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 > 地图 >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9-11-12 来源:互联网

关于卡尔威特的教育读书笔记。

古语言: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我们都知道读一本好书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在书中获得知识读经典书籍作品就很有必要。阅读时,我们一般都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收获。这些阅读的所思所得就是我们作读书笔记的素材。你是否为此为写一篇读书笔记而苦恼了。推荐你看看以下的关于卡尔威特的教育读书笔记,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这是一个全民重视教育的时代,可是教育孩子成了天下第一难的事情,家长、学生和学校都在叫苦不迭,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教育问题难道真是不治之症吗?直到读了这本赫赫有名而又甚少人认真去读的《卡尔.威特的教育》,才恍然若有所悟。

书名让人感觉陌生,我感觉应该加上一句话才好理解:一个父亲教育孩子的感悟。书的风格也需要说明:绝对不是枯燥的教育理论,而是充满了与孩子在一起的趣事,全书看完并不乏味。

该书的背景有必要说说。老卡尔.威特先生是19世纪德国的一位乡村牧师,一直持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教育观点:只要资质不是太差,任何一个孩子经过正确的教育都能成为优秀人才。可惜他52岁才得子,儿子刚生下来时还显得有些呆傻。但是他并不泄气,在众人怀疑的目光中坚持用自己的方法教育儿子,结果小卡尔.威特从五六岁时就显示出出众的才能,并在14岁时凭数学论文获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在很多朋友的劝说下,老卡尔.威特先生把自己教育孩子的想法整理成书,这本书跨越时空,成为天下父母们的必读书。

问题是,教育的奥妙何在?

首先,做父母是一定要学习的,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是不可替代的。有人说孩子大了自然会明白,有人说孩子小时不懂,等他大了再好好教育,这些说法是完全错误的。老威特先生举了个例子,一个是有位贵族把孩子交给管家,自己和夫人周游世界,等他们几年后回来时发现孩子跟他们毫无感情,无法按自己的想法来教育了。在我们的周围,这种例子还少吗?孩子小时找借口不管孩子,或者找借口不学习教育方法,造成的坏影响当然会显现到无辜的孩子身上。

其次,从小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学习兴趣。老卡尔.威特先生自己喜爱自然、文史类知识,在这方面也培养了儿子的兴趣。一有空,一家人就出去散步,边走边谈话,给孩子讲解路边的花朵的结构,岩石的形成,昆虫的分类,讲读过的诗歌作品。可是他对数学没什么兴趣,导致儿子小时也不爱学数学。为此他很着急,后来请教了一位数学教授,才知道应该在有趣的游戏中学数学:数豆子、掷骰子等,每次时间不超过一刻钟。在兴趣的引导下,孩子逐渐喜欢上了学习数学。有一段时间,老威特先生发现儿子学习劲头又不足了,他也没有着急发火,而是耐心和儿子谈话,原来是儿子不知道学习这么多知识有什么用。经过讲清楚学习知识的道理,小威特又高高兴兴地鼓足干劲学习了。

第三,尽早让孩子领会做人的道理。孩子早上赖床不起来怎么办?老威特先生的逻辑是:你不起床,说明你自动放弃早餐。有一天小威特起晚了,发现父母亲真的把早饭都收起来了,以后就再不敢犯错了。其他如吃饭洒了牛奶怎么办?怎样和朋友交往?做好事要讲原则吗?怎么分辨好人坏人?都要早些让孩子思考和处理。老威特先生很重视孩子的玩伴,坚决不让儿子和习惯不良的孩子们一起玩,认为是浪费时间而无益处。

第四,正确使用奖励和惩戒。老威特先生很少特意使用奖励和惩戒,而且很少给孩子买玩具。在奖励方面,口头的表扬已经很难得,物质奖励一点也没有,不给孩子养成坏习惯。惩戒则主要是讲清楚道理,让孩子感觉到羞愧、改过即可,实在有必要才采取措施,如洒了牛奶就不许再喝。老威特先生坚持认为玩具对孩子没有太大益处,孩子能从书本中得到乐趣也是一样的。

最后,早立规矩,并且坚持。为什么现在很多青少年无法无天、不尊重他人?部分原因就是从小没规矩长大的,而这种规矩在他们三岁左右就应该明白了。老威特先生给儿子立下规矩,并让儿子自己明白应该按规矩办事,即使父亲不在身边也是一样。

现在教育出了很多问题,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家庭教育的缺失造成的。在每一个孩子很小的时候,他们都有极大的潜力,照老卡尔.威特先生的说法,都能成为优秀的人。但是,他们的父母亲在错误的教育思想的作用下,忽视孩子的存在,忽视对孩子的教育,甚至任他们自生自灭,走一步是一步。一些人的想法是,教育是学校应该做的,交了学费送到学校万事大吉,孩子品德、学习表现不好是学校的责任。这是极其错误的。对照19世纪的老卡尔.威特的做法,现在的这些父母们不应该感到羞惭吗?其实教育的失误,一部分是没有教给人们如何做好父母。作为21世纪的人,多加学习,读读教育书籍,于人于已,善莫大焉。

