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患者必读:乌托邦清单读后感1000字(3)篇。
静下心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就好像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般。读经典书籍作品对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就有很大的帮助。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可以学到很多,扩充自己的知识库,最好我们可以用读后感文章的方式,将阅读中的体验记录成文。您是否正在想怎么样才能写好作品的读后感呢?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强迫症患者必读:乌托邦清单读后感1000字(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强迫症患者必读:乌托邦清单读后感1000字 第(1)篇知识都是这样传递的,好多书没有看过,值得去看看,最感兴趣的是关于书信的往来,里面有个小游戏特别的有趣,想要去实际行动,会不会有意料收获呢?游戏内容:我将自己虚拟设定为每一封信的回信者,自动承担起逐一回信的义务,在截然不同的时间、空间和体验里,试图以提奥的身份与凡·高沟通,以荷西的身份与三毛沟通,以Sam的身份与顾城沟通。我发觉这种时候每次提起笔来我都刹不住车。
还有一个情节偶尔需要刺激的,在高压的工作中,适当不正经似乎也挺好。里面有介绍关于情色的清单,并不是看这一类的书是不好,而且不同的体验,不同的理解,也能更好的与另一半的相处模式。就像张爱玲里面描述的情爱并不露骨,反而更加柔情似水:我好像只喜欢你某一个角度。你看是不是不同的理解就会浮想翩翩。
说到颜色,最常见,最普通,可经过作家的细腻竟可以是一对情侣的爱意绵绵的对话:到了浅水湾,他搀着她下车,指着汽车道旁郁郁的丛林道,你看那种树,是南边的特产。英国人叫它野火花。流苏道,是红的么?柳原道,红!黑夜里,她看不出那红色,然而她直觉地知道它是红得不能再红了,红得不可收拾,一蓬蓬一蓬蓬的小花,窝在参天大树上,壁栗剥落燃烧着,一路烧过去;把那紫蓝的天也熏红了。
也对颜色更深的认知,对书信的向往,对情色的期待。
强迫症患者必读:乌托邦清单读后感1000字 第(2)篇看前面两章,真的很莫名其妙哦,然后看着有点累就听书,没想到后面还挺有趣的。特别是关于书信的清单,想想我以前还有笔友呢,妈呀,现在想动手写信都不知道写给谁了呀。
然后问了老爸,他二十多年前,在深圳开鞋店,有一个海南的年轻人,老是和爸爸买两双鞋,一直要老爸便宜点,最后不知道为什么成了朋友,他们还往来写过好几封信,最后就断了联系。老爸还想,以前真可惜啊,没有方便的联系方式,只能写信。然后我就充满好奇地问男生女生,结果是男生哈哈哈哈。这个是我还没出生的小故事。
还有书里关于情色的描写,关于盲人的描写,让我想看几本书了。因为我听着听着不小心睡着了,后面又听多一次,书还是不错滴。
——No.75
强迫症患者必读:乌托邦清单读后感1000字 第(3)篇一本很薄的书,总共八十多页。书名挺唬人,其实里面的内容很简单,但是简单不代表不精彩。俗话说,浓缩的是精华,有多少名人被大众所知仅仅是因为一句话,而平生那么多事迹、著作都是为了告诉世人,我说的那句话接近于真理。
此书精彩在于作者列出了一个个清单,你想了解其中的某一块内容,都可以按照清单上推荐的书籍、电影等资料来看。而在清单前面,作者还把自己的知识、感悟写出来放在那里,让你对后面的清单更加信服一些。
我读此书,从写下的笔记看更像是对过去的些许回顾。而最有所得的,该是以后刻意地对颜色的观察和使用。也许有的书友打开此书会有些失望,一本平淡至极的书,但是开卷有益,有所得,便不枉费与作者在文字中些许时光的交流。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拖延症》读后感1000字
常言道:“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从小到大,我们看过很多书,老师会在我们读完一本书后要求写下一篇读书笔记,用来记录下我们在阅读时的一些新的想法与感悟,如何在读后感中全面的总结自己的心得呢?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拖延症》读后感1000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拖延症》读后感 篇1
英国著名小说家狄更新曾说:“永远不要把你今天可以做的事留到明天做。”说的就是今日事今日毕,不要陷入拖延旋涡。然而,不幸的是,许多人往往都抱着侥幸心理,对“拖延”行为甘之如饴。
比如明明可以马上就完成的工作,非要刷刷朋友圈、看看微博拖到加班才完成,让老板觉得你工作效率低下,提拔无望;明明答应了老婆去交物业费,却想着一会儿看完球赛再去,结果忘了交费停了水电,导致老婆生气等等。
《戒了吧,拖延症》一书中,作者辰格通过主人公胡小懒这么一个“像你、像我、又像他”,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主人公形象,带我们走进了拖延症的世界,从拖延的可怕危害、行为模式,到拖延再到拖延产生的深层原因,以及如何对症下药来“战拖”的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可实操的行动指南。
作者辰格是从2006年起便开设博客撰写心理学方面的文章,曾策划出版多本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深受广大网友和读者认可和喜爱。
在她编著的《戒了吧,拖延症》这本书中,没有长篇大论的教条性文字,借由主人公胡小懒,把我们带入一个个贴近生活的场景,和他一起经历拖延的煎熬,一起与拖延死死对抗。
《拖延症》读后感 篇2
延宕是偷光阴的贼。――英国诗人爱德华·杨格
正所谓“千防万防,家贼难防”,而拖延这个窃贼正是我们的家贼,当发现了自己存在拖延症,如何战拖呢?
书中讲到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法国著名大文豪维克多·雨果在写作时,有一个特殊的癖好,那就是光着身子写作。对此人们很不解,以为他疯了,其实不然,他让管家在他写作时,把他脱下的衣服都藏起来,目的是为了在该写作时,能够心无旁骛、乖乖地坐在书桌前写作,而不知想那些有的没的,一会儿去泡杯咖啡、一会儿去花园逛逛等。
当然,这种做法虽然有效,但是比较极端,我们还可以从很多方面逐步改掉拖延这种行为习惯。
一是重视每一件小事。正所谓习惯成自然,当我们每做一件小事都尽早做、尽力做,逐步养成不拖延的习惯。当行动成为了习惯,就会印刻到我们的思维方式中,不用刻意执行就会去完成,而不是像以前一样,一想到要做什么就感到麻烦和疲惫。
二是不为自己找借口。为自己找借口开脱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防卫机制,但是找借口或许可以蒙骗别人,但是却无法蒙骗自己,它会让我们陷入自己编织的自责黑洞无法自拔。
三是现在就去做。这是战胜拖延症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办法,拿出纸笔,列出自己的行动计划,马上开始行动,一分钟也不拖延,才能慢慢戒掉拖延的毛病。要知道越拖延越恐慌,然而一旦我们开始去做我们一直拖着没去做的事情后,内心会非常的充实和有成就感,从而激励我们会继续完成它。
拖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自知,一步一步把自己拖到病态的边缘,影响情绪甚至正常生活,因此,赶紧对照《戒了吧,拖延症》这本书,向拖延宣战,彻底改变你的人生吧。
《拖延症》读后感 篇3
拖延眼下一时安,以后迟早得买单 读《戒了吧拖延症》有感
有一种可怕的病叫《拖延症》,一旦患上了,就很难治好。有一种解药,那就是坚持。
拖延症超可恨!他很难缠。而且还令我有一种心虚的感觉,英语作业是必须得写的。但这种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的思想占据我的心灵时,我到最后也没有完成英语作业懒,每个人都有过的,因为懒,所以才拖延。等到老师收作业的时候,我还要磕磕巴巴的解释完。拖延会让人变得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今天阅读的书中就有一个最为典型的例子:小晨是一位专栏作者,他非常在工作中追求完美。追求完美自然没错,如果完美主义阻碍我们去做事,那就大错特错了。小晨制定了两篇完成高质量的专栏计划,压根不起任何作用,她并没有完成自己制定的计划,总是找借口安慰自己。但借口并不能当拖延的替罪羊。玩归玩,写归写,因为玩而放弃写,这样只会让自己感到非常焦虑。想一想,如果你楼下邻居家着火了,你想打把游戏再拖延会儿,那你可就自身难保了。假如你那时跑下去拨打了119,救援人员及时来灭火。后果可能就不大。为他人着想,就等于为自己着想。
看完整本书过后,相信大家的感想都一言难尽吧!我要坚决改掉拖延这个坏毛病,不能让这个恶魔缠身。总之,人生就像一次旅行,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叹息。心中有梦想,就应该去实现,不要让梦想变成空想,要竭尽全力去实现人生的梦想。
《拖延症》读后感 篇4
《别让拖延症毁掉你》读后感1500字!
走出生活的“泥潭”,只需要改变这个习惯。
我有一个朋友,她说她要减肥。让我督促她。结果第2天我就看到他和另外一个同事在一起吃汉堡。我问他,你不是要减肥吗?他却和我说,我把这一顿吃了再减肥。我知道她的减肥没戏了。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这个事情我等一会儿再做吧”。或者说“不急,反正还有时间呢”。这样拖延的话。其实这就是拖延症的表现。
而拖延症也会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在心理上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负面情绪。
李世强就在《别让拖延症毁掉你》这本书中运用了大量的案例。向我们仔细的解释了拖延症形成的原因、危害以及出现的各种类型与症状。并且也详细的介绍了,如何从心理上克服拖延症。解除它对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干扰。从而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让自己有一个全新的开始。
《拖延症》读后感 篇5
在这个小组,看到有很多人在哭诉自己的拖延症,当然也有很多人在这个小组里和拖延症搏斗,而且还专门有这个小组专门建立的网站---战拖会。
但是对我来说,我当时的感觉是:哇,原来拖延不是一种习惯,而是一种症状啊。
这是我当时的想法,于是一年前的我很快的买了组里推荐的战胜拖延症的书,后边的详细事情我不用再叙述了,如果你和我一样,那么你也猜得到,一年过去了,这本书我连第十页都没有读到!
据说我买的那本书书当年被称为战胜拖延症1,而我一直到拖到了这本书的续集战胜拖延症2出来后,还没有看完它,这大概是一个拖延症绝好的一个例子吧。
昨天在地铁上看网易阅读里的电子书,看拖延症续集(大概是)的试读内容,当看到里面说到改变拖延观念的一个办法,就是要像美国的24戒酒协会那样,首先承认自己酗酒,承认自己有很严重的拖延症,承认自己拖延成瘾是战胜拖延的第一步;其次要放低自己对战胜拖延的乐观态度,但是要加强自己对继续拖延后果的认识。
看到这里,我忽然觉得自己对抗拖延的方法确实是完全错了,因为我一直以自己是一个做事认真的形象来欺骗自己,而不肯承认自己做事情一直在拖延。
仔细想想,我的拖延症真的很厉害的独孤求败啊:
-喜欢买书却拖了不看,两年里家里的书已经买了两三百本了,昨天又买了10本书,可今年认真看的书不超过10本。
-准备写的一本小说,已经拖了四年了,写了不到200个字。连开头都不算。
-一直想换工作,拖了三年了还没有换,而那个工作实在是一点发展的机会都没有了。
-个人定的计划,从来没有完成过,周计划坚持到第三天就放弃了。
-孩子都可以打酱油了,买的孩子如何才能正确的打酱油的育儿书,还没有看完。
-在职读的学位论文拖了三年去年才写完通过,要不是因为时间到了不写学位就作废了,估计能拖个十年。(后遗症是,现在偶尔还做噩梦被吓醒--该毕业了,竟然有好几门自己没有考试。好在这一年频率低了,每一两月才做一次)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我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写了。。。
但是我可以欣慰的告诉大家,我昨天把这本书看完了:
买了一年多的书,看了一年都没有看完,今天一个下午花了两个小时看完了。如果你问我看了这本书有什么效果,我只能说一点效果都没有。
因为这伴随一个人好多年的习惯,怎么可能在看完书两个小时后就完全消失了呢?如果可以再看完一本书就能解决很多人困扰多年的问题,这也是不太现实的事情。
所以如果你买书的时候,就要下定决心花几个月去和拖延症做斗争,而不是在看完后大呼上当:这本书对我的拖延症一点帮助都没有!
《拖延症》读后感 篇6
懒惰是拖延症的兄弟。人人都有懒惰的一面。人的性格中就有惰性的成分。生活中。我们也会常见很多懒惰的人。他们能明天完成的事情,绝不在今天做完。能留给别人做的事情,绝不自己做。在守株待兔中的那个农夫。就是因为自己的懒惰。想着坐守其成的事情。到最后庄家荒芜了。也成为了别人的笑柄。
追求过分的完美。也是造成拖延症的原因。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完美的人。害怕别人看出了自己的缺点。所以说在工作当中遇到了困难或者是挑战。他们会害怕被别人看到自己的缺点。便选择拖延和逃避。而我们应该知道的是,事物或人有缺陷,并非是坏事情。缺陷才能够使其自身更加努力,才能逐渐的靠近完美。所谓的完美是不存在的。有一些拖延者也会拿完美当成借口。因为这件事情我做不到十全十美的好。所以我宁愿不做。
找借口,而对于拖延症来说,最多的东西就是借口。他们总是找着借口来拖延着,不愿意去付出行动。怎样克服拖延症,在《别让拖延症毁掉你》一书当中。详细的告诉了我们如何克服拖延症。
首先我们要有使命感:不论我们在工作或者在生活上。要有一种使命感。领导能够把任务交给你。是因为他信任你。这是一种使命感。
接下来我们要给自己制定目标和计划。有目标才会有方向,有方向才会有动力。最后一步就是行动。克雷洛夫说过:“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汹涌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
老子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我希望我们都能够克服拖延症。成为自己人生中的强者。
《拖延症》读后感 篇7
《终结拖延症》提出了一整套目前来看最完整的改善方案,很多拖儿们也许都只实践过其中某个部分,或认知,或情绪,或行为,然而必须承认拖延是复杂人体创造出来的复杂症候,不是某一个方面的调理就可以改善的,除了认知情绪行为,身体和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对付拖延症,本书的理念就是多管需齐下,拖延也需要鸡尾酒疗法。
书中提出的认知部分主要强调的是对习惯性拖延思维的反思与分析,五步改变法是种很好的方案,读者若能静下心来体验和实践,彻底改变不断谴责自己的习惯,无疑使拖延从根本上弱化,内化的过程是辛苦的,但是却是攻克拖延症所必须的,建立了正确的认知体系,并不断保护,让她在心灵深处成长壮大,会发现原来自己真的不算什么拖延症患者,生活也会因此美好而平和了许多。
情绪方法中关于马和骑手的论述也非常发人深思,的确,有时理智被拖延的习惯带的脱离了赛道,拖延者就是那个勒不住缰绳的苯骑手,锻炼自己的情绪肌肉调整不舒服的感觉,让自己和状况并存的条件下启动是很重要的,书中这段有很多语句一语中的,你不希望感到不适或显的智力低下.的确深刻的指出了拖延者心中隐藏的根本原因,拖延评估汇总表(P91)阐述的拖延的种类和指导也对情绪锻炼和读者脆弱的神经的磨练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行为部分的关键词是分心,与其说是分心行为不如说是分心习惯,这也许是从我们很小的时候就陪我们一起长大在思维中沉淀多年的坏毛病,书中提出了解决方法,但读者更应该自己探讨适合自己的方法。时间管理的确未必有用,不过思维喊停到真可以试一试。逆向规则是很有意思的预期方法,它强调预先勾勒出成功的景象。除此之外,更多具体的小方法,跬步千里,五分钟计划.方法都是好方法,读者自己选择实践与坚持才是改变的根本。
客观的说,决不是恭维,本书的翻译很有水准,也足见译者群体的语言根基,毕竟他们是高学历的青年知识分子。但真诚的说一句,曲高难免和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书的普及性,显然,喜欢读网络小说的年轻人更需要通俗易懂,一句话能直插心窝子里的表达方式,否则即便看了也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作者的角度来讲,书中的诸多理论与方法还略有点繁琐,对一个被拖延症搞的焦头烂额,一脑门子官司的重症患者,在心情阴翳,毫无斗志的严重拖延状态下,很难马上运用书中的招数,也就是说,虽然开出了长久的综合药方,却不是可以救急的速效救心丸,当然,对付拖延症恐怕没有什么速效救心丸。另外,国外心理学家的西方文化背景使此类书籍在对中国读者的具体应用指导上的怎么都显的不够自然,中国人的文化底蕴和思维传统使拖延症也具有很强的本土特色,比如中国孩子从很小就面临着竞争、学业就业等压力,中国人的体面与中庸等处理问题的态度是外国学着无法体会和分析的了的,然而,本书的出版还是很有意义的,希望此类书籍的翻译出版能够带动国内心理学医学等学者,乃至社会对拖延的思考和关注,吸引更多的人来研究探讨战胜拖延的方法,帮助拖儿们解决烦恼无疑会对社会做出很大贡献。
综上,书是好书,招是好招,但拖延症是慢性病,治疗康复需要很长的时间,能否有具体的重大改善,需要长久的照顾呵护,需要拖延症患者自身的悟性和造化了!
