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读米开朗琪罗传有感 > 地图 > 读米开朗琪罗传有感

读米开朗琪罗传有感

发布时间:2019-11-06 来源:互联网

读《三袋米》随想。

有时候读书对人的影响不如观影,在观看过程,会不断的各种想法迸发出来,我们将观后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观后感。整理我们的思维,写观后感不啻为一种好的方式。如何在写的观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读《三袋米》随想,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前言:读后感的内容,来源于我们对书记的领悟,因此,小编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读后感,供大家学习阅读!

读《三袋米》随想

五(2)班 陆明聪

这个故事说了母爱的伟大无私,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孩子的父亲死了,母亲含辛茹苦把儿子拉扯大,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一中,母亲却得了风湿病,交不出30斤米,所以她就去讨饭,最终被校长知道了,以特困生的名义免去了儿子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三年后,儿子考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那天,讲了母亲讨米供儿子上学的故事,把儿子和母亲请上台,儿子扑在母亲的怀里,嚎啕大哭.

读了这个故事,相信很多的人都会流下眼泪,多么感人啊!为了孩子上学,去讨饭.多么无私啊!像大芭蕉把营养给小芭蕉一样,而自己却枯干了,母爱正伟大,像大海一样广阔,像泉水一样淌不尽!用自己瘦弱的身躯撑起遮风挡雨的伞.伟大,无私

生活中,也有伟大的母爱,你们是否感知,又是否报答,文中的儿子以优异的儿子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相信所有的母亲都是别无所求,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能够为我们的社会做有益的事情.

母爱伟大,为了子女,无论受过多少磨难,都无怨无悔,希望我们做子女的都能够体谅倒他们的良苦用心,好好的报答他们.


HdH765.cOm更多精选观后感阅读

读《冬夏初三》随想


当周围一切都已沉静下来,唯独留下那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和那深夜的灯光来充斥着四面寂静的黑暗。

我手捧着前阵子发下的《疯狂阅读》,漫无目的地乱翻。但当我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觉得人生有了共鸣,我不在孤独,我觉得人生一下子有了目标,不在迷茫。

人生的色彩就应该是五彩缤纷,白色,红色,蓝色,绿色~~~~一切丰富的色彩在本不该丰富的日子里肆意跳跃,挑衅的望着我。我呡了几口苦涩的咖啡,继续品尝下去。

试卷,分数,用完的笔芯,窗外的迎春花,散落的草稿纸,深夜的灯光,这些让人难以忘怀的情节,深深塞满了我的脑海,他不是用功的学生,但却能在巨大的压力下改变。我感觉自己就是文中的他,心中充满了成就感。英语课没睡觉,作业交齐了,做笔记了~~~~时间却不因为我的蜕变而改变,他懂得了人生的真谛,受到过最真诚的感动,他的成绩直线上升。而我却在这关键的时刻还未清醒。此刻,一行行令我不知所措的文字深深刺伤了我的眼,很痛。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淌。我缓缓的合上书本,思绪如同万马奔腾般不停的抽动。但我的信念只告诉我一句话:排除万难就有奇迹出现!


读《三种语言》随想


【摘要】新春来啦,读《三种语言》随想也来啦,你是不是有了小小的激动呢?小编在新年和大家见面了,还是有点激动呢,马年好啊!希望小编带来的读《三种语言》随想可以帮到你!

