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 地图 > 观后感

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28 来源:互联网

《复联4》观后感,英雄身上的人性。

有时候读书对人的影响不如观影,我们拥有独立的个体与思维,在观看过程中不断产生思绪的火花,我们在观赏时,需要仔细地领会,需要写一篇观后感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哪些情节让您印象最为深刻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复联4》观后感,英雄身上的人性,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英雄身上的人性

——《复联4》观后感

原创: 若林2016

有了《复仇者联盟3》的情节铺垫,《复联4》的上映可算是万众期待。毕竟,对于这样的超级英雄大片,人们很难接受之前的结局:人类在灭霸的一弹指之间,毫无选择的消失一半。

《复联4》在总体风格上继续贯彻着好莱坞大片一贯的风格——张弛有度,且幽默桥段频出,让人在三个小时的连续观影过程中,丝毫不觉得乏味。

故事从上一集的结束讲起,虽然超级英雄们合力出击,击杀了灭霸,但他们在沉重的打击下,都意志消沉。面对无法改变的事实,面对凭空失去的亲人,他们伤心而自责。

此后的五年里,雷神选择了逃避,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屋子里,试图用酒精医学专用自己的大脑,好让自责的折磨减轻;

美队和黑寡妇娜塔莎每天都勉强自己"走出来",继续生活,但日子过得索然无味,时时受着思念之苦;

钢铁侠算是比较幸运的,他回到妻女身边,算是过上了理想的生活,尤其是小女孩那句"I love you three thousand",让钢铁侠得意的向妻子炫耀:"她说她爱我三千遍呢,她爱你也就六百到九百遍吧。"

但这一切都因蚁人的出现改变了。蚁人在机缘巧合之下,发现了"时空穿越"的可行性,就来找到美队和娜塔莎,提出穿越回过去、改变现状的想法。

虽然time traveling听起来是那么不合逻辑,就算是超级英雄们都觉得不可思议。

这里可以举一小段话,大家体会一下:如果你穿越回过去,那段过去就成了你的将来,你改变了过去,就相当于在改变将来,这么说,你完全可以改变故事的发展,但故事改变了,你在未来就不会穿越回过去;那么如果你的过去没有改变,你还是会穿越回过去。

这个的原型叫作"穿越时空的外祖母悖论".

点击查看源网页

在电影里,我们不想管那么多——那是平凡人的生活。在现实里,超级英雄们的存在本身也是不可思议的。所以,虽然被时空穿越的"过去"和"未来"搞得头昏脑胀,我们还是一厢情愿的相信,时空穿越可以实现。

有了这一出路,超级英雄们就为了全人类的幸福,勇敢的重出江湖,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就算只有千万分之一的成功率,他们也愿意搏命一试。

他们开始说服其他的超级英雄,重新组建复仇者联盟,回到过去,拿到六颗原石,重新打响指,让凭空消失的人们再回来。但这一计划却在实施的过程中,屡遭不测,却因此也让电影丰盈起来。

钢铁侠和美队冰释前嫌,一同前往过去,却因为阴差阳错,弄丢了宇宙魔方,不得不再次穿越,回到更久之前的1970年,在那里,美队再次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人,而钢铁侠则巧合的见到了自己的父亲。

能治愈心灵的,必是来自心灵的抚慰。

这次旅行,美队和钢铁侠都算是圆了自己多年的夙愿,重见了想见的人,说出了想说的话。

而穿越时空对雷神来说,就更有着重大意义了。他因为自责情绪,过了五年颓废不堪的生活。这次回到过去,他见到了自己的母亲——一个睿智的女人。她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死亡,还鼓励儿子"每一个成功者最大的成功,就是成长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让雷神走出阴霾,重振旗鼓。

点击查看源网页

然而,时空穿越也不是万全之策,灭霸从星云那里得知了未来的事情,也知道了复仇者们的计划,便动身来地球,想利用他们帮自己集齐六颗原石,实现自己那个"毁灭一半,让另一半繁荣起来"的理想。

从逻辑上来讲,这个想法是合理的,更多的生物,意味着每个生物平均得到的资源更少。但灭霸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心灵。那么多人无缘无故失去了亲友,又怎么会有心情享受物质的繁荣,再创辉煌呢?

灭霸的众叛亲离有一个致命的原因:他信奉的思想独断专裁,完全没有尊重其他人的想法。这样的人,怎么指望别人来为他着想呢?

点击查看源网页

请不要忘记这是一篇认真的影评 :)

固然,有人说,《复联3》里,复仇者们被团灭的原因是他们都为了自己的心爱的人和重要的人,把原石交给了灭霸,犯了致命的错误,也直接导致了地球上的人少一半的结局。所以他们是自私的,为了一己之私,误了全人类。

这种想法和《三体》中的不谋而合。人的脆弱在生杀予夺的大权面前显露无疑,那么要想为人类谋得好出路,就必须有一个有着钢铁般意志的人来把握这个大权,在必要的时候,能够选择与强敌同归于尽。

这样的人,是英雄般的存在。但如果走向另一个极端,则同样很可怕。

细细想想,复联的英雄们之所以如此受欢迎,不就是因为他们拥有着人类共有的情感吗?

娜塔莎可以为了心底的情意,甘冒风险,牺牲自己,成全朋友;

钢铁侠冒死打了响指,为了千万平凡家庭的幸福,牺牲了自己的幸福。

倘若英雄被人们推至神坛,为了人类,可以做到大无畏的牺牲朋友、爱人,是不是我们又会为他们的冷漠无情感到害怕?一个无情的人,还拥有那么超人的能力,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越强大的人,越需要一颗温柔的人。

复仇者们都是平凡的人,只是经历了特殊的事情,才拥有了超能力。所以,我不会因复仇者们的脆弱而责怪他们,因为他们在情感上,还是平凡的人。

电影的结局让我心情复杂。大概是看惯了超级英雄电影,结局一般都是大团圆,像童话般幸福圆满,我才开心。

但我也知道,这样的结局才是更加合情合理的,每一次搏斗和战争,怎么可能没有损失和牺牲?

Maybe I am too old for "happily ever after".

总而言之,这是很完美的一次观影体验,大片的恢弘动感在电影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还不时的被冒出的搞笑台词和表情逗乐。

看结局,可能不会有《复联5》了,但《复联4》的票房如此给力,我觉得对于《复联5》,我们还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延伸读

复联4观后感3篇


观看自己喜爱的影片是一种享受,每个人看完电影都会获得不一样的感悟。往往会将观看时的感悟写成观后感,观后感应该是有感而发,言由心生,如何让自己能够轻松的写出作品名观后感呢?编辑为你整理了以下的“《复联4观后感》”,为避免遗忘,还请您收藏本页网址!

复联4观后感【篇1】

复联4观后感

5月1号下午,带着家人去看了复联4,说说自己的感受,电影主要说了两个事:一是失而复得,二是追求理想。

很长时间都没有被感动的我,泪点在索尔和他母亲说第一句话时就收不住了。人只有失去后才知道什么最宝贵,也只有失去后才懂得如何善待自己曾经拥有的一切。但人性总是让我们去追求那些不曾拥有的,总是幻想着得到后的幸福,却忘了之所以那些美好的事物看起来那么美好,是因为我们不曾拥有。

其实真正是我们需要的,适合我们的,就在我们身边。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现在拥有的一切就是你应该拥有的,也是最匹配你的。就像爱因斯坦解释万有引力一样,你的质量多少决定了你的引力大小,进而确定了你能吸附多少物质。

解释世界有不同的视角。灭霸错了吗?没有,他只是做自己认为是对的事情,这就是他的理想。对错都是相对的,你之蜜糖,我之毒药。汪精卫当年可能也是认为只有他才能就中国。人类在猪的眼里可能都是杀猪魔王。

复联3里,灭霸可以牺牲自己的挚爱,为了自己的使命和理想,而复联里所有其他的英雄在每一个可以阻止灭霸的时候都因为一己之私,或因爱人离去而失去理智,或是亲朋遭受威胁而委曲求全,失去了阻止灭霸的每一个机会。可能这就是人与神的差别。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但因为贪嗔痴爱恨恶欲懒等人性的特点而不去做,不也是一种恶吗?只不过受体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所以做人一是要珍惜身边的人和物,不要失去后才追悔莫及;二是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不要太在意他人的眼光,即使最后证明错了,也可以无怨无悔,坦然面对一切。

复联4观后感【篇2】

《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是漫威史上最全英雄大集结,钢铁侠、美国队长、雷神、蜘蛛侠、浩克、奇异博士、黑豹、惊奇队长等几乎漫威所有超级英雄都参加了这场大战。

虽然这些英雄我都在不同时间段爱过,但是在最后最爱的还是钢铁侠托尼:拥有一个完整家庭的他,愿意迈出自己的舒适生活圈,将自己生死置之度外,为了宇宙另一半人再试一次。

为了毫不相干的人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是这样的人不仅仅出现在美国大片里,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超级英雄,为我们扛起风雨的父母、为我们有安全稳定生活负重前行的战士们、我们能够拥有舒适的生活圈正是因为我们身边的这些超级英雄。

很多时候我们都缺少托尼一样再试一次的勇气,喜欢享受现在的安乐,不愿意离开自己的舒适圈,活在自我满足的世界里。但是托尼却不一样,他有着超级英雄的使命,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着拯救宇宙的豪情壮志,我们羡慕他、崇拜他、敬仰他、佩服他是因为他做了我们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

虽然我们没有宇宙等着我们去拯救,但是我们也可以像钢铁侠一样勇敢的迈出生活的舒适圈,要努力去成长为一个对家庭和对国家有用的人,要主动去扛起成年人的责任,扛起家庭责任、扛起社会责任。不要总是让别人替我们去负重,适当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去替别人分担。

之所以躲在舒适的生活圈是因为曾经遇到过了挫折还是因为一直活在保护伞下呢?有大部分人因为曾经受到过重创就为此一蹶不振,从此意志消沉,把自己封闭起来。仔细想想,你遇到的挫折有《复仇者联盟4》中的超级英雄大吗?他们都能够再试一次重新整装出发,你为何不可呢?

电影是一种消遣方式,但是也是一种学习方式,我们在看过笑过之后,我们也应该努力思考电影背后想向我们传递的思想和力量。我们在为超级英雄们疯狂打call的同时,是否有想成为他们一样的人呢?是否有学习他们锲而不舍的精神?是否有和他们一样拥有再试一次的勇气呢?

不管你是对曾经有所不满逃避现实,还是安于现状逃避过去,希望喜爱复联、喜爱漫威作品、喜爱超级英雄的你,都能够像钢铁侠托尼一样,早日走出自己的舒适生活圈,能够拥有再试一次的勇气,能够去战胜曾经的自己,去完成自己未完成的梦想。

有了《复仇者联盟3》的情节铺垫,《复联4》的上映可算是万众期待。毕竟,对于这样的超级英雄大片,人们很难接受之前的结局:人类在灭霸的一弹指之间,毫无选择的消失一半。

《复联4》在总体风格上继续贯彻着好莱坞大片一贯的风格——张弛有度,且幽默桥段频出,让人在三个小时的连续观影过程中,丝毫不觉得乏味。

故事从上一集的结束讲起,虽然超级英雄们合力出击,击杀了灭霸,但他们在沉重的打击下,都意志消沉。面对无法改变的事实,面对凭空失去的亲人,他们伤心而自责。

此后的五年里,雷神选择了逃避,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屋子里,试图用酒精麻醉自己的大脑,好让自责的折磨减轻;

美队和黑寡妇娜塔莎每天都勉强自己“走出来”,继续生活,但日子过得索然无味,时时受着思念之苦;

钢铁侠算是比较幸运的,他回到妻女身边,算是过上了理想的生活,尤其是小女孩那句“Iloveyouthreethousand”,让钢铁侠得意的向妻子炫耀:“她说她爱我三千遍呢,她爱你也就六百到九百遍吧。”

但这一切都因蚁人的出现改变了。蚁人在机缘巧合之下,发现了“时空穿越”的可行性,就来找到美队和娜塔莎,提出穿越回过去、改变现状的想法。

虽然timetraveling听起来是那么不合逻辑,就算是超级英雄们都觉得不可思议。

这里可以举一小段话,大家体会一下:如果你穿越回过去,那段过去就成了你的将来,你改变了过去,就相当于在改变将来,这么说,你完全可以改变故事的发展,但故事改变了,你在未来就不会穿越回过去;那么如果你的过去没有改变,你还是会穿越回过去。

