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每一个善举读后感 > 地图 > 每一个善举读后感

每一个善举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1-07-10 来源:互联网

读《擦亮每一个日子》有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人一生的进步都是和书籍的阅读相伴随的,在阅读相关作品过程中,书中的描述让人欲罢不能,那么在读完一篇文章后,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如何才能将读书笔记写的清晰而有条理呢?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读《擦亮每一个日子》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擦亮每一个日子》有感

“漫天的碎片、冲天的火光、阵阵的欢呼”这一高考后的狂欢,在长期受压制的学子们看来可谓是冲破枷锁后一场激情四溢的盛典。究竟是谁给他们带上了枷锁?究竟是谁让他们在漫漫的求学道路上不堪重负,伤痕累累?

我想是如今的考试制度和屈服于考试制度的“我们”——这个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每年两次的期末考试,在我们看来就是一次生理和心理的挑战,每次的考试排队更令我们烦躁不安,诚惶诚恐!有时感觉自己很自私,可能在有的学生和家长心中,每次的成绩并不那么重要,只要达到相应的标准就可以了,并非得尽善尽美去博取高分。经常会问扪心自问:这么强调成绩是不是存有很大的私心?是不是在拿学生的快乐和成长换取自己那点可怜的荣誉?毕竟我不能像薛瑞平老师那么有魄力——可以忽视成绩对自己和学生的影响!

快乐是相互传递的,我们如负重担,孩子们怎能感到快乐;我们不能放平心态、轻松面对,孩子们怎能感到快乐?而快乐这一人类最美好的情感,这一童年最重要的体验,在孩子们中间越来越少。

上一星期,连续几天,太阳炙烤着大地,温度都在三十度以上,天地之间似乎下了火,热浪滚滚,星期四中午天气转阴,四周像一个大蒸笼,闷得透不过起来!预备时,突然狂风大作,大雨倾盆而下,怎一个“痛快”了得!走到教室门口,几个调皮的男生在走廊里边戏水边说笑,自己也很想加入他们的队伍!因为毕竟这几天太压抑了!

这场雨下得真是酣畅淋漓!转眼看见班里的几个踏实好学的孩子还在教室里无动于衷,晕晕乎乎地写作业、改作业!就招呼他们一块儿出来放松放松、凉快凉快。可他们竟像木头人一样毫不理会,依旧干着他们自己的事。那一刻,我感到特别的悲哀!因为在长期的压制下,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劳逸结合,对周围的事、物都有点麻木了,有怎么会有创造的灵感和快乐?可悲!

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能体验到求知的快乐、思考的快乐,而且还能充分体验到来自野外嬉戏的快乐、来自少年天性被纵情释放的快乐,后者会是他们幸福生活的源泉!如果因为外力的干扰得不到释放,难免会出现诸如高考后看似病态的景象!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书笔记阅读

读《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有感


读《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有感

学生的课余时间是怎么度过的这个问题是每个老师都思考过的问题,他们的课余时间使用得是否合理更是我们所关心的。那么如何正确利用课余时间呢?苏霍姆林斯基在文章中说:“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

在每一个班级中都应该有这样一个独立的图书角,这个图书角里陈列的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图书,学生在这样的图书角里可以找到他们想要找到的东西,学生们下了课之后去的最多的地方是这个图书角。在这个图书角里承载着学生的快乐,他们从里面知道了许多书本中没有的知识,满足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求。

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引导他们去选择自己喜爱、需要的图书。苏霍姆林斯基说他并不主张让一至三年级的学生去学校图书馆借书,教师是最了解自己的学生的,知道他们最需要什么样的书籍,在我看来,对于比较小的孩子,应该由老师带领着去选择自己图书,而在班上的图书角不失为一个最好的选择。

学生对书籍的爱,归根结底是对知识的爱,每个学生可能会对不同的知识发生兴趣,有人喜欢文学,有人喜欢生物,有人喜欢科技等等,这些不同的爱好并不防碍他们对书籍的爱。所以不管是教什么科目的教师,都要设法使学生保持喜爱读书的好习惯,使这种爱好成为他一生的好习惯。

