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 地图 > 观后感

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9-11-02 来源:互联网

2018年百姓书记王伯祥观后感。

一个人难以忘记的,往往是他/她观看过的一些影片,人的思维不是静止的,观看作品的过程中思维也在不断跳跃。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把心中感受写出来,写一篇观后感。很多人都是在写观后感的过程获得成长。如何在写的观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小编现在向你推荐2018年百姓书记王伯祥观后感,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王伯祥曾任山东省寿光县委书记、潍坊市委副书记、市长。被誉为新时期县委书记的榜样。这位县委书记离任18年被老百姓念念不忘。2009年11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给他回信,勉励他珍惜荣誉,保重身体。2009年12月31日王伯祥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同志会见报告团成员并作高度评价。

2016《百姓书记》王伯祥观后感(1)

驱车驰骋在山东寿光,眼前不时会映入成片的蔬菜大棚、白茫茫的棉花地以及工业企业。如今的寿光,百姓富足,发展成就令人称道。

“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原寿光县委书记王伯祥经常这样说,他时刻“装着百姓的事”,虽已离任22年,仍被人熟知,让人牢记。

他被富起来的寿光百姓称作“百姓书记”。

“老百姓没钱,咱就搞菜园子”

20多年前的一幕,让52岁的寿光孙家集街道大李村村民孙成峰至今难忘。不远的三元朱村17个冬暖式蔬菜大棚喜获丰收时,孙成峰心怀疑惑,“还有过冬不生炉的大棚?”

在羊青公路旁孙成峰的蔬菜大棚里,黄瓜秧已一人多高,长势喜人。“在那以前也种菜,但都是烧炉子,污染不说,产量也不高。”孙成峰打理着黄瓜秧蔓回忆说。

1988年腊月,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给王伯祥捎着顶花带刺的鲜黄瓜“汇报”,说东北有个韩永山,会种“过冬不生炉的大棚”。

王伯祥决定先试点,共产党员先上。但建大棚要砍20多亩青玉米,在“以粮为纲”时期,“杀青”责任谁来负?

“受到损失,县里补偿;政治责任,我来承担。”王伯祥给大家吃了定心丸。几个月后,17个黄瓜大棚获得成功,培育了首批万元户。

1990年,王伯祥在全县推广了5000多个蔬菜大棚,孙成峰踊跃加入。今天的寿光共有40多万个蔬菜大棚,一个大棚年均收入5万元。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小编推荐

2018年有关老百姓是天观后感


老百姓是天观后感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随着彭丽媛演唱的这首片尾曲《江山》,影片《老百姓是天》落下了帷幕,但电影中主人公沈祥瑞一幕幕感人的事迹和夙夜在公的奉献精神深深的打动着我,思绪难以平静,不禁在想是怎样的情怀能让这位基层的纪检监察干部情系群众,执政为民;是怎样的感情能够让他为老百姓立党为公,为群众排忧解难;又是怎样的信念能够支撑着他本着一身浩然正气,一切为了群众的利益鞠躬尽瘁。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让我明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怎样更好为人民服务。

一、老百姓是亲人,群众的事无小事

沈祥瑞是昌平区纪委常委、信访室主任,但是他对同事和群众都习惯的说上那么一句:“请叫我老沈”,看似简单的一个称呼,却足以说明他的平易近人。“老沈”的母亲始终鞭策着他,开篇老母亲因他为转业送人两瓶酒而“大发雷霆”,告诫他不能徇私枉法,当他解释道这是送给母亲的酒,母亲才抿而一笑,他的母亲说:“你就是一根苴麻菜,老百姓渴了,饿了,要给他们解饥解渴”,母亲的谆谆教诲老沈铭记在心,这也成为他为老百姓办事的准则。影片中农村一位老大姐因为家中一口水缸被村支书儿子打破就赔偿事宜来到老沈办公室上访,这其实是一件小事,但老沈把每件事当成重要的事去做,老沈在了解“水缸故事”后,通过老沈的积极沟通协商,让老大姐和村支书和解。只要是群众的事他都竭心尽力,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二、全心全意服务,为民排忧解难

