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最后的藏獒读后感 > 地图 > 最后的藏獒读后感

最后的藏獒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1-09-02 来源:互联网

《最后的藏獒》读后感。

古语言: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对书有着不同一般的痴迷,而好的作品会引起阅读者的共鸣,在看作品之后一定会触动内心,为了可以记住当时读完书后的所思所想,就必须写一篇读书笔记,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自己的读书笔记有一定的深度呢?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最后的藏獒》读后感,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最后的藏獒》读后感

在那遥远而又神秘的青藏高原上,生活着一种特别高贵的动物。在它们身上,集中了高原生灵最美好的品质:威猛、忠义、智慧、坚韧、责任、负重、感恩......它们就是藏獒,一种具有传奇色彩的高贵生物!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金黄色的狮头公獒,它的名字叫冈日森格,它的身上具备了一切藏獒所需具备的美好品质。它拥有锋利的虎牙、健壮的身躯、发达的四肢、聪明的头脑......而我最敬佩它的其中三样品质,忠义与感恩,还有智慧!

忠义!冈日森格遭到果日与那日两只母獒的攻击,因为藏獒中“好男不与女斗”而险些丧失性命也不反抗,时时刻刻遵循着藏獒中的规则与义气,此乃义!而且冈日森格为了救曾经养育过自己的七个上阿妈草原的孩子,与汉扎西一起跳上刑台,愿意用自己的死来挽回七个小主人的生命,与獒王虎头雪獒、饮血王党项罗刹展开恶斗,不顾自己的安危,救回了自己的主人,此乃忠!所以冈日森格真称得上是忠义两全!

感恩!正所谓有恩不报不是藏獒,施恩图报也不是藏獒!冈日森格的感恩,真的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作者的父亲在去西结古草原的路上遇见了它并给了它几颗花生,将它带到了西结古草原上,还在它重伤之际悉心照顾它,并且为了让它早日康复,将自己的血献给它喝,让它十分感动。之后,在父亲最危险、最困难的时候,它不顾自己还是大病未愈,用自己的出现为父亲解了燃眉之急,让父亲有足够的时间呼救,它的举动,不仅使作者的父亲感动得泪流满面,而且使看到这个故事的我感动得淋漓肺腑,让我忍不住想到,这只藏獒是如此的感恩,而人类有些都在所不及,真是让我感触之深啊!难道这算不上是知恩图报吗?此乃感恩!

智慧!别看冈日森格长得健壮、发达、粗犷,一看就知道是单打独斗的能手,可你也别小瞧它,它的智慧和计谋还有谋略,也绝对是属于一流级别的。它为了上阿妈草原与西结古草原的永久和平与虎头雪獒展开了战斗。在战斗中,它先抢了对方的食物,惹它愤怒,从心理上先削弱了它的战斗力,随后开始了正面交锋。开始的斗争,它们针锋相对,旗鼓相当,为了速战速决,冈日森格使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其中一计,那一计是瞒天过海。冈日森格装作是作战失利,导致精神失常,装疯卖傻,让獒王误以为自己已经失去战斗了了,然后再趁其不备,出其不意,一举咬中獒王的喉咙,大获全胜。它的举动,为草原上的部落纠纷画上了一个句号,同时也使得无辜卷入部落纠纷的藏族人民能够摆脱苦难,不再无辜受牵连!这难道算不上是智勇双全吗?此乃智慧!

看完这本书,我被深深地感动了。被冈日森格这只神山狮子一般雄壮的藏獒深深地感动了!虽然我从未与它见过面,可我在这本书里,仿佛与它是相知相识的老朋友了。我们一起笑、一起哭、一起恨、一起爱、一起欢乐、也一起悲伤......

看完这本书,我愿意,如果有来生,我愿意做一只奔跑在青藏高原的藏獒,愿意在青藏高原的凌厉风土磨砺藏獒的风骨,愿意奔驰在缺氧至少百分之五十的高海拔原野,愿意啸鸣于零下四十摄氏度的冰天雪地......做一只真正的藏獒!

