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小学生筑梦中国读后感 > 地图 > 小学生筑梦中国读后感

小学生筑梦中国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1-02 来源:互联网

筑梦中国第四集解说词及观后感:伟大转折。

快乐来自于视觉,观影即是如此,作品中有非常打动人的地方,让我们感慨万端,对于欣赏过程中的所思所感,需要用观后感记录下来。通过写观后感的方式,我们在不知不觉是成长。你是否为写观后感而苦恼呢?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筑梦中国第四集解说词及观后感:伟大转折,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筑梦中国第四集解说词及观后感:伟大转折

【邓小平同期声】

中国只要不搞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走任何一条路都是死路。

【解说】这是邓小平的声音,他重新激发起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梦想的创造活力,引领着中国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深圳莲花山公园,邓小平的青铜雕像以大步前行的姿态矗立在山顶广场。这正是人们心中的邓小平形象,既勇于探索,又实事求是。这座青铜雕像不仅寄托着中国人民对这位老人的敬仰和感激,更是纪念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的一次伟大转折。

第四集伟大转折

【解说】1976年10月“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被粉碎,举国欢庆之时,人们也开始思索中国的未来。

1977年7月30日晚,邓小平出现在了北京国际足球友好邀请赛决赛的看台上。八万观众自发起立,长时间鼓掌,这是邓小平再次复出后的一次轻松亮相。那一刻,中外媒体的镜头对准了邓小平,也对准了欢腾的人群。日本共同社的消息说,欢呼的人们或许已经意识到,中国的命运将和这位容光焕发的老人紧紧连在一起。

1977年7月16日至21日,党的十届三中全会,恢复了邓小平的党政军领导职务。然而,摆在邓小平面前的却是一个严峻的现实。

当时的世界正孕育着新的变化。在美国,新技术革命突飞猛进,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在亚洲,日本扶摇直上,跻身世界经济强国之列;而靠吸引外国资金和技术实现了经济腾飞的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韩国,成为亚洲新兴的发达经济体,被称为“亚洲四小龙”。而此时,中国刚刚经历了十年内乱,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还有两亿多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中国这条东方巨龙,正期待着一次转折性的重新出发。

【解说】1977年10月21日,邓小平复出还不到三个月,几百万青年,或在下乡地,或在厂矿,或在家中,都通过媒体得到了恢复高考的消息。以恢复高考为开端,一个国家的前途仿佛在一夜之间被重新点亮。那一年,五百七十万青年走进了考场,尽管最终只有不到三十万人得偿所愿,但是它却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那一年,数学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编辑推荐

筑梦中国第三集解说词及观后感:正道沧桑


筑梦中国第三集解说词及观后感:正道沧桑

【解说】作为中国西南铁路交通枢纽,成都北编组站总是那样繁忙。这里的铁轨有一条通往重庆,它就是有新中国第一路之称的成渝铁路。

成渝铁路的修建始于清末1909年,但到新中国成立时,大部分路线依旧只是地图上的一条虚线。实际上,新中国建立之前,除东北三省外,中国铁路的主干线几乎没有一条能够全线通车。那时候,中国的工业基础几乎为零,国家一穷二白,河山亟待重整。但是,正像毛泽东在新政协筹备会上豪迈宣示的那样:“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

【解说】北京,天安门广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它是中国从衰落到崛起的见证。

新中国成立后,每逢十月一日和五月一日,天安门广场都会被营造出浓烈的节日气氛,庆祝新中国的生日和劳动人民自己的节日。1950年的5月1日,是新中国第一个五一国际劳动节。那天二十万人的游行队伍在大雨中走了七个小时,当家做主的劳动者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兴高采烈、理直气壮地庆祝自己的节日。

【解说】新中国成立仅仅八个月,无论内政还是外交,都已经展示了新的气象。这年6月,毛泽东发出《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号召,《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全国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巨大热情,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之中。

然而,就在这个满目疮痍的国家信心百倍、百业待举的时候,战争不期而至。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随即美国第七舰队悍然侵入中国台湾海峡。十月,美军越过“三八线”,直接将战火扩大到鸭绿江边。面对严重局面,新生的共和国,决策异常艰难。

【采访】阎学通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在这种条件下,很多人都认为,我们1949年刚建立新中国,百业待兴,需要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没有能力打仗,是毛泽东看到了如果不进行这场战争,我们将来面临的安全环境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

【解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对形势进行了全面分析,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断。中国人民志愿军连续进行了五次重大战役,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筑梦中国第四集观后感5篇


观看电影或者视频,已经是人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观看一部影片之后,人们内心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感悟,我们可以将心情写进观后感,让回忆得以留存。什么样的作品观后感算是优秀的?如何让作品的观后感写起来更加真实呢?经过收集,读后感大全为您献上筑梦中国第四集观后感,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筑梦中国第四集观后感【篇1】

《筑梦中国》是中组部、中宣部、中央电视台和国家博物馆联合摄制的历史文献纪录片,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从6月30日20:30时开始首播,每天一集 (共7集,每集30分钟)。观看《正道沧桑》,透过社会主义运动陆续上演的一幕幕有声有色的活剧,总感到眼前像有一支理想的火炬在熊熊燃烧,无论是黎明还是黄昏,是风狂还是雨骤,它都始终引导着人们向着崇高的目标奋然前行。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和支持自己的力量,但美好的理想还是鼓舞着他们一直走到了人生的终点,留下了令人至今感动的人生。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后,巴黎公社社员对资产阶级堡垒的首次攻击虽然失败了,但《国际歌》唱出的“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奈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雄壮歌声,一直激励着各国无产阶级向旧世界发起一次接一次的猛烈战斗。而在列宁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下,等到“冬宫炮声”响起的时刻,资本主义的链条终于被炸得断裂开来,社会主义理想第一次结出了轰动世界的果实。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正如电视中那位接受采访的专家所言: “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成为现实,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是的,有梦想,更需要有动力,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是多么的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在后,“中国梦”已经成为13亿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追求,而“正能量”也成为了实现“中国梦”必须动力。或者说在中国,只有“正能量”才能推动“中国梦”圆满实现,“负能量”对实现“中国梦”没有积极作用。还记得,清末启蒙思想家龚自珍有一句名言: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意思是说,要掌握“大道”,必须先研究蕴含着“大道”的历史,而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要实现中国梦的“大道”,就必须研究社会主义的历史,以史为鉴,寻找传播正能量,去掉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负能量,去伪存真,去糟粕留精华。而现在我们可以分析古今中外历史上对社会主义发展影响深远的经验教训,同时深入挖掘、认真梳理、总结升华,得到我们最需要、最精华的理论、实践经验,它们将会是我们实现“中国梦”漫漫征途中不可多得的巨大精神财富。

近代世界,无数的社会主义先驱们不顾一切地追逐立志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甚至不惜为此牺牲生命。为什么,他们是为了什么?答案很简单,他们有理想。

很多人可能会说又是这种俗气、无聊的话题。当然,曾经的我也是其中一员。说理想,谁不会,“理想是美好的,而现实是残酷的”,这是我们的感慨,也是我们的无奈。要说我们的理想,其实也很简单,因为中国梦不仅仅是我们对祖国的期许,更多的也是包含着我们对自己未来的美丽规划蓝图。就业压力、住房、婚姻等等,都是我们21世纪大学生面临的不可回避的压力,我们只是想平平淡淡的生活,或者说生存下来,而这就是我们的理想。

