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团圆影观后感 > 地图 > 团圆影观后感

团圆影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1-04-25 来源:互联网

《团圆》电影影观后感。

很多人印象最深的不是读过的书,而是看过的电影,很多想法就是在观看的过程中不断涌现,对于欣赏过程中的所思所感,需要用观后感记录下来。需要写一篇观后感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一篇优秀观后感怎么写呢?请阅读由小编为你编辑的《团圆》电影影观后感,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团圆》电影影观后感

国泰,今天上午10点,一个人,观看了王全安导演的《团圆》。

我是9点50分从家出发去电影院的,原想早场电影肯定观众寥寥无几的,手里的票是11排,现在国泰改小放映厅,好像11排是最后几排了吧?我近视眼,一直都喜欢坐第一排,就坐下来了,可是,也许现在的第一排和以前国泰的第一排不一样了,当画面移动时我有头晕感,就想坐回11排去,哪里想到,放眼看去,后面都坐得满满当当,只好在第三排找了个座位坐下来。

国泰,《团圆》今天开始放映,10点是第一场,竟然有这样多的人来观看,实属意外,散场时听到人们的对话,似乎是组织来看的,这年头没有单位有这样的福利,肯定是政府机构了。

有个大大的惊喜是:全片沪语台词,似乎只有主演卢燕反而上海话说得不够纯正。其他演员都是一口流利的上海话,看得非常过瘾。

这是部拍摄以老年人为核心人物的电影。讲述国民党老兵(凌峰饰)晚年回到上海探望失散数十年的旧时恋人(卢燕饰),希望带她回台湾。他的到来非但没有惊喜,反而令妻子现在的家庭产生剧烈震荡。为子女辛苦了一辈子的卢燕,既希望在人生的最后几年感受为爱情而活,又放不下有着40年恩情的丈夫。几个子女也各有自己的想法。这个上海家庭,因为一个台湾客人对团圆的向往,变得气氛紧张。最终,凌峰还是孑然一身登上了返回台湾的船。

电影的很多场景都发生在狭小的空间内,尤其是在饭桌上的对话,通过这种含蓄的方式,传达角色内心的感情。情感世界贯穿于人的一生,情感并非年轻人独有,只不过老年人有了更多的牵绊和理智,还有儿女的不理解让很多老年人无法寻求内心渴望的爱情。

这部电影有喜剧成分,有笑点,可是,也有泪点,却不是悲剧,而是深深地无奈,尤其码头送别那场戏,广播里反复播报游船就要起航,请旅客登船,而卢燕一遍一遍地诉说着:也许我们今后再也见不着了,别人我不晓得,我的眼睛湿润了。

但,这就是事实,一个很残酷的事实,台湾老兵回来寻亲,这里有着事实婚姻,哪能说走就那么容易走的呢?令我最为感动的是现任丈夫的大度和理解,毫无怨言地同意,好人啊!

看完电影,我想到的是人性的探索,和对这俩个老戏骨的演技的赞美!演得非常好,值得一看!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小编推荐

电影《人间·小团圆》观后感


电影《人间小团圆》观后感

文/战台烽

彭浩翔新作《人间小团圆》,虽然参演大牌众多,画面绚烂华丽,故事也讲得光怪陆离,但并没有浮于影像表面,而是从每个角色的人格最深处去挖掘,唯有这个角度才能穿透平静的生活,体会到那些不为人知的风浪和波澜,以及深藏的心结。所以说,《人间小团圆》就是一幕人间的缩影,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夫夫妻妻,恩恩怨怨,林林总总。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莫过于一个情字,情深情浅,缘聚缘散,并非所谓上天注定,很多时候,往往一句话就能打开尘封的心门,而《人间小团圆》也确实如此,似乎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隐秘的怨念,别人从不知,自己也不讲,久而久之,压抑到自己行将崩溃,也影响到亲朋好友的关系,而影片所给到的最佳答案,也莫过于是坦诚的开门见山。

