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八十一梦读后感1000字 > 地图 > 八十一梦读后感1000字

八十一梦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2019-11-12 来源:互联网

《八十一梦》简单的读书笔记4000字。

古语言: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对书有着不同一般的痴迷,而当不同的人在看完作品后,相信也会有对于它的专属心得体会,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写一篇读书笔记,你现在正在想写一篇读书笔记吗?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八十一梦》简单的读书笔记4000字,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十一梦》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以下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八十一梦》简单的读书笔记40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摘要:

张恨水的《八十一梦》虽然问世已久,但是时至今日作品仍以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吸引着无数的读者,我试图从思想性和艺术性对这一作品作一探究。

张恨水(1895-1967)原名张心远,祖籍安徽潜山县,诞生于江西广信。他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一生写有中长篇小说一百多部,达2000多万字。还写了大量的散文、诗词、剧本以及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在国内,他的作品多次再版,并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名望(譬如,在今天美国国会图书馆里就收藏有他的小说达六十多种)。代表作有《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五子登科》、《八十一梦》等,作品的内容主要是反抗封建、反对军阀官僚的统治,反对一切社会不良现象,主张抗战,主张恋爱真诚的婚姻自主。

早在40年代,重庆《新华日报》负责人潘梓年就在重庆《新民报》上撰文指出:张恨水的作品有明确的进步立场,同时他还写到由于张恨水先生的正义感与丰富的热情,他的作品无不以同情弱小,反抗强暴为主要的题目。他的创作方法主要是倾向于现实主义的,而且正是由于他同情弱小,大胆暴露社会黑暗的写作,使他的创作道路更加坎坷不平,荆棘丛生。1935年日本捉拿北平文化界人士时,不容推辞地将其列入黑名单上,国民党也处处对他进行阻挠、迫害,致使他的许多作品中途夭折。

对于这样一个进步作家,党和毛主席非常关心。1945年毛主席在重庆谈判期间曾与张单独会谈,对他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并送他延安自制的呢料和红枣、小米。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他的生活有了保障,从此结束了卖文为生的苦涯。在有生之年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

当年,张恨水曾以他2000多万字的作品赢得了众多的读者。以作品数量而言,在现代作家中他是屈指可数的;以读者而言,也得到了许许多多人的青睐;以国际影响看,他的不少作品在国外收藏。解放多年,由于种种原因,对于这样一个著名作家的研究几近乎无,这确是不公正的。出于此种原因,笔者在资料有限的情况下,想就其《八十一梦》分析一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纵观张恨水一生的创作,抗战文学是他创作的一个重要时期,而这一时期当首推《八十一梦》。

《八十一梦》写于1939年,当时,正值抗日战争,国难临头,大敌当前。可是重庆的国民党政府污,特务横行。对内压制人民的抗日运动,对外拱手让步,耍尽手段,大发其国难财。张恨水对此痛心疾首,要替人民呼吁。他认为,抗日战争是全国人民谋求生存的问题,但是民众没有起码的生活,就难以争取永久的生存。于是他停止了抗日游击战争为素材的写作,改写日常生活,先后写了《牛马走》(后改名《魍魉世界》)、《第二条路》(后改名《傲霜花》)等,而这是由于国民党政府对书报检查极其严格,不得已,便采用寓言十九,托之于梦的写法,写了《八十一梦》。作品在重庆《新民报》上连载,锋芒直指着充满危机的黑暗世界,国民党立即惊恐起来,下令《新民报》停止刊载,并派出特务对张进行人身威胁,这样,《八十一梦》只好停笔。然而,在当时的延安就有《八十一梦》的翻印本,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本书的价值。

(二)

就《八十一梦》这部小说所反映的社会内容来说,是非常广泛而深刻的。《八十一梦》从多方面揭露了国民党的贪污腐化、投机商人的巧取豪夺,画出了一幅雾重庆昏天黑地五花八门的丑图。

首先,在作品里作者把矛头直指国民党政府。

1939年,已是日本帝国主义向我全面侵略的第二个年头。祖国的大好河山接连沦陷,人民在枪林弹雨中饮泣,国民党无视国家民族利益,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但为了掩人耳目,便不得不找借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实行曲线救国。后在我党的努力和全国人民的舆论声中不得不打起抗战旗号,大会小会夜以继日,苛捐杂税日益增多,而国土却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下接连失陷。有道是不平则鸣,作者把自己的忧愤流露笔端,渗透到字里行间。《在钟馗张下》一篇里,作者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钟馗率领的荡妖大军压境之时,浑谈国却关闭城门,召开着紧急会议,以至于到了约定期限只派了两个代表来搪塞、拖延。含冤参谋故意挨过约定的半个钟头,才向钟元帅报告。而这时,浑谈国依然毫无动静,荡妖军攻入城内时,浑谈国的人们便纷纷然逃至郊外,召开什么紧急救亡临时大会,已经到了将要灭亡的关头,还是这样地大谈空话,以至于荡妖军断其水两天后,还在开临渴掘井讨论会,求水设计委员会小组会议,最后,这些可怜的国民们全都因无水而渴死了。这里作者不仅大胆地揭露了国民党的腐朽无能,同时预示出依靠这么一帮只会高谈阔论的国民党来抗战只有国家危亡、民族罹难。

国民党政府的办事机构是一幅什么景象呢?我们不妨在《退回去廿年》一篇中看一下农商部办公掠影,科长陶菊圃摊了一本木版大字《三国演义》,架上老花镜,看得入神。佟君放肆地笑谈着;二等科员马君,拿一叠公用信笺作菊评;胡君津津乐道谈着打牌的趣事;坐得远一些的人,

轻轻地谈着麻雀经,两个比较高明的却是拿了报上的材料,议论国内时局。真可谓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这不正是国民党衙门作风的真实写照的吗?

