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600字 > 浮生物语读后感 > 地图 > 浮生物语读后感

浮生物语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2-02-11 来源:互联网

《浮生物语》(精选)。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当我们踏入小学时,就已经开始识字读书,也可以阅读最简单的书籍。每次阅读完书籍后,都会体会到书中人物那终身百折不挠的精神。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写一篇读后感。那么,你知道写一份读后感有怎样的格式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浮生物语》(精选)",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今天我看完了《浮生物语》这本书。这本书的主要人物是树妖娑罗她是一个活了几千年的树妖,是一个长得很漂亮了女妖;她温柔又大方……

这本书写了娑罗开了一家叫“不停”的甜点店,甜点店最后变成了一家旅馆,娑罗和敖悦的孩子降临……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悟到了:在这个世界上会有许许多多的奇怪的事情会在一个人身上发生,然而树妖娑罗就是一个这样一生一定与许许多多的故事相伴的人,在这样的人身上;不仅会与许许多多的故事相伴还会与许许多多的人相伴。而且,就算是妖怪,树妖娑罗也会帮助许许多多的人的,娑罗说过一句话:〝如果没有我的付出,就没有现在的我;更没有现在的美好!〞我认为她说的很对,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付出就没有努力,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时光,更要付出,只有付出才有收获!在这本书中,我体会到了:一个人只要付出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圆满成功还有许许多多的友情和美好的收获;但如果没有付出就会使得自己是一个被别人孤立地一个人。如果永远躲在壳里,你就永远是一只小猫,变不成豹子。如果永远停留在一处,你永远就只看到一片天空,不是整个世界。走还是停,你决定。我们给予对方最实在的尊重与自由,但却不曾对彼此放手。有一天,你会走遍世上任何一个地方。不停地走不停地走是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尊重。而我永远在你身旁。

我认为这本书很好,这本书上的内容使我敬佩,又使我开心,还使我由衷的赞美它。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600字阅读

《浮生六记》(精选优质读后感)


初见这本书时,它被放在书店的书架上,首先,是它的素雅洁白引起了我的注意,然后,便是书封面上那几个淡淡的文字“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让我有想要阅读它的冲动。

《浮生六记》为清朝苏州人沈复所著,因同为苏州人,便对书中所写的园林有一种亲切之感。沈复居于沧浪亭旁,他的家也是园林一样古色古香的建筑。书中有介绍园林的地方,我因幼时去参观过,能大致在脑海里勾画出园林的样子,便不觉得枯燥乏味。

这本书让我印象深刻的,并不是沈复,而是他的妻子陈芸。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言:“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芸娘的可爱之处在于,在一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她生而颖慧,幼时“即能成诵”《琵琶行》,还自己学会吟诗作对,对于诗歌,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她的可爱之处还在于,她贤淑能干,懂插花、叠盆景、焚香、画虫草,还自己设计出活花屏和梅花盒。梅花盒很漂亮精致,是一种食盒,形如梅花,内置中五六只瓷碟,装上饭菜,如装于花瓣中。芸娘还曾女扮男装,同沈复一起参加庙会。因那时并不是一夫一妻制,芸娘还真心真意的帮沈复物色小妾,要既漂亮又有韵味才行,后遇到憨园,芸娘很喜欢憨园,但因种种原因,沈复未能娶到憨园,这也让后来芸娘的病情更严重。

《浮生六记》中的闺房记乐是它的独特之处。正如陈寅恪指出:“吾国文学,自来以礼法顾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间关系,而于正式男女关系如夫妇者,尤少涉及。盖闺房燕昵之情意,家庭迷盐之琐屑,大抵不列于篇章,惟以笼统之词,概括言之而已。”一般人不会写闺事,夫妇生活,而沈复以直率平实的语言叙述闺中乐事,写出了夫妇之间真挚的爱情,琴瑟和鸣,伉俪情深。后来,沈复仕途坎坷,芸娘病重,家中贫穷,生活艰难,芸娘仍为沈复想办法赚钱,去讨一份工作。这夫妇之间的真情令人感动,不幸的是芸娘红颜薄命,沈复漂泊各地。

“浮生”应就是指沈复浮荡不定,如浮萍般的人生。他的前半生,与芸娘在一起的时光虽短暂,但很欢乐,美好,但相比较他后大半生坎坷游历,那些欢乐的时光便如梦境一样虚幻飘渺,昙花一现。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读生物质能有感作文(优质范文)


