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 > 地图 >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

发布时间:2019-11-06 来源:互联网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500字欣赏。

记忆中难忘的事,经常是观看一些经典的影响记忆,很多想法就是在观看的过程中不断涌现,欣赏了作品以后,光有零星的思索还不够,这时需要认真地写一篇观后感。写观后感也是一种提升作文水平的途径。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观后感呢?为此,小编特意呈上“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500字欣赏”,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由埃德加斯诺所著,是一本纪实文学,作者通过实地采访写成这本著作,大家看过了吗?下面小编带来的是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500字欣赏。

在这个学期,我和部编新教材亲密接触了,最深切的感受是新教材注意到现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这个问题:精读精讲太多,反复操练太多,学生读书太少。我们看到新教材中阅读教学是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这一阅读体系为语文老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引领学生读书并能学以致用,养成习惯。

在课文教学上还能应对一气,可是面对那些百万字以上的名著阅读该如何安排?尤其是中考前,就像田老师所说:一到初三第二学期就开始愁:名著导读怎么办?在这次高效课堂建设展示会,迁西三中***老师的一堂名著导读课为迷茫的我引领了思路。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全书共12篇。可谓是大部头的书,安排在了八年级上。***老师从了解学生们如何读书导入,以读书争霸赛这样一个能够调动学生兴趣的形式为主体展示一至六篇的读书成果,最后从读目录发现疑惑激趣布置下一阶段的阅读任务。

王老师在课后的备课阐述中说: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阅读的习惯比较差,没有要求不会自己主动拿起书来去读。阅读对于他们来说不是快乐的事。我面对的学生也是农村的孩子,这种情形我是深有体会。田老师也说:这是举步维艰的农村学生阅读。但是,在这节课上,我看到了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而且,老师设计的题目都是要真读才能回答的。可见,这本书孩子们拿起来读进去了。

通过这节课,让面对名著导读一直找不到法门,只知道梳理题目,尽量把书中内容涉及全涵盖广,而本质就是唯考试论的我,有了以下几点收获:

一、教师真读。***老师说,接到授课任务,她首先买来这本书,利用三天时间认真读完,然后再备课。

以往在应对考试为指导的思想下,身为语文老师,真正静下心坐得住读进去的人有几许?实事求是地讲,我不在其中。要么就是各种忙为借口,要么就是不以为意,找题应对考试为目的。田老师的话一针见血:名著阅读不是为应对中考,只为养成读书习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名著导读的核心任务是让学生读起来,然后才能考虑,学生读得好不好。然而,教师自己都没有沉下来读书的过程体验,又如何能够引导学生呢?所以,传达给学生的无非是些空话套话,学生摸不到门路,更提不起兴趣。

只有教师真读,才能有效备课,有的放矢。读书,真读书,一定要成为语文老师每天必做之事。

二、方法指导。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方法的传授和指导是教师最高级的教授。在王老师的这堂课上,教之以渔的指导贯穿始终:从导入对读书时间的提问,到接力赛环节读书要看序言的提醒,再到抢答题环节中通过目录展示提问以及思维导图梳理内容,还有一直在强调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等等实用的读书方法。

没有好的方法给予支撑或许()也是学生们读不进的原因之一,老师能够在读书方法上提供帮助和指导,让学生们读书有法可仿,读有所得,这一定能成为调动学生们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三、习惯养成。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在网络如此发达,手机ipad等等电子产品早已抢占人们关注的今天,培养学生们的阅读习惯,尤其是我们农村学校,相当一部分家长都没有阅读意识和习惯的情况下,更是难上加难了。

田老师算了这样一组数据:260万字阅读量是三年的,平均每年八十多万字,每天两千六百多字,按照每分钟六百字算,每天五分钟就够了。每天抽出五分钟不难,难度在于每天把读书这件事放在心上。如何能够让学生们每天都把读书这事放心上?如何能够养成学生们在闲来无事或者不开心、感到孤独时会首先想到读几页书的习惯?

王老师这样做:在布置读书任务是先激发学生们阅读的兴趣,引起他们读书的欲望,这样才能够真正展开读书活动;指导学生做好读书计划,每天为做到计划的自己贴个红星既是奖励也是为好习惯养成的监督;读书汇报会、画思维导图等具体的读书作业的布置以及老师以身为范的读书陪伴都是帮助学生们养成读书习惯的好方法。

在王老师的这堂课上,我不仅看到了一堂完整生动的阅读指导课,更学习到为做好语文教学工作要巧用心思,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的成长负责的态度。

田老师说:为什么愿意配合老师展示自己的学生们不是全体都能高高的举起他们的手?因为他们不爱读,没有养成习惯。***老师讲:专家认为初中阶段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的最后一个最佳时期。我们如何把握住这个时期,给孩子引导,帮孩子养成好的读书习惯?这是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思考的教学任务,更该是我们每天要放在心上的责任吧。要有精心的课堂设计,更要有身体力行的真阅读陪伴学生养成读书习惯。相信这不仅让我们的学生受益终身,更能让他们的后代持续受益。任重道远,砥砺前行吧!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小编推荐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及感受,红星照耀中国读书体会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一):

一、著作简介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根据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而作的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状况。因当时中国实际现状,该书最初以《西行漫记》为名出版。

二、书中主要描述人物及其非凡传奇的人生

斯诺经实地采访,用真实而生动的笔调描述了诸多红军领袖及将领非凡传奇的人生经历,其中尤以毛泽东、朱德、彭德怀为生动且极具代表性。

文中写毛泽东每一天工作十三、四小时,然而身体十分健康、生命时刻充满活力,身体仿佛如铁打的一般。这一切都得益于小时候在田里干过农活,当他在一师范读书期间和好友组织斯巴达俱乐部似的团体、他们常常故意饿着肚皮,到华南山林中作长途的徒步跋涉、在严寒的日子中去游泳、在雨中光着脊背、于黑夜在狂风暴雨中跑完岳麓山并说是为了要体验纳于大麓,烈风骤雨弗迷的感觉说这些都是为了要锻炼自己。毛从小喜欢读书,熟读《三国》、《水浒传》、《西游记》.......18岁的时候他在校六个月后退学,给自己拟定了自修计划,到湖南省立图书馆看书。并且由始至终都认真执行着,每次他都是图书馆一开门就进去,到闭了门才出来。期间他努力研习世界地理和世界历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于暑假中和好友肖子升故意不带分文、环绕洞庭湖徒步游行一周,走完湖南大部分地区;在北海湾的冰上散步;登上《三国》上的徐州城墙;绕行当时颇具盛名的南京城墙。毛性格质朴纯真、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是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又很复杂的人,南京悬赏20万买他的人头,而他却时常在大街上和农民聊天、身边最多有一位警卫员。

朱德于云南讲武堂毕业,是著名将领蔡锷的军官。他放弃荣华富贵毅然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在长征中尤其是当张国焘决定南下的时候带领四方面军在川西北进行艰苦斗争并最终率部抵达陕北立下了永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彭德怀在小学与老师发生争执后,操起板凳就把老师给揍了、他9岁离家闯荡世界、17岁带领饥民攻打粮仓,是一方面军三军团的司令员。他对待士兵胜似兄弟,长征途中自己的马常让给部下骑。当在陕北打败回族将领马家的骑兵后,毛泽东作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

靠两把菜刀起家的贺龙,父亲是湖南哥老会的领导者之一。年少时贺龙便以胆略及才智声益名满湘地。传闻他能够在任何一座城市随时发动几百到几千哥老会成员加入红军。书中也对徐海东、林彪、刘志丹、徐特立、林伯渠、洛浦等革命领导人的英勇事迹及非凡人生作了生动真实的描述。

三、领导人、红军、人民的关系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二):

80年前,红色的中国布满层层谜团。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怀着对中国革命与战争的重重疑问,孤身一人前往这被人刻意曲解、遭到铜墙铁壁般严密封锁的革命战略根据地。他探索红色中国,将所见所闻一点一滴的真实记录,汇编成一本书,书名是《红星照耀中国》。

