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 地图 >

发布时间:2019-11-12 来源:互联网

《二月》读书笔记。

古语有云: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经典作品。而当不同的人在看完作品后,相信也会有对于它的专属心得体会,这时候,我们不妨坐下来好好写一篇读书笔记,你知道怎么写读书笔记吗?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二月》读书笔记"这样的内容,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有幸看了柔石的《二月》。

虽然只是一篇中篇小说,但却似乎是看完了一本厚厚的长篇小说。我感觉我看了很久,很久。从一开始看,难以抹去的压抑感,就似有似无的笼罩在心情上,在看完结尾的时候,忽然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小说的开篇,是鲁迅先生给写的序。冲锋的战士,天真的孤儿,年青的寡妇,热情的女人,各有主义的新式公子们,死气沉沉而交头接耳的旧社会,倒也并非如蜘蛛张网,专一在待飞翔的游人,但在寻求安静的青年的眼中,却化为不安的大苦痛。这大苦痛,便是社会的可怜的椒盐,和战士孤儿等辈一同,给无聊的社会一些味道,使他们无聊地持续下去。序的文字很精练,但也恰到好处。

文章中的人物很多,也非常鲜活。有可爱的采莲,美丽大方的陶岚,脆弱的采莲母亲等。但本文最终以知识分子萧涧秋为主人公,描写了他到芙蓉镇从事教育事业,无私的帮助采莲母子,但最后不堪流言蜚语的折磨而逃往上海的故事。

主人公初到芙蓉镇,便因为同情而接济了失去顶梁柱的采莲母子三人。他在任职后,在踌躇满志献身教育事业的同时,与和他有相同知识分子气质的陶岚走得很近。他曾告诉陶岚,只要坚信自己的意念,不用在乎其他人的眼光。这似乎是在向那个时代的世人,抑或是向读者宣誓自己内心的强大。

我看来,萧涧秋是个纠结的人,他和同一时代的年轻人还是有些不同的。至少在大家高谈阔论资本主义共产主义牺牲主义的时候,他说,我是个没有主义的。坚定而沉重。他的不同,决定了他在芙蓉镇是呆不下去的。这个充满着主义和流言蜚语的地方。而寡妇一家的事才是整部小说的链条。故事一开头就描写了那个带着一儿一女哭泣可怜的寡妇。她的丈夫是被炮打死的。是一位有识青年。却惨死了。于是,我们的主人公,一个好人,就帮助她们3个,真心诚意地帮助。可是,在芙蓉镇里,却流传开了萧先生要娶寡妇的话。由此引开了一阵嚣波。

后来,寡妇的儿子死了,寡妇终因无希望而上吊自杀了。萧涧秋觉得在这里是呆不下去的了。在寡妇儿子死的时候,萧是有过要娶她的念头,并想在第二天付诸实践的,似乎在他的生命力,责任是大于爱情的。而对于陶岚来说,却又是恰恰相反的。陶岚从头至尾都是爱着萧的。他们一直通信。陶岚是个有个性的女子,敢爱敢恨,只是,她遇见的男子是萧,一个好象有太多问题需要考虑的人。他们说的几句话倒是蛮经典的。然而,任何一个经典,都不可能一帆风顺。

陶岚,一个新生叛逆的女知识分子形象。她热情、活泼,尤其是与萧涧秋相遇相知后,更是不惜抛弃众人眼中的未婚夫,一颗心奋不顾身地与萧君谈心,甚至于失掉芳心。她是精神的强者,更是敢于思考的勇者。而采莲的母亲,亦是李先生的遗孀,在丈夫为国捐躯讨要抚恤金无果之后,黯然地带着采莲姐弟回到极度贫困的家,俨然一副生活的弱者形象。

