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先进事迹读后感 > 地图 > 先进事迹读后感

先进事迹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1-02 来源:互联网

王伯祥电影观后感,王伯祥先进事迹。

博览群书是好的,博览好电影也是我们提倡的,作品的情节,经常让我们生出万般感慨,观看完的以后,心中犹如涨潮的潮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观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该如何才能将一篇观后感写好呢?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王伯祥电影观后感,王伯祥先进事迹,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王伯祥电影观后感【1】

王伯祥,山东原寿光县委书记,任职5年多,全力推广冬暖式蔬菜大棚,组织人力连续开发寿北盐碱滩。他永怀为民之心,不求私人之利,离任21年,仍为寿光群众口口相传——“我们的伯祥书记”。

“百姓书记”就是以老百姓为出发点、为百姓谋福利的书记,他在5年半的县委书记的职位上,主要干了3件事:一是推进蔬菜产业化,二是开发寿北盐碱滩,三是为工业翻身打基础。但就是这三件事,却让寿光人从此鼓起了口袋、挺起了腰板、走向了世界。

练就“百姓书记”的三大法宝

权为民所用,敢于承担责任。“乌纱算什么?百姓最重要!真有什么政治责任,我一人承担!”他在5年半的县委书记的职位上,冒着丢官风险、率先走市场经济道路组织建设起来,坚决不搞形象工程,不做表面文章“不贪不占,干干净净”,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真正做到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民造福。

情为民所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只要对群众有好处,就勇往直前地去干。”多年来,王伯祥严格要求自己,秉公办事。无私奉献把“为民”刻进了骨子里,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最高行动准则,经常天黑了都能在田间看到他的身影。他务实不作假“一心一意为群众办事,做个事就不难,最怕又想为群众办事,又想为自己办事,结果就是办不好事。

利为民所谋,带领百姓发家致富。王伯祥说“富一半,穷一半,半身不遂怎么行?”因此他带领百姓们奔小康,几年就使寿光县拥有20多万个年均收入2万多元的蔬菜大棚,那是他为农民发家致富想出的可行之路,并毫无保留地把这种新型蔬菜种植模式推广至全国;拥有120万亩效益可观的棉田、盐田、虾池,那是他率领20多万寿光人民在北大洼日夜奋战45天,使千年洪荒的盐碱地变成了聚宝盆。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扩展阅读

王伯祥电影观后感优秀范文


(1)王伯祥电影观后感优秀范文

11月30日晚,我到百花剧院观看了新编现代吕剧《百姓书记》,竟被感动得几次落泪。

这部剧作是山东省申报十艺节“文化奖”评审的重点推荐剧目之一,以寿光县委书记王伯祥的创业历程为素材,艺术地再现了寿光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面对改革大潮、敢于迎接挑战的历史。剧作恢弘大气、剧情跌宕起伏,从群众、同事、家人等多个角度展现了主人公顶住压力和误解、排除万难带领群众引进技术、建大棚、战盐碱的感人事迹,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剧中的主人公王伯祥是现实中真实的人物,查百度,有如下介绍:

王伯祥,男,1943年2月生,山东省寿光市化龙镇西北柴村人,曾任山东省寿光县委书记、潍坊市委副书记、市长。2002年12月,因病辞去时任职务。在担任寿光县委书记期间,王伯祥同志以造福一方百姓为己任,坚持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执政理念,身怀爱民之心,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深入条件艰苦、矛盾集中、困难突出的地方,尽力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在他的工作中,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脚踏实地干事业的求实精神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他连续三年组织20万劳力上阵开发寿北,把占全县总面积60%的不毛之地,硬是变成了全县的“粮仓”和“银山”。面对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的局面,王伯祥同志主持论证上马了一批重点项目,公开考选、大胆启用优秀企业经营人才,较早地实行了企业股份制改造,为寿光企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看完演出后,我想了很多。实事求是地讲,这完全应当是一个政府官员题中之意,对于一个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共产党的干部更是不在话下。每一个公职干部都能做到的事,为什么他却那样令人感动呢?