近日,我重读经典,内心依旧澎湃不已。整本书以斯诺的第一视角,生动丰富地描述了红色根据地大大小小的人物与事件,他通过搜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与革命领导人进行谈话,运用文字的力量将这段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岁月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斯诺的语言很平实,他没有添加过多的修饰性的词汇或者一些美化的文笔,即使朴实无华,但他笔下的人物却有血有肉,带着鲜明的特点。他记录了一些革命领导者的事迹,如毛泽东、周恩来、贺龙、彭德怀、徐海东等,对主要的历史事件也进行了叙述,如苏区教育(比如红军大学)、人民抗日剧社、长征、西安事变等。正是通过他的文字,我们对果明党正负的暴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横亘在漫漫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有了更具象的把握,对立志救民于水火、避免我亡国之祸的革命先驱更加心生敬畏。

斯诺对革命者的描写狠狠地驳斥了国民党,他们一直对外宣扬鼓吹工铲档人为狂热分子、无知土匪、强盗。书中是这样描述毛泽东的:然而毛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地研究,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都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正直战略家。对周恩来的着墨是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精神这一切似乎都包含在这个红军的故事和参加创建红军的一个人的故事中。除此之外,还有黄埔军校毕业身经百战、战无不胜的林彪;使地主乡绅闻风而逃的贺龙;九岁离家闯世界十七岁就带领饥民攻打粮仓的彭德怀;洛浦、徐海东、刘志丹、徐特立、林伯渠、左权等许许多多优秀的领袖通过他的叙述,我仿佛看到无数仁人志士在战火纷飞的根据地,用火一般的热情与铁一般的意志,百折不挠,自信乐观地坚持着自己心中那最崇高的革命理想。他们是一群有气质、有风度、有抱负、有力量的领导者!

一幕幕如画卷般徐徐展开,虽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却令人激动不已。毛泽东夜晚在灯前认真摆弄飞蛾、百姓们似乎毫不例外地都在从容不迫地从事田间劳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战士们嘶哑却嘹亮的呐喊声,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真实的苏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部队、一段令我们自豪与骄傲的历史。

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11篇


观看一部影片,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由于个体差异,每个人对于影视作品的理解是不同的,与其羡慕网络上的影评,不如自己写一份观后感。写观后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作品的印象。想必你正在搜集作品的观后感范文吧!下面由栏目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 篇1

近日,读罢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这本书让我们认识到了有关红军、红军领导人以及苏维埃共和国等的种种,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也当属红军了。

首先是为人处世方面。为此,当以两个方面来叙述,一是红军整体对待人民的态度,二是红军领导员对待红军战士的态度。而不论是那个方面,都不可否认地体现出了红军的待人厚。

在红军对待人民的方面,从老百姓的反应中就可以得到结果。在此引用一段斯诺在书中所写的一个少年在谈论红军时所发表的意见:“咱们以前有过免费学校吗?红军把无线电带来以前咱们听到过世界新闻吗?······你说这苦,但是······这就不算苦!咱们少先队学会开枪大汉奸和日本,这就不算苦!”由此段就可以轻易地看出,红军的行为不仅使小孩认同,而且连小孩也自愿加入红军的行列!这就相当于说,红军得到了相当的认可!而人民对待白军方面的唾弃、叫苦不迭,就与他们对待红军的态度形成了极大的对比,这也就更加体现了红军的待民亲和。

红军领导员对待战士平时是以平等著称。据斯诺介绍,红军指挥员不仅吃住与战士们混在一起,而且还经常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其乐融融。并且,在打仗时,红军指导员区别于白军指挥员的是,他们常常带领战士冲锋陷阵,而不是“运筹帷幄”。

其次是红军打仗时的英勇神武。书中所讲述的事例“大渡河英雄”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个。当面对空荡荡的铁索桥时,当面前是舔人的火舌时,红军战士都没有丝毫畏惧,冲了上去!且不说读者让自己想像一下,光是同他们的敌军相比,敌军就逊色了不知道多少倍!如此勇敢的勇士,怎能不让人敬佩?

《红星照耀中国》,这是历史留下的深深的痕迹!是它,使我久久不能忘记那些红军战士!

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 篇2

重温经典,与大师一起走进伟人的世界,探究他们成长的艰辛历程,让我获益匪浅。

李猛老师以毛泽东为例,以点带面,教会我们如何借助红星卡片梳理不同时期毛泽东的成长历程。在这堂课上,我们习得了专题阅读的方法和步骤:1.看目录,了解探究对象;2.明目标,确定阅读内容;3.定形式,梳理成长历程;4.共商讨,交流合作成果;5.善总结,归纳阅读方法。

毛泽东是农民出身,最终成长为一位共和国领袖,看似奇迹,实则是其奋斗的结果。他儿时就具有强烈的反抗不合理势力的意识,之后亦在不断的读书学习中,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在长沙,他报考学堂,增长知识,了解国家积贫积弱的现状;他成立新民学会,广交爱国青年,为民族振兴和民众幸福谋大计。在他身上,我们学到了: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勤于思考,明确目标,砥砺前行!

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 篇3

我是第一次看这一本书,看的时候是挑选了一些看起来比较吸引我的章节,我认为《红星照耀中国》的非凡之处在于,它首次记录了毛泽东和其他共产党人的生平故事,以及这场鲜为人知的革命。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极具预见性的。斯诺的这本著作之所以成为一部经典,是因为它在两个方面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一是作为历史的真实记录,二是作为对历史趋势的预见。这本书的地位,不仅仅是处于政治与回忆录,更是一本记载了中华民族的血泪史。

斯诺以一个美国人角度讲述了中国的情况,这本书中或多或少的带着一些美国社会的色彩,但是我读了这本书后,更加了解了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难处与存在哪些巨大压力,我之前一直认为中国在抗战时期打仗是十分容易的,小时候看地道战,地雷战,感觉小鬼子特别傻,踩个雷就上天了,实际上战争是十分残酷的,所以,我们更不能忘记以前的屈辱,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报效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的强大是来之不易的,是来自那些有着高尚奉献精神的革命烈士们,我们要去敬重他们,纪念他们。

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 篇4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原名《西行漫记》,作为一本真实描述红色中国的著作,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作品。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革命和战争最凶猛、最危险的时期,斯诺孤身一人冒险穿越层层封锁,长途跋涉来到陕甘宁边区,寻找红色中国的故事,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撰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并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

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 篇5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证明了一个记者的正直和职业道德,斯诺客观详实的报道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纲领,让全世界知道,在这个人口最多的国家,真正的未来在哪里。

另一方面,这本书也是研究党的历史、了解领袖们的资料,作为在当时写成的第一手资料,其中不仅详细介绍了红军的征战史,并且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进行了报道和解释,从某种角度来讲,这是第一部把新的中国介绍给世界的书,也是中国人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回顾党和军队的途径。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国土,而当权者的屠刀则指向人民,整个中国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个时候,迫切的需要有人站出来挽救危局,这个人无疑就是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

在党的初期,由于共产国际的干预和一些不安定因素,曾受到过很大的损失,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多次面临生死存亡的局面。然而领袖们的睿智使党走上了正确的道路,确立坚定不移的纲领,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为中国,为中国人民,进行着不屈不挠的顽强抗争。

只有人民拥护和支持的政府,才能让国家看到未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没有被侵略者的刺刀击退,没有被当权者的白色恐怖吓倒,在无数人的流血牺牲之后,更多的人勇敢地站出来,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崇高的事业。

在多方打击和封锁的情况下,共产党和所领导的队伍却在逐渐壮大,在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后,没有人能再轻视这股不可抵挡的力量,一切关于无知土匪的谣言不攻自破,这是一个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政党,这是一个有着执着信仰、严格纪律的政党。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

《红星照耀中国》可以让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所经受过的苦难、牺牲,今天的幸福来自昨天的奋斗,多少人的流血才造就我们今天的辉煌。

历史是沉痛的,幸而这种情况不会再次发生,党领导下的中国日益强大,但是,昨天的硝烟虽已散去,鲜血虽已干涸,这段历史却该永远保存在后代子孙的记忆。

了解过去,才能更加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这种伟大,将会给中国带来新的辉煌!

