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基业长青1000字读后感 > 地图 > 基业长青1000字读后感

基业长青1000字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1-12 来源:互联网

《基业长青》读书笔记3000字。

“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大凡成功的人士,他们都和书籍有着不解之缘,而阅读了作品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个作品都会有自己的感悟,在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给记录下来,如何才能将读书笔记写的清晰而有条理呢?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基业长青》读书笔记3000字,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基业长青》是一本企业实证研究的报告,它的价值不在于发现了真理,而在于验证了假设。

《基业长青》读书笔记一

一、建立一个伟大并长盛不衰公司的理念让人备感兴奋,我们渴望建立一个比个人生命更伟大、更持久的组织。这样的组织扎根于一套永恒的核心价值观,为利益之外的追求而生存,并能以内生的力量不断地自我创新,因而长盛不衰。

二、世界的快速变化,使我们更迫切的追寻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基本观念,而不是年度流行语般的管理思想。我们需要不断的寻求新的构想和解决方法,因为发明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但我们其实更需要基本原则。如果大多数经理人能够回归到基本原则,不会时不是移情于另一个短暂诱人而又包装精美的管理时尚,那么他们对组织做出的贡献会更大。

三、处于转型期的公司,应该在不动摇一个伟大公司根基的同时,引入可以提高效率的变革,面对不断变化的世界,首先应该问的是我们自身代表的是什么,我们为什么存在这些永远不变的东西,而不是我们应该怎样相应的变化。也就是说,高瞻远瞩的公司应该能够从烦琐的做法和商业谋略中分离出他们永恒不变的核心价值观和经久不衰的使命,而除此之外的任何东西都可随机而变。

四、我们前进的速度取决于能否找到符合我们标准的人,我们需要放弃那些需要我们背弃我们原则才能获得的商业机会的勇气,需要坚持不为利益降低我们标准的勇气。

五、基业长青坚持的理论和外圆内方的道理非常相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恪守 | 改变 |

| 核心价值观 | 文化和运营方式 |

| 核心目标 | 具体目标和策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要有把握连贯性和变化性的能力。但要可靠而注重基本原则,避免过于引人注意,为人们创造工作机会,增加财富,并为社会做出不菲贡献。

七、12点

1、伟大的公司不一定靠伟大的构想起家,相反高瞻远瞩的公司起步时往往步履蹒跚,但却最终赢得长距离的塞跑。

2、高瞻远瞩的公司并一定需要令人崇拜的魅力型领导者,事实上这种领导可能对长期的发展有害,有些人甚至刻意避免做这种典型。就像美国制宪会议时的建国先贤们一样,他们专心致志地构建一种伟大而持久的制度,但并不刻意成为伟大领袖。他们追求的是制造时钟,而不是成为报时人。

3、最成功的公司并不一定以追求最大利润为首要目的,虽然赚钱是目标之一,但他们同样为一种核心理念指引,这种理念超越只知赚钱的使命感,但显然,这种公司往往比单单以赚钱为目标的组织赚钱更多。

4、伟大的公司不一定都拥有共通的正确价值观,可能每个公司拥有不同的核心理念,但这不影响他们的实际指引作用。

5、保持核心理念不变的同时,也要展现出追求进步的强大动力,可以为现实情况作出适应的运营策略。

6、并不一定事事谨慎,相反可能在关键时刻大胆进步,奋勇超越。

7、极度符合核心理念和要求标准的人工作的绝佳地点,但却容不下不符合标准的人。是两极化的问题。

8、最佳行动不一定都来自高明、复杂的战略规划。

9、自行培养的管理者经营的效率可能会更高,因为他们更符合公司理念。粉碎了自己人没有新鲜变革和鲜明构想的看法。

10、从不把击败对手作为目标,而是不断自问:如何进步。击败对手像赚钱一样只是附带目标。

11、事情不一定都是两极的,比如稳定和进步可以同时进行。

12、不仅要有愿景宣言,还要有实际行动(执行力)

八、平衡意味着中庸路线、彼此各半,高瞻远瞩公司不在短期和长期之间寻求平衡,追求的是长期和短期都有优异表现。

九、高瞻远瞩公司的核心理念

3M:创新;你不得扼杀一个新产品的创意

绝对正直

尊重个人的首创精神及个人成长

宽容诚实的错误

产品质量及可靠性

我们的真正业务是解决问题

美国运通:英雄式的顾客服务

世界性的服务可靠性

鼓励个人的首创精神

波音:领导航空工业;永为先驱

应付重大挑战与风险

产品安全与品质

正直与合乎伦理的业务

吃饭、呼吸、睡觉念念不忘航空事业

花旗银行:扩张主义:在规模、服务种类、地区设点方面采取扩张主义

遥遥领先:例如最大、最好、最能创新、获利最高

自主与企业精神(通过分权)

实力主义

积极进取与自信

福特汽车:人员是我们的力量源泉

产品是我们努力的终端成果(我们以汽车为业)

利润是必要的手段与衡量我们成就的指标

以诚实及正直为基础

通用电气:以科技及创新改善生活品质

在对顾客、员工、社会与股东的责任之间求取互相依赖的平衡(没有清楚的等级之分)