在接到信访举报有关魏永旺的违法违纪信息,老沈一行驻村调查,受魏永旺侵害利益的群众纷纷前来告状,希望将魏永旺的罪行昭示天下,老沈凭借多年的办案经验顺利查处村中恶霸魏永旺,当离开村子的时候,老沈问一位村里的大姐:“老姐姐,你信共产党吗?”,这位大姐满含热泪的说:“我信!”,正是老沈急群众之说急,想民众之所想,用自己的言行告诉我们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正是因为有沈祥瑞这样的干部,才使人民群众相信共产党,相信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是人民的公仆,只有百姓安居乐业、舒心顺气,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2018年王伯祥电影观后感3篇


王伯祥电影观后感

王伯祥,男,汉族,寿光市化龙镇北柴西村人,1943年2月出生,196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年9月参加工作,1986年6月至1991年8月任寿光县委书记;自1991年8月,先后任潍坊市副市长,市委常委、副市长,市委副书记、市长;2002年12月因病辞去时任职务,2008年1月退休。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王伯祥创造性地领导了寿光的蔬菜生产、寿北开发及工业项目的升级改造,创建了全国闻名、江北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为寿光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担任潍坊市副市长、市长期间,他推动了潍坊市的农业产业化和工业股份制改造以及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为潍坊经济繁荣贡献了力量。2009年11月17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给王伯祥回信,勉励他珍惜荣誉,保重身体。2009年12月31日,王伯祥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同志亲切会见了王伯祥及报告团成员,并对其事迹做出了高度评价。

在计划经济还占主导地位的年代里,王伯祥同志认真贯彻落实“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指示精神,立足寿光市种植蔬菜的传统优势,大力发展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全力扶持寿光冬暖式蔬菜大棚试验和推广,掀起了一场改变农民群众命运和改写农业历史的“绿色革命”。为解决长期困扰寿光经济发展南北不平衡的问题,王伯祥同志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决策,大胆提出了“突破北部”战略,制定了“一二三四五”发展规划,连续三年组织20万劳动力上阵开发寿北,把占全县总面积60%的不毛之地,变成了全县的“粮仓”和“银山”。

当年寿北开发会战号角吹响后,王伯祥同志在窝棚里一住就是40多天,与民工一个锅里摸勺子,从未单独开过小灶,中间没回过一次家,带领20万民工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展开了不屈的抗争。当在会议通报中听到寿光工业在潍坊市县市区中位列倒数第三时,他忧心如焚、如坐针毡,当即带着计委、经委、财政、税务、银行的同志,把全县20多个企业逐一看了个遍,仔细地听汇报、看厂房,认真地查数据、找问题,又马不停蹄地带队到工业强县考察,最终找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和根治良方。在他任县委书记期间,全县企业总产值翻三番,利税增长近十倍。

2018年看王伯祥电影观后感2篇


2016看王伯祥电影观后感(1)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好口碑。”话虽简单,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王伯祥做到了。从1991年离任至今,已经过去了22个年头,但是每当提起他,寿光人民还是难掩那份儿激动和想念。

在山东省寿光县委书记任上5年半,王伯祥把寿光从一个白菜成灾的贫困县变成了“中国蔬菜之都”,把寿北的千里盐碱滩变成了盐场、虾池和条台田,把全市倒数的工业变成了经济发展的支柱……

让“菜贱伤农”的悲剧不再重演

1983年的一个深秋,王伯祥下班回家,遇到一位大爷拉了一车白菜卖不出去,不停地唉声叹气。王伯祥心中不忍,拿出20元钱买下了整车菜。那一年,寿光县光烂掉的白菜就有2500万公斤。而那一年,王伯祥全家吃了一冬天的白菜。

寿光南部土地肥沃,很适合种菜,但是面对一次次白菜成灾的教训,王伯祥考虑,寿光必须建一个蔬菜交易市场,帮助群众卖菜,让“菜贱伤农”的悲剧不再重演。

在1986年,“市场”还是个敏感词,甚至听起来都有些可怕,但王伯祥已经决定了,“百姓最重要,真有什么政治责任,我一人承担!”于是,九巷蔬菜批发市场在寿光成立,而如今,这里被称为“江北第一蔬菜批发市场”。

南抓果、蔬、粮,北抓盐、棉、虾,这是王伯祥发展寿光的思路。寿北不像寿南,120万亩土地全是盐碱滩。1987年,20万民众奔赴寿北,把轻度盐碱地改造成条台田,把重度盐碱地建设成盐池,在沿海滩涂建虾场,搞养殖。一时间,寿北大地上人潮涌动,干得热火朝天。为了方便工作,王伯祥把指挥部设在了当地一位老农的牛棚里,一住就是45天。

今年10月17日,记者再次来到寿北,看到的是一望无际的棉田开成了花海。正在忙碌的棉农齐万峰也参加了当年的“大会战”,他动情地说:“当年的‘盐碱地白茫茫’变成了现在的‘棉花白茫茫’,这都得感谢伯祥书记啊!”