本文《读生物质能有感作文600字》由读后感大全整理,仅供参考。

夏日的风吹到我的脸上,我坐在窗前,静静地合上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这本书。书中主要介绍了生物质能对中国的有利发展。使国家的不可再生能源得到了提高。在生物质能中,它包括了乙醇、氢气等。在1900年,我国的乙醇产业开始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逐步发展,乙醇是清洁能源,它有利于生物资源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世界能源危机也越来越重,目前,石油供应已十分紧张,新发现的石油储量却又越来越少。此外,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环境恶化又是人类共同面对的一大难题。若在普通汽车燃料中添加燃料乙醇,可以减少汽车尾气一氧化碳30%的排放量和40%的烃类排放量,同时还能减少二氧化碳和氧化合物的排放。可见,乙醇对世界环境产生了很大的作用。氢气是自然界中最轻的气体。氢气结构非常简单,密度很小,也就是恰恰又小又轻的氢气,都具有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氢气的发热值是所有化石燃料和生物燃料中最高的,并且燃烧产物是洁净无污染的水。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来看,可以说氢气是未来人类最为理想的能源物之一。我国的科技发展迅速,因此需要的物质资源也就很大。人类就毫无忌惮的开发煤炭、石油这些不可再生能源。在这里,我呼吁大家:保护资源,不要让我们这个绿树成阴的家园变成一片荒无人烟的沙漠。科学就像那无垠的大海一样,是永无边界的。人类凭借着永无止境的追求精神,不断超越自身发展。新技术已经带给我们关于未来的无限展望,而它也正在悄悄地改变着我们自己和我们的世界。我们应统一规划、合理开能源,积极开发新能源、新材料,促进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与协调发展,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张久慧指导老师:郁华

源氏物语(读后感范文)


【第1篇】

终于啃完《源氏物语》,所以就上豆瓣看了一下有关于这本书的书评。大家关注最多的是翻译、结构以及伦理,我也来说说读后感。

先说翻译。我看的是丰子恺译的,非常棒,要按林文月的风格,我是没有办法以这种高度的热情快速地看完这本书的。口语化、生活化,带着轻口味的阅读感触,一路轻松下来,毫无障碍。这种上千页的大部头,太过细腻、典雅的话,反而没有办法持续保持HiGH,落到我这种人手里,多半是半途而弃。林文月的译文从女性的角度来看,也许是更符合紫式部作为女性作家的行文风格,但是,再从这部书的成书时代来看,作为日本乃至全世界最早的小说之一,更多的质地还是会停留在质朴的层面上,可能故事的结构、情节设置相对来得更为成熟一点,而语言的运用,成熟度还是有待于商洽的,细腻、典雅的用词尺度,在那个时代,是达不到林文月现有译文的那个程度的。所以,丰版的更为接近原书。当然,丰版也被周作人等嘲讽过,但是,从大基调上来讲,我更倾向于丰版。中间也有疑问,就是有许多的小诗,这个粗鄙啊,我都不忍读之,是翻译故意而为还是紫式部本来就这水平?如果是后者,那么,基本可以映照关于语言成熟度的问题。(可恨的是看不懂原版,只能作若干的猜想和推测)

再说结构。可以分成A、B两部分来看。A与B,都是可以穿插安排。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阅读时关于篇幅长短的疑问了。特别是源氏部分,中间的篇幅都不是很长,基本十页之内,而到了讲述薰部分,篇幅很长,段落也很长,二十几页,或是一个段落一整页都讲不完。而如果是B部由紫式部女儿完成的话,两人的文风应该会有差异,但这是译文本,没有办法体现出来。可惜了!