《拖延症》读后感 篇8
在《终结拖延症》里,作者威廉克瑙斯(WilliamKnaus)提出了三管齐下的方法,分别从思维认知、情绪管理和行为实践三个方面来讨论如何破除这些障碍,如何有效战胜拖延。
首先,先来看看,常见的拖延思维有哪些:
1)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开始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句已经在义务教育里已经背的滚瓜烂熟的诗句,在计划和行动开始之初,总会被遗忘,究其原因在于:我们总认为时间还很多,离最后期限还很远。尤其是面对那些我们认为会对自己有用,应该去做的事情时,总会把行动无限期往后推迟。
2)我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是先准备准备吧。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准备充分是很有必要的,但同时准备也会成为一种逃避、开拓的借口,因为准备得越充分,内心对未来就越有把握,心中就越踏实,因而面对的恐惧和焦虑就会少点。这是人的本性,无法避免。可是,就算准备得越充分,也不能让我们对未来有更多的把握感和操纵感,因为总会有不可预知的意外和干扰来打破行动和计划的进行。
3)为了把事情做得更好,我要准备得更充分。
这与上面一点类似,不过在完美主义者当中较为常见。但是我认为,相对于拖延思维来说,完美思维对完美主义者的思维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大。
4)我觉得我会失败.....
有些人拖延一些事情是为了不想面对失败的结果,因为一开始他们觉得就算努力去做,还是无法完成,会面临失败的局面。而他们的成败价值观是这样的控制他们:努力了还是会失败,这体现了自己的无能;而如果自己拖延不去做,或是到最后期限才去行动,那么即使面临失败的结果,他们觉得自己并非是一个Loser,因为他们认为自己还未使出全力,还有余地。
不管你是否有拖延的行为,是否存在拖延思维,最重要的是觉察到自己正在拖延!对拖延的觉察是战拖的第一步。如果一个人明明在拖延,却否认自己在拖延,并继续拖延下去,这才是最可怕,最自欺欺人的地方。而在本书当中,作者建议:通过写拖延日志增进对拖延的觉察。拖延日志就是记录拖延的详细情况,如拖延的事情,拖延的结果,拖延的借口(内心独白),拖延的情绪变化等等。当具备对自己思维的觉察力时,我们就可以在拖延思维出现之时,通过自己激励、自我辩论,同时利用新的思维模式去替代拖延思维。以坚持跑步为例,今天先不跑吧,今晚恰好有好声音,先看完吧,明天再开始跑步吧!没关系,好声音晚上9点30分才开始,我可以先出去跑30分钟,然后再回来,时间正好,而且我明天可以再看重播,这样就可以省去广告时间了,所以还是今天开始跑步吧!
其次,就算我们开始迈出了第一步,拖延也还是纠缠我们不放。在我们还未建立完全针对某个习惯的神经通路或是新的战拖思维时,旧有的拖延思维为了求生而挣扎,不断地给我们的情绪和内心增加压力,让我们烦躁不安、焦虑难耐,甚至它像一个顽皮的小孩,在心中制造一个声音,强烈要求我们拖延或是停止手头上的事情,力求分散我们的注意力,然后趁虚而入,使拖延死灰复燃。
针对拖延引发的焦虑、恐惧和厌恶的情绪,书中的建议就是培养对这些情绪的忍耐能力,进而锻炼出情绪肌肉,这确实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却很痛苦,也很影响工作和生活。因为往往这些情绪出现时,我们越是强忍着,越是在心中做挣扎,做内心独白,自我激励,都会让我们分散对当下的注意力,如果那时恰好你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去完成工作,你会因无法静下心来而抓狂。所以我认为,强忍不是通用的办法,适时地放下手头的工作,静下心,深呼吸,利用灵修的方法,去与自己的情绪相处,同时在拖延日志上记录下来,待情绪稳定后回到工作中,这样的效果或许好很多。
最后,书中提到的战胜拖延的行动技巧基本和之前分享的战拖技巧差不多,现在再来回顾一下:
1)确定一个清晰、具体、可量化的目标;
2)将目标分解成短小具体的步骤来完成。如果是创造性的活动,就分解成机械性的活动;
3)不必准备太充分,一旦发现自己在准备上花太多时间,就跳过准备,直接行动,Justdoit;
4)停下完美主义,给自己足够的时间,一点一点地做,同时记录自己的改变和变化;
5)消除一切干扰,如关掉手机,关掉电视、拔掉网线......集中注意力;
6)利用仅有的10分钟时间;
7)先做5分钟,再做5分钟.......继续这样下去,你会慢慢找到状态的;
总得来说,这本书比《拖延心理学》更注重实践操作,但是操作的方法和步骤并不是那么容易理解,因为书中提倡通过记录和书写来觉察和反思自我,许多内容只有做了才会明白,才能理解,也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建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
另外,再补充一点,那就是时间管理和拖延的关系。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拖延并不属于时间管理的范畴,而且拖延的产生并不完全是时间管理里不到位,可以说时间管理在其中作用的很小。而时间管理只针对那些最不拖延的人有效,对于经常拖延,不经常管理时间和自己的人,无效。
《清单革命》读后感1000字
《清单革命》读后感1000字
本文作者:护理部 李元元
《清单革命》,一本仅仅227页的书,却涉及了医疗、建筑、政府、飞行、餐饮等多个方面,并且内容详细, 这是让我觉得比较震撼的地方。
这本书的开头提出了可以原谅的与不被原谅的,它们是“无知之错”和“无能之错”,“无知之错”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知识而犯下的错,“无能之错”时因为掌握了正确的知识,却没有正确使用而犯下的错,道理听着很简单,实施起来却很复杂。
在书中,作者葛文德列举了很多与医学有关的案例,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我知道,一份病历里面包含了多少医务人员的心血,以及患者对于我们的期望,还有很多未知的潜在的疾病隐患。
无论在医学还是在其他领域,个人能力往往不是最难克服的障碍。每个人都会犯错,会犯一些低级错误,甚至是毁灭性的低级错误,如何杜绝、减少甚至避免犯错?我们该怎么做?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使用为了提醒自己的便利贴,我认为这是一种清单。为什么要使用清单?就是为让我们的大脑建立一张“认知防护网”,它能够弥补我们与生俱来的认知缺陷,减少错误或者更多不确定因素的发生,比如在我们记忆不完整或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清单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可是我们该如何正确地使用清单?清单内容一定要简单至上,言简意赅,从来没有全面的高效,从来没有一张清单能涵盖所有的情况,烦长而含义不清的清单是无法高效并安全执行的,所有清单的制定要素必须是坚守简单、可测、高效三大原则。
那么该由谁来主宰清单?将清单的决策权分散到每个人,让每个人负担起自己的责任,要以人为本,也不能迷信清单,清单的力量是有限的。在最危急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主角毕竟是人不是清单,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建立防止犯错误的。
清单的内容要持续改善,保持清单的自我进化能力。就算是最简单的清单也需要不断改进。简洁和有效永远是矛盾的联合体,只有持续改善,才能让清单始终确保安全、正确和稳定。
其实在我读完革命清单后,我觉得一份清单就类似于我们的QCC持续改进工作一样,发现目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拿出来讨论,制定相应的目标、方法、计划、决策来行动改善问题。
人无完人,一个再优秀的人,也有疏忽、固执或者犯错的时候。
为了不让相同的错误一再发生,为了别再为那些错误付出沉重的代价,那么让简单有效的清单在我们的工作中成为一种习惯吧。我想所谓的清单革命,就是一场观念的变革,我们最终是否会接纳,其实取决于我们是否承认清单最终所能带给我们的意义。
以上是我个人浅表的感受,但是这本革命的清单值得大家一看,或许你会有比我更深刻的理解。
清单革命读后感(模板3篇)
一本新书象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作品这本书的描写风格质朴,为人带来很多感悟。对于阅读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我们可以记录在读后感里,怎么样写出一篇可以体现自己心境的作品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清单革命读后感,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清单革命读后感 篇1
作为一个班的管理者—班组长,是公司各项指令任务传达、落地的执行者.在读了这本书后,让我明确了一本清单的重要性。
在工作中,每个人都会犯错,无论我们多么专业、细致,也有可能在一些事上忽略一些关键点。错误分为两类:
1.无知之错—因为我们没有掌握正确的知识而犯的错;
2.无能之错—是因为我们正确掌握了知识却没有正确使用而犯的错。
所以,我们在接受任务时,需要一张清单,把任务细化,列出任务易错点并这样传达监督,是犯错率降到最低。
清单对于团队也非常重要。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不再是单枪匹马。不再听命于唯我独尊的大师,而是依靠团队的智慧。一个人免不了会犯错,一群人犯错的可能性就会小很多。
清单为我们提供了认知防护网。我们把每一个员工的工作特性,容易犯的错误用清单列出来,就能针对性的管控,针对性的分配任务。使任务能更好地完成,不再犯低级错误。在团队中,应充分沟通,相互协调,并赋予他们权利,让他们用所知最佳方法来解决瞬息万变和出人意料的问题。清单的作用不仅仅在于能把事情做好,更重要的是培养注重合作的纪律和文化。精心设计的清单会帮助你节省有限的哪里,不让你的头脑被纷杂的检查项目占据,而是让你解放出来处理更加困难的问题。
用一套清单来保证不遗漏任何简单的问题,不跳过任何简单的步骤,保证对困难和意料之外的问题能进行充分讨论,商讨出解决方案。这样就能使团队变得更好。
清单革命读后感 篇2
读书心得《清单革命》读后感800字:
从远古一路进化而来的人类,由蛮荒创建文明,并且前进的脚步越来越快,社会如今运作起来复杂之极。可是显然人类的生物性进化远远跟不上社会复杂度的变化,我们越来越容易犯错误,而且持续不断。
面对如此窘境,我们应该做点什么?阿图·葛文德博士把制作“清单”这种看似简单无用,实则收益巨大的概念介绍给了读者。
错误的类型:“无知之错”,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知识导致犯错;“无能之错”,明明掌握了正确知识,却没有正确使用而导致的错误。
科技的迅速发展造就了知识的爆炸,面对复杂的情况,作者以建筑业和航空业的大量实例,展现了清单的力量,如何让如此复杂的事情一步一步完成,而极少发生偏差。航空业的诸多案例实在让人映像深刻,早期的飞行完全没有严格的清单规则,完全由驾驶员依靠自身的经验和习惯来操作来驾驶,由此而带来的是事故频发的悲剧。行业不得不反思,用清单来规范飞机驾驶被证明是有效的方法,派生出各种情况下的处置清单,并且不断的推陈出新,让航空业成为最安全的运输业态。
关于如何制作清单,作者也分享了几个心得。其一,让部分处于弱势地位的团队成员获得适当的话语权。团队成员都能参与其中,集合众人智慧来防范细微错误,提升沟通能力降低问题难度。其二,清单的制作必须简单、突出关键点,很难想象一张繁杂的清单去执行的可操作性,读后感·其实就是在浪费时间和消耗大家的耐性。其三,清单是作为人的辅助,关键在于人。关键时刻,清单降低我们犯错的概率,重要的决策依然要靠人的完成,所以不能迷恋清单而放弃提升自身素质技能。其四,事物总是不断变化,清单也必须不断迭代。
我从事的工作没有像外科手术、驾驶飞机、建造大楼般复杂,但是在处理问题时也或多或少借用到清单来规范流程,我能体会到清单带来的益处。
除了普通简易的流程清单,通过阅读本书,我对“沟通清单”的重要性有更深的理解,越是复杂的事情越需要团队的有效沟通,只有经过充分的沟通,集合众人的智慧,风险才能降低。
就像书中很多专家开始对清单的不屑一顾,经过实践才明白了清单的重要性。所以对我们来说,在极端复杂的情况下,不要太迷恋自己的记忆、判断等主观因素,找一张合适的清单,来助力事情的完成!
清单革命读后感 篇3
《清单革命》是护理部推荐给护士长的必读之书,出于好奇,我拿起来读了读,读后感触颇深。我想清单不应该仅仅是方法论,还是一种系统的思考方式和执行保障。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如何建立清单思维、清单系统,如何将清单用于护理工作并极致发挥,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在此,我想将这本书推荐给护理姐妹们,希望我们共同研究、探讨和学习。
记得书中有一家医院原本经常发生的中心静脉置管感染比例从11%下降到了0,避免了43起感染和8起死亡事故,为医院节省了200万美元的成本。同时,还让医院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上升了19%,手术室护士的离职率从25%下降至7%。听到这些数据,我相信不用我多说,大家都已经意识到使用清单,大有裨益。因为本书不仅给了医院管理者一个强大的思维工具,更带来了一场深入人心的观念革命。
书中讲述了医院手术清单的故事,建筑业施工任务的清单故事,航空领域飞行清淡的故事,和投资领域决策清单的故事,这些故事的是我深刻意识到清单的重要性。
面对一些无知之错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知识而犯下的错误与无能之错因为掌握了正确的知识但却没能正确使用而犯下的错,我们应该如何避免。我在科室的主要工作是综合岗办理出院手续。我为自己设计一个清单,这样可以迅速、准确、不漏项的完成我的工作。制作清单就是三个原则:简单、可测、高效。
人无完人,再优秀的人也有疏忽、犯错的时候。清单可以让我们在正确的思维道路上安全驰骋。学会总结和制作清单,让清单成为一种工作习惯,是我们进步的一个阶梯。而清单的本质在于沟通,它的实施离不开划定角色,有的时候需要团队来共同参与清单的执行过程,毕竟处理事情的是人,而不是清单。清单只是一个很好的凝结团队的载体,团队合作才是解决问题的主角。
清单革命读后感1000字
通过网络就可以知道作者写的作品这本书。是被很多人在讨论的。每个人在阅读过后会产生不一样的读后感。您知道我们可以怎么写作品的读后感吗?我们特别编辑了“清单革命读后感”,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清单革命读后感 篇1
闺蜜晓玲近来感到痛苦不堪,她觉得自己好像是得了健忘症。
她回忆说,周三那天,一早起床就遭遇麻烦。孩子起床磨叽快迟到了,因为慌忙出门,结果把家门钥匙忘在屋子里了。她心里一边懊恼自己粗心,一边告诉自己:要事第一,先送孩子上学,再想办法解决其他问题。
结果,刚走到孩子的幼儿园门口,幼儿园检查个人卫生,因为孩子的剪指长,她被老师点名批评了。她心里好不烦恼——怎么又忘记给孩子剪指甲了!
带着一肚子火,她匆忙赶到公司,却发现,领导今天要求必须交的那份文件,昨夜好不容易熬夜做完,此刻却忘在家里了……
晓玲一整天都在被“丢三落四”折磨。反复受挫后,小玲对自己产生了怀疑——难道自己真的得了健忘症?读了《清单革命》这本书里,我告诉自己,千万不要小看清单这种方法,它能帮你解决健忘症的问题。
清单革命读后感 篇2
1.确认你的身体是不是极度疲惫
首先确定自己的身体,是否正在经历极度疲惫。身体太过疲惫,是无法让人集中注意力的。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早睡早起、适量运动,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是成功人士必备的革命武器。
因为充沛的精力才能为大脑的活跃创造,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如果,你因熬夜过度,透支自己的身体,或是因为正在经历某些疾病,导致夜晚严重失眠,你就需要为自己安排出时间,赶紧补充睡眠,或是去看专业的医生治疗疾病。如果排除身体疲惫或生病的因素,却还会经常“丢三落四”,那可能就是注意力被过度占用了。
2.注意力被太多“程序”占用
我们人类的注意力,就像计算机的内存一样,容量有限。一旦后台有多程序在同时运行,就可能出现卡顿的现象。也就是,如果你手头正在做一件事,可是你的心里却放不下另一些事,那你就很难让自己的注意力,保持在当下正在做的事情上。
比如晓玲,可能就是她在早上出门的时候,脑海里有太多“程序”在同时运行。她可能在无意识下,在想到学校要几分钟,会不会遇到很多红灯;如果迟到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此外,她的“内存”里,可能还遗留着,孩子起床磨叽带给她的,未处理释放的负面情绪……这些都是占用注意力的因素。当注意力被太多冗余“程序”占用,也就很难把当下正在做的事情做好。所以,晓玲把钥匙忘在屋里,把文件落在家里,也就并不意外了。
3.不要太相信你的记忆力
经常有朋友说:我也买了很多书,学了很多时间管理的课程,可还是经常“丢三落四”,那些书和课程根本都没用。
要是那些书或者课程有知觉,会不会觉得“我要被冤枉死了”?
