己想要的礼物,从而引得父亲发笑。

在家里是如此,学校亦是。为了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叶藏从来不愿把自己真实的一面展现在大家面前,叶藏害怕自己的真实面目会让同学们不喜欢,会让同学们觉得怪异。当他的同学竹一发现他并非真的想这样时,他是非常害怕的,于是他又想着讨好竹一,和竹一成了好朋友。

没错,在他的小时候,或者读书的时候,他的这种性格都是很好与人相处的,可是他自己并非真的快乐,只像是活在了别人的世界,想着取悦他人。就像别人说你不会画画,你就不会画画,别人说你堕落你就堕落,活在了别人的给的设定里。相反的是,主人公很会画画,也会写作,内心也是一个向阳的人,一直在追求光,并非喜欢堕落的生活。

他喜欢画画,也和一个画画的人成了朋友,他的朋友喜欢潇洒的生活,他们一起去了喝酒的地方,有“韵味”的地方。在纸醉灯迷中迷失自我,不,是解放自我?慢慢地,他变得放纵,爱喝酒,堕落,和一位女子殉情,差点坐牢……

他也有想过过正常的.生活,直到遇见了一位女子,祝子,仿佛是他人生的一道光,差点就要讲他解救出来,可是,他看到的是世态炎凉,人性的冷漠,这世间与他所想的并不是一样的,他的光又熄灭了,于是他又醉酒……

他怎么会走到这一步呢?文中有表达,大概是,若不是他没有直接告诉他父亲有拿钱给他重返校园,他实在受不了世人虚假的面孔,他的人生定不会如此吧?他没有钱,也不能拖累别人,只能靠卖画拿钱买酒。他的人生就是这样放荡的,在他看来,是不配为人的……直到最后被送进了精神病院疗养。

读完了整个作品,你会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呢?在我看来,他是一个追逐光的人却胆小的人,他缺乏的是重新再来的勇气。其实,不必惧怕,不必忽略自己的感受,不必讨好别人,人活于世,最重要的事就是取悦自己,做最真实的自己,尽管可能会很难。

毕竟在这个世界上,人和人的交流并非完全真实的,很多人都可能要带着面具相处,但你也要相信当你真诚地对待别人,别人真诚地待你是一种收获,别人非真诚地待你也是一种教训,只要我们真诚地做自己就很好啦。

读完《人间失格》,心疼主人公的遭遇,但也更想以一种新的姿态去面对世间的百态,相信自己,会更好的。

人间失格心得 篇4

初次听闻这本书,是在与朋友的一次闲聊之中,随后对这本书产生了浓浓的兴趣,便去图书馆借来了这本书,抱着极大的好奇心,翻开了这本书的第一页,书不厚,若投入,三小时足矣!

我喜欢这本书的名字,人间失格,自暴自弃的代言词,“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又是无尽的悲哀。《人间失格》是太宰治的绝笔之作,也是我一读再读,感慨无限的佳作。作者用平淡的口吻,纤细的语言,叙事着绝望的故事,在书中能看见太宰治的影子,也能看到生而为人,每个人的影子。

这是一部残酷而美丽,永恒而至上的青春文学。它确实让人感受至深,直逼灵魂,令人无法逃脱。

这是太宰治灵魂深处无助的生命绝唱,同时也是村上春树绝望凄美的灵感源泉。可能有人觉得这只是几些小故事的组合,也觉得书中描述的只是一个懒人如何混迹社会,可我觉得不仅仅是这些,否则,又怎么会有如此多的人评价欣赏呢。它值得我们一看,人们的绝望往往不是因为生活本身的绝望 ,即使感受到了生活本身的荒谬,也要遵循生活本身的规则去努力的生活,这才是生活。

《人间失格》里有这样一句话,我的世界里本是阳光明媚,温暖四季,你来时,狂风暴雨,我无处可避,你走时带走四季,我久病难医。人生来,为了喜悦也为了悲伤。一千种生活,我们也有一千个自己的哈姆雷特,向着自己的未来努力奔走吧。

一些有关平凡的世界的读后感示例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我想您对路遥写的《平凡的世界》,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读后心得,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平凡的世界》的读书笔记呢?下面是读后感大全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些有关平凡的世界的读后感示例》,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些有关平凡的世界的读后感示例【篇一】

有人说,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我觉得自己读《平凡的世界》仿佛也经历了这三重境界!

