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关于母亲的文章有感 > 地图 > 读关于母亲的文章有感

读关于母亲的文章有感

发布时间:2019-10-29 来源:互联网

读《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性和规矩论述摘要》有感。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阅读完作者写的作品以后,相信心中有不少的心得,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把心中感受写出来,写一篇读后感。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该怎么写呢?也许以下内容“读《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性和规矩论述摘要》有感”合你胃口!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读《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性和规矩论述摘要》有感

浍南镇中心小学 沈文娟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进一步解决团干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保持和发扬先进性和纯洁性,五河青春特推出“学党章党规团章、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团员”(以下简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系列知识。敬请关注。今日推出“两学一做”:加强纪律建设,全面从严治党——读《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性和规矩论述摘要》有感。

古人云“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纪律,作为一种对人的行为规范和社会秩序的约定,与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密切有关。在历史上,先后出现了以剥削阶级为序列的奴隶主阶级纪律、地主阶级纪律、资产阶级纪律和以被剥削阶级为序列的奴隶阶级纪律、农民阶级纪律、无产阶级纪律。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纪律规范越来越完善和严密,纪律的种类也日益增多,管理也日渐科学。在现代社会中,随着政党政治的出现,政党纪律是迄今为止发展得最为严密的纪律。

党的纪律,就是指党内的各种规矩,它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保密工作纪律、经济工作纪律、群众工作纪律、宣传工作纪律、外事工作纪律等等。坚持党的纪律,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和社会稳定、完成党的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是当前社会转型时期从严治党、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迫切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无产阶级政党之初就明确指出:“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毛泽东在革命战争时期就提出:“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邓小平根据党的历史经验指出:“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我们的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并且能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按照自己的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为实现政治目标而组织起来的政党,有铁的纪律。严明党的纪律,正是我们的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如果没有铁的纪律,每位党员各行其是,党就不可能有统一的意志和行动,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党的战斗力就会削弱,党的事业就不能蓬勃发展,甚至会遭受严重的挫折,一事无成。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党员能否模范遵守党的纪律,做到令行禁止,它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只有遵守党的纪律,才能步调一致的前进,无往而不胜。

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为什么能靠着小米加步枪团结带领人民打败穷凶极恶的敌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靠的正是铁的纪律保证。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同样要靠铁的纪律保证。

一、严明党的纪律,是新形势、新任务对全党提出的迫切要求

严明党的纪律,是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经受住各种风险和考验,一条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党的纪律严明,全党团结统一,步调一致,凝聚成一股无往而不胜的战斗力。进入新世纪,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就国际形势来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敌对势力的渗透和腐朽没落思想的影响从未停止。就国内形势来看,我们虽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各种困难和矛盾依然存在,改革发展稳定涉及方方面面的许多深层次问题还有待于我们去把握、去解决。党在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还会面临更加复杂、更具挑战性的考验。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我们党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就必须进一步严明党的纪律。

严明党的纪律,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反腐倡廉的需要。随着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经济的发展,党所处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促进人们思想观念发生积极变化的同时,我们看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乘隙而入,程度不同地侵蚀着党员干部的思想,影响着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的党员干部特别是少数领导干部经受不住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执政的严峻考验,意志衰退,不思进取,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产生了一些腐败问题,甚至陷入了犯罪的深渊。一些基层党员干部不能严以律己,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大吃大喝、铺张浪费;有的工作简单粗暴,强迫命令;有的违法行政,吃拿卡要;有的办事不公、刁难群众;有的搞形式主义、虚报浮夸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靠教育,更要靠法治和纪律。

二、严明党的纪律,就要增强纪律观念,模范遵守和维护党的纪律

严明党的纪律,要把加强纪律修养、增强纪律观念放在首位。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绝大多数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履行了自己的职责,维护了党和人民的利益,维护了党的纪律的严肃性。但也应当看到,有一部分人满足于洁身自好,对出现的问题视而不见,麻木不仁;有的领导干部对错误思想和行为不讲正气,对党员干部疏于教育、疏于管理、疏于监督;有的好人主义严重,是非观念不明,对主张正义的人态度暧昧,对违反党纪的人忍让迁就,没有一点原则性。这些都是党纪观念淡薄的表现。因此加强纪律建设,提高全党的纪律修养,增强他们的纪律观念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

加强纪律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才能肃清党内的蛀虫,保持党的先进性,赢得人民的信赖,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只有这样,共产党才能禁受住时间的检验,永葆生命的活力,推动中国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读规矩和爱有感


读规矩和爱有感

子女是父母的天使,无论贫穷富有,父母永远把子女放在第一位;子女是父母的欢乐,生活再苦再累,有孩子就有安慰;子女是我们的希望,一切荣华富贵都不如孩子珍贵。但是如何爱孩子,每个父母必须通过学习并付出努力才会懂得爱孩子的真谛和技巧。通过班主任老师推荐图书《规矩和爱》,我从中有所领悟真正的爱是有规矩的爱,规矩和爱并重。

《规矩和爱》引用了大量的古文典籍和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了作者自己的成长过程来阐述自己的观念。全书以规矩和爱为主线,对为人父母者提出四项基本原则:不占有原则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你可以爱他、教育他,但是不能占有他;规矩和爱统一原则成功的教育是爱和规矩的结合: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情商先于智商原则一个人的成功至少70%归于情商,不到30%归于智商;共同成长原则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自己受教育成长的过程,要改变孩子,父母先改变自己。

通过本书的阅读,结合自身,我认为我们很爱孩子,但这种爱有时候表现为溺爱。真正的爱应该是在孩子成长中树立有规矩的爱。人之初规矩始,我们应该在孩子的每个阶段立相应的规矩,并认真执行。在没有规矩的爱中长大,孩子失去了感恩;在没有爱的规矩中长大,孩子学会了自卑;在没有规矩也没有爱中长大,孩子孩子失去了敬畏;在规矩和爱中长大,孩子学会了谦卑和自信。有规矩的爱才爱得有意义,有价值,被爱的孩子才能有作为,才能生活的更好。

读《规矩和爱》有感


读《规矩和爱》有感

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王涛博士在他的《规矩和爱》一书扉页上的这句话,令人印象深刻。

全书共分八个章节,循序渐进的讲述规矩和爱的关系,引导父母理性的建立有爱的规矩和有规矩的爱。精辟而又独到地为众多家长设定了为人父母的四项基本原则:不占有原则;规矩和爱统一的原则;情商先于智商的原则;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原则。读完全书,觉得获益匪浅,对于作者的很多观点,也深有同感!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四个老人、一双父母都把爱倾注在一个孩子身上,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相对于爱而言,我觉得他们更需要的是规矩。具体到耿高畅来说,可能是我们年龄较大才有了她的缘故吧,平时有些娇惯,养成了她娇气、任性的坏习惯。我想,我们的教育方式应该可以归结于溺爱型吧,是时候检讨一下我们的教育模式了!

没有不能做规矩的孩子,只有不会做规矩的父母!这句话深深地刺激了我们,激发了我们强烈的给孩子立规矩的使命感。老人们常说从小看到老,孩子们长大之后的一言一行与从小养成的规矩是密不可分的。书中介绍的做规矩,立权威,甚至打孩子等方式我们觉得都是值得去尝试的。总之,要逐步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和敬畏感!

是的,规矩可以让孩子懂得敬畏,尊重规范,约束自我意识的膨胀。爱则能让孩子懂得尊重、礼让、感恩,在得到安全感的同时,看到自己的价值,因为自己被尊重而懂得尊重他人!客观积极的自我意识来自父母客观具体的评价,表扬和批评就是爱和规矩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这些为人父母的好好去学习的。

书中还用了很大篇幅论述了培养孩子的情商的重要性,认为情商先于智商,介绍了高尔曼的情商五要素:自我意识,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同理心,人际交往技能。并指出,要培养孩子的五项情商都离不开规矩和爱的理性结合。

在没有规矩的爱中长大,孩子失去了感恩;在没有爱的规矩中长大,孩子学会了自卑;在没有规矩也没有爱中长大,孩子失去了敬畏;在规矩和爱中长大,孩子学会了谦卑和自信。相信我们合理的有效的借鉴书中的方法,我们的孩子一定能在有爱的规矩中幸福快乐地成长!

读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有感


读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有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就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要求,明确指出“坚决反对腐败,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是我们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腐败是社会毒瘤。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我们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是深刻总结了古今中外的历史教训的”。“腐败问题对我们党的伤害最大,严惩腐败分子是党心民心所向,党内决不允许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这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作为为百姓饮食用药安全提供技术保障、为行政监管提供技术支撑和为医药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服务的重要部门,关系到民生、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预防腐败工作、强化党员干部廉政教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强化教育,构筑思想防线。一是进行宗旨教育。坚持每月一次以上的政治理论学习,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干部职工,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宗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党员干部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干部职工的理论素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为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为构建和谐系统打下了扎实的政治理论基础。二是进行法制教育。不定期邀请检察官开展预防职务犯罪讲座,参观警示教育基地,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算好自己的政治、经济、名誉、家庭、亲情、自由、健康“七笔账”,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和依法行政的意识,自觉做到“用权为民,清廉一生”。三是开展廉洁从政教育。教育全体干部职工按照《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及中纪委的有关规定,自觉廉洁从政,做到“四个管住”,即管住自己的“心”,不该想的不想,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拿;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吃;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不去。引导干部职工明确是非、善恶、美丑的界线,增强用党纪政纪约束自己,用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自己,用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意识。四是强化职业道德教育。要将职业道德作为对检验检测人员教育培训的核心内容,通过教育,引导广大检验检测人员增强政治意识、法律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诚信意识,自觉抵制不正之风。

