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优秀的读书笔记 > 地图 > 优秀的读书笔记

优秀的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9-11-11 来源:互联网

《汪洋中的一条船》优秀读书笔记。

古语言: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多多去读一些经典书籍作品,而每个人对于作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为自己感受到的想法写一篇读书笔记,您是不是不太清楚读书笔记怎么写呢?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汪洋中的一条船》优秀读书笔记,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你听说过郑丰喜这个名字吗?

他惟一留给我们的一本书,就是他的自传《汪洋中的一条船》。写完这本书的第三年,他就去世了。

他出生在最贫苦的一个台湾农家,是母亲的十二个儿女之一,一生下来就是一个残疾,“右脚自膝盖以下,前后左右弯曲。左脚自膝盖以下,突然萎缩,足心翘上”。这是一个可怕的畸形儿,他永远不能走路,而只能坐在地上,用手爬行。母亲李员女士当场晕了过去,她不是担心自己,而是担心孩子的将来。

这个穷苦而残废的乡下孩子,大概七、八岁左右的时候,跟着一位耍猴戏的老人,流浪江湖。这个老人——赵老伯是郑丰喜的启蒙恩师,一面到处耍猴戏,一面教他读书识字。然而,在一个码头上,赵老伯被流氓架走,再也没有回来,只剩下一个残废的孩子和猴子,被两位也是逐村卖杂货的女人收留,继续演他的猴戏。可是不久, “二伯妈”被人用石头打死, “大伯妈”认为郑丰喜是个“不吉利的人”,趁他熟睡的时候,把他遗弃在荒郊野外。他,爬!爬!爬……

我就不再详细地往下介绍了——一个名字,一本书,一个尊严的榜样,请你自己去阅读吧。

【精彩语段欣赏】

每逢农人采收花生的时候,我就将小篮子吊在脖子上,爬着去捡花生。捡地瓜时大家都荷锄头去,但我不能,最多只能“咬”一把短刀去。盛地瓜的篮子太大了,吊在脖子上会碰地,根本无法行动。只有把篮子托在手上,暂时站起来,用力向前抛去,然后爬去起来再抛。如此反复抛爬一直到目的地为止。只要不怕胼手胝足,每天捡一篮子地瓜也是不难的。篮子满了,我找一些瓜藤或茅草绑住篮子拖回家,但每次到家,总是筋疲力尽,遍体鳞伤。

我要汲水时,就用麻绳绑住铅桶的两耳,吊在脖子上。每爬一步,铅桶就摆动一下,绳子跟着动,犹如锯子般锯着我的脖子。往往血还沿着绳子流下来。他人能把水缸注满,我也能。母亲!您知道吗?您的残废儿子,不是弱者,更不是无能的人。

每当所有的地瓜、花生都收获完了,我就吃着过去所储存下来的地瓜签。那时我在屋旁种了数棵丝瓜和南瓜,而且还在沟边开垦了一小块土地来种葱、空心菜和茄子,以及一些比较容易生长的蔬菜。没有菜时,我就到沟里捕小鱼,或到水里捉水鸭挖泥鳅。下了一阵大雨后,我就吊着小茶壶去捡鸭母螺子(小螺子)。有蝗虫的季节,我会用网去捕捉它们,将它们的翅膀去掉,放进油锅里炸,真是香甜可口,比金龟子还要好吃。

田间的生活虽然寂寞、艰苦,但我乐观奋斗,将所有的障碍一一克服了。所以我的家人认为,我可以这样度过一生。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扩展阅读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读书笔记


生活中有许多路口,而且从路口出发,不止一条路可以通到你要达到的目标。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通往成功的路也不止一条。

在这个学期里,我学习了一篇文章,叫做《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伊尔莎斯奇培尔莉。

