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600字 > 读增广贤文有感 > 地图 > 读增广贤文有感

读增广贤文有感

发布时间:2022-03-15 来源:互联网

读《增广贤文》有感(读后感参考)。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会发现,喜欢读书的人,脑子里总是会有一些与常人不一样的思想这就是读书的重要性。当我们细心阅读完一部作品后,就会有独到的见解。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写一篇读后感。那么,在读过的书籍中你最喜欢看哪一本书籍呢?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读《增广贤文》有感(读后感参考)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学校的图书馆终于开放了!对于这么爱读书的我怎能不兴奋呢?就在图书馆开放的第一天,第一节下课,我就屁颠屁颠地跑去寻宝。早就听闻《增广贤文》这本书非常不错,今天我能不能一睹其风采呢?哈哈,好在没费多少时间,我就找到它了!哎呀,真是天助我也啊!拿到书,好不容易等到放学,小跑地回到家,书包一放,我就迫不及待地抱着我的宝贝躲到房间里细细品读一起。

《增广贤文》是一本以有韵律的谚语和各种书籍中的佳句选编而成,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含。其内容涉及到尊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立志成长等方方面面,其中书里的一些精辟的格言警句来自古代文化典籍或来源民间的俚谚俗语,是对历代中国人处世经验、智慧和原则的总结,还有许多格言至今仍广为流传呢。

《增光贤文》的内容如此之多,其中“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一恕人”这十二个字让我印象最深刻,也最有感触。

记得那是上个学期将要期考的时候,大家放学后都拿书回家复习,我也不例外。但是我的表妹,她有点骄傲自满了,自以为自己能考满分,什么书也不带回来。她看到我在看书,就宛如一支火箭般地跑到我的面前。非常傲慢地说:“表姐,你连这些基础题也看,有那么笨吗?”我若无其事,不理她,继续看我的书。她见我不反驳,于是更是得寸进尺,冲我做鬼脸“表姐是一个大笨蛋,大笨蛋......”。我听了,顿时火冒三丈,厉声地对她嚷嚷:“你很厉害,我是很笨。但是你以为你是万能的吗?虽说这题简单,但你敢保证你就记得并不会错吗?你个笨猪!”现在想想我当时多不应该啊,我曾经不也是这样骄傲的吗?我又有何资格这样说她呢?我应该宽恕她的。因为“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应当用责备别人的心来责备自己,用宽恕自己的心去宽恕别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做人应有的品德与修养。大家都明白了吗?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600字小编推荐

《增广贤文》(优质读后感)


【第1篇】

《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以有韵律的谚语和各种书籍中的佳句选编而成,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含,其中有许多条目千百年来就家喻户晓,为人们广泛传诵。

关于人情,它会说:“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关于交友,它会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关于真诚,它会说:“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关于道义,它会说:“酒中不语真君子,财上分明大丈夫。”……

这本书里的很多谚语或佳句,不但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字字珠玑,对于我们来讲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这里有写仁慈之心的:“处富贵地,要矜怜贫贱痛痒;当少壮时,须体念衰老酸辛。”

这里有写孝顺父母和和亲情可贵的:“孝当竭力,非徒养身。”“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早把甘旨勤奉养,夕阳光阴不多时。”

这里有写珍惜时间的:“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这里有写个人修养的:“毋施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而快私情。”“毋以已长而形人之短,毋因已拙而忌人之能。”“责人之心责已,爱已之心爱人。

《增广贤文》不愧是我国历史上一部极有影响力的读本,其内容涉及到尊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立志成长等方方面面,其中书里的一些精辟的格言警句来自古代文化典籍或来源民间的俚谚俗语,是对历代中国人处世经验、智慧和原则的总结,还有许多格言至今仍广为流传。

【第2篇】

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寒假期间,老师推荐了几本书,妈妈都买了回来。在这几本里,我最喜欢也最感兴趣的就是增广贤文这本书了。

