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爱弥儿有感 > 地图 > 读爱弥儿有感

读爱弥儿有感

发布时间:2019-10-29 来源:互联网

读《别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有感。

一本好书,就像新的世界,让我们沉浸其中,废寝忘食,阅读是人数精神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个人对于作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面对作品里的情节、人物,我们需要从相关的角度去分析它。如何在写作品的读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读《别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有感”,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读《别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有感

爱孩子,相信是天下所有父母给与孩子的最本真的东西。但今天的父母太爱自己的孩子了,而且爱得忘情,爱得太急,以至于用自己的 “爱”把孩子害得“体无完肤”却浑然不觉。在厚重的爱之下,我们往往会迷失方向,让爱成为孩子的“温柔”枷锁时,那一定是父母“爱”错了。

阅读了这本《别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其中的精彩内容犹如一颗颗的鹅卵石,击中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带,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爱孩子的方式与方法,哪些是好的,哪些是有所欠缺的。

本书从“父母的观念”、“父母的行为”、“学习的误区”、“便利的生活”、“青春的烦恼”等五个方面,围绕怎样去“爱”孩子分析与阐述,为为人父母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值得借鉴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让每个家庭都教育出健康、快乐的好孩子。别让父母的观念害了孩子,有多少的父母、孩子被“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论断所累、所害;有多少父母武断地在家庭成员中实行所谓的“平等”,让家庭“一团和气”;有多少父母认可“再苦不能苦孩子”、“树大自然直”的教育理念;对孩子的教育,有多少父母“重智轻德”,对孩子期望过高,希望孩子能圆父母未圆的梦。书中的经典之处是对家长的不理智、不明智做了细致的剖析,使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的误区,让我学会如何正确的引导孩子,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

作家郑渊洁说过:“如果孩子的人生是参加一场马拉松长跑竞赛,那么在起跑线时是否领先是不重要的。因为,马拉松竞赛的特点是: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我也曾纠结于此,和其他孩子的父母一样,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输在线上。但不曾想过“起跑线”在不同的父母心中有不同的位置,在并不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的情况下,他们认为孩子该在哪个阶段起跑,孩子就应该在哪个阶段跑起来。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明白孩子就像一棵小树苗,想让这棵树苗茁壮成长的方法一定不是拔苗助长。拔苗助长本身就违背了一个人智能和身心成长的自然规律。孩子这棵树苗该什么时候发芽,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果,都有一定的规律。只要他被培植在肥沃的土壤中,并接受足够的阳光雨露,就一定可以枝叶繁茂。何况,让孩子在父母认为的起跑点开始起跑,对孩子的益处到底有多大?值得我们所有父母思考。

同样,小儿今年面临着小升初,在教育资源配置尚且不均匀的背景下,择校--选择名校是否能把孩子培养成才,能否有一个更好的未来?阅读这本书后,我寻找到了答案,学校好不好是相对的,要看针对什么样的孩子而言。适合孩子自身特点、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学校就是好学校。小儿一直学习比较自觉,我觉得对他而言,自信比较重要。“宁做鸡头,不做凤尾”。我希望他能在一所普通学校中能很快找到自信,从而稳步提升。

当我读完整本书后,我不禁在想,现在,一些孩子们背负着父母一代人的期望与梦想,在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路上,完成着父母们的梦想。但仔细想想,那些并不属于孩子,那些都不是他们的梦想。而我们大人的这些做法,是尊重孩子吗?是真正的爱孩子吗?我想可能还真不是,孩子是独立的人,他们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喜好与梦想,而这些小小的梦想背后,不应该掺杂家长们的功利心,不应该掺杂家长的未实现的梦想。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明白:教育是一种自醒的途径,向外劝导孩子,向内劝导自己,我们能做的只能陪着孩子一起成长,启发他们,而不是替他们作出决定!

作为教育者,我们也应该懂得:教育的本质是用一颗心灵唤醒另一颗心灵。我们要慎重的使用我们的每一个教育措施,维护孩子的尊严和孩子的感受,不要一厢情愿地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孩子的心灵很脆弱,他们需要小心呵护。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抗旱以生命的名义读后感想


一、春雷大雨滋润民生

当旱魔正在势虐着群众生命的时候,**等人,用生命与旱魔作抗争,为我们展示了一名基层干部的爱民之心。

拜读《抗旱,以生命的名义》之后,深深地被**等一线抗旱英谋,在百年一遇的大旱面前,用生命注释着一名普通乡镇干部,在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以实际行动为民抗旱,关注群众的生命之水,在与旱磨作斗争中,谱写了人生一曲曲的生命赞歌,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旱磨还在持续,以**为代表的抗旱英雄,有一种力量,正激励着我们,在大旱面前,如何爱民,关注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之水,已成为新时期,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关注民生的重大命题。

虽然**已离我们而去,但他化作了春雷大雨,滋润民生,让我们永远铭记着他们!让他们一路走好!