国民党统治时期,官僚阶层腐化堕落,贪污受贿蔚为一时风气。《在钟馗帐下》一章中,描述我进阿堵关的遭遇即可窥见一斑。第一道关是5元钱作为代价,第二道关是50元钱作为代价,在私货严厉检查处则奉上二百元钞票,至于总稽查那里,则是牺牲了两包棉纱。就这样,只要有钱,关卡一个个都可以越过,而那些守关者早把国法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只要能捞到油水,什么事都可以去干,这就是他们的逻辑。在《狗头国一瞥》中,作者不无讥讽地写道,他们上自国王,下至穷百姓,都以私相授受为亲爱,这不是对国民党官僚阶层的一个绝妙讽刺吗?

其次,作者把投机商人的巧取豪夺,小市民阶层的闲散无聊,国民党官僚的伪善面孔全都暴露无遗。

《生财有道》里的邓进才在汉口撤退时,买了两箱药物,他发了大财。为了发财,他心里盼望战争能够持续下去;为了发财,他竟不愿给身患重病的仆人一粒药吞。只要能发财,他可以一切不管。一个卖纸商为了多赚钱,恨不得船在水中多停几天。他们时刻念叨着物价的飞涨,似乎战争的胜负与它们无关。即使在战争胜利时,也不失时机地进行巧取豪夺的勾当。像《号外号外》篇里,在一片欢庆胜利的热烈气氛中,作者借他人之口说道:捆行李的绳子突然涨价,三块钱一根,大网篮也卖到二十块钱一只,到宜昌的船票,恐怕要卖到五百块钱一张了。天下事,无论好坏,一切都是富人的机会,一切都是穷人的厄运。

在《天堂之游》里,官僚豪强出身的西门庆也在门楼上大书什么厉行礼义廉耻,修到富贵荣华,这就把官僚阶层的伪善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来。就连西门庆的妻子潘金莲也竟敢对履行公务的警察批两个嘴巴,全是仗着他的丈夫十家大银行的董事长与行长,独资或合资开了120家公司。

《忠实分子里》里,花白胡子的老人对新贵们发泄不满你们说年纪老大的是贪污分子,都赶了去。换上你们来了,没有别的,第一件事就是搂钱。你们不是贪污,干脆,你们是硬要!你们忠实!王老虎对前来征募寒衣捐的童子军,非但一毛不拔,还大骂:你们也谈爱国,国家大事,要等你这群小娃儿来干,那中国早就完了。废话少说,你们滚出去!之后却吹嘘报上登的无名氏捐千金之事就是他做的,这是何等的虚伪,其后的一则对联更是一针见血却揽万山归掌上,不流滴水到人间。

《星期日》一篇里,通过吴士干极力摆脱打牌寻找净土的所见各色饭店挤满了人,就是公园的茶亭也没有空座,最终还是卷入到打牌行列中去的描绘,形象地揭露了国统区精神生活贫乏的市民们极其无聊的情况。

第三,作者在作品中一方面表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爱国者希望早日结束战争,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急切心情;一方面是对现实清醒地认识而无力去改变现实的痛苦。

在《号外号外》篇里,作者盼望战争早日结束的心情得到了比较充分地体现。当我听到日本大败的消息时,先是侧了脸静心地听,接着便忍不住了,转身就向大门跑了去。其他人的动静如何,只见各屋子门里牵连不断地向外吐着人,全奔了大路上来,向两个报贩子围去。连平日只知赚钱的老板也忍不住把两次号外买了十几张,口里还连说:我们可以回老家了,花这两个钱,不在乎,不在乎!

正是因为作者有对现实的敏锐洞察力,所以《八十一梦》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作者是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但由于他思想和环境的限制,不能也不可能给人们指出光明的出路,同样也不可能提供一付救世良方。

在《我是孙悟空》一篇里,我固然有降服妖魔的雄心壮志,纵然本领不弱有七十二变,然而对付鹰犬之流也得借助于他人廉颇和善财童子的帮助,在手指套着黄金、白金、赤金、钻石、宝石的老妖面前,也差点一命归天。

(三)

艺术形式服务与作品的内容,内容依附形式才能得到较好的体现。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都能做到比较完美的结合,从而使自己在文学的天空中找到自己的星座,放出异彩。《八十一梦》也不例外,与它的内容相适应,作者所运用的艺术形式能较好地表达内容。

作品以我为线索来结构小说,是作品的一大特色。整部小说由九篇组成,每篇都可独立成章。作者又用我这条线索将作品连成一部,使每篇又成为这个有机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可分割。

作为作品里事情的见证者的我,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一个人物,他既不同于那些官僚恶吏,又不同于那些生活在最底层的劳动人民。这样,把我作为作品中的线索,而我本身的生活场景又比较大,对于全面地反映社会面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可以这样说,我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我首先是一个爱国者,对祖国的兴亡极为关切。如《号外号外》篇里当我听到抗战胜利的消息时的激动心情便是爱国主义思想的流露。对社会黑暗现实,我也愤愤然,可我又无能为力,有时也不免随波逐流。像《退回去了廿年》中我由于把拾到的钻戒还给了总长的儿子,于是总长决定提升我,我也不免心中高兴。从对我这个形象的简单分析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状况,我在一定程度上有作者自己的影子在里面。因为作者的思想基本上是旧民主主义的,始终没有得到飞跃而转变为一个革命者。

