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活着读书笔记 > 地图 > 活着读书笔记

活着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9-10-29 来源:互联网

《活着》读书笔记心得感悟1500字。

古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人一生的进步都是和书籍的阅读相伴随的,在阅读的时候,我们经常会与故事情节产生共鸣。这些瞬间即逝的收获,就是我们写读书笔记的基础。读书笔记你知道怎么写更好呢?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活着》读书笔记心得感悟1500字”,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活着》读书笔记心得感悟1500字:

第一次知道《活着》是高二第二学期的一节语文课上,一同学在正式上课之前分享了这本书。那时我觉得福贵这个人真是太惨了,现在再看,福贵的人生不正是千千万万中国普通人民的人生吗?人呐,光是活着就已经很吃力了。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活在世上本就是一件幸运的事了。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说到:“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福贵不知道这些话,但他对生活从未绝望从未放弃活着不正是对这些话最好的诠释吗?活着就是活着,何必纠结于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呢。

《活着》这书,讲的是福贵一生的故事。福贵因嗜赌,把自家的祖产输光了,自己从一个地主家的儿子变成佃农,他的爹被他气死(虽然他爹没有苛责福贵,但我觉得他爹的那口气就是没顺过来),怀着孕的妻子家珍被岳父带走。那时的福贵,上有风烛残年的母亲,下有总角垂髫之女,住着破破烂烂的茅草房,他没有抱怨,而是想着如何养活一家人。后来,他被抓去当壮丁,老娘去世,女儿凤霞因高烧而变聋变哑,儿子有庆因被抽血过多而亡,福贵也没有丧失过对活着的希望。再后来,凤霞难产离世,相濡以沫的妻子病逝,女婿在工作时不幸身亡,相依为命的外孙噎死。福贵亲手把自己的家人一个个埋葬了,你以为他应该会活得很痛苦,甚至过不下去了,但福贵偏不,他说“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轮到自己死时,安安心心死就是”“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

余华在日文版自序里提到“生活是一个人对自己经历的感受,而幸存往往是旁观者对别人经历的看法”,《活着》是用第一人称来叙述的,因此它是生活本身。第一次读这本书时,我没有以“悲剧”来看福贵,现在再读,仍没觉得福贵是个“苦难者”。我想了想,并不是自己麻木了——至少我能感知到祥子是个苦难者,也不是福贵的一生不是悲剧,这也许正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方式造成的差异吧。余华让福贵自己讲述自己的一生,福贵本人并不认为他的一生是个悲剧,所以,在福贵的叙述中,他的一生是有苦难,但他拥有的更多是美好的时刻和事物。老娘是世上最好的母亲,家珍是世上最好的妻子,凤霞有庆都是世上最好的孩子,女婿和外孙自然也是世上最好最好的。福贵心底的回忆里全装着美好,读者自然而然受其感染,大约记起的也是福贵一家的美好时光吧。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词语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苦难,无聊和平庸。”看吧,作者这样说“活着”,活着多难,得忍受不能得自由。人生在世,谁不曾濒临绝望,谁没有在深夜崩溃,可谁又不是哭着把饭吃了,咬紧牙关继续活着,福贵是这样,你我皆如此。

佛说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这七苦,除了“怨憎会”,其余的,福贵皆经历过(战场上九死一生),可福贵觉得自己苦吗?并没有。不是他对生活麻木了,而是他能在那些糟糕透了的事情中,发现自己身边人带来的光,家人的光照亮了福贵的整个人生。心里有很多苦的人,只要一丝甜就能填满。福贵拥有“甜”,所以,他能挺过各种苦难,读书笔记纵使年迈一人,他也能活着。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明白,人生多的是眼泪无法冲刷掉的“万念俱灰”,也有那些让你痛到无法哭泣的事,“所以真正坚强的人,都是越想哭反而笑得越大声,怀揣着痛苦和悲伤,即使如此也要带着它们笑着前行。”福贵和福贵,渐渐远去,在霞光满天的傍晚,在炊烟袅袅的乡村里,老人的歌声像风一样飘扬……

