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美人何处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美人何处读后感800字

美人何处读后感800字

发布时间:2019-10-29 来源:互联网

安意如美人何处读后感。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人在阅读的过程中,知识与能力在同步增长。一个人在读过每一本书之后都会有一些收获和体会,此时不妨可以写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写作品的读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安意如美人何处读后感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安意如美人何处读后感

很久没有读书了,无意间看到了安意如的《美人何处》,便把玩起来!

安意如的文字,像一阵带着清香拂面吹来的风,让人沉醉其中,却也保持着小小的清醒,给读者留有独立思考的空间。若即若离,时远时近;不疏远,不亲昵。有时,她会把她的想法明确地表达出来,让我看到,这是一个独立的女人。有时,她会把话刻意说的模棱两可,让人去猜,去琢磨。就是在这探寻、揣摩之间,让读一本书,好象一场旅行,一次冒险。

美人去了何处,又该如何寻找?而美人的归宿,无非是英雄的怀抱,抑或香车豪宅之间。其实不然,不同的美人,便会有截然不同的归宿。

正如常言所说,没有无缘故的成功,也没有无缘故的失败,命运脉络看似混乱,实则清晰,过程倒也清楚,是萌芽、成长、延续、终结的不断循环。从某种意义上去审视,每个人都在重复着前人的路。幸而却不是绝对的重复,依然存在些许微妙变数。人与人的区别就在于,通过一条重新展开的路,达至的自我境界和目的的不同。

无论是在哪个时代,形形色色的女子绝不会稀少,有太多女子,性格各异,出色出众,如这世间百媚千红,拥有不同的受众。她们的美貌,她们的才智,她们的传奇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然而,红颜祸水却成了她们的代名词。容貌姣好是错吗?父母的给予是她们无从选择的。因着那些贪色男子、是非争斗让她们的美貌成为祸水,在人们眼中的倾国倾城却是毁了她们一生的根源。才智无双是错吗?自己的能力是她们生存的理由。就是有了她们的才智,才会吸引那些乱世英雄,成就一生传奇。

可是,她们的一生是悲惨的,有了美貌、才智却失去了爱,这是痛苦的,我想她们宁可拥有一份完整的、真心的爱,也不要拥有这些令人追逐的美貌与才智吧,她们总是被人们当作物品,在政治与利益中推来往去,有谁曾真正在意过她们心中的想法,有谁曾问过她们的意愿。也许,在世人眼中,她们只是一个拥有美丽外表的花瓶罢了。

其实美人,最动人的地方不在面若桃花,樱桃小口,不在妖娆的身段,纤细的腰支,柔顺的青丝,而在于智慧,在于情商。

却也不得不提到机遇二字。

如若唐太宗那一年没有广选天下美女,武则天永远不会进入唐宫,她后来也只是个村野农妇而已,更不会有中华民族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倘使咸丰皇帝不是好女色,爱听戏,兰儿便不会因小曲唱得好而受他关注,也就不会有之后野心勃勃的慈禧。

然而,她们生来是弱势的,是要等着男人来挑选。

但武则天也好,慈禧也好,那个选中她们的男人,也只不过是她们生命中的过客,是通向自己人生顶峰的垫脚石。对于武则天和慈禧这样的女人,容貌,身材,这些评判一般女人的标准,在她们身上倒已不再重要。被世人记住的,恰恰是她们的的智慧,她们的才华!她们让自己成功“跃龙门”,跻身皇室的才华,她们操控局势和生命中那些男人的本领,抑或她们治国的智慧。

诚然,亦有很多先天优势很强的女人。

红颜弹指老,天下若微尘。当芳华已逝,韶光待尽,曾经那些引以为傲的资本都成为可怜的笑话。最后,只有那智慧,会凝成胸口的朱砂痣,窗前的白月光,仍然是那样美丽的容颜,不曾改变。

然后你发现,对一个女人的成功而言,智商固然重要,情商无疑更重要。其实不光是女人,世人皆如此。想起一句话:红颜弹指老,天下若微尘……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人生若只如初见安意如读后感


人生若只如初见安意如读后感(一)

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只看了题目,觉得这可能是一本一爱一情小说;仔细赏读,发现它是一本讲诗的书;读完全书,才发觉它涵盖了古代许多诗人的佳作赏析、他们的生平以及情感经历。

80后美一女作家安意如用轻一盈唯美的文字把我带回了那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时代,一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一个男人们的天下。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往事都化为红尘一笑。只留下初见时的惊艳、倾情。忘却也许有过的背叛、伤怀、无奈和悲痛。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界。

初见惊艳,再见依然,在我看来,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初见,惊艳。蓦然回首,曾经沧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纳兰一性一德的词清新婉约,可以直抒胸臆,给人很深的人生感悟。

人生若只如初见那该多好,每个人最初和你相遇,那种美好的感觉一直就象春天绽放的花,那种温馨、自然、真诚、回忆,一直弥漫在了你的生命中。小学英语教学论文为什么在人的交往中会有误会、费解、猜测和非议呢?只有淡淡如水的情怀不就足够了吗?

我想君子之交淡如水也就是这个道理吧。

人生若只如初见安意如读后感(二)

有太多人喜欢这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

可见我们遗憾深重。命运像最名贵的丝绢,怎样的巧夺天工,拿到手上看,总透出丝丝缕缕的光,那些错落,是与生俱行的原罪。

这一阕,人生若只如初见后面的话其实是可以略去不看的。其他的七句,是为了迎一合这个词牌而存在。而人生若只如初见是泄露的天机,在浩如烟海的词赋里,也是独绝的存在。实在难找到可以和这句话比肩的句子。用力去想,好象也只元好问那句:问世间,情为何物?勉强可以相当。

两句话,都参透了世情,问懵了苍生。小时候听故事,喜欢听故事遥遥的开头。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某一个地方,有个某个人,在某一天,她怎么样一切在刚刚开始的时候都很是美好。

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与地是合在一起的;在很久很久以前,大地上还是洪荒,没有人;在很久很久以前,女娲炼五彩石补天,捏黄土造人。是的,在那一切混沌未明的时刻,时光如一卵一,一切的故事还没有破壳而出。来不及发展,我们还来不及悲伤。

初见,在杭州的西湖。一个叫白素贞的蛇妖看上了一个叫许仙的弱冠少年。淡烟急雨中,借伞同船,凝眸深处,是心波微漾,我对你的情是小荷露了尖尖角。

初见,在清净的书院。一个叫祝英台的女子轻轻坐在一个叫梁山伯的书生身边,她叫他:梁兄。三载同窗,一朝诀别,楼台相会,你终省得,我就是许你的九妹,可是,此刻知晓,花期已误,我们之间是否太迟?

初见,在大汉的未央宫。她身姿曼一妙,体无瑕疵,更胜她姐姐飞一燕三分,合德,她美得让人脱口而出红颜祸水。刘骜,她是命中的魔星。有了飞一燕和合德,你是否还会记得,当日从黄金辇上伸出手来,柔情似水,邀我同车的情形。

初见,是在骊山的行宫。一次皇家谒见,稚气明朗的玉环给皇帝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武惠妃死后,大唐的皇帝需要一个新的女人了。无法抑制的一爱一恋,促使他设法纳了自己的儿媳。容若是在白居易写下【长恨歌】的千年之后,说出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话的。想来千年前初见的那刹,回眸一笑百媚生、三千宠一爱一在一身该是惹人赞叹的。

初见。我是蒙昧的孩童,天真无邪,兼被初遇的光彩迷惑了双眼,看不见世事的峥嵘。投向你,如从断崖上纵身扑入大海。如此义无返顾。我也知道情深不寿,天妒红颜。可还是心存侥幸,希望和你是例外。

可是后来的故事总是那么凄惨:许仙背叛了白一娘一子,使她心如死灰,永镇雷锋塔;祝英台成了马家妇,梁山伯呕血而亡,最后的相守,也不过是化成彩蝶一双,算不得成全;曾经的宠冠三宫,被人赞许的贤妃班婕妤,在长信宫中银牙咬碎,泪水滴破脸颊也改不了秋扇见捐的命运;玄宗回马杨妃死,马嵬坡上三郎终是背弃了玉环,生死诀别。南方荔枝的鲜甜怎化得尽黄花满地无情死的苦涩。于是就有了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叹息

盛衰开谢,悲欢离合是轮回之道。你共我,怎么躲得过?

如若,人生若只如初见,愿宝黛初会就各自转身,两两相忘,省却那滴不尽的相思血泪抛红豆;愿金莲对武松不要起意,不要生情,不节节纠缠,就不会衍生恩怨,最后不会手刃佳人,血溅寒堂。如若,如若人生若只如初见,诸葛亮隆中相见,清茶奉君,转身就该掩了柴扉,关门高睡,不要六出祁山,光复汉室。壮志未酬身先死;梁山好汉只管跟着晁盖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生辰纲这样的不义之财来多少劫多少,不要跟着宋江混什么狗屁功名,图什么正途出身,搞到寥儿洼招魂幡动,依稀鬼哭。万世豪情一朝消散。什么是正途?可知,刘项原来不读书。

一爱一情用来遗忘,感情用来摧毁,忠诚用来背叛,在时之洪流中起落,人心常常经不住世事熬煮。一切都存在变数。猜得着故事开头,却往往料不到最后结局。我们躲不开尘世后那只翻云覆雨手。

人生若只如初见。短短七个字,炸断了多少故事尾巴。无论是词还是人生,这后面都该是初见即是收梢,不用惋惜,不要落泪。留得住初见时心花无涯的惊艳,才耐得住寂寞终老。

人生若只如初见安意如读后感(三)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

一时惊艳,一个清代的富家公子,竟然能写出这样温婉细腻的词来,真是惊叹不已。于是在网上看到安意如的这本书时,就打算慢慢的看下来。

这是一本解释或是讲述古代诗词的,用作者背后的故事来讲述诗词本身的意境。我不是唐诗宋词的一爱一好者,只是觉得这些东西都很美很美,可是看完这本书真的要鄙视自己以前的鄙陋了,多么绚烂美好的瑰宝啊,怎么以前上了那么多年的语文课,都没有一个老师来讲述一下呢,应试教育的悲哀吧。安意如用了感一性一细腻的笔触描写一副副感人的古代故事。李隆基与杨贵妃以及与梅妃,鱼玄机、薛涛、朱淑真这些才女的或是悲惨或是无奈或是放纵的生活,潘岳(美男子潘安)的悼亡妻,苏轼悼念亡妻王弗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李冶的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杜牧与扬州的千样惆怅,陆游与唐婉在沈园的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一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太多了。

印象最深的是陆游与唐婉的一爱一情悲剧了,从小就是听着越剧里面的陆游与唐婉才子佳人的分离,对于陆母的百般阻挠很是不能理解,以至于后来在书上读到那个豪气悲凉的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就对不上号了,这是那个当年在沈园与分花拂柳的一爱一人相对无言的陆游吗?呵呵,有点迷茫了。

玖完全书,我已经彻底迷上了诗词,于是回家翻箱倒柜找出N年前买的宋词三百首看了起来,和以前看真的感觉不一样了,呵呵,推荐大家都看看这本【人生只如初见】!

