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800字 > 七个高效能人士读后感 > 地图 > 七个高效能人士读后感

七个高效能人士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1-09-24 来源:互联网

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感(优秀范文)。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观看一本好书之后,我们会受益匪浅,有一些启发。读后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决心和理想,常写读后感可以锻炼我们的写作水平。一般我们会怎么样去写读后感呢?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感(优秀范文)”,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距离上次读完《平凡的世界》,已有一年之久。由于去年准备中级考试,鲜有时间读书,直到最近才阅读了一些经典书目。第一本就是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想查看更多读后感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s://www.dhb100.com/

本书强调的是“习惯”一词,长久而为之。作者深知: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卓越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习惯。一个良好的习惯,小至一个肢体语言,大到我们的思维方式,都有助于我们走向优秀。因此,作者提出了“积极主动、以始为终、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知己、统合综效和不断更新”这七个习惯。只有在我们工作、生活中始终坚持哪怕是慢慢靠近这七个习惯,才能平衡产出和产能。这七个习惯是一个整体系统,它们符合成长规律,提供了一个循序渐进的高度整合过程。现谈谈我对“习惯三:要事第一”和“习惯七:不断更新”的理解。

习惯三:要事第一。作为一名工作了八九年,不新不老的人,有个深刻的感悟:面对繁杂的工作任务,理清做事的先后顺序非常重要。具体而言,要事第一、分清轻重缓急,急事、重要的事先办,特事特办,特别是领导交办的急事、大事,最好记录在自己工作笔记本上,尽快着手准备,做到未雨绸缪。新的工作任务来临时,自己往往是兼顾多项任务的,但千万不能因此把新任务放置一边,按先来后到的顺序处理,而是看看手头工作的完成状态和轻重缓急,再决定是先放下还是尽快做完。正如在家里做家务,自己应该有分析思考能力,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样做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其实,这个习惯与“钉钉”办公的有些理念是不谋而合的,比如设置工作任务、时间截止日期,撰写工作日志、完成任务进度提醒等,能把这些处理好,就能真正提高效能。

习惯七:不断更新。更新知识,更新思维。当今时代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离开了学校并不意味着停止学习,相反,它是我们新学习的开始。学校更多的是传授基础知识,但工作中需要的远不止这些,我们必须不断地自主学习。“人生最值得投资的是自己”,我的一个好朋友曾经对我说过这句话,当时她正在准备研究生考试,如今她真的如愿以偿。在她的影响下,我决定从今年1月份开始,坚持每月看一本书,在月底与队友交流心得,然后互换书籍,从而达到彼此督促、共同进步的目的。

成功靠的不仅仅是技术、学问,更多的是综合素养。在理解《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基础上,知行合一,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提高投入产出比,向高效能人士靠近!

通过阅读这本”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书籍“,让我明白了两个道理:第一,明白任何一个人都会做事,但是很多人做事却总是不得要领,不分主次一通乱做,结果是什么事情都没做好,适得其反。美国玫琳凯公司创始人玫琳凯.艾施说过:“急事急办、重事重办、普通事按常规办;程序化的事务弄个规矩、流程来办;没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应付敷衍;没有头绪的事情先易后难;办一件、销一件、不拖拉、不忙乱。”纵观自己在平时的工作中就存在有时处理事务时没有分清主次,思路不是很清晰,显得有时很茫然,工作效率就佷慢,取得的效果就不是很理想。通过阅读本书,知道要做好事情就得有预见的计划和安排,才能充分保护好时间和精力。任何工作任务,一旦开始执行,速度是第一位的,完美程度是第二位的。只有争取到时间,才能有效的控制好结果。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办事不拖拉,工作有速度。

更多读后感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s://www.dhb100.com/

第二,明白“学”与“习”的结合,方能成就未来。谈到学习,我不由的想到了先辈们“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业精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古训。少时的我并不真正明白其中的深奥哲理,现在回过头想想这就是至理名言。“学”的过程就是照搬别人的经验,而“习”则是提取有益自己的补丁来为自我遮风挡寒。学习的过程就是从感性到理性升华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只有上升到了理性,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这些理性的积累就是自己的财富,有了这些平时积累的一砖一瓦,才有日后的高楼大厦。工作本身并不能给人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而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财富。

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每个人都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时时处处不忘学习,把工作当成最好的学习,做到学中干、干中学、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达到工作学习两不误、相促进、双丰收的目标。古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就是说,我们想做好自己的工作,仅有积极的态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拥有干工作的真实本领。我们只有通过工作中不断学习,才能掌握干好工作的本领,成为一名高效能的员工。(文/袁丽)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800字编辑推荐