其实,我和晓玲一起参加读书会,学习过《清单革命》这本书。我提醒晓玲:“你没用清单的方法吗?”
晓玲说:“我觉得自己还很年轻啊,记忆力还没差到,干啥都要写到本上的地步吧!而且每次还要多出一个写清单的步骤,感觉好麻烦!”
相信自己,是非常好的思维习惯。但是盲目相信自己的记忆力就不太可取。我们要承认,我们是人,不是机器,大脑有一个非常正常的工作机制——遗忘。何况,生活中,琐碎的事情非常多,再小的事情,都要靠现场发挥,纯靠所谓的记忆力,真是太累自己了。
明明是一张便条纸,就能解放自己的事情,为啥非要给自己的大脑徒增负担?就像晓玲,如果她能在出门前的鞋柜边上贴一张醒目的标签,上面就写四个字:伸手要钱(身份证,手机,钥匙,钱包)。
这样就能帮自己大大降低把钥匙忘在家里的几率。
清单革命读后感 篇3
这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拓展了人类思想的疆域,阅读起来感觉非常新鲜。原来好多事加个清单就能产生非常好的效果,很多地方看起来也必须得靠清单。这主要源于人类头脑的先天性不足,无法每次都严谨准确的应用头脑里所有的知识,而清单可以弥补这个不足。
在一些重要领域,“无能之错”可能会导致大祸,远远不是犯错的人所能承担的,这样的领域,就应该极度依赖清单。
清单,最早应用于航空领域。1935年,波音刚研制的非常厉害的“空中堡垒”轰炸机,王牌试飞员因疏忽忘记解锁升降方向舵,刚升空就坠地爆炸了,不仅让两个人丧命,也差点让波音公司破产。
这决不是试飞员缺乏经验或者技艺生疏,他属于王牌级别的,优秀中的优秀,但仍然会犯一些低级错误。所以,没有任何人可以保证在一些复杂操作中不出现任何疏忽。
在一些关键领域,任何疏忽都是非常非常要命的,比如航空,比如建筑行业,比如医疗行业(这个要的是别人命,而不是医生的命,有些时候我个人揣测甚至并不会明显影响某些医生的名誉),比如金融投资行业(作为一名金融行业从业者,我可以向大家保证,这个真的很要命)。
按照作者的介绍,清单在航空领域和建筑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早已成为一种优良的传统习惯。在这两个领域,任何疏忽都会带来显而易见的要命效果,而且是谁犯错就会要谁的命,因果关系非常清晰,所以这两个领域对清单几乎没什么排斥就接受了,目前已经可以成熟应用。
在医疗行业,由于权责不太统一,很可能医生的疏忽主要由患者承担,所以有些医生对清单还会有些排斥情绪。作者曾经做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调研结果:在250名医护人员中,起初,大部分人对这一举措是否能够凑效表示怀疑。但使用了清单之后,有80%的被访者认为清单便于使用,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有78%的被访者在自己的工作中凭清单发现过隐患。但在“如果你自己要接受手术,那么是否希望手术团队使用清单?”这一问题中,结果93%的人给出了肯定的回答。这13%的比例差异,反映了医生权责的不一致性。
在ICU每位病人每天平均接受178项护理操作,每一项操作都有风险,经过多年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失误率只有1%,这仍然意味着每个病人每天要承受两次左右的错误护理操作。在没有清单的保护下,如此多的护理操作就像“要你命3000”,总有一款可能适合你。因疏忽导致的医疗事故绝不罕见,但跟飞机失事或者摩天大楼倒塌这样的事情不同,这类医疗事故一般不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通常主要由患者默默承受。
清单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工具,更是一种可以拓展的思想,比如手术前的团队自我介绍,可以带来更好的团队合作氛围,从而带来一系列神奇的变化。这就像一个小伙纸在卡拉奇400万贫民窟里做的一个实验,在没有任何其他基础设施改善的情况下,只是因为推广了香皂的应用,各种疾病发病率就非常明显的下降,这并不应该完全归功于香皂的消毒作用,香皂的推广过程也带来了当地人生活习惯的改变。
最后,清单革命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跨学科的魅力,跨学科碰撞带来的灵光闪现,就像干柴烈火的.爱情一样,往往会有美好的结晶。航空和建筑行业的清单,应用到医疗和金融,就会带来巨大的正向变化。这个其实都是人家玩剩下的,对后两者来说却是非常的香。
本书的作者阿图葛文德,作为一名著名的外科医生,曾经在牛津大学读过哲学、政治和经济学专业,我想这是《清单革命》这一革命性思想诞生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芒格先生赠送的2万美金支票,可能不仅是敬佩阿图葛文德的医学见解,也欣慰于他在跨学科实践方面的成功。
清单革命读后感 篇4
《清单革命》该书通过已经成熟应用的清单使用案例,如其在建筑业、医疗业、航空业、餐饮业等的应用、行动及效果评估等案例, 阐述了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行业中,人们已经无法依赖个人技能及记忆来保障无错的情况,而是时时面临着出错的可能。
现代社会下,我们面临的错误更多的是”无能之错“,也就是如何持续、正确地运用我们所掌握的知识。 这时候需要引入清单的机制来保障致命错误的出现!
本书首先阐述的第一方面的内容为:为什么要用到清单。首先人们需要接受心灵的转变,因为人人都会犯错,知识,早已让我们不堪重负。请承认,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请承认,无论我们进行多么细致的专业分工和培训,一些关键的步骤还是会被忽略,一些错误还是无法避免。各个行业,已经从非常复杂发展到更加复杂,即使超级专家也会犯错。
第二方面,需要明确,清单中关键点比大而全更重要,清单从来都不是大而全的操作手册,而是理性选择后的思维工具。抓住关键,不仅是基准绩效的保证,更是高绩效的保证。抓住”关键“要素与”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清单会提醒我们不要忘记一些必要的步骤,并让操作者明白该干些什么。这不仅是一种检查方法,而且还是一种保障高水平绩效的纪律。清单还帮助我们记忆关键步骤,并且清晰地列出了操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本步骤;清单为基准绩效建立了更高的标准。
第三方面,通过清单的使用,要确认,团队犯错的几率比单个人要小。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各个复杂行业已经不再是单枪匹马能够完成工作,不再听命于为我独尊的大师,而是依靠团队的智慧。一个人免不了会犯错,一群人犯错的可能性会变得小一些。清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认知防护网,能够抓住每个人生来就有的认知缺陷,如记忆不完整或注意力不集中。组织一个井然有序的团队,团队沟通的智慧。
其次,本书讲述了清单的行事原则。如涉及到清单的主宰问题,权力应当下放。将决策权分散到外围,而不是聚集在中心,让每个人担负起自己的责任,这才是让清单奏效的关键所在。中央集权行不通了;每个人都是清单的主宰者和参与者;我们需要自由和协调;清单,安全与高质量服务的关键
同时,清单的关键是简单至上。从来没有全面的高效,从来没有一张清单能涵盖所有情况,冗余而含糊不清的清单是无法高效并安全执行的。清单要素的遴选,必须坚守简单、可测、高效三大原则…一切为了安全和正确;不是”无所不包“,而是简单、可测与高效;切中要害的”关键点“在哪里;促进有效的执行与有效的分权;现在各个行业中没有一张清单能够涵盖所有意外情况,所以通过任务检查和沟通检查来应对越来越复杂的问题;需要激活”团队合作“检查项目;冗长和含糊不清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而且,清单仅为一种应急反应机制,需要坚持人为根本。清单的力量是有限的,在最危急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主角毕竟是人而不是清单,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建立防范错误的科学。所以清单编制的6大要点:1.设定清晰的检查点;2.选择合适的清单类型;3.简明扼要,不宜太长;4.清单用语精炼、准确;5.清单版式整洁,切忌杂乱无章;6.必须在现实中接受检验。是人决定了关键时刻该做什么;让故事的教训转变为实用的清单。
并且,保持清单的自我进化能力,持续改善。就算是最简单的清单也需要不断改进。简洁和有效永远是矛盾的联合体,只有持续改善,才能让清单始终确保安全、正确和稳定。每个项目都需要适时调整,分权原则,让更多的人分担责任,分享提出质疑的权力;在清单优化过程中,放弃比保留更艰难,简洁和有效之间存在着矛盾。清单,需要设置清晰的测试标准;同时推广,就是更大的跟踪改善;保持沟通质量的改善是其中关键。
最后,我们需要让清单成为一种习惯。每个人都会犯错,别再让相同的错误一再发生,别再让我们为那些错误付出沉痛的代价。清单不是写在纸上的,而是印在心上的。效率,清单带来的额外优势;运用清单可以系统评估工作;建构注重合作和纪律的文化;纪律,职业精神的内涵;防范错误,我们别无选择。
软件行业其实也是一个复杂的行业。过程也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错误,我们可以借鉴引入清单来减少相应的错误。例如将整个环节区分为需求调研前,需求设计前,需求交付前,需求测试,需求上线,需求推广等,分别设定相应的监测环节,并设置重要而有效的检测点,避免错误的产生。这才是我们学习引入清单的关键所在,本书的学习结果及效果待后续实践。
清单革命读后感 篇5
面对极度复杂的事情,我们如何持续、正确、安全地把事情做好!
我们总是惊讶于外科医生和建筑师是如何高效又准确的完成极度复杂的工作的?在读完本书后大概了解了许多。
作者认为人类的错误分为两大类型:
第一类错误是“无知之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我们知识水平之外的错误,我们犯这样的错误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相关的知识,科学只让我们部分了解了世界的运动规律。
比如心脏病的治疗,在20世纪50年代,我们对于如何预防和治疗心脏病几乎一无所知。
第二类错误是“无能之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为自己粗心大意导致的错误,我们犯这类错误并非因为我们没有掌握正确的知识,而是因为我们没有正确使用这些知识。
比如一些书中所讲的案例,大家询问并做好了几乎所有刺伤手术的准备,结果最后却因为忘记问病人是被什么东西刺伤的差点丢掉病人的性命。
外科手术是我们了解的工序最多最复杂的工作,甚至可以说医学(外科)已经变成一门极端复杂性的艺术,成了测试人类是否能够驾驭这种复杂性的一种考验。
典型的在重症监护室的病人几乎每天都要进行178项检查,而每一项的错误都可能带走病人的性命,所以我们惊讶于医生是怎样在面对重大压力的前提下正确、高效的完成各项工作的?
另外飞行工作和建筑工作也是如此,新飞机的操作复杂程度大幅提升,任何一个飞行员,无论他的记忆力有多好,飞行技术有多么高超,都不能保证自己可以在飞行的各个阶段准确无误的完成所有操作。所有试飞员编制了清单,把起飞、巡航、着陆和滑行各个阶段的重要步骤浓缩在一张索引卡片上。建筑行业也是一样的,建筑工人之所以确定一切万无一失,主要有两个层面的原因:首先,他们知道自己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其次,他们知道自己正确的运用了相关的知识。
在本书中作者提出解决任何复杂事情的简单发放就是制定相关的工作清单,不是凭借个人的记忆或者能力完成工作而是运用简单、可测、高效的清单来完成工作,这样我们就可以确保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前提下正确的完成相关工作。
清单革命读后感 篇6
《清单革命》作为一本提升效率、改善过程、完善结果的指导书籍,通过一个个案例让我们了解到很多专业的、有高度的人或是事务是怎么发生和发展的。我觉得清单革命不仅仅是一种方式、方法的指导和改变,更多程度上是一种理念和思维的转变,让我们在列好清单的过程中转变思维模式,抓好工作落实。
一、清单的重要性中
作者将人类的错误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无知之错”,一类是“无能之错”“无知之错”:因为知识局限而犯下的错误。可以被原谅,情有可原“无能之错”:本可以靠能力做到,但还是无可避免地犯错了。可靠清单来消除这类错误。对于从事办公室行政文秘工作的我来说,“无能之错”的出现率会比“无知之错”的出现率高些。在我的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使用了提醒自己的便利贴,我认为这是一种清单。它能够弥补我们与生俱来的认知缺陷,减少错误或者更多不确定因素的发生,比如在记忆不完整或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清单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也是我们避免错误最好的方法。
二、制作一份好的清单
从进入公司开始的业务端、风控端,到从事办公室行政文秘工作,显然我还有很多不足并且提升的空间也很大。而清单,可以很大程度的帮助我去提升工作效率,改善工作成果。书的作者将这一环节分为3步骤:首先将遇到的问题分为三类,分别是简单问题、复杂问题、和不确定的极端复杂问题。第二,对不同类型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清单策略:一是对于简单问题,采用执行清单。简单问题的核心是避免忘记,执行清单有明确的步骤,照着执行就可以了。二是对于复杂问题,采用核查清单。复杂问题的程序多、专业性强,核心是避免遗漏重要环节。核查清单,能确保每个基础而重要的环节不被遗漏。三是对于极端复杂问题,采用核查清单和沟通清单。核查清单,可以确保极端复杂问题的各个环节能够顺利完成。而沟通清单,可以确保极端复杂问题的隐患能够及时的发现和排除。
三、正确高效的使用清单。
清单看起来简单,但为什么用起来却不容易?对于如何制作一份有效的清单,让清单真正发挥作用。从来没有一张清单能涵盖所有情况,冗长而含义不清的清单是无法高效并安全执行的。作者讲了很多技巧和方法,我总结了三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分别是:第一,设计要简单高效可测;第二,执行上要有明确的检查节点;第三,要不断更新。
在阅读这本书时,一方面书中的案例和观念让我觉得优秀的人总有优秀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很多不足和短板。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文秘和行政工作人员,我觉得提升能力、丰富知识、提高效率是我当前和未来都需要长期保持的目标。
(一)在个人能力提升方面
一是努力掌握和提升专业技能。为了确保高效率完成领导的任务。我应该进一步学习运用Word, Excel, PS, PPT等基本办公软件,给自己制定相关的学习计划。将它加入每天的学习清单中。
二是不断丰富个人知识积累。对于非中文专业出生的我来说,需要不断的进行积累才能适应公司的不断前行。我怕将在工作和生活中,通过列出清单计划去系统学习和掌握文秘专业知识、公文写作知识、行政管理等相关知识,去提升自己。
三是持续强化业务知识的学习。积极主动参与各部门条线的材料编写、汇总;积极参与公司各条线业务培训;积极参加公司各类会议,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
(二)在日常工作改善方面
一是认真对待每一次材料编写工作。对于每次的材料编写工作,认真做好检查,列清文字、数字、标点、段落、格式等重点检查清单,减少返工,尽量做到零错误。
二是要严格按照领导指示办事,不能自行其是。个人的想法、措施和创造只能在服从领导的前提下发挥。同时,作为秘书应想办法优质高效地完成工作,不断提高参谋意识和能力,有身在兵位,胸为帅媒的气度,想事、办事要和领导合拍,并且要把握好分寸,不能过犹不及,也不能主观臆断。
三是在处理好对内沟通与对外协调间的关系时。需要更加注重时效,沟通和协调工作都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一则信息,失去了时效性,也就失去了沟通的意义。同时要注重方式,要灵活地根据时间、地点、情境的不同,选择适合的、能被人接受的方式。
四是要多关注公司的生产经营形势、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情况、国家政策大方向等等,培养自身在市场行情上的嗅觉,及时收集整理信息,积极参与课题或业务调研,并根据企业发展目标,作出适应不同经济形势和工作阶段的分析判断,增强文秘工作的前瞻性。
人无完人,一个再优秀的人,也有疏忽、固执或者犯错的时候。为了不让相同的错误一再发生,就需要我们转变思维模式,列好清单、做好检查、实时督导、不断改进。我想所谓的清单革命,就是一场观念的变革,我们最终是否会接纳,其实取决于我们是否承认清单最终所能带给我们的意义。用好清单,转好思维,抓好落实,也可以让我进一步落实好集团“转作风、送温暖、抓落实”工作要求。作为人保青年干部员工,我想只有不断学习、保持进步才能去适应公司的不断发展前行,才能接好前辈的旗帜,才能成为未来卓越人民保险的一份子!
