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 地图 > 观后感

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9-11-06 来源:互联网

你好之华观后感:情书,见字如面。

聚精会神地观赏影片或电视剧是令人高兴的事情,那些思维的火花在观看过程中可能转瞬即逝,观看后受益匪浅,心中有了更多的想法,懂得了更多道理,整理我们的思维,写观后感不啻为一种好的方式。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观后感分享与他人呢?小编现在向你推荐你好之华观后感:情书,见字如面,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人生太过沉重,我们将会成为别人记忆中的回忆。这一部影片展现出了太多的美丽,但是也还太多的无奈。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你好之华观后感:情书,见字如面,这一部电影你们都看过了嘛?

昨晚去看了《你好之华》,不是延续岩井俊二的青春,它更多是人生的执着。有人说,它是《情书》的延续,我也想知道离开了小樽,离开了雪景,没有了藤井树以后的人生,该如何用一纸书信去描述呢?

以葬礼作为开头,加上大提琴的低沉的声响,缓缓地拉开序幕。葬礼之后,人们离去,进入了空境,镜头慢慢地以俯视的角度拉近距离,北方寒冷地气息扑面而来。我们不禁想起《情书》中渡边博子在雪地上走了很远的路,也是同样去参加未婚夫藤井树的三周年祭日活动。

镜头很远,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远去,也将故事娓娓道来。

还是岩井俊二的风格,我知道开头的空境不会让我们失望,那是一个上帝视角,仿佛带着悲天悯人的角度,却又无法诉说。所以在《情书》中,它需要下一场雪来传达厚重的思念。在《你好之华》中,葬礼之后是回到家中,所有亲人都出现的大团圆,以一封三十年后的同学会邀请函作为故事的开场白。

影片中之华也是在图书馆工作,我们不禁想起藤井树也是在图书馆工作,原本《情书》就是在图书馆开始了一场暗恋的交集。我想谁都不会忘记白色窗帘在阳光下飞舞时,站在窗边看书的那个少年,那是光和盛世美颜的交集,也是心动的开始。

当我们在《你好之华》中再回到图书馆这个场所,它已经缺少了少年少女们的身影。影片的色调更多的是偏向于长大后,人们成熟的内心。你不可能在书本的借阅卡中再发现那样的秘密每一张借阅卡上都写着藤井树,也许你会在其中的某一张,发现背面画着少女的肖像。直到最终也没有说出口的告白,在许多许多年以后,再被一群可爱的少女发现这个秘密。

没有说出口的暗恋,或许成了遗憾,可是最终知道了这个秘密,她笑得举足无措,真好啊,那是《情书》最美的落幕吧。

《你好之华》由三代人展开书信的往来,感觉很特别,可以看见岩井俊二在努力地融入中国的风格。通过那些信我们看见了年少的回忆,尹川是那个反复写了好几遍情书的男孩子,而之南是站在讲台上闪闪发光的学生会主席。当毕业来临,之南请尹川帮忙修改毕业致辞,她说,你以后一定可以当作家。当尹川静静地坐在台下,听她做毕业演讲时,我仿佛看见了青春最美好的样子,那样大的讲台,窗外阳光温柔,喜欢地女孩子缓缓地走来,站在他面前,笑着问他还有什么需要修改的地方吗?他说不用了,这样就很好。

后来一个镜头是他们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我觉得阳光太美了。

海子说: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我不知道这一个镜头对于导演来说是什么样的意义,或许美或许单纯,但对我而言,它实现了海子的梦想。

三十年后,当之南以自杀离开了这个世界,故事便交到了之华的手中。通过同学会的再遇见,他们互相弥补了过去的青春记忆,也解开了我们的谜底。作为在之南光环之下的之华,她显得平凡、普通,可是她却拥有幸福地生活,有爱她的可爱的丈夫和孩子。

而之南太过于美好,她最终以悲剧收场。在大学时代,尹川终于如愿和之南交往,不过后来出现了张超因为嫉妒夺走了之南,成了一切的转折点。之南的婚姻就是在家暴中渡过,最终因为抑郁症而自杀。三十年后,当尹川找到离家出走的张超,由胡歌饰演的渣男张超,他的台词但这一段更多的是对于人生的剖白,带着我们来看看三十年后每个人的人生都成了什么样子,他说,想混出个名堂,可最终还是成这样了。他对尹川说,人生不是你随便扒拉扒拉就能看清的。

原来,每个人都很无奈。

尹川在失去之南的日子里,写下了《之南》这本书。他将每一章节都细心地寄给对方,想要让她看到,最终在三十年后,他来到之南的老家,给她上了一炷香。之南的女儿睦睦说:如果你是我爸爸就好了。之华说:如果姐姐当初能嫁给你就好了。只是如果,尹川的人生,注定要为之南继续写下故事的续集。

如果初恋可以实现,如果尹川和之南一开始就从头走到最后,不过,遗憾就是人生啊。你要一开始就做好对的选择,哪怕是让自己的后悔能少那么一点点。之南的骄傲、美好,最后是悲剧的人生,却在遗书中留下那封初中时代的毕业演讲稿,却依然留存着对人生的热爱,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她更是所有人心中的白月光。

虽然影片以《你好之华》为名,可之华更多的是旁边者,因为她而揭开这段无疾而终的初恋,还有关于去世的之南过去的故事。最开始是之华和姐姐之南喜欢上同一个男孩子,当之华写信给喜欢的男孩表白时,她写道:我喜欢你,请和我做朋友吧。虽然被拒绝了。但是在三十年后遇见时,她仍保留着那份见到初恋时男孩的紧张心情,最终尹川来到图书馆见她时,他们终于在三十年后第一次握手,虽然没有说出口,但那就是你好,之华。

之华的女儿飒然说过:我喜欢上一个男子,十一月喜欢上他,十二月开始会想他。她说不想开学就是因为怕见到喜欢的男孩子会脸红,不过最终她决定还是要回去勇敢地面对喜欢的人。这算是之华故事的延续了吧?三十年后是不是可以换一个结局?

很喜欢的几个场景,其中是尹川回到初中的学校拍照时,走在废弃地教室里,我们缓缓路过别人的窗前,或多或少都看到了别人的故事,可是我们不会进门也不会打扰,就让故事过去吧。最后尹川把照片做成相册送给了之华,我觉得书信和影集是最厚重的礼物。

在《你好之华》中,故事没有大起()大落,在故事讲完后,大家回归自己的人生,还是要觉得自己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抱着那样的希望继续走下去吧。就好像,走在路上偶遇了一位故人,我们约着找个地方坐一坐,喝一杯茶,讲讲过去的学生时代,故事结束,人们分开。

但,会带着那样的鲜明而温暖的记忆,变得更好吧。因为影片的标签就是:愿你活成想要的样子。

1995年,《情书》没做到的,《你好之华》做到的。藤井树没有说出口的暗恋,尹川通过情书向之南告白了。可是我们都不确定,如果当年藤井树告白了,他们会走到最后吗?还是像尹川和之南那样,分开了?初恋和后来的人生,我们都无法得知。当时渡边博子对着山里大喊:你好吗?我很好。在《你好之华》中变成了小男孩写给去世的妈妈(之南)的一封信,他通过放飞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去传达这一封信,我们也不知道这封信去世的之南会不会看到,那是一次对于死亡的认知。

这里的人生太沉重了,影片最后,那封信却又让我们回到了希望的地方。

如果说《你好之华》是《情书》的延续,虽然是同样的色调,但是《你好之华》太过于平淡了,缺乏了前者的爆发力,在光线上,《情书》在夕阳下少年少女骑单车的镜头太过惊艳,让人一眼就心动。《你好之华》更多的是在平和的光线下去进行故事的复述,它不是青春,它是人生。也许,光所传达的,是人生的一种平淡和苍白,而在《情书》中的光,是初恋、心动,永远也忘不掉。

也许因为这就是岩井俊二吧,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解读。书信带给我们的是从前慢的单纯,一笔一划写在开头,你写你好,我总是喜欢在信的开头写上见字如面。