维以不永伤——读安意如的《思无邪》


轻轻翻动书页,便有一个遥远的世界在指尖宛然轻舞,唤醒了我内心沉睡的古典情愫。许多文字,纯粹得让人怜惜,唯美的让人感动。

在众生喧闹的时代里,依然能够抽身而出,有幸得到千年前灵动诗句的濡养,便会有一种莫名、微妙的幸福感觉。我,一个微薄而独具的心魂对千年前的感情有了感应。于是欣喜,低回,感动。安意如说:诗经是彼岸花。我想,我会流连于这样一场盛大的彼岸花开。一辈子难以自拔。

只要你喜欢,也许此岸的你早已经泪流满面。

诗三百,确实是前世无邪的记忆,偶尔轻吟几句,你的心也许会温润丰盈。

其实,在正确的时间遇见一个正确的人是种大幸福,而在某个时间,邂逅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未尝不是场美丽的意外

【必备】人生若只如初见安意如读后感(860字)


读书,读好书是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观看一本好书之后,我们会受益匪浅,有一些启发。此时不妨可以写一篇读后感将自己的见解记录下来。读后感是阅读一本书之后,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记录。值得收藏点赞的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必备】人生若只如初见安意如读后感(860字)”,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人生若只如初见安意如读后感(篇一)

我不是一个文人,也不是一个爱文的人,和这样文的书籍相识也是出自于身边有许多的文人。

因为与文人相比自己知道不足在那里,有时身边的人,第一次问说不会,行;第二次问说没听过,也行;可到了第三次再问时,你是什么样的感受?总之我的感受是我应该学习点他们的东西,除了能和他们交流之外,更重要的是自己好象也有了那么一点文学的细胞!!有点虚荣,可这样上进的虚荣,我想有还是比没有好的多。

就这样我认识了这本书,也认识了安意如这个八十后的小姑娘,她是个厉害的小姑娘,同是八十后的人,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长这么大的。作者唐诗、宋词、诗经可以说一切与文人有关的东西她都能说出原由始末!不佩服不行!!!

还是说一说这本书吧!收获有以下几点,我也只能是管中窥豹,略见一般。有读过和有见解的可以共同讨论讨论。

收获之一: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山河象征着国家,就是有在大的报复,对国家的政治及其他的局面也只能是远之却帮不上什么忙,如果有这样的国家意识还不能实现,不如珍惜我们身边的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也是对国家奉献的更一种表达方式,不是有一句广告词说,每个人进步一小步,社会就进步一大步吗!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明天就象一张期票,我们想去拥有,但它却是一个未知数,昨天是一张过了期的支票,有钱也那不到,那今天就是人民币,是现金,所一一定要好好的把握好手上仅有的现金,花要花出点价值来。

学会珍惜是一种美德,珍惜人,珍惜事,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珍惜朋友,珍惜家人,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和尚未拥有的!不要等到什么都没有才知道什么是悔恨。想每个朋友都应该做到: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收获之二:零落成泥碾做尘,只有香如故。梅花的精神,在冬日里,无论有多么大的风雪袭来,都能傲立雪中,不屈不挠,绽放迎春。就连毛主席也有诗云:风雪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翘,翘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从中笑。

梅花有一种气节,说不出的气节,在诗人的笔下若隐若现,让人充满想象。什么样的气节,每个读过的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零落成泥碾做尘,即使是化做尘土,无人视见,但却给人留下一世的清香。是清香吗?我想有比清香更清香的品质。

收获之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王国维老师的《人间词话》中说到读书的境界,其中的第二种境界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现在的我也不知道在读书中这首情感性很弄的诗有什么样的作用,因为不知所以对此充满了好奇,我呀,就是一个好奇心很重的人,有时充满好奇是一件好事,有一种探索的欲望让我能更好的对读书产生兴趣。

收获之四:做一个让学生读得懂的老师。这一句没有诗了,朴实的到家,说都能看懂,怎么才能让我的学生读懂,不是学生的问题,就是我自己的问题了,在我们读书时,有的书有兴趣,有的书没有兴趣,兴趣从那里来,书的作者有了百分之九十的起引作用,老师也是一样,要想让学生读得懂,就要使自己变的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看来个人的魅力和学识还是要提升的,提升到让他们爱不释手。

做一个让学生读得懂的好书,就应该象有梅花的品质,牡丹的娇艳,莲花的清廉,永远都充满朝气,和学生们一道走到他们的世界中,品味童心,品味善良和智慧。

人生若只如初见安意如读后感(篇二)

原以为时间是一条长长的直线,贯穿脚下伫立的地方,向前疾驰而去。直到很久以后才发觉真相并非如此。

365天4小时58分56秒。地球绕太阳一周。

27天7小时43分11秒。月亮绕地球一周。

23小时56分4秒。地球自转一周。

日复一日,从180度经线回到180度经线,循环中划出完美的弧度时间是圆形的。

就这样,又回到原点。

是不是我们在错误的地方,在错误的时间里有一个错误的邂逅,而现在,我们的世界只是一张薄薄的卷子,一个红色的数字。除此之外,一切都可以像荼蘼般生生相错,包括友谊,如此匆忙的逃离,心有不甘,但无法回避,只有大步走,不回头。

恍惚间想起纳兰容若的那首诗: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却变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铃霖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若人生只如初见,多好

没有开始就没有结束

就这样,挺美。

只是,为什么我们不能回到原点。

不管如何,若,人生只如初见,所有的结局都不会那么惨淡,人我两忘,相对无言。

末......

巨响,硝化物,疏氧化物,刺激性气味,火焰,都粉碎成漫天的繁华。

20xx年夏末,全国人民的视听功能不断地磨损。

偶尔在对着天空舒张瞳孔时,会想起来,曾经的人和事,人是懂得回忆的动物,寂寞的是因为失去,我知道有时候失去的比整个世界还要多。只是,很多事,当时也只道是寻常。

人生若只如初见安意如读后感(篇三)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

一时惊艳,一个清代的富家公子,竟然能写出这样温婉细腻的词来,真是惊叹不已。于是在网上看到安意如的这本书时,就打算慢慢的看下来。

这是一本解释或是讲述古代诗词的,用作者背后的故事来讲述诗词本身的意境。我不是唐诗宋词的爱好者,只是觉得这些东西都很美很美,可是看完这本书真的要鄙视自己以前的鄙陋了,多么绚烂美好的瑰宝啊,怎么以前上了那么多年的语文课,都没有一个老师来讲述一下呢,应试教育的悲哀吧。安意如用了感性细腻的笔触描写一副副感人的古代故事。李隆基与杨贵妃以及与梅妃,鱼玄机、薛涛、朱淑真这些才女的或是悲惨或是无奈或是放纵的生活,潘岳(美男子潘安)的悼亡妻,苏轼悼念亡妻王弗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李冶的“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杜牧与扬州的千样惆怅,陆游与唐婉在沈园的“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太多了。

印象最深的是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了,从小就是听着越剧里面的陆游与唐婉才子佳人的分离,对于陆母的百般阻挠很是不能理解,以至于后来在书上读到那个豪气悲凉的“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就对不上号了,这是那个当年在沈园与分花拂柳的爱人相对无言的陆游吗?呵呵,有点迷茫了。

读完全书,我已经彻底迷上了诗词,于是回家翻箱倒柜找出N年前买的宋词三百首看了起来,和以前看真的感觉不一样了,呵呵,推荐大家都看看这本《人生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安意如读后感(篇四)

偶然看到一本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开始,是被这本书的书名所吸引,人生若只如初见这个若字是世上多少人期望的,可惜永远不会实现,世间人大多喜欢假设,曾经和将来,因为遗憾和希望,不得不说,人生若只如初见,真是美丽的,又惆怅的。

凡心所向,皆是虚妄。当自己从梦境中走出时,我仍是我自己。一个人工作,生活,到处走走停停 初见惊艳,再见依然,在我看来,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初见,惊艳。蓦然回首,曾经沧海。只怕早已换了人间。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纳兰容若的诗。他的诗是看透尘世生活的结晶,透着淡淡的哀愁。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纳兰长于情深于情,他的词清新婉约,可以直抒胸臆,给人很深的人生感悟。

诗词歌赋,乐府文言,都有属於它背後的构思,书中,安意如对古典诗词背後的故事娓娓道来,从班婕妤的《团扇歌》到白居易的《长恨歌》,从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到陆游的《衩头凤》,杨玉环、卓文君、陈阿娇、唐婉、鱼玄机、薛涛、李清照、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她们的人生际遇,她们的才情,她们的传奇故事和关於她们的诗词歌赋,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文学之门。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希望人生若只如初见,也许就是因为等闲变却故人心吧!人心是最难坚持的,它易变。帝王与每位妃嫔初见时都有情,只是人心难守,帝王心更难守。班婕妤将赵飞燕与赵合德送入宫后,就断送了自己的帝王爱,唐明皇也是将众多女人抛弃后才能与杨贵妃相守。而多变的不仅仅是帝王心,是每个人的心。心变后,却仍能冠冕堂皇地道故人心易变。可恨!可悲!人生不再如初见,或许会没有心变人离的闹剧吧!虽然这是一本书,但给以我内心深处的却是无尽的伤痛与震撼后默默的眼泪与哭泣,爲什麽呢?也许是书中无尽的誓言只留下寂寞的等待,我庆幸我没有出生于古代。

我欣赏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勇气,但我不希望若女生若只如初见,我希望的是时间、事情、一切的一切只能向前,或许这样会带给我更多的勇气。而事实也就是如此,一去不复返,我只能有更多的勇气向前冲,而不是凄凄哎哎。

人生若只如初见安意如读后感(篇五)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才发现,最美的花期早已错过;

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却感叹最晴朗的天空已然落幕。

其实人生,便也如此,蓦然回首时,往事都已如烟般幻灭。有些东西不曾拥有过,而拥有的也渐渐随时间殆尽,不免怅然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

初见又如何,若不懂得珍惜,它们也不是一样会被冲淡到自己也记不清究竟是为了什么。就像黛玉。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若西子胜三分”的她,着实是红楼中的一场悲剧。寄人篱下,便被礼教缚了身份,痴爱的不敢去追求,一把花锄,一弯冷月,演绎一曲“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千古悲歌。直到身归离恨天,饮恨黄泉也难逃遗憾的命运。

若那时,她珍惜与宝玉的那份感情,也许上天会给她一点怜悯,让爱情可以眷属,让故事可以结局。

想想青史,也不过虚名一场,妄得世人倾慕,到头来两手皆空。还赔上了青春韶华,纵然有千般遗憾,也只能叹息尘世无情。

岁月流去,了无痕迹,有些东西来不及拥有,那只是因为当初从未用心珍惜。倘若给自己一次重来的机会,能把一时的悉数追回,不知道还会不会有人,懂得珍惜?

