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 地图 > 观后感

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9-11-04 来源:互联网

京剧《洛阳宫》观后感。

和书一样,观看电影或者视频也可促进人的成长,那些思维的火花在观看过程中可能转瞬即逝,当不同的人在看完后,相信也会有对于它的专属心得体会,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观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该怎么才能把自己对于的观后感更好的记录下来呢?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京剧《洛阳宫》观后感》,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京剧《洛阳宫》观后感

6日在天蟾看凌珂主演的《洛阳宫》

6日天蟾看凌珂主演的《洛阳宫》,上座率约六成。总的来看,《洛阳宫》这戏主体框架不错,能让人看下去,几位演员也比较用心。

戏中凌珂的几段唱,觉得有些《华子良》的风格,最后一段唱中,虽听出了一点大雪飘的影子,也有点箭杆河边的影子,但总的来说,戏中唱段没有太多印象。

这戏值得保留下去,但其中有许多地方要做改进,提几点看法。

首先,开场时的加唱没必要,用加唱替代演员出场的交代不合适。

第二,舞台上看不出这是演京剧,妨碍了演员表演。

第三,整出戏只有六个人,太少,像小剧场,至少皇后出场身边要有宫女,才更符合身份。

第四,加进大乐队后,许多地方锣鼓经就没有了,表现不出来。小剧场的舞台风格配大乐队,本身就是矛盾的。

第五,两位旦角演员的服饰,与其他几人不协调,有些另类,显得长孙皇后不够庄重。

第六,赵芳媛是个很不错的青年演员,但是长孙皇后的戏编得很失败,说京白,就是与身份不符的,这个人物的戏要再琢磨。

第七,房玄龄的戏需在完善,整出戏的房玄龄都太弱,没有将大唐的头号谋士表现出来。

这里的房玄龄的戏最好应该是:

当房玄龄听到召见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朝政大事,这时表现是干练而不是柔弱。

接着赶往宫中,这里演员应有段唱,有表演,但现在台上的布置就妨碍的表演,应去掉台上多余的东西。

在宫中,出主意的应该是房玄龄,而不是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做决断,这样剧情就更合理。

戏里房玄龄的表现应有层次,不是一开始就弱,而是渐渐转弱,这样,人物感更丰富,演员也有更多可表演的地方。

总之,《洛阳宫》这戏是值得去进一步完善的。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延伸读

京剧《丝路长城》观后感


题目中的小白真的是什么都不懂那种意思,不是我的名字。所以就当做一个纯外行的观后感好了。然后我这两天只睡了三四个小时,而且一直在奔波,所以看到最后很犯困不确定是戏本身的原因还是我该到困的时候了。
一开始指挥来了,大家还鼓掌,北京观众好有礼貌,一看就是见过世面的,懂得西洋乐礼仪。开场是民族交响乐,结束时京剧的打击乐进来了,正式进入京剧。
袁慧琴老师一上来嗓子有点沙,后来好了,他们这一场讲的是柳娘即将结婚,还没和玉郎拜完堂,胡人就杀来了,柳娘不知所踪,玉郎与匪徒打斗被毁容,柳娘父亲被杀死的事情,词还挺好的,每一场之间的交响乐用的是个很有记忆点的旋律,这不会用微博写谱子我就不写了,总之是大明宫词范儿的。
第二场于魁智老师上来,声音和电视里听到的很不一样,十分沉,还有点哑,不过后来我认为这是现场音响的关系,因为这些演员声音普遍都和电视上听到的不一样。。。这一段的中心思想是唐太宗认为北荒之乱是因利而聚,因利而散,这个利就是谋生之需,所以要疏通,同时对于该打的坚决打(就是这么辩证)。
下一场就是边疆的胡市,玉郎和柳娘母亲去做生意,偶遇流落在胡地的柳娘的事情,在胡市上他商贩们还唱歌,但居然不是西域风情的歌,而是西北民歌那感觉的!不过接着就有了突厥风格的歌舞。柳娘母亲突然看到一个商贩的帮手很像柳娘,就让玉郎去问,这时候柳娘出来唱了一个耳边厢猛听得乡音回响,前几个字里有个滑音(忘了是哪个字)好听极了,下滑了6度,但是整体来讲这段唱虚了,声音很怪,有几个地方好像底气不足,还有几个字练本嗓音都出来了,这块胜素老师有点小生倾向(因为她本来就女扮男装),这段的旋律挺像样板戏的。然后柳娘玉郎相认的一段非常好听,非常!
丑角在整个戏里点缀地挺好的,恰到好处,不闷也不过,接着杨赤(北荒)就出来了,因为现场音效的关系,活活把一个花脸打造成了纯正的美声男中音。北荒认为,唐太宗一方骄兵必败,同时唐朝也派认去诱使他们相信自己已经奢靡不堪,所以北荒决定发兵,不出所料被捉了,这期间是一大段非常精彩的武戏。
一直到这里都是规规矩矩,给人一种把西洋乐队删了说不定还是个挺不错的传统戏的感觉。接下来就开始新编戏路线了。
被捉后北荒被带至唐王那里,北荒首先认为唐王跟自己想必只是大可汗,后来一步步变成强可汗。这时出来了一批北荒老子民,唱天苍苍野茫茫,苍苍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这个旋律就是典型的新编戏旋律,谁知哪来的,类似《钦差林则徐》里那个老夫妻排排坐吃果果那地方的旋律风格,北荒说哪里来的乡音,实际上根本不是西域风格,连内蒙风格都不是。所以我一直很困惑,北荒到底是蒙还是疆,他叫可汗应该是蒙,但胡市明显是疆的风格,丝绸之路也是疆的,和北荒啥关系(也许有,但我历史不好,这块是真不了解,一直的印象是丝绸之路是突厥一系的)。这一段话剧味十足,跟屈原那个戏似的,接着唐王一句白话文不但赢得了战争,更赢得了人心开启了说教段落。此时北荒已经开始觉得唐王不仅是强可汗,还是天可汗。
接下来是反二黄。旁边老奶奶睡着了。
北荒一心求死,唐王给了北荒一个回头之船,这个船驶向丝绸之路,然后北荒还是一心求死,他们往复推让了太多次,从这开始我困了,北荒你到底死还是不死啊怎么这么墨迹,建议推让次数可以减少一到两次。
然后北荒终于决定不死,帮唐王重建丝绸之路,接下来就是民族大团结,各路人马都上来跳舞了,还有个耍叉的,很高级。其中有一群人跳的是藏舞,丝绸之路和藏的关系我照样不了解。。。接下来是敦煌舞。
然后柳娘和她母亲又上来了,这一段胜素老师放了大招,也许是想弥补前面的不足,梅派味十足。母女俩说看啊在皇上的治理下生活多么好!其实我觉得到这就差不多想想办法结束就好了,但是还有很多主旋律官话没有讲,所以后面还有一大段各国使者参拜唐太宗的情节。他们唱的也不是西域旋律,而是山歌!!!其中感觉有个使臣真的是外国人,金色头发那个,不仅长得一副外国脸,练举手投足都是西方莎士比亚剧的感觉。
唐太宗这一大段词都是党话。
此时后面老大爷在打呼噜。
唐太宗送给各国的国礼有三种,一是青铜明镜,二是丝绸缎锦,三是农桑籽种,并分别阐述了各自的意义。
然后就结束了。
总体来说中场休息之前给我的是惊喜,但之后就有点拖沓和主旋律爆棚(没办法,现在流行剧本必须这样),另外在念白的时候西洋衬乐可以拿掉一些,效果说不定会很好。主旋律的话可以编的更传统化一些,因为现在虽然大部分词挺好的,有些词还是偏,且党。
后续肯定还会改的,肯定还会改更好的。

京剧观后感(通用5篇)


一部好的电视剧或者电影给带给我们启迪,在我们观看了一部作品之后,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观后感可以记录观赏时的心情变化,观后感可以是因观看影片而激发的一些决心和理想。你知道怎么才能写好一篇观后感吗?京剧观后感是读后感大全在网络上整理并加工的内容,欢迎本文为大家提供参考!

京剧观后感(篇1)

京剧之所以被誉为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还被称为是国粹,我想原因应该就在面前的戏曲表演中。布满缤纷光彩的服装,浓重的中国气味,一位位迈着京剧步伐的演员们登场了。一个甩袖如同一道和煦的东风,将京剧气味纷撒至剧院的各个角落;一个迈步仿佛让人身临其境般的掉入了京剧的大殿;一个眼神让大家把吸引力纷纷投向了他们,在他们的身上真正看到了中国京剧的魅力,不是想象中的那么乏味,而是令人沉浸于此。同学们的目光紧盯着舞台上的演员们,没有摇头,没有做别的什么,只有凝视,眼中布满着惊叹的神色,好美啊!原来京剧也可以演绎的这样脱俗富有虚实的色彩。

黝黑的环境中,皎洁的月光下,咕咕咕咕猫头鹰在啼叫着,是什么让它紧张起来了?是什么让黑暗的使者警惕着!啊,有一场打斗,悄无声息的来临了。武生伸出了他的手,勘探着前方的道路,紧皱着的眉头,表现着他的焦虑与愤怒。依然伸了伸头,苦苦地寻睨着,他在哪里,我要杀的人躲在哪了!一蹦,愤怒的神色溢于言表。啊,拿命来!探着手,伸着头,咦,就在此时,旁边是个人!这不就是我要抓的人吗?砰砰乓乓,开打了。演员们的扎实功底整理时显现了出来,恩,没有语言的润饰,只通过两名演员虚拟的表演各种武斗招式,把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状态表现的淋漓尽致。《三岔口》登场了。

一招一式,行云流水,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不愧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纳。汗水的背后除了努力,便是坚持。演员们的唱、念、做、打没有一样不是信手捏来的。是的,在我们看来的十分普通的一个动作,他们为了做到不断改进,也无不让我们由衷的惊叹、敬佩。掌声如同阵阵波澜,席卷了整个戏院,叫好声一浪高过一浪,我们为他们呐喊,为他们的精神而祝福,演员们脸上的微笑,折现了他们内心的喜悦,沐浴在赞美声中,多年里来的艰苦锻炼也变得不值得一提了。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艺术的瑰宝,是贵重的,需要大家的不懈努力去延续这份辉煌。相信中国的京剧必会闪耀出他璀璨的毫光。