这个的原型叫作“穿越时空的外祖母悖论”。

在电影里,我们不想管那么多——那是平凡人的生活。在现实里,超级英雄们的存在本身也是不可思议的。所以,虽然被时空穿越的“过去”和“未来”搞得头昏脑胀,我们还是一厢情愿的相信,时空穿越可以实现。

有了这一出路,超级英雄们就为了全人类的幸福,勇敢的重出江湖,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就算只有千万分之一的成功率,他们也愿意搏命一试。

他们开始说服其他的超级英雄,重新组建复仇者联盟,回到过去,拿到六颗原石,重新打响指,让凭空消失的人们再回来。但这一计划却在实施的过程中,屡遭不测,却因此也让电影丰盈起来。

钢铁侠和美队冰释前嫌,一同前往过去,却因为阴差阳错,弄丢了宇宙魔方,不得不再次穿越,回到更久之前的1970年,在那里,美队再次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人,而钢铁侠则巧合的见到了自己的父亲。

能治愈心灵的,必是来自心灵的抚慰。

这次旅行,美队和钢铁侠都算是圆了自己多年的夙愿,重见了想见的人,说出了想说的话。

而穿越时空对雷神来说,就更有着重大意义了。他因为自责情绪,过了五年颓废不堪的生活。这次回到过去,他见到了自己的母亲——一个睿智的女人。她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死亡,还鼓励儿子“每一个成功者最大的成功,就是成长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让雷神走出阴霾,重振旗鼓。

然而,时空穿越也不是万全之策,灭霸从星云那里得知了未来的事情,也知道了复仇者们的计划,便动身来地球,想利用他们帮自己集齐六颗原石,实现自己那个“毁灭一半,让另一半繁荣起来“的理想。

从逻辑上来讲,这个想法是合理的,更多的生物,意味着每个生物平均得到的资源更少。但灭霸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心灵。那么多人无缘无故失去了亲友,又怎么会有心情享受物质的繁荣,再创辉煌呢?

灭霸的众叛亲离有一个致命的原因:他信奉的思想独断专裁,完全没有尊重其他人的想法。这样的人,怎么指望别人来为他着想呢?

固然,有人说,《复联3》里,复仇者们被团灭的原因是他们都为了自己的心爱的人和重要的人,把原石交给了灭霸,犯了致命的错误,也直接导致了地球上的人少一半的结局。所以他们是自私的,为了一己之私,误了全人类。

这种想法和《三体》中的不谋而合。人的脆弱在生杀予夺的大权面前显露无疑,那么要想为人类谋得好出路,就必须有一个有着钢铁般意志的人来把握这个大权,在必要的时候,能够选择与强敌同归于尽。

这样的人,是英雄般的存在。但如果走向另一个极端,则同样很可怕。

细细想想,复联的英雄们之所以如此受欢迎,不就是因为他们拥有着人类共有的情感吗?

娜塔莎可以为了心底的情意,甘冒风险,牺牲自己,成全朋友;

钢铁侠冒死打了响指,为了千万平凡家庭的幸福,牺牲了自己的幸福。

倘若英雄被人们推至神坛,为了人类,可以做到大无畏的牺牲朋友、爱人,是不是我们又会为他们的冷漠无情感到害怕?一个无情的人,还拥有那么超人的能力,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越强大的人,越需要一颗温柔的人。

复仇者们都是平凡的人,只是经历了特殊的事情,才拥有了超能力。所以,我不会因复仇者们的脆弱而责怪他们,因为他们在情感上,还是平凡的人。

电影的结局让我心情复杂。大概是看惯了超级英雄电影,结局一般都是大团圆,像童话般幸福圆满,我才开心。

但我也知道,这样的结局才是更加合情合理的,每一次搏斗和战争,怎么可能没有损失和牺牲?

MaybeIamtoooldfor“happilyeverafter”.

总而言之,这是很完美的一次观影体验,大片的恢弘动感在电影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还不时的被冒出的搞笑台词和表情逗乐。

看结局,可能不会有《复联5》了,但《复联4》的票房如此给力,我觉得对于《复联5》,我们还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复联4观后感【篇3】

英雄身上的人性

——《复联4》观后感

有了《复仇者联盟3》的情节铺垫,《复联4》的上映可算是万众期待。毕竟,对于这样的超级英雄大片,人们很难接受之前的结局:人类在灭霸的一弹指之间,毫无选择的消失一半。

《复联4》在总体风格上继续贯彻着好莱坞大片一贯的风格——张弛有度,且幽默桥段频出,让人在三个小时的连续观影过程中,丝毫不觉得乏味。

故事从上一集的结束讲起,虽然超级英雄们合力出击,击杀了灭霸,但他们在沉重的打击下,都意志消沉。面对无法改变的事实,面对凭空失去的亲人,他们伤心而自责。

此后的五年里,雷神选择了逃避,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屋子里,试图用酒精医学专用自己的大脑,好让自责的折磨减轻;

美队和黑寡妇娜塔莎每天都勉强自己"走出来",继续生活,但日子过得索然无味,时时受着思念之苦;

钢铁侠算是比较幸运的,他回到妻女身边,算是过上了理想的生活,尤其是小女孩那句"Iloveyouthreethousand",让钢铁侠得意的向妻子炫耀:"她说她爱我三千遍呢,她爱你也就六百到九百遍吧。"

但这一切都因蚁人的出现改变了。蚁人在机缘巧合之下,发现了"时空穿越"的可行性,就来找到美队和娜塔莎,提出穿越回过去、改变现状的想法。

虽然timetraveling听起来是那么不合逻辑,就算是超级英雄们都觉得不可思议。

这里可以举一小段话,大家体会一下:如果你穿越回过去,那段过去就成了你的将来,你改变了过去,就相当于在改变将来,这么说,你完全可以改变故事的发展,但故事改变了,你在未来就不会穿越回过去;那么如果你的过去没有改变,你还是会穿越回过去。

这个的原型叫作"穿越时空的外祖母悖论".

在电影里,我们不想管那么多——那是平凡人的生活。在现实里,超级英雄们的存在本身也是不可思议的。所以,虽然被时空穿越的"过去"和"未来"搞得头昏脑胀,我们还是一厢情愿的相信,时空穿越可以实现。

有了这一出路,超级英雄们就为了全人类的幸福,勇敢的重出江湖,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就算只有千万分之一的成功率,他们也愿意搏命一试。

他们开始说服其他的超级英雄,重新组建复仇者联盟,回到过去,拿到六颗原石,重新打响指,让凭空消失的人们再回来。但这一计划却在实施的过程中,屡遭不测,却因此也让电影丰盈起来。

钢铁侠和美队冰释前嫌,一同前往过去,却因为阴差阳错,弄丢了宇宙魔方,不得不再次穿越,回到更久之前的1970年,在那里,美队再次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人,而钢铁侠则巧合的见到了自己的父亲。

能治愈心灵的,必是来自心灵的抚慰。

这次旅行,美队和钢铁侠都算是圆了自己多年的夙愿,重见了想见的人,说出了想说的话。

而穿越时空对雷神来说,就更有着重大意义了。他因为自责情绪,过了五年颓废不堪的生活。这次回到过去,他见到了自己的母亲——一个睿智的女人。她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死亡,还鼓励儿子"每一个成功者最大的成功,就是成长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让雷神走出阴霾,重振旗鼓。

然而,时空穿越也不是万全之策,灭霸从星云那里得知了未来的事情,也知道了复仇者们的计划,便动身来地球,想利用他们帮自己集齐六颗原石,实现自己那个"毁灭一半,让另一半繁荣起来"的理想。

从逻辑上来讲,这个想法是合理的,更多的生物,意味着每个生物平均得到的资源更少。但灭霸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心灵。那么多人无缘无故失去了亲友,又怎么会有心情享受物质的繁荣,再创辉煌呢?

灭霸的众叛亲离有一个致命的原因:他信奉的思想独断专裁,完全没有尊重其他人的想法。这样的人,怎么指望别人来为他着想呢?

固然,有人说,《复联3》里,复仇者们被团灭的原因是他们都为了自己的心爱的人和重要的人,把原石交给了灭霸,犯了致命的错误,也直接导致了地球上的人少一半的结局。所以他们是自私的,为了一己之私,误了全人类。

这种想法和《三体》中的不谋而合。人的脆弱在生杀予夺的大权面前显露无疑,那么要想为人类谋得好出路,就必须有一个有着钢铁般意志的人来把握这个大权,在必要的时候,能够选择与强敌同归于尽。

这样的人,是英雄般的存在。但如果走向另一个极端,则同样很可怕。

细细想想,复联的英雄们之所以如此受欢迎,不就是因为他们拥有着人类共有的情感吗?

娜塔莎可以为了心底的情意,甘冒风险,牺牲自己,成全朋友;

钢铁侠冒死打了响指,为了千万平凡家庭的幸福,牺牲了自己的幸福。

倘若英雄被人们推至神坛,为了人类,可以做到大无畏的牺牲朋友、爱人,是不是我们又会为他们的冷漠无情感到害怕?一个无情的人,还拥有那么超人的能力,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越强大的人,越需要一颗温柔的人。

复仇者们都是平凡的人,只是经历了特殊的事情,才拥有了超能力。所以,我不会因复仇者们的脆弱而责怪他们,因为他们在情感上,还是平凡的人。

电影的结局让我心情复杂。大概是看惯了超级英雄电影,结局一般都是大团圆,像童话般幸福圆满,我才开心。

但我也知道,这样的结局才是更加合情合理的,每一次搏斗和战争,怎么可能没有损失和牺牲?

MaybeIamtoooldfor"happilyeverafter".

总而言之,这是很完美的一次观影体验,大片的恢弘动感在电影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还不时的被冒出的搞笑台词和表情逗乐。

看结局,可能不会有《复联5》了,但《复联4》的票房如此给力,我觉得对于《复联5》,我们还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惊奇队长影评:复联4前奏


《惊奇队长》这部电影上映已经有了一个星期了,总体来说,对她的评价还是很不错的,惊奇队长作为一个超硬壳的女人,真的很令人惊奇!这部电影也相当于复联4的前奏吧,至于未来复仇者联盟改何去何从,还是期待一下即将上映的复联4,先来看看惊奇队长影评吧。

其实漫威的电影,总结下来,和奥特曼打小怪兽一样,也是有套路的。从无知,再觉醒,再到最后无敌,除了美国队长战斗力不太强,每个英雄一现身,我都要感慨一句,真是无敌啊!惊奇队长就更是厉害了,居然双手就是发电厂,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就可以独立于整个宇宙。看着她在宇宙里任意穿梭,当时我就想,灭霸这下是要凉了!

可是啊,英雄从来不易,即便看了这么多的漫威电影,即便美利坚的电影被诟病喜欢推崇个人英雄主义,电影还是在最后的时候让我有所动容。惊奇队长是一个热爱飞行的姑娘,可是她的记忆里,从小到大,每一个人都在和她说,你不行,就连自己的爸爸都是如此。这个世界真的没有人可以随便成功,被人不停否定的过程,很多时候,故事的结局都被我们自己写成了自我怀疑,自我放弃。当电影的镜头放着一个小女孩,摔倒,笑着站起来,时间轴从未断开,在一次次失败中成长,这就是坚持的力量。惊奇队长最后的觉醒,也是她扯下别人给她的标签,抛弃束缚,于是她有了最强大的能量,属于自己的能量。

我们出生的时候,哭是我们情感的唯一表达,我们从爬,翻身开始学起,从站起来又摔倒,才学会了平衡,从最开始,我们的成长就是伴随着失败与疼痛的。只是到了后来,大概是因为我们的记忆能力越来越强,我们太记得痛的感觉,前面出现一块硬石,我们也不再想着踢开它,直接回头,对着沿路来的人也说,那有个大石头,别往前了,撞着会疼。这一路上,障碍实在太多了,所以才少有人坚持到了最后,看到我们不曾看过的美景。

也许在我们的世界,缺的可能不是那些超能力者,缺的只是英雄,而这世上最厉害的英雄,为什么没有可能就是我们自己呢!

最后,电影比我想象中要好看呢。

幽微的人性观后感通用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好的电影不仅能陶冶情操,还可以使我们有所启迪。这时就很有必要将内心感悟写成观后感,观后感可以让我们从作品中领悟新的道理和想法,您还在苦恼怎么写好作品名的观后感吗?以下内容标题为《幽微的人性观后感》,是读后感大全为您特意收集,还请您收藏本文!