因为,藏獒在我心!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编辑推荐

最后一片叶子读后感500字


读完《最后一片叶子》后,令我最惊讶的并不是贝尔曼画上去的那片叶子奇迹般地是琼珊“复活”了,而是贝尔曼先生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为了挽救琼珊的生命而完成了自己人生中总是提到却一直拖欠着的那一幅杰作。
文章开始并没有用很多华丽的语言对贝尔曼的形象加以修饰来作为铺垫,甚至还写到了他对琼珊的几句讽刺这与结尾形成了很大的转折,告诉我们,平时评价一个人不能从某一个角度,一时的语言或行为来断定,表面毒舌的人,也许内心却是很温暖的,就如同贝尔曼一般。

琼珊病重时,把自己比作窗外常春藤上那些日益凋落的叶子,在她看来,当那最后一片落下之后,自己也就死了,所以每天都以消极的状态活着,如同等待着死亡。过了几天,只剩下最后一片叶子了,她以为第二天自己就死了,当第二天醒来时却惊喜地发现,经过一整夜风吹雨打的“最后一片叶子”并未落下,由此,琼珊也渐渐恢复了。

原来,最后一片叶子早已掉落,琼珊所看到的,只是贝尔曼画在墙壁上的而已。作者没有将他完成“杰作”时的场景描写出来,或许贝尔曼是带着一种“使命感”完成杰作的,那种“使命感”即是使琼珊变得乐观起来;又或许他是忍着病痛的折磨,那是心中只有一件事,就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完成“最后一篇叶子”。

如果从美术鉴赏的角度来看,贝尔曼的“最后一片叶子”并算不上杰作,但从心灵的角度出发,它又何尝不是一幅伟大的杰作?

《最后的姿势》读书笔记


前几天,我学习了一篇课文叫《最后的姿势》,我被谭老师那舍弃自己,保护学生的精神所感动。他那为学生支撑起的通往生存的空间是那么的宽广,而他的身躯成了一座丰碑,永远的屹立在我们的心头!

当我读到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我被谭老师这一举动感到震惊,在那千钧一发之际,人生阅历丰富的他本来有极大的可能可以逃出这危险的地方,但是他第一个想到的却是学生,对学生的爱让他毅然地张开双臂,护住四位学生,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们,宁可自己被碎裂的砖块、水泥板砸得脑部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而不醒人世,也不愿意同学们受到一分一毫的伤害,这让我十分的感动,十分的敬佩谭老师舍己为人的精神!

在网上,我看到了一位和谭老师截然不同的老师,简直就像是一对反义词呀!在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的时候,范跑跑老师不顾一切地往外冲,也不管教室里的同学的安全,只管自己,他实在是太自私了!跟谭老师相比实在是相差太远了!范跑跑老师这一跑把老师的责任与尊严跑没了,而谭老师的这一拉,拉近了与我们学生的距离,也无形间拉长了自己的光辉形象。范跑跑的行动固然可以谅解,但她完全顾社会于不顾,是纯粹的自私自利的行为,而这为社会不齿,也为我们小学生瞧不起,至少我们小学生也还知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处世准则。难道他连我们小学生也不如?谭老师虽说做的是本职工作,但当我们想想,他能在灾难发生的瞬间做出这样的决定,无疑是心系学生的,学生才是他们的全部!这样的老师怎么能不叫人尊敬,不叫后人瞻仰!

谭老师,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用生命捍卫为人师表的道德准则,是真正意义上的灵魂工程师。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谭老师的精神是永存的,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里,永生难忘。让我们接过谭老师手中的火把,把责任两个字传遍全中国!

《最后一匹狼》读书笔记


我最近读了一本书,叫《最后一匹狼》。书里的故事写得生动形象,很富有想象力,我也被书中动物们那些机智的做法、深厚的感情所吸引,甚至被很多精彩的片段感动得流泪,比如那一只吃了毒草后还想着救人走出沙漠的骆驼;为了朋友而牺牲的英雄猎豹这些都令我记忆犹深,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动物也是有感情、有智商,甚至有领地意识的。它们为人类做贡献,帮助人们做事,为人类增添乐趣。它们的智商不可低估,比如微型猪芭比在胆小鬼王国中竟然如此机智地作战,打败比它们强大的狼国;猎豹之间谁争到对方的地盘,都要付出绝斗的代价

由于人类的破坏,与栖息地的丧失等因素,地球上濒临灭绝生物的比例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在工业社会以前,鸟类平均每300年灭绝一种,兽类平均每8000年灭绝一种。但是自从工业社会以来,地球物种灭绝的速度已经超出自然灭绝率的1000倍。全世界1/8的植物,1/4的哺乳动物,1/9的鸟类,1/5的爬行动物,1/4两栖动物,1/3鱼类,都濒临灭绝。所以现在全球都在号召保护动物。

人类也是高级动物,动物是我们的同胞,是人类的助手。而我们人类总是捕杀动物,破坏它们的家园,使它们无家可归,有的人把鲨鱼翅割下来做菜;有的人提取熊的胆汁做滋补品,有的还把可爱的藏羚羊肆意捕杀卖钱,多么无耻的行径啊!我们要保护动物,与动物交朋友,和它们和睦共处!