我们九中家长学校已经为家长们发放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作为教材。我看,《卡尔.威特的教育》也应该好好读一读,定会有所裨益。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编辑推荐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书笔记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书笔记心得感想分:

从《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中,我仿佛聆听到了一位慈父娓娓道来的育儿故事,找到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从卡尔威特一生的简历中我们就可以知道他父亲的教育是否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进入哥廷根大学;14岁被授予哲学家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 ,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而是全赖他的父亲教育有方。卡尔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这就《卡尔威特的教育》。书中详细地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育子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卡尔·威特的父亲有一个基本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学前抓起。

下面是我在读书过程中记载下来的片断,它们让我深思,让我在探索儿童教育的过程中受益匪浅。

1、从改造孩子的母亲开始。

有人对我说,伟人的孩子一定是伟人,至少都会有很大的成就。但我并不这样认为,因为伟人过于热衷于事业而无暇关注孩子,而妻子也往往由于丈夫是伟人而无心于教育孩子,她们只关心成功的丈夫,而忽略了孩子。其实,母亲的教育对孩子极为重要。从我有限的知道来看破,历史上的伟人往往有一个善于教育孩子的母亲。

母亲的工作不能由旁人代替孩子的教育必须由母亲承担。把自己的孩子托给他人,恐怕只有人类才这样作,这种作法有失天性。有一位名人曾经说过,国民的命运掌握在母亲的手中。很多不称职的母亲,在无意之中把孩子引向了歧途。左右国民命运的是母亲的教育,我希望天下的母亲都勇敢的承担这一光荣的职责。

2、天才的失败来自于父母的极度催逼。

3、人如同瓷器,幼儿时期好比制造瓷器的粘土。

4、儿童潜能的递减法则。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的能力实现就起越少。从孩子出生那天就开始教育。

5、我教育儿子的真正目的,就是要为他打开智慧的天空,使他能够敏锐地观察到社会上的坏事,洞察出社会上的矛盾和缺陷。我们人类的理想,决胜不应当象亚当和夏娃那样,仅仅满足于在不知自己是裸露着身体的情况下过快乐的天堂生活。为此,我决不能让儿子成为精神上的盲目乐观主义者。

6、抚育孩子时,父母自己更应当记日记,以记载 孩子的进步和发育情况。这也是留给子孙后代的重要遗产,使他们在培育孩子时,能够从中得到教益。读书笔记.由于父母们有绝对真理的自由,所以往往容易忽略自己的职责。一本育儿日记能够随时对父母发出忠告,要以满腔热忱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老老实实地努力按照预期计划实施对孩子的教育。

7、在孩子的乐趣中,最重要的是读书。

8、其实只要有心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可以随时成为教育的素材。自然界新诞生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孩子认识与注意的对象。

9、许多父母都在为孩子的不良行为而发愁。依我看,孩子的不良行为是由于孩子不知精力往何处去用而造成的,这无疑是一种精力的浪费。我建议把他们都带到大自然中去,他们就无暇干坏事了。并且 接触大自然能使孩子的心地高尚,自古以来和大自然感情融洽的人都是心地善良宽厚的人。与大自然接触不仅可以使孩子身体健壮,而且精神旺盛。城市里的孩子们多因远离大自然,很少呼吸新鲜空气而心情不佳而性格乖张。

10、其实只要有心,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可以随时成为教育的素材,自然界新诞生的一切都可以为孩子认识与注意的对象。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大自然更好的教师了。

11、我认为灌输式教育就象给树浇水,只浇到树叶上,根本就没有浇及根部,树林怎么能吸收得到水分呢?

12、我采取的教育方式是,首先唤起儿子的兴趣,然后再适应其兴趣进行恰到好处的教育。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不对儿子进行系统的学习教育,从不事先告诉他哪是植物学上的问题,哪是动物学上的问题等,或是先按照课本教给他一些基础知识。这些都与儿童的学习习惯不符,我决不这样做。只要在散步时儿子对某种事物引起注意,我就教给他相应的知识。

13、有人认为,在幼儿阶段,孩子只对玩耍感兴趣,这纯粹是一派胡言。事实上幼儿的探究精神从两三岁起就已经萌发了。具体的表现就是他们开始向大人提问,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而且千奇百怪。这是值得高兴的事,说明孩子开始对世界进行思考了。正确的做法,做父母的不管有多忙多烦,都应该做孩子问什么,就回答什么。在向孩子传播知识和方法时,决不能嫌麻烦,敷衍塞责,应付了事,一定都要真实要合理。只有这样教育,才能使孩子成为对社会矛盾和缺陷有判别能力的人,也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孩子的潜在能力。

14、关于数学的学习.我们父子经常做掷骰子的游戏。最初用两个,把两个骰子一起抛出,把向上的两个数字加起来。后来我们又把骰子增加为三个四个,最多达到了六个。接着,我们把豆和钮扣分成两个一组或三个一组,把它们排列 起来,数数各是多少?最后把结果写在纸上,把这些做成乘法口诀挂在墙上。