幽微的人性观后感 篇1

最初认识李老师是因为网络上有很多她关于家庭教育的视频,我曾经专门找了她长达几小时的视频认真听过。李教授能特别自然地从犯罪心理学过渡到家庭教育,从她的专业角度切入到家庭教育领域,还给出许多具体可行的方法。《幽微的人性》这本书,阐明了许多的犯罪来自于早年的心理伤痕和人格塑造,人格问题源于早年,李教授之所以进行家庭教育的宣讲,就是要让父母明白如何帮助孩子塑造健康的心理和形成健全的人格,这是为了未来能减少人格异常,减少犯罪的发生。

我们有太多的行为是我们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如此行为的,这就是父母的身教影响。孩子年龄越小依赖心理越强,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力与控制力,不在父母攒下的金钱有多少,也不在父母学历的高低,亦不在父母的事业成功与否,而在于父母在他生命初期付出的辛苦有多少以及在孩子依恋期的陪伴时间有多少。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不仅有看到的观念,还会有听到的观念,这就是父母的唠叨,父母所强调的、坚持的东西,如“咱人穷志不短”“人活脸,树活皮”等。这些话语在孩子成年后都会成为其做人的观念。孩子成年后,甚至会用这种话语再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家庭稳定是塑造青少年良好人格的前提。我们每个人都是在家庭中从一个不谙世事的“生物体”(婴儿)被抚育成能够独立进入社会生活的“社会人”。尽管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还会经历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及工作场所。但无论我们走出的社会圆圈有多大,家庭永远是这个圆圈的轴心,也是我们的归宿,作文直到我们成熟、独立,然后组成一个自己要负责任的家庭。因此,家庭是人格教育的关键场所。要进行良好的人格教育,必须有一个稳定的家庭。孩子每个阶段需要父母做什么,哪些是基础性心理抚育,哪些是一生的心理抚育?如果不知道,父母有没有去学习?如果认为树大自然直,孩子长大了会自然懂事,那就大错特错了。不要以为一个孩子吃饱了喝足了,满足他的物质需求,就万事大吉了。他是顺其自然地长大了,但这种孩子人性有缺失,心理有病态。因为现在的电视、网络就会教育他们,当我们发现孩子身上出现的种种“毛病”时再教育已悔之晚矣。

所以,李玫瑾教授呼吁一个问题,就是6岁之前父母不要离开孩子,不管如何辛苦,一定要自己带孩子。12岁左右到18岁前后,如果孩子出现了逃学、网瘾等一系列问题,往往就是在孩子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父母没有给到他良好的心理抚养。

父母教育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了,孩子的成长环境就被破坏了,人性就乱了,你后来再教育他是没用的。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怎样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怎样去帮助那些对养育儿女一无所知的家长重视家庭教育,让孩子健康成长,也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愿我们的孩子们能用感情、用心、用正确的观念和态度面对世界,对他人温柔以待,学会判断是与非、善与恶,形成对法律的敬畏、对个人行为的责任感。

幽微的人性观后感 篇2

为什么人在幼年需要心理抚养?

第一次听说这个词“心理抚养”在这本书里,以前也没听说过。健康的人生需要养生,更需要养心。人在幼年时就需要心理教育,而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方式很重要。

为什么有的小孩在幼年时很乖,在12岁前后或18岁前后出现各种问题,比如逃学,自杀,网瘾,顶撞父母,打架等,这与孩子在童年时生活方式,生活环境以及抚养方式有关系。

做父母之前需要想好几个问题:

1.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成长?如果夫妻两个人都工作太忙,事业太重要,母亲是否有时间亲自哺乳?如果不能,最好别养孩子。否则挣来的钱,还不够孩子败家呢。

在孩子一岁前,无论多辛苦,都要自己带。在12岁前(依恋期内),不让他离开你身边。

2.是否有足够的耐心来陪伴孩子?对孩子多一份关心与耐心,在孩子幼年时期多付出一些,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力和心理控制力就会多一些。孩子越小,依恋现象越重。所以陪伴时间在孩子幼年时期是多么重要。

所以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不能少,在孩子0-6岁期间。而现代社会,生活压力这么大,父母双方都要上班养家,家里小孩有奶奶或姥姥带着或留守农村。这样的抚养方式会阻碍孩子的心理成长。

人的成长环境一旦破坏,父母教育陪伴孩子太少,六岁之前的,后来再教育是没用的。

如果这样,上小学或初中学校教育还是跟不上的。

六岁以前陪伴和教育孩子投入的时间必然要多的,至少父母其中一方要把此当成工作来对待,还是要以家庭为重,以孩子为重,而不是把孩子给奶奶或姥姥照看就行了。即使老人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生活也不一定好。为人父母,就应该担起责任和义务培育孩子。

3.是否知道孩子心理发展的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需要父母做些什么,心理抚育的内容哪些在先,哪些随后。最好父母要知道,不知道的要去学习。如果不学习最好不要当父母。如果认为孩子会自然长大,那么一定会让你失望。如果心理抚育不到位,将来社会会教育他,到时就晚了。心理发展是有关键期的。心理抚育也是有最佳教育时期。为人父母一定要知道发展心理学,推荐书《发展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

关于孩子性格善良,要从小培养,同时也要给孩子讲如何照顾好自己,要有较强的防范意识。既要给孩子灌输做人良好的品格,又要不避讳社会的灰暗。

幽微的人性观后感 篇3

1、他们的居所像一个个群落,像迷宫,笼罩于幽微隐蔽之中。

2、叶维廉诗集《雨的味道》人文空间宽阔性情沉稳,以幽微的呼息沉淀诗意。

3、《小妇人》以委婉但坚定的语气要求我们,识破其中19世纪的伪装,发掘隐藏于幽微过去的我们的真面目。

4、我不由的思忖着: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么美妙的非人间圣境为何幽微的透着惊悚?

5、她们对于现代化的悖论和世俗生活原则认同的书写,显示了现代人文精神幽微、复杂的内在底蕴;

6、在散发出高档剃须润肤水那幽微香气的同时,他透出成功者特有的沉着镇定。

7、她对爱情的知识纯粹是理论性的。只把它想像作幽微的火苗,轻柔如露珠坠落、涟消乍起,清凉如天鹅绒般幽暗的.夏夜。

8、然而真正幽微动人的互动,必须用沈静的心来感知。

9、纸的出场带来一种神秘的气息。手执有折痕的纸或复数形式的纸(书籍),在幽微的光线里凌空虚悬于迷蒙的虚空中。

10、在幽微之谷—穆家善中国画展在美国马里兰美术学院举办;

幽微的人性观后感 篇4

第11本,《幽微的人性》李玫瑾,上周去书城买书,看到了这本犯罪心理学的书,因为很熟悉李玫瑾老师,就买了一本来看。李玫瑾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中国著名犯罪心理学家,被誉为“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最初认识李老师是因为网络上有很多她关于家庭教育的视频,我曾经专门找了她长达几小时的视频认真听过。一个犯罪学的专家,却天天谈论家庭教育,谈论如何养育儿女,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答案:非常多的犯罪来自于早年的心理伤痕和人格塑造,人格问题源于早年,之所以进行家庭教育的宣讲,就是要让父母明白如何帮助孩子塑造健康的心理和形成健全的人格,这是为了未来能减少人格异常,减少犯罪的发生。所有的社会问题,都是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又都源于早年。如果早年没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人性就乱了,以后再教育作用就不大了。这本书是李玫瑾参加电视访谈的记录,主要是谈到了很多当年著名的恶性案件,给我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犯罪的背后都有心理学的机理在起作用,很多我们深恶痛绝的恶性犯罪背后并不是我们想象的冷漠和残忍,在探索罪犯的心理和人性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个扭曲的甚至可怜的世界。这个世界是分层的,每一层都有他的规则和规律,但一切都逃不出人性的规则。好好养育自己的孩子,绝不仅仅是让他吃饱穿暖,他需要陪伴,需要沟通,需要管教。人性是要靠早期养育的,通过沟通,通过爱,通过正向的观念,用感情,用心,用规则,让一个孩子从兽转变成社会的人。温养人性才能让一个孩子逐渐了解这个世界,拥有正确的观念和态度,长大才会对这个世界充满感情,对他人温柔以待。养育子女不止是为了这个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未来,更是对这个社会的未来负责。从小没有被善待的人也不会善待社会,从小不被关心和爱的人也不会对别人有感情。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却很少有人能比较专业的去养育自己的孩子,错过了一个个心理发展和人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当过了12岁的时候,开始出现问题的时候却开始茫然和不知所措。而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又能怎么去帮助那些未成年的孩子,如何去帮助那些对养育儿女一无所知的家长,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只要深入了解教育,很快你就能接触到心理学,似乎又模模糊糊的接触到人性。不管是犯罪学,社会学还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都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事物——人。却总有很多家长和老师在面对最复杂的教育人的问题时,想用最简单的办法来解决,难免事与愿违。静下心来,好好研究一下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原因,也许你的一次认真思考就能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心存敬畏的去教育,心存光明的去引导。如果大家没时间看书,建议大家到网上找找李玫瑾老师的视频,也许你听十分钟都能让你改变教育孩子的想法,为什么不试试呢?

幽微的人性观后感 篇5

李玫瑾教授在书中说:人的问题都是早年的问题。豆瓣上有一个小组叫父母皆迫害,可能大家也有了解。所有的爸爸妈妈看到这个都会感觉心里不舒服,家长所有一切都给了孩子,孩子为什么还会抱怨呢?其实关键不在于物质上的满足,而更多的是在于精神上和情感上的是否满足。

李玫瑾教授在书中提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那个时期也乱也困难,但是那个时期的好像这些案件没有这么恶劣,那现在经济快速发展了,为什么案件会这么多?最大原因在于作案人的这些情感异常,情感异常在哪里?

在于他们成长过程中情感养育的这个过程缺失了。其实这一点就很好理解了,特别是深圳这个地方,家长很多都是双职工,孩子早期成长过程当中,家长的陪伴时间没有那么多的,孩子上了小学以后,每天晚上家长也有陪伴,但是更多的是用在了学习辅导上,而学习辅导是一个对双方压力都很大的事情。这个是现实的问题,因为在深圳这个地方要想生存下去,那家长上班双职工也是不得已的。第2个原因就是深圳的升学压力真的是很大,无论家长老师还是学生都在这个压力之下。

那么这样一来情感养育,情感抚养情感陪伴的这个过程是有很大缺失的。作为教师,我们能做什么?

二、我们作为教师还能做什么?

我们作为教师很难去改变这些客观的东西,甚至比如说我们现在发现的一些家长养育孩子过程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都是无能为力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就让问题在自己这里结束。

李玫瑾教授书中提到的这么多,这些罪犯都是罪大恶极。但是,李教授讲到的更多的是他们犯罪背后的原因,不是说帮他们洗脱罪行,而是分析这些问题来自哪里。这一点对我自己触动还是比较大的。因为作为一个年轻老师,当我发现我们班孩子有问题的时候,我总是习惯性的就开始去批评,急于去指导去告诉学生该怎么做,很少去真正的停下来去问、理解问题出在哪里。但读了这本书当之后我真正思考:理解之同情,理解孩子的问题,而不是直接批评。在书中当中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点:如果我们遇上罪犯,怎样才能救自己一命,不要喊叫,把你把他当做你好久未见的一个小学同学,问他你是不是遇上什么难处了,我能帮的一定帮。“你是不是遇上什么难处了”,这就是理解之同情。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说,如果一个人早年被教成乖孩子,他的情绪从身体上表达不出来就回到心里去了,也许就会积攒仇恨,那些变态的搞爆炸的人基本上都是这种人。很多罪犯很多都是很沉闷的内向的,表面看起来很老实的,所以乖也有可能是压抑人性的。但是在我们从小的教育当中好像过分强调了“乖”这一点,仿佛乖和听话,这个就成了一个判断他是不是好孩子的准则。但是其实这样是压抑了孩子的天性的,孩子乖了,他有很多想法和做法是压抑在心里面,慢慢的积攒就会积攒仇恨。但我们平时在班里面的时候是很少关注到这些默默无闻的乖孩子。所以,这一点对我的启示是:多多关注这些默默无闻的孩子,我们要深入到他们的内心当中去关注他们。

对于孩子视野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孩子们的更多的视野和心思都是在学习上,学习成了一个唯一的结果和评判标准。但正如书中所说:读写算只有在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时候才最重要。

幽微的人性观后感 篇6

李玫瑾教授的书,真的让人获益匪浅,特别是这本书里还有其他几位嘉宾的见解。

李玫瑾教授从犯罪心理学到儿童心理学,到家庭教育,到性教育、性保护等,不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最重要的是给出了很多的建设性意见和可操作性的指导。让读者在读书之余不但引人发醒,还能够拿来主义借鉴到很多优秀的经验。

这本书的后半部分还说到了《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读完之后,我是震撼不已,也写了读后感,李玫瑾教授从她的专业角度切入去分析——怎么形容呢?高手就是高手!几句话,直击内里,剖析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让我真正明白了房思琪的结局和作者的结局——儿童性侵的真正伤害。

不得不说,李玫瑾教授的很多观点我真的是第一次听说,特别是她特别自然的就从犯罪心理学过渡到了家庭教育,从她的专业角度切入到家庭教育领域,不得不承认,给我的启发绝对是颠覆性的,但也是建设性的。我一直信奉一点就是:做父母是需要去学习的,因为不是有人天生就会做父母,生儿育女是一种摸索中前行的过程,李玫瑾教授的众多观点和学术研究,对于我们去反思如何做父母,如何开展家庭教育,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极为难得的是,她还给出来很多的具体可行的方法。大赞!