再看庭前,希望可以看到最美的花期,在生命中绽放;

再随天外,希望可以赏到最晴的天空,在生命中舒展。

人生若只如初见安意如读后感(篇六)

若,人生若只如初见,多好。他还是他的旷世名主,她还是她的绝代佳人,山河丽人两不相侵。没有开始,就没有结束。

——题记

春江花月夜,一个一生只留下两首诗的人,却留下了“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的绝代佳唱。子夜的吴歌,浅浅的;淡淡的忧伤,谁吟唱……“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絮絮而来得江流挟着柔情的月,巧妙地绕过芳甸,妩媚的月照着书林,大片盛开的鲜花披发发着沁人肺腑的暗香倒映在月色下,原本肆意尘俗的美变得孤高洁雅了。

从前,从没想过,原本那些古诗词也可以那么美,就仿佛进入了一个幽寂的森林,耸入云霄的树上滴落着晨露,清如镜的谭就好似“潭面无风镜未磨”。就好似爱丽丝走在那奇妙的仙境,闭上眼睛,悄悄聆听,倾听那古诗词的古老气味,倾听读诗词的悲伧浑郁,倾听古诗词的高调婉转,倾听那只属于诗人的心灵呼叫,就似乎那天空失群的大雁,低低盘旋。它内心的孤傲,彷徨,无人知晓,它眼角的泪无人知晓。

千年的诗,千年的伤,无人了解,可是安意如却将它诠释的那么好,可谓是“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她用精辟,柔美的文字向我们描绘了一件件历史旧事,一段段令人伤感的爱情,一个个寂寞诗人的独白。从“吾爱孟夫子,风骚天下闻”到“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人丽人来”从鱼幼薇的悲伤,孟浩然的恬淡到张祜的“一曲悲歌,两行清泪”无处不布满着对诗人的赞美与同情,以及对万世变迁的无奈。曾经风光的杜甫,亲眼目睹唐朝的繁荣与败落,假如不是经受过期间的浸礼,又有谁能写出闻名的《三吏》《三别》呢?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的张若虚,仅存的两首诗成为我们对他了解的独一途径。

诗词中的风花雪月,侠骨柔肠,让我整理然觉悟,原来古诗词中也有这般催泪而下的浪漫,这般复杂交错……

若,人生若只如初见……

痛,并精彩着——读安意如《人生若只如初见》


故事中,他们总是悲剧收场,诗人心中愁绪无法排遣,便化作一首首传世佳作。读着这些作品,依稀可以窥见他们的黯然神伤,听见一声声无奈的叹息。

然而这些故事太让人惋惜,凄美的不像是真的,我们宁愿读不到这些好诗词,也希望他们能够一生一是一双人。

可人生总是不让人如愿,它不会让人每天都看到花好月圆,它让人看着天边一钩残月思念着满月,看着满地落红思念着春芳潋滟。残缺的爱情就像黄昏时分天边那抹凄艳的晚霞――美丽、哀愁。爱情让人伤痛,可古往今来人们从来未曾胆怯过,总是前赴后继,最后遍体鳞伤。

无论盛世如唐或乱世如南宋,无论宫廷深苑或秦楼楚馆,他们的爱情从未金贵完满。

他,才气直上干云霄;她,亦是才情斐然、貌美如花。他们曾经赌书消得泼茶香、琴瑟相和。然而,他们究竟错过了。幸运如辛弃疾者,可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而大多数人并没有这么幸运:一错,就是永远。十年生死两茫茫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爱情,太伤痛又太美妙。再坚强的人也会在他面前败下阵来,遣不散的绕指柔情,悠悠在心头。再多无法言说的伤痛,也无法阻止我们飞蛾扑火。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一切就不会发生――不会痛,也不会有这一场痴狂。可就这么平淡地走过一生的旅程,风平浪静,单调乏味。我宁愿痛,也要赴这一场精彩的盛宴。

读安意如《陌上花开》有感作文1000字_高一读后感


若是单看《陌上花开》这本书的书名,有些单调,其实陌上花开四个字本身诗意横生,只是网络上过多地将她当做网名,个性签名等,给人一种用烂了的感觉,而且单看这书名,内容啊,主旨啊,什么都看不出来,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大概是本网络爱情小说吧。翻开后,我发现我真的是大错特错了。

安意如在这本书中写了什么呢?当然不是庸俗至极的网络爱情小说了,里面是对于乐府诗歌的介绍,解析和感触等。

读了这本书,我发现诗歌不仅仅是唐代那种大气磅礴,或者是委婉含蓄的绝句和律诗。乐府的诗歌美到了极点,汉语中简短的句子,拼凑的天衣无缝。乐府的诗歌似种在心中的蔷薇,里面积郁的情感,又如长大的猛虎,如人所吟:“那猛虎在细嗅着蔷薇,一刚一柔,却如此交融,故,刚如冷石,心中仍存柔弱莲花。”

这本书中既有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的委婉,也有感君千金意惭无倾城色的娇羞;既有郎艳独绝,世无其二的美满,也有罗代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的错过,既有谢公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的欣悦,也有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的悲叹……乐府的诗歌轻轻一唱唱出婉转爱情,似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安意如,书中有对她的简介:作家以细腻深入的古典诗句赏析独树一帜,影响广泛,因《人生若只如初见》为众人所熟知。这本书的上架建议为文学散文,而私家标签恰恰反映了这本书的主旨和风格:文学修行,避世之心,无常 远游,隐居,诗茶相契,西藏,云南。

这本书的文字只有清淡二字方可形容,是日已过,命亦随减。生命如此短暂,无常,我们无需耗费光阴,在无用之事上,是有期许,亦无期许。文字修行也许就是这样的凝聚,消散,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过程。

流浪在人间烟火里的我们,性情浮躁,真正欠缺的不是经历了多少,而是缺少这一方净地。品茗读书。人生梦如路长,若不能及时用这种清淡的文字洗涤自己的心灵,千山踏破,亦只是画地为牢!

这本书悄会故人,遥对旧事,它生命力如此强盛,心深处缱绻的光明与温暖,它挟持着我,令我相信,迢迢尘世的尽头,有光明守望,有归宿可栖。

乐府,不仅仅是乐府。

在历史中游历,犹如行走在蔷薇园,你可以看到那些华美的诗句,清淡有情且韵味深长,一如绽放的花般鲜艳,一如明日之花将凋零,或喜或悲。

这本《陌上花开》,注定要以史来绎情,陌上花开缓缓归,归去的是我们的心,还是我们的人?

最后我想用苏东坡的一首诗,来诠释我的感受。

陌上花开(苏轼)

陌上花开蝴蝶飞,

江山犹似昔人非。

遗民几度垂垂老,

游女长歌缓缓归。

[荐]读后感人生若只如初见安意5篇


当我们通过努力终于做到了博览群书,心中的知识便会融汇贯通形成自己的认识,我们可以经常去读一些经典的书籍作品来丰富自己,好的作品会引起阅读者的共鸣,在看作品之后一定会触动内心,此时可以抽出一点点时间写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想法。那么该要如何写好作品读后感呢?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荐]读后感人生若只如初见安意5篇,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读后感人生若只如初见安意 篇1

有太多人喜欢这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

可见我们遗憾深重。命运像最名贵的丝绢,怎样的巧夺天工,拿到手上看,总透出丝丝缕缕的光,那些错落,是与生俱行的原罪。

这一阕,“人生若只如初见”后面的话其实是可以略去不看的。其他的七句,是为了迎合这个词牌而存在。而“人生若只如初见”是泄露的天机,在浩如烟海的词赋里,也是独绝的存在。实在难找到可以和这句话比肩的句子。用力去想,好象也只元好问那句:“问世间,情为何物?”勉强可以相当。

两句话,都参透了世情,问懵了苍生。小时候听故事,喜欢听故事遥遥的开头。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某一个地方,有个某个人,在某一天,她怎么样……一切在刚刚开始的时候都很是美好。

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与地是合在一起的;在很久很久以前,大地上还是洪荒,没有人;在很久很久以前,女娲炼五彩石补天,捏黄土造人。是的,在那一切混沌未明的时刻,时光如卵,一切的故事还没有破壳而出。来不及发展,我们还来不及悲伤。

初见,在杭州的西湖。一个叫白素贞的蛇妖看上了一个叫许仙的弱冠少年。淡烟急雨中,借伞同船,凝眸深处,是心波微漾,我对你的情是小荷露了尖尖角。

初见,在清净的书院。一个叫祝英台的女子轻轻坐在一个叫梁山伯的书生身边,她叫他:“梁兄。”三载同窗,一朝诀别,楼台相会,你终省得,我就是许你的九妹,可是,此刻知晓,花期已误,我们之间是否太迟?

初见,在大汉的未央宫。她身姿曼妙,体无瑕疵,更胜她姐姐飞燕三分,合德,她美得让人脱口而出“红颜祸水”。刘骜,她是命中的魔星。有了飞燕和合德,你是否还会记得,当日从黄金辇上伸出手来,柔情似水,邀我同车的情形。

初见,是在骊山的行宫。一次皇家谒见,稚气明朗的玉环给皇帝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武惠妃死后,大唐的皇帝需要一个新的女人了。无法抑制的爱恋,促使他设法纳了自己的儿媳。容若是在白居易写下《长恨歌》的千年之后,说出“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话的。想来千年前初见的那刹,“回眸一笑百媚生、三千宠爱在一身”该是惹人赞叹的。

初见。我是蒙昧的孩童,天真无邪,兼被初遇的光彩迷惑了双眼,看不见世事的峥嵘。投向你,如从断崖上纵身扑入大海。如此义无返顾。我也知道情深不寿,天妒红颜。可还是心存侥幸,希望和你是例外。

可是后来的故事总是那么凄惨:许仙背叛了白娘子,使她心如死灰,永镇雷锋塔;祝英台成了马家妇,梁山伯呕血而亡,最后的相守,也不过是化成彩蝶一双,算不得成全;曾经的宠冠三宫,被人赞许的贤妃班婕妤,在长信宫中银牙咬碎,泪水滴破脸颊也改不了秋扇见捐的命运;玄宗回马杨妃死,马嵬坡上三郎终是背弃了玉环,生死诀别。南方荔枝的鲜甜怎化得尽黄花满地无情死的苦涩。于是就有了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叹息

盛衰开谢,悲欢离合是轮回之道。你共我,怎么躲得过?