“书籍是一所好的学校,应当教会每一个学生怎样在书籍的世界里遨游。”对于每年成百上千甚至已经达到上万的数量的书籍种类的增加,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之内根本没有时间把其中的哪怕是一小半书籍读完,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还有,天下书籍之多,种类之复杂,适合学生读的书却并不是有很明确规定的,有些是学生看不懂甚至是不能看的书;另外学生需要的书籍在哪儿可以找到。这些基本的问题都在于教师的引导,而不是盲目的推荐。

我的爱人教小学时曾经给很学生推荐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好书,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在学生的日记中明显的发现学生懂得了许多的道理,他们知道了如何更加珍惜自己的美好的环境,以自立、自强的态度去对待学习。这是一个很好的连锁反映,学生们因为一本好书而改变一种看法,或者某中对事物的态度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而看看有些学生,在没有教师的引导下,却在私下里流传着这样那样的鬼故事小丛书,他们被那种荒诞的故事情节所吸引,有些甚至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就是教师引导与不引导的区别所在。苏霍姆林斯基建议首先应该建立班级图书角再逐步教给学生利用学校图书馆的方法,并且要向学生推荐些借阅哪些书。

对于书籍的爱,能够进一步促进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教师应该引导每一个学生去接近爱好的发源地。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只有具备这个条件,才可能特别喜欢一门学科,才可能发挥智力的积极性。”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学生的课外时间是比较少的,从星期一到星期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度过,而学校又给学生安排了合理的学习时间计划,表面上看学生似乎没有自己的自由时间,这是不对的,学生的课外时间在我看来应该包括许多的方面,如下了课,放了学等都可以称为课外时间,对这些时间的合理运用则是对知识的一个有益补充和智力的进一步发挥。有些学生可能爱好电玩;有些学生可能就爱好看书,他们可能什么书都看;而有的学生可能爱好运动,成天就喜欢打球之类的;还有的甚至什么特殊的爱好都没有,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教师的作用还在于如何把一些不积极的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让他们在知识里寻找到快乐!

对于新时期的教师和苏霍姆林斯基时期的某些做法可能不是完全一样了,过去获取知识的途径可能要算是书本是最好的,然而现在,书本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在某些学生看来书本已经没有网络重要了。对于网络是一个新兴的问题,很多人对他如洪水猛兽,我却不这样认为。现在的孩子之所以喜欢网络自然有其魅力,然而不正确的使用方法就如不健康的书本一样,同样不可以读,而且网络对于书本更具有隐蔽性和不确定性,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有人曾经说过,“谁能解决学生对于网络的问题谁就是中国的英雄。”这句话是有深刻的道理的。当然,一切的问题不管存在与否,教会学生怎样合理支配自由时间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让他们形成合理的爱好!

读《如何成为一个怪物》有感


读《如何成为一个怪物》有感

文马颖

《如何成为一个怪物》是冯唐应李银河之邀自选的随笔集,由冯唐重新润色并排序后编撰成集。全书分耕读、琴鹤、饮食、男女四部分,从文学谈到收藏,从酒色谈到人生,包罗万象而又细致入微,让读者充分领略冯唐眼中的尘世风景。

最开始接触冯唐是在学校的图书馆看到他的一本叫《活着活着就老了》的散文集,当时是被他的名字吸引,我一直很喜欢《滕王阁序》里“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句话,所以就把那本书借回来看,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

要评论冯唐的文章,必须先要介绍一下冯唐这个人。冯唐,71年生,北京人,十几岁的时候写了一本小说《欢喜》,没出版,学医,成为妇科肿瘤专业临床医学博士,然后跑到美国读工商管理,重拾文字,连着出了三本小说,称“北京三部曲”,分别是《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万物生长》、《北京,北京》,讲爱情,成长,内心肿胀。另有“子不语”三部曲计划,已出了《不二》、《天下卵》。

如果你在搜索引擎里搜他的名字,可以看到一张略经沧桑的饱满的老男人脸,那就是冯唐。

其实,上面说到的那些小说,我都没看过,唯2011年《不二》在香港出版前曾受到圈内人热捧,说文字好,汁液四溅,无法形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把黄色小说写到了新高度,于是我跑到书店看了几页,不知道为什么,没有看完。

唯一看完的就是《活着活着就老了》和正在看的《如何成为一个怪物》,这两部散文集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重复的,所以可以放到一起来说。