看到这儿,可能又有人想到了,不少历史学家、哲学家讲过理想信念产生引领社会风气之先的时代英雄。而现如今中国正需要这么一群为了“中国梦”立志高远,努力奋斗的继承者,现在的80、90以及00后,自私心太强,个人主义盛行,还不堪担当如此重任。客观的说,我个人而言很反感这种观点,要实现中国梦,确实我们任重道远,或许我们缺乏那种担当,但是丝毫没有逃避自己的责任。自私、个人主义更是无从谈起,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在各种前所未有的压力、竞争中,生存下来才是我们面对的首要目标,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更别提实现梦想,奉献祖国这些话题。在我们看来,实现自己的小中国梦,就是在为实现大中国梦开路搭桥。

综上分析所述,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我们必须认真学习社会主义500年的发展史,只有做到以史为鉴,我们才能居安思危,盛不忘衰,也才能看清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具备的素质,更好的促进我们的学习和工作。

以史为鉴,筑梦中国。

筑梦中国第四集观后感【篇2】

随着主席提出“中国梦”这一理念之后,最近一个时期,中国梦在中国深入人心,日益赢得各界关注。主席提到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阐述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因此,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同心筑梦,奋斗圆梦。筑梦如同筑巢,需要团结。只有团结才能心齐,心齐才能力聚。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每一簇小的火苗汇聚起来就会变成强大的烈焰。圆梦是一个奋斗的过程,需要克服困难。梦想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更不会是一帆风顺。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任何成功的人或事,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努力才换来了那耀眼的光辉。没有经过磨难,不会变得坚强;没有经过失败的洗礼,不会取得成功。

作为一名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我有一个就业梦。希望成功找到一份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工作,并在自己的岗位上,能够施展才华,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这个梦,需要双方的努力,首先,我们青年自己的努力。在大学中,应将自己的专业课知识学习深入彻底,为入职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大学期间,也应当把自己的交际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好好培养,有一个良好的职业素养。有谦虚好学的态度等。其次是用人单位为的努力。国家应扶持私企,民营企业的发展,这样可以加大职位需求量;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应本着公平的原则,拒绝暗箱操作,为有志之士提供公平的大舞台等等。这样的共同努力,才能圆了就业梦。作为一名关注环境的大学生,我们有一个美好环境的中国梦。年初以来,我国发生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波及四分之一国土,受影响人口约6亿。大范围持续污染不仅让经济发展成果成色锐减,也给公众生产生活、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我们筑造了美丽中国的梦,需要每一个人自觉圆梦。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治理大气污染,仅有共识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共同行动。大气污染非一夜形成,治理起来也会任重道远,并非朝夕之功所能实现,也非一城一地能够单独完成。有污染废气废水的工厂,应自觉合理排污,净化废物;我们每个人减少私家车出行,乘坐公共交通;每个公民爱护环境,减少白色污染,拒绝使用一次性碗筷,保护森林资源等。这样,纸上蓝图终将变成赏心悦目的蓝天。

作为一名关注教育的大学生,我们心怀一个“公平教育”的梦。实现民族梦,教育是基础。目前我国的教育存在很大问题,从城乡看,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均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办学条件差,农村学校教学设备、图书没有达到国家标准,吸引优秀教师困难。从区域看,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在中西部欠发达省区,尤其是边远、贫困以及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控制辍学率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从群体看,特殊教育仍是各级各类教育的薄弱环节,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低于普通儿童,辍学率高于普通儿童。要筑造一个教育公平的梦,需要我们奋斗去圆梦,教育部门把扶持最贫困地区和最困难群体作为优先任务,把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作为根本措施,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推动建设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有志青年,应不怕艰苦,勇于奉献,积极支教,为教育出一份力。 实现中国梦,每个中国人息息相关。就像就像春燕搭窝,你衔来一支树干,我叼来一片花叶,他啄来一块泥土,用团结共筑温馨“鸟巢”,用行动创造美好生活。

筑梦中国第四集观后感【篇3】

近日,阐释“中国梦”,引发中外媒体热议。“我的中国梦”,正是清华大学2012年学生社会实践的主题。100余支队伍、近千名清华学子走向西部、走进农村、走进社区,关注西部建设者、聚焦基层劳动者,采撷普通劳动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憧憬。

基层感受核心价值观

第一次进入农民工工棚,给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2011级本科生王阳留下印象最深的,不是艰苦的生活条件,而是这个群体面对艰苦的乐观与向上。

王阳说,在深圳调研时,一个中专毕业的女孩对他说:“到深圳5年,目标就是能在深圳买房,然后像城里人一样生活。”在机场工地上给工友们做饭的大娘已年近50岁,凭自己的劳动供女儿上大学,大娘说:“辛苦啊,但是我很阳光,很满足。”

王阳感慨地说:“有梦想谁都了不起,他们乐观勤恳地度过每一天。我们毕业后无论在何种岗位,一样要坚持梦想、不向困难低头,真正做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在山西省晋城市与环卫工人同劳动,倾听“环卫工人的中国梦”;新闻与传播学院调研重庆巫溪县农村社会管理模式,了解“贫困县村民的中国梦”;工业工程系赴四川省成都市华西医院跟踪医生工作全程,写下“一线医生的中国梦”。一位学生说:“在社会实践中,我们看到了敬业、诚信、友善等报告中所倡导的价值观。”

党的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美丽中国”引起社会共鸣,也引发了环境学院2011级学生、赴内蒙古风电考察支队成员高琰昕的思考。

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宏基风电场,高琰昕和同学们认识了风场职工、来自呼和浩特的大学毕业生党继平。荒僻的风场和一个个65米高的风机,“长年累月地爬上爬下,维护风机的正常运转”就是党继平和同事们工作的主要内容。党继平的一番话,让清华学子们佩服:“同学聚会的时候,我总有点儿特别的自豪感——我发的是绿色的电呀!”

“循环经济零距离”是清华大学具有8年历史的专业实践项目。在一批指导老师的参与下,学生们奔赴我国不同类型的代表性城市,深入政府部门、工矿企业、工业园区,考察当地循环经济发展现状。今年夏天,循环经济支队前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盛乐经济园区,对经济园区内乳制品行业上下游和物质流的循环经济发展情况展开调研,实地考察其产生的经济、环境效应,并指出乳制品行业产业链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关的改进方案。

高琰昕说:“生态文明建设是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当代大学生应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此贡献一份力量。”

凝聚更大“中国梦”

“至今,我们还和那里的人们保持着联系,我希望能把听到的故事说给更多人听,把他们的梦想告诉更多人,他们和我们,都要在祖国需要的地方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清华大学2011级学生樊翔宇说。

参与“我的中国梦”社会实践的清华学子把走访的30多个省份的普通中国人的故事和梦想,拍成照片、写成文章,在他们开办的名为“中国梦——梦在中国”的网站上进行了集中展示,让身边更多的同学知道,在绵绵的群山,在苍茫的高原,在繁忙的工地,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有许许多多的人,脚踏实地,用勤劳的双手织就着属于他们、属于所有中国人的梦,这个梦中有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向往,有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探索,有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践行。

“实干兴邦!”工业工程系10余名高年级本科生在探寻“扎根边疆的清华毕业生的中国梦”后表示,“日后一定要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筑梦中国第四集观后感【篇4】

7月4日上午商学院党支部组织学院全体党员、积极分子集中学习开展学习,集中观看了《筑梦中国》的专题教育片。观看后,同学们的积极的谈了自己的体会,我也感触颇深。

古代的中国曾经在历史上人口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经济总量也占全世界是三分之一。但在清朝末年,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自此中国进入了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

为了救亡图存,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1840-1919中国人民进行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封建官僚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