读《习惯》有感作文


没有理所应当的帮助

——读《习惯》有感

对于他人的友善之举,我们常常心存感激,但很快就会习惯了这种感激,用不了多少时间,我们就会把它当做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由感激到报怨,这个过程尽管不是十分漫长,但我们还是意识不到其中的变化。这种事在生活中时有发生,但是,我们都能注意到吗?今天,我读了一篇短文,它讲的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文章的名字是《习惯》。

卡罗尔为了表达对邻居史密斯的友好,精心烘烤了一个馅饼来到邻居史密斯夫人的家门前,她打开门望着馅饼,惊喜万分,十分感谢。看到邻居这么高兴,卡罗尔决定再为邻居做一个;第二周到了,邻居又看到卡罗尔为她烘烤了馅饼,同样是感谢了卡罗尔,但感谢却有所减弱;第三周,卡罗尔依然为邻居带来了馅饼,而邻居好像习惯了似的,感谢很平淡;第四周,不耐烦的邻居开始抱怨馅饼送晚了;第五次,邻居开始挑剔,对馅饼提出了要求;后来一周,卡罗尔很忙,没顾上为邻居做馅饼,邻居居然愤怒地对卡罗尔大喊:“我的馅饼呢?”

这篇短文让我知道了习惯的力量有多大,一个好习惯或一个坏习惯能左右人的命运,好习惯能让人成才,坏习惯能让人失去理智。显然,文中的邻居就是坏习惯左右了思想。不要觉得别人在理所应当地为你做事。这篇文章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邻居从十分感谢到对卡罗尔愤怒的大喊大叫,卡罗尔一次次对邻居的好意却遭到了邻居的报怨,这就是一个习惯的力量。

我也有过这样的事,不仅是我,每个人都会有。你可能会说“我没有!”,那也许是你没注意到。小的时候每天带水上学,都是妈妈帮我灌好装进书包,有一次妈妈没有给我装水,我依然习惯地背着书包上学,那一天我就没喝上水,晚上妈妈来接我时,我还不停地报怨妈妈不给我装水。还有很多生活上的小事:每一次妈妈都准点来接我,但有一次来晚了,我也会不停地报怨;以前每天晚上都是妈妈来给我铺床铺被子,有一次妈妈没有铺,我也一样开始报怨……,这些情况在很多人身上都可能发生过,但是我们当时都没有意识到。现在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都不再抱怨,慢慢意识到自己的依赖和错误,变得不再依赖、不再犯错。

每个人身上存在一系列的习惯,最终决定着每个人的人生前途。虽然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但还是让我们在儿童时就从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开始吧。

微习惯读后感(优秀范文)


《微习惯》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斯蒂芬•盖斯,这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本书,他教会了我怎样朝着目标更进一步。如果你想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建议大家可以读一下这本书。微习惯体系的基础在于微步骤,那些小的不可思议的一小步,比如每天做一个俯卧撑、每天早上摸一下自己鼻子。想象一下,如果你想养成每天做100个俯卧撑的习惯,坚持下来得靠多大的意志力和自律性,可能几天之后你就会觉得太累,或者没有时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如果把习惯变成做一个俯卧撑,每天几秒钟就能完成,有时候状态好可以做几十个,就非常有成就感,然后你的大脑会给你反馈不会再排斥做俯卧撑,甚至不做就浑身不舒服。总的来说,微习惯就是强迫自己每天做微不足道的积极行为。

读后感大全为您提供更多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您。https://www.dhb100.com/

我的一点亲身体会分享给大家:步入社会到现在,身边有两个人让我感受到微习惯的重要性。

一位是热爱音乐的退休阿姨,从认识到如今两年半的时间,每天七点半到八点间给我发一句“早上好”或者一个早安图片,两年多来我早已习惯了阿姨的习惯,我知道这有可能是群发,但我打内心觉得这不是一个常人能坚持下来的事情。看《微习惯》这本书之前,我会两三天回复一次阿姨的信息,看完这本书到现在两个月了,我也坚持每天回复阿姨的微信,有时我会提早先跟她说“早上好,阿姨”。我知道这样不会有太多意义,但我已习惯,这不仅是尊重,也是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如果这么小的事情我坚持不下来,那我还能坚持什么?