第一次读《平凡的世界》,那还是在大学校园里。我几乎一口气读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许久没有遇到过的好书,它如此吸引我的原因,我想不外乎两种感情——亲切又激情。

和孙家兄弟一样,我也是农民的孩子,自卑又自尊,平凡却又渴望不平凡,努力想让世人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可是,现实与理想又是那样的遥远,情绪不免有些狂躁偏激,而又迷茫,读完后的我精神上从未有过如此的充实,书中的人物一个又一个地不断在我脑海中浮现: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俩,金波、田晓霞……哪一个不是通过劳动体验到了创造的幸福?我觉得这本书是为我而写的,他们直面生活,热爱生活,不断追求自己的幸福精神,让我热血沸腾!

是的,人可以贫穷,因为我们有时无法选择;人可以地位卑微,因为我们也曾经努力过;人也可以动摇,因为我们无法避免受伤。但是人决不能没有精神!每个人都像天上的星星,能有名的星星毕竟少数,无需渴望你在他人眼中的亮度,尽管努力发光就好。“火把虽然下垂,火舌却一直向上燃烧”《平凡世界》就像一只熊熊燃烧的火把,照亮我前行的方向!让我懂得:人们总会在许多地方遇到坎坷和磨难,但是,只要认真面对生活,努力过好每一天,那么,在平凡的世界里,也会有不平凡的的人生。

景色唯美!“人们惊异地发现,街头和河岸边的柳树不知不觉到抽出绿丝;桃杏树的枝头也已经缀满了粉红的花蕾。如果留心细看,那向阳坡的枯草间,已经冒住了一些青草的嫩芽。同时。

精神唯美!努力奋斗、执着追求幸福的孙少平,不甘人后、勤劳致富的孙少安,死于洪灾的省报记者田晓霞……这些可歌可泣的劳动者们就是在路遥笔下显得丰满而又光彩照人。

爱情唯美!少安的农村爱情,淳朴务实;少平的现代爱情,浪漫凄美;田润叶的爱情,曲折美满;田润生的爱情,超凡脱俗……包罗万象的爱情,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滋味。

一些有关平凡的世界的读后感示例【篇二】

《平凡的世界》之所以是一本好书,因为他的人物以及情节都刻画的很真实。直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体验着那个时代的风风雨雨。看后让人很受启发,回味无穷。是以朴实的语言与真实的感受来见证平凡生活中的平凡的信仰与人生。浮躁的年代,浑噩的社会像一杯沉垢的清水尽管澄清,但不平静。路遥笔下的人物却是那么个性鲜明,书中的少安、少平,还有其他人都是那个时代的象征也必受时代的局限,但也正因此才真实亲近,栩栩如生。

首先,我很喜欢路遥的出发点: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一座。从小处着眼,作者刻画出一个个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衬托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反映人们的思想,给人以亲近,给人以启迪。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说孙少平,我认为孙少平这个人物是全篇文字的主线,通过他的成长和成熟的经历,展现给大家面前的是那个时代整整一代人对生活的憧憬与无奈。

他受过了高中教育,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战胜困难,摆脱束缚,让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的体会生活中间的亲情、友情、爱情,学会生活,懂得珍惜,对于我们这一代人,也是一种警醒。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正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他认识到了平凡,也选择了平凡。

平凡的人生,从平凡中而来地繁衍生息,你能看到的,就是苦难中的信心,不能夺走的盼望,永不止息的爱,平凡中的苦涩,以及今生的骄傲。

一些有关平凡的世界的读后感示例【篇三】

人生中每个人所遇到的机遇是不同的,这种几率的不平衡性,对于与机遇擦肩而过的人来说,感悟更为深刻,但人生不能因为错失一次机遇而玩世不恭、颓然一生。

人生中的机遇转瞬即逝,但绝不可能只有一次,我觉得青年干部在成长过程中,一定要正确的看待机遇,但一定要时刻准备好,不能让机遇从你指尖轻易溜走。在面对恢复高考的这场大机遇时,若孙兰香没有充分准备,努力学习,她又怎能抓住机遇,改变自己返回双水村、嫁给农家汉的宿命呢?

在铁路转型的变革时期,这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机遇。是否能够抓住这个大机遇,将对我们人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但真正能够名垂青史、刻碑留念的人毕竟是少数,那我们的人生如果没有后人传颂就真的失败吗?