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戊戍变法和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但这些运功最终都失败了,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洋务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不学习西方制度,没有改变封建制度。戊戍变法,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软弱性,不可能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这给先进的知识分子带来了启示:⑴只学习外国的技术,不改变社会制度是不能让国家富强的。⑵农民是不能作为领导阶级的。⑶资产阶级改良方案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⑷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国革命才能取得胜利。

1919-1949中国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巴黎和会失败了,几千名北京的学生发起了五四运动,从此,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中国的革命焕然一新了。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提出三大主张,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共同掀起国民大革命。其高潮就是北伐战争。国共产党人先后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其中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开始失利,之后毛泽东果断决定放弃攻打大城市的计划,将部队带到了井冈山,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并且迅速“燎原”开来。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1935年华北事变爆发,中日民族矛盾日益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逐步改变方针政策,最终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民族抗战方针。在西安事变爆发后积极促成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抗战初期最终形成。1949年9月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举行了开国大典。中国从此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迈入了新的篇章。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数千年来,中国的历史是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近百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又凭借坚船利炮,把中国一步步拖入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但是却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中国人民为了自由、民主、独立和统一整整奋斗了一个世纪,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从此,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自鸦片战争以来,无数志士仁人前赴后继为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而奋斗,但都未能取得革命的成功。只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下,中国人民才顺利地推翻了三座大山在旧中国的统治。由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被公认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同志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所形成的这些基本结论,成为中国人民的巨大精神财富。

新中国建立没多久,1950年就发生了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又开始抗美援朝,同年,年土地改革运动开始。土地改革胜利,彻底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了相当的提高。恢复和发展了工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商业外贸等。鞍山钢铁公司、包头钢铁公司和武汉钢铁公司先后正式开工。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长春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沈阳机床厂建成投产,中国第一座长江大桥在武汉开始修建,大批量电子管生产工厂在北京正式投产,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修建的康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建成通车,一大批旧中国没有的基础工业部门,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发电设备制造业,冶金和矿山设备制造业,高级合金钢和有色金属冶炼业等,开始一个个建立起来。先后涌现出了焦裕禄、王进喜、邓稼先等英雄人物。

十年的“”使中国的经济险些进去崩溃的境地,邓小平同志面临严峻的形势,提出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南巡讲话发布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宣布新时期最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中国改革进入新的改革时期。1992年中国正式实行改革开放,中国进入新的改革时期。开放了深圳、珠海、厦门、汕头等经济特区。1977年,“”中断的高考制度的恢复,使被剥夺了10年青春的中国青年人欢欣雀跃。

《筑梦中国》宣教片细腻而真实的镜头,再现了自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以及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建立新中国的革命史。旧民主义革命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的探索精神,共产党的革命精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奉献精神深深的感染了我,使我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思想上得到了一次升华。

中国梦的提出,展现了中国人的自信,它不是虚幻的梦想,而是能用脚步丈量的希望。在全党上下大力开展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今天,改进作风,求真务实,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需要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来“ 筑梦”。我们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向革命先辈学习,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党员干部要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明确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于人民;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正确的群众路线,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党员领导干部要积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听取职工群众意见,了解职工群众心声,解决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与实际问题,在具体实践中增进对职工群众的感情、增强服务职工群众的本领。牢记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宗旨,要立足本职工作,扎实工作,为推动保健院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

作为研究生,我们能为中国梦所做的就是做好本职工作,那就是做好科研。拥护党的领导,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

我坚信,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我坚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之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我更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筑梦中国第四集观后感【篇5】

翻开《筑梦中国》,中国上从强大到衰落、从奋斗抗争到走向新盛世的艰难历程跃然纸上,让我感觉热血沸腾。中华民族曾经饱受欺凌,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但中国梦在无数矢志于民族复兴的仁人志士心中从未泯灭过,中国梦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前仆后继、上下求索,却始终没有找到一条光明之路。从登上历史舞台那一刻起,中国共产党就勇敢担当起这一使命,筚路蓝缕开启征程。“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共产党率先了中国梦的密码,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路径,波澜壮阔的铸梦世纪工程大幕开启。书中的一篇篇历史典故和事例,一个个数据和生动的图片都在向我们描绘着中国梦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 中国,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她一路坎坷走来,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和挑战,仍然坚强,屹立不倒。她是从三座巨山的挤压下爬上来的,是在发展落后西方几百的贫境下赶上来的。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一直以来都有着一股意志支撑着我们——中国梦。

中国梦是国家富强之梦,是民族振兴之梦,更是人民幸福之梦。

此时,我深刻理解领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论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唯一正确道路。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成功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又在推动世界经济摆脱危机、走出低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们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也推动了国际社会互利共赢和平发展的进程。尽管我们距离梦想越来越近,但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需要我们满怀信心,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共同努力。而实现中国梦的目的,为的就是不断地为人民造福,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也是你我的梦。

读完《筑梦中国》,我不禁问自己,我的梦想是什么。人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梦想,我也不例外,但是其中总有一个是不可或缺、无法替代的梦想,那就是事业。我曾经梦想有一个让自己有幸福感的工作,不一定是最轻松的,也不一定是赚钱最多的,

但是每天都能以饱满的热情快乐地全身心投入工作,体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成就一番事业。进入山煤后,我发现自己来到了梦想得以实现的地方,山煤就是这样一方天地,让我得以施展。它见证了我的成长,我希望能为它带来辉煌。山煤梦,我的梦。

梦想是激励人们奋发前行的精神动力,是指引人们永不放弃的坚强决心。当一种梦想与整个民族的期盼与追求都凝聚起来的时候,这种梦想就有了共同愿景的深刻内涵,就有了动员全民族为之坚毅持守、慷慨趋赴的强大感召力。中国梦是追求幸福的梦,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更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国梦是每个中华儿女的殷切希望,更是每一个共产党员为之奋斗不息的最终目标。增强学习意识,提高素质能力;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为民意识;树立实干精神,发挥模范作用,始终贯彻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指导方针,以“三严三实”不断要求自己,完善自我,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最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最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努力作为,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筑梦中国第七集解说词圆梦有时观后感


【解说】一端是四大发明,一端是奥运五环,《复兴之路》展览前厅的浮雕,勾勒出中华民族的历史轨迹。拥有着灿烂古代文明的中国,在近代以来遭遇了严重的危机,经历沉沦与抗争、奋斗与崛起,终于迎来了当代中国的辉煌。深藏于中国人民心中的民族复兴梦想,终于不再是空中楼阁,而犹如地平线上跳动着的朝阳,喷薄而出。

第七集圆梦有时

【解说】2012年的11月29日,国家博物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刚刚闭幕半个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前来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一幅幅图片,一张张图表,一件件实物,一段段视频,把人们带回了近代以来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难忘岁月。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踏上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在国家博物馆这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荟萃的殿堂,习近平总书记庄严昭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习近平同期声】

自1840年以来,我们是持续奋斗,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大家都能感到,我们现在比历史的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有信心、都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解说】中国梦这一战略思想,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内涵。

【采访】冷溶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

什么是中国梦?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最大共识。中国历史上很辉煌,但近代落后了,经受了无数的屈辱。每一个中国人想起那段历史都会感到心痛。所以,中国人总有那么一股民族复兴的心结和劲头,这就是一种精神动力。这种精神动力就是爱国主义。实现中国梦,必须要有中国精神。用中国梦来凝聚人民、激励人民,非常准确,非常有力量。