二、抗旱英雄虽逝犹生

读完视点文章《抗旱,以生命的名义》,泪水迷蒙了我的双眼,泪眼中我仿佛看到**心急如焚地走村串户动员群众将油菜改种杂交包谷、起早摸黑带领群众拉水浇地的忙碌身影。“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帮助广大群众战胜旱灾,连续数月带病坚持在抗旱一线,因过度劳累,突发疾病献了宝贵的生命,他的死重于泰山,虽逝犹生。他一心为民、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更加坚定了人们抗旱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应试珍惜每一滴水,从身边小事做起,为抗旱救灾尽一份力,从而夺取抗旱救灾的全面胜利,以告慰英雄的在天之灵。

三、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读完《抗旱,以生命的名义》,热泪盈眶,**成了我心中的英雄和楷模。

面对百年不遇的旱魔,贵州各族人民不等不靠,在抗旱一线随处见到黔中大地的党员干部群众率先垂范,为受灾群众下地三尺找水源、翻山越岭送温暖、千方百计保春耕。关岭自治县花江镇半坡村42岁的申玉光这个普通村民为寻找生命之源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雷山县方祥乡提香、陡寨等村11名党员干部群众义务为村民开山挖沟开辟新水渠2条,清理可用水井16口,防渗水渠12.6千米,为3000多人畜解决饮水难。

我们刚送走了罕见的雪灾,又遭遇了汶川大地震,金融危机尚未赶走,旱灾又接踵而至,中华各族儿女不畏灾难,沉着应战,在人民最需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诠释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正因为有了像**、申玉光等这样成千上万的人,我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灾难和困难,屹立于世界之林。**走了,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四、众志成城抗旱灾

满怀热泪读完上期视点文章《抗旱,以生命的名义》,笔者看到了一位扎根基层、淡泊名利、恪尽职守的好干部形象,同时也明白了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涵。虽然**为了老百姓能够喝上干净水牺牲在抗旱第一线,但是他的伟岸形象已经留在乡亲们心里,镌刻在黔中大地上。

“天无情义久不雨,井干苗枯喉亦燥;党有深情送清水,畜喜禽乐人更欢。”在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受灾群众积极展开自救,社会各界积极伸出援助之手,打响一场抗旱救灾的攻坚战。无数的贵州农村基层干部和共产党员以忘我和奉献的精神继续战斗在抗旱前线,他们为保民生、解水困、保禾苗、促春耕作出了贡献,为灾区群众送去生命的希望,理应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赞颂。旱魔可以驱走飞鸟,却撼不动人们的意志。面对历史罕见的大旱,旱区群众没有放弃,不等不靠,积极自救,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一定能够夺取抗旱救灾的胜利,迎来一个绿意盎然的春天。

五、旱情与民生

旱情与民生,把**的名字与读者联系在一起,构成了黔中大地抗击旱魔保民生促春耕的壮丽诗篇。

视点《抗旱,以生命的名义》读后,感触当前抗旱保苗促春耕,就是最大的民生;**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在大旱面前,注释了忘我的奉献,直击旱魔,在平凡的一线工作中,彰显了他不平凡的人生;无论是从良种良法的农技推广,还是化解群众纠纷,还是抗旱保民生促春耕生产,平凡之处,无不显是他一名基层干部的大写人生。旱魔还在持续,让我们踏着他们的足迹,关注民生,继续抗旱吧!

六、为民谋利虽死犹荣

我读《抗旱,以生命的名义》,文中主人公**,这位50余岁正当年华的普通干部勤奋扎实工作,最终倒在了他热爱的群众工作岗位上,其情其景,我是泪眼婆娑。字里行间中我看到那个朴实的身影在苦口婆心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在老百姓的田间地头劳禄奔波,在人民的困难面前为民出谋划策并身体力行……这不正是焦裕禄精神的再现吗?百年一遇,大旱无情,但人间有爱,**一心一意为民着想,他的努力,在大旱之中换来了一片葱茏,解除了生命中须臾不可或缺的水荒,这就是对民之爱。怎样践行xxxx?看看**;什么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看看**……今天,他虽走了,但我明显感觉到他的精神在闪闪发光,他虽死犹荣。

七、英雄,一路走好

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旱保民生的 关键时刻,惊悉我省长顺县长寨镇干部**因操劳过度,牺牲在抗旱救灾第一线消息,一种对英雄无与伦比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斯人虽已远逝,但却用自己的信念和身躯树立起一个基层党员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恪尽职守的光辉典范。让我们真诚的道一声:英雄,一路走好。当今,旱情还在持续,救灾刻不容缓。一切的悲伤和安慰都显苍白无力,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化悲痛为力量,发扬英雄抗旱救灾精神,以杯水之力,尽尺寸之能,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必将最终取得抗旱救灾的胜利,也必将是对英雄的最好奠祭。

八、为人民服务的好榜样

反复地阅读了上期视点《抗旱,以生命的名义》一文,一位活生生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形象跃然在纸上,一个放大的身影,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脑海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基层干部,兢兢业业在基层工作了几十年,默默无闻。也就是这样的一位普普通通的基层干部,心里总是装着人民,事事为人民着想,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指导、引导、带领人民群众大力推广良种良法,提高粮食产量,为人民群众解决民事纠纷,积极投入抗旱救灾第一线,最后病倒在工作的岗位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把自己的一生和全部精力献给了党的事业。赢得了人民群众尊敬和爱戴。这种工作是无比的光荣,这种精神是无比的高尚。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工作宗旨和目的。**不愧为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榜样。我们应该学习**同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贵品质,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做好人民群众的兄弟和朋友。我们应该学习**同志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奉献精神,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处处为人民着想,处处为人民谋利益。