我认为不是,如果我们能在功绩碑中榜上有名,固然是我们人生的莫大荣幸,但即使没有榜上提名,只要我们的人生,像孙少平那样努力拼搏了、奋斗了,我们的人生就是不平凡的人生。

一些有关平凡的世界的读后感示例【篇四】

我读了《平凡的世界》后,颇有一些感悟。

书中有一个叫徐国强的人物,我对他印象很深刻。他的老伴去世了,只剩下他一个人生活在原西县。他有一个女儿,而他的女婿田福军也当做了大官,于是女儿就把孤身一人的他接到了城里生活。

他很不适应城市生活,因为他走到哪里,那里的人们都很尊敬他。他要是来到街头说闲话的退休老头们中间,他就成了中心人物。这与他在原西时,和老朋友们蹲在一起,唾沫星子乱溅,指天骂地,完全不同,而且他的女婿十分繁忙,他的女儿也经常不在家,更别提正处在青春期的外孙女了。

他在偶然情况下得到了一只猫,久而久之,他就把黑猫看成了自己的亲人,但在某一天黑猫受了很重的伤,最终没熬下去,死了。从他像对待人一样给猫“厚葬”,可以想象出他是多么伤心。但他的女儿、女婿都没有察觉到他情绪的变化,只有他一个人在默默伤心。

其实对于父母来说,他们想得到的并不一定是丰足的生活,花不完的钱。就像徐国强一样,他被女婿接到城里过好生活,但他并没有很开心,老人辛苦了大半辈子为自己的儿女提供了一个稳定舒适的生活,到老了只是希望自己的儿女能陪伴在自己的身边。然而,这太难。

所以以后甚至现在我们都要常回家看看且多陪陪父母,更不要惹他们生气。父母为了我们真的付出了很多,我们要理解他们。

一些有关平凡的世界的读后感示例【篇五】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呕心沥血之作。作品完成后,作者有一段时间甚至不能从书中回到现实世界来,连过马路也要弟弟搀扶,不久之后就去世了。但他的作品却在国内产生了巨大的轰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请到了著名的播音艺术家李野默先生连播了《平凡的世界》,在许多城市,还出现了排队购买这部作品的现象,一时洛阳纸贵。路遥去世后,人们为路遥也举行了各种悼念活动,全国发来的唁函唁电像雪片一样,有一尺多厚,陕西电视台还拍了路遥的专题片。

路遥和《平凡的世界》之所以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关键在于他的作品贯注了昂扬的奋斗精神和人生哲理。“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只有一个人对世界了解得更广大,对人生看得更深刻,那么,他才有可能对自己所处的艰难和困苦有更好意义的理解,甚至也会心平气和的对待欢乐和幸福”;“活在人世间,最为珍视的应该是什么?金钱?权力?荣誉?是的,有这些东西也并不坏。但是,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得上温暖的人情更为珍贵――你感受到的生活的真正美好,莫过于这一点了”。回味着这些至理名言,我们不禁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平凡的世界》告诉给我们的就是这样的人生真谛,劳动者是幸福的,无论在哪个时代。在亘古的大地与苍凉的宇宙间,有一种平凡的声音,荡气回肠:“人,无论多么贫寒,无论在地位如何,只要一颗火热的心,只要是热爱生活,上苍对他就是平等的。只有做一名劳动者,不把不幸当作负担,才能做生活的主人。”

《人间失格》读后感


说实话,我也不确定人失去重力是怎样的感觉,进入太空的飞行员倒是可以体会到,好像是无法控制自己的行动,漂浮在空中,挺难受的。我想说的人失去重力,这里只是打个比喻,重力对人的外在行动是影响很大的,而对于人内心的类似重力的东西,像感情啦,理想啦之类的,是人活着的重力。阅读太宰治的《人间失格》,感受之一就是男主角一直处于无重力的状态,用一本小说的名字形容就是他那无法安放的青春,一直漂浮着,像空中的气球,一旦遇到强气流,就会爆炸。

我可以肯定的是,男主角阿叶是个人见人爱的乖小孩,听话懂事,学习成绩好,会逗家人和同学开心,对朋友大方,对女生体贴,但是,他只是在配合这一切。事实是,他的内心与他的懂事和行为背道而驰,从小到大,他没有说过一个不字。他越想不露痕迹地扮演小丑的角色,反而变得越没有存在感,找不到自己的方向。最后他呐喊到:“难道不抵抗也是罪吗”。