《八十一梦》共九篇,有写历史的、有直写现实的;有天堂,也有地狱;有人,也有神。这样共同组建成了一个艺术大厦,收到了咫尺千里的效果。九篇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对社会现实进行描摹和揭露,从而组成了一幅色彩浓烈的雾重庆图。这种结构方式,对于增加作品的社会容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创作方法上,作者运用浪漫主义创作方法,采用梦这种表现手法。寓言十九,托之于梦,调用历史上的人、神话中的人直接服务于作品,这种人物形象的借用,大大扩充了作品的容量,使得读者能在有限的篇幅内了解更为丰富的社会内容。更重要的是,作者同时运用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并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广阔更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现实。

在表现手法上,作者大量运用漫画手法勾勒人物。《天堂之游》一篇写到大概坐在汽车上的,有的是牛头、象头、猪头;坐在公共汽车里的,獐头、猴头;自然人头的也有一部分,但就服装上看来,人头的总透着寒酸些。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憎恶也溢于言表。诸如此类者,俯拾皆是。

在语言方面,《八十一梦》也有许多独特之处。首先,作者大量使用谐音,象吴士干(无事干)、万士通(万事通)、魏法才(为发财)、邓进才(等进财)等,对于突出人物的特点和个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主要是得力于作者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学习和研究上,如《水浒传》、《红楼梦》中这样的例子就不少。

第二,写梦境,语言重在铺叙。作者好像讲故事一般徐徐道来,使读者觉得身临其境一样,语言质朴流畅,这样就容易让普通大众看懂,从而为扩大阅读面,给更多的人通过作品来了解社会提供了方便。可以说,作者在文艺大众化方面的探讨有他的贡献。

第三,个性化语言的运用也颇为成功。我们不妨看《狗头国一瞥》里,那个患咳嗽病的药商在街上大病发作时的一段话,药商向我们鞠躬道:两位先生,我快要死了,请你打我几下。拍了几下之后,那药商忽然骂道:你这混蛋,你这混蛋!你这该死的混蛋!当士通一怒之下狠打后,那药商大声道:你再敢打我这边脸一下吗?当补了一巴掌后,那药商深深鞠躬道:多谢,兄弟的病已经好了。无论如何,外国的耳光是比本国的耳光要值钱一百倍。一耳光之下,百病消除。寥寥数笔,就把药商崇洋媚外,卑躬屈膝的形象勾勒出来。

时至今日,《八十一梦》仍然因它的高度成熟的思想艺术成就,吸引着千百万的读者。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书笔记阅读

路遥《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4000字


《平凡的世界》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时代的画卷。其中的人物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符号。以下内容是小编整理的路遥《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40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文字的魅力在于传递力量。初翻《平凡的世界》,在朴素的文字中,感受到的是人为了理想、生活的力量。文字的动人在于融汇情感。再翻《平凡的世界》,在简简单单的文字中体会到的是人在亲情与爱情中的共鸣。文字的唯美在于品味生活。三看《平凡的世界》,在深刻的文字中领悟到的是人在个人与集体中的作用。每个人都平凡的像一只毛毛虫,为了生存在树枝间蠕动,不计代价的啃食着翠绿的叶。有多少只毛毛虫活于温暖的春天,欢快的夏天,恬静的秋天,死于凛冽的冬天,这是我们不可预知的。但总有那么一群毛毛虫,他们敢于用茧束缚自己的身体,熬过了冬日的寒风凛冽,挺过了冬天的大雪纷飞。他们知道肢体可以被束缚,但思想永远不会被羁绊。他们知道当他们打破铁环,重新战斗时,他们将以全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看《平凡的世界》中,我看到了竹杖芒鞋轻似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迈。我看到了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豁达。我看到了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的飞逝。看过《平凡的世界》之后,我喜欢这个生于平凡,但坚强奋斗,终于破茧成蝶的路遥。在此之后我又找来一些他的小说看,我发现《平凡的世界》不只是作者破茧成蝶的飞跃,其他的人物也是如此。

路遥原名王卫国,中国当代作家,生于陕北榆林市清涧县的一个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庭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并开始写作。以上就是在百度上查到的路遥的生平。此外对于路遥,我们在短篇小说《在困难的日子里》里,也能捕捉到些许影子。这就是路遥,体格普通的,平凡的路遥。这也是《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遥。如果按照《名人传》中对于英雄的定义,路遥可以称为英雄。生于苦难,活得平凡,勇于同生活作斗争。在他的时代农民是困难的,生活是艰苦的。多少人为了生计劳苦奔波。但是他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中完成了学业,拿起了不知鼓舞了多少人的笔。在他的时代农村题材的小说如雨后春笋般席卷着大地,很多人放弃了农村题材。而他却以行动让我们明白了一句话: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味不过五,无味之变,不可胜尝。在我们的时代有多少人放弃对知识的追求,有多少人甘于平凡。对比路遥真令我辈汗颜!