有人说现在这样的干部稀缺。但我敢断言,这样的干部的资源我们并不缺乏。我们一定拥有成千上万个这样的“王伯祥”。

2018年王伯祥电影观后感3篇


王伯祥电影观后感

王伯祥,男,汉族,寿光市化龙镇北柴西村人,1943年2月出生,196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年9月参加工作,1986年6月至1991年8月任寿光县委书记;自1991年8月,先后任潍坊市副市长,市委常委、副市长,市委副书记、市长;2002年12月因病辞去时任职务,2008年1月退休。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王伯祥创造性地领导了寿光的蔬菜生产、寿北开发及工业项目的升级改造,创建了全国闻名、江北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为寿光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担任潍坊市副市长、市长期间,他推动了潍坊市的农业产业化和工业股份制改造以及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为潍坊经济繁荣贡献了力量。2009年11月17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给王伯祥回信,勉励他珍惜荣誉,保重身体。2009年12月31日,王伯祥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同志亲切会见了王伯祥及报告团成员,并对其事迹做出了高度评价。

在计划经济还占主导地位的年代里,王伯祥同志认真贯彻落实“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指示精神,立足寿光市种植蔬菜的传统优势,大力发展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全力扶持寿光冬暖式蔬菜大棚试验和推广,掀起了一场改变农民群众命运和改写农业历史的“绿色革命”。为解决长期困扰寿光经济发展南北不平衡的问题,王伯祥同志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决策,大胆提出了“突破北部”战略,制定了“一二三四五”发展规划,连续三年组织20万劳动力上阵开发寿北,把占全县总面积60%的不毛之地,变成了全县的“粮仓”和“银山”。

当年寿北开发会战号角吹响后,王伯祥同志在窝棚里一住就是40多天,与民工一个锅里摸勺子,从未单独开过小灶,中间没回过一次家,带领20万民工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展开了不屈的抗争。当在会议通报中听到寿光工业在潍坊市县市区中位列倒数第三时,他忧心如焚、如坐针毡,当即带着计委、经委、财政、税务、银行的同志,把全县20多个企业逐一看了个遍,仔细地听汇报、看厂房,认真地查数据、找问题,又马不停蹄地带队到工业强县考察,最终找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和根治良方。在他任县委书记期间,全县企业总产值翻三番,利税增长近十倍。

百姓书记王伯祥电影观后感


【1】百姓书记王伯祥电影观后感

王伯祥,男,汉族,寿光市化龙镇北柴西村人,1943年2月出生,196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年9月参加工作,1986年6月至1991年8月任寿光市委书记;1991年8月后,先后任潍坊市副市长,市委常委、副市长,市委副书记、市长;2002年12月因病辞去时任职务,2008年1月退休。

作为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王伯祥同志工作中突出体现了科学发展、创新创业的时代精神,一心为民、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王伯祥创造性地领导了寿光的蔬菜生产、寿北开发及工业项目的升级改造,创建了全国闻名、江北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为寿光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担任潍坊市副市长、市长期间,推动了潍坊市的农业产业化和工业股份制改造以及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为潍坊经济繁荣贡献了力量。2009年5月,中共山东省委授予王伯祥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5月26日,中共潍坊市委作出《关于在全市开展向王伯祥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6月29日,中共寿光市委做出《关于深入开展向王伯祥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6月30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上,王伯祥同志作了《牢记党的宗旨永怀为民之心》的发言。

在担任寿光县委书记期间,王伯祥同志以造福一方百姓为己任,坚持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执政理念,身怀爱民之心,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深入条件艰苦、矛盾集中、困难突出的地方,尽力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在他的工作中,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脚踏实地干事业的求实精神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在计划经济还占主导地位的年代里,王伯祥同志认真贯彻落实“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指示精神,立足寿光市种植蔬菜的传统优势,大力发展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全力扶持寿光冬暖式蔬菜大棚试验和推广,掀起了一场改变农民群众命运和改写农业历史的“绿色革命”。为解决长期困扰寿光经济发展的南北不平衡问题,王伯祥同志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决策,大胆提出了突破北部的战略,制定了“一二三四五”发展规划,连续三年组织20万劳力上阵开发寿北,把占全县总面积60%的不毛之地,硬是变成了全县的“粮仓”和“银山”。面对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的局面,王伯祥同志主持论证上马了一批重点项目,公开考选、大胆启用优秀企业经营人才,较早地实行了企业股份制改造,为寿光企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8年看王伯祥电影观后感2篇


2016看王伯祥电影观后感(1)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好口碑。”话虽简单,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王伯祥做到了。从1991年离任至今,已经过去了22个年头,但是每当提起他,寿光人民还是难掩那份儿激动和想念。

在山东省寿光县委书记任上5年半,王伯祥把寿光从一个白菜成灾的贫困县变成了“中国蔬菜之都”,把寿北的千里盐碱滩变成了盐场、虾池和条台田,把全市倒数的工业变成了经济发展的支柱……

让“菜贱伤农”的悲剧不再重演

1983年的一个深秋,王伯祥下班回家,遇到一位大爷拉了一车白菜卖不出去,不停地唉声叹气。王伯祥心中不忍,拿出20元钱买下了整车菜。那一年,寿光县光烂掉的白菜就有2500万公斤。而那一年,王伯祥全家吃了一冬天的白菜。