清单革命读后感 篇7
最近,部门内掀起了清单化管理风潮,在同事的推荐下,我抽空花了一个月时间读了《清单革命》这本书。读完后首先感到的是,努力工作固然重要,但会工作更为重要,往往有许多复杂的问题得到解决时,我们会突然发现原来如此简单。阿图·葛文德是一名医生,也是白宫最年轻的健康政策顾问,是影响奥 巴马医改政策的关键人物,也是《时代周刊》2010年“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中唯一一位医生,在这场“革命”里,有六大要点,每一点无疑都是重中之重,不管是设定清晰的检查点也好,还是清单的用语也罢,都梳理了每项的关键点,无论是在医学,还是在其他领域,个人能力往往不是最难克服的障碍,因为在大多数专业领域,训练的时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长,培训的强度也是前所未有的。人们承认自己在工作中会大意,会犯一些低级错误,甚至是毁灭性的低级错误,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不罗列一个清单给自己?它让操作者明白应该干些什么,这不仅仅是一种检查方法,而且还是一种保障高水平绩效的纪律。
从书中回到现实,到我们日常工作中,我们可以将一些复杂繁琐的事,罗列成一个清单,由易及难,团队在开始工作之前,必须进行团队简报,就一些重要的事情进行交流,我们不能割裂的看待各项任务,认为只要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就好了,而是应该为了更好的实现团队的目标而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了获得成功,我们要把一些看似互相矛盾的元素结合起来,他们是自由协调,就好比每个人不同的性格特点一样,每个人的性格都不同,但把性格不同且互补的放在一起,这样不仅起到了互补的作用,也使工作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呢?这同样是清单的作用!
书中所说的清单并不是通常像购物清单、待完成事项清单这样简单的东西,而是指为了防止在关键时刻出错,或者勉励复杂的突发状况是帮助我们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应对策略的一种手段,正确的运用清单可以改善我们工作的不完美,承认人人都会犯错,最重要的是可以大幅提高我们工作的效率和可靠性,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从而更好的促进团队合作!
古语中有“马失前蹄”一词,意思是偶然发生差错因此而受挫。对于自信又自负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次难堪的犯错,错不在于没有掌握相应知识,而是在于没有正确的运用。所以说,清单既是规范,规范好了,自然事半功倍。
清单革命读后感 篇8
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从医疗到金融,从商业到行政,人类所掌握的知识数量和复杂程度已经超越了人类的认知范围和执行能力,人们工作中的错误频繁发生,如重大医疗事故、空难、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投资失策损失惨重等,令人触目惊心。人们往往通过各种高科技、或追求复杂的方式来避免这些事故的发生,而却忽略了一种最简单也最有效的的工具,那就是清单。
《清单革命》分别从医院的临床手术、大厦建造的施工过程、航空飞行的意外情况,投资领域的决策阶段等方面分别阐述了清单的重要性,通过大量数据背书,以故事叙述的形式娓娓道来,强调清单只是工具,主要作用是关键时刻提醒关键问题,而“人”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人”要懂得借用清单“持续、正确、安全地把事情做好”,这是一场思维变革。
作者阿图·葛文德是一名普外科和内分泌外科的医生,也是哈佛医学院的教授,先后被评为“20位最具影响力的南亚人物”“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同时著有畅销书《阿图医生》,是公认的最会讲故事的医生。
阿图·葛文德在《清单革命》中指出,“人类的错误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无知之错’,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知识而犯下的错误,另外一类是‘无能之错’,是因为掌握了正确的知识但却没有正确使用而犯下的错误。”“无能之错”可以原谅,但“无知之错”却不能原谅。如何避免在现代社会的复杂环境中犯简单的错误,《清单革命》给出了答案:成功高效的使用清单。
一、 为什么需要清单?
《清单革命》一书中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分别讲述了关于医院的手术清单、建筑业的施工任务清单、航空领域的飞行清单以及投资领域的决策清单的故事。每一个故事发人深省,让人们深刻意识到清单的重要性。
以我自己比较熟悉的建筑业为例,建造大楼的施工过程中,施工日程安排其实也是清单的一种形式。要建造一栋大楼,需要各个行业的专家分工合作,假设某一天要进行现场搅拌浇筑混凝土这一道工序,那么,材料供应商就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应数量的原材料,比如水泥、砂子、石子等,机械租赁公司则需要把混凝土搅拌机运到施工现场,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施工工人要到位,业主需要保证施工现场通水、通电、通路,监理单位需要派监理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监督管理。最重要的是,要选择天气晴朗的时候进行,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浇筑能够顺利进行。当然,在执行施工日程安排的过程中,难免会碰到各种不可预见的因素,比如振捣不到位产生离析现象,施工工人操作不规范等现象,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跟踪执行情况,产生问题及时反馈,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做相应的调整。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每个单位分工合作,一步都不能出错,才能建造出质量合格的产品。
但因为一个工序涉及到众多单位的参与,每个单位的任务又是环环相扣,还需要不断的沟通、甚至需要完全透明的沟通才能得以顺利进行,于是产生了沟通清单,把施工中可预见的不确定性因素、实际存在的问题,以及待解决的事项体现在沟通清单中,并标注出相应的负责解决问题的单位,提醒各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沟通事宜,这样在施工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通过施工任务清单和沟通清单让整个施工过程正常、有序的进行。
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建筑业的清单相对会复杂一些,因为建造的周期比较长所以需要人为的控制每一个施工流程以保证不出错,但是在医学领域、航空领域和投资领域或其他领域,即使是非常熟练的操作步骤,在各种各样的外界干扰下也会变得更加复杂,比如手术的时候着火了,飞行的时候巨鸟卷进了机翼,投资决策的时候欲望作祟等,一些关键步骤在紧急时刻更容易被忽略,因为人在紧张和压力的时候大脑会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来。而这时清单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提醒作用,提醒人们该怎么做才能快速的做出正确的判断,防止低级错误的发生。
二、 怎样制定清单?
那么什么样的清单才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呢?《清单革命》一书中指出“优秀的清单应该是精确、高效、切中要害”。
并不是所有的程序都要列在清单中,那样的清单冗长且低效。阿图·葛文德曾经试着将手术的所有步骤都列在清单中,在手术开始之前一一核对,最后导致每一个医务人员都很烦躁,因为大家都觉得这样很浪费时间,觉得这样的清单毫无意义。
回到最根本的问题,为什么需要清单?因为要在人们记忆不完整、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下发挥关键的提醒作用。那么清单的制作其实只需要针对极端复杂的问题就可以了。因为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人们往往通过掌握相关知识和程序,并正确运用就能成功,比如菜谱、按照步骤就能做出一道菜。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比如建造大楼,需要专业人员分工合作和及时沟通,任务清单和沟通清单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但对于极端复杂的问题,比如抚养子女,每个孩子性格不同成长环境不同,结果的不确定是非常大。虽然影响因素非常不同,但是核心的解决方案非常简单,那就是集中注意力解决关键问题,比如通过清单来塑造行为。
那么一份完整的有效的清单就需要体现关键问题如何解决。清单要短小、精炼、准确,
“帮助记忆关键步骤,并清晰地列出操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 设置检查点,执行清单,核查步骤,总之,清单要简洁、快速、实用。
三、 怎样执行清单?
阿图·葛文德在书中指出,有效的团队合作和严格的执行清单,是清单成功高效的关键。两者缺一不可。通过团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明确自己角色和承担的细分任务,也让团队的成员了解自己扮演的角色,通过清单增进了解改善沟通,使任务更加高效的执行。严格执行清单,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因为每个人都会犯错,会忽略细节,会一时想不起学过的知识,需要通过清单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减少犯错的几率,遵守制定的纪律,是一种职业精神。围绕着目标,制作、执行、核查、改进,不断循环形成闭环,直至成功地完成某项任务。
在《清单革命》一书中,无数的案例和事实证明了清单的重要性,那么我们自己是否也需要一份清单呢?通过清单来规划一生的计划、十年计划、一年计划,甚至每日计划。围绕着“一生的计划”这个总体目标,制作十年、五年、三年、一年、每月、每日清单。严格执行,让清单成为一种习惯,内化成一种行为方法,然后进行每日复盘每月复盘每年复盘,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改进,找到合适自己的方法和节奏,相信时间的力量。试着给自己列一个人生清单,目标明确,严格执行,实时复盘,适时调整,然后,等待惊喜。
乌托邦读后感
乌托邦读后感(一)
小时候就听说乌托邦这个词了,他被用来指称不切合实际的幻想,知道有这本书也有很长时间了,直到最近才看到这本书,【乌托邦】语言优美流畅,字里行间无不流露莫尔先生悲天悯人的情怀,读来如饮甘露,如沐春风,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平生第一次萌生写读后感的愿望,琐事分心再上生一性一懒散一直迟迟没有下笔,虽时隔多日却依然萦怀在胸,此书对我的影响可见一般。正如尼采通过学习查拉斯图拉代言,托马斯。莫尔在书中通过拉斐尔讲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王国,我很欣赏拉斐尔的人格,他学识渊博周游世界阅历丰富,完全能够像莫尔和其他人所劝说的通过向国王献策谋取高位享受荣华富贵,自从拉斐尔游历乌托邦后就觉得他是世界上最理想的国家制度,他深知这一制度很难获得其他各国国王的赞同实行,这让我想起春秋战国时代的商鞅,他起先建议秦孝公推行帝道,秦孝公的反映很冷淡,即使降到王道也没能打动秦孝公,最后不得已提出霸道春孝公顿时来了一精一神亦步亦趋,现实如此无可奈何,在理想与实行的两难中商鞅选择降低理想以求实行,拉斐尔选择即使实行不了也不降低理想以迎一合国王,他为了自一由甘于平淡。
托马斯。莫尔出身富裕家庭,喜好哲学(或是文学)却迫于父亲的压力改学法律从事律师行业,后来当了法官大臣,莫尔对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充满了深深的同情,即使是罪犯也表现出宽容,他并没有像别的律师法官一味指责罪犯的道德品行,绝大多数人是迫于生计才挺尔走险,从社会制度来看待犯罪问题。莫尔认为贫穷是一切罪恶的起源,贫穷是社会不公引起的,而社会不公是私有制引起的。他严厉批评国王贵族的贪婪残酷奢侈无度,深深同情劳苦大众陷于水深火热的疾苦,莫尔为拯救这些社会疾病开出消除私有制实行公有制的药方。工人农民提出消除私有制实行公有制比如通过打土豪,分田地实现社会公正,我并不认为他们的多么高尚,站在自己的利益上且坚持这就是公正那是胜利者的专利;这一主张却是出自出身富裕而且是国家重臣的莫尔足见难能可贵,把高尚的光环安放在他的身上我想没多少人会反对。莫尔因反对国王亨利八世离婚及其暴政而宁死不屈最终被下狱外死,为了理想不惜违背自己的利益甚至牺牲生命仅凭此莫尔的品格足以令人敬重。
乌托邦是个四面环海的岛国,土地肥沃风调雨顺盛产黄金珠宝,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一样实行一精一英政治哲学家治国;岛上人人都得参加劳动官员可以免除这一义务,但很多官员都会放弃这一特权,因为劳动对他们就是一种娱乐,每人每天只要工作七个小时就足以丰衣足食,而别的国家之所以整天工作还吃不饱穿不暧是因为要养活很多不干活的人如贵族富豪及其仆役,还有为他们提一供娱乐的人。乌托邦是共产主义国家,没有货币甚至连交易都没有,需要东西直接到仓库去拿,人们鄙视金银只有奴隶罪犯才穿金戴银(他们的镣铐是金子做的),珠宝是小孩的玩具,大人要是戴珠宝就会遭到耻笑,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却保护别国商人的私有财产,因为他们知道金钱对他们没有意义而对别国商人却意味着一切,这和苏联的共产主义的天壤之别。穿衣都是很简单的款式没有那么多的花里胡哨,这和八十年代以前的中国一样。吃饭都在大食堂里吃,如果你愿意自己做饭可以去仓库领取食物自己做,一般的人都不会这么做因为你不会做得比食堂可口,这和中国公社时代的大食堂又有很大区别。乌托邦有很好的医保制度医生医术一精一湛服务热情,病人会得到很好的照顾,如果救治不了乌托邦提倡安乐死,因为他们觉得病人放弃的是痛苦而不是享受,死是上帝对生人的召唤,恐惧和不舍违背上帝的旨意是不受上帝悦纳的,当然非本人同意他们是不会对病人实行安乐死的,而且会尽心尽力的照顾病人直至死亡,但他们并不提倡自一杀,自一杀如没经过议会和教士批准就得不到体面的安葬。乌托邦实行宗教信仰自一由,超脱于当时的加尔文主义,另外他们认为宗教信仰是公民道德的有力保障,一个连神都无所畏惧的人还会畏惧道德吗?乌托邦人工作之余很喜欢学习,他们唯一的娱乐就是整理自己的花园。乌托邦很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从严审核教材,绝不允许败坏道德,扭曲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容出现在教材上像荷马的史诗宣扬神的欺诈就在禁止之列,所以他们比较单纯比较容易满足,不像今天媒体到处充斥欺诈暴力堕一落的内容。乌托邦人反对战争特别是为扩张领土而战,但为了自一由正义他们不怕战争,一旦开战他们会用金钱怂恿别国参战或用重金悬赏敌国国王将领的人头,再不行就花钱请雇佣军,因为比起本国人的一性一命金钱是毫无意义的,大有【孙子兵法】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之意。
托马斯。莫尔不认为这个世界上有乌托邦这个国家,但他宁愿相信乌托邦就存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我也持这一态度,正如我们相信天堂,这有关信仰无关常识。
乌托邦读后感(二)
【乌托邦】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哲学家、政治家莫尔写的。在书中,莫尔借一位海外游人拉斐尔希斯拉德之口,来谈自己对现实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设想。书中,莫尔首次用羊吃人来揭露罪恶的圈地运动,并提出了公有制,讨论了以人为本、和谐共处、婚姻自一由、尊重女权等与现代人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揭露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种种弊端,第二部分则是关于乌托邦新岛形象的全面描述,他系统地为我们描述了理想社会乌托邦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社会生活、宗教、对外关系等方面的主要特征。
在乌托邦,人们过着健康向上的生活,相互之间平等、互助、融洽、友一爱一。大家都在公共食堂吃饭,很少人会自己单独从市场上买回食物。乌托邦人是不允许自己的公民从事屠宰业的,因为他们认为这会逐渐消灭人一性一中最可贵的恻隐之心。从这可以看出,乌托邦人是很善良淳朴的,他们不希望自己的人民变成充满暴力跟杀戮的人。乌托邦人是很懂得互相尊重的,他们以侮辱丑角而感到羞耻。他们觉得人是不可能达到很完美的,只要珍惜天然的美就好了,同时,他们认为涂脂抹粉是一种很不光彩的事情。在我们今天,涂脂抹粉却是很多女一性一的特点,或是为了掩饰自己的不足,或是为了在交往上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有的时候也是出于对对方的尊重。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很一爱一惜自己的天然美的,不过,有的时候人们对于长得不太好看的人以及扮演丑角的人却无法像乌托邦人民一样怀着一种尊重,甚至在其面前表现出厌恶以及暗地给他们起外号。