筑梦中国第六集观后感,解说词发展新境


【解说】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是中国共产党解放全中国前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1949年3月,在革命胜局已定的历史性时刻,毛泽东在这里指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组“赶考”的雕像,刻画着一个政党对国家对历史负责的使命感。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考试”,中国共产党人交出的成绩单令人自豪,但“赶考”还在继续,2002年12月5日,党的十六大闭幕不久,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带领中央书记处的同志集体到西柏坡参观。在参观过程中,胡锦涛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民生的信念、民情的关注、民意的听取、民智的荟萃,这是一个新的时代的集体记忆。

【解说】2003年新春刚过,暖风依旧自南北上,看上去一切都一如往常,这一年跟随而至的,还有一种新病毒。未知,无形,夺人性命,这就是重症急性呼吸综合症,人们习惯称之为“非典型性肺炎”。非典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传播大半个中国,感染和死亡的人数不断攀升,人们谈“非”色变,恐慌伴随着疫情到处蔓延。

4月14日,在疫情最为肆虐的时候,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出现在广州最繁华的商业街——北京路上。

在这座当时已有一千多人感染SARS病毒的城市里,他用这种方式,表达着党和政府战胜疫情的坚定决心。中国的领导人用言行表明,他们始终同人民在一起。

在民众的期待中,一个公开、透明、高效的政府,展现在世人眼前。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强有力的应对措施,铸就了真正的信心和信任。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不能失败的战争,这是一场与病毒争夺生命的战役,肆虐的非典终于在夏天到来的时候结束了。

【采访】郑新立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非典来得很突然,去得很突然。但是提醒了大家,如果发展要付出人民的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那么我们就偏离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解说】我国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能否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实现更好的发展,历史地摆到中国共产党人面前。

【字幕】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

【胡锦涛同期声】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解说】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前行的中国回答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时代命题。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的展柜里,这几本账本记录了2006年中国农村发

《辉煌中国》第四集观后感2000字


除了读书让我们成长,观影也是一种成长方式,作品中有非常打动人的地方,让我们感慨万端,网络上,很多都在谈论的,观看了以后让人眼前一亮。通过写观后感,我们真正地认识作品,获取知识。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观后感呢?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辉煌中国》第四集观后感2000字”,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辉煌中国》第四集观后感(篇1)

由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六集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22日晚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第四集《绿色家园》。这集讲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中国绿色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翻越海拔6000米的高原,下潜到南海300米以下的海底,穿过大兴安岭的密林,飞翔在华北大地的上空……五年来,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建设美丽中国行动不断升级提速,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大美中国,正在重回身边,重现眼前。

西藏玛旁雍错是中国目前实测透明度最大的湖

湿地保护 全国性保护体系初见规模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是物种生存、气候调节不可替代的一种生态系统。

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必须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这些都被国家写进了20XX年实施的《湿地保护管理规定》。

自然修养、生态补偿更加尊重自然规律的保护办法。中国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已经从5年前的553个增加到602个,全国性的湿地保护体系初见规模。

人与动物怎样和谐共处,大家的观念现在变了。藏羚羊曾一度遭到捕猎,最严重的时候,数量从100万只下降到7万只。现在这里已经恢复到20多万只。

回归的不仅是藏羚羊,这五年,中国85%的野生动物种群,65%的高等植物群落,都得到了有效保护。

绿色,让生命跳动。巴音布鲁克草原上,曾一度面临退化危机的草场正在变绿,这里出现了一个天鹅湖。繁殖季节,又有100多只小天鹅在这里出生。青藏高原腹地,7200多名牧民组成的专职管护员守护的三江源,雪豹、猞猁这些高原精灵又回来了。长江、黄河、澜沧江流淌过的这片土地,水资源量增加84亿立方米,湿地面积增加104平方公里。长白山珲春的森林里,远红外机捕捉到一只成年东北豹带着幼豹活动的景象。秦岭山脉,野生大熊猫的乐园,人们在这里发现了唯一一只野生棕色大熊猫。

承德塞罕坝创造荒原变林海奇迹

海洋生态 修复总投入超过1100亿元

美丽的南海,全球存活率不足千分之一的小海龟被细心呵护。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修复已经开始从陆地向海洋拓展。

南海是世界第三大陆缘海,有着极为珍贵的珊瑚礁生态。珊瑚礁是生态修复的重要标志,健康的珊瑚礁,可以吸收90%的海浪冲击力,是海岸线的天然屏障,护佑着靠海而居、依海而生的百姓。

由于海水升温、海水酸化、过度捕捞,全球的珊瑚礁目前都在急速退化,美丽的珊瑚礁还是生命孕育的温床。超过四分之一的海洋生物,必须靠珊瑚礁栖息繁衍。中国的目标,是要让海底的这片“热带雨林”重新变得摇曳多姿。

作为海洋大国,保护、建设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中国的海洋强国战略已经启动。最近五年,中国修复海洋生态总投入超过1100亿元。全国海域水质优良比率,五年来从60.8%回升到73.4%,中国的海洋开发方式正在向循环利用转变。

怀有敬畏之心,对大自然友善相待,这碧海蓝天、洁净沙滩就是它给予的最好回报与馈赠。今天的中国,正在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中国的沙化土地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提前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沙化土地零增长的奋斗目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盛赞中国是全球治理沙化土地的典范。黄土高原,曾经生态最脆弱的土地变绿了,陕西的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公里,还有被修复的矿山。

北京的蓝天白云正逐渐成为常态

空气质量 以政策密度向污染宣战

中国已经是全世界新能源汽车第一大国,销量、保有量都占到了世界的一半,超过90万辆新能源汽车,每年能减少300多万吨一氧化碳等各类污染物排放。20XX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将增长到500多万辆。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蓝天更多,是中国正在全力推进的大工程。

从20XX年开始,中国以前所未有的政策密度向污染宣战。“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接连出台。

五年来,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PM2.5浓度下降了33%。不只是京津冀,20XX年到20XX年,长三角PM2.5浓度下降了31.3%。珠三角下降了31.9%。全国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从3个增加到了84个。20XX年全国优良天数比例达到了78.8%。

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每个中国人都在努力成为绿色生活的主角。盘子变干净了,环保袋多了,出行更环保了……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绿色,已经是全社会的共识。

利用特殊气候和地理条件建造的达坂城风力发电场

能源结构 用更多低碳改造方式大力调整

建设美丽中国,还要向高能耗、高污染宣战,把城市重新放入大自然。

淘汰落后产能,这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至关重要的一步,而且行动要快。仅20XX年,中国就退出钢铁产能6500万吨,退出煤炭产能2.9亿吨。

为了人民的福祉,为了中国的未来,中央坚定的意志和觉醒化作一次次行动。中央环保督察组进入31个省市自治区,问责人数已超万人。

五年来,中国初步建立起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环保制度框架。更多的企业,在依靠创新驱动引领绿色发展的激励下,展开了生产流程的绿色再造。20XX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XX年下降了17.9%。

保护环境,还要不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这又是一项大工程。中国的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曾一度高达93.8%。粗放的生产利用方式严重威胁着环境。今天的中国,正在用更多的低碳改造方式大力调整能源结构。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节能和新能源利用第一大国。20XX年,水电、风电、核电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所占比重已达19.7%。为13多亿人提供清洁能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承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没有哪个国家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用如此大的魄力去兑现绿色发展的承诺。

人工造林 总面积位居全球之首

今天的中国人,对休养生息法则给出了新的诠释。

作为中国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这五年来,中央对新一轮退耕还林,投资累计超过363亿元,收获也随之而来。

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多重的修复办法维护着国家森林生态安全。全国动员、全民植树,近五年新造人工林4.47亿亩,比五年前增长了21.3%,中国人工林总面积已达10.4亿亩,位居全球之首。

从东北大小兴安岭,到西南横断山脉,每年造林一亿亩的速度,正让中国成为全世界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从纯消耗到净增长,这是质的飞跃。