寿光南部土地肥沃,很适合种菜,但是面对一次次白菜成灾的教训,王伯祥考虑,寿光必须建一个蔬菜交易市场,帮助群众卖菜,让“菜贱伤农”的悲剧不再重演。

在1986年,“市场”还是个敏感词,甚至听起来都有些可怕,但王伯祥已经决定了,“百姓最重要,真有什么政治责任,我一人承担!”于是,九巷蔬菜批发市场在寿光成立,而如今,这里被称为“江北第一蔬菜批发市场”。

南抓果、蔬、粮,北抓盐、棉、虾,这是王伯祥发展寿光的思路。寿北不像寿南,120万亩土地全是盐碱滩。1987年,20万民众奔赴寿北,把轻度盐碱地改造成条台田,把重度盐碱地建设成盐池,在沿海滩涂建虾场,搞养殖。一时间,寿北大地上人潮涌动,干得热火朝天。为了方便工作,王伯祥把指挥部设在了当地一位老农的牛棚里,一住就是45天。

今年10月17日,记者再次来到寿北,看到的是一望无际的棉田开成了花海。正在忙碌的棉农齐万峰也参加了当年的“大会战”,他动情地说:“当年的‘盐碱地白茫茫’变成了现在的‘棉花白茫茫’,这都得感谢伯祥书记啊!”

2018年百姓书记王伯祥观后感


王伯祥曾任山东省寿光县委书记、潍坊市委副书记、市长。被誉为新时期县委书记的榜样。这位县委书记离任18年被老百姓念念不忘。2009年11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给他回信,勉励他珍惜荣誉,保重身体。2009年12月31日王伯祥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同志会见报告团成员并作高度评价。

2016《百姓书记》王伯祥观后感(1)

驱车驰骋在山东寿光,眼前不时会映入成片的蔬菜大棚、白茫茫的棉花地以及工业企业。如今的寿光,百姓富足,发展成就令人称道。

“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原寿光县委书记王伯祥经常这样说,他时刻“装着百姓的事”,虽已离任22年,仍被人熟知,让人牢记。

他被富起来的寿光百姓称作“百姓书记”。

“老百姓没钱,咱就搞菜园子”

20多年前的一幕,让52岁的寿光孙家集街道大李村村民孙成峰至今难忘。不远的三元朱村17个冬暖式蔬菜大棚喜获丰收时,孙成峰心怀疑惑,“还有过冬不生炉的大棚?”

在羊青公路旁孙成峰的蔬菜大棚里,黄瓜秧已一人多高,长势喜人。“在那以前也种菜,但都是烧炉子,污染不说,产量也不高。”孙成峰打理着黄瓜秧蔓回忆说。

1988年腊月,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给王伯祥捎着顶花带刺的鲜黄瓜“汇报”,说东北有个韩永山,会种“过冬不生炉的大棚”。

王伯祥决定先试点,共产党员先上。但建大棚要砍20多亩青玉米,在“以粮为纲”时期,“杀青”责任谁来负?

“受到损失,县里补偿;政治责任,我来承担。”王伯祥给大家吃了定心丸。几个月后,17个黄瓜大棚获得成功,培育了首批万元户。

1990年,王伯祥在全县推广了5000多个蔬菜大棚,孙成峰踊跃加入。今天的寿光共有40多万个蔬菜大棚,一个大棚年均收入5万元。

孟祥斌事迹观后感300字


在军校时,我们观看了一段名为《孟祥斌事迹》的纪实录像,这段录像令我感触甚深。

《孟祥斌的事迹》纪录了年仅二十八岁的孟祥斌在带妻子女儿逛街时为救一名跳江的轻生女子而永远睡在了冰冷的江水里,全城的人都为他昼夜祈祷。

孟祥斌叔叔舍已为人的精神十分令人感动,他的行为不仅唤起了人们心底的感动,唤起了社会的感动,也唤醒了人们内心的良知,唤起了社会的良知,也唤醒了人们内心的一种责任和善良,他唤醒了整个社会,唤醒了深藏在社会深处的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现在的社会需要这种精神,但却很少有人有这种精神。

公车上看见小偷行窃却不敢出声;路上看到飞车抢劫却视而不见;街上目睹持刀伤人却不见义勇为;看见车祸,只是凑热闹种种劣迹告诉我们,社会要像孟祥斌叔叔那样的人,更需要他身上那种舍已为人的精神,和他心底的那份责任,那种冲动。

我想,我们应该唤起心底的那份责任,那份感动,像孟祥斌叔叔那样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彭云先进事迹观后感