图大唱过:人间的面见一面少一面。所以,以后还是好好地说你好,也要在告别时用力的拥抱。

如果不能,就写信给我吧。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扩展阅读

你好,之华观后感1000字


你好,之华观后感

影片开始便是一种极其压抑之感,葬礼、拿骨灰的过程,没有人失声痛哭,甚至正常的像往常一般,一脸平静,没有过多表情。之南的自杀是所有回忆的开端。老一辈的人年轻时的喜欢,老套却也正常,妹妹之华喜欢上尹川,尹川却喜欢上姐姐之南,大学时期,姐妹有些许生分,尹川与之南在一起了,最后仍没有走到最后妹妹之华是一个古灵精怪的人,所以他冒充姐姐去了30周年的同学会,再次遇到了尹川,其实尹川早就知道她是之华而非之南,却没有揭穿,互留了联系方式。之华的丈夫的暴脾气把之华的手机摔了,因看到了尹川发来的三十年了,我一直喜欢你,这也让电影的发展之后变得唯美,之华继续冒充之南向尹川用写信的不属于我们当代年轻人的方法描绘着自己的生活,抱怨的同时也体现出了之华夫妻之间的恩爱,这也让尹川哭笑不得,虽然之华让其不要回信,但尹川还是回了愿意做她的倾诉人的信至之华的老家。其实信真的是一个神奇的东西,还记得《北京遇上西雅图2》中也是这样,意外的信是开端。在《你好,之华》中,信,是之华与尹川的开端,是尹川与之南的开端,是睦睦与尹川的开端,是奶奶与扈老师的开端
其实孩子的心思都很细腻,就像之华在影片中所说,觉得飒然长大了。三个孩子,睦睦、飒然、晨晨都长大了或许睦睦是在懂事之后就长大了,醉酒便打人的父亲的阴影下,她主动去寻找希望,把把妈妈之南给写在书上的男人尹川当成能把自己带出这黑暗生活的希望;或许飒然是在12月份觉得自己开始喜欢同桌的时候长大了,模糊的懂得了世间的情爱中对异性的爱,并且在了解长辈之事后愿意去勇敢的面对这份感觉;或许晨晨是在母亲死后长大了,感受到了死亡与家时的茫然,当他放飞绑着他写给已逝母亲的希望,希望她能保佑奶奶早日康复的鸟儿时,死亡与家的真正定义其实并没有懂得,但是仍旧想逃离现实
恋爱
尹川是之华的初恋,所以即使是在自己已嫁为人妇、成为人母之后见到尹川还是会抹上口红,以最好的形象去面对他;丈夫是之华的依靠,所以之华总是能知道丈夫会如何对待假想敌,丈夫也总是能以自己的方式向之华道歉,传话筒是他们俩的暗号,有且只有他俩懂;扈老师是奶奶的大学老师,可能是那时就有的萌芽,成长为如今的夕阳红,以信、以英文、以旅游来寻找两个老人独有的浪漫
每个人的恋爱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一样。
自杀
之南是自杀死的,对外一致说是病死的。面对尹川,之华和睦睦都说出了实话,是因为抑郁症而自杀死的,尹川问为什么,之华说她也不知道,而睦睦,一个处于中学时代的孩子却道出了自己的见解,为什么不实话说,自杀像是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因为会受人指点,像是妈妈做错了什么是的,睦睦说妈妈没有错。是啊,为什么自杀是一种错呢?我由我命,受够了便自行了断,是对这个世界的厌恶,是对自己最后的成全,对自己最后的尊重,不是吗?其实,整部影片都是围绕之南来描述的,但是影片却以《你好,之华》来命名,我想这是导演在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主人公,之华小时候讨厌被介绍为之南的妹妹,因为姐姐太过优秀,她成为了姐姐的影子,但其实她也是她生活的主人公再看看张超,因为家境不好而自卑,却不愿努力让自己成为寒门贵子,把自己对社会的怨恨报复在之南身上,或许他曾经爱过之南,只不过是社会的压力、自己的压力让其成为那样不称职的人
影片的最后一直在强调着之南的遗书,由年轻的之南、年长的之华、尹川、飒然、晨晨交织着朗读,说是遗书,但其实是中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词。中学时代是一段美好的时光,是年轻的人的茫然时,但也代表着他们的未来有着无限可能;是年长的人的清醒时,但也代表着他们对过去单纯的怀念
《你好,之华》是对每个人的肯定

你好,之华观后感范文欣赏


《你好,之华》是一部由岩井俊二导演的爱情电影,由周迅、秦昊等主演,讲述了一个关于错过的故事。影片剧情丰富,耐人寻味,网友们是怎么评价的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岩井俊二是我最喜欢的日本导演,从知道他要拍华语电影开始,我就一直期盼着,期盼着这部电影快点播出,在它上映的那天,我满怀期待的走进了电影院。

《你好,之华》满足了我一直以来的期待,我很喜欢它,因为它很岩井俊二,干净文艺的城市画景,缓慢的叙事风格,悠长的钢琴曲,以及那些埋藏在时光深处的少年情愫

有人说,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人是一直活在青春里的,那这个人一定是岩井俊二。我很赞同这个说法,因为岩井俊二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在叙说年少,叙说暗恋,以及那些回不去却依然美好或残酷的青春时光。岩井俊二身上仿佛有一种执念,一种对于青春的执念,观看他的电影作品:《情书》,《花与爱丽丝》,《四月物语》,《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和《梦旅人》,几乎所有故事都与青春有关,就连这次的《你好,之华》也不例外。

《你好,之华》大概是岩井俊二执念最深的电影,他的执念藏在电影中的每个微妙细节,城市背景的选择,钢琴曲的创作,以及电影角色的设定等等。

《你好,之华》的城市背景是大连,一个美丽的中国北方城市,细细观察你会发现,它像极了日本的小樽,同样的纯净而带着几分萧瑟,像是所有美好或残酷的故事要在这样的城市发生才()合理。

这次的电影插曲依旧是岩井俊二自己亲手操刀的,舒缓而空灵,我明明是看了一场电影,却像看了一场音乐剧,美妙极了。而这样优美的伴乐,总会让人回想起《花与爱丽丝》中美好的少女跳芭蕾舞的画面,美丽极了。

岩井俊二对于青春的执念大部分体现在《你好,之华》的角色身上,他是真正活在青春里的人,所以他歌颂青春,叙说美好,把发生过的年少故事用诗化的镜头呈现给观众看。

岩井俊二制造了一个关于青春的梦境,他游荡在里面一遍一遍的回忆少年心事,这种执念是落魄小说家尹川对初恋女友的执著。他活在有之南的梦境里,三十年来只写了两部小说,都是关于之南,所以在初中同学聚会上见到被大家误认是之南的之华,他不拆穿,他毅然走向前去叫住之华,假意她就是之南,发信息告诉她自己三十多年如初的爱恋,保持与之华的信件来往,在听之华描述鸡毛蒜皮的小事里一遍一遍重温与之南的回忆。

尹川是错过爱情的失意人,他这样做无非是抱着一丝执念罢了,他不在乎对方是谁,他只是想倾诉自己的感情,想他对之南的思念被看见,回忆他们的回忆。

对比岩井俊二的另一部作品《情书》,博子也是那样的人,即使知道爱人逝去多年了,却还是执意寄出了信件,她想要的无非是为自己找到情感寄托和安慰,只是想思念被看见。

而电影里的之华,也是一个执念很深的人,初中时她明明知道自己暗恋的男神尹川喜欢的是姐姐之南,却还是写信告白。三十年后再遇见尹川,尹川把自己当成了姐姐,却还是忍不住和他保持书信往来,书写一件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她想要的无非是弥补初中时代的遗憾,捕捉那个时候仅属于她自己的些些精彩,所以她会以之南的口吻假装不经意的问你还记得我的妹妹之华吗?小心翼翼的去探索自己在初恋男神心里的记忆,这是她对少女时代的追念。

那位被无数人提及,却从未出现的女神之南也活在执念里,她执念于初中时代的美好,和那个时候闪闪发光的自己,所以她珍藏着尹川写给她的信件,一遍一遍的翻阅尹川的小说《之南》,就连留给儿女们的遗书也是她初中时代的演讲稿。之南的青春是美好的,而她喜欢的人也自带光芒,她完全接受不了她爱的人张超是个混蛋,和她被摧毁的伤痕累累的人生,所以她自杀了。

4

《你好,之华》不单单是一个关于青春的故事,它还是一个关于人生和生死的宏大命题,而对生死的追问与感悟也一直是岩井俊二的执念,比如在《情书》里女藤井树面对父亲逝去的猝不及防,博子对爱人逝去的耿耿于怀到最后的接受与坦然面对生死,这是生命成长的渐进过程,是岩井俊二一直在学习的事,他也带着观众一起去思考,去感悟。

在《你好,之华》里,岩井俊二对于生死的感悟,移交到了之南的儿子晨晨身上。晨晨是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在面对妈妈之南的离世一开始并没有深刻的体验,他只是隐约觉得妈妈不在了,但却不知道这个不在意味着什么,直到他因自己的唐突让奶奶受伤住院,圈养的鸟儿僵硬的死在他面前,他才开始害怕,懂得死是不可逆转的过程,逝世就是永远的离开。

他没办法接受事实,所以用离家出走来逃避,直至之华的陪伴让他感受到爱,感受到家还在,爱还在,才坦然面对了死亡,接受了妈妈的逝去和这个世间的生老病死。

之前有朋友问我,岩井俊二与是枝裕和,我更偏爱谁?我想了想,回答说是岩井俊二,她追问我理由,但却我说不出为什么,只是赌气般的坚持说:就是喜欢嘛,直到看了《你好,之华》,我找到了答案。

岩井俊二的电影是诗,美好的诗,残酷的诗,是枝裕和的电影是平淡而韵味十足的散文,而我爱诗胜过散文,这是我喜欢岩井俊二胜过是枝裕和的原因,即使有时候我并不完全看得懂二人的电影,但那种诗的感觉如此灵动,绕过心间,令我久久不能忘怀。

电影你好,之华观后感1000字


《你好,之华》这部电影由周迅、秦昊主演,正在热映,大家有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下面小编带来的是电影你好,之华观后感1000字,一起来看看。

