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嘉丽妹妹读后感 > 地图 > 嘉丽妹妹读后感

嘉丽妹妹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28 来源:互联网

黑色大丽花影评。

有时候读书对人的影响不如观影,很多想法就是在观看的过程中不断涌现,在观看了的后,故事情节激发了我们的浓浓兴趣,写观后感可以让我们杂乱的思维得到整理。您是否正在想怎么样才能写好的观后感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黑色大丽花影评”,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黑色大丽花影评(一)

这部电影看的时间有些零散,分了几天才看完。这是一部典型的黑色+悬疑的影片,看完之后,让我联想到很多其他的电影。比如在用男主角毕的独白作为过度时间和解释悬念上,低沉平静又透着些空虚的声音,让我想到了《老无所依》;从主题和风格上来看,对于“有钱人能操控一切为所欲为”和诸多充满阴影的画面与灰色调的摄影,则明显的有《唐人街》的风格;而从故事构建上可以看出,无论是导演还是编剧都付诸了很多心思来填充整个悬疑故事的细节和厚度,在故事的结尾,观众会发现原来之前出现过的镜头都是有其意义所在,这样的设计,或者任何一部悬疑片,似乎都无法摆脱那位登峰造极的悬疑大师——希区柯克,然而《黑色大丽花》其间因为又加入了美女和男侦探的爱情,因此更让人想起《西北偏北》这部影片。

虽然把一部影片这样肢解开来似乎是一种干瘪和无聊的事情,但是从上述的这些相似之处,也不难看出,《黑色大丽花》既是一部内容丰富、悬念迭起的“厚”影片,同时也难以避免的成为一部主题和风格粘合度不够高的、无法成为经典的影片。

黑色与悬疑本来是天生合拍的风格和类型,几乎所有的黑色影片中都有悬疑的助力推动故事发展;而悬疑片也因为其内容(如凶杀、侦探的故事)无法摆脱黑色的阴影。但是大多导演都会比较明智的将二者划分出主次,如希区柯克就比较偏重悬疑,他的影片中对于事件发展会花很多心思来构建悬念和布置细节,而这些凶杀或者阴谋事件本身就带有浓郁黑色风格,因此希区柯克则将其故事中的爱情或者其他感情戏份构建的相对真诚和圆满。

而在这部影片中,前半部分虽然伴随的是主角毕低沉的旁白,但是表现的内容却是两男一女这三人融洽和充满温馨幸福的生活。在出现主要事件黑牡丹案件之后,无论是在这部影片中备受推崇的斯嘉丽还是主角毕,则似乎一头扎进了紧张黑色阴谋中无法自拔。这样的布局似乎显得有些让观众难以接受。试想,在观看了长达近两个小时的案件侦破后,你还能想到在观看二人拳击比赛时,斯嘉丽那副优雅和充满魅力的身影吗?

对于悬疑片来说,把观众引入剧情的确是一件成功事情,但一部好的影片必须做到紧张而不疲惫;依靠细节层层剥开悬念,但却不能贬低观众的观察力和记忆力;最后就是不能在观看完之后,回想起影片,觉得情节脱节。

从这三个方面来看,《黑色大丽花》就显得有些修养不够了。关于黑牡丹的案件,其实编剧和导演都设置的很好,是一个有厚度有深度的故事。它之所以显得有些零碎和疲惫,则源于悬念的关键点设置的太多,并且太过零碎。试想那些经典的悬疑片,如《马尔他之鹰》或者《西北偏北》中,悬念的情节点都高度的集中在一个代表物上。而《黑色大丽花》则出现了波登的名字、画像、半疯癫的富豪妻子……观众不是真的侦探,在一部只有两个多小时的电影中,必须有一个可以承受高度注意力的物体来成为这个影片的线索。而导演也不能为了使影片显得此起彼伏,就用起增加线索和叠加故事的做法。这样只能让影片显得散乱。

总的来说,《黑色大丽花》成功的营造了一种黑色风格,并且在悬念上做到了跌宕起伏和自圆其说。但是它的缺点则在于开头的设置没有将黑色贯彻始终,而悬念也因为符号的过多而显的多少有些杂乱了。

黑色大丽花影评(二)

出场的时候,火先生就从楼上摔了下来,我们故事的讲述者自然以为鲍比找来了帮手将火先生暗算,但结尾处我们知道,其实杀死火先生的是大丽花案中的乔治。

到现在为止,三个案子很明鲜地摆在了一起,即纳什案,鲍比银行案,还有黑色大丽花案件,前两个案件与黑色大丽花案形成了单线联系,三个案子间暂时还没有达成两两相嵌的样子。所以我们要看的是前两个案子与最后一个案子的关系所在。

前面已经说过了,纳什案发生的时候,黑色大丽花死去,而在后面,侦破纳什案实际上是制约了冰火两位先生对黑色案的侦破工作,这是从客观角度来说的,职责与时间问题。而事实上纳什也是一个变态,电影中已经叙述了,对于这样的人,火先生这位嫉恶如仇的侦探竟然轻易放过,仅仅是一个妹妹的丧生是否能够解释呢?但我们的冰先生就这样忽略了,误以为火先生心中有个难舍的情结。

而鲍比的案子显然比纳什一案更为深入地解析了火先生的心理动机,虽然鲍比出场便死去了,但事实上却从以往的恩怨中得出了火先生的为人,一个嗜钱如命的家伙,当然,这也为冰先生与赫嘉丽关系的发展扫清了道路。更重要的是,鲍比一案为火先生的死划上了一个终结的符号,即将乔治归结为鲍比请来的帮手。这样一来,黑色大丽花一案则渗入到了鲍比一案中,可以说,其实鲍比案与大丽花一案是相辅相成的。

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会发现更大的一条线索,即纳什案为什么会失手,原来在纳什案的现场,火先生以救冰先生为借口竟然众目睽睽之下杀死了鲍比案中的知情者,于是,本以为毫无关系的纳比案与鲍比案之间也产生了联系,即推翻了前面所说的没有形成两两相嵌的局面。

我们现在才可以看出,三件案子实际上彼此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就如同一个三角形的结构,每两者之间建构起了连线便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平面。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这几条连线的建立者恰恰是火先生。至此,我们可以理解小说中的开篇为什么用大量笔墨去描写冰先生与火先生的关系,因为冰先生是故事讲述者,即观众或说读者所能一眼便看到的线索人物,而火先生则是整个故事中的暗藏的线索人物,他的贪婪他的狡滑将这三个案件有机的联系在了一起,构成了这么一个三角型的案件连环。但笔者还是认为开篇虽然重要,但在电影中的笔墨的确有些过多,这种明暗两条线索人物的交代有些复杂了。

当然,对于整部影片来说,三个案件所用的笔墨肯定会不同的,纳什案与鲍比案除了两场重头戏以外,其它的几乎都是过场,而主要讲述的是大丽花一案。但三个案件之间的联系却交代得十分清楚,我想,如果在没有看过原著的情况下,观众若能将电影中这种联系看得十分清楚,就应该说导演已经是很成功了。而从另一方面来说,我认为这部小说或电影都好,最令人感到诡异悬疑的就是这种联系的存在,否则单拎出任何一个案件都显得很平常,当然大丽花中关于各种各样的人物性情及变态心理是另当别论的。

所以,此部影片的看点于笔者认为就是火先生这条暗线,看明白了这个人,三个案件以及三个案件之间的联系也就不言而喻了,而这也就是这个故事中最精髓的所在。由于篇幅的原因,导演丢掉或改动了一些细节,但原著中的结构却没有一点动弹,可以说也算是忠于原著了。

黑色大丽花影评(三)

黑色大丽花是影片的灵魂,这个乍现在黑白光影中的女子与她分离的肉身都承载着一种梦想幻灭的撕裂。她的飞行员男友和她的刻意献媚以及她天生的美丽都倒映出潮流中的只身向上的危险和微妙,世界本就不是单纯的黑与白,甚至连灰色都不是。因为,在荣华富贵的方向,我们可能看到的只是那用金钱堆积的安全与成就。可是,我们最初的幻梦是为了得到人世间一直在描述的性灵的曼妙和缩短自身和这种曼妙的距离。

大丽花的故事在《黑色大丽花》中就是一个完美的点题。冰先生带血的门牙不是白白掉落的,他的获取方式相当老练,而对于他的年龄来说,这种行动力并不能代表他的城府,而更在于他和大丽花一般,一直在享受着贫穷和年轻。冰先生获取了自己眼中的价值,而大丽花却在另一种极端中死亡。所以,命运和死亡还有期盼的物质和自身的精神都在潮流中作为朵朵浪花而飞逝。影片中如原著的黑色味道相同,个体只是背景中的点缀,而更大的味道是时代所赋予个体更大的特征,为了生存而不择手段。

影片开篇,快速剪切的拳击赛一幕中就老练的交待了影片的特质。而后,在一个长镜头延伸中大丽花的另类出场,镜头的这边是发现现场的恐慌,镜头那边就是人物的残酷,暗暗的交待了命运的无助。影片高潮之处是如假包换的西区柯克风格照搬照用的楼梯刺杀,就是这个时刻对比凶手的手段和亡者的脆弱,影片对于贫富和人性之间的何等差异就明之又明。这三段最值得夸奖的戏份是导演强烈的个人风格极度显现,布莱恩·德·帕尔玛很擅长在紧张局促中交待更深刻的剧情伏笔,往往可以在华丽刺激中让人若有所思。我私下以为,这三幕戏不仅强化了导演特有的风格,也专注的交待了影片的内涵。

《黑色大丽花》作为一部成功的黑色侦探小说而铺陈的悬疑感是影片惊悚风格之外的惊喜。这种美式黑色小说几乎一致的都是在无形中交待隐含的悬念,许多看似不精心的提示其实就是真相的显现,如现在流行的典型硬派小说《八百万种死法》。所以,当再次看到这种类型电影的时候一些稍有异样不合逻辑的场面肯定就是结尾处令人振奋的精彩之处。可是,在《黑色大丽花》与其他同类电影不同就在于,影片是大量交待了时代特征和刻意营造时代感的,这更逼真的衬托了影片的黑色内涵。当时的流行巨星,当时的地震,当时的战争结束论,当时好莱坞商业运作,这些逼真营造的怀旧品味给这个惊悚电影无形中注入了人文的味道,也给影片凭添了许多情绪,使影片对贫富之差的批判和人性恶欲的揭露起到了很大的润滑作用。

在错综复杂的剧情中,每个人物的身世背景和内心争斗多有被时代纵容的感受,这种个体无助无辜的感觉就是我们常说的黑色味道,而这种味道在导演所擅长形式化风格中展现得的确刺目惊人。可惜遗憾的是。导演几乎所有作品都存在的对人物性格深度提炼不足的毛病还是在影片中出现。除去形式化表现的黑色大丽花的惊艳之外,影片人物的个性还是埋藏在意叙事为本的影片段落中。在很多大段大段的对白中,乔什哈奈特和斯嘉丽约翰森以及希拉里斯旺克都在奔波于叙事的环境而忘记了挖掘人物更深层次的内心表现。这不是演员的问题,说到底还是导演无法将人物和剧情合而为一的永恒问题。可惜,可以看出导演这一次对影片看中的不仅仅是凶杀和阴谋,而是要还原一段历史,要立体化的深度的解析人性的悲哀。然而,依旧形式化的处理手法虽然使影片看起来有些深意,但终究还是走在自己的老路上。也许,这真是导演永远的痛了。

看完《黑色大丽花》,竟然想起了《黄金甲》,两者几乎属于同等语境的作品。奢华的再现历史,阴暗的人性挣扎,复杂的悬疑,惊悚的动作,甚至都有形式化风格的弊病。但是,老谋子是永远需要向布莱恩德帕尔玛导演学习的。因为,德帕尔玛的形式化影像已经可能让人找到平衡点,可以给人带来愉悦和感动,自成一派。而张艺谋作品,只能带来伪人性的张扬和商业化的模仿。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延伸读