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增强自律意识。一是以“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指导,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为切入点,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时对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工作进行分解,明确责任,层层签订责任状,做到逐级负责,并建立干部廉政档案。二是加强政治监督,保证政令畅通。要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令能够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防止和纠正有悖于党纪政纪的问题,要在抓好经常性教育,坚决惩处影响政令畅通的违纪行为。三是加强权力监督,保证党员干部掌好权、用好权。防止干部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一要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加强监督,防止任人唯亲。二要在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基础上加强监督,防止个人专断和擅权。三要政务公开,实行阳光下的监督,防止徇私舞弊,做到既勤政廉政,又取信于民。四是加强民主监督,建立健全单位民主生活。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原则,在单位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自由又有纪律的和谐工作氛围。

三、强化措施,增强廉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对抽样、检验检测等容易发生腐败的重点岗位、重点工作、重点环节,完善和创新相应的工作制度,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规范抽样、检验检测行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有效地推进反腐倡廉各项任务的落实。二是把党风廉政工作的各项要求,通过会议宣贯、图片展览、心得撰写等方式落到实处,教育党员干部严以律己,奉公守法,以群众利益为根本,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通过开展党员示范岗评选活动,发挥优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打造廉洁药检、公正药检、满意药检做出贡献。三是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度。在人事、财务、检验等关键岗位推行公开行政制度,以公开促透明,以公开促监督。定期对中层及以上干部进行民意访谈,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岗位考核工作制度,采用科学、灵活的考核形式,加大考核力度。四是重点加强节日期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力度,坚决杜绝收受现金礼券等现象发生,保证检验工作的廉洁性与公正性。

党风廉政建设和预防腐败工作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树立信心,强化制度建设,认真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及中纪委的有关规定,相信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系统的反腐败工作定会取得较大的成果,一个科学公正、严谨准确、廉洁务实、高效为民的系统很快会崭新地展示在公众面前。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爱和规矩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爱和规矩

我是一位新老师。刚当班主任时,怕我管不住,我对孩子们很严厉,刚进班就给孩子们定规矩,一犯了错误,就说一不二地按照规矩予以惩罚,这种高压的方式让班级基本稳定,也达到了我的预期。

现在静下心来想想,一年多来,给予孩子的严厉多于微笑,批评多于协商,呵斥多于原谅,偏专制的管理对于一个新教师老师来说,是比较有效的。但是时间久了,问题暴露得也比较明显,孩子在老师不在的时候常常会做出违规违纪的事情。这样做班主任,我觉得很累。

规矩是一定要有的,我想没有人会否认,规矩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规矩让我们的工作有序、有效,没有规矩的自由主义,短时间内,让我们感到自由和轻松,时间一长,种种坏习惯便悄然滋生,到那时想改犹如芒刺在背,拔除十分痛苦。

那么,就需要教育者在规矩中渗透爱的表达,我认为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在制定规矩、运行规矩中教师的雷厉风行是必须的,在全班大声而严厉的告诉大家,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你犯错误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在前期要交代清楚。教师严格的形象对学生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在执行过程中,我觉得要特别注意给学生留面子,之前,因为我的冲动和莽撞,也致使过学生因为自尊心受挫而无法做思想工作,虽然学生当时没有跟我顶撞,可是从他不屑的眼神中,我已经感受到了自己的失当。所以,无论有多么冲动和愤怒,一定不能当众呵斥学生。

在办公室处理学生,可以适当严格一些,当然,也不是冲着学生发火,可以让他先反思一会儿,想一想为什么老师要处理自己。

陶行知说:

你的教鞭底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所以无论如何,请不要让孩子觉得你的教育中只有权威、冷漠和嘲笑。对待学生也是如此,学生是我们明天的朋友还是敌人,就取决于我们今天的态度。

如果可以,我还是觉得在疾言厉色后,多跟学生一起走一走谈一谈,取得学生的信任之后,就能给自己省下很多麻烦。

任教第一年,我的爱心泛滥,结果威信丧失殆尽,班级混乱不堪,第二年开始,我声色俱厉,班级表面上安然无事,孩子们内心却很受压抑。我希望自己能不断摸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从维持秩序会会长真正向灵魂工程师靠近。

《规矩和爱》读后书评


《规矩和爱》读后书评

周炜平(55号周钲—父亲)

花了整整两个晚上的时间,读了孩子老师推荐的这本书,不生嘘唏。一边庆幸自己还是有很多观念相似,一边也在懊恼曾经错误的一些行为,应该更早阅读到这本书。

哈佛教育学家王涛博士不仅从学术角度,更从父亲的亲历来告诉我们,爱与规矩并不矛盾,更不对立,融合爱融合规矩,寻找平衡,树立孩子健康的人格才是教育的核心。

文中开篇就提出一个观点:学做父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换句我们熟悉的话说就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行直接潜移默化改变着孩子。这让我想起大儿子上一年级的时候,因为从没有做父母的经验,一直认为生活是家庭负责,学习应该是学校负责,把孩子送到学校,放学送到托学班就完了。最后的记过就是孩子完全成了学校里的头疼人物,不是恶作剧就是打架,学习成绩更是一落千丈。从这点看,确实,父母不是一种称谓,而是一种责任,需要去学习、去领悟如何才能成为合格的父母。非常庆幸的是,我们很快意识到问题,及时进行了修正,并偶然的契合和王涛博士的“不占有原则”、“情商先于智商原则”、“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原则”。

在两个孩子的过程中,我大多数时候以我的价值观和认识在践行这教育的方法,虽不知道对错,但从孩子的现在的基本性格来看,还能聊以自慰。总结起来也就如下两条:

? 和孩子做朋友,更多的了解他们的内心情感需求,而非仅仅停留于物质的满足。我花了很多时间和孩子一起生活,吃饭、睡觉、聊天、玩乐等等,让孩子能感受到爱,同时也体会到他可以和你交流,因为我更愿意和他平等交流,而非滥用父亲的权威。时至今日,我和孩子们之间仍然能坐下来聊上半天,这也许就是王老师说的爱吧。

? 树立合理的规矩。记得大儿子刚转学到合肥的时候,只有我们爷俩过来,我和他一起探讨了规矩的重要性,并引导他,帮助他一起制定了一天的作息时间表和一周的时间安排。因为是一起制定的规矩,并在过程中被我和孩子妈妈严格的要求执行,至今,这一时间表让然是孩子们的生活指导,甚至慢慢内化到孩子的习惯当中。规矩和爱,从来就不冲突。

在成人的世界,自由和节制并不矛盾,追求自由需要对自身的节制,节制也并不妨碍自由。孩子总有长大的一天,在鼓励天性的同时要求自我约束也是可以平衡的。知易行难,很多道理到落实的时候总有诸多困难,谁也不能保证一定得以全部贯彻。同时,孩子作为一个具有鲜活生命的个体,有其独立的性格和灵魂,并不是同样的教育方法就能得到同样的结果,一切都会有变数,作为父母,唯一要做的就是不断学习,不断审视自身,不断修正教育方式,且行且进步!

感谢孩子给我们的幸福感!

《规矩和爱》读书心得


《规矩和爱》读书心得

最近,阅读了钟老师推荐的王涛着作《规矩和爱》,对书中提出的有关孩子的教育观点深有感触。针对书中提出的教育理论,对照自己平时对孩子的教育,有些地方做的比较贴近作者的观点,有些地方做的和作者的观点出入较大。不同的做法产生不同的效果,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孩子有益的做法要继续坚持,同时,要不断修正对孩子成长不利的一些方式方法。

对书中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就是“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这是《规矩和爱》里的中心思想,通俗的讲就是孩子需要爱,更需要规矩,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最不缺的就是家长的疼爱。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好吃、好玩的先给孩子,孩子喜欢什么玩具,想去哪里玩都尽全力满足。按照古代“孔融让梨”的思想要求孩子已经不太现实,首先家长就不可能这样要求孩子。但爱不是放纵,否则爱就变成了害,在有关孩子个人品德、学习习惯、性格培养等大是大非问题上,是必须有一定的规矩的。当然,规矩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平时一点一滴习惯的养成。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要求孩子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然会再做其他事情,这个好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所以在作业方面基本不要我们家长操心。但孩子毕竟是孩子,有时适当的惩罚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得孩子很小的时候,不知什么时候养成了挤眉弄眼的坏毛病,怎么讲也改不掉,一次又在挤眉弄眼时,我们上去就是一巴掌,孩子当时委屈的哭了一会,但从此再也不挤眉弄眼了。当然,在教育过程中一定也有许多做的不好的地方,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饭、做事拖拉、不注意个人卫生等问题,一直没有更好的办法去纠正孩子的这些坏毛病。

作者认为学做父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我们认为这就是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必须做到。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好与不好的习惯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刚上小学时,孩子看电视、玩电脑的兴趣比较大,肯定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但不玩这些又会让孩子与社会脱节,就与孩子约定平时大家都不看电视,玩电脑,周末可以多玩一会。家里人也都比较配合,平时基本上不开电视和电脑,孩子自然养成了好习惯,只在节假日才看看。

书中提到了情商与智商的关系,认为情商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更多的作用。中国的父母往往更多的关注孩子的智商情况,孩子是否比别人家的聪明,就算是现在意识到了情商的重要,也不知道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在老师的教育培养下,我家的孩子学习成绩还算可以,但明显感到孩子小小年龄就有了不应该有的压力。比如每次考试前孩子都很纠结,担心考不到100分,担心别的同学考试超过他,担心当不上班长了。缺少男孩子应该有的大度和洒脱。作为家长,我们只能尽量开导孩子,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增长知识,不是为了得100分。只要应该会的学会了,考试不要粗心,考不到100分也没什么。但要通过考试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能够经历一些挫折教育对现在孩子的成长会有很大帮助。

总之,规矩和爱并非是完全对立的两方面,爱为规矩之根源,规矩为爱之保障。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但首先要让孩子成为一位身体和心理都健康的人,这需要每位家长做好与学校老师的配合工作,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而努力。

规矩和爱(优秀范文)


【第1篇】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常常被这一样一个问题所困扰:“怎样让孩子在幼儿园既快乐又能主动遵守规则?”带着这样的疑问,我阅读了王涛博士的《规矩和爱》。书中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学习,也让我获益匪浅。

他认为孩子拥有独立的人格,他不是父母的私属品。父母可以爱孩子,但却不能占有孩子。作者的另一个观点也为我所推崇,即:尊重孩子。很多父母以为孩子小,不懂事,因此动辄对孩子进行呵斥。实际上,孩子也有其人格,你不尊重孩子,就不要期望获得孩子的尊重。你所采用的方式,实际上也会被孩子所学习。权威教育表面上很有效果,但是却存在隐忧。真正的教育,是一个灵魂与另一个灵魂的置换。

就像王涛博士所说的:当孩子闹情绪,很抓狂的时候,我们不能和他讲道理,这时他们没有接收能力,没有学习能力,等孩子平静下来以后再交流,而且要蹲下来与孩子平视,不仅要有语言交流,还要有目光的交流,要轻声轻气地说重话。通过这种交流帮助孩子避免以后再出现这样的错误;对待孩子,我们要有更多的耐心,按照孩子的特点,用孩子可以理解或是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交流,进入孩子的世界,孩子就能被我们带领……

这些方法不正是我们老师常用的吗?