在国土空间分类管制的新理念中,中国制定了3条红线:生态功能的保障基线、环境质量的安全底线、自然资源的利用上线。它们在全国一张图上被清晰勾勒。“山水林田湖草”作为生命共同体,终于不再被人为割裂开来。

生态红线,第一次作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和永续发展的生命线被提出。一个山明水秀的美丽中国,也在大地、蓝天、河流的点滴变化中,越来越近。

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守住青山绿水,就守住了最好的资源。为子孙,为万世,许下大美山川。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迈进生态文明的新时代,我们世代繁衍生息的家园,正在成为一个天蓝、地绿、水净的大美中国。

《辉煌中国》第四集观后感(篇2)

辉煌中国第三季第四集观后感3篇范文

《辉煌中国》像一声号角吹响了继续深化改革,继续创新发展锐意进取的新征程,它鼓舞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再创新辉煌,《辉煌中国》这部纪录片,以纪实手法拍摄,用讲故事的方式、用一系列数据来展示成就。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辉煌中国第三季第四集观后感”,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辉煌中国第三季第四集观后感1

9月19日晚,纪录片《辉煌中国》正式开播,项目部组织了全体员工进行观看,通过第一集《圆梦工程》我了解到我国的基础建设已步入世界先进水平,这正是我国国力强盛,生产力先进的象征。

我国历史悠久,纵观历史长河,都不曾有过今天这样的盛景,这都是我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大力发展经济,全方位与世界接轨,如今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仅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综合国力的日渐强盛,让我国公民在世界各国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近五年的发展更是整个改革开放的缩影,似乎每个人都沉浸在这幸福之中。

幸福就在我身边,就经常听自己的父亲讲这些年的变化,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到十年代再到现如今,生活真的是在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事实上不止他们,就连我们也能真切地感受到这些年的变化,身边的一切似乎都变得更美好了。

在华丽28标,作为一名工程建设者,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真会感到无比的骄傲,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辉煌中国第三季第四集观后感2

百年前的《建国方略》,孙中山先生构想了这样的宏伟蓝图:要修建约16万公里的铁路、160万公里的公路,建设3个世界级大港……百年之后,孙中山先生描绘的这个蓝图早已实现,而中国人民创造的许多成就远远超出了孙中山先生的设想。今天,我们可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五年,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一个个的圆梦工程,铺展宏图,大大加快了中国现代化进程。而作为中交一公局一名普通员工,在观看了《辉煌中国》第一集的视频后,这种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骄傲感和自豪感更是倍增。

透过港珠澳大桥、胡麻岭隧道、郑万铁路等部分由中交修建而成超级工程,我们看到了由中国基础建设构建成一张张的大网,编织起人民走向幸福、美好的希望版图,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收看宣传片后,项目部全体员工内心澎湃、反响热烈,大家纷纷表示,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无比骄傲,对身为一名中交人感到无比自豪,能够为祖国的基础道路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更是感到无比的欣慰。

“中国高铁里程世界第一,超过了第二到第十名里程的总和,而且近六成是这五年建成的,真是太震撼了,我们的祖国真是越来越强大,我们中交真是牛!”观看完视频后,东二环六分部员工纷纷如此赞叹。是啊,中国的飞速发展,离不开道路建设的完善,无数的“中交人”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春洒在了这一条条公路和一架架大桥上,我们的先辈们用他们的激情,点燃了这旷世奇观!今后,我们中交人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将继续前赴后继、坚守初心 、牢记使命、埋头苦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撸起袖子加油干。

辉煌中国第三季第四集观后感3

9月20日,央视播放《辉煌中国》第二集,观看后,让我深感震撼。总书记提出将“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在这一集得到充分展现。

可燃冰开采,60天完成20年在这个领域内的赶超;“蛟龙号”下潜深度世界第一;船舶业、海工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等等,无一不展现着中国的创造能力,尤其是“FAST天眼”工程建设成功,令人震撼,还有芯片技术的赶超研发,成绩也可非常可喜……

本集选取的这些创新故事,讲述着中国科技创新,正如何让百姓生活更为便捷,让企业发展更具活力,让国家实力更加强大。

片中“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中国创新的优势在于:举国之力,以创新”等话语,无一不在突出创新的重要性。而创新之本在于人才,正如姚力军等人的创业故事,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也是成为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软实力。

国家尚且如此,放眼我们企业,甚至项目工作中,亦是同然。只有尊重人才、培养人才,并且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在基层,亦能有“辉煌”的成绩,创新不在于岗位大小,不在于职位高低,任何人都有权利提出新想法,发现新方法,并加以深刻思考。唯有这种氛围,方能激发更多创新灵感!

辉煌中国观看感悟相关文章:

《辉煌中国》第四集观后感(篇3)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六集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22日晚播出第四集《绿色家园》。据该片介绍,5年来中国生态环境建设成绩斐然,多个方面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第四集主要讲述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中国绿色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恩格斯曾表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片中提到,西方的工业化进程中,中国的快速发展中,都经历了这样的“报复”。面对中国经济增长和保护环境的矛盾不断加剧,取舍之间考验的是决心、勇气和担当。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这五年,绿色发展的理念在中国日益深入人心,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不断升级提速。翻越海拔6000米的高原,下潜到南海300米以下的海底,穿过大兴安岭的密林,飞翔在华北大地的上空……第四集讲述的一个个绿色发展故事,是五年来真真切切发生在中国民众身边的巨大改变。

对于中国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成就,纪录片以一组亮眼的数字作答:中国沙化土地目前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世界第一,且提前实现联合国2030年沙化土地零增长的奋斗目标;人工林面积达10.4亿亩,近五年来新造人工林4.47亿亩,世界第一;中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第一大国,超过90万辆新能源汽车每年能减少300多万吨一氧化碳等各类污染物排放;中国现在每小时就有两台风力发电机装机到位,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5.7亿千瓦,世界第一。

从20XX年开始,中国还以前所未有的政策密度向污染宣战。到20XX年长三角地区PM2.5浓度已下降31.3%,珠三角地区下降31.9%,同年中国退出钢铁产能超过6500万吨,退出煤炭产能超过2.9亿吨。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该片总结,迈进生态文明的新时代,中国人世代繁衍生息的家园,正在成为一个天蓝、地绿、水净的大美中国。

《辉煌中国》第四集《绿色家园》观后感


《辉煌中国》第四集《绿色家园》观后感
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必然的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经济的增长和环境保护的矛盾加深。城市的天空常常被雾霾笼罩,常常有都市人举家“逃离”城市,到农村安家的报道见诸报端。城市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绿色城市意味着污染全部控制、资源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绿色城市需要合理的规划布局、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良好的环境质量。在尽可能少的能源消耗、尽可能低的排放污染物的同时,绿色城市的建设需要市民们增强环保意识,保护生活环境。拥有绿色城市,就是拥有健康生活。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治理污染,建设绿色家园的决心。
从2013年开始,我国以前所未有的政策密度向污染宣战。“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接连出台,中央环保督查组进驻31个省市区,问责人数超万人。目前已初步建立起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环保制度框架。不要带血的GDp,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将生态文明建设提上更加重要的议事日程,创新驱动引领绿色发展,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已成为后GDp时代各地改革的“最强音”。 这五年来,中国的沙化土地年平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中国人工林面积10.4亿亩、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5.7亿千瓦,均居世界第一。这五年来,绿色发展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国家花大力气建设绿色家园,已取得了明显成效。要保护我们共同的生存家园,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我们每个公民都要从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改变不科学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树立“节约环保低碳”的生活理念。从光盘行动、不放或少放烟花炮竹、践行绿色出行方式等做起,以实际行动履行公民的社会责任。只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不懈努力,一个蓝天白云永驻、绿水青山长在的美丽家园,就会重回身边、重现眼前。