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 篇6

知道这本书很久了,但真正坐下来静静的细细的翻看却是第一次。打开它,一幅幅画卷跃然眼前,一个个故事向我们诉说,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革命先烈们却都有血有肉的站在了我的面前,向我们展示了一群有气魄有力量有风度有抱负的革命先驱、一段令我们骄傲自豪的历史。

红色之旅对斯诺来说是一段神秘而又奇妙的旅程,一个外国人竟然和千万里外的东方古都的农民、战士有了紧密不可分割的联系。

斯诺的这本书,我理解他分为5个部分,探索红色中国,中国共产党的由来、长征、同红军在一起、回到白色世界,全篇他带着疑问,走进了红军生活的地方,从这里他认识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他也对共D产生了最初步的认识,慢慢的与他们一起生活一起战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共产党给大家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新的指导,让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中国红军长征的第一步是要突破敌人严密的封锁线,巧夺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草原,头上顶着战斗机,面前迎接着大自然带来的挑战。

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毛主席说过:“年轻人就像八点钟的太阳,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也是属于我们的,但最终是属于你们的。”我们青年人即使生在和平年代,也不应忘记无数在革命斗争中流血流汗的革命先驱,是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此刻的幸福与安定,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理应心怀感恩,把长征精神融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以芳华立誓,不负眼中星辰熠熠,我们要做新时代敢于追梦敢于圆梦的新时代青年,肩负初心和使命,敢试敢为,勇敢的在新时代的潮流中奋斗向前,扬帆起航。

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 篇7

1905年,斯诺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城的一个贫苦家庭。他年轻时当过农民铁矿工人和印刷学徒。大学毕业时,他开始从事新闻工作。1936年6月,他由北平出发经过西安,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陕甘肃地区。在西北红色区域4个月的经历,给斯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用半生的时间写出了《红星照耀中国》这一经典著作。

《红星照耀中国》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神秘面纱,澄清了有关中国共产党的流言蜚语。斯诺以四个月的经历为依据,用客观真实的态度向世界介绍了中国共产党。

有一次共产党开了联欢晚会,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一些高级干部将领同群众一起坐在草坪上,毫不在意弄脏了裤子,让草沾到身上去。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亲切和蔼。在这些领导人中我最喜欢彭德怀将军。他聪明敏捷,吃苦耐劳,还很活泼。既有身为将军严肃的一面,又有孩子气顽皮的一面。作为将军,彭德怀深得军心,非常有影响力。六千英里的长征旅途,彭德怀将军大部分是靠步行走过来的。身为将军,必定有马匹可骑,可彭德怀将军宁愿自己步行,也要把他的马让给走累的或受伤了的同志骑,不让一位将士掉队,可见其对将士的关心体贴。彭德怀将军有一件衣服让他很得意,那是在长征途中打下敌机后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彭德怀将军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都不佩戴军衔领证,这就体现出将军和将士的平等,一视同仁。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真实记录了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历史,是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纪实经典。

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 篇8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这本书里一名美国记者——斯诺,给我们讲述了他在中国时发生的事情。他跋山涉水,找到了毛主席,并且打听了红军在这里的名声,同时听毛主席讲述了他生平的伟大事迹,斯诺知道了,红军的由来,长征的控股和艰难与国民党打仗时的战术与手段。斯诺在红军生活中学到了很多,同时对红军有了深刻的印象,开始简单的留念这里。

在地主阶级和剥削者眼里,红军就是无乐不作的坏人,天天坏着他们的“好事”,在农民和普通老眼里,红军就像整个世界的就行,不断帮助他们,为他们的生活打下了基础。这就是本书的重点之一,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眼中对红军也有了截然不同的看法,在坏人眼里,红军是坏人,在好人眼里,黄金是好人,这就突出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红军的帮助下,人们会越来越好,不断完善自己,但是红军的帮助在坏人眼中变成了压迫自己的势力的力量,于是自己变得越来越差,最终接受了制裁。

毛泽东作为红军的首领,并没有高高在上,反而比普通人的生活还要简陋,红军不怕艰险不怕困苦的做法,值得我们去学习,同时斯诺夜了解到了红军的真正内在,变成了一名彻头彻尾的红军,拥有了红军的意志与信念,给毛主席和红军们带来了好的印象

红军就像红星,照耀着整个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 篇9

长征二万五千里,就像一团火焰照亮征程。其中不乏艰难,而长征中“大渡桥横铁索寒”的“强渡大渡河”无疑是最艰难的一段。

首先面临一难——英勇好战的彝族人。“彝族人对汉族人的仇视由来已久,只要有汉族的军队经过他们的边界,几乎无法避免损失惨重或全军覆没。”如此沉痛代价,可见要想经过领区确为难事。然而红军利用谈判巧妙化解,可见其机敏、有谋。

其次面临一难——河水的湍急险迫,敌人的疯狂进攻。第三天要花4个小时才能运人至岸。河水越急,速度越慢,并且蒋介石的飞机已经发现红军,敌军正从东南方赶来。狂轰烂炸、子弹猛扫、河水汹涌的三重夹击更使红军进退两难,岌岌可危。

最后面临一难——飞夺泸定桥。峡谷屹立,河道狭窄,是地理环境之难。铁索空荡、枪林弹雨是敌军布置之难。如此艰险,红军却不怕牺牲,勇往直前,无数人落下,无数人前行。穿过熊熊烈火,全速冲过桥板,是红军战士的无畏。白军逃跑,投降,红军兴奋欢呼……

三难重加,实为艰险,红军以大无畏的精神冲破囚笼,确为人民典范。

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 篇10

有个叫斯诺的美国人不远万里,怀揣对中国革命的.无湖南省路桥集团数问题,为探索红军真实情况进入苏区并实事求是地进行了采访记录,这样的中国给他以强大震撼。而这本书给我的震撼同样也是巨大的。

在文章开始,斯诺提出了问题,同样也是我所疑惑的。

“那一些战士们战斗得那么长久,那么厉害,那么勇敢。他们到底是一些什么人呢?他们运动的革命根据是什么呢?究竟是怎样的希望,怎样的目标,怎样的梦想,让他们成为顽强到难以置信地步的战士的呢?”我从质疑到明白到感动。首先我跟随作者来到了延安,遇到了鼎鼎大名的周恩来,从他那说话的口气中,深切地感受到它是一个平易近人、温文尔雅、细心热情的人,他还那么博学多才,作战策划之时,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我认识了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湖南省路桥集团国的主席毛泽东,他是具有丰富才华与具备多样性知识的博学人物,他那中国湖南省路桥集团农民质朴率真的性格,富有生动的幽默风趣让人更易接近,然而他却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湖南省路桥集团正是他们这些红星拯救了中国。他们共产主义信念是无比的坚定,他们拯救被压迫的人民,他们大无畏的胸怀让敌人无比畏惧,他们永不言败,战无不胜。

我读这本书印象最深刻的却是称呼少年先锋队员时用的小鬼这个词,它充满着感情色彩,让同志的关系更为融洽,反而映衬着红军们的伟大。这些队员不仅是一群清纯的青少年,更是一群年轻的中国红星,他们来到了保安,坚持奋斗,继承红军精神,他们不就是我们吗?湖南省路桥湖南省路桥集团集团

我们要传承宝贵的红军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坚韧勇敢,知道自己来的初心,时时用立下的宏志鞭策驱动自己,更要知道自己要前进的方向,肩负的使命,为中华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 篇11

近几日,因为学校的推荐,我去读了一本名为《红星照耀中国》的报道性文学作品,其作者是埃德加·斯诺,一位十分优秀的美国新闻作者,他来到了当时动荡的中国在报社工作,跟随着红军共同生活,而这本书则描写了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

这本书一共有12章节,语言虽然朴实平和,没有过于繁杂的辞藻堆积修饰,但确真实可信,字里行间都透露着浓浓的情怀,刻画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如毛泽东、周恩来等;同时又叙述了一件件入木三分的故事,如苏区教育、长征、西安事变。

在众多事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本篇主要记述了他采访毛泽东的情况,通过与毛泽东几个晚上的谈话,他了解到毛泽东的生平,童年时期如何反抗他的父亲,如何读书,如何影响他一生的故事;如何从军,如何进入长沙师范学校,投身政治活动,创立文化书社,反对军阀,组织工人运动等等。尤其是他如何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以及作为共产党员毛泽东的辉煌事迹。毛泽东是亿万农民的大救星,领导中华民族走向解放,而且文采斐然,诗词字字豪放,有着“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壮志豪情,如今很多人的家里还挂着毛泽东的画像。就是这样一位伟人,在做出大事业前,总也免不了刻苦学习,坚定信念,将来如若我们也要干成一番大事业,必将这样才好。

从本书一字一句中,我都能体味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大无畏主义精神。红军用火一样的爱国情怀,燃起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热情;用铁一样的坚定意志,带领着中华民族走向解放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如一颗闪耀的红星照耀着中国的西北,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范文系列


优秀的影片是我们心灵的营养品。人的思维想法因为一个故事情节而发生改变时,我们不妨将容易遗忘的心得感悟撰写成观后感,一篇优秀的作品观后感有哪些要求?写观后感时有什么我们会疏忽的地方吗?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范文,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范文 篇1

这两天,我和同学们在班里上了两节网课,这个网课并非是老师直播线上教课,而是看视频讲解。

我们读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为了巩固读后感悟和所获知识,老师就找了两个讲解视频让我们看。(有同学认为这没有必要,但我比较赞同。下面,让我和你们分享一下我的阅读理解吧!