所有的孩子都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让他懂得尊重、礼让、感恩,悲悯,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爱;另一个是节律、规范,用一个词来说,就是规矩。这,也就是这本书的核心。爱与规矩具有一致性,没有规矩的爱是溺爱,没有爱的规矩是教条。要建立正确的规矩,在这规矩中充满爱,才能培养真正健全的孩子。书中有很大篇幅介绍培养孩子的情商,和我们的情感教育是一致的,相信我们合理的有效的借鉴书中的方法,我们的孩子一定能快乐幸福的成长!

本书看似是给家长准备的,其实对于我们老师也是非常实用的,因为我们所面对的不仅只有孩子还有家长。我们也需要这些有效的家教方法来指导家长,为他们答疑解惑。让我们和孩子、家长们一起快乐的学习,一起健康的成长!

【第2篇】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从教也将近30年,但是怎样教育自己年幼的孩子心里却是没底。读了《规矩和爱》真的令我大开眼界,感触良多。书中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很值得我们学习。

节律、规范,用一个词来说,就是规矩。这,也就是这本书的核心。爱与规矩具有一致性,没有规矩的爱是溺爱,没有爱的规矩是教条。要建立正确的规矩,在这规矩中充满爱,才能培养真正健全的孩子。

宽严相济,是教育好孩子的重要的法则。

自己的成长环境,就是那种严父慈母形的家庭。很少体验过父爱的温暖,常常听到父亲数落我们儿女的口头禅,好像我们都不是父亲眼里的最优秀的孩子,也很少听到父亲对自己的鼓励和表扬,因为都是服从父亲的教诲和指令,也就没有过现在孩子的叛逆期,甚至没有过青春期的朝阳感受,直到一次对孩子乱花钱的管教过为严厉,引起孩子强烈的反抗“难道我们小孩子就没有自己可以喜欢的事情吗?”使我猛醒:我自然而然的传承了父亲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惩罚严厉了。过分的严格教育会压抑孩子内心的快乐。父亲对我的言传身教,有些是有益的。比如:做人要诚实守信、为人要热情善良、做事要踏实肯干、不好高骛远、不徒有虚名等等都是精华的要传承下去的,但有些地方也不是很好的,比如生活中不敢有任何闪失,小的打碎了一只水瓶,大的办错一件事,都会遭到父亲的责骂的,所以做事都小心谨慎,惊恐惊慌的。要给孩子充分信任,理解,宽容,和自由成长的空间是很重要的,这也是父母对子女爱的体现。

我们在培养孩子的习惯上,做了一些尝试。比如孩子每次做完作业在收拾书包时,摸摸这摸摸拿,基本是10几分钟都收拾不好。后来发现他是收拾书包时,一会儿想起这件事,一会儿又拿起玩具看看,根本不能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我和孩子妈就给孩子制定了规矩,书包必须在5分钟内收拾完,且中间不许打岔。起初效果不是特别好。我们就站在一边盯着他收拾,偶尔也会给他一句督促,偶尔也给予鼓励。也让他感觉到爸爸妈妈对这件事的重视,经过一段时间的渐渐地孩子学会了收拾书包。

当然为人父母要身先示范,要求孩子做到的,先要自己做到。你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你内心对规矩和爱的态度。你内心是否有爱,是否尊重规矩,要比你对孩子用怎样的方法和提什么要求重要得多。

【第3篇】

无意间在学校淘到一本书《规矩和爱》,一拿到手就爱不释手。我对书中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就是“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孩子需要爱,更需要规矩,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规矩和爱并不是完全孤立的,乃是像太极图那样相互融合又相互相互区别。

我看到或是听到很多关于父母因为教育方式不当造成孩子铸成大错的事件。比如李双江的儿子李天一,李刚的儿子,药家鑫……他们的事例很值得我们这些当妈当爸的人借鉴。他们在家里最不缺的就是家长的疼爱。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把好的先给孩子,他们想要什么、想去哪里玩都尽全力满足。

但真正的爱是有底线的,并不是不是放纵的爱。否则这样的爱就变成了害,在有关孩子个人品德、学习习惯、性格培养等大是大非问题上,是必须有一定的规矩的。规矩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平时一点一滴习惯的养成。真正的爱不是忽略型的爱,而是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爱。学做父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这就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必须做到。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好与不好的习惯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

书中还提到了情商与智商的关系,认为情商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更多的作用。我们现在的父母往往更多的关注孩子的智商情况,生怕自己家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刚开始教育孩子的时候就不怎么重视情商,等到意识到了情商的重要性了,却已经不知道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

弗郞西斯·培根说过,“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使孩子们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性格,是大有稗益的一件事。通过通篇的阅读,我其实感觉是受益匪浅的。尤其是看到那段“没有不能做规矩的孩子。只有不会做规矩的父母“更让我激发强烈的给家中小儿竖规矩的使命感。老人们常说“从小看到老”,殊不知,孩子们长大之后的一言一行与从小养成的规矩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家长们在这一点上勿必要引起足够的注意。

现在出现的很多的孩子成绩很优秀,甚至考上名牌大学,但因为各方面的压力而付出惨痛代价的不乏其数。轰动一时的卢刚事件也是其中的一桩。所以对于我所教的学生们,我往往更在乎的是他们的情商,他们的态度和对事物的世界观,其次才是知识的传授。

这本书看了之后,对于我教育自己的孩子还有班级里的孩子都有一定的帮助。也希望自己能够不断地看一些好书,不断地思考,去面对这些需要改变的孩子们。让爱和规矩正真做到统一,我们要一起努力!

《规矩和爱》读后感


【规矩和一爱一】读后感(一)

在老师的建议之下我们家长读了【规矩和一爱一】这本书真正的一爱一是带有规矩的一爱一,真正的规矩是体现一爱一的规矩,这本书强调了一爱一不是无边无拘的,规矩也不是对孩子强制的没有一爱一的教条。

孩子小的时候,也读过类似【父母必读】的有关的书,可都是比较肤浅的,那时候也没接受过心理学的知识,只是泛泛的说教,不是能够用心一爱一护理解孩子的心境。过分的严格教育会压抑孩子内心的快乐。我对孩子的总是说:不成材的成一人,做人要诚实、为人要善良、做事要踏实、不好高骛远、要虚心好学等等,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先学做父母再教育孩子。

学做父母应该先于教育孩子,学做父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不能孩子当宠物,高兴的时候喜欢孩子,不高兴的时候把自己的情绪毫无保留的发泄给孩子,自己有的时候就这样,工作中的不快也传给孩子,有时孩子会察言观色看着一妈一一妈一的脸色行一事,无意识的在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

没有人天生就是合格的父母,每个父母都需要学习和成长,要有学习的意识和愿意重新成长的谦卑态度,父母的自我成长和改变在现实中往往非常艰难,这是要靠自身的自律不断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共同进步。

我常常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期望,不忍心看到孩子在自己面前有一点闪失和痛苦,当孩子头疼感冒生病的时候,恨不得都把孩子得病转到自己身上,当孩子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思想个一性一,叛逆你的思维和你给予的教育时,你的一爱一又转化成恨,恨孩子不听自己的话,甚至狠狠的对孩子说你是不是想看到我死?看了这本书才发现我们要理一性一的来学习和判断,我们若不通过学习和反思建立起理一性一面对孩子,那这种本能的一爱一也可以成为溺一爱一的洪水而泛滥成灾。

父母这个岗位无人代替为人父母是教育也是艺术,他可以让你收获人生至乐,也可以让你收获人生至痛现在,很多家长没有把教育子女当成一人生的至要了,都不愿意静心谦卑地来阅读品味那字里行间的一爱一和美妙,而是一味的迎一合应试教育的需要,赋予孩子过多满足自己心里期望值的虚荣,恨不得孩子都是成龙成飞的材料,有时候以自己的工作为重要,忽视孩子的教育问题,虽然孩子有爷爷接送给吃好喝好,但父母的一爱一是别人带替不了,父母这个岗位是无人代理的,孩子和父母的连接是独特的,也是天然的,孩子和父母的依恋是一切社会学习的基础,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一辈子最重要的老师。

不是生了孩子就是母亲,不代表你就有教育上的养育能力。我大多就是照顾孩子生活起居,从生下来的饮食开始到上学后家长帮孩子背书包,大多数家长都是只要你能好好学习,不打架不闹事就行。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其实孩子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和我们做父母的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就要学习,己不欲,勿施于人,先要做好父母,才能教育好孩子。