因为书里的话题的涉及范围很广,而且涉及专业知识,我就不做引述了,再此强烈推荐阅读这本书。对了,这本书虽然特别专业,但特别好读,引用大量的案例,又是聊天对话形式,穿插论文内容,所以,特别好读,我都想学学心理学了,哈哈。

幽微的人性观后感 篇7

《幽微的人性》读后感1000字!

之前姐给我推荐了圆桌派,然后就特别喜欢李玫瑾老师,觉得李老师言之有物又理性。真的觉得自己的知识很匮乏,而且感觉自己看的社会的黑暗面太少,傻白甜一个,而且傻的有点蠢。这本书原来以为是那种严谨的论作,其实是访谈节目谈话形式进行的,穿插着一些论作。这本书适合家长看,也适合傻白甜看,因为是谈话记录和严谨论作,可读性和专业性都很强。所以就像李玫瑾教授说的“雅俗皆可共赏”。十分好的一本书。

真的很想推荐给小妹看,想成为有智慧又理性的,还不失可爱的女子。这个世界,女子是多好的词啊,可惜我之前没这个意识,所以囫囵长到二十四岁,没有意识是很可悲的。消除这种蒙昧,读书就是很好的。也想学更多,教出一个更好的小孩。等我有小孩之后,一定要重读这本书,三岁,六岁,十二岁,都是很重要的结点。之前考教师资格证的时候,也有涉猎,孩子小时候还是很重要的。听说过一句很触动心弦的话就是“性格决定命运,那什么又决定性格呢?”这本书中有答案,是小时候抚养人的教养方式,尤其是小孩十二岁之前。提出了最好小孩出生一年后亲自带小孩,也改变了我对未来的一些想法吧,可能会陪我的小孩成长一段时间。

也认识了自己性格是这样的原因,了解自己一些,就是说小时候被照顾太多的人,可能自理能力比较差,哈哈哈,的确是这样,也比较懒,可见你之所以是你现在这个样子,全都是有理由的。可是有的家长就意识不到这些问题,就觉得没什么,我妈就是,不在乎我的看法,觉得我的大多数情绪只是无病呻吟,也对我造成了一些伤害吧。也怪过她一段时间,懂得多了就知道她只是不会方法和表达而已,况且已经比别人幸福幸运太多。

我现在就是不自信,冲动,无法自己做决定,有些傻白甜,爱轻信别人,还有一点,书中写的,我摘抄了一段是“共制67人死亡,10人受伤,强奸23人”每次看这个就觉得难受,我对社会的黑暗面真的是了解的太少了。还有一段“从小家境就比较顺,人比较善良,属于那种温室里养出来的花朵,所以她们对这个社会、对人了解非常少,因此也就比较任性,自己选一个,太相信别人,以前我特别强调善良,但是我真的想说,善良如果没有脑子,那就是愚蠢,很容易被别人伤害,这两个女孩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太轻信别人,把别人想得太好,没有一丁点察觉和自我防护意识”我的妈呀,就是说吧,人家做研究的知道前半段加粗部分,就知道你是个什么样的人,而且特别准,感觉好像被看透,也很难过被看透,李老师对这类女生的评价是无知,对的,我说句实话吧,我看微博最近绿地集团的那个事儿,高管和秘书,我就感觉那个秘书特别蠢和无知,我也深深感觉到,如果要是我,我也可能会被骗,如果人家存心骗我,我是一定会上当的,这个认识还是我吃了亏才明白的。

以前更差,还觉得我不会上当。如果我没有被骗,就是因为我妈给我的潜移默化的道德的枷锁,绿地那事儿,那女的属于无知还有点没底线。底线这块我蔡姐做的还是不错的,这个太厉害了,我虽然无知,但是有线牵着我,到现在,总算也没吃过太大的亏。

书中还有一个十年的概念,不止提了一次,正好前两天听过马云的一个小演讲,说,你想成功,明天是不行的,一年之后也不行,十年之后,还是有机会的。难道真的十年是一个很重要的结点吗?有必要做一个十年的规划了。

幽微的人性观后感 篇8

《幽微的人性》读后感2000字:

七月中旬,有幸聆听了来自襄阳市第三十三中学的戚薇校长的讲课——《漫谈教师成长》。戚校长推荐了很多书目,我一边听,一边立马在手机上买了一波。回到家后,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了这本《幽微的人性》。因为我曾在微博上看过该书的作者李玫瑾的有关视频,加之自己对心理学方面的东西感兴趣,所以拆开的第一本书就是它。

今天结束了第一遍阅读,心里总有一些东西想吐露出来,于是“正襟危坐”,开始写写画画。首先,这本书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对社会的认知上升了一个层次。其次,读完之后,我最大的感受有两点:1人是社会养出来的;2良好的家庭教育很重要。

社会现代化不等于人的现代化

我老说现在的社会风气很不好,拆二代、暴发户很多,读书不再是孩子的唯一出路,学生的一句“我家有XX套房,长大后吃穿不愁”,怼得老师想说什么,却又发现无话可说,一口口水卡在喉间,一口闷气堵在心间。对于这种现象,我此前的看法是,整个社会传递给家长,家长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学习的不重要性!但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背后的原因:“我们现代化的速度和我们人群的现代化根本跟不上”(书中第86面陈丹青所说)。

想想,在科技和经济方面,我们确实很现代化了,眼看着国家蒸蒸日上,但新闻还是会爆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犯罪案件,如虐童、交通事故、医闹、师生纠纷等,我总是不能理解那些人为什么会做出那种行为。现在懂了,社会的现代化不等于人的现代化,或者说还有大部分的人不具备更加文明先进的思想。怎么解决呢?我想到了那句——教育先行。

家庭、社会、学校要合而为——孩子不只是父母的,更是国家的、社会的,因为一个国家的未来是孩子。

书中第40面写道,“人在幼年需要心理抚养,大家在做父母之前需要想好以下问题:1.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成长?2.是否有足够的耐心来陪伴孩子?3.是否知道孩子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阶段,每个阶段需要父母来做些什么;心理抚育的内容哪些在先,哪些随后;哪些是基础性的心理抚育,哪些是一生的心理抚育?如果完全不知道,有无学习的兴趣?”我想,这应该是每一个成熟的人需要考虑的问题,即你是否真正准备好做一名合格的父亲或母亲。我一直认为,人要有社会责任感。幼时的孩子看似属于父母,其实他属于社会。父母把他正常养大,他会服务社会;父母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他可能会危害社会。

这本书还告诉了我两个重要的时间点:0-6岁、12岁。这属于人成长过程中的早期,作为一名老师,我深有感触:家庭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地点,父母是早期教育的重要老师。为什么不说是学校呢?因为“人在出生后最初的几个月里完全要依赖他人,不仅需要他人提供一定的食品和衣物,还需要他人提供情感抚养,而情感抚养恰恰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所在”,“父母恩爱和对子女慈爱,是每个儿童幸福成长并形成良好人格的前提条件之一”(书中第126、127面说到)。因此,家长们再不要有那种把孩子交到学校就放手不管的观念。对于一个小孩子而言,陪伴比金钱重要,父母恩爱、家庭和睦比老师的说教重要。

社会除了对发达地区的孩子负责,更要对贫困落后地区的孩子负责。这方面的问题书中说得很好,我简而概之就是完善法律,要有具体可实施、长期可观测的条例法规来帮助失足的孩子走回正道,起预防作用。

至于学校方面,李玫瑾认为应该搞搞生存教育。确实,现在的教育形式比较单一,每个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精英,可是哪有那么多的精英?就像学校做校本课程,找准该地区的特色,把它发扬光大,并赖以生存,那就是适合那个地方的教育。“就是跟当地的条件、环境结合起来的一种教育”(书中第101面窦文涛所说),我觉得也未尝不可。

身为老师,当我看到第246面缺陷人格的第四个犯罪特征“懒散且弱能”时,心头一紧。书中写“他们不愿意学习不是因为智商低,也不是因为家境贫困,而是因为学习的枯燥与辛苦。他们在初中阶段开始出现混日子或逃学行为……”我想说,“初中阶段”可以改为“小学阶段”了。作为老师,当然不能放任自流,能补救一点是一点,能吸引他们在课堂一刻是一刻。针对他们认为的“学习的枯燥与辛苦”,老师应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制定符合他们学习水平的目标,要易于完成,一旦完成,就积极鼓励,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信心。同时多让他们从事班级劳动,凯洛夫说“劳动使一个人的道德变为高尚,使他仇视那些寄生虫和剥削者、二流子、怯懦者和懒汉”。劳动是简单且易于看到成果的事,有助于他们获得成就感,从而不丧失对学校的兴趣。

最后,以书中的几句话送给刚成立小家庭的我——“父母一定要好好修养自己的言谈举止,只要你们夫妇相亲相爱、相互尊重,只要家庭和睦,只要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德重礼,处理问题时有理有节,你们身边的孩子差不到哪儿去!”

《失联者》观后感


《失联者》观后感

又一次为微电影喝彩,前几天是为张婉婷老师的《深蓝》,这一次是为李桃童鞋的《失联者》,一个用蝴蝶的舞动来折射孩子的孤独,一个用肖邦的乐曲来抚平少年的不安,同样给枯燥的现实的注入了难得的诗意,同样意味深远,后者还以生动的故事展现了一代人的白日梦和孤独症。不由想呼吁那些投资微电影的公司,选导演最好从美女抓起,美女懂得时光的珍贵,会为青春及一切美好事物的流逝而感伤,可以为作品注入更细腻的情感,所以,她们的作品也都非常的美好。

片如其名,《失联者》讲述的是男生林一花费十几年寻找暗恋女神的故事,尽管两人只有一面之缘,他只是她的几百位观众中毫不起眼的一位,可是他怀着思念,每天都在听她弹过的肖邦,等待着和她重逢,直至一天,现实切断了唯一的可能。

应该每个男生或女生或都曾有过类似的过去,不切实际的白日梦,似有若无又萦绕一生的成长记忆。感动之后,我们还会面对一个问题,林一爱刘艾新吗?或者扪心自问,你真的爱过你暗恋过的那个人吗?我想没有人能明确回答。很多时候,我们自认为放不下的那一个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除了白日梦,《失联者》还揭示了一代人集体罹患的孤独症。林一活在白日梦中十几年,多么孤独的一种境界,我们都同属这孤独的一代,生来就带着无法治愈的孤独症。因为我们不像《阳光灿烂的日子》大院中长大的孩子那样可以和浪潮同步,不像《站台》《任逍遥》可以在嘶吼出属于自己的浅薄,我们只能像林孝正那样分毫不差的搭建固定的人生模版,只能和的猴子一样拿着毛豆哭诉鸡蛋灌饼的爱情,只能和林一一样默默听着肖邦,仿佛这世界的一切都事不关己。

这是物质最丰满的年代,也是情感最匮乏的年代,为什么有失联者?这一代多数在十几岁就离开父母的身边去读书,二十几岁就在独自在异乡打拼,往往都会在变得麻木不仁,忙碌到只有在睡梦中才能有闲憩重温孤独的童年,这世界是多么善于掩盖真相,以至于很多人始终认为这是坐享其成、欢歌笑语的一代。

《失联者》除了一份傻傻的类似爱情的守望,更有力量的是对九零年代的留连,对一代人青春和成长的回顾,影片用丰满的元素把这一代人的成长记忆慢慢镶嵌在这一幅记忆中,叛逆的少女,街机游戏厅,贴着老电影海报的影剧院,卖卡带的音像店,泰坦尼克号,这些元素无需言语,无需情节,只要放在那里,就足够经典,

李桃、段博文、张子栋,这是一个年轻的创作团,每个人都有出众的才华。非常喜欢李桃上一部《小老头与电影院》,当时就不敢想象如此年轻美貌的导演能拍出如此真实的创作,这一部土豆网映像计划的《失联者》还是非常出色,气质上年轻了许多,希望李桃的下一部作品能够继续出不同的惊喜,期待中。


[精品]幽微的人性观后感精选


读后感大全栏目精选:“幽微的人性观后感”,欢迎阅读。

幽微的人性观后感 篇1

《幽微的人性》读后感1000字!