阿叶是个隐忍的小孩,记忆中,几乎不记得哪次是因为饿了而吃东西的。“我会吃一般人观念中的美食,会吃那些看起来很奢华的饭菜,另外,到别人家中做客时,他们端上来食物,我也会吃到肚子撑不下为止。然而,对孩提时的我来说,最痛苦的时刻其实就是在自己家里的吃饭时。”“饭厅很昏暗,用餐时家中十几个人各自默默地吃着饭,那情景让我不寒而栗。”

虽然我对人类极度恐怖,但总不能对他们死心。“我可以借着逗笑这一根细线稍微与人类联系起来。虽然表面是不断地制造笑脸迎人,但应该说内心是拼死命的,汗流浃背、冷汗直流地对其服务。”那是自己对人类最后的求爱。

不要认为小小的阿叶懂得取悦大家,他就会失去自我,不懂羞耻,他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当然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认同。然而他更害怕受伤。作为一个男人,他想像个大男人那样有尊严的受女人欢迎,事实是,他是被女人欢迎,但是以被迷恋、被心疼的没有生活能力的美男子的角色。阿叶努力的摆脱这种爱情,却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懦夫,连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也会让人伤心,有时也会被幸福所伤。

我要趁自己还未被伤害之前,急忙就此分道扬镳,于是我如以往一般用搞笑来制造烟幕。”

男人在女人面前显现出经济的拮据,是对男人尊严最大的侮辱。

“世人总是认为‘财尽则缘尽’,其实刚好相反。这并不是一没有钱,就会被女人抛弃之意,而是说倘若一个男人没有钱,他自然而然地会意气消沉、变成废物、连笑声也无力,且莫名地偏激,最终自暴自弃。

“我第一次因为爱人的一句话而痛苦不已。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三枚铜钱根本连钱都算不上。这是我从未经历过的奇耻大辱,这是让我无法活下去的屈辱。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真正地做出了去寻死的决定。”

而对爱人的信赖的破灭恐怕是既经济拮据后最致命的伤害。

纯净无暇的信赖是种罪。

我甚至对唯一的美好品质也产生了怀疑,一切的一切都变得不可理喻,我的前方只剩下了酒精。我脸上的表情变得极度地贪婪、下流,一大早就喝酒,喝到牙齿也纷纷掉落,漫画也只画那些猥琐的东西了。不,让我坦白说吧,从那时起我就临摹春宫图私下贩卖,因为我急需赚到酒钱。

爱情没有出路,与崛木的友情则是想毒药,慢慢腐蚀着的阿叶的灵魂。

彼此轻视有相互往来,无聊地持续着友情,若可以用这时间所谓的“交友”姿态来形容的话,我与崛木之间肯定绝对是“交友”。

爱情、友情靠不住,那家人的亲情呢,阿叶说

“我本想进美术学校就读,但是父亲告诉我,从很久以前他便抱定主意要让我念高中,然后当官。我当即闷不做声,只能茫然听从他的建议。”因为殉情的事,与家里断了联系,靠画漫画为生,所画的漫画不仅刊登在小孩子杂志上,也刊登在车站贩卖的粗鲁、卑猥的杂志中。到后来为了赚酒钱,不得不靠临摹春宫图为生。

人生的绝望还不止这些,自杀未遂、酗酒、注射吗啡和被送入精神病院。这一切悲惨的事,在太宰治的笔下是平静的戏谑中发生着,没有谁是痛苦的,也没有一个人是可恶的,没有好没有坏,阿叶的人生就这样很自然的走到了绝境。看到最后,内心很震撼,但是可以理解这种痛。就像每次考试很差的时候,心里嘲笑自己的不好那样念叨着,不如死了算啦。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有些不安,不知能否交到好朋友,讨好大家,不小心交到品性不好的朋友。阿叶只是缺少爱的力量,爱自己和爱他人,他怕被伤害,靠着伪装生活着,放纵自己,与青春较量,头破血流。

人间失格读后感


人间失格读后感(一)

读完太宰治的书《人间失格》,这是儿子要求我给他买的书,看了说大吃一惊,为了避免儿子正因不恰当的阅读选取而影响了人生导向,我义不容辞的在拿到书的第一时刻自己先行阅读。书里有一句十分经典的话"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儿子说他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感动的哭了,正因他似乎读懂了太宰治的无奈和痛苦,他很期望我能阅读这本书,并且期望阅读能够给我带来关于人生的思考,当然,所谓思考那是必然,但是我更关注对儿子思想轨迹的了解,因此,他读的书,或者是他推崇的书,都是我必须要读的。

