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 地图 >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29 来源:互联网

善于恶——《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500字。

古语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人的成长离开不开书籍营养的滋养,对于推荐阅读作品,相信您在阅读之后会有专属自己的收获,为了记录文章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以及阅读文章的感受,一篇读书笔记是很有必要的,你对写读书笔记熟悉吗?以下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善于恶——《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5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善于恶——《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500字:

很是幸福这几天能静下来看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奔着对书中男主的鄙视和爱慕,想弄明白究竟是什么赋予他力量能让一个年近40的他,抛妻弃子,抛弃他熟悉的环境,他所拥有的社会关系,资源及一切,全身心的投入到绘画中,高潮来了,问题是40岁的男主身无分文又在艺术界没任何声誉,只身来到艺术之都巴黎,此时的他对绘画一无所知,就这样他在极度清贫以绘画的方式度过了后半生,最后因麻风病而死,生前仅以6-7法郎卖出去几副作品,而死后几年后他的作品被高度赞誉,并享誉全世界。

刚开始看不知该怎么看待看男主?一个天才,一个非人类(病重时朋友及时照顾,病愈后抢走朋友妻子,三个月后又抛弃朋友妻子,造成朋友妻子自杀身亡)?在男主的身上不能用简单的或者通俗的道德去评判,就像作者说的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警察时刻在监督外边发生的一切,所以我们要跳出这个警察。什么是道义与非道义,什么是善与恶,什么是对与错?在他世界我需要重新开启一个新的寻找航程,在他的世界里只有与绘画的事有关和无关,就是如此的简单。所以直到死他的情人(即朋友的妻子)都不明白这个道理。当她发现对于男主来说她不是以一个情人存在而是仅仅以一个模特而存在,也仅仅是男主一个娱乐工具而已。于是她就试图用正常女人的方式来捆绑男主,想给男主创造出更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丰盛的食物来吸引男主,可悲的是男主对于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只分为和绘画有关与无关的,只要是和绘画无关他更本就不在乎。他可以过极度清贫的生活,对他来说吃的丰不丰盛,用的舒不舒服没有区别,也不在乎别人对他任何评价,甚至是他最在意的绘画,只是简单的沉浸于绘画,不在乎外界的一切,似乎一切都与他没有关系。

作者说他的人生中还没有遇到任何一个人可以如此的不在乎外界的一切,可以把自己的全部热情与关注力用在一件事情上。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支撑着他,不管生活过得多么清贫,即使一天就啃几个面包片和一杯牛奶对他来说能维持生命即可,就算全世界人民都痛恨他,那又如何?周遭人对他的善与恶没什么区别,只要是他需要的仅是单纯的拿走,即使是朋友在他重病时拯救了他,他也可以毫不留情的抢走朋友的妻子,就如同作者说的他已经失去了一切感知的能力(同情,恨,感恩和爱的能力),甚至连最基本的人的情感都没有了,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在我的心中他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个体的人。倘若不是为了维持生命,我估计他就会切断一起与外界的链接,因为仅是维持生命的联系对他来说都是多余的。

即使我看完了这本书,两遍下来我也不能理解男主的心境,更是不能理解是什么驱使他从来个枯燥的股票经理人变成了后者没有正常情感的人。要是追根溯源,他的童年和中年都是快乐了,不能说有多幸福,至少可以说是妻贤子孝,是什么可以把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变成一个如此冷傲决绝的天才?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看从什么层面上去理解去看,从对理想和现实来说他又是高尚的,不为地上的六便士弯腰而错失了天上的月亮,从人性的层面来说他对外界的冷漠到了极限,那种冷深入你的骨髓(情人自杀后作者问他怎么看情人的死,他压根就不在乎她自不自杀),让你看后不寒而栗。这样的人确实是遭人痛恨,可是从某种程度上又吸引着我们,作者也是有这样的同感,一方面痛恨着男主,痛恨着他非人类的一面,另一方面又被他对外界一切的冷漠及对绘画的执著而吸引。我想他的情人也是这样,虽然在她们的相识初期并没有什么言语,他有的只是冷漠,傲慢和沉默,也正是这样的冷漠,傲慢和沉默吸引了她,让她飞蛾扑火以致粉身碎骨。也许正是男主的人生形态是非常态,才能吸引我们锲而不舍的读下去,当然作为一个普通人的道德体系,不得不让我又爱又恨男主,生活中能做到如此冷漠傲慢决绝执着且有毅力的人少之又少。