增广贤文这本书的主要讲了,许多的名言警句,以及教人怎么处世的道。例如,“杀人一万,自损三千。伤人一语,利如刀割。”或者是“强中更有强中手,恶人中受恶人磨。”增广贤文这本书时我懂得了很多的道理。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这句话使我懂得了做人要孝顺,要学会感恩。无论父母怎么样对我们,我们都不能有怨言,更不能打骂父母。连动物都知道要孝顺父母,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更何况身为人类的我们。所以,我们要永远怀着一颗孝顺父母的心。

增广贤文这本书还让我懂得了,做人要学会忍让,不能因为一点点的小事就跟别人争吵起来,不能出口辱骂别人或者是动手打人。如果你忍住不说一句,就能平息别人的一次愤怒。你若是退让一步,别人知道了,也会退让一步。你若是忍不住,出口辱骂了别人,哪怕只是一句。也会像一把利剑一样,深深地刺痛别人的心,从此以后,开始渐渐的疏远你,愿跟你做朋友。你如果忍住,学会了要忍让,这一步就会海阔天空。

还有,我知道了要勤奋学习,只有勤学苦练之后,才能认识到许多的知识,有了能力和知识,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才能为自己的家和自己的祖国贡献出一份力量。

增广贤文这本书真好看,我推荐大家也看一看,我以后想看到更多像这样子对学习有帮助以及有益于我们身心健康的有益书籍,来充实我们的课余生活。

《增广贤文》读后感700字


读完增广贤文后,我感受颇深。书中语句通顺,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涉及的内容广泛,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天文地理。

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三个好的品质:

第一,我们应该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人。人生一世,草木一春,莺花有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这里的字字词词句句,都说明了时间一去不复返,作为正当青春的我们,应该抓紧时间,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目光放长远一点,不要虚度光阴。

第二,运用语言要掌握技巧。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墙有缝,壁有二,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记得道德老师说过,语言像一把利剑,这利剑还是把双刃剑,伤人伤己,所以注意说话也是为人处世的一门学问。英语老师曾对同学们说:尊重,换位,三思。不错!要从对方的角度。考虑说话的方式和语气,不能一味的说些甜蜜无用的语言,也不要肆无忌惮语言相撞,伤了别人的自尊,毁了自己的形象,都失了说话的目的。

这里让我想起书中的一个故事:祢衡之死,三国时期有个叫祢衡的人。他虽然颇有才华,却目中无人,口无遮拦,他接连得罪了曹操、刘表。最后被送到皇上那里,因为口无遮拦,所以就被斩了。口无遮拦的祢衡被杀时年纪仅有26岁。

第三,自强自立,坚持不懈。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人老心未老,人穷志不穷,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们经常说男儿当自强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每个人都不可能一路平坦无灾无难,大大小小的挫折与坎坷必定会阻挡在前方,只有越过这些障碍,人才会成长。有些人选择逃避,放弃,甚至一蹶不振。也有些人,屡败屡战,百折不饶,在不断的战斗中学会自强。到达成功的彼岸,每个人都有梦想,但是梦想不能只存在梦里,应该凭借自己的力量与智慧,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去追求,去奋斗。每天都不停歇的自我完善,坚持不懈,朝着梦想前进。

读《中华美德贤文》有感(读后感大全)


这个假期,在爸爸的陪伴下我读完了《中华美德贤文》这本书。一开始爸爸爸推荐我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还觉得很无趣呢,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爸爸穿插了一些小故事,顿时让这本书生动起来了。《贤文》是古代训蒙的一种形式,它就是将我们民族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些美德,借用古代贤人的名言,集合编成,数百年来,广泛传播,深入人心。书中讲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处事的原则。看完之后,让我有了很多新的认识。