这篇文章写的是作者小时候,有一次,随着父亲登上高高的塔顶,看通往城市广场的街道,父亲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然后记叙了我在人生道路上两次遇到困难,最后都走出困境,取得成功的故事。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作者遇到困难时,用认真的态度对待,冷静的思考,然后才能走出困境取得成功,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

记得有一次,爸爸要我背熟《三字经》,过了大约半个小时,我就背完了。可是,前面背熟了,后面的又不会背了,后面的背熟了,前面的又忘了,我像热过盛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心想:这可怎么办呀?就在快要放弃的时候,突然,我无意间看到了古诗的意思,想到了一个能快速背熟的好办法:根据《三字经》的意思来进行分析。想到这,我立刻去找爸爸,爸爸把它的来历和意思告诉了我,我试着背了背。不到1个小时半,我就能倒背如流,而且还不会忘。

学习这篇文章,让我获得了一个终生受益的启示:遇到困难,不要灰心,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不要向困难屈服,要另找捷径逐步走向成功。所以说,我们不能把思维停在一个角度上,要全面些,如果有条路无法走了,我们就要试着走另一条路。

《汪洋战争》读书笔记


终于看完了《汪洋战争》,心里闷闷的。
关于这篇小说,有人拍手称好,也有人砸砖批判。
至于我自己,不得不承认,在看到第六篇之前,我一直是因为这小说的作者是何夕才坚持下来的,否则,恐怕扫过开头,便也没那个毅力看下去了。有人说何夕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确,我所读过的他的小说,不管是悲是喜,总是包裹着一袭柔软的面纱,唯美而飘渺。印象最深的,是《伤心者》与《爱别离》(每每想到这个,我就很郁闷,高中订的SFW,每次一拿到手,还没热乎下就被抢走了,至今我还不知道,按年月整理的时候,缺失了的那些是被哪些家伙给打劫去了,其中就有《爱别离》的那一期,你们这些混蛋啊,你们以为自己是借JUMp不还的银桑吗?你们还比不上银桑的白卷毛啊岂可修啊啊啊),《汪洋战争》的题材,其实很像刘慈欣会选择的风格(大刘的那篇《流浪地球》,当年可是看一次,稀里哗啦一次,今后若是再整理,估计又会翻出来重温一遍的吧。)
那些批判这篇小说的人,挑了各种各样的刺儿,最大的,恐怕就是对最终结局搬出的法则及地球被团灭这一逻辑的质疑了,这里,我们先说一下一直在文中出现的那个法则,看的时候也一直在想,到底是什么样的法则,随着一次次屠城,随着神尺的一次次异动,随着露茜的死,小说中的观察者大眼在思考,我也在思考,每次异动都是对文明的挑战,不管是卡法城造成的黑死病的主动传播差点导致欧洲团灭还是最后反政府武装地球团结阵线向退守月球的联邦政府总部发射核弹可能导致全地球人类的灭亡,是的,可能。
在食物链中的生存总是伴随着毁灭,这是不可调和的矛盾,物种的行为只要不导致本物种自我毁灭,就没有违反生存法则。这就是小说中最后出现的法则,核弹,不是武器,是力量。狭路相逢勇者胜,在敌人可能毁灭自己的前提下发起进攻,将物种全体当做人质与筹码,将胜利寄望于对手的不忍与怯懦,这种可能导致本物种彻底毁灭的终极赌博游戏终于越过了神尺的阙值。还是这个可能。
于是,有人说,既然仅仅是可能,那就是还未成为事实,而神与菲星以此就对地球发起团灭屠杀是否正确,又是否正义?
其实,何夕在这篇小说中,并未给出什么观点,至少我个人是这么觉得的,这只是一篇客观陈述的小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读者大可以从中自己找各自的观点。最后的团灭无关于正义,难道你们没看到菲星发现地球的时候,是多么高兴地想立刻将地球作为备份而占有的吗,只是神尺的法则在那儿摆着,他们不敢动地球而已。而可怜的地球人类,压根不知道神尺的存在,最终,在一个个悲剧之后,以团灭的代价让菲星如愿以偿了。所以,正义什么的,其实,不过是钓鱼式执法罢了吧。
最后,个人想说一下全民皆兵。 这个词最早出现于1958年7月22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扩大会议决议中。决议提出,必须积极积蓄和壮大后备力量,贯彻执行把预备役和民兵合而为一、实现全民皆兵的方针(百度的,度娘V5,无所不知)。小说中让人最纠结的,就是血洗塔吉村。不知道为什么,看着感觉好真实,作者可能并不想影射什么,但读者会想很多很多。有些东西,一旦尘封于历史,就再也说不清道不明了,亦或者,就算是当时当事,谁又能理论个青红皂白?对于全民皆兵这个词,我以前只当做是个中性词,无关褒贬, 然而,如今看着小说中十四岁的小女孩,就像政府的法尔汗说的,我根本想不到有那样笑容的女孩居然能毫不犹豫地引爆白磷弹,就像是摆弄自己心爱的洋娃娃。看着这些,我觉得,全民皆兵,实在太过可怕了!太过可耻了!太过悲伤了!执政者争权斗势,拉拢民心,天哪,那是在蛊惑!蛊惑手无寸铁的平民拿起不该属于他们的武器,将他们推至于战争的风口浪尖,让他们的鲜血化作更多无辜平民的仇恨,更好地被利用。
无辜的平民们哟,不要被轻易地煽动,为一方拿起武器,洒下鲜血,你的热血,暖不了统治者们比冰还冷的心!