京剧观后感(篇2)

但是,如果你坐着看,静下心来听,仔细地品味,的确还有不少欠缺之处。懂历史、爱文学的人大都知道花蕊夫人的故事。花蕊夫人,青城(今都江堰市东南)人。幼能文,尤长于宫词。五代十国时期著名诗人,是难得的才女,史上颇受人称道。从写历史戏的角度,花蕊夫人完全可以当一位历史人物去展开描述。如果与赵匡胤联系起来,应当不只限于爱情。历史上也没有与赵光义三角关系的说法。花蕊夫人之死是赵光义射杀的,但好象是因为皇位继承之争。不是像剧中演的赵光义借打猎欲射杀其兄赵匡胤,是花蕊奋勇当先,为遮挡赵而受箭身亡。把戏这么一演,就基本上算不上个历史剧了。从演花蕊夫人的角度看也不够份量。于是,从编剧到几个主要演员唱念做打表演的`全部景象,给人的印象是这台戏份量不足。故事主题选择欠妥,情节还有待进一步挖掘。从舞台表演上看比较多地显得浮躁些,只有两节觉得比较沉稳感人。即花蕊夫人持团扇在宫中的那一段和最后的一大段唱腔与表演,让人觉得吃功夫,有味道。

京剧观后感(篇3)

看完动画片《京剧猫》已经有些时日了。难以想象我一个30多岁的成年人,会追着一部动画片看,而且一发不可收拾的看完了《京剧猫》的两部动画片。

《京剧猫》所阐述的道理,小孩子一般难以理解,这仿佛就是给成年人拍的一部动画片。《京剧猫》我个人感觉它是掺杂了许多优秀动画片的元素而成。比如:《七龙珠》、《数码宝贝》等。

小时候看过许多的动画片,那个时候还是黑白14寸的电视时代,像《蓝精灵》、《狮子王》、《黑猫警长》、《大力水手》、《猫和老鼠》、《唐老鸭和米老鼠》、《多啦A梦》。

等到我上技校的时候,又看到了《七龙珠》,一直到我工作之后,才在网吧里把《七龙珠》全部看了一遍,记得好像是500多集,悟空和魔人布欧的最后一站。再之后,断断续续又看了《七龙珠》的后续版本。

按照常理,一个30多岁的成年人,很难会被一部新的动画片再去吸引。像《数码宝贝》我也只是看到小孩子在看,自己才知道有这么一部动画片,但自己对它没有什么兴趣。

没想到,无意中打开电视,电视上正播放着《京剧猫》的其中一集,看了不一会儿就把我吸引住了。当时是小青正在给白糖上一堂课,讲述12宗的基本知识。看完这一集,我就对这个动画片产生了兴趣,于是搜出了整部动画片,一口气把第一部看完了。觉得不过瘾,又找到了第二部,一集一集的连着看,直到看完。

以猫来比喻人,主要讲述了人心的善恶。所谓的混沌,其实就是心中的恶念。黯对12宗宗主的主要控制手法就是打上心灵枷锁。凡是被控制的宗主,其战斗力非常强大,被解救之后,他们的战斗力又平常的很。

白糖在第一部里,参加了一次分宗试炼,那一集其实就讲述了心对于善恶的选择。最终白糖选择正义,驱除了邪恶,注意仅是驱除,并不能消灭。

善恶好比阴阳,它们是共生且一体的。每个人都是善念和恶念,不管是佛还是魔,佛善念强大,但也有恶念,只是被控制的很好,或者说伪装的很好;魔将恶念释放到了极致,但心中依然有善念,只是隐藏到了极深处。

善与恶即相互对立,又共生一体。就好比手心和手背,光明与黑暗。为什么“善”显得比较弱呢?因为善的展现,往往好像春风化雨,是一种无形的力,让人感觉不到,却以异常的舒服。而恶,则是将力量尽情的渲泄,心狠手辣、无所不用其极,它的感受就是痛苦。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一生二;一是二,二亦是一。一是指太极,太极含阴阳两仪,故一是二。二就是指阴和阳,阴阳构成整个的太极,太极是一,故二亦是一。

《京剧猫》和《七龙珠》在“意”上有些像。它们都是一部修行的故事。炼体、修心。

小红老鼠“叽哩咕噜”屡次帮助白糖完成修行。有人说小红老鼠是做宗的宗主,还有的说小红老鼠是修,正是因为“悬念”,才吸引人。就像评书一样,每回留个扣子,就能勾住一群爱听书的人。

在白糖被蜘蛛网粘住时,通过静心,激发韵力,然后使用韵力与其他事物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同时这里还引出了“万物平等”的概念。

在不断的修炼过程中,星罗班每个人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长。

在第一部的最后一集,星罗班在手宗与黯的化身进行了直接对抗,白糖发大招打败了黯的化身。

而第二部,整部都是与念宗的对抗,其间也与判宗进行了战斗,这是为下一部留下了引子。傀儡师作为第二部的终极大BOSS,展现了强大的实力,同时在第二部,星罗班的师父唐明也战死,估计让不少小观众为之难过了许久吧。

直到第二部结束,许多谜团也未能解开。

修到底去了哪里?

小红老鼠“叽哩咕噜”到底是谁?

白糖和黯的关系?

只要有信念,就一定会成为强者——修!

看完《京剧猫》的两部动画片,我个人觉得这是一部非常棒的动漫。里面包含的东西太多了,非常精彩,又不失其内含。里面的一些话是那样的发人深省,既像心灵鸡汤,又道出了真理。这是一部非常值得看的动画片。这是一部教人向上的动画片。

京剧观后感(篇4)

《三娘教子》是秦腔大戏《双官诰》中的一折,尽管本戏现在很少演出,而这一折却久演不衰。

这真是一折好戏。唱词通俗易懂,唱腔朴素大气。其明显的教化作用,也使该戏深入人心。每每演出时,台上台下能够广泛共鸣,效果极佳。在农村的葬礼中,这也是常演剧目,尤其是那些母亲已丧的人,在灵堂前听着这戏,不由得想起母亲的种种艰辛和关爱,不禁悲从中来。不知有多少人,在这出戏唱起时,心里在牵挂着,缅怀着母亲。

不过,这个戏,用来教育成人则可,如果用来教育儿童,则有可能事与愿违。《三娘教子》难以作为家教的样板,却可以作为家教的一个借鉴,从中可以看出家教的禁忌。

首先,家教应对症下药,忌药不投症。那天,薛乙哥从学校回来是因为心里有事:“薛乙哥在南学我懒把书念,怀儿内抱圣贤转回家园。在学校众同学都揭我短,说我是无亲娘难解难参。此一去我回家和娘争辩,谁的是谁的非细问一番。”而三娘并不知道孩子心里想的什么,只是让孩子背书,孩子背不过书,母亲开始责怪,从而引发更大的冲突。要教育孩子,必须先了解孩子的心理。

其次,家教应循循善诱,忌怒气冲天。当薛乙哥背书不过,三娘打字方出口,孩子说了,要打打你亲生的。这时,三娘控制不住了:“小奴才一言问住我,结舌闭口王春娥。从今不把子来教,春娥免把心来操。若要此事甘休罢,娃娃呀,从今后咱这日子过不成了。讲着讲着恶气翻,那有心情教儿男。任儿成龙飞上天,任儿变虎虎归山。从今后不把奴才管,成龙变虎任儿玩。”在这里,三娘越说越气,竟然说出这样的负气的话来。这样的教育方法是很危险的。从剧中也可看出,三娘讲这些话的结果是,孩子说我也成不了龙上不了天,管它呢,我玩儿去了。怒气冲天的时候,最好不要教育孩子。

第三,家教要切合实际,忌把孩子与人相比。剧中有这么的唱词:“谁知你贪玩耍不把功用,有几辈古人讲儿听。黄香檀枕把亲奉,王祥求鱼卧寒冰。商洛儿连把三元中,甘罗十二为宰卿。你奴才将近十岁整,还只顾贪玩不用功。”虽然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象这样不切实际的相比是不足取的。生活中,常见一些人教训孩子,喜欢说你看那谁谁谁怎么样怎么样,而这样比的结果往往是引起孩子极大的反感。

第四,教育孩子应就事论事,忌陈芝麻烂枣子说个没完没了。比如,我为了你如何如何,为了你如何如何,往往使孩子厌烦。

《三娘教子》这折戏本身也印证了这些。三娘打呢,还没打,打字刚出口,孩子就蹦了;三娘骂呢,孩子不耐烦了;三娘负气呢,孩子自顾自的玩耍他的了。戏里教子成功,还在于以情感人。

成功的塑造三娘这一形象的名家不少,且各具风采。王玉琴、张惠侠、郭明霞久负盛名,都有很高的造诣,是演三娘的当之无愧的大家。而萧若兰的三娘在唱腔处理上,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确有另一种高明在。

京剧观后感(篇5)

春节的时候去长安大戏院观看了迟小秋的《锁麟囊》,我的心久久难以平静。用心潮澎湃,激动不已来形容实在不足为过。

在电视上,手机上看过听过无数遍《锁麟囊》,对这个故事十分熟悉,对迟小秋的唱腔也非常喜欢,但是从没有现场看过,所以决定去看一次。

大年初二的晚上,寒风刺骨,可是长安大戏院里缺流动着一股热情,7点30开演,可人们5点多就陆陆续续的到了,人们脸上洋溢着笑容,三一群两一伙的说笑着,谈论着,当你走过,都在说着今晚的演出,好多人都在戏院进门处的显示屏前照相留念,显示屏上正滚动播放着近期的京剧演出安排。接着戏院工作人员给人们发放今天的演员表。

7点整,剧场门开放,我随着人流进去,舞台上挂着深红色的帷幕。舞台下方是四排茶座,供尊贵客人享用,其实这也是保留早年听戏的传统。然后是大概13排的阶梯座椅,座椅上当是半圈的二楼。