我们要与动植物友好沟通,共创和谐美好的生活。自然生态保护好了,人类才有持续发展的空间,自然,人类就会有生存,代代绵延不断的延伸,也会生生不息,让我们联手共创生态美好的坏境,共创人类的家园!

最后一段《人间词话读后感 (合集4篇)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词句婉约,别有特色,相信你读了也会爱不释手。《人间词话》中的三重境界,与我们的人生密切相关。你在读完《人间词话》之后有没有什么想写的感悟呢?下面是读后感大全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最后一段《人间词话读后感”,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后一段《人间词话读后感(篇一)

《人间词话》是一部被人们奉为古典文学批评里程碑式的作品。初读《人间词话》就让我沉浸于那精简却又华美的词语中,王国维不仅将其深厚的美学功底尽展其中,而且段段匠心独运。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作者的讲解,第二部分为人间词话原文。

读书人之所以读书就是为了明理,追求真理。若不能自由追求真理,生活就是一种痛苦。从书中可以看出,古往今来真正的读书人都有其气节在。若是没有历史知识做背景,读本书只能领会诗词表层的含义,对于诗词里的深意,只有有心人才能领悟。作为初读《人间词话》的我,对书中的每个语言符号的微妙作用,丰富的内容,只能领会其表层意思。正因为这本书,让我真正懂了“词之言长”的含义,只有你用心去领悟,才能懂得诗词的内在含义。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一种境界是讲人生有时需要的是一种求孤独,求寂寞的心境。慢慢人生路,无论在哪个人生阶段,都会遇到孤独、坎坷。在那种惆怅的心境下,独自一人登上高楼,望尽远处的无尽之路。在绝望或孤独的境界中,可以寻求精神上短暂的慰藉。但是,我们必须坚持自己的信仰,勇敢走下去。就如我现在,刚刚参加工作,许多事情还不能处理的非常到位;不应该害怕犯错,要勇敢面对自己的失败,在失败中才能成长的更快。="background:yellow;">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二种境界讲人生的种种,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到人瘦带宽也不后悔。不执著无以成,王国维正是凭借着这份执着与隐忍,才成就了他大师地位。正如现在的我们,刚刚接触药品注册,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不能因为一点点挫折就放弃,要凭着那份执着,守护患者用药安全的一道关卡。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认真书写审评报告时,还要不断给自己充充电。只有自己知识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为公众用药安全服务。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第三种境界讲人生需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求、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这是一种豁然开朗的顿悟,往昔追寻之中的种种艰辛苦楚,在顿悟瞬间得到了完美释放。第三种境界,也是最高境界,讲的是在经过不断努力研究之后,会将之前所有的疑问完全释放。药学审评现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刻,应不断研究,改革应体现与时俱进,同时应稳定步伐,守护好公众用药的安全关卡。="background:yellow;">

最后一段《人间词话读后感(篇二)

词话寻得亦人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这是我对王先生最早最粗浅的认识。后来虽然知道了王先生的生平,却一直未曾拜读先生的大作,直到才拜读了《人间词话》这一本著作。

饶是知道了王先生的盛名,我依旧没有想过这本名作竟这样短小,六十四小段,最短者仅一句话,最长的也不过一百五十余字。也没考虑到这样晦涩难懂,需要时不时的网上查询检索。第一遍读完我竟对大多数段落依然是毫无头绪。没办法,我只好寻找注释版来阅读。

还好,参考着注释附带着诗词原文,再将《人间词话》细细读来,我最起码知道了王先生因何事做点评,点评的是何人。慢慢地,我竟也读出一点心得。

写文章首先应有境界。无论描写的任何事物,都应该有作者自己的见解或是阐发。哪怕只是小情哪怕只是小感。“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虽然境界有大小,但不因为这点去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哪里不如“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又怎么比不上“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呐?