文中的"尊老爱幼,推己及人”让我感触最深。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从来就把尊老爱幼作为民族传统美德。孟母三迁这些佳话流传千古,都表明了大家对这种美德的认同和赞扬。人都有年老的那一天,谁也无法避开。当老人们年老体衰的时候,特别希望能得到后辈们的尊敬与照顾。老人们历经坎坷,经验丰富,尊敬老人,往往可以得到他们传授经验,少走弯路。再说,人人都有老的那天,不尊重老者,自己老了恐怕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尊老的表现最具体的就是孝敬父母。《贤文》中说:“百善孝为先。”又说道;“父母恩深终有报”,“当家方知柴米贵,养儿始悟父母恩”,我们作为儿女的,都应该深深的体会这些格言。

爱幼,这好像就比较容易做到了。平时我们说的爱幼,就是指爱护所有的儿童。在实际生活中,爱幼在更多场合里指的是爱自己的儿女。小孩子们天真活泼可爱,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最伟大的。但是,现在也有些父母的爱变成了溺爱,娇生惯养不是爱,这是害。《贤文》中说道:“家富防儿娇”“宠子未有不骄,骄子未有不败”,带子女的爱是要有理性的节制的。要在孩童时期给他们正确的引导,让他们会做人,做好人。

“尊老爱幼,推己及人”,如果每个人都能从自己做起,让这种美德推广下去,我们的民族将会更强大。

《文心》(读后感参考)


《文心》读后感

《文心》一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书,一艘载着国文知识向现代行驶的小船;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沉到了时代的底部,却总是会浮出水面,永不被埋没。

《文心》之中的精华,是教育。朱自清说过,“它不单是中学教师的书,还是学生的书。”

有人说,这是一本教人作文遣词的书。这种说法并不贴切。它有线索,有时间,有故事,它是一部真真切切的时代小说,有着写法、读法、作法的轮流交织,既有发人深省的国文教学问题,也有令人学习的人物可贵的品质,将道理镶嵌在现实情境中,踩合了时代的精粹。

《文心》中的许多道理,到现在还适用。“对待思想与学术与时代、思想的关联时,有人视作珍宝,有人视为骸骨,但学习的应是自己的,获得深入的探究成果才可视为真的‘自己的’东西。”王仰之先生的话总是干练、有力、生动,有着自己的时代性。

同时,我们也应该借鉴乐华的朋友——大文。他与同学们总是好学上进,踊跃积极;志清、锦华等人物的形象也跃然纸上,生动,活泼。有一个地方挺有意思,慧修劝说他的爸爸接受“新体诗”。开始,爸爸认为“唯有这新体诗不是诗”,“只是几句话语拼凑起来的韵脚不工整的东西罢了。”然而他与女儿谈了一次新诗体后,竟使他破格接纳了新体诗。这其实是一种时代性的交流与体会,让他沉吟着想:有点意思。想今天,学生如以往般努力,可是按部就班地照葫芦画瓢,老师边写他边记,连质疑一下也不敢。抒发的感情又遭到了“标准答案”的抨击……夏、叶二老约摸是想表达这个吧。这是语文的魅力中另外的缺点。

我们隔着八十多年的门缝,透过《文心》窥探到时代的感慨。主人公——乐华与大文两个人,也走了两条不同的路。乐华的父亲,周枚叔先生曾是语文教师,却因教育体制的种种漏洞失业,致使乐华曲厂里当工人……然而,乐华却保持一颗国文的学习之心,晚上的灯光下,他帮同学看作文……

这本书的时代是有局限的——可是,这更让我们读懂了历史,读出了那颗“文心”——对文学探索永远不停止的心。

分享:

读《家》有感(读后感参考)


早就听说巴金的激流三部曲非常好看,在阅览室里逛了许久,终于看到了它。我并没有急着看简介,而是立刻抱着好奇开始了阅读。也许是我的性格急躁,在一阵子的平静里,开始对此书产生了烦感。但想到它被融入激流三部曲中,打消了念头,一门心思钻进去。