个人责任及机会

诚实与正直

惠普:给我们从事的领域做贡献技术(我们公司存在的目的是要做出贡献)

尊敬惠普人并给予他们机会,包括共享企业成功的机会

对我们所在的社区奉献与负责

提供顾客负担得起的高品质产品

利润与成长是使所有其他价值观与目标可能实现的手段

IBM:给予每个员工充分的考虑

花很多时间使顾客满意

坚持到底把事情做好,追求卓越

强生:公司存在的目的是要减轻病痛

我们的责任层次分明:顾客第一,员工第二,整个社会第三,股东第四

根据能力给予个人机会与报酬

分权=创造力=生产力

万豪:友善的服务与绝高的价值(顾客是贵客);让离家在外的人觉得置身朋友当中,而且真正受人欢迎

人员第一,善待他们,寄予高度期望,其余一切会随之而来

努力工作,但保持工作乐趣

不断自我提高

克服逆境,建立格调

默克:我们做的是挽救和改善生命的事业,我们所有的行动都必须以达成这个目标的成就来衡量。

诚实与正直

企业社会责任

以科学为基础,力求创新,不事模仿

在公司的所有层面追求完美

追求利润,但利润须来自有益人群的工作

摩托罗拉:公司存在的目的是以公平的价格向顾客提供品质优异的产品和服务,光荣地服务于社会

不断进行自我革新

发掘我们内部潜藏的创造力

不断改进公司的一切作为:创意、品质与顾客满意度

以尊严对待每一位员工,视之为个体

在业务的所有层面追求诚实、正直、合乎伦理

诺思通:服务顾客最优先

努力工作追求生产效率

不断改进,永不满意

追求完美名声,让自己与众不同

菲利普.莫里斯:捍卫个人自由选择(吸烟、购买想买的东西)的权利

争取胜利:追求至善与击败别人

鼓励个人首创精神

根据能力给予员工达成成就的机会,不以性别、种族或阶级为根据

努力工作,不断自我提高

宝洁:产品完美

不断自我提高

诚实与公平

尊重与关心个人

索尼:体验以科技进步、应用与创新造福大众带来的真正快乐

沃尔玛:我们存在的目的是提供顾客物有所值的东西:用比较低的价格和比较多的选择改善他们的生活,其他一切都属次要

力争上游,对抗凡俗之见

和员工成为伙伴

热情、热心、认真工作

精简经营

永远追求更高的目标

迪士尼:不容有犬儒主义式的嘲笑态度

狂热地注意一贯性与细节

以创造力、梦想与想象力不断追求进步

狂热的控制与保存迪士尼的魔力形象

带给千百万人快乐,并且歌颂、培育、传播健全的美国价值观

八、保存核心和刺激进步的心态需要形成具体的有形机制,变和不变的完美结合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核心理念不能变,但具体措施需要不断的改变,从而保持活力。

九、胆大包天的目标和教派般的文化具有很强的凝聚力,择强汰弱的进化,自家成长的经理人(内部晋升的机会),永远不够好(永不满足)

十、愿景宣言、价值观宣言、目的宣言、抱负宣言、目标宣言这些都是造就伟大的开始,但却也只是第一步。

《基业长青》读书笔记二

《基业长青》通篇在讲一个主题,即组织(尤其是企业)存在与成功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柯林斯的回答非常明确,是价值理念。这与德鲁克的研究与思想如出一辙。

此书是一本关于企业文化的专著,因为价值理念、使命、愿景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对企业文化的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有著名的文化四重奏,也有大师级人物,如沙因、奎恩等。柯林斯的成功源于从实证的角度,说明了高瞻远瞩公司的与众不同。实证研究在西方很受重视,而对中国的管理界来讲,缺乏的不仅仅是实证的努力,更缺少实证的精神。大量充斥管理书架的快餐式读本,基本上源于莫明的思考,国人的思考力可见一斑,而真正走进管理学的殿堂,恐怕更需要这种实证的粮食。然而,单凭想象的创造似乎符合东方的思考文化与方式,所谓系统思考。但管理作为实践,可能从实证的角度来研究,更有说服力。但无论如何,柯林斯的《基业长青》值得一读。

读《基业长青》有一种回味感,尽管是第一次细细品尝,然而,正因为管理的思想是相通的,于是,有了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感觉很美妙,让自己越发觉得对管理思想若有所得。

前段时间努力通读了德鲁克的著作,突然间,觉得对德鲁克的思想理解了许多,顿时感到德鲁克不愧为大师中的大师。我个人一直非常认同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当今天通读过《基业长青》,又重实证的角度验证了德鲁克思想的伟大。

关于企业存在价值的思考,尤其是企业的目标、使命、愿景,以及利润对企业存在的意义,企业的社会机能,等等,这一系列系统的思想非一般管理学者所体会。《基业长青》作为一本巨著,在国内也掀起了一场热读的气氛。众多企业将其指定为员工必读书目。然而,我有一种担心,尽管读了就比不读强,无论理解有多少,总会对企业的文化建设,尤其是思考企业的存在价值有所帮助,然而,我相信有绝大多数人并不会真正理解书中的伟大思想,更难以将此思考与管理体系结合起来。虽说这并无所谓,但作为管理学子,不免有些遗憾。