我的旁边坐着一位男士,自然的就聊了两句,吴原来他是河北保定农村的。他是专程来北京看这出戏的。他说他要坐车到几十里的高阳县城,然后坐车到保定市,再坐车到北京南站,又从北京南站坐车到达长安大戏院。并且还要订上当天的旅馆,明天再原路返回。你想想这要耗费多少周折,多少钱。我感叹于京剧的魅力之大!我的前排是老少三代,广东人,来北京旅游,想感受一下京剧的魅力。我说:你们这次来看的是最高规格,绝对不虚此行。

7点30准时开演,我悄悄环视一下剧场,已经座无虚席。当大幕拉开,锣鼓一敲,人们都安静下来。先是熟悉的购买结婚用品,当迟小秋在幕后念白:啊,梅香,鞋样要……,人们情不自禁的鼓掌叫好,而当迟小秋袅袅娜娜的在梅香搀扶下走到舞台上时,人们更是激动的叫好!春秋亭一折唱的婉转,有力,张驰有度,与琴师沈源配合的珠联璧合,天衣无缝,人们不断由衷的鼓掌叫好。在演到洪水过后薛香菱看到胡婆的时候,迟小秋将被这巨大变故打的一时没转过神来,和意识到现实境况的痛苦于凄凉,以及看到胡婆亲人的不舍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看的我眼含热泪。为卢家公子找球的时候水袖舞的酣畅淋漓,引起观众的热烈叫好。跟卢夫人讲述当年春秋亭避雨三次坐座位时的惶恐和最后又不失大家闺秀的大体表现的细腻充分和到位。

我是微笑着看完的,到精彩的地方有时候拿着手机还要赶紧腾开手鼓掌的。感觉这样美好的艺术不鼓掌实在是一种亵渎!另外其他演员也都表现出色。尤其是两个丑角丫鬟,时不时的来个插科打诨。当薛香菱唱到要把锁麟囊给另一乘花轿时,梅香说:您瞧人家这境界,满满的都是正能量呀!当薛香菱让薛良去问卢家老爷子时,梅香对薛良说:你跟他说吧,你们俩都是唱老生的,有共同语言。惹得观众都笑了。演出结束谢幕的时候,当迟小秋笑容可掬走上舞台的时候,人们都站起来,大声含着:好!好!迟小秋说:感谢全国各地的戏迷朋友们来观看演出,今天是大年初二,我也非常的卖力气。说到这儿的时候,观众们又热烈叫好!接着迟小秋唱了一段苏三起解。人们才带着满腔的满足走出剧场。

在我去卫生间的时候,一位等着的老太太还拿着手机看录的视频。我笑着说:再回顾回顾呀?老太太笑了,我说:你说多好听!现在的年轻人就不爱听!好几个人都点头表示同意。

京剧艺术博大精深,而程派《锁麟囊》更是其中一朵常开不败的娇艳之花。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多处运用对比:薛香菱发大水前后境遇和心态的对比,卢夫人发大水前后贫富的对比,两个傧相嫌贫爱富的类比,春秋亭薛香菱与卢姑娘贫富对比,洪水后两人贫富与地位的巨大差异的对比,还有洪水前后仆人对薛香菱的敬重,和洪水后卢家丫鬟碧玉的轻视揶揄形成对比。如此的严谨,紧凑蕴含着除了教育人行善积德好人有好报这一点外,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感悟,比如贫富不会长久不变,为富不能不仁,人生会有无常等等。更不必说戏词洗练生动,唱腔的婉转动听了。

总之,这次演出给了我满满的艺术享受,让我过足了戏瘾!使我由衷的赞叹:为迟小秋点赞!为程派点赞!为国粹京剧点赞!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点赞!

京剧《红灯记》观后感


京剧《红灯记》观后感

《红灯记》又被称作红色京剧,在这里我觉得红色一词有一语双关的含义。表层的意思就是剧中主角的脸色是红的,在京剧中,红脸代表的是一种忠勇、正直。李玉和的脸是红的,李铁梅的脸是红的,李奶奶的脸是红的,甚至田慧莲嫂子婆媳二人的脸也是红的。深层的红色呢就是指抗日战争,红色京剧即是指明了属性,是描述抗日的京剧。然而这只不过是我的猜想和脑补。
《红灯记》成型于一个落后贫穷的年代,但演员们的演技却丝毫不显马虎。在那个没有现代技术来为之增色、渲染的年代 ,全屏演员的肢体动作,眼神来还原作品,传达作品所表达的感情。看李玉和的眼神特写,眼神透出的是果敢、正直、坚定。除此之外,里面的台词也很有意思,每一句都暗藏深意,特别是李玉和被捕那一场,与日寇鸠山的唇枪舌剑,两人你来我往对仗似的对话,未提及密电码一字,却句句暗指密电码,台词之精湛,不得不令人拍案叫绝。剧中的唱词更是余音绕梁,很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最喜欢的是李玉和被捕前嘱咐李奶奶和小铁梅的那一段,很激情,是全剧中的高潮部分,每一句的唱词亦是颇含玄机。我反反复复听了许多遍,仍不觉腻耳。时令不好风雪来得骤,妈要把冷暖时刻记心头,意在说革命形势严峻,让李奶奶保护好密电码。烦闷时等候喜鹊唱枝头,意在指革命一定会取得胜利,让小铁梅等候胜利的好消息。
看完《红灯记》,觉得它很切合当下,不忘初心跟党走,《红灯记》不就是一个让我们记住党,记住那段抗战岁月吗?牢记历史,不忘初心,红灯照亮前行的路。

京剧《杜鹃山》观后感


京剧《杜鹃山》观后感

一直觉得自己足够幸运,可以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爱戏不久,资历尚浅,却可以得到免费观演以及和京剧名家亲密接触的机会,真真是幸运之极了。也许,不光是我深深爱着京剧,京剧大概也是爱我的吧,所以才会对我一直如此眷顾,在不经意间给我一个神秘大礼,然后,便心花怒放了。
几天前偶然看到北京电台有一个征集观剧团的活动,便毫不犹豫的参加了。切合活动主题当年我和某某一起看戏,把几个月前和宿舍姑娘一起看《碾玉观音》的经历很文艺的写了下来,不想就真的得到了这次免费观演《杜鹃山》的机会,意料之外,欣喜若狂。期间活动负责人打电话来说北京电台要录一个小视频,说不定可以上镜,还可以去后台看演员化妆,更是开心得不行。去后台是我很多年来的一个愿望,但每次看完演出都不知道后台怎么走,在剧院转悠半天,最后还是郁闷离去。
之前在粉丝群里和阎妈妈打好了招呼,约好了周五大兴剧院见,然后就开始心潮澎湃,各种激动,还掺杂着一点点紧张与忐忑。终于等到了今天,带上宿舍姑娘,一路辗转来到大兴剧院,集体采访了一小会儿,便坐下开始看演出了。对于《杜鹃山》,我并不陌生,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听磁带不知听了多少遍,大多数台词和唱段已然熟记在心了。以现在的眼光看来,那时的革命样板戏无疑是极左的,政治色彩极其浓郁,但是小时候的我还没有想这么多,只是单纯的喜欢着样板戏里面的英雄,浓眉大眼英气逼人的革命英雄还是很能俘获一个小姑娘的心的。而且,不论别人如何看待,我一直认为,是样板戏教会了我最初的正义和勇敢。
这次窦晓璇豆豆姐的柯湘我觉得特别棒,嗓音极其的明亮通透,虽然扮相有些单薄,但是爆发力和气场一点都不弱,几乎是我看过的除了杨春霞老师之外最好的柯湘了。其他的演员也都非常不错,印象最深的几个就是穆雨的郑老万,略胖、圆脸、很可爱,和传统戏的感觉有很大的不同。詹磊饰演的田大江也非常的棒,身手相当了得,每个动作都干脆利落,相当漂亮。记得之前看詹磊演《打登州》里的王伯当,一下就被惊到了,扮相一流,身段一流,没想到现代戏也演得这么好。张凯饰演的温其久还是让我挺惊讶的,印象中张凯似乎从来没演过什么反面角色,而且样板戏中的反面人物大多都是由丑角饰演的,张凯明显过于帅气了。但是现场效果还不错,张凯把温其久演出了一个有文化的军官的感觉,这和人物设定倒是十分吻合的。
演出结束之后灯光亮起,一下就看到了坐在第一排的阎妈妈,赶紧冲上去打招呼,自报家门之后突然脑子一片空白,不知道说什么,忽然想起阎妈妈在一个访谈节目中说过如果未来儿媳妇上门的话一定要懂礼貌,先问长辈好,问候一下最近忙不忙,身体好不好之类的,于是便把这几个问题都问了一遍,希望可以给阎妈妈留下一个比较好的第一印象想和阎妈妈合影的时候电台的人过来说要再让我们谈谈观后感,于是便到了大厅去采访,阎妈妈特别贴心的说让我们先采,她在后台等我们。整个采访过程进行了十多分钟,结束之后急忙奔向后台,演员已经走得差不多了,阎妈妈居然还真的没有走,还在等我们,真的觉得特别抱歉,也特别的感动。合过影之后随便闲聊,令我惊讶的是,阎妈妈居然记得我在群里发过的每一篇剧评和剧本,把我好一顿夸。当时真的是惊着了,群里戏迷这么多,我真的没有想到阎妈妈会记得我,而且还那么清楚,真的是受宠若惊。阎妈妈的夸奖我也觉得实在是担当不起,平时写一些东西无非就是信笔涂鸦,哪里有阎妈妈说的那么高的水平。整个聊天过程中我大概和阎妈妈拥抱了有三四次,真的是特别开心,特别感动以及特别荣幸。记得第一次和阎妈妈接触是前些天正岩哥的义演结束之后,我在微博上发了一个观演侧记,阎妈妈问我有没有在剧院见着她,我说见着了,但没好意思上去打招呼,阎妈妈说下次一定得见,自家人哪能不见自家人呢,这句话把我瞬间感动到不行,真心觉得阎妈妈待戏迷太好太好了。之后便是在微博上的各种互动,阎妈妈向来是有问必答,而且绝对没有艺术大师的高冷范儿,特别亲和,什么时候都可以找到她。说真的,我从来没有想过我这样一个最普通不过的戏迷可以和京剧名家有这样亲密的交流,真的是幸运到极点了,以至于到现在还有一种缓不过神儿来的感觉,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阎妈妈就是那种你可以和她聊天,可以和她一起哈哈大笑,根本不用顾及身份,和她在一起的时候,不管是戏迷还是京剧艺术家,都是平等的。能认识阎妈妈,真的是人生一大幸事,阎妈妈总说有我们这些戏迷她很自豪,其实最自豪的应该是我们,最应该说感谢的也是我们,演员的本职工作只是把艺术之美带给观众,但阎妈妈却把家人般的爱和善良都带给了我们,我们得到的已经太多太多了。临行之时,和阎妈妈约定,等到八月份孝曾老师和正岩哥拍完电影,群里一定要组织一次活动,一起出去玩,聊聊天,无论做什么都可以,只要这群人在一起。
琐琐碎碎写了一大堆,依然特别激动,依然平静不下来,看来今晚又是一个不眠之夜了。窗外夜色宁静,再次相聚八月为期,已然不远了。
国粹京剧 2015-07-24 09:21:35 作者:月满秋心