这本《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斯诺,此书描述了斯诺到中国目睹了二十世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他的采访时间由1936年6月一10月,在陕甘宁边区进行访问,受访的人数有几百人,记录了十几本密密麻麻的笔记和日记,并拍摄了几十卷胶卷照片,真是太兢兢业业了。

就在采访后一年,也就是1937年10月,斯诺所写地《红星照耀中国》首先在英国出版了,这本书一问世便轰动世界,各界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杰作,标志着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使西方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我认为此书所描写的红军队是一支平等团结、互助友爱、纪律平明、英勇无畏的队伍。读了这本《红星照耀中国》,我看到了共产党领袖的非凡魅力;他们心怀天下,忧国忧民;他们智慧非凡,敢为人先;他们胸襟宽广,大公无私;他们坚毅执着,百折不挠。

我希望这本书被更多的青年学者所阅读,传承红色精神,谱写华夏新篇。

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范文 篇2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对中国红军的一部采访记录,书中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的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革命做出了高度的评价,据说,这本书被译成近二十种文字,成为风靡全球的经典名著。

寒假期间,我怀着崇敬和好奇的心理,拜读了这部红色经典,虽然语言有些晦涩难懂,但是还是获益匪浅。

如果有人问屈指可数的共产党是怎样战胜了规模庞大的国民党的呢?那么我就可以坚定的说,因为他们有坚定的信念,有自强不息的精神,他们号召中华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终于在物质条件及其艰苦的条件下创建了属于自己的政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读到第六篇的死亡和捐税的时候。我看到,想要做一个奉公守法,诚实守信的公民竟然是那么的难,因为那里一直熏陶着贪婪腐败的气息。街上尸横满地。在那里,有钱就是王道,有权就是开启王道的钥匙。如果没钱你就会受到鄙视讽刺,或者把你当成一位共产党枪毙。

但是当作者来到红区时,感到的却是久违的温暖。他们视死如归,不害怕任何的威胁,他们平等待人,就毛泽东同志也为人民亲力亲为,尽自己的一份力。

有没有红军,老百姓的生活截然不同,我想这就是红军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吧,因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我的书上有两张1938年的插图,我的印象特别深刻,第一张图中有四个小孩儿在对着课本大声朗读着,旁边还有四支粗糙的铅笔,那一个个苍白的小脸上流露出一丝丝认真的神情,一张破木桌,四只破板凳子,道尽了生活的艰苦,可是他们仍然努力的学习着。看看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另一张是书中出现的小红鬼,图中,他们小小的年纪,有的可能还没有我高,瘦骨嶙峋的身材。面对着紫红的太阳的烘烤那泛有一丝青春年华的气息的脸颊上渗出一丝丝汗珠他们是勇敢的,是英勇无畏的,他们正处于舞勺之际,却已经成为一位军人,他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今天看来也是让我肃然起敬!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红军就是这样排除艰难万险之后,走向了成功,看了这本书,我也明白了,只有自立自强,不畏艰险才能创造辉煌。书写历史永恒的篇章!

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范文 篇3

在即将上初二的暑假中,我与埃斯加·斯诺一起走过这条雄伟的红色之路。

1936年是中国国内局势大转变的关键性的一年。作者埃斯加·斯诺带了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六月间由北平出发,经过西安,冒着生命危险,进入红色区域,成为了第一个进行采访的西方新闻记者。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斯加·斯诺的不朽名著,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作品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自1936年6月至10日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红色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作者善于表现人物的外貌、心理、个性,大量采用白描、细节描写、对话、特写等表现手法,将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斯诺在书中用细腻的笔触写到了多位红军将领:气度恢宏、学识渊博的毛泽东,温文尔雅、谈吐不凡的周恩来,健壮如虎、疾恶如仇的贺龙,德高望重、老当益壮的徐特立,信仰坚定、热情真诚的徐海东……这些传奇式的人物个性鲜明,颇具特色。

《红星照耀中国》让我们仿佛回到了那激情燃烧、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深深地感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光辉历程,深刻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和感受到伟大的英雄壮举,从而擦亮心中的信念之灯,点燃心中的红色激情,并将自己融入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中,让红色精神在不断地传承中获得永生。

如今,在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一步步走向富强,共产党就似一颗红星,永远照耀着中华大地!红军长征精神永存在

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范文 篇4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本书影响深远,在于它不仅记录了当时不为人知的红色中国,更在于它从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刻画了这些在作者眼中与众不同的中国人民。记得书中提到,在中国,消极的满足是普遍的现象,但是快活这种比较高一级的情感,却的确是罕见的,这意味着对生存有一种自信的感觉。当时的红军战士便是很快活的,他们觉得自己是在为自己而战,为中国而战,为平等而战,为自由而战,这是他们伟大的信仰。

对于我来讲,这本书,它不仅只是一本书,它更是一个关于中国革命最好的群像图。感谢这本意义非凡的历史图册,它让我再次体会到生命的真谛与意义。时隔一个多月,在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我怀揣一颗热忱的心再次翻开这本名著,书中一幕幕场景无不让我感受到红军的气度、信仰和坚持。愿我们都能从中获得最真实,最美的享受。

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范文 篇5

生命旅程,愿智慧之光照耀一生。

《红星照耀中国》,一本真实描述红色中国的著作。埃德加斯诺以他充满热情和生动的笔触,记述了日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的一点一滴,描绘了坚忍不拔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战士,英勇卓越的革命斗争,以及熠熠生辉的革命理解。大到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著名论断,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小到党员和民众的言行举止,构成了传神而又立体的影像,令读者无不身临其境,为之动容。作品没有过多的政治说教和歌功颂德,写得富有生活气息,很有趣味,读来轻松愉快,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精神风貌。

那个时代的共产党,已经成为一个伟大的传奇。或许他们十分孤独,但却在幽暗的历史隧道中闪闪发光。时间会印证真相,功过有后人评判。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国土,而当权者却打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旗号,把屠刀指向人民。整个中国都处于水深火热,这种时候迫切需要有人,站出来挽救危局,这个人无疑是毛泽东领导下的共产党。越来越多的人义无反顾,前仆后继地参加革命,参加共产党(尤其受此书影响,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奔赴中国战场)。正如夏明翰诗所言,“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因为这是一个有理想的政党。

而共产党是人民的队伍,得民心者得天下。共产党的胜利,从某个角度折射出当时蕴藏在民众思想里的智慧之光,这是正义的力量,也是中国的希望。

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争取解放,支持独立的道路上,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遗忘及背叛!

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范文 篇6

如果中国没有解放,在一个个充满炮火声的日子里,百姓是多么痛苦阿!我想你们都在繁华的城市生活,在吃喝玩乐的时候,谁又想过这些都是怎样来的呢?这些都是谁得来的呢?这都是工农红军得来的。

这几天我怀着好奇地情绪读完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这本书用讲故事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工农红军如何用智慧和斗志战胜蒋介石。勇猛战斗,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战胜敌人,在失败中不灰心,不气馁,在途中帮忙过许多百姓,深受百姓的爱戴。这本书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官帽山上的300多名红军被敌军重重围困。红军团长许光达突然望见有一条长长的藤罗,立刻带领300多名红军战士用藤罗顺利下官帽山。红军战士用智慧和勇敢突围了。还有一个故事:夏明翰在1921年成为共产党员,1928年,由于叛徒的出卖,夏明翰不幸被捕。夏明翰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起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之后人!从这两个故事中让我明白了红军战士们以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胜利的凯歌,为中国人民事业立下了不朽功绩。

红军的精神,是一笔精神财富,激励着中国之后人。红军将士们为了崇高理想而百析不挠,奋勇拼搏的革命精神。从那里给我的启示是:我们不能辜负战士们对我们的期望,要勤奋学习,做一个祖国的栋梁,为祖国做更多的贡献。

电影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1000字


以下是由编辑为你整理的《电影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现在你是否对作品名观后感一筹莫展呢?经常写观后感,加强创作能力,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电影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篇1】

电影《红星照耀中国》以独特的视角讲好中国故事,以精品奉献人民,这也再一次印证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服务。

《红星照耀中国》讲述的是一段物资极度贫乏的苦难时期,那是一个生命随时可能消失的特殊时代,那也是绝对不能被忽略的一代人的青春岁月,到底是什么,让这支年轻的队伍义无反顾地抛头颅洒热血,笃定而幸福地把自己的生命交付出去,以难以置信的自我牺牲,带领全国人民从战火硝烟中走向了新中国的胜利?

