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父与子有感800字 > 地图 > 读父与子有感800字

读父与子有感800字

发布时间:2019-11-04 来源:互联网

读《祭父》有感。

读书对于我们来讲,是一辈子不间断的事情。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作品之后,内心也一定会有所触动,我们也经常会从其他人的读后感中领略到作品的奥妙!您从作品中有哪些领悟呢?小编陆续为大家整理了读《祭父》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时光永远不会停下脚步。

上了高中一个月回一次家,回来时,总是伴着暖暖的夕阳,那时,他会迈着缓慢的脚步,带着从地里,山上沾着的两裤腿泥出现在我的视线中,和我一样额头上布满着细密的汗珠。记忆中,永远被定格的画面,模糊而又温暖。每一次回家,看到他的头发两鬓花白,心中总会生起异样的酸楚,淡淡的一句:我明天帮你染染头发,他总是微笑着答应,然后又开始忙活。

回家的时刻,没有哪一次是不欣喜的,精确地计算好日子,做好各种吃食,等待我的归来,也许是一份守望的幸福。时光中,那神情永不会改变。

爱,永远都是安静的。

偶然翻开他记事的本子,上面写着关于我的一切,没有给我看到,他知道,他所做的一切随着我的日益长大我都会明白的。他的性格安静从不张扬,而我也像极作文了他,两个人不说一句,心中却明了。他从来不会去逼我做这做那,以至于被他宠溺惯了,爱我,变成了习惯。接受爱,也成了习惯。

印象中,父亲比母亲更好说话,对我更放松,却也无微不至,甚至会承担母亲的一半角色,这份爱,淡然如栀子花的清香会沁人心脾。

很久以后,他会先比现在更老,我会长大,但在他心中我永远是那个小孩,我走的时候,他说:多给我打几次电话,免得我想你。这是他的表达,我坚定地回答他:好!你回去吧!那个画面我是忘不掉的。常常看到一些文章,纪念着他们失去的亲人,何必呢?如果不想自己后悔,子欲养而亲不待,那就从现在开始爱他们,不要说:最后,才知道如何爱你。

这一辈子,总是伴随着对他的仰慕,思念,也许到最后成了怀念。爱,却是永远联系着我们。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无所畏惧的留恋——读《青春祭》有感


在写这篇文字之前,我有很长时间拒绝写文字了。不是因为太忙碌,也不是因为思维停滞。而是无从下手。

我们,一大群人,面对着轰然而去的所谓青葱茏岁月时,呆望着,惊愕着,挫败着,无力着,疼痛着。那是不想就此相别的遗憾,还是不可言明的怀念?

一直发生,一直回忆。这是人生的循环。这是一个劫。

也曾想着,不可控制地想着。我要去寻找,在我认真的宣泄时,在我热烈的无知时,它们究竟去了哪里?我尝试每一个角落找寻它们的身影。哪怕是残留,哪怕是痕迹,哪怕是斑驳,哪怕是虚妄。

有人说,当你身边的人都以各种理由离你而去之后,你会发现,世界什么都没少,仅是少了你自己。世界上的人,一个走了,可能会有两个三个来替补。少了的是你自己,心肝都被挖了去,而且永远不会走出来。

它们到底溜走了,是冯虚御风而去?是羽化登仙而飞?唯独留下了我们,失去了曾经的我们,在若大的世间,从此遗世而独立。

是这样的吗?是永远都不再找个机会回来看我们了吗?

不是这样子的,一定不是的,我觉得它们肯定在哪个地方,似我们看待过去那样看待着我们的未来。我们又何常不是为了它们而活?