随便翻两页这两本书,你都可以马上感受到冯唐文字的特点,干脆,有节奏感,劈头盖脸,比如这一段:我从小就很拧。认定文字是用来言志的,不是用来糊口的,就像不能花间喝道、煮鹤焚琴、吃西施馅的人肉包子。逻辑清楚的用处也有限,只能做一个好学生。

另外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他文字中被人称道亦被人诟病的汁液感,也就是那种经常拿性和姑娘说事的部分。比如这一段:卖椅子的行家说,这种椅子要出彩儿,出灵气,一定要时不时让黄花姑娘光了屁股在上面摩挲。

第三个特点:自恋自大并且瞧不起别人。比如这一段:欧美人拿出Mont Blanc、Tiffany、Leica M6、BMW Z8,我们还能拿出祖宗的景泰蓝、景德镇、故宫、长城。他们拿出荷马、莎士比亚,我们还能拿出唐诗、宋词、李渔。他们拿出伍迪艾伦、《通俗小说》、《美国往事》,我能拿出什么?张艺谋吗?《英雄》吗?

很多人都管冯唐叫流氓,他自己也乐于承认这一点。他喜欢亨利·米勒,并且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叫《难能的是当一辈子“流氓”》。他认为亨利·米勒元气很充沛,他的书可以从任意一页开始读起,任何一页都是杂花生树、群英乱飞,好像“陌上花开,君可徐徐扫”,他的文字简单深刻,像是一碗豆汁儿和刀削面一样有实在的温度和味道,触手可及。亨利·米勒讲起过圣弗朗西斯,说他在思考圣徒的特性,Anais Nin问为什么,他对Anais Nin说:“因为我觉得我是地球上最后一个圣徒。”

之所以写冯唐对于亨利·米勒的看法和对他文字的一些评论,是因为我想表达我自己对于冯唐和他文字的同样的感受。毫不掩饰的说,我喜欢冯唐写的东西,感觉很充盈很饱满,东打一枪西指一棒,无论是内容还是文字,都急赶赶的快要溢出来。

而很多人所诟病谩骂的所谓冯唐的“黄书”,我不否认他写得很直接,但我只觉得那染了艳色的文字,读来还是觉着熟悉和煽情,字里行间流露的,还是对时间的那点执着和不舍,冯唐的《不二》,冯唐的文字,不是哗众取宠,不是乘机捞财,他只是痛痛快快,风风光光的说了很多人想说却不敢说的话,做了很多人想做却不敢做的事。

说他是老流氓也好,性情中人也好,你都无法否认他的真实,至少他是用自己的眼睛和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并且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用笔记录下来,而不是借用大多数人的眼光去看,而大多数人的眼光好似是想要以此来掩饰自己的道貌岸然却不知道恰恰把它凸显了出来。

读《做一个聪明的老师》有感


读《做一个聪明的老师》有感

学校为了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开展读书漂流活动。当我搜索完书架上所有有关教育类的书籍最终挑选了《做一个聪明的老师》。只是希望从案例中找到自己工作中的雏形。从而找到解决的方法!

虽然此书没有华丽的词藻和专业性的话语,但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和王老师充满智慧的指点,一点都不感到枯燥。虽然我未能从中找到一模一样的事例,但却收获的远远不仅解决一个事例的方法!

好习惯不光是管出来的,它更是有好习惯的人带出来的,这就叫熏陶,熏陶比管理和训练更接近教育的本质,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回顾自己短短的两年多的教育生涯,正如王老师所说我也仅仅只是一个管理者,根本称不上教育者。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是帮助他学会自己管住自己。而我似乎也只是为了自己的业绩,并为真正为学生成长着想。不管大错小错,甚至不管错不错,只要看着不顺眼,上去就管,不准学生课间跑跳,怕有危险,自己管不过瘾,要求家长在家配合老师管理学生,不准学生看电视,上网,同学间打电话,看着她做作业,阅读书籍,逼迫学生做摘抄,默写来检测学生的阅读量。

对家长千叮咛万嘱咐要时刻管住学生,把他们看出个好习惯以后就好了。不幸的是,今天读了王晓春的书才发现自认为的法宝原来是多么荒唐,习惯是靠熏陶的哪里是管出来的,如果他们的老师是个真正爱读书的人,每天与学生交流阅读兴趣,培养他们非读不可的冲动,诱导学生喜欢。学生为何普遍厌学,重要原因之一是老师家长也是厌学者!不要把精力用在督促别人读书上,不然将起反作用!