另一位是大学教师,有几次见面之缘让我认识了他。他的微习惯来自朋友圈,每天晚上一定转发五篇优秀文章,大部分是哲学和艺术。我在他的习惯中收获很多,也转发了很多,这样的微习惯不仅让自己受益还能传递给别人,这应该就是微习惯的力量吧!人的大脑最抗拒的就是一下子做出巨大的改变,而细小轻微的量变是符合人性、符合大脑的运作规律的。长此以往,在正确的方向前提下,量变导致质变,好的质变强化加深人的兴趣和能力,这就是复利效应。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复利效应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好的习惯养成加上好的策略,你才能走得更稳,更远。(白梦雨)

你是否认为自己是意志力薄弱的人?是否有懒惰、拖延和浪费时间的“坏习惯”?是否发现自己总是雄心勃勃,但大多数计划都难以最终执行、不了了之?纵然年复一年地制定newyearresolution(新年决心/计划),那些表过决心要完成的,仍然是年年出现,等待被完成。

读后感大全网为大家提供优质原创内容,转载请标明。http://m.dhb100.com

我曾经听朋友转述他自己和他朋友在健身上的经历。想拥有完美或更好身材的人中,不少在锻炼的过程中会失去信心,难以坚持,最后,健身这样短期内成效不明显的计划,总是半途而废。很典型的两个故事是,有的人因为办了卡,为了不浪费,终究是都用上了;有的人只在开卡时到健身馆一两次,卡快过期时才想起去一次,其他时候都没能鼓起勇气去做这样的难事。

“懒惰”一定程度上是人的天性。一个事事勤奋的人,他需调动整个生命系统支持无论巨细的计划/目标/任务,其实也只会过度消耗。“行百里者半九十”,其实古人很早就注意到坚韧、毅力足的人,毕竟是少数。意志力薄弱的人注定一事无成吗?百里走,可能是比较艰巨的任务,对于其他并不要求时限、也相对容易达成的目标,有无什么方法途径可供参考呢?《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不能否认的是,健身上难坚持的人,在其他事情上相对坚持了更久。在开始微习惯策略之前,还要回答两个先决问题。一个是我真的希望达成这个目标吗?我真的热爱这件事吗?这需要相对明确的回答,不然,随着坚持的难度增加,热情消退,会很快或极轻易放弃这个目标。第二,我是容易受外界影响的人吗?如果是的话,即使做不到不受影响,也要体认到自身的状况。

需知,正常情况下,人几乎不可能一夜之间改造自己拥有强大意志力;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克服乃至戒除不利的“坏习惯”。本书作者凭借着对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提出了微习惯策略:任务量小到不会犹豫、但需坚持并养成习惯,最后“习惯成自然”,自己乐于做之前需刻意提醒做的任务。

习惯的力量,已经被心理学家、教育专家所认识。现在的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学生,都有关于养成习惯的课。那些从小养成了刷牙、洗手等好习惯的小朋友,将终生受益于这样的“习以为常的动作”。微习惯的妙处在于,设定一个量比较小的目标,每天执行,克服“犹豫”的危险,先从“不排斥”开始,最终形成习惯。研究表明,一个习惯的养成,从18天到254天不等。对比下现在多数人都有的早晚两次刷牙习惯,我们其实到点了想都没想就去刷牙(不抗拒),刷完异味清除,心里高兴(适当精神鼓励/酬赏)。哪天实在忙错过了刷牙,也会惴惴不安,怕呼气影响与他人的近距离沟通。在其他事上,如能养成习惯,最后“不做都难受”,那么微习惯策略就大功告成了。这真是普通人的法宝,希望大家亲验,原书有原理和过程的详细阐述,值得参考。

一、什么是微习惯

想查看更多读后感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www.dhb100.com

微习惯,就是把我们想要养成的习惯锐减到不可能完不成的程度,比如说把一天做50个俯卧撑变成每天做一个、把每天看一小时的书变成每天看一页,把每天写一张字帖改成每天写一个字。把每天写500字的读书笔记,改成每天写50个字。

二、习惯养成过程中的阻力

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阻力,我们大致分类来看,下面两个方面的阻力很大。

(一)无法开始行动

比如我们已经习惯了每天到家吃了饭翘起二郎腿刷刷手机,然后这个时候突然要把手机从你的手上拿开,让你去拿起书。会让你觉得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有时候我们会想:我看完这个小视频就去看书,我再刷10分钟朋友圈,我就去看书。最后当你放下手机的时候,你发现已经过去一两个小时了。到了睡觉的点,算了算了,今天已经这么晚了,明天再开始看书吧。明日复明日,结果一星期下来一个月下来一年下来。都没怎么拿起书来读过。

其实很多时候阻碍我们都是没有勇气开始。因为每天阅读一个小时的书,就会让我们觉得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情,在内心里是会有抗拒情绪的。

还有很多的时候呢,终于鼓足勇气去运动了,但是却很难把这件事情坚持下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二个阻力。

(二)难以坚持行动

比如说你好不容易说服自己了,换好了运动服、换好了运动鞋准备下楼跑步,然后你开始跑了十几分钟的时候你就开始上气不接下气。觉得时间过得好慢啊,好像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在跟你抗议,你不想跑步,不想跑步,不想运跑步。

