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一本读书笔记 > 地图 > 一本读书笔记

一本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9-10-29 来源:互联网

一本有情怀的流水账——《寻人不遇》读书笔记_。

库法耶夫说:“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人一生的进步都是和书籍的阅读相伴随的,在阅读的时候,我们经常会与故事情节产生共鸣。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为自己感受到的想法写一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你知道怎么写更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本有情怀的流水账——《寻人不遇》读书笔记_,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其实我对外国人写中国是有戒心的,更何况写的是古代中国,写的是我们现代人绝大多数掌握不了的诗的故事。没想到跟着这外国的大胡子老头儿的述说,[美]比尔.波特所写的《寻人不遇》,感觉走了好多地方。

外国老头儿的述说节奏非常流水账,整本书看下来,就像是一本寻访诗人的大攻略。原本自然而然的觉得他应该请个更好的导游,就像我在西安碑林里为我讲解的姑娘。后又觉得为你精准排列的历史知识到底是不是可信的,又或者已经不重要了。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随他去吧。

这本书没办法带来什么深刻内涵,也没什么文史研究的干货。但是我真心喜欢这个老头不在乎外表的生活起居,却这样尊重而又郑重的对待另一个文明的文化。

李清照,辛弃疾,曹植等等,文豪们的纪念堂前门可罗雀,一天可能都等不来一个访客,一个大胡子的外国老头儿,听着蔡琴的歌,虽有走马观花之嫌疑,但是他来到这些曾被淹没,被掩埋,被遗忘的墓前,倒出预备好的威士忌,大声念出墓中人最美的诗词,与岁月里已逝去多年的身影对饮。

他穿着几十块钱的便鞋,为了让已经变薄的鞋底好走一些,垫上了路边摊老阿姨的鞋垫,可以住最廉价的旅馆,也可以豪掷千金的包车走遍诗人们每一处足迹。包中的威士忌耗尽了此次行程最后一点预算,想必是极好的酒。很馋。

老头儿说,诗人们的墓地如此不同,有些宏伟,有些破败,有些居于高大的庙堂,有些已成了农村里的垃圾场。可是他们的诗歌一样的流传千年。看样子想要真的不朽,一生做好一件事情就好,可比生前一个纯金棺材来的有用。

当然,此生过得快意还是很重要的。虽说我不能像那些奸雄一样,拥有“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的远大抱负,也是一样不太在乎所谓的历史留名。这辈子我想要做的事情太多,做到多好倒是无所谓,能去做就很开心了。

书的封面是一张照片,青砖上摆着三个茶杯。杯里又未尽的残酒。尽管他的行程非常匆忙,一天奔赴好几个地方,但是千里奔波只为与茅草中难寻的逝者,喝一杯水酒,诵一阙绝唱,老头儿你真的很浪漫。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扩展阅读

有关一本书读书笔记


你知道在书写读后感的时候要考虑到哪些内容吗?阅读作品后,犹如收获至宝,感触颇多。这时我们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我们新的感受,以下内容是读后感大全的编辑特地整理的“一本书读书笔记”。

一本书读书笔记 篇1

有一天,我在图书馆看到一本书,他的书名叫做一块钱流浪记,什么!一块钱是要怎样流浪呢?我很好奇,就借回家看。

书的内容在说一块钱从工厂亮晶晶的出生后,旅行过几千个地方,遇到各行各业,大大小小的主人,其中有一个叫小同的小朋友,他家很有钱,爸爸妈妈每天都给他很多钱,有一天店员在找钱时,一块钱不小心掉在地上,他连看也不看转头就走了,害一块钱在地上被十几个经过的人踩过来踢过去,从这边滚到那边,一块钱越想越伤心,他心里好羡慕一千元和一百元,大家都不会把他们丢掉,看到五元和十元,大家也都会很高兴的捡起来,为什么只有一块钱大家都不想注意呢?一块钱亮晶晶的身体,越来越脏也越来越没人会注意到他。

几天之后,一位老奶奶看到一元,他把一块钱捡起来,用手把上面的灰尘擦一擦,放进口袋,到家以后,他拿出一个盒子,把一块钱放进去,自言自语:这样应该五百元了吧!他把盒子拿起来,走到教堂,交给教堂的人就走了,一块钱第二天被送去银行,和其它的一块钱放在一起,他的心里已经不会感觉痛苦了,因为他知道,自己虽然只是一块钱,但是如果放在一起也是一份很大的力量。

看完这本书,我就像吃到很好吃的东西,看到一块钱到处旅行,就像喝到汽水好羡慕,可是看他被丢在地上时,又好像吃到苦瓜那么可怜,看到老奶奶做好事好感动,咸咸的眼泪就快流下来,各种滋味在我的心里,两三天都不能忘记,这也是我爱看书的原因。

一本书读书笔记 篇2

阅读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读得懂的东西。如报纸杂志,容易读懂,能增加资讯量,但不能增进理解力。因为在那之前水平已经相当了。一种是必须要读的东西。一开始水平就比读者高一截,能给予更高层次的启发,增进读者的理解力。相对而言,后者更值得做。读者追求的不同目标「为了消遣or增进理解力」,会决定不同的阅读方式。任何一本可以增进你理解力的书,也能达到消遣的效果,但倒过来很难成立。