如若,人生若只如初见,愿宝黛初会就各自转身,两两相忘,省却那滴不尽的相思血泪抛红豆;愿金莲对武松不要起意,不要生情,不节节纠缠,就不会衍生恩怨,最后不会手刃佳人,血溅寒堂。如若,如若……人生若只如初见,诸葛亮隆中相见,清茶奉君,转身就该掩了柴扉,关门高睡,不要六出祁山,光复汉室。壮志未酬身先死;梁山好汉只管跟着晁盖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生辰纲这样的不义之财来多少劫多少,不要跟着宋江混什么狗屁功名,图什么正途出身,搞到寥儿洼招魂幡动,依稀鬼哭。万世豪情一朝消散。什么是正途?可知,刘项原来不读书。

爱情用来遗忘,感情用来摧毁,忠诚用来背叛,在时之洪流中起落,人心常常经不住世事熬煮。一切都存在变数。猜得着故事开头,却往往料不到最后结局。我们躲不开尘世后那只翻云覆雨手。

人生若只如初见。短短七个字,炸断了多少故事尾巴。无论是词还是人生,这后面都该是……初见即是收梢,不用惋惜,不要落泪。留得住初见时心花无涯的惊艳,才耐得住寂寞终老。

读后感人生若只如初见安意 篇2

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只看了题目,觉得这可能是一本爱情小说;仔细赏读,发现它是一本讲诗的书;读完全书,才发觉它涵盖了古代许多诗人的佳作赏析、他们的生平以及情感经历。

80后美女作家安意如用轻盈唯美的文字把我带回了那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时代,一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一个男人们的天下。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往事都化为红尘一笑。只留下初见时的惊艳、倾情。忘却也许有过的背叛、伤怀、无奈和悲痛。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界。

“初见惊艳,再见依然”,在我看来,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初见,惊艳。蓦然回首,曾经沧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纳兰性德的词清新婉约,可以直抒胸臆,给人很深的人生感悟。

人生若只如初见那该多好,每个人最初和你相遇,那种美好的感觉一直就象春天绽放的花,那种温馨、自然、真诚、回忆,一直弥漫在了你的生命中。小学英语教学论文为什么在人的交往中会有误会、费解、猜测和非议呢?只有淡淡如水的情怀不就足够了吗?

我想君子之交淡如水也就是这个道理吧。

读后感人生若只如初见安意 篇3

《人生若只如初见》第一次见到这本书的时候,是在朋友家里的书桌上。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话本是不俗的,只是感觉,若写书的人连自已的书名也起不好,要套用一句古诗来给自已的书命名,且先不说俗不俗,这种做法不免让人感得哗然取宠,所以连翻的欲望也没有了。

后来,朋友说这本不错,又因家里实在没书看了,再到朋友家,顺便捎了回来。

写书的人是位年轻的女子。她似在谈诗,又像在谈风月,更像是用清丽,感性的笔调,给读者讲一个个凄世绝美的恋曲。旷世的奇才,绝代的佳人,似笑非笑的嫣然,执迷不悔的凛然,心照不宣的释然,让人不免沉浸在千百年前才子佳人的爱恨情仇中恍恍然!

从名门闺秀,幽雅贤德的班婕妤繁华过尽,因飞燕合德失庞所作《团扇歌》开篇,引出纳兰容若的人生若此如初见,行文巧妙,也灰讥幽默,也不乏言词的狠毒。

我不甚喜欢《团扇歌》,诗作得还巧妙,比喻打得还好,还忧切动人,我依旧是不喜欢。不喜欢班婕妤爱不敢爱,恨不敢恨的个性。虽安意如评她清高自诩,目下无尘,处处以大闺秀自处,以至失庞后,不哭不闹,安静躲开旁人,偷偷的把自已忧伤哀怨揉进《团扇歌》里。把古代妇女的美德及柔弱演绎到极致。我只是有点婉惜并不喜欢。如此一个德材兼备的佳人,结局却甚凄凉。还是喜欢杨玉环的个性,爱就爱了,从来不去想她眼里的三郎是她的公公,是天下旷世的明君。她眼里爱是平等,也不受外界任何因素影响。她呼他如平民老百姓夫妻般的叫着三郎,平常人家的小日子,对深宫帝院来言,却成了不寻常!她在他面前只想做个小女人,有点任性,喜欢被娇宠,也小心眼般的吃醋。

她爱他,所以受他的恩宠便成了理所当然,他受她,也是倾城所付,不,是倾国所付也在所不惜。他因她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她是个不涉政的娇憨女人,最终变了风云,不知身在福中亦也祸,更不知身系天下安稳。王朝动乱,因为有她的关系,却不是她的错,收拾残局里,却需要一个宛转蛾眉马前死才戛然而止。爱得娇憨,爱得纯碎,爱得平等。爱到死也无所怨。只求三军齐发,护我三郎早日回长安!

读后感人生若只如初见安意 篇4

我不是一个文人,也不是一个爱文的人,和这样文的书籍相识也是出自于身边有许多的文人。

因为与文人相比自己知道不足在那里,有时身边的人,第一次问说不会,行;第二次问说没听过,也行;可到了第三次再问时,你是什么样的感受?总之我的感受是我应该学习点他们的东西,除了能和他们交流之外,更重要的是自己好象也有了那么一点文学的细胞!!有点虚荣,可这样上进的虚荣,我想有还是比没有好的多。

就这样我认识了这本书,也认识了安意如这个八十后的小姑娘,她是个厉害的小姑娘,同是八十后的人,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长这么大的。作者唐诗、宋词、诗经可以说一切与文人有关的东西她都能说出原由始末!不佩服不行!!!

还是说一说这本书吧!收获有以下几点,我也只能是管中窥豹,略见一般。有读过和有见解的可以共同讨论讨论。

收获之一: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山河象征着国家,就是有在大的报复,对国家的政治及其他的局面也只能是远之却帮不上什么忙,如果有这样的国家意识还不能实现,不如珍惜我们身边的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也是对国家奉献的更一种表达方式,不是有一句广告词说,每个人进步一小步,社会就进步一大步吗!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明天就象一张期票,我们想去拥有,但它却是一个未知数,昨天是一张过了期的支票,有钱也那不到,那今天就是人民币,是现金,所一一定要好好的把握好手上仅有的现金,花要花出点价值来。

学会珍惜是一种美德,珍惜人,珍惜事,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珍惜朋友,珍惜家人,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和尚未拥有的!不要等到什么都没有才知道什么是悔恨。想每个朋友都应该做到: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收获之二:零落成泥碾做尘,只有香如故。梅花的精神,在冬日里,无论有多么大的风雪袭来,都能傲立雪中,不屈不挠,绽放迎春。就连毛主席也有诗云:风雪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翘,翘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从中笑。

梅花有一种气节,说不出的气节,在诗人的笔下若隐若现,让人充满想象。什么样的气节,每个读过的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零落成泥碾做尘,即使是化做尘土,无人视见,但却给人留下一世的清香。是清香吗?我想有比清香更清香的品质。

收获之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王国维老师的《人间词话》中说到读书的境界,其中的第二种境界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现在的我也不知道在读书中这首情感性很弄的诗有什么样的作用,因为不知所以对此充满了好奇,我呀,就是一个好奇心很重的人,有时充满好奇是一件好事,有一种探索的欲望让我能更好的对读书产生兴趣。

收获之四:做一个让学生读得懂的老师。这一句没有诗了,朴实的到家,说都能看懂,怎么才能让我的学生读懂,不是学生的问题,就是我自己的问题了,在我们读书时,有的书有兴趣,有的书没有兴趣,兴趣从那里来,书的作者有了百分之九十的起引作用,老师也是一样,要想让学生读得懂,就要使自己变的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看来个人的魅力和学识还是要提升的,提升到让他们爱不释手。

做一个让学生读得懂的好书,就应该象有梅花的品质,牡丹的娇艳,莲花的清廉,永远都充满朝气,和学生们一道走到他们的世界中,品味童心,品味善良和智慧。

读后感人生若只如初见安意 篇5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

一时惊艳,一个清代的富家公子,竟然能写出这样温婉细腻的词来,真是惊叹不已。于是在网上看到安意如的这本书时,就打算慢慢的看下来。

这是一本解释或是讲述古代诗词的,用作者背后的故事来讲述诗词本身的意境。我不是唐诗宋词的爱好者,只是觉得这些东西都很美很美,可是看完这本书真的要鄙视自己以前的鄙陋了,多么绚烂美好的瑰宝啊,怎么以前上了那么多年的语文课,都没有一个老师来讲述一下呢,应试教育的悲哀吧。安意如用了感性细腻的笔触描写一副副感人的古代故事。李隆基与杨贵妃以及与梅妃,鱼玄机、薛涛、朱淑真这些才女的或是悲惨或是无奈或是放纵的生活,潘岳(美男子潘安)的悼亡妻,苏轼悼念亡妻王弗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李冶的“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杜牧与扬州的千样惆怅,陆游与唐婉在沈园的“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太多了。

印象最深的是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了,从小就是听着越剧里面的陆游与唐婉才子佳人的分离,对于陆母的百般阻挠很是不能理解,以至于后来在书上读到那个豪气悲凉的“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就对不上号了,这是那个当年在沈园与分花拂柳的爱人相对无言的陆游吗?呵呵,有点迷茫了。

读完全书,我已经彻底迷上了诗词,于是回家翻箱倒柜找出N年前买的宋词三百首看了起来,和以前看真的感觉不一样了,呵呵,推荐大家都看看这本《人生只如初见》!

