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 地图 > 观后感

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9-11-04 来源:互联网

《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800字。

除了读书让我们成长,观影也是一种成长方式,观看过程,我们可能会不断有思维的火花在跳跃,我们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把那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很多人都是在写观后感的过程获得成长。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观后感分享与他人呢?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800字,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
杨晓林:《新民晚报》约稿。

《波西米亚狂想曲》是被称为英国第一位亚裔摇滚巨星佛莱迪摩克瑞的传记片。他在机场做行李搬运工,因缘际会,毛遂自荐加入杰泰勒与布莱恩梅的乐团,用自己横跨四个八度的超广音域、高亢璀璨的音色与戏剧化的表演方式,铸就了皇后乐团的旷世传奇。影片神还原了诸多场演唱会,如《波希米亚狂想曲》《我们是冠军》等划时代名作的创作和演出,特别是1985年Live Aid援非义演,表现得极为震撼和富有感染力。
《波西米亚狂想曲》的特别之处,在于表现天才歌手辉煌成就的同时,细腻地叙说了这位龅牙叔音乐之外的另类人生。影片没有如众多充满正能量的传记片一样,用春秋笔法为长者讳, 为逝者讳, 为尊者讳,编织一个激荡人心的励志故事讲述传主逆势而上,通过拼搏奋斗战胜时乖命蹇,战胜先天缺陷和人性弱点,最终王者归来,或成圣作祖,进阶为人生赢家。而只是娓娓道来龅牙叔是何许人也?影片还原了传主佛莱迪的本真面目,重点展现了他的感情生活他的天赋异禀、他的自卑敏感、他颠覆伦常的性取向、他的神经质,他的苦恼和叛逆。本片虽然讲的是摇滚巨星的另类情感,但卒章显志,曲终奏雅,强调了我们是一家人,要在一起的亲情主题,非常符合欧美主流社会的价值观。
《波西米亚狂想曲》的主题表达和戏剧冲突的建构主要是通过传主与亲人和合作伙伴的摩擦及和解来完成的。
首先是和父亲及家庭信仰之间的矛盾。摇滚乐的先锋叛逆精神与主流社会恪守的中庸保守传统本是水火不相容的,佛莱迪的家人是虔诚的波西索罗亚斯得教徒,而天生异像的龅牙叔逆行其道,我行我素,与父亲摩擦不断。影片表现了龅牙叔忤逆父母时的矛盾心理和对亲情的渴望,影片最感人的一幕是演唱《波西米亚狂想曲》时,当他唱到MAMA,并对画面献飞吻,画面切到他父母的画面,让人泪目。最终他义演的成功获得了父亲的认可,与家人和解。
其次是和妻子的矛盾。佛莱迪的性取向为主流社会所侧目,他最终死于艾滋病所引发的肺炎。作为同性恋者,佛莱迪心有千千结,觉得对不起妻子玛莉奥斯汀。他先后与pA唱片公司执行官David Minns、吉姆赫顿等同性伴侣交往,影片点到为止地表现了他的非主流情感经历,这种悲情畸恋在他演艺的巅峰期受到媒体的责难和攻讦,他不胜羞辱的尴尬处境令人唏嘘同情,影片表现了他的内疚不舍和举止无措。最终义演成功,他也得到了已成为人妇的前妻的理解。
第三是和合作伙伴的矛盾。虽然佛莱迪在舞台上举步生风,挥洒自如,但私下却是内向而害羞的,他常常通过貌似桀骜不逊的言行,举办挥金如土的舞会等来掩饰内心的自卑和愧疚。影片为了制造戏剧冲突,虚构了保守不懂变通的EMI唱片公司老板极力阻拦新歌发行,最终摩克瑞愤然与其决裂,另辟蹊径取得了成功。后来他为利所惑,极度膨胀,听信谗言与众人决裂单飞出个人唱片,当弄明白真相后,他毅然离开了男宠保罗,选择了回归,向合作伙伴衷心道歉并得到了谅解,义演大获成功。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最终他成为了一个为主流社会所推崇的人。
孙子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用兵作战如此,拍传记片亦然。我以为,没有把摇滚巨星的逸闻轶事编排成一部遵循常例的励志片,而是还他的本真面目和情路历程,即是本片不同凡俗之处。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扩展阅读