《一条美丽的小河》读后感


《一条美丽的小河》读后感

教师,作为文化底蕴的传承者,人格力量的塑造者,自身素质是一个考验。而教育,则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博大而高远的精神,一种充实而圣洁的灵魂,一种虔诚而温馨的情怀,和追求完美人生的信念。那么?怎样才能使教师具有充实的灵魂和强大的的精神支撑呢?

《一条美丽的小河》一文告诉我们,答案就是读书,只有在读书的同时进行实践研究,反复思考,才能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并而促进教师人生的发展和生命的成长。

人们常说:“校园是知识的摇篮”“校园是培养人才的基地”而人才基地除了要有好学的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批师资雄厚的知识传播者和人才培养师。

可大多数人都认为“认真读书,刻苦学习”是学生们身上的专用词,而教师则只需坐享其成即可,可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种思想的人往往会被社会无情的淘汰,适者生存已成为现代人的座右铭,作为教育界的一员,更应该不断的充实自己,更新自己来适合这个社会的步伐。

那么?什么样的教职工才符合这个市场呢?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只有知识型的教师才更受学生、学校、社会的肯定”,而读书,就是取得知识的最好途径。

以读书为支撑,教师可以立足课堂,从从容容播种传道,以读书为信仰,教师可以积极坦然而宁静,明朗的面对人生;以读书为生活,教师可涵养自己的丰富的感情、健全的理性、敏锐的判断,和不竭的创造力,更好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以读书为己任,可使教师的生命之树常青,无声的润泽学生也悄悄的葱茏自己。

读书,能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的增长职业智慧,使自己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读书,能使教师充满生命的激情和智慧的言语,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读书,能改变教师的人生,从而使教师思考人生,把教学变成一种过程、一种动态、一种求索;读书,是教师可贵的生活品质,一种诗意美好的人生境界。

广收博览,才能信手拈来、应用自如;引经据典,才能妙趣横生、融会贯通;书破万卷,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

我们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促生者,心灵的塑造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引路人,我们是不是该尽最大努力地追寻胸罗万象呢?所以我们读唐诗宋词、汉赋元曲;读庄老佛禅、魏晋风度;读钱塘余韵、姑苏斜阳;读屈原、李白、苏轼、曹雪芹;读歌德、泰戈尔、莎士比亚、巴尔扎克;读平民百姓、推水卖浆之流。因为我们要站得高,才能把生命读得开阔、灵动、乐观、豁达、鲜亮;才能把人类心灵的广袤与深邃,世界的多样与神奇,世事的无端与诡异,传授给那些求知如渴的莘莘学子们。