复兴之路第四集观后感


复兴之路第四集观后感(一)

第四集:《伟大转折》讲述“四人帮”被粉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掀起了全社会的思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上来的战略决策。在经历了转轨过程中的种种矛盾和苏东剧变国际大气候的多重考验后,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再次为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思考指明了方向。

复兴之路第四集观后感(二)

在课上老师为我们组织播放了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伟大转折》,讲述了“四人帮”被粉碎后,中国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上来,农村改革,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使中国迈向了走向市场的重要一步。在经历了转轨过程中的种种矛盾和苏东剧变国际大气候的多重考验后,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再次为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思考指明了方向。中国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有着深深的感触,我们国家从一个落后而贫穷的,不为世人所知的末流国家,经历着不同寻常的伟大变革,而崛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成为世界一颗耀眼的明珠。

记录片在一场激烈的足球比赛中拉开历年,在北京工人体育馆的赛场上,一个熟悉的身影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他就是邓小平同志。霎时,全场数百万名观众站了起来,并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因为一直以来他给人的印象就是精明能干,即便国家发生什么大事,他都能从一位智者的角度来分析状况,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另一方面,因为摆在他面前的是这么一个严峻的国情:中国刚刚从十年动乱中逃脱出来,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超过两亿,中国的经济由于十年来的动乱已经被世界的经济强国远远地抛在了后面,想要实现国家经济的复苏,谈何容易!1977年秋,复出的邓小平同志就做出了一个意义重大的举措:恢复因“文革”而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制度。是的,一个国家的发展的最终动力是这个国家国民的受教育程度。正如培根所说:“知识就是力量。”而在几个月之后,邓小平又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响亮的口号。这次大会之后,我国的科学教育开始朝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前进。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批判的“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这为“文化大革命”后的中国,实现历史性转折奠定基础;1978年11月,邓小平同志提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主题,其贯穿了以后的改革,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的,极为重要的会议,其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实现建国以来的一次伟大改革,开辟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1982年邓小平又提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讲话,其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1982年至1992年,邓小平同志多次下南方,并发表讲话,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展开了新的篇章,同时确立中国的经济体制,为今后的经济崛起奠定制度基础。

今天的中国能够取得辉煌的成绩得益于创造,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便是前无古人的最伟大的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历史的选择,反映着人民的意愿,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强国富民、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对历史的尊重、对人民的尊重,也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和拓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综合国力加大增强,人民生活从贫穷走向富足,国际地位显着提升。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创举,多年来,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到发达现代的工业化国家;从解决温饱到奔入小康;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如此种种,都源于改革开放的创造精神。

看完《复兴之路---伟大转折》,我们在震撼之余,最重要的是要继往开来,现在,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沿着前辈们在复兴之路上留下的足迹,更成功的走好复兴之路。

一个国家有如此意志和精神,一个人也不例外。在人的一生中,有成功也有失败,即使你是一个成功者,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失败是在所难免的,坦然面对它,接受它,给予失败正确的认识,从中总结教训并最终战胜它。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可想而知,我们肩上的担子还是很重的,所以,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多少的沧桑岁月,才得来今朝幸福生活,为了中华的复兴大业,为了大家心中国共产党同的中华梦,也为了每个人心中的梦,我们大家共勉之。为了明天,觉醒,努力吧!

《强军》第四集《重塑》简介


《强军》第四集《重塑》
八集大型纪录片《强军》正在热播。今晚将播出第四集《重塑》。
2017年7月30日,人民解放军以一场野战化实战化阅兵,纪念90岁生日。这是人民军队改革重塑后的全新亮相。1
2017年7月30日,人民解放军以一场野战化实战化阅兵,纪念90岁生日。这是人民军队改革重塑后的全新亮相。
2014年3月15日,一则消息引起国内外关注:习近平担任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外电评价:“习近平决意彻底改革中国军队。”
俯察军情,审时度势,习近平的告诫震撼全军:不改革是打不了仗、打不了胜仗的。
改革论证设计,一案又一案。从初稿到定稿,每一稿习近平都逐字逐句认真审阅,作出许多重要批示。
决意彻底改革中国军队,习近平的这句告诫震撼全军1
习近平:我宣布,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
这是中国的和平宣言。这是强军的时代鼓角。这是改革的出征号令。
2015年11月24日,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发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动员令: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在军队改革的大棋局中,习近平下的第一手重棋就是再造领导指挥体制。1
在军队改革的大棋局中,习近平下的第一手重棋就是再造领导指挥体制。
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成立;
军委机关由四总部调整为15个职能部门;
东、南、西、北、中五大战区成立。
决意彻底改革中国军队,习近平的这句告诫震撼全军1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陈舟:"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这是理解把握新的领导指挥体制的3个。”
领导指挥体制改革立起了人民军队新体制的“四梁八柱”,“军委—战区—部队”作战指挥体系和“军委—军种—部队”领导管理体系,如同鸟之双翼,助力人民军队振翅高飞。
2016年12月2日至3日,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号召全军:一鼓作气,乘势而上,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新的更大步伐。
这是一次跨越时代的力量重塑。全军新调整组建84个军级单位,18个集团军番号被撤销,13个集团军番号同时公布,海军陆战队、空军空降兵军以及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中新型作战力量相继组建,全军和武警部队院校由77所压减至43所。0
这是一次跨越时代的力量重塑。全军新调整组建84个军级单位,18个集团军番号被撤销,13个集团军番号同时公布,海军陆战队、空军空降兵军以及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中新型作战力量相继组建,全军和武警部队院校由77所压减至43所。
改革,是自我革命,是换羽新生,更是壮士断腕。无论是移防搬迁、分流转岗,还是高职低配、转业退役,只要一声令下,哪里需要哪里去。
决意彻底改革中国军队,习近平的这句告诫震撼全军0
几年过去,改革后的军队今天是什么样子:
领导管理体制实现历史性变革;
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迈出坚实步伐;
联勤保障体制改革完成关键跨越;
军队院校、科研机构、训练机构完成体系性重塑;
配套政策制度和军民融合发展等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武警部队指挥管理体制和力量结构作出重大调整……
1000多个日日夜夜过去,这场被人们称为“史上最牛的军改”,使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如果把强军比作一曲交响,还有什么比改革更高昂、更雄壮的旋律吗?0
1000多个日日夜夜过去,这场被人们称为“史上最牛的军改”,使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如果把强军比作一曲交响,还有什么比改革更高昂、更雄壮的旋律吗?