为人父母要谦卑,敬畏和谦卑是智慧的开端,学做父母也要有谦卑的态度,虽然我们许多家长有很多社会这些方面的知识,但是教育孩子就是一门很难学的学科,作为现代社会的父母,所要学习的育儿知识,这些新的科学知识既有要我们有更加好学的态度,也为我们学做父母提一供了前所未有的实际指导。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只是父母教育的第一步,有效的学习还离不开谦卑的态度。

为人父母需要用心而不是用计,人的一生果效是由心发出的,我们教育孩子的果效岂也是如此!你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你内心对规矩和一爱一的态度。你内心是否有一爱一,是否尊重规矩,要比你对孩子用怎样的方法和提什么要求重要得多。只求方法而不反思自己的理念是不行的,这种只想用计,不想用心的功利态度,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玖了这本书受益匪浅,学到了好多以前不曾知道的知识,虽然做了好多年的母亲,也没有学好教育子女的这一重要学科。现在学学,虽然不是学有所用,但亡羊补牢为时也不晚。

【规矩和一爱一】读后感(二)

花了整整两个晚上的时间,读了孩子老师推荐的这本书,不生嘘唏。一边庆幸自己还是有很多观念相似,一边也在懊恼曾经错误的一些行为,应该更早阅读到这本书。

哈佛教育学家王涛博士不仅从学术角度,更从父亲的亲历来告诉我们,一爱一与规矩并不矛盾,更不对立,融合一爱一融合规矩,寻找平衡,树立孩子健康的人格才是教育的核心。

文中开篇就提出一个观点:学做父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换句我们熟悉的话说就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行直接潜移默化改变着孩子。这让我想起大儿子上一年级的时候,因为从没有做父母的经验,一直认为生活是家庭负责,学习应该是学校负责,把孩子送到学校,放学送到托学班就完了。最后的记过就是孩子完全成了学校里的头疼人物,不是恶作剧就是打架,学习成绩更是一落千丈。从这点看,确实,父母不是一种称谓,而是一种责任,需要去学习、去领悟如何才能成为合格的父母。非常庆幸的是,我们很快意识到问题,及时进行了修正,并偶然的契合和王涛博士的不占有原则、情商先于智商原则、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原则。

在两个孩子的过程中,我大多数时候以我的价值观和认识在践行这教育的方法,虽不知道对错,但从孩子的现在的基本一性一格来看,还能聊以自一慰。总结起来也就如下两条:

和孩子做朋友,更多的了解他们的内心情感需求,而非仅仅停留于物质的满足。我花了很多时间和孩子一起生活,吃饭、睡觉、聊天、玩乐等等,让孩子能感受到一爱一,同时也体会到他可以和你交流,因为我更愿意和他平等交流,而非滥用父亲的权威。时至今日,我和孩子们之间仍然能坐下来聊上半天,这也许就是王老师说的一爱一吧。

树立合理的规矩。记得大儿子刚转学到合肥的时候,只有我们爷俩过来,我和他一起探讨了规矩的重要一性一,并引导他,帮助他一起制定了一天的作息时间表和一周的时间安排。因为是一起制定的规矩,并在过程中被我和孩子一妈一一妈一严格的要求执行,至今,这一时间表让然是孩子们的生活指导,甚至慢慢内化到孩子的习惯当中。规矩和一爱一,从来就不冲突。

在成一人的世界,自一由和节制并不矛盾,追求自一由需要对自身的节制,节制也并不妨碍自一由。孩子总有长大的一天,在鼓励天一性一的同时要求自我约束也是可以平衡的。知易行难,很多道理到落实的时候总有诸多困难,谁也不能保证一定得以全部贯彻。同时,孩子作为一个具有鲜活生命的个体,有其独立的一性一格和灵魂,并不是同样的教育方法就能得到同样的结果,一切都会有变数,作为父母,唯一要做的就是不断学习,不断审视自身,不断修正教育方式,且行且进步!

感谢孩子给我们的幸福感!

【规矩和一爱一】读后感(三)

【规矩与一爱一】这本书看了一个多月终于看完了。众所周知,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多地成为了家庭金字塔顶端的小珍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一如这句老古话般。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宠一爱一和呵护让原本的小天使们或许化身成为了小霸王。针对如此的教育现状,其实很是值得用长远眼光看问题的,家长们触目惊心到想要及早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作家王涛推出的【规矩和一爱一】一书,尽管只是文字的述说,但是我们却可以在看书的过程中学习并给孩子设置一爱一的规矩。

在全书后半部分中,我们可以读到更多细节方面的规矩要求。这里的规矩是为孩子设置的规矩;这里的规矩是真正带着一爱一的温情;这里的规矩是目标明确的教育方式;这里的规矩是时刻培养孩子茁一壮成长的衡量准则。

每个孩子都是我们美好的未来。他们理应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呵护。而方法何在呢?【规矩和一爱一】这本书给了我们最好的提示,让有一爱一的规矩时刻伴随他们的成长。

《规矩和爱》读书笔记


《规矩和爱》读书笔记

许有杰

阅读《规矩和爱》是老师给的任务,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和诠释家长如何更好的面对孩子和教育孩子。你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来面对你的孩子呢?是响应你的父母的教育方式?还是通过各种媒体来学习式教育?还是用你自己的天性,没有约束,随心所欲的面对呢?

说实话钟老师在上期家长会上发布的任务中我没有当回事,心想:“很多年不看书了,突然让我来看书学习,实在是太困难了,根本看不下去。后来跟家长们聊起这事,许多家长想法和我一样。这个动作太难,看都难别说是写了,根本写不出这么铿锵有力的文章,所以家长们都会选择度娘,这一段可以复制一下,那一段也可以复制一下,这样就可以轻轻松松的变成自己写的了。当然了为了体现家长们的智慧,绝对不能让孩子知道是从百度上抄的。”

看到很多家长们貌似看透了也看懂了《规矩和爱》这本书,也总结的超好,让我感觉家长非常有才。个个都是高手,这么优秀的家长孩子们不愁没有好榜样!这些都是满满的正能量啊!

在这里我想提到的是我没有读《规矩和爱》这本书,但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又不能抄袭网上的读后感。我想到了一个办法,在手机里下载一个有声读物的软件,叫---听书神器。看书就想睡觉,听那就好多了。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听,我想这次家长们没有我智慧了吧!哈哈。

好吧!我也来说一下,所谓的大道理吧!教育孩子有很多种方法,这就是所谓的规矩。有处罚有奖励。就像我对待我们的员工一样,现在用的都是奖励制度。这也是从陈安之的励志里学来的,有的家长很智慧,很有思想。他们的孩子就不会弱到哪去,孩子很聪明一学就会,也不需要太烦神。我认为这里的智慧指的就是智商,但是我想说的是情商,因为有了高情商,智商就不会低哪去。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吧!有一个年轻妈妈带着她孩子走在我前面。那小孩看上去顶多有4岁吧,但是话倒说的蛮利索的。进超市之后,这孩子妈妈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和孩子说:“你准备好的清单呢?按照纸条上面的开始选吧!” 我当时就想,这么个小的孩子会选什么啊?但是当我看到那小孩蹦蹦跳跳地拿着纸条跑到牛奶柜台那里的时候,我就知道我错了!这孩子一边看标签,一边跟她妈妈讲,然后她妈妈看都没看就拿了一箱牛奶。接着小孩又去挑水彩笔,一个个看来看去,那脖子仰的,我看的都疼,最后挑了款24色的让她妈妈帮他拿下。后来她又看着那个“清单”买了酱油、盐等等生活用品,还给自己挑了个小熊样子的水壶。整个过程大概有不到半个小时,我一直在远处盯着母女俩,她妈妈基本没有帮助孩子什么,只是当孩子遇到标签上不认识的字时,会询问妈妈,但是貌似超市里面的字,没有几个是这个小孩不认识的。最后结算钱的时候,我还在她们后面,那个小孩想买一个叫“炫迈”的口香糖,她妈妈当时说的一番话,我听后震惊了!她说:“第一,我们今天并没有准备要买这个,买这个就超出我们的预算了,这样是不对的。另外,你认识这两个字么?如果认识,妈妈就奖励给你啊。” 那小孩很无奈的说不认识,结果她妈妈就跟他念了一遍,然后说:“你记住了,下次来超市,如果你认识这两个字,我就奖励给你!” 说完小孩很听话的不哭也不闹就跟妈妈走了。真的很让人震惊!这个小孩仅仅只有4岁大,就能认识那么多字,而且有能力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还会自己做购物规划,真是不简单!而且这妈妈确实懂得怎么教育孩子,所以说: 天才不是天生的,是培养出来的!最近我也在培养许有杰的各个方面,虽然不是太尽人意,经常会出错会丢三落四,这些好像我都不管也不去提醒但是我还是会密切关注他的一切,哪怕是他的一个微小的肢体语言。我也读过很多关于育儿的书,作为曾经的合肥人民广播电台的一名“青春驿站”和“我们的小世界”的主持人,也做过相关的育儿节目相比较其他家长我更有经验,但是孩子与孩子也不一样,遗传因素也不一样,孩子的成长道路是需要我们的智慧的带领,必要时还要和我的孩子们斗智斗勇,我要学会做个“懒爸爸”这就是爱!这就是我所设定的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道理讲太多了,有点不像我的风格了。家长们……孩子们不喜欢听大道理就让我们生活化的产生规矩中的爱!

