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红楼梦读后感1400字 > 地图 > 红楼梦读后感1400字

红楼梦读后感1400字

发布时间:2019-11-06 来源:互联网

红楼梦读后感1400字。

随着时代的发展,观看视频已经取代看书成为人们知识获取的一种主要方式,人的思维不是静止的,观看作品的过程中思维也在不断跳跃。我们也经常会从其他人的观后感中领略到作品的奥妙!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观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该怎么才能把自己对于的观后感更好的记录下来呢?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红楼梦读后感1400字,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由曹雪芹著作的章回体小说,书中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富家公子贾宝玉的视角展现了人生百态以及人性的美和悲剧美。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的读后感,一起欣赏吧!

讲个故事,你家有人做官有人发财,在别人眼里,你家富得不得了。

有一个八竿子不拉不着的远房亲戚,穷的快吃不下饭去,没法过年了。

这家穷人家有一个刘老太太,有一年趁过年之际,到你家打秋风。

第一次来,明摆着要求接济,尽管不太乐意,看在同族的面上,你家长辈于心不忍,给了刘老太太一万多块钱,让她回家干个小买卖,帮她家度过了最难过的时候。

第二次来,这一次是夏天的时候,她家住在农村,在自己地上种了许多瓜果蔬菜。为了感谢你们的帮助,来给你家送一些瓜果蔬菜。

不料这一次,正好赶上你家老太太在家,投了你家老祖宗的缘。

刘老太说话风趣幽默,深知民间疾苦,讲起农家故事很是吸引人。博得你家老祖宗和当家太太的欢心。

这一次,竟然留着刘老太住了下来,不但设宴请她,最后还全家人凑趣,左一个红包,右一件礼物,最后,合计十万元还有余。

刘老太发了一次大财啊!当然,期间也少不了你们小辈们的戏谑调笑。不过,最终也没亏了她。

第三次,这时候你家不富贵了,倒霉了。有人入狱,家当变卖,一贫如洗,树倒猢狲散啊,连当初的刘老太都比不上。

这时候别人都避之不及,但是,你家这个亲戚来了,干什么呢?来帮你家的人啊,接走了你家小妹,最后嫁给了她的孙子。

这个老太太就是刘姥姥。

任何时候,精明、开朗,能说爱笑,爱逗乐,能豁得出脸去,知人情世故。这种人到哪里都是受人欢迎的。再加上一条,能够知恩感义,就更受人欢迎了。

时势造英雄 ,穷困成就刘姥姥。

人穷不怕,如果穷的连最基本的道德品质都没有了,那这个人活着也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作为一个农户,能娶到巧姐这样一个大家闺秀,对后代的教育以及见识,都是非同一般的。从这个方向来看,刘姥姥一家还是占了很大便宜的。

换了我们普通的人,如果有人能在我们贫困时期,在物质上给我们这么大的帮助,不用说给人说笑逗乐了,现实中很多女孩卖身还不是为了钱吗?包括自媒体上自黑搞笑拍抖音,还不也是为了钱吗?这样一想,也就不会为刘姥姥叫冤了。

当然,能要的来钱,让别人心甘情愿掏腰包,还是说明她有过人之处的。

最后,出手救巧姐,说明了刘姥姥质朴、厚道的人生观,侠义的情怀。就这两点来看,这是一个值得结交的农户人家。

从中也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得意时须不张狂,失意时要不迷茫。

题外话:关于银两换算。

清朝康熙年间,一钱银子能买鸡蛋四五十个,一两买四五百个。在清朝那个时候一两银子的价值大概就是现在的三百到七百元之间。

《红楼梦》故事虽以清朝为原型,生活状况却以明朝为蓝本,以明朝的银两价值计算,史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奇怪的时,不同时代一石表示的斤两不同,查了好几个,比较认同这个),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

现在我国一般家庭吃的普通大米大米价格,超市散大米一般均价2.8~4块一斤。一般普通人家吃的是1.5元~3元一斤。

按2元一斤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人民币660.8元。与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600800元也是能够对应的。

第一次得银20两,实际相当于一万三千多元的过年费。

第二次得银有:王夫人一百两,风姐八两;

得物有:衣物绸锻若干,御田梗米两斗,成窑茶杯一个,药品一盒,食品若干,笔锭如意锞子两个。

现银,外加物品售价约计为30两,总得银160两,如果按现在物价来计划,一两银子合人民币660元计,105600元。

这还不算素有成化窑之称的茶杯一盏,无价之宝,可以传家了。

书中刘姥姥三次进荣国府,分别是第六回,第三十九至四十二回,第一一三回 。

HdH765.cOm更多精选观后感阅读

《红楼梦》有感1000字


暑假到了,的读后感频道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红楼梦》有感1000字,供各位参考!

《红楼梦》有感1000字

读罢红楼,心里酸酸的。不知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红粉丽人的香消玉殒?还是投机分子的欺世盗名?好像每种都有一点。但总是觉得那不是全部。从一个男人的角度分析,我豁然开朗,这是嫉妒。我在隐隐之中对宝玉产生了醋意。说来也真是惭愧,但是有几个男性看到一个纨绔子弟的周围无缘无故的缠绕着数不胜数的美女而不心酸呢?

说到这,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还真是数不胜数。首先力推的,就是宝黛的红粉痴恋。在红楼梦里要数这两个人的爱情最纯洁了。从两小无猜,青梅出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曹公简直就是顺水推舟,让读者感到,世间又一份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诞生了。它的出现是那么的自然,几乎没有人怀疑过,它的出现是那么纯洁,纤尘不染。但是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词。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无奈着天尽头,何处有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剧的起因,还不如把责任轨道万恶的封建社会以元春为首的封建集团无情的扼杀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如果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亲身经历的描述,那么我可以感受到一个失去至爱的男人的痛苦。地狱的烈火在身边燃烧,苦不堪言,使我的思想静止不前,这不是切肤之痛,却是切肤之爱。当血泪撒尽的曹公转身面对不堪回首的历史怎能不发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叹!还有要说的就是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了。看到黛玉的郁郁而终,依然那么难过。可待到读完,听甄世隐说着什么兰桂齐芳。

越剧《红楼梦》观感


越剧《红楼梦》观感

刘旭东

一个人一生中总要看几部好戏,或者说一个人一生中总会看到几部难忘的好戏。越剧《红楼梦》就是这样的一部好戏。

我在少年时代看过电影越剧《红楼梦》,当时对宝黛的爱情似懂非懂。后来有了电视剧《红楼梦》,是八六版的,那也是一部经典。当时深为感动。有意思的是,电视剧的拍摄,深受了越剧的影响。其中的人物造型,特别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都是和越剧《红楼梦》一脉相承的。当时人们判断电视剧《红楼梦》的成功与否,有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它像不像越剧《红楼梦》中的人物。于此可见越剧《红楼梦》的影响之大。

昨夜有幸观看了上海越剧院的《红楼梦》演出,让我重温了当年看电影越剧《红楼梦》的印象。经典就是经典,具有恒久的魅力。越剧有几点值得佩服。一是文学的精湛。从小说到舞台剧的转化是一项高难度的操作。从小说《红楼梦》到越剧《红楼梦》更是难上加难。编剧从小说中抽离出宝黛爱情主线,丝丝入扣,结构完整。剧中的唱词更是功力不凡,典雅动人,既有原著的滋养,更有编剧天才的创造,远非一般舞台剧所能比,殊为难得。二是表演的精彩。戏剧的魅力当然在于舞台的呈现。上海越剧院后继有人,其中贾宝玉的唱腔更是满堂生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三是舞美的精致。大观园,怡红院,潇湘馆等等典型环境的营造,为典型人物的塑造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舞台呈现只是其中一角,但以点代面,足以让观众窥一斑而知全豹。

当然,在电视剧《红楼梦》之后,再看这部越剧,也有不讨巧的地方。比如越剧中的"黛玉葬花",就不如电视剧中的《葬花吟》。王立平作曲的《葬花吟》实在太美了,虽来自越剧,却完胜越剧,难以超越,以至于当我看黛玉葬花时,有点走神。

但不管怎么说,越剧《红楼梦》还是一部经典之作。它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在越剧舞台上,难以超越,在整个戏曲舞台上也难以超越。

坐在新落成的江苏大剧院的戏剧厅里看这台演出,确是一种艺术的享受。这感觉其实一点也不比纽约观众坐在百老汇里看《歌剧魅影》逊色。

2017年9月10日

读《红楼梦》随想


【摘要】文体作文模板是同学们作文模板写作的重要部分,同学们一定要注重在生活中的观察与积累,为大家整理了读《红楼梦》随想,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很多人说《红楼梦》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上一星期,我见同桌正好有一本《红楼梦》,便向他借了过来。

故事主要写了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些传奇人物。几天前,书中的第一章我刚看完,真实太离奇了。它主要讲了:贾府生了一个男孩,一落地嘴里就含着一块宝玉,所以起名于宝玉。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作者是具有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呀!宝玉降生在这富贵人家,再加上本来就有些来历,自然就会演绎出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欧文很快就联想到自己,不正和文中的贾宝玉小时候一样,家里条件不是很差,学习环境又那么好,还不好好学习,你说,怎么能对得起老师,又怎么对得起父母呢?想到这里,我暗暗下决心,今后一定要努力学习,报答爸爸妈妈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想着想着,我又把精力全部都放投入到书中了。林黛玉本是苏姑人,因父亲年过半年,母亲又已去世,黛玉身体又不好,父亲森如海不方便照顾她,于是便把她送到外祖母家贾母那里了。小黛玉一生的命运是多么悲惨呀!可以说是自从会吃饭便吃药,上无母亲照样,下无姐妹关照,多么孤独呀!想想我们吃饱穿暖,有时还在学校门口乱买东西,浪费钱,我真实自惭不如。

读到这里,我很惭愧,我们应该节约每一分钱,把这些钱存起来,多买几本课外书,增长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

总结:为大家整理的读《红楼梦》随想就到这里,同学们一定要认真阅读,希望对大家的学习和生活有所帮助。

听《红楼梦》曲有感


听《红楼梦》曲有感

黄诗羽

略微听到这首曲子的时候,我的冰冷眼角中已经有泪水在等待了。

一袭红嫁,一戴凤冠,怎抵得住那说不清道不明的涩泪?红轿子、银担子……这些都是她恨的的东西,她看到它们,也只是心涩罢了。那金黄帐下,那些她曾经一起生活的人,却是要将她与她留恋的家一起撕裂,她看到她们,也只是心酸罢了。

作为贾府的三丫头,探春是很有能力的一个人,无奈她只是个小老婆生的 ,虽然王夫人算看得起,没有轻贱她,但这样的女儿,年少的时候也只能是在大观园这座红楼中做些美好的梦罢了,但最终还是要和番,这命呀,只是比元春差些,可实在也差不到哪里去,结果只能是叹息吧!和亲,有史以来有几人善终呢?