读后感人生若只如初见安意(精选6篇)


读了作品 之后,了解了这篇文章用朴素的文笔抒发了深厚的感情。我们可以用文字将所思所想书写下来,以下是读后感大全编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读后感人生若只如初见安意,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读后感人生若只如初见安意 篇1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安意如人生若只如初见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天,又一次重读了80后女作家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古典诗词的美丽与哀愁》,全书以诗词为鉴赏的由头,以散文化的笔触,抒写了古典诗词中的爱情 故事 与浪漫情怀。而我,也许因为在病中,不仅仅身体虚弱,精神更是脆弱得无以复加,难以抵御这来得太过于紧密的情感的冲击,竟数次失语流泪……

可叹纳兰容若,能写下如此深刻而黯然的词句。他当时恐不仅仅是在感慨班婕妤的不幸,更是发自肺腑地喟叹“人生若只如初见”吧!可叹安意如,以女作家特有的细腻与敏感,从纳兰容若的诗词中,如此细微地体察他的一片肺腑之心,他们若是相识,定能成为知己吧?

纳兰说得多好,“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深秋悲画扇”。如果我们只是如初见面时一样,并不曾继续深入地交往,你永远是我心中的佳人“在水一方”,我也永远只是从你窗前走过的'友好过客,一切将会多么美好。只因“达达”的马蹄声犯的那个错误,我惊了你的春梦,你摇动了我的心扉,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柳永在作别那些爱着他的歌妓时,是否也会想着,与她们若只如初见,就不会伤感离别?东坡在伤怀亡妻时,是否也会想着与她若只如初见,就不用“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了?汉唐,两宋,中国从来不缺少才子佳人,可总是罕见真正的相知相守,不计较得失,不拘泥礼法,不慑于权势!才子佳人的故事往往都是以悲剧收场:才子因为才,可以只顾风流,来赢得“青楼薄幸名”;佳人年老色衰,色衰则爱弛,终究只能孤独老去,让后人或喟叹或伤感。喜欢安意如对苏轼的评价:“他能够从于自己的感觉。”感觉,比之于感情,更加鲜活。无论何时,跟着感觉走,感觉是感情中最感性、最真实,也是最有力量的部分。有了感觉,他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词坛宗主,而是有血有肉的词客,用词句来抒写自己的感觉。

还说纳兰,他似乎很敏感,常人不察的东西,都能在他的笔下生动地呈现。他写“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深秋悲画扇”,他写“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些语句如此动人心魄,一看到就让心瞬间停跳,因为痛得深。读他的词,心灵真的很脆弱,一句话,能让人心痛好久,让人的心脆弱得不堪一击,眼里总是充盈着泪水。这样细腻的词句,出自长于骑射的侍卫之口,其情感似乎来得更加深邃而热烈。让我们再轻吟一遍这首诗: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深秋悲画扇。等闲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读后感人生若只如初见安意 篇2

有太多人喜欢这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

可见我们遗憾深重。命运像最名贵的丝绢,怎样的巧夺天工,拿到手上看,总透出丝丝缕缕的光,那些错落,是与生俱行的原罪。

这一阕,“人生若只如初见”后面的话其实是可以略去不看的。其他的七句,是为了迎合这个词牌而存在。而“人生若只如初见”是泄露的天机,在浩如烟海的词赋里,也是独绝的存在。实在难找到可以和这句话比肩的句子。用力去想,好象也只元好问那句:“问世间,情为何物?”勉强可以相当。

两句话,都参透了世情,问懵了苍生。小时候听故事,喜欢听故事遥遥的开头。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某一个地方,有个某个人,在某一天,她怎么样……一切在刚刚开始的时候都很是美好。

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与地是合在一起的;在很久很久以前,大地上还是洪荒,没有人;在很久很久以前,女娲炼五彩石补天,捏黄土造人。是的,在那一切混沌未明的时刻,时光如卵,一切的故事还没有破壳而出。来不及发展,我们还来不及悲伤。

初见,在杭州的西湖。一个叫白素贞的蛇妖看上了一个叫许仙的弱冠少年。淡烟急雨中,借伞同船,凝眸深处,是心波微漾,我对你的情是小荷露了尖尖角。

初见,在清净的书院。一个叫祝英台的女子轻轻坐在一个叫梁山伯的书生身边,她叫他:“梁兄。”三载同窗,一朝诀别,楼台相会,你终省得,我就是许你的九妹,可是,此刻知晓,花期已误,我们之间是否太迟?

初见,在大汉的未央宫。她身姿曼妙,体无瑕疵,更胜她姐姐飞燕三分,合德,她美得让人脱口而出“红颜祸水”。刘骜,她是命中的魔星。有了飞燕和合德,你是否还会记得,当日从黄金辇上伸出手来,柔情似水,邀我同车的情形。

初见,是在骊山的行宫。一次皇家谒见,稚气明朗的玉环给皇帝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武惠妃死后,大唐的皇帝需要一个新的女人了。无法抑制的爱恋,促使他设法纳了自己的儿媳。容若是在白居易写下《长恨歌》的千年之后,说出“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话的。想来千年前初见的那刹,“回眸一笑百媚生、三千宠爱在一身”该是惹人赞叹的。

初见。我是蒙昧的孩童,天真无邪,兼被初遇的光彩迷惑了双眼,看不见世事的峥嵘。投向你,如从断崖上纵身扑入大海。如此义无返顾。我也知道情深不寿,天妒红颜。可还是心存侥幸,希望和你是例外。

可是后来的故事总是那么凄惨:许仙背叛了白娘子,使她心如死灰,永镇雷锋塔;祝英台成了马家妇,梁山伯呕血而亡,最后的相守,也不过是化成彩蝶一双,算不得成全;曾经的宠冠三宫,被人赞许的贤妃班婕妤,在长信宫中银牙咬碎,泪水滴破脸颊也改不了秋扇见捐的命运;玄宗回马杨妃死,马嵬坡上三郎终是背弃了玉环,生死诀别。南方荔枝的鲜甜怎化得尽黄花满地无情死的苦涩。于是就有了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叹息

盛衰开谢,悲欢离合是轮回之道。你共我,怎么躲得过?

如若,人生若只如初见,愿宝黛初会就各自转身,两两相忘,省却那滴不尽的相思血泪抛红豆;愿金莲对武松不要起意,不要生情,不节节纠缠,就不会衍生恩怨,最后不会手刃佳人,血溅寒堂。如若,如若……人生若只如初见,诸葛亮隆中相见,清茶奉君,转身就该掩了柴扉,关门高睡,不要六出祁山,光复汉室。壮志未酬身先死;梁山好汉只管跟着晁盖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生辰纲这样的不义之财来多少劫多少,不要跟着宋江混什么狗屁功名,图什么正途出身,搞到寥儿洼招魂幡动,依稀鬼哭。万世豪情一朝消散。什么是正途?可知,刘项原来不读书。

爱情用来遗忘,感情用来摧毁,忠诚用来背叛,在时之洪流中起落,人心常常经不住世事熬煮。一切都存在变数。猜得着故事开头,却往往料不到最后结局。我们躲不开尘世后那只翻云覆雨手。

人生若只如初见。短短七个字,炸断了多少故事尾巴。无论是词还是人生,这后面都该是……初见即是收梢,不用惋惜,不要落泪。留得住初见时心花无涯的惊艳,才耐得住寂寞终老。

读后感人生若只如初见安意 篇3

《人生若只如初见》第一次见到这本书的时候,是在朋友家里的书桌上。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话本是不俗的,只是感觉,若写书的人连自已的书名也起不好,要套用一句古诗来给自已的书命名,且先不说俗不俗,这种做法不免让人感得哗然取宠,所以连翻的欲望也没有了。

后来,朋友说这本不错,又因家里实在没书看了,再到朋友家,顺便捎了回来。

写书的人是位年轻的女子。她似在谈诗,又像在谈风月,更像是用清丽,感性的笔调,给读者讲一个个凄世绝美的恋曲。旷世的奇才,绝代的佳人,似笑非笑的嫣然,执迷不悔的凛然,心照不宣的释然,让人不免沉浸在千百年前才子佳人的爱恨情仇中恍恍然!

从名门闺秀,幽雅贤德的班婕妤繁华过尽,因飞燕合德失庞所作《团扇歌》开篇,引出纳兰容若的人生若此如初见,行文巧妙,也灰讥幽默,也不乏言词的狠毒。

我不甚喜欢《团扇歌》,诗作得还巧妙,比喻打得还好,还忧切动人,我依旧是不喜欢。不喜欢班婕妤爱不敢爱,恨不敢恨的个性。虽安意如评她清高自诩,目下无尘,处处以大闺秀自处,以至失庞后,不哭不闹,安静躲开旁人,偷偷的把自已忧伤哀怨揉进《团扇歌》里。把古代妇女的美德及柔弱演绎到极致。我只是有点婉惜并不喜欢。如此一个德材兼备的佳人,结局却甚凄凉。还是喜欢杨玉环的个性,爱就爱了,从来不去想她眼里的三郎是她的公公,是天下旷世的明君。她眼里爱是平等,也不受外界任何因素影响。她呼他如平民老百姓夫妻般的叫着三郎,平常人家的小日子,对深宫帝院来言,却成了不寻常!她在他面前只想做个小女人,有点任性,喜欢被娇宠,也小心眼般的吃醋。

她爱他,所以受他的恩宠便成了理所当然,他受她,也是倾城所付,不,是倾国所付也在所不惜。他因她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她是个不涉政的娇憨女人,最终变了风云,不知身在福中亦也祸,更不知身系天下安稳。王朝动乱,因为有她的关系,却不是她的错,收拾残局里,却需要一个宛转蛾眉马前死才戛然而止。爱得娇憨,爱得纯碎,爱得平等。爱到死也无所怨。只求三军齐发,护我三郎早日回长安!

读后感人生若只如初见安意 篇4

我不是一个文人,也不是一个爱文的人,和这样文的书籍相识也是出自于身边有许多的文人。

因为与文人相比自己知道不足在那里,有时身边的人,第一次问说不会,行;第二次问说没听过,也行;可到了第三次再问时,你是什么样的感受?总之我的感受是我应该学习点他们的东西,除了能和他们交流之外,更重要的是自己好象也有了那么一点文学的细胞!!有点虚荣,可这样上进的虚荣,我想有还是比没有好的多。

就这样我认识了这本书,也认识了安意如这个八十后的小姑娘,她是个厉害的小姑娘,同是八十后的人,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长这么大的。作者唐诗、宋词、诗经可以说一切与文人有关的东西她都能说出原由始末!不佩服不行!!!