距离我上次去影院看爱情类的电影应该很久了。为了保证记忆的真实可靠,我翻了翻近三年保存下来的票根,确定,我已经有三年没有去影院里看爱情电影。熟悉我的人,大概都知道为什么:我的空窗期已经超过了三年。

上回去影院里看爱情电影还是堕胎、车祸、撒狗血的《同桌的你》。感动得不要不要的,当下就决定跟前任不要像戏里的男女主角一样,渣来渣去,不论经历什么挫折磨难也要天长地久地在一起。也可能是《匆匆那年》,我记忆力不好,时间又太过久远。哪部电影其实现在看来并不重要,在14年,中国流行的堕胎青春片里根本就没有我们普通人所拥有的爱情。当然,14年的时候,我对电影的也没有啥鉴赏能力,就胡乱看,胡乱感动着。其中,最为讽刺的事情还在后头,待会述说。

昨天看完《你好,之华》,一直就在想:应该怎样向诸位推荐这部电影。这是今年又一位大师--岩井俊二执导的电影。说他是大师,是因为豆瓣的人都这么说,而我仅仅看过他的《情书》,并不怎么熟悉岩井俊二。难以从大师自己特有的风格、手法出发,深入浅出地解释这部电影藏了那些独属与大师的风格或者彩蛋。

幸运的是,这部电影关于爱情的话题,可以刺激大部分人的思考,思考爱情的同时又想一下,()啊,人生究竟是个什么模样,为什么这么地变化无常,令人落寞、无奈与惋惜。

之南说:在人生的岔路口,我看不清梦想与目标,这样也好,说明我们每个人的未来都是丰富,充满无限可能的。多年以后,胡歌饰演的张超向所有人宣告:人生不是你扒拉扒拉,随便就能写清楚的。嗯,电影真好,台词也是。

之南是之华的姐姐,张超是之华的前姐夫。而电影中秦昊饰演的尹川则是跟之华、之南两姐妹各有纠葛往事的作家。剧中的人物关系还有很多,但不复杂。最为令人遐想的是作为电影最为主要的人物之南,从未真正地出现过。这大概就是我所能说的剧情了,至于其他细节情境还待愿意走进影院的观众们去发现。按照习惯,贴一下豆瓣的简介概述:

这是一个关于错过的故事。有人慌张地见面,有人简单地告别。姐姐袁之南离世的那个清晨,只匆匆留下一封信和一张同学会邀请函。妹妹之华代替姐姐参加同学会,却意外遇见年少时的倾慕对象尹川。往日的记忆在苏醒,但再次相见,已物是人非。

至于影片里的爱情,与我们平常人的一样,总是在失去,在错过。但总是会有孩子或者某些迟暮的老人会继续追寻,会继续在爱情的荣光里娇羞而又懵懂,孤独而又高傲地活着。即使追寻爱情的时刻并不会有产生多少愉悦,而进行中的爱情,又时常脆弱不堪。就像我在看完《匆匆那年》后许下天长地久的诺言被打脸,迅速分手一样,诺言脆弱不堪,爱情也一样。就像朋友圈里恩爱不已的恋人,迅速分手,又互相公开撕逼。

最为凄惨的是中年人,他们生活在一个被凝固住的时刻,从此再也没有波澜起伏,生活里的爱情只能沦为琐碎,不再富有想象的浪漫与愉悦,将走的前方干干净净,一览无遗。中年人们不再留有什么幻想是近年来被互联网阐述烂的观点。或许是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柴米油盐、真真实实摧毁了他们。就像我爸爸经常对我说:好好学习。在每天8点的喝醉时刻,准时,他总要发微信,问一下我是不是在学习,像是一个固定程序循环往复。除此以外,他也不知道怎么关心我的生活。

所以,最后问题就在于,沦为柴米油盐的中年人,深陷危机无欲无求沉溺旧往波折的中年人。怎么会是迅哥儿这样可爱、顽皮、灵动这样的中年人呢?电影里的故事,发生在日本应该会顺畅合适很多。但情绪是一样的,人生际遇也是大多数人在重复的。

电影你好之华观后感2000字


《你好之华》这部电影是一部关于回忆的青春电影,由书信展开,讲述了两姐妹、三世代之间交相缠绕的故事,是对我们青春的一种怀念,大家有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下面小编带来的是电影你好之华观后感2000字,大家一起来看看。

人到中年的之华的,替刚刚离世的姐姐之南、去赴初中毕业三十周年同学聚会,说是为了告诉同学们姐姐逝世的消息,却在聚会上代表曾是学生会主席的之南作了一个极简的发言之后,找一个借口匆匆离场。同学们都把她当成之南,没有认出她是之南的妹妹之华,她没有解释。她不想停留,因为她注意到一位男生,那位男生也注意到她。

在她匆匆离开的时候,男生追了出来,加了她的微信,留给她名片。明眼人都看得出,男生是之南的初恋。之华一回到家,男生就给她发来约聚的微信,本来对她不言明自己的真实身份感到不满的丈夫,暴怒中毁了她的手机。她于是根据名片上的地址,以姐姐的名义给男生写信,诉说生活中的小烦恼,说的却是自己的故事,如丈夫的脾气不好,如果丈夫发现她和别人私约,会用程序侵入别人的手机,丈夫弄来两条狗折腾她,丈夫的妈妈要来一起住这些她日常平和地接受的种种,却在姐姐的初恋那里把抱怨尽情地释放。

看到这些,相信很多人会在心里面想:她为什么要这样?要这样冒充逝世的姐姐,与姐姐的初恋男友尹川地下往来?她想干什么呢?

随着之华与尹川的通信,很多旧事被记忆唤醒,也随着之南和之华的女儿整理之南的遗物,一些尹川与之华不曾经历的细节补充进来。因此了解到,在初中的时候,转学来的尹川爱上了学生会主席之南,而尹川妹妹的同学之华深深地爱上了尹川。她找各种借口接近他,谎称给尹川和姐姐传递情书,自己却截留偷看了尹川给姐姐的情书。那时候她就在开始为爱冒充冒充姐姐接受尹川的爱慕。

这个让人爱也不是、恨也不是的情窦初开的少女,当她大胆地当面向尹川递上自己的表白,得到的是尹川不可能的干脆拒绝时,那痛苦的眼神与眼泪,让人再也不忍心去责怪她。而她在被拒绝之后,还能够把尹川的信交给了之南,把成全给自己心爱的人,而把悲伤留给自己,又让人感到欣慰。

三十年后,已经拥有美满家庭的之华,还是情不自禁地以姐姐的名义,向自己少年时代心中的男神倾诉,如三十年前一样,不求有何回应,更不求有何结果,只因为曾经刻骨铭心地爱过。看到这些,还有什么理由对之华的行为表示怀疑与鄙薄?三十年长情的珍藏,已然让人为之掬一捧同情泪。

尹川,一名末流作家,唯一一部成名作是《之南》。在初中他对之南深深迷恋,之华的介入、之南的理性,让他和之南之间只停留在同学的情感层面。到毕业之时,之南请他修改毕业发言稿,并告诉他她已经读到了他的信。朦胧的情愫还没有清晰,就初中毕业各奔东西,所有的情感都融入在之南和他都终生难忘的毕业致辞中。

天可怜见,他们在大学相遇并相爱了,这样的基础,这样的缘分,本该是要多美好就该有多美好,可惜,半路杀出一渣男张超,不知道怎么()就从尹川身边抢走了之南,之南嫁给了张超、生了两个孩子,之后张超抛家出走,不知去向。之南抑郁成疾,自杀身亡。

情殇人亡故然让人唏嘘不已,但尹川不改初心的怀恋更让人动容。失去了之南他一直未娶,活在对初恋的怀想中,写成了成名作《之南》。他在同学会上就认出了之华不是之南,知道之华不想承认,他也不去说破。他一封又一封阅读着无法回复的之华的信,内心急切地想从中获得之南的消息。他用记忆中的旧地址回了一封信,信落在之南、之华的女儿手里,在收到两封不同笔迹的之南的信后,他从上海回到辽东,寻找之南的下落。

见到之南的骨灰,他支开之南的亲人,抚摸着装骨灰的坛子痛哭失声,一声压抑的你真傻呀!饱含着多少怜爱、痛惜、无奈、伤悲!大学毕业二十多年了,对一位曾经背叛了自己的初恋,还有如此的不舍与真情,焉能叫人不为之伤悲。

他对之华的态度也值得赞许。他们再度见面,他想从之华处得到的消息,已经从之华家下一代那里得到了,他还是周周折折去找到之华见上一面,为他们之间的情谊做一个明断。他们先相互表明真实身份与已知真实身份的事实,结着共同愐怀了尹川与之南的往事,最后,他送给之华一本他在母校拍的照片做的一本影集,最后写着他当年为之南修改过的毕业典礼上发言的片段。那个亡故的之南,是之华的姐姐,是尹川的恋人,是他们之间共同的怀念。他还告诉之华,此行让他对写作又有了激情与信心。笔者以为,人与人之间的长情故事,不仅给予了他写作的题材,而且能激发他创作的热情。