之前姐给我推荐了圆桌派,然后就特别喜欢李玫瑾老师,觉得李老师言之有物又理性。真的觉得自己的知识很匮乏,而且感觉自己看的社会的黑暗面太少,傻白甜一个,而且傻的有点蠢。这本书原来以为是那种严谨的论作,其实是访谈节目谈话形式进行的,穿插着一些论作。这本书适合家长看,也适合傻白甜看,因为是谈话记录和严谨论作,可读性和专业性都很强。所以就像李玫瑾教授说的“雅俗皆可共赏”。十分好的一本书。

真的很想推荐给小妹看,想成为有智慧又理性的,还不失可爱的女子。这个世界,女子是多好的词啊,可惜我之前没这个意识,所以囫囵长到二十四岁,没有意识是很可悲的。消除这种蒙昧,读书就是很好的。也想学更多,教出一个更好的小孩。等我有小孩之后,一定要重读这本书,三岁,六岁,十二岁,都是很重要的结点。之前考教师资格证的时候,也有涉猎,孩子小时候还是很重要的。听说过一句很触动心弦的话就是“性格决定命运,那什么又决定性格呢?”这本书中有答案,是小时候抚养人的教养方式,尤其是小孩十二岁之前。提出了最好小孩出生一年后亲自带小孩,也改变了我对未来的一些想法吧,可能会陪我的小孩成长一段时间。

也认识了自己性格是这样的原因,了解自己一些,就是说小时候被照顾太多的人,可能自理能力比较差,哈哈哈,的确是这样,也比较懒,可见你之所以是你现在这个样子,全都是有理由的。可是有的家长就意识不到这些问题,就觉得没什么,我妈就是,不在乎我的看法,觉得我的大多数情绪只是无病呻吟,也对我造成了一些伤害吧。也怪过她一段时间,懂得多了就知道她只是不会方法和表达而已,况且已经比别人幸福幸运太多。

我现在就是不自信,冲动,无法自己做决定,有些傻白甜,爱轻信别人,还有一点,书中写的,我摘抄了一段是“共制67人死亡,10人受伤,强奸23人”每次看这个就觉得难受,我对社会的黑暗面真的是了解的太少了。还有一段“从小家境就比较顺,人比较善良,属于那种温室里养出来的花朵,所以她们对这个社会、对人了解非常少,因此也就比较任性,自己选一个,太相信别人,以前我特别强调善良,但是我真的想说,善良如果没有脑子,那就是愚蠢,很容易被别人伤害,这两个女孩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太轻信别人,把别人想得太好,没有一丁点察觉和自我防护意识”我的妈呀,就是说吧,人家做研究的知道前半段加粗部分,就知道你是个什么样的人,而且特别准,感觉好像被看透,也很难过被看透,李老师对这类女生的评价是无知,对的,我说句实话吧,我看微博最近绿地集团的那个事儿,高管和秘书,我就感觉那个秘书特别蠢和无知,我也深深感觉到,如果要是我,我也可能会被骗,如果人家存心骗我,我是一定会上当的,这个认识还是我吃了亏才明白的。

以前更差,还觉得我不会上当。如果我没有被骗,就是因为我妈给我的潜移默化的道德的枷锁,绿地那事儿,那女的属于无知还有点没底线。底线这块我蔡姐做的还是不错的,这个太厉害了,我虽然无知,但是有线牵着我,到现在,总算也没吃过太大的亏。

书中还有一个十年的概念,不止提了一次,正好前两天听过马云的一个小演讲,说,你想成功,明天是不行的,一年之后也不行,十年之后,还是有机会的。难道真的十年是一个很重要的结点吗?有必要做一个十年的规划了。

幽微的人性观后感 篇2

《幽微的人性》读后感2000字:

七月中旬,有幸聆听了来自襄阳市第三十三中学的戚薇校长的讲课——《漫谈教师成长》。戚校长推荐了很多书目,我一边听,一边立马在手机上买了一波。回到家后,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了这本《幽微的人性》。因为我曾在微博上看过该书的作者李玫瑾的有关视频,加之自己对心理学方面的东西感兴趣,所以拆开的第一本书就是它。

今天结束了第一遍阅读,心里总有一些东西想吐露出来,于是“正襟危坐”,开始写写画画。首先,这本书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对社会的认知上升了一个层次。其次,读完之后,我最大的感受有两点:1人是社会养出来的;2良好的家庭教育很重要。

社会现代化不等于人的现代化

我老说现在的社会风气很不好,拆二代、暴发户很多,读书不再是孩子的唯一出路,学生的一句“我家有XX套房,长大后吃穿不愁”,怼得老师想说什么,却又发现无话可说,一口口水卡在喉间,一口闷气堵在心间。对于这种现象,我此前的看法是,整个社会传递给家长,家长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学习的不重要性!但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背后的原因:“我们现代化的速度和我们人群的现代化根本跟不上”(书中第86面陈丹青所说)。

想想,在科技和经济方面,我们确实很现代化了,眼看着国家蒸蒸日上,但新闻还是会爆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犯罪案件,如虐童、交通事故、医闹、师生纠纷等,我总是不能理解那些人为什么会做出那种行为。现在懂了,社会的现代化不等于人的现代化,或者说还有大部分的人不具备更加文明先进的思想。怎么解决呢?我想到了那句——教育先行。

家庭、社会、学校要合而为——孩子不只是父母的,更是国家的、社会的,因为一个国家的未来是孩子。

书中第40面写道,“人在幼年需要心理抚养,大家在做父母之前需要想好以下问题:1.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成长?2.是否有足够的耐心来陪伴孩子?3.是否知道孩子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阶段,每个阶段需要父母来做些什么;心理抚育的内容哪些在先,哪些随后;哪些是基础性的心理抚育,哪些是一生的心理抚育?如果完全不知道,有无学习的兴趣?”我想,这应该是每一个成熟的人需要考虑的问题,即你是否真正准备好做一名合格的父亲或母亲。我一直认为,人要有社会责任感。幼时的孩子看似属于父母,其实他属于社会。父母把他正常养大,他会服务社会;父母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他可能会危害社会。

这本书还告诉了我两个重要的时间点:0-6岁、12岁。这属于人成长过程中的早期,作为一名老师,我深有感触:家庭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地点,父母是早期教育的重要老师。为什么不说是学校呢?因为“人在出生后最初的几个月里完全要依赖他人,不仅需要他人提供一定的食品和衣物,还需要他人提供情感抚养,而情感抚养恰恰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所在”,“父母恩爱和对子女慈爱,是每个儿童幸福成长并形成良好人格的前提条件之一”(书中第126、127面说到)。因此,家长们再不要有那种把孩子交到学校就放手不管的观念。对于一个小孩子而言,陪伴比金钱重要,父母恩爱、家庭和睦比老师的说教重要。

社会除了对发达地区的孩子负责,更要对贫困落后地区的孩子负责。这方面的问题书中说得很好,我简而概之就是完善法律,要有具体可实施、长期可观测的条例法规来帮助失足的孩子走回正道,起预防作用。

至于学校方面,李玫瑾认为应该搞搞生存教育。确实,现在的教育形式比较单一,每个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精英,可是哪有那么多的精英?就像学校做校本课程,找准该地区的特色,把它发扬光大,并赖以生存,那就是适合那个地方的教育。“就是跟当地的条件、环境结合起来的一种教育”(书中第101面窦文涛所说),我觉得也未尝不可。

身为老师,当我看到第246面缺陷人格的第四个犯罪特征“懒散且弱能”时,心头一紧。书中写“他们不愿意学习不是因为智商低,也不是因为家境贫困,而是因为学习的枯燥与辛苦。他们在初中阶段开始出现混日子或逃学行为……”我想说,“初中阶段”可以改为“小学阶段”了。作为老师,当然不能放任自流,能补救一点是一点,能吸引他们在课堂一刻是一刻。针对他们认为的“学习的枯燥与辛苦”,老师应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制定符合他们学习水平的目标,要易于完成,一旦完成,就积极鼓励,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信心。同时多让他们从事班级劳动,凯洛夫说“劳动使一个人的道德变为高尚,使他仇视那些寄生虫和剥削者、二流子、怯懦者和懒汉”。劳动是简单且易于看到成果的事,有助于他们获得成就感,从而不丧失对学校的兴趣。

最后,以书中的几句话送给刚成立小家庭的我——“父母一定要好好修养自己的言谈举止,只要你们夫妇相亲相爱、相互尊重,只要家庭和睦,只要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德重礼,处理问题时有理有节,你们身边的孩子差不到哪儿去!”

幽微的人性观后感 篇3

阅读《幽微的人性》读后感1500字:

读完《幽微的人性》后的最大感受是,做个健康的人太难了,更别提我们还想追求幸福。当然书上也是一些极个别案例,但你转念一想,有些情况真的是做与不做,一念之间的事。我们到底也是克制住自己,至今还是健健康康地活着呢。再者,追求幸福,很大程度上就是直面自己,战胜自己,克服自己人性上的弱点,反反复复,不断进取前进,实属不易。

原先看《圆桌派》的时候,对李玫瑾有很深的印象。气质型的老太太,研究犯罪心理学,说话总是温和有力,对问题的剖析总是一针见血,鞭辟入里。那天在网上买书的时候,发现李玫瑾的新书,看了一下简介就入手了。这本书主要是一些电视访谈的集合,再结合李老师一些学术著作的论述,夹叙夹议了。

可看性还是很强的。目录上的标题已经很生动,吸引了我购买这本书。

内容通俗易懂,就是涉及的议题有些多,琐碎,没有很强的逻辑性。但读下来不乏惊艳的观点和内容。

书中用大量的犯罪案例做例证分析,其实看完整本书,也是十分认同李玫瑾老师的观点,所有社会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是早年的问题。除了极个别天生变态的杀手,所有的犯罪分子都是早年环境问题、或是积压了大量的情绪,隐藏了一些心理问题。所以一个人早年的环境和教育真的很重要,特别是心理学上提到的12岁之前的情感依恋期,这是心理干预的最佳时期。因此,家庭教育、儿童教育问题都是十分值得重视的。组建家庭,生儿育女,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其实要做好也真的很难。我还奇怪李玫瑾一个研究犯罪心理学的人,怎么一时间在网络上成了教育界的红人,原来是如此。

每个人都有情绪,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好好排解自己的情绪。看完李玫瑾的分析,不太喜欢用“控制情绪”这个词了,“控制”有种压迫性,自律性强的人,情绪控制能力也会较强,但情绪不外放,往往就形成内伤,身体其实会有反应的,只是我们有时候忽略了。还是好好“排解”自己的情绪吧,适合每个人的方式不太一样,但总得为自己的情绪找个出口呀。

读完这本书,一个很重要的感受是依旧要坚持善良呢。其实在我的世界观里,我一直认为人性本善,并没有什么十恶不赦之人(可能也是我命好,20多年来的生活环境比较单纯)。深究许多犯罪分子的经历,会发现早年他们没有得到过善待,所以他们也不懂如何善待这个世界。这真的很遗憾,但你会突然对他们有了一点恻隐之心,突然懂得他们的无奈和悲伤。

另外,善良可以救命,一念之仁可以救命,待人善就是待己善。

人类之所以能够互相爱和互相关心,是因为有一种对于同情的想象力。这也源于人的心理发展最早出现的一块是情感,即在我们婴孩时期会出现对一个人的“依恋”。情感发展也是个过程,语言能力也随之发展,如果是受到情感丰富的抚养,那么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越好。李玫瑾说完成一个人成熟的爱的标志是,当我们对陌生人有了同理心,对陌生人能产生共鸣,有了“博爱”的感觉。