《活着》是一部经典之作,不缺少读者和对它的赞美之词。以自己的鉴赏能力,难以跳脱出已有的评论。可阅读非得有深刻独特的见解吗?正如人生,非得有活着的意义么?如果觉得日子过不下去了,别苦苦追问活着的意义,想想福贵的一生,然后,走一步算一步,把日子走下去,而不是想下去,也许,生活也就没有那么难了。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扩展阅读

《活着》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600字


《活着》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600字:

一个时代的兵荒马乱总是会给老百姓带来巨大的生存压力!富贵是不信的,大部分的中国人在那个时代的眼影。他本身就有一种泥糊不上墙的混沌,都要他经历层出不穷的逃亡和失去,一次次为了活着而失去了自己的底线。

他好像在一路奔跑中另有一个欲望,那就是活着!看着他过着猪狗般的逃难生活,不顾一切的要跑,要回家,他的形象让人看起来可笑又可悲。最后他经历了一切终于活了下来,回来家,亲人们却一个个离他而去了,最后还是他自己一个人,苟延残喘的过,活的没有人样,但那又如何?

生命之所以生生不息延续万年,就是因为有人咬着牙也能挺过来,再活个几十年的生命的强大。生命的不息在于生命就算如此脆弱,如此饱经沧桑,也要承受着!

即使到最后,无亲无故,生命回到最初的个体,也要在田野里含着麦秸,带着打不倒的意志,活下来。他没有因为亲人的离去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活着是为了让死去的人安心。其实福贵并不知道什么是活着,他只知道人活着就是这样,经历一下酸甜苦辣,有钱就赌一赌,没钱就种种田活着就是这么简单。

主人公福贵从一个有钱的爱赌爱嫖的二流子,到孤苦伶仃的一个人,经历了破落、贫穷、战争,一步一步失去了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外孙,另有一头很老的牛陪伴余生。

在悲剧的人生中,他学会了珍惜,珍惜自己的妻子,妻子做的一双鞋,最饿时老丈人省下的一小袋米,学会了宽恕,宽恕间接害死自己儿子的战友,独自一人活着。

无论怎样,生活总要继续。只要活着就好,只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作者:拉错吉

《原则》读书笔记心得感悟1500字


《原则》读书笔记心得感悟1500字

1、保持大脑的极度开放

这是全书最重要的一条,影响我们合理决策的最大障碍是你的自我意识和思维盲点。这会让我们难以看到客观事实。例如:我们的潜意识与意识。潜意识有很多防卫机制,比如需要被爱,需要认同感,难以接受自己的缺点和批评,害怕自己不能成功等等。它们在你行事的过程中,不断的操控你,甚至你也很难有任何觉知。

不过我们还有更高层次的意识,就是有逻辑和理性的“前额皮层”。这也是为何有些人更情绪化,而有些人更理性。书中认为:自我意识和思维盲点这两大障碍就是人的致命缺陷。导致聪颖勤奋的人无法发挥自身的全部潜力。

而有一种方法可以改变,那就是保持大脑的极度开放。你知道并承认自己有盲点,你就可以找到一种解决方法。但假如你不知道,你将持续不断的栽在同样的问题上。

极度开放是一种能力,让你有效的探析各种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可能性。而不是让自我意识或思维盲点阻碍你。你始终在自我观察,并作出最佳选择。这让我想起了关于意识的认识:人类最终幸福的源泉在于自我意识的提升(对自己的意识和对他人的理解意识)。

要做到极度开放,你必须:

A、相信你不知掉最好的解决之道是什么,能不能妥善处理“不知道”才是最重要的。

B、认识到决策应当分成两步:先分析所有相关信息,然后做出决定。

C、不要担心自己的想象(或面子),只关心如何实现目标。

简而言之就是,承认自己的不足与头脑思维惯性的盲点,谦虚及广泛地吸纳意见和信息,以便作出最佳选择。

2、不要停止质疑自己

我们总是有一种过度自信,觉得自己推理出来的东西是绝对正确的,在这种情况下的盲目自信,很多时候是占大多数的。

看到一种不能理解的行为,觉得很奇怪。看到和自己价值观不符的事情和人,难以接受。看到一种商业行为,觉得是错误的,结果等大家都赚钱了,自己才后知后觉。这就是我们过度自信(相信过往的经验和惯性的判断),从而忽略了最本真最现实的情况。所以,遇到新事物的时候,抱着“我什么都不知道”的心态是尤为重要的。吸收所有的客观经验,给自己的大脑程序更新。不断的质疑自己,打破自己的思维常规,往往可以得出最客观的答案。