电影除了展现了之华、尹川二位无怨无悔的长情之外,还描述了之南的婆婆陈桂芝对自己大学英语老师的爱恋。她为此不顾自己已经是夕阳无限好的时候,积极学习英语,为的是有机会和自己的老师交流。在得了急性腰椎键盘突出,走动不得之后,还借学英语之名书信频传,一天收不到老师的回信就情绪低落。之华理解婆婆的感情,她本想成全两位老人的黄昏恋,可是婆婆的老师却私毫没有那个意思,他只是为了自己学生的健康,在学英语的范畴内与她保持互动。对于陈桂芝,这就十分满足了。还有之华的女儿飒然,也在暗恋着自己的同桌,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办,她甚至想转学逃避,但她终于决定回去面对一切。

《你好之华》,似乎是一个关于暗恋与单相思的故事,尹川恋之南、之南却离开了他,之华恋尹川、尹川没有接受她,陈桂芝恋着大学老师、老师却无动于衷,飒然恋着同桌,同桌根本不知道这些阴差阳错的故事倒也平常,只是,他们的那份爱恋,经历了多少、经历了多久,还那么深深地珍藏着,在某种条件下还虔诚谨慎地绵延着,不是缠绕,不是牵绊,只是一种自觉自愿地被吸引。比起善变而又善忘的人们,那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执着、与锦书难托的遗憾相交织的不老长情,多次让人潸然泪下。

生活中难免有无意的伤害,有心的算计,锥心的痛失,这一切都被之南沉郁地遭遇了,终于生无可恋离开了人间。生活中也有虔诚的暗恋,热忱的成全,真诚的相待,坦诚的面对,这些都给之华阳光地调解着。鸡毛蒜皮之中,爱情、亲情、友情悲欣交集。相信尹川的第一部作品是面向过去的《之南》,下一部作品应该是面向未来的《你好之华》,就从那次初中毕业三十周年聚会写起

电影你好之华观后感:你好吗?我很好


近日,由周迅和秦昊等主演的爱情电影《你好,之华》正在各大院线上映,不知道各位小可爱们有没有去看呢?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错过的爱情故事。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网友们是怎么评价这部电影的吧!

这是一个告别的故事。

岩井俊二对告别有一种特别的情愫。在他的成名作影片《情书》里,当博子看到单车上回头的藤井树,愕然发现这个和自己的恋人拥有同一个名字的女人,竟然和自己长的极其肖似,大约就是那一刻,博子在心里完成了对故去恋人的告别。

那是一场远赴恋人故乡、对恋人少年时代的发掘,所有属于十几年前那对少男少女的回忆,让博子一步步拨开云雾,清楚的觉知了到在恋人的世界里,当下的自己到底是谁,又身处哪里。面对这些回忆,博子在影片结尾对着雪山大声的问候着恋人,用尽最后一次的思念,告别其中的自己。

回忆是岩井俊二的恋人。

岩井俊二认为回忆是推动一个人当下的一大原动力。过往的回忆,会像一个潜伏多年的病毒,在某个时机,牵连出一串的关系,让人们重新认识自己,解构自己,与此刻的自己告别。

《你好,之华》,也是这样一部用回忆来影响当下,用回忆向当下告别的故事。

电影中回忆的主角是因抑郁症而自杀的姐姐袁之南,她的妹妹,子女,初恋,甚至暴虐成性的丈夫,都在对她的回忆中完成了对各自人生某个阶段的告别。

周迅扮演的妹妹袁之华,少女时代里,身边是白天鹅一样美丽的姐姐,连自己暗恋已久的男生,也是姐姐忠诚的爱慕者。三十年后,之华偶遇当年的男生,她将错就错的用姐姐的名义给这个男人写信,试图用这种方式实现始终萦绕在她回忆里却从未完成过的场景,那些曾被姐姐轻而易举的获取、而她费尽力气也得不到的东西,是多年来与姐姐平淡疏离的情感里横亘的一根针。

她在信里用姐姐的语气轻描淡写的提及自己,却未料想对方见到她的第一眼,就已经认出她不是姐姐。三十年的岁月,尽管同学会上姐姐的同()窗认不出她是妹妹,但对一个曾经付出真心的男人,眉眼的相似永远只是眉眼,与爱过的那个人无关。

男人找到了她躲着写信的地方,被揭穿的冒名并没有太多尴尬,之华开始淡淡的跟这个男人讲姐姐的抑郁症,姐姐在婚姻中遭遇的家暴,姐姐多次的自杀直到最后一次成功,毫无感情的语调像是在谈论一个和自己毫无关系的人,直到脱口而出的一句:姐姐如果当初嫁给了你,也许就不会这样了,原本似乎是为自己欠妥的玩笑话自嘲的笑容,却突然间淌出了泪。

面对眼前这个多年前让自己对姐姐的情感陷入困境的男人,之华终于用这句话帮自己卸下了一个刻满着内心冲突的面具,那些年对姐姐的爱、对自己的爱、对单恋的爱,让一个被拒绝的小女孩开始活在嫉妒、自责、愤怒、背叛、防御的周而复始中,让她的成长克制而压抑,而这一刻,面对已经永远失去的充满着姐姐味道的回忆,面对眼前这个仍希望通过写作来怀念姐姐的男人,之华哭了,第一次,是作为一个失去姐姐的妹妹,哭了。

她终于告别了那个无法真实面对姐姐光芒的之华,那个对姐姐怀着复杂情感而不得不疏离的之华,那个掺杂着爱慕、嫉妒、抗拒而无法正常表达悲伤的之华,她用酸涩的回忆和眼泪与眼前这个拒绝过自己的男人和解,与过去的自己和解,与姐姐和解,并告别。

袁之南的小儿子晨晨,面对母亲的突然离去,采取了将自己完全隔离在悲伤以外的防御手段,因为不去想就不会觉得痛。但日子一天天过去,终于在奶奶意外扭伤的恐惧中,在死去的小鸟尸体跟前,小男孩开始不得不面对妈妈真的不在了这件事,给妈妈的纸条系在了八哥的脚上,被放飞在天际,上面写着:你好吗?我很好。《情书》里,博子最后对着漫天风雪哭喊着问候恋人时,也是同样的两句话。

面对丧失,从一开始的不愿承认,到最后对着那个世界的人说出:你好吗?我很好,这大概也是在说,那么,我们回头见。

告别是为了遗忘难以承受的既往,是为了未来更好的再见,也是为了永远记住回忆里曾最闪耀的地方。

就像袁之南留给自己儿女的遗书中所写的那段话,那段和初恋男友一起反复修改过的毕业演讲稿中的话:

如果你问我未来的梦想或者目标,我一下子也没法说的特别具体,但是我觉得这样也很好,这恰恰说明,我们的未来有无限可能,我们的人生选择丰富多彩。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走在自己独特的人生道路上,也许有的人能实现梦想,也许有的人不能。人是有艰难的时候,也有痛苦的时候,在那样的时候,我相信我们一定都会想起这个地方,这个让我们觉得,自己的梦想还有无限可能的地方,这个让我们所有人都平等、尊贵、闪耀的地方。

第一次看岩井俊二的《情书》是二十多年前的一个大学暑假,看完不久的一个午后,有个初中女同学来找我,我们当时关系并不密切,也忘记了她为什么会来,只记得她看到我书桌抽屉里那张封面印着中山美穗在漫天雪野中闭眼仰望的VCD,淡淡的说:这个电影很好看,我看了好几遍。

《你好,之华》,没有第一次看《情书》那么惊艳,但周迅的演技自然流畅,小之南的扮演者很美,小之华的扮演者很灵,影片里两位老人的那条线也很动人,总的来说,看一遍,也还是可以的吧。

放一个周迅给影片唱的主题曲《样子》的mv,钢琴是导演岩井俊二,吉他是监制陈可辛。

mv的最后,袁之南留给之华的字条:愿你成为最好的样子。

告别遗憾,成为最好的样子。

你好之华观后感影评2300字欣赏


《你好之华》这部电影由岩井俊二执导,周迅、杜江、秦昊等主演,这是一部将青春回忆的电影,在青春时期,我们会做错事,会有遗憾,这应该就是青春吧。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你好之华观后感影评2300字欣赏,大家一起来看看。

当我在看《你好,之华》的时候,脑袋里无数次闪过《情书》的画面。所以我想试着谈谈二者的共性与独立性。

首先是情节。两部电影都是以葬礼开头,小提琴简单而直接地拉开沉重的序幕,奠定了整部电影的基调。曾经听说,在日本的文化里,死的尊严比生的光鲜还重要。死要是寂静的,要是极美的。这顺便解释了为什么在岩井俊二的设定里,之南的家人对外都称之南是病死的,而不是自杀。死对于死者是生命的终结,对于身边的人却是无数故事的开始。此外,岩井俊二没有给我们看到成年后的藤井树和袁之南的机会,大概是电影里的一种留白艺术。

接着是一些阴差阳错。《情书》里渡边博子寄给在天堂的男友藤井树的信,却意外落入了女藤井的手里;《你好,之华》里之华替之南参加同学聚会,同学却大多没有认出来。人生究竟有多少巧合和似曾相识啊,我们不得而知。