今天我读了《三种语言》这个童话小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个老奶奶含辛茹苦把她的儿子养大后,竟然发现他是个傻子。因为无论教他什么东西,他都学不会。老人无奈地送他去很远的地方去学习。可是一年后,她的儿子回来后,她竟然发现他老师那里只学会了听说鸟语。老人很生气,就给他另换了一个老师。一年后,她的儿子回来后,老奶奶发现她的宝贝儿子也只学会了听说狗语。老人给了她儿子最后一个机会去学习,并告诉他说如果这次再没有学到别的孩子学的知识,就赶他出家门,永远不许他回家。一年后,她的儿子回来了,老奶奶看到她的儿子只学会了青蛙叫的意思。于是,老人真的把她的孩子撵出了家门。老奶奶的儿子在流浪的过程中,在小狗、小鸟和青蛙的帮助下,不但获得了巨大的财富,还成了受人尊重的教皇。

读完这个童话故事,我真正地感受到一个人无论学习什么东西,只要认真踏实地学到心里,或早或晚都会拿来为己所用的。另外,我从中还知道了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现在这个时候是我们小朋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黄金时期。我们一定要争取在这个时期学到越来越多的知识,以备将来所用。

读《三种语言》随想是不是帮到你了呢?小编真心希望新的一年里,我们共同成长,风雨同舟!

读《三毛流浪记》随想


在四年级下学期,爸爸给我买了一套《三毛流浪记》,我便仔细的读了起来。

三毛出生在旧社会中,从小无依无靠,在大街上流浪。有一天,他特别饿,于是趴在了肉饼店的台子上,望着那些好吃的,他呆呆的站在那里,因为他没有钱。他又 往前走了,这里有鱼肉、鸡肉、鸭肉等等。三毛多饿呀,他多么需要食物呀,就是个馒头也行呀,可是他的口袋里空荡荡,只好往前走。

我家里有橱柜里有好多吃的,有面包、牛奶、香肠、苹果、糖我多么想给他吃一些,但是这是不可能的。我们生活在不同时代,我和我的伙伴们都很幸福,每天 都有好吃的,但有的同学在不停的浪费粮食,有的吃的不对自己的味口,就扔了,吃盒饭没有好菜就扔了,要是把那些饭给三毛一点,那他就会高兴极了。

和三毛一比,我简直是太渺小了,他有好几次没吃饭,都可以忍着。而我呢?有时妈妈把饭做晚了一会我就生气了。在这里我想对妈妈说:妈妈对不起,我太不懂事了!

我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

现在,当我遇到困难时,我就会拿出《三毛流浪记》看,它将伴我健康成长。


读《微软总裁的三道题》随想


【摘要】文体作文模板是同学们作文模板写作的重要部分,同学们一定要注重在生活中的观察与积累,为大家整理了读《微软总裁的三道题》随想,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这是我从一本蕴含生命哲理的书上看来的一则小故事,我也不望有许多人看到这本书,但这本书总让我不由地赞叹。从一个个令人无比震憾而又恍然大悟的哲理中,我选择了这样一则同样道理深刻的小故事:

一间中国微软公司出了这样的三道题:

1.某手机厂由于设计失误,有可能造成电池寿命比原来设计的短一半(不是冲放电问题)。解决方案是,更换电池或给50元购买该厂新手机的折换券。请给所有购买该产品的用户写一封信告知解决方案。

2.一高层领导在参观某博物馆时,向博物馆馆员小王要了一块明代的城砖作为纪念。按国家规定,任何人不得将博物馆收藏品变为私有。博物馆馆长需要如何写信给这位领导,将城砖取回。

3.营业员由于工作失误,将2万元的笔记本电脑以1.2万元错买给李先生,营业员的经理怎么写信给李先生以试图将钱要回来?

微软公司的总裁在很多场合都出过这三道题,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人能完全答对,有一个人答对了。就成了他的助理。作者同样也问过很多身边的朋友,但所给的答案都大不相同。于是作者冥思苦想,总裁的标准答案到底是什么?却被女儿的一句话所悟:就直接告诉人家啊!从这句话中作者悟出了:把复杂简单,把困难简易,也许不能赢得最大的收获,但可以让心灵最轻松地跳跃。