人间失格,即丧失了做人的资格,这是太宰治的自传体书札,纤细的自传体中透露出极致的绝望,太宰治巧妙地将自己的人生与思想,隐藏于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借由叶藏的独白,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整本书充满压抑和生活的混乱,正因无法理解自己生而为人的现实,使得叶藏一向生活在一种被迫和抽离的状态,也基于此,似乎他一向在生活的窘困之中无法自拔,金钱是永远没法解决的问题,辗转在一个又一个女生之间,藉此虚度生命,但并没有哪个女生能够令他找到生命的好处。他内心善良,总觉得他的行为似乎在对他人造成伤害,于是一次次的离去,但又总是无法逃脱命运的咒语,生活中永远是女生,能做的就是不断的用酒精医学专用自己,不断的把所有的东西送到当铺去,拿到的钱再变成酒,如此周而复始,最后沦为一个丧失行动力,靠画低级的漫画挣钱,靠自己的脸面去赊账的男生。为了生存,甚至于为了吗啡,总之,只要某个女生有什么他需要的东西能够给予,他都能够出卖自己的性和身体,在这本书里,不断的在看到这个苟活的男生内心世界的挣扎与一次次的崩塌,从书的最开始,我甚至于没有搞清楚为何,他会有那么强烈的人间失格的感受,这个世界真的不属于他吗?为何从幼年懵懂期的照片上,他就找不到内心真的归属?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并不知道来到这个世界的好处何在,但有些人在发奋中奋斗中寻找生命的好处,有些人却从很早就开始正因迷茫而放下,我不知道是上天怎样的安排,令这个原本富有才华的男生,这个临死但是才38岁的男生的一生竟是如此悲怆?好在最后,他最后自己做了一回主,跳河自杀身亡,生而为人,他很抱歉,但是死去的太宰治并不知道,他选取自杀,会对更多的人抱歉,总是说自杀是最不负职责的选取,就算是在宗教里面,自杀的灵魂也是无法解脱的,而这些,不知道太宰治是否知道,他的灵魂又是否能够逃脱那纵身跃下的冰河,每一世的功课总要做完,没有做完的就算是想逃跑,大概也只是徒增留级的悲哀吧。

儿子和我说起所谓的"日,本性",就是日本人在战后所谓的迫害妄想症,他们丧失了战前的勇猛和励志,总觉得自己是罪人,那种根深蒂固的感觉影响了日本的文化,而那个1948年就自杀的太宰治是不是也与生俱来的有所谓的"日,本性"呢?

这是一本需要带着自己坚定的价值观去阅读的书,贴合日本文学一贯的写作手法,有超多的内心描述,让人沉溺其中感觉世界都灰暗起来,我不知道儿子的年龄看了这本书会有怎样的体会,还是期望他能够多一些思考和决定,而不是陷入其中,好在一齐买的还有村上春树的《当我跑步时我在谈什么》,至少这是一本用心向上的书。这是两本在他们同学中间广泛传播的书,也期盼这些日本的文化能对他们这一代有正面的影响。

人间失格读后感(二)

这是我对人类最后的求爱

"这是我对人类最后的求爱。"

"早晨,我睁眼醒来翻身下床,又变成了原来那个浅薄无知、善于伪装的滑稽角色。胆小鬼连幸福都会惧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有时也会被幸福所伤。趁着还没有受伤,我想就这样赶快分道扬镳。我又放出了惯用的逗笑烟幕弹。 "

对于这句话,我认为既可以称为《人间失格》的高度概括,也可以认为是作者太宰治的自白之一。也就是说,下面我所讲的既可以称为《人间失格》的读后感,也可以称为对太宰治的评价。当然,这也只是一家之言,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太宰治,本名津岛修治,日本无赖派文学大师。出生于日本青森县首屈一指的富豪之家,父亲是位政治人物。14岁便与友人自办同人志,发表各类文章,对芥川龙之介、泉镜花的文学十分倾心。1933年开始用太宰治为笔名写作,1935年以短篇《逆行》入选第一届芥川赏候补;1937年起,正式投入小说创作。自1936年发表《晚年》后,被推崇为"天才作家",并于1939年以《女学生》获第四届北村透谷奖。但其一生都与他最想赢得的芥川赏无缘。他五次自杀未遂,最后于1948年,在《人间失格》发表后,和女读者投水自尽,时年39岁。太宰治在短短15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30多部小说,其中《人间失格》被认为是最优秀的代表作品,引起无数年轻人共鸣,是日本战后文学的金字塔作品。