京剧《裘盛戎》观后感


京剧《裘盛戎》观后感

等假期的熊猫宝宝

今天馆主宝宝下班后,匆匆赶赴蟾蟾观看期待已久的《裘盛戎》,该戏是北京京剧院出品的原创京剧,也算是一部现代戏了。"现代戏"这三个字,含义暧昧,有种触发微笑的魔力。然而馆主早在七月就入了票,对这部戏还是充满期待,原因有二。第一,心愿未了。记得去年7月份有一个纪念裘盛戎先生诞辰100周年专辑套装光盘的众筹项目,小伙伴们慷慨助力,后来还是黄了,怨念至今。第二,工作原因。为了熟悉业务,近日馆主把目光更多地投在了现代戏的历史沿革与表现手法上。传统戏要看,现代戏也要看,里面有一层从"由古知今"到"由今知古"的意思。今天看了原创京剧《裘盛戎》,散戏后竟有一丝快意,戏票没白买,时间没白花,这是一部好戏!(当然了,有些方面,挑剔的馆主依然没有过瘾,但是作为宽容的现代戏曲观众,有一两点闪光点宝宝就很满意了!)

一、剧情好

该戏时间跨度自1963年至1970年,这7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这是裘盛戎先生艺术生涯的最后片段,也是近代史中"文革"愈演愈烈的阶段。全剧围绕参演现代京剧《杜鹃山》,展现了裘盛戎从主演《杜鹃山》好评如潮→奉命停演《杜鹃山》→喜闻重排《杜鹃山》→得知扮演C角→彻底劝回没戏唱的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从中揭示裘盛戎先生在人生最后时光的心路历程,并带出了他身边的人际状态。在那个时代的映衬下,艺术家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师徒之情、观众之情、夫妻之情以及朋友之情显得格外真挚可贵,令人动容。

这种专注于表现一人一事的剧本,经创作团队的深挖细抠,使得剧中人物情感得以细腻展现,立意自然深刻,戏就出来了。

二、表现手法好

1、传统戏与现代戏的有序穿插

全剧并不是清一色的现代戏调调,而是根据剧情逻辑,适度地将传统戏安插其中,使得整出戏情绪饱满,错落有致,构思巧妙。这种戏里戏外的表现方式值得借鉴。

全戏以《盗马》中窦尔敦粉墨形象开场,后随着剧情发展,角儿走下舞台回归现实,台上的演员以现代服装演绎那个时代。在表现那个特定时代戏曲特征时,安插脍炙人口的《杜鹃山》"大火熊熊照亮了天"、《海港》、《奇袭白虎团》、《沙家浜》等经典唱段,台下的观众亦随着剧情,回味属于他们自己的个人观剧史,与戏中人物一起沉浸剧情,酣畅淋漓。在抒发主角裘盛戎或悲愤或无奈时,安插《草桥关》、《铫期》等唱段,巧妙地用京剧传统戏中的经典唱段表现人物情感,使得台上台下情绪饱满,效果卓越。

2、虚实结合

戏中有一处我非常欣赏,就是包公与裘盛戎对话的那段,真可谓匠心独运!

舞台上包公在左,裘盛戎居右,他们一唱一和,一问一答,将裘盛戎心中无处诉说的不平之情演绎得淋漓尽致。他们的对话意义深刻,值得回味。

包公听完裘盛戎的怨愤诉说后,对他说你一无妻离子散,二无生离死别,这只不过是些些小事罢了。这举重若轻的 "些些小事",道出了包含智慧的人生真谛,展现了贯穿古今的宏大格局。人生在世,纵有不平,那又如何?自认为遭受的大苦大难,是经不起比较的,这就是人生。

台上的两个人物,一古一今,这是一场跨时空的古今对话。一虚一实,这也是一场戏文里的角色与现实中的演员的对话。一此一彼,这更是一场直面心灵的独白。戏看到这里,已经分不清谁是包公,谁是裘盛戎,谁是演员,谁是观众了。

三、题材大胆

反映文革的文艺作品很多,但选取那个时代为背景的戏曲作品很少,更何况这是一出现代戏!这个方面我不能多写的,但这确实是一处振奋人心的地方,值得记录!

四、题材好,观众喜欢

1、老戏迷喜欢。

一来这是一出实惠的戏。正如前文所及,剧种安插若干传统戏经典唱段,使得台下的观众随着剧情,回味属于他们自己的个人观剧史,观剧体验别致。往实际点讲,就是赚了,突然能出乎意料地听到那么多唱段,来对了!二来,该戏题材是表现戏曲演员个人经历的,对老戏迷来说,故事本身就颇具吸引力。

2、新戏迷也喜欢。

这个故事除了将裘盛戎外,更具有一个普世意义,即一个郁郁不得志的人如何面对生不逢时的人生际遇。正如国父所言,人生在世,不如意十有八九。即便是那些略带光环身居要位的人,亦有顶在头上的烦恼和压力。更何况生活中绝大数人都在跑龙套,胸中再有锦绣韬略,奈何人微言轻,徒有一腔不平又如何?我想,这种痛苦必然是每个有识之士深刻体会的。遇到不平之事,心中块垒难消,何以解忧?支柱何处?裘盛戎的生活中有爱徒、妻子、戏迷以及知音的支持和陪伴,这些都是足以珍视且值得为之努力生活的精神支撑。那我们的生活中呢?

以自身体验为例,窃以为父母的爱,知己的理解和支持,以及为自己所热爱的事物每日的付出和积累足以抵抗岁月的严寒,即使感到周遭的一切都与我渐离,不是还有生活在其他时空下的同类人陪着自己吗?不是还有自己陪着自己吗?

该剧虽以裘盛戎的郁郁而终为结局,但通过其曲折人生中那些聊以欣慰瞬间展现,亦为生活中饱受挫折的现代人开出了一剂良方。

五、一些好玩的零碎

1、剧中多次提到宁夏京剧院的《杜鹃山》,真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好玩!

2、《裘盛戎》是 现代戏,剧中的《杜鹃山》也是现代戏,以现代戏演现代戏,本身就好玩!这亦表明,这是一次现代戏历史上的全新尝试!有趣!

3、剧中裘盛戎亦道出了现代戏无水袖等,看家本领亮不出来的困境,哈哈哈!

这有点后现代的黑色幽默,现代戏就应该这样嘛!哈哈哈!

反正,这部戏实属现代戏作品中大胆而不错的尝试!给了宝宝很多启发!感谢它!

京剧《桃花村》观后感


小故事、大观念京剧《桃花村》观后感
闻笛 ( 2017级社会学)


不得不说《桃花村》是我有限的观剧经历中的最可爱的一部了。老实的清秀书生,端庄而明礼的小姐,他们本应是传统认知中浪漫故事的主角,但这部戏中最出彩的却是那个俏皮可爱的丫头春兰。
她聪慧,有见识,又不失活泼热情。她用自己的机智应对促成了这段美妙姻缘,也获得了众人的赞赏。同学们都说马珍珍老师演的非常好,唱腔很动听,撒娇的时候让人心都化了。
当然,其他每个角色也都有可爱之处。我很喜欢鲁智深的演绎,与我脑海里的莽汉形象一点都不同,却又活灵活现地表现出了鲁智深身上那种除恶扬善,舍我其谁的爽气、豪气。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重视团圆的特点,传统戏剧即使过程波折,最终也总以欢喜结局收尾。这部戏的故事性很强,充满戏剧性的转折,所以观看过程中不断被他们要如何化解危机这个问题勾着好奇心,感到饶有趣味。同时,从剧情中也可以看出古代的重学风气。书生卞玑虽说在物质方面一无所有,但却满腹诗书,胸怀大志,依然得到了刘员外一家的赏识。这也委婉地告诫人们要注重人的内在修养,不能以一时的得失成败或是外在条件论人。

《宫锁沉香》观后感


《宫锁沉香》观后感

沉香对十三阿哥一见钟情,看到十三阿哥骑着马英姿飒爽的样子,心动不已,暗恋他很久,琉璃跟她换班守夜,她蒙着面纱,见到十三阿哥,他在烦恼如何引蝴蝶还他额娘的心愿,沉香用蜂蜜写了个寿字,引了很多蝴蝶来,寿字顿时闪闪发光,十三阿哥很高兴,抱起了她转,她惊慌失措的走了,留下了面纱。

琉璃是沉香的好朋友,为了利益背信弃义,她勾引九阿哥,想他收房,但是他出尔反尔,悉闻十三阿哥找守夜的宫女,她只好顶上,就牺牲沉香,但是沉香也受了,后来琉璃要学宫中规矩,十三阿哥想讨好琉璃就问沉香,最近老是跟沉香一起,琉璃知道后,就大发雷霆的,鞭打春寿,还要沉香答应和春寿对食,去求十三阿哥成全,沉香去求十三阿哥,他同意了,沉香拥抱了十三阿哥一会就跑了。