海上花影评


海上花影评

午休时间,就着半张鸡蛋饼和一碗麻辣烫看完了《海上花》。上班的前一刹,对面的同事忽然问,“什么样的结局?”这个提问倒是出乎我意料的,思索了片刻回应,“不了了之吧!生活还是继续,物是人非,人去楼空,然后好像犯了一页台历,日子继续。”想着自己这不咸不淡的评价,正应了侯孝贤导演所说:“我故意不拍外景,因为她们困顿在这一个“环境”里面,永远跑不掉,其实每个人他们一出生,都困在这个社会,跑不掉。”

电一影一开场,场面就暖哄哄地热闹着,那是一场为王莲生摆的接风宴,席间除了猜拳行令,便是朱霭人调侃陶玉甫和李漱芳的那段台词,一口软糯的老上海话,把人心勾得随着他的话走了,他的语调姿态拿捏得恰到好处,不冷硬,不谄媚。其实,说他调侃是不确切的,他的说话在那种场合里意味是足的,众人很受用地听着,那段凄美的情事在饭桌上流转的时候,委婉的片段都删了,减了,不被人注意了,就连李淑芳的人也都没有进入镜头,就是这个女子,在张爱玲的眼里,是中国版的茶花女呢!也正是这样的安排,让这些烟花女子看似活色生香的生活,显露出真实的逼仄。

这样一来,作为男主角的王莲生(梁朝伟饰)坐在那里倒显得冷清了,这也是他在整个影片中给人的感觉,大概是因为他很难驾驭老上海话的缘故,这个演技派的帅哥这次竟然给我感觉有些撑不住场面。好在,这并不影响我踩着候导的步调继续欣赏这看似奢一靡一,实则冷凄的影像。

羽田美智子饰演的沈晓红是不讨喜的,阴阴陽陽的神态,骄横跋扈的做派,要说她是为了痴情于王莲生的吧!可是王莲生巴巴地寻来要娶她时,她又百般地缠磨,这真是女人心,海底针的是真实写照了。

在我看来,刘嘉玲饰演的周双珠是长三公寓里最出挑的人物。所有的镜头中,她都气定神闲,穿了镶滚了周正襟饰的大褂端坐在那里,她是没有私心的,不惦记着委身于哪个相熟而又身家富足的客人,也不去跟那班姐妹们吃没边的醋。她是安静的,不抱怨的,只随意地在那个不清净的地界活着,她同双玉说,“大家现在虽然是倌人,过两年也都要嫁人,生意再好,其实也是有限得很。”这话是委婉的,道出的却是你即使不愿也不能变更的事实。

她那么家常地和洪善卿叙谈着,关于双宝和双玉,关于朱淑人和双玉,她是洞察世情的,却又并不和他们一般计较,反而尽量随了个人的意。我看着看着,会问自己,刘嘉玲是在演戏吗?还是她本是戏中之人。

至于黄翠凤,我只想说她算得个厉害较色,所以在这公寓里,最后还数她有个算得圆满的结局。可是,终究是凭不怎么光彩的伎俩得来的。

张蕙贞就不屑说了,她原本是像后来居上的,可是终归没有那个实力,在这麻一样乱的场合里趟出一条路来。也罢,这才是长三公寓里大多数女子的真实生活写照吧!

人的本性很多时候是掩藏起来的,尤其是当人们都矜持地将自己包裹在光线华美的服饰,觥筹交错的场面之间,那些令人迷醉的时光只是过场,如同屏幕上一个长镜头,即使再勉力地拖延终是要换过的。而打扮得光鲜的角们只是做给观众看的,容不得一个人静下心来,细细地思量。

生活呢,是琐碎的,唯其琐碎,才让人们感觉真实,感觉迷惘,为着感觉自己与他人的不同而格外。镜头就这样从艳黄|色的烟雨弄堂拉开序幕,最终又在看似的歌舞升平中缓缓收场。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影评观后感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是一部由小说改编的电影,影片主要由刘亦菲和杨洋出演,剧情丰富曲折,画面精致,但网友对此评价却不尽人意,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网友们到底是怎么说的吧!

网上差评如潮,对小鲜肉无感,所以一直等到网上能在线播放了才看的。

也许是看差评看多了,期望太低,看完倒觉得这部剧还是可以赞一下的。

下文先说一下网上出现的自己赞同的缺点吧,然后说一下为什么我觉得这部电影在国产的玄幻片里面还算不错的。

首先是编剧不好,台词尴尬。剧情的改编方向大致是对的,在有限的时间里面也大抵把故事讲清楚了,但是台词很尴尬 ,做的一些呼应也很莫名奇妙,谁会随着孔明灯许愿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啊,为什么老凤凰也知道这句话。节奏不佳,该快不快,该深入不深入,流与让小鲜肉有场景有时间耍帅。

然而尴尬的台词演员好倒也罢了,杨洋的演技让人怀疑自己是不是在看自恋霸道总裁爱上我。该伤心,我杨面瘫;该开心,我杨邪魅一笑;该讲故事,我杨摆个pose邪魅一笑。其他时候毫无表情。没有伤心,没有愧疚,没有爱意。耍帅耍的让人觉得天啊,闪瞎了我的钛合金狗眼。二人在一起完全没有化学反应。

重点来了( ?-?)▄︻┻┳══━一

迷谷很萌,感觉配音演员自己加了戏。对,我就是不信编剧也能写出这么萌的对白。

特效很好,画面很美。在国产玄幻片里面是要强点赞的,最后的战斗场景看的酣畅淋漓,十分尽兴,就算是大家一致吐槽杨洋拉面的那个片段也是能直接当广告的。广告对画面的要求是很高的,可见这部剧的画面是可以打高分甚至满分的。可惜了神仙姐姐皮肤状态不太好,大屏幕上尽显无疑,岁月不饶人啊。

有些细节处理的比电视剧和书好的多。看出了一点东西方思维的不同。这也是我要强调的这部剧值得其他改编的片子学习的地方。

中国人讲故事,讲就内在。写两个神仙打架,是空气中十分安静,或表面上言笑晏晏,而两方早已暗自使出浑身法力,斗的是难舍难分。但西方不是,怎么打架,用了什么武器,是什么原理,都会去描述。看这样的两种小说是两种不一样的享受,但都能感到愉悦。拍成电影就不一样了,我们得想法子,把书里没写的东西用脑力补出来,给观众视觉上的震撼。而这部片子在这个方面,做的可圈可点。

例如最后大战的时候,折颜招来鸟儿排成方阵,用扇翅膀和鸣叫形成具有杀伤力的声波。

封印东皇钟的时候是海水化为冰块,纵然是用元神献祭,也有一个外部环境的变化象征温度突然降低,暗示冰破火。

这些都是小说不曾提到的细节。故而我在此得疯狂给剧组人员打call,不管是谁想的,这种想象力也是要点赞的,要推崇的,以往的抽象描述只能用在小说里面,而具体的细节才是适应大屏幕时代的趋势。这点无疑是现在的国产片缺乏的。

再写一个细节,浅浅为墨渊仙体每日喂食一碗心头血。

小说和电视剧是直接用刀子在胸前划开一个口子取血。先不说血腥暴力色情等等的问题,就是想想也觉得不可能。大动脉啊,那个血压,破了血得喷涌而出两米高的,顶到天花板都不是不可能的啊,怎么可能每天割一次还不死的。再次,我们就假设血不会喷,那就算顺着皮肤往下流,也没有办法拿碗抵着皮肤接血啊。这接的还没有浪费的多,不信的朋友可以做个试验,往墙上缓缓倒一碗水,在其顺着墙往下流的时候去试试怎么接。

但电影是用一株藤蔓,用植物的内部运输管道为墨渊输血。看了只觉得唯美,这才是仙女的正确打开方式啊。

还有浅浅变身,很流畅有没有。以往变身都是转个圈或者是在五彩光芒(五彩祥云)的包裹之下,这就是缺乏细节想象力的证据啊,这部电影就不一样了啊,变身的过程是有细节的,而且衣服变尾巴的时候好美啊。

为了这些细节,给电影打了三颗星。

这部电影的制作团队没什么大错,也有诚意,这么烂的小说和剧本能拍的这么唯美,细节也没有失误,还不乏亮点已经很不错了。

2018年2月,离《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电影上映已快半年。而这部电影,我已经看过很多遍。2017年至今,我追过的新放映的影视剧少之又少,最主要的原因是一年来的工作已经鸡飞狗跳到极致,工作之余只想做些不需要费脑子的事情,比如发呆,比如刷手机看花边新闻,已然成为玩斗地主都嫌弃费脑子的老人家。

今年追得少之又少的影视剧中,《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剧版和影版算是其一,追它们是因为小说。粗略一算,六年前的这段时间我就是躲在被窝里,捂着热水袋,兴致勃勃看小说看到三更半夜,还时不时要顺顺我这颗被小说堵得发慌的小心脏,或者拿点纸巾擦擦悲伤的眼泪,最后意犹未尽的追了无论情节和言语都很逊的《枕上书》和深坑《菩提劫》。而17年初,当我一边看着电视剧一边拿起小说看看情节是否一致的时候,对小说还是电视剧都变得意兴阑珊,如果不是因为赵又廷的演技在线和一天只播放两集,估计我又是快进了或是倒着看。赵又廷的演技不错,我觉得杨洋会输,加之刘亦菲的演技和杨幂也不过半斤八两,算起来还是输了些,所以对电影没什么期待的,正因为如此,才会听信负面评论,没有去电影院,成为了遗憾。

从电视剧版播出的那一刻,唐七《三生》抄袭大风刮过《桃花债》的追讨就没停息过,影版播出后更甚,所以我特地看了大风刮过的《桃花债》,抄袭没错,对故事情节无感,只是觉得在语言的美感方面,完胜一直端着一直装辞藻华丽却言辞寡淡的《三生》小说。当时看完的我觉得或许是因为耽美文,我实在无法脑补宋珧和衡文两个堂堂七尺男儿在那儿打情骂俏的样子;而对《三生》小说意兴阑珊是因为看的次数太多了,直到我看到了电影。

从18岁开始,从席绢的冰淇淋文学,到《浪漫满屋》、《my girl》、《命中注定我爱你》、《麻雀爱上凤凰》,到《独步天下》、《清梦无痕》,再到《三生三世》《花千骨》 ,一路追着这些爱到虐心的小说和影视剧到了而立之年,从以前对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不要国不要家只追求爱情的神经质剧的言论嗤之以鼻,到现在的无比认同,我不得不承认我垂垂老矣,当然,换个好听的词叫做:长大了。

20岁芳华的我会喜欢看《琅琊榜》《伪装者》吗?可能不会,现在的我会喜欢看《双世宠妃》、剧版《独步天下》吗?肯定不会。

当然,如果对小说加以合理的改编,减弱爱情至上,增加一点家国天下大义,修缮一下小说的bug,那么对原著的情感和多年后心理的变化,也不是不可接受,影版《三生》就是这样合了我的胃口,如果早上映几年,我不一定会喜欢。

电影细节到位,青丘的大自然、东海的海底世界、天宫的失重空间,三种不同的风格。白浅的尾巴可以变成白绫作为法器;素素跳诛仙台衣服被戾气劈开成丝带继而变为尾巴;湖底疗伤尾巴变为丝带;大紫明宫拉出两条丝带和玄女大战的时候尾巴少了两条。神仙的能力各不相同,遵守丛林法则,飞禽走兽的规律,九尾白狐不会飞,龙凤会飞,所以去大紫明宫是折颜带着飞过去的,去天宫是夜华带着骑马飞上去的,但是去瀛洲是自己爬上去的,最后去若水之滨得靠自己四条腿跑。从海底看天空是弧形的;若水之滨白浅和深埋水底的夜华说话冰面之下和冰面之上声音不同;墨渊冰棺的呼吸声;唯美的树藤取心头血。折颜凤凰非男非女,雌雄同体,所以娘,衣服与翅膀相辅相成;酿酒靠百鸟共振,最后打战也靠这个技能。夜华在俊疾山给素素拜的礼和大婚时候一致;诛仙台回荡的两不相欠声音;夜华哄团子睡觉时默唱素素常唱的清风抚叶响声碎,光影更妩媚;素素生火时夜华给她搬小凳子;上古素素用的是骨针,夜华在凡间用的是木板。夜华的青冥剑是子母剑,所以可以一边挡住墨渊的冰棺一边和玄女打,最后在和擎苍的大战中母剑被打碎。素素被素锦逼上诛仙台之前豹子踩的镜子里有夜华的头像;电影中之前用素素视角,之后奈奈视角转换,所以在素素眼中夜华剜眼睛时面无表情,跳诛仙台时也没救,但是从奈奈旁观者视角看却不同;结魄灯不是结魄,是记忆。夜华最后的等待,云层上严阵以待的天兵天将;影片很有意义的倒放,很用心、很细心。