阅读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基础阅读。能认字,摆脱文盲状态的层次,小学时期就能做到。

第二,检视阅读。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从表面观察一本书,如15分钟读完一本书,但它并不是指简单随意浏览。因为资讯泛滥,太多的资讯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对理解力的阻碍。所以检视阅读很有价值的,因为有些书完全不用孜孜不倦的从头读到尾。

第三,分析阅读。是一种「专注」的活动,咀嚼消化一本书。

第四,主题阅读。阅读很多相关类的书籍,而不是一本书。列举这些书的相关之处。

一本书读书笔记 篇3

物品的珍藏,给人一种踏实感;而精神上的珍藏,给人一种动力。

而我最好的珍藏,就是《狼王》这本书,它给了我自信,也给了我动力。在别人眼里,这可能是一本很普通的书,可是对我而言,它是我永远的老师,因为它教会了我人生中最珍贵的道理:坚强、勇敢,学会自信,化沮丧为动力,还有最值得每个人学习的——永不放弃。

我从第一眼看这本书到现在,已经有五年的时间了。在这五年中,我把全部的回忆交给了它,别的书被我看完之后就放下了,只有这本《狼王》,它都一直陪伴在我身边。

记得那一次,我去参加一场跑步比赛。一开始,还挺顺利的,可是,在中途我就感到了全身乏力,手脚也开始麻木了,这时我是倒数第五。我的体力已完全透支。不过,争第一的信念不断支撑着我沉重的身体。

突然,我眼前一黑,倒下了。虽然我还是想站起来,但我的确已经没有力量了。突然,一只小狼的身影从面前一闪而过。是它!没错,就是它-----柯勒,我仿佛看见了它永不放弃的精神,在我信念即将消失时,有一个念头在激励着我——永不放弃。

对,就是永不放弃,这个信念让我重新站了起来,我也仿佛看见柯勒的生命之火烧得越来越旺盛了。

这个信念一直支撑着我,我仿佛有一股新的力量充满了全身。

不过,我还是输了。

虽然我输了,但是这次赛跑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永不放弃。

如今,我还是珍藏着这本书,珍藏着那份信念——永不放弃!

一本书读书笔记 篇4

《如何阅读一本书》早前看过。当时没有做阅读笔记,都忘记差不多了。昨天翻出来重读一番。

阅读的作用不外乎获取资讯、娱乐、理解与发展心智。

读书有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以及主题阅读。这四个层次层次递进,互为基础。基础阅读,我觉得自己还行。基本保持一周1——3本书(视书的厚度而定)。宝爸也曾说过我速度蛮快。检视阅读阶段,我想挑选书的过程就是一个具体的应用。看看书名、前沿、书序和目录,以此来推断是否值得花心思进一步阅读。我原先比较注重目录,不太爱看前沿和后续。保持理智、中性的判断的前提下,其实看看别人的评价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本书到底说什么,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帮助。分析阅读阶段,我做的不太好。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我看了许多书,却少有收获的原因吧。另外,我觉得分析阅读阶段的技巧和我的小学以及初中语文老师教的阅读技巧很相似。

1、这本书谈的什么主题??是如何发展的?这个主题如何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关键主题?

2、细部说了什么?是怎么说的?

3、有道理么?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对你有什么意义?而主题阅读阶段则和写论文很相似,首先根据主题搜索相关书单,挑选精读的书单,略读非主要书单,精读主要参考书。给书籍分类:理论还是实用。实用的书主要在于实践应用。把他们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选择好的,有益的书。不值得为烂书花时间。与人做朋友也是。向良师益友学习,在交往中提升自己;远离坑碰拐骗与吃喝嫖赌也是需要注意滴。

一本书读书笔记合集


长大后读书,心里都会有不一样的感悟,作者笔下的作品,让我印象深刻。而读后感则是记录交流后的心得与感悟的最好凭证,怎么写关于作品的读后感呢?我们为你整理了以下的“《一本书读书笔记》”,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一本书读书笔记【篇1】

这是一本读起来颇费力的书。虽然闻名已久,但若不是某人搬来的书籍里有这么一本现成的摆在这,我自己是断然不会买回来的。如果说阅读一本本书是品尝一条条鲜美的鱼的话,这是一本教织渔网的书。如果遇到一个不爱吃鱼的人,亦或者还没尝过鱼味道的孩子,先看了它恐怕要对阅读本身起反效果。它适合那些爱吃鱼,但吃鱼的品种比较单一,希望换品种捕来吃吃的人;或者那些希望一鱼多做的人。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决定多读书,也就不妨先看看如何教读书的书。

书里开宗明义的回答了读什么样书以及为什么要读书的问题。“你必须能操纵超越你能力的书,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只有那样的书能帮助你的思想增长。除非你能增长心智,否则你学不到东西。一本消遣或娱乐性的书可能会给你带来一时欢愉,但是除了享乐之外,你也不可能再期待其他的收获了。书不止是为了取悦你,而是为了提升你。”这个理念与时下流行的走出舒适区的理念是类似的。想想自己近些年读的书也多是让自己颇舒服的没长进的书。可问题在于,生活已然不易,取悦自己似乎没什么不对。说到底是个比例的问题,不能全然舒服,也不该全然艰苦。

书中提出一套体系化有成效的阅读要围绕如下四个问题进行:

1、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2、细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3、有道理吗?全部有,部分有?