3、最重要的是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原则

作者达利欧在前言和介绍中就阐述了:每个人都是依据自己的原则作出最客观的选择。而原则的形成就是在不断的经验,失败和反思当中得出来的。

他写这本书的初衷是展示和总结他自己的原则,让我们由此思考属于我们自己独有的原则。因为我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目标和性格,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选择最合适自己的目标和性格的原则。

而找到这些原则又是我们生活中必须的,因为每个人都会面对纷至沓来的各种情况,假如我们没有原则,我们就会被迫针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做出孤立反应,但是我们有一系统的原则,就会分类处理不同类型的情况,也会做出更好的决策。并因此过上更好的生活。

最重要的是搞清楚你想要什么以及想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并依此指定你的“原则”。

4、不容忍问题

如果你想达到目标,你得明白这个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等待)。这至关重要。

你发现的每个问题都是一次改进机器的机会。发现问题而不容忍问题,是最重要也是最不为人所喜欢的事情。大多数人都不喜欢麻烦,从而掩盖问题。因为觉得解决问题过于艰难。而不解决问题就像温水煮青蛙,过程中虽然不痛苦,但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惨痛的。

诊断问题,探究根源是我们每个人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必须审视的,为了我们更加美好的人生。作者:悦享心灵

《活着》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书摘:

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写作过程让我明白,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我感到自己写下了高尚的作品。

感悟:

看完了这本小说,被老年福贵的豁达所感动,他经历了多少的事才能说出那一个下午的故事?

还有一种感觉,小说里的第一人称,那个“乡间收集民间歌谣”的小伙,一整个下午倾听福贵的故事。我怎么觉得他身上有我的人格,局外人。我们都是别人故事的旁观者,他可以一个下午听完福贵大半辈子的故事,我可以一个小时20分看完这本小说,再花同样的时间写“书评”(我的写作能力肯定是写不出书评的,虽然是同样的时间,可看小说是全神贯注地,写感受时却是翻翻书,整理书库)。这本书给我的感受跟那本《斯通纳》很像,可两本小说的主角的从小到大的家境是相反的。福贵从少爷变成穷人,被拉入伍,亲人都先他而去,都由他埋葬。而斯通纳从泥土的乡村里出来到大学里当教授(助理教授),有一个情人,从贫穷到中产,他得癌症去世。

这两本书看起来是截然不同的,但两本书的时间段都是从青年到暮年。当然除此之外没有什么特别的共同点,可我觉得两个人都够复杂,福贵是经历复杂,而斯通纳(斯通纳这个人复杂吗?)我竟拿不出一段话来形容他的复杂。

关于这本书《活着》,我也说不出什么了。

《我与徐悲鸿》读书笔记心得感悟1500字


蒋碧微回忆录《我与徐悲鸿》读书笔记心得感悟1500字:

这篇读后感拖的有点久了。我这篇写的仅针对《蒋碧微回忆录—我与徐悲鸿》中的内容。虽然这是一本回忆录,但话说“他传才是自传”,故事的主人公写故事可能会不那么准确。

读完之后最直观的想法是希望大家的人生里都没有徐悲鸿,我自己很难去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只会从情情爱爱的方面去想。

我在看这本书之前,我爸跟我简略地讲了讲蒋碧微和徐悲鸿的经历。我听完之后觉着蒋碧微这得多恨啊。但事实是她的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平静,书的后半段甚至并没有很多徐悲鸿的踪影,更多的是她充实的人生经历。