拜首,泪流,回眸,凝望,她想再抓住这片尘土啊!又怎奈何,那只是一触即逝的水中月,又怎奈何,那只是虚无不存的影中幻。那茫茫的大海啊,只有水,只有悲,她像一条小鱼儿,被抛在了这污秽肮脏的政治大海中,诀别那曾经怀抱她的故土,随波消逝去了。

唉,曲终,人散罢。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树倒猢狲散。这个大厦终究是要塌掉的。所说的富不过三代,恰大观园里这些宝呀玉的,都是第三代。

但我不禁叹恨:红嫁包裹着的,仅仅是一个干巴硬脆的木偶人吗?一个淡漠的声音便道:古代女子,只是一堆被涂上红砂的木质棋子,她们的终归,只有冷冰的烈火。或许,那可恨的历史只会无奈地叹息道:封建制度逼迫的,是那些政治奴隶逼迫的。可我不认为仅是如此,那是因为,她们的信念,那古代女子的信念呵,变得愿受屈辱,愿为囚徒,在那父权的社会,又有多少女子愿反抗那千古罪恶的封建制度。

到头来,《分骨肉》所想表达的,我想,一定是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描写的,也绝对是探春对于绝离时的悲痛怅恨,我想,还有更加明显的是曹雪芹的无奈吧,对这社会对女性的可怕摧残,是社会世人的无奈吧,是这个世界的遗憾吧。

涂着五彩漆花的船,启航了。她没有归途,也没有终点,她想不到未来的路吧,也不愿去想了。她只愿在那船头,望这亲爱的故土,这亲爱的人啊,最后一眼,最后一念。

“奴去也,莫牵连!”她,应该是坚强的,也勇敢面对了,无奈接受了,过去的姐妹们在一起的日子再好,也只是红楼一梦,就去吧,棋子已经落盘了。

或许吧。

她,不会忘的。

时间是沉重的,泪水是酸涩的,唯有那匹白马,是她心中唯一的,无秽的白莲花。

逝去罢,叹恨罢,都拂尘罢,那凝望的,只是空无。


红楼梦读后感900字范文欣赏


《红楼梦》是我国经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曹雪芹著作,相信很多朋友都读过,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让人惋惜。小辫子合理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们的读后感,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近一个月的时间,终于再一次将《红楼梦》看完,记得第一次读《红楼梦》是在2005年,我26岁,那个时候读这本书完全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看完后总觉得故事情节不够精彩,没有强烈的代入感,也不得要领。

第二次阅读这本书,虽然很认真,心也很静,更是从中得到了一些感悟,但是却与奇书一词不得其解,从书中许多细节可以看出作者描写的大概应该是明朝中期的社会背景,但实际上应该是暗指清康熙晚期至乾隆中期,曹雪芹先祖是汉族,后来抬籍为满清正白旗包衣,从曾祖起三代人都担任过江宁织造一职,颇受康熙信任,后来雍正继位,由于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牵连,曹家多次家产被抄没,家道从此衰落,而曹雪芹正是经历了由盛转衰的时期,书中贾宝玉应该就是描写他本人。

四大名著都出自明朝,而《红楼梦》却出自清朝乾隆中期,以后来突起之势将《金瓶梅》斩于马下,更是后来居上成为四大名著之首,堪称千古奇书。此书由众多人物构成,主要人物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组成,其中人物描写性格分明各异,层次鲜活,形态各异,情感细腻,对话风趣,服装穿戴让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饮食、房舍、楼台、亭阁、花园、景色用词繁多,比喻唯美,诗词修饰优美,真实生动的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的欧治、生活、经济、文化、也影射了封建社会的奢靡、腐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此书后四十回,开始写得还能跟上曹雪芹的节奏与思路,但后面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情节略显牵强,结局太散漫,几个主要人物交代的不够清晰,让人仔细回味,琢磨之后仍不得章法,这只是我幼稚的思维我甚至在想,如果是曹雪芹来写完,文中的主要人物结局是否不用那么悲凉,他(她)们的命运又会是怎样,那又会是怎样的一番风情。

虽然小时候不爱学习,文化程度太低,也不怎么喜欢看书,但是,我却很喜欢中国历史,很喜欢看历史书,我觉得中国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曲折有趣,而且其中蕴含着深邃的智慧与胸襟,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必须知道我们的祖先们究竟都做了些什么,历史不忍细看,也许今朝富贵荣华,殊不知明夕繁花散尽,也许到我五十岁的时候(),再来看这本书,又能窥其其它的智慧,明了其中滋味,说到心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红楼梦电影观后感合集


根据您的需求,读后感大全的编辑整理了《红楼梦电影观后感》。如何写出标准合格的作品名的观后感呢?电影不断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快乐,人的思维不是静止的,观看作品的过程中思维也在不断跳跃。观后感能记录我们当时的感受和心情,观后感写作,培养写作逻辑,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红楼梦电影观后感 篇1

四大古典名著,不管是小说还是电视剧,我都看过不少回了,这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的是《红楼梦》,特别是电视剧不知看了多少遍了,可以说是百看不厌。这段时间和同事都在谈论新版的《三国》和《西游记》,我也随便看了几集,总得来说很失望,可能我是属于比较怀旧的人吧,总觉得经典始终是经典,再怎么翻拍也比不上。最关注的还是新版的《红楼梦》,因为开播的时候没追上,趁周末休息的时候,连续追了三天,已经是播放到三十几集了。看了这几集,心里有种强烈的感觉,不吐不快。

首先新版整体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群唱戏的,片头片尾包括插曲有京剧的唱腔,而且那个曲调听着有点吓人,像聊斋里讲鬼故事似的。还有演员的头饰装扮就跟唱戏的没多大区别,一大群人站在镜头前,一点特色都没有,看了三天,主要演员还没分清哪个是哪个,感觉戏里主人的装扮还没有奴婢的好看,至少奴婢们的打扮还容易分清楚。还有一个很重要人物王熙凤的服装,王熙凤是一个非常精明、泼辣的角色,而且性格是那种人未到声先到,处处喜欢抢风头的女人,服装主次上应该是属于颜色鲜明,如红色会比较多的,但看了几集,竟然都是以黑色为主,给人很沉闷的感觉。

另外谈一谈演员的表演,我觉得老太太和王熙凤的演员也不好,想想旧版老太太的演员是那种非常富态,而且特慈祥的老人,但新版的这个演员演技先不提,我觉得首先就选错角色了,脸太瘦,给我感觉是一个过于精悍的老人。还有那个王熙凤,邓捷演的时候,那种眼神、举止,新版的演员确实远远比不上。最后谈一谈那个旁白,我不明白为什么新版的会有这么多的旁白说明,旧版里的一个眼神,一句台词,细细揣摩是很耐人寻味的。

以上只是看了几集新版《红楼梦》的观后感,算是对自己喜欢的名著一个关注,以前拍戏是三年才拍完,而且演员全部都是集中式管理和培训琴棋书画,可现在翻拍,一年都不用就拍出来了,感觉就像吃方便面。虽然不喜欢翻拍,但李少红还是我比较喜欢的导演之一,就当是抱一个宽容的心态看完吧。

满纸荒唐言,一本正经心!

红楼梦电影观后感2

新版红楼梦已经在非星频道上映了,通过各种渠道,正看到第四集,感言颇多~

先来谈谈整体感觉吧,一句话,非常李少红,氛围阴森森的,着实诡异,不过,配上这玄妙的故事反倒是有种虚幻的感觉,不知大家伙如何感觉,我倒是十分喜欢的。

二者,再说说背景音乐,时不时冒出来的女腔昆曲,依依呀呀地,把个诡异的调调更加了,呵呵,我这里是非常喜欢昆曲的水磨腔的,酥酥麻麻,很是享受,所以这个背景音乐倒是很合我的胃口。唯一不喜的,就是旁白,这个中年男子总是在我投入情绪的时候,冒出声来提醒我,这是在看戏,唉,心情全没了。不过,有些事情无法用影像来表述,这个旁白就十分必要了,只是不要这么频繁才好,适当添加些注解是有助于观赏者理解的。

再来说说人物的装扮,大家谈的最多的就是额上的贴片,也就是“铜钱妆”,很有戏曲的味道,整个装扮是非常叶锦添的,美轮美奂。对于这个铜钱,我不反感,也不喜欢,只是有点不明白。一直以为这个贴片是身份年龄的象征。府里所有的丫鬟婢女都是没有这个装扮的,只是小姐、奶奶、太太们有,然而开头几集里林黛玉却没有这个装扮。原著里分明有说,黛玉进府后,与家里的姊妹一同待遇,同小姐是一样的。可是迎春、探春、惜春都有这个铜钱,黛玉却没有。又想,是不是因为黛玉未成年,所以不能有这个装扮?但是,所有一干姊妹都未成年啊,宝钗亦未成年,却也有这么个贴片。我甚是不解,难不成是有孝在身?