4、这本书跟我的关系是什么?

读完了能回答出上述问题才算没白读。当然世上很多书是不必也不配用这种方法去读的。只有那些值得一而再再而三重读的经典,若不如此这般,按作者的说法就属于暴殄天物了。

书后的附录上列了一份推荐书单,在我看来属于“真·终身书单”。适合致力于系统了解西方文明的人阅读。如果能读完,恐怕会比很多西方人还要了解他们自己。浏览完目录后,我就知道自己是看不完了,但也有些收获,比如没有这个书单,我估计不会看柏拉图的《对话录》,估计就不会知道苏格拉底是个智慧风趣的矮胖子了。这是后话,另作他表。

还有一些意外的惊喜,来源于它考察书籍好坏的方法其实还蛮适合处理工作问题以及人生困惑的。

比如它谈到理论性问题和实用性问题的维度,如果覆盖全面了,会构成一篇清晰的工作汇报。其中,理论性问题包括:某件事存在吗?是什么样的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情况下才存在?为什么会有这件事存在?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造成的影响是什么?特性和特征是什么?与其他类似的事,或不同的事的关联是什么?这件事是如何进行的?而实用性问题则包括:有哪些结果可以选择?应采取什么样手段才能获得某种结果?以什么顺序行动?什么样的条件下,这样做比那样做更好一些?

再比如它指出如何看待那些反对你、不认同你的人:“如果他们不能用自己的话重述你的观点,你就知道他们其实并不了解你在说什么。这时你不理会他们的批评是绝对有道理的。他们的意见无关紧要,因为那只是毫无理解的批评而已。只有当你发现某个人像你自己一般真的知道你在说什么的时候,你才需要为他的同意而欢喜,或者为他的反对而苦恼。就像他反对一样,他也要有同意的心理准备。”

在“阅读故事、戏剧与诗的一些建议”一章,作者其实也给出了人生建议:就算一开始不太清楚,也不要焦虑。事实上,一开始本来就是不清楚的。故事就像我们的人生一样,在生命中,我们不可能期望了解每一件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或把一生全都看清楚。但是,当我们回顾过去时,我们便了解为什么了。

一本好书能教你了解这个世界以及你自己。希望能用这个新生命带来的假期,读完计划读的书,更多的了解有形的世界、无形的思想、实用的技巧,以及更好的了解我自己。

一本书读书笔记【篇2】

今天的阅读内容为主题阅读、阅读与心智的成长两个板块。

阅读的第四个阶段:主题阅读。其实主题阅读挺像我们在写论文的过程,通过不同书籍的阅读,截取相关性的东西来完成整个阅读过程。

主题阅读也分为两个阶段:一为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我们需要针对研究的主题,参考图书馆目录、相关专家意见列出一系列书目,并通过对书目上的书进行浏览,确定哪些与你的主题相关,并对你的主题确定清除的概念。

二为阅读阶段,在这个阶段大致有五个步骤。

第一步骤为:检视阅读所有书籍,并找出与主题相关的关键章节。

第二步骤为:根据主题创立一套中性的词汇,带引作者与你形成共识。

第三步骤为:根据主题建立一个中性的主旨,并就此主旨列出相关问题,并在书籍中寻求解答。

第四步骤为:界定主要议题及次要议题,然后将作者对各个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在议题之旁,形成不同作者间的讨论。

第五步骤为:分析讨论,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以求凸显主题,并将各个议题之间的关系清楚的界定出来。

在主题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用自己的词汇表达作者的意见,但形成议题的观点时尽量用作者的原句,避免自我设限,更为客观。

在阅读与心智成长这一块,作者强调如果你的阅读目的是想成为一个更好的阅读者,你就不能任何书任何文章都读,你必须有所拣选,对你所读的书要有所要求,这些书一定要看起来超过你的能力才行,这样在阅读的过程中,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

心智其实就像肌肉一样,如果不常运用就会萎缩,而主动的阅读,思考对于心智就是一种运用,虽然社交媒体发展迅猛,我们看似动动手指就可以找到我们想要的任何信息,可是那些信息并不是来自于我们,往往会看过就忘了,并不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的成长。

所以,今天起开始阅读吧,拿起你手边的书,去主动阅读,取主动思考,去让每一本书带领你迈向更好的自己吧。

一本书读书笔记【篇3】

终于读完《如何阅读一本书》了。这本书是美国艾德勒和范多伦一起所著。内容艰涩难懂,耗尽我的所有精力。现针对这本书所学写下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阅读分成四个层次:

一、基础阅读。

二、检视阅读。

首先对本书进行了检视阅读,看目录,看重要片段,学习了粗浅阅读。在这个层次中,我学习了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什么?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学了三种做笔记的方法:结构笔记、概念笔记、辩证笔记。这部分的阅读我兴趣盎然,读得懂也读得感兴趣,自我感觉进步也较快,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

三、分析阅读。

这是最难受的最煎熬的一部分阅读了。读得痛苦莫名。读完这一章节后的一个总结,我倒是看懂了,现记录下来:

1、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规则。

(1)依照书的种类与主题来分类。

(2)使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在谈些事什么。

(3)将主要部分按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将全书的大纲列举出来,并将各个部分的大纲也列出来。

(4)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2、第二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

(5)诠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

(6)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7)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

(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解决的问题。

3、第三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9)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

(10)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11)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12)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13)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14)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15)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看完这一个小结,我恍恍惚惚对分析阅读有了一些了解。但就是不明白作者花了那么大的力气说这么做的理由令人读着很困难。另外其实自己心里很明白,这么多的书,优劣不等,我需要花那么大的力气去读一本书吗?后来,作者又介绍了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读不同种类的书有不同的方法,比如读小说,强调的是快;读诗,大声读出来;读数学,像读一种语言。心里因这些关照而放下一颗心,看来并不是所有的书都要用分析阅读,接着往下读的时候作者又告诉我,一本能提升你的书,就算你已经变得更有智慧也更有知识,这样的书还是能提升你,而且直到你生命的尽头。这样的书应该少于一百本,对任何一个特定的读者来说,数目还会更少。

四、主题阅读。

它有五个步骤:1、找到相关的章节。2、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3、厘清问题。4、界定议题。5、分析讨论。

这一本书真正提升了我,不仅让我了解的读书的若干方法,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采用书中所说的“真正的阅读”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你就是要读这本书。你什么都没有,只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为止。读完整本书以后,觉得自己确实进步了,读其他的教学类书籍和杂志,就跟看小说一般的轻松,而且确实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这样的一种提升,是在阅读时的一种脑力活动,也是更高的阅读技巧。这种阅读就是让一本书向我既有的理解力做挑战。

当然,这本书中还有很多我无法理解的地方,文字的堆砌,明明熟悉的字,却让人无法理解,还有一个外国作家的写作方式和我们中国是不一样的,所以需要我再次的阅读。这种头脑的风暴在下一次空闲又有承受力的时候让我再来一次吧!:

一本书读书笔记精选


古语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对书有着不同一般的痴迷,在阅读相关作品过程中,书中的描述让人欲罢不能,这是感触是非常难得的,它是我们去写作读书笔记的宝贵素材。你对写读书笔记熟悉吗?以下由小编收集整理的《一本书读书笔记精选》,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一本书读书笔记 篇1

翻开《如何阅读一本书》,是因为有好多同学老师都推荐这本书,都说是值得反复看的好书。

我看了序言才知道,这本书在1940年就已经有了第一版,现在的版本是1972年的改版,一样是越来越受欢迎。

可以说,单单是看译者和作者的序,就让我有了阅读这本书的兴趣。那就是他们说出了很多我对阅读的看法,其中有一点就是大多数人的阅读水平还只是停留在小学六年级的水平。

1972年的时候,作者所在的国家已经渐渐地扫除了文盲,跟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也是差不多的一个文化普及的状态,可以说很多人都能看懂书画字报,可是却大部人是看不下去稍微结构严谨的文字,就如一些论文,理论性地文章书籍。不是说字体不认识,可是不能真正地理解。

在看到作者提到这一点的时候,我真的有很深刻地体会。

因为我就发现小时候自己非常喜欢看书,可以不用家长的陪伴也能自己一个人看图画,看拼音,看童话故事,那个时候的阅读量很大,同时也帮到了我写作文。可是到了上初中高中之后,我的课外阅读书籍减了很多,大部分就只是看学习上的书本。

如果说你给我一本小说或者故事的文章,我会看的很入迷,可要是让我看一些解答类的文章,或者大部头的理论的话,就看几眼就不耐烦,一点也看不下去。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我就看到了自己需要提升的就是学会主动去思考,去阅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让一本书为自己所用。

这的确是一本可以反复阅读的好书,很多值得一再揣摩的学习点。

一本书读书笔记 篇2

走马观花的意思,是指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

这是一种很惬意、自得的态度。

但是,如果有一个人用走马观花的态度读书,恐怕阅读量再大也是枉然。

《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告诉我们:

要达到阅读的所有目的,就必须在阅读不同书籍的时候,运用适当的不同速度。不是所有的书都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来阅读。

那么,想要读得既轻松,又不至于“走马观花”错失书中真意,可能吗?

法国学者巴斯卡(Pascal)在三百年前就说过:

读得太快或太慢,都一无所获。

那么关于阅读,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做是好?