妈妈也有说过,像文人那样说过,眼泪都是往下流的,当你倒着的时侯,眼泪就流不出来了。

而我要说,要是所有的岁月都倒回来的话,我就不流眼泪了。

在这种困惑中,有人告诉你,你可以再看看它们,你一定会高兴的不得了,温暖地不得了。就仿佛跑过去拥抱你久违的亲人那样,恨不得抱起来转几圈,再前后左右摸摸。仿佛真得一切就如从前。

那天,九州华夏给了我这样地惊喜。他说他写了一部散文式小说。我没有激动,也不沉静。是一种带着默契的期盼和祝福。谢谢你,九州。让我有机会和它们重逢。九州的小说在很早之前就开始写了。我知道,我们是一样的人。他在用心地把日子写进文字里去,我在用心地从文字里读出日子来。就这样,就可以活好久。

写一篇文字,尤其是一部漫长的小说,我深知它需要耗费多少心血,甚至是自我封闭的孤独和难以隐忍的不安。

现在,完成了。是欣喜的吧,是挥汗如雨的畅快吧。

于我,是欣慰,是扶助,是回顾,亦是感动。

当他邀我为这部小说写些什么的时侯,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我本已准备为它写点什么了。其实,这又何尝不是为我,为大家的年轻做辑告别呢?

小说里的人物就是生活了的,天生的明媚青春,理想,追求天生的思想让我们感受到一种久违的冲击,他是充满感情的又是理性的,天生的一切都是那么的亲切和真实,那又何尝不是曾经的我们。你可以在任何一个人的那里找到。是千千万万的每一个我和你。看它们,像看黑白照片般,退去了当初的色彩和陷入,却更加真实生动。像看一次盛大的日落,你会带着一些温热,进入接下来的黑夜,不远处的黎明,以后一天一天的生活。

从这个角度,回忆是幸福的。那么,就让我们再一次甘愿善待它们,再一次真诚看重它们。

如果你也像我一样,喜欢读小说,请继续往下看吧,所有的年轻故事,你逝去的从前,都在里面,里面等你,等你相见!

读《父与子》有感


读《父与子》有感

你们读过《父与子》这本书吗?嘿嘿,读过的都知道,这本书是一本漫画书。说到这里,你是不是就有兴趣读了呢?这就是漫画的魅力嘛。

《父与子》这本书虽然是中小年纪的读刊,但是你也可以找来读读哦,毕竟多读一本书又不是什么坏事。

《父与子》的作者是德国幽默大师埃奥卜劳恩创作的连环漫画,作者以幽默风趣的漫画型式让你感受到不同的感悟与启迪。并且,整本书里没有一个字,你可以自由想像,把漫画想成一对父子的^对面,相信你也会为他们的幽默风趣打动,而哈哈大笑。

父与子这本书还有一个小流言:作者是埃奥卜劳恩,当他受版社之托创造这本长篇漫画的时候,他的儿子只有三岁,卜劳恩就是从他的儿子的身上找到灵感才创造出这本漫画书的。

听我这么一介绍,你是否也沉迷其中了呢?如果你感兴趣,可以自己找来这本书来读读哦。保证你也成为这本书的小书迷。

读父与子有感


读父与子有感

今天,我在书上看到了一组漫画,漫画上的内容是:傍晚,工作了一天的爸爸,肚子早已经饿的咕咕叫了,还没等妈妈炒完菜,就早早地端坐在餐桌前,妈妈把最后一道菜端上了餐桌,热腾腾的饭菜直冒着香气儿。爸爸指着儿子的座位不解地问:“儿子在干啥?怎么还不来吃饭?”妈妈指了指书房。

爸爸等了好一会儿,已经不耐烦了,于是大踏步地走向书房,推开门,原来儿子正趴在地上津津有味地看书呢,只见他两脚在悠哉游哉地摇晃,双手托着腮帮,看样子是着了迷!

爸爸怕吓着儿子,就悄悄地走到儿子身边,轻轻地对儿子说:“乖儿子,吃饭了。”儿子猛一回头,发现是爸爸来叫自己吃饭。虽然心里在埋怨:“嗨,这么好的书,真扫兴。”嘴上却不好意思地说:“爸爸,您辛苦了,吃饭去。”一边说着,一边就往外走。爸爸觉得好奇怪:不爱看书的儿子什么时候喜欢上书了?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呀?忍不住俯下身子来瞥一眼,不看不知道,一看,就被书中的情节吸引了······

儿子已经坐在饭桌旁了,此时,还不见爸爸的身影,他和妈妈都觉得奇怪:爸爸在干啥?怎么还不来吃饭?饭厅一片宁静,只有饭菜的香味在飘来荡去······

3分钟,5分钟,10分钟过去了,儿子觉得很无聊,两条脚不停地摇来晃去。饭菜也已经不再冒热气。妈妈终于忍不住了,大声对儿子喊道:“去书房看看你爸爸在干啥?”