讲到伦理,这是一部让人要错乱的小说。表姐弟、堂姐弟、叔父与侄女、儿子与继母、loli恋。按今人的眼光来看,不疯才怪!从一开始我就对此疑问颇多,但看到那个时代的特点,这些是可以被理解的,时代再往后到武士时期,那种伦理的禁痼才是最为悲惨的。无论是开放时期还是封闭时期,中间的受害者永远是女性。女性的出路只有两条,要不就是认同并屈服于社会伦理观念,要不选择远离,但这种远离,不是死亡就是出家,没有更多的出路可走。比如空蝉,她有勇气拒绝源氏,但是,她唯一可选的只能以出家来保护自己。再比如浮舟,摆脱niou(文字无法打出来)皇子和薰两人之间的纠缠,她只能选死亡,而当她被救之后,也没有办法获得新的生活,最终也只能也出家苟活于世,本来她可以有更好的选择,但是,似乎那个人际圈子就那个大,兜兜转转之间,还是被发现她的存在。那个六条妃子,怨念只能以极端的方式来消解,这个女人是一个爱情的悲剧。

中途,我还特意去看了《源氏物语》的电影,因为看书时,特别是服装与发式、居住环境等都无法对应起来,引不起共鸣。有了影象的印证之后,渐渐可以对版起来了,膝行、便服、前驱。宫廷斗争、政治事件等只是略微谈到,那个时代总体来说应该是一个平安的朝代,所以贵族们有时间开发房地产、促进休闲娱乐、推动潮流指向,建设二奶三奶等等。

匆匆看完,也没来得及细嚼,大概就如此,有新的体悟,再来谈。

【第2篇】

《源氏物语》是日本平安时期女作家紫式部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它对于日本文学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同时,它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源氏物语》通过主人公光源氏的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展现了日本平安时期广大的生活画卷,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在《源氏物语》中,紫式部塑造了众多典型的女性形象,有天真温驯的夕颜、热情率真的胧月夜、热情执着的六条妃子……其中,紫式部最精心刻画的要数贤淑温良、宽容忍让的紫姬。出身高贵、姿容艳丽、多才多艺、温柔敦厚、宽容忍让紫姬成为日本封建贵族男子心目中的理想女性,但就其自身命运而言,她却是一个没有自我的悲剧形象。在以光源氏为代表的日本封建贵族男子的眼里,紫姬是完美无缺的。她出身高贵,拥有皇室血统。日本封建时代的婚姻较为看重女子的出身,当时人们认为出身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教养、气质。左马头在雨夜品评时就说:“家世高贵、声望隆重之家,教养出来的女儿才貌双全,是当然的事。”因此紫姬的皇族血统也是她成为封建贵族男子眼中“完美女人”的一个重要条件。紫姬是个美人,而且是个举世无双的美人。不论古今中外,完美的女性形象都具有艳丽的姿容。在第二十八回《朔风》中,紫式部借夕雾的眼光来形容紫姬,她“气度高雅,容颜清丽,似有幽香逼人。教人看了,联想起春晨乱开在云霞之间的美丽的山樱。娇艳之色四散洋溢……”。作者将她比作日本的百花之首樱花,足见其国色天姿。紫姬的多才多艺也是她成为完美女性的条件之一。紫姬的诗作尤为出色,而且擅长琴艺。在第七回《红叶贺》中对于紫姬有这样一段描述“无论何等困难的曲调,只要教过一遍,便自会弹”。在第三十四回《新菜》中,紫姬充分展示了其精湛的琴艺,夕雾也惊叹紫姬的琴艺,“觉得爪音亲切可爱,反拨之音也异常新颖悦耳。其繁华热闹,并不亚于以此为正业的专家的大规模表演,想不到和琴也有这等美妙的弹法”。紫姬的才能不仅仅体现在琴和诗上面,在理家方面,紫姬同样具有卓越的才能。源氏在被贬至须磨时,“自侍从人等以至万端事务,都托付紫姬掌管,领地内庄园、牧场以及各处领地的契券,亦皆交与紫姬保藏”(第十二回《须磨》),由此可见,紫姬具有很强的理家才能,否则源氏不可能如此放心地将这么多重要的事务交与紫姬管理。源氏在迎娶三公主时,紫姬尽心帮源氏料理,十分妥当。源氏公子也曾赞叹紫姬说:“此人事事擅长,使我称心如意。”对于源氏来说,紫姬最吸引他的则是温柔敦厚、温驯贤淑,以及宽容忍让。紫姬对源氏是无条件的顺从。源氏因与胧夜月恋情暴露而被贬至须磨,紫姬不但不去计较,还为他掌管家中大小事务。源氏给紫姬写信坦承自己与明石姬的私情,紫姬在回信中却表现大方,不予介怀。面对源氏和明石姬的女儿,紫姬承担起抚养义务,竭尽全力地照顾明石小女公,后来明石小女公对紫姬竟然比生母明石姬还要信任、依赖。面对源氏迎娶三公主,紫姬虽不高兴却不形于色,和源氏公子一起准备迎接,事无巨细,都料理得十分周到,并亲切地对待三公主,使外面流传的关于源氏家中将不得安宁的谣言逐渐熄灭。

正是这样一个完美的女性形象,促使我想要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各方面都优异的现代女性。我相信,通过我自己的不断努力学习,我会取得这样优异的成果!