这里,仿佛现实的平静是虚假的,因为它有邪恶的历史,孕育着结局的悲剧。

高潮部分出现了!三弟高觉慧是高府中最早的觉醒者,因其觉醒之早,故称“慧”吧!大哥高觉新并未觉悟,二哥高觉民已有了由“民”自主的觉悟。高府底层,人们正在或先或后地觉醒。

“家”并没有昔日的温馨,仿佛一座城堡,城堡中的人受着束缚,每个人的一生是秩序的安排,命中注定。旧秩序、旧道学是绳子紧紧捆住每个人。有些人虐来顺受,有些人因遭受不起而自杀,却从未想过反抗。但三弟觉慧并没有遭到束缚,他对高家旧秩序不存任何幻想,他敢于宣传新思想,抨击旧道学、旧秩序。

更可怕的是,那些高府底层一些人竟被这些封建家族制度的绳子活活害死。

巴金所要表达的内容与鲁迅的《狂人日记》和老舍的《骆驼祥子》一样,20世纪30-50年代的文学创作者们的顾虑。还有《西游记》中大家熟知的孙悟空大闹天空曲折表现对封建秩序的反抗精神,还有封建家庭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那一时代的悲剧,高府中一代年轻人的悲剧。

家--荒谬的词,充满了讽刺,却又真正地表现封建家族高家的悲剧。

在文字中,我看见的是作者歇思里底的呐喊,那轰轰烈烈的沉默中孕育着的是每个人物必然的悲剧。封建的传统束缚了多少春夏秋冬,是时候超越了,不要让它再残害人命,不要再让它影响我们了,新的传统将要到来。黎明前的黑暗是漫长的,但却点燃了先行者的激情。波澜背后,必然是湛蓝的天空。

读完书后,我思索着这本著作的成功之处,巴金将每个人的心理捉摸的透彻,背地里的勾心斗角以及因为姨妈们一场麻将,两方不合,而拆散了两个忠情的孩子,使双方生不如死。曲折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着读者,加强了可读性。还有巴金本身的写作能力:文辞绚丽、细腻感人。著就《家》这部惊世文作,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描写封建家庭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读《养花》有感(读后感参考)


我在语文课本中读过老舍爷爷的不少作品,但读起《养花》来有更多的感受。

《养花》全篇讲的是养花的乐趣,但我却从中体会到许多的道理。老舍爷爷深有体会的说:“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对的,花不是一下就能养活的而是需要精心挑选花种、摸清花的脾气,要天天细心的观察照管,要浇水施肥,还要一天搬进搬出……不付出劳动,怎么会取得成功。养花是这样,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开学第一周我的玩心仍然在外面的世界游玩,第二周学习成绩逐渐下降。于是我加倍努力,别人读一遍,我就读二遍;别人用口算,我用笔在草稿本上算。别人九点钟到校,我每天早上提前二十分钟到校,一进教室就拿着书来读,拿着笔来算……就这样,我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得到了进步,受到了老师的表场。我尝到了刻苦学习的乐趣,也领悟了一个道理:养花,学习以及干其他的事,你想要得到成果,就必须劳动。劳动创造了一切,劳动创造了世界,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

老舍爷爷在养花的过程中:“一来二去,摸着一些门道……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他养花的知识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是从养花的实践中来的。如果老舍爷爷不去养花,不去照顾它们,不去关心爱护它们,就不可能获得这么多养花的知识。可是我过去总认为知识只是从书本中来的,你要好好学习,你就得整天去读书都要变成书呆子了。今天,我从老舍爷爷养花的乐趣中得到启示:知识可以从书本中来,但更多的需要从实践中学习。你想丰富自己的知识,除了多读书之外,还要热爱生活,从事各种实践,难道不是吗?我今年通过养蚕,不仅了解蚕的一生,还知道了什么是眠,什么是脱皮,什么是结划茧,蛹子怎么变成蛾,后来又知道怎么产卵。如果不实践养蚕,我哪能得到这么多养蚕的知识呀!

读后感《读《增广贤文》有感(读后感参考)》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增广贤文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