九、追求人生最大的价值

一口气读完《抗旱,以生命的名义》,我们从中看到一名普通基层干部实践了人生追求的最大价值。一份劳力一份代价,有付出就追求回报,过份追求待遇,这是现实不少人生的写真。人生的价值取向不在于做官多大、职务多高,在于奉献、在于付出、在于服务、在于为老百姓办实实在在的好事实事,而人生最大的价值,莫过于为民办出自己最大能力限度所承担的实事好事、必要时奉献出自己最宝贵的生命了。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呼唤更多的干部群众以**为行动标杆,追求最大的价值、奉献自己的人生。

十、信念与职责

视点《抗旱,以生命的名义》,在带给我们无尽的悲痛与怀念的同时,更多的是心灵的震撼与感动。自去年入冬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几十年不遇的严重干旱,其旱灾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成千上万亩农作物受灾,众多的人畜饮水困难。面对严重旱情,许多人加入到抗旱队伍中,坚守在抗旱第一线。他们保民生,抓生产,与旱魔作顽强的斗争,带给我们无数的震撼与感动。如视点文章中一名普通的国家干部——**,他扎根基层、淡泊名利、恪尽职守,始终坚守在抗旱第一线,以生命的名义与旱魔作斗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面对旱灾他从容而坦然,用行动谱写了一曲曲昂然向上的抗旱精神赞歌,用生命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一名普通的国家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朽信念与光荣职责。其精神永灿,震撼人心,催人奋进。

十一、干旱背后的思考

读罢视点《抗旱,以生命的名义》,掩卷沉思,心情骤然沉重!阳春三月,本是春意盎然,草长莺飞的季节。然而,一场肆虐西南五省区的持续干旱,使河溏枯竭、水井见底、土地龟裂,农作物绝收,人畜饮水困难,灾情触目惊心!这种景象,不是亲眼所见,不能体会灾区群众有多痛苦!水是生命之源,离开了水,一切生命都将枯萎。水资源分布不均,人均占有率低,干旱缺水也是我国基本国情。从今年发生的严重干旱灾害反映了我省抗旱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现状。在严峻的旱灾面前,尽管各级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为灾区群众找水送水,但真正与灾区所需水量和损失相比,无疑是杯水车薪。此次干旱再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灾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灾害过后麻木不仁,这样的代价太过沉重!保护环境、兴修水利,建立完善的防灾减灾机制,已刻不容缓!

十二、向抗旱英雄致敬

上期视点《抗旱,以生命的名义》,向我们讲述了长顺县长寨镇的一名普通干部——**,在这场历史罕见的干旱灾害中,扎根基层,坚守在抗旱救灾第一线,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忘我工作,终因操劳过度、积劳成疾,以身殉职。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感人篇章!向党和人民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斯人已去,风范犹存。抗旱英雄**虽然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光辉形象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在此谨向英雄致以崇高的敬意!旱情仍在持续,形势依然严峻,灾情触目惊心!希望“视点”多推出些抗旱救灾的报道,大力宣传像抗旱英雄**之类的感人事迹,激励起更多的党员干部投身到抗旱救灾第一线去,打好这场攻坚战,夺取抗旱救灾的最后胜利。

十三、沿着英雄的足迹夺取抗旱全面胜利

读罢《抗旱,以生命的名义》一文,不禁潸然泪下。为**州**县**镇的一名普通干部成**而流泪、折服、钦佩!**是平凡的,但是他又是不平凡的!平凡的是,他只是长寨镇的一名普通干部;不平凡的是他在平凡的岗位上给我们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树立了一面闪发时代光彩的旗帜,建立了不朽的丰碑!**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一定要学习他任劳任怨、一心为民、忘我工作、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抗旱”精神,让我们携起手来,沿着英雄的足迹,继续前进,夺取抗旱灾保民生促春耕的全面胜利!

读人民的名义有感


读人民的名义有感

最近在单位阅览室读了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同名小说,当看完这本关于反腐地书籍后,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我深受教育,几多感慨。

作为一名收费班长,在收费工作当中必须要以身作则,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更要时刻认识到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做到善始善终完成领导交给的使命,对得起这份工作也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近期,打击偷逃通行费的行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我在工作中也会遇到一些车辆装载有不符合绿色通道政策的货物。比如:不新鲜的水果,装载地货物超限率超过5%,还有就是一些货物装载位达到整车容积地80%。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往往有一些司机会说好话或者企图拿钱贿赂我们的工作人员。对于这样的车辆我们会对司机讲解政策,把这种偷逃费行为地严重性告知他们,并且严格做到“应征不免,应免不收”。