规矩和爱读后感


【篇一:规矩和爱读后感】

接受恩师的邀请,在写下这篇读后感之前,我思量了好久如何构架文章能够表达清楚我的感受。再次翻看书籍,回想这两年多走过的路,我突然意识到,也许压根就不会有框架,有的就是一个心态,具体说来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

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我的孩子还不到两个月。朋友送来,翻阅过后,感受不是那么深刻,但是对其中一句话很有印象。那句话的大概印象就是,要从父辈对我们的教育中进行反思。是的,我的母亲对我属于那种相对高压的教育,学习至上、规矩至上。从上学开始,自己衣物,自己洗,在培养我独立性的同时,或多或少得缺失了一些少年应有的快乐。甚至为了我的学习,母亲把家里的电视剧给卖了。那个时候的我,虽然没有太多的抵触,但是那种近似空虚和孤独的感觉,至今让我难忘。

按照母亲的想法,我如愿进入大学深造。但是,母亲万万没有想到,高考志愿我一个省内的学校也没有填,一心想着自己闯荡,全然不顾长辈的心情。时至今日,母亲埋怨我离家太远,而我也开始后悔,亲情的释放被空间的距离生生地拉扯开。尽管安家落户首都,孩子天真,丈夫顾家,但是那种思乡的心情和无法照顾长辈的感觉却时不时让自己心塞。

说了这些,并不是埋怨母亲,而是因为《规矩和爱》的那句话让我想到这些,时至今日,我甚至对我曾经不顾一切的离家行为有些许后悔。映射到我自己身上,为人父母应该怎么做?是延续母亲的做法?还是实行新时代父母所推崇的自由教育?

中国有句古话过犹不及,凡事不可过度和偏激。作为华人家庭,尽管接受了一定西式的教育,但是毕竟我们暂时没有能力也没有想法让孩子进入西方社会,所以一定还是有一些传统的内容渗入家庭教育中。对于传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是必须要做的。

【篇二:规矩和爱读后感】

在我看了,规矩这个字眼比较刺激,但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将来步入社会所需要的生活能力是很重要的。

正因此如,怎么看待规矩很重要,也在于每个家长的理解。给孩子立规矩,并不是说要给孩子禁锢在一个家长画的圈圈里,更不是不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自我探索。具体说来,我的孩子现在两岁两个月,他可以掏马桶水,可以拿着扫帚胡乱扫地,但是要注意安全,出门在外,动任何东西也要经过别人的允许。孩子在家瞬间就可以把家弄的乱七八糟,但是我们会在一旁辅助他的安全,告诉他避免发生类似呼叫120的事件。疯狂玩耍之后,家长要有耐心配合孩子把东西收拾好。尽管两岁多的孩子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把东西完全摆整齐,但是他可以知道哪些东西放哪。完成之后,给予一定的表扬,让孩子享受收拾这个游戏的过程。

在我们家,孩子的东西,他可以自主选择玩耍,但是不是他的东西。我会告诉他,你动之前要问问妈妈:妈妈请问,这个我可以拿吗?这样做,也是希望他养成尊重人的习惯。当然,我会请孩子帮忙一起做家务,尽管有时候看来他的参与就是帮倒忙,但是多花一点时间和耐心,大人孩子确实皆大欢喜。热心参与、团队协作,这个也是我比较看重的情商培养之一。

有时候我都在和朋友开玩笑:我的孩子可以学习不好,但是习惯一定要好。只要他努力了,成绩可以不好,只要能够健康快乐成长,就足以。在我看来,尽管母亲经历了磨难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但是孩子不应该成为母亲的附属品。我们给他们的教育,不应该是上一辈所奉行的灌输和管教,而是鼓励和引导。

【篇三:规矩和爱读后感作文】

南宋教育家朱熹说君子之心、长存敬畏。为人父母需要有谦卑、敬畏的态度,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自己受教育的过程,要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我作为父亲为没有主动系统学习孩子教育理论感到惭愧,读了这本书后对家庭教育方法重要性在思想认识上有提高,如何把规矩和爱融合到教育孩子上也有了明确的方向,同时更感到肩上的责任和压力巨大。

1、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要平等对待和尊重孩子,但是爱的同时要给孩子立规矩。从幼儿园到现在我们基本是尊重孩子的意愿,学习生活中绝不勉强孩子,他上的兴趣班也很少。我们家长是凭着自己的想法,没有用内心对他的爱,给他做好规矩。比如:①一次只专心做一件事②回家后立即先复习再做作业③每天听20分钟英语磁带。我们家长没有给孩子订立规矩的惩罚和奖励具体标准,这样的规矩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同时,我们还存在父母之间的教育一致性问题,让孩子无所适从。

家长要向对待朋友那样平心静气的和他交流,摆正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对孩子保持一种尊重和理性。我们平时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我们对规矩和爱的态度。工作生活的认真严谨、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尊重长辈、师长,遵守约定和承诺,都是具体表现,要用我们的好习惯影响孩子守规矩。

2、陶行知先生关于四块糖的故事,结果是让学生自己主动承认错误: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样的方式。现实生活中,夏新鹏犯错误时一定有很多委屈,想着怎样为自己申辩。我和他的母亲可能没有给他解释的机会或者根本不听他的辩解,往往采取简单的体罚或者语言上的责骂。无法让他自己领悟错在哪里,他不明白规矩一定不能违反。陶先生用爱的方式让这位同学一下子自己领悟到了那深处的规矩。故事体现了王涛博士的教育理念:成功的教育是爱和规矩的结合: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

因此,学习带着爱去做规矩,带着爱心做规矩,学会忍着、控制情绪做规矩,收敛自己的怒气,仔细分析孩子的动机,使我们不仅能看到自己的问题和责任,或许我们还能看到孩子错误背后的良好动机。我没有陶先生这么高的教育水平,但是我会记住这个故事、这本书中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时刻提醒自己,用满心的爱去教育孩子接受规矩。

3、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孩子最终是要离开父母,独自生活在社会上的,要想成功必须先要有责任感,能吃苦,有明确的心里目标、标杆。世界冠军关颖珊关于教育印象最深的训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方面夏新鹏的毅力、吃苦精神严重不足,怕困难,没有迎着困难上和解决问题的坚韧不拔的信心和耐心。我要帮助孩子现在从内心树立独立生活的责任感。目前阶段性的目标是考上一、六、八中学,让他看看自己目前的成绩和目标成绩之间有多少差距。

4、我同意书中孩子可以打的理论,要带着爱心、不带有强烈的个人情绪去打,打之前要心平气和的告诉孩子他违反了什么规矩需要惩罚,用木尺或者苍蝇拍打屁股、打手,打的目的是让他遵守规矩,接受违反规矩的惩罚结果。

5、情商培养。情商是对自身和他人情绪的感受和认知,并将这样的认知用于管理自己的情绪以及和他人相处。夏新鹏对自己的评价是脑子不笨,但是经常上课管不住自己,还有点懒惰。上课经常不听课被老师喊起来,但是他却回答出了老师的问题。六年级学校数学竞赛得了满分,班主任章老师(数学老师)讲他是怪才中的天才。他喜欢看笑话书、画画,学过几次绘画素描,于是上课开小差在书本上画成了经常事。他喜欢交朋友、爱面子,借给同学的钱,直到临毕业是我去找对方家长才要回来。我认为近年来由于家庭关系紧张,很大程度减少了对孩子的关心,孩子由于既缺乏规矩又缺乏关爱,出现了成绩下降、逆反、没有精神寄托的不良情绪。我要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学习、生活目标,多带孩子参加社会实践培养他的交往、合作能力。

《规矩和爱》是王涛博士关于教育理念和知识技能的几十年研究成果,通过阅读我认识到了为人父母要用心去培养爱;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真正的爱是体现规矩的爱;要帮助孩子学会客观积极评价自我,控制情绪;培养孩子建立积极明确的内在动机、同理心、合作交往能力。我也要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接受教育,不以事情多为理由,积极抽出时间迎接教育孩子这项更重要、更复杂、更细致的工作。

【篇四:规矩和爱读后感】

自从作了父亲,读过一些养育孩子的书。虽然也知道情商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但也仅限于鼓励浩涵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见到熟人要主动打招呼等等。最近,看了《规矩和爱》一书,特别是详读了其中关于情商的两章,颇有一些感触。

如上所述,本来只认为情商重要,但是本书却认为情商高低,将决定人生是否幸福和成功。如此高的定位,让我有些吃惊。但是仔细一想,这样高的定位确有其道理。身边一些职场之路走得较顺利的朋友,确是情商高的人。

下面我就自身和孩子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书中的一些观点,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情商先于智商原则书中的一些举例,和身边的一些实例,均证实了这一观点。我也从内心认同这一原则。浩涵是一个内向、害羞的孩子,从上幼儿园时,我们就注意到了这一点。我们采取的措施是,送浩涵上幼儿园时要求他主动和老师和其他小朋友打招呼。现在,数年过去了,坦率地说,效果有但不大。读了这本书后,更坚定了我们要把这一做法坚持下去的决心。并且要想更多的方法,如鼓励浩涵多参加一些集体项目的活动。

二、共同成长原则情商的发展主要是受后天环境的影响。而一个孩子怎样感受和管理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父母对自己和孩子的情绪感受及管理。检讨自身,自已不是一个善于管理和控制自己情绪的人,特别是在孩子屡教不改和辅导孩子学习,而孩子不能很快领悟时,容易发脾气。这是否也影响了浩涵呢!在这方面我不仅要和孩子共同成长,而且要优于孩子成长。

三、不占有原则此一理念与我较符合。孩子不是父母的复制品,年龄虽小,却是一个有血、有肉、有自己独立想法的人。父母不要将自己失去的,想要在孩子身上实现。父母不要代替孩子选择。父母要做的是提醒、引导孩子做出选择,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自己独立想法和做法的人,当然孩子的选择必须建立在一定的逻辑之上,不能太特立独行。

四、规矩和爱统一原则高尔曼认为情商由五项要素组成:自我意识、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同理心和人际交往技能。我认为客观积极的自我意识是其它四项要素的基础。父母的教育方法和沟通技巧培养孩子客观积极的自我意识,即不以自己为中心,有自己的独立想法。客观积极的自我意识有助于孩子有效地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积极的自我意识也有助于孩子树立积极的目标,从而获得积极明确的内在动机。客观积极的自我意识也能使孩子客观的认识自己和别人,有助于孩子形成换位思考的方法,即同理心。只有客观的认识自己和别人,才能在此基础上加强人际交往能力。

【篇五:规矩和爱读后感】

初为人父母,为了更好的、正确的教育小孩,在钟老师的推荐之下,用了一周的时间认真的拜读了王涛博士所写的这本书。结合小孩和自己的成长过程,感受很多!也学到了很多!为小孩乃至自己日后的成长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纵观这本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主要有两点:

第一点,王涛博士对于情商和智商的精彩描述说到了我的内心深处,让我更加认识到小孩的未来必须有更高的情商培养,才能让幸福陪伴一生,而不是简单的好学校成绩和多么出众的才艺等等。因为只有有了很好的情商,才能更好的面对学习和以后的工作生活中种种的挫折、失败!它也是战胜一切考验的基础。

第二点,王涛博士讲的那位西部牛仔的蒙迪和害羞男孩的真实故事。蒙迪如父母,害羞男孩如子女。蒙迪的父亲为达到驯马的目的,用了很多残忍的方法,而蒙迪却用了新方法,一种充满爱的方法,也一样达到了驯马的目的。可是蒙迪的父亲却一点不认可,还毒打了他一顿。这里正是提醒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在以前不知道用种何方法培养小孩做错了很多事,给小孩留下很多坏习惯和错误的认识。现在有了好方法而我们却又不会理解、消化用在自己日后对小孩的教育之上!