“教师的情感和理智是相互支撑的”,教师必须爱学生,爱是教育的根基,是理智的发动机,有了爱,教师才会千方百计调动自己的智慧去教育学生。教师必须理智,才能准确判断学生情况,才能拿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不知何时老师爱在教育界成了灵丹妙药。我也沉迷在师爱的颂歌中,班上有位学生作业老是不能按时完成,表扬,鼓励,闪光点挖掘的不少,但作业还是老样子。和他商量后我每晚留他下来陪他完成一部分,可他动作慢的习惯还是改不了。当我明白除了爱,我还得理智思考原因何在后,我查阅资料,才知道孩子是属于“蜗牛族”,需要教育专业知识才能找出治疗方法。我们不能要求师爱完成本不属于它的任务,就好像我们不能要求医生光用爱就能把病人治好一样!

“不要急于管,而要急于研究”,回顾自己在与学生冲突或者交流时,发现自己总是没有耐心的去解决问题根本,甚至不愿多花时间去听学生讲事因,曾不只一次的粗鲁的呵责学生“你没有任何理由,老师的话就该去听去做”!这正印证了王老师的你必须服从的管理冲动,道德冲动。而应该更多具备的是“他为什么这样”的认知冲动。作为老师,首先要有探究意识,要突破现象深入本质,其次,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社会经验,有正确的思维方式。王老师希望老师走专业化道路,做研究型老师,他提出的研究型公式:凡事先不问怎么办,先问为什么,然后对症下药,再问面对这样的状况的原因。这个公式将知道我以后的教育工作,运用到实践中!

王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老师》给了我很多收获,告诉我学会面对学生冲突时,要适时妥协,撤退!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想做智慧型的老师,我想光掌握规律不行,还得有专业知识,所以下阶段我继续拜读王老师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和《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读《一个小偷和他的妈妈》有感范文


《一个小偷和他的妈妈》读后感

中国有句老话叫:“惯子如杀子”,意思是过分地宠爱孩子就等于在“杀”他。《一个小偷和他的妈妈》这个故事中的母亲就不明白这个道理,结果把儿子给“杀”了。

大致意思如下,有一个贪心的孩子偷了他同学的课本带回家,他母亲不仅不责怪反而夸奖他。这就让这个孩子有了第二次贪心的机会,第二回他又偷了同学的一件上衣拿给母亲,母亲非常高兴,更加称赞他。他于是一天天养成了惯偷他人物品的恶习。等这孩子后来长大成人了,胆子更大了,就开始偷更贵重的物品。直到最后他在偷贵重物品的时候被当场抓住了,双手反绑着被押上刑场。故事读到这里我就在想,这都怪这个当母亲的没有尽到责任,当这个男孩第一次把课本偷回来的时候,如果当时能责备他,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教给他正确的做人的道理,就不会落到今天这种下场。想到这里,前几天在小卖部发生的一幕又浮现在了我的眼前,一位长得很清秀的小女孩竟然偷拿了小卖部阿姨的橡皮、铅笔、中性笔等等,被阿姨发现了,在教育这位小女孩。周围小朋友都对这位小女孩投去了异样的眼光,我也是一样的心情,不明白小女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恶习,不知这位小女孩的家长知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恶习,如果原先不知道,通过这件事情知道后,一定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改掉这样的恶习。

恶劣的习性都是从小养成的,如果不加节制地娇宠自己的子女,使子女养成了恶习,恶果可是由孩子自己承受,希望悲剧不要重演。

标签:读后感400字、

读《做一个有情感的教师》有感


读《做一个有情感的教师》有感

教育永无止境,教师的成长永无止境,这是我读这本书的最大收获,一段段文字,一个个故事,让我对教育事业有了新的认识。

“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的感情也会消融。”

“爱与教育形影不离,有了爱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一种艺术,更不是一种教育策略和技巧,而是从心地散发出来的人性芬芳。”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成长是一个过程,永无止境;反思也是一个过程,永无终点。”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浮。”

“孩子的心,都象上锁的大门,粗暴的态度就像粗壮的铁棒,费再多的力气也撬不开,只有和风细雨般的方式如一把细腻的钥匙,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

“尊重、信任、理解、是每一个孩子精神生命所必需的阳光、空气和水,是孩子心灵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读着一句句令人深思、催人奋进的警言、醒语,我的第一感触是:醍醐灌顶、振聋发聩。当然《做卓越的教师》一书中的经典语还有很多很多,可谓不胜枚举!如上妙语、佳句,无不折射出两个“字”,一个是“情”字,另一个是“思”!