《人民的名义》这本书对我有很大的警示作用,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到增强防腐拒变意识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必须要做到三个“始终保持”,一是始终保持以全心全意为司乘服务为宗旨,做到“四个服务”意识;二是始终保持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恪尽职守,积极学习,乐于奉献,勇于承担;三是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不断地反省自已,检查自己的行为,彻底与贪污腐败行为划清界限。

身为一名党员,同时又是一名收费班长,就意味着自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因为我是整个班里的标杆,我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班组成员。要时刻自我警醒,时刻自我约束,始终坚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地原则,在工作中,时刻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诠释忠诚,尽职尽责,用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读《凤凰琴》有感:以爱铭记_


以爱铭记

——读《凤凰琴》有感

步绾

《凤凰琴》、刘醒龙,都不是陌生的名词,而我仅仅知道它们与民办教师有关,只闻其名不得其详,直到看见下面这段话:

它不是那种时过境迁之后便让人觉得从内容到写作手法都陈旧、过时、没有阅读必要的作品。它是一部现实主义杰作,哪怕我是三百多年后才读到它,也会这么想。

这话有点斩钉截铁的意思,出自刘丽朵,一位我不是很熟悉的女作家。既然这样,叫人好奇了,谁知道三百年后的事呢,就看看现在会怎么想吧。

《凤凰琴》出版于1993年,可以说是长篇小说《天行者》的前身,而中篇是最美妙的文体比例,骨肉亭匀恰到好处。确如刘丽朵所言,二十多年后我读到它,依然简洁轻快,没有时代的距离感,没有故纸堆的灰尘扑面,不得不叹服于作家的深邃远见和遒劲笔力。

一心向往城镇生活的农村青年张英才在任乡文教站站长的舅舅帮助下,去大山里的界岭小学当代课教师,也就是"民办教师",准备先吃点苦,再由舅舅找机会办理转正去更好的学校。年轻幼稚的他写信检举界岭小学在扫盲工作检查中弄虚作假的行为,使学校失去了先进资格和等着用于修理校舍的八百元奖金,因此被孤立和排斥。为改变处境,他假装偷偷准备转正考试,包括余校长在内的其他三位老师纷纷前来打听消息,为可能存在的转正名额处心积虑。张英才对自己的恶作剧感到悔恨,将所见种种写成文章寄给省报,界岭小学因此得到了三千元专款和一个点名给他的转正名额。张英才决定将名额让给余校长,无记名投票结果是每人一票,原来余校长也投了他。后来在余校长的恳求下,将名额给了他的妻子明爱芬,让她安心离世。最后大家坚持让张英才转正,临行前余校长将凤凰琴送给了他。

神秘的凤凰琴贯穿小说始终,它是舅舅当年送给明爱芬的礼物,见证了那段为转正可以牺牲婚姻、舍弃健康的岁月。这种荒唐和悲壮,是如今的年轻人难以置信的,可它真实存在过,历史总是如此沉重,沉重到用一代人的青春和血肉书写铭刻。

民办教师出现于上世纪50年代,直至2000年全部转为公办教师,正式退出讲台。其间几十年,民办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是农村普及义务教育的重要力量,最高峰时人数达到491万。可以说,当年从农村考出去的大中专学生,几乎都启蒙于民办教师。

我的亲友中没有民办教师,但从小没少从父亲那儿听过谁谁从民办转正了,大人们的表情告诉我,那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大概除了考上大学没其他事比它更重要。我还知道那是一件难度很高的事情,谁是谁的外甥,谁的叔叔的同学在哪个部门当官,没有城里的过硬关系,转正比考大学还难。

我小时候不是城镇户口,就读于县城的小学和初中,每次开学报到都忐忑不安,唯恐学校不再收入。那本粮油证上的"商品粮户口"方章,于我而言像天山上的雪莲,唯它能解我饥渴疗我愁肠。我羡慕所有城镇户口的同学,即使他们的成绩烂成渣,也是比我这个考第一的"黑人"光鲜的城里人,甚至为此怨怪父亲的位卑无能。我的焦虑源于与身边同学们的身份不同,民办教师也是如此,他们没有编制,不属于真正的教师队伍,哪怕在乡村小学教了几十年书,也只是个代课的,随时会被各种原因清退。

人是群居动物,身份是每个人存在于群体社会的定位和坐标。一个人的命运常常与身份息息相关,高官和阶下囚,学者与农民工,军人和百姓,身份很大程度上等同于地位,同时与权利和责任密不可分。失去身份的人,将陷入惊慌、惶恐,为摆脱极度不安全的感觉,势必竭尽所能寻求出路。而身份的长期不被认同,也会导致动摇、否定、绝望、放弃。知青们想方设法要回城,聘用工想考取编制,北漂想要落户安家,不同时代的人们,都在为恢复身份或改变身份而做着不懈努力。

多么澎湃的热爱都无法与时间抗衡,没有名正言顺的身份,付出再多也可能随时遭遇遗弃、背叛。一个小三,无论得到多少财富和宠爱,仍然渴望妻子的身份,为此不惜使尽浑身解数。妻子,是有资格逢年过节与他团聚的那个人,是证件上、表格里" 配偶"一栏无可争议的坐拥者,是户口本上孩子的母亲。而民办教师对转为公办的渴望,绝不亚于小三对妻子这一身份的垂涎,滑稽的是,在当年和今天,这种转变都被称为" 转正".