到了第2天,你计划跑步的时间点。大脑会马上提醒你回忆起昨天你跑了十几分钟时候气喘吁吁的痛苦感受。所以现在你连换衣服,换鞋子的动力也没有了。另外还要为自己的不能坚持而感到懊恼。

三、为什么微习惯会起作用

简单一句话就是这个习惯太简单了,简单到不可能做不到的程度。比如说给自己制定一个每天三秒钟的平板。然后你会发现,其实很多时候你都能够超额完成任务。但是一个人每天的精力以及状态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有一天你感到非常的疲惫,或者说你在外地出差,可能躺到床上已经11点多了,而且非常的疲惫。

其实在这个时候你只要一个翻身在床上,就能很轻易的完成这个三秒钟的平板支撑。

而每天坚持完成,这个三秒钟的平板支撑就会让你有非常好的心理感受,对,我是一个能够坚持的人。而这样的心理暗示是非常重要的。也就不会因为自己没有完成目标而感到愧疚或者有说挫败感。

一定有很多人会顾虑了,每天只做三秒钟的平板、每天只做一个俯卧撑、每天只看一页书、每天只练一个字真的有意义吗?有!

其实啊,对于培养习惯来说,一开始一定要微小到每天都能够坚持,因为成功的感觉带来的正向反馈是最重要的。让这样子的微习惯变成一种惯性。直到后来觉得不去做,感觉今天少了点什么,让他在潜移默化中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四、怎么样应用微习惯

(一)选择微习惯

为自己选择一个合适的微习惯,制定好每天的计划。比如我给自己设定的微目标:

每天读一页书

每天写50字读书笔记

每天一分钟压腿

微习惯一次性不能太多,两三个还是比较合适的。

(二)挖掘内在价值

自己需要清楚的是为什么我们要每天坚持做这件事,比如每天读书,想一想为什么我要每天读书?每天运动,想一想为什么我要每天运动?

(三)纳入日常生活

微习惯不用规定必须要在什么时间完成,更加灵活一些,一天中的任意时间完成都是可以的。

(四)建立回报机制

可以给自己设置奖励,比如说坚持7天、坚持21天、坚持100天都可以给自己一些小小的奖励。

(五)记录与追踪完成情况

建议可以使用一款手机APP来进行打卡,做日常的记录和追踪。

(六)服从计划

比如说,其实我每天可以看几十页的书,但是不改变每天的目标,还是每天一页书。

(七)允许超额完成

我是比较爱看书的,有时候看一页远远不够,这个是时候我们就要允许自己超额完成。

(八)留意习惯养成的标志

首先你不会排斥做这件事,并且觉得做起来其实很容易,;也不用很多的顾虑,就跟吃饭一样可以在家吃在单位吃也可以出去吃。最后,在习惯没有最终养成之前,不要急着停止微习惯的训练计划。

最近读了斯蒂芬·盖斯的《微习惯》,突然为自己的经常性的懒惰和拖延找到了很好的解决办法。

读后感大全中有很多优质读后感范文为您提供!https://m.dhb100.com/

我们常常喜欢在年初或者某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时间节点,为自己立下一个大大的flag。比如每天坚持多早起床,一个月要减肥多少斤,一年要读多少本书……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根本坚持不下来,不仅心情很沮丧,还会慢慢对自己丧失自信。

我们看了太多关于自律的文章和案例,于是幻想自己也能在某天脱胎换骨,惊艳众人。可是背后需要付出的艰辛却让大多数人望而止步。

《微习惯》这本书来源于作者每天只做一个俯卧撑带来改变而引发的思考。他发现微小的目标更容易实现,如果你想培养一个新习惯,就把它进行大幅缩减:

把“每天做100个俯卧撑”缩减成每天1个,把“每天写3000字”缩减成每天写50字,把“始终保持积极思考”缩减成每天想两件好事,把“像企业家一样创新”缩减成每天想出两个点子……

《微习惯》认为彻底改变只需要8步。

第1步选择适合自己的微习惯和计划。比如你想减肥,但除了走路不喜欢任何运动方式,那你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规定自己至少走多少步。其他的什么都不要想,就完成自己规定的步数即可。哪怕你一天只走1000步,也比躺在家里无所事事有进步。

第2步挖掘每个微习惯的价值。你所选择的微习惯一定要是对自己有好处的习惯。比如坚持几天不吃糖是为了身体健康,坚持阅读是为了提升内涵,坚持每天写50个字是为了记录生活或提高写作能力等等。

这些微习惯坚持下来会对自己长期有益,而正是因为它对自己有益你才愿意坚持。

第3步明确习惯依据,将其纳入议程。作者认为微习惯的根源在于自主、自由和灵活度。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行为习惯和意志来决定什么时候完成当天的微习惯,而不必规定时间让自己束手束脚,因为“微习惯小到不可能失败,所以有没有依据无所谓”。