说完装扮,再说说演技吧。一帮子演员,除了老太太、太太、老爷等都是老戏骨,演技我是没资格去评论滴,单说说这几个小辈吧。林黛玉的形象是与老版有较大差别的,老版的黛玉着实柔弱,且演起来把个黛玉的小性儿完全表露;新版的黛玉略略婴儿肥了点,比老版的是漂亮了些,虽说演技尚待磨炼,但是我个人还是蛮喜欢这个小演员的,眉目间迷蒙的眼神很是柔柔弱弱,言语尖刻的时候让人觉得是小女孩的使性子,反而可爱起来,真是让人爱又不是恨又不是。我知道,大家心目中都是喜欢老版的陈晓旭,觉得她是无可替代的,不过我还是觉得,年轻的演员敢来接演林黛玉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大家还是对她和善些,鼓励多些,抨击少些,善良些还是好的。

宝玉这个小演员真是演的好,没什么好说的,呵呵,演的不错。

少年的宝钗给我的印象不深刻,好些人都说,她比黛玉漂亮,照我说,漂亮不漂亮不重要,演出宝钗的气质才叫难。一句话,我觉得,少年宝钗没有那种大户人家小姐的感觉,倒像是个丫鬟了。也许刚刚看到第四集,没看到实在的表演吧。演技尚待磨练,期待中~~~~

最最期待的就是王熙凤了,可惜啊,这个演员没有把琏二奶奶的味道给带出来,只知道一味地笑,难道凤辣子就是一直要笑吗?而且台词也说不清楚,时常听不清她在讲什么,真是一大败笔了。如果她将语速放慢,架子再稍微端着点,不要总是痴笑,可能味道会更浓些。不知道以后的剧情中,遇到大场面的事情,这个版本的王熙凤会不会有令人满意的表现,同样期待中~~~~

红楼梦电影观后感3

很小的时候就看过87版的红楼梦,只隐约记得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缠绵悱恻,其他人基本没什么印象了。看网评,都说新版(红楼梦)是部烂片,本不太想看,可终究冲着对剧中角色复古中透着时尚的装束去看了一遭。心中滋味,五味杂陈……

依稀记得,87版中最悲的一段莫过于黛玉葬花了,新版中,黛玉葬花不过是利用花絮、宝玉深情的眼神、黛玉悲伤的表情来给人一个悲的信号。真正能让人悲的却是黛玉香消玉殒的一瞬,凉风吹着青纱帐狂乱的舞着,一缕暗暗的光打在青纱账吹起时露出的黛玉齐整、毫无血色的脸上、晶莹剔透的面容白得象是要融化了一般。虚弱的眼睛似睁似闭着,青纱帐更比先前要舞得凌厉些,黛玉在似有似无的鼓乐声中,用足气力对着上空弱弱的说了最后一句:“宝玉,你好…好……”,最终含泪死去!贴身丫环紫鹃褪去黛玉的衣衫,雪白如脂的肌肤用青纱掩着,仍挂着泪痕的脸在凌乱的发暨中显得格外苍白,裸露着的一只胳膊如玉带般无力的搭在床沿下……青纱帐渐渐不再舞动,花絮在暗角的一束光中飘飞……低低的吟唱声让人不觉潸然落泪。

我想,我此刻是能体会黛玉的悲了吧,父母早逝、寄住外婆家,生来多病,本想着与宝玉结成连理,却因无父母为她主持,最终含憾而终。一直以来,世人把黛玉想象成“好哭鬼”“多愁善感”的代言人,殊不知,在那样一个名门望族内生存,父母早逝、对其他姐妹兄弟体会家庭温暖的同时,自己却只有羡慕、悲痛的份儿。再者,黛玉生来多病,从小与宝玉青梅竹马、情投意合,渐渐大些,就算心中有意,却无人替她提及,又急又怕,急,宝玉渐大,家里开始为他张罗婚事;怕,外婆、舅母为她择一婿,从此远嫁他方,无依无靠、受人欺凌,却无人可知。另外,黛玉体弱多病,又并不是贾家直系子女,吃、注行、药等都依赖贾家,自然感觉不大方便,时间一长,便自卑起来。几种原因加在一起,免不了忧郁重重。

剧中金玉良缘一段,无非是宝钗单恋宝玉,宝钗本身得贾家上下的喜欢,加之宝玉的玉石丢失、身染恶疾,贾家为其冲喜,立即选定宝钗为媳,却怕宝玉深恋黛玉,不肯应允,就以宝玉娶黛玉为幌子,骗宝玉娶了宝钗,正在宝钗、宝玉嫁娶之时,黛玉含恨而终。

此次骗婚,虽说宝钗有过异意,却因她本身对宝玉情有独衷,宁愿在大婚当天,心怀委屈的听着宝玉一味叫着“林妹妹”,她也甘愿促成了此事。

老太太平日无不人前人后的疼宝玉、黛玉,把他们看成金童玉女一般,可到了关键时刻,却全然不顾二人的感情,只挑了所有人都喜欢的精明能干、大方懂事的宝钗。疼爱却都成了虚话。

更可气的是,黛玉弥留之际,除了宝玉好心的大嫂和紫鹃守在床前,连黛玉贴身丫头之一的雪雁也被传去假作宝钗陪嫁丫头以取信宝玉。我想看到这一段,无人不为贾家的做法感到可恨,为黛玉感到冤屈吧,临死前,却独独用个虚名和宝玉拜了堂、成了亲、成全了他人。

可回想现实,在感情的事情上,又有多少人是无私的呢,为了拥有,不择手段,得到了,却发现得到的只是个空壳子。那么精明的一个宝钗,又怎么没想到“强扭的瓜不甜”呢,最终也只落得一个孤独终老的下常

一叹挥霍无度终须败。我想,在那样根深似海的豪门中,若不是因为贾家声势浩荡、挥金无度,各家也不会投奔贾家而来,贾家也不会从最初的奢华富贵走向最终的潦倒落魄。只叹细水长流才是长久之计!

二叹旧社会的婚嫁模式祸害了多少无辜女性。先是黛玉和迎春,若不是有父母作主的婚嫁制度,黛玉可光明正大的和宝玉喜结连理;宝钗也不会因此骗嫁与宝玉,守得寂寞过一辈子;迎春更不会被父母硬生生送入虎穴,折磨至死。再者,袭人、平儿也不会因旧社会的丫头陪房,赠与两位少爷,耽误一生的青春。

三叹处理好婆媳关系成为巩固婚姻的一大要素。宝钗、王熙凤就是例子,若宝钗在初到贾家时,与姑娘、老太太、太太都不相往来或是不逐个上门示好,人前人后不懂眼色行事,我想贾家必然不会同意金玉良缘之事,更不会在婚后,宝玉冷落宝钗的情况下,太太们还帮衬着宝钗,使得最终宝钗心愿达成,和宝玉重修旧好。王熙凤若不是嘴甜如蜜、见色行事、哄得太太、老太太疼爱万千,想必贾琏早就将她休之而后快了吧。由此可见,婆媳关系的好与坏直接关乎婚姻关系。

四叹世上竟有痴情种。该剧唯独可慰之处,就是宝玉终以熏玉消弥,希望付诸东流而遁入空门,从此反驳了世人“宝玉实为多情种”的评判,为那三角关系划上了悲剧的句号。

五叹难得还有忠诚人。先是鸳鸯——老太太的贴身丫头,在老太太出殡前,自行了断,为老太太做了陪葬魂。再是紫鹃——熏玉的贴身丫头,在熏玉去世后,遁入空门,吃斋念佛。最后是袭人——宝玉的贴身丫头,宝玉入空门后,袭人下定了死的决心,终因不愿辜负贾府太太、家中哥嫂而听而任之的嫁了人了却残生。

看完新版(红楼梦),心中不免感叹万千,纠正了心里很多幼年时的观点,除去华丽的衣装、佩饰、景物,故事情节却同样令人流连忘返。也赞李少红导演的煞费苦心,把此剧拍成一部可以当做电影来看的电视剧。特随笔写下观后感,以作纪念!

红楼梦电影观后感4

第一次对《红楼梦》感兴趣还是在桐华的小说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少不读红楼,老不读三国”,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小孩子却是不能读的,于是带着强烈的好奇,开始看这方面的电视剧。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在剧中,性格最突出的,要属于林黛玉了。常听人评价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狭窄”,可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在这背后,只是因为她太在意宝玉了,因为爱的深、爱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我总觉得宝玉给黛玉的时间太少,黛玉的心太细腻,而宝玉却体会不到。在她某个抑郁的瞬间,心情像是走丢的小孩没了方寸,宝玉不该到来的问候会被她驳回,狠狠的、凶凶的,却是无心的,不是不接受,只是因为太难受,于是她只有用诗来发泄内心酝酿已久积压不了的情感。记得她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完后像是被万箭穿心,肝肠寸断般的阵痛。

红楼梦电影观后感5

新版红楼梦中的女人们,虽然在年龄的选取上存在很大的偏差,总是容易使观众产生视觉上的错觉,总觉得王夫人和尤氏是一辈人似的,但总体上女人们倒也还算说得过去,比起男人们来说那算是大巫见小巫,刚出场的甄士隐看上去还算马马虎虎,有点乡宦士绅的样子,贾雨村出场就是比较累人了,一是年纪偏大,刚出场时应当是和年轻的书生,但看上去却是三四十岁的感觉,虽然说此人的王莽之类的奸雄,但看着他在月地下吟诵那首诗的时候,还是感觉不伦不类的。林妹妹的父亲,堂堂的扬州盐政林如海,又是书香门第,又是世代乡宦的,居然是一副胖乎乎满脑肥肠的嘴脸,人常说,有其女必有其父,林如海这副尊容真真是抹煞了可怜的黛玉了。下来是贾雨村在酒店里遇见了冷子兴,开始演说荣国府,扮演冷子兴的又是个胖子英达,叽里咕噜的说了半天,很烦人,其实很想看贾雨村被罢黜后安顿了家小,一个人袖月担风的时候进入智通寺,先是见到门口的那副对联什么“身后有余忘缩手”,然后进去后碰见那个又老又聋老和尚的,不知道导演会怎么来表现,可惜没有。

比及进到贾府以后,酷爱读书的工部主事贾政是个又老又胖的男人,世袭三品威烈将军并且兼着贾府族长的家珍也是个又老又胖的男人,两个人像哥俩儿,看上去像一辈人,全没有一点诗书礼仪之邦,钟鸣鼎食之大家的风范和气质,贾政身上浑身的衰老之气,贾珍则更多的世俗气息,像个杀猪卖肉的,不禁要叹气了,单单从这个两个贾府的主要男演员身上,新版红楼梦就大大输给老版了。下来的男人更可笑,贾瑞一副嬉皮笑脸的,像个跳梁小丑,全然没有一点气质,此君被凤姐捉弄了一通,被祖父打了板子,跪在雪地里念书,居然一瘸一拐的扭着又跑到凤姐那里去了,看上非常的滑稽可笑。相比较起年长的来说,年轻的一辈的男人似乎还好些,贾琏的扮相一般,贾蓉和贾蔷的扮相似乎还可以,秦钟的表演也算是马马虎虎,比较有新意的是新版电视剧描写了秦钟和智能儿之间的爱情,看着秦氏一家三口接二连三的死去,真是想起刘心武关于秦学的探疑来了。