这次很感谢钟老师为我们推荐的这本书,安排的这次读书活动。也是对我们家长教育理念的一次提高,让我们又拾起了放下十几年的学习。

【篇六:规矩和爱读后感】

鼓励孩子自由发展和探索,尊重孩子的天性;引导孩子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态度,拥有快乐生活的能力。

还有一点,我觉得挺重要的,那就是立规矩前,父母一定要做到,做规矩的过程一定要以一个享受和玩的心态来面对。例如刷牙,我都是当着孩子面刷牙,让他参与进来帮妈妈们刷牙,然后趁势告诉他自己也可以刷牙,但是需要妈妈帮忙。现在,喝奶、漱口、讲绘本、牙线、刷牙、涂护牙素,对我儿子来说是一个很自然的程序,如果少一样,反而他还会告诉妈妈,他要坚持。

孩子兴许生来就是改造父母的。时至今日,身边的朋友没有一个人预料到我会成为这样的母亲,我想着就是孩子给我的改变,愈发懂得面对一切该有一个怎样的心态。现今社会有很多极端伤人事件,很多人在抱怨社会环境不好的时候,有没有想到家庭教育的缺失是一个人情商能力低的一个因素?情商教育有很多因素,但是作为初入人世的孩子来说,家庭教育的确是情商培养的第一道防线。

也许生活可以不富有,但是情感不能贫苦,乐观的心态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作为新新父母,我希望我能够成为我儿子的朋友。等他成长为一名会快乐生活的普通人时,我想我就可以真正享受我的生活,而生活中却有了一个年轻、乐观的朋友。想到这些,我就又有些激动了,陪伴孩子成长的动力和激情再次燃起

随想随写,胡言乱语,希望各位多多包涵。任何一本书,一个人的经历,都只是借鉴,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家庭情况,因人施教,用爱去打造一个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和孩子一起成长,感恩!

【篇七:规矩和爱读后感】

花了整整两个晚上的时间,读了孩子老师推荐的这本书,不生嘘唏。一边庆幸自己还是有很多观念相似,一边也在懊恼曾经错误的一些行为,应该更早阅读到这本书。

哈佛教育学家王涛博士不仅从学术角度,更从父亲的亲历来告诉我们,爱与规矩并不矛盾,更不对立,融合爱融合规矩,寻找平衡,树立孩子健康的人格才是教育的核心。

文中开篇就提出一个观点:学做父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换句我们熟悉的话说就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行直接潜移默化改变着孩子。这让我想起大儿子上一年级的时候,因为从没有做父母的经验,一直认为生活是家庭负责,学习应该是学校负责,把孩子送到学校,放学送到托学班就完了。最后的记过就是孩子完全成了学校里的头疼人物,不是恶作剧就是打架,学习成绩更是一落千丈。从这点看,确实,父母不是一种称谓,而是一种责任,需要去学习、去领悟如何才能成为合格的父母。非常庆幸的是,我们很快意识到问题,及时进行了修正,并偶然的契合和王涛博士的不占有原则、情商先于智商原则、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原则。

在两个孩子的过程中,我大多数时候以我的价值观和认识在践行这教育的方法,虽不知道对错,但从孩子的现在的基本性格来看,还能聊以自慰。总结起来也就如下两条:

和孩子做朋友,更多的了解他们的内心情感需求,而非仅仅停留于物质的满足。我花了很多时间和孩子一起生活,吃饭、睡觉、聊天、玩乐等等,让孩子能感受到爱,同时也体会到他可以和你交流,因为我更愿意和他平等交流,而非滥用父亲的权威。时至今日,我和孩子们之间仍然能坐下来聊上半天,这也许就是王老师说的爱吧。

树立合理的规矩。记得大儿子刚转学到合肥的时候,只有我们爷俩过来,我和他一起探讨了规矩的重要性,并引导他,帮助他一起制定了一天的作息时间表和一周的时间安排。因为是一起制定的规矩,并在过程中被我和孩子妈妈严格的要求执行,至今,这一时间表让然是孩子们的生活指导,甚至慢慢内化到孩子的习惯当中。规矩和爱,从来就不冲突。

在成人的世界,自由和节制并不矛盾,追求自由需要对自身的节制,节制也并不妨碍自由。孩子总有长大的一天,在鼓励天性的同时要求自我约束也是可以平衡的。知易行难,很多道理到落实的时候总有诸多困难,谁也不能保证一定得以全部贯彻。同时,孩子作为一个具有鲜活生命的个体,有其独立的性格和灵魂,并不是同样的教育方法就能得到同样的结果,一切都会有变数,作为父母,唯一要做的就是不断学习,不断审视自身,不断修正教育方式,且行且进步!

感谢孩子给我们的幸福感!

【篇八:规矩和爱读后感】

在老师的建议之下我们家长读了《规矩和爱》这本书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这本书强调了爱不是无边无拘的,规矩也不是对孩子强制的没有爱的教条。

孩子小的时候,也读过类似《父母必读》的有关的书,可都是比较肤浅的,那时候也没接受过心理学的知识,只是泛泛的说教,不是能够用心爱护理解孩子的心境。过分的严格教育会压抑孩子内心的快乐。我对孩子的总是说:不成材的成人,做人要诚实、为人要善良、做事要踏实、不好高骛远、要虚心好学等等,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先学做父母再教育孩子。

学做父母应该先于教育孩子,学做父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不能孩子当宠物,高兴的时候喜欢孩子,不高兴的时候把自己的情绪毫无保留的发泄给孩子,自己有的时候就这样,工作中的不快也传给孩子,有时孩子会察言观色看着妈妈的脸色行事,无意识的在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

没有人天生就是合格的父母,每个父母都需要学习和成长,要有学习的意识和愿意重新成长的谦卑态度,父母的自我成长和改变在现实中往往非常艰难,这是要靠自身的自律不断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共同进步。

我常常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期望,不忍心看到孩子在自己面前有一点闪失和痛苦,当孩子头疼感冒生病的时候,恨不得都把孩子得病转到自己身上,当孩子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思想个性,叛逆你的思维和你给予的教育时,你的爱又转化成恨,恨孩子不听自己的话,甚至狠狠的对孩子说你是不是想看到我死?看了这本书才发现我们要理性的来学习和判断,我们若不通过学习和反思建立起理性面对孩子,那这种本能的爱也可以成为溺爱的洪水而泛滥成灾。

父母这个岗位无人代替为人父母是教育也是艺术,他可以让你收获人生至乐,也可以让你收获人生至痛现在,很多家长没有把教育子女当成人生的至要了,都不愿意静心谦卑地来阅读品味那字里行间的爱和美妙,而是一味的迎合应试教育的需要,赋予孩子过多满足自己心里期望值的虚荣,恨不得孩子都是成龙成飞的材料,有时候以自己的工作为重要,忽视孩子的教育问题,虽然孩子有爷爷接送给吃好喝好,但父母的爱是别人带替不了,父母这个岗位是无人代理的,孩子和父母的连接是独特的,也是天然的,孩子和父母的依恋是一切社会学习的基础,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一辈子最重要的老师。

不是生了孩子就是母亲,不代表你就有教育上的养育能力。我大多就是照顾孩子生活起居,从生下来的饮食开始到上学后家长帮孩子背书包,大多数家长都是只要你能好好学习,不打架不闹事就行。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其实孩子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和我们做父母的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就要学习,己不欲,勿施于人,先要做好父母,才能教育好孩子。

为人父母要谦卑,敬畏和谦卑是智慧的开端,学做父母也要有谦卑的态度,虽然我们许多家长有很多社会这些方面的知识,但是教育孩子就是一门很难学的学科,作为现代社会的父母,所要学习的育儿知识,这些新的科学知识既有要我们有更加好学的态度,也为我们学做父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实际指导。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只是父母教育的第一步,有效的学习还离不开谦卑的态度。

为人父母需要用心而不是用计,人的一生果效是由心发出的,我们教育孩子的果效岂也是如此!你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你内心对规矩和爱的态度。你内心是否有爱,是否尊重规矩,要比你对孩子用怎样的方法和提什么要求重要得多。只求方法而不反思自己的理念是不行的,这种只想用计,不想用心的功利态度,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读了这本书受益匪浅,学到了好多以前不曾知道的知识,虽然做了好多年的母亲,也没有学好教育子女的这一重要学科。现在学学,虽然不是学有所用,但亡羊补牢为时也不晚。

读《习近平用典》有感


近读《习近平用典》,我们可以看到习近平引用典故最多的古代名人是谁?答案是苏东坡。是的,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让我们借古人政绩观呼唤以民为本以廉为首的官员人格。苏东坡。苏东坡像一阵清风一样度过了一生,虽饱经忧患,却始终不失其赤子之心。

