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 地图 > 观后感

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9-11-04 来源:互联网

《张思德》观后感范文。

观影是一种全方面的感官影响,观看的过程就是思维不断跳跃的过程,有了想法和感触,为了不让它遗忘,最好是写一篇观后感。通过写观后感的方式,我们在不知不觉是成长。那么观后感怎么才能写好呢?请阅读由小编为你编辑的《张思德》观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最近观看了电影《张思德》,又重新感悟了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

每一个中国人对为人民服务这5个大字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可以说这5个字几乎贯穿了每一个人成长、受教育的全过程。出生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很多人至今都能流畅地背诵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

在二十世纪中前期,由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比较单纯,人们的思想很朴实,价值观念单一,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教育的口号,一种精神的提倡,深入人心,人们很习惯地认为那是对每一个中国人的教育和要求,也自愿自觉地贯穿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实际行动就是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和认识,但对其核心精神的更深层次的理解思考和讨论的比较有限。

到了二十一世纪国门打开的今天,社会前进,经济发展,信息繁杂,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精神生活也极为多彩。思想活跃,价值观念多元。因此当我们今天再来看电影《张思德》,重温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的时候,似乎有了不同于上个世纪的感受和思考,有了不同的价值观念的碰撞,因此也更加有讨论、思考的价值。

思考一:如何认识个人价值的体现

在张扬个性、提倡实现自我的今天,似乎每个人都希望做出一番伟业,希望成为时代的英雄。在观看电影《张思德》的过程中,可以强烈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周围一些同志眼里表达的信息:张思德明明可以争做排长、连长,甚至更高的职位,可以对革命事业有更大的贡献,但是偏偏要让他去烧炭。这样就埋没了个人的价值,妨碍了个人能量的发挥。你看人家美国大片,提倡的是要做英雄,宣扬的是个人英雄主义精神,鼓励的是极大发挥每一个人存在的价值。这种想法反映的是当今一部分人的一种价值取向。它和传统教育所告诉我们的价值观似乎产生了强烈的碰撞。

是啊,张思德不过是给不愿离队的老人送去了关爱和温暖;只不过干些跑腿儿、给汽车换换轮胎的活儿;只不过是给犯错误的老乡刘秉钟多一些关心和鼓励。这能算是英雄吗?这能充分体现一个人存在的价值吗?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在电影中找到的答案是,影片中的刘秉钟从看不上张思德,到他真诚地对张思德说,我只佩服你一人,以后我就跟着你!这不就是对张思德个人价值的认同吗!这不就是张思德存在的个人价值吗!那位被张思德称为老革命的哑巴老人之所以不愿意离开部队,是因为他把部队当作自己的家,他不愿意离开这个革命的家。后来在张思德的关爱中,他又找到了家的感觉。当刘秉钟说1933年一起入伍的革命战士有的当了团长、政委,就连他自己最起码也是个主任时,张思德却如数家珍地报出了一连串的名字,在他的脑海里铭记的都是为革命抛投入洒热血牺牲的烈士的名字。我接触到的看过这部电影的几个学生真诚地说:这部影片好几个地方都让人热泪盈眶。他们说,以前也看过不少关于父子情和亲情的电影,但没有像这样被感动得落泪。这说明他们认同了张思德。

时代需要英雄,需要有人做出一番事业。同时,时代也需要像张思德这样的人在默默无闻、点点滴滴不起眼的平凡小事中,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而这个价值不亚于英雄的价值,他们正是用自己朴素的为人民服务的行动感染、团结,带动了一批人,共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想做英雄和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地为人民做小事情其实是不矛盾的,它们从不同的侧面体现了个人存在的价值。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不愿意做为人民服务的小事情的人,是做不了英雄的。

思考二:如何认识伟大与平凡

张思德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战士,但是在他牺牲之后,毛主席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纪念他。张思德是伟大的!张思德所做的都是一些很不起眼的平凡小事,但这些平凡的小事中有着伟大的闪光点。他把公众的事情、别人的事情看成是自己的事情,只要他看到别人需要,他就会积极主动去关心,去做。上前线跟日本鬼子真刀真枪地打仗,是英雄;张思德在后方做着非常平凡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小事,也是英雄。他说,不管在哪里,前线就在脚底下。是的,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需要做的事情做好,把前线放在自己脚下,就能在平凡中做出伟大。张思德是平凡的,但是谁又能说他不伟大呢!

为人民服务是具体的。有人说把公众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只要需要不管大小就去做,这是为人民服务;有人说,为他人做有利的事情就是为人民服务;还有人说,在本职之外做有利于社会的事情是为人民服务。在我们周围,在我们的工作中,有很多需要去做,但又是很平凡的小事情。如果看到了,又默默地去做了,并且坚持做下去,几十年如一日,他就是一个伟大的人。这就是为人民服务。

HdH765.cOm更多精选观后感阅读

《张思德》电影观后感


《张思德》电影观后感

覃洁清

偶然在电影频道的节目单上看到《张思德》这部影片,不知为什么,总觉得这个名字很熟悉,但是始终想不起来。为了证实这一点,自己还是坐在电视机前看了起来。电影刚开始,当见到主人公的时候,脑子突然想起什么来了。这不是初中的时候的一篇文章所写的主人公吗?但是真的是很高兴,我还记得的当时老师还组织我们看了一场电影,看的就是这一部。顿时我有了继续往下看的冲动。

电影是黑白片的。可能是看多了彩色的,对于黑白片突然有了不一样的情怀,黑白片营造出一种怀旧感,尽管色彩能够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但是黑白色调却能然人产生很多联想的空间,而且黑白色调很符合当时中国共产党当时所处的环境和所体现出来的精神面貌,艰苦但是坚忍不拔,淳朴亲民。而这种黑白色,更加体现出张思德同志的个性。看完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得到了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得到了一种心灵的洗礼,可能这有些张,但是自己确实是被张思德同志感动,他的所作所为让自己的心灵获得了触动,思考着,学习着。开始重新感悟对于“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

主人公,张思德,个子不高,到跑起来却是健步如飞,干起活来却是满身的劲儿。讷讷无言,但是那如孩童般灿烂的笑容却能感染许多人。他1933年参军入伍,当过勤务员、通信兵、警卫员,最高职务是个班长。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搞过生产,烧过木炭。生命历程中,他没有惊人的事迹,也没有动听的话语,“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不注意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但是张思德是不平凡的。他的不平凡在于他又一颗善良的心,有一种淳的品质。他明白生命的价值是什么。他对人诚恳,对事认真。对于党和革命是一片赤胆忠心,对于人民更是友好对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始终牢记着为人民服务。而他也是这样做着。

毛泽东评价他“有思想,有道德,就是缺张嘴。” 他纯净而不肤浅,憨厚连着忠诚。(范_文_先_生_网)寡言的他一旦开口,让人再难忘记,说的真实。当别人在说别人37年参军就当上团长,而张思德33年参军入伍,却还是个班长,说他是马掌,没有介意,只是很自豪地说“硬不成一块铁,想当马掌还当不上哩!”当小白受不了烧炭窑的苦,觉得烧炭窑进步慢想着赶往前线的时候,他说:“谁不想上前线,但是不管干啥子工作,都想着前线就在脚底下。”

别人不愿干的活,他干得有滋有味;最不起眼的工作,他也求尽善尽美。电影中有两个镜头最让我印象深刻,一个是当毛主席在礼堂上进行演讲时,张思德正在奔跑,背着重重的轮胎翻山越岭的奔跑,一刻也没停,为的就是不影响主席的行程,当将轮胎背回来让别人更换的时候,他却瘫在车旁喘着粗气。这让我看到了一种敬业的精气神。另一个镜头是电影的最后,他奔跑在广袤的黄土高原上,突然回过头来,扛着枪脸上露出了他那孩子般灿烂的笑容。我想在他看来他这短暂的一生是活的有意义的,因为他在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在艰苦的日子里,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最普通的人和事,悄悄装在心中。正是这些不声不响的举止和点点滴滴的真情中,我们看到了一颗高尚的灵魂。

正如毛主席在他的追悼会上说的:“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他的死重于泰山,只要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是死得其所。”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这样平凡的人,我们或许不认识他们,他们尽管平凡,但是我们的队伍正是有着许许多多的人组成才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我们不一定要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来,即使作为一个平凡的人,也可以活出自己生命的意义,也可以为我们身边的人带来更多的温暖。也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一个人首先要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才能使自己活得有意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勤勤恳恳,对人友善,自己的言行举止也会影响到别人。

《张思德》这部电影,有很多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他平凡而又不平凡,他的一生短暂,但却内涵丰富。人的一生也是短暂的,怎样才能让自己死的其所,这是一个思考题,也是一个实践课。

张思德电影观后感


张思德电影观后感(一)

看了电影《张思德》后,一个最主要的印象就是平凡!平凡的人(憨厚、纯朴),平凡的岗位(警卫员、烧炭队长),平凡的事(警卫、开荒、烧炭),但在我们的眼里,他并不平凡,甚至可以称之为伟大,他的死被毛主席评价为“比泰山还要重”。在这个信仰缺失、英雄褪色、理想泯灭的物质社会,银幕上的张思德,以他的朴实憨厚给了我们的心灵重重一击,带给我们一种动人心魄的震撼。在他的追悼会上,主席还说“我们的队伍里到处是这样的人,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不会注意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可正是这些人支撑了我们的事业。”

张思德,他参军12年,始终保持昂扬的工作热情,一如既往、兢兢业业;始终保持顽强的战斗作风,果断勇敢、不畏牺牲;始终保持高尚的做人道德,乐于助人、默默奉献。由于工作需要几经调动,但是无论把他安排在哪一个岗位上,他都不讲条件、愉快接受。他当过勤务员、通信员、警卫员,搞过生产、烧过木炭。作为共产党的一员,党叫干啥就干啥,普通得只知道工作,他平凡得只懂得奉献,但在人民利益面前,他却用自己年仅29岁的生命承载了一切,为人民服务的崇高追求,使他不仅成为一位英雄,更成为一种精神--伟大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也正由于这种精神,才使我们在60年后的今天仍然如此隆重的举行纪念,虽然英雄离我们而去,但历史没有忘记他,祖国没有忘记他,我们更不会忘记他,他的名字永远闪耀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今天,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实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话语虽然还常常被我们挂在嘴边,但真正的内涵却早已模糊,不知不觉之中几乎已经成为一种空头标语或口号。人为什么活着,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这些问题随时都会在我们人生的某个时刻冒出来。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里,人和人的关系应该是一个什么状态?我们争取个人利益的时候,在抢夺属于自己的位置和资源的时候,基本的人生态度是什么?有人说很多情况下电影不是对现有东西的重复,而是把我们现在社会中很多缺失的东西做一种重建。电影《张思德》就是对这种精神的重建。张思德用他的实际行动为现代人上了一课,我不敢说一部电影就能一下子找回缺失的东西,但至少提醒我们开始发现这种缺失,并渴望找回它。当今时代,人心浮躁,物欲横流,拜金主义盛行,人际关系冷漠,权力至上,竞争激烈,还有多少人甘于只是一棵“清凉山上的草”?在这些人眼中,只有美丽娇艳的花朵才是引人注目,令人向往的,他们一心一意渴求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希望得到领导的垂青,众人的艳羡;他们重视的只是结果,而忽略过程,当接手一件事情时不能脚踏实地地去把它干好,而只是想谋些好处或表现自己。太多的现代人已经迷失自我,早已忽略了小草的颜色才是生命中最质朴的色彩。

张思德虽不善言词,却永远那么积极乐观,热于助人。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张思德同志不管何种困难、何种艰辛,总是微笑面对。他以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做每件事,并都保持坚定的信念,不断地鼓励自己,告诫自己,鞭策自己,他深刻地知道每完成好一件工作就是对党对人民忠诚的证实,就是牢记职责为人民服务的体现。在生活中,他也总是处处关心身边的人,他认受到刺激的孤儿做儿子,让他感受到亲生父亲的疼爱;他真诚地关心哑巴老兵,认他做父亲,让老兵感受到亲儿子般的关心;在战友刘秉钟犯错误的情况下,不打击不冷漠,积极关心他的各项生活,激发他的革命热情,在他失意时送上温暖,最终使刘秉钟抬起头重新做人;他为了给老乡抓回受惊的猪,不惜弄得满身泥水……这些都让我非常受感动,也正是这种真挚的感情,才有了人们送别张思德时的感人场面。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工作的动力和源泉。只有怀着一颗真诚地心去对待群众,才能在工作中赢得群众的支持,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地开展。

历史大浪淘沙,留下来的都是金子。张思德、孔繁森、李素丽、赖宁……在我们的事业中依然处处可见,他们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在不同的岗位上,默默无闻,鲜为人知,于细微处见精神,尽力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涌动着生命的本色,闪烁着理想的光辉。影片中有个镜头耐人寻味。延安的窑洞前,毛泽东对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不屑地一笑:“中国的命运,不在他蒋介石嘴上。那是中国百姓一步一个脚印,流着汗淌着血踏出来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历史上,不乏察民情、谋民生的明君贤相,而惟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才真正把阶级的、民族的、人民的使命统一起来,将“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忠实实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阶段,面对人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的现状,我们更要深刻领会张思德同志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学习张思德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正确对待职务、正确等待工作、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地位与荣誉、以及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经受住种种考验,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人民服务”,这一曾经成就我们事业的精神动力,还将长久地辉映我们漫长而辉煌的征程。