在《平凡的世界》中,我们不难发现,路遥在人物塑造方面显得成熟老练,他笔下的人物也是饱满生动。

首先,让我们看一看孙少安和孙少平。本书虽然对少安描写较少,但是生活的苦难却不曾减少。首先辍学务农,接着分地被查,润叶结婚。最后 砖厂出事,发妻绝症。一桩桩,一件件接踵而至。好像生活在和他开玩笑,让他永远在奋斗,永远为生活而奔波。有时候,我觉得他的生活就像蟾蜍爬滑石,为了生活,他必须爬,努力且不放弃。否则就会跌入深渊。好在他有强健的身体,顽强的意志和真诚且善良的家人。尽管生活一次次打击这个不幸的人,他也从不放弃。因为他有一颗勇于战斗且善良的心。辍学回家务农耕是他生活的开始。千里娶妻,办砖厂是他幸福的开端。修小学,助同乡是他对生活磨难的回答。路遥用极少且简单的笔墨,描绘出一个平凡人的发迹史。小说以少平在学校的窘境为开端,以少平的视角拉开了整个故事的序幕。红梅、金波、养民都随着少平走过了平凡三部曲。红梅因为偷手绢丢失了幸福。金波因为对一个不知姓名的藏族女子产生爱情而被发回原籍。而养民更是因感情而和少平纠结。路遥用这些简单的人,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恢弘的画卷。现在让我们看看少平吧!少平成绩优异,但是和他哥一样,辍学务农。做了一段时间民办教师之后,不得不进城揽工,由一个文人变成一个揽工汉。之后凭着晓霞的关系进入了煤矿,并打算将自己的一生与黑色的黄金紧紧相连。看了他的经历,我不由得想起了《人生》中的高加林。很大程度上他们是相似的,但是少平的过程较为踏实而绝非一步登天。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人的一生要脚踏实地的生活。路遥用三部的篇幅,描绘出一直读书、相信只是的人;描绘出生于贫苦、不懈奋斗的人;描绘出勇于承担、热爱生活的人。路遥写少平就是在写一个平凡人的奋斗史。他们每每的成功是少安和少平的继续,间接告诉我们少安和少平都是优秀的。

接着让我们看看润叶和晓霞姐妹俩吧!润叶与少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但是他们却上演了爱情悲剧。依我看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门第之别。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特别讲究门当户对。公家人和农民少安注定走不到一起。古今多少真挚的爱情葬身封建门第的深渊。这就告诉我们,爱情是要经济基础的。第二个原因也很简单,在很多书或者影视作品中也有提及。就是两小无猜的一对往往走不到一起。两个人因为彼此太过熟悉,能够看到对方的每一个细节。细节打败爱情。润叶和少安结束的很快,尽管以后彼此都还有爱,但是他们都有了自己的家庭,都找到了爱自己的人。以某种角度来看,他们的结束是对彼此伤害最小的。戏剧性的是,晓霞和少平相爱了。优秀的姐俩爱上了同样完美的哥俩。这四个人都很优秀,他们的相爱不会太出乎意料。不同的是晓霞和少平的爱更加热烈也更加的不顾。爱情的火燃烧着两个人的心。他们的爱让人激动,让人羡慕。真挚的爱情总是能牵动我们的心。有人觉得晓霞的死是作者的残忍,而我持不同的观点。很明显,晓霞和少平是润叶和少安的继续,稍有不同的是他们的爱情更加热烈,更加牵动两个人的心。从文中少平一直担心爱情的结果来看,作者也很纠结这段爱情应该如何结束。有了润叶爱情的悲剧在先,后面就要避免重复。但是晓霞和少平也不能分手,不能让真爱一次次的葬身于门当户对的深渊。所以作者决定牺牲一个人将这爱情升华,所以就重复了苏联式的悲剧。我觉得与其让两个人痛苦的分手,还不如将爱情升华,让真爱永存相信爱的人的心里。在此引用仓央嘉措《十诫诗》中的一句话: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平凡的世界》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时代的画卷。其中的人物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符号。投机倒把、不务正业的王满银;朴实厚道、一生贫苦的孙玉厚;一心为民、锐意改革的田福军;怪力乱神、冒神诈骗的刘玉升等等。生活给了每个人考验,每个人都以自己的行动在答卷上钩钩画画。生活毫不吝啬的将幸福与困难播散在这片土地上。你可以说生活偏爱田福军,他仕途通达。但他失去了晓霞。你可以说生活怠慢了玉厚,但他有两个争气的儿子,一个大学生女儿。你可以说生活过于放纵田福堂,让他在双水村称王。但当政策一变,他还是那个当年和玉厚一起劳动的农民。《老子》中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生活也是一样,对待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关上了门,也会打开窗让阳光进来,关键是你有没有欣赏美景的眼睛。

有时候我会想作者为什么要在世界前冠以平凡二字。以下是我的个人观点。第一,我把平凡理解为普遍,就是说那个时期的广大农村就是那样的。很多人都在为了生活而奋斗。作者只是截取了某一地点的一个画面而已。有它的普遍性我们得出一句话:我并不是穷,只是没钱罢了。这点猜测是基于我对《人生》和《在困难的日子里》的理解。第二点我也概括不出来,但是希望我的描述能让读者明白。《老子》中讲:无为万物之始,有为万物之母,也就是说一切皆出于无。换句话说平凡中孕育了一切幸福与美好。平凡就如同太极,化两仪,合四象,生八卦。第三,这本书里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活而努力。有些努力我们称之为奋斗,有些我们称之为挣扎。但每个人都在一步步走着自己的生活之路,品味着个中滋味。也许作者在世界前冠以平凡就是想告诉我们:也许我们认为生活很艰难;也许我们遇到困难就像退却;也许我们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但是永远不要放弃,因为有一群人遭遇比我们还差,但是他们还在努力挣扎;因为有些事情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但仍为人所克服;因为这就是平凡的世界,总有困难阻碍我们前进的道路,但在一次次磨难过后我们坚强了。