我想,每个人的生命旅程,总有一些东西需要我们舍得抛弃、懂得忍痛割爱,脱去那些影响我们成长的物质和思想,剥去自己丑陋外衣,去除身上束缚,才能凤凰涅磐,浴火重生,只有无所畏惧地改变自己,不断地完美,才能长出生命的翅膀。苏东坡那种屡遭挫折却能够始终保持一种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正是我们最喜欢他的所在。

苏东坡,一个让人念念不忘的名字,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名字,更是一个亦官亦民,为官为民的人物。在古代黑暗官场中,苏东坡以他特有的人格魅力,照亮着千百万普通劳动人民的心。人格魅力,是一个领导者在工作和行动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风格,是一个领导者理想信念、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我不否认作为领导者大多都具备了胜任本岗位工作的才智魅力,但未必就有作为一个领导者具的人格魅力,而作为领导干部的人格魅力必然在生活中得到表现,在工作中得到张扬。

《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一些官员的蜕变,不是偶然的,蚁穴失察必崩大堤,小贿不拒定成巨贪。我们不难想象,那些把重金衬托的世俗人情,把逾越法纪的生活方式,当着潇洒走一回的领导人,等待他们的不是美好的世界,而是冰冷的锁链。

如果在工作决策中常常搞一言堂,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和亲友谋取私利,就是因为一个贪念,不仅葬送了自己的政治前途,还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一步一步堕入贪腐的深渊,最终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是的,它腐蚀的绝不仅仅是千丈之堤,而是共产党的执政根基。

读《习近平用典》,既对重要讲话中引用的典故追根溯源,又对其现实意义进行解读。苏东坡从政为官40年,曾经历过三次巨大的贬谪生涯,但一直坚持为官以民为本,坚持做人以廉为首,理政以廉为上。即使是在被贬后,仍然专注于为民办实事,这与习近平对好干部的标准是非常契合的。

从这些典故引用中, 我们可以感悟以百姓之心为心的宗旨意识、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的政治智慧、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务实精神。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乱用,有权不能任性。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做到依法行权,透明行权,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认清贪欲的背后是陷阱,明白贪婪的尽头是毁灭,只有坚定立场、坚持原则,做到不看人头,不看来头,不看势头,不走邪路,不闯红线,严格依规办事,依法行政。才能创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是的,培养良好的人格魅力,需要一种自警、自励的觉悟,需要遏制非道德的欲望。古人云:人正千夫敬,官清万人服,只有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份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坚持慎独、慎微、慎友,纯洁社交圈、净化生活圈、规矩工作圈、管住活动圈,才能做好政治上的明白人,经济上的清白人,作风上的正派人,如翠竹般立根原在破劣中,深入基层,在千磨万击中砥砺,在千磨万击中实践,真正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朴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利,让自己和人民大众心心相印,无缝集成,时常掸去身上的灰尘,端正自己的衣冠,时刻牢记创业至艰,守成至难的道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能让人民群众从广大共产党人的身上重新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

读《狼性》有感


读《狼性》有感

偶然,在书店中,阅读了《狼性》这篇文章,使我顿觉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闭上双眼,仿佛,看见了一群群狼在野外捕食,一次失败,第二次再来;失败了,再来,再来面对挫折,狼群的反应不是沮丧,也不会表现出忧虑。狼群只是整装待发,投入眼前的新任务,继续向前进。深信在下次,胜利将属于他们。这就是狼性-----一种不怕困难,勇敢面对挫折,勇于尝试的精神。

细细地品读这篇文章,我似乎只能读懂败中求胜这个词。

多少人,在失败过后,总是选择逃避,而逃避的结果往往是失去了机会,失去了成功。正如文中所说,我们不但不应该畏惧失败,逃避失败,更应该鼓励失败。是啊,如果人人都害怕失败,逃避失败,那么,那些新的,有挑战性的的东西就没有人去尝试了,每个人也只是庸庸而过,不是吗?我们更应该学会鼓励失败,挑战成功,才能获得新的知识,新的感想,才能在失败中取得成功,取得胜利!

多少人失败了,总是抱怨环境的恶劣,却从不知道如何在困境中崛起,如何从困境中将自己磨练成强者。不是说:困境易成才吗?许多奇迹都在险恶的环境中出现的,顺境虽好,但它能消磨人的斗志。而逆境却能磨练出坚强的意志和勇于拼搏的精神,使自己的能力超常发挥,是啊,只要抓住了逆境中的希望,把它作为动力向前冲,那么,成功一定会在终点迎接我们的。狼群都能这样做,何况是我们高等的人类呢?

准备失败!鼓励失败!败中求胜!挑战成功!

读罢,同学们,生活在幸福今天的我们,是否应该学着如何去挑战失败呢?


读《重返狼群》有感:人性和狼性的真情演绎


人性和狼性的真情演绎

——读《重返狼群》有感

黄少兰

看李微漪的《重返狼群》是在去贵州夏令营的动车上,我们班的“小书虫”邹萃洁递给我一本书,我随手翻看了几页,便被深深吸引住了。接下来的十多个白天黑夜,我发扬了90年代看琼瑶小说的那股“痴狂”,看完了这本厚厚的书。说实话,读完之后,内心五味杂陈,久久难以平静,一种久违不曾有过的感动伴随着一种震撼灵魂的东西在内心升腾,人和狼的真情演绎让我顶礼膜拜。格林最后离开它日夜相伴的“狼妈”重返狼族时频频回头,难舍难分的情景,是那样让人柔肠寸断,潸然泪下。回想起来,嗓子梗梗的,鼻子酸酸的,眼眶润润的!那是一种怎样厚重的情感,才能让人与狼之间有着如此撼人肺腑的依恋啊。在阅读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们共同历经无数次九死一生的艰难,一路相伴,不离不弃,相依为命,直到最后的离别。

还记得在大雪封山,粮尽弹绝,面临生死威胁的时候,格林日夜狩猎,保护着自己的人类狼妈妈。狼是一种何等护食的动物,可它为了照顾人类狼妈,却忍着饥饿,将它猎取到仅有的肉食和它的人类亲人分享。这种信任与爱,是狼妈用无私的爱和巨大的牺牲换来的,“人类狼妈”与格林的这种厚重的母子深情,让我深深地懂得:爱能改变一切!

狼,在人们的印象中是凶恶而又残忍的,是一种恩将仇报的冷血动物。可看了《重返狼群》之后,狼在我的印象中彻底改变了,狼是有感情的,狼是懂感情的。当李微漪因为肺水肿必须离开草原回成都治疗时,他与亦风两人将格林暂时托付给当地可靠的牧民,两人离开时,依依不舍的格林,跟着车、拼命奔跑。当因大雪封山缺乏食物,他们偷拿格林藏在雪下面的野兔,并将两块压缩饼干埋在原地作为交换,而食肉动物的格林发现食物被拿走了,犹豫片刻,将压缩饼干吃了。

亦风对李微漪说:“格林再藏食物,一定会背着我们,换个地方藏起来。”但让两人大为惊讶的是,格林再次在雪原上猎到野兔,依然藏在原地。

泪眼中,我想到一个真实事件:一群人因事故被搁浅在荒岛,人性中的残忍彻底被激活,人吃人拉开序幕……而格林却懂得抚养它长大的狼妈妈也会饥饿,也需要食物才能活下去。

李微漪在冰面上崴伤了脚,无法行走,格林围着狼妈妈转几圈才离开,却从山背面牵了草原牧童的一匹马,整整走了40分钟,终于将马缰绳递到李微漪的手中;格林知道狼妈妈受伤,从背后用两只前爪帮她助力站起!

看到这里,我眼泪情不自禁悄悄地流淌下来。

作者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她知道会遇到怎样的狼,但却不知道会遇到怎样的人!在荒无人烟的草原上,在冰天雪地的狼山上,当饥饿和生存环境威胁到生命时,他们希望可以遇到人,但也最怕遇到人。因为他们怕遇到凶残无情的人类猎手。

当今社会,人们丰衣足食,无忧无虑。可随着社会的进步,信仰却消失殆尽了,什么都不信,什么都不敬,唯对金钱和权利顶礼膜拜。铜臭味让他们丧失了人性。那些人前君子,人后小人,人前冠冕堂皇,人后勾心斗角的人,玩弄一些让人不齿的潜规则,自欺欺人,让我觉得人类才是世界上最可怕的种族。

格林和人类狼妈之所以这般深情厚意,是李微漪的真情付出让它感动。

我想李微漪心内的声音一定是:爱,就是付出;爱,就是尊重;爱,就要给它自由!面对不断恶化的环境和蜕变的人性,我们真的需要反省自己,我们要学会并懂得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尊重感情。

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有感


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有感精选

2017年度新战士 杜家乐

读《习近平同志致南开大学入伍新生》后有感

(杜家乐)

泱泱华夏,赤子之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这个和平却不安宁的时代,有无数评分的人展现出了自己伟大无私的已面,南开大学的8名大学生穿上军装,投笔从戎,毅然决然地踏入军营。他们付出的是自己的青春和才华,奉献的是无悔人生,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在信中说的那样,他们是值得鼓励与称赞的时代先锋队,用自己的学识与才能去报效祖国,他们是值得肯定的,他们都是祖国的骄傲。

他们是时代的领军人,即将加入军队与我们并肩作战,他们是榜样,在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学到知识,充实自身在学识与技能上的缺失,我们将是战友、是兄弟,一起在保卫祖国、奉献青春的道路上浴血荣光、越走越长。我想,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一批人,他们正值青春年华,他们站在人民的身前,脸上是灿烂的笑容。

2017年度新战士 曲鹏冲

用热血为国封疆

(曲鹏冲)