还是说一说这本书吧!收获有以下几点,我也只能是管中窥豹,略见一般。有读过和有见解的可以共同讨论讨论。

收获之一: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山河象征着国家,就是有在大的报复,对国家的政治及其他的局面也只能是远之却帮不上什么忙,如果有这样的国家意识还不能实现,不如珍惜我们身边的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也是对国家奉献的更一种表达方式,不是有一句广告词说,每个人进步一小步,社会就进步一大步吗!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明天就象一张期票,我们想去拥有,但它却是一个未知数,昨天是一张过了期的支票,有钱也那不到,那今天就是人民币,是现金,所一一定要好好的把握好手上仅有的现金,花要花出点价值来。

学会珍惜是一种美德,珍惜人,珍惜事,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珍惜朋友,珍惜家人,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和尚未拥有的!不要等到什么都没有才知道什么是悔恨。想每个朋友都应该做到: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收获之二:零落成泥碾做尘,只有香如故。梅花的精神,在冬日里,无论有多么大的风雪袭来,都能傲立雪中,不屈不挠,绽放迎春。就连毛主席也有诗云:风雪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翘,翘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从中笑。

梅花有一种气节,说不出的气节,在诗人的笔下若隐若现,让人充满想象。什么样的气节,每个读过的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零落成泥碾做尘,即使是化做尘土,无人视见,但却给人留下一世的清香。是清香吗?我想有比清香更清香的品质。

收获之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王国维老师的《人间词话》中说到读书的境界,其中的第二种境界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现在的我也不知道在读书中这首情感性很弄的诗有什么样的作用,因为不知所以对此充满了好奇,我呀,就是一个好奇心很重的人,有时充满好奇是一件好事,有一种探索的欲望让我能更好的对读书产生兴趣。

收获之四:做一个让学生读得懂的老师。这一句没有诗了,朴实的到家,说都能看懂,怎么才能让我的学生读懂,不是学生的问题,就是我自己的问题了,在我们读书时,有的书有兴趣,有的书没有兴趣,兴趣从那里来,书的作者有了百分之九十的起引作用,老师也是一样,要想让学生读得懂,就要使自己变的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看来个人的魅力和学识还是要提升的,提升到让他们爱不释手。

做一个让学生读得懂的好书,就应该象有梅花的品质,牡丹的娇艳,莲花的清廉,永远都充满朝气,和学生们一道走到他们的世界中,品味童心,品味善良和智慧。

读后感人生若只如初见安意 篇5

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只看了题目,觉得这可能是一本爱情小说;仔细赏读,发现它是一本讲诗的书;读完全书,才发觉它涵盖了古代许多诗人的佳作赏析、他们的生平以及情感经历。

80后美女作家安意如用轻盈唯美的文字把我带回了那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时代,一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一个男人们的天下。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往事都化为红尘一笑。只留下初见时的惊艳、倾情。忘却也许有过的背叛、伤怀、无奈和悲痛。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界。

“初见惊艳,再见依然”,在我看来,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初见,惊艳。蓦然回首,曾经沧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纳兰性德的词清新婉约,可以直抒胸臆,给人很深的人生感悟。

人生若只如初见那该多好,每个人最初和你相遇,那种美好的感觉一直就象春天绽放的花,那种温馨、自然、真诚、回忆,一直弥漫在了你的生命中。小学英语教学论文为什么在人的交往中会有误会、费解、猜测和非议呢?只有淡淡如水的情怀不就足够了吗?

我想君子之交淡如水也就是这个道理吧。

读后感人生若只如初见安意 篇6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

一时惊艳,一个清代的富家公子,竟然能写出这样温婉细腻的词来,真是惊叹不已。于是在网上看到安意如的这本书时,就打算慢慢的看下来。

这是一本解释或是讲述古代诗词的,用作者背后的故事来讲述诗词本身的意境。我不是唐诗宋词的爱好者,只是觉得这些东西都很美很美,可是看完这本书真的要鄙视自己以前的鄙陋了,多么绚烂美好的瑰宝啊,怎么以前上了那么多年的语文课,都没有一个老师来讲述一下呢,应试教育的悲哀吧。安意如用了感性细腻的笔触描写一副副感人的古代故事。李隆基与杨贵妃以及与梅妃,鱼玄机、薛涛、朱淑真这些才女的或是悲惨或是无奈或是放纵的生活,潘岳(美男子潘安)的悼亡妻,苏轼悼念亡妻王弗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李冶的“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杜牧与扬州的千样惆怅,陆游与唐婉在沈园的“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太多了。

印象最深的是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了,从小就是听着越剧里面的陆游与唐婉才子佳人的分离,对于陆母的百般阻挠很是不能理解,以至于后来在书上读到那个豪气悲凉的“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就对不上号了,这是那个当年在沈园与分花拂柳的爱人相对无言的陆游吗?呵呵,有点迷茫了。

读完全书,我已经彻底迷上了诗词,于是回家翻箱倒柜找出N年前买的宋词三百首看了起来,和以前看真的感觉不一样了,呵呵,推荐大家都看看这本《人生只如初见》!

笛声何处读后感


笛声何处读后感(一)

很早就看过这本书,最初是因为被这本书的名字所吸引。从书架上取下,翻看几页,才知道是余秋雨所着,而且讲述的是关于有些偏门的角度昆曲。读书时就很喜欢余秋雨,他的文章很随一性一,也有涵养,【文化苦旅】、【千年一叹】、【霜冷长河】、【行者无疆】、【借我一生】这些书都影响了我整个读书生涯。从这些书中,我读出了对历史的探寻,对文明的留恋,对自我的感悟,对世界的审视。而这本【笛声何处】,却是余秋雨作为一名学者向我们展现他心中的昆曲世界,对昆曲的遗存的探寻中,感受到昆曲的厚重及沧桑的历史进程。

昆曲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中华文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某一种文化如果长时间地被一个民族所沈溺,那么这种文化一定是触及到了这个民族的深层心里。以这种标准来衡量,中华民族在艺术文化充分成熟之后有几种群体一性一痴迷值得注意。第一是唐诗,第二是书法,第三就是昆曲。昆曲曾经让中华民族痴迷了两个多世纪。大致来说,整个十七世纪致清代乾嘉之交,基本上属于昆曲世纪。

依稀还记得一首诗词,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是出自【洛城春夜闻笛】的里的一首诗。羌笛声中怨杨柳,自古以来,笛声总和忧愁相思分不开家。正因那一首首泣舟悲戚的曲子,哀怨动人的词调,笛声总是揪动着离人的心弦。很多人觉得,中国的笛声太过轻柔,让人忘却了他的存在。一旦忘记了历史中还有这样的一部分,一切就变得冷峻而粗糙。

【笛声何处】这本书所弥漫着的那一丝曾让人为之沉迷数百年的气息,一直都说中国的地理分为南北方,其实中国的文化也分为南北方,当然笛声也是如此。苏州的笛可谓闻名天下。在箫笛之乡萌发出的昆曲,不可谓不令人惊叹。昆曲的笛声凄美婉转,令人窒息。悠扬的曲调中漂浮着苏州城中积淀千年的悲欢离合,流徜着秦淮水里舞动数载的月明黄昏。由于工作忙碌,平日的生活也比较粗浅,学习不足,很少有所高雅的机会,感受这样的音乐。通过这本书的如诗如醉的描述,算是可以理解书中老余所赋予的深长意味,但是由于才疏学浅,见识浅薄,还是无法把心中的感受完整得地化作文字。

这本书除了对昆曲较为专业的介绍以及来龙去脉的整理,还为昆曲提一供了一种成功的范型(社会历史还会在诸多戏剧形态中进行筛选,把那些能与当时当地广大观众的审美心理定势相对应的形态稳定下来并加以强化,这便是我们所说的范型),虽然昆曲随着时间流逝已经示弱,但对后世的影响远未消逝,所以说不能说昆曲消亡了,它的范型仍被其他戏剧借用。昆曲在美学、诗词。戏剧上有十分高的造诣和艺术价值。如高度诗化的风范、雅俗组接方式、连缀型的松散结构、演出的仪式一性一和游戏一性一等。昆曲对于中国戏曲的影响是十分广泛深刻的,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昆曲也成为了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令人十分欣喜。希望借着这样的东风,能够加深加强对昆曲的地方保护,毕竟老祖宗留下来的财富是中华文明最珍贵的东西,他是和全世界文明都不一样的神奇瑰宝。老余的书里还分析了【牡丹亭】,提到牡丹亭是一种青春的生命的存在,我十分认同。【牡丹亭】可以说是昆曲里最出名的戏曲较短,昆曲本身也是一种诗词艺术和戏剧艺术的完美融合。而【桃花扇】体现了一种封建社会衰亡的迹象,因为整个社会已提不出新的思想,里面最一精一彩的一句戏词是你看国在那里,家在那里,君在那里,父在那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

【笛声何处】向我展示了平日不曾看到的昆曲世界,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绚烂和深邃,感受到了高雅的沧桑感。让我浮躁的心得以些许平静,也对中国的古文化更产生了一丝迷恋。一直觉得读书不一定要有多大的实效一性一,对心灵的洗礼和滋润才是最应该最追求的。而想【笛声何处】这样的典籍就给我心灵的滋养。

笛声何处读后感(二)

似乎等待是女人的专利如画的江南水乡里,不知到底有多少红颜被埋葬;烟雨朦胧中,不知道有多少等待良人归来的痴情女子在翘首盼望。她们力气去一爱一,去等。可是,总应该有人告诉她们,有些人,有些感情,是再也等不回来的。

故事开始的很平静。

小荷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欧一陽一则属于另一个世界。原本没有任何交叉点的两个人,却因为十年前一个善意的谎言而纠结在了一起。欧一陽一的到来,就像往荷平静的心湖里投了一颗五彩石子,从此不再安稳如初。

在小荷对欧一陽一的感情升华的时候,欧一陽一却带着遗憾离开了。

欧一陽一离开了,小荷却不能再习惯没有欧一陽一的日子了。她也像阿婆一样,心中有了一个要等的人。

可是,结局真的能像电一影中演的一样吗?