字虽两个有限,意却多层无限,它要求我们教师具备的素养是全方位的、立体式的,那就是:教师应该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一个培育学生的人,是一个会上课的人,是一个会写作的人,是一个会当家长的人……只有符合了这样的素质,我们的教师才能成为一个幸福的教师,也才能幸福地做一个教师!有鉴于此,我结合个人的通读和理解,个人认为教师应该做到用情施教用心思考,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卓越的教师!

彭兴顺老师在书中反复强调,“爱心是好教师的基本条件”,“没有爱,便没有教育”。这并不是创新观点,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鲁迅的“教育根植于爱”,从罗素的“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活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爱儿童”。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教学思想虽不尽相同,教育风格也各有千秋,但对学生的情感都离不开一个“爱”字。

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地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总之,冷漠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的真诚沟通,从今以后我会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用情去施教,用爱去开导,像所有优秀老师那样,用真情、爱心换来学生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仔细想来,书中所讲的均为每个教师应该在常规工作中都能做到的,作为教师,我有的做到了,有的却是大打折扣。我相信大多数的一线教师也是这样,但是在做这些之前,我们没有去期望被认定为“卓越”,也许是这种“卓越”的教师太多了,所以我们身边的教育工作者往往淡化了这种肯定的价值,在现实中我们体会最多的是往往是:学生的学习成绩。

读《一个教师到底能走多远》有感


读《一个教师到底能走多远》有感

“我一直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一个人生下来就是来改变世界的,我要做改变世界的人,哪怕改变一点点,也是我自身价值的体现。”这是《一个教师到底能走多远》这本书的题记,也是朱良才老师的真实写照。我相信每一个读过此书的人都会被他的意志和坚守所折服。这本书对我心灵的触动让我想起了一句非常美丽的话: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想在以后的教学路上,最起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向他学习:

一、做个有心人

一个优秀的教师在工作中十分注意讲究方法,用心去做,不断争取获得成功,换而言之,“用心”是优秀教师的一个重要特征。朱良才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总是会很用心的记下他感兴趣的东西,诸如一个优秀教案的片段、一堂精彩课堂实录、一篇美文、一段哲理、一段名人名言、一种教育教学理念,等等。正是有了这样的积累,他才能轻松地驰骋在教学这片天地。一个有心的教师还会把每一个学生都装在心中。正如他在文中所说: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心灵不设防的朋友,就必须以真诚去培养学生的真诚,以真心换取学生的真心,以真情去换取学生的真情,以心里不设防换取学生的心灵不设防。

二、做个快乐人

愉快的情绪让人精神振奋,精力充沛,学习,工作的效率特别高。快乐是一种心态;快乐是一种满足;快乐是生活的艺术。一个快乐的老师会努力营造快乐的、鼓励性的环境气氛,让孩子们有自我价值的实现感和成就感;一个快乐的老师将更容易看到孩子的优点,而一个不快乐的老师则更容易看到孩子的缺点。

三、做爱读书人

考察那些优秀教师的成长轨迹,不难发现,爱读书是其共有特点。从他们身上,我们领悟到,一个勤于读书、善于读书的人,他的知识积累,他的研究能力,他的工作效率,都会高出一筹。

俄国作家契诃夫认为,人应当有三个头脑:生来的一个头脑,从书中得来的一个头脑,从生活中得来的一个头脑。作为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是很有必要的。“给孩子一杯水,教师需要一桶水”。更何况在这信息时代里,孩子们接受知识比我们教师快,涉及的面比我们教师广,如果我们教师不及时更换这一桶水,无法满足现在孩子的需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所以我们教师必须掘开阅读的泉眼,让源源不断的活水流淌在教师的心中,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敬佩的教师,“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进取,做一个爱学习的先引者,才能引领学生去学习。

最后引用文中一段话与大家共勉——我们的工作不仅需要智慧,更需洋溢着浪漫的情怀,诗意的把握每一种可能的方式,展示教育工作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为学生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成长环境,愉悦学生,快乐自己!