奋斗,前进。《平凡的世界》给了很多人力量,有很多人说:在过去困难的日子里,它是我力量的源泉。是啊!生活需要奋斗,奋斗让我们的生活充实。高考之后卸下了十年的重担。原以为高考之后自己过得会很充实、很开心。但是只有经历过才知道,那只是傻子的梦想。高考之后留下的是焦急的等待和空虚的心情。无数次回想高三的紧张和激动。抚摸着还有余热的53;看看一摞摞用完的演算纸;回忆着进入考场的每一步。也许高三过后我们的奋斗出现了真空期,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多少手机控和微博达人啊!一个人不再奋斗,失去了方向,那么他还能做什么。词人说: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有时候我想问,过了风雨,除去回忆风雨时的奋斗,还有什么值得让人精神一振呢!有人说将军死于最后一次战役的最后一颗子弹是光荣的。现在想想也好,真正的英雄享受的是奋斗的过程,绝非鲜花与掌声。我们之所以寂寞是因为我们忘记了奋斗,甘心臣服于现在安逸的生活。而且越是享受现在的安逸的生活,被这茧束缚的就越紧。如果还愿意在草原上驰骋;还愿意在蓝天中飞翔;在生活中尽情挥洒,那就破茧吧!

《简单语文不简单》读书笔记


一日,班内一位女生对我说:老师,我认为学语文很简单,就是要多读、多看、多写、多思考。这是一个我平日从没关注的学生,因为她的成绩在班上实在糟糕,最近好似开窍了。学生的一句话,让我思忖良久。语文简单吗?语文课简单吗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各种新的教学理念、方法称为教师的追求。在追逐的过程中,很多人也有我一样的疑惑。

于永正老师曾说过: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说简单点二个字:读和写,说复杂点四个字:多读和多写。可能有的老师觉得可以如释重负了:这下语文可简单了,不就是读读写写这事吗?但是于老师的课是简单中透着丰富多彩;朴实中透着深刻和充实。因此,我们不能片面理解语文教学的简单。

简单语文并不只是简单的读读写写再读读,而是需要在教学设计上别出心裁,或在文本感悟上独具慧眼,或在课堂操作上另辟蹊径。

没有变化,学生会生厌;没有变化,也就没有教学艺术。是的,语文教学拒绝一尘不变。这就是现在的语文教学为什么要改革?试想,如果还是和过去传统的模式那样,一个老师抱一本教辅口干舌燥的讲一节课,实行满堂灌,我们的学生愿意接受吗?何况现在的学生接触新事物的途径很多。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胸中得有点墨,有智慧,有应付课堂的法宝。

例如,在《皇帝的新装》里可以组织学生排演话剧,让学生从中领悟文章主旨;在《社戏》里,上课前可花几分钟让学生讲述自己的童年趣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木兰诗》里,可配合电教化展示诗中每个情节的图片,并配上相关情节的朗读录音,让学生能初步感知诗歌内容;在《安塞腰鼓》一课结束后可组织学生观看一场球赛,然后让学生即兴写一个小片段,描述赛场上的情形

可以说,课堂上各种教学手段,用得恰到好处,课堂才有情趣,读书才流露真情,课堂教学才变得简单有效。

当然,教学的别出心裁并非就是一味的求新、求异,而是让语文的听、说、读、写训练更加有情有趣。。我们知道,语文教学就是读读写写讲讲,但怎么读怎么写还是大有学问的,还是不简单的。读不是反复的读,写不是机械的写,讲不是乏味的讲。这些就是我们语文教学中设计的关键所在,让这些训练别出心裁,扎扎实实的落到实处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我想:语文教学的别出心裁带给学生的将是持续不断的语文学习的兴趣,带给学生的更是发自内心的对语文学习的热爱。

语文教学方法多样,形式各异。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不能脱离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我们应当看到,简单语文不简单。简单的实际上是最深刻的,是对文本的深刻解读之后的深入浅出,是对学生深入了解之后的准确把握,是对精心预设之后随即生成的正确引导。

《挪威的森林》4000字读书笔记


在我过去的十九年中,一共有三类人同我说过同样的话:希望我能继续完成我的“作家梦”。第一类是我中学时代的语文老师们,第二类是我的伯父姑姑们,第三类是熟知我的朋友们。但我却在过去的一年里不像从前那样勤奋地码字。究其原因,现在觉来并非因为深觉“作家梦”遥遥无期,而是因为丢失了当年执着的那份情感。每次码字都像在寻找一个出口,就像仅有一个水龙头出口的水池,里面装满了灵感,却找不到开关的感觉,而在纠结拧巴的状态中,反复捉摸着怎么打开这股灵感,让它一泻而出之时,却发觉水龙头早已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生满了红锈。不知道灵感什么时候会溢出,只知道,再不发泄出来,我是没法再往容量有限的水池里添加点什么进去了。于是只能像现在这般等待时机。然而,人人都该知道,时机这种东西通常都是察觉的时候已太迟,聪明的人需要自己创造时机。而我大部分时间里,大概是处于前面这种状态了。我承认自己不是个聪明的人。所以我也只能拼尽全力去打开那个失灵的水龙头,只有如此,我在水池里积淀已久的东西才能倾泻而出。我是无法换水池了,即便换了,也是新的,而灵感这种东西不是说换个容器便是好的。我相信的是,脑袋里沉淀久了的灵感,质量才是好的。