读书的快乐不是源于一本书讲了哪些故事与道理,而是读者从书中体会了什么。

还是回到《基业长青》,谈谈对该书内容的理解。

首先,《基业长青》是一本企业实证研究的报告,它的价值不在于发现了真理,而在于验证了假设。柯林斯之所以可能选取这样一个研究课题,原因有二:一是找到高瞻远瞩公司的特质与动力,即与众不同之处;二是系统地表述这种差异,并进行有效的传播。在美国这样一个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度,有这个研究条件。就如书中所选取的对照公司,美国企业的实践史给予了研究者这样一个空间。当然,也有研究者的认真坦诚的研究态度。这让我想到了中国的企业,作为国内的管理学研究者(至少我这样定位自己,这个事业理由让我无比兴奋),我们能做些什么,当中国企业还缺少历史经验总结时,如何在实践指导中国企业的前进,因为,企业是工业社会的重要器官,对于市场经济刚刚启动的中国,企业对全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这一点讲述,德鲁克在《公司的概念》一书中描述得非常详细。作为中国的管理学研究者,我们该研究什么?尤其是想为中国企业的管理进步与变革提供一点力量的学者,我们应该如何为此创造价值?前几日读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而非MBA》更是感触颇多,管理教育任重道远。但无论如何,《基业长青》的立意是伟大的,坦诚、认真、平和的研究态度,决定着这本书的研究结果让人充满期待。

通过实证研究,通过选取那些对照研究的公司,柯林斯和波勒斯重新验证了许多传统的思想认知,《基业长青》便从这种思想认真入手,从实证结果的角度,一一做出分析与说明。

这种传统思想的认识就是书中所谓的破除12个迷思,我觉得迷思用得非常好,在迷惑中思考。这12个问题是值得我认真思考的,尽管不一定记得住,但可从其内在逻辑中得到收获。

迷思一:伟大的公司靠伟大的构想起家。

尽管具备伟大的构想可能助公司成长一臂之力,然而伟大构想与5A大楼一样,与公司的成功没有相关性。它唯一解决的是一段时间内的经营成果,从基业长青与永续经营的角度而言,其核心仍在其它因素。

这一点对中国的企业启示极大。一来中国企业的时间很短,到目前为止,能够活上20年的企业几乎没有,据资料讲,中国国企的寿命仅为5.9年,而民企的寿命仅为2年。这么短的寿命,当然不会看到这种伟大的发现,所以,对中国企业树立长远的目标,很重要。二来中国企业的成功正好与迷思相符,许多企业是因为一个产品成功,一个点子成功,一个机会抓得好,一个资源控制好,一个政策把握好,一个领导能力强,等等。而这正是中国企业的问题所在。中国成功的企业缺少核心理念,因而,企业一大,就想入非非,直到不知所措,胡乱地投资一气,最终让拖死企业。在缺少核心价值理念的指引下,当然企业做大后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所以出现一红就死,中国的企业是属螃蟹的。

伟大的构想对企业的成长仅是一个不充分的必要条件,有它更好,没它也行,企业的成长过程关键是要活下来,而不一定是时刻都活得非常好。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中国也会有立志高远的企业与企业家,然而他们需要解决的是如何活下来,所以,经营的策略也是非常重要的,尽管它与价值理念相比处于第二层面,但是企业经营实践中的价值外化的表现。

迷思二:高瞻远瞩公司需要杰出而眼光远大的领导型领导者。

书中用的提法或思想是做造钟者而非报时者。对其分析与上一迷思一致,中国企业的成功更多是源于企业家个人的能力,应该讲是企业个人的成功,所以无法解决接班人问题。中国企业活不长。

由于企业家对商业社会的影响力是十分显著的,所以,我们常常被企业家个人的魅力所折服,当前,电视的节目里有众多与企业家有关的栏目,如央视的对话。企业家对企业的成长的确重要,然后,《基业长青》的结论是企业家的作用与伟大的构想是一样的,另外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企业家的能力是在价值理念的约束条件下发挥的,真正影响企业长治久安的仍是价值理念。企业这种独特的价值理念将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企业家。

迷思三:最成功的公司以追求最大利润为首要目的。

这一点在企业的实践界是最常模糊的,尤其是对中基层员工而言,往往直接把对利润的追求表白出来。而对于高层而言。往往因为追求利润与自身太相关而有些隐晦,但即便是主张企业利润并非首要目的的,也难有几人真知其意。

要想真正理解企业利润为必要条件的本意,还得回到德鲁克的文章中,还得回到德鲁克对组织理论的最初思考,如《经济人的末日》、《工业人的未来》、《公司的概念》、《新社会》。从社会、政治与组织间的关系,德鲁克已经论述清楚,一个工业化的社会,其社会经济运作的基本方法与方式需要变革,企业作为一种工业社会的独特组织,在联系社会与人之间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企业已经成为工业社会的一种器官,一种器官只有发挥功能,才能获得存在的价值。