与电视剧和小说相比,少了太多婆妈和小家子气,尤其电视剧,加了夜华娘的太多戏份,成为了神仙版的婆媳小三偶像剧,感叹连神仙都没办法避免婆媳互撕。这样的剧情对生活中婆妈和鸡零狗碎唯恐避之不及的我来说太不合适,而电影则很好的规避了其中的小家子气,很好的修缮了唐七《三生》小说中的bug。

电影没有夜华的娘出来刁难儿媳;没有天君和妃子合谋坑害一个凡女;没有夜华为了白浅放弃一切,包括与生俱来的尊贵和神仙应负的使命。

我可以从电影中看到天君其实和折颜一样,知道夜华是谁,知道白浅和墨渊所必须经历的劫难,就像看着一只破茧成蝶的毛毛虫,无能为力。所以天君和折颜冷眼旁观,以洞察一切的方式看着素锦的所作所为,等待着夜华和白浅渡过劫难。所以折颜才说白浅和夜华是天命姻缘,才会在若水之滨拉住白浅不去救夜华;天君会派夜华定期加固东皇钟,封印鬼军擎苍。

夜华也并不是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神仙,所以会主动带素素上天宫,没想到的或许就是素锦作为药引子,必须给她们带来劫数。素素并没有傻到听素锦的话跳下诛仙台就会回俊疾山,只不过被素锦逼上诛仙台,被夜华伤到心死,决绝跳下。夜华最后跟擎苍大战,并不是为了保护白浅,而是义务,所以最后只希望见白浅最后一面。

婚礼彩排的负气离开我更相信是婚前恐惧症,电影删了部分情节,但是可以看到天宫和青丘是不同的。白浅不能随处奔跑玩闹,宫女也没胆像青丘子民一样可以八卦他们的女帝,甚至宫女之间的交流都少之又少;白浅大婚的服饰、婚礼流程一丝不苟,与她的性格格格不入,被删掉的情节中有白浅着大婚礼服摔倒的情节,所以当她为爱情放弃自由,去适应天宫严苛的规矩,而唯一可以妥协的夜华的爱也让她不确定,加上素锦的挑拨,加剧了对大婚的恐惧而负气离开。

白浅有十四万岁高龄上神的大气,对素锦的视而不见,不放在眼里又何须计较;始终知道根源是夜华与她,如果感情坚不可摧又何须惧怕别人挑衅。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将两个人的感情归咎于别人的挑拨本身就是给自己找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其实要将一个小众的偶像小说改得大气不容易,更何况商业片还要迎合原著迷的口味,所以电影的出片如此更不容易,也对曾经追着原著跑的我更具吸引力。

我盼《三生三世》的影版,那真的是望穿秋水。在刚得知杨洋要拍夜华时,天天在网上、微博上搜相关信息,看着那极少的定妆照,心里像猫爪子挠的痒痒咬牙,只恨上映时间太久远。也曾为了等候杨洋版的《三生三世》而一度放弃了剧版,直到剧版热度已过,才在数次出差的路途上,用剧版消磨了乏味的时光。

再后来,当有幸能近距离的静静的欣赏杨洋时,被他那荧幕上和荧幕下一样帅的颜,一样乖巧阳光的形象彻底折服后,这份期盼也就更强烈了。

昨天晚上意外收到一友的短信:《三生三世》是我这辈子看过最失败的Ip电影对于阅片无数的好友给出的这样的评价,我实在有些惊讶,于是第一时间上网看了大部分影评,又看了相关剧照、各种版本的预告片、采访再接到好友的短信:当然,你去看看如何失败也行,从剧情改编到服装、造型、3D动画,就没有一处让人觉得可以忍受的。我沉默了,然后毅然决然的购买了第二天的电影票。

而此时,当我从电影院走出来,好友问我的观影感受时,我只想说:早知如此,还不如让我回去默默的刷预告片和剧照吧。

还是评(tu)论(cao)电影吧,第一次写影评,实在不吐不快。

1、剧情:

《三生三世》是部纯商业大片,一部靠Ip、美女小鲜肉、所谓的视觉效果堆砌起来的影片。而一部好的电影,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电影,它的首要任务是要讲好故事,显然《三生三世》的故事没有讲好,非但没讲好,还讲的很烂。有点像我躺在床上给女儿讲故事哄她睡觉,结果自己先迷迷糊糊混混沌沌都不知道在讲什么,猛然一醒发现女儿瞪大了眼睛望着天花板然后问N个为什么,因为她没听懂。我额头冒汗一阵凌乱,只能坐起来强打精神重新讲过。

《三生三世》就是这样。虽然我能理解,一部109分钟的电影想把小说内容都拍出来是不可能的,但是这不就是考验编剧做加减法的能力么?

玄女是谁?她那胎死腹中的孩子她爸是谁?和鬼族相关的男人只有那7万年前被封于东皇钟的擎苍,他和玄女啥关系?这条线是凌乱的。

司音是谁?为何长的跟白浅一模一样?她们是一个人?那白浅之前为何叫司音?这一世是个啥故事,说好的三生三世呢?这条线是被忽略的。

素锦第二次为何要推白浅跳下诛仙台,白浅可是上神啊,说被推就被推下去了?十四万年的修行呢?素锦掉下去一刹那,眼睛都瞎了,白浅被推下去又被夜华抱上来就完好无损?

伟大的战神墨渊,你为何要跟擎苍打架,又为何要用自己封印东皇钟,又为何还要长的跟夜华一模一样?你们俩啥关系?

最后,夜华生祭东皇钟,墨渊就醒了,那最后那个桃花下妩媚一笑,轻言一声过来的那个是墨渊还是夜华?看造型是俊疾山上的夜华,可他不是挂了,墨渊醒了么?

凌乱,凌乱,还是凌乱作为一个看过原著的观众,在整个观影过程中,还不断黑脸问号,并且不断回忆早期所看原著里到底是咋回事,企图说服自己把故事情节串起来更何况一个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估计就一脸懵逼吧。

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太多,想展现的东西太多,但时间有限,于是只能一幕幕露个脸,快点下,后面的快点上,还有要露脸的呢我们看到的就是支离破碎的一幅幅画面,没有逻辑可言,尤其穿插那么多的回忆杀,看的我头昏脑胀,只能不断催眠自己:只看杨洋的颜就好,不要纠结故事情节

但凡一部电影讲不好他想讲的故事,那么这部电影基本失败了,演员/视觉/造型都救不了它。所以,仅剧情,就已如万箭穿心般刺中观影的我

2、男女主:

作为一个杨洋的颜粉,理智而不疯狂的羊毛,不得不承认他强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想当初,他一口气跑10几个城市路演推荐《全世界》时,我三刷了这部电影。而在《三生三世》里,我也能看到杨洋的演技是有进步的。很多一星评论说杨洋演技烂,被赵又廷的剧版夜华吊打,但我想客观的评价,比起《全世界》里的茅十八,杨洋版的夜华在表情和细节的演绎上有了不少进步,人物的演绎也比较有层次,形象饱满了不少。比如俊疾山时的夜华,一副明朗少年青春的模样,常常笑意示人,看着就让人心觉温暖;后期天宫太子夜华多了份稳重,深沉紧锁眉头居多,也立马让人意识到不再是那个曾经的阳光少年,还让人有隐隐的心疼。而杨洋的几场哭戏,无论是素素跳下诛仙台时绝望的泪流满面,还是要摘素素眼睛时那挂在眼角就是不滴下来隐忍的悲痛,他的情绪传递、表情演绎都还算合格。

尤其是杨洋这次的台词,进步相当大。他的声音一直是好听的,无论是隔着荧幕听到的,还是那次有幸亲耳听到,都会被他的声音所吸引。但是,好的音色并不代表好的台词功底,以往无论是《全世界》,还是《微微》都能听出他的台词比较生硬,不放松,有明显念台词的感觉,而在《三生三世》里感觉杨洋的台词有进步,能从台词中听出他想表达的感情,传递的情绪,温暖的,痛苦的,喜悦的,这也说明杨洋对夜华这个角色有了理解和把握。

我想,可能是因为我偏爱杨洋,所以,尽管他的表现还有很大的空间,但我看到的是他的进步和努力。也是因为杨洋,因剧情的失败而万箭穿心的我,还能残留一口气坚持到底。

至于刘亦菲,首先不知道她用的是不是原音,反正声音不好听,容易让人出戏。其次,作为一个演技应该比杨洋纯熟的演艺界前辈,并没有演出白浅的情感来,无论是爱、是恨、是气、是悲,情绪的表达都太过生硬,不自然。尤其是她有几场哭戏,只看到了滑落的泪水,却感受不到她的情绪。当然,也许是对刘仙女要求太高。

再者,也许是杨洋和刘亦菲Cp感不强,姐弟恋的戏码虽然也符合白浅和夜华的人设,但是就是看着容易出戏,很难让观众融入情感。

总结一下就是,这部电影还是有一些唯美的画面,不错的镜头,但是那挽救不了一部电影,所以,看动图,看预告片,看剧照,感受颜值和视觉之美足矣。

3、服装:

杨洋因为有颜,那张脸还是能撑住夜华在影片中的各种造型,无论是阳光少年的凡人夜华还是英气逼人的太子夜华。

而刘亦菲,我喜欢她俊疾山时的造型,看着温婉、静美,比起剧版大幂幂的素素造型,影版完胜。但是,白浅的造型撇开那个大婚排演的头饰不谈(完全谈不下去),V领的仙女裙让我秒想起范冰冰的花仙子造型,一直都用披发而没有任何束发和发饰,使得白浅的仙气俗了很多,总而言之看着怪怪的。

唉,其实想吐槽的还有太多,有点像《三生三世》的导演,他受时间的限制无法表达全面;我受时间的限制,没办法继续写下去。反正我也无力刷第二遍,啰啰嗦嗦半天只当给《三生三世》这部让我大失所望的电影一个留念吧。

给电影打个2颗星,因为全靠杨洋的颜让我坚持看完全场,所以那2颗星一颗星给杨洋的颜值,一颗星给杨洋的进步。

和男票去看电影,他看战狼我看三生三世,出来交换感想,他努力想在鸡蛋里挑点骨头证明一部电影还是有缺点的,我努力回想天仙的颜值力证一部电影还是有优点的心痛

以下影评:

不得不说天仙的气质和颜真的适合这类角色,全程舔屏,演技方面凡女素素和上神白浅的确有区别,但也只有这一点分内之事值得稍微称道一下,第一世司音完全没有存在感。摘掉没演技的帽子暂时别想了,几个情绪爆点在预告片里都出现过,惊喜度有限。配音方面也有不足,不要说白浅的性格就是随性的,随性和平淡是两回事,情绪明明可以更饱满,念得却比较无力比较空。

杨洋的夜华不是他颜粉,不难看是肯定的,男女主的颜值也相配,虽然Cp感也就那样。很多人说特别猥琐,我倒没什么感觉,但是同一个表情同一个笑容弧度一遍遍复制粘贴也是有点够了,拉面那段实在是感觉像是低级网剧广告插播,槽多无口。

场景方面,真是被预告片骗了啊,十里桃林是很好看,天宫也很恢弘,光影色彩什么的满分,预感不少剪刀手会喜欢这些空镜素材,但是动物真的假的一叉!!片头那几头跳来跳去的鹿和松鼠颜色无比鲜艳,比廉价的雕塑还不如,和人同框的时候无比违和,好像扯着嗓子自白我是假的我是仙兽我们这里是神仙幻境青丘!!还有那个树精迷谷,现在的电影,没个负责搞笑+话痨的吉祥物都不好意思出来见人了是吗,东方奇幻里来这么一出,别提多违和,表情分分钟穿越到迪士尼。