有些电影是走眼的,视效画面,赏心悦目,夸张刺激;有些电影是走心的,看似平淡无奇,却总能和观众内心产生诸多共鸣,《人间小团圆》无疑属于后者,虽然影片故事发生在香港,但是家庭和人物关系,却似就在我们身边。人是复杂的高级动物,这种复杂不仅体现在对生活的繁复要求上,也体现在内心世界的细腻而多样化上。

所以,我们看到片中每个人都佩着一块心锁:杨千嬅责怪于已经过世的母亲冷淡她,曾志伟恐慌于瞒妻在外于小护士婚外情,梁咏琪迷乱于浮华事件的金钱诱惑,古天乐纠结于美妻生下的丑女是否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吴孟达烦恼于新妻不被孩子们认可,女孩小猪则早熟地探寻起生物的死后归处如果说每个人都在内心中备受煎熬,谁又有洞察力和时间,来打开彼此的心锁?

在之前的预告片中,有这样一句话:恩怨流水,一城自有一城愁;凡尘逆风,俗世岂能尽如人,或许彭导希望用这句话来概括影片的意境所在。确实,人各有愁,城各有恨,凡尘俗世,唯难尽如人意,也难无愧我心。影片不仅展现出三代人的生之苦,也通过小蜥蜴和大鲸鱼,来探寻生物的宿命世界。

影片表演、摄影、制作、配乐水准上佳,镜头风格多样,通过大银幕所呈现出来的众生世界也五颜六色,无论是港岛墓地,深夜街头,奢华堂会,鲸鱼海滩,做法道场,急救诊室,夜总会包厢,拆弹现场,甚至还有杨千嬅梦中赴冥约,以及小猪梦中和哥斯拉的街头追逐,都让影片呈现出生活多面的诡异之美。而片中梁咏琪和女儿共浴,以及和古天乐的美点双辉调情戏,则属于大尺度的生活写真,但因是真实生活的再现,现场看来也好不突兀。

相对于《志明与春娇》和《春娇与志明》的恋人世界挖掘,《人间小团圆》无疑格局更大,故事线索也更多,虽然每个人都固执的用自己的思维来看这个世界,但经历了成长的洗礼,才更有可能体察到别人的内心世界,包容一些,直接一些,开放心扉,才是美好的生活的新开始,人间小团圆,绝非只指家庭和睦,夫妻恩爱,而是先从自己开始,求得外在和内心的团圆。

电影人间小团圆观后感


电影人间小团圆观后感

生活要去哪儿?有没有一条路能够通往所有目的地?

《人间小团圆》其实就讲了一个家庭的故事,吴孟达演的老爸,古天乐演的儿子,梁咏琪演的儿媳,杨千嬅演的女儿和曾志伟演的女婿,还有一个小女孩演孙女。六个人的家庭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其中暗涌的情绪和纠结却并非想当然的那么简单。

吴老伴早亡,和夜总会一女相爱却得不到儿子理解;古一直困惑和忧虑于女儿的不漂亮;梁因为模特的身份在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趋势下深感危机,更因娱乐圈的潜规则而倍添烦恼;杨虽然母亲去世已十年,却一直释怀不了其生前对自己的不待见;曾则夹在情人的纠缠和妻子的抑郁里;就连小女孩都一直懵懂地挣扎在父母对外表的看法和死亡的描述中。这个充满故事的家庭,这部浓缩在100分钟内的影片,看过的观众不难发现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有很多,而这些东西显然又是因人而异的。

我看完之后感受最深刻的有两点,一是“因果”,二是“放下”,两者共同指引着生活的方向。

世间事,应守因果

很多人可能一看到“因果”两字便会联想到迷信,而我觉得这两字更像哲学。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会产生相应的影响,一个“因”的出现就像一种能量,时机成熟便会作用出一种“果”,根据大自然的能量守恒定律,因果循环也就容易让人理解得多。