比如你设定每天做一个俯卧撑,那么你只要记住这个目标,几乎不会失败,无论是早上还是睡前完成都无所谓。只要自己不觉得有压力就好。

第4步建立回报机制,以奖励提升成就感。在践行微习惯的过程中要让自己感到快乐。快坚持不下去的时候给自己一点奖励,休息一下。

同时多多畅想长期坚持的益处,想象着自己脱胎换骨后重生般的喜悦,不断地给自己成就感和满足感。

第5步记录和追踪完成情况。记录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手绘一个表格,也可以用电脑或者手机进行记录。

不过作者比较推荐手写到纸上的方式,尤其是在大日历上进行纸笔打勾的方式:“将记录放在显眼的位置上,会让你对自己微习惯、进度与成功与否更加敏感。”

第6步微量开始,超额完成。由于微习惯是对自己来说可以毫不费力实现的,那么很多情况下可以超额完成,

比如你每天设定只需要都3页书,在执行的时候可以轻而易举读10页。这样不断地超额完成,一方面可以让自己更有成就感,也可以成为你最终成功的关键。

第7步服从计划安排,摆脱高期待值。微习惯一旦确定,不要轻易改变,按照计划实行即可。超额完成计划后,目标会跟着膨胀,但是不要急着改变目标。

你的期待值和精力应该放到坚持目标上,而不要对任务量抱有高期待。作者认为生活中最强大的武器是坚持,只有这样才能让行为转变成习惯。

第8步留意习惯养成的标志。行为已经成为习惯有很多信号,比如没有抵触情绪、认同该行为、无须考虑就能行动、不再担心漏掉这个行为等等。

如果有了这些信号,说明你已经成功地把微习惯养成了可能伴你终身的好习惯。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前一段看一个学生暑期写的未来规划,其中有一项是每周要读两本书,而且要写一篇书评,还有其他每天背多少单词之类的,规划堪称完美。

我阅读这份规划书时,已经临近寒假,如果他真的坚持下来应该进步很明显。

然而当我把学生找来打开规划书,问他是否真正践行时,他的表情告诉我他自己都不记得曾经写过这样的规划。

我只顾让他反思为什么不能按照规划践行,却忽略了盲目的规划只会成为随时被都会被风刮倒的flag,而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规划,又需要很强大的意志去执行。

然而现在的大学生面对的诱惑太多,普遍都缺少强大的意志。

所以如果从微习惯开始着手,从一点一滴的改变开始引导,也许会带来更多的改变吧。(张显)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优秀范文)


很久以前,人们就对月亮有着无限的遐想。好奇心,驱使人类踏上了探索月亮的征途。《苏菲的世界》向我敞开了哲学的大门,也让我知道了好奇心的重要性。

希望您阅读完读后感大全网的读后感后,能够收藏。http://www.dhb100.com

《苏菲的世界》是一场对自己心底的直视,也是一场哲学思想的火花碰撞。14岁的少女苏菲,一封神秘信件改变了她的生活:“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她从未想过这些问题,而在那天之后,苏菲不断的接收到类似于这样的信,好奇心也驱使她打开一封又一封。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一场关于哲理的头脑风暴,苏菲逐渐也意识到了自己是个书中的虚构人物,关于哲理的思考,使她有了自己的意识。最后,这个故事以一个开放的结局告终,苏菲莫名逃出了书中世界,给读者留下无限的遐想。

《苏菲的世界》中有一段话令我印象深刻:我不会听任你变得像其他人一样,没有感觉,无动于衷,我希望你有一个好奇,充满求知欲的心灵。好奇心是上天赐予人最宝贵的财富,它引领我们去发现,去探索。优秀的哲学家,对世上的种种都充满了好奇,从来不会过分习惯于这个世界。就像是太阳,月亮的存在,对于我们来说很正常,而有好奇心的哲学家,只是会想到,他们为何会存在?人类历史的进步,天生的好奇心驱使着我们去探索更多的奥秘。

苏菲是个有好奇心的女孩子,她眼中的世界是奇妙的,每一件小事都是令她感兴趣的东西,也就是因为这,她才能探索出更多的不为人知的秘密,获取比常人更多的知识。

培根曾说:“一看见汪洋就认定没有陆地的人,不过是拙劣的探索者。”如果我们认为月亮的存在是理所当然的,那么我们或许永远不会迈出探索宇宙的那一步。如果我们认为海洋是理所当然的,又怎么会发现深海中形形色色的生物?如果我们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人类文明又怎么会生生不息地繁衍出灿烂的文明,又怎么会繁衍到现在?好奇心,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充满趣味,充满新鲜感。我们要始终以好奇的眼光去观察世界。