张思德电影观后感(二)

一位在领袖身边工作的普通战士,干的是警卫、开荒、烧炭等平凡的工作,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牺牲,时年29岁。他,就是张思德。

电影《张思德》中没有战火硝烟,没有豪言壮语,黑白胶片牵出平实的瞬间,穿越60载岁月。这部原本没有多少悬念但充满温情和人性光辉的电影,出人意料地在观众中产生热烈反响。它通过特殊的文化语境,弥补了我们现实生活中正在缺失的一种东西,让人重新思考“为人民服务”在现阶段新的内涵。张思德之所以被人们铭记,在于他道德品质的平凡,平凡到每个平凡人都能在自己的灵魂中看到他的影子。在张思德身上所表达出来的,更多是中国人骨子里的那种朴实、谦和、善良,是一种人内心中本能地涌动着的自我牺牲、 自我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不论在什么时代,作为一种精神的、价值的存在都是值得弘扬的。在今天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人性中一些可贵的东西,是人人心中都有,但又人人都欠缺的。

张思德已经牺牲60年了。60年后,这位因得到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褒扬而闻名的英雄在银幕上再度焕发光彩,成了一面充满着神圣和善意的旗帜,让几代人在道德、情感的体验中产生共鸣。尽管时代变了,条件变了,环境变了,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仍然熠熠生辉。当人们在银幕上重温这段红色历史,以现代人的眼光再看张思德时,竟然没有一点陌生感和疏远感,因为张思德精神已经融入人们的心里,成了一座永远的丰碑!当然,《张思德》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深深景仰和感动,更多的是留给了我们深深的思考:革命的成功,需要有人在故人的残暴统治下英勇抗争,需要有人在枪林弹雨中冒死冲锋。同时,也需要有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张思德就是这样一个平凡无私的奉献者,他朴实善良、助人为乐、不计得失、任劳任怨、信念坚定。也正是这种“平凡”,让我们感受到了英雄的鲜活、真实。

张思德18岁参加红军,受过伤,立过功,走过长征路。但他在参加革命的11年中,一直都没有升迁,许多和他资历相同的人,早已经是团长、旅长,最低也是个连长了,可是他却从无怨言。尤其是1942年10月,军委警卫营与中央教导大队合编为中央警卫团,领导决定张思德由班长改为战士,他愉快地接受了组织安排,并说: “当班长是革命工作需要,当战士也是革命工作需要。”在旁人看来,张思德仿佛思想很简单,傻得可爱,当兵11年仍然是普通一兵,可他从没有去比同年电影《张思德》观后感:一个普通士兵的人格魅力

一位在领袖身边工作的普通战士,干的是警卫、开荒、烧炭等平凡的工作,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牺牲,时年29岁。他,就是张思德。

电影《张思德》中没有战火硝烟,没有豪言壮语,黑白胶片牵出平实的瞬间,穿越60载岁月。这部原本没有多少悬念但充满温情和人性光辉的电影,出人意料地在观众中产生热烈反响。它通过特殊的文化语境,弥补了我们现实生活中正在缺失的一种东西,让人重新思考“为人民服务”在现阶段新的内涵。张思德之所以被人们铭记,在于他道德品质的平凡,平凡到每个平凡人都能在自己的灵魂中看到他的影子。在张思德身上所表达出来的,更多是中国人骨子里的那种朴实、谦和、善良,是一种人内心中本能地涌动着的自我牺牲、 自我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不论在什么时代,作为一种精神的、价值的存在都是值得弘扬的。在今天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人性中一些可贵的东西,是人人心中都有,但又人人都欠缺的。

张思德已经牺牲60年了。60年后,这位因得到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褒扬而闻名的英雄在银幕上再度焕发光彩,成了一面充满着神圣和善意的旗帜,让几代人在道德、情感的体验中产生共鸣。尽管时代变了,条件变了,环境变了,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仍然熠熠生辉。当人们在银幕上重温这段红色历史,以现代人的眼光再看张思德时,竟然没有一点陌生感和疏远感,因为张思德精神已经融入人们的心里,成了一座永远的丰碑!当然,《张思德》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深深景仰和感动,更多的是留给了我们深深的思考:革命的成功,需要有人在故人的残暴统治下英勇抗争,需要有人在枪林弹雨中冒死冲锋。同时,也需要有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张思德就是这样一个平凡无私的奉献者,他朴实善良、助人为乐、不计得失、任劳任怨、信念坚定。也正是这种“平凡”,让我们感受到了英雄的鲜活、真实。

张思德18岁参加红军,受过伤,立过功,走过长征路。但他在参加革命的11年中,一直都没有升迁,许多和他资历相同的人,早已经是团长、旅长,最低也是个连长了,可是他却从无怨言。尤其是1942年10月,军委警卫营与中央教导大队合编为中央警卫团,领导决定张思德由班长改为战士,他愉快地接受了组织安排,并说: “当班长是革命工作需要,当战士也是革命工作需要。”在旁人看来,张思德仿佛思想很简单,傻得可爱,当兵11年仍然是普通一兵,可他从没有去比同年入伍的战友谁提了干,谁升了职,而是同牺牲的战友比,比的是无私奉献的宽广胸怀。在劳动比赛中,他有股子不服输的倔劲,一分钟挥锄五十下,用 “气死牛”的精神比回子警卫团的名誉,比的是争先创优的集体荣誉。在生活上,他总是一身打补丁的土布军装,许多时候还打着赤脚,吃几个红枣就乐在其中了,比的是艰苦朴素的革命精神。这正是一名***员应有的思想境界。张思德以自己朴素的感情,纯真的真情,火一样的热情对待人民,对待同志。一个一言不发的孤儿,在他的热情关心下,对着他充满真情的喊出了爸爸。一个舍不得离开队伍的老炊事员,在他的热情关心下,又重新找到了家庭的温暖。一个不安心烧炭的年轻战士,在他的热情关心下,明确了本职工作的重要性,重新焕发了工作热情。一个犯了错误的老乡战友,在他的热情关心下,认识了错误,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你看他无论是尝百萆,当人梯,修车胎,站车尾,还是下炭窑,帮老乡追猪,替战友捡球,无论是照顾炊事老兵,扶助烈士遗孤,还是向犯错误的同乡伸出援手,向开小差的战士捞琴道歉,正是这位不爱说话,爱打赤脚的小战士,他那种不计较个人名利、乐于造福他人的无私奉献的人格魅力感召着我们的心灵。毛泽东在为纪念他而做的《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中说: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张思德是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他打过仗、纺过线、烧过炭,无论是在前线当战斗员还是在后方当勤务兵,始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切从党和人民需要出发,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项工作。他做警卫时,为了毛主席能按时到达会场,他长途奔波,及时取回汽车轮胎,修好汽车,保证主席按时顺利到达。在听说需要人到距离延安70多里的安塞县石峡峪庄开荒种地时,他二话没说,打起背包就出发。并且哪里最苦最累,就带头在哪里干。为了确保中央机关的冬季取暖,他不怕苦,不嫌脏,主动要求去烧炭,并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他在牺牲前的一句话“这里就是前线”,极好地表达了张思德同志对待革命工作的态度。

张思德是平凡的,正如毛泽东主席说的,他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革一样,我们注意不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张思德是伟大的,亦如毛主席说的,正是这些人支撑了我们的事业。正是他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为,化作了鼓励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的精神,以至于在他牺牲了几十年之后,仍被人们赞颂和景仰。

平凡的岗位,需要无私奉献,伟大的事业,需要永远“为人民服务”。

张思德电影观后感(三)

最近我们观看了电影《张思德》,看后感受颇深。

1915年,张思德出生于贫农之家。1933年参加红军。1937年10月,张思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红军长征中曾三过草地,到达陕北后,调至军委警卫营通讯班任班长,在工作中,一丝不苟,吃苦耐劳,任务均准确无误地完成。1940年夏,他带领一班人到延安以南的土黄沟的深山老林中烧木炭,为中央机关冬季采暖作准备工作。经三个月苦战,经过数道繁重的工序,终于把八万斤烧炭运到了延安。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苦的时期,他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随警卫营来到南泥湾开荒。张思德不仅要带领全班战士完成上级交给的生产任务,还要担负起通讯工作,白天劳动,夜里长距离送信,积极完成了通讯任务。1943年初夏,张思德被调到枣园内卫班,在毛主席身边当警卫战士。1944年,组织再次派他到安塞县烧木炭。9月5日,张思德在炭窑内工作时,炭窑突然崩塌,不幸牺牲。1944年9月8日下午,党中央直属机关举行了“追悼张思德同志大会”。主席参加了张思德同志的追悼大会。在这个追悼大会上,主席做了着名的《为人民服务》的演讲,给予张思德同志很高的评价。

电影《张思德》通过张思德同志在工作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向我们展示了他平凡人生的不平凡事迹,充分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动人画面。对领袖,他无限忠诚。毛主席在延安外出时乘坐的汽车在车尾有专供警卫员站立的踏板,这个位置通常都是张思德的。一次为了换坏的轮胎张思德跑了很长的路,一脸尘土,毛主席很过意不去,拍着他的肩膀,让他到车里挤一挤,张思德却笑笑不说话,依旧站在那里。因为他深知,做好主席的警卫员,就是对革命的最大贡献。对孤儿,他非常关爱。他的无私的爱和憨厚的笑,终于使得受到惊吓不愿说话的福利院的孤儿开口动情地叫他爸爸。对战友,他关心体贴。在去延安北部的安塞石峡峪村烧炭时,对于闹情绪消极怠工的战友小白,他从不另眼相待,而是用他的憨厚和生活上的照顾感动了小白,从此小白努力工作。对工作,他认真负责。抗战期间的延安,冬天要靠烧炭来取暖。张思德所在的中央警卫团,一到夏秋季就要烧木炭以备过冬。这个活又苦又累,张思德干了多次却毫无怨言,他带着一种自豪的精神接受任务,并干得非常出色。

张思德同志总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了平凡的事情,成就了不平凡的业绩。张思德这种“为人民服务”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激励了几代人。在新的历史时期,宣传和发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我要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无私奉献,完成好自己的学业,永远学习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张思德观后感1000字精选


很多人印象最深的不是读过的书,而是看过的电影,观看过程,我们可能会不断有思维的火花在跳跃,作品中那些触发思考和情绪的地方,让人不得不一吐为快!整理我们的思维,写观后感不啻为一种好的方式。如何在写的观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张思德观后感1000字精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张思德观后感(篇1)

我们的革命为什么会取得成功呢?是因为我们拥有太多的像张思德那样默默无闻、舍小家为大家的小战士。我用自己的话概括他们的精神:那是爱的奉献。其实,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需要爱的奉献。而现实中,更多的生命只是计较着索取与奉献的比重,追求拥有更多的关怀。在我们的周围更多的是所谓另类的奉献,轰轰烈烈、争名争利。而真正的奉献是如张思德般,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工作。很多人总是企盼着一生中有多少份被给予,而却忘了被给予的前提奉献。太多的人又总是计较自己奉献后应得到的回报。而那些纯洁的奉献者,他们确实是幸福的人,因为他们在无意之中拥有了更多的被给予。

生命是朵清纯的花,只需为世间奉献一丝清香,就是给世间一份回报。我体会到,世间最高的境界就是奉献,能乐于奉献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生命是什么?我寻找到了我要的结果与答案。看了《张思德》后,我读懂了一句话:生命是一个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一个普通战士的一生,却感动千万人。跑!风里跑、雨里跑,张思德短暂的一生几乎都在不停地向前奔跑。给老乡帮忙、为同志服务,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一直跑到生命的尽头,倒在烧炭的窑里。他普通、平常、说得少做得多、毫不起眼。正是他和同他一样的千千万万的人支撑起我们的事业,他们的身后留下了至今仍回响在天地间的声音:为人民服务!