为什么我会想到提及“作家梦”这事呢?貌似看来,跟文章毫无瓜葛。可是对于我来说却大有干连。在我看来,出名的作家,无法靠三种路径出名。一是学术性作家,靠写学术性研究型著作出名;二是商业性作家,靠写快餐文化满足现今人们快节奏的生活需求而出名;三是文艺性作家,靠写一些风花雪月、情义故事而满足人类永恒不变的精神需求而出名。(当然不排除三种路径的文章都能写好的人。)前两种作家的消费对象都是处于客观条件影响主观条件下而产生购买力,唯有最后一种是消费者出于本能的好奇心所致。我刚刚提到,自己并非觉得“作家”遥遥无期,而是因为丢失了当年执着的那份情感是有道理的。因为我发现自己不属于在这三中路径的途中。一个未及20岁的丫头,写出什么话总会被人说成是天真童话、阅历不足,不具备什么信服力;太过激进又会被人说成是当今新一代愤青。作家不容易在于没法讨好每个读者的欢心,太多顾忌便又无法发挥自己的真风格。在这个人人苛刻的社会里生存,我们也没有资格生出些什么怨言。因为人人如此,便又是回归平等。

想必到这里已经开始有人抱怨,说了这么久还没说到重点。文章取名为《伪90后的性爱观》,肯定是要以我的角度来谈谈我的性爱观,我并非是标题党。思前想后,我是觉得这个名字取的不够贴切,可又想不到其他来代替。于是便只能着落了。以下的有关性爱方面的看法不是这几天才形成的,如果是靠几天萌生那就不叫 “形成”了,“形成”是需要一段时间去酝酿的。这会是我19年来写的尺度较大的一篇文章(可能对于一些开明的人来说,这里没有什么尺度过大的话题,无非就是谈及一些性爱观问题),这篇文章在我上高中的时候就想写成了,可是迫于各种原因,没能落笔。此次再次想起这个话题,是由于受到最近重读村上春树先生的经典著作《挪威的森林》而得到启发。

初读《挪威的森林》时,男主人公渡边君的名字,读起来令人忧伤。渡边、渡边,总觉得像是呼唤一个生命中的过客,似乎暗示了他注定得不到直子的结局,让人神伤。和朋友说起这个的时候,他笑我是联想力太丰富,渡边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日本人名字而已。或许吧,但我总隐约觉得村上春树先生是在暗示着什么。

有人曾把小说中的人物与音乐风格的隐喻相联系,认为永泽的放荡如同瓦格纳,初美的古典如同宗教音乐之神圣,直子的古典与压抑如同勃拉姆斯,绿子的摇滚性格,衬托出渡边的犹疑品质——而这个品质恰好是东方人的中间传统。又如小说中提到直子,除了喜欢渡边推荐的比尔,埃文斯,更钟情于勃拉姆斯的交响曲,钢琴,与大提琴,似乎预示了她本身压抑的本性。读书笔记.勃拉姆斯一向被认为是以古典的压抑著称的。音乐的隐喻还可以映射到文化层面,直子与绿子两个人物,在渡边心中的地位,暗示了日本民族对待自己古典压抑的传统和漂放现代的西方摇滚的态度。小说结尾处,铃子演奏的五十一首曲子和后来的自然主义行为之间,其实有着一种联系,后者是前面铺垫的自然结果,欢乐送葬的隐喻,似乎是用更有生命力的西方音乐同日本的传统告别。

在名著中寻找情色描写,是大多数人青春期的隐秘爱好,不过现在明白年少时对于情色的偏爱是理解感情的一种障碍。这本书的情色描写无疑是上乘的,好看得不像一本名作,不过难得的是,透过情色背后描写的女性感情。男人对性是不犹豫的,对感情的承诺反而瞻前顾后,女性对真的感情是不犹豫的,但对男性沉迷于生理满足总是顾虑重重。这个矛盾在渡边和所有女性交锋的主题中出现。在男性─性─情感─女性这条四点一线的关系中,想要得到一种自然的牢固联系,自然要求男性经过性的迷惑阶段后才可以懂得感情,女性则需要更多的理解男人对性的看法才能理解男人。小说中,初美,直子显得更为保守。铃子,绿子显得要开明的多,绿子常以大尺度的开放言语说出很多很有意思的名句,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觉得合乎常理。好的情色描写,意义就在于把帮助男性与女性更深入的理解那个四点一线的关系,以免多数男女被腐朽的社会习俗束缚。

《挪威的森林》应该是大多数青春期男女们的启蒙读物吧。书中提到了同性恋、口交、手淫,有看黄色电影和援助交际的描述等,但书中没有刻意描写做爱的各种姿势,作爱的话语,或者特煽情的环境描写,动作描写。

书中角色中我最喜欢的还是渡边君,这个二十岁左右的男人像所有的正常男人一样,性欲极强。“说实在话,这时我对同女孩困觉已无多大兴致了。在周末夜晚沸沸扬扬的新宿街头东张西望了三个半小时之久,目睹着人们释放出来的由性欲和酒精等相混合的各种莫名其妙的能量,不由觉得自己本身的所谓性欲简直猥琐得不足挂齿。”村上春树先生的这段描写交代的再直白不过了。但就是渡边这样的男人,却可以为最爱的直子而控制住自己的性欲。凭这点上,我是欣赏渡边君的。这让我感受到,作为旁观者的我和他在“爱与性的关系”问题上,有共鸣之处。

微博上曾经很流行一句话,“你敢脱下我的衣服就要敢帮我穿上婚纱!”我赞同这句话,但若改为“如果你无法为我穿上婚纱,那请你停止脱下我的衣服”,我更为赞同。意思和目的相同,但是换个方式表达,逻辑却不同。男人冲动来了无法控制的时候,难免会说谎,例如第一句话。而这时女人往往是充当吃亏的一方。

《挪威的森林》读书笔记4000字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于1987年所著的一部长篇爱情小说。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挪威的森林》读书笔记4000字,欢迎大家阅读!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村上春树