去热爱生活吧,那需要我们去发现,生活的“为什么”,就是生活的意义。小孩子的好奇心是很宝贵的,法布尔小时候喜欢观察,爱看那些各种各样的小昆虫,在小法布尔看来,他们是有灵性的。这种好奇心,对未知的探索精神,始终陪伴着他,从未放弃。这才造就了一个科学家,造就了《昆虫记》这本科学著作。

我们需要保持一个好奇心,去拥抱世界,而不是让世界围着我们。我们要铭记,青春的朝气和前进不已的好奇心若消失,人生终将失去意义。(吕子琛)

读《主角》有感(优秀范文)


最近用了两个周左右的时间读完了小说《主角》,好久没有认真地读完一本书了,这部70多万字的小说一点也没有让我感到烦躁、累赘,相反让我的心灵在枯燥的工作生活之余得到了很大的慰藉,看完之后构思了两天时间,也假模假样的写了一篇读后感大全《以“主角”精神寻找属于自己的舞台》,写完又觉得太俗套,不真实,心里憋着的那口气还没有释放出来,总想找机会一吐为快。

读后感大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m.dhb100.com

主角忆秦娥的形象在我脑海中放电影般的萦绕着,她起初傻头傻脑练功的样子,与心上人谈恋爱的样子,成名后大放异彩的样子,遭遇人生变故的样子,她离开自己胶着了四十多年的舞台,含泪退下的样子......,她的种种都能让我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副影像片段。不仅仅是主角的形象,还有胡三元、胡彩香、米兰、苟存义、单团长、刘红兵、石怀玉等与他有关的一系列人物,一个个活跃在作者的笔下,那么饱满、栩栩如生,仿佛在我们的生活中都能找到对应。

忆秦娥是那么可怜,又是那么幸运,可怜的是她一生都在颠沛流离的演出,承受着主角的折磨与痛苦,幸运的是她凭着自己的憨痴与执着一步一步走向艺术的最高殿堂。她与表演融为一体,享受着戏的恩宠,又被戏伤的遍体鳞伤,她的境遇让人爱着又恨着。

抛开人物奋斗史这条线,与主角密不可分的还有秦腔戏曲的兴衰史,正是因为成为主角之路的艰难与不易,唱戏需要数年磨一剑的深厚功底,戏曲表演才比别的表演更具魅力。因此聪明人、投机取巧之人是不可能成为主角的,只有像忆秦娥这种笨拙之人才能练就出真本领来,而一旦练就了一身本领,便不惧怕历史变迁会对自己产生威胁,任何时候她都是舞台上不可替代的主角。

由于我们这一代早已远离了戏曲这种传统文化的熏陶,我对秦腔这种剧种更是了解甚少,怀揣着对书中人物的美好幻想,也在网络上搜索了一些经典名段来欣赏,总想把书中唱秦腔的主角与视频中的联系起来,可能由于作者的主角形象勾勒的太完美了,那是怎样一个生命饱满、外表颦颦的女子,以至于无法在现实中找到那个人,我想,这便是文字的魅力吧!

人在尘中,不是尘,尘在心中,化灰尘。读完《主角》,掩上书本,秦音犹存,感叹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读后感大全网专门为您提供免费的读后感优质模板,如转载请标明来源。https://m.dhb100.com/

舞台能成为主角者,无非是三种人:一是才华横溢,如“锥处囊中”,自然锋利无比,其锐自出者;二是勤学苦练,练就一身惊人才艺,成为技惊四座的顶尖艺人;三是寻情钻眼、拐弯抹角而“登高一呼”、偶露峥嵘者。在戏剧的世界里,主角是稀有、短缺的资源,在舞台中央,有着耀眼的光芒,也是名利场芸芸众生耗尽一生气力争夺的对象。小说描述了秦腔演员忆秦娥从拜师学艺到功成名就的舞台生涯,从一个放羊娃,到县秦腔剧团的烧火丫头,再到配角直至主角奋斗过程的沉浮史,反映了秦腔在历史长河的起起落落,并围绕主角的塑造、争夺、捧杀,演绎永无休止的舞台以外的故事。

小说主线分明,用近七十万字的篇幅,四十余年的时间跨度,讲述了忆秦娥一步步成为“秦腔皇后”的故事,这是故事的躯干。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同时,也深度的刻画了忆秦娥被迫卷进纷争的沉浮,这是故事根植于土地的根。全书形象地描绘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期间一位秦腔名伶的成长史和奋斗史,刻画了人物鲜活的秉性和心路历程。也力透纸背的说明了成为主角的道路上,须抵挡“急雨射仓壁,漫窍若注壶”的逼渗。在艺人一生的演绎中,不仅要抵御世俗的利益诱惑,也须在艺术道路上执着于渐行渐远的古老腔调。