这一强一弱,均得到萧涧秋的怜爱与帮助。他安慰因是否拒婚而苦恼的陶岚,使她从迷茫中挣扎出来并更坚定自己想要的;他帮助陷在生活困难的沼泽里的李家遗孀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就是在这一强一弱之间,他最终在周边群众的议论下,决定舍弃已经为之动心的女陶先生,选择那被生活压弯了脊背的李氏遗孀。这样的决定,不仅使陶岚这位精神的强者黯然落泪,更是他,这个自以为只为自己而活的精神独立者,向世俗低头的表现。

只是后来,李氏遗孀死了幼子,便抛下采莲与儿子同去了。但她死前的眼神,似乎又有几分牺牲自己来成全萧陶二人的味道。她的死,确实极有可能让萧陶二人之间少了一丝顾虑,从而完成她报答二人的心愿,但以生命与亲情作礼,似乎显出了李氏遗孀的草率与愚昧。但这何尝又不是当时普通劳动妇女的缩影呢?

最终,萧涧秋在大病一场之后,借着出门散心之名,离开了本想安住几年的地方,远远地逃去了上海。他,大概是失了理性,失了冷漠而被流言蜚语所折磨着吧。他是一个孤独者,来是如此,去,也是如此。

小说的结尾很玄妙,虽预示着陶氏兄妹去上海寻找萧涧秋,但没有明确的结果,给读者以边城似的想象空间。

或许,他们找到了他,但他决计是不会回去的。或许他们都留在了上海,走上了另一条光明大道。毕竟,那是一个充满新思想、新气象的地方!

二月,初春的二月,充满希望的二月!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编辑推荐

《二月》的读书笔记范文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并不容易,而作为一名深受幼儿和家长亲睐的教师更不容易,其肩负着是无数人的希望和重托。在实践与反思中,我觉得幼儿园的活动设计,必须以促进幼儿发展为出发点。

教育活动设计应适应幼儿水平,对所提出的教育目标,既不可任意拔高,也不能盲目滞后。内容应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为基础,注重幼儿的学习准备。幼儿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活动设计应促进幼儿内部矛盾的产生并解决,促进幼儿尽早尽快地获得发展。教师不应该把着眼点放在幼儿今天知道了什么,明天将学会什么,而应该着重考虑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如何使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学习,以及该活动会对幼儿的发展起什么作用等方面。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生活化,就是要使幼儿园的教育具有生活的色彩和意义。要求选择符合学前儿童学习的生活经验,把富有教育价值的内容纳入教学之中,增加教育的人文精神。

众所周知,对幼儿来说,生长是重要的,他的发展是随着生命运动而进行的。儿童在自己的亲身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学习,由此获得各种生活知识,习得人际交往的经验,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幼儿园的活动设计,应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遵循生活化的原则。 学前儿童的生活是活动,爱活动是学前儿童的天性。活动化原则是指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应以活动为基本形式,其本质是通过调动幼儿积极进行外部活动而引发积极的内部活动。

这种内部活动不仅仅是智力运演,也是情绪调节、态度形成、知识结构化过程。一节成功的活动设计,不仅能教会幼儿许多本领,对我们老师也是一种成功,那么如何设计一节优质的教学活动是我们老师值得思考的,在我们选择一节活动时,选材很重要,同时也需要教者有过硬的教学能力。

《二月兰》读书笔记500字


《二月兰》读书笔记500字

如今,天地虽宽,阳光虽照样普照,我却感到无边的寂寥与凄凉。回忆这些往事,如云如烟,原来是近在眼前,如今却如蓬莱灵山,可望而不可即了。

有一位青年朋友说我忘记了自己的年龄。这话极有道理。可我并没有全忘。有一个问题我还想弄弄清楚哩。按说我早已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年龄,应该超脱一点了。然而在离开这个世界以前,我还有一件心事:我想弄清楚,什么叫悲?什么又叫欢?是我成为不可接触者时悲呢?还是成为极可接触者时欢?如果没有老祖和婉如的逝世,这问题本来是一清二白的,现在却是悲欢难以分辨了。我想得到答复。我走上了每天必登临几次的小山,我问苍松,苍松不语;我问翠柏,翠柏不答。我问三十多年来亲眼目睹我这些悲欢离合的二月兰,这也沉默不语,兀自万朵怒放,笑对春风,紫气直冲霄汉。