我们读激动人心的战争史,读发人深省的哲理书,读丰富细腻的言情书,读怡神养性的闲书野史。当我们在“归去来兮”中激动过;在“浮士德”中浸润过;在“文化苦旅”熨服过……被真善美洗礼过的心灵走进课堂时,我们的教学一定会非同凡响,会产生直达学生心灵的震撼力。

教师的读书习惯,会直接影响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学生智力生活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占何种地位”教师首先是读书人,为了学生,为了自己,我们必须坚持读书。

没有书籍的滋润,何来深厚的学养,何来传道授业解惑。“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罗曼·罗兰如是说。因此,我们要用读书来款待自己的心灵,一本书、一支粉笔,远离喧嚣和浮躁,静静的回归自我,体验烦躁背后的冷静,繁华落尽后的从容,不也是一种享受吗?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优秀读书笔记


范文一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是站在现代化、信息化时代从教师的角色对教师的建议,而不是教育教学的某个领域。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像一面镜子,真诚的表述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因为它充满了精气神,使它充满了善意,充满了真诚,充满了生命的灵气。

一、教师要学会敬畏,敬畏真理,敬畏权威,敬畏生命。 敬畏真理这是毫无疑问的,课堂上,当教师在知识传授时出现错误,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碰到自己也不确定的问题,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敬畏权威就是对那些有德之人,有广博知识的人,有才华的人,把他们当成是我们队伍中较为优秀的普通一员,既学习他们的长处,也宽容他们的不足。敬畏生命这使我联想到尊重两个字,每一个学生都值得我们尊重,尊重他们的思想,尊重他们的人格,并不能把他们当成小孩来糊弄。

二、我认为一个人如果要写作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想说话,二是有话可说,三是会说话。首先你得想表达,有一种表达的冲动,心里的话不说出来就难过,睡不着。要保护好想说话的冲动,我要做三件事。一是让自己孤独一点,不去瞎应酬。二是让自己安静而专注。三是自信,从不怀疑自己。第二个条件是有话可说。写不出绝对不是语言的问题,而是你没有发现自己头脑中的矿藏。如果文章是皮毛的话,思想是皮,语言文字是毛。每个人都有很多词语,就缺一张皮。因此,常做三件事:一是怀疑,不人云亦云,不迷信专家、教授和领导。崇洋而不媚外。二是保持独立人格。要有自己的语言。三是表现自我。写作是表现自我最价廉物美的方式。一个人要有思想,不是凭空想像,而是能怀疑,能独立,有鲜明的自我,思想自然就会眷顾你。第三个条件是会写、善写。准确表达你的思想观点,让别人看懂你的意思。当你枯坐那里半天一个字也挤不出,实在不能怪你不能写,而要怪自己不能思考。

三、合理合法地惩戒学生 教师真的越来越难当了,特别是遇到一些差的学生,教师变得一点办法都没有了,打也不是骂也不是。打学生早已归入一条罪状叫体罚,被明令禁止了;现在连批评也不敢了,批评重了孩子可能想不通,到头来是教师吃不了兜着走;如何既有效地控制学生的不良行为,又保护教师自己呢?在过去,家长和教师一直是站在共同的立场上来管教孩子的。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过去,有文化的人不多,在缺少文化的家长看来,满腹经论的教师简直像神一般,需要顶礼膜拜的,教师焉能有错?二是因为在过去,人们将师生关系定为一种伦理关系,而且这种伦理关系是仿效伦理中的斧子关系来确定的,于是,教师早已被请下了神坛,新的师生关系应该被建立起来。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在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础之上,建立这种新的关系意味着教师不必再扮演一日师终身父的角色,而应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这种关系首先不是以血缘,其次不是以感情来维系的。