新版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就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不同速度的阅读法才是解决之道。

《如何阅读一本书》由两位学者共同写就。

其中一位是莫提默·J.艾德勒(1902-20xx)以学者、教育家、编辑人等多重面貌享有盛名。除了写作《如何阅读一本书》外,以主编《西方世界的经典人并担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相异而闻名于世。

另一位是查尔斯·范多伦(1926-)先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后因故离任,和艾德勒一起工作。一方面襄助艾德勒编辑《大英百科全书》,一方面将本书1940年初版内容大幅度增补改写。

这本书提倡了一种“主动阅读”的读书法,并将“主动阅读”分成了呈现递进关系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读者通过掌握这种读书方法,能对阅读的书籍有更多的理解,更多的收获。

新版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详加说明了以不同阅读方法接触不同读物之道—如何阅读实用性与理论性作品、想像的文学(抒情诗、史诗、小说、戏剧)、历史、科学与数学、社会科学与哲学,以及参考书、报章杂志,甚至广告。

基础阅读

基础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解释是,认识文章中大部分的字词,也不会给文法或文章结构阻碍住,能基本掌握主要句子与章节的意义。

有点相当于古人所说的“不求甚解”:只领会全文大意,而不在字句上过分追究。

作者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提提醒读者,第一,阅读可以是一件多少主动的事。第二,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这个读者比另一个读者更主动一些,他在阅读世界里面的探索能力就更强一些,收获更多一些,因而也更高明一些。如果一个读者对他自己,以及自己面前的书籍,要求的越多,获得的就越多。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阅读目的。为获得资讯而阅读,与为增进理解而阅读,读完一本书的收获可以说是天差地别。作者将阅读分为“读得懂”和“必须读”两种,重点讨论的是后面一种为了理解更多事情而进行的阅读。

作者认为:

阅读,就像是非辅助型的自我发现学习,是跟着一位缺席的老师在学习。只有当我们知道如何去读时,我们才可能真正读懂。

最基本的的阅读,其实是我们小学时代便已经掌握的阅读,作者称之为基础阅读(elementaryreading)。

检视阅读

比基础阅读更上一个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检视阅读(inspectionalreading)。

就是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抓出一本书的重点,或者说你想要的重点。但这种阅读方法因为阅读时间很短,所以往往无法抓住所有的重点。

检视阅读还可以称为略读或预读。这里的略读并不是走马观花随意浏览的意思,而是系统化的略读。

在检视阅读中,要求我们带着问题去阅读。

读完一本书之后,我们要回答的问题是:

第一,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第二,整本书在谈的是什么?第三,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你应该做一下笔记,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写下来。

略读的做法是:

阅读时读读书名、副标题、目录,接下来看看作者的序言、摘要介绍及索引。然后开始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看看这些篇章的开头或结尾有摘要说明,最后把书断断续续翻几页,读几段,就用这样的方法把全书翻过一遍。同时,不要忽略最后的两三页。

预读(粗读)的做法是:

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硬着头皮读下去。只注意你能理解的部分,不为一些没法立即了解的东西而停顿。

作者指出了影响阅读速度的两个因素:眼睛的逗留与倒退和个人的理解问题。关于前者,作者提醒读者可以用手指引导眼睛的移动。关于后者,作者指出,学会分析阅读,是想要理解(或了解)一本书的基本要件。

前面我们说到,检视阅读要求读者在阅读之前先问自己:“这本书在谈什么?”“这本书的架构如何?”或是:“这本书包含哪些部分?”

带着这些问题去快速地阅读,无论你用了多短的时间,读完之后,你都应该回答得出“这是哪一类的书—小说、历史,还是科学论文?”

检视阅读能帮我们了解一本书的架构、对全书的内容有个基本了解。

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是综合了前两个层次之上的阅读,指的是真正去咀嚼与消化一本书。

分析阅读的做法是:

首先找出一本书的骨架。有时候作者会在前言、后序说明他整体内容的设计。如果需要驾驭比较复杂的内容,可以使用为一本书拟大纲的技巧。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罗列出书中重点也不错。

找出书中的关键词和主旨句、找出重要篇章中作者的论述。

说明这些述论重点是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分析作者的主张。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未解决的。在未解决的问题中,确定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主题阅读

在做主题阅读时,指阅读者会读很多的书,而不是一本书。

主题阅读要求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

但只是书本字里行间的比较还不够,主题阅读涉及的远不止此。

借助所阅读的书籍,主题阅读者要能够架构出一个可能在哪一本书里都没提过的主题分析。

因此,很显然的,主题阅读是最主动、最耗时耗心力的阅读,但也是理解效果最好的阅读。

总结

罗素说:

只凭阅读本身并不能提高我们对任何事物的理解能力。如果一生中能读到一本好书,在阅读中又感到乐趣,这种乐趣又把我们引深到思考中去,在思辨中再得到更大的乐趣,这才是一本好书应有的价值,也是它真正存在的意义。