这让我想起来前几天看村上春树引用的一个逻辑: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善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不断改变所处的场所和立场。一个善在下一个瞬间也许就转换成了恶,反之亦然。所以我不敢用善与恶来道德绑架男主,也许在这里这样的绑架有点low了,对男主来说不公平,他只是他,不代表其他任何人,哪个人又是纯善?我们痛恨男主对妻与子,情人的冷漠和决绝,更别扯家庭社会责任感,他只是他,他只是摆脱了所有的家庭和社会束缚换来了自己愿付诸生命东西的追求。读书笔记·这也许就是我们又恨又爱的原因吧。现实中的我们,有几个能有如此的勇气和毅力?我们爱的是他的勇气和毅力痛恨的是自己的怂,我们就是作者笔下的正常人,为了地上的六便士而错失了天上的月亮。

我更想知道的是什么样的力量让男主抛弃了40多年来形成的人生价值体系?简直是彻底的抛弃,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支撑着他,不能再用简单的渣不渣来评判男主了,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是活着别人的眼中,是外界的一切形成了我们的人生价值体系,而当外界的一切崩盘时,我们该如何支撑我们的价值体系?反正我的一旦超出我自身所感知的价值体系就会活在无限的纠结和自责中,其实明明可以活的更潇洒一些,让自己更自由舒服一些,可是我是一个群居动物,即使一点点的偏离我是无法忍受,不是来时外界的,而是内的。这几天费尽所有力气想从书中找出什么力量在支撑男主,可以如此冷漠的对待周围人的批判甚至是辱骂?

那是一种火辣辣的执着,是我身上不具备的,不管是对什么的执着都是我所欠缺的。男主也是幸运的,在我看来对人生中某件事的无止境的执着是一种幸福,至少他有种可以用灵魂交换的东西,我有吗?我没有,你可以说我只是简单的活着,单纯的活着,谁不希望自己灵魂深处有执着?

看完之后我似乎明白了,男主的人生是饱满的,他在自己的灵魂深处找到了一片净土,只是这片净土禁止任何人和事,物踏入。而当今的我的焦虑,是我没有支撑自己欲望的力量,所以只能靠外界形成的价值体系来支撑,于是自身的欲望又不仅仅满足这样的体系,又想像男主一样逃出体系又没有支撑它的力量,就这样在这个世界里不停地挣扎。也许正是我这一辈子都不能明白挣扎是没用的,因为搞错了挣扎的对象,该挣扎的是如何建立本我的价值体系而不是和自己30多年教育社会文化强压给我们的价值体系。作者:周小乐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延伸读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600字


合上扉页,我脑海里,都是他最后坐在屋子里以失明之目观自己终结之作的画面。
他,不再需要表达,甚至要求土著妻子一把火烧掉,因为他根本不需要被认可、被理解。

其实我不满意这个失明的设置。我希望他真的已经全部都画完了,脱离苦海了。可惜,原著没有交待,到底是画完了,还是画不了了。

《月亮与六便士》一书中,其实借画家为引线写了很多人的故事。有详有略,有的有结局有的没结局。套用佛教用语:众生皆苦。

画家伦敦的妻子,到最后也还是原来的腔调。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设置?他为了嘲讽她吗?我想不是的,作者其实极其悲悯,众生皆苦,大家各自挣扎,各自纠缠。

画家以自毁式的方式,体验了实打实的身体的物质的物理性的苦楚。但画家不在乎!为什么?因为在画家看来,精神的苦楚才是苦楚。伦敦妻子、情妇、画家朋友对生活的舒适性都自己的要求,他们或多或少的被物理性物质性的苦所困扰,感情的困扰在这里归为物理性困扰。无论是物理性的还是精神性的,苦楚就是苦楚,所以众生皆苦。

《月亮与六便士》是我喜欢的作品,作者只阐述,不评论。因为很多时候,如果自说自评,那么作品会没有生命。只说不评,作品才会活过来。活的作品,才可以千人千面,产生众多的精神火花。

作者以画家的孩子做模糊处理进行结尾。我想,这是作者对于命运、人性、世事做的谦卑姿态——苦海无涯。

无论是精神之苦还是物理之苦,脱离苦海是极难的。

我们理解了苦,便可以更慈悲。我们便可以不评断、不攻击、不贪婪、不轻蔑、不索取……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700字