彭云先进事迹观后感

《彭云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一

付井联合小学要云仙

7月27日下午,我观看了山西卫视播出的《彭云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彭云同志是一名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好党员、好干部,是我们学习的好楷模。他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高尚追求更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彭云同志的感人事迹令人震撼,观看他的报告会不禁令人落泪。彭云同志在山阴县下喇叭乡口子梁村担任党支部书记,他二十二年来在自然环境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致力于改变山村贫困落后的面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彭云同志的先进事迹令人感动,他被人们称为“口子梁村永不干涸的蓄水池”。他为解决口子梁村村民吃水的问题,先是修建蓄水池引水,水源枯竭之后,又用自家的四轮车义务为村民拉水,先后用坏了三辆四轮拖拉机,令人震撼。这位人民的好干部,国家的好党员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根本要求,体现了“情为民所系”的根本理念,真真正正做到了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也就是解决村民最现实、最具体、最急迫的利益问题。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管春夏秋冬,不管风霜雨雪,他常年为乡亲们拉水,他义务照顾五保户老人杨迎生欢度晚年,他义务为村民耕地、秋收、碾场……真正的感动不是一时的感伤,而是灵魂的触动。一个农村党支部书记,有如此高的境界,是一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共产党人精神,让我们感动!

彭云同志是大山的骄子,大山的脊梁,党的好儿子,百姓的好公仆,农村支部书记的优秀代表。他活着是我们的一面旗帜,他逝去是历史的一座丰碑。他走了,带着的对亲人的眷念,对生命的渴望,当然也带着对工作的遗愿,离开了我们,但他留下的是对大山深处的那份坚守,是22年的无怨无悔。是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党,无愧于时代的震撼与感动!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讲演是彭云同志的女儿彭丽丽所做的演讲,她讲述了作为一名村干部,作为一名丈夫,作为一名父亲,彭云同志都在尽力做好自己的每一个角色。在她的眼里,父亲从未给家里谋过福利,也从未想过为自己争得点儿什么个人利益,他全身心的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人民,为人民所想,为人民所干,最后为人民所牺牲。

斯者已逝,精神长存。你播下一粒信念的种子,人们继续用希望浇灌它,在发展的道路上生长发芽,开出灿烂的花。今后我要以彭云同志为榜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社会,为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

彭云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二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党员、党的好儿子

附井联合小学李新梅

就是这么一根不起眼的铁索,夺去了李方洪年仅46岁的生命。而他留在世上的最后一句话是:“还是我先来吧。”其实,李方洪是在工作救人9个多小时后才被电击死的。

怀着难过的心情我坚持看完了电视台的相关节目。

在我们地方上,也有类似的为了大家的幸福生活而牺牲自己的人。彭云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

彭云同志是山阴县下喇叭乡口子梁村人,任村党支部书记20多年来,致力于改变山村贫穷落后面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去年年底,因工作劳累导致脑出血,不幸逝世,年仅51岁。彭云同志短暂而永恒、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值得我们缅怀。

通过观看彭云同志的先进事迹报告会我的内心受到净化和升华,事迹感人、发人深省、催人奋进。彭云同志身上,浓缩了广大基层干部的优秀品质,体现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凝聚着各级干部“富民惠民为民,改善民生”的不懈追求。要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高尚品质;学习他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优秀品质;学习他生命不息、服务不止的崇高境界;学习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

如果你是一名党员,请学习彭云同志和李方洪同志的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品格;学习他们牢记宗旨、为民服务的精神;学习他们履职尽责、真抓实干的作风。在转型跨越发展的实践中,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力争上游,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希望,努力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我要一如既往的为教育事业而奋斗。为人师表,竭尽所能,争取让我的桃李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而做出更大的贡献。

《彭云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三

井西小学杨巨丽

7月27日下午,我们收看了《彭云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彭云同志是一名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好党员、好干部。他是我们山西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作为一名基层的团干,彭云同志平凡而伟大的人生给我很多启示:

一、信念

彭云同志是一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忠于党、忠于人民,以宝贵的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热血赤诚,诠释着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在全省全力打造“四化一体、东部新区”的征途上,彭云同志的精神将鼓舞每一名共产党员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将个人奋斗与时代大潮紧密结合,为建设“自然、生态、现代、宜居”幸福新城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二、情感

彭云同志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他爱口子梁村的山山水水,也爱着世代在此敷衍生息的人们。带着这份对故土、对乡亲们沉甸甸的爱,他奔忙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谁家有过不去的难关,解不开的疙瘩总能得到他无私的帮助。他不止代表个人,也代表组织将温暖送到每户村民家中。为了解决村里吃水难的问题,他几经奔波,促成引水工程。在水位下降,难以为继时,他又义务用“小四轮”为

观后感《王伯祥电影观后感,王伯祥先进事迹》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先进事迹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