当我们掌握了四个层次的阅读技巧,也就意味着我们能理解更多的书的内容,从中得到更多的罗素所说的这种思考、思辨的乐趣。

一本书读书笔记 篇3

暑假期间,我读了伍美珍姐姐写的一本小说《青蛙军团爱地球》,书中讲了小主人公黄金鑫和其他两位好友华汪德、秦超逸在班上成立了一个小组,命名为青蛙团体,以环保低碳作为小组的活动宗旨。在进行环保活动的过程中,虽然遭到不同程度的反对,但这阻挡不了他们的决心,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给大家看,最终得到了很多人支持,特别是得到老师的认可。团体的小队员们的这种爱护环境的行为影响了周围的一些人,更多的同学加入他们的行列,他们影响着周边生活中的人们。其中,笨小孩黄金鑫也以他的一系列看似傻傻的行为,令大家对他刮目相看,又一次焕发出了光彩。这个故事让我想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最近我们语文练习与测试上写到-黄河,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可是我们的母亲正面临着变成可怕的黑河!变成沙漠化?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有些丧心病狂的无良厂家甚至还把有毒的工业废水直接排进黄河里,让黄河变成了黑河?黄河变黑河这一幕幕让我们触目惊心。但是大家想想如果我们去环保,去保护她,她会变成这样吗?空想是没有用的,我们应该行动起来。像文中青蛙军团的小队员一样,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大家,使每一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停手吧,那些正在破坏环境的人们!用自己的双手为黄河做出贡献,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伤害我们的黄河空想是没有用的,我们应该行动起来。像文中青蛙军团的小队员一样,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大家,使每一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人多力量大我相信,在众多环保卫士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全人类总有一天会醒悟。明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一本书读书笔记 篇4

花了两个半下午的时间把这本书看完了,本意是要学习里面的方法的,记忆中隐约记得,有些,我是有用过的。

选书,我一般没有特别的标准,但爱好会偏悬疑类,不过,我什么类型的书都会看的(因为心里有个写书的梦,所以要多吸纳各行各业的知识)。现阶段的书,我都是从关注的公众号上面所推荐的书来买的,公众号里面的文章会有作者介绍及书的详情解说,我感兴趣的,就会记下书名。近段时间,就是通过《书单来了》,了解到村上春树的偶像约翰·欧文,一下就买了他的三本书。

购书,就像书上写的,网络是个不适合熟读的环境,相反,纸媒则更适合花时间慢慢读,我也偏好纸体,只买纸体的,不过,电子书也看的哈;纸书类一般偏有价值的,是要收藏的,电子书就是偏娱乐类的了。

读书,我是喜欢读书的,可像书里所说的,有没有认真读呢,你读过后,又记得多少呢?现在回想,有的书,只能记得大概内容,有的书,只认得书名了,内容几乎忘了,有的书,也是看了几遍了,不过,是那悬疑类的,哈哈,那是我爱好中的爱好了。

读书记录,我以前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只是有一直做梦,我要写书,写文章,但从来没有实践过,无导师,不知从何下手,关于这本书,也是凑巧(觉得做梦,也该行动了,就百度了)知道的,哈哈。

从阅读这本书开始,我要坚持写读书笔记。读完一本书后写读后感,就是不管多么简陋的一句话,我都应该转化成文字落在纸上,把自己当下的想法及心理过程给记录下来。

记忆中,我是看了不少书的,对了,我看书的速度也是想当的快呢,但是真正记在脑中的并没有什么,因为掌握了再多的信息,如果没有积极的输出,也无法形成知识体系的,所以,以后每一本书,包括重拾以前阅读过的书,都要写读书笔记及读后感,要写文章呀,做好了笔记才是写好文章的基础,提高了思想输出的质量,写作技巧才会大幅度提升。

活动,虽然喜欢看书,但是线下类的读书活动或是讲座,我从来没有去过。一嘛,是因为经济原因;二嘛,性格原因,不喜欢嘈杂的环境。现在起呢,我要改变,关注长沙大型书店官方信息,定期免费的讲座及研讨会,都要积极报名。

最后,关于书里讲的,去实体店购书,当下,是互联网时代,我看中的书都是网购了,几乎没有去过实体店了,关于迷惘购书,及在书店浪费太多时间,好久没有过了哦,这点,我还是有目的性的。

旧书店,印象中去过一两次吧,对于旧书,没有什么概念,再说,对于“古书”,我向来“迷惑”,所以,再也没有光顾过了,记忆中,岳麓山下有一家,天气好转,去爬爬山,也去店里淘淘,就是不知,现在还在不在。