四、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努力的方向,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凸现知识的乐趣。在课堂上能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学生听,不照本宣读,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白知识的意义、学习的乐趣,让孩子们真正爱上语文,爱上数学。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

五、《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的一篇文章《捧着良心教书》,很多普通的老师辛勤工作从来不看在钱的分上,而是看在学生分上,教师们经常以是否凭良心教书来衡量自己。如果教师连这一道防线也崩溃的话,那中国的基础教育也将彻底崩溃。在看文章的同时,我的思绪总是不停地翻滚着,我想到了身边的一件件相关的事情。我同事的一个学生被学校领导冤枉了,领导凭着自己的权威对我的朋友严厉地批评着。我同事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与领导争得面红耳赤。在争论激烈的时候,他想起下一节是自己的课。于是,他马上停止了与领导的争吵,对领导说:我得对得起学生。然后迅速调整自己的情绪,一下子似乎把刚才的不愉快全部忘记了,完全沉浸到他的课堂中去了。过后,同事对我说:如果看在领导的面上,那天我就不高兴走上讲台了,但我们不是为领导而教书,我们是在为孩子而教。

六、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的《永不放弃》 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学生,你不用对他们吆五喝六,他们总是乖乖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当你面对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生龙活虎的差学生,他们一旦出了点小问题,我们总习惯先对他们进行批评、写检查、罚扫地然后再对其讲道理,进行所谓的原则性的指导。其实处罚和枯燥的说理不能触及后进生的灵魂,反而拉大了老师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而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告诉我们每个老师: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

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

范文二

今年我有幸地细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完这本书后,深刻感觉到要想做好教书人,首先要做好读书人。读书会给我们启迪,读书会让我们思索,读书会让我们成为更优秀的教师。作为一名教师,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若我们没有源头活水,怎么可能教出好学生来呢?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真的感觉我好像遇到了一个知己,可以倾听、可以诉说;也好像遇到一位好教师,使我在平时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惑都得到了解答。例如: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平时有很多疑惑,苏霍姆林斯基都告诉了我;不仅如此,他还告知我们许多教学经验和管理办法,教师对课程的计划和组织,以及如何提高教学成绩等等。他能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出发,把教育好学生的建议推荐给我们,这是给我最大的财富。在书中我找到了太多自己的影子,也得到了太多的答案,不仅开阔了我的眼界,更提高了自己的教育工作水平,使我受益颇丰。

书中提到应该特别重视德育教育,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更应该对学生有足够的尊重,这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在他的眼中,德育教育不能只是表面上的说教和口号式的文字,而应该是生活中的细节,是教师对学生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话语用爱去对待每一位学生,用爱去感化后进生,用爱去鼓励学优生,让学生们去感受爱,让学生在教师的爱中发展和成长。我想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更要坚持我自己先做人,后成才的教育理念,并且在班主任工作中细心做好每一件事,关爱我的每一位学生。

书中最让我佩服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件事是他一生都在坚持写教育日记。其实我觉得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写教育日记,尤其是班主任,因为对教师而言,写教育日记就是对自己教育过程的一个思考和总结,把平时教学过程中有所触动的瞬间和片断变成文字,记录在案,对自己以后的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要学会观察学生,只有善于观察才能了解学生,才能捕捉到细微的教育现象,将这些记录下来,也是对自己工作的审视和分析过程。我做了十多年的班主任,在这十多年的工作中,我和我的学生之间,真的发生了许多让我感动的故事,但由于我没有及时写下来,这些感动、感人的故事,还有那些点点滴滴的收获经验,随着时间的流逝,从身边溜走,就好似流星划过,甚至不留一点痕迹。近几年我发现许多老师之所以成为名师,就在于他们善于把他们平时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写下来,然后把它们串成了一个个真实的故事,积累成了丰富的经验。所以我准备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要把平时做的许多事情、想的许多东西写下来,我想那也将是我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成长的见证。

总之,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收获了太多太多。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还会时常拿起这本书,反复研读,这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都会有着很大的帮助。这本书不仅让我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更会永远激励我成为一名有爱心并富有智慧的教师!