15、在对儿子的施教上,我一直深信百闻不如一见。

从儿子两岁以后,不论走亲访友还是买东西,也不论是参加音乐会还是歌剧,我去哪儿都带着他,让他从小就与身分各异的人交往谈话。除了见人,还要见物。只要有空,我就带儿子去参观所有的博物馆,美术馆,植物园,动物园,工厂,矿山,医院和保育院等,以开阔他的眼界。在参观前,儿子都要先大量阅读有关的书籍,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然后再通过自己的眼睛去接触这些事物,获得了大量与与直接感知相一致的信息与知识。每次参观回来,我还让儿子详细叙述见到的一切,或者让他向母亲汇报。

只要能满足儿子的求和欲望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我决不吝惜体力和金钱。为了向儿子公开魔术的秘密,我就曾不惜重金,请魔术师现身说法。类似这样的事情,还非常多。

《卡尔威林的教育》读书笔记


卡尔·威林是19世纪法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奇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绅童们不同,卡尔。威林一生都在法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卡尔·威林能取得这翻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而且全赖他父亲教育有方。卡尔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卡尔·威林的教育》。书中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我拜读了这本哈佛图书馆,从中受到了许多启发。值得我去借鉴和学习,现略举以下2点:

1、关于如何学外国语

用“耳”学外语。当孩子还在摇篮里时就用清晰而缓慢的语调对他朗读。

与其背莫如练。先选择通俗易懂的诗,使孩子熟悉这种语言的感觉。掌握一些基本的东西后,就要求孩子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来,父亲与孩子就用法语来交谈。同时要求他看各种语言的书,遇到不懂的就让其自己去查辞典。此外,鼓励孩子与外国孩子通信。

用不同的语言去读同一个故事。

弄清词源。比如为了记住某一个单词,就让儿子去调查由此产生了哪些现在词,并记下来。

最后讲的办法是各种游戏。如每天早上对党代表13个国家的娃娃用13国语言来说“您早”这句话。利用语言做各种游戏,比如讲故事、说歌谣、猜谜语、比赛组词造句等。如今社会上流行举办各种幼儿英语培训班,每周上1—2次课。从写单词句子入手,这与卡尔的教育是不一致的,我觉得学外语也应该像学习母语那样在平时中学习、交流。这样孩子就会在轻松、自然中愉快地学习。

2、关于孩子的玩伴问题: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观点:孩子如果没有游玩的小朋友就会变得自负或者任性。但是卡尔认为这种观点极端错误,在他看来不加选择地让孩子们在一起玩,他们就互相逞能;有可能变成利己主义者,结果沾染上狡猾、虚伪、说谎、任性、打架、挑拨等坏品质。他让儿子和其他孩子进行有限制的接触,那么照他这样说来让孩子上幼儿园是不是不可取的?我们也发现有这样的现象。本来从不打人的孩子上了幼儿园后学会了打架、骂人,我们是否要提倡有条件的家庭都要在家庭中进行早期教育?这是我的一个疑点,希望能与大家共同探讨。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从《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中,我聆听到了一位慈父娓娓道来的育儿故事,找到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卡尔·威特的父亲有一个基本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学前抓起。

这位父亲采取的教育方法其实也很简单,所有的父母都能够完全做到。作为德国乡村的一位普通牧师,老威特一生都过着极为简朴的生活。但是,这位乡村牧师却与别人有着不一样的思维方式。看到周围的许多人都在虚耗自己的生命,看到周围的男男女女都沉溺在酒色之中,他既感到悲哀也感到惊讶。

他想,这些人都没有运用上帝赋予给他们的智慧。如果他们有着智慧的头脑,他们的生活就会是另外一种景象。问题的根源在于,他们都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从小时侯起,就没有人教他们如何去思考,他们也就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对此,学校是应该受到责备的,但是更应该受到责备的是他们的父母亲。假如他们的父母亲很早就把真善美的东西教给他们,从小就培养他们对于知识的热爱,他们今天就不至于过着这样可怜的生活。

正是抱着这样的家庭教育思想,老威特在儿子卡尔出生的时候就制定了一个早期家庭教育计划。老威特有一个基本的教育主张:孩子从小就是一个会思考的动物。对于他所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东西,他都要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如果孩子从小不能形成正确的判断,因而养成一些不良的爱好和习惯,成年后就很难改掉了。老威特的目标是在孩子还处于可塑阶段的时候,去引导和开发孩子的理智思维——“让孩子从小会正确思考”。

当儿子还在哑哑学语的时候,老威特就开始教他辨认身体器官和家中的各种用具并说出他们的名称。随着儿子逐渐长大,他可以磕磕绊绊地上下楼梯和走路之后,老威特就让他走出家门,让他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新奇事物。

老威特总是鼓励儿子不断地提出问题。在回答儿子问题的时候,他又尽可能用一种讨论的方式解释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对于儿子提出的所有问题,他从来不会敷衍了事。他注意从小培养儿子对所有事物的分析鉴别能力。在平常同儿子的散步和谈话中,老威特从来不像许多父母那样,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口气对儿子说话,也不会对儿子信口瞎扯。本文来自