开始时那三道题我也沉思了许久,只是为了在下面内容揭发答案之前自己解答,我的答案像作者所说的周围的朋友一样往复杂的想,但他女儿的那句话想给予作者一样给予了我感悟。有时困难会把你弄的团团转,你越往复杂想,离正确就越远。是啊,就像走迷宫一样,捷径是什么,只有走过才知道,但最间单也是最易把握的路线是,用一只手摸着一侧墙壁一直走下去,总会找到出口。直接的也许不是最佳的,却是最透明的;简单的也许不是最成功的,但却是最轻松的。你越把事情想得难关重重,那原本简单的事就会变得糟糕,压力也大了。我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比如说,测验的时候,遇到一些简单但又不像那么容易的题目时,我总认为肯定有什么陷阱,于是,总往复杂的一方靠拢,到最后却得出了错误的答案,还胸有成竹而又洋洋得意地把试卷缴上,才发现自己的答案是错的,从胸有成竹转变为垂头丧气了。哎,这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吧!测验完心头的压力也大了,看着别人脸上花朵般的笑容,只能在一旁伤心,哪还高兴得起来?

因此:简单是快乐的通行证。

任何想把问题复杂化的举动,都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简单的,有时候是最直接的、最透明的,同时,还能带来轻松和快乐。

别把微软总裁的问题想的太复杂了,简单一点,兴许你就能当上总裁的助理。

总结:为大家整理的读《微软总裁的三道题》随想就到这里,同学们一定要认真阅读,希望对大家的学习和生活有所帮助。

2014年读后感模板:读普罗米修斯随想


我们的学习阶段对作文模板的要求那是越来越高,为此的读后感频道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14年读后感模板:读普罗米修斯随想,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这是一篇古希腊神话,主要内容是:一位名叫普罗米修斯的天神,因看到地面上没有火的悲惨情景,决定拿取火种,造福人类,宙斯得到了这个消息,气急败坏,要给普罗米修斯最严厉的惩罚,让火神去执行,火神很敬佩普罗米修斯,让他归还火种,可他不听,于是,火神只好按宙斯所说的做了,最后,著名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读了这篇课文,使我深受感动,特别是这一句: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普罗米修斯的坚定语气敢于为人类造福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让人无比敬佩。

还有普罗米修斯坚信真理,决不屈服的精神很值得学习。比如: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告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就是不向宙斯屈服。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宙斯的残酷无情与恶毒,更能进一步地感受着普罗米修斯坚持正义不折不挠的优良品质。

2014年读后感模板:读普罗米修斯随想就到这里结束了,同学们一定要认真阅读,希望能有所启发,对大家的学习和生活有所帮助。


读《三国演义》随想400字


同学们在暑假一定读了很多书,的读后感频道小编整理了读《三国演义》随想400字,一起来看看别的同学读书后的感受吧!

书籍是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知识的大门!

我阅读过《红楼梦》的精神片段,观看过《西游记》里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我还听说过《水浒传》里的武松打虎。可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草船借箭这故事。

草船借箭出自《三国演绎》长篇小说,是罗贯中写的。讲的是:周瑜十分嫉妒诸葛亮的才干,就想方设法陷害他。有一天周瑜以公事把诸葛亮请来,说是十天之内造十万只箭,十万只箭可不少啊!可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还摆酒席招待他,之后又鲁肃为他准备二十条船,每条船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还有一千多个草靶子,排在前后两边,并嘱咐他千万不要告诉周瑜,鲁肃答应了。

回来后就跟周瑜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很疑惑。前两天没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诸葛亮把鲁肃请到船里,诸葛亮又吩咐把船用绳索开去。

这时大雾漫天,船考进了曹军水寨,曹军一看有动静只好用弓弩手射箭,十万只箭很快就到了,周瑜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果真比不上他。

从这个故事里我明白了:一个人,不能有着嫉妒心,要时刻请教比自己强的、聪明的人,要怀有一颗谦虚的心灵,争强好胜,可不能像周瑜那样,周瑜就是没有谦虚请教之心,如果周瑜能学习诸葛亮的优点,把自己的缺点改掉,他不会死不瞑目的,也有一点:周瑜没有个博大的胸怀,不能容忍比他聪明的人。所以我们要像诸葛亮学习,懂得遇到困难从不退缩。

读后感作文范文-读《边城》随想三


前言:读后感怎么写?的读后感频道为同学们搜集整理了读后感作文模板-读《边城》随想三,学友可参考学习!