《人间失格》,即丧失为人的资格。其主人公大庭叶藏害怕与人相处,心中满布对人类的阴影,可又无法与人隔绝,于是只好通过哗众取宠的方式维持与世人最细微的联系。他越是搞笑,越讨人喜欢,同时他的内心也越害怕被发现自己的真面目。以此为端点,作品描写了他从青少年到中年的生活,为逃避现实而不断沉沦、自我放逐、麻痹自己,终于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的悲剧。

川端康成说,死亡是最高的艺术。自杀堪称是太宰治一生的主旋律,而这一主旋律也成为了《人间失格》的感情线索。

太宰治的第一次自杀发生在高中生涯。因为崇拜芥川龙之介,他企图用和芥川同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可太宰治吞下的安眠药太少,只好继续在人间的苦难。但这一次未遂的自杀,却给他的一生罩下了一种死亡情结。

在大学时期他因为学业荒废被耻笑,因而产生厌世情绪,再次自杀。这次是和一名咖啡馆女招待一起跑到海边双双殉情。太宰治被救活了,而与他一起赴死的少女却真的死了。而他本人差点因为教唆少女自杀受到法律起诉。这与小说中叶藏的经历是一模一样的,此处是小说中的重要情节,也是叶藏人生衰落的正式起点。

太宰治的第三次自杀是因为不能获得他梦寐以求的芥川奖。太宰治的短篇《逆行》入围第一届芥川文学奖,但川端康成的反对导致了他的落选。下一届,他原以为自己可以唾手可得,不料还是落选。再一届,他一反常态的向评委们乞求,请你们给我希望,虽然我死皮赖脸活下来,也请夸奖一下,请不要见死不救。即便如此,他仍然落选。于是,他跑到山上上吊自杀,因为绳子脆弱而失败。 显然,小说中叶藏作为画手一直郁郁不得志,只能屈居于三流漫画家的职业经历映射的正是此事,由此叶藏的生活每况愈下。

第四次自杀是因为得知女友曾经有过比他更为亲密的男友。本来,他似乎已经找到了幸福的爱情,他们相爱并同居。但当他得知此事,他的表现近乎歇斯底里,以至差点精神崩溃。于是太宰治要挟女友实施殉情计划,再次因为服用安眠药过少被救活。而这与小说中叶藏亲眼目睹了妻子遭人侮辱,怀着悲愤欲绝的苦楚黯然离去紧密呼应。至此,叶藏到达了对生活希望的终点。他一夜白头,最后掉入如地狱般的深渊无法自拔,让他忍不住哀嚎道:"失去当人的资格。我已完全称不上是个人了……真是不折不扣的废人。"

1948年6月13日,太宰治的第五次自杀结束了他的生命。他和女读者一起跳入东京西郊的河里溺亡。两人的腰部,用红色的绳结绑在一起;彼此用手紧紧抱住对方的头部。而在小说中,叶藏也终于结束了可怕的社会生活,被哥哥送进了疯人院,终于如愿以偿的过上了逃离人类的生活。太宰治与叶藏的结局看似不一样,但实质这种结局对二人来说确实再美好不过的了,至少从此之后他们再不会受到内心绝望与罪恶感的折磨。

然而作为一个读者,我一直偏执的坚信一点:越是阴暗的作品,它的萌发点越是原始纯真。太宰治的悲剧,叶藏的悲剧,全部来源于一种幽微难明的罪恶感。这种罪恶感来源于对自身的反省与批判,是最原始的自责与自卑,更是最原始的对一切美好的向往。在悲凉的自我否定中,其实是抒发了自己内心深处的苦闷懊恼,这种茫然的心境中萌发的是渴望幸福的情愫。所有的故事和自白都迸发自一点最原始的欲望:如果我卑如草芥,胆小如鼠,肮脏如土,我能期盼着他人对我的赏识与爱意吗?

虽是不到五万字的篇幅,《人间失格》的每一个字都沉重不堪,那苦涩与悲切似乎只有亲身经历者,才能描写得如烙印在自己身上般的深刻。正所谓爱愈深,恨愈深。越是渴望幸福的人,也越是惴惴不安的胆小之人。我不想给予如此悲凉的作品一个充满阳光的评价,我只得说它是太宰治对人类最后的求爱。正如太宰治对世界所说的最后一句话:"不要绝望,在此告辞!"如风?如水?如沙?是生的鼓励,还是死的告别?对不起,我宁可不知道。

喜欢《有关《人间失格》的一些见解独到的读后感推荐【收藏】》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人间失格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