如今再读到这里,又是另一番滋味在心头了。一个老人曾经说过在离开人世之前,我还有一些心事没弄明白;如今老人已经离开了人世,唯有这些文字,这些心事,像是从另一个世界传过来的一样叩问着我。我呢?我明白这些事情了么?在我离开人世之前,我能弄明白什么呢?看一个故去的人关于那些生命之体验的文字,感觉像是多活了一辈子一样。

《二月兰》读书笔记500字

这的的确确,确确实实是我第一次沉下心来去触碰季老先生的文章,以前只是在小学课本上读到它在外留学时写得日记,字字句句里都充斥着爱国思乡之情。小学课本里这样的文章很多,读了后,我也不留记忆。如今却无意间翻到一篇老先生的《月是故乡明》,还没来得及去细细品味,就已经被这个题目给醉倒了,写得多好呀,月是故乡明,月是故乡明,一语道破,点醒梦中人。往日里读到的那些,什么想念家乡啊,什么思念故园,顿时都化为了浮云,都不如这五个月是故乡明。

这篇的名字叫《二月兰》,简单而不失风雅,单调而不失古朴,极其吻合了老先生那种独有的气质。起先是被开头提到的燕园二字迷住的,我极其向往那里,去窥视那个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园子。殊不知老先生竟然住在那里,转念一想,老先生就该住在那儿,也只有那里值得老先生祝我细细地往下看,看懂了什么叫一见钟情,彻彻底底地伏倒在老先生的文字之下。对这些文字油然而生一种相见恨晚的情感。

他说,二月兰是在努力攀爬着的,这攀爬两字用得妙绝,,仿佛可以看见二月兰那顽强的生命力。连喘气的声音似乎都能听到二月兰的喘气竟被老先生听见了,我痴笑,大概也只有老先生这样的人能听得见吧。

婉如是季先生的女儿,但是对她描写,倒让我想起了江南伊人,在水一方的场景,她总穿过左手是二月兰的紫雾,右手是湖畔垂柳的绿烟,匆匆忙忙走去,把我的目光一直带到湖对岸的拐弯处。

《二月兰》读书笔记500字

季老的散文集《二月兰》其中有一篇《神奇的丝瓜》,给我印象深刻,丝瓜,太平常,太普通,我们房前屋后到处都有它的踪影,但我从没注意过它,直到我读了季老的神奇的丝瓜,才注意到丝瓜也有思想。季老写到:我仿佛觉得这棵丝瓜有了思想,它能考虑问题,而且还有行动,它能让无法承担重量的瓜停止生长;它能给处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担重量的地方,给这样的瓜特殊待遇,让它们疯狂地长;它能让悬垂的瓜平身躺下。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无论如何也无法解释我上面谈到的现象。但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又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丝瓜用什么来思想呢?丝瓜靠什么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呢?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从来也没有人说过,丝瓜会有思想。我左考虑,右考虑;越考虑越糊涂。我无法同丝瓜对话,这是一个沉默的奇迹。瓜秧仿佛成了一根神秘的绳子,绿叶上照旧浓翠扑人眉宇。我站在丝瓜下面,陷入梦幻。而丝瓜则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我真佩服季老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日本作家黒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里写到世之最可惧者,莫若有目不知其美,有耳不闻其乐,有心不解其真,既无感慨,亦无激情之类也。我们对我们生活的世界,熟视无睹,对自然界的变化缺乏欣赏,对周边的事件麻木不仁真真的可悲可惧。大家与常人的区别大概就在此吧,我们司空见惯的苹果落地,只有牛顿想到了苹果为什么不往天上掉,进而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烧开的壶水,为什么会把壶盖顶起,也只有瓦特比别人多问了个为什么,随之发明了蒸汽机,引发了工业革命。

我们不缺乏生活,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相信《《二月》读书笔记》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读后感大全网”是您了解读书笔记,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