说道男人,不能不提到北静王爷水溶,此人出场那叫一个雷人,一副猥琐的嘴脸,全然没有王爷应该有的高贵气质和谈吐,呕吐呕吐,惊起一滩鸥鹭!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元春的出场,个人觉得新版红楼梦里关于元妃省亲一场可圈可点,也许是被那些丑陋的男人吓坏了,看到元妃出场的时候,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场面很宏大,元妃比老版的更加端庄高贵,看上去赏心悦目。只是这段场景的表现,似乎有点不妥,尤其是大家彼此正式见过面后,都换了日常的便装后,贾母还和元妃整个“外男未宣不敢擅入”,贾政更可笑,拉着元妃的手来那段“臣本鸠寒鸦雀之属,其意征得凤鸾”,看上去不伦不类的。再说新版红楼梦的服装,可谓是清朝、明朝和唐朝的大杂烩,清朝的显然是从《橘子红了》延伸出来的,贾府中上了年纪的女性,包括贾母、王夫人、邢夫人和尤氏,一点的李少红的做派都没改,秦可卿出殡的时候,贾珍花三千两银子现捐了个五品龙禁卫,马上换上官服,仔细一看居然是明朝的服装,和《万历首辅张居正》中的差不多,元妃省亲的时候。

红楼梦电影观后感 篇2

说起中国的四大名著,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什么《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每一本,都让人耳熟能祥,而今天,我要讲的是《红楼梦》。

《红楼梦》想必大家都熟悉吧,什么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等金陵十二钗,大家都知道,这本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绘了宁,荣两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可以说是一部人物众生相的`小说。

读完这本书,我感受到了贾宝玉的天真烂漫,小孩子气:林黛玉的悲观和玻璃心;薛宝钗的善解人意,沉着稳重:王熙凤的泼辣,探春的能干,迎春的软弱等等。

其中,我印像最深的一个片段就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刘姥姥虽然只是《红楼梦》里的一个小角色,但却是整本书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她见证了贾府由盛到衰的全过程。她两次进入大观园,两次成为整个贾府的开心果,她屡招王熙凤的捉弄调戏,虽然事后王熙凤都来陪罪,但她却只是笑嘻嘻地说:“这有什么的。”不禁让人感叹,这心态,该有多好啊。其实她也知道她只是一个引人发笑的“丑角”,但是她不是傻瓜,只是为了环境的生存需要,她不得不装疯卖傻,以获得别人的同情,从而得到些恩惠。在刘姥姥第二次进入大观园的时候,贾府让人摆了桌宴席,在宴席上,刘姥姥一开口就让人乐得上气不接下气,只见凤姐把一盘鸽子蛋放到刘姥姥面前,贾母刚说:“请”,刘姥姥就站起来鼓着腮帮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逗得一大帮人笑得是前俯后仰,抱成一团,眼泪都出来了……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就是《红楼梦》,一个讲述了金陵十二钗一生的悲欢离合,讲述了贾府“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家族史;讲述了一个从顶端到低谷的人生故事。

红楼梦电影观后感 篇3

黛玉,我读懂了你的哀愁。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题记

手捧一本书,在午后的阳光照耀下,独自坐在阳台上,听着音乐,忽然一句“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丽无瑕”飞入了我的耳朵,思绪随着这句话让我想到了《红楼梦》,在我的印象中《红楼梦》是一本十分让人为之掉泪的书籍。儿时总想读完这本书,了解它的魅力。但我总是为自己找借口,也总是不读完。至今,却也只是看了一小部分,了解个大概。但,宝玉黛玉之间的感情却又让我感到太过悲哀。

这句诗是“黛玉葬花”时的句子。乍看时,心中就不免感觉有一丝悲哀。葬花时的伤感又有谁人知?黛玉竟由花想到了自己的命运。今日是她葬花,明日又是谁看她呢?我想在那个封建的社会,黛玉的哀愁恐怕只有与她相通的宝玉明白吧。你的哀愁恰似一朵莲花,层层叠叠,相互交错,最终凄美得却又那样动人。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

黛玉的哀愁显而易见,她的感伤是可以被任何东西所感染。我能领会她在那个时代的悲哀与无奈。有人说:是她的自卑让她纠结一生。我想,这也正是上天赐予她的。正是她的多愁伤感才会有《红楼梦》的感人。使人同情与愤慨。你的哀愁好比一江春水,流流停停,或急或慢,最终流过之处却又感人肺腑。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其中,黛玉的死最让我无法释怀,不过到最后,又只是感到悲哀罢了。在本应是最开心的时候,却是最悲哀的时候。在那个当天,黛玉因伤心过度而无法自拔,最后遗憾。伤心而死了。宝玉却又因此绝望了。你的哀愁正如昙花初现,悄悄绽放,不俗于世,最终让人惊叹凄美却又过目难忘。

有人说: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丽无瑕。但,在我看来。黛玉,你的哀愁,一定会有人懂得。《红楼梦》,你的魅力,也一定会有人欣赏来懂得你的哀愁。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黛玉,我读懂了你的哀愁!

高中红楼梦观后感模板


好的影视作品不仅给我们带来视觉享受,更可以提升我们,每次观看我们都能获得不一样的体验,观影结束后,我们可以将脑海里活跃的想法记录在观后感中。此时写一篇观后感,就能很好地记录下我们的所感所想,您还在犹豫如何写好作品的观后感吗?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编辑整理的“高中红楼梦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红楼梦观后感【篇1】

贾雨村,谐音“假语存”。名化(话),字时飞(实非),别号雨村,湖州人氏。也算是《红楼梦》中的灵魂人物。他本是诗书仕宦之族,自小饱读诗书。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自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暂寄葫芦庙中安身,每日卖文作字为生。

这贾雨村不是像林黛玉贾宝玉一样的男主女主,却在本书第一回中就登场。而本书的前四回一直在讲他的经历。在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甄士隐在遇见道出女儿英莲命运的痴僧人后,兀自空想时正遇上了贾雨村。便邀他到家中,适逢严老爷来拜访甄士隐,甄士隐便去迎客,独留贾雨村在屋中翻弄诗籍解闷。正是这时贾雨村遇见了娇杏,因娇杏回头看了他两次,自谓此女子必是个巨眼英豪,风尘中之知己。便一直放在心上。可见也是个痴情的人。当他到如州任职时,远远看了娇杏一眼便认出了他,而娇杏却只觉"这官儿好面善!倒像在那里见过的?"两相对比到更显得贾雨村重情重义。而在娇杏与贾雨村初遇时对其相貌的描写,敞巾旧服,虽是贫窘,然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方腮。可见也不是什么大奸大恶的像貌。甄士隐也觉得他是有大志向的人,遂出钱祝他上京赶考。贾雨村考取功名后,得知甄士隐离家,女儿英莲丢失后,便包了银子送给甄家娘子,并承诺帮忙找到英莲。出钱出力,不在话下。由此可知这贾雨村也是重情重义知恩图报之人。而当他被上司参了一本,惨遭贬官时一切都变了。

当他在林如海帮助下复职后,断薛蟠杀死冯渊一案时,门子告知他薛蟠不可得罪时,他便替薛蟠遮掩,助他脱罪。昧着良心判了冤案,丝毫不顾恩人女儿英莲。而后更是为了自己的仕途不择手段,在贾家落败时更是落井下石。

可是是贾雨村想变成这样的吗?不是,是这个社会逼着他这样的。《骆驼祥子》中那个不让好人有活路的社会让祥子变成了一个好逸恶劳,麻木不仁的行尸走肉。《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也成了一个为利益不择手段的人。而贾雨村也是这样。贾雨村被贬官时的罪名是"貌似有才,性实狡猾”说到底是因不知变通,得罪了上司。也正是因此他明白了在官场上仅有才华和正义是不行的。于是在听到薛蟠打死冯渊时,他勃然大怒,当门子向他使眼色时,他心下狐疑,只得停了手。

他为何狐疑?难道不是想起自己被贬官的缘由了吗?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联系密切。因此,他若想保全自己便只能徇私枉法。一步一步的堕落。成为一个口是心非,面善心恶乃至过河拆桥的伪君子。

高中红楼梦观后感【篇2】

还记得,第一次看《红楼梦》是在高中。当时,从同学那把这本书借回来时的心境已记不得了。只记得,那是一本厚厚的书,封面是红色的。那个年纪的我,囫囵吞枣般地看完整本书,留在记忆之中的,能够清晰地回想起来的情节,不是宝黛初见,不是黛玉葬花,也不是黛玉之死,而是宝玉疯癫后在太虚幻境的神游。为什么偏偏会对这段情节记得这么清楚?或许那个年纪的我,多多少少是对一些有关神话的故事比较感兴趣的,所以也记得异常深刻。

鲁迅先生曾对《红楼梦》有过这样的评价:“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每个人看《红楼梦》都会从中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初中的我从《红楼梦》看到了神话色彩,此刻的我再一次重读《红楼梦》,却从中看到了生活在封建时代的女性悲哀。

《红楼梦》能够说是一部讲女性的人情小说,里面描述了众多个性十分鲜明的女性,都隐喻出了封建旧时代的女性悲哀。在我看来,林黛玉和薛宝钗是作者曹雪芹精心刻画出的代表处在封建时代中身为女性的个体悲哀。就如林黛玉,在这本书中,最让人感慨的莫过于是她和宝玉的木石前盟了。宝玉和黛玉从小一齐长大,两人情投意合,本以为有情人能终成眷属。然而那个叫做“封建旧社会”的刽子手却把这一段完美的情缘砍得干干净净。最为讽刺的一幕,便是黛玉病死于大观园之中。黛玉临死之时,一边无限风光喜庆,全贾府上下都为宝玉的婚事感到开开心心。而另一边却凄凉无比,仅有两三个丫环陪伴在侧。我想,黛玉死时,内心应当是无限的辛酸和悲凉。一方面,平日里疼爱自我的祖母和姐妹们都没来看自我,那么这种疼爱又算什么呢?另一方面,这辛酸和悲凉中又有对宝玉的怨和爱。就用现今流行的话来说,自我最爱的人娶的并不是我,而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对黛玉而言,这是多么的悲哀啊。黛玉临死之前说了一句话“宝玉,宝玉,你好……”还未说完,便已魂断大观园。或许,这句话里面包含了对宝玉的怨恨,但我想更多是对宝玉依旧处在封建旧社会不得解脱的同情和怜惜吧。当宝玉清醒过来的那一日,这该多么的痛苦。我想,如果时代允许,黛玉会更向往《庄子》中所讲的“相濡以沫,倒不如相忘于江湖”的感情,而不是一个香消玉殒,一个疯癫娶妻的悲惨结局。