更不要说放孔明灯的片段,颜色又鲜艳又糊,网游里的花灯都比这个真,视角从天而降的时候,地面上放灯的男女主是两个CG人我都不吃惊,更别提人灯同框的时候,真的真的太出戏了。

台词方面,有几句日常对话带着种矫揉造作的古风腔,但总之印象里没太多违和,心有所爱者忘死,这句话还算个亮点,对,也在预告片里出现过,没什么惊喜。所以预告片是把唯一能看的部分剪出来了吗。

服装方面,好像挺多人不喜欢电影的服化道,我倒是觉得还可以,杨洋的服装起码比赵又廷那实实在在一身黑强百倍,白浅的花朵大裙子也挺好看的,对,必须要吐槽的一点,婚服那个发型,全电影院都震惊了,什么玩意儿啊= =

逻辑方面言情片不代表没逻辑,但是恋爱脑就不要谈逻辑了,剪辑的确问题不大,但感觉整部电影对路人太不友好,看过小说还好,哪怕忘得就剩个主线,但什么也没看过的话,很多部分简直莫名其妙。墨渊为什么是夜华我已经完全忘了,前世吗,那如果墨渊拿了结魄灯复活了又算什么,到时候墨渊和夜华站在一起,前世和今生站在一起,还真是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啊,自己见到了自己怎么办啊,打一架吧╮(╯_╰)╭

素锦,就是个推动剧情发展的脸谱反派吧,结局鬼王异动,天庭能把太子派下来镇压封印+送死,这逻辑可以的。原著印象里素锦好歹是个太子夜华也要忌惮的什么公主,爹妈亲友应该也都是天族的神吧,得不到夜华就把鬼王放出来掀翻自己老家,这逻辑也是可以的。

玄女,知道天族血脉能复活自己胎死腹中的儿子后,抓了天孙抓墨渊,您可是鬼王后啊,复活一个死胎有什么用,不知道先复活鬼王吗,素锦都比她有觉悟。身为鬼王后,简直战五渣,一个破东海逃不出去还要欠素锦人情,最后小兵互怼的时候光荣地被一支流箭戳得灰飞烟灭这鬼王后别不是个天庭派下去的卧底吧。

折颜,老凤凰,颜值和服装就不吐槽了,已强迫自己接受,但他到底会不会打架真是千古之谜,白浅杀进去救师父的时候他断后,还没动手先打嘴炮,之后变成一只巨大的凤凰出来吓唬人,颜值爆表武力值成谜。最后夜华和鬼王单挑时折颜放出一万只鸟阻住了鬼族射向天庭的箭雨,这是用血肉之躯阻隔的吗是的话也太惨烈了,不是的话鸟也太智能了,都学会接箭了,不仅会接箭,一群鸟在天空中摆成正方形方阵,能把大地上的土石都吸起来砸向鬼族众兵,这点的都是什么技能点,厉害了我的鸟。

零七八碎吐槽一堆,好像没什么可说的了,评论结尾说说结局吧,时间倒流什么鬼,冰块碎裂强行HE,浅浅过来说了两次再多的感动也稀释了,演职员表出来后听见电影院里一大片抱怨莫名其妙的我不是一个人吧。

最后作为颜粉,还是想说一句,刘亦菲打鬼族救师父的时候化身九尾狐,多特别的以后可以拿出来吹的镜头,表情居然那么平淡,真的浪费。最后那句撕心裂肺的夜华不要反而用力过度,表情崩了,不要说努力做表情是因为飙演技,这是两回事,没什么演技就别再崩表情了,让我们颜粉安静的舔舔颜吧╮(╯_╰)╭

黑色党徒观后感


《黑色党徒》是一部由亚当德赖弗和托弗戈瑞斯等主演的犯罪传记电影,影片首播于今年的5月14日,网友们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也是各有不同,一起来看看吧!

如果你经常关注美国现任总统的动态,那么就无须担心被剧透,可以放心继续阅读了。

严肃的剧情介绍:赵铁柱(丹泽尔华盛顿的爆炸头儿子 饰)无意间得到一个诈骗集团3K公司的联系方式,出于好玩的心理,拨电话过去跟对方谈笑风生,更被该集团相中,获邀加盟。赵铁柱虽然会模仿东南沿海地区的口音,但是却有着标准的北方人长相,担心线下与3K公司成员们见面会穿帮,于是请来自己的同事张全蛋(韩索罗的中二病儿子 饰)冒充自己。在两人的配合之下,查明3K公司打算利用存在质量问题的手机实施炸弹袭击,袭击对象是进步女性李小花。最终3K公司的阴谋被挫败,但是电信诈骗问题并没有因此得到遏制,反而愈演愈烈,遗祸无穷。

去看这部电影之前,没有注意到影片信息类型一栏有着喜剧的标签。结果一开场亚历克鲍德温的大脸还有半半卡卡的演说就奠定了影片的基调,不仅是逗乐,还有怼川普,毕竟这位大叔除了是阿汤哥在IMF的(故)顶头上司以外,更著名的身份是川普模仿秀宇宙总冠军。

紧接着是一行典型黑人英语的字幕,具体内容记不清了,好像是说电影基于真实事件改编。黑人主角登场,那嚣张的发型怎么看也不像是纪律部队的执法人员。他去应聘警察,面试官相当可疑,分明是纽约警局黑警组织HR的重要干部西蒙斯。上个月看的男主他爸丹泽尔华盛顿主演的《伸冤人2》里,还出现了这位面试官的克星豆豆警探。

主角被安排去整理文件,遇到种族歧视的同事,憋了一肚子气,申请转岗去当卧底,正好有个黑人学生会请()了一个黑豹党的干部去做演讲,警方担心这场演讲会宣扬激进的内容,就让主角混进去搞窃听,必要的时候可以让那个黑豹党的伙计闭嘴。结果主角去了以后,发现里面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反而被演讲嘉宾洗脑了。顺便他还勾搭了人家学生会主席。

因为这次窃听任务,主角认识了警队中的两个伙伴,一个是日天日地弑父弑君的凯洛伦,还有一个样貌和声音都有点像史蒂夫布西密,最后一看演员表,果然姓氏相同,原来是哥儿俩。话说这电影还真是爱找知名演员的亲戚。

接下来,就是本文开头提到的内容了,这也是影片的核心情节,主角给3K党打电话,结果被吸纳为成员。我对这部电影评价不高,主要是因为它有点标题党的感觉。看之前,以为真的是一个黑人混进了3K党,心想那得多夸张、多刺激?于是对这个故事抱有极高期待值。结果实际上执行潜入任务的是凯洛伦,主角只负责打了几个电话。而且那几个电话也不是非主角打不可,凯洛伦人都去了,顺便把打电话的活儿也接过来就得了。

对这个主角的第一印象还不错,可能是因为演员身上那股云淡风轻的感觉有点像他老爸。可是电影给他的人设实在是不讨喜,老是甩脸子给队友,像是别人欠他的一样。没错,黑人确实在美国遭遇不公正待遇了,可是他的队友是犹太人,人家的族群还遭遇过大屠杀呢,也没他这么苦大仇深。更重要地是,这部电影里面真正危险的卧底任务都是队友执行的,队友要跟拿枪的神经质3K党直接打交道,所有的危险都是队友在扛,结果导演却强行让黑人小哥当主角,可是观众又不傻,能看出来谁才是真正的英雄。你去看《智取威虎山》,最佩服的一定是杨子荣,而不是少剑波,何况就这个大破3K党的故事来看,黑人主角的重要性还达不到少剑波的程度。

如果要说主角发挥了什么关键作用的话,大概就是激起了犹太队友对3K党的憎恶,那么他就该作为一个导师一类的配角退居二线,电影的核心矛盾应该是受到歧视的犹太人如何对抗3K党。可惜导演是黑人,因此黑人角色的故事哪怕没什么可看性,也要强行被扶上男一号的位置。

这部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或许有人会借此为导演辩解,说历史上就是这么发生的,所以就这么拍了。如果原始事件就是这个尿性,那么这个事情本来就没什么可拍的。

替两个男主撕番位这个事情就此打住。换个角度,单看反派的话,这电影还有点意思。我估计很多人也是跟我一样主要冲着3K当来看的这部电影。里面的党徒们简直都蠢哭了,而且能看出来都是些游手好闲的小人物。

把严肃社会问题用喜剧手法呈现出来是导演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我们不需要担心严肃性和社会意义被喜剧消解掉,恰恰相反,导演让3K党丑态百出,反而加深了观众的危机感。3K党徒们表现出的这种不可理喻的状态,极易链接到观众的真实体验,让人们联想到与之有相似特点的传销组织、邪教组织,以及疯狂的粉丝团体。这里我又要老调重弹一下,引用自己之前的观点:愚蠢远比智慧更容易叠加。一个蠢人或许还有点萌,一群蠢人就很惊悚了,没有理智却具备强大执行力的人,就像丧尸一样可怕。

这部电影其实是借批判3K党来怼川普。我非常尊重导演的个人立场,而且我也不喜欢川普。但是直接让3K党大佬说出类似让美国再次伟大起来美国优先等川普金句,把川普和3K党露骨地划上等号,手法并不高级。结尾的纪实影像资料当中直接出现了川普的身影,其实导演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正片里面继续无节制地兜售私货,未免用力过猛。扮演3K党大佬、川普化身的托弗戈瑞斯把上面提到的那种蠢萌发挥到了极致。说点题外话,这次开场前的贴片预告有汤老湿的《毒液》,巧的是托弗戈瑞斯正是老版《蜘蛛侠3》毒液的扮演者,而本片女主角还是去年《英雄归来》里面小蜘蛛的女神学姐,所以这部电影也算是蜘蛛侠电影宇宙的编外作品了。

说回影片。后半段的节奏明显出了问题,跟最近的国产片《西虹市首富》结局部分有点像,凯洛伦的身份暴露,观众的心情都随之紧张起来,按理说接下来应该是他面临杀身之祸,观众想看他怎么应对危机。结果导演却话锋一转,去讲女主角遭遇的炸弹袭击了,凯洛伦身份曝光的事情不了了之,导演制造了紧张感,却没有对此做出呼应,而是用另一边的危机掩盖这边的潦草收尾。除此之外,汽车被炸那一幕,感觉上对应的是剧情线当中主角失去一切、陷入黑暗时刻的节拍,结果下一幕就是主角智擒种族歧视的同事、大获全胜,让人有点跟不上思路。正如上面提到的,这部电影里勇闯虎穴的是凯洛伦,主角一方作为警察,唯一曾经有过射击动作的也是他。而黑人小哥干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身上绑着窃听器搜集证据。或许这部电影应该改名叫《窃听风云》。

最后给出纪实影像,已经是近年来用烂了的招数,但是观众确实吃这一套,我也被震撼到了。这样的手法放在《萨利机长》那种五星佳作里面,就是扣分项;放到本片则成了加分项。此外片中的时代金曲也值得一听,男女主角在餐厅约会时的背景音乐是Brandy,去年的《银河护卫队2》也用了,还是星爵爸妈的定情曲。

看完第一感受就是想热烈鼓掌!美国影评人们最近都在疯狂称赞这部电影,彼此推荐,说是8月必看的电影。见证之后果然不凡。虽然这是一部探讨种族冲突的电影,且充满了种族歧视和仇恨的对白,但斯派克李居然把他拍成了一部优秀的黑色喜剧,讽刺意味渗透在每个情节中,整个影院里笑声此起彼伏。也许,探讨这么严肃的种族议题,用这样的黑色幽默手段再合适不过。

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展示了70年代美国存在的White power 和Black power两种极端呼声,甚至连他们领袖的演讲也是穿插进行,让人们同时听到两方面的声音,并没有偏颇对待。甚至观众会看到两方都有比较偏执又无法包容的人。而同意哪一方,就看观众判断了。影片的目的是让更多的让人们看到愤怒与偏见扭曲了人们的价值观,让人们蒙蔽了双眼,除了激发更多仇恨外,毫无用处。

夹在中间的是John David Washington 和 Adam Driver出演的黑白警探,两人分别潜入黑白两派作卧底,特别像我们熟悉的《无间道》人物设置。但不同的是,Adam Driver的角色虽然身陷白人极端组织,John David Washington 也在幕后用电话配合他,两人共用一个身份居然也蒙混过关,充分说明了那些人只认肤色不认人。两位警探显然是和平使者,不希望双方有任何冲突,但不得以因为卧底要讲很多违背自己价值观的话,遭受着违心的折磨。从一开始的淡定自若,慢慢也受到自身身份与背景的影响,逐渐开始Hold不住。而最巧妙的是,导演把这个过程描述得讽刺意味十足,充满笑点。让人看了是又气又忍不住大笑。

最讽刺的是,70年代时,John David Washington 出演的黑人警察完全不相信3K党所秉承的信念有一天会得到美国民众的认同,甚至选这样的人作总统。Well,影片最后,老川上台,并爆发了2017年的真实白人极端主义Charlottesville事件。显然,历史正在重演,美国不仅没有吸取历史的教训,再度处在分裂的边缘。当今的美国会走到这一步,是很多人没有料想得到的。

这反正是我本人第一次看到描述3K党的电影,其成员及倡导的观点实在是槽点满满,是绝佳的喜剧素材。Topher Grace 出演的3K党首领塑造得十分荒诞好笑,说出了很多与老川一模一样的口号,比如America first,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且多次表示要从政,非常明显是在影射什么。

影片也很重视70年代历史背景的塑造,无论是人物穿着、发型还是音乐的使用都非常具有时代特色。就算是不喜欢种族议题,也推荐你看本片,除了了解一下美国历史与现状外,本片确实娱乐性非常强,保证你不会觉得闷。更何况怎能错过艾丽克鲍德温与老川同时出现在同一部电影,遥相呼应?