思特里克兰德,一位证券交易家,就如大多数人一样,他有自己的家庭,有一位美貌但有些虚荣的妻子、两个可爱而活泼的孩子。他的生活,就像英国货币最小的单位“六便士”那样,平凡普通。可是,他偏偏不想以这种平凡的方式过完一生。他在捡六便士的时候,月光洒在了他的身上,他抬头看到了天空中虚渺朦胧的月亮,他的眼睛里燃起了对月亮的渴望。因为这一望,他放弃了六便士,抛弃了美丽的妻子与可爱的孩子们,启程去了巴黎。大家都以为他有了外遇,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他去巴黎只是为了追求自己以前并不擅长的画画。他的画作蹩脚没有品位,并不为他人所认可。在追求艺术坎坷的道路上,他有几次都险些因饥饿和疾病而死,但幸运的是,他活下来了,并不停地流浪。他最后来到了一个小岛,和一个土著姑娘结为伴侣,共同完成了一卷巨幅画作,然后思特里克兰德便染疾而死。死后,新婚妻子依照他的遗言,焚毁了满壁画作。
不可否认的是,思特里克兰德,他对梦想的渴望和对艺术的追求已远超他人。但是在我看来,这样的做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免偏激。生而为人,我们就有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我们不能因为追求理想,就丢失掉自己对家人的责任感,抛妻弃子,更不能去拆散朋友幸福美满的家庭,出轨朋友的妻子。

我们可以不甘于平凡的现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已有的生活的基础上的,我们不能不顾一切地舍弃掉这个基础和平台。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平凡的社会中用自己的行为让自己变得不凡,在现有的平凡的生活中有趣味、有目标活着,明白人生的意义,直面人生的痛苦与欢乐。在拥有六便士的同时,细细品味月光的柔和美好,和家人一起仰望月空,脚踏实地。

如何在平凡的大环境中做出不凡的事,去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追求自己的理想,才是更多人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吧。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


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被毛姆的这句话吸引,于是就读了他的第一本书《月亮与六便士》。
毛姆是一个故事家,其敏锐的观察力、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精辟剖析,就像一个生物学家对古生物的研究,只凭残存的骨骼便对人物生存的年代以及生存环境推测研究而使作品栩栩如生起来,毛姆也是通过与斯特里克兰德的接触,特别是主人公到塔希提以后的生活是通过几个人的描述加以后期刻画才让主人公丰满起来的。斯特里克兰德这个天才画家,抛弃妻儿与体面的证券经纪人身份而去巴黎追求自己内心的理想,与?救命之恩的朋友妻子私通,却于最后抛弃而导致朋友妻亡家散,其自私、残忍可见一斑;抛弃文明世界的体面舒适,却宁可蜷缩在简陋居所过食不果腹的日子;对周边的人、事、物的冷漠无情,仿佛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最后远遁到他的理想王国塔希提,与当地土著结婚生子直至死亡,他一生生活在对艺术的追求里,半人半兽没有凡人眼中的尊严,他眼中的女人只是他发泄的对象或者模特,缺少人性让人厌烦。另一方面他却是一个天才画家,也许天才的生活里只有他眼中的艺术,只有进入他的伊甸园才能淋漓尽致地施展他的才华,他蔑视一切世俗包括婚姻、爱情、金钱,所有桎梏他的东西他都视为绊脚石,他为理想而生、亦为理想而死,死在自己理想的伊甸园,他的一生也许是圆满的。

人生处处面临选择,特别是面对梦想与金钱,谁人心头没有白月光,只是能有几人有勇气放弃地上的六便士,而去选择孤独与厄运。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800字


“月亮是那崇高而不可企及的梦想,六便士是为了生存不得不赚取的卑微收入,多少人只是胆怯地抬头看一眼月亮,又继续低头追逐赖以温饱的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毛姆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描述了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斯特里克兰,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弃妻子,绝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圆笔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的故事。

我想我愿意成为这样子的一个人,梦想一旦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当时的生活是刻板规矩的理性的节奏,在这样的环境下,她的创造性日益萎缩,于是他选择了画画。艺术是极大自主独立的性的东西,而画恰是画家情感的真实流露。书中曾写道:“你可能不知道那些国家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他们那儿的冬天特别长,又阴又冷。他们喜欢看我画中的意大利,他们希望意大利就是这个样子的,那也是我来这个国家之前所想象的意大利。”一幅幅画寄托了画家的精神向往,也蕴含了买画人对美的期待和对真实的追求,而不是所谓虚假的面具。