文章的关键从来就不是华丽的辞藻堆积,词忌用替代字。美成《解语花》之“桂华流瓦”,境界极妙。可惜以“桂华”二字代“月”耳。梦窗之后,则用代字更多。“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则语不妙也。盖意足则不暇代,语妙则不必代。此少游之“小楼连苑”“绣毂雕鞍”,所以为东坡所讥也。”

文章的关键应在与意境,就是作者通过文字究竟是想论述何事,阐述何种观点,实质就是作者构建出怎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永叔虽作艳词,但终有品格。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求学之路,首先在于立志,志存高远,方能在求学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望尽路之尽头。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求学的过程中唯有历经苦辛,努力打拼才会有所成就吧。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唯有经过前面的“踏破铁鞋无觅处”,才会有“得来全不费功夫”偶然惊喜。

虽王先生在此谦逊地说可能词人们会不同意,但就我的见解,词人们一定毫无疑义。此三重境界不只在于文章,也不仅限于治学。其实我们对于整个人生意义的追求和对人生过程认知不也是如此吗?

最后一段《人间词话读后感(篇三)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可不历三种之阶级:「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同叔《蝶恋花》此第一阶级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欧阳永叔《蝶恋花》此第二阶级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辛幼安《青玉案》)此第三阶级也。——王国维王国维的这三境界是我读师范时所了解的,当时就对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次有幸拜读后,顿觉词的世界是如此之大,如此之深,当你遨游其中使你会发觉自己的渺小与无知。

王国维一生在考据、哲学、文学评论等多方面成就俱佳,然而他对自己写词的工夫尤其自得,曾说过这么一段雄视百代的话,他说:「余之于词,虽所作尚不及百余阙,然自南宋以后,除一二人外,尚未有能及余者。」王国维说这话的时候刚满三十岁,只写过百来首词,就轻易把八百年来的词人几乎全不放在眼里,写作能写到这等份上,先不说历史评价如何,就算清狂自信也够透彻的了。这位生于一八七七年,卒于一九二七年,在他五十岁的壮盛之年,跳入北京颐和园的昆明湖没顶而死,其一生就是对人生问题不断追索讨问的过程。有人说他是逊节于清朝的遗臣,有人说他是忧心世道的烈士,也有人说他只是受不住罗振玉这位师长的长期欺压,一口怨气咽不下去,就投水自尽了。王国维戏剧性的死亡对历史学者而言是举足轻重的,但对于写作或画画的人而言,他所留下的文字比他个体生命的终始短长更重要。

《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是王国维文学批评的代表作,在清代众多的词话中,《人》以其见解之新颖,理论之独创熔中西美学、文艺思想于一炉,突破清代文坛某些学派的门户之见,独树一帜,为中国美学、文艺理论研究开创了一条新路,在中国学术思想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虽为论词而作,但涉及的方面很广泛,不限于词,“可以作为王氏一家的艺术论读”(夏承焘《词论十评》),它突破清代词坛浙派、常州派的门户之见,独创一派。这《人》是在探求历代词人创作得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自己艺术鉴赏和艺术创作的切身经验,提出了“境界”说,为王国维艺术论的中心与精髓。境界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一个观点,即文学作品的意境是由作品所描写的生活实际和它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是主观和客观,理想和现实,情感和理智的统一所谓境界「非独谓景物」,「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有造境,有写境」,即有创造的境界,有写实的境界。在此,对境界的含意作了明确的说明,继而又对境界的构成作了具体阐述,「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虽写实象,亦理想家也」,这就是说,境界是诗人模写自然又表现理想构成,成功之诗必然是理想与写实的密切结合。譬如书中对于「境界」的阐释有:

——词以境界为最上。-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最后一段《人间词话读后感(篇四)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里谓古之成大学问大事业者的三种境界,他是用的三首词里的词句来表示的,仔细玩味下我觉得同样适用于阅读。

他的三种境界,第一种是“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就像是开始看书,总要挑一本吧,但书很多,一条通向天涯的路看上去是没尽头一样的,同时阅读是一件需要安安静静的事,就像独上高楼。歌德也曾说过:你要我指点周围的风景,你首先要自己爬上屋顶,大体也说的是这个意思,就是读书的感悟需要人自身的努力,没有人会替你去做。

第二种境界他说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本是写爱情的,为了爱情的殚精竭虑同样适用于阅读,“朝闻道,夕死可矣”,这里死是不用死了,减减肥也行啊,哈哈。

第三种境界说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里是阅读的关键,也是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是一种入得书出得书的境界,是一种豁然开朗,好像郭靖观北斗星突然悟出九阴真经似的。

相信《《最后的藏獒》读后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读后感大全网”是您了解读书笔记,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最后的藏獒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