吴说他们祖上三代都是捕鱼为生,后来宏观环境影响不能捕鱼之后他父亲让他去学做法事,因为祖上三代捕鱼虽为生计,终是杀生,孽障太深。对于此事,我不置可否。但随着年岁渐长,我敬畏之心愈长,更加愿意相信“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敬畏自然,敬畏生命,这是一种自知之明,亦是一颗慈悲种子。新时代在“科学”的旗帜下,越来越多的人变得无所畏惧,对待自然,对待生命,对待信仰——在此作用下的自然已经开始反作用,世人当引以为鉴。

吴因为信因果而去从事法事,给亡者超度,而梁因为早年的整容也尝到了果——丈夫一直纠结于女儿不漂亮,每一次抱怨都是给整容行为后的内心报以一锤。

烦恼事,因放不下

大部分的恐惧,都是自己吓自己;很多烦恼事情,都是因为自己放不下。

梁因为怕老公不能接受一直没有坦白自己曾经整过容,因为不能接受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现实试图尝试潜规则却反而自取其辱,而事实证明老公是可以理解女人爱美而去改变下外貌,也证明事业被人取代只是迟早的问题,说出来想透了释怀了也就过去了。

古一直纠结于女儿的外貌,觉得女人长得丑很可怜,担心她没有将来,还觉得这是老天对他小时候捉弄长得不好看女同学的报应。影片中有一段颇具讽刺性,古作为补习老师一方面觉得女儿长得不好看没前途,一方面上课的时候跟学生说嫁入豪门的女人普遍长得很普通,因为富豪娶美女只是简单的财貌交易,鉴于财富上涨而外貌下滑的现象用经济学解释显然是不合理的。而事情一发生在自身就会失去理智,古放不下女儿出人意料的长相不出众怀疑不是亲生,怀疑产房抱错,最后在好友的劝导下终于懂得要面对这个现实,长得不好看还可以靠其他方面去提升价值。对于放不下曾经欺负女同学的事情特地去咖啡店道歉,而当事人其实多年前早已放下。

杨因为小时候的一场游戏让母亲心生偏见,从此一直觉得母亲不爱自己,是恨自己的,甚至在母亲去世十年后仍然不能释怀。这不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吗?

关于“放下”有一个佛家小故事相信很多人也看过,说是有一个老和尚携小和尚游方,途遇一条河,见一女子正想过河,却又不敢过。老和尚便主动背该女子趟过了河,然后放下女子,与小和尚继续赶路。小和尚不禁一路嘀咕:师父怎么了?竟敢背一女子过河?一路走,一路想,最后终于忍不住了,说:师父,你犯戒了?怎么背了女人?老和尚叹道:我早已放下,你却还放不下!

佛家智慧告诉我们,过去事理应放下。拿得起,放得下,坦坦荡荡。

影片还给一只蜥蜴浓墨重彩地画了一笔,这更多地应该是表述生死的问题。通过小女孩的视角去看待死亡,懵懂又真实。生老病死皆有规律,活着的时候不要忧虑什么时候会死,死了会怎么样,因为到时就会知道。活着的时候就应该重点放在活上,生活上。

影片中曾志伟饰演的医生在给病人照CT的时候不停地喊:“吸气——屏住——呼气……”,生活在哪儿,什么是自己能够真切感受到和控制的?其实就是“吸气——屏住——呼气”,也就是说生活就在一呼一吸之间,不是过去,不是未来,只在当下。

电影《影》观后感1200字


电影《影》观后感

如果有一段时期雨水下得特别多,也特别大,一定会有大事情发生。
远古两国的生死之战,就是发生在这样一个大雨倾盘的时日。
雨、黑、白、灰,于深深浅浅的变幻当中,带出了每个人的命运。而他们的命运也随着雨声、雨势、雾浓、雾淡各不相同。

张艺谋的新作《影》,不再让观众看到《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影片当中的红,也没有《英雄》当中的黄,只有水墨色。如何将这些单一又冷感的颜色赋予女主角沛国都督夫人(孙俪饰演)色彩,让夫人这一角色在当时那种国家随时都将崩塌,生命随时都将失去的朝代中有独特的性格,想必,导演和演员之间已然有极为深度的沟通。孙俪在为数不多的镜头当中,表演得极为专注。表面是平淡,但眼神里,肢体中全是戏。
也难怪张艺谋在采访中会说:孙俪很完美。