书上提到的案件,有个犯罪份子用自制的“木马床”连续杀害了很多青少年,但最后有个孩子没有被杀。原因是最后这个孩子跟犯罪人说,如果你不介意,等你老了我做你的干儿子,我把你接过来,为你养老。这句话把犯罪人感动了,他最后把孩子放了。这个小孩一念之间的善良救了自己一命。犯罪人也是人,他们也会有情感,也会有软肋。所以,待人善良吧,不知道哪一天就是救了自己呢。

想做个健康的人,就已经要抵御足够多的心理折磨了,所以,有什么事能开心的,就去做吧。或者换个角度,人生就是来享受的,珍惜我们现在拥有的,开心的事情做多一点,不开心的事情不做,做了未来会开心的事也继续,暂时的苦就当是外层的苦味糖衣,甜马上就来了。

觉得老太太真的很厉害,坚持做了这么久的犯罪心理研究,特别是在国内还没有什么人研究这方面的情况下,而且无畏地站在媒体面前去讲、去剖析。然而媒体经常会把一些言论放到公众的对立面,引起群众的反感情绪,所以老太太一路上所遭受的非议跟怀疑也是不少的,不理解他的人也大一堆,但人家就是坚持下来了。所以坚持做一件事,或许有一天它就成了对的事了。

幽微的人性观后感 篇4

最初认识李老师是因为网络上有很多她关于家庭教育的视频,我曾经专门找了她长达几小时的视频认真听过。李教授能特别自然地从犯罪心理学过渡到家庭教育,从她的专业角度切入到家庭教育领域,还给出许多具体可行的方法。《幽微的人性》这本书,阐明了许多的犯罪来自于早年的心理伤痕和人格塑造,人格问题源于早年,李教授之所以进行家庭教育的宣讲,就是要让父母明白如何帮助孩子塑造健康的心理和形成健全的人格,这是为了未来能减少人格异常,减少犯罪的发生。

我们有太多的行为是我们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如此行为的,这就是父母的身教影响。孩子年龄越小依赖心理越强,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力与控制力,不在父母攒下的金钱有多少,也不在父母学历的高低,亦不在父母的事业成功与否,而在于父母在他生命初期付出的辛苦有多少以及在孩子依恋期的陪伴时间有多少。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不仅有看到的观念,还会有听到的观念,这就是父母的唠叨,父母所强调的、坚持的东西,如“咱人穷志不短”“人活脸,树活皮”等。这些话语在孩子成年后都会成为其做人的观念。孩子成年后,甚至会用这种话语再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家庭稳定是塑造青少年良好人格的前提。我们每个人都是在家庭中从一个不谙世事的“生物体”(婴儿)被抚育成能够独立进入社会生活的“社会人”。尽管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还会经历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及工作场所。但无论我们走出的社会圆圈有多大,家庭永远是这个圆圈的轴心,也是我们的归宿,作文直到我们成熟、独立,然后组成一个自己要负责任的家庭。因此,家庭是人格教育的关键场所。要进行良好的人格教育,必须有一个稳定的家庭。孩子每个阶段需要父母做什么,哪些是基础性心理抚育,哪些是一生的心理抚育?如果不知道,父母有没有去学习?如果认为树大自然直,孩子长大了会自然懂事,那就大错特错了。不要以为一个孩子吃饱了喝足了,满足他的物质需求,就万事大吉了。他是顺其自然地长大了,但这种孩子人性有缺失,心理有病态。因为现在的电视、网络就会教育他们,当我们发现孩子身上出现的种种“毛病”时再教育已悔之晚矣。

所以,李玫瑾教授呼吁一个问题,就是6岁之前父母不要离开孩子,不管如何辛苦,一定要自己带孩子。12岁左右到18岁前后,如果孩子出现了逃学、网瘾等一系列问题,往往就是在孩子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父母没有给到他良好的心理抚养。

父母教育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了,孩子的成长环境就被破坏了,人性就乱了,你后来再教育他是没用的。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怎样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怎样去帮助那些对养育儿女一无所知的家长重视家庭教育,让孩子健康成长,也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愿我们的孩子们能用感情、用心、用正确的观念和态度面对世界,对他人温柔以待,学会判断是与非、善与恶,形成对法律的敬畏、对个人行为的责任感。

失联者观后感


《失联者》观后感

微电影《失联者》对我的震撼,最大的感触并非男主最终有了自己的事业,并能够帮助其他失联者寻找故人。而是在李桃导演的镜头里,1990年代的气息扑面而来。曾经那些被遗忘的时光,总在物是人非后遇到某些元素被过去狠狠地打醒,恍然大悟的结果总是怅惘。

我们这些70后、80后,总在某一个夏日的下午,听到港台流行曲、欧美音乐,要么从破旧的收音机的喇叭里传出,嘶哑而且高亢,要么在不期而遇的文艺汇演中,惶然间就被天籁之音打倒。我们本以为,未来不会有太大的改变,谁能知道就在不久之后,我们会生活在电脑、手机、网络构架的新世界里。这个新世界,让我们与青少年时期的绝大多数发小、同学、熟人和陌生人都失去联系。在格子间里忍受不了无聊的码农的起义,在改变世界的存在方式。说到底,林一和尼奥、乔布斯、比尔盖茨、杨致远、杨勃、马克扎尔伯格,等等,都是码农或IT工人,他们的革命,我们的现实在改变。

然而,还是要回望1990年代的歌声。某一个暮春的深夜,在涛雒的海边听一个试图在毕业前逃跑的同学唱童安格的午夜老歌,低沉但是悲伤,然而他终究没有逃跑,做音乐的梦想以后不要再提,倒是去做了公务员,经过十来年婚姻,与音乐班的老婆离婚。正是在1997年,大街上都是张镐哲的《不是我不小心》,那个时代,似乎也是流行曲最后的黄金时代,再往后,再也难以想象天下同歌的幻境。后来,我在老家教学,最有效的读书时间是让学生们高声背诵或阅读之时,而在写稿时,便是音响伴随,实际上我听不进入任何一首歌,就这样将音乐抹杀。那种充斥着的沉默,既没有灭亡也没有爆发,我与吾归,吾也丧我,不知的罪过是最大的伤害,一千个伤心的理由也得不到解脱,我走出是对过去的否定。人生的意义,在于必须错过,才能明白过去的意义,才能有所成长。微电影就好像折子戏,简约而不简单,当我们习惯了烂片当道的2010年代,微电影有时候能够出现一些精品。

林一与女神甚至都没说过一句话,说错过只能是幻觉中的想象。暗恋者絮语从本质上提升了时间的内在涵意,当其摆脱掉盲动或偏执的游戏色彩,幻化成性情中人心灵里无法躲闪的痛切彻底的隐喻。眼神的清澈,面容的顾盼,肢体的姿势,时空的残烬,似乎都在明确地告白一切不过是虚构的痴迷不悟颠狂的单向度的癔言和妄想。任何冲动都不必做任何准备,当我们在钢筋水泥的大都市密林里准备好了做码字工人、IT民工之后,一切都会过眼云烟。其实据罗兰巴尔特所言,暗恋仅仅是暗恋自身,若对方不确切知悉和谨慎对待,事实便会轰然倒塌,杳无可寻。然而又可以在暗恋者的脑海里,不断的重建。明明很多人都知道相见不如怀念,却总有冲动去见一见多年之后的故人,这也就是失联者网站存在的基础所在。每个人都在时空长河里畅游、旋转,顺流逆流,各自成长。


山本观后感:没了温度的人性


这一本书中,可以从小人物身上,看到历史的延伸。故事中,不知不觉中,人性间就没了温度,死亡就这样到来了。最后一切都归于平静,故事的高潮就是老皂角树自杀烧焦,给人一种感慨。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山本观后感:没了温度的人性。

写这本书的初衷,贾平凹在《山本》后记里讲,本是要写写秦岭的山林树木飞禽走兽的,却在走进秦岭过程中发现了其他感兴趣的事物,意外收获着二三十年代的传奇。无心插柳,柳却茂盛地生长着。

这片秦岭大地到底有什么传奇呢?它是有着缩小了的历史的,是有着未被记载的故事的,是有着时光烙印在秦岭上的痕迹的,是有着看不见但还游荡在人间的民族魂魄的。说到历史,总是连带起英雄人物翻云覆雨,说起战争,总不外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都被无端的信仰、主义和道路的外衣裹挟着。这些内容读了多少年仍旧说不清楚,听过那么多英雄人物的评价,可形象仍旧模糊着,考试考了无数遍还是捋不出历史的脉络,总感觉听到读到的都是大的,恢宏的,轰轰烈烈的,可也是遥不可及没有温度的。反而是那些民间故事、野史桥段印象比较深刻,这些故事都是渺小的,人物都是卑微的,情节都是家长里短吃喝拉撒,但正是因为渺小,在俯瞰渺小里才能发现有小角落也有大世界,卑微人物里有铮铮铁骨善良达理的,也有狡诈蛮横丑陋猥琐的,琐碎日子里彩绘着生活的画卷,才有了五彩缤纷的耐看。就像昆仑山,只知道昆仑山大,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至于它长着什么样具体什么形状却不能描述出来,它大得让人觉得老虎吃天。门前的土丘是小的,可它上面生长着什么树,常站着什么鸟,夜里有什么虫鸣,台阶有多少级,心里倒清楚得很。小可以很丰富,近才看得清。

秦岭大,大得提携着黄河长江,可贾平凹通过涡镇这个小地方晕染着秦岭的大,也通过几个小人物延展着历史的大。

涡镇本来安静着,正常过活着,再不济也就是日子过得贫穷些。可不知什么时候,不同的人就加入了不同的派别,拉起了自己的势力,武装起来开始搞事业。本来老实巴交的农民,都因为有了队伍拉起了人马就威风得意开来,以前连鸡都不敢杀,现在动辄以革命做说辞杀全家眼都不眨。井宗秀和阮天保都是光着屁股玩大的,最后因势力不同成了死对头,杀伐战斗着,弄死了多少无辜。井宗秀和陆菊人俩不相干的男女,却互相守望依存着,夹杂了多少情感。

不知什么时候,人性间就没了温度。不管是逛山、刀客、保安队、预备旅还是游击队,都咋咋呼呼凶残着。逛山入帮的规矩是在巫师念咒时把小指斩断,保安队把共党头颅砍下悬在城楼,游击队是见了大户富家就抢了充公的,听说某家有枪支就杀了全家抢了枪。井宗秀以正义之身在涡镇成长着气候,可在修固城墙时是把捉来的两名保安队员活填在夹墙里的,也在秘密派遣孙举来联系上游击队后为了封口把孙举来推入涡潭的。预备旅的兵看到大白天在街角旮旯日弄的乞丐就去打骂,觉得乞丐不配日弄,陈皮匠一辈子做着皮货生意,却也用剥兽皮的刀把人皮剥下蒙了鼓。

闹腾这些事的都是男人,自以为是咋咋呼呼的男人。他们的人性之所以没了温度,是因为体内有毒。贾平凹说,我有时候写人性或社会的不好的东西,是在给社会排毒。世间之所以还没寒冷致死,是女人在帮他们解着毒,用温厚温暖着大地。

杨钟整日疯疯癫癫上蹿下跳不顾家,气得杨掌柜没辙,可只要陆菊人一句话杨钟就老实了。井宗秀是成了气候有了势,可见了陆菊人就赶紧下马担心毁了在她心中的形象。他不知道,他整日风光着干大事时也是杀了人沾了血的,这些毒他不自知,陆菊人却背地里安排人去给他爹坟上烧过纸钱的,也是在菩萨庙里祈求宽展师傅给井宗秀立了延命牌好让他长命。都说这山是风水那地是龙脉的,到底啥是风水,女人就是风水。一个家过得穷与富,幸福还是不幸福,都在女人身上。男人整天在外鬼混闯荡,难免沾染上毒,如果女人不能帮他解毒,这个家就要被毒害。有人给井宗秀报告说要杀大白天在街角日弄的两乞丐,还未决定,陆菊人倒是说了句,乞丐就不是人啦,乞丐就不能日弄啦。井宗秀就把两人放了,他不知道,陆菊人在帮他解毒哩。瞎眼陈先生在涡镇给人看病,同时也解着人的心结,说人得病就是因为体内有毒,要经常排一排,是不是伤天害理的事做多了,是跟人争斗了还是待老人不好了?蜜蜂有毒能把人蜇死,可蜜蜂能自知有毒,就辛勤采蜜给自己解毒。人要学蜜蜂。