小引:参军报国是一种义务吗?不,那是一份梦想。

古有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弃笔从戎报国志;今有南开学子“暂别校园,投身军营”携笔参军爱国情。从校园到军营,这并不是简单的环境转换,而是梦想的一种升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说的那样:“南开学子响应祖国召唤,参军入伍,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为广大青年树立了新的榜样。”是的,在这个喧闹纷乱的当今社会,总会有那么一群有志青年依然选择坚持自己的梦想。纵使青春短暂,即便年华将逝,他们也不忘初心,将青春献给祖国,把热血洒在疆场。或许对于他们来说,“弃笔从戎”并不一定是一种豪情,但“报国参军”定然是一番壮志。

同样是从校园里走出来的大学生,同样是入伍参军的热血青年。我对南开八名大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心感同身受。虽然从小我就有身穿军装的愿望,但却因为种种原因,我迟迟未将梦想付诸实现。记得那是一个阴沉的午后,“南海争端”掀起了全国守卫疆土的热浪,唤醒了我心中那沉寂已久的从军梦想。又是一个沉霾的清晨,“萨德问题”再次引发了华夏捍卫主权的狂潮,点燃了我心中早已按捺不住的报国热血。我不想再等待,祖国需要我;我不想再徘徊,祖国需要我。这个世界并不安定,党和人民应当捍卫。七尺之躯,怎甘安逸度过,铁血之志,必当投身报国。都说当兵苦,但那又何妨,苦难当头,方显男儿本色,这一副铮铮铁骨,祖国若要,给她便是。满腔热血任她洒,忠心铁骨凭她打。

对于刚刚入伍的我来说,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封回信仿佛也是在鞭策着我自己,它坚定了我的信仰,也放飞了我的梦想。它不仅是对我们爱国之心的肯定,更是对我们报国之志的鼓舞。在这片红色大地上,若要一展才华,军营是最华丽的舞台;想要百炼成钢,部队是最难得的熔炉。新训期是军人打下基础的黄金时期,也是磨砺自我的重要阶段。我将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牢记自己的使命与责任担当,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征程上奋力前行,精武强能,百折不挠。敢于吃苦,不怕受累,在军营里挥洒豪情;绝不抛弃,永不放弃,在训练中磨砺自己。我自豪,因为我穿上了这身军装,听党指挥,让青春迎接那战斗的洗礼;我骄傲,因为我穿上了这身铠甲,忠于祖国,让生命经历那汗水的磨砺;我珍惜,因为我穿上了这身戎装,忠于人民,让人生写下无悔篇章。

哪一只雄鹰不是在空中翱翔,搏击长空,越飞越高;哪一柄宝剑不是在熔炉中冶炼,千锤百炼,越炼越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男儿的气节与梦想,在军营的号角中飘扬;男儿的热血与豪情,在部队的红旗上绽放。

2017年度新战士 刘超

心得体会

(刘超)

“志士渴饮匈奴血,八千里路云和月。”背刻精忠报国的岳飞医生都奉献给了大宋王朝;“我们就是死,也要死出中国海军的威风,报国的时刻到了!”面对腐败的大清王朝,明知是死,邓世昌将军依然发起了最后的冲锋;“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主席用他豪迈的胸襟和伟大的智慧,打败了侵略者,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每当读起这些豪迈的诗句,总有一种参军保家国的冲动。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大学毕业后,我毅然决然地报名,携笔从戎;天津消防,一支向着光荣革命潮流的部队,我我便在这支部队穿上了我梦寐以求的军装,要在这支部队开始我的军旅生涯。

今天,部队组织学习了一篇叫《习近平总书记给南开大学入伍新生》回信的文章,感悟良多。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四句话十六个字活用的当下,伟大的强军梦越发越近,中国在社会上的地位变得越发举重起来。作为一名大学生,作为一名新生代的军人,我也决不负总书记的嘱托与期望,争取早日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淬炼成钢;争取早日炼成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部队的生活很充实,从早到晚的合理安排,让我的生活作息变得越来越有规律,“令必行,禁必止”铁一样的纪律让我越发感受到“军人”两个字的含义;未来很遥远,但是无论何时都忘不了作为一名军人的职责,“携笔从戎保家园”,既然选择了军营,就是选择了担当,选择了奉献。今后我一定好好学习文化知识,刻苦训练,争取早日考上军校,早日向江东父老传递我的喜报,也早日为守护祖国报效这片神州大地贡献我的绵薄之力。

参军保家国,立志战沙场。携笔投军旅,拳拳爱国心!

2017年度新战士 扈印航

读习近平总书记给南开大学八名大学生回信之感悟

(扈印航)

近日来一封信在各个阶层广为传播,尤其是在军队之中。今天在班长的带领下我们认真学习读解了此信,看完这封信之后我感悟很深。这封信虽然内从不长但句句精辟,其内容引人深思,习近平总书记之重视尤为可见。近年来我国各方面发展飞快,已然成为世界之大国。祖国之强盛可谓国富民强,但这么一个大国没有一直精悍的部队是守不住的,只会成为别人眼中的一块肥肉。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国家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就是一只不能保护自己的纸老虎,所以更体现出一个国家的武装力量强大的重要性。我国现如今已然位列世界强国之林,兵强马壮,所以我们更要保证我们祖国的人民的利益不受侵犯,先人用鲜血的生命打下的江山,到现在需要我们用知识、智慧与力量来保护我们的祖国。保家卫国不分边界,不分民族,我们生长在同一片天空下,56个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同来捍卫属于我们的一方热土。然而作为现代化社会不同以往,不能再只依靠一腔的热血和满身的力量,更需要精湛的技术和充满知识的头脑,所以就有了不同时代的大学生投笔从戎,走进军营为祖国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另一片战场散发出自己别样的光芒,作为一名当代大学毕业走进军营的一名列兵,我在此呼吁更多有志青年奔赴军营,在这里开启属于自己的另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在这里体现出自己应有的价值。

“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我觉得这句话不是很恰当。“当兵精彩一生,不当兵后悔一辈子。”才是对一名合格军人正确的理解。我会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番话,继续坚持自己的理念,不负军队对我的培养,努力做好自己,做一名对祖国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才。

《规矩和爱》读书笔记范文


《规矩和爱》读书笔记

41吴兴曈家长

在老师的建议之下我们家长读了《规矩和爱》这本书“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这本书强调了爱不是无边无拘的,规矩也不是对孩子强制的没有爱的教条。

孩子小的时候,也读过类似《父母必读》的有关的书,可都是比较肤浅的,那时候也没接受过心理学的知识,只是泛泛的说教,不是能够用心爱护理解孩子的心境。过分的严格教育会压抑孩子内心的快乐。我对孩子的总是说:不成材的成人,做人要诚实、为人要善良、做事要踏实、不好高骛远、要虚心好学等等,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先学做父母再教育孩子。

学做父母应该先于教育孩子,学做父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不能孩子当宠物,高兴的时候喜欢孩子,不高兴的时候把自己的情绪毫无保留的发泄给孩子,自己有的时候就这样,工作中的不快也传给孩子,有时孩子会察言观色看着妈妈的脸色行事,无意识的在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

没有人天生就是合格的父母,每个父母都需要学习和成长,要有学习的意识和愿意重新成长的谦卑态度,父母的自我成长和改变在现实中往往非常艰难,这是要靠自身的自律不断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共同进步。

我常常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期望,不忍心看到孩子在自己面前有一点闪失和痛苦,当孩子头疼感冒生病的时候,恨不得都把孩子得病转到自己身上,当孩子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思想个性,叛逆你的思维和你给予的教育时,你的爱又转化成恨,恨孩子不听自己的话,甚至狠狠的对孩子说“你是不是想看到我死?”看了这本书才发现我们要理性的来学习和判断,我们若不通过学习和反思建立起理性面对孩子,那这种本能的爱也可以成为溺爱的洪水而泛滥成灾。

父母这个岗位无人代替“为人父母是教育也是艺术,他可以让你收获人生至乐,也可以让你收获人生至痛”现在,很多家长没有把教育子女当成人生的至要了,都不愿意静心谦卑地来阅读品味那字里行间的爱和美妙,而是一味的迎合应试教育的需要,赋予孩子过多满足自己心里期望值的虚荣,恨不得孩子都是成龙成飞的材料,有时候以自己的工作为重要,忽视孩子的教育问题,虽然孩子有爷爷接送给吃好喝好,但父母的爱是别人带替不了,父母这个岗位是无人代理的,孩子和父母的连接是独特的,也是天然的,孩子和父母的依恋是一切社会学习的基础,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一辈子最重要的老师。

不是生了孩子就是母亲,不代表你就有教育上的养育能力。我大多就是照顾孩子生活起居,从生下来的饮食开始到上学后家长帮孩子背书包,大多数家长都是只要你能好好学习,不打架不闹事就行。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其实孩子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和我们做父母的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就要学习,己不欲,勿施于人,先要做好父母,才能教育好孩子。

为人父母要谦卑,敬畏和谦卑是智慧的开端,学做父母也要有谦卑的态度,虽然我们许多家长有很多社会这些方面的知识,但是教育孩子就是一门很难学的学科,作为现代社会的父母,所要学习的育儿知识,这些新的科学知识既有要我们有更加好学的态度,也为我们学做父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实际指导。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只是父母教育的第一步,有效的学习还离不开谦卑的态度。

为人父母需要用心而不是用计,人的一生果效是由心发出的,我们教育孩子的果效岂也是如此!你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你内心对规矩和爱的态度。你内心是否有爱,是否尊重规矩,要比你对孩子用怎样的方法和提什么要求重要得多。只求方法而不反思自己的理念是不行的,这种只想用计,不想用心的功利态度,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读了这本书受益匪浅,学到了好多以前不曾知道的知识,虽然做了好多年的母亲,也没有学好教育子女的这一重要学科。现在学学,虽然不是学有所用,但亡羊补牢为时也不晚。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读《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性和规矩论述摘要》有感”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读关于母亲的文章有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