之后十三阿哥围攻皇上,十三阿哥有跟琉璃说,但是琉璃跟九阿哥有一腿,跟九阿哥说了,沉香无意中听到,就想告诉十三阿哥,但是给琉璃知道,抓着了困进柴房里,后来十三阿哥囚禁宗人府,琉璃为难她,叫她赤脚踏着雪地,火炭,才可以去见十三阿哥,她做到了,春寿还帮她打点,进去看瞎了眼的十三阿哥,他以为是琉璃来看他,虽然十三阿哥风光不再了,沉香还对他不离不弃的,进去宗人府也很不容易,但是他不知道,还说她怎么那么久不来,后来她去试药去了,还不是为了去宗人府见他一面,在他那么潦倒的时候,她还献出了自己的处女身,后来四阿哥来看望十三阿哥,跟他说了琉璃跟九阿哥有染的事情,他也明白为什么自己的计划给皇上知道,弄到自己这样的下场,沉香来了,你不分青红皂白的说狠心的话,要沉香伤心欲绝,沉香走了。

后来,皇上驾崩,四阿哥登位,命人医治好十三阿哥的眼伤,十三阿哥终于看到东西了,琉璃想逃跑,被四阿哥知道,就抓住给十三阿哥处置。你问琉璃为什么这样做,她说出来宗人府的不是她,她还威胁到不给她走就不说那个人是谁,后来给她走了,现任皇上不会放过她,一出城门就万箭齐发,她死了,临死都没说出那个女的是谁。

十三阿哥后来放孔明灯,相约御花园相见,沉香看到了,本想赴约,但是皇上召见,皇上知道是沉香,忍辱负重,一直对他不离不弃的照顾,但是他想她离开,不想因为儿女私情坏了国家大事,要她一直在这留一晚不去见他,这也许就是命吧,也许他们都不能在一起的。沉香到年纪出宫了,皇上赏赐黄金百两,她很怀念宫中的一切,她去宗人府那边看看,结果见到了他十三阿哥,他蒙着眼说他一直在等,他们拥抱,他拆开布看见了她,原来是你,后来他们私奔了,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有情人终于成眷属了,大团圆结局。

其实我很不明白的是,十三阿哥那时瞎的时候,他的预知能力比较强的,为什么不知道是沉香的呢,他听到她的声音的,而且盲人对这很敏感的,应该会知道的,怎么都不知道的呢,难道看不见,就不知道哪个才是真的对你好的人吗?心眼其实看得最清楚,这说明这戏还是有些漏洞,缺陷的地方。

《宫》观后感之二


在欣赏作品时我们能够全身心的进入剧中的那个世界,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当不同的人在看完作品后,相信也会有对于它的专属心得体会,可以说好的作品将我们和角色联系起来了,其实最好的欣赏收获,是将心得写成观后感分享给周边的人,优秀的作品观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宫》观后感之二”,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说起湖南台自制的穿越剧《宫》,年轻的朋友们一定都很熟悉,都被演员精湛的演技和动人心弦的剧情所吸引,我也不例外。虽然穿越剧比比皆是,但是它为什么能够这么脱颖而出呢?答案很简单,剧情和演员。

先说剧情吧,非常具有创新性、艺术性。剧中造就了一对打也打不散的情侣,主角洛晴川和八阿哥,他们的恋情十分曲折坎坷。一开始他们是“冤家”,八阿哥处处欺压晴川这个小宫女,而晴川了,明知斗不过恶势力还不屈服。渐渐地,八阿哥就喜欢上她这种独立的个性了,想尽办法讨她欢心,最后历经了许多苦难,他们最终还是一起穿越回现代,有情人终成眷属了。

我最喜欢男主角八阿哥这个角色,因为他有一种霸道的温柔,只要为了晴川,赴汤蹈火,上刀山下火海也再所不惜。他经常和晴川说:“你是我的女人!相信我会保护你的!”是啊,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一个海誓山盟,他拼了自己的生命也要遵守这个诺言。记得有一集,说的是康熙皇帝怀疑晴川有巫蛊之术,要赐死于她。无论大家怎么央求都没有用,于是在执行刑法的时候,八阿哥左思右想,还是选择了不理智的做法:冒着生命危险去救晴川。他带着一队兵马飞奔到火场,解救了徘徊在死亡边缘的晴川,而自己却被皇上囚禁在宗人府。这个事情就足以证明了他们那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爱情!

其次就是女主角洛晴川了,她十分的聪明,也非常爱八阿哥。最感人的一幕是,她为了换回八阿哥的自由,竟然选择跟没有一点儿感情的雍正皇帝(四阿哥)结婚。记得她临走时跟八阿哥伤心地告别:“我走之后,你一定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然后就失魂落魄地上了花轿,以泪洗面。可是事不如愿,雍正见晴川对他不理不睬,又把八阿哥囚禁终生了,谁让他大权在握呢?

最后就是男二号何晟铭了,他扮演的是四阿哥,是一个才华横溢,琴棋书画无所不通的人,可惜他心里皇权比女人更重要。如果我是晴川,我一定也会舍弃锦衣玉食,荣华富贵,和八阿哥同甘共苦的的,你也是吧?不过他演唱的片尾曲《见或不见》,真的很回味无穷。

好了,就介绍这么多了,另外透露一下:据一些媒体报道,冯绍峰和杨幂戏里戏外都很亲密,买房子都在一个小区呢,嘻嘻!

京剧桃花村观后感


京剧《桃花村》观后感
2017级社会学 佳蓓

生活在四川18年,来到北京半年多,若不是借这次老师组织观戏的机会,我也许一辈子都不会花上两个多小时,坐在戏院里面认认真真看一场中国传统戏剧。
转去之前,我对于这个活动是不抱任何兴趣的,我觉得我一对京剧不感兴趣,二我也看不懂京剧,甚至为此带好了充电宝,生怕手机没电会熬不过那无聊的一晚上。但事实上,比一般电影还要长的一台京剧,我聚精会神看完了全场,中途没有犯过一次困。
当老师带我们走进后台的时候,我就已经感受到了一股浓厚的传统京剧文化氛围。那些服饰,那些道具,那些对着镜子一笔一划勾勒着精致妆容的京剧演员,这些是我从来不曾亲眼看到的,感觉自己宛如置身于电影《霸王别姬》。
和主演马珍珍老师以及其爱人张建峰老师交谈的时候,我再次被刷新了对京剧演员的认识。
青年京剧演员,他们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传统和老套,相反,若不是脸上的妆容,我完全不会觉得眼前的两个青年人会是京剧演员。他们看起来和别人没什么区别,却又的的确确有区别眉眼间的神韵,唇齿里的伶俐,对京剧的热爱和追求令他们身上闪耀着不同寻常的光芒。
担心听不懂京剧语言的困扰在这场戏开始的那一刻便烟消云散戏台的两边有着醒目的同步字幕。主演马珍珍老师饰演的丫鬟春兰古灵精怪,活泼可爱,一言一语,一颦一笑,举手投足无不令我看到这位青年京剧演员对这并不被多数年轻人理解和喜爱的传统文化形式的热爱。
连如此业余的我们都能看出的扎实的基本功,对角色活灵活现的塑造,虽然剧中人面桃花不问春是指小姐和卞生的一见倾心,但不知为何,我总想把这句诗送给春兰,送给塑造她的马老师,送给这场春天里的京剧盛宴!
走出长安大戏院,我告诉自己,这绝不会成为我人生唯一看过的京剧。
被中国传统戏剧触动的心,在这春日里悄然滋长。
再次感谢老师给予我们如此珍贵的机会!


纪录片京剧观后感


《京剧》是一部由蒋樾和康健宁导演的纪录片,该片色彩鲜明,全方位的向我们展示了京剧艺术的美妙。小编整理了一些网友们对这部影片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嗯不怎么懂的人,看着还行。京剧的文化不止如此,有些笼统,却要讲得全面是不可能的吧。

艺术的灵魂高度在先人们的悲壮衬托之下有了,但艺术的精彩却不多讲,怎么普及?(我不知道京剧艺术是应该普及还是应该让他成为少数人的,门外汉就是看热闹的。我看完之后觉得京剧很深不可测了。)

面对历史还是有些避讳,我觉得可以理解,但是要多做解释(反省)呀!

京剧是一个规矩多又严厉的行业,不想让它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染色,但染了色的它又有了尘世的沧桑,又有了一丝荒凉依旧傲然的味道。

当故宫的门在镜头前缓缓开启,随着打开的门,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来自时代的气息。这里是北京,此时此刻一个完全现代化的大都市,人们总说在北京总能够寻找到机会。历史的晨钟暮鼓送走了城市弦歌相伴的遥远岁月,而总有些东西像是一股暗香,缓缓地流动,若隐若现,却从不消散,京剧在舞台上的绚丽,其实从来都没有真正的离开过这座城市。

人们可以在北京这座城市里寻找京剧存在的证据,与200年前的人站在同一片天空下,时间仿佛倒流,回到了200年前徽班进京的时候。

《京剧》是在继《舌尖上的中国》之后又一部宣传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优秀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给予人们的是一种嗅觉味蕾上的想象,而《京剧》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视觉与听觉的盛宴。低沉平稳的男声旁白贯穿整部影片,富有诗意的文字与宏大的音乐交相辉映。《定军山》为这部纪录片的第一集,在这一集中按照时间顺序重点介绍了京剧的起源以及发展情况,在影片的一开始,就提出了京剧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究竟是应该悲哀还是快乐的疑问,这一句引起了观众的思考,也为下面对于京剧的介绍起到了铺垫的作用。节目中还穿插着相关专家的采访,不同方面的专家会有不同的理解,集思广益,才能最大化的去还原历史,也让整个故事更加具有立体感。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京剧的衰亡和中国朝代的变迁是同步的,但是有些朝代必将成为历史,而京剧却一直流传了下来,京剧就像是一个灵魂一个精灵,所有能够驾驭它的人都是传奇。在俯拍的镜头之下,旦角在花底的地毯上旋转着,慢镜头让她的一招一式,每一个身段都一览无余,她飞扬起的衣袖,充满柔情的目光,让她看起来像是一只飞舞的蝴蝶,类似的镜头在这部影片中还有很多,在故宫中,在舞台上,在原野里,逆光的中景拍摄方法,让两个角儿成为两道黑影,身边是半人高的狗尾巴草,草在风中摇曳着,两个角儿背后的天空是暗粉色的,这个场景是美的,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失去了全部的意义,天地之间只剩下打斗的两个角儿,和他们身后粉色的天空。