有人帮解毒还好,若是没有,就只能自己解。基督教让人忏悔告解,耶稣说人生来就是救赎,那是因为有罪,也就是有毒。陆菊人给人解毒也知道自己也会有毒,就去找老皂角树帮忙,找地藏菩萨、宽展师傅、陈先生帮忙解毒,找自己陪嫁的那三分胭脂地解,只要知道自己有毒,愿意解,总会有办法解的。她知道别人的闲言碎语有毒,说自己是寡妇,和井宗秀关系不清白,她偏就要强起来,接受做了茶总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可她风光着也没忘记庙里的宽展师傅和给人治病的陈先生,得了几块水晶糕不忘给他们送去,他们给全涡镇解着毒呢。

赖筐子有给人相面的本事,看到一个人疾走踏着碎步,就说这人一辈子穷像,步子踏得实走路稳的人是成大器的富贵像。疾走碎步应该是身子轻的缘故吧,而踏得实的是因为给自己加了重,就是自重,自重了才会有人尊重。所以人要经常主动挑了担子压着的,那些受人尊重的多半都是担着重责的。陆菊人是总想着往自己肩上加担子的,嫁进杨家她成了主()心骨,到茶坊帮忙成了茶总领,看到要杀人就想法子施救。一个人如果想着给别人排毒,就是给自己加重,自重着他人自然就尊重起来。正是因为担了太重的责,陆菊人任何时候都稳重不乱,冷静应对,就连故事结尾涡镇遭受炮弹狂轰滥炸的危急关头,在去陈先生家找剩剩的路上,但她没有跑,仍是一步一步地走。

在情节安排上,完全搞不清楚故事的高潮什么时候到来,就急切盼望着,可越是急着找什么就越得不到。刚看到高昂激烈的地方,瞎眼陈先生就开始给人把脉看病了,就开始讲因果报应宿命轮回。刚听到枪响以为井宗秀终于要和阮天保血拼了,宽展师傅的尺八就响开来弥漫在菩萨庙里。眼看井宗秀捉了人要把一族十几口枭首示众时,陆菊人便请了麻县长来把十几人开脱放生了。情节总是起起伏伏,忽高忽低,就像跳跃的火苗,眼看就要窜上天压不住了,却骤然归于平静了。当觉得一切都归于平静时,一把大火终于烧了起来,再也摁不住,再也浇灭不了,火舌舔舐着老皂角树周围的铺子,窜上树顶。老皂角树自杀烧焦,故事的高潮便随着这把火燃了起来。

随着高潮到来的还有各种异样的发生,似乎窗外真的就躁动起来,一切平静都被打破,一种呼啸而来的力量正在酝酿,感觉要随时爆炸,但又不知道什么时候爆炸。这个意境像极了《百年孤独》里最后的片段。

当城墙外的炮弹无休止地在镇子上肆虐时,被炸飞的肢体,奔跑慌张的人群,就像《百年孤独》里奥雷里亚诺在解读羊皮卷时描述的场景,他读得如此入神,仍未发觉风势又起,飓风刮落了门窗,掀掉了东西长廊的屋顶,拔出了房屋的地基。一切都在寂静中爆发着、毁灭着,就像瞎子陈先生和剩剩站在大门外的婆罗树下安静等待陆菊人,周围炮弹纷飞。眼看他筑城墙,眼看他起钟楼,眼看他楼塌了。猫静静卧在瓦槽里,老皂角树黑焦着身躯。

电影失联者观后感


电影《失联者》观后感

从一开始的独白中,这部微电影的核心便被揭示而出:每个人的一生,都在不停的错过。因错过而失联,而念念不忘。所以,每一个失联者,都活在对过去的追忆之中,无从解脱。是负重前行,会孤独,会累。会在年轻时就老去。这部由美女演员李桃导演,出自土豆映像计划的微电影,在我们尚未老去之前,开始和时光对话。

《失联者》的主题概念很好,在通讯技术与经济均不发达的年代开始故事,让保持纯真的人相遇,让邂逅成为情结,让铭记成为主题,在肖邦的钢琴曲中,一直蜿蜒提升。女性导演的细腻在片中亦有极大体现,泛黄的画面给了故事以年代感,角色在张镐哲《不是我不小心》,Mrs. Robinson《Simon》以及黄鹤翔的《九妹》中穿梭,更是让那些匆匆走掉的青春,多了一些喜感和荒诞意味。

就影片而言,因时长有限,所以人物的相遇和离别都是刹那之间的事,如此安排倒也符合发展节奏,但故事的内容并未因此而简化,在剩下的时间里,角色陷入对陌生人的强烈思恋之中无法自拔所要表述的主题因此更加清晰。林一与艾新的恋情从我们这代80后的高中时代移植进来,角色那种矜持的观望,强烈的思念以及多年不曾化解的情结,与我们多数人青春期的境况并无二致。因而尽管仓促,但苦恋的发生和坚持,不但丝毫没有违和感,且绝对令人信服的。

影片在经过匮乏的青春期之后,也对当下人的生活和情感有所触及,在女神离开之后,导演将林一这个人物放置于逼仄的办公室内,企图用生活的压力改变人物对感情的记忆,但最终被压抑的麻木和被疏离的记忆在同病相怜的人哭诉之后觉醒,爆发,林一此时成为每一个还在孤独的保持思念的人。

在这一部分中,导演还把最开始就描述过的友情再做加强,使林一与猴子多年来的死党关系,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对号入座的人。这一部分在导演的细腻之外,也体现了她对男性世界的了解那种对友情的看重和依赖,确实是每个男人成熟之前,所无法或缺的。

既然是一场对话,总要有倾听和倾诉的对象存在,但影片很长时间内,都让这个对象远走他乡失去联系,所以就变成了自说自话,在林一终获解脱的那一刻,才豁然发现,其实从头至尾对话的人,是现在的自己和错过的自己。有时候世界就是这么荒诞坚持的人反而因此错失。


电影《失联者》观后感


电影《失联者》观后感

文/小马发光

人的一生中总是会遇到一个或几个让你回眸间心动的男神、女神,而往往当你还在回味那种触电心动的感受时,那个人已经消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剩下的就是你捶胸顿足的懊恼和悔悟,为什么当时没有出手?那一次的错过,可能就是一辈子,就是永恒。

如何才能与曾经的那次回眸再次相遇?如果能够与之相遇定会果断出手表白。这可能是所有错过了那曾经美好瞬间的人心中的真实写照。作为土豆网土豆映像计划启动后的首部微电影《失联者》,似乎就是在唤起曾经那些错过的人的回忆,警示当下的青年男女珍惜当下拥有,因为错过了可能就是一辈子。

微电影《失联者》是由2013土豆映像节最佳电影短片奖获得者李桃执导,她曾因在电影《冈拉梅朵》中冈拉梅朵及《转山》中女一号藏族女子的完美演技收到热捧。在2013年的土豆映像节上,以她自己爷爷为创作原型的影片《小老头与电影院》,凭借真诚、动人的情感一举摘得最佳电影短片奖。此番《失联者》故事讲述了高中男孩林一在一场演出中,邂逅了自己的钢琴女神刘艾新,并一见倾心,但是之后女神却音讯全无。从此女神弹奏的肖邦圆舞曲,成了他唯一的慰藉与寄托。长大后的林一成为了一名普通的上班族,每天奔波于石头森林中,渐渐的麻木。当再次与心中的女神重逢,深深的刺激到了林一。他毅然辞职,并自立门户开始创业,最终奋斗成功,创建一个专为寻人服务的失联网。

简短的篇幅短小精湛,但抓住了当代青年人对于爱情懵懂时的青涩心态,和唯美渴望。娓娓道来一个温情唯美、有关刹那缘起和转身失去的故事,经历的无数的日日夜夜的等待与生活工作的打磨,终于做出了一件自己最勇敢的事情创建失联者。用自己切身的感受,来诠释这个网站创办的初衷。他期望帮助芸芸众生中的失联者们重新找到彼此、认识彼此、找回当初的那份爱慕与眷恋。

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人人带着痛苦状的社会,需要某种坚持和执着,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失败。人人都可能面临着失联,或失去爱人,或失去家人,亦或失去朋友。微电影《失联者》意在唤起青年人的情感共鸣,失去的都能找回,拥有的珍惜当下。

《致青春》、《小时代》等大电影的火爆,再次掀起一阵怀念青春的热潮,而同样以怀念青春为主题的微电影《失联者》,用短小精悍的主题思想,不必耽误你太多时间,也不会让你破费影票,半小时左右就能给你带去回忆与感动。我们需要这样有质量有涵养的小片,它唤起了无数的苦逼、单恋、相思者的回忆,它告诉你,该出手时就出手,千万别绷着,一装深沉酿成终身遗憾。因为,错过了可能就是一辈子,千万别留遗憾。

《失联者》电影观后感


《失联者》电影观后感

文/木易孝敦

在你的生命中是否曾经有过这样一个人,你们曾经或许有一面之缘,有片刻交流,或者只是单纯的你曾经向往过跟对方有一丁点的接触,可惜没有。多年之后,那个身影一直萦绕在你的脑海,却始终未曾谋面。你渴望得到这个人的近况,哪怕是通过电视或者虚拟的网络。也许很多年后,你的内心里还在期盼奇迹的出现,还在默念着不知名字的对方,你是那个远方想念对方的陌生人。如果你曾有过这样的经历,那么你无疑就是李桃最新微电影中提到的《失联者》,而这部微电影所要表述的又不仅仅是失去联系的梦中情人或者心中女神,更深层次的是,你是否成为了自己的失联者。

作为土豆映像计划的首支微电影作品,出品方和导演都对《失联者》表现出了足够的信心,在说微电影之前,先讲讲笔者对导演李桃的认识。总有人说才情跟美貌不可兼得,可是这样的理论却无法在李桃身上应验。初识李桃是在2011年那部让人激动了很久的电影《转山》,而出了给人激情和动力的书豪外,真实淳朴的藏族女孩亦让人印象深刻。然后就是她那部自编自导的微电影《小老头和电影院》,全片没有一个专业演员,是李桃的爷爷以及邻居大爷大妈们一起拍的一部关于保护小镇电影院的微电影,可是就是这样一部有点闹着玩的微电影却着实感动了我,让人不断的反思自己,当时也曾写长文评论了这部让人感动的微电影。

《失联者》讲述生活和学习都毫无起色的中学生林一,在一次学校演出中,被一个弹奏肖邦钢琴曲的姑娘吸引。然而仅仅是一面之约,然后姑娘就出国深造,留下林一用十几年的时间去回忆和想念,他所知道的的仅仅是一个名字和一段钢琴曲。他大街小巷疯狂的寻找肖邦钢琴曲磁带,在工作失意,人生不顺的时候总是随声听让肖邦钢琴曲平复自己的内心。

多年后的北京,人生跌入低谷的林一 搀扶着他失恋的中学小伙伴,终于跟那个陌生的肖邦女孩不期而遇,但方式确实如此的冷冰冰,看到姑娘在电视上接受采访的神采飞扬和秀出无名指上的求婚戒指,再低头看到自己落魄的样子时,林一的情绪终于如决堤的河坝,歇斯底里的嘶吼倾泻而出。也正是这样的刺激让林一下定决心重新审视自己,忠于内心,再次上路。

肖邦女孩对于林一来讲不过是个过路人。当无数人通过林一创办的失联者网站找到自己失散多年的亲人、朋友、爱人时,当看到小伙伴甜蜜的拥在他亲爱的鸡蛋灌饼怀里时,他终于重新找回了自己,不再是那个未曾联系过的失联者,更重要的是,他终于找回了自己,满心欢喜。

作为一部微电影,因为受片长影响,主创对于节奏把握难度甚至超过大电影。这部微电影存在的问题,个人感觉就是前面铺垫的足够细腻,但是后半段却收的有点快,当很多人沉浸在对那个年代的回忆时,林一的事业成功多少会让人有些出戏,不过无伤大雅,并不影响这部微电影的优秀品质。


英雄不朽观后感(必备4篇)


我们常常因为某个故事情节而感慨不已。这时,我们应该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并写出观后感。写观后感时,要紧紧抓住文章的主要要点,才能真正表达出自己的感触。优秀的观后感应该如何写出来呢?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标题相关内容,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感谢您阅读本文!