岩井俊二反复使用着那些他最擅长的意象,勾起我们心中最柔软的记忆。弥漫着古香的图书馆,有雪飘落的冬天,信件邮筒还有邮递员,嘎吱作响的自行车,胶片相机或是拍立得,厚厚一沓的相片簿。还有倒叙的手法,时光的交错女藤井写信铺展开她和男藤井的校园生活,去学校照相然后寄给渡边博子;尹川写信给睦睦和飒然时回忆起他和之南之华三人的校园时光,把装满校园角落的相片簿送给之华。

就连视觉设计都如出一辙。偏粉紫色的色调是复古是纯澈更是浪漫,是朦胧是隐晦更是悲伤。虽然一个在日本一个在中国,但场景都选在了远离尘世喧嚣的小镇。

最后一点即是反复出现的台词。纵然《情书》里经典的你好吗?我很好在《你好,之华》里只出现了一次飒然给已故的妈妈之南写信时,但取而代之的是出现了三次的之南在中学动员会上的讲稿。

打住,到此为止。你一定发现了,这些共性不过是视觉上的相似,是表象,是看了电影的第一印象。

整部《情书》只聚焦于男女藤井和渡边博子三个人,讲述的是一代人的故事。成年后的女藤井在偶然的机缘巧合下不断追忆逝去的校园时光,最终看清了自己的内心,揭开了朦胧美好的暗恋面纱,让人感到遗憾唏嘘的同时感叹青春的洁白纯澈。

而《你好,之华》显然要复杂得多。它涉及了之南之华尹川张超四个人的少年和成年阶段,涉及了他们的下一代飒然睦睦和晨晨,甚至还涉及了上一辈之华的婆婆和她英语老师的前缘再续。

三代人的故事让电影的主题不再囿于单薄的少年爱恋,它多了很多关于人生的体悟和细节的刻画。比如晨晨一遍遍发问人为什么会死啊,以及离家出走时丢下的那一句我没有家了;睦睦始终不敢看遗书,在尹川来看妈妈的时候泪流满面:虽然以前过得很苦,但我常常告诉自己,总有一天,用妈妈的名字写小说的那个人,一定会来带我们走。这么想着,就有了希望。虽然您现在才来,但我想妈妈如果泉下有知,也会很开心的。还有当尹川找到张超时的隐忍,愤怒和绝望;境遇和观念的落差使他们之间几乎不可能发生正面冲突,事实也是如此。

按理说,这样一个三代人命运相连的爱恨罗曼史,比《情书》更饱满,更有温度。但它却得不到超越情书的赞誉,原因是什么?

其一是时间和空间与情怀和文化之间难以适配的问题。

时间上,《情书》上映于1995年,《你好,之华》上映于2018年。这十三年间,物质经济飞速发展,那个从前慢的时代早已不再。20世纪末,书信往来还是平常事,可将故事放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着实有些生硬。那些浪漫的意象,在长期处于快节奏生活的人们眼里,超脱了现实,反而显得不真切。当然还是有不少人会去重温《情书》,那是一种观众主动拥抱情怀的姿态;而《你好,之华》则有让观众被动接受情怀之嫌。

空间上,一个在日本,一个在中国,日本导演岩井俊二在中国水土不服在所难免。这位日本导演镜头中的青春永远带着文艺中二的特质,说得宏大一点,这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丰富的社会环境中才能拥有的青春。无所谓生存压力,更不必考虑社会竞争和阶层分化。少年们只需要沉浸在自我的情绪中,除了学业这项几乎被忽略的搭配,生活永远被情爱,音乐,沉默与孤独所缠绕。中日两个国度本身存在经济上和文化上的鸿沟,而这部电影中国式现实场景叠加上日式精致和怀旧的情怀,除了制造少许的尴尬体验,并没有完成文化层面真正的融合。(摘自豆瓣影评)

其二是文艺型导演对于情节掌握力相对稍弱的问题。

客观说,电影在情节上的确存在不少漏洞。尹川其实在大学阶段已经和之南成为情侣了,张超是如何横刀夺爱?尹川为什么没有再去追回之南?之南又为什么受到家暴也不挣脱?这一系列的疑问在我心中缠绕。再者,正是由于讲述了三代人的故事而太过复杂和庞大,文艺片导演很难做到游刃有余,于是导致除了主线清晰之外,两条副线都令人一知半解,主题很难达到升华的同时让观众一头雾水,并不划算。

相比之下,《情书》情节简单,主题纯粹,反而更显深刻,更让人回味。

至于那段被很多人诟病只起到首尾呼应作用的台词,我倒觉得没有问题。

今天,我们一起迎来了毕业的日子。相信中学时代,对我们每个人而言,都将是终身难忘也无法取代的回忆吧。如果你问我未来的梦想和目标,我一下子也没办法说得特别具体,但是我觉得,这样也很好,这恰恰说明,我们的未来有无限可能,我们的人生选择丰富多彩,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走在自己独特的人生道路上。也许,有的人能实现梦想,也许有的人不能。人生有艰难的时候,也有痛苦的时候。在那样的时候,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想起这个地方,这个让我们觉得未来有无限可能的地方,这个让我们所有人平等,尊贵,闪耀的地方。

虽然有些冗长,但并不是无病呻吟,画面的切换也舒缓有致:少年之南和少年尹川在阳光溢满的教室里眼神清澈而坚定;睦睦和晨晨在空荡的小路上终于有勇气拆开妈妈的遗书;飒然读到了尹川写的小说《之南》的最后一页;成年后的之华摩挲着相片簿里有尹川字迹的那页;成年后的尹川走在桥上回想起那些平凡而闪耀的日子

一段台词,之于六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感受和无可取代的意义。它穿越了过去与未来,将六个人的故事紧紧相连,在电影的最后,唤起了蛰伏于观众内心深处的柔软与温情。

以《情书》作为比较基点,《你好,之华》确实吃亏。但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导演岩井俊二只是无法超越自己的经典;纵观整部电影,瑕不掩瑜,在电影市场上仍属上乘。

你好之华观后感:总有人会喜欢你的傻


我们都是一个平凡的人,和别人对比起来没有多少优秀的地方,但是青春经过肆意绽放,错过了就不会再回来了。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你好之华读后感:总有人会喜欢你的傻,快来看一看吧。

你好,普通的女孩。

读书的时候,你是不是成绩平平?拿着笔闷头做题,可考试分数却总不尽如人意。

你是不是长得不漂亮?就算精心打扮,穿了一件明星同款,也显得暗淡无光。

你身边也许还有一个特别优秀的同龄人,方方面面都优秀过你。

你不在乎,可是在周围人时不时的提醒和对比中,你能真的不在乎吗?

于是,有一样东西开始在你的身体里若隐若现,那个东西叫自卑。

你偶然碰到一个男孩,高高瘦瘦,眼眸明亮,你是不是一下子就被吸引了?

可是这样的男生又怎么会看的到你呢。

你唯一能接近他的办法就是谈一谈他感兴趣的话题,包括你的那个分外优秀的同龄人。

这是电影《你好,之华》里的剧情,也是很多普通女孩身上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电影里的之华就是这样一个傻傻的女孩,她有一个姐姐,叫做之南。

之南,是学生会长又是班花,光芒万丈。

妹妹其实也不差,长得也挺可爱啊,可是放在姐姐旁边,真的只能是一片阴影。

什么东西都抵不过比较。高下立见,优点更为突出,缺点显露无遗。

之华太傻了,她成功让自己心仪的男孩喜欢上了自己的姐姐。

然后她还要掩饰住自己内心的一切,平静地问他:你要给我姐姐写信吗?

有的时候,我在想,普通人总是有一种天分,那就是事与愿违。

事与愿违的结局只能是尴尬。

她很喜欢这个男孩,可这个男孩绝对喜欢别人。

男孩让她送信,她一封都没有送出去,结果全都被戳穿。

她怕男孩以为自己耍他,只能鼓起勇气表明自己的心意,换来的当然是拒绝。

普通人的眼前没有好走的路。什么都()要苦苦争取,而且还不一定能争取到。

普通的人长大了,就和所有普通人一样,有一个普通的工作,嫁了一个普通的人,经营着这个小小的、普通的家,生儿育女,普普通通地生活着。

普通,会带来平凡。

你愿意这样细水长流吗?

百分之八十的你也许愿意,也许觉得这样也很幸福啊。可那个百分之二十的你或者更小百分比的你一定有些小小的不甘心,小小地奢望着什么。

于是它们就成为荧光色的油彩跃上你的指甲,偷偷地倾诉着你的秘密。

那么,如果有一天,让你来当那个天使一样的女孩,你会怎样呢?

她美丽极了,小小的脸,雪白的肌肤,眼神灵动而柔和。

她聪明大方,收到了男孩的情书却不骄矜,她走向他,然后对他说:你的文笔不错,能帮我改一下毕业演讲稿吗?