在乌托邦人眼中,家庭伦理的意义重大,尊一爱一一爱一幼是永远不变的传统,他们每个家庭人数限制在16口人以内,并由父亲管理。妻子侍奉丈夫,子女侍奉父母,年轻人侍奉年长者。在乌托邦,不允许一夫多妻,也不允许离婚,除非有通一奸一或者难以忍受的反常现象发生,可以由国家接触婚约,并允许受害者另行婚配。但是犯有罪行的人是不允许再婚的。这也是他们制度的一个局限。在乌托邦,女一性一与男一性一是平等地参与各项社会活动的,并对社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都跟我们国家今天制度大同小异,都是支持男一女平等的。
乌托邦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民主,即除奴隶之外的全体乌托邦人当家作主。乌托邦有一套完备的官员制度,高级行政官员必须从博学多才的学者中挑选。乌托邦并没有律师,人人都能用法律来保护自身的利益和民主权利。
乌托邦人注重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规定,不论男一女都必须经常阅读,而且要作为终生的习惯。这个跟我们现在提倡的终身学习差不多。同时,他们也很注重外来文化的学习。
在乌托邦人眼中,金钱就如粪土,国家实行财产公有,农业是经济结构的基础。他们认为金钱被取消了,和金钱相关的欺骗、盗窃、抢劫、一騷一乱、叛乱等罪行也就不会发生了一旦金钱废除,贫穷也就马上减少以至于消失了。但是在我们今天,没有金钱被认为是万万不能的。而且没有货币,没有商品流通,国家就无法得到发展。
总之,莫尔笔下的乌托邦是一个和平,美好的国家。或许有些地方不太合理,但是,这是莫尔甚至于很多人心中所向往的桃花源。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很多在乌托邦中的美好制度都在现实中被实现了,这是一个很值得高兴的事情,希望这个世界有一天能在合理的发展下变成一个大乌托邦。
乌托邦读后感(三)
之前看青春励志电视剧【奋斗】里面的女主人公们把她们的地方叫心碎乌托邦,那时对乌托邦这个词的理解仅限于知道这个层面上,自己理解的乌托邦的涵义是一个子虚乌有的理想国。类似于香格里拉这样的词汇。直到今日看了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才真正理解这个词的由来以及这个词汇所寄予的深刻内涵。
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拉斐尔与旅行家希斯拉德的对话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深刻地揭露了英国广大人民那个时期所受的深重苦难。在【乌托邦】一书的序言中说:莫尔之所以超出同辈,直到今天还享有盛名,其作品还未丧失现实意义,恰在于其高度关心人民大众的生活。他在书地第一部提出了这样的社会问题,第二部描写的乌托邦则是在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一个乌托邦便可使人民脱离苦难,这样的乌托邦国家是莫尔的理想,然而在别人眼里却成了空想。
时代的局限一性一必然造成科学的局限一性一,因此也造成思想的局限一性一。莫尔的这种思想在当时是进步的。但是他忽略了生产力的重要一性一,因此,他成了空想主义的代表,或者,这并不是莫尔所愿见到的结果。说他是空想主义者,但是无疑他又是西欧历史上第一个最伟大的空想主义者。维彼沃尔金在【乌托邦】的历史意义一文中说:在他的思想中集中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一切矛盾,并构成一个独特的统一的思想体系。这个是大是资本主义正在诞生的时代,这时的资本主义正在冲破封建关系的重围而突飞猛进的成长起来,并以带有资本主义所特有的那些新的社会对抗的萌芽了。
在当时君主专制制度下的英国,英王用刑残酷,杀人如麻。我在那儿住过几个月,在英国西部人民起义反抗英王惨遭失败后不久,起义受到镇压,杀戮很重。在文中,莫尔借希斯里德话说:你们的羊一向是那么驯服,那么容易喂饱,据说现在变得很贪婪,很凶蛮。以至于吃人,并并把你们的田地,家园和城市蹂一躏成废墟。这个说法的先进处在于这是第一次有人用羊吃人的比喻来批判圈地运动,这段话也被马克思在资本论讲原始积累中两次引用。
到了乌托邦的第二部分,就开始描述乌托邦莫尔心中的理想盛世。在那里,财财产公有,人们务农为生,人口不多也不少,妻子侍候丈夫,儿女服侍父母,年轻人照顾老年人,其乐融融。想多另一城市探望朋友或是从事游览的公民可以轻易得到许可。等等。乌托邦人的生活无疑是美好的。给那个时代的受压迫的人们无限的向往。然而,乌托邦的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现在看来并不是科学的,没有办法得到发展和循环运作。因此,乌托邦只能注定是空想主义的代表,而不能实现。但是它的历史意义不能泯灭,在空想主义时期乃至整个发展史上起着重要作用,有着进步意义。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1000字(通用4篇)
好书给人带来的是思考,留下的是一笔精神上的财富,作者写的作品为我们开辟了一片心灵净土。经常写读后感,写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得到提高。那么,如何把书中的感悟用一个个文字描绘出来呢?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终结拖延症读后感”,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篇1】
《终结拖延症》提出了一整套目前来看最完整的改善方案,很多拖儿们也许都只实践过其中某个部分,或认知,或情绪,或行为,然而必须承认拖延是复杂人体创造出来的复杂症候,不是某一个方面的调理就可以改善的,除了认知情绪行为,身体和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对付拖延症,本书的理念就是多管需齐下,拖延也需要鸡尾酒疗法。
书中提出的认知部分主要强调的是对习惯性拖延思维的反思与分析,五步改变法是种很好的方案,读者若能静下心来体验和实践,彻底改变不断谴责自己的习惯,无疑使拖延从根本上弱化,内化的过程是辛苦的,但是却是攻克拖延症所必须的,建立了正确的认知体系,并不断保护,让她在心灵深处成长壮大,会发现原来自己真的不算什么拖延症患者,生活也会因此美好而平和了许多。
情绪方法中关于马和骑手的论述也非常发人深思,的确,有时理智被拖延的习惯带的脱离了赛道,拖延者就是那个勒不住缰绳的苯骑手,锻炼自己的情绪肌肉调整不舒服的感觉,让自己和状况并存的条件下启动是很重要的,书中这段有很多语句一语中的,你不希望感到不适或显的智力低下.的确深刻的指出了拖延者心中隐藏的根本原因,拖延评估汇总表(P91)阐述的拖延的种类和指导也对情绪锻炼和读者脆弱的神经的磨练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行为部分的关键词是分心,与其说是分心行为不如说是分心习惯,这也许是从我们很小的时候就陪我们一起长大在思维中沉淀多年的坏毛病,书中提出了解决方法,但读者更应该自己探讨适合自己的方法。时间管理的确未必有用,不过思维喊停到真可以试一试。逆向规则是很有意思的预期方法,它强调预先勾勒出成功的景象。除此之外,更多具体的小方法,跬步千里,五分钟计划.方法都是好方法,读者自己选择实践与坚持才是改变的根本。
客观的说,决不是恭维,本书的翻译很有水准,也足见译者群体的语言根基,毕竟他们是高学历的青年知识分子。但真诚的说一句,曲高难免和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书的普及性,显然,喜欢读网络小说的年轻人更需要通俗易懂,一句话能直插心窝子里的表达方式,否则即便看了也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作者的角度来讲,书中的诸多理论与方法还略有点繁琐,对一个被拖延症搞的焦头烂额,一脑门子官司的重症患者,在心情阴翳,毫无斗志的严重拖延状态下,很难马上运用书中的招数,也就是说,虽然开出了长久的综合药方,却不是可以救急的速效救心丸,当然,对付拖延症恐怕没有什么速效救心丸。另外,国外心理学家的西方文化背景使此类书籍在对中国读者的具体应用指导上的怎么都显的不够自然,中国人的文化底蕴和思维传统使拖延症也具有很强的本土特色,比如中国孩子从很小就面临着竞争、学业就业等压力,中国人的体面与中庸等处理问题的态度是外国学着无法体会和分析的了的,然而,本书的出版还是很有意义的,希望此类书籍的翻译出版能够带动国内心理学医学等学者,乃至社会对拖延的思考和关注,吸引更多的人来研究探讨战胜拖延的方法,帮助拖儿们解决烦恼无疑会对社会做出很大贡献。
综上,书是好书,招是好招,但拖延症是慢性病,治疗康复需要很长的时间,能否有具体的重大改善,需要长久的照顾呵护,需要拖延症患者自身的悟性和造化了!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篇2】
在《终结拖延症》里,作者威廉克瑙斯(WilliamKnaus)提出了三管齐下的方法,分别从思维认知、情绪管理和行为实践三个方面来讨论如何破除这些障碍,如何有效战胜拖延。
首先,先来看看,常见的拖延思维有哪些:
1)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开始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句已经在义务教育里已经背的滚瓜烂熟的诗句,在计划和行动开始之初,总会被遗忘,究其原因在于:我们总认为时间还很多,离最后期限还很远。尤其是面对那些我们认为会对自己有用,应该去做的事情时,总会把行动无限期往后推迟。
2)我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是先准备准备吧。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准备充分是很有必要的,但同时准备也会成为一种逃避、开拓的借口,因为准备得越充分,内心对未来就越有把握,心中就越踏实,因而面对的恐惧和焦虑就会少点。这是人的本性,无法避免。可是,就算准备得越充分,也不能让我们对未来有更多的把握感和操纵感,因为总会有不可预知的意外和干扰来打破行动和计划的进行。
3)为了把事情做得更好,我要准备得更充分。
这与上面一点类似,不过在完美主义者当中较为常见。但是我认为,相对于拖延思维来说,完美思维对完美主义者的思维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大。
4)我觉得我会失败.....
有些人拖延一些事情是为了不想面对失败的结果,因为一开始他们觉得就算努力去做,还是无法完成,会面临失败的局面。而他们的成败价值观是这样的控制他们:努力了还是会失败,这体现了自己的无能;而如果自己拖延不去做,或是到最后期限才去行动,那么即使面临失败的结果,他们觉得自己并非是一个Loser,因为他们认为自己还未使出全力,还有余地。
不管你是否有拖延的行为,是否存在拖延思维,最重要的是觉察到自己正在拖延!对拖延的觉察是战拖的第一步。如果一个人明明在拖延,却否认自己在拖延,并继续拖延下去,这才是最可怕,最自欺欺人的地方。而在本书当中,作者建议:通过写拖延日志增进对拖延的觉察。拖延日志就是记录拖延的详细情况,如拖延的事情,拖延的结果,拖延的借口(内心独白),拖延的情绪变化等等。当具备对自己思维的觉察力时,我们就可以在拖延思维出现之时,通过自己激励、自我辩论,同时利用新的思维模式去替代拖延思维。以坚持跑步为例,今天先不跑吧,今晚恰好有好声音,先看完吧,明天再开始跑步吧!没关系,好声音晚上9点30分才开始,我可以先出去跑30分钟,然后再回来,时间正好,而且我明天可以再看重播,这样就可以省去广告时间了,所以还是今天开始跑步吧!
其次,就算我们开始迈出了第一步,拖延也还是纠缠我们不放。在我们还未建立完全针对某个习惯的神经通路或是新的战拖思维时,旧有的拖延思维为了求生而挣扎,不断地给我们的情绪和内心增加压力,让我们烦躁不安、焦虑难耐,甚至它像一个顽皮的小孩,在心中制造一个声音,强烈要求我们拖延或是停止手头上的事情,力求分散我们的注意力,然后趁虚而入,使拖延死灰复燃。
针对拖延引发的焦虑、恐惧和厌恶的情绪,书中的建议就是培养对这些情绪的忍耐能力,进而锻炼出情绪肌肉,这确实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却很痛苦,也很影响工作和生活。因为往往这些情绪出现时,我们越是强忍着,越是在心中做挣扎,做内心独白,自我激励,都会让我们分散对当下的注意力,如果那时恰好你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去完成工作,你会因无法静下心来而抓狂。所以我认为,强忍不是通用的办法,适时地放下手头的工作,静下心,深呼吸,利用灵修的方法,去与自己的情绪相处,同时在拖延日志上记录下来,待情绪稳定后回到工作中,这样的效果或许好很多。
最后,书中提到的战胜拖延的行动技巧基本和之前分享的战拖技巧差不多,现在再来回顾一下:
1)确定一个清晰、具体、可量化的目标;
2)将目标分解成短小具体的步骤来完成。如果是创造性的活动,就分解成机械性的活动;
3)不必准备太充分,一旦发现自己在准备上花太多时间,就跳过准备,直接行动,Justdoit;
4)停下完美主义,给自己足够的时间,一点一点地做,同时记录自己的改变和变化;
5)消除一切干扰,如关掉手机,关掉电视、拔掉网线......集中注意力;
6)利用仅有的10分钟时间;
7)先做5分钟,再做5分钟.......继续这样下去,你会慢慢找到状态的;
总得来说,这本书比《拖延心理学》更注重实践操作,但是操作的方法和步骤并不是那么容易理解,因为书中提倡通过记录和书写来觉察和反思自我,许多内容只有做了才会明白,才能理解,也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建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
另外,再补充一点,那就是时间管理和拖延的关系。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拖延并不属于时间管理的范畴,而且拖延的产生并不完全是时间管理里不到位,可以说时间管理在其中作用的很小。而时间管理只针对那些最不拖延的人有效,对于经常拖延,不经常管理时间和自己的人,无效。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篇3】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800字:
约百分之二十五的人患有拖延症,有趣的是,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属于那百分之二十五。那我们先来找一下自己的定位,你属于哪一种拖延?
期限性拖延:
领导规定下周二要交一篇文章,我会拖到周一晚上才开始写,这种把工作拖到最后期限才完成的,可以称之为期限性拖延。
个人事务拖延:
我计划7月份去桂林旅游一趟,这属于个人事务,属于不紧急的事情,但一直拖到7月底,我的机票也没有定,行程也没有安排,这就叫个人事务拖延。
简单事务拖延:
简单事务拖延就很简单,我在吃饭或者在走路的时候,手机微信响了,同事询问我今天什么班?晚上一起约个午饭,两分钟就能回复的问题,但是我就拖延到快吃午饭的时候才想起来回复人家。
复杂拖延:
复杂拖延大多跟完美主义有关,领导要我做的PPT,里面有个数据不准确,我就会一直拖延,不想去完成这个PPT。
无事不拖的人确实难找,而从不拖延的人也很罕见。本书中,威廉·克瑙斯教给我们一个“三管齐下”的方法,帮我们克服拖延,让生命之旅收获更多的成就,方法是:
认知方法:
教你看清拖延行为是怎样表现的,以及怎样改变拖延思维。
情绪方法:
教你建立忍耐力和持久性,使你即使面对不适的环境,也能坚定地沿着原路前行
行为方法:
确定你的方向,落实在行动上,善始善终,运用你的知识,通过你的工作和成就取得成功
苏格兰有一句谚语:“什么时候都能做的事,往往什么时候都不去做。”所以,这次可别再拖延啦!我们一起来学习改变消极思考方式,缓解压力情绪,采取积极主动行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方式吧!
认知方法:
帮你重新思考你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改变自动负性思维(ANT),比如可以教自己跟拖延思维争辩。
情绪方法:
拖延很可能是因为一些不愉快的情绪引起的,想避开这种紧张、不快,需要一个更加安适的行为来转移情绪,代替不快。
行为方法:
当你拖延时,十有八九是在用一些压力小或不太重要的事,来代替被拖延的那件事,比如看新闻、打游戏。
小案例:雷蒙德是一名律师,但他总是习惯性拖延一些重要的事务,考虑到这将严重危及自己的职业生涯,于是向马萨诸塞州朗梅多市临床心理学家威廉斯·克瑙斯寻求帮助。对方给了他一份两页的关于办事拖拉的对照表,要求阅读并检查这些描述是否符合他的情况。雷蒙德欣然接受,答应在飞往欧洲的班机上完成这项任务。可是在飞行途中,他饶有兴趣地看了一部电影;随后发誓在下榻酒店的头天晚上阅读这份材料,但很早就睡了;此后每天,都会有一些更紧迫的事情要做。克瑙斯通过计算发现,由于拖延症,这名律师在这项可能仅需两分钟便能完成的小任务上花掉了40个小时。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篇4】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300字:
约百分之二十五的人患有拖延症,有趣的是,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属于那百分之二十五。那我们先来找一下自己的定位,你属于哪一种拖延?