评论:

望世界永远铭记历史,珍惜现在拥有的美好,最后我想说,我是一名中国人!我骄傲,我自豪……

纪录片《辉煌中国》第四集《绿色家园》简介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六集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22日晚播出第四集《绿色家园》。据该片介绍,5年来中国生态环境建设成绩斐然,多个方面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第四集主要讲述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中国绿色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恩格斯曾表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片中提到,西方的工业化进程中,中国的快速发展中,都经历了这样的“报复”。面对中国经济增长和保护环境的矛盾不断加剧,取舍之间考验的是决心、勇气和担当。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这五年,绿色发展的理念在中国日益深入人心,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不断升级提速。翻越海拔6000米的高原,下潜到南海300米以下的海底,穿过大兴安岭的密林,飞翔在华北大地的上空……第四集讲述的一个个绿色发展故事,是五年来真真切切发生在中国民众身边的巨大改变。

对于中国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成就,纪录片以一组亮眼的数字作答:中国沙化土地目前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世界第一,且提前实现联合国2030年沙化土地零增长的奋斗目标;人工林面积达10.4亿亩,近五年来新造人工林4.47亿亩,世界第一;中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第一大国,超过90万辆新能源汽车每年能减少300多万吨一氧化碳等各类污染物排放;中国现在每小时就有两台风力发电机装机到位,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5.7亿千瓦,世界第一。

从2013年开始,中国还以前所未有的政策密度向污染宣战。到2016年长三角地区pM2.5浓度已下降31.3%,珠三角地区下降31.9%,同年中国退出钢铁产能超过6500万吨,退出煤炭产能超过2.9亿吨。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该片总结,迈进生态文明的新时代,中国人世代繁衍生息的家园,正在成为一个天蓝、地绿、水净的大美中国。(完)

群众反映:

六集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第四集《绿色家园》,昨晚8点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本集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中国绿色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翻越海拔5000米的高原,下潜到南海3000米深的海底,穿过大兴安岭的密林,飞翔在华北大地的上空。五年来,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建设美丽中国行动不断升级提速。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大美中国正在重回身边,重现眼前。对于这样的改变,成都市民也深有感受,居住的环境越来越好,生活的质量越来越高,这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

成华区望平社区居民刘福海:

在这集节目中,我领略了玛旁雍错的美丽,也看到了湿地保护员为保护生态环境而做出的努力,我为他们的付出感到敬佩,也为祖国能拥有这么美丽和谐的湿地环境而感到骄傲。通过节目展现的事实,我知道国家的湿地保护体系已初具规模,将来像这样美丽的生态湿地还会越来越多。

如今,我们国家已经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绿色发展的重视程度。我非常赞同节目中提到的那句话: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如果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意识,那我们的生态环境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

杂志社美术编辑樊涤非:

为了推进节能环保,太原市将出租车全部换成电动车,这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我觉得这种做法非常好,不但实现了节能减排,也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环境,是一种非常值得借鉴和推广的做法。

其实在我们成都,你如果仔细观察,也会发现绿色出行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伴随着共享单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骑车或公共交通,替代开车出行。路上汽车减少了,尾气排放量也就少了,城市的空气质量自然也会变得越来越好。

连锁餐饮店老板江凯:

在这一集纪录片里,提到了很多绿色生活方式,比如光盘行动、绿色出行、废物循环利用等等,同时指出人人都可以成为绿色生活的主角,绿色已经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

作为一名餐饮行业工作者,我对这点感触很深。这些年成都也在大力推广文明餐桌、光盘行动,提倡节约粮食、杜绝浪费的理念,在我的餐馆也有很多这样的宣传海报、台卡等。我发现伴随宣传的持续和深入,越来越多的顾客发生了改变,以前打包还不好意思,现在已经成为了常态,浪费食物的现象也越来越少了。我觉得这是一种好的趋势,也是绿色生活理念深入人心的体现。

朗读者第二季第四集观后感


朗读者第二季已经播到第四集了。这次的主题是纪念,大家看完之后的感触是什么?下面给大家带来的就是朗读者第二季第四集观后感,一起欣赏!

01

《朗读者》中的每一个朗读者都珍藏着一段刻骨铭心的心路历程,在他们敞开心扉的娓娓叙述中,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跃然而出。在他们充满深情的朗声诵读中,传播着广博高雅的文化内涵,让听众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辉,从而产生发自心底的共鸣与感动,激起人们沉寂已久的对知识的汲取与渴求。

《朗读者》其新颖的创意在于把文字和阅读者通过阅读的方式紧密地连结在了一起,融合在了一起,是人与文字的和谐统一。一个朗读者就是一个故事,就是一部作品;而朗读者所诵读的每一部作品、每一段文字都是朗读者最真挚的心声和最切身的感悟。

首期推出的朗读者之一许渊冲,是北京大学的教授、翻译家,至今已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多年,特别是古诗翻译,世界称奇,号称诗译英法唯一人。他能做到英汉、法汉互译,成为中外文化传播交流的使者。至今96岁了还在翻译莎士比亚的著作,且立下豪言壮语,一百岁完成莎士比亚全部著作的翻译工作。在谈到翻译林徽因的诗《别丢掉》时,还引出了老人的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当时为了喜欢一个女同学才翻译这首诗送给她的,但是,直到50年以后才收到这位女同学的回信。老人说起来曾经的美好往事也是动情的热泪盈眶,不禁感慨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在于你记住了多少日子。这样的朗读者,这样的故事,就是《朗读者》馈赠给观众的饕殄大餐,面对老人活到老干到老的铮铮誓言和未泯情愫,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只争朝夕地工作,不发奋努力地修身养性?相信每个人都会在敬佩他的同时被其深深地感染,定会思考自己的路怎样走,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怎样更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朗读者来自社会各界,有知名学者、文艺名流、企业家,也有普普通通的民众。无国界医生、16年陪读失聪儿子的母亲、选择与艾滋病患儿共成长的校长等等,他们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在普普通通的生活中,用实际行动默默诠释着人性的光辉。他们能够敞开心扉畅谈一个个亲身经历、亲身感受的人和事,朗读着自己钟爱的作品或自己写作的作品,能够感染人的不是他们的朗读水平高低,而是朗读者背后所凝聚和散发着的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份沉甸甸的爱,一份对社会、对国家及对家庭的无私的奉献精神。

关注《朗读者》,做一个朗读者吧,朗读可以让人遇见更好的自己,喜欢上朗读,你便会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偷偷爱着你,朗读者的世界也因此变得绚丽多彩,充满关爱,充满和谐。

02

在这个星期,老师让我们观看了中央一套播出的《朗读者》节目。刚听老师说完,我很好奇,难道这个节目是一群人在朗读吗?那该多无聊呀!为什么老师会让我们看这种节目?

等看了之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并不是我想的那样。嘉宾都是一些知名的人士,而他们的朗读,也不是平白无趣,而是发自内心,充满真情实意。当节目刚开始时,主持人董卿阿姨就简洁明了地告诉了我们第一期节目的主题:遇见。在我心中,遇见这个词是相当平常的,不就是一个人碰见另一个人吗?当我看到一个人时,我才发现遇见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他就是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他曾经想当宇航员,可是没能当选。这时他遇见了他的父亲,是他的父亲鼓励他,使他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他选择了新的行业,并且经过多番波折,当上了总裁。看完之后,我感慨万千:人生是多变的,但有许多人都因失败而沮丧。可他们都未曾想过,或许他们走另一条路,便可登上人生巅峰,可他们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了放弃,在一条路上跌倒不起。哪怕当不上白领,董事长什么的,只要勇于挑战,不畏失败,总有一条路适合自己。

通过这个节目,我受益匪浅,明白了许多做人道理。

03

继春节期间央视刚刚播毕的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引爆全国观众对于中国诗词的热情后,2月18日晚,央视一套三套联合播出了董卿主特并兼制作人的又一文化综艺新作《朗读者》。

此间一众娱乐综艺节目热闹上演之际,《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综艺均刮起一股清新之风,其中,《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更是一举夺得实时收视冠军。此番,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双重身份推出的《朗读者》,在热身阶段便引发关注。董卿曾介绍称,《朗读者》不是朗诵节目,不是语言节目,而是人生节目和情感节目,这里不仅有在各领域推动社会进步的人,而且有很多普通人。