儿子连忙向书房跑去,在门口就看见爸爸在正趴在地上如痴如醉地看书呢,只看见他两脚在悠哉游哉不停的摇晃,双手还托着腮帮,看样子是着了迷!儿子不禁暗自好笑: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啊!于是,悄悄地走到爸爸身旁,准备吓唬一下爸爸·····

这漫画是不是很有趣呢?它可是选自世界著名的漫画集《父与子》,作者是德国的埃·奥·卜劳恩。如果你有兴趣,也可以找来读一读。

读《苏共亡党十年祭》有感


读《苏共亡党十年祭》有感

在分局倡导的书香警营文化活动中,我选读了《苏共亡党十年祭》这本书,不是对共产党未来失去信心、对共产主义信念产生动摇,更不是怀着幸灾乐祸的心情赏玩,而是希望以史为鉴,更加深刻地理解当下我们党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践活动的现实性和紧迫性。

本书以宏大的视角给我们呈现了苏共亡党及苏联解体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苏共执政70多年缘何在人民冷漠、沉默的目光下垮台,描述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的大历史。

我想,本书的作者应该是悲天悯人的,也是无比遗憾痛心的,就在苏共党旗在莫斯科红场被降下的那一刻,在列宁柔和而坚定的雕塑被推土机毫无眷恋的推倒的那一刻,当莫斯科人民经过红场亲眼目睹这一场景的时刻,竟然没有一个人驻足、凝视,有的只是冷漠、无视甚至憎恶。走过十月革命、走过卫国战争的人都不会忘却那段历史,那种为了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浴血奋战的无畏,那种为了保家卫国与残忍法西斯抗战到底的决心,在这一刻,都化作无言的泪水,流进大地。他们看不到自己用生命献血换来的、来之不易的政党和国家,是如何在短暂而又漫长的历史中灰飞烟灭,是如何被自己的人民无情抛弃。这本书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腐败充当了苏共亡党的掘墓者。记得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却没有预言到共产党自己也会成为自己的掘墓人,有时候内部能量爆发会炸伤自己,而这个炸药包却是苏共自己一手制造的。列宁时代,腐败问题便已存在,但大多比较隐蔽,再加上国家正处于上升发展时期,无暇顾及,然而到斯大林时期,赤裸裸的腐败便浮出水面,且毫不隐晦。斯大林赋予那些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各级官员种种特权,在苏共庞大的干部队伍中形成了一个"特权阶层".据说,这些特权阶层建造住宅大楼,在各个部门开办克里姆林食堂和医院。甚至人民委员部和其它机构,也建立了只供指定的少数人使用的内部食堂、商店、小卖部、医院、疗养院和休养所。正像前苏联著名学者和政治活动家阿尔巴托夫所说的那样:"腐败在苏联不仅造成了国家物质上的损失,道德上的损失就更为惨重:经常遇到磨难的大多数对那些不仅享受福利照顾而且享有种种特权、任意攫取不义之财而又逍遥法外的‘上流人物’的憎恨之情与日俱增,埋下了社会冲突的地雷,党、政府、整个领导的威信下降。"

当然,这只是苏共腐败问题的冰山一角,然而从苏共这种大搞特权的端倪就可以透视出苏共党员,尤其是官员干部无形中已经脱离了普通老百姓。改革大潮来临,以往人为掩盖着的腐败现象被大量揭露。当人们了解到这令人愤怒的社会不公,看到苏共高层这些令人深恶痛绝的做法,以及对人民财富不知羞耻的掠夺,终于,最后一点信任消失殆尽。苏共亡党,亡的不是来自美国的和平演变,亡的不是体制本身不健全,亡的是民心、亡的是民意。