语言原本是我们交流思想的主要方式,当我们发现语言也会成为谎言时,斯特克李兰敏锐地选择了用画发声。不知你是否看过这样一篇文章——《好的画,通常都是有气味》。我们都向往诚信,因为当谎言被戳破的时候,噩耗便会不请自来,而气味正是被赋予了真实的特性。我们可以看到桃花盛开,却不曾知晓落花时的沧桑;我们可以看到网上一句句优美的诗词,却不曾真正的体会到诗人对春天欣欣向荣的赞叹;我们可以在照片中看到亲人的笑容,却不曾将笑容映在眼里。在画中,斯特里克兰找到了属于灵魂的自由。他的一副静物画,画里的一个盘子上有很多橙子,那盘子甚至都不是圆的,橙子则偏向一边。他的肖像画,要比真人大一点,看起来非常难看。世界上有太多世俗阻碍了人们思想的开放,当我们提出一个新的观念时,不合潮流的评论便喷涌而现,可是他并不需要迎合,不需要理解,在孤独中专注于自己的创作。所以后来他成为了天才,全世界都同意了这个观点。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满天都是世俗的眼光,他却成为了传奇。而现在的我们,能否为了心中的理想,奋不顾身,甚至奋斗到底?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1000字


在几年前,读《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的时候,就觉得男主是个大渣男,抛弃妻子孩子,上了朋友的老婆,自私自利、冷漠无情的大渣男。

最近,我又把这本书翻起来读,和几年前读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以现在的心境去看男主,就会觉得他是一个很纯粹的人,一个很牛逼的人阿!

他对梦想的狂热,以及追逐梦想的勇气,是一般人做不到的,尤其是对于一个已经步入中年的40岁男人而言,重拾梦想是需要何等的勇气和信心?这是我认为他牛逼的地方。

读的时候,就在想,作者为什么取名为《月亮与六便士》?以前我并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现在会去思考这个问题呢。

月亮,挂在天上,是一个我们能看得见

却永远无法触碰的东西。它就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虽然碰不着,却能感知它的存在。六便士,一种货币,代表着金钱,就像是人们所追求的一切世俗。

作者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他通过这个故事想要表达一些东西,但是他又不是直接告诉我们他想要说明什么,只是在讲故事,讲述一个与世俗对抗中年男子的故事。我就在想,作者为什么取名为《月亮与六便士》?

按照我的理解,他是想告诉人们,人生不够完美,总有一些遗憾和遥不可及的梦,生活的选择,也并不是“非黑即白”的选项,月亮和六便士,其实我们都需要。

当然他是通过男主这种极端的故事来冲击现实,不管是搁在他们那个时代,还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一个40岁的男人,一个中产幸福家庭是不会做出这么荒诞的事情。正是因为大多数人不会这样做,才显得男主很特别。也许从另一个角度,读后感也说明了我们很多人在30岁的时候,就已经进入了人生的坟墓。结婚生子,过着稳定的生活,不再为自己而活,也没有勇气去追求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不再狂热,就如同一条没有梦想的咸鱼,为活着而活着。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也许我们有很多人都没有想过这三个问题,或者想过,却从来没有勇气面对过。是阿!做自己,是需要天赋的,就像斯特里克兰德那样,无所畏惧,不被世俗束缚,只为内心深处的原始欲望而奋进。

作者在书里说了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那时我还不明白,人性其实非常复杂,现在,我清楚的意识到:卑鄙与高尚,邪恶与善良,仇恨与热爱,可以并存于同一颗心灵里。”

读完这段话,我的心中微微一颤,他说出了我对人性的理解。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完全的好人,也没有完全的坏人,原本善良的人,他经历了一些磨难和挫折,也许变成了恶魔。原本十恶不赦的坏人,他在一次偶然的温暖和关怀之下,放下了屠刀,变成了好人。

从小说回归到自己的生活,往后的日子里,我不再轻易去判断一个人是好人或是坏人,也不再轻易以世俗的道德准则去批判某件事或者某个人,因为未来的你,或者我,也许也会深陷其中,在月亮与六便士之间徘徊,无从选择。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2000字


《月亮与六便士》的故事也不复杂,男主查理斯和老婆孩子生活在英国,有着体面的工作,不低的收入,过着常人认为幸福的生活。但是有一天查理斯突然抛妻弃子,远走他乡。人们以为他是和一名年轻貌美的女子私奔了。后来发现查理斯只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画画。他的物质生活变得贫穷,经常衣衫褴褛、食不果腹。但是他一直坚持创作,他很快乐。查理斯辗转多地,最终在原始的树林中定居,病逝。死后,查理斯的画作被世界认可,价值连城。

刚看到查理斯抛妻弃子,不顾一切去画画的时候,我非常震惊啊,觉得这个男的怎么能这么渣。后来变得有一点理解他。

上周有人问我在看什么书,我说在看《月亮与六便士》。还开玩笑说,读后感就是“艺术家的不正常也是正常的。”对方补充,“艺术家必须不正常。”

过几天我又问自己:什么是正常,怎么定义,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正常?