企业首先是要发挥在社会结构中的功能,体现器官的价值,至于利润是发挥功能的能力,利润高的企业将比利润低的企业具备更大的能力为社会作出贡献,然后,如果企业并未将自身的定位立足于发挥功能,那么再高的利润也无法确保企业活下去。就如同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有些器官退化了,并不是这些器官自身出现了什么病变,而是它的功能无法正常发挥。

这类命题主要是思考组织与人的关系。从工业社会到来前,通过科学管理所带来的经济人假设,导致社会的重商主义,本想通过经济自由来改变社会的平等与进步,然而,在重商主义的牵引下,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伴随工业社会的到来,必须有一种新的观念去认识社会、组织、人。在社会经济的整体体系中,每一个部分都要具备三个条件:权力、地位、功能。企业就是将社会与人联系起来,满足社会进步对稳态结构的基本需要。

德鲁克正是认识于此,才展开对基于政治社会学的组织理论研究,成为组织理论的开端,然后,德鲁克认识到社会进步的两在重点,一是组织理论,二是管理方法,于是,德鲁克在完成对社会、组织、人的系统思考后,直接将重点转入企业内部的管理,这就开辟了伟大的管理学科。也相继出市《管理的实践》、《管理:任务、责任、实践》、《21世纪的管理挑战》等等。

值得做一总结的是:企业的根本不在利润,利润只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企业最根本的要回答清楚自己的使命,即与价值理念相关的诸多命题。

迷思四:高瞻远瞩公司拥有共通的正确价值观。

这类公司的重点在于能够坚持自己的价值立场,并在此指导下,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调整自身的经营策略,以适应外部环境。

目前的企业文化建设多之又多。从外部标杆研究角度,经常要看一看这些高瞻远瞩公司的价值立场。然后柯林斯的研究表明,这些公司的理念并非相同。重要的是他们能坚持自己的价值观。

这也充分说明文化的外在适应性与内在差异性。对此研究,读一读沙因的《企业文化生存指南》就会略知一二。

迷思五: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动。

变革时代是当下最热门的字眼。面对变革时代,外部的不确定性在加强,企业无法通过既定的战略规划与趋势研究来对未来做出决策与判断。不确定时代的机会是存在的,然而对企业而言,重要的是如何能够找到机会,尤其是在机会来临之时,如何比别人做得更好。于是,从关注企业的预测向关注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转化,企业需要的是让自己更强壮。

圣吉的《第五项修炼》的基础也是变革时代,尤其是在《变革之舞》中,更是提出如何应对变革时代的挑战问题。

变是永恒的。这对具有五千看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人来讲,是容易理解的。运用系统思考的方式也是容易接受的。只是在术上,我们的企业还需要提高,就连科学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在许多企业都需要恶补。

迷思六:绩优公司事事谨慎。

这是一个非常好玩的命题。它甚至涉及到对成功的认知,是偶然还是必然,众说纷纭。

那些高瞻远瞩的公司的确都是机会的实践者,他们不拘一格地变革,大胆地尝试,甚至付出过沉重的代价。

这对于中国企业在思考如何面对外部不确定性环境,如何解决企业发展中的惰性问题至关重要。创新从表述上已经被人接受,但实践中如何通过深层次的理解而指导实践,并不一定。

迷思七:高瞻远瞩公司是每一个人的绝佳工作地点。

这个问题将企业的思考转入到企业中的员工身上,即组织中的人的问题。人作为一个个体在自身成长与发展中与企业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同样要树立自身的价值观。之所以一个企业不适应所有的人,就是因为文化的不同。

一个人的成功,首先是要发自内心喜欢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而不仅仅是挣钱。这样一来,理解高瞻远瞩公司并非是绝佳工作地点就好理解了。

再有一个问题就是员工的激励问题。员工最终的激励要靠工作本身,而外外部的各种激励因素。这从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中已经得到阐述。最终对组织与人的理解的逻辑基本上可以这样思考:人为了追求更大的收获,要加入一个组织,因为组织可以完成一个人难以达到的目标,组织正是在这种共同的目标追求中形成。对于组织存在的基础研究,巴纳德《经理人员的职能》说得非常明白,共同的目标,协作的意愿,信息的交流。然而,巴纳德并没有指出如何走出组织与人的对立问题,并没有从资源的有限与人欲望的无限矛盾中,思考到工作本身的问题。也正是因为存在资源有限所带来分配的问题,会自然而然地造成社会性惰化。于是,组织最终是无法存在的。而现实并非如此。

组织存在的理由并非仅是达成个人挣钱的目的,它一端连接着社会,另一端连接着个人,从而通过自身功能的发挥,来确立存在价值,完成对社会、组织、人的三体统一。在此过程中,工作本身是激励人的最终因素。

根据这种思路,组织理论最终分化为二大块,一是研究如何决策问题,即做出正确的判断,该领导的研究大家至少包括西蒙的《领导行为》,另一个分支就是研究如何提高效率与执行力,即所谓的组织行为,是指马斯洛的人本主义思想。这两个人都是伟大的,是值得信奉的。