2018年电影老百姓是天观后感教师


【1】电影老百姓是天观后感教师

看过《老百姓是天》,一曲《江山》让我心潮澎湃,歌中唱到“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令我感慨万千。早在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就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重要思想。古人的民本思想,为今天的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理念打上了深深的民族文化印记。今天,中国共产党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共产党员沈长瑞用他的行动诠释了这个高度。

剧中主人公原型为昌平区纪委常委沈长瑞,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剧情节紧凑,以一个为写出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沈长瑞而卧底信访办的记者的视角,从亲历与“老沈”深入基层开展工作,和听“老沈”身边同事的讲述两条主线叙述剧情,刻画了一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形象;体现了一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情系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公仆情怀。

用忠诚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

沈长瑞在实际工作中始终抱着对党的事业负责,对国家财产负责,和对人民群众利益负责的态度,勇于为民作主,办实事,通过受理信访举报的渠道,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教育、保护的职能作用。

沈长瑞13年来一直主管信访举报工作,他带队查处的信访案件有47个违纪分子受到党纪政纪的处分,对79个犯一般错误的处级领导干部,给予批评警示教育,为283个举报人和案发单位解决了实际困难,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直接经济损失648.9万元。根据实际需要,他不断改进工作方式,亲自下基层深入调查案件,对每一例上访事件都一视同仁,认真对待。面对腐败甚至恶势力毫不退缩,敢于碰硬,用忠诚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维护人民的利益。

用爱心为好干部撑起一片蓝天

沈长瑞不仅对信访举报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而且认真查办每一个信访问题,既不放过腐败分子,也不冤枉好人。即使忍辱负重也不向恶势力屈服,相信正义是永远打不败的,要为好干部撑起一片蓝天。他为392个受到错告和诬告的党员干部洗刷了不白之冤,使正义得到伸张,清正廉洁得到发扬。

2018年电影老百姓是天观后感3篇


电影老百姓是天观后感(1)

前些天,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廉政教育影片《老百姓是天》。虽然天气燥热,但是影片开始后,我们很快就进入了故事情节,被主人公沈祥瑞的事迹深深感染。

沈祥瑞,我想也亲切的称他为“老沈”,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我知道我们的差距有多大。他就像悬挂在高空熠熠生辉的一颗明星,而我要抬头仰望,伸手不得,因为这距离是时间的累积、是思想不断升华的结果,我庆幸自己能有如此光辉的楷模,引领我走向正确的方向。

我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你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能让你坐在台上。老沈做到了,在他心里人民是至上的,所以他才会践行自己的为官之道。让老百姓的问题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到我为止”。这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就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就是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这就是人民的公仆、百姓的“保护伞”、弱者的“撑腰人”。只有如此,惟有如此,百姓才会出现笑脸,人民才能心平气顺,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国家才能安康繁荣。当观看到老沈为了办老百姓的事而不能陪伴在病危的母亲身旁,他的离去是那么的牵挂与不舍,但走的又是毅然决然,老母亲明白儿子的苦衷但更支持儿子的做法,强颜欢笑挥手让儿子离去,看到这里我的心一阵酸楚,邻座的同事也在用手擦拭着泪水,一眼望去,借着银幕的光还可以看见更多的人在擦眼泪。此时此刻,我心里对这位朴实的党员干部的敬畏油然而生,我知道我们身边有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但真正能做到像老沈这样的,又有多少呢?我希望我们身边能涌现出更多的“老沈”,实实在在将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践行党员义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老沈”的事迹,让我深深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唯有始终铭记入党誓言、立足本职岗位、心系百姓利益、践行工作职责