《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200字


《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

选择看这部片子,主要是受了扑面而来的评价影响,记得当时听得最多的是,简直是听了一场演唱会。是的,本片的一大特色也确实如此,通篇下来完整的表现了很多经典歌曲,现场感十足,真的不亚于一场隆重的演唱会,也让我这个对Queen乐队仅仅停留在we will rock you等几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外,又听到了那么多震撼的歌曲,简直太享受了。不过,与此同时,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活灵活现的主唱,尤其是这个略显特殊的身份,即使作为一个这么有名、有钱的名人也无法应对自如。在那个年代如此,在现在也没有真正的开放开来,更不用提平等了。不知道何时这才能成为所谓社会的主流,得到大家真正的认可,变成人们理解的正常现象,不再被特殊对待,过上所谓的正常生活。

《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150字


《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

能够在环贸体验IMAX版的波西米亚还是很震撼很带感的!一部有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加持的电影,一个传奇乐队诞生和辉煌的故事,一个摇滚时代的音乐盛典!
作为传记电影,还原历史的同时却少了人物性格的描写,而乐队成员间的矛盾冲突也仅靠吵架来诠释,全篇太过依靠音乐来渲染情绪,那些脍炙人口的神曲被放大在IMAX银幕上,第三排的体验犹如演唱会现场,万人空巷的盛况更是如此,拉米马雷克激情投入的精彩演出撑满全场,不禁还是会为这么一个人物落泪,只要拍拍手跺跺脚,不用乐器也能摇滚,没有配乐也能掀翻穹宇,在IMAX厅感受摇滚音乐在那个年代的风靡是个不错的选择!

《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500字


《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
9排7座



We Will Rock You。
很多年前,听到这首歌,震撼的音乐写法,大概就是这样。
又过了很多年,才注意到原来是皇后乐队的代表作,为什么是皇后,不是国王?。
又过了很多年,看到了这支乐队的主唱的传记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这一年是2019年3月份。
如果不是这首歌,不会去关注一部上映的电影,更不会关注到一个主唱,和他的摇滚历程。
个人传记电影的切入方式基本以年代或者事件切入的多,以代表作的角度,也许是音乐界的打开方式。
Rock You代表了皇后乐队,Rock You代表了弗雷迪,RockYou代表了摇滚现场,Rock You代表了英国,和它的伦敦奥运开幕式。

Bohemian Rhapsody。
原创力是皇后的第一机动力。
从开始他们玩声道,到之后的玩歌剧摇滚。弗雷迪的爆发力不仅仅在于他的龅牙,更在于他的头脑。如果没有弗雷迪的孤注推力,皇后乐队可能还是微笑乐队,驻唱某个酒吧,演出等打赏,然后各自回家,找一份主业工作赚钱养家。
激情,桀骜,放纵,和不在乎时间。
所有的元素都标明,原创者的构成成分。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谈判,只有干不干,砸不砸你家窗玻璃,和创作过程一次次突破自己的小宇宙极限,然后生下他们认为独一无二的旷世杰作,比如Bohemian Rhapsody,剩下的,交给大众的感官和打榜单吧。
弗雷迪的自以为是的小样儿,他的手势,他的腔调,他的做派,的确让人想给他一顿不打折的暴揍,可是他的坚持却又让人见识到惊为天人的演唱。
下不下手,反正他都能赢。

Another One Bites The Dust。
或许弗雷迪沾了主唱的光,或许就是以弗雷迪的皇后乐队视角,整部片子的镁光灯都围着这位英年早逝的主角转,但摇滚王者也是有团队的。
即使李白的三技能打完野回来能越塔五杀,也应该记住王者荣耀有三条兵线,五个王者的配置,没有其他四个人,任何一个英雄都会被狂虐。
Another One Bites The Dust的切入,是在团队内部争执时,那个牛顿淡定的拨弦开始的。这是片中春风化雨般将歌曲与情景的无缝接驳,让人为之动容。直到后来弗雷迪单飞,爆丑闻,患艾滋后重归团队的办公室,大家熟悉而陌生的味道,都是满血复活前的期待。
正如大多数乐队的结局是以解散告终,不管谁曾是MVp,都是团队的荣耀。