《没有不受伤的船》读书笔记


读了一遍《没有不受伤的船》这篇文章后,我的感受极深,让我懂得了许多许多,领会了一个道理,深刻的人生道理。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在历史悠久的西班牙造船厂里,有一个陈列室,里面放着造的船的模型,进去过的人都为之震惊,因为,在这些船的航海历史中,竟没有一艘船没有受过伤。当我读到这正是西班牙人吸取智慧的地方:所有船舶,无论是什么用途,只要到大海里航行,就会受伤,就会遭受灾难。我如品茶一般细细地品了品这意味深长的话语。是呀,只要是下过海的船就一定会经受风风雨雨,经受磨难,可那些船舶从不因为受到伤害而从此不再航行。这不正是像我们的人生吗?我们是那些船舶,我们只要下海航行,就一定会经受挫折,我们如果因为遭受了磨难而怨天尤人,如果因为遭受了挫折而自暴自弃,如果因为受到伤害一蹶不振的话,我们怎会成功,我们的人生还有什么价值?
《没有不受伤的船》这篇文章对我的教育太深了,让我不再被挫折打败,不再被困难打倒,它让我随时告诉自己:抛掉烦恼和失败吧!小船,扬起你的自信的风帆,向胜利的彼岸驶去。

《第七条猎狗》优秀读书笔记


前段时间,妈妈给我买了沈石溪的一套动物生死传奇,我爱不释手,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我看的第一本书就是-----《第七条猎狗》。

故事讲述的是老猎人召盘巴的第七条猎狗的故事。老猎人闯荡山林40年,却得不到一条称心如意的猎狗,一直引以为憾。这第七条狗是军犬的后裔,它撵山快如风,狩猎猛如虎。召盘巴视它如掌上明珠,给它取名为赤利(傣族传说中会飞的刀)。这条狗在打猎中和猎物生死搏斗,屡获战功。

就是这样一条猎狗,却在泼水节时险些被召盘巴毒打并煮熟。原因就是在森林里捕野猪时,召盘巴不小心踩到了眼镜蛇,蛇被他激怒,飞速向召盘巴奔去,只差几步时,赤利挺身而出,不顾一切,与毒蛇厮杀起来,展开了一场无声的搏斗,而此时,老猎人正遭遇了一头凶猛的野猪,他一枪没有能致命,野猪却向他猛扑过来。就在生命悬于一发之际,幸好由于野猪用力过猛被榕树的树杈卡住,他才躲过一劫。召盘巴误会赤利临阵逃脱对他不忠,痛恨因胆小而背叛自己,狂怒之下,他把赤利绑在槟榔树下痛打,还开锅烧水准备剥皮把他吃了。幸亏和赤利一起长大的孙子艾苏苏放了它。赤利带着满腹的委屈逃到了山林中,靠猎捕为生,并成为一群豺狗的首领。但赤利还是在暗暗的保护着召盘巴。有一次豺狼群包围了召盘巴,它们疯狂地发动袭击,老猎人没有备足武器,眼看就要遭到不测,关键时刻赤利及时感到,不顾自己的安危保住了旧主人的性命。老猎人热泪盈眶,眼前总晃动着槟榔树下那一幕。

读到此时,我被赤利的忠诚感动了。狗也会知恩图报,自给自足,它不顾主人的嫌弃、冤枉,拼死相救,更不要说我们人类了。沈石溪讲述的动物故事,显然是别有深意。他曾说过:动物小说的题材最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道德的束缚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现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达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它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这个世界不仅是人类的,也是动物的,我们要和动物和平相处。

喜欢《《汪洋中的一条船》优秀读书笔记》一文吗?“读后感大全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读书笔记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优秀的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