要改变这些负性思维及行为方法,终结拖延,可以试试下面几个简单的方法:
01、练习立即行动
以合理的方式、在合理的时间内,去做合理的事情。
02、控制分心行为—思维终止
意识到自动拖延决定时(如心里想“待会再做吧”),要在心里喊“停”。
03、复杂任务做分解
学会将复杂任务做分解。
04、建立正向联系
将学习和愉快的事情联系起来,比如你喜欢古典音乐,那就边放边学习
05、运用承诺
当我想翻跃一面很难翻的墙时,可以试着先把背包扔过墙。运用承诺会有一个短期明确的目标,因为你承诺了他人,所以你的行动也会更坚决一点。
06、维持适当的压力
没有压力人的表现不会很好,你得强迫自己开始;压力太大表现也不好,思维会分散混乱,所以要维持适当的水平的压力感。
书中作者还介绍了很多适合实际操作的流程、套路和练习,甚至可以在实战当中直接模仿复制。但是,任何方法光看不练是永远也没有效果的,战胜拖延,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乌托邦读后感1500
小时候就听说乌托邦这个词了,他被用来指称不切合实际的幻想,知道有这本书也有很长时间了,直到最近才看到这本书,《乌托邦》语言优美流畅,字里行间无不流露莫尔先生悲天悯人的情怀,读来如饮甘露,如沐春风,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平生第一次萌生写读后感的愿望,琐事分心再上生性懒散一直迟迟没有下笔,虽时隔多日却依然萦怀在胸,此书对我的影响可见一般。正如尼采通过学习查拉斯图拉代言,托马斯。莫尔在书中通过拉斐尔讲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王国,我很欣赏拉斐尔的人格,他学识渊博周游世界阅历丰富,完全能够像莫尔和其他人所劝说的通过向国王献策谋取高位享受荣华富贵,自从拉斐尔游历乌托邦后就觉得他是世界上最理想的国家制度,他深知这一制度很难获得其他各国国王的赞同实行,这让我想起春秋战国时代的商鞅,他起先建议秦孝公推行帝道,秦孝公的反映很冷淡,即使降到王道也没能打动秦孝公,最后不得已提出霸道春孝公顿时来了精神亦步亦趋,现实如此无可奈何,在理想与实行的两难中商鞅选择降低理想以求实行,拉斐尔选择即使实行不了也不降低理想以迎合国王,他为了自由甘于平淡。
托马斯。莫尔出身富裕家庭,喜好哲学(或是文学)却迫于父亲的压力改学法律从事律师行业,后来当了法官大臣,莫尔对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充满了深深的同情,即使是罪犯也表现出宽容,他并没有像别的律师法官一味指责罪犯的道德品行,绝大多数人是迫于生计才挺尔走险,从社会制度来看待犯罪问题。莫尔认为贫穷是一切罪恶的起源,贫穷是社会不公引起的,而社会不公是私有制引起的。他严厉批评国王贵族的贪婪残酷奢侈无度,深深同情劳苦大众陷于水深火热的疾苦,莫尔为拯救这些社会疾病开出消除私有制实行公有制的药方。工人农民提出消除私有制实行公有制比如通过打土豪,分田地实现社会公正,我并不认为他们的多么高尚,站在自己的利益上且坚持这就是公正那是胜利者的专利;这一主张却是出自出身富裕而且是国家重臣的莫尔足见难能可贵,把高尚的光环安放在他的身上我想没多少人会反对。莫尔因反对国王亨利八世离婚及其暴政而宁死不屈最终被下狱外死,为了理想不惜违背自己的利益甚至牺牲生命仅凭此莫尔的品格足以令人敬重。
乌托邦是个四面环海的岛国,土地肥沃风调雨顺盛产黄金珠宝,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一样实行精英政治哲学家治国;岛上人人都得参加劳动官员可以免除这一义务,但很多官员都会放弃这一特权,因为劳动对他们就是一种娱乐,每人每天只要工作七个小时就足以丰衣足食,而别的国家之所以整天工作还吃不饱穿不暧是因为要养活很多不干活的人如贵族富豪及其仆役,还有为他们提供娱乐的人。乌托邦是共产主义国家,没有货币甚至连交易都没有,需要东西直接到仓库去拿,人们鄙视金银只有奴隶罪犯才穿金戴银(他们的镣铐是金子做的),珠宝是小孩的玩具,大人要是戴珠宝就会遭到耻笑,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却保护别国商人的私有财产,因为他们知道金钱对他们没有意义而对别国商人却意味着一切,这和苏联的共产主义的天壤之别。穿衣都是很简单的款式没有那么多的花里胡哨,这和八十年代以前的中国一样。吃饭都在大食堂里吃,如果你愿意自己做饭可以去仓库领取食物自己做,一般的人都不会这么做因为你不会做得比食堂可口,这和中国公社时代的大食堂又有很大区别。乌托邦有很好的医保制度医生医术精湛服务热情,病人会得到很好的照顾,如果救治不了乌托邦提倡安乐死,因为他们觉得病人放弃的是痛苦而不是享受,死是上帝对生人的召唤,恐惧和不舍违背上帝的旨意是不受上帝悦纳的,当然非本人同意他们是不会对病人实行安乐死的,而且会尽心尽力的照顾病人直至死亡,但他们并不提倡自杀,自杀如没经过议会和教士批准就得不到体面的安葬。乌托邦实行宗教信仰自由,超脱于当时的加尔文主义,另外他们认为宗教信仰是公民道德的有力保障,一个连神都无所畏惧的人还会畏惧道德吗?乌托邦人工作之余很喜欢学习,他们唯一的娱乐就是整理自己的花园。乌托邦很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从严审核教材,绝不允许败坏道德,扭曲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容出现在教材上像荷马的史诗宣扬神的欺诈就在禁止之列,所以他们比较单纯比较容易满足,不像今天媒体到处充斥欺诈暴力堕落的内容。乌托邦人反对战争特别是为扩张领土而战,但为了自由正义他们不怕战争,一旦开战他们会用金钱怂恿别国参战或用重金悬赏敌国国王将领的人头,再不行就花钱请雇佣军,因为比起本国人的性命金钱是毫无意义的,大有《孙子兵法》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之意。
托马斯。莫尔不认为这个世界上有乌托邦这个国家,但他宁愿相信乌托邦就存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我也持这一态度,正如我们相信天堂,这有关信仰无关常识。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乌托邦》读后感1200字
《乌托邦》读后感1200字
大约是在十多年前?初中政治课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到乌托邦这三个字,尽管当时仅是作为马克思大人启蒙学习的一个名词而存在。即使后来陆续看到许多次出现,也一直把乌托邦作为一个虚幻,而大约是世外桃源般的存在来理解。
落英缤纷,芳草鲜美。漫天的粉红色花瓣旋转起舞,飘飘洒洒抚过勃勃生机的青草地。微风拂面,所过之境皆是清新的自然花香、和谐又静谧的世外桃源。
嗯,到这里可以咔了。
这是中国文人归隐园田居式的美好幻境,绝对不是乌托邦!不是乌托邦!乌托邦!重要的事要说三遍。
理解为是中西方人的脑回路不一样,乌托邦里描绘的大同世界不是中国人情境里的田园小清新,而是不折不扣的政治大工厂。
翻开《乌托邦》,书本以对话的形式展开,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借外来者之口描绘了当时英国的现状,比如耳熟能详的羊吃人圈地运动之类的;第二部分是书的大头,详细描述了乌托邦这个国家,地理位置、城市规划、婚姻家庭、职业供给、社会构成、奴隶战争、宗教信仰以及everything,甚至对什么是幸福快乐都有探讨。
可是,看完后我却对乌托邦这个国家完全没有向往,反而是深深的恐惧。或许是大跃进期间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后果太铭心刻骨?
书本尽管一直在着墨刻画乌托邦这个国家对于信仰的尊重和自由,但更多的是人之为人的不自由。按照已经设想好的固定模子来抚养、教育一个人,定义什么才是幸福,什么才是快乐,规定什么样的兴趣爱好才是正当的符合要求的喜好。甚至于为了避免市民失去怜悯之心,规定宰杀牲畜这种事情只能由奴隶来完成。弘扬一切真善美,杜绝一切假丑恶。一个人不像是社会的细胞,更像是社会大机器的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补哪里,so easy。
我们都知道天下大同是幻觉,可是我们还是期待了那么久,并且一直在远眺。
再说被评价为血淋淋资本积累的圈地运动,其实跟现代房地产何其相似。原住民被赶走,豪绅贵族换来直接快速的经济利益,原住民获得与所得经济利益相比微乎其微的报酬,被从自己土地上赶走以后生活无依。贵族豪绅把耕地一片接一片地圈起,变作牧场,用来养羊,提供纺织毛呢需要的羊毛。这就是所谓圈地运动。地产企业把耕地一片接一片地占用,变作商圈,用来盖房,提供可供高价出售的住房。这就是所谓房地产。历史与现实又走了同样的轨迹。大约是从古至今的方式都一样,只是与时俱进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是的,被那个城市设计的构想深深!到,所有城市的格局都一样,所以无论走到哪个城市都不会有陌生感,都可以迅速找到想要的东西o(╯□╰)o,是否完全不用考虑地形的吗?!那个环海的港湾设计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建成的,在东北大平原上和横断山脉区建起来的城市怎么能保证格局一样?这分明是偷懒的城市规划好把。要求住的房子也一样、衣着打扮也一样,怎么不要求男的女的都一样?
不过,严肃认真地算起来,中国倒是真的过了一段这样的日子,不能说水深火热,但绝对够鸡犬不宁。(读后感)
总之,这本书被我按照任务来完成了,越看到后来越仓促,觉得看不下去,于是我的读书笔记也这样草草而了。
《清单革命》读后感1000字(读后感)
很高兴今天能跟大家分享《清单革命》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阿图.葛文德是白宫最年轻的健康顾问,影响奥巴马医改的关键人物,受金融大鳄查理.芒格大力褒奖的医学工作者。作者本人就是一名医生,书中有大量医学通过清单救人的案例。当然在读书之前到我还是豆瓣查了一下书评,很多人都评价这是一本工具书,可以按照书中列举“清单”的方法持续、正确、安全地把事情做好。
更多读后感请参考,读后感大全网,如转载请标注来源!
书中有许多案例都是通过清单降低错误,提高成功的。列“清单”不就是“备忘录”么,该不会这本书讲教人怎么制作备忘录吧,外国人咋这么牛呢,一个列举备忘录的事情被作者吹的吊炸天,不仅出了书,而且还有收割一群人“智商税”,其中还包括咱公司的合作伙伴而且大家都认识人的——“樊登”。反正书都买回来了那就翻翻看,随着阅读发现作者看待人们犯下的错误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无知的错误”,一类是“无能的错误”。“无知的错误”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正确的知识犯下的错误,“无能的错误”是因为我们掌握了正确的知识但没有正确使用而把错误犯下。而列举“清单”就是要解决“无能的错误”。
这个“无能的错误”备忘录也能解决吧。按耐住心中的猜疑继续往下读,发现“清单”绝不是简简单单的备忘录,如果说“清单”像什么,有点像书籍的目录简洁明了,有点像思维导图的分支思想每一个分支都是关键,也有点像iOS系统的版本一直在不断的优化。书中让我最深的例子就是厨师照着的“清单”进行炒菜,这样才能保证每道菜口感一致。厨师的工作是炒菜,那么我们的工作呢,仔细思考发现我们的工作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持续进行的日常工作”,比如:每天洗头、洗脸、刷牙、回复邮件、每周例会,这些事情没有头,没有尾,也没有成本。只有完成和没有完成的区别,没有成功,毕竟你不会因为今天刷牙比昨天刷牙更成功,对镜子给自己比小心心,是么?在我看来列清单就是适合“持续进行的日常工作”,咱们举一个例子,每天出门的时候,有这么一个小口诀,帮我们记住要带钥匙、钱包、手机、身份证。给大家1秒钟的思考时间,看看谁的口诀比较好,停!不等了,你们太慢。我想的是“伸手要钱”,并不是这个小口诀多么好,而是可以极大的避免琐事上浪费时间与精力。让我能够持续、正确、安全的把事儿做了,那么剩下的时间精力干么呢?这就要说到第二种工作“三要素的项目管理”三要素是指“范围”、“时间”、“成本”,第一个范围是指做到什么样,叫作“完”,第二个时间是指“有头有尾”,第三个成本是指资金与团队时间的付出。当然第二种工作“三要素的项目管理”也可以通过列举清单来完成比如书中的案例建筑类行业,但是这些清单都是分批独立进行的。
总结一下,最直观的记住列清单的重要性,后宫佳丽三千,皇上也需要翻牌子,要不然容易走错。项目管理就好比孕妇“备孕”孩子出生后养孩子就是一个日常持续的工作。我的分享肯定有很多不足之处,除了借鉴一部分网络材料,更多的是自己思想,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启发从而共同加入到制作清单当中来。
这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拓展了人类思想的疆域,阅读起来感觉非常新鲜。原来好多事加个清单就能产生非常好的效果,很多地方看起来也必须得靠清单。这主要源于人类头脑的先天性不足,无法每次都严谨准确的应用头脑里所有的知识,而清单可以弥补这个不足。
读后感大全网专业提供免费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在一些重要领域,“无能之错”可能会导致大祸,远远不是犯错的人所能承担的,这样的领域,就应该极度依赖清单。
清单,最早应用于航空领域。1935年,波音刚研制的非常厉害的“空中堡垒”轰炸机,王牌试飞员因疏忽忘记解锁升降方向舵,刚升空就坠地爆炸了,不仅让两个人丧命,也差点让波音公司破产。
这决不是试飞员缺乏经验或者技艺生疏,他属于王牌级别的,优秀中的优秀,但仍然会犯一些低级错误。所以,没有任何人可以保证在一些复杂操作中不出现任何疏忽。
在一些关键领域,任何疏忽都是非常非常要命的,比如航空,比如建筑行业,比如医疗行业(这个要的是别人命,而不是医生的命,有些时候我个人揣测甚至并不会明显影响某些医生的名誉),比如金融投资行业(作为一名金融行业从业者,我可以向大家保证,这个真的很要命)。
按照作者的介绍,清单在航空领域和建筑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早已成为一种优良的传统习惯。在这两个领域,任何疏忽都会带来显而易见的要命效果,而且是谁犯错就会要谁的命,因果关系非常清晰,所以这两个领域对清单几乎没什么排斥就接受了,目前已经可以成熟应用。
在医疗行业,由于权责不太统一,很可能医生的疏忽主要由患者承担,所以有些医生对清单还会有些排斥情绪。作者曾经做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调研结果:在250名医护人员中,起初,大部分人对这一举措是否能够凑效表示怀疑。但使用了清单之后,有80%的被访者认为清单便于使用,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有78%的被访者在自己的工作中凭清单发现过隐患。但在“如果你自己要接受手术,那么是否希望手术团队使用清单?”这一问题中,结果93%的人给出了肯定的回答。这13%的比例差异,反映了医生权责的不一致性。
在ICU每位病人每天平均接受178项护理操作,每一项操作都有风险,经过多年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失误率只有1%,这仍然意味着每个病人每天要承受两次左右的错误护理操作。在没有清单的保护下,如此多的护理操作就像“要你命3000”,总有一款可能适合你。因疏忽导致的医疗事故绝不罕见,但跟飞机失事或者摩天大楼倒塌这样的事情不同,这类医疗事故一般不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通常主要由患者默默承受。
清单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工具,更是一种可以拓展的思想,比如手术前的团队自我介绍,可以带来更好的团队合作氛围,从而带来一系列神奇的变化。这就像一个小伙纸在卡拉奇400万贫民窟里做的一个实验,在没有任何其他基础设施改善的情况下,只是因为推广了香皂的应用,各种疾病发病率就非常明显的下降,这并不应该完全归功于香皂的消毒作用,香皂的推广过程也带来了当地人生活习惯的改变。
最后,清单革命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跨学科的魅力,跨学科碰撞带来的灵光闪现,就像干柴烈火的爱情一样,往往会有美好的结晶。航空和建筑行业的清单,应用到医疗和金融,就会带来巨大的正向变化。这个其实都是人家玩剩下的,对后两者来说却是非常的香。
本书的作者阿图葛文德,作为一名著名的外科医生,曾经在牛津大学读过哲学、政治和经济学专业,我想这是《清单革命》这一革命性思想诞生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芒格先生赠送的2万美金支票,可能不仅是敬佩阿图葛文德的医学见解,也欣慰于他在跨学科实践方面的成功。
这本书是我去年读的一本书,觉得对我们设计非常有用,所以推荐给团队的小伙伴们,希望对他们的工作有所帮助。下面是我读完此书结合实际的工作中记录下来的一些感想。
读后感大全能够帮助您创作出更优质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和收藏!