张思德观后感(篇2)

最近观看了电影《张思德》,又重新感悟了“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

每一个中国人对“为人民服务”这5个大字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可以说这5个字几乎贯穿了每一个人成长、受教育的全过程。出生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很多人至今都能流畅地背诵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

在二十世纪中前期,由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比较单纯,人们的思想很朴实,价值观念单一,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教育的口号,一种精神的提倡,深入人心,人们很习惯地认为那是对每一个中国人的教育和要求,也自愿自觉地贯穿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实际行动就是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和认识,但对其核心精神的更深层次的理解思考和讨论的比较有限。

到了二十一世纪国门打开的今天,社会前进,经济发展,信息繁杂,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精神生活也极为多彩。思想活跃,价值观念多元。因此当我们今天再来看电影《张思德》,重温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的时候,似乎有了不同于上个世纪的感受和思考,有了不同的价值观念的碰撞,因此也更加有讨论、思考的价值。

思考一如何认识个人价值的体现

在张扬个性、提倡实现自我的今天,似乎每个人都希望做出一番伟业,希望成为时代的英雄。在观看电影《张思德》的过程中,可以强烈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周围一些同志眼里表达的信息:“张思德明明可以争做排长、连长,甚至更高的职位,可以对革命事业有更大的贡献,但是偏偏要让他去烧炭。这样就埋没了个人的价值,妨碍了个人能量的发挥。你看人家美国大片,提倡的是要做英雄,宣扬的是个人英雄主义精神,鼓励的是极大发挥每一个人存在的价值。”这种想法反映的是当今一部分人的一种价值取向。它和传统教育所告诉我们的价值观似乎产生了强烈的碰撞。

是啊,张思德不过是给不愿离队的老人送去了关爱和温暖;只不过干些跑腿儿、给汽车换换轮胎的活儿;只不过是给犯错误的老乡刘秉钟多一些关心和鼓励。这能算是英雄吗?这能充分体现一个人存在的价值吗?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在电影中找到的答案是,影片中的刘秉钟从看不上张思德,到他真诚地对张思德说,“我只佩服你一人,以后我就跟着你!”这不就是对张思德个人价值的`认同吗!这不就是张思德存在的个人价值吗!那位被张思德称为老革命的哑巴老人之所以不愿意离开部队,是因为他把部队当作自己的家,他不愿意离开这个革命的家。后来在张思德的关爱中,他又找到了家的感觉。当刘秉钟说1933年一起入伍的革命战士有的当了团长、政委,就连他自己最起码也是个主任时,张思德却如数家珍地报出了一连串的名字,在他的脑海里铭记的都是为革命抛投入洒热血牺牲的烈士的名字。我接触到的看过这部电影的几个学生真诚地说:“这部影片好几个地方都让人热泪盈眶。”他们说,以前也看过不少关于父子情和亲情的电影,但没有像这样被感动得落泪。这说明他们认同了张思德。

时代需要英雄,需要有人做出一番事业。同时,时代也需要像张思德这样的人在默默无闻、点点滴滴不起眼的平凡小事中,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而这个价值不亚于英雄的价值,他们正是用自己朴素的“为人民服务”的行动感染、团结,带动了一批人,共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想做英雄和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地为人民做小事情其实是不矛盾的,它们从不同的侧面体现了个人存在的价值。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不愿意做为人民服务的小事情的人,是做不了英雄的。

思考二如何认识伟大与平凡

张思德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战士,但是在他牺牲之后,毛主席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纪念他。张思德是伟大的!张思德所做的都是一些很不起眼的平凡小事,但这些平凡的小事中有着伟大的闪光点。他把公众的事情、别人的事情看成是自己的事情,只要他看到别人需要,他就会积极主动去关心,去做。上前线跟日本鬼子真刀真枪地打仗,是英雄;张思德在后方做着非常平凡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小事,也是英雄。他说,不管在哪里,前线就在脚底下。是的,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需要做的事情做好,把前线放在自己脚下,就能在平凡中做出伟大。张思德是平凡的,但是谁又能说他不伟大呢!

为人民服务是具体的。有人说把公众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只要需要不管大小就去做,这是为人民服务;有人说,为他人做有利的事情就是为人民服务;还有人说,在本职之外做有利于社会的事情是为人民服务。在我们周围,在我们的工作中,有很多需要去做,但又是很平凡的小事情。如果看到了,又默默地去做了,并且坚持做下去,几十年如一日,他就是一个伟大的人。这就是为人民服务。

其实只要有伟大的理想,就能够在平凡中找到伟大。平凡中可以做出不平凡,平凡中蕴涵着不平凡。为人民服务是平凡的,为人民服务更是伟大的!

张思德观后感(篇3)

看完《张思德》这部影片,感觉非常好。这部影片最大的特点,就是用那么多动人的真实细节,塑造了革命队伍的各色人物。

张思德生活在一个革命大家庭里,这个家庭的每个人都很生动,特别是张思德和他老战友的这份感情,是以往电影中不多见的。电影《张思德》没有曲折的情节,热闹的场面,黑白胶片牵出平实瞬间,穿越60载岁月。一名普通的士兵,警卫——开荒——烧炭,艰苦的日子,平凡的岗位。出头露面时他那么笨拙,功名职位前他那样淡泊。三过草地的老红军,班长一当7年,一整编,又成了战士。别人看不到的角落,被他收入眼底,最普通的人和事,悄悄装在心中。他认保育院不幸失语的孤儿做儿子,用心血崔开朗朗童音;他拜炊事班精简下来的老兵当父亲,真诚的抚慰一抹晚晴。 这些都让人非常受感动。这部影片让我见到了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张思德。尽管一切是那么平凡,然而,正是这种平凡产生了伟大。60年前,---主席的著名演说《为人民服务》,影响了几代人。60年后,银幕上的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动人心魄的震撼力。撼人心魄的是张思德不计较个人得失,乐于造福他人的奉献精神,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牺牲精神。一个少说多干的张思德,用朴实和纯粹折服了周围的人,也让60年后银幕下的我们肃然起敬,久久回味。张思德诠释着崇尚的做人标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 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张思德29岁的短暂人生,20--年艰苦卓绝的延安岁月,正是对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的生动诠释。张思德不过是这伟大队伍中的一名代表,他的身前身后,一串长长的名字:雷锋、焦裕禄、孔繁森......从打江山到掌政权,从改革攻坚到加快发展,一个个平凡的生命延长中国共产党人的光华,党的事业也由此一天天壮大。然而,无论形势和任务有多么不同,都不能忘记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曾经是成就我们事业的精神动力,未来还将辉映我们漫长而辉煌的征程。

张思德观后感(篇4)

影片《张思德》没有曲折的情节,也没有热闹的场面,黑白胶片折射平实的瞬间,带着一种久违的纯粹,慢慢地印入我们的心里。

《张思德》以全新的视角,刻画了张思德这个路程队伍中的普通一兵的不平凡的路程历程。打过仗,负过伤,在大生产运动中纺过线、烧过炭;从战士到班长,再从班长到战士,一切从人民利益和党的需要出发,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尽管一切是那么平凡,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故事,平凡的语言。然而,正是在这种平凡中产生了伟大。他诠释着崇高的做人标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张思德,用质朴和纯粹折服了周围的人,也让60年后银幕下的我们肃然起敬,久久回味。我们生活的社会,绝大多数是平凡的人,干着平凡的事,平凡成了许多人平庸的借口。的确,我们也应清醒看到,随着形式的发展,党员的思想观念和构成发生了变化,也存在着与新形式需要不相适应和与党员先进性要求不相符合的问题,工作中,有的不思进取,因循守旧,工作得过且过,有的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我们一些党员在党的宗旨、党员意识等方面淡漠,党的组织观念不强,先锋模范作风弱化,不能客观的审视自己自身的能力。我们要向张思德学习,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来鼓舞和感染周围的群众。

通过观看影片,我感性、直观的体会到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默默的无私奉献精神,以及《为人民服务》诞生的缘由和深刻意义。张思德同志虽然已经牺牲60年了,历史时代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仍然熠熠生辉。当今改革开放的年代和绚丽多彩的人文环境,更需要伟大的为人民服务精神。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阶段,面对人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的现状,尤其在当前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作为一名党员,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学习张思德同志为人民服务精神,牢固树立党员意识,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税收业务水平,自觉地把党员先进性体现到本职工作中。要把聚财为国、执法为民作为税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上作表率,在提高工作效率上作表率,在作风、廉洁自律上作表率。

我们要学习张思德同志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好作风。要以张思德同志为榜样,大力弘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立足本职工作,踏实敬业,切实把各项工作做好。增强为民服务的本领,为纳税人办实事、办好事。在税法宣传上,动脑筋、想办法,将税收政策、法律、法规以多种形式及时、全面、准确地传达到每一个纳税人;在区局督办工作上,多担担子、多下工夫,搞好督办工作;在大要案的审理上,积极参与、坚持原则,严格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办事,按时高质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在执法检查工作上,规范执法,做到程序要规范,法律适用要正确,文书使用要当,加强执法责任意识,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充分发挥日常税收执法的监督作用;在对待职务、工作、同志、地位与荣誉、以及对待成功与挫折上,要时时刻刻牢记党员身份,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张思德观后感(篇5)

一是常字。张思德一直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从不懈怠,除在警卫班给毛主席当警卫这项工作重要特殊外,其他岗位工作都很平常。他人也很平常,没有英俊潇洒的外貌,没有耀眼的职务,没有显赫的地位。照他老乡说:1933年跟他一起参加革命的老乡都是团级以上的干部,而他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革命老战士。做的事都很平常:站岗放哨、修轮胎、打水、编草鞋,甚至抱小孩拉稀,等等,看不出什么是惊天动地的事业,也不见引人关注,轰轰烈烈的行为。张思德是常人一个,可他却在平常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常的成绩。我们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凡人一个,要取得丰功伟绩不太可能,但我想,只要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用心办事,真心奉献,就一定能干出不同寻常的成绩。

二是个跑字。在影片中,我们经常看到张思德跑来跑去。一开始,张思德一路劲跑,一身黄土,为了赶回来参加唱歌演出。照他战友说:少他一人也无所谓;在小河边,猛跑追一只小猪,被主席问起,从此,张思德的名字留在了主席的记忆深处;中间一段,张思德给主席打水,跑来跑去,以至于忘记用水给自己洗个脸;最后,主席的汽车轮胎瘪了,张思德在黄土田埂上跑了两次,拿了两次轮胎。跑,意味着抓紧时间,提高效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时光流逝一去不返,而我们要做的工作太多太多,我们能不抓紧时间,能不跑吗?今天,我们丹阳已落后先进县市一大截,已落入苏南次发达地区,我们需要效率,需要高效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跨越发展,才有可能追赶上前面的标兵。

三是忙字。影片当中,张思德没有空余时间,一闲下来,就站岗放哨,就编草鞋,与战友谈心,关心他人,他把时间填得满满的,不浪费一分一秒。在今天,问一些人忙不?忙啊!他们忙什么?忙应酬,忙交际,忙跑官,忙娱乐,即使有空余时间,也不静下心来读点书,也不去关心他人,关心弱势群体,他们忙得无怨无悔?忙得踏实?忙得幸福吗?答案是否定的。应该忙些什么,答案显而易见。

四是急字。急别人所急,急群众所急,这是多么崇高的品质啊!战士们演出时灯坏了,要找梯子,那个急啊!张思德便成了梯子,让战友站在他肩膀上装好了灯。过后,主席笑着说:我想这么快就找到了梯子,哦,原来他成了梯子。老百姓丢了一头小猪,张思德急忙去追,在水中奋力游泳,把小猪捧到老百姓怀中。看到老乡被抓了,他心急如焚,自己找战友谈心,找战友昔日恋人去做工作。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要建立良好的干群关系,这是最佳处方,我们的

张思德观后感(篇6)

影片记录在抗日战争后期,延安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中。张思德同志是___的勤务兵。他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心一意默默地奉献。

张思德同志做事十分用心十分负职责,总是跑步完成。影片开始就是他奔跑赶回演出节目的场景,煤油灯灭了,他主动扛着战友修好;主席开会,半途车轮胎坏了,只有换个新的才能够,为了不耽误主席回到的时光,张思德同志二话不说,硬是一路快跑数十里背着一个新轮胎回到,当他赶回时我们可想而知这位老八路疲惫的程度。我顿时感慨,像这样的老好人在此刻的社会中还有吗?没有任何要求、没有任何索取,只是那样用心无私地奉献,即使有,能有多少呢?但是在当时像张思德这样的人很多、很普通、很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他们往往不被人注意,往往也不为人所知,可正是这些人支撑了中国革命斗争的事业。

张思德同志也很有爱心。帮一个老大娘追猪,追了一圈又一圈,可谓是拔山涉水,而且还摔了几个跟头;照顾一个受了刺激的孤儿;帮忙一位年事已高的老红军;还不辞辛苦的帮一个即将牺牲的团长约见___。我们要认识到一点,他所帮的这些人并不是跟自我有多大关系,相反,而是陌生人,也没有任何报酬,完全只是自我的付出。

影片中他的一个老战友是一个主任,经常说张思德心眼太死,到此刻还只是个普通战士,而张思德却不以为然,总是很朴实的回答,只要为人民服务,在哪都行。这个主任战友之后为了结婚而贪污群众财产,被判刑一年,妻子也离他而去。为了帮忙这个主任战友重树信心,张思德几次探监,帮忙战友成功的又找回了自我,并劝说战友的妻子,最终使他们又走在了一齐。张思德总是能时时刻刻想别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替人分担忧愁,尽自我努力解决困难。

张思德是个烧炭好手,当组织再次让他烧炭时,他却义不容辞的答应了。其实张思德也算个老红军了,像烧炭这样的任务完全能够不理解。但他却说,新人烧炭不必须能烧好,烧不好延安的百姓就过没有办法过冬了。想法很简单,但是他却始终从更多人民的利益出发,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做出自我尽可能的一份力量。也就是这一次烧炭,成了他人生中最后一个片段。一天大雨不断,张思德去巡视炭窑,由于山体滑坡,张思德不幸牺牲。张思德走了,和他生前一样还是那样的默默无闻。但是他那种辛勤朴实的作风就应继续发扬。

___深知张思德的经历,在他的追悼会上有感而发。在演讲中称赞:“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在这个演讲中,___进而要求全党进:“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必须会兴旺起来。”从此,“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流传开来,赢得了千千万万民众的信任,中国革命取得了成功。

如今,中国尚有八亿多农民,不少农民的生活还很贫困,但是也时常听到不少领导干部因贪图享乐而被判刑。可见,部分党员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没有经受住糖衣炮弹的袭击,这些人早已不是合格的党员,真正的党员应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服务为宗旨,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张思德观后感(篇7)