如果你不能承诺,请不要留下任何东西在这里?――包括你的感情。这是我曾经在一部电视剧里见过的一句话。欧一陽一走之前留下了两件东西,一个是笛子,永远留在了博物馆的玻璃展台里;另一个就是感情,永远溶在了小荷的心里。

欧一陽一带不走小荷,这良辰美景奈何天终究也锁不住欧一陽一,他总归是要走的。不是欧一陽一对小荷感情不够深,而是纵然碧丝前万条,哪能系得游人住。欧一陽一只是千万个过往游人中的一个。

小荷真的能等到欧一陽一吗?我觉得这是个注定了的悲剧。谁又能保得齐小荷不会成为另一个阿婆呢?小荷在重蹈覆辙。

既然留不下,就不要留下感情;如果等不到,就不要再等下去。

韶华去了不再来,一个人的青春年华稍纵即逝。如果把自己的感情和时光投入到抓不住的幻影中,终生不渝,也不见得就是好事。我希望每个人把握住自己的人生,享受现在。

乡关何处读后感


乡关何处读后感(一)

易粉寒

好人来到世界,像一粒糖抛向大海

这本书存在我的IpAD里很久了,无意中打开,看完了第一章,随后看完了整本书。

开篇《江上的母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野夫的母亲投江自杀了。一个生不逢时的女子,在战乱中,父亲抛弃了她们母女,戎马生涯加官封爵,而后令娶妻生子。女子至死不愿意原谅她的父亲。

一个不原谅父亲的女儿,一辈子都会活在不幸中。被遗弃感成了她生命里的主题。无论是结婚生子,等待儿子出狱,还是后来走出深山,与儿女生活在一起,被遗弃感一直在她心中。所以最后,野夫的母亲选择了跳江。

"一个68岁的老人,在经历了她坎坷备尽的生涯后,毅然走向了深秋的长江,那是水冷如刀,残阳似血,真难以想象我柔肠寸断的老母,是怎样一步几回头地走向那亘古奔流的大河,她最后的回眸可曾老泪纵横?" 野夫最后去阳逻江面上寻找母亲的尸体,在长江的回水处,水上死者会在那里漂浮回旋。野夫在江湾逡巡,一具具翻开浮尸,查看面目,最终还是没有找到他的母亲。

那时的野夫已经四十岁了吧。走出深山,走进监狱,走出高墙,人生百转千回,兜兜转转,不见幸福踪影。人近中年,终于以为动荡似浮萍的人生可以安稳下来,却迎来了命运给予的致命一击:母亲跳江自杀。

幸福是相似的,不幸各有不同。但是不幸的起点大多是类似的。悲剧是一种会遗传的事物。生命的延续中,隐藏了多少密码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回头去看一个家族的历史,一个人一生的路途,可以做到管中窥豹。无需太多,即可洞悉命运的密码,命运为我们这一生涂抹了怎样的底色。

另外一篇写外婆的,说到,十年后给外婆迁坟。想将她迁回到平原。外婆的坟曾三次裂开,直到野夫去坟前明誓,一定会让她叶落归根,从那以后,那小小的坟包才安静下来。数年以后,一捧一捧的泥土拂去,檀木的香气散出,外婆的骸骨完整如初。在这篇的文末,野夫写道"许多人见过我外婆的人,偶尔见到我还会感叹——好人啊。可是好人却从无好命,

这几乎已经是这个罪恶世界的潜规则。这些好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来承担磨难的,他们像一粒糖抛进大海,永远无法改变那深重的苦涩,也许只有经过的鱼才会知道那一丝稀有的甜蜜。"谁的人生不是被抛进苦海呢?幸福就是那一粒糖溶化在你身边时,你舔舐到了那一丝甜。

写大伯张志超的那篇,写出了一个大机器运转上的螺丝钉的无奈。被历史革掉的幸福和命运。

一对青年男女,蹉跎掉了一生。中间还有一个叫罗干的,类似武林邪教中痴情反派的角色,终其一生在这对有情人之间作梗。江湖儿女的爱恨情仇,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中,只是一朵被牺牲掉的浪花,曾经盛开,但是来不及慢慢枯萎就凋零了。

关于死亡,野夫写道了许多上一辈人的离去。"一个个给过我少年养分的老人,似乎都在夕阳中列队,向着一个叫彼岸的地方出发。此岸的悲苦伴随了他们一世,我没有任何信心和能力,足以把他们留在尘世今年。

《畸人刘镇西》是我感触比较深的一篇。野夫的书写好时,刘镇西已经瞎了。"他圆睁的双眼在这个世界上始终像怒目金刚,可是却早已被暗黑遮蔽。他每天在孤老院,拿着我的书,去乞求那些识字的护理员读给他听,听着听着,那枯井般的眼眶就泉涌两行。

刘镇西会给瓷盆上烧字,用红漆写着某某单位纪念。但这手艺到了80年代末,就无用武之地。随后为了谋生,他开始自制剧毒老鼠药。药研发出来了,却不好意思叫卖,野夫让他站在街上收钱。开始帮他吆喝,路过的熟人都被拉去买。看到这一段,莫名的感动,也倍觉五味杂陈。在深山之中,这个一生不得志的刘镇西,独自研究楚辞。在异乡的青灯雨夜,屈子的骚赋一直伴随他的自我放逐,衣衫落拓的苦命人,竟对楚辞倒背如流,更对楚辞古韵研究出了一本书,当他兴冲冲地将自己写的书稿拿给野夫看,是一本楚辞韵读的手写稿,野夫再三犹豫,从书架上抽出了王力的《楚辞韵读》和《诗经韵读》。刘镇西听完,伏在野夫的膝盖上嚎啕大哭。此后,焚稿断痴,再也不谈楚辞。

两次劳改释放,高度近视,接近眼盲。娶了一个隐瞒了四次婚史的女人,女人有好几个孩子。一生没有自己的骨肉,带着妻子和养女穷苦度日,以至于屁股上长满了脓疮也没钱去看病,晚年终于买的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还未来得及入住,妻子就摔死在新楼里。无法诉说命运不公,每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密码和使命来到世间的,而有的人,他的使命或许就是诠释不幸。

在野夫离开深山的那一晚。刘镇西请客吃饭,怕家里饭菜不够,让妻女先吃,随后备了两荤一素一汤,放两幅碗筷和酒杯,取出二胡,告诉野夫,为给他送行,填了一首词并谱曲,教会了妻女。"他沙哑的嗓子,和着他五音不全的文盲妻子的如诉如泣,再加上一个少女脆生生的童音。就那样投入地缠绵回环地长歌,使得野夫涕泗交流地低泣。"刘镇西还活着,野夫说,在他终年的黑暗里,是在怎样地渴望重见天日的那一刻。

苏家桥的率性,王七婆的江湖儿女情长,荒野奔命刀枪迸鸣一生厮杀,砍砍杀杀中,他活着,儿子却小小年纪砍死他人。所有的一切都归于诗歌的平静,只有在那些豪气冲天的诗歌里,能看出80年代的伤。

时代的变迁从不停下脚步。小人物的命运随历史的大河翻滚,多少朵浪花被吞噬的瞬间,都会自己短暂的绽放浑然不觉。野夫的这本书是暗夜里痛,描绘出黑色的伤口,散落在离我们有些遥远的人间某处。从已知的过去里,悲哀地暗示着我们的未来。

作者简介:

易粉寒

作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媒体主编;"易如意"祁门红茶品牌创始人。

曾在世界月发行量前五的杂志社供职十年。

2004年出版长篇青春小说《粉红四年》,成为青春小说的代表人物;

2007年出版长篇青春小说《独自长大》;成为暖伤青春小说的先锋。

2011年出版长篇轻科幻小说《读心卡:时光深处的秘密》,连载十二个月,引起千万粉丝热追。

2013连载长篇历史玄幻小说《红莲旅馆》,以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文学功底,在玄幻小说领域独树一帜。

短篇小说近百万字,常见于国内畅销刊物《花溪》、《读者》、《青年文摘》等。

乡关何处读后感(二)

乡关在心上

北京第四中级人民法院 戴蕾

2009年5月9日,北京当代汉语研究所的公告里这样写道:"土家野夫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作家。在古体/当代诗歌、散文、小说等领域具有建树"."土家野夫的文章,承接古风,呼应民国,延续20世纪80年代,经过了20世纪90年代的磨洗,在21世纪的今天愈发珍贵。"

野夫在《乡关何处》里一共讲述了十二个故事,写母亲,写外婆,写大伯,写幺叔,写亡友。莫言在《生死疲劳》中用魔幻的笔法讲述真实,而野夫则用真实讲述真实,在文字里,他倾注了自己的苦难与记忆。

母亲历尽人生苦难,却失踪于长江,《江上的母亲》里悲恸的情感让人压抑到不自觉想要痛哭;大伯少年得志投身革命,却阴差阳错失去爱情,落寞孤独走完一生,《大伯的革命与爱情》里,真相大白后回望他曲折的人生,让人扼腕让人悲愤;还有外婆、么叔、朋友、故人……他用白描的手法写人,用东方式的思考写事,独立另类、刚正凌厉,他从哭泣的大地里走来,带着侠客般的孤独和坚持。正如易中天对野夫评价的那样:"巴山楚地多野蛮,恨海情天出丈夫。"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柴静说,近代中国,身世畸零者并不少见,但野夫的笔端是让人害怕的感情,连看得人都被他的深情和痛苦吓怕,不敢深入到这样的感受中去,他半生所受的苦,多半都来自这样的激情驱使,情感越深,创痛越烈。

生活的粗粝总是让人疼痛,自欺欺人的理想主义或许才让人温柔舒适。但野夫的笔锋里带着沉痛悲壮的感情,字字如剑,刺痛我们的神经。没有那么多的慷慨热血,只有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和沧桑感,一种毫不矫情的雍容与大气,一种涌动着激情与人性的智慧和思考,而这些,足以让我们内心激昂,足以让我们有勇气和力量找到心底的爱,找到迷失的理想,找到追问的理由。

台湾著名作家杨渡这样评价他:野夫有种不同的气质,那是介乎古之"侠客"与今之"颓废派"之间的特质。他用鞭子打这世界,也鞭打自己的内心,并以此,指向体制与组织,以及时代里还未泯灭的良知。他的散文,有一种刚正之气,让我仿佛看见一个剑客,当浊世滔滔,早已遗忘了是非黑白的界限,他还站在那里,浑身浴血,坚持人间的爱恨情仇,有恩报恩,有仇报仇,把话说分明,没有打混的余地。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野夫自己是这样解释"乡愁"的:"许多年来,我问过无数人的故乡何在,大多都不知所云。故乡于很多人来说,是必须要扔掉的裹脚布;仿佛不遗忘,他们便难以飞得更高走得更远。而我,若干年来却像一个遗老,总是沉浸在往事的泥淖中,在诗酒猖狂之余,常常失魂落魄地站成了一段乡愁。"