今天主要谈谈我对“正常”的看法。

个人分析,“正常”这个概念,体现的是“大众”的意思,大众即为正常。

就是按照社会观念,大多数人都会按照A这种方式做事。

而这时候如果有人打破常规,按照B的方式来,他就会被“正常人”视为“不正常”。

比如这个社会大多数人在30岁左右结婚,如果你一直享受单身生活,可能就会有人觉得你不正常;

大多数人会选择生孩子,如果你和你的另一半是丁克一族,可能就会有人觉得你们不正常;

大多数人喜欢异性,如果你是喜欢同性或者双性,可能就会有人觉得你不正常。

“不正常”听上去有些贬义,感觉好像是做错了什么一样。

事实上,上述的例子中,当事人有错吗?

我不觉得。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如何生活的权利不是吗?

我活我的,你凭什么指手画脚呢?

我不结婚碍着你什么事了?

我不想生孩子怎么了,人类真的会因为我灭绝吗?

我喜欢同性或者双性怎么了,没喜欢你或者你家孩子不就得了。

不是每件事都有必要或者可以分出对与错,是与非的。

我一直觉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像国与国之间的外交一样,

应该采用“求同存异”的原则,而不是想办法“同化”。

“求同存异”意味着尊重,而“同化”代表着对立。

我先给你定性为“不正常”,如果你能“知错就改”,“迷途知返”,加入我们,那你就还是“正常人”;如果你“执迷不悔”,那我们可就要“代表月亮消灭你了”。

平心而论,当你在评价一个人或者什么东西“不正常”的时候,是不是有点歧视、有点威胁的感觉。

再举个例子,前几天马思纯在微博上晒读后感,被人围攻。原因是大家认为她的读后感“不对”。我看到这就笑了,原来现在晒个读后感,都有无数“语文老师”当你在回答阅读理解,给你打分。

“阅读理解”有标准答案,我能理解,考试就是非要有个评分标准嘛。

连读后感都有对错之分?

一千个人读出来一千个哈姆雷特。

再说你又不是张爱玲,你凭什么说马思纯理解的不对?

有网友说,当然,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可是你马思纯是要扮演张爱玲笔下的角色啊,如果你理解的不正确,你怎么能表演的正确呢。

其实还是同一个问题啊,人家表演出来的人物,是人家理解的人物,和你理解的不一样,很正常。和80%的读者理解的不一样,也没什么啊。。

为什么演不出来你想象中的角色,你就觉得人家演的不对呢?

恕我恶意揣测一下,是不是有很多在批评马思纯的过程中找到了优越感。

“明星又怎么了,还不是读不懂书,还不如我呢,装什么文化人啊。”

一群想法一致的人聚集在一起,围攻一个想法不同的人,这是多么危险的事情。

我要是马思纯,我就不会发第二条道歉的微博。

本来没错的事情,为什么要道歉。

作为明星,行动是有影响力的,你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一些不敢坚持自我的“小众”向大众妥协、认错。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大家切入点不一样,看到的问题,思考的方式都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不同有什么不行吗?

像我写的这个读后感可能还有人会觉得奇怪呢,

“写的什么啊,乱七八糟的。”

切,要你管。你有自己的想法OK啊,那我也有自己的想法怎么了?

当然,有些原则性的事情立场一定要明确。大到国家主权,小到过马路不要闯红灯。这些事情要分对错是因为要维护秩序,防止一个人侵害其他人的利益。

但是对于那些不是非要分出对错的事情,如果大家的审美一致,这个世界会很单调、很无聊吧。

所有人都住一样的房子,连装修都是一样的。

买的车子、穿的衣服、戴的手表都是一样的。

那这个世界就成为了加工机器的流水线,不再有人类的生活了。

如果你想改变自己的潜在歧视,下次在开口评价“不正常”之前,试图用其他的词替代,比如“独一无二”、“与众不同”。

“他们是丁克家庭啊,还真是与众不同呢。”会比你说“他们不正常”好很多。

当然,阴阳怪气地说反话就没劲了。

最后引用一句Beyond乐队《光辉岁月》里的一句歌词作为结尾:

“缤纷色彩显出的美丽,是因它没有,分开每种色彩。”

读书笔记《善于恶——《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5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读后感大全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书笔记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