We Are The Champions。
这首大合唱,也是大绝唱,通告了一个劲量的摇滚风暴。
已过多年,历久弥新,音乐响起犹如不隔夜的火山,这大概就是经典的特征。
然而,我依然记不住他们的名字,和各自在乐队的角色,但我又多记住了他们几首代表作,和曾经的皇后时代。
毕竟,代表作是他们人生最好的封面。

《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400字


《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


昨天,与好友又一次来到了亚洲最大银幕,观看了在本届奥斯卡获奖4次的《波西米亚狂想曲》。

有人抱怨国家电影局剪掉了太多,但我觉得,这部电影能够在大陆上映,本身就是一个惊喜
拉米马雷克的影帝表演成功地展现了弗莱迪摩克瑞丰富的内心世界,也让我了解了一群与我不同的人的生活方式。

电影中,出现片名之前是弗莱迪走上舞台的画面。在那个镜头里,观众本来看到的是弗莱迪的背影,但随着镜头推进,画面变成了弗莱迪的视角。这预示了整部作品叙事的视角,这种手法在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头号玩家》中也出现过。

紧接着,电影回到了弗雷迪的青年时代。这种倒叙的手法在传记片中是很常见的,因为关于传记片的主角,观众多少是有了解的,影片没有必要用故事制造悬念,倒不如开头就把故事的结尾放进去。这样既突出了人物奋斗的历程和性格的变化,而不是人物的结局,更何况弗雷迪的结局并不是很圆满,又体现了人物在巅峰时期和在奋斗初期的对比。
影片十分具有年代感,使用的配乐都是皇后乐队的歌曲。展现乐队到处巡演的蒙太奇中,影片故意使用了风格过时的特效。
影片受到奥斯卡青睐的音效和剪辑也十分精彩。虽然电影被删减的痕迹较重,但最佳的观影方式还是在电影院。在乐队表演We Will Rock You时,我能感受到自己的座椅在震。此外,这部电影是我看过的首部将立体声运用到剧情当中的电影。片中,弗莱迪让剪辑师把一句唱词做成双声道后,我们能清楚地通过影厅的立体音响听到效果。影片中乐队在录Bohemian Rhapsody中的高音伽利略时,特意先加入了一段公鸡的镜头,让观众以为这是鸡的声音,非常具有喜剧效果。
总之,《波西米亚狂想曲》对任何一个爱好音乐的人来说,都是一场视听盛宴,推荐给朋友们!

《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1500字


《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

淼星人

一部让人血脉喷张的片,观影过程中一直在皮肤高潮,甚至五脏六腑都随着激动或者舒服,全程无尿点,让人感到了激情的一生。一个充满热爱和活力的人的一生。

首先是牙叔对音乐的绝对自信,i decided who i am,i am proformer。从开始就暴露出来自己强大的野心,从不知名起决定出唱片的魄力,到被经纪公司赏识的时候,要更多更多,一种全然的自信,从开始nobody时已经展现。让我想到一件有意思的事,有人是天生就知道要做什么,天然的天赋和使命感要把一种新的东西展现给世人,牙叔就是。有人是一辈子找寻自我,比如黑塞的荒原狼或者毛姆笔下的人物。这还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啊。在音乐不被经纪老板认可,甚至记者采访会上无一例外都是问家庭私人生活的时候,一样坚持自己的音乐。

与在舞台上迷人自信的自我完全不同的另一面是脆弱的。这让这部电影让我感到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性取向方面,牙叔是同性恋,在当时是件很严重的事,如果放在今天可能就不会有那么大的问题了。但是,对当时的人而言,从认识到自己是个gay,到开始面对这件事,中间有巨大的鸿沟和纠结。在自我的虚无方面,能看到当开始功成名就时,牙叔搬进大房子,mary在对面住的时候,感到寂寞,到和对面的mary玩开灯呼应的游戏,到邀请团员留下吃饭,被婉拒时的落寞,到开荒诞的party,人群熙熙攘攘,以此排解自己内心深处的寂寞,好像黑暗在追赶自我的自我坦白,这些脆弱的袒露让我感到这事一个活生生的人。而这一面与舞台上那么大步伐昂首挺胸充满激昂的牙叔形成了那么强烈的对比。 关于舞台上的自信和精气神,让我想起儿时小朋友的舞台表演,老师无疑是让表演出夸张的自信和精气神,那种外界强加进去的精神,与牙叔这种燃烧自我的发自内心的自信真是完全的不同的事情。让我看到一个人燃烧自己时候的那种灵活活力的魅力。