她刚柔并济,站在大礼堂中的一席演讲,春风化雨。

她是实实在在的瞩目的焦点,谁都会羡慕她的未来一定是绚烂多彩的。

但是似乎太优秀的人,总会显得被动。因为他们身边的一切都不用刻意去追寻,巴巴地送到眼前来,请求你在他们之中随便挑一个。

眼前的东西聚集得太多,就不容易看见远方。

她不需要苦苦追寻,她总是唾手可得,所以也许就成长得特别天真,特别傻。

有一种天真是如孩童般任性,而有一种天真是如孩童般易碎。

之南就属于后者,她在情感上受了骗,于是就再也走不出来了。

于是,她死了,撇下了一双儿女。

天使一般的女孩当然不允许老去,电影里一刻也没有出现中年之南的任何镜头。

她依然是一个动人的少女,活在回忆里,活在信里面,活在一本叫《之南》的书里。

她是爱情故事里的主角,爱得轰轰烈烈,结局根本不重要。

之华是她故事里的小小配角,结局更加不重要。

岩井俊二的故事里总是有两个女孩,不论高贵或者平凡,总之都很傻。

他让一封初三的毕业演讲稿在电影里反复出现,不厌其烦。

演讲稿的内容很普通,无非就是一些励志的话语:

初三的你们,即将要毕业了,未来的你们可能会成功,也可能会失败

你此刻是青春里的少年也好,就像电影里的睦睦和飒然。

是中年人也罢,就像之华。

或者你正垂垂老矣,就像之华的婆婆。

勇敢一点,傻就傻点吧,结局没那么重要。

电影《情书》观后感----你好吗?我很好


电影《情书》观后感----你好吗? 我很好

“你好吗?我很好。”这句穿越时空的问话,超越了本身赋予它的意义,直接追问到了生命本身。这句话是本部电影所表达的主旨,也是其精华所在。

《情书》有着传统的日本式的悲哀美,有着对于独立诗性的追求。在这个已知的世界寻找另一个自己是自古以来的一种来源于灵魂深处的追寻,而这部电影正是敏锐的抓住了这种镜像的自识。从而用影片这种特殊的形式载体,委婉的,敏感的,细致地传达对于生命本身的追问。

就像本尼迪克特所书《菊与刀》中对于日本文化有着这样的理解:宿命、极端、传统、忠、自傲中隐藏着自卑,这些奠定了日本电影的基调。而《情书》的特别之处它着重表现那种传统的悲哀既是美的日本式美学观念。整部电影总体格局较为灰暗,但不失色彩。没有极力的表现对于死者的缅怀和伤感,而是传达一种对于生命的关怀和鼓励。

除了在内涵与主旨不平凡之外,它的拍摄手法,也很有看点。渡边博子和女藤井树虽然是同一个面孔,但电影赋予了她们不同色身份,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情感,因而表现出来形象气质也各不相同。渡边博子因为久久不能忘怀死去的恋人,固执地寻找有关他的成长记忆。因而她的镜头一直是灰暗的,从一开始就蒙上了悲哀的色彩。与女藤井树充满活力与暖色调的情感对比,悲哀之处更显深刻。(w w w . f w s i r . c o m)整个故事就奠定了这样的基调,压抑,悲哀,却无处发泄。直到渡边博子在雪地里的那无力的发泄,追问生命本身的对话,才揭示电影深藏于悲伤后面的阳光和对于生命的感激与鼓励,也给了观众一个发泄内心愁苦,伤感的机会。

生命终结于自然,就仿佛终结于永恒,而此时将悲哀视为美,无疑是最好的安慰。探讨生存与死亡也许并不是这部影片的主旋律,但青春并不是仅仅以单线铺成的成长经历,它更多承载着我们对于生命最朴质的感知,也即是对于永恒之爱的渴望。

年少时的爱,清澈得不沾染丝毫欲望,纯洁如雪,深远若天际。如果不去深究,或许我们永远不会如此清晰的知道,自己在别人心中,究竟曾是怎样的位置。能够记忆的,或许只有窗前那恍惚的身影,静默的脸颊,或许只有那些点点滴滴的荒唐片断,以及百折千回的细密情怀。寂静而坦然地走向离别,就好像藤井树骑着单车消失在小樽的街道,没有背负丝毫的哀痛。时间深处的心意也只有经过时间的荡涤,才能够如此隽永悠长。

博子的爱浓烈深沉,藤井树却如此内敛羞涩。然而爱,却偏偏相差不起一毫厘。曾经因羞涩而错失,如今的热烈又留不住。爱的无措、命运的无可言喻,或许是这段故事永远无法抹去的悲伤特质。

你好吗?

我很好。

秋之白华观后感


秋之白华观后感(一)

"秋白之华,秋之白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是我看了这个影片最记忆尤深的,在多少个午夜梦回之际,那对深情相拥的身影仍徘徊在脑海。

影片开始就展现了一个唯美画面,杨之华坐于船头,绿水古屋缓缓而过。前半部分是杨之华的《回忆秋白》,叙述了两人从相遇、相识、相知到相守。后半部分则是瞿秋白的《多余的话》,叙述了瞿秋白从被捕到就义的过程,还插叙了回忆了两人婚后生活,其中有甜蜜但更多的是心酸。

特别喜欢剧中优美画面,仿佛为了渲染两人那得之不易,相守亦难的爱情。青郁的水乡小镇、原味的传统戏曲、静谧的林间小湖、苍劲的中华书法、屹立的跨海大桥、飘飞的祭奠纸花、漫山的刑场花丛,每个镜头都是一幅画,又胜似一幅画。略带磁性的吴侬软语传达着两人爱情的缠绵悱恻,仿佛天上人间。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人这一辈子,能遇到真正的"知我者",实在是一件太不容易的事,而能和"知我者"共度一段岁月,携手走过一段时光,就已是难得至极的福分了,至于和"谓我心忧"的人白头偕老整个一生,那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度,能攀附至最高峰者,不是没有,而是太少。太多的人和"不知我者"共度了人生,没有交汇出绚丽的火花,但却平淡而真实;太多的人和"知我者"遇见了却错过了,或是遇见了相守了却最终分开了,但却将那一段曾经携手的日子活出了足以点亮全部生命的光芒,这是在与"知我者"白头到老的神话之下,可期的能触碰到的最美最珍贵的故事,而"秋之白华"的故事,就是这样一段摸得到的美丽的历史,它不是神话,却是传奇,是经典。

在那动乱的革命年代里,他们的爱情是那么纯,纯的让我想起都会一阵心痛,痛他们相守的时间那么短,痛他们为革命牺牲的精神。一个老师,一个学生,一个有妻,一个有夫,却偏偏遇上了,尽管是错的时间但却遇上了对的人。整部影片围绕两人的爱情展开,因为爱情,一切只为了爱情,秋白的儒雅、帅气、绅士,之华的温柔、美丽、大方,这是一个堪称经典的爱情故事。

革命者也是人,他们也有七情六欲,若不是动荡的年代选择了他们去做时代的先行者和真理的殉道者,他们本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体会人生的各种滋味。但是,生命的短暂或是精力的有限,从来都不是情感的对手,而这正是情感的伟大之所在。所以,革命者的爱情,才能在残破的山河间,在朝不保夕的危机中,在家国情怀和民族理想的怀抱里,萌发而出,并生长为一个时代的抗争与探索中最富有象征意义的情感丰碑。秋白之华,秋之白华,他们已不在,但,他们的爱情还在,精神还在,在我们心中。

《秋之白华》观后感(二)

有一种爱情,没有甜蜜的语言,没有华丽的承诺,没有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如橘子花般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不浓烈,不扑鼻,但却永远沁人心田。

影片《秋之白华》讲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革命爱情故事。为了劳苦群众的解放和利益,出身于贵族世家的杨之华孤身来到上海大学社会系寻求救国救民之路。

在求学过程,杨之华结识了思想先进、博学多识的瞿秋白。在听瞿秋白讲课的过程中,杨之华被瞿秋白的智慧、学识以及气质所吸引,渐渐开始崇拜甚至爱慕瞿秋白,相反和自己的丈夫沈剑龙的关系越来越疏远。过了不久,瞿秋白的妻子王剑虹因病去世。杨之华终于下定决心向瞿秋白表白,在给丈夫的信中提到了"离婚"二字,这在当时是非常艰难的。杨之华向瞿秋白表白,而瞿秋白也早已对杨之华暗生情愫,两人于是情投意合。为了向杨之华表明自己的赤诚之心,瞿秋白还特别做了一个印章,上面刻着"秋之白华"这四个大字,意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永不分离。" 但他们二人并不沉溺小家之幸福,而是抛弃小家之安逸,投身革命之洪流,甘做革命先驱,为中国的光明未来而奔波。瞿秋白和杨之华的爱情因为革命而开始,他们的家庭也因为革命而不存在了,为了革命,他牺牲了,为了革命。她终身未再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生动传神地诠释了《秋之白华》的革命爱情真谛。

我被他们平淡却又深刻隽永的爱情深深地感染,为他们执着的爱情所感动。他们的爱真挚感人,但是他们并没有沉溺于爱恋的甜蜜中,在革命面前,他们仍能抛弃掉小家的安逸,投身到轰轰烈烈的革命中,尽管知道有一天会永远不"再见",但是他们没有惧怕,而是淡定和坦然。正如瞿秋白在片中对杨之华所说的:"瞿秋白,杨之华,秋白,之华,秋之白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样,才让观众从这部影片中感受到纯爱史诗,唯美传奇的魅力,才让我在丝丝入扣的唯美中黯然神伤,在震慑人心的革命中高亢凛然。