毛泽东虽为中国人民的领袖,却自觉与人民同甘共苦,从不搞特殊化。因为毛泽东的心里只有人民,他自己以身作则,各级官员不令而行,一事当前首先考虑群众的利益,干工作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是高尚品格的力量。

任何杰出的个人,身后都站着一个杰出的群体。当时还有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许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红军将领,正是他们这一大批品格闪光的中坚领导干部,以强大的政治魄力和人格魅力,深刻了解和综合表达了当时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民众的意愿,并将其上升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觉悟和信念。这种信念以星火燎原之势,感染了千千万万的青年官兵,也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最终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穿越70多年历史的风风雨雨。时至今日,中国共产党已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执政党向市场经济下的执政党转变。党的历史方位的转变对党的执政方式、领导方式以及党的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国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载体,团干部是党的青年干部的重要组成,是共青团工作的骨干力量。目前,全团专职干部有25万多人,兼职干部接近500万人。毫无疑问,团干部也应该自觉地以新的视角来审视自己肩上的使命与责任,以新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不断提升个人品格,自觉顺应时代的转变。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头,国际国内环境都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在近现代史中,我们国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大国间、东西方综合国力的竞争、创新能力的竞争、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竞争愈加复杂和激烈。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改革不断深化、社会深刻转型,社会道德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少数青年道德的沦丧、信仰的缺失,正腐蚀着整个社会的公序良俗。

让党放心、让青年满意,是从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到习近平同志对团干部的一贯要求。在这个时代,有品格的人不仅仅是社会的良心,也是推动社会良善发展的最好的动力,团干部作为青年领袖,尤其要发挥榜样作用,积极适应青年群体的思想和需求多元化的特点,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与新一届团中央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提出的“四个带头”的要求,带头刻苦学习、带头苦干实干、带头严格自律、带头联系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心系广大青年、提高工作能力、锤炼优良作风,全面提高自己,从严要求自己,当好广大团员青年身边的表率。

所以,茫茫人海之中,不要问我是谁,我是我们。也许我们不是满天星辰中最亮的一颗,但我们和许多我们一起,在努力燃烧自己,发出照亮人心的光芒。我们知道你正向我们走来,因为,你不是别人,你就是我们!

电影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篇2】

在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的途中,我看见深红的玫瑰花;蔚蓝的兰花……每一朵花都宛如人境的仙女般美丽。在万千花海中一朵不起眼的红杜鹃显得十分别扭,整只花好像一阵风吹过,就为之折断。

天空阴阴沉的,乌云密布,倾盆大雨,暴雨像一只迅猛的凶兽扑了过来 ,但我知道风雨过后一定会有希望出现……在纪念馆里,我看着缴获的武器,我不禁想起了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

在百年前的革命年代,有一个青年出生在村子里,他受了六年的私塾教育,不满足这样的封建教育,留下了一张纸上面写着: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在当时那个年代,军阀混战,地主当道。一一个像这样有志青年站了出来,在这片昏暗的)白话文○(大地上燃起了红 色的曙光。

在国民党的铜墙铁壁包围下,外界认为红军只不过是几千名土匪罢了或者红军根本不存在。美国记者斯诺不过自己的生命危险进入了苏区,曾写道:为了要探明事情的真相,难道不值得拿一个外国人的脑袋去冒险一下吗?,这个代价不算太高。这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精神吗?

在华南苏区,那里是红杜鹃盛开的地方,战士们曾在红杜鹃花丛里战斗,想到这里,我不禁对这杜鹃花产生敬意。在第五次围剿中,红军不得不长征前往陕北,留下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言。当红星照耀在西北,每个青年都号召起来,组成苏维埃政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红军的开支有百分之十五到二十是人民自愿捐款。

在红小鬼的那一章,我感慨万千。一群不到十八岁的少年能够认识到红军是替穷人打仗的,去主动参加红军。有一个十五岁的廋弱青年,曾说:行军是不苦的。我们革命青年不能够想到事情是不是困难;我们只能想到面前的任务。谁能想象到一个青少年能够走完这二五千里长征呢?我看到了原本黑暗的中国在这一颗颗红星照耀下,变得生机勃勃。

暴雨停了,我望向馆外,一朵朵红杜鹃迎风而起,在雨水的滋润下傲然绽发。

杜鹃花虽然没有牡丹那样富贵堂皇;也没有水仙那样冰清玉洁,亭亭玉立;但它包涵着革命者的鲜血,更涵着中国年轻人耐心,勤劳的品质。

黑夜将至,红色的曙光依旧照满中华大地。

评:这篇读后感的写法特立独行,从一次进军事博物馆的途中开始入笔,抓住红杜鹃这个线索性事物展开对小说的回顾和剖析,给人眼前一亮之感。

电影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篇3】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已经读完三周了,一直没有静下心来整理一下自己的思想,或许我应该再读一遍,思想才会更完整。粗略读完之后,有四个想法比较突出:一、我对朱德多年的印象是错误的;二、生活背景对写作的影响;三、信念的力量;四、表达正义的声音一个足矣。

一、对朱德印象:我没有读过有关他的传记,印象中只有一篇文章《我的母亲》,也已经很模糊。感觉他会打仗带兵,是个“大老粗”,但是文中却写道“他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其次,他对一切事情都十分负责;三,他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这是对他性格的描写。还有他夫人康克清对他的评价:“他喜欢运动,但是也喜欢读书。他仔细订出读书计划,熟读ZZ、经济的书籍”这是我根本不知道的,我以为他只是一个不识字的会打仗的人。当我读到他曾在巴黎、柏林读过书时,更是颠覆了我的所有偏见,原来他是一个有着国际主义视野的司令;他还坦然谈到他的私生活问题一共有四个妻子,我被他的坦率打动了。他对共产党的忠诚也让我很敬佩。作家斯诺这样写道:朱德就这样简单地结束了他的自述。但这些朴素的话,是许多年不能想象的最最生动的人生经历的辉煌纪录----这是一个大胆无畏和大公无私的故事,一个无比勇敢和智慧的故事,一个难以相信的苦难的故事,一个为着忠于一个为民族的自由解放而斗争的伟大注意而丢弃个人享受、财富和地位的故事。当这一时期的历史完全被写下的时候,上述这个简单的自传将长上血肉,我们就看看到这部历史的新的一页上涌现出一个人物----少数真正的时代伟人之一。”

读完这些,我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无知,更可怕的是因为无知而产生的偏见。解决无知和偏见的最好的方法应该是读书,读更多的书,读好书。

电影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篇4】

在暑假的一天,一股清风拂过,在不知不觉中手中的《红星照耀中国》一翻到了最后一页,可我还在兴奋地回忆着红色中国的一件件令人难忘的事情。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

是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冒着生命危险于1936年6月开始,从战场一线获取的一手资料,真实度高。对那个年代出于革命和战争的激浪中的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革命群众生产、生活、战争的真实写照。这位记者是谁?他就是——埃德。加斯诺,一个来自西方世界的使者和观察员。

众所周知,在抗战时期,由于明清时代长期的闭关锁国,中国的对外物质和文化交流几乎停滞。致使西方各国对中华文明及价值取向产生了极度陌生感,继而对中国人民产生了敌意。但是在西方也有很多渴望去了解这个陌生国度真正面目的学者,斯诺就是其中一位渴望了解东方文化的和平使者。他在中国待了七年,带走了许多关于中国风土革命的资料。促进了中国的对外和平交往。