如果说黛玉是一个反抗封建旧社会下的悲哀,那么宝钗则是维护封建旧社会下的悲哀。宝钗从小就理解封建伦理道德规范如“三从四德”及封建文化意识的影响,她在贾府的一举一动都是细心翼翼的,从未逾越过规矩一步。然而最能体现宝钗作为女性的悲哀,读书笔记.就是她与宝玉那段无爱的婚姻。纵观全书,能够看出宝钗其实对宝玉根本就没有任何爱慕之情,之所以嫁给宝玉,也是因为父母之命。而更可悲的是,宝钗婚姻的最初目的,是给宝玉冲喜。我想除了宝钗的母亲是期望宝钗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其他人其实最期望的是宝玉能所以而好起来。甚至到最终,她就像李纨一样为“婚姻”守寡一生,实在是可悲!而造成宝钗这种杯具的原因,还是因为封建旧社会伦理道德的残害。黛玉以死为代价脱离了所有的痛苦,而宝钗却只能任由封建旧社会的残害,一点一点地割掉她生命中的完美。

小说的最终,空空道士将一块石头交给了一个姓贾名雨村的人,让他把故事流传下去,而《红楼梦》的开头又是从贾雨村开始叙说。这就像人们所说的“人生如戏,戏如人生”那样,那些大观园里的女子就像是一场梦,一个体现女性悲哀的梦,一场关于红楼的梦。正如书中末尾所说:“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高中红楼梦观后感【篇3】

一次偶然的邂逅,翻开了《红楼梦》,于是我认识了她——林黛玉。她,让我深深的震撼,宝黛空前绝后的爱恋,流传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贬。普天之下,又有谁有这资格呢?

从那以后,黛玉姐姐的影子就荡漾在我心里,来来回回,隐约中似乎听到她娇弱的喘息,脑海里是她伤感的容颜,带着一分憔悴却万分迷人。她落泪,因为只有放纵的哭过后才会更舒展,笑容才会更加绽放。闭上眼仿佛看见了他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闪烁着点点泪光,让人沉迷其中,为之动情,不能自拔。

常听人评价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狭窄”,可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在这背后,只是因为她太在意宝玉了,因为爱的深、爱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我总觉得宝玉给黛玉的时间太少,黛玉的心太细腻,而宝玉却体会不到。

在她某个抑郁的瞬间,心情像是走丢的小孩没了方寸,宝玉不该到来的问候会被她驳回,狠狠的、凶凶的,却是无心的,不是不接受,只是因为太难受,于是她只有用诗来发泄内心酝酿已久积压不了的情感。

诗,是她美丽的灵魂,是她精神的寄托。每当读到她的诗,总有振人肺腑的感觉,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尖锐锋利的刀,深深地插入了读者的心里,让人有至窒息的幻觉,无形之中像是有谁掐住了自己的喉咙,挣脱不了的伤感,只能不情愿地放下书,让自己慢慢地清醒过来。

记得她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完后像是被万箭穿心,肝肠寸断般的阵痛。

她的泪,像涓涓细流一样潺潺流动,汇聚成一泓清泉,澄清着她的悲剧。她对宝玉太痴情,她一生无限伤感,然而临终前她笑着喊“宝玉,宝玉……”然后她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虽然她的故事结束了,但是给我留下了万千思念,合上书想要把这份内心的尘埃封住,但一闭上眼,那段应该被禁锢的伤感像尘埃一样在空中飞扬、旋转、舞动。

高中红楼梦观后感【篇4】

读《红楼梦》实在姐姐的影响下开始的,半白话半文言的文字,我并不能完全理解,但还是陶醉于书中文字间流露出的真情,感慨万分我刚刚接触《红楼梦》一书时,便被那些惠质兰心·。优雅。纯洁的青春少女迷住了。于是,我开始做一个梦,一个由绚丽到凄美的梦。梦越深,情越浓。越难以自拔;梦越深,梦中的红楼就越发的凄美。可是当梦醒了,心也就碎了。眼睁睁地看着一朵朵绚丽的四月花的枯萎和凋零。

梦初

贾府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外表下充满了污浊丑陋的封建大家庭。在这里有美丽的女儿国,而贾宝玉是这个红楼女儿国里唯一的的男性。而在这个小小的红楼女儿国短暂的几年中,却充满了青春的笑和泪,爱和怨,诗和酒。贾宝玉在这里享受了很有限又难得的自由。

噩梦

噩梦,是宝玉和他表妹林黛玉,表姐薛宝钗之间的爱情纠葛。黛玉是“世外仙妹寂寞林”,性格中有几分叛逆,宝钗是“山中高士晶中雪”。是当时社会贤德媳妇的标准。在爱里,贾宝玉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可娶谁做妻子,却一点选择的权利也没有,只能听从父母长辈之命。黛玉,最后是含恨而去的凄凉结局。可她和宝玉的爱情却超越了一切,是灵魂的永恒。

贾府里还有一群少女少妇。被父母送牢狱般宫廷的贾元春,悲观绝望少年出家的贾惜春,跳井而死的金钏。·······她们都是“薄命”的,注定没有好结局的人物,她们同样的美丽·清纯,却又有同样的悲惨命运。

梦醒

红楼一梦,恍如梦一场.《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的噩梦。书中,女性地位是那么的低下,命运是那么的悲惨,她们去又那样的不屈不挠。我对她们又敬又爱,她们又悲又愤,我更对那些丧失人性和尊严的男人深恶痛绝。梦醒了,只觉得她美,美在真挚,美在精神永存,可剩下的却是残花落尽的枝头空留余香阵阵。

《红楼梦》这一篇细腻而婉约的诗篇,是对女性的颂词,也是女性的噩梦。虽然我没有太了解书中耳朵意旨,但《红楼梦》却让我认识了封建家庭的生活和封建社会的腐朽。

高中红楼梦观后感【篇5】

今天,学校发给我们《红楼梦》这本书。我翻开第一页,就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这本书主要讲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从昌盛到衰败的过程,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讲述了封建社会灭亡的过程。故事中贾宝玉是个柔中带刚的人。“柔”是因为他家都是女性,他整日和女人们厮混,所以就有了温柔的一面。“刚”是他反抗精神。当老祖宗要把薛宝钗嫁给宝玉,他非但不同意,还违背父母的意思想和林黛玉成亲。林黛玉是个小心眼,多愁善感,自怜自爱的人。王熙凤是一个泼辣,八面玲珑,干事雷厉风行的人。刘姥姥市一个幽默,爱逗人乐的人。真是如歇后语上说的“刘姥姥进大观园——样样都新奇”。她的第一特点是“土”。她初进大观园,对什么事物都新奇得不得了,这里摸一摸,那里碰一碰,把大观园里所有人都逗乐了。第二特点是喜欢逗人乐。她在大观园吃饭的时候,吃吃这个,吃吃那个。吃到最后,她才满意地说:“大观园里的饭实在太好吃了,如果我在这里呆着,一天可以吃头牛。”连我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再说贾宝玉,老祖宗骗贾宝玉和薛宝钗结婚。黛玉知道后,被活活气死。当宝玉发现新娘是宝钗,而且得知爱人已死,悲痛欲绝,便心灰意冷地去做了和尚。

这本书告诉我们:封建社会之所以从昌盛走到灭亡的深渊,是因为它没有给人自由地空间,人们只能按照它的意愿来做事。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就是对这种黑暗与腐朽的封建礼教的最好控诉。我们现在的新社会为我们营造了自由地学习空间,可以让我们自由地玩耍,快乐的学习。与以前相比,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科技也发达了。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创明天美好的家园。

高中红楼梦观后感【篇6】

“花谢花飞花满天,魂消香殒有谁怜?”这是红楼女子的悲伤;“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是红楼女子最真实的生活。

细读红楼不仅为红楼女子叹惜。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她们两个是红楼梦的主角,是大观园里的灵魂。

为报神瑛侍者,绛珠草用自己一生的眼泪来回报他。看似神话,曹雪芹硬是把它写活了。她没有薛宝钗的圆滑、招人喜欢。她冷傲、自负、多疑,却又才华横溢。“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个让贾宝玉似曾相识的女子,这个不慕荣利追求自由爱情的女子,却被冷漠残酷无情的封建制度扼杀了——或许在那个冷酷的世界里,这是一种的解脱。

许多年来,她遭受了多少骂名。所有的人,似乎都认为林妹妹的死是她一手造成的。孰不知,她也是封建制度的殉葬品。漂亮,有心计,有城府又会笼络人心。这成了一个亘古不变的评价,难道在那个深宅大院里自保也是一种错吗?难道独守空房就应该是她一生的归宿?

查抄大观园,一记响亮的`耳光,震响天地:“我若是男儿身,早就出去了!”一句话表明了自己的心志!她精明干练,不墨守成规。

“元迎探惜”四春,只有她敢于反抗,也只有她活得最精彩。

欺上媚下的王熙凤,宁死不屈的鸳鸯,投井而去的金钏,刚强倔强的晴雯,性格豪爽的湘云,美丽动人的可卿,温柔贤惠的袭人,孤苦无依的妙玉,看破红尘的惜春——

一曲红楼之梦演尽人世间悲欢离合——

高中红楼梦观后感【篇7】

我看了一部主旋律片——电视连续剧《忠诚》,使我很感动。高长河、钟超林,明阳市委的新老书记之间的矛盾及合作,反映了改革年代的深层次问题。

我特别喜欢田立业这个人物,这个明阳市委的副秘书长,对人民的事业忠心耿耿,几年前曾在烈山县当过副书记,因为“嘴不好”,“不稳重”,被调回市委。明阳市委的新书记高长河上任后,发现他是个好苗子,就力排众议,并做通了常委的工作,提拔他做了烈山县委书记。

此后他工作特别勤奋,不谋私利,想出了许多好点子,解决了许多问题。但因为老书记信不过他,为了平衡,上级命令市委调回他。而他,本子上密密麻麻地写着烈山县的发展规划,即将要处理的问题,他只想发挥自己的才华,为人民多做点事啊!他虽然心灰意冷,但出于强烈的责任感,利用在任的最后一天,争分夺秒地处理烈山县的问题,直至在抗洪中为了保护人民的利益,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在他在任的最后一天,他曾对另一个县委书记胡早秋说:“‘胡司令’,趁着手里有点权,多为人民做点事。我现在是‘垂死挣扎’,欲哭无泪呀!”这既幽默又悲怆的话,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如果不是出以公心,他为何在即将离任前还拼命为人民做事,对他个人有什么好处?一个县委书记在任的最后一天,也是生命的最后一天,焕发出多么耀眼的光彩啊!这是人格的力量,不愧为真正的共产党人啊!