边城读后感

短篇小说《边城》,是着名作家沈从文先生写于1933年的一篇作品,这座《边城》,最为浓郁地飘绕着沈从文先生的湘西风情。

《边城》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边城》以清末时期的湘西茶峒地区为背景,以小溪渡口为起点,绕山岨流的溪水汇入茶峒大河,展开了旷野渡口少女翠翠与山城河街天保、傩送兄弟的动人爱情故事。沈从文先生极为优美而流畅的语言文字,如诗如画般描绘了白河沿岸恬静幽美的山村,湘西边城浓郁的风土民情: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做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处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这些充满了自然真朴与生息传神的描写,给人以极美的享受。

随着故事的展开,《边城》描述了河街繁华祥和的码头市井,湘西淳朴厚道,善良笃信的世道民风。河街虽有一营士兵驻老参将衙门,有地方的厘金局(税收征稽),却仿佛并不存在,林林琅琅五百家,各处是一片繁忙的劳作、古朴的店铺、悠闲的生活景致。船来时,远远的就从对河滩上看着无数的纤夫带了细点心洋糖之类,拢岸时却拿进城中来换钱的。大人呢,孵一巢小鸡,养两只猪,托下行船夫打副金耳环,带两丈官青布或一坛好酱油、一个双料的美孚灯罩回来,便占去了大部分作主妇的心了。河街上,就连妓女也为世风所感,永远那么浑厚尽把自己的心紧紧缚在远远的一个人身上,做梦时,就总常常梦船拢了岸,一个人摇摇荡荡的从船跳板到了岸上,直向身边跑来。这些客观生动的描写,反映了沈先生凤凰县生活的深厚基础,当年对河街生活细腻的观察,对湘西民俗风情的谙熟,直观与遐想的特写抓住精彩的瞬间,给人以鲜活的生活场景。河街上虽有三教九流,以及纤夫、船夫、妓女等生活在最低层的民众,但做为当年新文化的杰出作家,也许是为了爱情主题,未提及阶级对立或社会矛盾。

我们虽然仅仅是从文字上了解湘西的那个遥远的时代,未必真悟是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但《边城》却是沈先生描述的类似于陶渊明笔下的现代桃花源,与当时争乱的外世隔绝,从中不难看出沈从文先生对和谐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边城》塑造的主人公渡船少女翠翠,是纯洁美丽的化身,是《边城》美好的灵魂:爷爷老船夫是淳朴厚道却也倔强的老人,他为翠翠美丽而自信骄傲,为了翠翠嫁一个好人家,他不计地位的贫寒低贱,内心凄苦忧虑与责任自信交错。前清解甲流落军官顺顺凭着一些积蓄经营木船,事业兴旺发达,又因大方洒脱,仗义慷慨,诚信公道,被众举为掌水码头一方豪杰绅士。他的两个儿子大老和二老受父亲江湖风范教育熏陶,在浪里行船摔打锤炼,皆成为江湖岳云式聪明英俊少年。在渡溪或逮鸭的竞技后,兄弟二人心中都是与翠翠一见钟情,深深爱上了美丽的翠翠,二老傩送为追求翠翠宁可要条破渡船而不要那座新碾坊。大老天保在与翠翠提亲的一次次混沌不清的马路,车路推辞中,决不放弃对美的追求,执着的兄弟二人互明心事后,毅然甘愿站在月夜山崖上为翠翠唱三年六个月的歌。