忆秦娥在《主角》里是主角。在戏剧的舞台上成就一个角儿真的很难。如今影视艺术,因颜值与绯闻大红大紫而大行其道者不少,在中国戏曲艺术舞台的中心,要成为一个响当当、人见人服角儿,交织着才华、运气和一个时代的背影。文中一拨百十号人的演员培训班,五到七年下来,能炼成角儿者,当属凤毛麟角。所以,忆秦娥是幸运的。

而《主角》里的那些配角,在向往和奋斗的欲望之路上,均是以实现自我、展示自我、发掘自我、不屈于自我的主角。小说中的几百号人物,上演了一部部悲剧和喜剧,他们都是自己故事中的主角。所以,主角是一种象征,在这个复杂而丰富的社会舞台上,你我均是主角,谁又都是配角。

小说的最大亮点是展现了作者深厚的秦腔戏剧底蕴。从《打焦赞》里的杨排风,到《游西湖》里的李慧娘,直到《狐仙劫》里的狐九妹,作者对戏剧人物忆秦娥的刻画惟妙惟肖,深入人心。同时,作者在对忆秦娥舅舅胡三元对于鼓艺的痴迷,技艺的精湛到生活的起伏,以及对“存”字辈的“忠孝仁义”四位各怀绝活的老艺人的描写,均刻画得入木三分,活灵活现。作者在传承有序、扎实又坚韧的秦腔文化根脉之上,对地方戏曲的地理人情和生活形态进行了高度凝练。

小说最大特点是用扎实细腻文笔,讲述了小人物在历史滚滚红尘中历经时代转型,命运的不同结局,文字之间满满的是作者对小人物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精神的歌颂与褒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文中小人物的人生际遇,情节跌宕起伏,内容丰富复杂,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方言口语朴实无华,结局既发人深省,亦教人叹惋。感叹这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感叹这芸芸众生的欢乐与痛苦,感受这喧扰与寂寞,感悟这世俗与崇高的参差错落,也表达了作者满怀爱与悲悯对小人物生命价值与尊严的探索。

作者陈彦说戏剧让观众看到的永远是前台,想让读者看幕后,就像当初写装台。观众看到的永远是舞台上的辉煌敞亮,却想让他们知道装台人的卑微与苦焦。在《主角》一书中,我看到了作者努力寻找和刻画人性的闪光点和温暖的一面,也为勤劳吃苦敢于拼搏的普通人立传,为小人物带去心灵的慰藉。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无论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或在真情意切的世俗生活中,人生应无主角,亦无配角,但须时刻保希望、爱和善良。(作者:熊彬臣)

破茧成蝶原指肉虫或者毛虫通过痛苦的挣扎和不懈地努力,化为蝴蝶的过程。也用来指通过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走出困境后,凤凰涅盘般地重获了新生。

读后感大全为您提供更多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您。www.dhb100.com

1976年,一个不到十一岁的黑瘦放羊丫头,被在县剧团敲鼓的舅舅带进了宁州剧团,进团后,农村姑娘易招弟不断受到各种排挤,不得已做了伙房的烧火丫头。即便成了烧火丫头,她依旧抱着字典学习并苦苦练功,在灶门口拿大顶,练双臂的支撑力,练腰上的控制力,几小时的“卧鱼”,夜以继日的练习“吹火”绝技……直练到从头到脚几乎遍体鳞伤……晚上回到伙房灶门口脱下练功服,一点点用棉花沾着血水脓包,身体都快让紫药水抹成紫色了,眉毛被一次次烧光了,也没有停歇过苦练,没有把痛苦告诉任何人。

之后,因为戏曲基本功扎实,又在复兴旧戏的浪潮下获得“忠、孝、礼、义”四位秦腔老艺人的赏识,在排练并演出《打焦赞》《杨排风》《白蛇传》《游西湖》不断出名,吃了人下苦,终成人上人。她一步步从省秦的舞台唱到中南海,唱出中国,再站上美国百老汇的舞台,赢得了掌声,获得了荣誉,成为一代“秦腔皇后”,成长为自己的主角儿——这是陕西省商洛籍中国作协会员、作家、一级编剧陈彦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主角》讲述的故事。

《主角》里的“主角儿”忆秦娥的破茧成蝶,离不开伯乐的栽培,但更与她自己心怀理想、艰苦前行、着眼卓越、向阳而生的努力息息相关。生来平凡的普普通通的人,在各个角落不断遭遇生活一次次血腥地捶打,但最终她也用自己的专业和毅力结结实实地捶打了生活。应该说,每一个普通的小人物与生活、与社会、与命运、与自己斗智斗勇斗争斗法的不屈不挠不折不扣的精神,最终一定会斗志昂扬地成就自己、推动别人、影响社会、注解人生。所有平凡人默默付出努力但还没有见到结果的日子,那叫扎根。当我们经历苦难的修行,经历全心全意的奋斗,一定会收获到对生活、对事业更高维度的理解,这叫成长。