很多人已在讨论本片的奥斯卡可能性,但我总觉得它反映的问题太过尖锐,也距离现实太近。正直类型电影很难在奥斯卡上获奖,或需要讲述发生在很久以前的事,不然总有争议,很难有明确结论。但本片显然在未来会得到更多人的欣赏和重视。

pS: 这可能也是今年片名最难念的电影了:布莱克k克兰斯曼或者也许真正应该被拆开念成Black KKK man(黑色的三K党人)

观电影《黑色闪电》有感


电影《黑色闪电》观后感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看了一部俄罗斯电影,偶然是因为我在没有计划的情况下被无聊的222拉进电影院,而且在不知道要看什么电影的情况下,选择了刚要放影的电影。凭电影的名字,我以为是一部恐怖片,没想到看了才知道算是一部蝙蝠侠类型的电影。

之前我接触的前苏联电影,以二战为背景的比较多。但这部电影描述的是21世纪的俄罗斯,感觉很新鲜。内容很简单,有点好莱坞的影子,年轻的大学生吉马生活在一个很普通的工人家庭。父亲的退休的电车司机,现在的俄罗斯与中国一样,年轻人的价值观与父辈的价值观有着很大的分岐,吉玛对金钱、个人主义的崇拜而度致他失去了自己的父亲,在悲痛过后,他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利用自己能力(一台可以飞的小车),救了很多人,成为大英雄,被大家称为黑色闪电,最后粉碎了一个令莫斯科毁灭的大阴谋,并赢得了爱情。

故事虽然很老套,但我想如果有机会到电影院看看这部电影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

1)这算是一部2009年的电影,里面有很多俄罗斯的街景,可以了解一下俄罗斯人的生活。

2)这部电影所反映的两种价值观的碰撞,最后还是传统的胜利了。这个正面的信息正是现今中国电影所缺乏的,我想中影之所以引进这部电影,或许有这个因素吧。

3)俊男美女值得一看,特别是女主角,这种清纯、甜美看了印象深刻,以至我现在想回想一个象她一样的中国女星,一下子还真的想不出来。

4)电影的中所提到的那辆神奇会飞的车,是我一直以来想拥有的,每每塞车的时侯,看着长长的车龙,我就想:如果我的车这个时侯会飞起来就好了,不用飞得很高,只要可以离地5米,在所有车的车顶飞过就行,我还想如果可以话可以在别人家的阳台旁停一下,和阳台上的人说说话,或者送一下外卖,或者将阳台上的人直接接到想去的地方。这些想法原来在这部电影里面全部都实现了,我的天,原来俄罗斯人最我懂的心。呵呵!

5)关于世界能源短缺的问题,俄罗斯人也提出了他们的解决方法:利用纳米技术,可以将现有的能量增大,现在不总是说地下的能源只够50年用吗,不怕啦,如果这个纳米技术真的成功,50年的能量就变成500年或者5000年,呵呵,俄罗斯人真是有智慧!

但是,这部电影也有很多硬伤,如编剧、技巧都有COpY好莱坞电影的迹象,而且细节处理得粗糙,不过,这也不影响我对他的评价,4颗星。因为他让我看得舒心!

观《我的黑色小礼服》有感


《我的黑色小礼服》观后感

很可爱的一部片子。四个女孩子,毕业后的疯狂,步入社会后的无奈。改了原本的价值观,却丝毫不改倔强。每个人都有些值得骄傲的资本,却用来遮掩烦恼,以至于每天在一起仍是对彼此知之甚少。

喜欢主人公的观念:灾难片中的配角总是很容易死掉,而主角却能活到最后,所以就把自己当主角那样活着。

四个女孩子互相爱着却又伤着彼此;吵得很凶,却又在不知不觉中和好。世间情感总是如此,付出了真心,想要彻底决断还真不可能。

其中一个要留学了,两人送行,还有一个没能赶到。看着他们道别,只是平常,并没太感动。可当看到迟到的那一个拎着蛋糕匆匆赶来,并说出今天是走的那位的生日时,三人的懊悔表情,触动了神经。再次感叹,此生有朋友相伴真好。人们总是在忘着一些事情,却又因爱而记起。世界上有太多事情掩盖真心,却又有太多情绪牵扯着真心,让它不至堕落、走失。

上文提到的那个观点又想了想,却觉得不成立了。因为说出那话的人,本是主角。而配角只是辅助,最终也如她自己所言那么轻易的就死了。一个是令人喜爱的理想,一个却是让人无力的现实。有时真不知该作何选择。主观上的自己偏向理想,理想让我又活下去这个信念(却没能给我战胜现实的力量)。生活就在这两者间左右,永远没有决断、胜负,直至终结于这一世。只因他们是势均力敌对手,制约着对方的同时被制约。不知祸福,却也终于平衡了、中庸了,没有倾覆的危险了。这就是大多数人的幸福。他们安分、知足,所以上天就匀给他们一点幸福,反正也不会有所影响。而也有,是的这世界也有一些极不安分的人,上天匀出的那点填满不了他们的野心,他们就开始挑战,企图获得上天大部分甚至全部的幸福。于是上天怒了,要扯断他们原本的幸福。双方拉锯着,起起落落,最终绳断。是的,终究会毁掉幸福。能撑起嘴角笑意的,是一种和上天战斗过的成就感,暂且算它是种幸福吧;不过这非天赐,是人们的意念所造,当精神消失于这世间,那些不安分者会是第一批想要毁掉肉体的人。

呵呵,又扯出这一堆话来了。不可思议。也许只有自己能看懂,又或说是只有今天的自己能看懂。

好好好,不绕了


《黑色党徒》观后感1000字


《黑色党徒》观后感

在很久以前就听说过黑色党徒,开罗人亚当司机演了新片,讲的是关于马丁路德金、反对种族歧视的故事,由一通打给3K党的电话引起的血案,据说还是走喜剧风的。当时的我码住等看,只到他提名了奥斯卡最佳影片...OK那就看看吧~
影片被打上了3个TAG:传记、喜剧、犯罪。别被这个迷惑了。黑色党徒着实是个传记片,由罗恩的真人真事改编的,(因为结局被迫销毁资料,现在才说也挺惨的)里面剪辑到的现实素材也有很多是真实的(比如川普,啪啪打脸啊),剧情确实有笑点,(结局我差点和人物一起笑到喷),但是这部电影绝对不是单纯的搞笑喜剧片。你笑的越开心,回想一下,就越打脸,越值得深思。


看过了太多以马丁路德金民权运动为背景的平权影视作品了,反对种族歧视这一点已经快说腻了。这部电影的切入角度也很奇特--一个不甘被埋没的黑人警察,意外给3K档打了一通电话,想要加入,电影通过对3K党和警察这边的白色与大学平权组织和两位男主这边的黑色的对比,完美地讲述了这个黑色党徒的故事。
抛开平权等等的思考,这还是个有趣的小故事:像演双簧一样,黑人当电话里的Ron,犹太人当见面的Ron,合作组织了3K党在城市的一次大规模袭击。看似是想说,黑人和犹太人联手就能够打败这些迫害的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反抗的人联手起来就能打败大BOSS。但这并不是这部电影想表达的全部。
从Flip这个角色说起,他虽然是犹太人,但是并没有接受犹太文化,不说的话就是个地地道道的美国白人。一开始的他一直是被迫参与这项卧底任务的状态,他明确表态自己喜欢黑人明星,但是对这场黑白战争不感兴趣。他甚至都完全融入了角色,不把自己当犹太人看。但是几次接触了之后,他感受到了所谓的义务,只要你是这个种族的一员,血液里流淌着这个种族的血,那你就有义务去捍卫这个种族的尊严。他和Ron合作给了3K党重重一击,这个结局是很美好的。
再来说里面的种族歧视。本片最大的是白人对黑人的歧视。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不奇怪,白人想要黑人滚出美国,还他们一个白人美国,黑人想要平权,想要平等的受教育、工作、生活的权利。在结尾,用真实的影像资料暗示目前(川普的某些言论、3K党的游行)的社会问题,影片反对种族歧视、平权、反战反暴力的目的达到了。隐藏在对黑人的歧视之下的就是对犹太人、对女性的不平等待遇。Flip入会被怀疑是犹太人还要用测谎仪,女主诱导腐败警察上钩的结局也是大快人心。如果说男女平等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那么对犹太人的歧视,二战集中营的这段风波过去后,很少提及。这让我们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还在以为种族歧视只有美国白对黑么?非裔、墨西哥裔、巴基斯坦裔、亚裔、犹太裔、毛利....世界上这么多不同的种族,相互的仇恨还不少吗?每一个都想让对方滚出自己的地盘,看到不是自己肤色的人种就会另眼相看,另一种态度对待。说好的地球村呢?嘴上说着我不歧视,但实际去做还是有偏差。激进的歧视就会演变成3K党这样的恐怖组织,何必呢?
没有人生来就选好了正义或者罪恶的一边。就像Flip接触到自己的民族遭受迫害一样,他感受到了义务才选择了正义的一边,去反抗3K党。而3K党的成员虽然是罪恶的,但也是因为失业、受到某一人种的排挤、或个人原因才变得越来越激进。这时就应该默念一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EACE LOVE,肯定没错。包容啊,才是唯一的解决之道。

说完了严肃的话题,关于影片的奥斯卡提名我是这样认为的。最佳影片应该没有机会了,毕竟各方面挺好的但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剪辑感觉很棒,尤其是马丁路德金演讲,灯照到黑人脸上的一闪一闪的镜头,很有被压迫的感觉,很有凝聚力。原创配乐也还OK,里面有些很黑豹的鼓点。当然男配亚当司机的演技也是没话说,演出来了那种一开始事不关己,到后来为平权而战的感觉。
总之,除了政治正确的因素,这部影片还是可以搬的上奥斯卡的~

《黑色党徒》观后感200字


《黑色党徒》观后感

《黑色党徒》入围奥斯卡的工业化标准品。影片来源于一位科罗拉多州黑人警察的自传,讲述他卧底当地3K党,赢得他人尊重的故事。关注奥斯卡没几年,但就这么几年,每到颁奖季最佳影片的候选名单中总会出现那么几部专心致志讨论种族问题且水准一般的电影。比如去年的《逃出绝命镇》,比如今年的《黑色党徒》,不是说这片子不好,但能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金球奖最佳影片、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电影总会吊高影迷们的期待值。如果说去年的《逃出绝命镇》还能在故事悬疑性的基础上对种族问题做出映射,那么到了今年的《黑色党徒》就是赤裸裸的直面黑白问题,而影片略有戏谑的表达方式与残酷严肃的主题显得格格不入,而关于黑人、白人和犹太人的脸谱化区分太过鲜明,降低了故事的真实感。全方面的平庸,对这片完全不感冒,6.5分。ps:今年最佳影片提名中最突兀还是《黑豹》。

黑色礼服观后感集锦3篇


你有没有为了写观后感而收集过相关资料呢?在观看电影时,我们的大脑是活跃的,在观看过这部影片后,我们的感受可能不能用单纯的语言表现出来。 我们应该总结一下,写一份观后感,观后感是可以感受一个影片或者一篇文章的精髓,请阅读以下栏目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黑色礼服观后感,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到大家!