语言是我们思想的工具。老威特提出,要尽早地教会孩子使用母语,能够正确地发音和流利地表达。所有与孩子说话的大人,无论是父母还是家里的亲戚朋友,都应该注意自己的发音和用语,以便给孩子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在这样一种家庭教育的熏陶下,与同年龄的孩子相比较,卡尔不仅表现出一种超凡的理解力,而且还表现出一种少有的知识兴趣。卡尔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具有非常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他对许多事物都有着精确的理解和完整的把握,在使用语言方面也达到了十分熟练的程度。

卡尔的早期教育当然没有仅仅局限在语言和文学方面。为了使卡尔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老威特也非常注意培养儿子在艺术和科学方面的爱好。尽管他自己不是艺术家也不是科学家,但是他总是想法激起儿子对于与艺术和科学的热情。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经常带着儿子游览许多地方,去参观各地的艺术画廊、自然历史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等。通过这种体验方式,老威特让儿子从中学到了活生生的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等知识。他让儿子学会如何去发现各种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如何去找到各种事物的最基本的原则,如何去认清各种事物的真相。

除了这些外出的参观活动外,老威特还利用身边的一些生活常识,对儿子进行系统的科学教育。他特别注意调动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养成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习惯。同时他也设计出一些小小的游戏,让孩子可以从中了解和熟悉不同学科的知识。当然,他十分清楚自己所追求的教育目的是什么,他说“如果一开始我就告诉孩子去学习地理和物理等学科,孩子就会产生反感的心理。我尽量避免使用这一类的学科名词,是为了不要吓唬住孩子,也是为了增进他的自信心。”

正因为有了老威特对儿子的早期教育,卡尔在九岁的时候就已经掌握了许多知识。由于他的智力水平已经远远超出同龄的孩子,在还没有满14周岁就已经获得了哲学博士称号。16岁他就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同时被柏林大学聘为大学教员。

然而,我们传统的教育理论是把孩子的正式教育推迟到“上学的年龄”。等到孩子上学之后,我们又急于把许多的东西灌输给孩子,于是,过多的学习不仅剥夺了孩子快乐的童年,而且还给孩子造成了身心上的伤害。

在传统的教育学观念中,孩子智力的早期开发被忽略。由于不重视学前的家庭教育,使得孩子上学之后不堪重负。最新的科学研究证明了这样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即孩子早期的学前教育将决定他今后一生的道路,因为孩子早期得到的印象是最持久的。如果家长忽视了孩子早期智力的培养和开发,将会给自己的孩子造成一生的智力缺陷。科学的教育观念应该是,孩子的家庭教育开始得愈早,孩子的身心方面今后就发展得愈好。

美国着名的医学心理专家史迪思博士提出,孩子的早期教育最好从两岁或三岁开始。“两岁或三岁是孩子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父母应该抓住这个关键的时期进行孩子的智力教育开发。如果耽误了幼儿的早期教育,将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父母应该做的是尽早唤醒孩子的知识兴趣,因为这种兴趣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让孩子在知识的游戏中获取健康成长的养分,而不是让孩子在那些毫无意义的游戏中浪费时间。”

我们总是强调不要过早地对孩子的心灵施加压力,不要过早地限制孩子智力的发育。其实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孩子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需要尽早的智力开发。只要我们从两岁或三岁开始就注意培养孩子的知识兴趣,让他们的大脑得到不断的锻炼,就像他们的其他身体器官在平时得到锻炼一样,他们就会从早期的知识活动中得到一种快乐。当身心都得到了同步的发展之后,这样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得非常快乐和健康。

事实上,卡尔·威特的父亲早就在推行这样的科学新发现了。在传统教育学理论统治着整个学校教育活动的时候,这位谦恭的德国乡村牧师就对自己的儿子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早期教育。在我们今天逐渐认识到家庭教育必须先于学校教育,而且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的前提下,老威特的教育实验自然就引起了世人的关注。这本书为所有的父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家庭早期教育的范本。

当然,我们不能放弃工作,把时间全部花在孩子的早期家庭教育方面。不过我们做父母的只要让家庭生活愉快和睦,注意引导孩子的兴趣和行为,就可以使孩子在智力上和道德上健康成长。做父母的只需牢记老威特所说过的一句话:“尽早教育你的孩子,但是需要你去身体力行。”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卡尔·威林的教育》


卡尔威林是19世纪法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 岁时他进入了奇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绅童们不同,卡尔.威林一生都在法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卡尔威林能取得这翻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而且全赖他父亲教育有方。卡尔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卡尔威林的教育》。书中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我拜读了这本哈佛图书馆的??,从中受到了许多启发。值得我去借鉴和学习,现略举以下2点:

1、关于如何学外国语

用耳学外语。当孩子还在摇篮里时就用清晰而缓慢的语调对他朗读。

与其背莫如练。先选择通俗易懂的诗,使孩子熟悉这种语言的感觉。掌握一些基本的东西后,就要求孩子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来,父亲与孩子就用法语来交谈。同时要求他看各种语言的书,遇到不懂的就让其自己去查辞典。此外,鼓励孩子与外国孩子通信。

用不同的语言去读同一个故事。

弄清词源。比如为了记住某一个单词,就让儿子去调查由此产生了哪些现在词,并记下来。

最后讲的办法是各种游戏。如每天早上对党代表13个国家的娃娃用13国语言来说您早这句话。利用语言做各种游戏,比如讲故事、说歌谣、猜谜语、比赛组词造句等。如今社会上流行举办各种幼儿英语培训班,每周上12次课。从写单词句子入手,这与卡尔的教育是不一致的,我觉得学外语也应该像学习母语那样在平时中学习、交流。这样孩子就会在轻松、自然中愉快地学习。

2、关于孩子的玩伴问题: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观点:孩子如果没有游玩的小朋友就会变得自负或者任性。但是卡尔认为这种观点极端错误,在他看来不加选择地让孩子们在一起玩,他们就互相逞能;有可能变成利己主义者,结果沾染上狡猾、虚伪、说谎、任性、打架、挑拨等坏品质。他让儿子和其他孩子进行有限制的接触,那么照他这样说来让孩子上幼儿园是不是不可取的?我们也发现有这样的现象。本来从不打人的孩子上了幼儿园后学会了打架、骂人,我们是否要提倡有条件的家庭都要在家庭中进行早期教育?这是我的一个疑点,希望能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于《匹克威克外传》的读书笔记


范文一

谈起《匹克威克外传》,我就会想起书中一个又一个幽默的故事,想起那些可敬的人儿,与那些可恨的面孔。

我读这本书的原因,多是被作者的风趣幽默所吸引。读过简介我知道,这本书多是批判时事为主。洋洋七十多万字,我却读得一点都不厌烦。反而经常开怀大笑,乐在其中。原因当然就是作者的幽默精神了。

还记得有一个很让人捧腹大笑的画面,就是在看大阅兵时匹克威克先生的帽子被风吹走了,在众目睽睽之下,他急忙去追帽子的情景。真是有趣极了。匹克威克先生本来要捡到的,后来又被大风吹走了,时而跑,时而停。想想,一个老先生做如此滑稽的动作,并且是在严肃的大阅兵时,是多么可笑啊。

在书中曾说:追帽子简直就成了一场痛苦的人生角逐。确实,追帽子的速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太快了会踩到帽子,太慢了又追不到。可笑极了。但我想,也许作者真正的意图是想表达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吧,努力追着,尽全力去追,却往往成了物质的玩弄品,在旁人看来,是多么可笑啊。

当然,文中的幽默讽刺之处不止一处,但在此,我想说说那让我印象十分深刻一章书。在《匹克威克外传》中,有一个人让我十分心酸。就是那个聋哑演员。生活的重压与酗酒的习惯让他的健康早早便失去了,他常常无角色可演,生活也陷入了贫困。在发高烧时,他还担心妻子因他平时的暴虐而谋杀她。可怜的人啊,他的心灵是多么枯竭啊,临终前才害怕受报应。这反映了当时多少人的可怕心理啊。反映了多少无比痴迷财富而又挥霍成性的人的枯竭心灵。最后,他终于要死了,在临终前,他竟以为那是舞台,自己在上面表演,但现实却是在病床上,用枯萎的四肢扭动着,发出小丑的尖叫声。可怜可悲可叹!

要谈到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那就是匹克威克的仆人 ---山姆。他让我喜爱,他让我敬佩,让我感动。他是善良幽默,机智勇敢的好家仆,也是匹克威克的真朋友。举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为了能在狱中好好照顾主人的起居生活,他故意拖欠父亲的债以便于以正当理由入狱,起先匹克威克先生是不允许的,但是他想方设法的进去,也感动了匹克威克先生。

这就是《匹克威克外传》,一本让你读得欲罢不能的书。

范文二

谈起《匹克威克外传》,我就会想起书中一个又一个幽默的故事,想起那些可敬的人儿,与那些可恨的面孔。

我读这本书的原因,多是被作者的风趣幽默所吸引。读过简介我知道,这本书多是批判时事为主。洋洋七十多万字,我却读得一点都不厌烦。反而经常开怀大笑,乐在其中。原因当然就是作者的幽默精神了。

还记得有一个很让人捧腹大笑的画面,就是在看大阅兵时匹克威克先生的帽子被风吹走了,在众目睽睽之下,他急忙去追帽子的情景。真是有趣极了。匹克威克先生本来要捡到的,后来又被大风吹走了,时而跑,时而停。想想,一个老先生做如此滑稽的动作,并且是在严肃的大阅兵时,是多么可笑啊。

在书中曾说:追帽子简直就成了一场痛苦的人生角逐。确实,追帽子的速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太快了会踩到帽子,太慢了又追不到。可笑极了。但我想,也许作者真正的意图是想表达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吧,努力追着,尽全力去追,却往往成了物质的玩弄品,在旁人看来,是多么可笑啊。