网上很多言论都说,徐悲鸿和蒋碧微一见钟情。可我在这本书里并没有读到。我不知道作者有没有刻意削弱他们见面时的感情。在我看来,蒋碧微确实有被徐悲鸿的才华与容貌吸引,但最后促成她与徐悲鸿私奔的主要还是为了逃婚。徐悲鸿的动机我就更看不懂了,我并没有看出徐悲鸿对蒋碧微有情,所以我觉得他邀请蒋碧薇“私奔”去法国简直有点莫名其妙。

蒋碧微跟徐悲鸿最后走向陌路在我看来是必然的。

蒋碧微的描述让我觉得徐悲鸿自私的不得了。里面有一段写了他们回老家时听到强盗的枪声,大家都很害怕,四处躲藏。蒋碧微被老太太和小姑安置在稻草堆里躲着,她没看到徐悲鸿,便感到“忐忑不安,心乱如麻,急切中又无从打听消息……”但徐悲鸿为什么不见踪影呢,因为他的反应和动作都太快了,“枪声一响,他跳起来就跑,自家一个人跑到屋后谷仓,打破了气窗的木条,钻进去躲在谷子堆里……”蒋碧微说,当时只有老太太和小姑把她们的生命置身事外,保护家里的人们。我读完这一段挺吃惊的,当危险来临的时候徐悲鸿先生甚至不顾及自己妻子的安危,只顾着自己跑路。

再来呢,徐悲鸿先生在我看来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他的感性甚至改过了他应有的责任感和道德底线。在几十年漫长的婚姻里,被别人吸引在我看来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每一次他都用一种最不妥当的方式去处理。非常任性,看起来没有丝毫的家庭观念。

我觉得徐悲鸿先生和蒋碧微女士在三观上也有很大的差异。我总结了一下觉得可能就是一个永远在追求艺术,但另一个只想要好好地生活。读书笔记徐悲鸿先生会在家庭经济情况很紧张的时候仍花大比例的钱去购买画作或是其他艺术品。蒋碧微女士却总为这种拮据的生活感到烦恼,因为她总需要考虑生活费若是花完了,得怎么借来或是挣来才好。

追求平淡生活的女性并没有什么不好,也并没有错。可能一起过日子会觉得不错,但若是身边出现了有才华的女子,也是很难不被吸引。我觉得徐悲鸿先生确实是非常爱“才”。他被孙多慈吸引非常能被理解。(徐悲鸿先生画的孙多慈也是蛮好看的)只是处理方式实在是过于糟糕了。

蒋碧微女士虽然被成为民国才女,但她可能确实不太懂艺术,跟徐悲鸿先生并没有很多共同语言。她在书里也有写到自己并没有那么热衷于学这些,徐悲鸿先生也不怎么管她。

我感觉这两个人无法互相吸引或是欣赏,蒋碧微在书里说过总觉得徐悲鸿先生给不了她想要的。

差不多写完了。我看完这本书之后又去网上看了很多别的资料。有一些文献说徐悲鸿先生其实还是很想维系家庭的;有说蒋碧微其实脾气很差,得知师生恋的新闻后便没日没夜地跟徐悲鸿先生吵架;也有说蒋碧微后期生活比较铺张的……如此云云。我看到有一篇说蒋碧微是想通过冷战和吵架来解决问题,没想到却把丈夫越推越远。我倒是觉得蒋碧微女士其实已经给过徐悲鸿先生很多很多次机会了。(按照她书中的描写)所以不是很确定到底是谁先开始放弃维系这个家庭。

《穷查理宝典》读书笔记心得感悟1500字


《穷查理宝典》读书笔记心得感悟1500字

整本书读完了,并没有找到什么股票战法,巴菲特说查理成就了更好的巴菲特,查理说没有查理,巴菲特也会一样好,大概是自己吹自己总不大好。

本书主要编辑汇总了查理的一些演讲,评论,和简单的生活经历。它不像富兰克林的《穷查理年鉴》,本书的作者并不是查理芒格本人,所以整体上内容难免有很多重复的地方。尽管作者很努力得把内容整合得更系统一些,但读起来难免会有些冗长。