在选拔跨世纪人才时,怎么全面的、正确地看待一个人,是多么重要啊!田立业用自己的生命证明了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县委书记,也使老书记十分后悔、十分悲痛。现实生活就是这样,像烈山县县长金华,年纪轻轻就世故、稳重,会做人,但是绝没有田立业敬业精神这么强,可是也没有上级来撤她的职,她的官位是稳坐的。偏偏像田立业这样一心为公的干部,却被“横挑鼻子竖挑眼”。这反映了改革的艰难,领导者的成见有时会耽误一个人才的发展、耽误事业的发展啊!

高中红楼梦观后感【篇8】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曾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惠普尔曾道:“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书籍,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

校园里,我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和煦的春风,感受阅读给我们带来的快乐。瞧!很多同学捧着自己的书,爱不释手,孜孜不倦地阅读起来。在这书香浓厚的环境下,我也早早地接触到四大名著:《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三国演义》中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的历史风云、《水浒传》中的一百单八将……而我对《红楼梦》十分难忘,每每读起《红楼梦》,万千思绪涌到心头。

故事其中的主人公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以他们爱情为主线,写出了当时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封建制度的腐朽。其中,曹雪芹老先生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一系列人物的鲜明个性。林黛玉倾国倾城,用贾宝玉的话就是:“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一位娇弱绝美的林黛玉跃然纸上,但这只是她的“外表美”。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她似一块未经雕琢的玉,少了薛宝钗的圆滑世故。她身子弱不禁风,在知道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后,抑郁而终。而贾宝玉也蒙在鼓里,当知道林黛玉的死讯后,贾宝玉悲痛欲绝,决定从此青灯为伴,了却红尘。再然,家族仗着有一女当妃子而横行霸道,生活奢侈,不节约节俭。这应该是最后家族衰落的原因了吧。

读完《红楼梦》,我感触极深,它讽刺了当时封建社会恶势独霸一方的丑态和最终走向灭亡的必然命运。也告诉我们生活要勤俭节约,不可奢侈浪费,生活中也应该做到这一点。特别是现在这个社会,我们作为中国人必须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须自觉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努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廉洁自律,接受监督,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高中红楼梦观后感【篇9】

《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书中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惨爱情故事和荣国府宁国府的兴败为线索。本书的描写非常细致,可见本书作者曹雪芹批阅十载的心血。其中有关于林黛玉的细节描写,让我深深地明白了,黛玉寄人篱下生活的不易和谨慎。

就以她初至宁国府时的描写为例,“他近日所见的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从这一小段的描写可见林黛玉的谨慎、自尊,也正是因为这些,林黛玉在宁国府才会那般小心,唯恐被人耻笑了去。却因为她本身的性子与此格格不入,所以她才会过得那么艰难,最后有了黛玉葬花这一情节,也奠定了她死于屋中的悲惨结局。

又说贾宝玉,虽是出身富贵。受尽了宠爱,却终是落了一个出家为僧的结局。最终与相爱的人阴阳两隔,不得再见,也是可怜。悲痛到了极点。看破红尘,出了家,可能也是他最好的结局吧。回忆起他初见林黛玉的风流潇洒,不禁有些许伤感,曾头戴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传,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那是多少女子心目中的意中人?被多少女子当成心中的朱砂?却被情所困,被那残酷的封建所摧残,最终为僧,不知引发了多少多情读者的伤感。有多少人因为他的爱情不如意,家道中落而伤心落泪。

读完一整本《红楼梦》,心中感触颇深。不禁发问“问世间情为何物?”回答为“直教人生死相许。”但是我认为生死相许并不痛苦,最为痛苦,最让人承受不了的是生死离分,阴阳两隔,死者或许是解脱者,生者才是最伤神的人,而贾宝玉偏偏活着,忍受着日日思人之苦,同时也承受着家族的压力,可谓到了一定的极限了,不禁让我心疼,曾经玉面翩翩的公子,竟落魄至此,心酸不已,久久不能回神,依旧沉在伤神之中,或许这便是《红楼梦》的魅力所在吧。

读后感:读红楼梦随想作文范文


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同学们用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快把你的感受记下来吧!小编为大家提供了读后感:读红楼梦随想作文模板,希望同学们能够体会不一样的思想。

在《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是一个被溺爱着的男孩儿,也是受皇上宠爱的元妃的弟弟,由于长期被家人、元妃等人宠爱,所以很容易受到打击就沮丧。而林黛玉在我眼里则是一位爱哭鬼,小时候就饱受折磨的一位弱女子。林黛玉小时候就有一个亲弟弟因病去世了,后来,母亲也去世了,只剩下她和父亲相依为命。因此,贾母才把黛玉接到贾府去的。贾母是一个有权有势的一家之主,有一个奢华的大观园和一个富有的贾府。这三个人物都是《红楼梦》里的主要人物。《红楼梦》中最有趣的是《刘姥姥进大观园》,最悲剧的是《宝玉出家》。

但是,由于长期欺压老百姓被皇上抄家,从此赫赫贾家没有一直繁荣昌盛下去,而是如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所说的,最后以惨淡的方式完结。

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的原因,不但是因为它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还因为看多点儿书可以有助于我们增长知识。希望大家能像我一样喜欢上看健康、有益的课外书,在书本的天空里自由翱翔。

红楼梦读后感350字的作文范文


《红楼梦》是我们四大名著之一,它讲述了一个豪门大家族的兴衰历程。贾宝玉一个花花公子,林黛玉多愁善感,史湘云一代才女

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何会衰落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认为答案是:这些富贵人家只知道贪图荣华富贵,被金钱蒙住了良心的眼睛!读了《红楼梦》这本书,我常常会想,现实生活中的贪官污吏何尝不是这样呢?他们难道还想重现《红楼梦》中的惨剧吗?使自己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吗?

《红楼梦》让我记住一个道理:金钱乃身外之物,万万不可见利忘义,如果这样一定会落得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勿忘古人的教训,无论是书中所道还是事实存在,都值得后人引以为戒。这四个大家族的兴衰过程注定会影响芸芸众生!红楼梦读后感350字的作文模板

高中红楼梦观后感1000字精选


好的影响也是人进步的阶梯,随着思维的不断跳跃,各种心得感悟纷纷呈现出来,观后感能给后来的观众提供参考意见。观后感就是把我们观看过程中所得到的启发记录下来的文章。如何写出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观后感?或许"高中红楼梦观后感"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高中红楼梦观后感【篇1】

读《红楼梦》有感

暑期,利用了网课的课余时间我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起初,我觉得这只是一部描写了关于一个凄惨爱情故事的书籍,但细细品读之后才了解到它是为了通过描写爱情故事来反映十八世纪中期被康熙,雍正,乾隆所统治的封建王朝的兴衰与腐朽。

《红楼梦》开卷第一回就描写一个中小地主甄士隐的家庭遭遇一场火灾,他“与妻子商议,且到田庄上去住。偏值近年水早不收,盗贼蜂起,官兵剿捕,田庄上又难以安身。只得将田地都折变了,携了妻子与两个Y鬟投他岳丈家去”。后来“竞渐渐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这是当时封建社会的土地占有关系的变化和在这个基础上所产生的新的社会矛盾的一个具体写照。

中小地主和自耕农丧失土地、大地主激烈兼并土地的血腥记录和农民的反抗事迹,充满了十八世纪的清代历史,这是人所共知的。《红楼梦》的作者所谓“盗贼蜂起”完全是事实。不过,这个时期农民对地主阶级的斗争,还没有马上爆发成为全面的起义。

历史已经证明,清代的所谓“康乾盛世,嘉道守文”的整个时期,即是封建经济发展到烂熟的时期,也是它的内在矛盾和外部矛盾开始充分暴露的时期。这种情形就如同《红楼梦》第二回中作者借-个古董商人冷子兴的嘴里说出的荣宁二府外强中千的情形一样,“如今外表这样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但是,这些大地主阶级却好比“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在《红楼梦》第十六回中,贾班的乳母赵嬷嬤说:“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船,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花的象淌海水似的。”凤姐忙接道:“我们王府里也预备过-一次。”赵嬷嬷又说:“如今还有在江南的甄家,嗳哟,好世派,独他们家接驾四次。要不是我亲眼看见,告诉谁也不信的。别讲银子成了粪土,凭是世上有的,没有不是堆山积海的。”他们的这么多银钱财产是从何而来的呢?

显然,当时地主阶级的大量银钱财产的来源,除了进行高利贷剥削和经营工商业赚来的以外,主要的还是从农民身上进行残酷榨取得来的。《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写出宁国府交给乌进孝掌管的就有八九个庄子,荣国府交给乌进孝的弟弟掌管的也有八处庄地,还有东省的屯地不算。老管家周瑞曾对贾珍说:“奴才在这里经管地租庄子,银钱收入,每年也有三五十万往来。”这还只是他们对农民剥削的一个方面而已。

从这里我们还不难看出:当时的地租已有不少是采用货币地租的形式的。乌进孝交给贾珍的租子,主要的是二千五百两银子,其次是--千担常用米,其余是山珍野味。当时江南地区货币地租已经相当流行。如第七十九回里写的“桂花夏家”“单有几十顷地种着桂花”也是一个例。

这些大地主和高利贷、商业资本还结了不解之缘。还要看《红楼梦》的第四回,那位葫芦庙的小沙弥出身的门子就说出了金陵的贾、史、王、薛四大家的关系,是“联络有亲,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贾赦、贾敬等是世袭的封建贵族官僚大地主不必说了。薛宝钗的哥哥,一个仗势欺人、抢走香菱、打死冯渊的薛蟠,不正是“家中有百万之富,现领着内帑办杂料”的“皇商”吗?薛姨妈不是还有好几处当铺吗?贾府被抄的时候不是查出两契文、一箱放债的借票吗?这些已够说明:他们不但是封建大官僚,而且又是兼并的大地主,又是大高利贷者和大商人。

那么,这究竟是人的香消玉殒?还是投机分子的欺世盗名?