我一直以为,自古以来人民对于官员、领导干部的腐败、特权是抱有极大的宽容心的,除非这些问题已经发展到危机个人或家庭生命,封建社会如此,近代社会亦是。但是,作为一个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执政党,绝不能有这种侥幸心理,而应该是未雨绸缪的。事实上,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腐败问题也一直存在,对此,邓小平同志曾有深刻论述,学界也常有探讨,但一直未找到根治腐败的法宝。

新一代中央领导上台后,一边治腐败,一边搞改革,人心所向,全国上下欣喜若狂,一致称赞。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猛药去疴、重典治乱,"老虎""苍蝇"一起打,查处了一大批腐败分子,净化了党风,匡正了作风,治腐手段上坚持严惩与预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惩贪去腐、除恶务尽,又防微杜渐、标本兼治,实现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的反腐目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根治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求全体党员"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老虎苍蝇一起打",在全国掀起反腐高潮,并逐渐形成风朗气清的政治生态。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告一段落,为巩固实践活动成果,将营造良好政治生态进行到底,2015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用"三严三实"全面从严治党,用简明扼要的24字让党员干部知晓为官做事的尺度,清除思想灰尘、匡正干部行为、净化政治生态,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实现由不敢腐到不想腐的真切转变,.

曾有人这样调侃苏共亡党:"苏共20万党员时取得二月革命的胜利,35万党员时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550万党员时打败了希特勒和日本法西斯,而在近2000万却人亡政息。"看似玩笑的背后却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1921年那次艰难却又激动人心的建党会议,十几个意气风发的青年组成一个"星星之火"般的组织,它的名字叫中国共产党,如今这股"星星之火"已经"燎原",我们不禁想到,是什么样的力量推动着它?是真正的人心向背,是千金万两的信任和托付!人民群众凭什么对这样一个从山沟沟走来的红军如此信任?是那种不拿群众一丝一毫的自我约束,是那种始终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的诚心诚意!所谓的权力,如果没有千千万万人权利的托付,其威力只能为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残酷的历史告诉我们:把人民放在心里的,人民会把你放在历史的舞台上。

以史为鉴,面向现实,《苏共亡党十年祭》,每个中国共产党党员都该读读。

读《哑父》有感600字


“人间充满了爱的交响,我们倾听、表达、感受、震撼,然而,我的哑巴父亲却让我懂得,其实,最大的音乐是无声,那是不可怀疑的力量,把我对爱的理解送到至高处。”

这段话是《哑父》这篇文章中的一段话。刚读这段话时我完全不知道在讲什么,直到我读了这篇文章后才体会到这句话的涵义。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位卖豆腐的哑巴父亲和女儿的故事。女儿一直因为有一位哑巴父亲而感到耻辱,每当别人嘲笑完她后,女儿则跑到哑父面前把对哑父的仇恨通通发泄出来,而哑父每一次都是躲在豆腐坊里哭。我想哑父对女儿也没埋怨,只是他无法“说”出自己对女儿的爱与无奈吧!而她非常恨自己的父亲“为什么是个哑巴,为什么一生下来就要受到别人的嘲笑?”

女儿对哑父非常冷漠也对哑父充满了仇恨,于是她带着仇恨发了疯似的读书。终于她考上大学,哑父也请来了亲戚庆贺她上大学。还对女儿“说”:“就算砸锅卖铁也要让你读书,你读书也不容易,你也别怪爹穷。”在那一天,女儿被一种感觉深深刺痛了;也是在那一天,第一次含着泪喊出了“爸爸”,为哑父夹了几块肉给他吃。虽然父亲听不见,但父亲眼中充满了暖暖的温情。我想那一刻刺痛女儿内心深处的是父亲那无声而伟大的爱呀!那一声“父亲”、那几块肉,对于哑父来说,早已满足了。

可好景不长,女儿因一次车祸进了医院,生命垂危,所有人都放弃了,只有父亲一直坚信着他的女儿不会死的!父亲跪在地上并坚定地对医生说“说”:“你们不要哭,我女儿不会死!你们要救她!我可以去借钱,我可以去卖房子,我睡地上——就算倾家荡产我也要我女儿活过来!我会拼命种地、喂猪、割草、推磨杆卖豆腐……”最后在医生的努力下——女儿活了过来!当她看到削瘦的父亲时,再也忍不住泪水,抱着父亲哭了。

读完全文,我早已泪流满面。我想,当女儿醒来抱着父亲痛哭时,千百种体会涌上心头,对生与死的体会、对往事的体会……可令我感受最深的却是父爱!每个人都说父爱无声,在这篇文章中我体会到的正是一种无声的父爱!