观《张思德》有感

昨天,我观看了影片《张思德》,影片中有一名八路军战士叫张思德,参军xx,始终保持昂扬的工作热情,一如既往、兢兢业业;始终保持顽强的战斗作风,果断勇敢、不畏牺牲;始终保持高的做人道德,乐于助人、默默奉献,观影片《张思德》有感。由于工作需要几经调动,但是无论把他安排在哪一个岗位上,他都不讲条件、愉快接受。他当过勤务员、通信员、警卫员,搞过生产、烧过木炭。作为共产党的一员,党叫干啥就干啥,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一意为革命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奉献。也就是这名普通的战士用他朴实无华,却又重如泰山的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走完了他短暂的革命生涯。影片从整体风格到细节描述都尽显大家风范。影片中增加了对张思德的人性化刻画,从亲情、友情等多条感情线上展开描述。影片也显现了警卫员张思德和毛主席的亲密关系,充分体现了普通民众对主席的敬仰和主席对普通百姓的关怀。

影片最让我感动的一幕是影片的结尾:“张思德”,随着一声撕心裂肺的呼喊,眼睁睁看着大雨中滚滚泥石将窑洞吞没,战友们的心碎了……在这张思德同志牺牲那一刻的悲壮场景,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张思德同志最后在执行烧炭任务中,因炭窑突然崩塌,为救战友的生命而不幸牺牲。

张思德同志不善言词,却有着使不完的劲,他永远那么积极乐观,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则是张思德同志烧炭时微笑的情景,我虽然没有经历过战火硝烟的年代,但是可以想象的到那时生活的贫穷、苦累、饥饿和危险。而张思德同志不管何种困难、何种艰辛,总是微笑面对。张思德以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做每件事都保持坚定的信念,不断地鼓励自己,告诫自己,鞭策自己,他深刻地知道每完成好一件工作就是对党对人民忠诚的证实,就是牢记职责为人民服务的体现。

60年来,张思德精神像一面鲜明的旗帜,引导着无数人谱写着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荣历史。这一光荣历史,凝聚着革命老前辈和无数英模人物的汗水和鲜血,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过去,靠这些优良传统排除了无数艰难险阻,战胜了国内外敌人;今天,作为新时代下的我们仍要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

张思德仿佛就是生活中你我周围的同事,他们普通,热情,默默无闻地做着自己的事。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我感到“为人民服务”其实很简单,它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口号,而是从点滴小事入手,去做好自己的事,去爱自己周围的人。影片中的张思德对待同志如春风化雨,爱他们像兄弟姐妹一样;对老红军他就像一个孝子;对孩子他就像一位慈父;对待自己的工作更是恪尽职守,干一样爱一样。因此作为一名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应届毕业生,我要向张思德同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事有困难自己要热心帮助,服从公司的分配,自觉为工作单位作贡献,以更高的标准,更严格的要求,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当一名合格的公司职员。

张思德,一名光荣的警卫战士,他很普通也很平凡,他普通得只知道工作,他平凡得只懂得奉献,但在人民利益面前,他却用自己年仅29岁的生命承载了一切,为人民服务的崇高追求,使他不仅成为一位英雄,更成为一种精神——伟大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也正由于这种精神,才使我们在60年后的今天仍然如此隆重的举行纪念,虽然英雄离我们而去,但历史没有忘记他,祖国没有忘记他,我们更不会忘记他,他的名字永远闪耀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张思德观后感(篇8)

《张思德》是北京紫禁城电影公司出品,有一股大片的味道!以交响乐团演奏为主的电影配乐的水准不在一般好莱坞电影配乐之下,很切合画面的推进,抒情主题起到渲染作用,就算是拿出来单独听也很具可听性,好像是一个国内作曲家的出品。导演的确有一手,拍主旋律片不只是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许许多多的细节,从不同的侧面来反映主题、刻画人物,有血有肉的角色不再如墙上的标语一般空洞,编剧是刘恒,同样功不可没。

电影采用黑白胶片,一部黑白片,这些年来除了张国师的《俺的爹爹娘娘》之外,《张思德》也算第二部了罢。黑白年代,纯真年代,那些人都这么纯,那些镜头都这么亲切:延安灿烂的日子,经典的席地手摇织布机,再现战士力与美的挥铁镐开荒秋收,纯情女战士跳着集体舞,河畔洗衣饮马犹如《东邪西毒》里边刘嘉玲饮马桃花溪的味道,鲁艺里边跳芭蕾的女文艺兵,还有照例是自作风趣的我领导人,还有那个木讷的大龄未婚做事不吭声的张思德,这个踹三脚也出不来一个屁的勤快好心的小矮个。

为什么服务,为人民服务,死得其所,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南泥湾359旅……熟悉的名词,记得以前的中学语文课本的文章么?还有历史课本里边的段落么?通过《张思德》来一次怀旧,解放区的天果然是……

张思德观后感(篇9)

昨天晚上系党总支组织我们入党积极分子观看了一部老革命电影《张思德》。之前我也看过不少老革命影片,但这部影片尤为让我感动。

张思德,憨厚纯朴,呐呐无言,用朴实和纯粹折服了周围的人,也让61年后银幕下的我肃然起敬,久久回味。????张思德是一个平凡的人。他1933年参军入伍,当过勤务员、通信兵、警卫员,最高职务是个班长。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搞过生产,烧过木炭。生命历程中,他没有惊人的事迹,也没有动听的话语,“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不注意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

??张思德是不平凡的。毛泽东评价他“有思想,有道德,就是缺张嘴。”他纯净而不肤浅,憨厚连着忠诚。寡言的他一旦开口,让人再难忘记:“不管干啥子工作,都想着前线就在脚底下。”“硬不成一块铁,想当马掌还当不上哩!”“走进革命队伍是为了吃饱肚子,吃饱肚子长了觉悟,就该让更多的人吃饱肚子……”。别人不愿干的活,他干得有滋有味;最不起眼的工作,他也求尽善尽美。艰苦的日子,平凡的岗位,出头露面时他那么笨拙,功名职位前却那样淡泊。别人看不到的角落,被他收入眼底;最普通的人和事,悄悄装在心中。从不声不响的举止和点点滴滴的真情中,我们看到了一颗高尚的灵魂。张思德的可贵之处就是在平凡的生活工作中做着不平凡的贡献,在他牺牲后回想起来才能用“伟大”来形容他的一生。银幕上的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动人心魄的震撼力,是不计个人得失,乐于造福他人的奉献精神,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牺牲精神,这种震撼力来自心灵深处的向往和追求。张思德,以他的行动诠释了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他的生命谱写了一曲为人民服务的诗歌。????伟大生于平凡,平凡成就伟大,而将两者紧紧相连、融为一体的,正是那五个字——为人民服务。张思德29岁的短暂人生,xx艰苦卓绝的延安岁月,正是对这五个字的生动诠释。他朴实得像延河边的一粒砂,千万粒细砂聚在一起,就是砥柱中流的礁石。他微小如清凉山上一株草,千万棵小草共同摇曳,也能伸展勃勃生机。于是,窑洞里出了马列主义,黄土地哺育着一个政党,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着世界上最大的人民战争……。张思德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在他身上聚集了许多普通中国人身上的美德——朴实、善良、助人为乐,他就是这样一个既平凡又伟大的英雄。从他身上可以看到很多东西:集体主义者的道德感,儒家传统的光芒,信徒的献身精神……。当年延安物质并不富裕,但人们精神世界是充实的,张思德就是那个年代的代表,民族的生命力也恰恰就在这个地方。但张思德不过是这伟大队伍中的一名代表,他的身前身后,一串长长的名字:雷锋、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从打江山到掌政权,从改革攻坚到加快发展,一个个平凡的生命延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光华,我们的事业也由此一天天壮大。

今天,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无论形势和任务有多么不同,都不能忘记这个本,丢了这个根。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曾经成就我们事业的精神动力,还将辉映着我们漫长而辉煌的征程。??虽然那是发生在60年前的事情,但是今天看起来却仍然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不管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应该学习他那种爱岗敬业、爱人如已、助人为乐的精神。

2024最全观后感:《张思德》电影观后感


《张思德》是一部由尹力执导,吴军 / 唐国强 /邹爽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讲述了张思德为人处世的故事。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张思德》电影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读后感大全网专门为您提供免费的读后感优质模板,如转载请标明来源。

《张思德》电影观后感1

我们这一代人,对张思德的熟悉来自儿时的记忆,我对张思德既熟悉又陌生,熟悉他的英雄事迹,可是说不清在生活中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接下电影《张思德》拍摄任务的初期,导演尹力因此而苦恼,也是我观看电影的驱动力之一。在观看完电影之后,有关张思德的一切在我心中可以用5个字来概括:为人民服务。

抗日战争后期的延安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的勤务兵张思德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心一意为着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地奉献。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1944年他带领一班人到安塞县烧木炭。在一次烧炭中炭窑突然崩塌,张思德不幸牺牲。在他的追悼会上深情地说,我们的队伍里到处是这样的人,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不注意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可正是这些人支撑了我们的事业。___的这篇讲演发表时以《为人民服务》为题,这篇文章也成为共产党人行为准则和毛泽东思想的具体体现,在60年后的今天,重温这段历史和这篇文章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作为语文教师,我更关注电影是如何表现”为人民服务”这个主题的。在这部电影中,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___就在前方即兴发表《为人民服务》的演讲。而这种革命的感情的传达,既不是借助汹涌澎湃的交响乐来烘托主题,也不是像其他延安题材的影视作品那样通过反复出现的宝塔山和延河水这样的”革命符号”来强加给观众,相反,电影《张思德》是朴素而写实的,影片通过道具、布景让观众感受到大量的革命岁月的”信息”和革命的”气氛”,尤其是使用黑白胶片拍摄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历史。电影在两场戏中也运用了色彩,一场戏是说周总理给___一把红枣,另一场是”哑巴”为牺牲的张思德献上一把红枣,那把红枣的红色十分突出,在这里颜色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任何一种艺术,必须要把内容和形式高度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可能产生感染力。

当然,这部电影带给一个从教18年的教师的,绝不止这些。党的十六大报告表述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谓”教育为人民服务”,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涵:第一,培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代新人,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集中体现。教育要为这一伟大理想服务,就要培育一代信念坚定、艰苦奋斗、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人才。第二,让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前进方向。要努力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高等教育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积极发展高中教育,大力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建设学习型社区,发展和完善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满足人民丰富多样的教育需求。第三,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宗旨。

总之,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教师职业道德总是代表着最优秀的传统,最可贵的品质,随着教育事业蓬发展,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越来越丰富,但不变的是教师为人民服务的本质,教师永远是一支蜡烛,蜡烛的火焰永远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张思德》电影观后感2

影片记录在抗日战争后期,延安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中。张思德同志是___的勤务兵。他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心一意默默地奉献。

张思德同志做事十分用心十分负职责,总是跑步完成。影片开始就是他奔跑赶回演出节目的场景,煤油灯灭了,他主动扛着战友修好;主席开会,半途车轮胎坏了,只有换个新的才能够,为了不耽误主席回到的时光,张思德同志二话不说,硬是一路快跑数十里背着一个新轮胎回到,当他赶回时我们可想而知这位老八路疲惫的程度。我顿时感慨,像这样的老好人在此刻的社会中还有吗?没有任何要求、没有任何索取,只是那样用心无私地奉献,即使有,能有多少呢?但是在当时像张思德这样的人很多、很普通、很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他们往往不被人注意,往往也不为人所知,可正是这些人支撑了中国革命斗争的事业。

张思德同志也很有爱心。帮一个老大娘追猪,追了一圈又一圈,可谓是拔山涉水,而且还摔了几个跟头;照顾一个受了刺激的孤儿;帮忙一位年事已高的老红军;还不辞辛苦的帮一个即将牺牲的团长约见___。我们要认识到一点,他所帮的这些人并不是跟自我有多大关系,相反,而是陌生人,也没有任何报酬,完全只是自我的付出。

影片中他的一个老战友是一个主任,经常说张思德心眼太死,到此刻还只是个普通战士,而张思德却不以为然,总是很朴实的回答,只要为人民服务,在哪都行。这个主任战友之后为了结婚而贪污群众财产,被判刑一年,妻子也离他而去。为了帮忙这个主任战友重树信心,张思德几次探监,帮忙战友成功的又找回了自我,并劝说战友的妻子,最终使他们又走在了一齐。张思德总是能时时刻刻想别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替人分担忧愁,尽自我努力解决困难。

张思德是个烧炭好手,当组织再次让他烧炭时,他却义不容辞的答应了。其实张思德也算个老红军了,像烧炭这样的任务完全能够不理解。但他却说,新人烧炭不必须能烧好,烧不好延安的百姓就过没有办法过冬了。想法很简单,但是他却始终从更多人民的利益出发,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做出自我尽可能的一份力量。也就是这一次烧炭,成了他人生中最后一个片段。一天大雨不断,张思德去巡视炭窑,由于山体滑坡,张思德不幸牺牲。张思德走了,和他生前一样还是那样的默默无闻。但是他那种辛勤朴实的作风就应继续发扬。

___深知张思德的经历,在他的追悼会上有感而发。在演讲中称赞:“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在这个演讲中,___进而要求全党进:“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必须会兴旺起来。”从此,“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流传开来,赢得了千千万万民众的信任,中国革命取得了成功。