黑色礼服观后感(篇1)

成长,是一个窝心而又令人疼痛的字眼。一切与它相关的,无论是文字、图片亦或是影音都能让人在缅怀和沉思之后,汲取到新生活的力量。我想,这大概就是那些与成长相关的时光腐朽不老的原因吧。

当我在执笔这篇观后感时,心中隐隐的存有些愧意,似乎没有拜读过原著而直接入手书写,是对影片的一种亵渎。然而,又值得庆幸地是,抛弃了原著的束缚,只作为光影故事的直接感观者,仿佛能更加客观地评价影片本身所要传达的情思。若是有小说存在于脑海中的底色,那么爱恨也就会被涂染得浓墨重彩,若只以光影的形式来祭奠故事中的成长,似乎镜头中的色彩和线条都变得柔美了起来。

影片以一种极其舒缓的慢节奏,在张弛有度的叙述中,慢慢地,向观众娓娓道来了四个女孩子关于友谊、梦想、青春和成长的故事。影片并没有宏篇巨制的铺张排场,也没有炫人眼球的幕前特效,更没有耗资上亿的商业噱头,只是单纯而简单地借助镜头,对生活境遇和人物语言行为进行细致入微地刻画,从而剖析了四个女孩脆弱、敏感、自尊而又要强倔强的内心世界。它凭借细腻的抒情挣脱了商业片的浮夸,返璞归真到了文艺片本身的审美特性淡淡的感伤。

影片以余敏的视角来展开情节慢条斯理的叙述,毕业季的开场,敏姬和秀珍关于黑色礼服预示完蛋的荒诞说笑,昭示着四个女孩跟她们学生时代那种无忧无虑日子的诀别。毕竟,再美好的校园时光都会有期末的完结篇,再绚烂的青春也会有繁华剥落的终点线。最后的学生之夜,她们在夜店里疯狂地泡吧买醉,在舞池里尽情地摇曳身姿,青春还可以肆意挥霍,因为此刻尚未踏足社会,一切还充满新鲜,没有人知道属于明天的那块巧克力糖是苦涩还是甜美,所以只好尽情享受着此刻口中浓郁馥蜜的芬芳。或许,华丽的青春,本该就如此张扬吧。

当毕业季的烟火悄悄地送走了学生时代的单纯和小美好,迎接人生的是则是另一番新的光景。每个人都隐藏着自己无法言喻的无奈和忧伤。那些充斥着疲惫的脸庞,只能偷偷地躲进无人的荒原里,即便有人可以读懂她们的悲伤,也再不能够帮忙分担着半分。明白了这些,她们都选择了隐忍、沉默和故作坚强。她们笑容背后的一双双流泪的眼睛,再不轻易地展示出来与旁人分享。毕竟,成长是属于一个人的孤单旅程,每一次的蜕变,过程中所流过的眼泪,只能自己一个人躲在夜里品尝。

初入社会,现实就以一种摧枯拉朽的姿态吞噬着她们残存在心间的美好憧憬:余敏糟糕的爱情,惠芝成名的烦恼,敏姬濒临破碎的家庭以及秀珍屡屡挫败的梦想追求。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糟糕的境遇证明着影片中20几岁的人生就没有让你觉得痛快的事情这句台词;每个人都在用各自的疼痛诠释着成长的艰辛,原来那些可以痛快哭笑、玩闹、爱恨的日子,不知不觉就走远了,不带走一片挥霍过的痕迹。

影片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只是在行云流水般细腻温暖的叙述节奏里,用女孩们之间备受考验的友谊来紧紧扣住观众的心弦,让观影的人,心绪随着情节的铺展而上下起伏,久久不能平息。

同是学习表演的她们,在踏入社会后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境遇:余敏应聘上了电视台的助理编辑,每天给主编跑腿,过着庸庸碌碌的平凡白领生活;惠芝被星探发现,接拍广告,一夜成名,看似风光无限,却有着不为外人道的苦衷;从不说谎的秀珍迫于生活,伪造学历,将对演员梦想的执着演成放弃的模样,却在背地里为了一个个小角色的试镜,卑微而固执地坚持着;富家女敏姬看似毫无烦恼,乐天潇洒的活着,却为了躲避破碎的令她失望的家庭,积极地恶补英文准备出国以逃离伤心地。

影片最戳中泪点、令人揪心的当属那个争吵的夜晚:惠芝爆出丑闻,其他三姐妹从首尔赶赴釜山,原念想是一场姐妹间感人肺腑、互相安慰的温馨场景,却出人意料的,演变成了一场暴雨狂风般淋漓酣畅的争吵。惠芝在一夜成名之后,并没有得到其他姐妹的恭喜和祝福。或许,曾经站在同一起跑线的她们,多少有些羡慕,内心更是藏着不愿意说出口的嫉妒,所以惠芝才会流露出一种孤独和不合群的无力感。当她脱口而出那句我太顺利了,所以我的存在,只会深深地刺痛到你们时,她的内心应该也被自己的话刺痛到了吧,否则不会在久久地紧咬嘴唇后,还有泪水夺眶而出。那些藏在心底的,坚决不愿意承认的,却被她亲口说出来了,那一刻冰冷彻骨的失望和疼痛,是旁人所无法感受到的。她冲出房门,跑进电梯,准备离开,却又在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焦急地按开电梯,此刻的她多么期待有一张熟悉的面孔可以追出来,可是,走廊,却空空荡荡偌大的城市里,只有孤身靠在在电梯角落里的她自己,失望、自责、心痛,生活的五味陈杂倾覆在她方寸的心间,淹没了她之前潇洒不羁的背影,只剩下划破静夜的阵阵的抽泣和自我否定的责骂。在这个四个人彼此需要的夜晚,她们却背对着、各自走远。余敏一个人独自坐上回家的公车,在车上她摘下了象征姐妹淘情谊的戒指,却看着戒痕深深的手指,陷入了沉思。我想,在友谊的世界里,即使她们会不小心迷失了彼此,但是美好而纯真的记忆是长存心间的,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悄然不见,就像手指上的戒痕,久久都不会散去

原本担心那样争吵过后的夜晚,象征着友情的烛火会在风雨飘摇的动荡中耗尽最后一丝的微光。然而,命运的手还是青睐着她们的,它在暗地里悄悄地将她们疏远的心又一点点拉得更近了。压抑了太久的秀珍向敏姬诉说了她生活的悲伤,家道中落,倔强地不想被朋友们同情,所以默默地承受所有的苦难。当她说出我怕你们都比我过得好,但是更害怕你们过的不好时,我想我该她的勇敢鼓掌。因为全剧中,她的爱恨是直率的,不加隐藏的。面对惠芝不费功夫得到的成功,她的嫉妒是赤裸的、不加粉饰的,因为那也是她所极力想追求的梦想,却屡遭挫败,惠芝这个轻而易举得到的人却表现出一副漫不经心,毫不在意的样子,这也许刺痛到了她的自尊,所以才那样话中藏刺,句句针对;当惠芝出事的时候,她虽然想极力隐藏自己的担心,但是却在慌忙按门铃、敲门的瞬间,出卖了她先前故作的冷漠;最后在四个人消除隔阂,和好如初的场景中,她看到了为工作忍冻到瑟瑟发抖的惠芝,看到了对影迷签名认真细致的惠芝,之前的怨念都融化在她嘴角会心的微笑中。或许在友情的世界里面,从来不需要浮夸的语言和刻意道歉的话语,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玩笑的逗趣,便可以将心结打开、裂痕抚平。

四个女孩在经历了友情危机之后,重新如胶似漆地相互依赖着、互相支持着:余敏获得挑剔主编的赏识而升职,却选择辞职独立,成为一名独立的编剧;惠芝克服自身怕水的恐惧,努力磨练演技,最终得到导演和剧组的肯定;秀珍终于敢将做演员的梦想放置在阳光下去执着地追求;敏姬则通过了托福考试,顺利出国进修。四个人都在自己梦想和人生的中心,即便以后会遇见挫折,也会如余敏所言二十五岁,足够可以拥有梦想,也适合开始新的挑战。

在这部以姐妹淘情谊为主线的影片中,爱情作为一个点缀,在紧凑的情节里穿插着:

当秀焕背着书包坐在秋千上,无意识的缠绕着秋千绳时,似乎每个人都能追忆到自己过往的那段青涩的爱情和当时那个懵懂幼稚的自己。那时候的爱情没有那么多物欲横流的诱惑,干净得如同秋千架旁停留的白蝴蝶。然而,当余敏坐在台阶上,严肃地对秀焕说彻底分手的时候,她的单纯的爱情就向现实彻底的妥协了。或许脆弱的爱情在强大的现实面前,总是习惯性的缴械投降。爱情之初,总是感性赢得理性,但是当其中一个人理性起来的时,爱情,也就要曲终人散了。1000天之前,余敏还以一个小女生澄清的眼光去憧憬着生活,所以还害怕眼前这个纯真的前辈不懂得挽留自己的真情。但是,1000天之后,余敏再不是刚进校的小学妹,或许是看多了身边人的悲欢离合,心变得不再温柔,亦或是理性最终战胜了最初的悸动,她竟害怕眼前这个无能的前辈的过分纠缠,而导致分手的过程变得冗长。

余敏和锡元的新恋情,是一段注定了不可能有结局的错误相遇。一个轻浮、一个拜金,爱情只是他们寂寞生活的一种调味。在真正的以心交心、以情动情的爱情净土中,不适合他们这样心术不正的痴男怨女。所以当余敏提着满满奢侈品的袋子立在熙熙攘攘的街头时,她的落寞凝成身边的空气,紧紧地将她围绕。一个泡沫般不真实的恋情,用尖针轻轻一触,也就烟消云散了。明白这些的人也就懂得了,余敏为什么在得知没有怀孕的那一刻,哭地那般撕心裂肺。毕竟,那是一种情绪堆积后的完全释放,哭完了,所谓的爱情也就结束了、释然了。

影片最后,余敏和锡元分手的桥段精心地安排在她和秀焕彻底决绝的秋千架旁,这或许是编剧对余敏纯真爱情的一种祭奠和新的展望吧。当一段物质的爱情超过了它的保质期,与其为了满足虚荣执着不放,倒不如保全自尊,全身而退。虽然过程中我并不赞同余敏的爱情观,但是却在影片最后,情不自禁地为她的选择鼓掌,因为余敏在这一段失败的爱情里收获了成长,找到了自尊。

文章的最后,我不得不提及英美这个人物,虽然影片对她着墨不多,但是却通过这个人物引发了观众对于年轻人在追寻梦想这个问题上的深入探讨。英美本身的存在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她是一个追梦者的悲剧典型,但是却象征着一种类似于精卫填海、夸父逐日般的精神力量。她穷尽此生追逐着她的写作梦想,为了逐梦,她放弃了优越的公务员岗位,在电视台里做着最卑微、最辛苦的外景辅助。她将余敏看作自己的偶像和奋斗目标,那个余敏从来没有正视过的工作牌,却是她费劲心力也无法实现的目标。甚至,她曾天真地想要通过整容,来实现自己的作家梦。梦想有时候看起来似乎就在她眼前,但却又是那么的遥不可及。最后,她在逐梦的失落和绝望中选择了自杀,选择了解脱。执着了这么多年,这一次她是彻底的放手了,但她却用另一种方式来诠释着追梦人至高的执着。她的做法虽不可取,但是从她身上折射出来的精神魅力却深深刻在每一位观影者的心间。编剧意在用英美的死亡来告诉每一个观影的人,梦想应该跟着青春和成长律动的节奏一起尽情地放肆疯狂。