转正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好像今天的房产、股权,在可以改变命运的诱惑面前,人性的弱点纤毫毕现不堪一击。人甚至会丧失理智,做出有悖常情的行为,仿佛回到原始状态,如野兽为争抢一块肉而厮搏。为了转正,舅舅闪电般与离了两次婚但有个军官叔叔的女人结婚;明爱芬产后三天赴考,趟冷水过河导致长年卧床不起;邓有梅因无钱送礼找关系,去偷砍山上的树木被抓;孙四海为了抓紧时间复习,让学生李子独自回家半路遭遇狼群,而李子是他一生深爱的王小兰的女儿;连看起来无私无怨到近乎无欲的余校长,也因为转正的消息辗转无眠。

小说最后的结局依然彰显了人性的光辉,余校长放不下孩子们,孙四海放不下挚爱,机会留给了更有希望的年轻一代,张英才将通过这扇大门走向宽广的未来,从而过上他曾经向往的城市生活。蔑视命运坚持本心,这是小说的艺术升华,我没有经历过战争,没有经历过残酷的倾轧,不知道在现实的无情面前,在雷锋和刘峰们也会被质疑的今天,是否还会有这么纯粹的理想,是否还会有这种不约而同的高尚。

刘醒龙说:" 民办教师什么都缺,唯独不缺对孩子们的爱。" 支教贵州的乡村教师梁俊和他的山里孩子们,用一首《苔》告诉了我爱的博大永恒。这些扎根于乡土的教师们,不正如微小如米的苔花吗,用爱坚定信念播种希望,即使没有阳光,迎风沐雨也要绽放飘香。

-- end ----

写下你的心动,写下你充盈的泪,无论喜悦或悲伤,写下现在天空的颜色,写下曾经的年轻,那些心情……

读《风雨中,我伤害过不该伤害的人》有感400字


《风雨中,我伤害过不该伤害的人》讲述了“我”在父母离婚时,选择了父亲,是因为要报复父亲。没过多久,父亲又结婚了,和继母生了一个弟弟,而弟弟是一个病秧子。几年来,弟弟把家里的积蓄几乎用光了,可“我”却考上了重点中学,昂贵的学费是“我”对父亲的报复。第二天,医院来通知说,弟弟已经不行了。父亲最终向“我”说出了真相:其实父亲并不是“我”的生父,当初是为了保住母亲的名声才结的婚。“我”意识到了,这么多年自己报复的父亲,竟是自己最大的恩人。

“我”和父亲毫无骨肉情,父亲却对“我”怀着满满的爱,甚至把用来救自己亲生儿子的钱用来给“我”交学费,这种没有骨肉情的爱是多么令人赞叹。记得我看过一个故事中,讲述的也是一位母亲捡到了一个弃婴,最终培养他考上了一本的重点大学。

我们离不开父母,而没有血缘关系的父母更值得敬佩。我们身旁也不乏这样的爱,比如邻居大娘送来的两个鸡蛋、房东大婶的一声问候、门卫大爷的一个微笑……

来吧!让我们闭上眼睛,共同来感受这些点点滴滴的爱吧!

读《别折了孩子的翅膀》而感


上午,阅《别折了孩子的翅膀》有所感触,但我并不完全认同。

作者强调家庭氛围,可知家庭对塑造孩子未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作者过分强调了这种作用,实则我是不认同的,敢问出身不幸就无所作为吗?岳飞家庭贫寒父亲早逝,成吉思汗年幼其父被人毒死,朱元璋父母兄长在饥荒中饿死那么他们的作为,又比那些出身所谓的富家弟子少吗?孟子曾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一个硬币有两个面,不可只认同正面,而忽略反面。

《菜根谭》中言:家庭有个真佛,日用有种真道。人能诚心和气、愉色婉言,使父母兄弟间形骸两释、意气交流,胜于调息观心万倍矣!便是强调作文家庭是孩童成长的关键,其实优秀的氛围可以改变,而悲怆也可以磨砺。

翅膀不可折,但要时时修。

天真的翅膀,恰是梦想的开端。无邪的羽翼,正是理想的萌芽。所谓的虎妈狼爸从根源上说也是希望孩子有个锦绣前程,而不是像自己一样平平庸庸,也毕竟是贯穿了爱的理念,我们又何必谴责那,但这种教育必须有度切勿过度,否则孩童失去了天真、梦幻,而是得到了压抑、无奈,这样不但不会成长,还会揠苗助长,请家长三思。