王伯祥电影观后感,王伯祥先进事迹


王伯祥电影观后感【1】

王伯祥,山东原寿光县委书记,任职5年多,全力推广冬暖式蔬菜大棚,组织人力连续开发寿北盐碱滩。他永怀为民之心,不求私人之利,离任21年,仍为寿光群众口口相传——“我们的伯祥书记”。

“百姓书记”就是以老百姓为出发点、为百姓谋福利的书记,他在5年半的县委书记的职位上,主要干了3件事:一是推进蔬菜产业化,二是开发寿北盐碱滩,三是为工业翻身打基础。但就是这三件事,却让寿光人从此鼓起了口袋、挺起了腰板、走向了世界。

练就“百姓书记”的三大法宝

权为民所用,敢于承担责任。“乌纱算什么?百姓最重要!真有什么政治责任,我一人承担!”他在5年半的县委书记的职位上,冒着丢官风险、率先走市场经济道路组织建设起来,坚决不搞形象工程,不做表面文章“不贪不占,干干净净”,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真正做到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民造福。

情为民所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只要对群众有好处,就勇往直前地去干。”多年来,王伯祥严格要求自己,秉公办事。无私奉献把“为民”刻进了骨子里,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最高行动准则,经常天黑了都能在田间看到他的身影。他务实不作假“一心一意为群众办事,做个事就不难,最怕又想为群众办事,又想为自己办事,结果就是办不好事。

利为民所谋,带领百姓发家致富。王伯祥说“富一半,穷一半,半身不遂怎么行?”因此他带领百姓们奔小康,几年就使寿光县拥有20多万个年均收入2万多元的蔬菜大棚,那是他为农民发家致富想出的可行之路,并毫无保留地把这种新型蔬菜种植模式推广至全国;拥有120万亩效益可观的棉田、盐田、虾池,那是他率领20多万寿光人民在北大洼日夜奋战45天,使千年洪荒的盐碱地变成了聚宝盆。

2018年教师老百姓是天观后感三篇


教师老百姓是天观后感【1】


昨天,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廉政教育影片《老百姓是天》。虽然天气燥热,但是影片开始后,我们很快就进入了故事情节,被主人公沈祥瑞的事迹深深感染。下面就这部影片说点自己的浅薄之见。、

沈祥瑞,我想也亲切的称他为老沈,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我知道我们的差距有多大。他就像悬挂在高空熠熠生辉的一颗明星,而我要抬头仰望,伸手不得,因为这距离是时间的累积、是思想不断升华的结果,我庆幸自己能有如此光辉的楷模,引领我走向正确的方向。

我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你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能让你坐在台上。老沈做到了,在他心里人民是至上的,所以他才会践行自己的为官之道。让老百姓的问题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到我为止”。这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就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就是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这就是人民的公仆、百姓的“保护伞”、弱者的“撑腰人”。只有如此,惟有如此,百姓才会出现笑脸,人民才能心平气顺,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国家才能安康繁荣。当观看到老沈为了办老百姓的事而不能陪伴在病危的母亲身旁,他的离去是那么的牵挂与不舍,但走的又是毅然决然,老母亲明白儿子的苦衷但更支持儿子的做法,强颜欢笑挥手让儿子离去,看到这里我的心一阵酸楚,邻座的同事也在用手擦拭着泪水,一眼望去,借着银幕的光还可以看见更多的人在擦眼泪。此时此刻,我心里对这位朴实的党员干部的敬畏油然而生,我知道我们身边有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但真正能做到像老沈这样的,又有多少呢!我希望我们身边能涌现出更多的老沈,实实在在将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践行党员义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电影中,虽然老沈没有为乡亲们的“走后门”开过一次绿灯,而且从某种意见上讲这样做可能把乡亲们都得罪了,但是当他的母亲去世后,村里57口无一缺席为老人送行时,这感人至深的场面,让我们深信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老沈的付出是值得的。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我坚信自己的信仰,并且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努力尽到一名党员的义务和责任。电影虽然结束了,但我内心的感动与震撼却久久不能逝去,我知道老沈的感人事迹做起来是多么的不容易,坚持到如今又多么的困难重重。但是,是什么能让老沈做到了、坚持下来了呢?我想这就是他心中的信仰,一名党员干部无悔的信仰,也是我一生最忠诚的信仰—共产主义。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会时刻铭记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义务,并且时刻以老沈这样的优秀共产党员为榜样,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018年老百姓是天观后感安监局领导