而这也使我想起了我的故乡。祖辈至今还居住在山东省德州市下辖的小村落里,每次回乡,淳朴的民风、勤劳的乡亲、浓浓的乡音,总是让习惯了城市生活节奏的我感到亲切和美好。犹记得那年离乡,挥着手说再见,可我分明我看到爷爷抹了把眼泪,跟着我们的车走到巷口。车渐行渐远,我的目光却舍不得离开爷爷越来越模糊的身影。大概我的乡愁就风筝的线,不论我飞得多远,乡愁总会把我拉回到家的方向,拉回到那年爷爷站在巷口留给我的模糊身影,拉回到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去田间地头的时光……我站立的大地万物都在萌发,所以我的乡愁,不像野夫的那般失魂落魄、飘摇凄凉,我的乡愁,凝集的是我对亲人的感恩和爱,思念与深情。

乡关终是在心上。

本文作者:戴蕾

乡关何处读后感(三)

文|陈岳芬

读野夫的文字,让我想起刘瑜评刀尔登的书评《红旗未曾下过这只蛋》,野夫亦是"红旗未曾下过的蛋".不过,相比于刀尔登埋首故纸堆借古讽今,趟着生活的激流颠沛而来的野夫则更为直截了当刀刀见血。

野夫笔下的人物让人扼腕叹息:

性格坚毅的母亲,年近七十却纵身一跃,将自己的余生藏匿于长江的浩渺之中,让子女无从寻觅遗恨终身,其悄然带走的,是不凡的身世以及一生的坎坷。她的身上,流淌的是黄埔八期毕业生、国民党将领的血统,这样的血缘,在建国后的日子可想而知。而可悲还在于,她从未享受父亲的嗔爱,却必须领受父亲军装的颜色。

母亲的决然赴死,再次书写了性格决定命运的挽歌。而命运,却系于跌宕起伏的现实之中,让读者不知该感叹性格、命运、抑或现实?大伯亦然。

38年入党的大伯,其经历更加九曲回肠,这样的人生遭际和爱情故事,原本只存在于文人闲来无事漏夜杜撰的传奇之中。无论是他的党籍,还是他心系终身的女人,都因一个人的几句话就全然断送了。而这两者所断送的,是大伯后半生的家庭、事业以及由此而及的一切。而这个人,在大伯溘然而逝时依然身处高位颐指气使,对他来说,提着脑袋干地下党没问题,而为了爱情,却可以将人格降到尘埃里去。人性就这么复杂,抑或爱情比主义、信仰更深刻?大伯的一生,就这样走向寂静、走向落寞,留给后人的,除了不解,就是顿足痛惜。

与野夫足够炫目的前辈相比,我更喜欢野夫笔下的同辈。

《幽人苏家桥》和《烈士王七婆》,两个江湖中人,一个隐于市井,一个糊弄市井,各有各的精彩。一个是勘破红尘而出世,一个是勘破红尘而入世;出世的还常为当局执笔杆,入世的却玩弄官商于股掌。迥异的外表下,隐约可见的是尚武又尚诗的相同质地,这大概是他们同为野夫生死之交的共同属性?

有人生如此,有朋友如斯,一生何求。野夫之所以走上写作之路,缘于他有如斯的前辈、有如此的朋辈?还是因为有了作家野夫,他的前辈方显绚烂多姿,他的朋辈方显英雄本色?

喜欢野夫的作品,不单因为人物波谲云诡特立独行,还因为文字足够"筋道",虽是时尚话语,却蕴含古韵古风。写故友,"我与老李订交忘年,情在师友之间。临歧在即,我委婉相邀他合个影,以慰落月屋梁之思。……他是一个真正的过客,游龙一现,翩然又水逝云飞了。"写忘年交瞎子哥,"人一辈子,相随心转,如水在河,岸宽则波平,岸窄则流激,没一定的。"写畸人刘镇西,"畸人,是伟大的庄子为汉语贡献的一个名词","他是那种绝不屈服和畏惧的人,还是悲风扑面地走向了衙门","他的工具箱里永远放着《楚辞》。那些异乡的青灯雨夜,屈子的骚赋一直伴随着他的自我放逐。"

在人物的描摹与事件的交代之中,又不乏深沉反思。"他就这样在离乱时代中沉默成长,随时目睹着父母的交相攻伐,以及不断改头换面的官场政治对双亲的轮番迫害。他无法鉴别长辈立场的是非,却渐渐看清社会的善恶。""全国各地的‘文革’之火并非文盲引起,主要的‘纵火犯’都是书生,……整个知识群体的道义缺失,客观上默许和纵容了暴政的为所欲为。他们为此付出了血腥代价,在当时尚未能完全唤起良知和胆识。历史普遍地作弄了那些深怀使命的人们,我们似乎永远处于一个玩笑的时代。"

读他的文字,简朴而具力道,"单位上横来直去,眼珠里青少白多",寥寥几笔,人物性格跃然纸上。间或插入的诗赋词阙,力道与韵味具足,"留得故园三分地,俟功名料理归田后。我与汝,再相守。""我大儿执黑/小儿执白/我左手下黑右手提白/我父子三人奔走于黑白两道/力图走上正道……"《围棋》一诗写的何止是围棋。

在我看来,作家无关乎故事,杜撰故事的是讲古者。作家,是文字高手,能够玩转文字者,方配称为作家。如果说,文字是作家手中之利器,那么,思想就是其内核。以独具韵味的文字,捕捉深邃的思想内核,你不想成为作家,都难。

初读有感,遂敲键盘草就此文。还将继续读野夫。

何处还乡读后感


何处还乡读后感

快到不惑之年,双手空空的我唯一的爱好是在教书之余读读好书,这段时间读得比较多的是回忆类的书,如《记忆小屋》、《浮生三记》、《浮生琐忆》等。为了生活所迫,现代人大多选择离开故乡去城市发展,繁华喧闹的城市给了我们丰富的物质享受,纸醉金迷之余我们在精神极度空虚,我知道上我们的灵魂仍然梦牵魂绕着故乡那片热土,你看现在三十岁左右就开始怀旧的作家越来越多了。

这本不厚的小书在手,沉甸甸的乡情一下子钩起了我的思绪。我的故乡离作者江飞的故乡安庆罗岭不远,也是长江边的一个小村庄, 1994年来广东读大学工作至今,背井离乡已经整整二十年,虽然我走得没有江飞远,可我远离故土的时间更长。我们村的名字里也有个“岭”字,所以读这本书我感觉特别亲切。记忆建立时间,在这本书里,作者以平实的语言讲述了祖母、外公、外婆、父亲、母亲、八爷、江龙喜老人等的故事,给我们呈现了旧时光里罗岭的无奈、艰难和苦疼。当然,在作者笔下,罗岭是一个有根的乡村,温暖亲情弥漫在那艰苦岁月中,这也是每一个人故乡的根。无论我们走多远,故乡的温情和味道永远停留在我们心尖,让我们在彷徨和失意时变得坚强。

相信每个人读这本书都有梦回故乡的感触,在这样的年代,我们需要这样一本好书温暖我们寂寞的灵魂。如果说这本书有什么小的不足,由于作者写这些文字的时间跨度较大,所以文笔上不太统一,建议删改部分章节。另外,我觉得这本书的文笔可以更平实些,毕竟我们美好的故乡是不需要任何华丽字藻去修饰的。

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消逝,故园已芜,何处还乡?回得去也找不到梦牵魂绕的旧时人物,不如一枕乡愁到天明。

琴心何处归读后感


琴心何处归读后感(一)

今天无意间看到《琴心归何处》,细细品味,我深受感动。

德国小孩呵瑞出生于一个音乐之家,三岁时就跟着外公学拉小提琴。但在那年,他的父亲因一场车祸丧身,小小的他对父亲的印象就停留在床头柜一张小小的照片里。六岁那年,妈妈带阿瑞游历欧洲,偶然发现了阿瑞有即兴作曲的能力,妈妈就在阿瑞八岁时在澳大利亚带阿瑞卖艺。期间遇到了性格开朗的打击乐手杰米,妈妈和杰米相爱了。在阿瑞九岁时,妈妈和杰米结婚了,从此一家人移居澳洲,开始新生活。

九月,阿瑞的外公,一个阿瑞最爱的人也是阿瑞的小提琴导师过世了。阿瑞悲恸不已,不停地拉着外公寄给他的练习曲。

在阿瑞亲戚的引导下,阿瑞终于在妈妈生日之际登台表演。阿瑞的音乐道路也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面。

这部小说并不是按阿瑞的成长过程的先后顺序叙述的。正如开篇第一章讲述了阿瑞发现天不怕地不怕的托马斯居然恐高。在这个基本时间中,频繁的穿插了阿瑞的往事,用了很多德语,使小说增添了异国风情。

我想,做任何事都要像阿瑞练小提琴一样,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要练到可以即兴创作为止。但这还不够,要身临其境,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曲中。在学琴过程中,阿瑞对不同音乐教法的过程值得我们体会,回想当初,妈妈带我换了一个很好的老师,每次回课都必须把谱子背出来。在以前,这是没有的,以前大多都是看谱弹奏。这种方法我适应了好久。

是啊,琴心何处归?让我们琴童们在音乐中体会人间真情吧!


琴心何处归读后感(二)

最近,我读了《琴心何处归》这本书。我读它的时候,一边读,一边泪流满面。

当我看完这本书,我不禁感慨万分,爱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有没有爱,真的不同。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不禁为主人公小男孩阿瑞的不幸的遭遇感到同情。阿瑞幼年丧父,他早已不记得父亲的脸长的什么样了,父亲走时,唯一给他留下的,只有那张父亲背影的照片。三岁那年,他跟外公学小提琴,展现了超人的才华。但是好景不长,外公去世了。是啊在美好的童年中,一下子是去了两个重要的亲人,阿瑞痛心不已,每天沉浸在悲伤中。读到这里,我的心情似乎也很伤心。然而,当我读到后面的时候,我的心顿时豁然开朗。阿瑞的朋友、老师知道了他的情况以后,决心好好帮助阿瑞脱离伤痛。他们想尽各种办法,终于,阿瑞重新站了起来,世界在他面前变宽了。

是的,阿瑞从小就是去了父亲。但是,他还有母亲,有朋友,还有小提琴可以倾诉。他虽然失去了父爱,却找回了友谊,第一次感受到了一直在他身边的母爱,他的身边充满了爱,他身边的空气都是那样的温馨,令人感到温暖,他从未孤单,从未被冷落,真正冷漠的人,是阿瑞他自己,是爱把阿瑞那颗受伤害的心上的积雪融化。

有没有爱真的不同。

喜欢《安意如美人何处读后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美人何处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