文中描写了很多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描写,这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十分感兴趣,他们渴望了解在中国领导人阶层的待遇。在外界看来,作为领导人应该身份显赫、财富惊人、生活奢华、前呼后拥;那么斯诺笔下的中国领导人的形象如何呢?毛泽东,一位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导人,他的日常生活会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看斯诺见到的毛主席的草根生活。文中写到他是个面部消瘦,看上去像林肯的认,有些驼背,双眼炯炯有神,难以想象一个国家元首级的人物,看上去和普通农民一般无二,单凭这一点就可以证明事实并不如外国人想的那样。毛主席与士兵同等待遇,一样吃粗粮,和奢华相去甚远,国民党政府悬赏25万要他的首级,可他毫不介意,和路旁的农民走在一起,一遍做着手势,这便是中国的革命领导人,和西方国家的领导人形象有着天壤之别。整本书讲述了许多那个年代发生的事情和革命生活,斯诺向大家展示了一个真实的,不一样的红色中国。让世界上更多人渴望了解中国,渴望学习中国的文化。斯诺作为一名美国记者,他是开放的,公正的,友好的,值得尊敬的。

书中还有一个角色也同样值得尊敬,那就是我们中国的革命者,他们宽容、大度、友善。有一句歌词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我在这里有必要提示一下斯诺的身份:一个来自美国的,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记者,这个国家——中国的政治对手,或者说是敌人。一个敌人上门找我们会做什么?绞杀还是驱逐?当然,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这都不是!宽容大度的中国共产党人以贵客的方式来接待了这个敌人。书中提到了周恩来见到斯诺后的对话是这样的你是一个可靠的记者,对中国人民很友好,我们知道这些就够了。你不是共产主义者,这对于我们没有关系的。来苏区访问的记者我们都欢迎。不许新闻记者采访的是国民党,你见到什么都可以报道,我们要给你一切帮助来考察苏区。这是一种何等的大度和政治自信!敌人转变成了朋友,有朋自远方来,当然不亦乐乎!不仅仅世界对中国充满好奇和陌生渴望了解,而当时的中国又何尝不渴望被世界所了解和尊重?中国从那时起就以前所未有的积极和气度去拥抱世界。

正是由于斯诺记者的勇气、公正、开放。和当时红色苏区革命同志的大度、友善、自信成就了之后的新中国乒乓外交及具有时代意义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并在不久与中国就建立了外交关系。一对宿敌终成了朋友。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让世界尤其是西方国家更深入的了解当时的中国革命斗争的真实面貌和巨大的、革命必胜的意志和决心以及战无不胜的革命力量。同时也向世界表达了友好的愿望。斗争不是必然,存在分歧时我们应该去了解事情的真实本质,去思考,以一种更友善、更宽容的方式去面对。我们不要互相伤害而是求同存异,和谐相处让友谊的小船永不沉没,扬帆千里!

评:本文抓住了当时中国苏区对从资本主义国家而至的来访者的态度作为切入点,思路清晰,内容集中,有分析有领悟,更可贵的是有自己的认识。将当时苏区红军对外包容的高尚品质作了较有说服力的分析,这一点,非常值得肯定。

电影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篇5】

《红星照耀中国》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红军飞夺沪定桥。当读到二十几岁的战士作为先头部队冲到最前面,他们被敌军的机关枪扫射不幸中弹身亡,陆续从泸定桥跌落时,后面的红军又分批向前冲,最后取得了胜利。连作者斯诺都觉得这些红军行为不可思议。

我自己也被红军这种不怕死的精神所深深震撼。我反问自己,如果能回到到当年飞夺泸定桥战争场景,敢不敢像当时的红军一样,舍生忘死?究竟是怎样强大的心理支撑,能让二十几岁的红军战士面对敌人迅猛的火力袭击,也无所畏惧的向前冲?

我想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因为对共产党忠心不移的信仰,坚信只有跟党走才能解放全中国,年轻的战士们才敢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堵敌人的枪林弹雨;因为对共产党忠心不移的信仰,坚信只有跟党走才能不再受压迫,让劳苦大众过上好日子,年轻的战士们才会甘愿牺牲自己的宝贵生命,换来一代代中国人的幸福生活;这就是老一辈共产党员们的初心。他们凭借着这份对党忠实而又赤诚的初心,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年代。

(二)、青年党员之初心——铭记历史 守护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应该铭记历史,牢记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应该守护并传承老一代革命先烈的初心,忠于共产党的领导,忠于为党的事业奉献一切,忠于将社会主义道路进行到底。时代在变,但对党的初心不变、对党的信仰不变。

二、牢记使命

雷锋同志曾说过,“愿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这句话是对爱岗敬业精神最精准的诠释。各行各业的工作者都好比是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行业工作者们爱岗敬业、紧密团结、无私奉献的螺丝钉精神,使中华民族持续走向繁荣富强。做为共产党员的行业工作者们应爱岗敬业,用心用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也是报效祖国的一种方式。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作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八个字,镌刻于心、落实于行、传承于世。希望每名党员都能常怀报国志,不移赤子心。

关于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500字


好的影视作品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好的观感体验,人在不同时段、不同心境下看同一部影片会有不同的感受。那么此刻我们就应该动笔去撰写一份观后感了。观后感可以将影片里的重点进行提炼并且让我们更深入的去了解剧情。什么样的作品观后感值得一看呢?我们的栏目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 篇1

我是第一次看这一本书,看的时候是挑选了一些看起来比较吸引我的章节,我认为《红星照耀中国》的非凡之处在于,它首次记录了毛泽东和其他共产党人的生平故事,以及这场鲜为人知的革命。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极具预见性的。斯诺的这本著作之所以成为一部经典,是因为它在两个方面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一是作为历史的真实记录,二是作为对历史趋势的预见。这本书的地位,不仅仅是处于政治与回忆录,更是一本记载了中华民族的血泪史。

斯诺以一个美国人角度讲述了中国的情况,这本书中或多或少的带着一些美国社会的色彩,但是我读了这本书后,更加了解了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难处与存在哪些巨大压力,我之前一直认为中国在抗战时期打仗是十分容易的,小时候看地道战,地雷战,感觉小鬼子特别傻,踩个雷就上天了,实际上战争是十分残酷的,所以,我们更不能忘记以前的屈辱,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报效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的强大是来之不易的,是来自那些有着高尚奉献精神的革命烈士们,我们要去敬重他们,纪念他们。

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 篇2

长征二万五千里,就像一团火焰照亮征程。其中不乏艰难,而长征中“大渡桥横铁索寒”的“强渡大渡河”无疑是最艰难的一段。

首先面临一难——英勇好战的彝族人。“彝族人对汉族人的仇视由来已久,只要有汉族的军队经过他们的边界,几乎无法避免损失惨重或全军覆没。”如此沉痛代价,可见要想经过领区确为难事。然而红军利用谈判巧妙化解,可见其机敏、有谋。

其次面临一难——河水的湍急险迫,敌人的疯狂进攻。第三天要花4个小时才能运人至岸。河水越急,速度越慢,并且蒋介石的飞机已经发现红军,敌军正从东南方赶来。狂轰烂炸、子弹猛扫、河水汹涌的三重夹击更使红军进退两难,岌岌可危。

最后面临一难——飞夺泸定桥。峡谷屹立,河道狭窄,是地理环境之难。铁索空荡、枪林弹雨是敌军布置之难。如此艰险,红军却不怕牺牲,勇往直前,无数人落下,无数人前行。穿过熊熊烈火,全速冲过桥板,是红军战士的无畏。白军逃跑,投降,红军兴奋欢呼……

三难重加,实为艰险,红军以大无畏的精神冲破囚笼,确为人民典范。

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 篇3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原名《西行漫记》,作为一本真实描述红色中国的著作,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作品。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革命和战争最凶猛、最危险的时期,斯诺孤身一人冒险穿越层层封锁,长途跋涉来到陕甘宁边区,寻找红色中国的故事,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撰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并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

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 篇4

这几天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读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是一本纪实性很强的作品。用讲故事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工农红军如何用智慧和斗志战胜蒋介石;勇猛战斗,用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战胜敌人;在失败中不灰心、不气馁;在途中帮助许多百姓,深受百姓爱戴。