影片用一个关于友谊、青春、梦想、爱情的小故事来表现成长的主题,铭记那一段有关于成长的时光,回忆的星光在心间就会永不陨落。或许那些历经的生活不能契合每个人的心愿,但只要用达观的笑眼去释怀过程中的那些无尽的沧桑,即便是过了看花年纪的女孩,也依旧能够怀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执着前行。

黑色礼服观后感(篇2)

一部电影的意义并不只是在于看完了而是要通过它来感受到身边发生的一切或是轰轰烈烈或是平淡无奇的生活

四个人的性格迥然不同但是因缘让她们成为了最好的朋友她们从大学到工作一路坎坷每个人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秀珍有过面试失败的遭遇余敏在升职问题上的无措敏熙飘零破碎的家庭惠智的叛逆倔强和演戏之路的艰苦那令人眼花缭乱的酒吧灯光那份似乎来得毫无征兆却来去匆匆的感情

最揪心的大概还是秀珍和惠智在酒店摔啤酒瓶的那一段还有美英(没记错名字?)自杀的那一段吧终究还是少不了一个人的死亡但是戏剧性一幕的是秀珍和惠智在她的葬礼上重归于好其实所谓的误解矛盾就像酒醉后秀珍不停地数落她们三个人的缺点都只是因为她们不知用何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关心友情的力量是很大的哪怕是再叛逆再强势的惠智最后却只有她还记得那天是敏熙的生日她准备了生日蛋糕却没能赶上敏熙安检前最后的结局尽管不在同地但电话和那份她们之间不变的情谊把她们的心声连在了一起留下一片温暖

之所以写这么多现在也凌晨了主要是因为明天就要正式开始寒假了这个寒假非常关键自己一定要拼一拼不为他人只为自己的未来和梦想然后今天晚上是最后一次如此放松的时间了2号就要开始上课然后也用了一个晚上看了这部电影我的黑色小礼服自认为剧情虽然没有太大起伏但也很有看点主要还是四个主角里大部分都看过她们其他的影视作品星你对我而已可爱的她还有想你。。都是大赞的≧▽≦然后就有感而发敲了这么长的一段文字

加油啊晚安

黑色礼服观后感(篇3)

很可爱的一部片子。四个女孩子,毕业后的疯狂,步入社会后的无奈。改了原本的价值观,却丝毫不改倔强。每个人都有些值得骄傲的资本,却用来遮掩烦恼,以至于每天在一起仍是对彼此知之甚少。

喜欢主人公的观念:灾难片中的配角总是很容易死掉,而主角却能活到最后,所以就把自己当主角那样活着。

四个女孩子互相爱着却又伤着彼此;吵得很凶,却又在不知不觉中和好。世间情感总是如此,付出了真心,想要彻底决断还真不可能。

其中一个要留学了,两人送行,还有一个没能赶到。看着他们道别,只是平常,并没太感动。可当看到迟到的那一个拎着蛋糕匆匆赶来,并说出今天是走的那位的生日时,三人的懊悔表情,触动了神经。再次感叹,此生有朋友相伴真好。人们总是在忘着一些事情,却又因爱而记起。世界上有太多事情掩盖真心,却又有太多情绪牵扯着真心,让它不至堕落、走失。

上文提到的那个观点又想了想,却觉得不成立了。因为说出那话的人,本是主角。而配角只是辅助,最终也如她自己所言那么轻易的就死了。一个是令人喜爱的理想,一个却是让人无力的现实。有时真不知该作何选择。主观上的自己偏向理想,理想让我又活下去这个信念。生活就在这两者间左右,永远没有决断、胜负,直至终结于这一世。只因他们是势均力敌对手,制约着对方的同时被制约。不知祸福,却也终于平衡了、中庸了,没有倾覆的危险了。这就是大多数人的幸福。他们安分、知足,所以上天就匀给他们一点幸福,反正也不会有所影响。而也有,是的这世界也有一些极不安分的人,上天匀出的那点填满不了他们的野心,他们就开始挑战,企图获得上天大部分甚至全部的幸福。于是上天怒了,要扯断他们原本的幸福。双方拉锯着,起起落落,最终绳断。是的,终究会毁掉幸福。能撑起嘴角笑意的,是一种和上天战斗过的成就感,暂且算它是种幸福吧;不过这非天赐,是人们的意念所造,当精神消失于这世间,那些不安分者会是第一批想要毁掉肉体的人。

呵呵,又扯出这一堆话来了。不可思议。也许只有自己能看懂,又或说是只有今天的自己能看懂。

好好好,不绕了

电影《我的黑色小礼服》观后感


《我的黑色小礼服》观后感

成长,是一个窝心而又令人疼痛的字眼。一切与它相关的,无论是文字、图片亦或是影音都能让人在缅怀和沉思之后,汲取到新生活的力量。我想,这大概就是那些与成长相关的时光腐朽不老的原因吧。

当我在执笔这篇观后感时,心中隐隐的存有些愧意,似乎没有拜读过原著而直接入手书写,是对影片的一种亵渎。然而,又值得庆幸地是,抛弃了原著的束缚,只作为光影故事的直接感观者,仿佛能更加客观地评价影片本身所要传达的情思。若是有小说存在于脑海中的底色,那么爱恨也就会被涂染得浓墨重彩,若只以光影的形式来祭奠故事中的成长,似乎镜头中的色彩和线条都变得柔美了起来。

影片以一种极其舒缓的慢节奏,在张弛有度的叙述中,慢慢地,向观众娓娓道来了四个女孩子关于友谊、梦想、青春和成长的故事。影片并没有宏篇巨制的铺张排场,也没有炫人眼球的幕前特效,更没有耗资上亿的商业噱头,只是单纯而简单地借助镜头,对生活境遇和人物语言行为进行细致入微地刻画,从而剖析了四个女孩脆弱、敏感、自尊而又要强倔强的内心世界。它凭借细腻的抒情挣脱了商业片的浮夸,返璞归真到了文艺片本身的审美特性淡淡的感伤。

影片以余敏的视角来展开情节慢条斯理的叙述,毕业季的开场,敏姬和秀珍关于黑色礼服预示完蛋的荒诞说笑,昭示着四个女孩跟她们学生时代那种无忧无虑日子的诀别。毕竟,再美好的校园时光都会有期末的完结篇,再绚烂的青春也会有繁华剥落的终点线。最后的学生之夜,她们在夜店里疯狂地泡吧买醉,在舞池里尽情地摇曳身姿,青春还可以肆意挥霍,因为此刻尚未踏足社会,一切还充满新鲜,没有人知道属于明天的那块巧克力糖是苦涩还是甜美,所以只好尽情享受着此刻口中浓郁馥蜜的芬芳。或许,华丽的青春,本该就如此张扬吧。

当毕业季的烟火悄悄地送走了学生时代的单纯和小美好,迎接人生的是则是另一番新的光景。每个人都隐藏着自己无法言喻的无奈和忧伤。那些充斥着疲惫的脸庞,只能偷偷地躲进无人的荒原里,即便有人可以读懂她们的悲伤,也再不能够帮忙分担着半分。明白了这些,她们都选择了隐忍、沉默和故作坚强。她们笑容背后的一双双流泪的眼睛,再不轻易地展示出来与旁人分享。毕竟,成长是属于一个人的孤单旅程,每一次的蜕变,过程中所流过的眼泪,只能自己一个人躲在夜里品尝。

初入社会,现实就以一种摧枯拉朽的姿态吞噬着她们残存在心间的美好憧憬:余敏糟糕的爱情,惠芝成名的烦恼,敏姬濒临破碎的家庭以及秀珍屡屡挫败的梦想追求。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糟糕的境遇证明着影片中20几岁的人生就没有让你觉得痛快的事情 这句台词;每个人都在用各自的疼痛诠释着成长的艰辛,原来那些可以痛快哭笑、玩闹、爱恨的日子,不知不觉就走远了,不带走一片挥霍过的痕迹。

影片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只是在行云流水般细腻温暖的叙述节奏里,用女孩们之间备受考验的友谊来紧紧扣住观众的心弦,让观影的人,心绪随着情节的铺展而上下起伏,久久不能平息。

同是学习表演的她们,在踏入社会后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境遇:余敏应聘上了电视台的助理编辑,每天给主编跑腿,过着庸庸碌碌的平凡白领生活;惠芝被星探发现,接拍广告,一夜成名,看似风光无限,却有着不为外人道的苦衷;从不说谎的秀珍迫于生活,伪造学历,将对演员梦想的执着演成放弃的模样,却在背地里为了一个个小角色的试镜,卑微而固执地坚持着;富家女敏姬看似毫无烦恼,乐天潇洒的活着,却为了躲避破碎的令她失望的家庭,积极地恶补英文准备出国以逃离伤心地。

影片最戳中泪点、令人揪心的当属那个争吵的夜晚:惠芝爆出丑闻,其他三姐妹从首尔赶赴釜山,原念想是一场姐妹间感人肺腑、互相安慰的温馨场景,却出人意料的,演变成了一场暴雨狂风般淋漓酣畅的争吵。惠芝在一夜成名之后,并没有得到其他姐妹的恭喜和祝福。或许,曾经站在同一起跑线的她们,多少有些羡慕,内心更是藏着不愿意说出口的嫉妒,所以惠芝才会流露出一种孤独和不合群的无力感。当她脱口而出那句我太顺利了,所以我的存在,只会深深地刺痛到你们时,她的内心应该也被自己的话刺痛到了吧,否则不会在久久地紧咬嘴唇后,还有泪水夺眶而出。那些藏在心底的,坚决不愿意承认的,却被她亲口说出来了,那一刻冰冷彻骨的失望和疼痛,是旁人所无法感受到的。她冲出房门,跑进电梯,准备离开,却又在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焦急地按开电梯,此刻的她多么期待有一张熟悉的面孔可以追出来,可是,走廊,却空空荡荡偌大的城市里,只有孤身靠在在电梯角落里的她自己,失望、自责、心痛,生活的五味陈杂倾覆在她方寸的心间,淹没了她之前潇洒不羁的背影,只剩下划破静夜的阵阵的抽泣和自我否定的责骂。在这个四个人彼此需要的夜晚,她们却背对着、各自走远。余敏一个人独自坐上回家的公车,在车上她摘下了象征姐妹淘情谊的戒指,却看着戒痕深深的手指,陷入了沉思。 我想,在友谊的世界里,即使她们会不小心迷失了彼此,但是美好而纯真的记忆是长存心间的,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悄然不见,就像手指上的戒痕,久久都不会散去

原本担心那样争吵过后的夜晚,象征着友情的烛火会在风雨飘摇的动荡中耗尽最后一丝的微光。然而,命运的手还是青睐着她们的,它在暗地里悄悄地将她们疏远的心又一点点拉得更近了。压抑了太久的秀珍向敏姬诉说了她生活的悲伤,家道中落,倔强地不想被朋友们同情,所以默默地承受所有的苦难。当她说出我怕你们都比我过得好,但是更害怕你们过的不好时,我想我该她的勇敢鼓掌。因为全剧中,她的爱恨是直率的,不加隐藏的。面对惠芝不费功夫得到的成功,她的嫉妒是赤裸的、不加粉饰的,因为那也是她所极力想追求的梦想,却屡遭挫败,惠芝这个轻而易举得到的人却表现出一副漫不经心,毫不在意的样子,这也许刺痛到了她的自尊,所以才那样话中藏刺,句句针对;当惠芝出事的时候,她虽然想极力隐藏自己的担心,但是却在慌忙按门铃、敲门的瞬间,出卖了她先前故作的冷漠;最后在四个人消除隔阂,和好如初的场景中,她看到了为工作忍冻到瑟瑟发抖的惠芝,看到了对影迷签名认真细致的惠芝,之前的怨念都融化在她嘴角会心的微笑中。或许在友情的世界里面,从来不需要浮夸的语言和刻意道歉的话语,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玩笑的逗趣,便可以将心结打开、裂痕抚平。

四个女孩在经历了友情危机之后,重新如胶似漆地相互依赖着、互相支持着:余敏获得挑剔主编的赏识而升职,却选择辞职独立,成为一名独立的编剧;惠芝克服自身怕水的恐惧,努力磨练演技,最终得到导演和剧组的肯定;秀珍终于敢将做演员的梦想放置在阳光下去执着地追求;敏姬则通过了托福考试,顺利出国进修。四个人都在自己梦想和人生的中心,即便以后会遇见挫折,也会如余敏所言二十五岁,足够可以拥有梦想,也适合开始新的挑战。