读《只有一个地球》有感范文300字


【第1篇】

“地球妈妈”这个称呼一点不假,我读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以后,觉得这个称呼更亲切了。浩瀚的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供人类生存,她把所有的资源默默奉献给人们,哺育人类成长,生息。

读了《只有一个地球》,又优一种忧心忡忡的感情涌上心头。地球面积很大,人类居住地只占地球的五分之一,但资源是有限的。资源又分为不能再生的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生物资源等能再生的资源。而人类对不能再生的资源不加节制地开发,对能再生的资源滥用,使再生的也不能再生了,长此以往,资源总有一天会被我们用完,地球也会变成“死球”。

读完课文掩卷沉思,一旦地球变成死球怎么办?经科学家探测,地球附近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将来即使能够移居刀月球而上去,那也是很遥远的事情,何况那里根本不适合人类居住。

最好的办法就是大家行动起来保护地球。人类已经觉醒,联合国把6月5日确定为世界环境日,意义已十分明确。我国历来重视环境保护。如果我们大家都来营造一方净土,世界将变得更美好,地球将永远悉心地哺育人类。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第2篇】

读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后,我知道了: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美丽、晶莹而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在它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总是无私地为人类作着贡献,但是由于人类不知珍惜,不加节制地开采和随意地毁坏,不但使地球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少,还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威胁。例如1995年7月份,我国发生的一件事:几家工厂因为过量地向大海和大气中排放污水和污烟,以致造成大量酸雨下降,使大片森林和庄稼受损。这样既污染了环境,又使自然资源受到严重损失。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受害了。同学们,科学家早已证明:在宇宙以地球为中心的四十万亿公里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只有一个地球,地球的公民们,快醒悟过来吧!从保护身边的一草一木。

【第3篇】

暑假里,我读了《只有一个地球》这本书,精彩纷呈的内容,神奇变化的境界,深深地吸引住了我的眼球。

书中描写了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的介绍,他们在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美丽、晶莹的星球,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在茫茫宇宙中显得格外美丽、神秘!

书中也写了人类破坏环境的故事:1995年7月份,我国中西部的许多工厂,过量排放污水和有毒气体,造成大量酸雨下降,使大片森林和庄稼受损。

读了这本书,我想到了许多: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地球总是无私地为人类作着贡献,但是人类不知道珍惜,不节制地开采和随意破坏,不但使地球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少,还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严重威胁。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受伤了。科学家早已证实,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宇宙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行动起来,从保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做起,共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第4篇】

今天,我们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学完后,我才发现我们的地球是那样弱小。

学完《只有一个地球》后,我才深深地体会到我们的地球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厉害。他同人类相比,是非常伟大的,但是同宇宙相比,他却是渺小的,是弱小无力的,地球上的资源迟早会枯竭。那些本来可以再生的资源也因为人类的破坏而无法再生。

《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说了:“在以地球为中心的死40万亿千米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所以说我们这个地球是唯一的,最珍贵的,同时也是我们的家。

所以,请大家少吸一根烟,少用一个塑料袋,少破坏一次环境,为保护地球出一分力。

【第5篇】

今天,我们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我的感受颇深。

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妈妈无私地向我们提供了自然资源,而这些自然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的,长期给人类做贡献,但是,因为我们的愚蠢,因为我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才导致这些资源不能再生。如果在这样持续下去的话,地球上的自然资源迟早会枯竭的,而且,这也会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威胁。也曾有人说,在浩瀚的宇宙中,有那么多星球,难道我们不能移民到其他星球去吗?这样简直就是痴心妄想,科学家早已证明,在意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根本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的星球。所以,如果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枯竭的话,那么,我们很难从其他地方得以补充。

所以,我们要从小做起,从我做起,呼吁大家:保护我们的地球妈妈!

亲爱的读者,以上由我们精心为您编辑整理的《读《擦亮每一个日子》有感》读书笔记一文,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每一个善举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