在文中的父亲虽言无声,但在女儿生命垂危时,他父爱的声音却直达女儿的内心,震耳欲聋、令人震撼。正是因为有了父亲对女儿无声的父爱,才使女儿从死神手中逃了出来;正是因为有了父爱,才使哑父有勇气去挑战死神;正是因为有了父爱,才使女儿感受到了这无声而伟大的爱,才使女儿放下了仇恨体会这人世间最珍贵的爱!正是因为有了父爱,才使父女俩能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去面对将来的生活……

我能体会到在女儿的泪水中包含了对父亲的忏悔、对父爱新的理解以及对父亲浓浓的爱。

现在的我,才真真正正地体会到,原来父爱有这么伟大、这么珍贵、这么震撼人心、这么刺痛我的心!

再回过头来去想那句话,真叫人意味深长!

读《父与子全集》有感


一次和父母逛书店的时候,我偶然看到了《父与子全集》这本书,随手翻看了一下,里面的内容就深深的把我吸引住了。这是一本德国著名漫画家卜劳思的连环漫画作品,作品阐述了一对善良、正直、宽容的父子之间的故事,书中通过一些父子之间搞笑事情让我懂得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以及理解感受到了父母对我浓浓的爱。

其中最经典的故事是哄儿子睡觉,故事描述了主人公每天睡前都要和父亲玩耍一会,还让爸爸讲睡前故事,让我联想到了我爸爸也是几乎每天睡前都给我讲他小时候的故事。我们的老家就在海边,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爸爸告诉我他小时候家里有一所祖上传下来的箔(也就是用竹子一条条排插围在浅海中用来捕鱼的一种方式),他不到十岁的时候就时常跟随祖父一起下海去抓鱼.当每天海水退潮的时候鱼儿就会顺着海水游回大海,就会进入围网再也出不来了,就可以用网兜去捞鱼了,有些不小心夹在竹竿中间的还要潜进海里用手去抓出来。为了让我有亲身体会,爸爸带我和上海回过来的表弟一家回到我们老家进行一次探箔体验。等到海水退潮时已经是凌晨一点了,但是我却没有一丝的困意,我满怀的兴奋的来到海边,四周漆黑一片,一步一步小心翼翼的摸索着走下满是棱角的石头堆砌成的海堤,好不容易走下了海堤我轻轻松了口气。却不知这仅仅是个开始,在海里需要靠岸上的灯光来辨认方向,所以我们紧紧跟着渔民的身后,怕一不小心就迷失方向,走着走着就到了淤泥区,脚踩进烂泥没入小腿部而寸步难行,这时的我一点心情都没有了。爸爸拍拍我的肩膀说:仔仔,要坚持哦,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加油!。爸爸一边说一边拉着我的手照着电筒紧跟着队伍朝着围箔的方向走去。大约走了半小时,我们来到了围箔的地方。看见高高的竹竿插进海地里,旁边绑着大网,大网埋进了海沙。我们一直走进网里,海水已经慢慢退去,只有脚面的水,箔主将大灯挂起来,看见好多的鱼在里面游来游去。我们用网兜捞鱼,忙活了两个小时,鱼获有两担约一百斤,我们准备满载而归。由于刚才太兴奋捞鱼,现在感觉浑身疲惫,想马上就有一张床倒下就睡。爸爸走了过来抱抱我说:所有的所获都会来之不易,今晚你亲身体验到了,希望你好好记住今晚的经历。为了对你的奖励,爸爸来背你上岸吧。此时此刻,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那是我感受到浓浓的父爱开心的眼泪。往后,我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更加爱我的爸妈,更加要勤奋学习。 爸爸,请你放心,我一定会成为你的骄傲!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读《祭父》有感”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读父与子有感8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