【第3篇】

人生不如意之事真多。

终于看完《源氏物语》。因为看得仔细,所以长久了才看完。作者神神叨叨了一千多页,看到最后我只记得紫夫人之死和浮舟之死。特别浮舟之投水自尽,让人心情压抑,几乎透不过气来。真个是满纸荒唐言,一纸心酸泪了。

人说,《源氏物语》是日本的红楼梦,信夫。

人寄生于天地之间,犹如蜉蝣之短促微茫,诚如杜甫所叹“艰难苦恨繁霜鬓”,这样想来,人生真没意思啊。

看源氏物语的时候,曾跟老公讲过读后感,无非是一些悲观厌世的情绪吧。之后,见我还是常常捧了这书读得仔细,他常常不以为然,苦口婆心的劝我不要读这使人精神萎靡之文字。确实,对于我,它应该是一剂毒药吧。所不同的是,文中一大堆人物的出家,特别是源氏和薰君的厌世,对我的影响,却是深感人生之短促无聊,但人生也是深可留恋。我看见一些人,特别是自己亲近的亲戚,为了生活忙忙碌碌,艰苦度日,就没完没了的替他们难过,却又无能为力,唉,真是何苦来啊。

小人物就是这样,命运掌握在别人的手里。然而,哭,还是笑,应该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总是要人去适应环境,而坏境永远不可能迁就某人。世上应该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记得以前很喜欢打牌。有一个人,他特别喜欢怨天尤人。只要上手的牌很臭,他就没完没了的唉声叹气,大呼小叫,有时甚至破罐破摔,胡乱出牌。和他搭档的年轻人说,上手的牌,那肯定是不可能改变了,现在要潜心考虑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用好出好手上的牌,心浮气躁又有何益呢,那毕竟是于事无补的呀。我不知道别人是否留意了,但我却常常记得这话,甚而把它奉若真理。

世事纷繁,不如意者常八九。一个人也要扮演多种角色。最重要的,是要尽量带给身边的人,特别是亲爱的人舒心的笑脸。要能如此,首先自己就要先开心的笑起来啊。

现在我没笑。没能笑起来。但是相信我,拿起电话的时候,首先我肯定能给妈妈一串笑声;老公回来的时候,我肯定能高兴的喊道开饭开饭;孩子回来的时候,我肯定飞一般的下去开门。

我希望,真能如此。

《浮生六记》(优秀范文)


《浮生六记》读后感600字小景入画,大景入神。看着卷二,我想到的是,开卷就将自己摆到与自然生灵同等的位置的沈先生,若能与写出《昆虫记》的法布尔先生会面,必定是相谈甚欢。对自然,两位先生都抱着极大的热忱和耐心,尤其体现在观察上——卧于草丛,久久目视,聚精会神,事无巨细必不漏掉。想来能做到这样的人一定是保持着永远的童心的,在他们的眼里,小如蚂蚁蛤蟆都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体魄,纵使是如长得倾斜的植株抑或是尚未变成蝴蝶的毛毛虫那般丑物,也有美的一面。眼光与视角的不同,决定的不只是站的高度,更重要的是能从这个世界获得的快乐有多少。这也是为什么两位先生都属于“苦”中作乐的那类人吧。正如沈复先生提笔:“小景入画,大景入神”。无论何种风景,总有值得观赏的那一面,也总值得去纪念,无论用的是哪种方式,无论保存下来又是以何种形式。佛家有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先生的世界,可能没有多么盛大的美,但是可以肯定,美必然是不胜收的。不只是单单描摹自然事物,先生还将它们与亭台楼阁综观,颇有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的趣处——走势多变,虚实相生,绿意盎然,赏得出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妙义。居于此中,人生也算得圆满吧。此处,我想到了前些年游览苏州园林的场景,于先生所言一对照,着实精妙贴切,只可惜当时只顾着看那些建筑盆景,却没有思考过建筑与自然之间的深层关系,更没有达到先生夫妇为的一盆景唏嘘落泪的境地,实在惭愧,还有学习的地方太多了。