这其中给我的印象最深的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万里长征。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万里长征开始有三十万人,而经过长征后只剩三万人。过大渡河的时候,桥被拆了一半,对岸还有机枪手,而红军们不畏险阻勇敢的爬了过去,把炸弹丢向敌军阵地。过大草地时,藏人向红军开枪,不让他们拿到牛羊,红军只能艰苦的吃甜菜、萝卜、草根。

红军一共爬过十八条山脉,其中五条山脉时终年盖雪的,渡过二十四条河流,经过十二个省份,占领六十二座大小城市,突破十个地方军阀军队包围。

长征所折射出的精神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学习。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繁荣的重任。我们要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发展而努力奋斗。

电影《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500字


1、《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500字

今天观看了《红星照耀中国》这一部电影,说实话,感悟还是很深的。

这部电影,极度反映了在被蒋介石和各军阀的统治下,底层农民多么艰苦的生存环境,当外国记者施乐先生来到中国,想来寻找东方之美,但还未发现东方之美,就已经看到了农民们残不忍睹的景象:人们死的死,伤的伤,活下来的,也早已瘦成了皮包骨头,可以看出,在帝国主义与军阀的统治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一些大富豪,大地主坐拥农民的土地,用农民工赚来的钱去花天酒地,这也是让我们共同愤怒的一个景象。

当然,也不免会有人站出来反抗,毛泽东主席带领着红军,一起来反抗帝国主义与军阀统治。他将土地分配给农民,打败盘库在村庄附近的土匪。并且当人们团结在一起,一起游行示威,唱着《义勇军进行曲》的时候我也感到很自豪与感动,我也终于知道为什么蒋介石要上二十五银洋,不论是死活,都要抓回毛泽东的原因了。

等到电影的结尾时,年轻的毛泽东和施乐记者一同在天安门广场仰望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场景,着实令人感动。望着上面“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几个大字,我感到无比自豪,虽然那个毛主席只是一个演员,但我相信,这也是毛主席对未来希望的景象,人民幸福,国家安康。

2、电影《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500字

细节处理很有问题。拍历史类片子很容易看得出来是不是真的想拍好,真的想做好片就应该像《长安十二时辰》一样做好细节的把控。叙述平均着力,每件事情都讲一点又不讲清楚,就像是讲了十几个小故事,似流水账,且缺乏主线,散漫。插些乱七八糟的内容干啥呢?导演是监控摄像头吗?很多台词是原著中的原话,但导演尽挑了些十分红专的话语。虽然确实都是作者原话,但这不能体现出一个记者应有的中立,而且很容易给观众一种灌输的感觉,从而影片本身的教育意义也会打折扣。

片中很多小故事也确实是原著中所记述的,然而影片的交代没有前后背景,真的很令人摸不着头脑。且不懂取舍(忍不住重复)。作文一部电影让观众看出来是在拍电影那是真的失败,服化道做的不够细致,但是至少没有大问题。转场镜头过于生硬,PPT……全片演的最好的是居然是斯诺和——蒋介石……蒋介石严重黑化,但那些话他确实说过……电影比同名书籍低了不止一个档次

好在最后结尾的创意还算不错,不过也该交代一下后续同名书籍的巨大影响?看在题材不错,又是建国七十周年献礼片的份儿上,多给半星打三星吧。

今年有几个特别好的主旋律题材都被浪费了。按被毁的从轻到重的成都排序分别是《烈火英雄》《破冰行动》《红星照耀中国》。

结论:大家去看原著吧,别看这电影。估摸着是个小成本低制作靠单位包场赚钱的。

电影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5篇


你想了解作品名观后感该如何写吗?随着社会的发展,看电影成了人们消遣放松的一种方式,欣赏完一部作品后,我们会被其中的情节所吸引。有时我们就需要记录这些想法,写进观后感里去,以下是我们收集整理的“电影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欢迎本文为大家提供参考!

电影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篇1】

今天观看了《红星照耀中国》这一部电影,说实话,感悟还是很深的。

这部电影,极度反映了在被蒋介石和各军阀的统治下,底层农民多么艰苦的生存环境,当外国记者施乐先生来到中国,想来寻找东方之美,但还未发现东方之美,就已经看到了农民们残不忍睹的景象:人们死的死,伤的伤,活下来的,也早已瘦成了皮包骨头,可以看出,在帝国主义与军阀的统治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一些大富豪,大地主坐拥农民的土地,用农民工赚来的钱去花天酒地,这也是让我们共同愤怒的一个景象。

当然,也不免会有人站出来反抗,毛泽东主席带领着红军,一起来反抗帝国主义与军阀统治。他将土地分配给农民,打败盘库在村庄附近的土匪。并且当人们团结在一起,一起游行示威,唱着《义勇军进行曲》的时候我也感到很自豪与感动,我也终于知道为什么蒋介石要上二十五银洋,不论是死活,都要抓回毛泽东的原因了。

等到电影的结尾时,年轻的毛泽东和施乐记者一同在天安门广场仰望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场景,着实令人感动。望着上面“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几个大字,我感到无比自豪,虽然那个毛主席只是一个演员,但我相信,这也是毛主席对未来希望的景象,人民幸福,国家安康。

电影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篇2】

《红星照耀中国》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红军飞夺沪定桥。当读到二十几岁的战士作为先头部队冲到最前面,他们被敌军的机关枪扫射不幸中弹身亡,陆续从泸定桥跌落时,后面的红军又分批向前冲,最后取得了胜利。连作者斯诺都觉得这些红军行为不可思议。

我自己也被红军这种不怕死的精神所深深震撼。我反问自己,如果能回到到当年飞夺泸定桥战争场景,敢不敢像当时的红军一样,舍生忘死?究竟是怎样强大的心理支撑,能让二十几岁的红军战士面对敌人迅猛的火力袭击,也无所畏惧的向前冲?

我想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因为对共产党忠心不移的信仰,坚信只有跟党走才能解放全中国,年轻的战士们才敢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堵敌人的枪林弹雨;因为对共产党忠心不移的信仰,坚信只有跟党走才能不再受压迫,让劳苦大众过上好日子,年轻的战士们才会甘愿牺牲自己的宝贵生命,换来一代代中国人的幸福生活;这就是老一辈共产党员们的初心。他们凭借着这份对党忠实而又赤诚的初心,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年代。

(二)、青年党员之初心——铭记历史 守护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应该铭记历史,牢记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应该守护并传承老一代革命先烈的初心,忠于共产党的领导,忠于为党的事业奉献一切,忠于将社会主义道路进行到底。时代在变,但对党的初心不变、对党的信仰不变。

二、牢记使命

雷锋同志曾说过,“愿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这句话是对爱岗敬业精神最精准的诠释。各行各业的工作者都好比是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行业工作者们爱岗敬业、紧密团结、无私奉献的螺丝钉精神,使中华民族持续走向繁荣富强。做为共产党员的行业工作者们应爱岗敬业,用心用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也是报效祖国的一种方式。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作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八个字,镌刻于心、落实于行、传承于世。希望每名党员都能常怀报国志,不移赤子心。

电影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篇3】

电影《红星照耀中国》以独特的视角讲好中国故事,以精品奉献人民,这也再一次印证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服务。

《红星照耀中国》讲述的是一段物资极度贫乏的苦难时期,那是一个生命随时可能消失的特殊时代,那也是绝对不能被忽略的一代人的青春岁月,到底是什么,让这支年轻的队伍义无反顾地抛头颅洒热血,笃定而幸福地把自己的生命交付出去,以难以置信的自我牺牲,带领全国人民从战火硝烟中走向了新中国的胜利?