迷思八:最成功的公司的最佳行动是来自高明、复杂的战略规划。

是否需要规划,在不确定时代来临的描述中已经表态清楚了。

通用汽车的战略规划部门已经从原来的200人,变动目前的不足20人,功能也大不一样,更加关注行业变化对核心能力的要求。索尼、松下公司也是如此。

迷思九:公司应礼聘外来的CEO,才能刺激根本变革。

这个命题并不是说哪儿来的CEO更好,而是讲是否是能够带来根本的变革,变革的力量与毅力源自何处。我们不回避外部力量对企业内部变革的作用与影响,尤其是在具体变革过程中的指导、牵引作用。然而,企业真正的变革从来都是心开始的。

而心的存在,就是以文化为核心的。最终又回到了企业文化上来,又回到了对基本价值理念的思考、选择、坚守上来。

迷思十:最成功的公司最注重的是击败竞争对手。

在大谈共赢与把蛋糕做大的今天,这是一个有明确认知的问题。

打败竞争对手并不能表明你发挥了社会性机能,社会条件下存在的企业,对其要求不是打败对手,而是发挥功能。这是一个再清楚不过的问题。

之所以容易让人产生错觉,那是竞争层面的经营管理问题,与价值观的选定不在一个层面是,是第一性与第二性的问题。

迷思十一: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这也是个文化问题,往往我们认为文化间的冲突在现实现象中是无法调和的,但柯林斯的研究,确是,往往表象中感觉的冲突,在文化状态下是可以共处的。这就是书中常提的中国的太极问题。凡事不能太绝对,这就理解了。之所以书中将些提出,一方面,可能会有这类误区,别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西方的思考逻辑,可能更注重科学性,而缺少中国人所认知的阴阳相交。

迷思十二:公司高瞻远瞩,主要依靠愿景宣言。

这是针对文化自身的反思。也就是关于文化是一句口号的研究。不用多言,文化不是一句口号,文化需要身体力行。这也是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最主要问题。

至此,柯林斯与波勒斯完成了基于实证研究的《基业长青》,后续的每一章,只是对各一种迷思及本次历时5年的研究的说明。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编辑推荐

《基业长青》读书笔记


读《基业长青》,未见高深精妙的理论框架,只有对事实的严谨筛选和分析比较,印象最深处莫过于造钟与报时的论述。原来,业界胜负源于对规律和规则的探求与把握。

那些百年基业、行业翘楚的高瞻远瞩公司,其领袖人物追求的不是个人控制力,不是成为报时人,而是毕其心血于制度建设、培育一个具有高度适应能力的组织,将企业塑造成精密报时,持续运转的时钟。初看荒诞怪异,细想却在情理之中。于是,便有几点杞人之想贻笑方家。

强生公司前CEO拉尔夫拉森说:成长是赌徒的游戏。审视书中高瞻远瞩公司的历史,它们之所以能够作出最好的反应和行动,不是起因于详细的战略规划,而是依靠实验、反复尝试、机会主义,准确地说,成功是靠机运而得。问题在于,很多人往往是在机会离去时才明白那是机会,而成功者却能够在一连串失败中把握转瞬即逝的机会,并找出若干机会背后隐藏的市场规律和管理规则,逐步确立企业的核心制度与游戏规则,听起来有点像生物进化论的物竞天择。比如企业为市场所驱动还是企业去驱动市场,波音公司、索尼公司是历经破产购并危机后才探明的道理。其决策者要关注的不是某项产品或服务,而是组织结构,创造一个利于产生卓越产品和服务的环境,构建有利于选拔杰出领导和优秀人才的机制。一时胜负在于力,千秋成败在于理。认识规律,建立规则,道理虽浅,至关重要。

中国文化的要义是中庸之道,简单明白的事情也离不了云山雾缭的悟道,表现在企业管理中,就是人际关系的谋略。组织和团队的管理规则要求在那里,执行起来却是要讲究悟性和关系的,这种环境下,员工可能像传统中医那样出现两种结果:一事无成的江湖郎中或大彻大悟的一代名医。名医极少,稀里糊涂的游医倒是很多。也许我们更多习惯于崇拜权力,而非尊重制度。我们不自觉地用领导的方法去被领导:我现在服从你,不是承认水平比你差,也不是承认制度的公平合理,而是因为你权力比我大;因为我是下级,才不得不应付你,因此我就投其所好,做你想要的东西,等有权力的时候再来领导,如此等等。一味强调权力的结果,企业就演绎了权谋文化,可以同甘,却鲜能共苦,执行也就成了看人、看事说话。反观那些高瞻远瞩公司,强调以原则和制度为中心的领导,权力、责任、义务对等,在事实和数据面前,领导和下属之间人格是平等的,彼此是尊重的,思想统一起来容易些。其高层管理人员定期花时间与员工、顾客进行接触,坐下来听听真实的想法。从计划到业绩,是团队而不是个人成为核心支撑。

作为员工,忠于职守、敬业爱岗更多体现在无压力下的自觉行为。即使是某个能人或某项业务出了问题,企业的组织能力与文化并没有衰落,它的制度执行力不依赖于局部的得失。

读书笔记《基业长青》


一、《基业长青》不算一本教科书,但对很多研究管理学的人,特别是研究和从事企业管理的人来说,这却曾经是一本片刻不离身的随身教科书,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基业长青》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对你能够提供帮助。