《朗读者》第一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邀请了知名演员濮存昕、知名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著名翻译大家许渊冲等嘉宾,在节目中,濮存昕第一个亮相,他讲述了自己鲜为人知的一段人生经历,童年时竟被同学起绰号濮瘸子,他以一篇老舍散文节选《宗月大师》致谢改变自己一生命运的恩人,濮存昕感谢了一位医生,改变了他的命运。柳传志畅谈因拙成巧的人生轨迹,高三时为何与成为百里挑一的飞行员的机会失之交臂。节目现场柳传志重现父亲的演讲,朗读儿子婚礼上的家信,柳式家训让观众深受启发。=张梓琳首度透露自己一举夺魁,当选世界小姐的决定性因素,并分享了为人母近一年的惊喜与感动。

在第一期节目中,还特别邀请了四川音乐学院毕业的著名钢琴演奏家李云迪,从头到尾弹奏《朗读者》主旋律,成为一大亮点。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弹唱经典歌曲《匆匆》,充满了意境。以朗读和访谈为核心的节目内容,加上经典音乐艺术的组合,《朗读者》首期获得了巨大成功,实现了董卿当制作人的开门红。

压轴出场的是曾翻译《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牡丹亭》,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北极光杰学翻译奖的96岁高龄的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董卿在现场与许先生娓娓互动,许渊冲道出了曾用翻译林徽因诗词追求女同学的独家趣闻。已为中外文化传输做出杰出贡献的许渊冲老人,近百岁高龄每天依然坚持工作到凌晨3、4点,他活到老、学到老,永远用年轻人的心态努力工作,感动了观众。

04

《朗读者》定位为文化情感类节目,通过节目中嘉宾的朗读,让观众感受文学之美、声音之美和情感之美。

蒋雯丽分享与艾滋病患者亲密故事

从2002年开始,蒋雯丽已经做了十五年的预防艾滋病宣传员了,她说当初只是有这样一个愿望,想做一些好事、善事,结果一做就是这么多年。蒋雯丽与先生顾长卫合作的电影《最爱》就是以艾滋病感染者为背景,而片中就是找了这群感染者来拍摄。在《朗读者》访谈中,蒋雯丽谈起了电影拍摄时的幕后故事:她要求剧组工作人员和艾滋病感染者们同吃同住。值得一提的是,今晚在《朗读者》的现场将会出现神秘嘉宾,让蒋雯丽感动不已。

同桌妈妈16年陪读 儿子以朗读感恩母亲

除了蒋雯丽分享与艾滋病患者亲密故事外,另一位感动无数国人的同桌妈妈陶艳波也将和儿子杨乃斌一起走上《朗读者》的舞台2017中央台朗读者观后感2017中央台朗读者观后感。因为16年坚持陪伴患有听力障碍的儿子杨乃斌读书,同桌妈妈陶艳波曾获评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

从无法说出一个词汇,到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杨乃斌16年的学习生涯,全部都有母亲陪伴,这中间历尽艰辛,旁人无法想象。不过,陶艳波从未有过怨言,她说,教育乃斌是我一辈子的职责。这是一个母亲会做的,为了孩子,一切都值得。只是坚持走的路比别人长一点。

为了报答母亲的付出,在《朗读者》的舞台上,杨乃斌将朗读冰心的散文《不为什么》,献给我的母亲,如果不是她16年的陪伴,可能也就没有我的今天,当所有人都想要放弃的时候,只有她还一直坚持,一直鼓励我。他还分享说,之所以来到这个舞台,是因为这么多年,他都想跟妈妈说一声谢谢,但是一直没有好的表达方式。杨乃斌还推荐听障孩子以朗读作为康复训练,对于一些听障孩子来说,这样的朗读相当于一次康复训练,是有实质帮助的,我小时候也每天都朗读训练。朗读对于听障孩子来说是有特殊的意义的。

05

董卿主持的《诗词大会》居然一期也没看过,只知道最后这个节目火了,而今天换台换到中央一台,居然看到了董卿主持的《朗读者》,而且居然是第一季第一期,刚看一会就喜欢上这个节目了。

现在对一些搞笑类的栏目不怎么感兴趣,对语言类的相声也听不出来笑点,但是董卿主持的《朗读者》却一下就吸引住了我的目光。

等我看时已经是第二个朗读者了,柳传志老先生,正在和董卿聊天,最后读了他送给他儿子的信,说到他儿子,他说终于结婚了!后来在信中才注意到原来他儿子已经四十多了,怪不得老先生说终于结婚了!

他在儿子婚礼上的讲话,有儿子的家庭都应该拿来好好欣赏一下,他说感谢康乐(他儿媳妇)父母培养了这么好的女儿给我们家做媳妇,所以作为回报,我们也把我们的儿子送给你们做女婿,好幽默的柳老先生!

最让我感动的是一对结婚26年的夫妻依然恩爱如初,每天给对方读情诗,而且丈夫为了妻子每天看到美景,居然真的花十年时间种了一大片花花草草,每天生活在诗情画意之中,连董卿都羡慕的说,我从来没有羡慕过别人的生活,但是看到你们的生活后,我真的羡慕了。我想屏幕前在婚姻中水生火热的人们更羡慕吧。好想让他们再多讲讲他们的爱情与婚姻。真的是爱是最好的保养品,沉浸在爱中的女主人公虽然年龄比她丈夫大,但是看起来却比他老公更年轻。他们的生活在我们看来真的恍如世外桃源一般,羡慕呀。

接下来是世界小姐张梓琳的朗读,刘瑜的《愿你慢慢长大》,而董卿的表现更让我震惊,她在刚听完读的是这篇时,立刻能背出来这篇的经典语句我希望你能有好运,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真的让我佩服她的阅读量与记忆力。因为张梓琳也是一个妈妈,所以她读的很有感情,真的恍如读给她的女儿听。

接下来96岁的老翻译家许渊冲先生才是真正的震撼,老先生一上台先送给董卿他的名片,他说他是唯一一个把唐诗宋词翻到国外,又把外国名著翻到中国的翻译家。老先生好活泼可爱,真的用这个词在老先生身上毫不违和,感情丰富,说到林徽因的那首诗,一下子热泪盈眶,说到如何走向翻译的路上又会回忆到初恋,真的好可爱!当董卿说到我们都会说床前明月光,但是你会翻译成英语吗?老先生一下子抢着说简单,然后立刻就说出答案了。而且以老先生的高龄,居然每天熬夜熬到三四点,他说如果他能活到一百岁,就能把莎士比亚翻译完,为什么要熬夜呢?他说这样我们就可以延长白天了,偷来了时间,定着一个小目标,老先生的小目标真是让我们汗颜呐!而且据老先生说2007年时医生就说他只有七年的寿命了但是他却不管那些,继续自己的翻译事业。最后老先生没有朗读,而是由他的众多学生从四面八方赶到北京来参加这个节目,而他的学生们现在都是各个单位的顶梁柱。他的最经典的是这句话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

这一期的主题是遇见,我相信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所有的遇见都是一种缘分,无论是儿女,还是恋情友情,每一种遇见都是一种缘,珍惜这份缘,珍惜这份情就是我们该做的了吧。

这个栏目最大的亮点就是我们可以发现文字的魅力,而且又不枯燥无味,而且可以发现背后的故事,这个栏目有新意,而且以董卿的文字功底,文学修养,确实把控的很好,很喜欢这个栏目,以后周六八点有期待了。期待以后有更多的人来朗读,朗读背后的故事。

在这个一片搞笑类节目,相亲类节目充斥各大卫视的今天,《朗读者》这个栏目无疑是一股清流,《诗词大会》见证了董卿的文字功底,《朗读者》无疑会更上一个台阶!

观后感《筑梦中国第四集解说词及观后感:伟大转折》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小学生筑梦中国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