我为他们的爱情感动,同时也为他们的革命精神而感动,特别是瞿秋白在三年的牢狱之灾中,面对反动派的威逼利诱以及对妻子的日益思念时,却仍是那么毅然,他那大无畏和勇于牺牲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每一个人。1935年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瞿秋白面带微笑走向了刑场——一块美丽的小山坡。瞿秋白被鲜花环抱在其中,虽然死神已经离自己不远了,但瞿秋白还是面带微笑地说了一句:"此地甚好。"就连行刑官也被瞿秋白的气质打动了,特别嘱咐不要打他的脸。十几颗子弹一齐射向瞿秋白的火热的胸膛,鲜血染红了周围的绿草和白花,然而致死,瞿秋白脸上都带着灿烂的微笑。瞿秋白赴死的坦然和潇洒固然让人心生敬佩,年轻的生命、不凡的才华、执着的追求以及憧憬的生活都随着秋白在青山绿野中含笑倒下而结束,结束得令人心痛!可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妻儿的眷恋更能让人体会到他整个人的全部。追随和陪伴这样温情的君子,杨之华何其幸运!失去这样睿智的人生导师和精神伴侣,之华又是如此的不幸的。革命者都有亲人、至爱,但从成为革命战士的那一天起,他们的情便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他们的心里,不仅装着爱国之情、战友深情,也同样装着真挚、浓郁的亲情和爱情。他们的情,是伟大与平凡、粗犷与细腻的交织。秋白之华,他们的红色情怀,值得后人世代敬仰;他们的精神高地,值得我们永远地坚守!因此我们又是何其的幸运,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群人,举着伟大的旗帜,推动着我国伟大的革命事业不断向前进,为我们赢来了一个美好的明天。

《秋之白华》观后感(三)

— - 人格魅力的完胜

201*年7月10日

江湖传言《建党伟业》的票房必需通过某个既定值才让上《变形金刚Ⅲ》。我们曾经的80后小美女同事为此苦恼不已,她向我表示为了能早日看上《变Ⅲ》考虑去看一下《建党伟业》。我当时说,我是不会也不用花自己的钱钱去看《建党伟业》滴,只要党想做的事,一定能够做到。果然几天之后《建党伟业》的票就发下来了,伴随而来的还有《秋之白华》。我只知道是讲瞿秋白的爱情片。我是个不爱学习记性又不好的童鞋,由于自身家庭经历对政治又极度厌恶,不爱看报也不敢看强大的新闻联播,国家领导人就认识老胡和温家宝总理,对近代史更是稀里糊涂,只知道瞿秋白是常州人,长得比较帅。但是我不喜欢演瞿秋白的那个男演员,所以拒绝看。后来听说网上传言这片子是讲共产党人如何挖人家墙角滴,我又来劲了,可惜那时免费的票已经过期了。再后来听说《秋之白华》在党这么帮助下票房都很惨淡,看过的同事说她中间都睡着了,一觉醒来居然还没完,我又没兴趣了。

所以当从来不爱看电影的老公突然灰常积极滴要带我去看《秋之白华》的时候虽然我感动于老公的良苦用心(我以为他是想带我去浪漫呢),还是不太起劲,为了不扫他的兴假装也要去看的。但是我仍然拒绝自己花钱去看,因为根本无此必要,因为我想党买了这么多单,我混得再差,这事上拆个白党应该不成问题。机会终于来了,老公单位包场了。杯具的是票都拿回家了我却因为前几天莫名其妙地吃坏了(同场饭饭的其它人全没事)连着拉了三天,脚软到走不动而被迫放弃鸟。天意啊!到此为止我想我就不要逆势而为了,为了安抚老公的情绪,我同意花自己的钱钱去看。

在电影院里,当秋白同学坐在花堆里说:此地甚好时,一向极度爱面子有泪不轻弹的老公突然泪奔了,吓得我赶紧找纸巾,手忙脚乱中先给了我平时用来擦汗的小毛巾,后找到了湿巾和纸巾才收拾了场面。但是我本人看得很是兴高采烈。一出来小芋头给我电话定晚上吃饭地方的时候我还激动不已地告诉她,一定要去看看。因为这不是一部爱情片,而是一部政治片,用我最喜欢的鲁迅的话来说,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我知道老公是心疼一块极品翡翠不小心掉地上碎掉了,但我觉得这块玉是被掉在地上的。后来老公回家上网查阅近代史,果然如此。而且必须要更正一下的是影片中说沈剑龙写"借花献佛",史实是"鲜花献佛".因为剑龙其实也是才华横溢(看他写的诗和一手好字就知道了,那时的才子真是多啊,一个花花公子都能写那么好的毛笔字,现在很多童鞋钢笔写字都是连看懂都有点困难)并且他很爱之华,只是他这只鞋不合之华的脚,所以他想让之华穿上一双她喜欢的鞋。只有这样,之华才会舒服,这鞋一合脚了,走路就轻松了,身心就愉快了,干啥都欢了。事实也是如此,瞿同学和沈同学一见如故滴成为好友,杨同学和瞿同学恩爱有加,瞿同学对沈同学和杨同学之女— - 独伊视如已出,独伊称他为好爸爸,独伊心痛好爸爸的咳嗽外语那一段我比较感动。不过最感动的是瞿同学雕的那一个堪称一绝的章,秋白之华,秋之白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爱的最高境界不过如此,有你,足已。在瞿同学看来,杨同学啥都好,不一定要这么美,智慧足已,不一定要这么智慧,勇敢足已。当风吹乱她的发她试图梳理的时候,他说,乱不一定不美。所以,同学们哪,心美,一切都美。我还是相信爱情的。不管谢、 张 之流怎么闹。

不过说实话,当秋白同学坐在花堆里说:此地甚好时。我很羡慕他,他真的功德圆满,要美人有美人(这美人还不是个花瓶是个知己,就象小凤仙身在风尘却是蔡锷的知音),要江山有江山,有才华有信仰。连他的敌人都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舍得他,敬重他,开枪绝不能打脸。人格魅力可见一斑。但是我觉得这个敌人真的很奇怪,为啥要对秋白同学这么好泥,只要他自动闭嘴出国就放过他(要换我,能出国让我干啥都行),如果他不想出国待在国内也行,只要换个名字就可以做他最爱做的学问,和他最亲爱的之华轻松愉快地走完剩下的路。他坐牢简直就象疗养,居然还能写书,写了居然还能留下来让今天的我们看到,死前所提出的所有无理要求全部无条件满足,他想穿他老婆亲手缝的衣服就穿,连钮扣都没给他没收(说不定这个可疑的钮扣是传递什么情报的东东呢,不没收至少也要熔掉好好检查检查),走上刑场之路上还唱着反动的国际歌,简直让敌人颜面扫地。这那是杀人啊,简直就是成全。只是苦了之华同学,不但要孤独地走完剩下的路还不得善终。我想瞿同学最后在狱里的时候也觉得对不起之华了,他倒是圆满了,可他保护不了之华了。以他之IQ居然以为人家砍了草会放过根,真是愚蠢之极。居然还有人说他是才子。

看完这部电影连同前面一部党买单的电影我真的很开心。我欣喜地看到大批有社会责任感的山外高人正淡定滴生活在我们身边,无偿地、默默地勤力工作。社会再怎么变自然法则不会变,人性的共震点是永恒的,当你看到不平自然会怒,表面的火可以压下去,但压下去的火终有一天会变成炸弹,所以骆驼死的时候都以为是稻草害了它。精神永远高于物质,当你成就感所带来的深层次快乐能取代愉悦感所给你的满足之后,你就省钱了。

而且革命也有可能通过教育不流血地完成,那些即得利益者忽视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官N代富N代一定不可能和我们平民用平静快乐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所养大的童鞋们抗衡。这点日本人在十几年前早就看到了,我依稀记得我最喜欢看的动画片《名侦探柯南》有一个早期的剧场版就曾经讲过相似观点(具体哪一部实在不记得了,要好好查阅的,太费时间了)。

《秋之白华》是部好片子,最好的是导演和编剧,都是高人。最烂的是演员,只有一个是好的 -- 董洁。(那个男一号的演技实在让我午饭也少吃很多,连累他的成名作《山楂树》我下到电脑里了都不想看了)虽然它没有票房,但一定会在将来被拿出来翻炒。

秋之白华观后感汇总


快乐来自于视觉,观影即是如此,观赏作品的同时也是与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共鸣,观看完的以后,你会被作品描绘的情景吸引,印象深刻,通过写观后感的方式,我们在不知不觉是成长。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观后感分享与他人呢?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秋之白华观后感汇总”,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秋之白华观后感(篇1)