《基业长青》读书笔记一

破除12个迷思:

1) 迷思一:伟大的公司靠伟大的构想起家。

事实:靠伟大的构想创立公司可能是个馊主意。卓越的公司创业时,没有几家拥有伟大的构想。事实上,有些公司创立时根本没有特定的构想,有几家一开始就错误连连。

2) 迷思二:卓越的公司需要杰出而眼光远大的魅力型领导者。

事实:卓越的公司绝对不需要眼光远大的魅力型领导,事实上,这种领导对公司的长期发展可能有害。

3) 迷思三:最成功的公司以追求最大利润为首要目的。

事实:这点和商学院的教诲恰恰相反。纵观这些卓越的公司历史,利润是生存的必要条件,而且是达成更重要目的的手段,但是对很多卓越的公司而言,利润不是目的,利润就像人体需要的氧气、食物、水和血液一样,这些东西不是生命的目的。不错,它们都追求利润,但是他们同样为一种核心理念指引,这种理念包括核心价值和超越只知赚钱的使命感。但有趣的是,卓越的公司要比纯粹以盈利为目标的对照公司赚钱更多。

4) 迷思四:卓越公司拥有共通的正确价值观。

事实:就卓越公司而言,没有放诸四海皆准的正确核心价值观。的确如此,两家公司可能拥有截然不同的理念,却一样卓越。卓越的公司不问我们应该珍视什么?,只问我们究竟实际珍视的是什么?

5) 迷思五:惟一不变的是变动。

事实:卓越公司几乎都虔诚地保存核心理念,很少改变。卓越公司的核心价值观稳如磐石,不会随着时代的风潮改变;但是卓越的公司,在稳保核心理念之余,却也展现追求进步的强大动力。

6) 迷思六:绩优公司事事谨慎。

事实:外人可能觉得卓越的公司严肃而保守,其实它们勇于投身雄伟的目标,这种目标像爬高山、登月球,可能令人畏惧,也许风险很高,但是其中的挑战性和刺激吸引勇士,使他们活力迸发,并创造巨大的前进动力。

7) 迷思七:卓越公司是每一个人绝佳的工作地点。

事实:只有极度符合卓越公司核心理念和要求标准的人,才会发现那里是他们绝佳的工作地点。到这种公司工作,你不是觉得轻松胜任、前途光明、再快乐不过了,就是像病毒一样被排除,根本不容纳那些不愿意或不符合它们确切标准的人。

8) 迷思八:最成功的公司的最佳行动都是来自高明、复杂的战略规划。

事实:卓越公司部分最佳行动来自实验、尝试错误和机会主义,说得正确一点,是靠机遇。时过境迁之后,看似高明的远大眼光和事前规划经常都是我们多方尝试,保留可行的项目的结果。

9) 迷思九:公司应礼聘外来的CEO,才能刺激根本变革。

事实:卓越公司由自行培训的经理经营的比率远远超过对照公司(6倍)。这一点打破了自己人没有重大变革和新鲜构想的一般看法。

10) 迷思十:最成功的公司最注重的是击败竞争对手。

事实:卓越的公司最注重的是战胜自己,反而不把成功和击败对手当做最终目标。能够击败竞争对手是他们不断自问如何自我改进,使明天做得比今天好的附带结果。

11) 迷思十一: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事实:卓越公司不会用非此即彼的二分法,认为不是这样就是那样,选择稳定,就不能选择进步;用自行培养的经理,就不会有根本的变革;采取保守的做法,就不能有宏伟的目标。而是采用兼容的办法,。

12) 迷思十二:公司卓越,主要依靠愿意宣言

事实:它们跻身伟大公司之林,不是因为它们写就了今天在经理人之间流行的某种愿景、价值观、目标、使命或发人深省的声明(但是它们比对照公司更常写下这种宣言)在建设卓越公司的过程中,拟出愿景宣言、使命宣言可能是有用的一步,但只是一千个步骤里的一步而已。

1. 在发展和提拔公司内部能力高超的管理人才方面,卓越的公司做得比对照公司好。因此,它们在优秀的领导人才方面,可以经过很多代,仍然保持比较高的连续性。不过,就像伟大的产品一样,高瞻远瞩公司的优秀领导人能够有连续性,或许是因为公司是个杰出的组织,而不是杰出个人造就组织。

2. 卓越的公司和对照公司相比,会比较彻底地对员工灌输核心理念,创造出极其强而有力的、几乎成为教义般环绕这种理念的文化。并会比较谨慎地根据是否符合核心理念来培养和选择高级管理者。

3. 核心价值观是组织长盛不衰的根本信条,不能为了财务利益或短期利益而自毁立场。卓越公司通常只有几个核心价值,介于3-6个之间。

4. 一家公司成败之间真正的差别,经常可以归因于公司激发了员工多大的精力和伟大的才能,在帮这些人找到彼此共同的宗旨方面,公司做了什么?公司在经历代代相传期间发生的许多变化时,如何维系这种共同的宗旨和方向感?我认为答案在于我们称之为信念的力量,以及这些信念对员工的吸引力。我坚决相信任何组织想继续生存和获致成功,一定要有健全的偏偏,作为所有政策和行动的前提。其次,我相信企业成功最重要的惟一因素,是忠实地遵循这些理念信念必须始终放在首位,如果政策、做法和目标似乎违反根本信念,它们就必须改变。