这种冗长有点像你读唐诗宋词,会看到很多相似的意境,甚至一样的山水,而不是我读的公众号里面的一百篇八卦都透露着相似的狗血。

我从残存的印象中找出那些最震撼的而又苦于当时找不到铅笔不能抄下来的段子,分享给你。

关于老年

以前不大喜欢看老人写的东西,总是过于保守或是对过去充满怀念,也可能是对那种生活的抗拒,直到读到下面这段话:

“晚年的最佳保护铠甲是一段在它之前被悉心度过的生活,一段被用于追求有益的知识、光荣的功绩和高尚的举止的生活;过着这种生活的人从青年时代就致力于提升他自己,而且将会在晚年收获它们产生的最幸福的果实;这不仅是因为有益的知识、光荣的功绩和高尚的举止将会陪伴他终生,甚至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会因为见证了正直的人生的良心和对过往美好功绩的回忆将会给灵魂带来无上的安慰。”

来自查理推崇的西塞罗的《论老年》。读完之后,关于这个话题,我没有什么要补充的了。

关于锤子

在查理的大半生,这个世界上还没有罗永浩的锤科,所以这里是指真的锤子。

“对于拿着锤子的人来说,每个问题看起来都像一只钉子。”

查理给这种病起了个名字叫“拿锤综合症”。这是一件细思极恐的事情,这个世界的进化像达尔文或者亚当斯密的描述一样,每个领域越来越专业,适者生存。别说经济学家对物理学家的理解了,就是经济学家自己对于自己不研究的经济问题的理解很可能知之甚少。对整个文明来说,这是好事,每个维度都在往前飞速,而对个体来说,我们渐渐会丧失对钉子以外的问题的处理能力。

举一个栗子,既然是芒格的书,股票吧。一个刚刚毕业的经济学博士,读过很多经典,可能也写了不少文章,甚至发表了几篇不错的论文。他踌躇满志得走进证券交易所,翻出倒背如流的模型,甚至高深莫测的数学定理,开始计算出收益最大的股票组合。你猜结果会怎么样?可以用反证法来猜,假设经济学和数学能让这位博士赚一大笔钱,比如20%的收益。那是巴菲特都到不了的年均收益。在开户几乎没有任何门槛的今天,如果可以并且我猜他们也很期待这么做,那么经济学和数学的研究院里应该人满为患了,不对,没有人教书了。得出矛盾,证明结束。

和买股票一样,生活中每一件事都不是你拿着锤子就能搞定的,如果搞定了,一定要看看扶着钉子的手还在不在。

关于心理学

“新思想之所以很难被接受,并不是因为它们本身太过复杂。新思想不被接受,是因为它们与原有的旧思想不一致。凯恩斯教授的言下之意,就是人类头脑和人类卵子的运作方式非常相似。当一个精子进入卵子,卵子就会自动启动一种封闭机制,阻止其他精子的进入。人类头脑强烈地趋向于与此相同的结果。”

一生都在不停学习,不停思考的查理在第十一讲的时候详细讲述了学到的一些心理学的倾向,包括上面这段,“避免不一致倾向。”

为什么要广泛涉猎不同的学科,为什么要不停的刷新自己的观念,因为人类太容易自以为是了。学了一招独孤九剑就以为自己天下无敌了,没想到被龟派气功一波打飞,哪怕你第一了也只是在一个次元的一口井里。

突然想到荀老先生的一句话,就以此结尾吧。

“我曾终日卧床抱着ipad思考人生,其实不如我起床看几本书走几条路学学自己学学别人;我曾垫着一块砖偷看隔壁洗澡的姑娘,其实不如我坐电梯上58楼看得远看得多。”作者:东风

《小狗钱钱》读书笔记心得感悟1500字


《小狗钱钱》读书笔记心得感悟1500字:

学习就是认识新观念和新想法的过程!在未接触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对理财没有任何观念,而且总有一种及时行乐的错误认识,后来在知乎上很幸运的认识了一位读财务专业的朋友,在她的介绍下花时间读了这本书。的确,很多东西都有专业知识,你认为没有只是因为你很可能没接触而已。