毛泽东虽为中国人民的领袖,却自觉与人民同甘共苦,从不搞特殊化。因为毛泽东的心里只有人民,他自己以身作则,各级官员不令而行,一事当前首先考虑群众的利益,干工作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是高尚品格的力量。

任何杰出的个人,身后都站着一个杰出的群体。当时还有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许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红军将领,正是他们这一大批品格闪光的中坚领导干部,以强大的政治魄力和人格魅力,深刻了解和综合表达了当时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民众的意愿,并将其上升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觉悟和信念。这种信念以星火燎原之势,感染了千千万万的青年官兵,也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最终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穿越70多年历史的风风雨雨。时至今日,中国共产党已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执政党向市场经济下的执政党转变。党的历史方位的转变对党的执政方式、领导方式以及党的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国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载体,团干部是党的青年干部的重要组成,是共青团工作的骨干力量。目前,全团专职干部有25万多人,兼职干部接近500万人。毫无疑问,团干部也应该自觉地以新的视角来审视自己肩上的使命与责任,以新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不断提升个人品格,自觉顺应时代的转变。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头,国际国内环境都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在近现代史中,我们国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大国间、东西方综合国力的竞争、创新能力的竞争、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竞争愈加复杂和激烈。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改革不断深化、社会深刻转型,社会道德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少数青年道德的沦丧、信仰的缺失,正腐蚀着整个社会的公序良俗。

让党放心、让青年满意,是从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到习近平同志对团干部的一贯要求。在这个时代,有品格的人不仅仅是社会的良心,也是推动社会良善发展的最好的动力,团干部作为青年领袖,尤其要发挥榜样作用,积极适应青年群体的思想和需求多元化的特点,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与新一届团中央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提出的“四个带头”的要求,带头刻苦学习、带头苦干实干、带头严格自律、带头联系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心系广大青年、提高工作能力、锤炼优良作风,全面提高自己,从严要求自己,当好广大团员青年身边的表率。

所以,茫茫人海之中,不要问我是谁,我是我们。也许我们不是满天星辰中最亮的一颗,但我们和许多我们一起,在努力燃烧自己,发出照亮人心的光芒。我们知道你正向我们走来,因为,你不是别人,你就是我们!

电影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篇4】

“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电影结束,我耳边却依然“听着”着这铿锵有力的呐喊......

看完《红星照耀中国》这部电影,我的心灵是震感的,坚定的,沉重的,更是自豪的!红军勇土有一种无所畏惧的勇士,叫红军;有一种坚不可摧的保垒,叫红军;有一种所向披靡的力量,叫红军。《红星照耀中国》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它,让世人知道,红军是永不言败的,他们的信念是无法动摇的!

在这部电影里,每一幕,每一段故事,无不将红军所拥有的优点,所展示的面貌,所蕴含的力量表现得淋离尽致,给我们心灵以强烈的震撼。从记者刚来到中国,到进入红区,与红军领导人交谈,再到最后的感慨,都十分具体真实,纪实性很强,简单的叙事中穿插了名种政治术语,时而妙趣横生,时而严谨认真,从两方面突出了红军具备而其他人所不具备的特点:坚韧不拔、英勇无畏。

细细品味这部电影后,印象最深的却是电影的纪实。20世纪初期,硝烟四起、烽火连天,却有人逆火而行,从光明走向了黑暗之处,将一个鲜为人知的红色中国带到了世界眼前,并留下了一本宝贵的著作,他就是美国记者埃德加听诺。将近一个世纪以后,在阳光下幸福生活的我们看了《红星照耀中国》这部电影,让我们了解到了中国红军点点滴滴的的感人事迹。

电影《红星照耀中国》把红色中国表现的淋离尽致。在这部影片中,红色中国全然不是想象的死板,紧张,这里有着好几百万的人民,而苏区的管理可谓并井有条,学校,工厂都有。真可谓麻雀量小,五脏俱全。尽管在当时共产党被苏区外的国民党围剿压迫,苏区的生活十分艰苦,甚至连学校里的课本用的纸都是从敌方得来的传单,枪械田是从乾县府和的,但是在这种艰苦的生活环境下,者百姓仍然十分爱戴红军,我想这是因为红军不欺压百姓。反之,还帮百姓从大地主手中夺回了自己的土地。要知道在旧中国,土地就是劳动人民的命。红军可谓是人民的军队。试问,这样一支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军队,会有谁不去爱呢?

通过电影《红星照耀中国》让我们了解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红军将领的生平经历,我仿佛亲眼看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付出的艰辛,我知道了“真正的”红军的生活,我还知道了“红小鬼”, 我又为那些经历战争和被白军剥削的者百姓深感同情,我“亲身经历”了那次的西安事变....《红星程中国》真切地让我们再次回到了那激情烧,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深深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进行革命的伟大光辉历程,深刻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和英雄壮举。

看电影《红星照耀中国》之前,我对当年的战争一如半解;看电影《红星照耀中国》之后,我也对此有更深入的了。引用用《红星照耀中国》书中的一段话:“今天在又一次伟大的历史性体变的日子里,为了解放思想、开动机器,大踏步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进,重读这样一本书是值得的。”同样这句话也可以说,在寻找初心的路上,看这部《红星照耀中国》这样一部电影是值得的。

电影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篇5】

在暑假的一天,一股清风拂过,在不知不觉中手中的《红星照耀中国》一翻到了最后一页,可我还在兴奋地回忆着红色中国的一件件令人难忘的事情。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

是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冒着生命危险于1936年6月开始,从战场一线获取的一手资料,真实度高。对那个年代出于革命和战争的激浪中的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革命群众生产、生活、战争的真实写照。这位记者是谁?他就是——埃德。加斯诺,一个来自西方世界的使者和观察员。

众所周知,在抗战时期,由于明清时代长期的闭关锁国,中国的对外物质和文化交流几乎停滞。致使西方各国对中华文明及价值取向产生了极度陌生感,继而对中国人民产生了敌意。但是在西方也有很多渴望去了解这个陌生国度真正面目的学者,斯诺就是其中一位渴望了解东方文化的和平使者。他在中国待了七年,带走了许多关于中国风土革命的资料。促进了中国的对外和平交往。

文中描写了很多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描写,这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十分感兴趣,他们渴望了解在中国领导人阶层的待遇。在外界看来,作为领导人应该身份显赫、财富惊人、生活奢华、前呼后拥;那么斯诺笔下的中国领导人的形象如何呢?毛泽东,一位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导人,他的日常生活会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看斯诺见到的毛主席的草根生活。文中写到他是个面部消瘦,看上去像林肯的认,有些驼背,双眼炯炯有神,难以想象一个国家元首级的人物,看上去和普通农民一般无二,单凭这一点就可以证明事实并不如外国人想的那样。毛主席与士兵同等待遇,一样吃粗粮,和奢华相去甚远,国民党政府悬赏25万要他的首级,可他毫不介意,和路旁的农民走在一起,一遍做着手势,这便是中国的革命领导人,和西方国家的领导人形象有着天壤之别。整本书讲述了许多那个年代发生的事情和革命生活,斯诺向大家展示了一个真实的,不一样的红色中国。让世界上更多人渴望了解中国,渴望学习中国的文化。斯诺作为一名美国记者,他是开放的,公正的,友好的,值得尊敬的。

书中还有一个角色也同样值得尊敬,那就是我们中国的革命者,他们宽容、大度、友善。有一句歌词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我在这里有必要提示一下斯诺的身份:一个来自美国的,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记者,这个国家——中国的政治对手,或者说是敌人。一个敌人上门找我们会做什么?绞杀还是驱逐?当然,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这都不是!宽容大度的中国共产党人以贵客的方式来接待了这个敌人。书中提到了周恩来见到斯诺后的对话是这样的你是一个可靠的记者,对中国人民很友好,我们知道这些就够了。你不是共产主义者,这对于我们没有关系的。来苏区访问的记者我们都欢迎。不许新闻记者采访的是国民党,你见到什么都可以报道,我们要给你一切帮助来考察苏区。这是一种何等的大度和政治自信!敌人转变成了朋友,有朋自远方来,当然不亦乐乎!不仅仅世界对中国充满好奇和陌生渴望了解,而当时的中国又何尝不渴望被世界所了解和尊重?中国从那时起就以前所未有的积极和气度去拥抱世界。

正是由于斯诺记者的勇气、公正、开放。和当时红色苏区革命同志的大度、友善、自信成就了之后的新中国乒乓外交及具有时代意义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并在不久与中国就建立了外交关系。一对宿敌终成了朋友。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让世界尤其是西方国家更深入的了解当时的中国革命斗争的真实面貌和巨大的、革命必胜的意志和决心以及战无不胜的革命力量。同时也向世界表达了友好的愿望。斗争不是必然,存在分歧时我们应该去了解事情的真实本质,去思考,以一种更友善、更宽容的方式去面对。我们不要互相伤害而是求同存异,和谐相处让友谊的小船永不沉没,扬帆千里!

评:本文抓住了当时中国苏区对从资本主义国家而至的来访者的态度作为切入点,思路清晰,内容集中,有分析有领悟,更可贵的是有自己的认识。将当时苏区红军对外包容的高尚品质作了较有说服力的分析,这一点,非常值得肯定。

相信《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500字欣赏》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