“挪威的森林”是披头士的歌曲,女主角直子每当听起这首歌曲就会觉得自己孤零零的迷失在一片彷徨、恐惧、迷惑的森林中。男主角渡边作为直子及其以前恋人唯一的朋友,试图用自己的爱情去挽救在自我迷失中的直子,同样也被拉入了这片黑森林中。。。。。。渡边有限的几个朋友也纷纷在各自生活的迷乱中离开了渡边:木月的自杀源自于他对青梅竹马的直子传导的那份绝望和对成年人的世界拒绝;突击队在不为他人理解的生活方式中突然消失了;永择不负责任的生活方式和对感情的逃避,导致了他女友的自杀;玲子在和男主角共同挽救直子失败后再次陷入绝望;而绿子作为一名象征绿色和热情的女子,在挽救着她深爱着的渡边时的不断受伤后离开了渡边。

渡边面对着两面的爱情:一边是代表黑色死亡,他想挽救的直子;另一边是代表绿色生命,想挽救他的绿子。。。。最后他选择了他所鄙视的永择同样混乱的生活,自我的了确了自己的青春。书中的最后一段,渡边独自行走在荒凉的海边,一次次让烈日和狂风去洗涤他内心的痛苦,当他想绿子的时候他会打电话给她,但是在电话的另一头,他永远不知道对绿子该说些什么。代表生命的绿子是渡边的解药和结果吗?书中没有说明,留给大家的是想象和对渡边生活的迷思。

我时常读一些日本早些时候的小说,那时日本的社会结构和中国目前的变革还是挺相似的。仔细读起来也同样反映了我们身边一些人的青春了,在那些书本中我们偶尔能咀嚼到自己生活的影子。

“要是我现在把肩膀放松,会一下土崩瓦解的。以前我是这样活过来的,以后也只能这样活下去。一旦放松,就无可挽回了。我就会分崩离析——被一片片吹散到什么地方去。这点你为什么就不明白?为什么还要说照顾我?”

一直认为青春应是六月高原田坝上盛开的花海,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所写的青春、颓废和忧伤却占据了主流。

应如何度过人生中最绚丽的时节?我们看到的却是一张张充满忧郁的脸。

曾几何时,我们的青春不再完美,那明媚的风景成为我们心中无法抵达到的彼岸。如果总是在回忆中,才想起祭奠青春的哀伤,为什么不从现在重塑我们的信念。

在日本销量达到760万册的小说中描写的年轻人不像我心中所想的那样,生龙活虎、意气飞扬,有指点江山的豪情,对看不惯的事情握紧拳头一副不肯低头认输的模样。书中的年轻人抑郁、彷徨、恐惧、反叛甚至颓废,脆弱的成长过程就像Beatles唱的“挪威的森林”中那样迷失了自己,这令我思索到底使人迷失的森林里是什么样子?这个森林或许应是浓雾笼罩,到处弥漫着潮湿的令人窒息的空气,一条永远看不到通往光明的道路。但转念一想或许就象书中开始所描写的那样“连日温馨的霏霏轻雨,将夏日的尘埃冲洗无余。片片山坡迭青泻翠,抽穗的芒草在10月金风的吹拂下蜿蜒起伏,逶迤的薄云仿佛冻僵似的紧贴着湛蓝的天壁。凝眸远望,直觉双目隐隐作痛。清风拂过草地,微微卷起她满头秀发,旋即向杂木林吹去。树梢上的叶片簌簌低语,狗的吠声由远而近,若有若无,细微得如同从另一世界的入口处传来似的。此外便万籁俱寂了。耳畔不闻任何声响,身边没有任何人擦过。只见两只火团样的小鸟,受惊似的从草木从中蓦然腾起,朝杂木林方向飞去。”其实真正令人迷失的并不是某种外在的环境。

很喜欢开篇对直子的描写:“小小的冰冷的手、一头触感柔顺光滑的长发、软而圆的耳垂、耳垂下方一颗小小的痣、冬天里常穿的那件骆驼牌外套、老爱凝视对方的双眼发问的怪癖、有事没事便发颤的嗓音(就像是站在刮着强风的山坡上说话一样),把这些印象统统集合起来的话,她的脸便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了。最先显现出的是她的侧脸。这大约是因为我和直子总是并肩走在一块的关系罢。所以先让我忆起的常是她的侧脸。然后,她会转向我这边,轻轻地笑着,微微地歪着头开始说话,一边凝视着我的眼睛。彷佛要在清澈的泉底寻找一晃而过的小鱼似的”,女主角直子平平静静地出现,如湖水上经风起了一层涟漪却没有引起波浪,淡淡引出开场,如静看昙花开放,缓缓地,最后“砰”地张开所有的花瓣,在光滑的黑色幕布背景下白得几近透明的花瓣发出摄人的光芒。

故事中的直子是“我“在高中时期好友木月的女友,后来木月自杀,在一年后再次与直子相遇并开始交往,直子因无法解开心结进入疗养院治疗,后因脱不开心中块磊而自杀身亡。

一些相识、相遇、相恋在许多情况下都十分美丽别致,或者还会有惺惺相惜的成份在里面,也或许根本不用语言表述就可以将一些信念存放在心底深处,默默地存储起来,等到若干年后或者以为记忆差不多忘却的时候,再从记忆的底层翻将出来,将片断连接起来,如再走一次人生最刻骨的那段。“我”对直子从相识到重逢到相互交往,然后爱上她,在整个交往的过程中,无论是在东京街头漫步,还是在去疗养院探望或者是用书信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份爱情始终很沉重,爱情的美好无法治愈双方的心结,就算想拯救直子远离那口”野井“却还要面对自己的痛苦挣扎,何况“我“与直子中间还有一个永远十七岁的木月。