小狗钱钱的确是一本新手入门理财的好书,下面我会简单的结合书上的知识跟大家分享一下。钱的数目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更重要的是我们怎么来使用它。小狗钱钱前面很大一部分并没有给出一些理财的实际建议,而是通过一些小事来引出一些很令人深思的道理。

“如果你只是带着试试看的心态,那么你最后只会以失败告终,你会一事无成,尝试纯粹是一种借口,你还没有做,就已经给自己想好退路了,不能试验,你只有两个选择,做或者不做。”小狗钱钱很明确的告诉你,任何方法论一定要去执行,而且一定要抱着一定会成功的心态,而不是试试看,在这本书的作者看来,“试试”通常只是一个借口。

小狗钱钱同时也指出,很多人有很多紧急的事情要做,以至于没有时间来关注重要的事情。重要的事情通常会对你5年后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果想获得提升,就必须每天花时间去关注重要的事。

于我而言,我常常会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想着有机会一定要去试一试,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在细读小狗钱钱的时候,我才发现,如果你有一个想法,只要不尽快去实现,大概率会忘记。

小狗钱钱是怎么说的呢?当你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你必须在72小时之内完成它,否则你很可能就永远不会做了!这也许是治疗拖延症的良药吧。

小狗钱钱这本书在后面介绍了一下关于理财的实操方法,它不像其他投资书一样高大深,它总是用最简单的故事告诉我们最高深的道理。下面是我总结的一些道理和实操,我给大家分享下,希望大家多提意见。

【如何克制消费的欲望】

给陷入债务的人四条忠告!

1、欠债的人应当毁掉所有的信用卡;

2、支付许可范围内最小的分期付款数目,(防止用新的贷款来偿还老的贷款);

3、将扣除生活费之后富余的钱中的50%再存起来,剩下的50%用于支付消费贷款

4、借债的人都应该在自己的钱包上贴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这真的有必要吗?”(克制消费)!

在克制消费这条上,还有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叫断舍离,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其实我们很多的欲望都是一时兴起,当你沉下心来就会发现,有时候想买的东西只是一时冲动,时间久了,自然就不想要了。在不断的自我反馈中,我也找到了一个可行的方法,那就是当你想买一件东西的时候,先放下来,当你5天后依旧想买,那就买了吧。

这是我给自己制定的规则,对我来说的确是省下了不少钱,大家也可以自己多试验,找到适合自己的省钱规则。同样,如何分配钱也很重要。读书笔记大体会分为3个部分,一部分按固定比例攒下来,一部分做可灵活使用的心愿储蓄罐,一部分投资学习,当然具体分配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定义。

【存钱到底有多重要】

相信大家都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农夫有一只鹅,这只鹅每天都会生一个金蛋,农夫觉得每天一个金蛋太少了,为了得到更多的金蛋,他直接把这个鹅给杀了,从此就再也没有金蛋了。

在这里,小狗钱钱里面指出,不要杀死你的鹅,鹅代表你的钱。如果你存钱,你会得到利息,利息就是金蛋。大多数人生来并没有鹅,这就是说,他们的钱不足以让他们依靠利息来生活。

假如我没有了我的“鹅”,我就总是得为了赚钱而工作,但是一旦我有了属于自己的鹅,我的钱就会自动为我工作。这句话很有道理,大家可以好好思考下,同时,当你没有你的鹅时,新机会出现你也抓不住,因为你没有钱。

【我也不怎么懂的理财】

最后,小狗钱钱也给出了一些关于投资基金的建议,但是由于基金选择的技术性很强,我最近也只是在实践,并没有太多感触给大家分享,可以留待以后。

【结尾】

最后也用小狗钱钱的一句话结尾吧,有一些人读过这本书之后不会有任何改变,而另一些人读过之后开始聪明的理财,他们会拥有更幸福更富有的生活。

亲爱的读者,以上由我们精心为您编辑整理的《《活着》读书笔记心得感悟1500字》读书笔记一文,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活着读书笔记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