如今,中国尚有八亿多农民,不少农民的生活还很贫困,但是也时常听到不少领导干部因贪图享乐而被判刑。可见,部分党员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没有经受住糖衣炮弹的袭击,这些人早已不是合格的党员,真正的党员应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服务为宗旨,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张思德》电影观后感3

《张思德》是北京紫禁城电影公司出品,有一股大片的味道!以交响乐团演奏为主的电影配乐的水准不在一般好莱坞电影配乐之下,很切合画面的推进,抒情主题起到渲染作用,就算是拿出来单独听也很具可听性,好像是一个国内作曲家的出品。导演的确有一手,拍主旋律片不只是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许许多多的细节,从不同的侧面来反映主题、刻画人物,有血有肉的角色不再如墙上的标语一般空洞,编剧是刘恒,同样功不可没。

电影采用黑白胶片,一部黑白片,这些年来除了张国师的《俺的爹爹娘娘》之外,《张思德》也算第二部了罢。黑白年代,纯真年代,那些人都这么纯,那些镜头都这么亲切:延安灿烂的日子,经典的席地手摇织布机,再现战士力与美的挥铁镐开荒秋收,纯情女战士跳着集体舞,河畔洗衣饮马犹如《东邪西毒》里边刘嘉玲饮马桃花溪的味道,鲁艺里边跳芭蕾的女文艺兵,还有照例是自作风趣的我领导人,还有那个木讷的大龄未婚做事不吭声的张思德,这个踹三脚也出不来一个屁的勤快好心的小矮个。

为什么服务,为人民服务,死得其所,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南泥湾359旅……熟悉的名词,记得以前的中学语文课本的文章么?还有历史课本里边的段落么?通过《张思德》来一次怀旧,解放区的天果然是……

《张思德》电影观后感4

今天妈妈带我和表哥、表妹一起看了花季雨季电影展的一部电影《张思德》。

张思德是一名解放军战士,他为人憨厚老实,嘴巴很笨,话非常少。他做事非常认真踏实,从不跟战友计较。他曾经在___身边做过一段时间贴身卫士,从来都是叫干啥就干啥,从不多说一句话。___说他最大的缺点就是不爱说话,同时认为他最大的优点也是不爱说话。因为张思德从不计较,嘴巴又比较笨,不会为自己争取任何利益,因为跟他一起战士很多都当上了大官,可他还仅仅是一个班长。

因为他烧炭的技术非常好,后来又被安排去山上烧炭。烧炭是一件很辛苦,又脏又累的活,他最好的战友劝他不要去。可张思德认为能为老百姓烧炭取暖是一件非常值得非常有意义的事,他一点都没有推辞就去了。一天在一座山上烧炭时,因为山土土质松软,又连夜暴雨。张思德在抢险过程中因山体滑坡发生特大泥石流而牺牲了。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牺牲的,司马迁曾说过:人总是要死的,但有些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些人死得比鸿毛还轻。张思德的死就是比泰山还重。___特别为他召开了追悼会,号召全国人民向他学习。

《张思德》电影观后感5

那是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张思德——一个烧木炭的士兵,他为了掌握好烧炭的火候,不分昼夜地巡回各窑,不怕温度高,爬到窑顶观察烟色,正因为他这种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所以他烧出的木炭质量特别好。

张思德爱人如已,助人为乐。他用一颗爱心去关心、照顾一个老人和一个孩子,让他们感受到了温暖。他和战友小白去挖窑,窑洞即将挖成时突然塌方,为救小白,自已却被埋在了窑洞里,光荣牺牲了。

虽然那是发生在60年前的事情,但是今天看起来却仍然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不管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应该学习他那种爱岗敬业、爱人如已、助人为乐的精神。

《张思德》电影观后感

张思德观后感1000字集锦9篇


世界上总有很多影视作品,扣动着我们的心弦。在观看过程,会不断的各种想法迸发出来,我们不妨把我们对影片的感受及时记录下来。通过写观后感,我们可以更好的领略和体会到作者的思想和感情。从哪些角度写好一篇作品观后感呢?下面是我们为大家整理的“张思德观后感”,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张思德观后感【篇1】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张思德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毛泽东。电影《张思德》既没有战火硝烟,更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曲折的情节。

一部黑白电影的故事情节慢慢的侵入我的心田。张思德做事认真负责,总是“风风火火”跑步完成。汽车的轮胎坏了,他就推着轮胎前进。鞋子坏了,他就光着脚走路。夜幕降临,黄土高原负枪奔跑的张思德从安塞敢到延安,参加内务班的合唱演出。正唱着,舞台一侧的灯泡坏了,他就跑过去当梯子,扶起战友换灯泡。

回到宿舍,别人上炕睡觉,他却跑到厨房帮老炊事员磨豆浆。炊事员推开他,他憨笑着坐到门口编起草鞋。球场上,篮球让战友扔下山坡,张思德抢着去追,追到半路碰见老乡的猪跑了,他又老远去追猪……张思德就是这样一个处处为别人着想的普通人。张思德致死都不忘战友。

他奋力的将战友推出即将要倒塌的煤洞,自己却被活埋了。死时,他才29岁。看完这部电影后我百感交集。虽然张思德并不是什么出众的人,但它却是伟大的普通人!

他做过的事我们应该也能做到,但是,真的能吗?你能保证你做得好吗?张思德一生都在无私的为人民服务,他做的太好了!为什么老天爷要让这么一个好人那么早的离去呢?我不懂。但他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张思德观后感【篇2】

影片《张思德》没有曲折的情节,也没有热闹的场面,黑白胶片折射平实的瞬间,带着一种久违的纯粹,慢慢地印入我们的心里。

《张思德》以全新的视角,刻画了张思德这个路程队伍中的普通一兵的不平凡的路程历程。打过仗,负过伤,在大生产运动中纺过线、烧过炭;从战士到班长,再从班长到战士,一切从人民利益和党的需要出发,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尽管一切是那么平凡,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故事,平凡的语言。然而,正是在这种平凡中产生了伟大。他诠释着崇高的做人标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张思德,用质朴和纯粹折服了周围的人,也让60年后银幕下的我们肃然起敬,久久回味。我们生活的社会,绝大多数是平凡的人,干着平凡的事,平凡成了许多人平庸的借口。的确,我们也应清醒看到,随着形式的发展,党员的思想观念和构成发生了变化,也存在着与新形式需要不相适应和与党员先进性要求不相符合的问题,工作中,有的不思进取,因循守旧,工作得过且过,有的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我们一些党员在党的宗旨、党员意识等方面淡漠,党的组织观念不强,先锋模范作风弱化,不能客观的审视自己自身的能力。我们要向张思德学习,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来鼓舞和感染周围的群众。

通过观看影片,我感性、直观的体会到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默默的无私奉献精神,以及《为人民服务》诞生的缘由和深刻意义。张思德同志虽然已经牺牲60年了,历史时代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仍然熠熠生辉。当今改革开放的年代和绚丽多彩的人文环境,更需要伟大的为人民服务精神。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阶段,面对人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的现状,尤其在当前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作为一名党员,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学习张思德同志为人民服务精神,牢固树立党员意识,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税收业务水平,自觉地把党员先进性体现到本职工作中。要把聚财为国、执法为民作为税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上作表率,在提高工作效率上作表率,在作风、廉洁自律上作表率。

我们要学习张思德同志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好作风。要以张思德同志为榜样,大力弘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立足本职工作,踏实敬业,切实把各项工作做好。增强为民服务的本领,为纳税人办实事、办好事。在税法宣传上,动脑筋、想办法,将税收政策、法律、法规以多种形式及时、全面、准确地传达到每一个纳税人;在区局督办工作上,多担担子、多下工夫,搞好督办工作;在大要案的审理上,积极参与、坚持原则,严格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办事,按时高质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在执法检查工作上,规范执法,做到程序要规范,法律适用要正确,文书使用要当,加强执法责任意识,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充分发挥日常税收执法的监督作用;在对待职务、工作、同志、地位与荣誉、以及对待成功与挫折上,要时时刻刻牢记党员身份,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张思德观后感【篇3】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发表悼念张思德同志著名讲话《为人民服务》60周年。通过观看影片《张思德》使我们感受到了灵魂的震撼。张思德已经牺牲60年了。与那个时候相比,时代变了,条件变了,环境变了,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仍然升辉。伟大的精神,成就了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60年以后的今天,为什么人们还这样怀念张思德、崇敬张思德?这说明,改革开放年代仍然需要张思德,需要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我们应该经常地想一想张思德,比一比张思德。

一比张思德怎样对待职务。张思德1915年出生,18岁参加红军,受过三次伤,立过几次功,走过长征路。但他在参加革命的11年中,一直都没有升迁。许多和他资历相同的人早已经是团长、旅长了,可是他却从无怨言,尤其是1942年10月,军委警卫营和中央教导大队合编为中央警卫团,领导决定张思德由班长改为战士,张思德愉快地接受了组织安排,并说:当班长是革命工作需要,当战士也是革命工作需要。

二比张思德怎样对待工作。张思德是毛泽东同志身边的工作人员,但听说需要有人到距延安70多公里的安塞县石峡峪庄开荒种地时,他二话没说,打起背包就出发;并且哪

里最苦最累,就带头在哪里干。眼看种下的庄稼就要收获了,农场又决定让张思德进山烧炭,当队长问张思德有什么困难时,张思德坚定地回答:请领导和同志们放心,我是共产党员,为人民的利益,就是拼出命,也要把炭烧好。

三比张思德怎样对待同志。在长征途中,为了解决断粮的困难,张思德带头尝百草。而在茫茫的草地上,野草遍地,毒草丛生,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是很危险的。当他尝了一种叫野萝卜的东西中毒以后,第一句话就是: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在延安时,张思德常说:革命队伍里的人,应该互相帮助。他发现炊事员老王的脚裂了口子,就一连几天给老王洗脚,直到裂口好了为止。

比一比张思德就会发现,许多同志没有张思德辛苦,没有张思德功劳大,自己所得到的东西,却比张思德多得多。现在,有的人在名利、地位、待遇问题上 甚至公开伸手要职务、要待遇,达不到目的就满腹牢骚,把工作撇在一边。这些同志应该感到惭愧。张思德同志是一个普通战士,但丝毫也不卑微。他牺牲了几十年后,仍被人们赞颂和敬仰。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能够得到毛泽东同志如此赞扬的能有几人,能够以战士的容光而青史留名的能有几人?

作为一名国家干部要永远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要向张思德同志那样勤勤恳恳、扎扎实实、任劳任怨的作好本职工作。

张思德观后感【篇4】

看完《张思德》这部影片,感觉非常好。这部影片最大的特点,就是用那么多动人的真实细节,塑造了革命队伍的各色人物。

张思德生活在一个革命大家庭里,这个家庭的每个人都很生动,特别是张思德和他老战友的这份感情,是以往电影中不多见的。电影《张思德》没有曲折的情节,热闹的场面,黑白胶片牵出平实瞬间,穿越60载岁月。一名普通的士兵,警卫——开荒——烧炭,艰苦的日子,平凡的岗位。出头露面时他那么笨拙,功名职位前他那样淡泊。三过草地的老红军,班长一当7年,一整编,又成了战士。别人看不到的角落,被他收入眼底,最普通的人和事,悄悄装在心中。他认保育院不幸失语的孤儿做儿子,用心血崔开朗朗童音;他拜炊事班精简下来的老兵当父亲,真诚的抚慰一抹晚晴。 这些都让人非常受感动。这部影片让我见到了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张思德。尽管一切是那么平凡,然而,正是这种平凡产生了伟大。60年前,---主席的著名演说《为人民服务》,影响了几代人。60年后,银幕上的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动人心魄的震撼力。撼人心魄的是张思德不计较个人得失,乐于造福他人的奉献精神,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牺牲精神。一个少说多干的张思德,用朴实和纯粹折服了周围的人,也让60年后银幕下的我们肃然起敬,久久回味。张思德诠释着崇尚的做人标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 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张思德29岁的短暂人生,20--年艰苦卓绝的延安岁月,正是对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的生动诠释。张思德不过是这伟大队伍中的一名代表,他的身前身后,一串长长的名字:雷锋、焦裕禄、孔繁森......从打江山到掌政权,从改革攻坚到加快发展,一个个平凡的生命延长中国共产党人的光华,党的事业也由此一天天壮大。然而,无论形势和任务有多么不同,都不能忘记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曾经是成就我们事业的精神动力,未来还将辉映我们漫长而辉煌的征程。

张思德观后感【篇5】

看了《张思德》这部电影后,我深受感动。既有对张思德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无比敬佩,也对他的不幸牺牲感到痛心。

影片记录在抗日战争后期,延安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中。张思德同志是毛主席的勤务兵。他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心一意默默地奉献。

张思德同志做事非常积极非常负责任,总是跑步完成。影片开始就是他奔跑赶回演出节目的场景,煤油灯灭了,他主动扛着战友修好;主席开会,半途车轮胎坏了,只有换个新的才可以,为了不耽误主席返回的时间,张思德同志二话不说,硬是一路快跑数十里背着一个新轮胎返回,当他赶回时我们可想而知这位老八路疲惫的程度。我顿时感慨,像这样的老好人在现在的社会中还有吗?没有任何要求、没有任何索取,只是那样积极无私地奉献,即使有,能有多少呢?但是在当时像张思德这样的人很多、很普通、很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他们往往不被人注意,往往也不为人所知,可正是这些人支撑了中国革命斗争的事业。