然后是,父亲的影响,从开始时候,父亲的善言善思善做的教诲和不被认可的自我否定,在歌中唱出“我甚至希望自己不曾来到过这个世界上”,让人心疼,可见家人的认可对一个人多么的重要,即使全世界认可你,但是缺乏父母的爱依然会让人缺乏存在感。想起一部恐怖片《灵异第六感》,当科尔的母亲终于接受科尔能看到亡灵后,科尔告诉母亲,外婆的亡灵曾告诉他。母亲曾经到外婆的墓地去,问了外婆一个问题:我有没有让外婆感到骄傲。而外婆的答案是,每一天。那一刻,不仅仅是母亲泣不成声,我也一样。牙叔,他逃避身世,自己改了名字,美其名曰“我从不回顾人生,只愿向前看“最后得到了父亲的认可,让人感动,抚平了内心的不安。

与父亲和解

在音乐上,独创性,一往无前,甚至在最后知道自己得艾滋以后,跟团员说,不要同情我,做好音乐,那种燃烧自我的劲头,让人动容,touch of the heaven。音乐是艺术的最高形式,骗不了人的,打动人的就是打动人的。刚好看到新闻,爆出来一个我还算比较喜欢的国内独立音乐人花粥抄袭旋律的事,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对比简直就是汉化版。天赋和独创性这种东西真是没办法。这部电影还原度极高,观影过程中一直被牙叔的舞台魅力打动。真是极大的愉悦,二刷imax选座时候看到中间一列全是单人占座,就觉悟到应该有很多人去感受牙叔的魅力,妥妥的情怀啊。

另外,电影里,mary作为一名女性简直太棒了。在牙叔自己还不肯承认自己是gay,声称love of my life是为mary写的时候,mary很冷静的说,说出来,这不对,比牙叔更清楚他不爱自己了,她说我甚至无法责怪你的难过,虽然mary只是时装店的售货员,那一刻我也为她的冷静和独立而鼓掌。如果在中国,已婚状态,估计要上演个貌合神离,或者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分家产的戏码吧。后来,在牙叔被paul欺骗不知情音乐会的时候,是怀孕的mary上门点醒了牙叔。真是虽然不是恋人,但是mary很清楚牙叔就是为音乐而生的人,一个真正了解他的挚友。

然后就是乐队成员,不得不承认,queen是一个团体而不是个人。创作的过程都是团队成员的碰撞才有那么好的音乐。在单飞后认识到其他团队成员的重要性,道歉时候,可以看到团队成员们并没有责怪他。早已原谅了他。牙叔真是幸运遇到很好的人生伙伴。

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一个燃烧自己的牙叔,一个有自我迷惘的牙叔,一个孤独的人,一个对音乐有至高追求的牙叔,一个天赋才华横溢牙叔,一个自信充满个人魅力和舞台感染力的牙叔。看完这部电影,我只想到一句话,维特根斯坦临死前说,告诉他们,我过了极好的一生。

《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300字


《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

摇滚不死,皇后永存!谈到摇滚乐,皇后乐队这个名字是绕不过去的,尤其是主唱佛莱迪摩克瑞那颇为争议的一生。能在第一时间看到关于这个乐队的传记片《波西米亚狂想曲》,真的让人激动,尤其是本片主演拉米马雷克还因此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小金人。

全片开场由牙叔的《Somebody To Love》开始,开始讲述了皇后乐队的传奇。开头讲述了牙叔那独树一帜的拿立麦的方式的由来,后面又提到《We Will Rock You》这首名曲的创作过程,虽然我听到这些歌曲的时候已经是90年代了,但还是激动不已。


虽然牙叔的私生活那段被剪了,于情节有些脱钩,但这不重要,能重温这些名曲在我看来已经足够。

影片最后的高潮在那场1985年的Live Aid演唱会上,《Bohemian Rhapsody》,《Radio gaga》,《hammer to fall》,《Crazy Little Thing Called Love》,直到最后的全场大合唱《We Are The Champions》这个时候我的眼眶已经有些湿润,尤其是在IMAX的屏幕下,深深的浸入感体验,仿佛让人回到了1985年的伦敦温布利体育场,尤其推荐!

相信《《波西米亚狂想曲》观后感8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