这就是京剧的魅力,一招一式,一颦一笑,每一个身段每一个唱词都是那么震撼人心,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每个人都能在京剧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份乐趣。

时代在快速的发展着,快餐文化渐渐占领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喜欢看简单的东西,不再用时间去细细的体会一些属于艺术的东西。听京剧的人渐渐的集中在老年人,学京剧的人也越来越少了,京剧再也不像多年前那样受人欢迎,它似乎快要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但实际上,真正值得品味的文化是不会真正的离开的。京剧生于中国,必会在中国大地上万古长青。

正如在影片的开头部分,身穿戏服的京剧演员在上海滩耀眼的灯光下完成唱念做打,即使被加上了时代的气息,但是它的灵魂是不会改变的。

2010年11月16日,北京城一个普通的日子,当这座城市从初冬的斜阳下慢慢醒来,生活的舞台上,一如既往的,是北京人习以为常的繁忙与精彩。不管诗意还是凡俗,古老还是现代,这个舞台诠释的也是活在21世纪中国人的选择。

当京剧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对于中国人来说,不知是一件幸事,还是不幸。古往今来,已再没有这样一种艺术同京剧一样见证过中国的沧桑历程,而时光将它变成遗产的时候,我们才真切地感受到京剧已同我们渐行渐远。影片《京剧》选择在这时与观众见面,像是这种古老文明向现代人的一次呼唤。

时光荏苒,时间如同一把流沙将往昔岁月都抹上一把淡淡的土黄色,当影像流过,曾经定格了的图画再次活动起来,我们不禁感叹,我们离京剧的确是太远。大量的人工搬演,说是一种艺术,实则更是一种沧桑。我们的指缝太宽,而历史的沙却太窄。我们抓不住的,便用一种诗意的影像来再现。逆光拍摄下的画面,京剧曾经的繁华好像就在眼前,可又总是那么疏离。于是,在泛黄的画面上,我们只能同时光一起行走,努力走近那个本属于我们,却又离我们悄然远去的世界。

现在,京剧已不同往日一样繁华。正如那位剧评家所说,京剧对我们现代人来说也仿佛是个古老神话,优美和谐而永恒的世界,充满极其微妙的庄严与宁静。京剧留给我们的,更多的是一种悠扬和曼妙,好似影片中升格镜头下旦角的舞姿一样。影片的音乐从不间断,同细水一般浸润着画面的每一个角落。有京腔京韵的传统,也有高山流水的诗意,不仅唤起人们对于舞台的绚丽与浮华的追忆,也唤起人们无以掩饰的光荣或梦想,成就或遗憾。抛开京剧的泥土气息和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会深深地感到繁华已成为过往,所有的热闹已归为沉寂。当我们再次审视京剧,会发现比流逝和遗憾更有力的唱腔是只有中国人才有的中国情怀。

乾坤一台戏,请君更看戏中戏;俯仰皆身鉴,对影莫言身外身。角儿辈出、流派纷呈的背后,历史来路上的京剧给今天的我们呈现的其实是一个恍如时代万花筒般热闹缤纷的世界。影片《京剧》的成功之处正是它用冷静和理性的目光审视历史,让我们看到京剧这门国粹的高贵与不凡,从而让更多的人找回久违的文化认同感。

前言:本学期选修了京剧艺术欣赏这门课,由于小学期时间很短,满共就上了8次课。结课时老师布置的作业题目是京剧怎样吸引青年观众,适逢自己看完了《京剧》这部纪录片,所以就围绕这个题目随便写了一些。诚然,此套纪录片中存在很多知识上的误区,但对 于我这种对京剧还一知半解的人来说还是很有一看的必要。

还记得在高中的一次正直课考试中遇到的一道题目就叫做京剧怎样吸引青年观众,当时自己答得是大段大段空洞的理论,心中对京剧的唯一印象仅有国粹二字,除此之外,一无所知。

时隔两年,同样的问题又摆在了我的面前,这一次我想尝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解答这个问题,说说自己的看法,京剧是如何让我着迷的。至少,我也算是青年观众的一员吧。

小学期选课的时候看到了京剧鉴赏这门课,同时自己也接触到了央视出品的一套纪录片《京剧》 。纪录片一共有八集,而刚好我的课也有八堂,所以每上一堂课之前自己就会先看一集。今天看完了最后一集,正好也该结课了,京剧对我而言已经不再那么神秘,而是充满风雅与韵味。

细细数来,京剧从三庆班进京表演至今已走过二百余年,和中华上下五千年相比,这短短二百年貌似没有自己想的那么悠久,但京剧所经历的这二百年确实是中国史上最为动荡的二百年。如此观之,历史的厚重感仿佛一直伴随在京剧左右。

京剧最为吸引我的地方不在剧本,不在唱词,而在其人。正如老师第一节课所提到的一样,京剧舞台上靠的是真功夫,有没有唱一唱便知。一天不练戏,自己知道,两天不练戏,师傅知道,三天不练戏,就彻底生了。正是因为京剧这样独特的要求,京剧人也从未停止过对自身的要求。自古以来,科班制就决定了一个人要想成角儿,不打可不行。一个打字背后传承的是无数人对舞台上那份荣耀的向往。吾辈既务斯业,便当专心用功。以后名扬四海,根据即在年轻。出自叶春善的这份谏言是多少辈京剧艺人一生都在恪守的准则。

自古以来,梨园伶人一直被视为与妓女同等的下九流之阶层,而京剧的出现使得伶人第一次受到了来自大众的礼遇,捧角儿之风的蔚然盛行使得伶人已不再是原先的不入流之辈。最早的捧角儿行为或许就来自谭鑫培的老生,再到后来梅兰芳领衔的四大名旦,还有杨小楼、马连良、余树岩、谭富英、杨宝森等等京师名角儿,伶人们面对突如其来的各种追捧唯有以更出色的表演予以回报。

戏曲艺术一向都走在时代的前沿,时时刻刻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在民国时期,受时代解放思想的影响,渐渐地,女性演员也走上了京剧的舞台,旦角只能由男性出演的传统也被打破。花魁刘喜奎、东皇雪艳琴、偷学技艺出身的新艳秋,京剧艺人身上独有的那份大义凛然的气节也同样传承到了女性演员身上。

时至今日的大多数人已无法理解为何当年京剧会那么红火,为何一部戏能让人达到如痴如醉的地步。虽然自己接触京剧的时间也不长,但心里就是单纯的喜欢那种捧角儿的感觉。那是一种对艺术的极力褒扬,是一种对艺人的肯定,更是一种打自心底的尊重。

既然京剧如此受国人之追捧,又如何落至今时今日这般境地?不得不提新中国成立后的戏改运动。从改戏,大量经典剧目的禁演,到改人,艺人接收思想教育,到改制,传统的戏班成为了公私合营乃至国营的产物。不可否认新中国成立后给予了伶人从未有过的尊敬,但一句艺术要为工农兵服务则彻底的改变了京剧的面貌。加之文革时期的样板戏,看戏在人们心中的分量仿佛已不再如原来那般沉重。

在进入崭新的信息化时代之后,京剧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冗长、慢里慢条的唱腔仿佛与这个时代愈发的格格不入,难道京剧真的就将如此没落?我想这份担心是每一个关心京剧的人所共有的。现在不仅是青年群体,即便中年群体中的票友也是少之又少。而且京剧给人一贯的印象就是专属于老一辈的产物。

但我个人认为这一切的错不在于京剧本身的形式与特点,错的是这个社会,是这个浮躁与势利的社会。当下处于边缘化的又何止京剧一员,我们生活在一个人们都渐渐不再读书的环境下。古典文学名著和京剧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如何吸引青年观众,时至今日古典文学名著给出的答案是迎合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梗概、精读本大行其道,厚实的原版则无人问津。再好的书也卖不过成功学,再好的戏也唱不过流行歌手。现在人们的价值观已经产生了极大的改变,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观念,那无论做多少努力都无法使京剧脱离边缘化的困境。

近年来有很多人都做过相应的尝试,期望通过给京剧注入一些现代化的元素来吸引眼球,甚至于有人荒谬至推出比基尼京剧。先不论商家的出发点,但就影响结果而言京剧永远只被视为一种形式,一种手段,人们记住的仿佛总是比基尼那些光鲜亮丽的东西。

两百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京剧一路走来实为不易,而这一切只在于一句话:贵在传承。现阶段的京剧已经处于一个完整的阶段,要想继续发展下去,固守传统是第一要紧。不应在时代的更迭中乱了自己的脚步,踏实为上,失去了传统就是失去了京剧的根。

两百年的卑微、屈辱或荣耀、风光,两百年的苦闷、彷徨或呐喊、抗争,京剧以自己载歌载舞且歌且行的亘古姿态,为一个民族持续的奉献温暖、欢娱和力量。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京剧是否最终会与大多数人的生活挥手作别其实已并不重要。我们对于京剧所怀有的希望与期盼本就不建立在对于生活的妥协。

尊重传统,敬畏传统,我想向我身边所有的同龄人推荐这门美的艺术,并且由衷的道一声:京剧万岁。

京剧观后感范文11篇


本文为读后感大全推荐专题“京剧观后感”相关内容。

在观看了一部好电影之后,精彩的情节会一直在脑中回放。好的电影可以不断的激励人们,让人十分感动,观后感便能帮你把这些感想梳理出来。看完电影写一篇观后感也是一种锻炼。怎样抓住作品里的重点进行撰写呢?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京剧观后感范文”,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京剧观后感范文【篇1】