当然,文中的幽默讽刺之处不止一处,但在此,我想说说那让我印象十分深刻一章书。在《匹克威克外传》中,有一个人让我十分心酸。就是那个聋哑演员。生活的重压与酗酒的习惯让他的健康早早便失去了,他常常无角色可演,生活也陷入了贫困。在发高烧时,他还担心妻子因他平时的暴虐而谋杀她。可怜的人啊,他的心灵是多么枯竭啊,临终前才害怕受报应。这反映了当时多少人的可怕心理啊。反映了多少无比痴迷财富而又挥霍成性的人的枯竭心灵。最后,他终于要死了,在临终前,他竟以为那是舞台,自己在上面表演,但现实却是在病床上,用枯萎的四肢扭动着,发出小丑的尖叫声。可怜可悲可叹!

要谈到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那就是匹克威克的仆人 ---山姆。他让我喜爱,他让我敬佩,让我感动。他是善良幽默,机智勇敢的好家仆,也是匹克威克的真朋友。举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为了能在狱中好好照顾主人的起居生活,他故意拖欠父亲的债以便于以正当理由入狱,起先匹克威克先生是不允许的,但是他想方设法的进去,也感动了匹克威克先生。

这就是《匹克威克外传》,一本让你读得欲罢不能的书。

关于匹克威克外传读书笔记


本文为读后感大全推荐专题“克威克外传读书笔记”相关内容。

匹克威克外传读书笔记 篇1

谈起《匹克威克外传》,我就会想起书中一个又一个幽默的故事,想起那些可敬的人儿,与那些可恨的面孔。

我读这本书的原因,多是被作者的风趣幽默所吸引。读过简介我知道,这本书多是批判时事为主。洋洋七十多万字,我却读得一点都不厌烦。反而经常开怀大笑,乐在其中。原因当然就是作者的幽默精神了。

还记得有一个很让人捧腹大笑的画面,就是在看大阅兵时匹克威克先生的帽子被风吹走了,在众目睽睽之下,他急忙去追帽子的情景。真是有趣极了。匹克威克先生本来要捡到的,后来又被大风吹走了,时而跑,时而停。想想,一个老先生做如此滑稽的动作,并且是在严肃的大阅兵时,是多么可笑啊。

在书中曾说:追帽子简直就成了一场痛苦的人生角逐。确实,追帽子的速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太快了会踩到帽子,太慢了又追不到。可笑极了。但我想,也许作者真正的意图是想表达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吧,努力追着,尽全力去追,却往往成了物质的玩弄品,在旁人看来,是多么可笑啊。

当然,文中的幽默讽刺之处不止一处,但在此,我想说说那让我印象十分深刻一章书。在《匹克威克外传》中,有一个人让我十分心酸。就是那个聋哑演员。生活的重压与酗酒的习惯让他的健康早早便失去了,他常常无角色可演,生活也陷入了贫困。在发高烧时,他还担心妻子因他平时的暴虐而谋杀她。可怜的人啊,他的心灵是多么枯竭啊,临终前才害怕受报应。这反映了当时多少人的可怕心理啊。反映了多少无比痴迷财富而又挥霍成性的人的枯竭心灵。最后,他终于要死了,在临终前,他竟以为那是舞台,自己在上面表演,但现实却是在病床上,用枯萎的四肢扭动着,发出小丑的尖叫声。可怜可悲可叹!

要谈到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那就是匹克威克的仆人---山姆。他让我喜爱,他让我敬佩,让我感动。他是善良幽默,机智勇敢的好家仆,也是匹克威克的真朋友。举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为了能在狱中好好照顾主人的起居生活,他故意拖欠父亲的债以便于以正当理由入狱,起先匹克威克先生是不允许的,但是他想方设法的进去,也感动了匹克威克先生。

这就是《匹克威克外传》,一本让你读得欲罢不能的书。

匹克威克外传读书笔记 篇2

匹克威克先生是一个中老年男人。那是一个怀着孩儿的童真和成年的责任心来面对世界的人。他游历世界,上衣口袋始终有一支笔和一本记事本,遇到有趣的故事就兴奋地赞叹,然后记录下来。因为这个习惯,有一次他被车夫给揍了一顿,因为车夫以为他是做笔记去告状的。——当然这件事他也记录了下来。

本想用几个词来形容匹克威克,但在我在脑海中搜刮完所有的褒义词之后,发现没有不适用的。匹克威克满足了我对男人的一切优秀定义。有时在梦中,都能看见到他挑灯夜读时候,那明亮而温柔的眼神。