《浮生六记》(读后感参考)


《浮生六记》读后感

品《浮生六记》,看沈老爷子的神仙爱情。

林语堂曾经说:“陈芸(游鱼注:该书作者沈复的妻子)是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在生活中,陈芸也是最令人喜爱。她生具慧才,性情洒脱,简直是文人心中理想的妻子。”那时,我记住了陈芸这个名字。后来,我翻看《世界文学》,发现它将《浮生六记》列入传世藏书,不由心生阅读的渴望。读《浮生六记》最大的收获就是享受到幽闲之情趣。古人说过“人非有品不能闲”,而《浮生六记》更在闲情之中浸染了艳情。

书中记录着作者一生经历的起伏坎坷,悲欢离合。散发着感性色彩的文字,使我仿佛置身于当时的社会,体味着世间百态。沈复得双眼始终瞄向自己的妻子芸娘,这位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她的聪慧,襟怀,气概和痴情,不得不让读者“阅而心醉”。是看“一身素淡”何其娴雅,口授成诵,何其颖慧,顾盼神飞,何其缠绵,太湖纵目何其豪迈。与红楼梦大观园中的女儿相比,芸娘比黛玉柔和,比宝钗淡雅,比探春体贴,比湘云豪爽,比妙玉多一份人间烟火。于当今的时尚女郎相比,芸自是多了一份内涵,淡雅,一份矜持。却不料这样一位佳人中道凄然长逝,空流下两行痛泪。

“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不贪屠门之嚼”,日子过得轻淡,沈三白应是极随性的人了。卷四浪游记快,与众友共览天下名胜,而山水可怡情。文字洋洋洒洒,闲情逸致,字里行间皆是。细细读来,让人暂忘尘世间的千丝万缕。于爱妻芸娘,沈三白笔墨却不多,就是浪迹天涯,流连烟花巷之时,心中的那份牵挂,也似不经意的。卷二闲情记趣、卷四浪游记快,写情写景,对芸娘看似不经意,那份平淡而真实的感情,却处处都在了。于是,芸娘的隽秀颖慧,知书达礼,温婉可人,就在沈三白不多的笔墨中,轻轻点出,就这么不经意的丰满和鲜活起来:居乡,芸娘相伴相依,一同品兰插菊玩石置景赏月;会友,“芸拔钗沽酒”,巧置梅盒;着小帽领袜皆芸自制,也必整必洁;夏荷初开,芸置条叶于荷心取香……一点一滴,皆平白叙来,娓娓道出,可羡可叹,夫复何求的感觉,真让人羡煞!

浮生六记读后感500字心得


“奉劝世间夫妇,故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语云:‘恩爱夫妻不到头’。如余者,可作前车之鉴。”——题记

译记道:“沈复简直配不上他妻子”。初读文章时,觉得沈复出身书香世家,满腹经纶,又不乏浪漫情怀,所以对这个观点持有怀疑态度。然而越往后读却越感讽刺。

沈三白,为墨客无儒侠洒脱之致,为人子无家成业就之心,为男儿无独当一面之力。他自诩性格爽直,落拓不羁,其实都是毫无担当的托辞。他自命清高,向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将自己视作傲然不群的风雅文人,却终不过是个挥霍无度的、毫无担当的、软弱无能的凡夫俗子。

芸的死,是因血疾,以及弟亡母丧、憨园负义、不得公婆欢心的精神打击。沈复却偏偏将此归咎于“恩爱夫妻不到头”,他说芸是他的贤妻良友,是红颜知己。就因为“自古红颜多薄命”,芸就一定得早早的死去?如果当芸被误解时他能够站出来,如果当芸的血疾复发时他能够及时筹钱就诊,如果芸不是嫁给这么个学问不高的穷酸书生,那么结局是否会发生改变?

最可怜的,莫过于沈三白的一双儿女,衣冠仕宦家庭出身的孩子,一个被送去当了童养媳,一个做学徒夭折。看到这里,只得叹惜。

唉,罢了,罢了,以现代人的眼光看待清人跟以人的思想对待执拗地滚着食物的神圣甲虫又有什么区别呢?(张馨媚)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浮生物语》(精选)》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浮生物语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