文中强调鼓励教育,其实这点上我是认可的,但需要就事论事,毕竟有所挫败,才能有所成长,孩子要学会承受和坚持,注重个人的能力,而并非依靠家长的察觉。

唯有自己去感受人间冷暖,才能真正迎来陌上花开,杨柳色。

读《有一种伤害叫母爱》有感


在大千世界中,对于母爱,永恒的主题就是保护。然而今天,我却理解到了另一种母爱——有一种伤害叫母爱。读过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篇《有一种伤害叫母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年我的家乡鼠害特别严重。爸爸研究了一种毒药,用来对付老鼠。一天,有一只大老鼠领着小老鼠来觅食,它把觅到食物咬成一小块,分给孩子,当小老鼠要吞食时,大老鼠突然身体抽搐,它意识到自已中计了,为了救小老鼠的生命,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狠心咬掉了小老鼠的舌头,小老鼠虽然因此疼痛流血,但是却保住了生命。鼠妈妈对小老鼠狠心的一咬,咬掉的是小老鼠的舌头,却也咬出了小老鼠的生命。

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然而我们不能否认,在生活中母爱有的时候却表现出“伤害”的一面。像孵化的小鸡需要承受母亲的啄壳之苦,才能破壳而出茁壮成长。像刚出生的小羊需要接受母亲一次次的撞击,才能从跌倒中学会站立行走。

爱为什么要有“伤害”?想想平日里老师对我们的严格管理,何尝不让我们觉得像折断翼骨一样的难受,然而,正是这种种严格要求,才使我们学会更多地知识。想起平日里我们犯错时,爸爸妈妈严厉的批评,何尝不让我们觉得受尽委屈和伤害,然而正是这种伤害,才使我们能够削去身上的劣根,才使我们能够更茁壮的成长。

或许现在的我们都如文章中的小老鼠一样,无法理解母爱这种善意的“伤害”,甚至会在我们抱着双膝,在灰暗的墙角独自舔伤的时候,觉得这是我们心中永远也抹不去的印记,然而随着时间的流失,我们终将会长大,为人父母,终将也会做出类似这种 “伤害”的决定。

不同形式的母爱如滔滔江水连绵不息,穿透岁月、穿透生命,成为最美的风景线。

千万别宠坏你的孩子——读《乌塔》有感_600字


我读了《乌塔》一文,颇有感触。这篇文章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立自主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多令人称赞的“壮举”啊!我想:如果没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立自理的经验是无法迈出家门的,更别指望要走出国门了!你看!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就常常见到这种事情了。有一次我在公园里,看见一个小孩子摔倒了,他“呜呜呜”地哭起来。这一哭可吓坏了孩子的父母长辈了。妈妈立刻扶起“小皇帝”,帮他拍掉身上的巧克力;爸爸秉着棒棒糖好话说尽……可是“小皇帝”不但不理不睬,头还摇得像拨浪鼓似的。看到这,我不禁想:这个孩子也太夸张了吧,摔一下也不至于哭成这样呀?!

再说,这孩子的家长也未免太宠他了吧? 其实,有不少家长为了疼孩子,不仅千依百顺,还让孩子过着衣来身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生活,还奉行什么“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思想观念,舍不得让孩子干点儿家务活。有的同学曾无奈地对我说,看着父母为自己日夜操劳,心里很不舒服,想帮他们分担分担,就算是洗洗碗筷或拖拖地板都行!可父母却阻止了他们,道理很简单:别耽误了学习时间!哎,可怜天下父母心,试想看,如果孩子天天死读书,而不去认识世界上陌生的东西,那不成了书呆子了吗?家长应该让孩子合理安排时间,放开手,让孩子也帮忙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这样不仅减轻了家长的负担,还锻炼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岂不是两全其美? 独立能力来自于实践中,家长们,还犹豫什么呢?快快行动起来吧!“小皇帝”“小公主”已经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需要了!

观人民的名义有感


观人民的名义有感

《人民的名义》大火,微信,微博,朋友圈每日话题不断。一众老戏骨更是圈粉无数,屡屡获赞。为什么此剧一播出就好评如潮,深受追捧。最根本的原因是《人民的名义》揭露了社会的痛点,向大众展示了党中央打虎拍蝇反腐斗争的决心。近年来,我们党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重拳反击,下大力气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做到有腐必反、除恶务尽。剧中,侯亮平、沙瑞金、李达康、陈岩石等角色深受观众喜爱,一方面是他们的演技确实过硬,更重要的是他们所代表的共产党员形象值得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学习,更要时刻警记,我们共产党员的根本是“为了谁”,更不能错乱了“为了谁”。

热血反腐检察官侯亮平。剧中,侯亮平满腔热血,屡出妙招,一心抓贪官,反腐败。虽然我们不是每个人都是检察官,但是我们都要从自身做起,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开展工作,认真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面对熟人求助,要讲原则,有底线。不能为了一己之私或者金钱诱惑就触碰了红色高压线,走向了人民的反面,做出对不起国家和人民的事情。

深入调研省委书记沙瑞金。这是一位接地气的党员干部,自打上任以来,深入基层,走进群众,短短几十天走遍各个地方。这就是把人民放在心上,明明白白知道“为了谁”。面对腐败滋长的汉东省,面对问题不断的各阶层党员领导干部,这位沙书记痛心疾首,坚持敢管敢严,只要有腐败就绝不姑息,坚决猛药去疴、刮骨疗伤,还人民群众一个干净的汉东。如果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都能心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利益着想,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那么我们就是真正代表了人民的名义。