5. 保存核心,刺激进步;

6. 宏伟的目标。宏伟的目标可以促使大家团结这种目标光芒四射、动人心魄,是有形而高度集中的东西,能够激发所有人的力量,只需略加解释,或者根本不需要解释,大家立刻就能了解。

《基业长青》读书笔记二

《基业长青》不算一本教科书,但对很多研究管理学的人,特别是研究和从事企业管理的人来说,这却曾经是一本片刻不离身的随身教科书,其影响力在企业管理学专著中绝对是第一梯队,虽然现在看来,这部书中对某些理论的立场是有待商榷的,但这是时间检验的结果,丝毫不能掩盖《基业长青》在当时的巨大成就和经典价值。

这本书究竟讲了什么,能够让众多成功的企业家推崇备至,让无数管理学专家认真研读,让大多数开设管理类课程的大学至今还在向学生推荐它,这在发展速度称得上日新月异的企业管理理论领域可不是一个多见的现象。

本书有一个副标题企业永续经营。一般来说,一个企业和一个生命体一样,有着特定的生命周期规律,不同的理论所提出的生命周期并不相同,但既然存在周期,所有观点都一致认为企业的存在必然有一个终点,就如人之终死,一个企业也无法永远存在,万事万物都敌不过时间的流逝,这不但是一声人生的感慨,也是很多领域客观科学的现实。而《基业长青》讲什么,将这个生命周期是有可能被突破的,企业的终点是有可能被抹去的,这就不难解释这本书为什么具有巫术一般的吸引力,因为它对企业家,就像长生不老对于一半人,那是一种最致命,最终极的追求,一切能够突破时间和期限的束缚的东西都算得上终极,而一切关于寻求终极的尝试,哪怕是虚无缥缈的,也能够让人穷尽一生。

事实上,《基业长青》还不足以让一个企业保持永生,其本身的理论还没有达到完美的境界,例如现在已经得到充分验证的长尾理论,在这本书中还存在争议,而且企业永续经营的理论在书中就已经被说明并不适用于所有企业,与人们的期望相反,它的适用范围相当狭窄,必须是那些极为高瞻远瞩的,且具有有别于其他公司的基本特质和动力的公司,同时,公司这种组织形式本身也不可能长存,社会性质的进化最终会消灭这些盈利性组织。但这本书指导了一批基础良好的企业,加强了它们的生命力让它们能够活得比预想更久,也让一些取得过辉煌但处境不佳的老牌大企业得以转变思路成功转型,从而争取到第二次生命,这些成就本身已经使得本书无愧于它的盛誉。

而《基业长青》为什么能够实现这些,才是值得深思和进一步探索的重点,为此,我们必须明白它究竟说了什么,而只要明白了它说了什么,它为什么能够实现这些奇迹的原因自然而然地也就显露出来了。

《基业长青》提出了两个写作目的:找出极为高瞻远瞩公司共同拥有的使它们有别于其他公司的基本特质和动力,并把这些发现化为有用的观念架构;有效地把这些发现和观念向大家介绍,以便影响管理方法,造福想创立、构建和维持高瞻远瞩公司的人士。我们能够看出,实现这些奇迹的路径就如目的所说的一样,寻找,并改变,此外我们还应该看出一点话外的东西,就是这本书非常实在,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现在有很多管理学著作非常含蓄,内敛,表现出了过度的文学性和不足的专业性,我个人认为这是很不合适的,因为容易形成误导,而《基业长青》不一样,它就是要提出观点,验证观点,推广观点,没有半点谦逊,如果说一般的管理类书籍是饺子,甚至是包子,那《基业长青》就是肉丸子,甚至是一颗硕大的狮子头,这种直白果敢的精神本身就应该是企业家的必备素质。而且这段文字告诉我们,一个企业要做得大,做得好,做得久,首先在于底子要好,苗子要选正,很多企业中后期的严重病症乃至崩盘,祸根在创建伊始就已经埋下了,很难根除,如果确实发现这些根源性问题的存在,趁早放弃另起炉灶,砍一根手指要远远好过砍一只手,不要坐视麻烦的成长;其次一个企业要不断学习,学习不仅仅停留在灌注知识或者培训人员,而是要让企业的发展路径和方式跟随知识的进步而进化,不但要吸收,还要改造,而且不是敲敲打打,是要建立新的架构,新的模式,生命体的进化是需要一代代繁衍的,而企业不一样,它可以马上进化,本代就进化,这也是《基业长青》提出企业可能突破生命体生命周期规律的一个理论依据。