去民族文化宫之前,还对《新白蛇传》之前罗列的一大堆形容词感到困惑:什么叫视觉交响京剧啊?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新名词啊?京剧就京剧,干吗叫视觉交响京剧呢?有炒作的嫌疑。

不过看了以后真喜欢上了,运用了高科技手段展现背景之后,使得多幕之间有了过渡。这个用相机无法拍出来,只能现场感觉了。除了传统的唱念做打之外,《新白蛇传》还大胆创新,引入了现代舞蹈、杂技多种表现形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许仙和白素贞初会的这一幕,令我想起恋爱的感觉。背景音乐众人唱,“雨儿飘,雨儿飘”情景很是浪漫。两人撑着伞在下着细雨的西湖边一见钟情、心心相印……很美好的感觉~~白娘子的服装很美,连换了好几套,我最喜欢的是她那套白色的。飘逸,如仙子。

其实,我的音乐启蒙就是戏剧。幼时很喜欢京剧或越剧里的扮相,头饰、服装都极美。那时幻想自己未来也能学习戏剧。

杂技。

由于戏剧形式的原因,两人从偶遇到结婚发展迅速,貌似闪婚~~这一幕把我看乐了~~没想到许仙和白素贞还挺前卫得嘛~~看着这大红喜字,真是为他们高兴啊:有情人终成眷属。

现代歌舞。出现在两人初会之前。

当法海请来天兵天将,捉拿白素贞并将其镇压到雷峰塔下,眼看爱侣分离,我差点掉下眼泪。

想念妻子的许仙独自在西湖边徘徊。音乐响起,那是他们互许终身时许仙的誓言:“你若是游鱼,我愿是江海……”

此时此刻,我多想穿越到他们的那个时代,改变他们的命运,将白素贞从雷峰塔下解救出来,让她跟许仙团聚……

京剧观后感范文【篇2】

戏曲进校园,师生乐欣赏

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戏曲素养,推动戏曲的传承发展,丰富校园精神文化生活,近日,柳林二小的全体师生观看了在镇中心学校举行的“国粹芳菲,飘香校园”戏曲进校园的专场文艺演出。

演出前,我们的少先队员怀着激动的心情,排着整齐的队伍到达会场,演出中我们同学个个看得目不转睛,听得如痴如醉,当同学们看到武生教同学们矮子功时,纷纷要求上台模仿,《吕洞宾戏牡丹》故事情节把同学们深深吸引,纷纷被中国戏曲的魅力所震撼,同学们观看结束后感叹:“看起来很好看,学起来很费劲儿,当戏曲演员真不容易啊!”,真正明白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真正内涵。

同时,为锻炼学生对戏曲的感悟和体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柳林二小已在各班组织开展了戏曲韵律操活动,激起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一个个都用心地跟着优美的戏曲音乐舞动起来!(柳林二小:熊元芬)

京剧观后感范文【篇3】

1、演员在戏台上的表演十分投入,声情并茂入戏很深,感染力很强,给观众很强烈的带入感,让在场的观众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具体表现在演出中有些对白是演员的临场发挥,根据剧情的需要自然而然的说出,虽然和字幕有些出入但是这种临场发挥的效果让人十分满意。

2、演出中演员的肢体语言十分到位,一些场景在没有道具的情况下体现的惟妙惟肖,很是生动形象,让在场的观众赞叹不已。具体表现在许仙与白素贞小青在西湖首次相遇遇到大雨一起乘船的桥段,虽然没有船这个道具但是演员通过肢体语言很好的表现了上船、乘船、下船时的情景,演的十分到位,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除此之外在许仙逃出金山寺与白素贞小青相见的桥段中,肢体语言表现的也十分到位,许仙的悔不当初、白素贞对许仙的又怨又恨又不舍、小青对许仙的愤怒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尤其当许仙给白素贞下跪白素贞扶他起来的桥段,两人相对互相抽泣的情景表现的更是生动,让人印象深刻。

3、戏中对白设计贴近大众,很“接地气”,不会让人觉得太文绉绉而拒人千里,虽然演的是古装戏但是没有距离感,让观众容易欣赏。并且尤为难得的是对于尺度的把握又没有过于现代,毕竟这是古装戏要符合当时的时代和文化背景,分寸拿捏确实是恰到好处。

4、演出服装设计精美华丽,每一章演员出场的服装都有所不同,带给观众新鲜感的同时赋予美的享受。同时演出道具设计精美巧妙,配合服装相得益彰。并且在武戏的章节对道具的使用也很恰到好处,当然这也是和演员的演出功底密不可分,例如在白素贞在金山寺与神将对打的武戏中,两人手握红缨枪攻守互换的桥段,两人手中长枪相互击打的声音铿锵有力,这种兵器相互击打的声音真实且富有临场感,让观众觉得演员们是在真刀真枪的对打而不是单纯的演戏做做样子,这让在场的观众大呼过瘾,心潮澎湃。

京剧观后感范文【篇4】

京剧是中国的四大国粹之一,这种戏剧中可以栩栩如生的刻画出一个个人物,告诉我们一些品质。

有的人会说:“京剧又慢又难看,还不如去看动画片呢!”还有人会说:“你们没有听说啊,现在国家准备在音乐课上增加京剧,你要想得高分就必须好好学。”我认为学习京剧不仅是为了得高分,而是对戏曲有新的认识。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上海中学听京剧。我们大家都很高兴,一路上嘴巴没合上过。过了十几分钟,我们终于走到了剧院,里面十分的舒服。我们静静的坐者等待演员的上台。

一开始先是主持人上台,他十分有趣的讲了一下演员们要演的节目顺序。前几个我都不怎么喜欢,因为我喜欢武打类格斗类的。最后一个压轴大戏是“火凤凰”,一开始几只白鹭开心的生活在一座山上,忽然几只强壮的大鵰和白鹭明争暗斗夺地盘。因为大鵰真是太厉害了,白鹭不忍心看见她的姐妹们受害,所以化身成为了火凤凰。大鵰看情况不对便叫上了自己的几个家伙,六只大鵰攻打一只火凤凰。俗话说得好,好男不和女斗,这些大鵰还是男的吗?六只大鵰一起上场面乱成一团,最后他们还是被火凤凰一个一个的杀死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邪恶是永远战胜不了正义的,正义的力量永存。一下子就要回去了,我还真有点舍不得这地方,真想再看一遍“火凤凰”,因为那些武打的场面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啊!

我觉得我们从现在开始应该好好学习京剧,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京剧观后感范文【篇5】

以前我看京剧总是觉得枯燥乏味,而这一次看京剧表演后,我才知道京剧是怎样的有趣。京剧还是中国的国粹,东方的歌剧。

京剧开始了,我看到的是一些猴子们他们活蹦乱跳的,一会儿侧翻,一会儿倒翻,很神气!“猪八戒”是主持人,在他给我们讲知识的时候,猴子们来玩“猪八戒”,“猪八戒”只好把他们赶走了。随后“猪八戒”又向我们介绍了生.旦.净.末丑。生有小生.老生.武生,旦有花旦.青衣.刀马旦.老旦.丑有文丑.武丑。四大名旦其中有“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尚小云”,四大须生有“马连良.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下面我们看到的是两个京剧,第一个是红灯记主要写了老旦和花旦。第二个是三岔口,讲的是武丑和文丑在一个黑屋子里打斗。俗话说的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说明了剧院的人们十分辛苦,由此我知道了做任何事都要付出代价。

看完这次京剧后,我的感想是:“我们的京剧是多么的好看呀!让我们的国粹发扬光大吧!”

京剧观后感范文【篇6】

1、舞台布景略显陈旧,和演员服装道具相比有些差距,如能加以改善则显得更加协调统一。

2、提字器在演出的过程中有些情况下字幕跟不上演员的戏词和对白,等字幕出现时演员已经在唱下一句戏词,让观众有些跟不上演员演唱的节奏。

3、在观众视角舞台右侧负责现场奏乐的区域,戏台大幕收起时偶尔会碰到舞台右侧的演奏人员,需要演奏人员手动协助收起大幕,是否会影响演奏人员的演奏。

4、在武戏的一些细节中,在白素贞盗仙草的桥段,白素贞与鹿童交手时,鹿童不敌白素贞,手中兵器被白素贞击落,此时白素贞用脚两次才把兵器勾起还给鹿童,不禁让观众莞尔。

《白蛇传》的演出精彩纷呈,观众的掌声、叫好声贯穿整场演出,这是对演员们精彩表演最充分的肯定,体现了观众对这次《白蛇传》复排重现首场演出的高度认可。演出结束后我遇到了这样的一幕,一位家长带着小女儿正要往外走,在下楼梯的时候小女孩的爸爸问他女儿:“这场《白蛇传》好不好看呀?”小女孩大声的回答道“好看!”爸爸又问:“以后想不想再来看京剧呀?”“嗯,想!”