正义无私市委书记李达康。自此剧开播以来,有关达康书记的各种段子和表情包被疯狂转载传播,可谓是深得民义,刨根问底,更多的还是喜爱这个满满正义感的共产党员。在得知自己身为银行行长的妻子欧阳菁利用职权之便贪赃枉法时,面对亲情和公义,他做出了艰难的抉择。在大是大非面前,他摆正了立场,做到了一名共产党员该有的原则和态度。这也是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具备的品质。

退休不褪色老党员陈岩石。陈老的一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道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质。虽是退休但不褪色,依然心系群众,竭尽全力为工人们争取合法权益,展现了一位在战争年代蜕变和成长的老党员的高贵品质。陈老因为获得共产党员这一特权成为他一生的骄傲。然而,看看我们当下这个社会,有多少人是共产党员的身份却做出了对不起党和人民的事情,为了个人的私利,终究走向了腐败的深渊。这就是忘记了共产党员本色,错乱了“为了谁”。

何为人民的名义?不是嘴上说说,更重要的是落实行动。大喊口号没有用,打着人民的名义的旗帜以权谋私更是决不能允许的。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深刻明白究竟是为了谁,我们该如何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样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才能对得起国家和人民,才算得上是人民的名义。

别小看孩子——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有感


别小看孩子
——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有感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十九世纪文学大师马克吐温的代表作。这本书描写了十九世纪密西西比江畔一个小镇人民的生活,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的一个缩影。
书中的主人公汤姆索亚是一个聪明活泼、正直勇敢的美国少年。他在一场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中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在法庭上指正了恶魔印江乔埃,为了说出实情,他完全不顾及自己的生命安全。由此可见,汤姆多么富有正义感啊!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有一次,汤姆和他的朋友贝奇被困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通道纵横交错的山洞里,就在贝奇快要绝望的时候,汤姆却依然坚持寻找着生存的机会。最后,他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出口。结果,汤姆不但拯救了伙伴和自己还意外地发现了畏罪潜逃的印江乔埃。他这种临危不乱的精神真是令人深感佩服!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正义感,聪明、勇敢的少年,你也许想不到,他在大人们的心目中,竟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淘气鬼”,这点与他的性格有关。汤姆讨厌牧师骗人的鬼话,不喜欢学校里枯燥、呆板的教育。相反,汤姆十分崇尚那种充满自由的生活,他梦想着自己能去当绿林好汉。没想到,因为这次的冒险,他的心愿竟然实现了。
汤姆虽然不具备所谓的“优秀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令人欣慰的成绩,在人们看来:他逃学、撒谎、喜欢打架、爱耍小聪明、成绩差……几乎一无是处。但是,他却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敢地和恶势力作斗争,这是多么强烈的正义感啊!我想,恐怕有些大人也不敢这样做吧!从而我们可以看出,其实有的时候,孩子就是大人们最好的老师。从一个孩子身上,大人们完全可以学到许多东西。虽然有时大人们碍于面子,常常把孩子的一些行为、做法称之为“幼稚”。可是,谁也不能否认,有时这种“幼稚”也是大人们所向往的。是啊!经历了太多成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谁能不感到疲惫呢?虽然有时汤姆的行为很幼稚,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把他那种行为视为一种孩子“天真烂漫”的表现。相反,现在社会上那些表面上看起来斯斯文文、潇洒大方的人,一到关键时刻,他们却跑得无影无踪,这就充分体现出了那些人的自私、保守和贪婪,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呀!
赋予大人的影响,现在的孩子普遍有了这样的意识:一个好孩子,做到成绩优异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不必过多考虑。我想,之所以孩子们会存在这样的意识,是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这样,才能换取家长的表扬和别人的羡慕。久而久之,这种意识被大多数的人所赞成,也就渐渐得成为了一种定律。从此,孩子们竟失去了原有的单纯和天真,一个个是那么虚伪、做作、娇气、爱面子、有心计。然而,这些缺点却早已被那优异的成绩掩盖了。
除了汤姆以外,书中的流浪儿哈克贝里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他整天游手好闲、无法无天……不但没有人管他,而且每个人都有意地疏远他。对于这样一个孩子,你或许认为它可能已经无药可救了吧!然而,我却对他产生了一股莫名的同情,这种同情让我不禁想要问问他身边的人:“一个缺少关爱的孩子,一个缺少教导的孩子,怎么可能达到人们渴望的“优异”呢?所以,当大人们在嘲笑、责怪一个孩子没有教养的时候,还是先检讨一下自己曾给过他们多少关爱吧!
对与我来说,孩子是不应该有好坏之分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贵之处,每个孩子都应该是最棒的。大人们不能只根据自己对“优秀”的认识就断定一个孩子的好坏,不管什么事情都应该全面、宽容的去看待,不能只限于一己之见。我想,只要大人们能够多多了解身边的孩子,就一定能够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
汤姆,是你让我重新客观地看清了自己的缺点和优点,是你让我重新找回了作为一个孩子的天真烂漫,是你让我拥有了面对困难的勇气……不管以后的日子会有再多的艰难困苦,不管将来的道路会怎样的泥泞坎坷,我会永远记住你那响亮的名字——汤姆。