他执着。在房东巴德尔太太诬陷他背弃婚誓而将他告上法院的时候,他大骂两个原告律师的行径卑劣,因此到最后判决他赔偿一千磅的时候——他不缺这点钱——却断然拒绝了,而且宁肯坐进监狱。监狱里的环境肮脏,周遭人也精神不正常,随时受到黄热病的折磨,朋友们为他心急如焚,就连他打发走的侍从,都倔强地自愿犯罪而住进来,只为了照顾主人。匹克威克似乎是再也不打算走出这监狱了,但幸运的是——他仁慈。他的仁慈更胜过他的执着。因为巴德尔太太得不到赔偿,因此她两个卑鄙的律师要求她自己偿还诉讼费用,最后竟害她因为没钱支付也住进了监狱!匹克威克的律师利用了他的恻隐之心,终于说服他和巴德尔太太达成协议,付给两个爬虫一点钱以撤销控告。他是多么生气啊,以至于最后在结清赔款之后,终于破口大骂那两个律师:你们是无耻的人!在他们走了之后还在窗户上骂了好一会呢。

他豁达。本书的反派兼宿敌金格尔,行骗天下,也戏耍和羞辱了匹克威克好几次。但最后在狱中相见时,匹克威克却不计前嫌,为了这个年轻人的身体健康而出钱出力,还说哪怕金格尔明天就开始又行骗,他也不后悔。面对这样器量的老先生,谁还好意思继续与之为敌呢?

他快乐。他为朋友的爱情操心,为了学派的发展而操心,为了陌生人的急事而操心,但确是快乐着的。在经常出现的宴会上,茫茫人群之中,站着匹克威克先生:容光焕发地微笑着;那是任何男子、妇女或小孩都情不自禁要喜爱的;他自己是大伙中间最快乐的一个啊;他和同一个人一再握手,而当自己的手比较空闲时,就愉快地搓着;每逢人家有喜慰或好奇的表示,他就赶忙上去迎接,用他的快乐的神色鼓舞着每一个人。

让我们把我们的老朋友留在这种最纯真的幸福时刻吧,若我们要追寻的话,是经常可以找到一些幸福时刻,来欢娱我们在尘世间短暂生存的。大地上有阴影,可是对比起来,光明更为强烈。有些人像蝙蝠或猫头鹰一样,对于黑暗比对于光明,更有眼力;我们呢,没有这样的眼力,却更乐于看看陪伴我们度过许多孤寂时刻的伴侣们,在世界上的短暂的阳光正充分照耀着他们的时候,对他们投上临别的一瞥。

匹克威克外传读书笔记 篇3

《匹克威克外传》是狄更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的杰出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反映了极其广阔的生活画面,真实地描写了十九世纪初的英国社会,故事写的是一位独身的老绅士匹克威克先生,是一个“名流”,也是一个“学者”,又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一个社团“匹克威克社”的创办者。他带着几个“匹克威克派”出去游历。一路碰到了种种滑稽的可笑的

人和事,经过大约两年,他的追随者和他自己都觉得游历够了,“匹克威克社”也宣告解散了,匹克威克先生实行了“退隐”,故事也就此结束了。全部的情节是随着匹克威克等人的旅行见闻和遭遇而展开的,所以结构比较散漫,但因此也就能更多地给读者以新鲜和灵活的感觉。作者还特地为整个故事安排了一条以匹克威克先生与流氓金格尔先生的矛盾冲突为内容的主线,从头贯串到尾。在全书的最后还按“有头有尾”的精神,把书中主要人物的下场,-一作了交代。但是这部作品终究不是以悲欢离合、曲折复杂的故事取胜的那一类。使人们激动、使人们历久不忘的,是那些多种多样的典型人物,那些简明生动的生活景象,它们给人以极丰富的启发。

从表面上看,以金格尔的改邪归正为象征,这部作品的主题思想是一个抽象的老公式:“善良终于战胜邪恶”,而这也是适用于狄更斯的许多作品的共同公式。但在实际上,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作品的内容,却绝非如此干枯和庸俗,而是极其丰富和动人的。读《匹克威克外传》,人们随处都会被那些巧妙、生动而深刻的讽刺描写所吸引。这些奇妙的讽刺艺术,正是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锋芒所向,正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当权人物。作者怀着深恶痛绝的心情,从各个方面刻画了当时英国上流社会的种种人物,如贵族、地主、资本家、政客、军人、太太、小姐、主管、牧师等等,真实地暴露了他们丑恶的灵魂和丑恶的生活。人们看到那一幅又一幅丑态百出的肖象画和风俗画,无论如何也止不住憎恨和厌恶。但是,在一切讽刺对象之中,作者特别着重地、反复地加以抨击的则是资本主义的法律、司法制度、监狱等上层建筑、以及资产阶级的法官、律师、官吏等等。关于这些方面的描写,在书中占了大量的篇幅和最重要的位置,这是本书的一个特色。而这也就是作品的真正的主题所在。《匹克威克外传》简直是对资本主义法制的一部最生动的、强有力的控诉书!