百科全书嘛,互联网时代,有什么问题,就直接百度了,这个习惯我还是有的,包括陌生的汉字,我也会第一时间百度的,会继续保持哈。

一本书读书笔记 篇5

“父亲是一本书,做子女的也许要用一生的时间才能读懂。”读完这篇文章,这句话让我感触十分深刻。

由于父亲是地主,小时候最害怕被人叫“小地主”,“我”并不想天生高人一等。当“我”穿上新衣服去学校,被同学嫉妒,被同学吐口水,被骂“小地主”时,“我”十分难过,也开始恨父亲。父亲很严格,把“我”当大家闺秀培养,说、走、坐、吃的姿势都要按照他要求做,关“我”在家背古文,而哥哥却能自由地在外玩耍,“我”背不出就要被打,哥哥就在旁边偷笑。心里便多了一丝怨恨,“为何父亲如此偏向哥哥”。渐渐长大,一次父亲冒雨前行,天气寒冷,为“我”送来厚被褥,来到宿舍嘴都冻乌了,“我”却没有一丝问候的话语,长大了才发现父亲是多么疼爱“我”,“我”却心安理得地享受他给予我的一切。在父亲活着的有生之年,“我”唯一送他的只有一双手套,父亲还不断地夸“我”,还到处向外人炫耀,——一双手套就能满足父亲,“我”认识得太晚了。参加工作后,父亲一直在山东会战,退休后他被留在山东上班,这期间,“我”结婚生子,每当逢年过节,父亲托人带给“我”礼物,“我”才会想起父亲。1997年,退休五年的父亲才回到湖北,他得了胃癌晚期,回来就再也没起来,在这时“我”才意识对父亲的关爱太少,而父亲却没有责怪“我”,这让“我”十分愧疚。父亲到了最后时刻还想着“我”叫哥哥多照顾“我”。这深沉的爱,“我”该如何报答?

看完这篇文章,我已泪湿眼眶,谁又何尝不是呢?当代父亲最鲜明的特点就是用严厉来教育子女,想着不严厉点我们就无法成就大事业,这使我们这些子女都不理解父亲,对于严厉的父亲会避而远之,而我们只把父亲对我们严格的一面深刻记着,却不记得父亲在我们背后对我们的关爱和帮助。好的被淡忘,坏的却常记。现在的年轻人又何尝不是呢?觉得父母对我们的给予就是理所当然,所以父母的爱就像平常事,久了就忘了。

当然我们现在做的不是应该想念过去父母为我们所付出的事情,而是在当下好好用自己所能做的报答父母,在父母有生之年好好关心他们,而不是等到他们病重、逝去后,才慢慢觉悟,才后悔当初为何不珍惜。

一本书读书笔记 篇6

今天的阅读内容为主题阅读、阅读与心智的成长两个板块。

阅读的第四个阶段:主题阅读。其实主题阅读挺像我们在写论文的过程,通过不同书籍的阅读,截取相关性的东西来完成整个阅读过程。

主题阅读也分为两个阶段:一为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我们需要针对研究的主题,参考图书馆目录、相关专家意见列出一系列书目,并通过对书目上的书进行浏览,确定哪些与你的主题相关,并对你的主题确定清除的概念。

二为阅读阶段,在这个阶段大致有五个步骤。

第一步骤为:检视阅读所有书籍,并找出与主题相关的关键章节。

第二步骤为:根据主题创立一套中性的词汇,带引作者与你形成共识。

第三步骤为:根据主题建立一个中性的主旨,并就此主旨列出相关问题,并在书籍中寻求解答。

第四步骤为:界定主要议题及次要议题,然后将作者对各个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在议题之旁,形成不同作者间的讨论。

第五步骤为:分析讨论,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以求凸显主题,并将各个议题之间的关系清楚的界定出来。

在主题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用自己的词汇表达作者的意见,但形成议题的观点时尽量用作者的原句,避免自我设限,更为客观。

在阅读与心智成长这一块,作者强调如果你的阅读目的是想成为一个更好的阅读者,你就不能任何书任何文章都读,你必须有所拣选,对你所读的书要有所要求,这些书一定要看起来超过你的能力才行,这样在阅读的过程中,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

心智其实就像肌肉一样,如果不常运用就会萎缩,而主动的阅读,思考对于心智就是一种运用,虽然社交媒体发展迅猛,我们看似动动手指就可以找到我们想要的任何信息,可是那些信息并不是来自于我们,往往会看过就忘了,并不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的成长。

所以,今天起开始阅读吧,拿起你手边的书,去主动阅读,取主动思考,去让每一本书带领你迈向更好的自己吧。

一本书读书笔记 篇7

最近读了不少关于阅读的书,发现之前的读书方法有些问题,所以就决定”从头再来“。之前在阅读中了解到了主题阅读的这个概念,准备先读一部分关于阅读主题方面的书。

今天就读到了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这几天利用碎片时间,在网上也读了不少关于读书方法的文章。发现很多内容都出自于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

可以说很多关于阅读方面的书,多多少少都有这本书的影子。之所以有这样的结论,就是因为这本书出的够早,不过里面介绍的阅读方法,到现在看来也是很实用的。

书中把阅读分为了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拆阅读,主题阅读。

第一层次就是基础阅读。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基本上能识字读书的人都在这个层次,只要有阅读能力的人,都在这个层次。

第二层次就是检视阅读。这个相当通读或者略读,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先了解一本书的大致内容。通过书名、目录、索引、作者介绍等,先对书的主旨有个大致的了解。

然后根据自己对书主旨的了解,挑选几个跟主旨息息相关的章节来读。遇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可以放慢速度读一下,就这样快速的提取书中的精华部分。

当然我的理解是也可以整本书快递的阅读,一目十行,遇到自己喜欢的部分在慢下来阅读。现在很多书大部分内容都是引经据典,一个章节精华部分也就是开头的引题,和最后的总结,中间全部都是举例说明。按照这个方法阅读,一般200页左右的书,几十分钟就能读完了。

第三个层次就是分析阅读。很多朋友都会疑问:像上面这么快速的读一本书能记住吗?分析阅读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说白了这个章节就是教大家怎么做读书笔记的:

第一,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

第二,整本书在谈的是什么?