此外,这本书还有两个具有创造性和建设性的理论,它们虽然不能使企业实现永生,但确实足以让那些真诚的执行者实现长寿。一种理论是公司理念真实理论,真实是指一个公司的理念应该符合公司一贯的现实,规律和以往理念,是一种发展和继承,这比理念内容本身的华丽要重要太多,很多公司提出了看上去很美的理念,却与可操作性相去甚远,甚至因为盲目追求理念的实现拖累了公司的正常发展,这种发展失败正是在公司理念上放弃发展的恶果,很多管理书籍都在教育如何提出更好的理念,却缺乏对如何提出更合适的理念的教育,而《基业长青》做到了这一点;第二种是黑带理论,适用于组织,也适用于个人,当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意味着一个新的起点,这是一种螺旋上升的模型结构,前面永远有起点,公司永远有发展的目标、动力和需要,这确实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生命力,至少有效避免了一个大公司的固步自封与腐化,用文艺一点的语言表述就是,人总在路上,这也是一个发展的问题。理念真实理论讲起点应该是上一个终点,而黑带理论讲终点只是下一个起点,这么说来,《基业长青》其实主要讲的就是如何发展的问题,关于发展的思想和方法,既能感悟,又能照做,这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遵从照办都很难出现太大偏差的管理类书籍形式,本身就已经非常成功,何况还有优秀的理论内核来支撑,不难解释《基业长青》成功在何处这个问题。

基业长青读书笔记800字


《基业长青》这本书是美国詹姆斯·C·柯林斯写的,他的另一本书《从卓越到优秀》,我也很喜欢。其中主要讲述的就是一个企业想要做到恒久发展,除了本身的基础底蕴以外,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秘诀,真正读完这本书之后,里面的每一个道理也会被读者所明白。

《基业长青》中,有三个章节是我印象深刻,分别是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六章。第二章叫做“造钟,不是报时”,这个题目挺吸引我的,作者讲的是一个公司中,有着高瞻远瞩的领袖者致力于带领员工共同构建一个高瞻远瞩的公司的组织特质。也许这样说起来比较绕口难懂,但是当读了这个章节的内容后,我觉得这才是正确的。很多领袖者,或许能够领导公司将产品打入市场,取得成功,抓住机遇,但是这样只能被定义为“报时”,而具有构建高瞻远瞩的组织特质的领袖者,才能算是造钟的人,能够带领组织恒久发展。第三章中,看得我有一些热血,一个奋勇前进,并且激励员工超越当下成就,不停向前的公司,无疑是坚固不易被打败和超越的,我们生活中何尝不是如此呢,不断进步,才能变得更好。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话“优秀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其实这两者之间所要表达的意思大致一样的。在第六章中,主要讲的就是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在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企业文化》之后,我能够更深的体会到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对于一个想要基业长青的企业来说,好的企业文化至关重要。就如华为公司的“狼”文化来讲,象征着勇敢,团结,创新和敏锐,这样的文化无形中激励着员工,促进着企业的发展。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基业长青四个字代表的不仅仅是符号,而是包含了很多成长的要素的秘籍,不管是企业也好,我们的学校也好,这都不是容易的事,而我们个人而言,也能从中学到很多的道理,我们的人生也应该是勇往直前,不能停止追求的脚步,迈向更高更远的地方。

基业长青读书笔记600字


在5月份我阅读了《基业长青》这本书,于2009年11月出版,2017年已经再版64批次。美国作家吉姆和杰里在1994年完成这本书的编写,在当时美国《商业周刊》的畅销书排行榜上停留了6年之久。公司也有人阅读过本书或收藏本书,原因就是这本书是当时第一个从企业文化入手,进行企业管理的教程案例性书籍。总结本书我认为几点因素值得借鉴和思考;

一是;需要始终坚定一个目标理念,就是建立一个伟大并长盛不衰的公司。在任何历史时期包括现今,很多商业大亨们都渴望建立一个比个人生命更伟大,更持久的组织。在通过书中反复详细介绍的案例,让人们了解到这些世界级公司的创业之路,有的内挖潜力、超越利润的追求;有的保持核心、刺激进步;,等等在创新上寻找开拓,让我在阅读中对福田的长远发展,产生了坚定的信心和心动的启示。

二是; 有思想的人渴求获得能经受时间考验的指导原则。对于一个企业而言,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缺乏新的管理思想,而是不能理解最基本的原则。如果管理者能够回归到基本的原则,不会时不时移情于另一个短暂诱人而又包装精美的管理时尚,那么他们对组织做出的贡献将会更大。

三是;对于转型和发展期公司,会发现本书中的观念可以让他们在不动摇一个伟大公司根基的同时,引入可以提高效率的变革。现今不断变革的时代,我们在面对企业的发展时,一定会受到外部环境和员工思想的双重变化影响。书中建议企业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是“我们自身代表什么?我们为什么存在?”,这应该是永远不变的,而除此之外的任何问题都可随机而变。

四是;从本书中有写的经营事例,历时这么多年,值得思考和警示。本书中介绍的世界级公司,如ABB、奔驰、西门子、壳牌、欧莱雅等现今依然矗立在世界商业顶端,而诺基亚、爱立信等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这些企业的很多优秀的管理思想和文化理念,却值得大家共同分析和综合思考。

亲爱的读者,以上由我们精心为您编辑整理的《《基业长青》读书笔记3000字》读书笔记一文,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基业长青1000字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