当然,作为一个普通学生来谈作为中国小说的最高峰《红楼梦》确实会有些力不从心,但还是要试试看。

高中红楼梦观后感【篇2】

滚滚红尘,携着记忆的枷锁,永远的尘封了那场悲伤的爱恋。在那最后一抹余晖中,被风静静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恋。终于,消失在茫茫人海,留下了世人的遗憾和指责。

一次偶然的邂逅,翻开了《红楼梦》,于是我认识了她——林黛玉。她,让我深深的震撼,宝黛空前绝后的爱恋,流传千方,被世人妄加褒贬。普天之下,又有谁有这资格呢?从那以后,黛玉姐姐的影子就荡漾在我心里,来来回回,隐约中,似乎听到她娇弱的喘息,脑海里是她伤感的容颜,带着一分憔悴却万分迷人。她落泪,因为只有放纵的哭过后,才会更舒展,笑容才会更加绽放,闭上眼仿佛看见了她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闪烁着点点泪光,让人沉迷之中,为之动情,不能自拔。

诗,是她美丽的灵魂,是她精神的寄托。每当读到她的诗,总有振人肺腑的感觉,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尖锐锋利的刀,深深的插入了读者的心里。记得她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一个如花美眷,在埋葬花的同时,也埋葬了自己。而她来到这里只为一个目的,只为一件事,一个人。她比任何人都要纯粹。神瑛侍者,才是她一直的牵挂。在她越来越少的眼泪中,隐射着她越来越短的生命。在她几近干涸的眼眸里,是痛恨,抑或是欣慰。

她的泪,像涓涓细流,一般潺潺流动,汇聚成一泓清泉,澄清着她的悲剧。她哭泣,因为她太委屈,她和宝玉的爱情在那样的社会是不被容许的。她对宝玉太痴情,她一生无限伤感,然而临终前她笑着喊:“宝玉,宝玉……”然后,她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虽然她的故事结束了,但是给我留下了万千思恋,合上书,想要把这份内心的尘埃封住,但一闭上眼,那段应该被禁锢的伤感像尘埃一般在空中飞扬,旋转,舞动……

高中红楼梦观后感【篇3】

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有着深厚的社会内容。《红楼梦》不是孤立地描写爱情婚姻事件,而是在这中心事件的周围配置了一系列贵族、平民以及奴隶出身的女子的悲剧,展示了极其广阔的封建社会的典型生活环境。作者是从多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的矛盾斗争里,从无比地错综着的人与人的关系上来充分地描写这个中心事件的。小说第58回以后,就较少描写爱情了,转而大量地描写环境。着重表现了四个问题:①奴隶与主子的对抗性矛盾;②家族的内部矛盾;③家族后继无人的危机;④经济上入不敷出的危机。经济危机是前三个矛盾的重要背景。

在中国小说史上从来没有一部作品像《红楼梦》这样对一个贵族家庭的经济状况进行了如此全面、精细而真实的描写,这些描写不仅构成情节的重要背景,而且深深楔入作品人物的意识,影响和左右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为整个情节发展的动力之一。贾家经济来源主要是地租,官俸和爵禄的数额很小,元春的赏赐也有限,贾家主要指望黑山村这样的庄园的地租。但贾家的超经济的榨取已经严重破坏了生产力,这些贵族庄园本已凋敝,又加旱涝灾害侵袭,宁国府八九个庄子,一年中便旱涝了两处,黑山村收成较好,但也只有预计的一半。收入日渐枯竭,可是贾家却不能将就省俭,他们不能不维持贵族应有的体面。王熙凤主张裁减侍候小姐的丫鬟,王夫人认为如今小姐已没有了往日的排场,再要裁减就太不像样了。探春模仿赖大家的花园的经营方式,想在大观园的花花草草上挣点银子,薛宝钗便立即提醒她不可见利忘义,失了贵族体统。这是一幅典型的封建末世贵族地主经济的图景:贵族榨干庄户农民的血汗,还是满足不了自己的挥霍浪费。到了后来,贾家中秋宴席上的米饭都要按人头定量;为了应付贾母八十寿辰,不得不变卖家用器皿;贾赦还不起暴发户孙绍祖的五千银子,竟将女儿迎春嫁他抵债;王熙凤的药方中须用二两人参,荣国府居然就拿不出来。经济的恶化,加深和激化了贾家内外各种矛盾,造成缔结"金玉良姻"的客观情势。

作者环绕着贾宝玉描写了以晴雯为代表的女奴们,为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和争取人一样的生活而进行的悲剧性的抗争。这是贾府中的对抗性矛盾。晴雯和贾府中的所有丫鬟一样有着自己的悲苦的身世,但是她和谄媚主子的袭人,钻营攀附的小红迥然不同,她宁愿冒着杀身危险触怒主子,也不肯低声下气承认自己是可以任人糟践的奴才。她敢于顶撞摆主子嘴脸的贾宝玉,随时抨击那些表现奴性的丫鬟,一贯地尖锐地和媚主求荣的袭人对峙。到她被赶出大观园即将告别人世的时候,她怀着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极度悲忿地抗议人世的冷酷、黑暗和不平。晴雯这样的丫鬟不是孤立的偶然的存在,她形神都像林黛玉,与贾宝玉建立了超越主奴关系的纯真感情。她还有一群绝少奴性的伙伴。鸳鸯一向沉静温柔,当她反抗贾赦时却爆发出雷鸣闪电般的力量,她拒绝做贾赦的小老婆,而且拒绝做任何人的小老婆,她蔑视那个社会作为一个丫鬟所能得到的最高地位,表现着誓不承认自己是奴才的平等要求。司棋与她表弟偷偷恋爱,这个恋爱被主子发现后,她竟毫无畏惧和羞惭,她是一个人,也要求得到做一个人的权利。芳官和她的"小戏子"姐妹们,从苏州被卖到了贾家,但她们内心没有一天接受奴才地位,没有一天过服贴谦卑的生活,她们随心所欲,闹出一个又一个的乱子。晴雯和这些没有奴性的丫鬟,与贾宝玉、林黛玉一道,实际上形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反抗力量,冲击着已经腐朽了的贾氏家族。

贾氏家族的内部矛盾也在加速着自身的衰亡。为了权力和金钱,这个钟鸣鼎食的诗礼之家内部,房族、嫡庶、妯娌、婆媳,乃至父子、夫妇、兄弟之间展开了公开的和隐蔽的、正面的和迂回的斗争,这种斗争有时竟达到你死我活的白热化程度。王熙凤正处在家族权力斗争的中心,她风流俊俏、口齿伶俐,凭着娘家显赫的地位和贾母特别的恩宠,不择手段地聚敛财富和扩张势力;她扬言自己从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为了一己之利残害人命亦毫无忌惮。她作威作福,积怨渐多。赵姨娘想要为儿子贾环争夺继承权,不惜使用魇魔法对付她和贾宝玉。宁国府的尤氏则伺机奚落她,拉拢她的亲信和仇敌。邢夫人对儿媳王熙凤极为不满,她在"绣春囊"上大做文章,实际上是想打击王熙凤。此外,贾府的仆妇丫鬟早已不能忍受王熙凤的刻薄贪吝,骂她是"巡海夜叉",用合法和非法的方式抵制她的统治。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弄得她心力交瘁,终于从权力的宝座上跌落下来。接替她的是三小姐贾探春,她志向远大,才能出众,无奈贾家大势已去,她又是庶出,地位本不坚实,她的兴利除弊的想法也得不到那些醉生梦死和愚钝庸碌的老爷们的理解和支持,尽管有李纨和薛宝钗的襄理,她竭尽全力所进行的改革很快便遭到失败。经历了这样一场事故的探春,痛心而清醒地感觉到这个赫赫扬扬的大家庭,再也没有振兴的希望了。

贾家越是接近灭亡,就越是不能容忍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就越迫切地需要成就贾宝玉和薛宝钗的"金玉良姻"。贾宝玉是贾家子孙中唯一有希望可以中兴家业的继承人,家长们要把他引上正路,就不能不摧毁他和林黛玉的爱情,就不能不聘娶维护封建主义的薛宝钗。陷于困境的贾家不仅渴望薛家金钱的支持,而且急需能干的薛宝钗来治理家庭。贾家男性腐朽不堪,早已是"女性当家"。贾母处在贾家的最高权力地位上,她是家庭中辈分最高的长者,更重要的她是贾家的精神领袖。在她的面前,贾政连教训儿子的权力也被剥夺了。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中,一个大家庭出现这种反常现象,便是衰朽的征兆。封建社会里,"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贾氏家族的旺盛发达恰恰经历了五世,这时,它的子孙虽多,却都只知安富尊荣,尽情享乐,竟没有一个运筹策划的人。这个家全靠王熙凤支撑着。王熙凤下台,探春理家失败,后继者就只能是薛宝钗。王夫人请薛宝钗帮助探春理家,已经表现了对薛宝钗的急迫期望。"金玉良姻"体现着贾薛两家的根本利益。封建势力制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然而它所强制缔结的"金玉良姻"也没有如愿以偿。贾宝玉的逃遁使得这个婚姻成了千古遗憾。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反映了追求个性自由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与衰朽的封建主义的矛盾,它反映了那个时代最主要的社会问题,是对封建主义的血泪控诉。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处理的是社会问题,但他不可能知道是社会问题,他把《红楼梦》悲剧看作是人生的悲剧。虽然,他从自己的生活经历里敏锐地感受到那时代的窒息气氛,深刻体验到社会统治势力的罪恶,但由于历史的局限,他无法认识到制造悲剧的社会根源。这样,他一方面真实地描绘了生活在现实社会关系中的贾宝玉和社会所造成的爱情婚姻悲剧,另一方面却又把这一切最后归结为人生的苦痛和无常。小说开头描写的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的神话、主宰人间风情月债的太虚幻境、似有若无的甄宝玉和来去无踪的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给《红楼梦》悲剧蒙上一层感伤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色彩。