主角是一种象征,生活中谁都是主角,谁又都是配角,或者说,普通人才是生活的真正主角。忆秦娥从11岁拜师学艺到51岁事业功成名就,她的生命历程和舞台生涯充满爱与悲悯,诠释了任何一个普通小人物的成功之旅,在时代洪流中都要经历的苦难、悲情、隐忍、积极,展现了在城市里苦苦挣扎的农村人面对意想不到的困难时如何自强不息、努力实现梦想的历程,传递了一种折不弯、压不垮的人性品质,让人不由得生发由衷的敬意。所以,与其等待命运的安排,不如勉励我们自己一定要先勇敢地向命运争夺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们务必要有平静的接受所有结果之后还可以勇敢与之交涉的能力。

该奋斗的年龄,不要选择安逸。很多事情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有可能看到希望;不是每个人的现在都是自己想要的样子,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最好的样子。告诉自己,相信自己,我们能破茧成蝶,奏响人生的交响曲,当好自己的主角儿!

读《人生》有感(优秀范文)


书是雨露,能滋润干枯之心。阅读过一本书之后人们内心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感悟,读后感的“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写读后感不仅加深我们对书的印象,更加促进我们思考。那么,读后感应该怎么样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读《人生》有感(优秀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读《人生》有感皎皎的月光中,我掬起一捧倒映着月光的泉水;落落的余晖中,我拥一缕最暖的影子;灼灼的枫叶里,我拾一片脉络清晰的遮挡阳光;萋萋的芳华里,我捧起一本路遥写的《人生》,我仿佛透过高加林看到路遥的人生态度。《人生》是路遥的成名作,小说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讲述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因为民办教师被大队长书记高明楼的儿子三星代替而被迫回到土地,又因为他叔父的原因得到离开土地重新回到城市工作的机会,到最后被张克南的妈妈揭发控告高加林是走后门参加工作这件事,再被赶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故事中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当高加林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进行着一次又一次重大选择时,他是怎么做的呢?在感情与理想面前,他选择了去城里当职的理想,远离了真挚热烈爱着他的巧珍,没有与爱人厮守在土地上。当然,小说中这个让高加林进城机会像是给高加林开了个玩笑,最后高加林因为张克南的母亲举报还是回到了他想远离的农村。这里我突然想到,如果高加林早就知道了自己会有这样一场空的结局,当初那个让他进城的机会摆在自己面前时,他还会不会选择进城大显身手。我想他大概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就如在《红楼梦》第五回中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早早就看到了那些女子的结局,可他当时太小还看不懂,又或者未曾经历过又怎么会懂得呢?就如同小说中失意的高加林,他本来有文化,觉得当民办教师可以实现他自己的价值,但却因为明楼要让自己的儿子当民办教师,将高加林减开了。后来虽然有热烈痴情爱着他的刘巧珍的慰藉,可他心里还是会时常泛起惆怅和苦闷,他想要看看外面的世界,想要看汽车、火车、飞机等,所以我想高加林大概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即便他早就知道他这么做会失去爱人巧珍、令父母失望,毕竟人生最大魅力不就是它本身就是一种充满未知却又无限可能的旅途吗?在感情面前,他在农村姑娘刘巧珍和城市姑娘黄亚萍中,他选择了和黄亚萍在一起,他心里是有巧珍的。我想高加林在这场感情选择中,除了黄亚萍能让自己父亲带他去大城市这样的利益之外,其实还有巧珍跟他之间的文化思想上差距,刘巧珍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而高加林是高中毕业,高加林希望自己的伴侣能跟自己谈文学,一块天上地下地说东道西而不是跟自己说村庄的井修好了、老母猪生了十二个猪娃等这些乏味的事。最后,我记得路遥在书中的写过这么一段,“当然,作为年轻人自己来说,重要的是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生活。哪怕你的追求是正当的,也不能通过歪门邪道去实现啊!而且一旦摔了跤,反过来会给人造成一种多大的痛苦;甚至能毁掉人的一生!”我们当然要正确对待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生活,更不能用邪门歪道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如小说中的高加林的人生,如一条蜿蜒曲折的十字路口,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正确的路其实很难走,但高加林选择了一条看似平坦实则曲折的路,坚持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我认为这一点是极为难得的!他在这条路上辜负了巧珍、令父母失望,可却做到了没有辜负自己。《人生》带给我的最大感动便是,在人生的漫漫长路,有些事情你知道归知道,但哪怕到最后一场空,可你执着的依旧执着。

相信《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感(优秀范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七个高效能人士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