在这部以姐妹淘情谊为主线的影片中,爱情作为一个点缀,在紧凑的情节里穿插着:

当秀焕背着书包坐在秋千上,无意识的缠绕着秋千绳时,似乎每个人都能追忆到自己过往的那段青涩的爱情和当时那个懵懂幼稚的自己。那时候的爱情没有那么多物欲横流的诱惑,干净得如同秋千架旁停留的白蝴蝶。然而,当余敏坐在台阶上,严肃地对秀焕说彻底分手的时候,她的单纯的爱情就向现实彻底的妥协了。或许脆弱的爱情在强大的现实面前,总是习惯性的缴械投降。爱情之初,总是感性赢得理性,但是当其中一个人理性起来的时,爱情,也就要曲终人散了。1000天之前,余敏还以一个小女生澄清的眼光去憧憬着生活,所以还害怕眼前这个纯真的前辈不懂得挽留自己的真情。但是,1000天之后,余敏再不是刚进校的小学妹,或许是看多了身边人的悲欢离合,心变得不再温柔,亦或是理性最终战胜了最初的悸动,她竟害怕眼前这个无能的前辈的过分纠缠,而导致分手的过程变得冗长。

余敏和锡元的新恋情,是一段注定了不可能有结局的错误相遇。一个轻浮、一个拜金,爱情只是他们寂寞生活的一种调味。在真正的以心交心、以情动情的爱情净土中,不适合他们这样心术不正的痴男怨女。所以当余敏提着满满奢侈品的袋子立在熙熙攘攘的街头时,她的落寞凝成身边的空气,紧紧地将她围绕。一个泡沫般不真实的恋情,用尖针轻轻一触,也就烟消云散了。明白这些的人也就懂得了,余敏为什么在得知没有怀孕的那一刻,哭地那般撕心裂肺。毕竟,那是一种情绪堆积后的完全释放,哭完了,所谓的爱情也就结束了、释然了。

影片最后,余敏和锡元分手的桥段精心地安排在她和秀焕彻底决绝的秋千架旁,这或许是编剧对余敏纯真爱情的一种祭奠和新的展望吧。当一段物质的爱情超过了它的保质期,与其为了满足虚荣执着不放,倒不如保全自尊,全身而退。虽然过程中我并不赞同余敏的爱情观,但是却在影片最后,情不自禁地为她的选择鼓掌,因为余敏在这一段失败的爱情里收获了成长,找到了自尊。

文章的最后,我不得不提及英美这个人物,虽然影片对她着墨不多,但是却通过这个人物引发了观众对于年轻人在追寻梦想这个问题上的深入探讨。英美本身的存在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她是一个追梦者的悲剧典型,但是却象征着一种类似于精卫填海、夸父逐日般的精神力量。她穷尽此生追逐着她的写作梦想,为了逐梦,她放弃了优越的公务员岗位,在电视台里做着最卑微、最辛苦的外景辅助。她将余敏看作自己的偶像和奋斗目标,那个余敏从来没有正视过的工作牌,却是她费劲心力也无法实现的目标。甚至,她曾天真地想要通过整容,来实现自己的作家梦。梦想有时候看起来似乎就在她眼前,但却又是那么的遥不可及。最后,她在逐梦的失落和绝望中选择了自杀,选择了解脱。执着了这么多年,这一次她是彻底的放手了,但她却用另一种方式来诠释着追梦人至高的执着。她的做法虽不可取,但是从她身上折射出来的精神魅力却深深刻在每一位观影者的心间。编剧意在用英美的死亡来告诉每一个观影的人,梦想应该跟着青春和成长律动的节奏一起尽情地放肆疯狂。

影片用一个关于友谊、青春、梦想、爱情的小故事来表现成长的主题,铭记那一段有关于成长的时光,回忆的星光在心间就会永不陨落。或许那些历经的生活不能契合每个人的心愿,但只要用达观的笑眼去释怀过程中的那些无尽的沧桑,即便是过了看花年纪的女孩,也依旧能够怀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执着前行。

风语者影评


风语者影评(一)

《风语者》是香港导演吴宇森进军好莱钨之后的重头戏,不必说那些战车的数量,也不必说出动的飞机数字,更不必说动用的摄像机和胶片,单是这部电影的情节设计就注定了它惨败的命运。

我是在上个星期得到的D版,对于吴导的这一记重拳出击,我抱了很大希望。因为在此之前《拯救大兵雷恩》给人对战争片耳目一新的感觉,然而随后情况却高开低走。《珍珠港》除了十几分钟的战争场面,乏善可陈;《黑鹰降落》从头杀到尾,几乎变成了军事迷最爱的记录片。看完一班庸人在华山上以黑虎掏心对白鹤亮翅达一个春季之久,我热切地期待着吴导的“一剑西来(香港于米国之西),天外飞仙。”

作为一部重点投入的大片,《风语者》的故事线索相当糟糕,根本不利于吴宇森手法的展开。挑选吴宇森出任导演,我相信很重要的一点是:在他所拍摄的 “英雄片”中,感人致深地表现了男人与男人之间的伟大情谊。比如说《喋血双雄》,里面表现的男人之间的友谊,只能用“泣下”一词来形容,看完了片子,直教人对如此男人、如此朋友心生向往之情。刚好,《风语者》讲述的刚好就是这么一个故事。

唯一的一点小麻烦在于,在情节的设置上,《风语者》里有两对男人。这只是个小问题,然而它所引起的后果却是致命的。我们先看《珍珠港》,《珍珠港》里出现了一段三角恋,而且三角关系以明线形式出现,这就导致了《珍珠港》永远也成为不了《卡萨不兰卡》。因为在战争片中,要明确地讲清楚一段三角关系,浪费的不止是大量的口水,还有观众的注意力和耐心,以及战争场面的刻划力度。

《风语者》的情况更糟糕,两对男人形成了抢戏的局面。我们可以确定,如果是在小说中,这种两两呼应的方法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在一小时多的电影中,均分戏份于四个人,其结果是灾难性的。谁是主角?主角能否分到足够的时间去表现?尼古拉斯 凯奇毫无疑问的是这片子的主角,但是在他身上,除了表现出了一种病态的战争综合症外,其人面目模糊。他与印第安战友的友情发展表述不充分,这就导致最后他的死亡令人生疑,缺乏震撼人心的力量。

印第安战友是密码员,凯奇的任务是保护他,而在他有可能被日军生擒的时候杀死他。这一点本身就很有张力了,能把这一组关系表现好,本片就能成功。但是,相同的另一组关系也出现在影片中,而且没有什么对比和不同,形同虚设。这就造成了浪费,情节变得一点不紧凑,东写一下,西画一笔,让人生厌。

影片最后,凯奇做痛苦状倒在地上,胸口血泡炸裂。我开口对我朋友说:“《上海滩》,我要去法国。”朋友大笑,我们飞快地关掉机器,一致决定赶快忘掉这部片子。

风语者影评(二)

我这人喜欢看战争片,估计是从小养成的习惯。

本片,二战题材,太平洋战争,塞班岛,打小日本,吴宇森执导的美片。

塞班岛战役也是太平洋战争中最为惨烈的战斗之一。不过此时战争的结局已经注定,小日本节节败退,只有挨打的份。塞班岛日本守军4万多,岛上还有偷袭珍珠港的大人物南云忠一海军中将。塞班岛打了20几天。日军除2000多人被俘外,其余全部死光光,包括岛上的实际最高指挥官斋藤中将剖腹自杀,南云开枪自杀。美军阵亡3000多,伤1万多。塞班岛上的日本居民死了3分之2,2万多人,其中有数千人在塞班岛北端海崖大规模集体自杀,很惨,尽管美军不停的劝告日本平民,没有屠杀只有食物,但还是不断有人抱着孩子往下跳。日本人真是个很奇怪的民族。

影片中涉及的那瓦霍语密码,给我的感觉,这种密码主要应用于实际作战,其最大的优点可能是,在强调电报快速传译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不过影片没有给我们展示那瓦霍语密码的优点,感觉片子里需要用到密码电报的时候,普通的英文明码电报也能够起到一样的作用,甚至感觉根本不需要用密码,直接呼叫就结了。

当然,电影不是纪录片。

影片还是一贯地、以常见的电影语言展示战争的残酷性。片子里有个美国兵在烤了n个小日本后,最后被自己的火焰喷射器烧死。火焰喷射器是美国人在太平洋战争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武器,对付地堡旮旯比较有效,即使不把敌人烧死,也能把地堡里的氧气迅速耗光。这种武器还具有相当的心理恐吓作用。因其有些残忍,火焰喷射器的使用也曾有一些争议。但战争毕竟是战争,最后美国人把原子弹都用上了,何况一个小小的火焰喷射器。

战争毕竟是战争,为了战争,必要的时候还要把自己人干掉。这是吴宇森倾心本片的核心主题。每个那瓦霍语密码战士,都配了一个保镖。影片里的尼古拉斯-凯奇就是干这个活的。他的任务除了保护,在必要的时候为了防止密码战士落入日本人手里,就要把密码战士干掉。保护任务的实质核心并不在于密码战士,而是在于密码。

但这样的矛盾冲突在战争中讨论,显得非常虚弱。是与非很难有一个界限。也正因为如此,在这个主题上,影片没有做深,也很难作深。影片似乎更多地在展示吴宇森固有的英雄主义的道义情怀。很多战斗场面也带有很深的香港动作片的烙印。因此在展现战争真实性的程度上,感觉还赶不上另外一部太平洋战争题材的影片,《细细的红线》(红色警戒,Red Thin Line)。

风语者影评(三)

影片的政治意味太重,充满了说教,弄得好像美国要分裂一样,要全名族团结起来,当然大兵鄙视的印第安人是有需要的时候利用的好对象,因为对方敬业,爱国,最重要的是肯为美国牺牲!

可能看过太多的战争片了,对这种根本乏味无益的片子缺乏最基础的好感。吴宇森还是那个吴宇森,少了几只鸽子,演员依然是这几个人,大家好像都很熟悉了,两个保护那瓦霍族的男一号,男三号肯定不会陌生,一个吴宇森《变脸》的主角——尼古拉斯凯奇,一个吴氏《断箭》的主角克里斯汀·史莱特,看来多少年过去了,还是用自己熟悉的人在行,老美是这样,老吴也是~~~~

大家是不是觉得里面那个被士兵叫做“枪头”的上尉很眼熟?对了,他就是彼得·斯特曼,基努里维斯的《地狱神探》总看过的吧?里面最后出场的死神大人可就是他啊!虽然前后不到十分钟,但那驾轻就熟的演技,将阎罗王大人演得入木三分,另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真不愧是好莱坞的王牌老戏骨啊!

但到了这部片子里面,全场就看见凯奇一个人在那里耍酷摆pOSE,要么神经病一样的发癫!打仗要象他那么打的话,1000个替身都不够死的,战争片拍的象文艺片,这个就是吴宇森最大的不足,今年的赤壁也充分显示了这一点,要拍战争还是要多点真实,少来点花絮和好莱坞的英雄主义,建议吴大导演空的时候多看看《黑鹰坠落》和《拯救大兵雷恩》,这是样本,不能随便糊弄个欺骗消费者!结果到最后是票房和口碑一样惨!凯奇最后的死亡和《拯救大兵雷恩》中汤姆汉克斯的死亡,哪个更震撼人心?相信应该不言而喻了。

论演技,凯奇这部戏里没有任何演技可言,那个演“白马”的印第安人都比他强十倍!难怪票房惨淡,人家要看pOSE的话,情愿看帅哥去,干嘛要看个老男人?凯奇的优势不是摆酷,而是深情,从内心爆发出的那种情感,歇斯底里的冲动,《变脸》就是最佳范例,当然一个好剧本确实重要,不过从反面来看,吴宇森更擅长这种枪战片,而不是战争片。

这部片子也不想多说什么了,没看过的可以看一下,作为反面教材可以好好学习学习。

喜欢《黑色大丽花影评》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嘉丽妹妹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