(1)安监局领导老百姓是天观后感


11月18日下午,我局组织干职工观看了电影《老百姓是天》。这部电影是根据北京市昌平区纪检干部沈长瑞真实事迹改编。电影以朴素写实的手法再现了沈长瑞信访工作的点点滴滴,刻画了一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形象,体现了一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情系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公仆情怀。

主人公沈长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百姓解难。他对党忠诚,对工作一腔热情,不信邪,敢碰硬,一身正气、秉公执纪。他时刻牢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的真理”。他将老百姓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每个老百姓都当作自己的亲人,坚持老百姓的事无小事。他奉行的为官之道是:人民至上,到我为止的精神。

在电影的放映过程中,我几次流下感动的泪水,感动于一个曾经误解沈长瑞的打铁汉,为了不让恶势力伤害他暗中保护半年之久;感动于曾经埋怨沈长瑞过于铁面无私的乡里乡亲在他母亲离世后,沈长瑞为半夜如何安葬母亲而苦恼时,乡亲们自发站在门外点亮一支支火把要为沈祥瑞母亲下葬的时候,我不仅仅是泪流满面,更为我们的好党员因为一身正气赢得了老百姓的爱戴而激动、自豪,我的心也如同江河湖海一样汹涌澎湃,久久难以平静。

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的时候曾经说过“我和我在座的同事们都懂得一个道理——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能让你坐在台上”。电影主人公沈长瑞也说过“人民赋予了我们的这一点点权利,我们就要尽心尽力去维护人民的利益”。老百姓是天,能够一如既往的看到这纯净的蓝天白云,能够像雄鹰一样无愧于心的展翅高飞,能够无怨无悔的守护那宁静与和谐,做一只蓝天庇佑下的雄鹰真好。

(2)安监局领导老百姓是天观后感

成为预备党员后的第一次党小组活动是去看了一场电影,一部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纪检战线主旋律电影,一部给所有工作在公务职位上的党员留下深思的纪实题材电影,一部以北京市昌平区区纪委常委沈长瑞工作事迹为题材的电影——《老百姓是天》.

2018年关于老百姓是天观后感银行


(1)老百姓是天观后感银行

5月17日下午3点,湘西州妇联组织单位全体干部观看了由州纪委组织的电影《老百姓是天》,并在单位会议室召开座谈会,大家都一致认为对影片的感悟很深,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作为一名反家暴维权信访工作者,本片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件件感人的事迹,更多的是感悟和反思,去思考如何在今后的反家暴维权信访工作中以沈长瑞为榜样做一名合格的工作者,真正做到“到我为止”。下面就影片谈谈自己的感想:

《老百姓是天》是以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昌平区原纪委常委沈长瑞为原型创作的。电影以朴素写实的手法再现了沈长瑞从事信访工作的点点滴滴,展现了主人公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高度的责任感,事迹真实、感人,使我的心灵受到一次震撼和洗礼,使我的思想得到一次升华。

沈长瑞,从事纪检工作十多年,一直主管信访举报工作。他没有信誓旦旦的豪言壮语,却有始终不渝的兢兢业业;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大手笔,却有化干戈为玉帛的魄力。他集原则与方法、执着与真诚、柔情与锐气于一身,真心实意为大家排忧解难,凝练出纪检监察干部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时代魅力,成为纪检监察战线的典型代表。影片于细微之处塑造了沈长瑞同志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群众的无比热爱,突出了共产党人视老百姓为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题。

做一颗老百姓需要的“苣麻菜”

在他的心中,自己始终是从故乡大山里移植出来的苣麻菜,是母亲精心呵护、组织长期浇灌的苣麻菜,是老百姓充饥、解渴的苣麻菜。他甘做人民心目中的一棵“苣麻菜”,急百姓所急,想百姓所想,把老百姓的事摆在第一位,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计较个人得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解决老百姓的问题和困难。沈长瑞怀着对纪检事业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一丝不苟地查办经手的每一件信访案件,真心诚意地为老百姓办实事。他从事纪检工作十几年来,不怕黑恶势力的威胁,秉公执法,嫉恶如仇,办理案件近500起,使47名严重违纪的党员干部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2018年百姓书记王伯祥观后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