曹雪芹的思想明显含有新的民主主义因素,但也没有能够脱离封建主义思想体系。他通过《红楼梦》形象体系所表达的思想,在当时历史阶段中是先进的。但他一面鼓吹人的"情"、"性"或"欲",以反对统制文化思想的"理",一面还是只能以儒家经典为依据,为孔孟之学作新的解说。他一面反对专制主义,一面还只能向往于古代仁君之政。曹雪芹的思想有着深刻的苦闷,他毕竟已经感受到了新时代因素的搏击。他的孤独是伟大的孤独。

高中红楼梦观后感【篇4】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的《红楼梦》,想必大家都看过吧?不同的人看的都不一样,有人喜欢林黛玉,有人喜欢薛宝钗,站在不同角度,看到的也就不一样了。

《红楼梦》是一部悲剧,也是一部喜剧。说它是喜剧,因为它是古往今来第一部女性的颂歌,以女性为主题的小说。在曹雪芹的笔下,“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儿是泥做的骨肉”;在贾宝玉眼里,他“见了女儿便觉得浑身清爽,见了男儿便觉得浊臭逼人”;在大观园里,有超凡脱俗的林黛玉,有雍容华贵的薛宝钗,有心直口快的史湘云,有处世干练的王熙凤……在过去思想禁锢的年代,如此出色的一部小说,如此不凡的一部小说,怎能说不是一部喜剧?

然而,说它是一部悲剧,也确实如此。而导致这成为悲剧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两个主人公。黛玉本是书香门第的女子,比别人更出类拔萃。她刚进贾府的时候,贾府上上下下都称赞她,喜欢她。可是她太聪明了,锋芒都露了出来,她不像薛宝钗那样有心计,她嘴巴想说啥就说啥,比刀子还尖利。因此,贾府的人都有意疏远她。即使她很出色,贾母也很喜欢她,但是人们喜欢她完全是因为贾母,贾母至高无上,喜欢黛玉不过是对贾母的溜须拍马罢了。于是,在书中,我们真真切切听到黛玉的悲吟,知道在“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中的大观园,在她眼里却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场所;知道在清幽的潇湘馆里,她过的是“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直到“不知风雨几时休,以教泪洒窗纱湿”的凄凉长夜;知道在每次诗词比赛中,才华洋溢的她,每次忧愁的时候,也只能是“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太多太多的悲,太多太多的叹,太多太多的感,太多太多的痛。如此聪明出色的女子,在过去的年代,就这样被埋没、被遗弃、被淡忘,直到今天,黛玉的神情,的动作,的思想还在人们心中。

而在大观园里,唯一真正关心黛玉的,就只有贾宝玉了。贾宝玉,名副其实一块“假”宝玉。在贾府里,他是家长眼中的“混世魔王”。读书,不读;考功名,不考,他还大骂科举八股文是文人“饵名钓禄之阶”,批判考取功名制度。宝钗和袭人劝他,他却说:“好端端的一个女孩子,竟被世俗功名所污染了!”但吟诗作对,他却比那些所谓的文人雅士高出一筹。他和林黛玉骨子里都含有一种叛逆,但他是男子,不会受到唾弃。林黛玉在过去,仅是女流之辈,就算学富五车又有什么用?那时候,“女子无才便是德”。会纺织针线才是最重要的。黛玉那张嘴已经得罪不少人了,她就算是大观园里数一数二的才女又有什么用呢?可悲可叹啊!

《红楼梦》是历史性的悲剧,通过对封建豪门贾、史、王、薛四家从辉煌到腐败的过程描写,揭露了封建贵族家庭的极端腐朽,展示了它无可挽回的堕落和崩溃,以及必定灭亡的命运。虽然是必定灭亡,虽然是应该灭亡,但是,造就“灭亡”的这个社会,是很令人深思的。

有人说,悲剧就是把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但是也只有当好的东西没有了,才能触动人心中的痛,也才更耐人寻味,回肠荡气。

我们要多看些书,之所以能成为名著,往往不止这些吧?作者有很多伏笔,等着我们去发现。

高中红楼梦观后感【篇5】

近日读完《红楼梦》,才明确其妙地方在。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围绕事关贾府家事利益的贾宝玉人生道路而展开的一场封建道路与叛逆者之间的激烈斗争为情节主线,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悲剧为重要内容,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活泼描写,而深入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指出了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运终权尽"的末世,并走向覆灭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地,活泼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全书范围雄伟,构造严谨,人物活泼,语言精美,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色,值得后人品味,鉴赏。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使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样真实可信,《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亮,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慧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常",令人徒加评论。不仅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力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连王熙凤这样恶名昭著的人物,也没有将她写得"全是坏",而是在"可恶"之中交错着某些“可爱”,从而表现出种种矛盾复杂的实际情况,形成性情“迷人的真实”。

《红楼梦》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的精彩造诣,不仅在国内成为"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而且在国际上也受到许多国家学者的器重和研讨,有法国评论家称颂说:"曹雪芹具有普鲁斯特敏锐的目光,托尔斯泰的同情心,缪塞的才智和风趣,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全部社会的自上而下各阶层的能力。”

高中红楼梦观后感【篇6】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随着宝玉了却尘缘,红楼一梦终于归结。也许是由于阅历过浅,在这一部绵长细腻的经典面前,我竟有些哑言,如同涓涓溪流无意间初入大海,《红楼梦》那高不可攀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即便是在世界文学作品中,也理应首屈一指。

若是把《红楼梦》单纯地当作爱情悲剧来读,未免低估了其中的内涵。宝黛的爱情悲剧,固然反映了封建时代的专制和那时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无奈、痛苦,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曹雪芹对封建制度的抨击。而贾府上上下下所有的人物,是否都可以代表封建时代某些典型的人物?贾府的兴衰史,是否又可来影射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兴盛与衰亡?当然,这都是一些宏观的角度。就个人而言,贾府的命运是否也就是曹雪芹及其家族的命运?他思想的先进,又未尝不是隐含着对功名未就的抱怨?

这些的确是读过《红楼梦》之后应有的共识,但从那些华美传神的文字背后,我读出的则大多是曹雪芹对后人的谆谆教诲。

每每读到贾府丰裕的家产,诸如黄金几千两,白银几千两,绸缎多少匹,总会隐隐担心,如此富贵的家族到底能不能成功地延续下去,毕竟“富不过三代”的定律似乎很少被打破。果不其然,贾府中鲜见勤奋的身影,大多是笙歌不断,鼓乐不休,结果难逃败落凋敝的命运。这不免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另一个生动的例子,就是曾经活跃于历史风烟中的那一群五陵少年。他们多是皇亲国戚的后代,大富大贵,衣食无忧,不必考虑学业,不必操劳生计,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让他们变得百无聊赖。为了打发难以消磨的时光,他们互相攀比,互相炫富,为非作歹,花天酒地,结果如何?终被世人遗弃,被历史遗忘。现今中国人常怀着一种暴富的心态,各式各样的奢侈品难以满足其欲千金散尽的胸怀,更为可怕的是,这种风气正逐渐蔓延至年轻一代的学生身上,并且就发生在你我身边。不难想象,这种无节制的享受最终将演变成国民性,让整个中华民族都失去前进的欲望,更难以完成复兴的使命。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巴西的一只蝴蝶挥动翅膀尚能引发美国一场龙卷风,一代一代的“耳濡目染”又何尝不会酿成不堪的悲剧!我不愿再进行痛斥,柏杨先生早已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我唯愿独修其身,却又不忍责任的折磨。整个社会的大风气,早已不是你我能够左右的了,保持住内心的一方净土,是周国平先生、余秋雨先生、王蒙先生等,以及所有有良知的读书人的心愿。我愿做这样的践行者,践行着心中永远简朴安静的生活,践行着美好的祈愿。想必曹雪芹先生也是这个意思,字里行间,他仿佛在对我们说,一切繁华都是红楼一梦,何苦为儿女情长苦苦纠缠,何苦为人情世故操劳奔波,何苦为琐屑小事争喋不休,何苦为追求金钱呕心沥血,何苦徒增无尽烦恼。心安即是归处。

虽然《红楼梦》只是一部文学作品,但它真是把“人”写绝了:人的美好,人的智慧,人的劣性,人的悲哀。读这样的作品,我们便懂得了自己,懂得了我们的家庭,懂得了我们的民族国家。向曹雪芹先生致敬,正因有了他,荣辱兴衰、人性冷暖尽收眼底。向那些努力修行品德的志士致敬,英雄造时势,唯愿不再是个传说。

高中红楼梦观后感【篇7】

《红楼梦》原名叫《石头记》,是清朝著名文学家曹雪芹写的。《红楼梦》写的是家财万贯的贾家,经过了一连串的打击,终于像薛家一样,一败不起。

在荣国府里,贾母日夜祈祷,也没能挽救贾府衰败的命运,到头来:凤姐病死,宝玉生病,黛玉病死,……最后自己也伤心地离开了人世。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薛家因薛蟠倚财仗势打死人,案子由应天府审理。薛家花了不少钱去打发官府,使薛蟠逍遥法外。薛蟠整日花天酒地,挥霍无度,最后弄了个家破人亡,一败不起。

我要问贾府的人们,平平安安的过日子不好吗?非要把自己打扮成西施,住的屋子像皇宫,有个三妻四妾吗?

仗势欺人,看着别人痛苦,你们却哈哈大笑,这样不好!不能因为你们家财万贯而去欺负平民,不能因为要升官发财而不顾天理。

为什么不做个好官?为什么不做个好人?不就是图那几个钱么?有钱也不代表有了一切呀!像一些农民,他们在金钱上确实十分贫穷,物质上十分贫乏,但他们在精神上并不贫穷,他们的生活过得很快乐很充实。

所以,我要告诫我自己和我身边的人们:不要过于追求所谓的”奢侈“生活,那样,你在一些方面变得富裕的同时,你就会在另一方面变得很贫穷。

观后感《红楼梦读后感14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红楼梦读后感14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