匹克威克外传读书笔记 篇4

向伟大的作者狄更斯致敬,我之前一直都没有看过他的著作,也许是生活太匆忙,人总是不经意间错过很多,有幸在这个寒假拜读了这样一位旷世奇才的作品,让人叹服。狄更斯以前在我心里一直都仅仅是个很有分量的名字而已,没有接触过也从来谈不上感受。直到今天读完了《匹克威克外传》,才深深的为他的才情所折服。他不再仅仅是我头脑中一个空洞的符号,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理想主义者,一个不算革命者但一定是改革者的英雄。在他心里爱憎分明,充满着对于这个世界的怜爱和慈悲之心。他大胆的宣扬善良终归战胜邪恶的道德理念,看不到抽象的说教,他的道德理念渗透到天才的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使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高度的统一。他才是真正真理的探寻者。

匹克威克先生,胖胖的身子,小巧的眼镜,那笑容可掬的面孔,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的实在、直心肠、有时显得傻傻的,但这丝毫也不影响他的品格,他依然是那么善良、那么和气。《匹克威克外传》是狄更斯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的杰出代表作之一。它有力地讽刺了法庭、监狱、等法律机构,利益核心的腐败思想,法官律师的可恶举动,都被狄更斯的批判所压倒了。经过狄更斯天才的幽默和深刻的修饰将一些列严肃的社会现实生动的做了展示或者说剖析变得不再单调,不再那么让人觉得尖锐难堪。你几乎无论从哪一页翻阅起,总会不由自主地被吸引住,不自觉地看了下去,而时间就悄悄地溜过去了。

《匹克威克外传》引领我们真正的感受到了文学的力量,也留下了太多的问题给我们思考。但最重要的是他留给我们诚实,留给我们善良,留给我们忠诚,还留给我们做人的基本道德标准。

匹克威克外传读书笔记 篇5

这个暑假,我看了一本书《匹克威克外传》。这本书的作者是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中的主人公匹克威克先生是这样一个小人物。他有一颗赤子之心,天真、善良、热心、乐于助人;他是仁慈和博爱的化身,凡是接触过他的人都这么一致认为。但他还疾恶如仇。匹克威克之所以成为匹克威克,就在于他可笑,他身上的种种不谐调引出无穷无尽的笑料。他全不通人情世故,好像人诞生了,过了二十五年才长心眼儿,因而闹出许多笑话。

他刚出门旅行,就向车夫问东问西,还拿笔记本记下来,结果被车夫当成密探,下车付了钱后,车夫揪住他就要打。还有一次,他放弃自己的旅行计划,去追赶骗子金格尔,结果自己被金格尔设计骗到一座女子学校,闹了大笑话,淋了雨风湿痛复发不说,还被一群住宿的女学生当作歹徒关在壁柜里过了一夜。这个插曲特别集中地表现了匹克威克性格的特点,因为只有像他那么天真才会上金格尔的当,也只有像他那么善良才会去追赶骗子,以免他危害更多的人。

匹克威克要雇青年山姆当贴身仆人,便对房东巴德尔太太说,这个家就要增添一名男性成员了、巴德尔太太今后就有人做伴啦等等,结果被这位寡妇误认为是求婚,她竟快活得当场晕倒在匹克威克的怀抱里,又刚好被匹克威克的三位朋友撞见,这就造成了老先生有口难辩的滑稽场面。在法庭上这三位朋友出庭作证反帮了倒忙,匹克威克竟被判以破坏婚约罪入狱。一连串的形势就这样不凑巧,或者说被太凑巧地撮合起来,故意跟匹克威克过不去。事实上匹克威克的游历可以说是由匹克威克先生一系列的窘境串起来的:被车夫抓住就打、被伊顿斯威尔选民围攻、亲自驾车时翻车、滑冰掉到冰窟窿里、被锁在女子学校的壁柜里、半夜闯进老小姐的卧室他热心肠、缺心眼、专办傻事,到头来总是自己吃亏。正因如此,他更逗人喜爱,正像我们喜欢那种心眼好、心眼少的伙伴,对于太精明的人总要存几分戒心一样。华盛顿欧文说我们始而笑他,最后爱他,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狄更斯笔下的匹克威克形象栩栩如生,他那好笑举止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作者狄更斯是幽默的,他又是乐观的,他的人生充满笑意,就像他在最后所说的:在这种纯真的幸福的一瞬间让我们暂时与我们的老朋友分手吧,这种幸福的时刻,只要我们去找,总是可以找到一些来粉饰我们在尘世的短促的生命的。大地上是有黑暗的阴影,但对比起来,光明是较为强烈的。拥有乐观的思想,不管出什么乱子,最终都能解决。一杯美酒,一顿盛宴,一句仁慈的话就能消解冲突,从而使生活更美满。因此,读着、读着,便被其中的勃勃生机所感染:学会仁爱,学会拥抱尴尬,学会笑看人生。

书读得很透,所以感想也写得很多。文章主要表现主人公匹克威克热心肠、缺心眼、专办傻事,引出了许多笑话。文章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写到最后由写匹克威克而联想到作者狄更斯,写出了狄更斯的乐观和幽默,这样从不同的角度写感想,非常好!缺点是第一段和第二段有一句话这本书的作者是狄更斯重复了,去掉一处。

喜欢《关于卡尔威特的教育读书笔记》一文吗?“读后感大全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读书笔记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