木月,从开始总觉得是隐隐约约的,说不出来的性格,初看上去有点没有头脑,感觉很难透过纸背认识他,只是随着故事情节渐渐地就清晰起来,让我想起曼陀丽的吕蓓卡,一个朦朦胧胧的人,只有简单的描述,感觉却似第一主角似的鲜明,控制着“我”和直子的情绪,也是“我”与直子逃避生活的起因,只不过“我”躲进了壳里,而直子终究交出了生命,好象最大的胜利者仍是木月,他永远将年龄停止在十七岁。

阿绿大胆、率真,外表上十分叛逆,实际她是一个很认真生活的人,对绝症中父亲的照料,对艰辛生活的忍受,对喜欢的人的坚持守候,她浑身都充溢着热情活力的青春,我感到她是一个真正懂得生活的人。

如果将直子与阿绿做为两个意象,我认为一个代表着美好容不得一点瑕疵的理想,一个则代表略微有些瑕疵却能使人快乐的现实。我忽然想起小时候的一件事情,我曾得到过一个很完美的玻璃匣子,它总让我想起灰姑娘的水晶玻璃鞋,我喜爱它,就将它放入抽屉里,后来我又怕开关抽屉时会碰到它,抽屉里的笔记本、铅笔、尺子的杂物也会伤害它,只好把它放在矮橱里,可是矮橱里的杂物更多,我最后选择将它放在高高的衣橱上面,用厚毛巾包裹住以防染上灰尘。我很喜欢它,它总是吸引我每天数次爬上高高的凳子将它拿下来欣赏它,终于有一天,在我爬上高高凳子上时,手中没用抓好它,摔到了地上,匣子滚到了地上,幸亏有层毛巾保护只坏了一角。我很伤心,发觉这样完美的东西竟然毁在我的手中,我为它不再完美而伤心难过,不再象开始那样对它爱不释手,只将它放到了抽屉里,很长时间后发觉它并没有因周围的杂物而磨损。渐渐大了,发现完美的事物往往不存在,如果我能忍耐些,从另个角度去观察就会发现它仍会令我心动不已。

后来看到初美,感觉直子与初美很相象,追求人性的完美,只是直子将自己绕进了网中,就像小王子星球上的那只玻璃罩中的玫瑰,只要准备与外面接触时立即伸出刺来,其实她比那只玫瑰更知道她的刺多么的苍白无力。而初美则试图让自己去接触生活、认可生活、容忍生活,可是她最终得不到内心认同的完美。她们骨子里是相同的,所以她们最后做了同样的选择。

小说里的“突击队“让我感慨良多,一个很真实的人做真实的事,却他与社会格格不入,理想永远也不能实现,他让我想起上高中时的一个同学,这个同学每说一句话都会引起同学们的嘲笑,他总是会很无辜地抬起莫明其妙的脸,他永远不知道为什么成为同学们的笑料,真是悲哀!人们往往会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难道这样的快乐真是由心底发出的快乐吗,不过是心灵空虚时想寻找点调剂罢了!

书中用极少的篇幅描写了社会的动荡与混乱,让处于成长时的少年变得麻木,他们只得从爱情、朋友里寻找令心平静的港湾,他们追求美好的爱情,善良的人性,高尚的品格。在小说里并未过多的涉及到社会,但仍然可以在读时体会到作者的担忧,比如“如果只是过过单纯的日常生活的话,管他是右派也好,左派也好,是伪善也好,伪恶也罢,对我来说根本没有什么差别。

“暑假时,学校要求警方出动机动队。机动队冲过防栅,逮捕了里头所有的学生。在当时,其它大学也经常发生这种事,可说是司空见惯的了。”

“罢 课决议时他们还曾经大放厥词,把反对(或是表示怀疑)罢 课的学生骂得狗血淋头,或是群起围剿。为此我去找过他们,问他们何以不继续罢 课,反倒上起课来了。”

“我在心中对木月说,喂!这世界真是太可怕了。这班人拿了大学学位之后,便到社会上去拼命地制造更下流的社会。”

“我”只能用点名时的不应声来抗议,这种微弱的力量好象并不能够掀起波澜,但在平静的表面下谁又能看到内在隐藏的波涛汹涌呢?

偶然在另一本书上看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平平常常的走在路上---就像散文。”我沉下心来想:或许一个人行走时能够使路人对之注目,那便是小说了。我常在看小说时会抬起头望着窗外想象小说中的情节,比如阿绿在露台上一边看着消防队灭火一边弹吉它唱自己作词的怪歌;初美闭起眼睛靠在汽车座位的角落上,金色小耳环随看车身的摇摆而发出闪光,穿着午夜篮的洋装,嘴唇上涂着淡色口红……

作者后来说“有些人会喜欢,有些人不会喜欢”,这本小说在发表以后引起极大的轰动,所产生的共鸣效应上看小说是成功的。

后记:看完这本小说,一路的过程还算顺利,没有看完一章荒废许久再看,一下子看完的感觉,确实给我更大的感受,说来也有点荒谬,我是通过喜爱的乐团的主唱推荐,才知晓村上春树这个日本作家的,后来就一发不可收拾的喜爱上他的作品。他的作品,静静中透着一股强大的吸附力,让你不得不为之赞叹。

喜欢《《八十一梦》简单的读书笔记4000字》一文吗?“读后感大全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读书笔记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八十一梦读后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