张思德同志也很有爱心。帮一个老大娘追猪,追了一圈又一圈,可谓是拔山涉水,而且还摔了几个跟头;照顾一个受了刺激的孤儿;帮助一位年事已高的老红军;还不辞辛苦的帮一个即将牺牲的团长约见毛主席。我们要认识到一点,他所帮的这些人并不是跟自己有多大关系,相反,而是陌生人,也没有任何报酬,完全只是自己的付出。

影片中他的一个老战友是一个主任,经常说张思德心眼太死,到现在还只是个普通战士,而张思德却不以为然,总是很朴实的回答,只要为人民服务,在哪都行。这个主任战友后来为了结婚而贪污集体财产,被判刑一年,妻子也离他而去。为了帮助这个主任战友重树信心,张思德几次探监,帮助战友成功的又找回了自我,并劝说战友的妻子,最终使他们又走在了一起。张思德总是能时时刻刻想别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替人分担忧愁,尽自己努力解决困难。

张思德是个烧炭好手,当组织再次让他烧炭时,他却义不容辞的答应了。其实张思德也算个老红军了,像烧炭这样的任务完全可以不接受。但他却说,新人烧炭不一定能烧好,烧不好延安的百姓就过没有办法过冬了。想法很简单,但是他却始终从更多人民的利益出发,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做出自己尽可能的一份力量。也就是这一次烧炭,成了他人生中最后一个片段。一天大雨不断,张思德去巡视炭窑,由于山体滑坡,张思德不幸牺牲。张思德走了,和他生前一样还是那样的默默无闻。但是他那种辛勤朴实的作风应该继续发扬。

毛主席深知张思德的经历,在他的追悼会上有感而发。在演讲中称赞: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在这个演讲中,毛主席进而要求全党进: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从此,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流传开来,赢得了千千万万民众的信任,中国革命取得了成功。

如今,中国尚有八亿多农民,不少农民的生活还很贫困,但是也时常听到不少领导干部因贪图享乐而被判刑。可见,部分党员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没有经受住糖衣炮弹的袭击,这些人早已不是合格的党员,真正的党员应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服务为宗旨,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张思德观后感【篇6】

伟大出于平凡平凡成就伟大

什么是为人民服务,如何做是为人民服务?电影《张思德》以

更加形象的方式给我们做了一个立体式诠释。让我们明白了任何一个平凡人,只要有着“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理想,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平

凡的工作做到极致,就能够在平凡中成就不平凡,就能够在平凡中成

就伟大。

张思德,是一个和我们一样极其平凡的人,正如毛主席说的那

样:“他走在延安的大街上,你们或许不会注意他,注意他或许不会

记住他”;张思德,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毛主席对他的评价是:“你

这个同志嘛,最大的缺点就是做事不吭声,最大的优点也是做事不吭

声”;张思德,是一个从不计较职务高低的人,参军xx,同期入伍

的同志有许多已当了团长甚至是旅长,当别人嘲笑他只是“马掌”时,张思德说了一句话“马掌就马掌,你要是锻炼不成一块好铁,当马掌

人家还不要哪”。张思德正是以他平凡的形象,平凡的语言,平凡的身份,为我们谱写了一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英雄赞歌。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我们的党不会忘记他,祖国不会忘记他,人民不会

忘记他。

为人民服务是平凡的,为人民服务更是伟大的!张思德,一个普通、平凡的战士,以他对领袖的无限忠诚、对战友的关心体贴、对老

人的关怀备至、对孤儿的关爱照顾、对工作的认真负责,造就了伟大

的“张思德精神”。张思德看似平凡,正是这种平凡孕育了伟大的“张

思德精神”。正如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所说的:“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为法西

斯卖命,剥削压迫中国人民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

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斗转星移,时代变迁,“张思德精神”的伟大光芒仿佛能够穿越时空,时间俞久,俞发显得亲切而可敬,一直在引领着今天的我们前行,感召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这

应该就是为人民服务伟大宗旨所赋予“张思德精神”的无穷生命力吧。

当下,洛阳农行打造区域主流银行的强行梦进入全面攻坚阶段,

亟需一大批像张思德这样的干部员工,不为虚名所累,不为私欲所扰,主动到一线扛重担,自觉到基层挑大梁,始终保持积极心态,始终做

到敢于担当,为洛阳农行早日实现强行梦汇聚正能量。

如此,便能在平凡中成就不平凡,便能在平凡中更彰显伟大!

如此,便是张思德精神在农行的最好传承,便是最美农行人!

张思德观后感【篇7】

我们这一代人,对张思德的熟悉来自儿时的记忆,我对张思德既熟悉又陌生,熟悉他的英雄事迹,可是说不清在生活中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接下电影《张思德》拍摄任务的初期,导演尹力因此而苦恼,也是我观看电影的驱动力之一。在观看完电影之后,有关张思德的一切在我心中可以用5个字来概括:为人民服务。

抗日战争后期的延安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的勤务兵张思德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心一意为着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地奉献。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1944年他带领一班人到安塞县烧木炭。在一次烧炭中炭窑突然崩塌,张思德不幸牺牲。在他的追悼会上深情地说,我们的队伍里到处是这样的人,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不注意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可正是这些人支撑了我们的事业。___的这篇讲演发表时以《为人民服务》为题,这篇文章也成为共产党人行为准则和毛泽东思想的具体体现,在60年后的今天,重温这段历史和这篇文章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作为语文教师,我更关注电影是如何表现”为人民服务”这个主题的。在这部电影中,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___就在前方即兴发表《为人民服务》的演讲。而这种革命的感情的传达,既不是借助汹涌澎湃的交响乐来烘托主题,也不是像其他延安题材的影视作品那样通过反复出现的宝塔山和延河水这样的”革命符号”来强加给观众,相反,电影《张思德》是朴素而写实的,影片通过道具、布景让观众感受到大量的革命岁月的”信息”和革命的”气氛”,尤其是使用黑白胶片拍摄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历史。电影在两场戏中也运用了色彩,一场戏是说周总理给___一把红枣,另一场是”哑巴”为牺牲的张思德献上一把红枣,那把红枣的红色十分突出,在这里颜色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任何一种艺术,必须要把内容和形式高度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可能产生感染力。

当然,这部电影带给一个从教xx的教师的,绝不止这些。党的十六大报告表述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谓”教育为人民服务”,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涵:第一,培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代新人,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集中体现。教育要为这一伟大理想服务,就要培育一代信念坚定、艰苦奋斗、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人才。第二,让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前进方向。要努力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高等教育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积极发展高中教育,大力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建设学习型社区,发展和完善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满足人民丰富多样的教育需求。第三,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宗旨。

总之,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教师职业道德总是代表着最优秀的传统,最可贵的品质,随着教育事业蓬发展,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越来越丰富,但不变的是教师为人民服务的本质,教师永远是一支蜡烛,蜡烛的火焰永远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张思德观后感【篇8】

观《张思德》有感

昨天,我观看了影片《张思德》,影片中有一名八路军战士叫张思德,参军xx,始终保持昂扬的工作热情,一如既往、兢兢业业;始终保持顽强的战斗作风,果断勇敢、不畏牺牲;始终保持高的做人道德,乐于助人、默默奉献,观影片《张思德》有感。由于工作需要几经调动,但是无论把他安排在哪一个岗位上,他都不讲条件、愉快接受。他当过勤务员、通信员、警卫员,搞过生产、烧过木炭。作为共产党的一员,党叫干啥就干啥,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一意为革命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奉献。也就是这名普通的战士用他朴实无华,却又重如泰山的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走完了他短暂的革命生涯。影片从整体风格到细节描述都尽显大家风范。影片中增加了对张思德的人性化刻画,从亲情、友情等多条感情线上展开描述。影片也显现了警卫员张思德和毛主席的亲密关系,充分体现了普通民众对主席的敬仰和主席对普通百姓的关怀。

影片最让我感动的一幕是影片的结尾:“张思德”,随着一声撕心裂肺的呼喊,眼睁睁看着大雨中滚滚泥石将窑洞吞没,战友们的心碎了……在这张思德同志牺牲那一刻的悲壮场景,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张思德同志最后在执行烧炭任务中,因炭窑突然崩塌,为救战友的生命而不幸牺牲。

张思德同志不善言词,却有着使不完的劲,他永远那么积极乐观,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则是张思德同志烧炭时微笑的情景,我虽然没有经历过战火硝烟的年代,但是可以想象的到那时生活的贫穷、苦累、饥饿和危险。而张思德同志不管何种困难、何种艰辛,总是微笑面对。张思德以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做每件事都保持坚定的信念,不断地鼓励自己,告诫自己,鞭策自己,他深刻地知道每完成好一件工作就是对党对人民忠诚的证实,就是牢记职责为人民服务的体现。

60年来,张思德精神像一面鲜明的旗帜,引导着无数人谱写着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荣历史。这一光荣历史,凝聚着革命老前辈和无数英模人物的汗水和鲜血,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过去,靠这些优良传统排除了无数艰难险阻,战胜了国内外敌人;今天,作为新时代下的我们仍要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

张思德仿佛就是生活中你我周围的同事,他们普通,热情,默默无闻地做着自己的事。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我感到“为人民服务”其实很简单,它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口号,而是从点滴小事入手,去做好自己的事,去爱自己周围的人。影片中的张思德对待同志如春风化雨,爱他们像兄弟姐妹一样;对老红军他就像一个孝子;对孩子他就像一位慈父;对待自己的工作更是恪尽职守,干一样爱一样。因此作为一名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应届毕业生,我要向张思德同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事有困难自己要热心帮助,服从公司的分配,自觉为工作单位作贡献,以更高的标准,更严格的要求,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当一名合格的公司职员。

张思德,一名光荣的警卫战士,他很普通也很平凡,他普通得只知道工作,他平凡得只懂得奉献,但在人民利益面前,他却用自己年仅29岁的生命承载了一切,为人民服务的崇高追求,使他不仅成为一位英雄,更成为一种精神——伟大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也正由于这种精神,才使我们在60年后的今天仍然如此隆重的举行纪念,虽然英雄离我们而去,但历史没有忘记他,祖国没有忘记他,我们更不会忘记他,他的名字永远闪耀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张思德观后感【篇9】

昨天晚上系党总支组织我们入党积极分子观看了一部老革命电影《张思德》。之前我也看过不少老革命影片,但这部影片尤为让我感动。

张思德,憨厚纯朴,呐呐无言,用朴实和纯粹折服了周围的人,也让61年后银幕下的我肃然起敬,久久回味。????张思德是一个平凡的人。他1933年参军入伍,当过勤务员、通信兵、警卫员,最高职务是个班长。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搞过生产,烧过木炭。生命历程中,他没有惊人的事迹,也没有动听的话语,“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不注意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

??张思德是不平凡的。毛泽东评价他“有思想,有道德,就是缺张嘴。”他纯净而不肤浅,憨厚连着忠诚。寡言的他一旦开口,让人再难忘记:“不管干啥子工作,都想着前线就在脚底下。”“硬不成一块铁,想当马掌还当不上哩!”“走进革命队伍是为了吃饱肚子,吃饱肚子长了觉悟,就该让更多的人吃饱肚子……”。别人不愿干的活,他干得有滋有味;最不起眼的工作,他也求尽善尽美。艰苦的日子,平凡的岗位,出头露面时他那么笨拙,功名职位前却那样淡泊。别人看不到的角落,被他收入眼底;最普通的人和事,悄悄装在心中。从不声不响的举止和点点滴滴的真情中,我们看到了一颗高尚的灵魂。张思德的可贵之处就是在平凡的生活工作中做着不平凡的贡献,在他牺牲后回想起来才能用“伟大”来形容他的一生。银幕上的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动人心魄的震撼力,是不计个人得失,乐于造福他人的奉献精神,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牺牲精神,这种震撼力来自心灵深处的向往和追求。张思德,以他的行动诠释了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他的生命谱写了一曲为人民服务的诗歌。????伟大生于平凡,平凡成就伟大,而将两者紧紧相连、融为一体的,正是那五个字——为人民服务。张思德29岁的短暂人生,xx艰苦卓绝的延安岁月,正是对这五个字的生动诠释。他朴实得像延河边的一粒砂,千万粒细砂聚在一起,就是砥柱中流的礁石。他微小如清凉山上一株草,千万棵小草共同摇曳,也能伸展勃勃生机。于是,窑洞里出了马列主义,黄土地哺育着一个政党,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着世界上最大的人民战争……。张思德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在他身上聚集了许多普通中国人身上的美德——朴实、善良、助人为乐,他就是这样一个既平凡又伟大的英雄。从他身上可以看到很多东西:集体主义者的道德感,儒家传统的光芒,信徒的献身精神……。当年延安物质并不富裕,但人们精神世界是充实的,张思德就是那个年代的代表,民族的生命力也恰恰就在这个地方。但张思德不过是这伟大队伍中的一名代表,他的身前身后,一串长长的名字:雷锋、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从打江山到掌政权,从改革攻坚到加快发展,一个个平凡的生命延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光华,我们的事业也由此一天天壮大。