1.清单的重要性
通过两个概念来强调:无知之过、无能之过。无知之过是自己的知识、经验、阅历没有达到,造成的过错;无能之过是自己的认知水平都已经达到因为自己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造成的错误。而人的大多数的错误源于无能之过。
结合我们的工作,目前部门人员在配网、配电方面都达到了应该有的认知高度,因此造成我们在工程中一次次犯错原因,应该大多也是源于无能之过,也就是我们的粗心大意。工程完成后没有校核,省略了工程中应该有的步骤。在很多紧急的情况下,我们自身的能力受限即我们的专注力和记忆力有限,没有办法去躲过这些错误,清单则是拯救我们因这些无能之过而造成的错误的一个非常好的工具。
2.如何制作清单
1)实用性操作性要强
清单一定要是一线作战部队制作,结合实际的工程接地气,不走形式主义。
2)设定清晰、明确的检查点
3)简明扼要
关键点比大而全更重要。因为清单不是教程,关键点提醒,不扼杀创造性是前提。
4)分类制作清单。
比如:配网/配电的收资清单、校核清单(具体写出校核点)、设计流程清单、出现错误的问题清单等。
5)清单要及时更新
通过验证及时发现清单不合适的或者更有效的、更优化的内容,及时更新清单,每个人使用者要有这个责任感和使命感。
6)让每一次工程事故成为一个清单。
3.清单的应用
1)让清单成为一种习惯。
2)对自己所做的工程怀有敬畏之心,保证设计成果的准确性,尽自己做大可能做到工程零误差。
3)清单重要性(我们记忆力和专注力的补充工具)。
4)合理使用清单。比如:看现场前通过收资清单确认自己的测量工具是否携带、是否提前联系配合现场的甲方、是否提前安排好车辆;比如校核清单:特别在时间特别紧急的情况下,抓住清单的关键点检查步骤针对性的校核。比如成套金具逻辑关系清单,通过对照检查材料表等等。
5)激活团队对清单使用和相互提醒。
此书在去年读过一遍,这几天又快速地过了一遍,结合我的实际工作经验认真思考后,让我对这本书的理解更加透彻。
书中大量举例了医院、飞机、工程、投资四大方面特别是医院的案例反复论证,证明清单起到的的重要性。除了感受到了清单对于工作的重要作用外,医院的数据也让我意识到了健康的重要性,所以对自己说今后千万要加强锻炼身体,注意生活规律性,保护自己尽量不生病,因为去医院大多情况不是因为你自身的病对你造成的伤害。
我们部门的小伙伴们一起就此书进行讨论,对我们现有的哪些清单需要优化,还有哪些需要补充进行的汇总,对后续责任到人进行优化和制定,收益颇多,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革命清单读后感悟1000字系列
读后感大全栏目精选:“革命清单读后感悟”,欢迎阅读。
下面,我们为你推荐革命清单读后感悟。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经常会涉及文案撰写,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一些优秀范文作为参考。借助范文可以使普通的文章更加可读。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革命清单读后感悟 篇1
《清单革命》作为一本提升效率、改善过程、完善结果的指导书籍,通过一个个案例让我们了解到很多专业的、有高度的人或是事务是怎么发生和发展的。我觉得清单革命不仅仅是一种方式、方法的指导和改变,更多程度上是一种理念和思维的转变,让我们在列好清单的过程中转变思维模式,抓好工作落实。
一、清单的重要性中
作者将人类的错误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无知之错”,一类是“无能之错”“无知之错”:因为知识局限而犯下的错误。可以被原谅,情有可原“无能之错”:本可以靠能力做到,但还是无可避免地犯错了。可靠清单来消除这类错误。对于从事办公室行政文秘工作的我来说,“无能之错”的出现率会比“无知之错”的出现率高些。在我的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使用了提醒自己的便利贴,我认为这是一种清单。它能够弥补我们与生俱来的认知缺陷,减少错误或者更多不确定因素的发生,比如在记忆不完整或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清单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也是我们避免错误最好的方法。
二、制作一份好的清单
从进入公司开始的业务端、风控端,到从事办公室行政文秘工作,显然我还有很多不足并且提升的空间也很大。而清单,可以很大程度的帮助我去提升工作效率,改善工作成果。书的作者将这一环节分为3步骤:首先将遇到的问题分为三类,分别是简单问题、复杂问题、和不确定的极端复杂问题。第二,对不同类型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清单策略:一是对于简单问题,采用执行清单。简单问题的核心是避免忘记,执行清单有明确的步骤,照着执行就可以了。二是对于复杂问题,采用核查清单。复杂问题的程序多、专业性强,核心是避免遗漏重要环节。核查清单,能确保每个基础而重要的环节不被遗漏。三是对于极端复杂问题,采用核查清单和沟通清单。核查清单,可以确保极端复杂问题的各个环节能够顺利完成。而沟通清单,可以确保极端复杂问题的隐患能够及时的发现和排除。
三、正确高效的使用清单。
清单看起来简单,但为什么用起来却不容易?对于如何制作一份有效的清单,让清单真正发挥作用。从来没有一张清单能涵盖所有情况,冗长而含义不清的清单是无法高效并安全执行的。作者讲了很多技巧和方法,我总结了三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分别是:第一,设计要简单高效可测;第二,执行上要有明确的检查节点;第三,要不断更新。
在阅读这本书时,一方面书中的案例和观念让我觉得优秀的人总有优秀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很多不足和短板。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文秘和行政工作人员,我觉得提升能力、丰富知识、提高效率是我当前和未来都需要长期保持的目标。
(一)在个人能力提升方面
一是努力掌握和提升专业技能。为了确保高效率完成领导的任务。我应该进一步学习运用Word, Excel, PS, PPT等基本办公软件,给自己制定相关的学习计划。将它加入每天的学习清单中。
二是不断丰富个人知识积累。对于非中文专业出生的我来说,需要不断的进行积累才能适应公司的不断前行。我怕将在工作和生活中,通过列出清单计划去系统学习和掌握文秘专业知识、公文写作知识、行政管理等相关知识,去提升自己。
三是持续强化业务知识的学习。积极主动参与各部门条线的材料编写、汇总;积极参与公司各条线业务培训;积极参加公司各类会议,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
(二)在日常工作改善方面
一是认真对待每一次材料编写工作。对于每次的材料编写工作,认真做好检查,列清文字、数字、标点、段落、格式等重点检查清单,减少返工,尽量做到零错误。
二是要严格按照领导指示办事,不能自行其是。个人的想法、措施和创造只能在服从领导的前提下发挥。同时,作为秘书应想办法优质高效地完成工作,不断提高参谋意识和能力,有身在兵位,胸为帅媒的气度,想事、办事要和领导合拍,并且要把握好分寸,不能过犹不及,也不能主观臆断。
三是在处理好对内沟通与对外协调间的关系时。需要更加注重时效,沟通和协调工作都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一则信息,失去了时效性,也就失去了沟通的意义。同时要注重方式,要灵活地根据时间、地点、情境的不同,选择适合的、能被人接受的方式。
四是要多关注公司的生产经营形势、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情况、国家政策大方向等等,培养自身在市场行情上的嗅觉,及时收集整理信息,积极参与课题或业务调研,并根据企业发展目标,作出适应不同经济形势和工作阶段的分析判断,增强文秘工作的前瞻性。
人无完人,一个再优秀的人,也有疏忽、固执或者犯错的时候。为了不让相同的错误一再发生,就需要我们转变思维模式,列好清单、做好检查、实时督导、不断改进。我想所谓的清单革命,就是一场观念的变革,我们最终是否会接纳,其实取决于我们是否承认清单最终所能带给我们的意义。用好清单,转好思维,抓好落实,也可以让我进一步落实好集团“转作风、送温暖、抓落实”工作要求。作为人保青年干部员工,我想只有不断学习、保持进步才能去适应公司的不断发展前行,才能接好前辈的旗帜,才能成为未来卓越人民保险的一份子!
革命清单读后感悟 篇2
1、权力下放
如果你是管理者,要想让清单发挥作用,应该让决策权分散到外围,下放到具体应用清淡的人手中。因为中央集权的模式有几个弊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一是中央得不到可以做出决策的具体信息;二是决策流程时间太长,效率低下。
在得知新奥尔良遭受严重风灾后,沃尔玛首席执行官李·斯科特只是发布了一条特别简短的命令:在座各位将要做出超出自己级别的决定,请务必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及时作出最佳选择。记住,最重要的就是做正确的事情。
最终,350万美元,2498箱救援物资,沃尔玛比政府军抢先一天把水和食物送到灾民手中。
2、简单至上
清单的作用是提醒和检查,不是具体的说明书,在紧急的情况下,人们看一眼清单就会知道改做什么。因此,简单,可测,高效才是好的清单。无所不包那是说明书。
要把大象装冰箱总共分几步?宋丹丹给出了完美答案:第一步把冰箱门打开,第二步把大象装进去,第三步把冰箱门关上。这就是好的清单。读后感·至于怎么把大象放进去,怎么把门关上,那是说明书的事。
3、人为根本
清单的角色是辅助,帮助人们应对复杂的紧急情况,最终做出反应的还是人本身,需要人来推动。由于每件事情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完全一样,清单不可能适用全部情景,不是万能的。在没有清单指导的情况下,只能由当事人现场决定。
4、持续改善
清单是一个不断调整的动态系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之前没有的经验,我们可以添加进去,之前不是用的条款也可以删减。简洁和有效有时候是矛盾的。而且对于不同的使用者,简洁和有效的定义本身也不同。
革命清单读后感悟 篇3
最近,部门内掀起了清单化管理风潮,在同事的推荐下,我抽空花了一个月时间读了《清单革命》这本书。读完后首先感到的是,努力工作固然重要,但会工作更为重要,往往有许多复杂的问题得到解决时,我们会突然发现原来如此简单。阿图·葛文德是一名医生,也是白宫最年轻的健康政策顾问,是影响奥 巴马医改政策的关键人物,也是《时代周刊》2010年“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中唯一一位医生,在这场“革命”里,有六大要点,每一点无疑都是重中之重,不管是设定清晰的检查点也好,还是清单的用语也罢,都梳理了每项的关键点,无论是在医学,还是在其他领域,个人能力往往不是最难克服的障碍,因为在大多数专业领域,训练的时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长,培训的强度也是前所未有的。人们承认自己在工作中会大意,会犯一些低级错误,甚至是毁灭性的低级错误,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不罗列一个清单给自己?它让操作者明白应该干些什么,这不仅仅是一种检查方法,而且还是一种保障高水平绩效的纪律。
从书中回到现实,到我们日常工作中,我们可以将一些复杂繁琐的事,罗列成一个清单,由易及难,团队在开始工作之前,必须进行团队简报,就一些重要的事情进行交流,我们不能割裂的看待各项任务,认为只要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就好了,而是应该为了更好的实现团队的目标而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了获得成功,我们要把一些看似互相矛盾的元素结合起来,他们是自由协调,就好比每个人不同的性格特点一样,每个人的性格都不同,但把性格不同且互补的放在一起,这样不仅起到了互补的作用,也使工作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呢?这同样是清单的作用!
书中所说的清单并不是通常像购物清单、待完成事项清单这样简单的东西,而是指为了防止在关键时刻出错,或者勉励复杂的突发状况是帮助我们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应对策略的一种手段,正确的运用清单可以改善我们工作的不完美,承认人人都会犯错,最重要的是可以大幅提高我们工作的效率和可靠性,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从而更好的促进团队合作!
古语中有“马失前蹄”一词,意思是偶然发生差错因此而受挫。对于自信又自负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次难堪的犯错,错不在于没有掌握相应知识,而是在于没有正确的运用。所以说,清单既是规范,规范好了,自然事半功倍。
革命清单读后感悟 篇4
为什么需要清单?
格洛维兹和麦金太尔指出,人类的错误可以分为两大类型:
第一类错误是“无知之错”,我们犯错是因为没有掌握相关知识,科学只让我们部分理解了世界的运行规律。
第二类错误是“无能之错”,我们犯错并非因为没有掌握相关知识,而是因为没有正确使用这些知识。
无知之错”可以原谅,“无能之错”不被原谅。如果解决某类问题的最佳方法还没有找到,那么只要人们尽力了,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能接受。但是,如果人们明明知道该怎么做,但却没有做到,那么这类错误很难让我们不暴跳如雷。
清单从来都不是大而全的操作手册,而是理性选择后的思维工具。抓取关键,不仅是基准绩效的保证,更是高绩效的保证。
清单的好处?
它们帮助我们记忆关键步骤,并且清晰地列出了操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本步骤。
清单为基准绩效建立了更高的标准。
清单编制6大要点
1.设定清晰的检查点;
2.选择合适的清单类型;
3.简明扼要,不宜太长;
4.清单用语精练、准确;
5.清单版式整洁,切忌杂乱无章;
6.必须在现实中接受检验
清单的适用边界
清单不是无所不包的操作手册,而是帮助使用者发挥专业技能的有效工具,要做到简洁、快速、实用。
我们的目标并不是让使用者在检查项旁边乖乖打钩,而是要培养注重合作和纪律的文化。
革命清单读后感悟 篇5
20xxNO.01这是一本讲述清单在医学领域、建筑领域、餐饮领域、航空领域应用的书。生活无小事,处处有大事,只要是人,做事的时候都会犯错,会忽略细节,会一时想不起学过的知识。很多情况下,人们想到的是,提高自己的技能,减少犯错的可能,同时减少问题发生后的损失。其实更重要的是,承认人的不完美,并作出行动补足这一缺陷,防止下次在同样的地方犯错。作者在文中写到人类的错误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无知之错”,一类是“无能之错”。“无知之错”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正确知识而犯下的错误,“无能之错”是因为我们掌握了正确知识,但却没有正确使用而犯下的错误。董婧在《奇葩说》说过一句“面对失败,最难过的不是我不行,我做不到;最难过就是,我本可以。”
增加了清单的机制,可以培养注重合作和纪律的文化。优秀的清单精确、高效、切中要害,即便在最危急的情况下也便于使用。不会把所有操作步骤都列出来,清单不会开飞机,不会做手术,不会搭建房屋,它的作用在于提醒人们那些即使是资深的专业人士也可能会遗漏的步骤。
在《稀缺》一书中,描述了一个美国消防队员还未到达火灾现场因为没系安全带发生车祸的例子,“消防队员在车辆事故中丧生的概率排行第二位,仅次于心脏病。1984-2000年期间,机动车相撞引起的事故,在消防队员的死因中占到了20%-25%。在这些事故中,79%的消防队员死于没有系安全带。”如果存在清单,一项项的做到(如系安全带、研究起火建筑的结构和布局、统计水龙头位置数量、进出火灾现场路线等等),是不是可以避免更多的消防员发生意外。
本书中餐饮行业的例子,让我印象很深刻。全美最佳餐厅里阿尔托“他们还为每位顾客准备了一张清单。每当顾客点餐的时候,厨房就会打印出一张纸条,上面写明了顾客点的菜肴、顾客的桌号、座位号、顾客特地关照的注意事项或是数据库中记录的相关事宜,如顾客是否对特定食物过敏;牛排要几分熟;当天是否是顾客的生日;是否有贵宾到场,需要亚当斯出去打个招呼等。作为厨房运营现场指挥的副主厨会把每张条子都大声朗读出来。”很值得各个行业的服务部门借鉴。
设立清单的标准基本遵循了SMART准则:
(1)设定清晰的检查点,使用者在这些节点根据清单列出的项目执行检查程序。
(2)编织者需要在操作-确认和边读边做这两种清单类型中做一个选择。
(3)清单千万不能太长。
(4)清单的用语要做到精炼、准确,语言为使用者所熟悉的专业用语。
(5)清单的版式,检查项目的长度不要超过一页。
(6)无论在编制清单的过程中多么用心仔细,清单必须在现实中接受检验。因为现实往往比我们想象得更为复杂。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范文1000字汇总
书籍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丰富,比如这本作品,在我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读后感简单来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也许你正在收集整理作品读后感吧!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终结拖延症读后感范文,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范文 篇1
《终结拖延症》提出了一整套目前来看最完整的改善方案,很多拖儿们也许都只实践过其中某个部分,或认知,或情绪,或行为,然而必须承认拖延是复杂人体创造出来的复杂症候,不是某一个方面的调理就可以改善的,除了认知情绪行为,身体和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对付拖延症,本书的理念就是多管需齐下,拖延也需要鸡尾酒疗法。
书中提出的认知部分主要强调的是对习惯性拖延思维的反思与分析,五步改变法是种很好的方案,读者若能静下心来体验和实践,彻底改变不断谴责自己的习惯,无疑使拖延从根本上弱化,内化的过程是辛苦的,但是却是攻克拖延症所必须的,建立了正确的认知体系,并不断保护,让她在心灵深处成长壮大,会发现原来自己真的不算什么拖延症患者,生活也会因此美好而平和了许多。
情绪方法中关于马和骑手的论述也非常发人深思,的确,有时理智被拖延的习惯带的脱离了赛道,拖延者就是那个勒不住缰绳的苯骑手,锻炼自己的情绪肌肉调整不舒服的感觉,让自己和状况并存的条件下启动是很重要的,书中这段有很多语句一语中的,你不希望感到不适或显的智力低下.的确深刻的指出了拖延者心中隐藏的根本原因,拖延评估汇总表(P91)阐述的拖延的种类和指导也对情绪锻炼和读者脆弱的神经的磨练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行为部分的关键词是分心,与其说是分心行为不如说是分心习惯,这也许是从我们很小的时候就陪我们一起长大在思维中沉淀多年的坏毛病,书中提出了解决方法,但读者更应该自己探讨适合自己的方法。时间管理的确未必有用,不过思维喊停到真可以试一试。逆向规则是很有意思的预期方法,它强调预先勾勒出成功的景象。除此之外,更多具体的小方法,跬步千里,五分钟计划.方法都是好方法,读者自己选择实践与坚持才是改变的根本。
客观的说,决不是恭维,本书的翻译很有水准,也足见译者群体的语言根基,毕竟他们是高学历的青年知识分子。但真诚的说一句,曲高难免和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书的普及性,显然,喜欢读网络小说的年轻人更需要通俗易懂,一句话能直插心窝子里的表达方式,否则即便看了也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作者的角度来讲,书中的诸多理论与方法还略有点繁琐,对一个被拖延症搞的焦头烂额,一脑门子官司的重症患者,在心情阴翳,毫无斗志的严重拖延状态下,很难马上运用书中的招数,也就是说,虽然开出了长久的综合药方,却不是可以救急的速效救心丸,当然,对付拖延症恐怕没有什么速效救心丸。另外,国外心理学家的西方文化背景使此类书籍在对中国读者的具体应用指导上的怎么都显的不够自然,中国人的文化底蕴和思维传统使拖延症也具有很强的本土特色,比如中国孩子从很小就面临着竞争、学业就业等压力,中国人的体面与中庸等处理问题的态度是外国学着无法体会和分析的了的,然而,本书的出版还是很有意义的,希望此类书籍的翻译出版能够带动国内心理学医学等学者,乃至社会对拖延的思考和关注,吸引更多的人来研究探讨战胜拖延的方法,帮助拖儿们解决烦恼无疑会对社会做出很大贡献。
综上,书是好书,招是好招,但拖延症是慢性病,治疗康复需要很长的时间,能否有具体的重大改善,需要长久的照顾呵护,需要拖延症患者自身的悟性和造化了!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范文 篇2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300字:
约百分之二十五的人患有拖延症,有趣的是,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属于那百分之二十五。那我们先来找一下自己的定位,你属于哪一种拖延?