别以自我为中心--读后感


为人处事,忌以自我为重。

眼里要见人,你能看到别人,对方才能接纳你,你孤傲地仰视,只能收获天空;

嘴上要留德,良言慰人,恶语伤人,说话是门艺术,方寸之间显余地,别让言语成暴力;

心中要有爱,爱能催生一切,哪怕落根荒原,亦会变成绿野;

行时要多善,走出严寒料峭,终会春暖花开。

俗话说:多一份分享多一份快乐。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爱孩子,请尊重孩子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爱孩子,请尊重孩子

五彩斑斓的中国梦,织就中国人的理想和信仰。其中,一定会有一个关于孩子和教育的梦。本学期,我们学校的老师共同阅读了作家龙应台的着作《孩子你慢慢来》。封面很是打动人心,一个年幼的孩子,专心地低头行走在落叶满地的小路上,满目金黄给人带来温暖的感觉,纯真的孩童仿佛一直走到我们心里最温暖的角落。孩子你慢慢来蓝色的书名题字2024,很是柔和。封面上还有这样一段话: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慢慢地读着,在口中细细品味着这段话,有什么在悄悄地变化,眉眼渐渐舒展,心灵渐渐放松。一遍一遍诵读着,孩子,爱,柔软,平和,珍惜,这些字2024眼,浮上心头。书中对于孩子和教育的描写,深深触动了我们这一群兼为教师和家长的教育心。

序言就是封面上这段话中的故事。而,更加触动心灵的是其中作为回忆的过去的那些事和作为对比的另外一些事。王爱莲的惨剧,让我想起台湾作家三毛经历过的事,她由于学不好数学受到老师侮辱,后来没办法上学只好辍学在家,一度变得自闭、叛逆。这些故事,仅仅纸上读来,已觉触目惊心,想象那些身心受到虐待的孩子,那是多大的伤害啊!希望,再没有这样的教育!希望我们这些大人的心里,多一点柔软,再多一点柔软!孩子的世界,最惧怕大人的冷漠无情。不要因为孩子还小,而忽略他们所具有的独立人格。他们和我们一样,有丰富的心灵世界,需要爱和尊重。而且,正因为他们还小,正在努力地成长,需要付出多倍的艰辛。所以,更加需要我们给他们一片广阔的天地,包容他们的不同,宽容他们的错误,等待他们的迟缓。

龙应台先生以一个母亲的细腻温柔和一个智者的理性思考来接近孩子,与孩子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她用爱心和耐心来守候孩子,尽量不去剥夺孩子的自由。她陪伴着孩子经历生命的美好、可爱、神奇,以及成长带来的种种挫折、挣扎。她守护年幼的孩子,把暴力的童话故事置之高处;她和孩子一起帮助小鸟,放生小虫;她不放心孩子一个人外出,最终却选择相信孩子;她跟在总是迟归的孩子后头一个多小时,却只是站在远处默默观察孩子的行为,并不介入孩子的行为当中爱孩子不难,难的是尊重孩子,给孩子独立成长的自由。

当前我们的教育中有很多走入极端的现象:一是给孩子极度的溺爱,对孩子的要求一律满足,对孩子的生活完全包办;一是把棍棒教育做为爱孩子的典范,尽力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这两种教育,看似爱孩子,却恰恰剥夺了人的需求层次中的尊重、自我实现这些高层次的需求。孩子的生活不缺什么,精神上却缺失了很多:自我和自由,爱和陪伴,尊重和理解。我们这些当家长和教师的,也难免经常陷入两难的矛盾中。明知道要尊重孩子,要平等对待孩子,可是因为怕孩子会落后于别人,怕孩子受挫折,怕孩子考不上好学校,怕孩子无视大人的权威,怕孩子将来找不到好工作,等等,种种害怕担心,使很多家长总也不敢放手或不愿放手让孩子经历自我成长的过程。更有那无良的商人,打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旗号,怂恿蛊惑家长逼着孩子学这学那,狼爸虎妈由此层出不穷,甚而至于将孩子往死里逼的也偶有所闻。怎不让人心惊胆战!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孩子也是这样,孩子的生长发育有其内在的规律,而从细微处看,每个孩子的成长速度、天赋特长也都是不尽相同的。我们不能用大人的眼光来要求孩子,更加不能用同样的要求来对待不同的孩子。拔苗助长,看似加快了禾苗的生长,却让禾苗的根无所依,可能会使将来的生长更加困难,甚至可能会使其过早地慢慢枯萎。爱孩子,就要学会尊重孩子,学会顺势而导,学会因材施教,不做孩子成长中的拔苗人!

台湾作家张文亮写了一篇牵动许许多多教师和家长的心的文章《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是呵,慢慢来,慢慢来,我们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那里有我们曾经有过的幸福,那里有我们丢失了的美好,那里有鸟语虫鸣,那里有花香草绿,那里有满天星斗!孩子的世界纯真美好,等待我们的欣赏与陪伴。或许,我们有许多个关于孩子和教育的梦,但愿,尊重孩子能成为我们共同的教育梦。爱孩子,请尊重孩子!

喜欢《读《别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有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爱弥儿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