秋白之华,秋之白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瞿秋白和杨之华的爱情故事堪称经典: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学生;一个单身,一个已婚。两人在大时代的浪潮中相知相爱,为了与杨之华的丈夫沈剑龙商谈离婚事宜,三人关在房里谈了差不多一整夜,于是几天后报纸上一天登了三条启事:一条是瞿秋白与杨之华确立恋爱关系,一条是沈剑龙与杨之华离婚,还有一条是沈剑龙与瞿秋白成为朋友。这三条启事在封建氛围浓厚的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也传为佳话。影片基本上真实地还原了瞿杨这段传奇的爱情,但由于该片表现的是瞿杨一生的爱恋,并且为了给国庆献礼,加入了革命的部分,使得影片的战线拉的有点长,表达得有点跳跃,有些仓促,好像一句话未完又说下一句,不是点到为止的意犹未尽,而是缺少零碎部件的不完整。

为了渲染秋白之华的爱情,影片画面唯美:青郁的水乡小镇、原味的传统戏曲、静谧的林间小湖、苍劲的中华书法、屹立的跨海大桥、飘飞的祭奠纸花、漫山的刑场花丛,每个镜头都是一幅画,又胜似一幅画。略带磁性的吴侬软语传达着两人爱情的缠绵悱恻,仿佛天上人间。

影片前半部分用了杨之华《回忆秋白》的回忆,顺叙了两人从相识到结婚,后半部分用了瞿秋白在狱中撰写的《多余的话》的回忆,顺叙了瞿秋白被捕到就义的过程,其中还插叙了两人婚后的生活,有甜蜜,更多的是心酸。在大革命的浪潮中,杨之华革了自己的命离婚,她勇敢地选择了志同道合的革命者瞿秋白,因为爱情,只为爱情,那是个相信爱情的时代,与之相比,今天的择偶标准房子、票子、车子是否过于庸俗,不知道有些人会不会为之羞愧。瞿秋白在党内的历史一直是被低调处理的,不能说他是政治的牺牲品,但他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确实处于不利地位,有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导演有意淡化了那段不能不说的沉痛历史,最悲剧的地方不是跳过,就是用字幕表示,否则该片的悲剧程度将超出观众的承受能力,而现在,观众的注意力从瞿的死因转移到瞿的死,更多的人记得的是瞿死在了鲜花丛中,浪漫伤感,杨通过纽扣辨认出瞿的尸骨,心碎万般,这样不仅避免了触及敏感话题,而且增强了电影本身的艺术性。

两位主角(瞿秋白饰演者窦骁,杨之华饰演者董洁)的外在形象比较接近历史原型,瞿秋白帅气、儒雅,杨之华美丽、温柔,但两位历史人物内蕴深厚,具有领袖气质,这是普通演员无法诠释的。窦骁资历尚浅,他演绎的瞿秋白尽管文质彬彬,却缺少一种大家的底蕴,仅仅做到形似而未达到神似,董洁版的杨之华也只有表面的柔弱,缺少柔弱背后那种女性领导的坚毅。但总的说来,两位演员的演出还是可圈可点的。

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一个革命的时代浪潮,一位悲剧的领袖人物,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

秋之白华观后感(篇2)

《秋之白华》,一部迄今为止最让我感到浪漫与真实的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写意的手法如散文诗歌般将革命先驱瞿秋白先生和妻子杨之华的爱情故事描绘出来,平淡的言语,精致的画面,从中又闪烁着革命精神的光辉。

瞿秋白和杨之华缠绵的爱情故事,在那个年代是显得那样前卫洒脱,可不管怎样,感情的升华与真情的流露足以让人感动。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如此才华横溢英明大义的瞿秋白,美丽温柔中又不失倔强勇敢的杨之华,这样完美的结合,让多少人羡慕他们的爱情!那个在外白渡桥上的黄昏,那段没有第一人称的彼此表白,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直指人心。因为爱情,他们走到一起;因为革命,他们彼此相依。

秋白之华,秋之白华,白华之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你无我,永不分离。

秋之白华那枚鲜红的图章印记,印刻着只属于他们的爱情。赠我生命的伴侣的金胸针,伴着他们的爱情走过历史,走过他们的爱情岁月。

瞿秋白先生在着作《多余的话》中的这段话:这世界对于我仍然是非常美丽的。一切新的、斗争的、勇敢的都在前进。那么好的花朵、果子、那么清秀的山和水,那么雄伟的工厂和烟囱,月亮的光似乎也比从前更光明了。在表达他内心坚定的革命情怀的同时,我们为何不可将它理解成,他对于这份爱情的珍惜呢!

没有过多的缠绵情话,无言的眼神交汇,贯穿在这份革命的爱情故事中。杨之华对瞿秋白的每一个细小体贴的动作,生活中每一个细致入微的情节,此时无言胜千言,此时情话非多余。那枚小小精致的铜扣,锁住的是他们的爱情,锁住的是平静外表下那颗炽热的心!这样的故事太过唯美了,美得不真实,却又真实存在,没有什么能够让我们不相信这份刻骨铭心的真挚爱情。

因为爱情,所以爱一直都在

秋之白华观后感(篇3)

选择了一条道路,就是选择了一种人生。遇见他,却是我没有想到的。

这是电影《秋之白华》中杨之华先生的一句独白。

但凡热爱文学之人,总或多或少地有一种名为民国情结的东西存在于脑海。有着先进思想敢于担当名族大义的儒者,新文化与旧文化激烈交碰的火花,寓文采与精神于一体的大量文学佳作,纷飞烽火中革命伉俪的坚韧和他们可歌可泣而又具有浪漫主义的感情故事。过去了百年时光,依旧震撼着世人,荡涤着每个人的心灵。

正如上面说到的杨之华先生的独白。虽然历史中的她或许未必真的有说过这么一句话,但是在她心中一定有这样的决绝与情愫曾经萦绕。

在来上海前她其实已经入党结婚,但丈夫对于她理想的不理解以及对她的冷漠,造成了最后杨之华毅然决定离开的主要原因,然而还有一个助因,即是当时她遇见了她的老师瞿秋白先生。

一只小船缓缓划过小河道,载着杨之华和她的救国理想缓缓来到了中国当时思想最为活跃的上海。她在这里求学,瞿秋白是她的老师。她经常给家里写信因为挂念着自己的女儿和丈夫,然而信寄过去却像没了线的风筝,飞得很高很远可不知去了哪,也不可能有回。终于她在给丈夫的信中提笔写下离婚二字。这在当时非常艰难,女人没有选择自己幸福的权利。然而她做了,这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也开启了另一段泣血的浪漫。

《秋之白华》这部电影拍得很中国也很现代,然而可贵的是导演和编剧虽然选择了中国式的含蓄地表达方式但能让人一看就懂,同样,虽然是现代的视角、现代的演员、甚至是现代式的台词,却没有丝毫脱离民国环境的感觉,反而你更能从这样的方式中明晰地了解到更多任务的内心活动。集中体现在杨之华对瞿秋白表明心迹的这一场戏中。刚刚参加完一个牺牲了的学生的葬礼后杨之华陪他散心,步行至一座跨江大桥上时两人讨论起中国之出路与个人选择的问题。期间杨之华用他这个称谓,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对瞿秋白的爱慕之情,最后一句,之华问:那他喜欢她么?秋白说:他不敢。随即长长地吐出一口烟气,画面切换到映着两人倒影的江面,江面被一群飞过的鸥鸟弄得起了涟漪,就好似此刻之华的内心晦暗的色调,被搅乱的心绪。

虽是如此,之华还是决定回家乡与丈夫处理完离婚事宜。就在她在临走前与秋白告别的一场戏中,事情有了转机。只是秋白一句简单的:我陪你去。,整个画面的基调似乎明媚了起来,这也象征了之华心中的明媚。

之后发生的一切极具艺术性,同时也值得我们仔细思考。

秋白和之华的时任丈夫剑秋在书房里以诗互表,剑秋希望秋白能照顾好之华,而秋白则望着他,久久不能言语。之华此时走进看到了这一切,眼眶湿润。后有独白言感谢上天对我如此的眷顾。。次日,这三人在报上连发三篇声明,即剑秋与之华离婚、之华与秋白确立恋爱关系、秋白与剑秋成为朋友。这在今天看来多余而又令人费解,但反观今日被视作稀松平常的夫妻离异及因此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我们是否能感受到秋白、之华、剑秋三人凛然的人格魅力和文明到骨子里的真正文明的气息?我想,这才是我们至今为止还在追怀还在纪念他们的缘故。既充满了西方式的自由主义,同时又有传统地中国式的礼让与谦卑。用温文尔雅的中国方式,表达心中炙热的对自由的不懈追求!

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却有着这样一群心如明镜的革命知识分子,不能不说是我们的幸运。

当秋白与之华携手按下刻着秋之白华四个字的印章,秋白所言秋白之华,秋之白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动人一幕被这样浪漫地再现了。曾经以为这是导演编剧为了营造浪漫氛围而杜撰出来的桥段,后来经过细细了解才得知,原来是历史真相。感叹不已的同时,也为他们血液中对生命强烈的热爱和对生活美好的热切向往所打动。正是因为多少革命先烈有着这样的执着热望,不惜生命,才有了今天阳光下的我们。无论这世界上还有多少不尽如人意的不平,可我们总算因为他们的勇敢而逃离了那个不堪的过往。

秋霜白胜雪

杨花似含愁

以此祭奠那些所有为中国奋斗的先烈们!!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你好之华观后感:情书,见字如面》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