要改变这些负性思维及行为方法,终结拖延,可以试试下面几个简单的方法:
01、练习立即行动
以合理的方式、在合理的时间内,去做合理的事情。
02、控制分心行为—思维终止
意识到自动拖延决定时(如心里想“待会再做吧”),要在心里喊“停”。
03、复杂任务做分解
学会将复杂任务做分解。
04、建立正向联系
将学习和愉快的事情联系起来,比如你喜欢古典音乐,那就边放边学习
05、运用承诺
当我想翻跃一面很难翻的墙时,可以试着先把背包扔过墙。运用承诺会有一个短期明确的目标,因为你承诺了他人,所以你的行动也会更坚决一点。
06、维持适当的压力
没有压力人的表现不会很好,你得强迫自己开始;压力太大表现也不好,思维会分散混乱,所以要维持适当的水平的压力感。
书中作者还介绍了很多适合实际操作的流程、套路和练习,甚至可以在实战当中直接模仿复制。但是,任何方法光看不练是永远也没有效果的,战胜拖延,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范文 篇3
之前一次参加果壳的赠书写书评的活动又一次赤裸裸的见证了我的拖延症,本来对读书很有感觉并且没事儿就爱写写书评的我,当一周变成期限,有了明确的deadline和任务要求,有责任感的重压之后,我又一次失败了,赶在截止时间的最后一秒,生拉硬凑一篇,连自己都没有勇气再看一遍我写的是什么玩意儿,这次结果没有支持我的拖延症,因为它没有并没有那么差。
拖延症现在成了流行词,而且成了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就像小的时候,谁说他考了托福,不管考得怎么样,我都觉得他是潮人,因为那是多么潮的考试啊。长大了,一个心理系的同学在描述一个人的时候用了aggressive,我当即觉得自己又土了,都用这么洋气的英文形容一个人多帅气啊。看电视多了,知道得抑郁症成为了忧国忧民思前想后的高等人的病,可惜我又一次落后了。这次,我紧随了时代和潮流的脚步,我终于在人们面前高呼,我有拖延症,然后喜滋滋的看着他们羡慕的神情,这第一说明了我大多数时候比较优秀(几乎所有拖延症的书开篇都告诉你,你不是失败者,你是为了追求优秀),我是懂得自我反思的人,我慢慢的有了一点高深心理学的修养(除了你们这些拖延的家伙,谁没事儿懂ADHD?,我这可不是看《心理学与生活》知道的),我们有独特的有暗号的系统,估计骷髅会也不外如是(没人整天凑在一起这么神秘和整天自我反省吧?)
《终结拖延症》拿到手里的一刻,很激动,因为我反复的check了书单,确定里面没有我。然后在收到书的当天下午,看到了第二批赠阅的名单,妥妥的落着我的名字。封面的包装很好,容易亲近,蜗牛背上沉重的钟表壳,拖拽着秒针不想让它移动的小人都意味着一个拖延症患者最无奈的对象时间。
书的整体结构很简洁,没有太多的前因后果,简单叙述一下之后,就是满满的实用性的方法,全翻完后,我意识到这就像一本工具书一样,因为整体来看它逻辑完整,但是即使分开来,每个章节段落都可能成为可参照的范本和模式,直接拿来套用,然后成为一个个小小的Tips,成为范本。
此书有很好的互动模式,比如总是会留出强迫读者思考的部分,就是在文章介绍的方法下,留出题目和答案的位置,基本上是强迫读者思考,这对于拖延症患者来说,我想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比如我,我羞愧的承认自己一个空格都没填,所以在看完书的今天我都觉得有什么事儿没完成,书没看透,然后情绪很糟糕,觉得提交这个书评的很底气不足。
此外,书里很多地方都用灰底不规则的方框圈着相应用到的战拖小贴士,每个小贴士都是直接可以拿来执行的战拖步骤,简洁明了,直截了当。
关于书目设计上一个很大的不足是很多关键性的内容放在表格里面,我觉得,编者和设计者的本意可能是让交互性更强,阅读更直观,突出对比和逻辑的顺序但是,老实说,大段的中文放在格子里是很不讨喜的做法,字体的必然变小,长段话的无重点,放在表格里让人的可阅读性大大变差,特别是步骤多的时候,框框就变成了满眼的乱七八糟,这个不好,不好~
//剧透部分,慎入:
引言只是一个简单的概述,题目就是关于整个书的概述三管齐下,终结拖延症,然后三部分就是这三管齐下的分而述之,然后每个方法里面又分为一到两章具体的解释了这些方法。
大学的时候,学过项目化管理,然后再读过很多战拖的书之后,基本上可以把战拖的步骤概括了,也就是,无偏见的接受自己觉察到问题订立计划行动行动过程中的调节与检测接纳进行的程度自我实现,然后,调节与检测贯穿始终,成为一个循环的过程。虽然简单,但是方法就被扩展的比较多,这也就是无外乎思想下的方法的问题了。《终结拖延症》和其他的拖延症书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为读者提供了很多的方法,不在东拉西扯为什么,怎么样,是什么,而是直接的告诉你,怎么办!
//剧透完了,我又不想写了,突然很想看bosco的视频T-T
看书的过程中,我得到的最浅显的经验是,想到一点,就赶紧找时间找地方写下来,因为有了这个书评的要求,我长了记性,以前总是我在当时以为自己能记住,结果在写的时候发现我思维的闪光点全不见了,这搞得我更加沮丧,然后就写不出来了。我想这大概也可以套用在其他拖延的事情上,有时候拖一拖,反而思路更跟不上,情绪更加沮丧,彻底觉得自己要完蛋了
看完了,再一次决定自己要行动起来T-T为什么我觉得说再一次说的这么悲凉。
愿所有战拖队友一起努力,一起加油。希望咱们也成为老师布置完作业,当天就完成,然后在礼拜天看着赶作业的人们,心里顿生优越感的人!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范文 篇4
在《终结拖延症》里,作者威廉克瑙斯(WilliamKnaus)提出了三管齐下的方法,分别从思维认知、情绪管理和行为实践三个方面来讨论如何破除这些障碍,如何有效战胜拖延。
首先,先来看看,常见的拖延思维有哪些:
1)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开始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句已经在义务教育里已经背的滚瓜烂熟的诗句,在计划和行动开始之初,总会被遗忘,究其原因在于:我们总认为时间还很多,离最后期限还很远。尤其是面对那些我们认为会对自己有用,应该去做的事情时,总会把行动无限期往后推迟。
2)我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是先准备准备吧。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准备充分是很有必要的,但同时准备也会成为一种逃避、开拓的借口,因为准备得越充分,内心对未来就越有把握,心中就越踏实,因而面对的恐惧和焦虑就会少点。这是人的本性,无法避免。可是,就算准备得越充分,也不能让我们对未来有更多的把握感和操纵感,因为总会有不可预知的意外和干扰来打破行动和计划的进行。
3)为了把事情做得更好,我要准备得更充分。
这与上面一点类似,不过在完美主义者当中较为常见。但是我认为,相对于拖延思维来说,完美思维对完美主义者的思维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大。
4)我觉得我会失败.....
有些人拖延一些事情是为了不想面对失败的结果,因为一开始他们觉得就算努力去做,还是无法完成,会面临失败的局面。而他们的成败价值观是这样的控制他们:努力了还是会失败,这体现了自己的无能;而如果自己拖延不去做,或是到最后期限才去行动,那么即使面临失败的结果,他们觉得自己并非是一个Loser,因为他们认为自己还未使出全力,还有余地。
不管你是否有拖延的行为,是否存在拖延思维,最重要的是觉察到自己正在拖延!对拖延的觉察是战拖的第一步。如果一个人明明在拖延,却否认自己在拖延,并继续拖延下去,这才是最可怕,最自欺欺人的地方。而在本书当中,作者建议:通过写拖延日志增进对拖延的觉察。拖延日志就是记录拖延的详细情况,如拖延的事情,拖延的结果,拖延的借口(内心独白),拖延的情绪变化等等。当具备对自己思维的觉察力时,我们就可以在拖延思维出现之时,通过自己激励、自我辩论,同时利用新的思维模式去替代拖延思维。以坚持跑步为例,今天先不跑吧,今晚恰好有好声音,先看完吧,明天再开始跑步吧!没关系,好声音晚上9点30分才开始,我可以先出去跑30分钟,然后再回来,时间正好,而且我明天可以再看重播,这样就可以省去广告时间了,所以还是今天开始跑步吧!
其次,就算我们开始迈出了第一步,拖延也还是纠缠我们不放。在我们还未建立完全针对某个习惯的神经通路或是新的战拖思维时,旧有的拖延思维为了求生而挣扎,不断地给我们的情绪和内心增加压力,让我们烦躁不安、焦虑难耐,甚至它像一个顽皮的小孩,在心中制造一个声音,强烈要求我们拖延或是停止手头上的事情,力求分散我们的注意力,然后趁虚而入,使拖延死灰复燃。
针对拖延引发的焦虑、恐惧和厌恶的情绪,书中的建议就是培养对这些情绪的忍耐能力,进而锻炼出情绪肌肉,这确实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却很痛苦,也很影响工作和生活。因为往往这些情绪出现时,我们越是强忍着,越是在心中做挣扎,做内心独白,自我激励,都会让我们分散对当下的注意力,如果那时恰好你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去完成工作,你会因无法静下心来而抓狂。所以我认为,强忍不是通用的办法,适时地放下手头的工作,静下心,深呼吸,利用灵修的方法,去与自己的情绪相处,同时在拖延日志上记录下来,待情绪稳定后回到工作中,这样的效果或许好很多。
最后,书中提到的战胜拖延的行动技巧基本和之前分享的战拖技巧差不多,现在再来回顾一下:
1)确定一个清晰、具体、可量化的目标;
2)将目标分解成短小具体的步骤来完成。如果是创造性的活动,就分解成机械性的活动;
3)不必准备太充分,一旦发现自己在准备上花太多时间,就跳过准备,直接行动,Justdoit;
4)停下完美主义,给自己足够的时间,一点一点地做,同时记录自己的改变和变化;
5)消除一切干扰,如关掉手机,关掉电视、拔掉网线......集中注意力;
6)利用仅有的10分钟时间;
7)先做5分钟,再做5分钟.......继续这样下去,你会慢慢找到状态的;
总得来说,这本书比《拖延心理学》更注重实践操作,但是操作的方法和步骤并不是那么容易理解,因为书中提倡通过记录和书写来觉察和反思自我,许多内容只有做了才会明白,才能理解,也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建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
另外,再补充一点,那就是时间管理和拖延的关系。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拖延并不属于时间管理的范畴,而且拖延的产生并不完全是时间管理里不到位,可以说时间管理在其中作用的很小。而时间管理只针对那些最不拖延的人有效,对于经常拖延,不经常管理时间和自己的人,无效。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范文 篇5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800字:
约百分之二十五的人患有拖延症,有趣的是,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属于那百分之二十五。那我们先来找一下自己的定位,你属于哪一种拖延?
期限性拖延:
领导规定下周二要交一篇文章,我会拖到周一晚上才开始写,这种把工作拖到最后期限才完成的,可以称之为期限性拖延。
个人事务拖延:
我计划7月份去桂林旅游一趟,这属于个人事务,属于不紧急的事情,但一直拖到7月底,我的机票也没有定,行程也没有安排,这就叫个人事务拖延。
简单事务拖延:
简单事务拖延就很简单,我在吃饭或者在走路的时候,手机微信响了,同事询问我今天什么班?晚上一起约个午饭,两分钟就能回复的问题,但是我就拖延到快吃午饭的时候才想起来回复人家。
复杂拖延:
复杂拖延大多跟完美主义有关,领导要我做的PPT,里面有个数据不准确,我就会一直拖延,不想去完成这个PPT。
无事不拖的人确实难找,而从不拖延的人也很罕见。本书中,威廉·克瑙斯教给我们一个“三管齐下”的方法,帮我们克服拖延,让生命之旅收获更多的成就,方法是:
认知方法:
教你看清拖延行为是怎样表现的,以及怎样改变拖延思维。
情绪方法:
教你建立忍耐力和持久性,使你即使面对不适的环境,也能坚定地沿着原路前行
行为方法:
确定你的方向,落实在行动上,善始善终,运用你的知识,通过你的工作和成就取得成功
苏格兰有一句谚语:“什么时候都能做的事,往往什么时候都不去做。”所以,这次可别再拖延啦!我们一起来学习改变消极思考方式,缓解压力情绪,采取积极主动行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方式吧!
认知方法:
帮你重新思考你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改变自动负性思维(ANT),比如可以教自己跟拖延思维争辩。
情绪方法:
拖延很可能是因为一些不愉快的情绪引起的,想避开这种紧张、不快,需要一个更加安适的行为来转移情绪,代替不快。
行为方法:
当你拖延时,十有八九是在用一些压力小或不太重要的事,来代替被拖延的那件事,比如看新闻、打游戏。
小案例:雷蒙德是一名律师,但他总是习惯性拖延一些重要的事务,考虑到这将严重危及自己的职业生涯,于是向马萨诸塞州朗梅多市临床心理学家威廉斯·克瑙斯寻求帮助。对方给了他一份两页的关于办事拖拉的对照表,要求阅读并检查这些描述是否符合他的情况。雷蒙德欣然接受,答应在飞往欧洲的班机上完成这项任务。可是在飞行途中,他饶有兴趣地看了一部电影;随后发誓在下榻酒店的头天晚上阅读这份材料,但很早就睡了;此后每天,都会有一些更紧迫的事情要做。克瑙斯通过计算发现,由于拖延症,这名律师在这项可能仅需两分钟便能完成的小任务上花掉了40个小时。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范文 篇6
在这个小组,看到有很多人在哭诉自己的拖延症,当然也有很多人在这个小组里和拖延症搏斗,而且还专门有这个小组专门建立的网站---战拖会。
但是对我来说,我当时的感觉是:哇,原来拖延不是一种习惯,而是一种症状啊。
这是我当时的想法,于是一年前的我很快的买了组里推荐的战胜拖延症的书,后边的详细事情我不用再叙述了,如果你和我一样,那么你也猜得到,一年过去了,这本书我连第十页都没有读到!
据说我买的那本书书当年被称为战胜拖延症1,而我一直到拖到了这本书的续集战胜拖延症2出来后,还没有看完它,这大概是一个拖延症绝好的一个例子吧。
昨天在地铁上看网易阅读里的电子书,看拖延症续集(大概是)的试读内容,当看到里面说到改变拖延观念的一个办法,就是要像美国的24戒酒协会那样,首先承认自己酗酒,承认自己有很严重的拖延症,承认自己拖延成瘾是战胜拖延的第一步;其次要放低自己对战胜拖延的乐观态度,但是要加强自己对继续拖延后果的认识。
看到这里,我忽然觉得自己对抗拖延的方法确实是完全错了,因为我一直以自己是一个做事认真的形象来欺骗自己,而不肯承认自己做事情一直在拖延。
仔细想想,我的拖延症真的很厉害的独孤求败啊:
-喜欢买书却拖了不看,两年里家里的书已经买了两三百本了,昨天又买了10本书,可今年认真看的书不超过10本。
-准备写的一本小说,已经拖了四年了,写了不到200个字。连开头都不算。
-一直想换工作,拖了三年了还没有换,而那个工作实在是一点发展的机会都没有了。
-个人定的计划,从来没有完成过,周计划坚持到第三天就放弃了。
-孩子都可以打酱油了,买的孩子如何才能正确的打酱油的育儿书,还没有看完。
-在职读的学位论文拖了三年去年才写完通过,要不是因为时间到了不写学位就作废了,估计能拖个十年。(后遗症是,现在偶尔还做噩梦被吓醒--该毕业了,竟然有好几门自己没有考试。好在这一年频率低了,每一两月才做一次)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我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写了。。。
但是我可以欣慰的告诉大家,我昨天把这本书看完了:
买了一年多的书,看了一年都没有看完,今天一个下午花了两个小时看完了。如果你问我看了这本书有什么效果,我只能说一点效果都没有。
因为这伴随一个人好多年的习惯,怎么可能在看完书两个小时后就完全消失了呢?如果可以再看完一本书就能解决很多人困扰多年的问题,这也是不太现实的事情。
所以如果你买书的时候,就要下定决心花几个月去和拖延症做斗争,而不是在看完后大呼上当:这本书对我的拖延症一点帮助都没有!
喜欢《强迫症患者必读:乌托邦清单读后感1000字(3)篇》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乌托邦读后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