英雄不朽观后感 篇1

九月三日是抗战胜利及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这七十年的岁月,铸就了英雄们铁一般的意志,磨练出中华儿女的拼搏精神。所以这一次的《开学第一课》的主题就是——英雄不朽。

所谓英雄,不是一个普通的人,他的身上一定有着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爱国,勇敢,团结,自强是《开学第一课》四节课的题目。围绕着这四个题目而展现出来的,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抗击外敌不怕牺牲的英雄形象。也同样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魂。国歌的故事是一段战争的历史;左权将军的家书是一段别离的岁月;王二小的事迹是一首悲伤婉转的歌谣;南京大屠杀是一场腥风血雨的恶行;飞虎队的援助是世界人民爱好和平的象征。

七十年来,多少的爱国英雄舍弃肉身为国牺牲,多少的英雄事迹被人们传颂,多少的残酷暴行被我们所铭记,多少的历史被世界所震撼。这些岁月中承载的不是烟火,不是炮声,而是万万个中华儿女的怒吼和自豪。爱国,是作为中华儿女的标志;勇敢,是英雄们的特征;团结,是来自民众的力量;自强,是自我评价的标准。国家的命运就是我们自己的命运,国家的未来就是我们的未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学习,顽强拼搏,克服困难,将自己的才华与生命献给我们伟大的祖国,祭奠为国捐躯的战士。

同学们,现在虽不是战火纷飞的年代,但是这些事迹与精神是不可磨灭的,让我们携起手来,使祖国更加富强、昌盛!

英雄不朽观后感 篇2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立下自己的榛榛誓言: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时刻准备着!)

虽然,我们不需要像先烈们那样抛头颅,洒热血,用身躯筑起共和国的长城,但我们有责任做好自己的事:用知识武装头脑,勤奋读书。寒门出仕子,仕子治天下。也许,现在你还没有挑大任的雄心伟略,但你应该有改变自己命运,掌控自己未来的设想。所以你得学习,要学习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学习品质。

先烈们,我们胸前飘动的红领巾像不像一颗火红的心,我们刚刚发出的誓言,像不像已经吹响了的战斗号角?我们新世纪的青少年,一定会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使我们的国家永远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青山肃立,绿水长歌,我们将永远铭记和颂扬革命先烈的事迹,继承先烈的遗志,努力学习,发奋图强,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先烈们,你们安息吧!你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英雄不朽观后感 篇3

9月4日晚上我收看了《开学第一课》节目,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节目以“英雄不朽”为主题,围绕“爱国”“勇敢”“团结”“自强”4个篇章,通过一个个英雄故事的真实讲述,给予了我一次深刻的教育。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节目中一个个亲历者,讲述一个个英雄故事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第一篇章重点呈现国歌的故事,邀请93岁的老艺术家秦怡奶奶登台讲述。秦怡奶奶不仅会用语言重现国歌中描写的真实战斗,还将透露自己与国歌之间的“特殊缘分”。晚会现场共邀请了三十五位亲身经历了抗日战争的老人作为贵宾出席。他们当年以士兵、艺术家、儿童团员等各种身份走过那段岁月,而今最年轻的85岁,最年长的已有98岁。这些英雄老人已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展现了那副壮烈的画卷,“王二小”是家喻户晓的少年英雄形象,我曾经通过歌曲和故事了解了他的英勇事迹,节目中我看到了“王二小”的小伙伴史林山老爷爷,在现场为大家还原这个英雄少年的真实面貌,更细致入微地重现“王二小”选择英勇牺牲背后的情感脉络。史爷爷在现场声情并茂,几度落泪,我也好像回到了当时的场景,心中为小英雄的牺牲唏嘘不已。

这次的《开学第一课》结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活动,通过一个个感人的亲历者的故事,让我明白了当年的胜利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作为国家的接班人,我一定要牢记先辈的教导,继承先辈们勇敢、自强的优良品德,热爱祖国、团结向上、爱好和平,通过努力学习,励志成为建设祖国的人才,让我们的国家不断强盛,不让历史重演。

英雄不朽观后感 篇4

今天晚上8点,我准时收看《开学第一课﹙英雄不朽﹚》,一共有四课,分别是:爱国、勇敢、团结、自强。主持人有董卿、王小丫、何炅及撒贝宁。

第一节课:爱国:先是大家和TFBOYS一起唱国歌,然后听秦怡奶奶讲国歌是怎么来的。原来,秦怡的丈夫金焰和国歌创作人聂耳是很好的朋友,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时,因为没有乐器,就请金焰把这首歌唱出来。这首歌里面唱的内容居然都是真实发生的!最后我们听了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左权的女儿讲她爸爸的故事,其实左权不是不想回到女儿身边,但是为了抗战,他最后牺牲了。

第二节课:勇敢:儿童团团长闫福华就是王二小的原型,他经历的事和《歌唱二小放牛郎》里说的一样,闫福华把鬼子带进八路军的包围圈,消灭了所有带来的鬼子,他自己却牺牲了,真勇敢!他小时候的伙伴史林山给我们讲述了这个故事。

第三节课:团结:新四军老战士孙九宏给我们讲了营救美军飞行员的故事。在抗战中飞虎队的鲨鱼战机被鬼子击落,新四军赶到鬼子来之前,他们克服了很多困难救下了美国飞行员。这个故事讲了只有团结,我们才会取得胜利。

第四节课:自强:西南联大毕业生王伯惠毕业后,就参加了抗战,因为他有文化,他当了工兵和翻译员,也为了抗战作出了很大贡献。他告诉我们:只有每个年轻人都懂得自强,国家才能强盛,才有和平生活。最后,大家一起唱起了毕业歌。TFBOYS还宣读了《少年自强宣言》:“我们是英雄的子孙,未来是属于我们的时代。学习英雄先辈的精神,接过英雄前辈的旗帜。从现在起,坚定立志,把祖国的强盛当做自己的梦想。我们宣誓:诚实善良、勇敢自信、自立自强、做伟大祖国的接班人”。

这么多人因为抗战牺牲,他们的生命为我们换来了美好的今天,真了不起!我们应该做个热爱国家、勇于面对困难、和他人团结、自强的人,向烈士致敬!

人性观后感


人性观后感(一)

不要被束缚

前几天,我看了一部阿根廷的动画短片《人性》,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片子是以一个扔掉灯罩的人为背景展开的。片子的刚开始是一个笑着的人式的闹钟在七点十五分响起,然后出现一个人手将其关闭,接下来,一个男人出现了,他就是片子的主人公,他起了床。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得正常。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我感到诧异。

当主人公起床之后,我发现他刮胡子照的镜子竟然是人举着的,吃饭用的桌椅是人来充当的,甚至连桌子上方的吊灯都是人拉着的。当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想,主人公肯定是个有权势的大人物,要不然不会有这么多的人来为他服务。以至于他家门口的衣服架子都是一个女人充当的。当然,从他从门口的那个"衣服架子"的嘴里拿出钥匙就可以看出来,这并不是什么道具,而是真人。

接下来,在主人公出门之后,又出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人力的士、人力红绿灯、人力楼门、人力电梯,甚至连更衣室里的更衣柜都是人力的。看到这里,我才意识到,这个世界似乎一切都是人力的。而主人公之所以可以享受这一切只是因为他的地位比那些"道具"高。而那些"道具"只是没有爬到可以把别人当道具的地位。

但是,当主人公进了办公大楼之后,故事又发生了一些波。当他站在办公室的门前,整理了自己的领带之后,我以为他要推门进入办公室,到没想到他竟然顺势趴在了办公室的门前。停了几秒之后,一阵脚步声响起,一个只有下半部分出境的人走了过来,踩在了主人公的身上,拿钥匙,蹭鞋,开门,进去,关门。一切都是那么的一气呵成呵主人公原来只是个让人蹭鞋的垫子,并不是什么大人物,这可真是莫大的讽刺。

这部片子只有仅仅的7分钟,但是他却以他独特的方式以及独到的视角,给我们展示了一个麻木和冷漠的世界给我们的心灵以巨大的震撼,它以其自有的黑色幽默将片子演绎的淋漓尽致。

在这时长7分多钟的片子里,所有的人都是面无表情的,他们所做的一切似乎都早已习以为常,他们所做的似乎都是理所当然。他们似乎并没有什么情绪,只是一味麻木的完成着"工作".虽然只有仅仅的7分钟,到更多的是让我更加直观真切的感受到了人性的冷漠——奴役别人的冷漠以及被别人奴役的冷漠。

全片并没有一句台词,如同一部默剧一般,而剧中的那些人机械式的完成这他们的"工作",没有一丝丝的表情,这似乎印证了开头的那个闹钟,人型的胳膊分别指着分针和秒针,似乎也在预示着人们的工作是精细且分毫不差的。但是,这就是完美吗?不,这并不是的,因为有时,错也是另一种美。

回头想想,片头那个扔掉灯罩的人,似乎才是对他们现有枯燥生活的不满与抗议。

再想想现在的我们,其实和片子中的人并没有什么差别,我们也整日麻木的做着我们的"工作",每日冷漠着对我们身边的人,每日忙忙碌碌,不思进取,难道我们不该跟扔掉灯罩的那个人一样做出突破吗?

朋友们,现在的我们正值花季,我们不应该让生活来奴役我们,我们应该学会去挑战我们所认为不该有的条条框框,麻木和冷漠不应该是属于我们的。

学生会负责人

现教14B1班

赵曦

人性观后感(二)

黑白世界

早晨七点多,闹钟响了,一位秃头的中年男子极不情愿的按掉闹铃,疲惫的起身洗漱。然后看到了一个"人"似的台灯,如果第一次看到这,似乎没感觉什么,仅仅以为是一个类似人形的玩偶台灯,但是后面的情景我已经知道,所以看到这,我就没有继续看下去,而且也不想看完。主人公洗漱的时候,看到了镜子两边有一双手在撑着,那时候并没觉得有多稀奇,直到他吃早餐的时候,看到他的餐桌、椅子和衣架,顿时才反应过来,原来他房间的东西都是有"人"来担任,而且他们还会时不时的眨眼睛,让我们看得人觉得这些"人"就跟真的一样。现在回想起来,这些人除了偶尔眨眨眼睛,脸上都是面无表情的,跟木偶一样,固定摆好姿势,一动不动地呆在自己所应该处的房间位置,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事情。主人公的房间也给人一种窒息的感觉,没有一点色彩和生气,虽然简单,但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他的房子让人感觉又狭小又阴暗,我想住在里面肯定会觉得很压抑、难受。

到这为止,场景还限于主人公的家,那些"人"的出现,他们所做的事,让我觉得非常奇怪:为什么会有这些"人"?这些是真的活生生的人还是没有生命的?这是怎么回事?而后主人公穿好衣服出门,并雇了一个人力出租车急急忙忙赶赴工作单位。看到人力出租车背着他跑得时候我觉得很不可思议,看到所谓的红绿灯的时候,我觉得很好玩,但又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原来,在他的这个世界里,所有的工具都是由人构成的。短短的几分钟里,他们没有任何交流,没有任何表情,似乎每个人都是麻木的,机械着重复着自己每天要做的事。冷冷清清的房间,冷冷清清的街道,冷冷清清的表情,冷冷清清的场景,如果让我生活在这样冷酷的、没有色彩的世界,我想那是非常痛苦、折磨的一件事。

短片的结尾出人意料,主人公来到上班的单位,走着走着突然倒在一门口充当地垫,看着雇佣他的老板在他背上蹭的时候,很无奈。一开始主人公好像是高高在上,雇佣着别人为他做事,可是我们没有想到的事,与此同时,他也在被人雇佣着,又有谁知道房间背后雇佣他的人又会同样被谁雇佣着做什么呢?

正如我们这个社会,每个人都被雇佣着做着某些事,你愿意的,你不愿意的。可能有的人会抱怨,有的人会失落,甚至有的人会失去生活的希望。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短片里的人一样,没有表情、没有话语,麻木的生活,那我们的生存的意义在哪?即便我们生活的很艰苦,但是我们身边还有家人和朋友,他们是你永远不会失去的宝物,又或许还有比你更不幸的人在坚强的和生命作斗争。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交流,大家自己做着自己的事,不理会任何人、不关心任何人,就像这个短片一样,机械般的运行着,那将是多么的悲哀。

其实,往好的一方面想,短片不也告诉我们,每个人生存在这个社会里,都有他的价值存在,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只是我们所做的不仅仅是单方面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同时是否能够想想你身边的人,你能够为他们带来什么,他们是否能够因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呢?

学生会副主席

现教12A1班

成俊奇

相信《《复联4》观后感,英雄身上的人性》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