这些年,孙俪被粉丝们冠与娘娘的称呼。
这足以体现她在清宫古装戏当中的江湖地位。而最初被大众记住一定是《玉观音》当中的安心,以及让她步入幸福的《幸福像花儿一样》这些剧集,在这部孙俪跟邓超结合在一起的缘分之作当中。剧中那个有着一双明亮大眼睛的阳光女孩杜鹃(孙俪饰演),那个跳起舞来,便如精灵般律动的孙俪,从此获得众人的关注和喜爱。

此剧中的她是高干子弟白杨的夫人,在独霸善妒的爱情当中,为求身心的的愉悦和自由,虽深爱却也选择抗争。但是,在古代做皇庭命官的夫人,抗争并不是明智之举。
孙俪于电影《影》当中的都督夫人,是生存,是给予、是隐忍,还有妥协。

出道多年,孙俪拍的电影作品不是很多,但始终给人一副认真又倔强的样子,也许这也是观众喜欢她的要点。拍电影是演员的工作,拍什么样的戏,会跟那位导演合作,这需要缘分。出演《霍元甲》当中温婉的月慈,《关云长》当中的纠结于二哥和刘备之间的绮兰,导演是于任秦、麦兆辉和庄文强。而这次是张艺谋的《影》,孙俪在影片当中展现出了另一种大气之美。
有撕心裂肺的挣扎,只藏于肢体语言当中,有聪颖善战的机智,只藏在丈夫身后。

张艺谋在《影》当中的创新,不仅仅是黑白色的单纯水墨之美。一些没有了浓艳色彩的中国书法,悬挂在大殿之上,朦朦胧胧,看似绵软,实则变幻多端,书法在于以简驱繁,行云流水间,早已在落笔时用其功力,挥毫人格。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张艺谋就非常享受在这部电影当中的伞舞之美,还有在湿滑石板路进攻的高科技古代滑行器的创新。而伞舞跳得最妖娆的当属孙俪无疑。

身为沛国落魄却对朝政以及权欲不死心的都督夫人,每日需面对身体日益衰败的丈夫子虞,尊重他的意愿,配合他的欲望,而对日渐生情的都督替身境州,只能选择刻意的疏离和淡漠。困于密室,困于情欲,困于未来的夫人,却能在子虞美和荆州的切磋布阵中,用其聪明才智悟道破解敌方的方法。在丈夫布下的太极阵法中,婀娜起舞,以柔克刚。
雨一直下,气氛不太融洽。
密室的屏风开开关关,打开的是已经难收的权欲与情欲,关上的是夫人的彷徨和强忍。

一国的都督夫人已不是平凡人家可以在不满时呼天抢地的妇女,也不是富贵人家可以耍心眼的富太太。她能做的只能是无尽的支持与隐忍,哪怕是心惊胆战都容不得夸张表露。这些,不管是在远古还是在新时代,放眼四海,身处权位有多高,所要忍受的打击和屈辱也会成倍到来。

在英剧《皇冠》的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女王,亦是菲利普亲王的夫人,她不仅要忍受丈夫各种沾花惹草的打击,还有亲妹妹的挤兑,美国第一夫人的嘲讽,首相的欺瞒,身边至亲的背叛等等,就算时隔数百上千年,夫人们的彷徨依然相同。
终于,荧幕中绵长的雨天将观众带到了决战之巅。决战台背后的远山近雾,天空珠帘般的雨水洒落,画面很美。但是在极美的画面当中,是一场赴死之战。
在同样的雨天,同样的密室中,都督夫人要求跟丈夫共奏古琴,琴声飞扬,孙俪弹得苍劲有力,肢体语言深深融入带角色当中,顷刻间,让人十分感动。这种感动绝非是那种弹得太好听了的冲动和吆喝。