《边城》是一幕爱情的悲剧,看似文字轻松酣畅的流淌,实则笔墨浓晕幽幽的凝重,她的感人正是爱情悲剧的美丽。沈先生笔下的妙龄翠翠,细腻的再现了一个少女春情朦胧的心里变化,生动的刻画了少女羞涩的恍惚与冷漠。由于从未有过母爱和做为女性的涉世,心理孤独的翠翠面对痴心爱情不知所措,一次次含蓄埋没,躲避推脱,终于忧郁等待竟是一场悲剧。山崖上再也听不到天保和傩送兄弟月夜的山歌,天保在漩涡中溺水身亡,傩送悲痛之际又不愿接受家中新碾坊的催逼,去了遥远的桃源地方。在这令人心碎的时刻,爷爷在吃了掌水码头一闷拳的怨恨后,那个暴雨雷鸣的夜晚,碧溪岨的白塔终于倒塌,翠翠唯一的亲人,辛劳一生的老船夫在睡梦中带着忧虑和期待撒手西去。翠翠在杨马兵等人述说中,明白了一切,她痛哭了一个晚上,可是那如歌的岁月似白河流水滔滔而去。

《边城》的结尾也挥洒的十分悲壮幽深,意境深沉:到了冬天,那个圯坍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歌唱,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读《解放》随想


60多年前的那场国共间的战争,硝烟和战火似乎已经消逝在历史的烟尘之中,但纵观中国历史,却是国内最大规模的一场内战。生灵涂炭,江河破碎,自不待言。这是两个党派,两种主义,两种政治理想之间的生死抉择,这是国家政权的逐鹿之争,也是历史的大题目,让我来写这观后感,勉强为之吧。

从中国历史的经验来看,一个新政权取代一个旧政权,要么是其极端腐败无能,以致民不聊生,群雄四起,其有德者分而歼之,以成大统;要么靠纵横捭阖,远交近攻,逐个兼并;要么是待其内部瓦解,经济崩溃,乘虚而入;要么军权独占,和平演变,陈桥故事。历史往往会有重复,一个故事模仿着另一个故事,解放战争这个故事在模仿前面的故事的同时,也有其独特的地方。

这个民族在鸦片战争之后,经历了太多的苦难,我们的近代史充满着血,泪和仇恨,也许是这样的时事和环境造就了这样一大批英雄,锤炼了这个民族,当最后一次抵御外侮结束之后,所有的社会资源和社会精英都集中到国民党和共产党的两个阵营之中。和中国之前的统一战争不同的是,国共两党各有其优势和劣势,单从战争的意义上来看,似乎国民党的优势更大一些,可能就连毛泽东本人也没有想到战争会比想象的容易的许多,结束的早了许多。也许是日本人帮了中共一个大忙,在两党联合抗日的时期,中共得以喘息,并且借机扩大了影响力,使得中共的政治优势渗透到中国广大的农村,而这正是蒋介石和国民党不屑一顾的。毛泽东对于战争和政治的关系理解的远比蒋介石要深透的多,蒋介石善于应对一个又一个的危机,但他心胸过于狭窄,缺乏远见,他只是醉心于美国的援助,他关心国会山对他看法远胜于中国普通民众对他的看法。

在政治上不管是三民主义还是共产主义较之中国的旧政权旧制度要进步的多,西方的多,但是信奉三民主义的蒋介石(不管他是否真的信奉)远没有理解战争只是政治的延伸,也就无从运用政治上的资源,他只是一介武夫,靠拉山头做老大来维系他的嫡系部队中央军和各派系军队的关系,而他的对手,毛泽东则是一个思想家,政治家,枪杆子只是他的工具而已。与毛泽东相比,蒋介石不过是个善于勾心斗角的政客而已,在政治资源的运用上,幼稚了许多。