今天,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无论形势和任务有多么不同,都不能忘记这个本,丢了这个根。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曾经成就我们事业的精神动力,还将辉映着我们漫长而辉煌的征程。??虽然那是发生在60年前的事情,但是今天看起来却仍然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不管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应该学习他那种爱岗敬业、爱人如已、助人为乐的精神。

2023张思德观后感(分享7篇)


在空闲的时间里选择观看电影或电视剧是一种非常放松的方式。当我们回忆起其中的情节时,总会引发出各种不同的情感反应。观众通过写下观后感,不仅可以显现出作品本身的问题和不足,还能够增强自我审视的能力。那么,有没有好用的观后感模板呢?写好作品观后感必须具备哪些要素呢?这篇文章将为你详细介绍有关“张思德观后感”的重要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

张思德观后感 篇1

“我们这一代人对张思德的熟悉来自儿时的记忆我对张思德既熟悉又陌生熟悉他的英雄事迹可是说不清在生活中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接下电影《张思德》拍摄任务的初期导演尹力因此而苦恼也是我观看电影的驱动力之一。在观看完电影之后有关张思德的一切在我心中可以用5个字来概括:为人民服务。

抗日战争后期的延安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中。---的勤务兵张思德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心一意为着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地奉献。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1944年他带领一班人到安塞县烧木炭。在一次烧炭中炭窑突然崩塌张思德不幸牺牲。

作为语文教师我更关注电影是如何表现“为人民服务”这个主题的。在这部电影中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毛主席就在前方即兴发表《为人民服务》的演讲。而这种革命的感情的传达既不是借助汹涌澎湃的交响乐来烘托主题也不是像其他延安题材的影视作品那样通过反复出现的宝塔山和延河水这样的“革命符号”来强加给观众相反电影《张思德》是朴素而写实的影片通过道具、布景让观众感受到大量的革命岁月的“信息”和革命的“气氛”尤其是使用黑白胶片拍摄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历史。电影在两场戏中也运用了色彩一场戏是说周给毛主席一把红枣另一场是“哑巴”为牺牲的张思德献上一把红枣那把红枣的红色十分突出在这里颜色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任何一种艺术必须要把内容和形式高度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可能产生感染力。

当然这部电影带给一个从教20--年的教师的绝不止这些。党的十六大报告表述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谓“教育为人民服务”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涵:第一培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代新人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集中体现。教育要为这一伟大理想服务就要培育一代信念坚定、艰苦奋斗、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人才。第二让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前进方向。要努力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高等教育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积极发展高中教育大力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建设学习型社区发展和完善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满足人民丰富多样的教育需求。第三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宗旨。

张思德观后感 篇2

影片《张思德》没有曲折的情节,也没有热闹的场面,黑白胶片折射平实的瞬间,带着一种久违的纯粹,慢慢地印入我们的心里。

《张思德》以全新的视角,刻画了张思德这个路程队伍中的普通一兵的不平凡的路程历程。打过仗,负过伤,在大生产运动中纺过线、烧过炭;从战士到班长,再从班长到战士,一切从人民利益和党的需要出发,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尽管一切是那么平凡,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故事,平凡的语言。然而,正是在这种平凡中产生了伟大。他诠释着崇高的做人标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张思德,用质朴和纯粹折服了周围的人,也让60年后银幕下的我们肃然起敬,久久回味。我们生活的社会,绝大多数是平凡的人,干着平凡的事,平凡成了许多人平庸的借口。的确,我们也应清醒看到,随着形式的发展,党员的思想观念和构成发生了变化,也存在着与新形式需要不相适应和与党员先进性要求不相符合的问题,工作中,有的不思进取,因循守旧,工作得过且过,有的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我们一些党员在党的宗旨、党员意识等方面淡漠,党的组织观念不强,先锋模范作风弱化,不能客观的审视自己自身的能力。我们要向张思德学习,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来鼓舞和感染周围的群众。

通过观看影片,我感性、直观的体会到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默默的无私奉献精神,以及《为人民服务》诞生的缘由和深刻意义。张思德同志虽然已经牺牲60年了,历史时代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仍然熠熠生辉。当今改革开放的年代和绚丽多彩的人文环境,更需要伟大的为人民服务精神。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阶段,面对人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的现状,尤其在当前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作为一名党员,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学习张思德同志为人民服务精神,牢固树立党员意识,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税收业务水平,自觉地把党员先进性体现到本职工作中。要把聚财为国、执法为民作为税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上作表率,在提高工作效率上作表率,在作风、廉洁自律上作表率。

我们要学习张思德同志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好作风。要以张思德同志为榜样,大力弘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立足本职工作,踏实敬业,切实把各项工作做好。增强为民服务的本领,为纳税人办实事、办好事。在税法宣传上,动脑筋、想办法,将税收政策、法律、法规以多种形式及时、全面、准确地传达到每一个纳税人;在区局督办工作上,多担担子、多下工夫,搞好督办工作;在大要案的审理上,积极参与、坚持原则,严格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办事,按时高质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在执法检查工作上,规范执法,做到程序要规范,法律适用要正确,文书使用要当,加强执法责任意识,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充分发挥日常税收执法的监督作用;在对待职务、工作、同志、地位与荣誉、以及对待成功与挫折上,要时时刻刻牢记党员身份,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张思德观后感 篇3

影片记录在抗日战争后期,延安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中。张思德同志是___的勤务兵。他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心一意默默地奉献。

张思德同志做事十分用心十分负职责,总是跑步完成。影片开始就是他奔跑赶回演出节目的场景,煤油灯灭了,他主动扛着战友修好;主席开会,半途车轮胎坏了,只有换个新的才能够,为了不耽误主席回到的时光,张思德同志二话不说,硬是一路快跑数十里背着一个新轮胎回到,当他赶回时我们可想而知这位老八路疲惫的程度。我顿时感慨,像这样的老好人在此刻的社会中还有吗?没有任何要求、没有任何索取,只是那样用心无私地奉献,即使有,能有多少呢?但是在当时像张思德这样的人很多、很普通、很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他们往往不被人注意,往往也不为人所知,可正是这些人支撑了中国革命斗争的事业。

张思德同志也很有爱心。帮一个老大娘追猪,追了一圈又一圈,可谓是拔山涉水,而且还摔了几个跟头;照顾一个受了刺激的孤儿;帮忙一位年事已高的老红军;还不辞辛苦的帮一个即将牺牲的团长约见___。我们要认识到一点,他所帮的这些人并不是跟自我有多大关系,相反,而是陌生人,也没有任何报酬,完全只是自我的付出。

影片中他的一个老战友是一个主任,经常说张思德心眼太死,到此刻还只是个普通战士,而张思德却不以为然,总是很朴实的回答,只要为人民服务,在哪都行。这个主任战友之后为了结婚而贪污群众财产,被判刑一年,妻子也离他而去。为了帮忙这个主任战友重树信心,张思德几次探监,帮忙战友成功的又找回了自我,并劝说战友的妻子,最终使他们又走在了一齐。张思德总是能时时刻刻想别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替人分担忧愁,尽自我努力解决困难。

张思德是个烧炭好手,当组织再次让他烧炭时,他却义不容辞的答应了。其实张思德也算个老红军了,像烧炭这样的任务完全能够不理解。但他却说,新人烧炭不必须能烧好,烧不好延安的百姓就过没有办法过冬了。想法很简单,但是他却始终从更多人民的利益出发,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做出自我尽可能的一份力量。也就是这一次烧炭,成了他人生中最后一个片段。一天大雨不断,张思德去巡视炭窑,由于山体滑坡,张思德不幸牺牲。张思德走了,和他生前一样还是那样的默默无闻。但是他那种辛勤朴实的作风就应继续发扬。

___深知张思德的经历,在他的追悼会上有感而发。在演讲中称赞:“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在这个演讲中,___进而要求全党进:“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必须会兴旺起来。”从此,“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流传开来,赢得了千千万万民众的信任,中国革命取得了成功。

如今,中国尚有八亿多农民,不少农民的生活还很贫困,但是也时常听到不少领导干部因贪图享乐而被判刑。可见,部分党员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没有经受住糖衣炮弹的袭击,这些人早已不是合格的党员,真正的党员应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服务为宗旨,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张思德观后感 篇4

《这部电影之所以动人心弦,启人思考,催人奋进,就在于它们反映了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这就是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都是共产党人最可宝贵的思想品质,张思德以及许许多多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这部影片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共产党人只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一个共产党员,只有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才能在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才能体会平凡中的伟大,艰辛中的幸福,奋斗中的快乐。从张思德到雷锋,从焦裕禄到孔繁森,从杨利伟到奥运健儿……他们的思想和精神都不会随着时代的远去而消逝,而是历久弥新,光彩照人,长驻人民的心中。这部影片让我见到了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张思德。尽管一切是那么平凡,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故事,平凡的语言。然而,正是这种平凡产生了伟大。60年前,---主席的著名演说《为人民服务》,影响了几代人。60年后,银幕上的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动人心魄的震撼力。撼人心魄的是张思德不计个人得失,乐于造福他人的奉献精神,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牺牲精神。同时,这种震撼力也来自观众心灵深处的一种向往,一种追求,一种共鸣。影片诠释了众人崇尚的做人标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一个少说多干的张思德,用朴实和纯粹折服了周围的人,也让60年后银幕下的我们肃然起敬,久久回味。 真正的崇高,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被冲淡。真正的美善,只会因朴素的质地更生光辉。凝望这个普通的背影,感受到一种永恒:伟大生于平凡,平凡成就伟大。而将两者紧紧相连、融为一体的,正是那五个字——为人民服务。

张思德观后感 篇5

《张思德》是北京紫禁城电影公司出品,有一股大片的味道!以交响乐团演奏为主的电影配乐的水准不在一般好莱坞电影配乐之下,很切合画面的推进,抒情主题起到渲染作用,就算是拿出来单独听也很具可听性,好像是一个国内作曲家的出品。导演的确有一手,拍主旋律片不只是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许许多多的细节,从不同的侧面来反映主题、刻画人物,有血有肉的角色不再如墙上的标语一般空洞,编剧是刘恒,同样功不可没。

电影采用黑白胶片,一部黑白片,这些年来除了张国师的《俺的爹爹娘娘》之外,《张思德》也算第二部了罢。黑白年代,纯真年代,那些人都这么纯,那些镜头都这么亲切:延安灿烂的日子,经典的席地手摇织布机,再现战士力与美的挥铁镐开荒秋收,纯情女战士跳着集体舞,河畔洗衣饮马犹如《东邪西毒》里边刘嘉玲饮马桃花溪的味道,鲁艺里边跳芭蕾的女文艺兵,还有照例是自作风趣的我领导人,还有那个木讷的大龄未婚做事不吭声的张思德,这个踹三脚也出不来一个屁的勤快好心的小矮个。

为什么服务,为人民服务,死得其所,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南泥湾359旅……熟悉的名词,记得以前的中学语文课本的文章么?还有历史课本里边的段落么?通过《张思德》来一次怀旧,解放区的天果然是……

张思德观后感 篇6

看了《张思德》这部电影后,我深受感动。既有对张思德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无比敬佩,也对他的不幸牺牲感到痛心。

影片记录在抗日战争后期,延安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中。张思德同志是毛主席的勤务兵。他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心一意默默地奉献。

张思德同志做事非常积极非常负责任,总是跑步完成。影片开始就是他奔跑赶回演出节目的场景,煤油灯灭了,他主动扛着战友修好;主席开会,半途车轮胎坏了,只有换个新的才可以,为了不耽误主席返回的时间,张思德同志二话不说,硬是一路快跑数十里背着一个新轮胎返回,当他赶回时我们可想而知这位老八路疲惫的程度。我顿时感慨,像这样的老好人在现在的社会中还有吗?没有任何要求、没有任何索取,只是那样积极无私地奉献,即使有,能有多少呢?但是在当时像张思德这样的人很多、很普通、很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他们往往不被人注意,往往也不为人所知,可正是这些人支撑了中国革命斗争的事业。

张思德同志也很有爱心。帮一个老大娘追猪,追了一圈又一圈,可谓是拔山涉水,而且还摔了几个跟头;照顾一个受了刺激的孤儿;帮助一位年事已高的老红军;还不辞辛苦的帮一个即将牺牲的团长约见毛主席。我们要认识到一点,他所帮的这些人并不是跟自己有多大关系,相反,而是陌生人,也没有任何报酬,完全只是自己的付出。

影片中他的一个老战友是一个主任,经常说张思德心眼太死,到现在还只是个普通战士,而张思德却不以为然,总是很朴实的回答,只要为人民服务,在哪都行。这个主任战友后来为了结婚而贪污集体财产,被判刑一年,妻子也离他而去。为了帮助这个主任战友重树信心,张思德几次探监,帮助战友成功的又找回了自我,并劝说战友的妻子,最终使他们又走在了一起。张思德总是能时时刻刻想别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替人分担忧愁,尽自己努力解决困难。

张思德是个烧炭好手,当组织再次让他烧炭时,他却义不容辞的答应了。其实张思德也算个老红军了,像烧炭这样的任务完全可以不接受。但他却说,新人烧炭不一定能烧好,烧不好延安的百姓就过没有办法过冬了。想法很简单,但是他却始终从更多人民的利益出发,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做出自己尽可能的一份力量。也就是这一次烧炭,成了他人生中最后一个片段。一天大雨不断,张思德去巡视炭窑,由于山体滑坡,张思德不幸牺牲。张思德走了,和他生前一样还是那样的默默无闻。但是他那种辛勤朴实的作风应该继续发扬。