而是演员孙俪与角色都督夫人的默契与融合,带动剧情的高潮部分。这曲合奏对夫人来说,是与境州的生死离别,是给子虞再次抓住权欲的力量。情绪的表达非常复杂,给孙俪的表演时间也非常短,大概只有三四个镜头,而她做到了完美。
境州攻破,血流成河,雨没有停。
都督夫人坐在大殿上位队形中,满是彷徨和不安。隐约中既希望夫君子虞能重拾权位,另一边又失落于动心之人境州将永远的离开身旁。

最终,目睹真相的夫人,又随即让真相在那扇门背后戛然而止。孙俪从门孔往外看,雨,似乎停了。

电影《影》观后感 1000字


电影《影》观后感

文︱孔德霄
看完了今年的贺岁档电影,又看了一个2018年的电影,张艺谋的电影,《影》。曾经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看,借着春节假期补上了这一课。与那几部贺岁档电影相比,张艺谋不愧是大师级的导演,完全看得出来,张艺谋的水平高出韩寒、宁浩等人好几个段位。
《影》讲述的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这个故事不算是很精彩,但在张艺谋的导演下,却展现出无比的精妙,这是导演的一个优秀功底。将好故事拍好不算本事,将不好的故事拍精彩那才叫牛逼。
看得出来,张艺谋是一个导演老手,他所运用的电影技巧很少,却在精密的布景、缜密的细节、惜字如金的台词中展现出电影艺术的张力。这是一个从艺术角度生发出来的一种魅力。如果你是一个大猩猩,一个不懂人类艺术的动物,你看张艺谋的电影,简直就是人类纪录片。但只要你有一点点的艺术鉴赏力,你就会感悟到张艺谋导演在许多电影“语言”的处理上,功底颇深。
张艺谋是摄像出身,电影影像的展现是张艺谋的强项,在《影》中,好似中国水墨画的布景堪称完美,在构图与色彩的搭配上更是让人叫绝,这是很少有人能够做到的。记得在拍摄《金陵十三钗》与《归来》这两部电影的时候,张艺谋仅仅为了光线的完美展现,旧尝试了无数的玻璃,与玻璃上的色彩涂抹,这是对艺术的一种执着。
再来说一说节奏,在看年轻导演作品时,他们对于整部电影的节奏把控都是一个硬伤,这种本领只有经过数十年的专业积累才能培养出来的潜意识,在年轻导演的努力中,我们还是看出来了一些稚嫩。而张艺谋的电影却能够准确的把控,尤其是在“最后十分钟大营救”环节,更是显示出一个老导演的功底,怎样能把电影的节奏把控好的基础上,又能抓住人心,又能让人感到惊奇,最后还有几分耐人询问,这是一个导演的强大能力。
好了,夸了一顿张艺谋的电影,尽管《影》这部电影票房也不是很高,但终归是张艺谋的作品,看得出艺术水平与高超技术。不得不提的是电影中邓超的表演,堪称完美,一人演两个角色,又是如此反差巨大的角色,表现力如此精湛,让人佩服。可以看出,邓超并不简单是那个“跑男”中的傻队长,更是一个优秀的演员。
春节过去了,好电影也告一个段落了,拍好电影的导演也越来越少了,希望新一代导演快速成长起来,制造一个又一个的优秀作品,让这一门现代艺术在中国再发光发彩。

《团圆》观后感


《团圆》观后感

王全安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对生活已经陌生了,已经和生活有了很大的隔膜。电影《团圆》讲得是生活,但和我们的生活又不一样。不是因为它的时代感、它的爱情观、人物的性格,而是弥漫在整部作品,如浓雾流淌的克制之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慢慢消散。想要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思考,在生活的繁杂中停下来去好好做一个决定,变得愈发艰难。而快节奏、匆忙感,也吞噬着克制。情深嘴笨,很难有出路。