第三,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通过读书笔记的方式,把以上的问题记录下来。这样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肯定还会重新回头去翻书,这就相当于又通读了一遍。当然,这些读书笔记也要拿出来经常看看,加深印象,这样才能把作者的论述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第四层次就是主题阅读。这个概念我开头的时候提过,这里详细说一下。可能读了一本书之后,我们的部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我们可以通过读这本书同一主题类型的书来解决问题。

主题阅读首先就是先确定书单,大家可以通过书名、目录、索引、作者介绍等,先对一本书进行大致的了解,看看是不是自己要找的书,最后确定一个书单。

在读书单里面的这些书的时候,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这些书有哪些论点是类似的?有哪些论点是相悖的?为什么会相悖,哪个更有道理?

主题阅读不仅能拓展我们的视野,还能让我们思考起来,在思考的同时,也是我们内化的过程。

当然,主题阅读的最终目的就是输出。我们通过一系列的主题阅读,不断的内化。形成一个我们自己的一套理论,能够把这套理论写出来,或者是教给其他人。这个时候我们才算是真正的吃透这些书,达到我们读书的目的。

一本书读书笔记 篇8

这是一本读起来颇费力的书。虽然闻名已久,但若不是某人搬来的书籍里有这么一本现成的摆在这,我自己是断然不会买回来的。如果说阅读一本本书是品尝一条条鲜美的鱼的话,这是一本教织渔网的书。如果遇到一个不爱吃鱼的人,亦或者还没尝过鱼味道的孩子,先看了它恐怕要对阅读本身起反效果。它适合那些爱吃鱼,但吃鱼的品种比较单一,希望换品种捕来吃吃的人;或者那些希望一鱼多做的人。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决定多读书,也就不妨先看看如何教读书的书。

书里开宗明义的回答了读什么样书以及为什么要读书的问题。“你必须能操纵超越你能力的书,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只有那样的书能帮助你的思想增长。除非你能增长心智,否则你学不到东西。一本消遣或娱乐性的书可能会给你带来一时欢愉,但是除了享乐之外,你也不可能再期待其他的收获了。书不止是为了取悦你,而是为了提升你。”这个理念与时下流行的走出舒适区的理念是类似的。想想自己近些年读的书也多是让自己颇舒服的没长进的书。可问题在于,生活已然不易,取悦自己似乎没什么不对。说到底是个比例的问题,不能全然舒服,也不该全然艰苦。

书中提出一套体系化有成效的阅读要围绕如下四个问题进行:

1、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2、细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3、有道理吗?全部有,部分有?

4、这本书跟我的关系是什么?

读完了能回答出上述问题才算没白读。当然世上很多书是不必也不配用这种方法去读的。只有那些值得一而再再而三重读的经典,若不如此这般,按作者的说法就属于暴殄天物了。

书后的附录上列了一份推荐书单,在我看来属于“真·终身书单”。适合致力于系统了解西方文明的人阅读。如果能读完,恐怕会比很多西方人还要了解他们自己。浏览完目录后,我就知道自己是看不完了,但也有些收获,比如没有这个书单,我估计不会看柏拉图的《对话录》,估计就不会知道苏格拉底是个智慧风趣的矮胖子了。这是后话,另作他表。

还有一些意外的惊喜,来源于它考察书籍好坏的方法其实还蛮适合处理工作问题以及人生困惑的。

比如它谈到理论性问题和实用性问题的维度,如果覆盖全面了,会构成一篇清晰的工作汇报。其中,理论性问题包括:某件事存在吗?是什么样的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情况下才存在?为什么会有这件事存在?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造成的影响是什么?特性和特征是什么?与其他类似的事,或不同的事的关联是什么?这件事是如何进行的?而实用性问题则包括:有哪些结果可以选择?应采取什么样手段才能获得某种结果?以什么顺序行动?什么样的条件下,这样做比那样做更好一些?

再比如它指出如何看待那些反对你、不认同你的人:“如果他们不能用自己的话重述你的观点,你就知道他们其实并不了解你在说什么。这时你不理会他们的批评是绝对有道理的。他们的意见无关紧要,因为那只是毫无理解的批评而已。只有当你发现某个人像你自己一般真的知道你在说什么的时候,你才需要为他的同意而欢喜,或者为他的反对而苦恼。就像他反对一样,他也要有同意的心理准备。”

在“阅读故事、戏剧与诗的一些建议”一章,作者其实也给出了人生建议:就算一开始不太清楚,也不要焦虑。事实上,一开始本来就是不清楚的。故事就像我们的人生一样,在生命中,我们不可能期望了解每一件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或把一生全都看清楚。但是,当我们回顾过去时,我们便了解为什么了。

一本好书能教你了解这个世界以及你自己。希望能用这个新生命带来的假期,读完计划读的书,更多的了解有形的世界、无形的思想、实用的技巧,以及更好的了解我自己。

感谢您阅读“读后感大全网”的《一本有情怀的流水账——《寻人不遇》读书笔记_》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书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一本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