政治上的角逐是没有疆域没有战线的,他可以很务虚,外人看来不过是口号和理念,方针和大计,一些重要思想而已,但就是这些,凝聚了力量,团结了力量,鼓舞了力量,这力量来自于社会下层。政治上的务实表现是组织结构和管理方法,共产党在组织结构上的优势比国民党明显了很多,军队和地方上的政治委员制度,使管理和执行都那么严格有效,也使中央的控制力能下达到每一个末梢神经。与之相比,国民党的执行能力和调度能力就变得相形见绌了。

政治上的优势使得共产党在解放区也获得了经济上的进步,虽然物质上和国民党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但当打土豪均田地使得千百万农民拥有了从未拥有过的土地的时候,民心所向,自不待言。与之相反,国统区因为连年的战乱,经济上处于崩溃的边缘,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自然也使蒋介石更加的依赖美援,政治上也便更加的被动。过分的依赖大城市的经济和官僚资本的肆无忌惮,使得原本脆弱的经济雪上加霜,蒋家王朝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泥淖中,不可自拔。可以看的出,蒋家父子想改变而无可奈何的的局促。

其实失去了政治上的优势,没有强大经济作为后盾,战争是不可能赢得胜利的,但是这场空前规模的大战,还是让我们略做思考吧。影响战局的有很多,首先后勤补给很重要,正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国民党方面的补给基本靠的是空投,看上去很先进,但是受各方面的影响太大,加之内部经济问题严重,总算是勉强跟的上吧。共产党补给充分透露出民心所向,有百万农夫把六十万大军推到淮海战场上,他们又是运输队,又是工兵,又是医疗队,有时还能提供情报和掩护,也许这就是战争制胜的要素吧。

情报系统是指挥官的眼睛和耳朵,美军进攻巴格达长驱直入,根本不顾及什么兵家大忌什么后勤补给,完全是因为发达的情报系统。对于国民党而言,其情报系统军统和中统,更像是执行恐怖政治的特务机构,谈不上什么为军事服务,前段热播的《潜伏》,想必说的已经很明白。国军在解放军面前就像瞎子和聋子。

指挥系统又像是指挥官的大脑,解放军的优势前文已经提过,靠优秀是组织结构把整个战略的部署执行的天衣无缝。蒋介石只是在疲于应付全国各个战区不断出现的危机,无从统一调度,通盘打算,而他的对手运用优秀的指挥系统将其调动牵制,分割歼灭,可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系统的拙劣和组织结构的松散,又使得这个军队军心涣散,蒋介石政治上的拙劣又反应在他的部队各怀私心,孟良崮的张灵甫临死的时候说过,国军同床异梦,各怀悖心,胜则相争,败在相咎我觉得说的很贴切。

如此来看,装备技术上国军的优势就不那么明显了,就好像一个手握利刃的莽夫同一个手无寸铁的武林高手过招,也许那利刃就变得不那么锋利了,反而可能会弄伤了自己。

中国历代王朝的更迭,都有些偶然的必然的要素在里面,看《解放》这个电视剧,让我第一次感到共产党的胜利是多么的艰难,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毛泽东在城楼上不无贴切的说是人民的胜利。蒋家王朝毕竟精英云集,其将领拥有极高的军事素养,可谓黄埔俊杰,百年将星。他们指挥着装备如此精良的军队,在中国近代史上自有新军以来,算是首屈一指。和这样的部队战斗其惨烈足可想象,在电影《集结号》里,我们可以看到当敌人坦克冲上阵地的时候,那带给人的恐惧与震撼。在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的战场上,又会出现过多么惨烈的情景呢,我们只能靠想象了。

历史的烟云终会散去,血流成河,白骨成堆的场景也渐渐为人们所淡忘,但是先辈们的功业却永载史册,彪炳千秋。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时至今日,后来人来凭吊这故去的战场,徒增感慨,遥想当年那些风流人物,评说纭纭,用主席的诗做个结吧,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观后感《读《三袋米》随想》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米开朗琪罗传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