听到这儿我会心的笑了,同时也倍感欣慰,这场演出不仅仅是精彩的表演,更是一种影响和传承。演出中青年演员把从老一辈京剧艺术家身上学到的技艺与精髓通过戏台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从他们的身上仿佛可以看到老一辈京剧艺术家当年的风采,在继承经典的同时让传统京剧艺术的精髓在他们身上又焕发出新的光芒。

与此同时,他们的精彩演出也深深的影响了在场的每一个青年人和祖国的下一代,在他们的心灵里种下了京剧的种子,待到种子长成参天大树,京剧文化又将枝繁叶茂代代相传。这场精彩的演出让人印象深刻,国粹京剧的魅力正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京剧的魅力正是在这种影响和传承中不断发扬光大。

在此对付佳、张兵等演员精彩的演出表示感谢,感谢你们为观众呈现出一场精彩绝伦的京剧《白蛇传》。同时表达对杜近芳、叶少兰这两位艺术指导老师的感谢,感谢你们为京剧《白蛇传》复排重现做出的不懈努力,在此向两位京剧艺术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京剧观后感范文【篇7】

观看《红灯记》有感

近日,在老师的安排下观看了《红灯记》,对它有了一定的了解,并有一定的感触。《红灯记》无论从题材、演技还是语言,都引人深思,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红灯记》是革命现代京剧之一,八个样板戏之一。《红灯记》的故事取材于电影《自有后来人》,它的原创作者是沈默君。《自有后来人》是一部以东北抗日联军为背景、反映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电影,故事的发生地点在虎林铁路上的“辉崔”小站(黑龙江省虎林市境内)。上世纪60年代,电影在全国上映,不久,该剧便由上海沪剧团改编为沪剧,接着由哈尔滨京剧院率先搬上京剧舞台,当时名叫《革命自有后来人》。主要内容:讲述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东北敌占区,我地下党工作者李玉和接受向柏山游击队转送密码的任务。由于叛徒的出卖,遭日寇杀害,李玉和的女儿铁梅继承父志,将密电码送上山,游击队歼灭了追赶铁梅的日寇。它歌颂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人民与敌人不屈不挠地抗战。

故事虽然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但显示了中国的人民的团结和坚强,李家隔壁的玉兰家境清苦,孩子病了很多天,锅都揭不开。处境同样艰难的李奶奶却毫不犹豫拿出了自己家的粮食送了过去,这样的时候,他们想的不是自己如何度日,却是让身边的人的处境好过一些,“有堵墙是两家,拆了墙就是一家人!”这样的精神实在让人敬佩!

《红灯记》以紧锣密鼓的侦查情节拉开了帷幕,李玉和告诉了女儿:“表叔就要来了。”引起铁梅的大发感慨:“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而最终却能感悟到,他们“和爹爹奶奶都一样,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这也说明了以李玉和为代表的地下工作者们,历尽艰辛,在敌人的重重眼线下依然坚持完成任务。他们支撑自己的信念,不追求锦衣玉食,不想高官厚禄。在那样硝烟弥漫,人人食不果腹的年代,他们的斗争信念就是共产主义。一颗红心照亮前进的道路,他们时时刻刻准备着为了共产主义奉献自己宝贵的生命!地下工作者面对的远远不止是在危机的时刻能够应对,更是在敌人当前时不受威逼利诱。

铁梅虽然年纪尚小,却是一个坚强的革命后代。李玉和称赞铁梅“里里外外一把手,担水劈柴也靠她”,并感触“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样辛苦的地下工作者,为了革命,只好将家事放在一边,懂事的女儿从不抱怨,更是将家里的大小事务揽在自己的肩上。

作为线索贯穿故事始终的红灯,不仅仅是地下工作者们互相联络的暗号,更是照亮这战火纷飞的大地上艰苦斗争、永不放弃的先辈们的不灭信念!一盏红灯,多少年来,照着穷人的脚步走,照着工人的脚步走!一代代的地下工作者靠它传递信息,更是传递一种生生不息的意志,是革命的传家宝!

京剧观后感范文【篇8】

按照市纪委安排部署,1月11日下午,广阳区纪委组织全区党员干部在明珠影院观看新编大型反腐题材现代京剧《脚印》。区四套班子领导同志、全区副科级以上干部及部分党员干部群众共10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脚印》以“新中国反贪第一大案”真实故事为题材,讲述了建国初期贪污犯刘敬山被执行枪决及其生前身后的故事。该剧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从人性的角度来塑造剧中人物,艺术地再现历史,是一部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力作。台下观众被这部京剧的精彩绝伦的唱念做舞、悦耳动听的音乐唱腔、质朴大方的舞美灯光、细腻传神的服装化妆所吸引,对该剧给予高度评价。演出结束后,区领导与演员亲切合影留念。

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纷纷表示,通过观看现代京剧《脚印》,自己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廉政警示教育,一定以反面典型为鉴,严格遵守党纪国法,自觉执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耐得住寂寞,管得住小节,挡得住诱惑,清清白白为官,老老实实做人,为广阳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京剧观后感范文【篇9】

《沙家浜》这部现代京剧讲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某部和敌人迂回作战,一度撤离常熟一带,留下18个伤病员,和当地群众生活在一起、战斗在一起,结下了鱼水之情的故事。当时日寇疯狂扫荡根据地,反动武装忠义救国军的`头子胡传魁、刁德一秉承日寇大佐黑田旨意,千方百计企图搜捕新四军伤病员。但沙家浜的抗日军民团结一心,群众巧妙地掩护了救助了伤病员。之后,郭建光率领痊愈归队的战士们,配合大部队的行动,组成突击排直插沙家浜,活捉了日寇黑田和汉奸胡传魁、刁德一。沙家浜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我认为全剧有两个主线,也是矛盾突出和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地方,一个是被困在苇荡中的18个伤病员如何和外界通消息及脱险。具有代表性的唱段是阿庆嫂唱的“要沉着,莫慌张,风声鹤唳,引诱敌人来打枪”和“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还有郭建光唱的“阿庆嫂她怎么不来探望”。等到第二个主线出现时,也就是如何和汉奸作斗争,如何解放沙家浜,刚开始只用了刁德一的一句台词“伤病员安全转移!”一荒而带过前面的情节,马上转入后面的主要矛盾:审问沙奶奶。代表性唱段是“八一三日寇在上海打了仗”和后面的郭键光的“飞兵奇袭沙家浜”。

《沙家浜》的唱词,千锤百炼,字斟句酌,曲尽人情,提高了京剧唱词的文学品位,也体现了本色美的艺术魅力。在第四场《智斗》中阿庆嫂与刁德一之间经典的对话。

刁德一:这个女人不寻常!

阿庆嫂: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

胡传魁: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

阿庆嫂: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

妙语联珠,亦庄亦谐;不卑不亢,不阴不阳。一个是旁敲侧击,一个是沉着应对;一个是稀里糊涂,一个是察言观色。阿庆嫂与刁德一那一句句合辙押韵的台词显露着刁德一的阴险与阿庆嫂的机智,句句滴水不漏,让人心弦紧扣,再配上激越的西皮唱腔,真正显示出京剧的醉人魅力!你看那阿庆嫂在春来茶社提壶续水,面不改色,镇静自如,敬佩之情从我心底油然而起。看来在危难来临的关键时刻沉着镇定,临危不惧是顺利脱险的关键。

阿庆嫂这个形象精明干练、态度稳重,演员身姿优美、音色嘹亮、字正腔圆,表演得惟妙惟肖,是一个很成功的人物形象。汪曾祺先生凭着丰富的阅历、练达的观察,将剧中人物的思想状态刻划得入木三分,丝丝入微。常常通过简明易懂的语句,画龙点睛,出色地勾画出剧中人物之间微妙的内在情绪与复杂的思想感情。这种带有泥土味的“大众文化”的本色唱词,生动自然,形象鲜明,观众听了,完全能心领神会,感到无限的亲切。这是京剧《沙家浜》的成功之处,也充分展示了朴实无华的本色美唱词的艺术魅力!

京剧观后感范文【篇10】

京剧是我国的艺术之粹,它从乾隆年间就开始流传了,他的行当很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

今天,我们去上中观看了由上海京剧院的叔叔阿姨们带来的表演,真可谓是精彩绝伦阿!

主持人非常风趣,在他的一段幽默的介绍后,各个节目开始了。我们看了《挑滑车》,《拾玉镯》,《四杰村》,还有《火凤凰》尤其是是最后的《火凤凰》,这是我最为欣赏的,几位大姐姐轻盈活泼的身姿,还有丰富的肢体语言,讲述了几个白鹭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而与雕奋力拼搏,最后几只雕在攻击白鹭时把手中的武器向她扔去,但白鹭仍是准确无误地接住了每个武器,并攻击了回去,这也让我们看到了演员功底之深厚,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我们去看京剧也收获到许多的知识,了解到京剧的角色可分为:生,旦,净,丑。各个角色都有一位京剧家来扮演,他们每人还唱了一段,最让我大开眼界的是那位耿露大姐姐,她模仿声音的本领让我不由得敬佩。当然各个形象也十分的鲜明,栩栩如生。

通过今天观看京剧,我收获到了许多,我了解到了国粹的由来,还有深刻的回忆。

京剧观后感范文【篇11】

京剧是在2000多年前开始发展成为一种艺术的。生、旦、净、丑各种人物的角色使男女老少看起来趣味盎然。

这一次京剧表演使我印象颇为深刻的是《天女披发花》与《沙家浜》。

《天女披发花》还没开始,我就开始高兴起来,几乎每一根神经都活跃起来。天女披发花,顾名思义,一定是一个美若天仙的青衣在花中飘动着。

表演开始了,一个身穿粉红衣裳的大姐姐从幕后款款走来。粉衣服上缀着几个小花球,粉色与蓝色的小花球相衬相映。这位大姐姐舞动着一根长丝带。丝带飞舞着,乍一看,哎呀,丝带不止一种颜色,有蓝、白、粉三种颜色有规律的排列着。丝带默契的配合着正在舞动的大姐姐,三种色彩的丝带绕着她的身体一圈一圈飞动着,仿佛置身于万花飘零之中。忽然一圈圈舞动的丝带换了一种花式,变成了花型,每当丝带甩到她的正面,都会交叉一下再落地,仿佛是在告诉大家下面有个新的花式要进行,请大家拭目以待。大姐姐轻巧的步伐,伴着柔美的音乐,获得了大家强烈热闹的掌声。

《沙家浜》选段中,我最喜欢沙奶奶,她的长处数不胜数。被她照顾过的士兵们称赞她:沙奶奶缝洗浆补每天操心,天天三餐有虾有鱼,天天吃的很尽兴可沙奶奶以为天天有虾有鱼吃得好养伤,缝洗浆补是为人民、国家服务的,这是理所当然的。沙奶奶让士兵们把沙家浜当做自己的家。由此可见,沙奶奶很无私、专心的在为人民服务。

这次京剧表演展现了竹苞松茂的飘带舞,我们还从沙奶奶那里学到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体会到了我们国粹的出色。我们以后要好好学习,弘扬民族文化。

相信《京剧《洛阳宫》观后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