毛主席深知张思德的经历,在他的追悼会上有感而发。在演讲中称赞: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在这个演讲中,毛主席进而要求全党进: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从此,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流传开来,赢得了千千万万民众的信任,中国革命取得了成功。

如今,中国尚有八亿多农民,不少农民的生活还很贫困,但是也时常听到不少领导干部因贪图享乐而被判刑。可见,部分党员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没有经受住糖衣炮弹的袭击,这些人早已不是合格的党员,真正的党员应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服务为宗旨,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张思德观后感 篇7

以往,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于我而言只是个符号,简单却又陌生。它从未引起我的思考,什么是为人民服务,怎样做是为人民服务,这一切似乎距离我相当遥远。但看完《张思德》以后,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触动,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就是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实际行动付诸于点滴生活,去做好自己的本分,而已。

还记得毛主席对张思德的评价吗?对,就是你这个同志嘛,最大的缺点就是做事不吭声,最大的优点也是做事不吭声。当我听到这句话时心中有一种莫明的伤感,张思德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木讷寡言,憨厚诚实,无论干什么都是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我们从影片中知道他是一个老战士,参加过长征,走过三次草地,和他同时入伍的差不多都当了官,然而他还是个勤务兵。但他呢?他心里完全没有这些世俗名利,当面对别人的逗笑时,他只是憨厚的一笑,我无法想象这需要多大的胸襟,多么高尚的灵魂。做事不作声到底是优点还是缺点,我不知道。但我清晰的明白能做到这一点的绝不会太多。因为不给自己邀功就很难得了。

看完影片后,我曾想如果把张思德放在现在,那会是怎样?其实于我而言,他的许多行为我无法理解,尽管我在心底里崇拜着他。我想到如果他把官做到更大一点,难道不能帮到更多的人吗?不,也许是我们所处的环境不同,也许是我的思想深度还不够,是我不能够理解他,不能够理解他那崇高的思想。因为社会上只有有像张思德这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为社会奉献的人,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美好繁荣。就如同新中古成立以后,像雷锋、焦裕禄、孔繁森--这样一批批甘于奉献自己的人。是我不够成熟,过于天真。张思德才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正如别人对他名字的解释,思,是有思想的思;德,是有道德的德。他出生于贫苦家庭,他亲历过各中艰辛,他明白人生的真正意义,他更知道自己活着的价值,他是最可爱的人。

就人品而言,他身上找不出任何瑕疵。他勤劳善良,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尤其他对那一老一小的真挚付出,真真切切体现了他是一个大写的人。对孤独老人,他想儿子一般;对孤僻小孩,他又如同父亲一样。两个不幸的人,被他真切的装在了心底,他像儿子般抚慰了老人那可孤独的心,找寻了活的希望;他又像父亲般将那个孩子捧在手里,用父亲般慈爱的心呵护那颗脆弱的心,然他找到了温暖,让他的世界出去乌云布满阳光。这就是张思德,平凡中更现伟大的人。

张思德是个好人,但它却没能长命,仅仅二十九岁就离开了我们。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而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重。

在现在,我们正处于社会的繁荣发展之际,没有了那时的艰辛,但为人民服务却不能丢。这不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品质。也许我们大多数都做不到张思德那样,但我们可以竭尽全力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首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实现自己价值的同时服务于人民群众;其次,在学习生活中,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给别人帮助。

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个奔跑的人,记住那张憨厚的脸,记者那个代表着一种精神的名字张思德,同时,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缅怀和张思德这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观张思德有感


观张思德有感(一)

15级影技一班钟如意

在本次44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课程中,我们观看了张思德—一位忠于革命,忠于党的英雄。

影片描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正处于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的勤务兵张思德为人憨厚老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心一意为着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奉献。为解决中央机关的冬季的取暖问题,1944年他带领一斑人到安塞县烧炭。在一次烧炭中炭窑突然崩塌,张思德不幸牺牲。毛泽东主席在他的追悼会上深情地说:“我们队伍里到处是这样的人,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注意不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可正是支撑着了我们的整个事业。”在查询相关资料后,我知道,毛主席的这篇讲话发表时以《为人民服务》为题。这篇文章也成了共产党人行为准则和毛泽东思想的具体体现。

该影片讲述了失踪、入籍、进步、牺牲等一系列张思德先便作为一名优秀革命党人,成长的历程。面对他,我重新感悟了“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他淳朴憨厚可亲可敬的荧幕形象,给予了我强烈的震撼与启迪,对共产党有了更深一层的体悟。

就电影本身效果来说,04年的电影,本来可以完完全全拍摄一部彩色电影,刚看时觉得不习惯,但是慢慢发现黑白色调更加具有历史感、时代感。电影主旋律是忠于革命、忠于党,但却不是是一味地说教和灌输洗脑。可能有的人会认为,这部电影刻意摆出一个高大上的形象,以及真善美的世界。但我想说,纵使有刻意美化的倾向,却也不失当时那个时代的部分真实。用它来反观当下恰恰是一个绝妙的反讽范本。在那个时代,物质贫乏并不代表精神贫困,怀念的是一种岁月,一种情怀。

“有思想的思,有道德的德”,“有思想、有道德,就是少张嘴,话多让别的同志给说了”,“作战勇敢、团结同志,办事认真”“不抽烟,识百草”“办事不吭声”……这些都是他人对于张思德的崇高评价,这样说一点也不为过。

我们应该学习张思德,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不懈怠。除上警卫班给毛主席当警卫外这项重要特殊外,其他岗位多再平凡不过,当年一起参加革命的老乡,都早已是团级以上的干部,而他仍然是一位普通的革命老战士,站岗放哨、修轮胎、打水、编草鞋、抱小孩拉稀等等,都是再平凡不过的,但是他在平常之中做出不平常的成绩。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用心办事、用心办事、真心奉献,就一定能干出一番共不同寻常!29岁短暂人生,13年艰苦卓绝的延安岁月,真是对为“人民服务”的生动诠释。他朴实如延河边的砂粒,千万粒细砂粒聚在一起,如砥柱中流的礁石,也如清凉山上的小草,千万颗小草共同摇曳,也能伸展勃勃生机。

平凡的人物,崇高的人格,有的人死了,却仍然活着,像张思德同志致敬!

观张思德有感(二)

脚下的土地叫延安

延安,是一片无比神圣的土地,走进这里拓荒石油是我的幸运,走进这里追随红色足迹、近距离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更是我的荣光。

枣园、抗大、杨家岭、王家坪、宝塔山、清凉山……这些中小学时期就植入我的记忆、无数次在书本里、电影中了解它光辉的历史、雄伟身影的地方,如今真真切切身临其中,怎能不肃然起敬。

脚下的土地叫延安。想想这片土地深沉厚重的历史,不能不为之振奋。长征胜利后,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培育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富。“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作为党由武装斗争走向全面胜利的革命圣地,在中国人民的记忆和体验中,无比圣洁和神圣,是需要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奉献的大地。

前几天,坪北经理部党工委组织观看电影《张思德》。这是我第三次看这部影片,但内心的感动仍然如初。一些细节、一些话语、一些镜头,总让人禁不住潸然泪下。张思德从小就是孤儿,生活贫穷、艰辛,参加革命后,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最后,在执行烧炭任务中,因炭窑突然崩塌,为救战友的生命而不幸牺牲。为了悼念张思德,中央机关和中央警卫团在延安凤凰山下枣园沟口的操场上为张思德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亲笔题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高度赞扬了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和革命精神。

电影里那些耳熟能详的英雄事迹再次唤起我的记忆,撼动内心,引发共鸣。因为牺牲的高贵,所以感动;因为信仰的忠诚,所以伟大。先辈们的无私精神、人格魅力,需要用心去体会,这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他和张思德一样很小就是孤儿,5岁多就给地主做工,食不裹腹衣不蔽体,长大参军后才开始认字,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对党怀有深厚而热切的情感。父亲说,没有共产党,他早就饿死了,哪有今天吃不愁穿不愁的好日子。对党忠诚,为党奉献,我从张思德身上看到了、领会到了,也从我父亲身上深切地感受到了。与先辈和父辈们相比,我做得远远不够,但我一直在为之努力。

“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这曾是微博上很火的一句话,它非常激励我。我为在延安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工作而自豪,也会把这份自豪化作工作的动力,用实际行动秉持和保护这片土地的神圣,为它的熠熠生辉倾力奉献自我,成就精彩。

观《张思德》有感(三)

15级临床6班周赞

在抗日战争后期,延安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中。电影的主人公是毛泽东主席身边的一位小警卫战士。名为张思德,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一意为着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奉献自己。

影片中没有战火硝烟,没有豪言壮语,黑白胶片迁出平时的瞬间,穿越70余载岁月,这部原本没有多少悬念,但充满温情和人性光辉的电影,再次被搬上荧屏,在这群年少的观众中,产生积极反响。他通过特殊的文化语境,弥补了我们现实生活中正在缺失的一种东西,让人重新思考“为人民服务”在现阶段的新的含义。张思德之所以被人们铭记,在于他道德品质的不平凡,而他又是一位平凡到令人可以忽略他的普通站,在他平凡人生中的不平,凡事迹,直击每一位观众的灵魂深处。

对领袖他无限忠诚,毛主席在延安外出是乘坐的汽车有他站立的专属踏板,一次为了损坏的轮胎,张思德跑了很长的路,一脸尘土毛主席很过意不去拍着他的肩膀让他打车里挤一挤。张思德却笑笑不说话,依旧站在那里。因为他深知做好警卫员,便是对革命的最大贡献。对孤儿,他非常关爱她的无私的爱和憨厚的笑,终于死使得受到惊吓不愿开口说话的孤儿动情叫他爸爸。对战友,他关心体贴在去延安北部的安塞石峡峪村烧炭时,对于闹情绪消极怠工的小白,他从不另眼看待。,而是用他的憨厚和生活上的照顾感动了小白,从此小白努力工作,对工作他认真负责,抗战期间的延安,冬天靠炭取暖,张思德所在的中央警卫团,一到夏秋季就要烧炭以备过冬。这个活有苦有累,张思德干了多次却毫无怨言,他带着今带着一中自豪的精神接受任务,并完成的非常出色。

张思德18岁参加红军受过伤、立过功、走过长征路。但他参加革命的11年中一直没有升迁。许多和他资历相同的人,早已经是团长、旅长、最低也是个连长了,可是他却从无怨言。

在张思德身上所表达出来的,更多的是中国人骨子里的那种朴实,谦和,善良,是一种人内心中本能地涌动着的自我牺牲,自我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不论在什么时代,作为一种精神的,价值的存在,都是值得弘扬的。在今天社会转型的背影下,人性中一些可爱的东西,是从心中都有的,但又是人人欠缺的。

“忆苦思甜”,从先人的优秀事迹中从而得到自己的启发。古语有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在重温红色历史的同时,以现代人的眼光再见张思德,每一位观众都应思及自身,是否?那种纯净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现代社会已消失殆尽。《张思德》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深深的敬仰和感动,更多的是留给我们深深的思考。

入党思想汇报:观看电影《张思德》有感


入党思想汇报:观看电影《张思德》有感

尊敬的党组织:

毛主席曾经引用过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以此来形容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就是张思德。

张思德,一名普通的勤务员,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一个普通的人,却有着不普通的经历与意志。很多人认为,张思德是个傻子,脑子“进水”了,毛主席就这样评价过他:“有思想,有道德,就是缺张嘴巴。”他是一个任劳任怨却总是抱着一颗乐观积极的心态的人,因此在别人眼里他就是一个只为别人而不考虑自己的傻子。

他忙,他累,他急,他苦,可他从不埋怨,从不叫苦,反而笑容满面。他的笑感染着每一个人,他那种大公无私的精神更是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别人不愿干的活,他干得有滋有味;最不起眼的工作,他也求尽善尽美,艰苦的日子,平凡的岗位,出头露面时他那么笨拙,功名职位前那样淡泊。别人看不到的角落,被他收入眼底;最普通的人和事,悄悄装在心中。从不声不响的举止和点点滴滴的真情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高尚的灵魂。张思德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在平凡的生活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在他牺牲后,回想起他的一生才能用“伟大”来形容他。银幕上的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动人心魄的震撼力,是不计个人得失,乐于造福他人的奉献精神,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牺牲精神,这种震撼力来自心灵深处的向往和追求。张思德,以他的行动诠释了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他的生命谱写了一曲为人民服务的诗歌。而我想,我们的时代需要这种纯洁,尤其是作为一名共产党人要纯洁自己的思想,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要有张思德的影子,心底要有一杆秤。这杆秤的秤心是用良心、道德、法制做成的,秤铊是用人民群众的利益做成的。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大使命,我们不应该只考虑自己的得失,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在痛苦与挫折面前我们不应该低头更不应该气馁,功名利禄也不应该成为我们奋斗的终点,我们应该为社会、国家、整个集体以及人民的利益着想,以为它们做更大的贡献为目标。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曾经成就我们前辈们的精神动力,还将辉映着我们漫长而辉煌的征程。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张思德》观后感范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