王全安用电影将生活从生活中抽离出来,放在观众面前。再让生活来告诉我们它究竟是什么样,我们的生活哪里出了问题。从《图雅的婚事》、《纺织姑娘》到《团圆》,王全安重复着以女性为主导的生活主题。如何面对两个男人,一个与她有恩情,一个与她有感情。与其他两部不同的是,电影《团圆》被放置在了台海问题的时代背景之下。不过政治论依旧不是影片的重点,重点在于甲子之别物是人非的人生。

影片透露着安静的力量,古典的东方之美。从久别重逢到再度离别之时,月娥抱着刘燕生小声吟泣,这一别我们还能不能再见面。有着日式一期一会的禅意。从当初约好的码头见面未能见,到此时码头再度分别。仿佛一晃神,几十年梦一场,现在依旧可以被他牵着手一起走。也是那时候忽然明白为何月娥能够在刘燕生希望她一起回台湾时,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从他走,她的人生就停止了。他回来,她也活过来。

卢燕饰演的乔玉娥很赞。赞在在家人面前她优雅娴静内敛,在刘燕生面前又有着小女人的主动与娇羞。影片开始,刘燕生出现在弄堂邻里面前,嘈杂的儿童乐队捶打着不合时宜的音乐。乔玉娥出现,眼睛是肆无忌惮的闪亮的。如果说最初的饭桌上两个人略有不适,到两个人独自相处时的亲昵与甜蜜,虽然动作言语上依旧内敛,但情感是表露无遗的。后来发展到玉娥的老头儿老陆面前也毫不掩饰。或者说他们从未掩饰对彼此的感情。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这是乔玉娥在爱情外、现实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徐才根扮演的老陆是典型一代中国男人的代表,却是一个难拿的角色。他含蓄隐忍,敢于自我牺牲,又不满于自我牺牲。他所接受的教育或者说他所懂得的道理让他能够做出高尚伟大正确无私的决定,然而这种决定又不足以支撑自己的内心。在三角关系之中,他是最为憋屈的一个人。几十年的生活居然输给了虚无缥缈的所谓爱情。这是他不能理解的。大概他更加不能理解是的,几十年的朝夕相处,难道都不算爱。唯有饭局酒疯,才让他能够宣泄出自己的情绪;唯有大声说话,才让他不那么心虚将自己埋进生活里。

就连对待天气的记忆上,乔玉娥与刘燕生也是一致的,老陆是孤立的。先不论事实如何,国民党撤离上海,有情人生死分别,天气自然是阴霾暴雨;而共产党进驻上海的记忆,自然是欢天喜地。然而一切争端都要和解。决定人生落幕的三人饭局上,玉娥唱《天涯歌女》眉目左顾右盼,小妹妹想郎直到今望着刘燕生,患难之交恩爱深望着老陆,给了他们情感和道义上的均分;而当刘燕生希望能与乔玉娥最后合唱一首《香槟酒气满场飞》时,因为老陆强行插入,成为三个人的大团圆。

反正都那么老了,可以三个人一起生活吗?我想过这个问题,相信导演王全安也想过。然而三个人的和解并不是生活的和解,社会的和解。当将三个人放在生活的大环境中,在全家人最后的晚宴上,刘燕生一首压箱底的保留曲目《毛毛雨》,被倾盆大雨浇灭。乔玉娥与他亲近的幻觉彻底破灭,燕生恢复成为局外人他从来都是外人。在台湾是,在上海也是。

影片使用了大量的长中镜头,尽管将故事的交代得非常饱满,画面却一直是沉静的。有着人在做,天在看的节奏。而对时代背景的处理、儿女关系的延伸上,也干脆果断,没有多余展开。只有对莫小棋饰演的陪伴老人们左右的外孙女,着墨略多。导演的用意可能在讲对爱情的抉择、精神的传承,但个人感觉略有明显,不是特别高端。总的来讲,《团圆》还是一部生活闷片。感兴趣的人能够在大屏幕看到,必然暗生欢喜。不感兴趣,也属正常。


喜欢《《团圆》电影影观后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团圆影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