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读荒石园有感 > 地图 > 读荒石园有感

读荒石园有感

发布时间:2019-10-28 来源:互联网

观《荒蛮故事》有感。

观看电影或者视频,已经是人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观看的过程就是思维不断跳跃的过程,我们只有欣赏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有所获益。写观后感也是一种提升作文水平的途径。那么该要如何写好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观《荒蛮故事》有感”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政治正确,太正确了

──观《荒蛮故事》有感

陈军 中国戏剧出版社

政治正确,太正确了──观《荒蛮故事》有感

《荒蛮故事》(Wild Tales )是2014年戛纳电影节参赛作品,达米安·斯兹弗隆导演,阿尔莫多瓦兄弟监制。影片由六组简短而颇富戏剧性的小故事组成,分别是:引子《帕斯特纳克》(pasternak ),"卢瑟(loser)"加百列·帕斯特纳克悲摧一生,驾驶飞机满载"仇敌"同归于尽;《老鼠》(The Rats ),善良姑娘偶遇"杀父"仇人,左右为难间同事为其两肋插刀;《归西路》(Road to Hell ),俩"路怒症"患者公路上互不相让,先羞辱后撕打终双双殒命;《小炸弹》(Bombita),爆破工程师一根筋踏上维权不归路,丢工作被离婚转又成人民英雄;《账单》(The Bill ),富二代酒后驾车撞死怀孕妇女,老爹拿金钱耍手段保儿子转危为安;《直至死亡将我们分开》(Till Death Do Us Apart),新郎官婚礼现场与情人打情骂俏,新娘子欲报复却与新郎热吻收场。这六组故事的人物及事件互不相关,把它们放在一起的理由,用台湾的译名来解释可能比较恰当:《生命中最抓狂的小事》。

影片一经推出,网上便引发热议,有网友评论说它是搞笑版的《天注定》。这个评论很准确地抓住了两者的一致性,即强烈的代入感。在《天注定》里,我们很容易辨识出影片的人物情节与当下中国底层老百姓以及热点新闻的关联。《荒蛮故事》说的尽管都是外国人的奇闻趣事,但它居然也同我们的生活互为映照。尤其是《天注定》的山西村民大海和《小炸弹》的爆破工程师西蒙,这两个人物的维权故事对于我们中国的老百姓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

毋庸置疑,影视作品能够引发即时的讨论,往往是由于它们反映了我们急切关注的当下问题,触碰到了我们当下的现实焦虑。值得一说的是,《荒蛮故事》的六个短片在介入现实这个问题上有深有浅,程度不一,在艺术层次上,它们是有差别的。在《帕斯特纳克》《老鼠》《归西路》和《直至死亡将我们分开》这四个短片中,导演介入现实的分寸掌握得恰到好处,他像上帝一样镇定自若,以因为全知所以冷静的心态,把那种遭受侮辱后"抓狂"到觉得对方该死恨不得弄死对方的心情娓娓道来。而《小炸弹》和《账单》则太介入现实,尤其是前者,导演在此失控了。我所说的"失控"并不是说导演在技术上(比如画面节奏,剧情衔接等)的失控──在技术上,导演一直稳定在很高的水准;而是说,导演因为过于介入现实,被急切希望政治应该尽快正确起来(法律清明、个人权益得到维护)的这股子意气给捕获了。于是导演从上帝的位置降下来,介入了人间的纷争,并开始像那些遇到"抓狂"小事的主人公一样意气用事。

《小炸弹》的维权故事颇富浪漫色彩。工程师西蒙由于违章停车,被要求去指定地点支付违章费后取车。西蒙坚称违章地点并无禁止停车的指示牌,是相关市政工作没有到位,而不是自己违章。收费员反驳说,他只根据违章罚单来办事。西蒙无奈交钱取车,改天来到投诉处申诉。在投诉处,西蒙据理力争,工作人员反诬西蒙是不懂法还要反抗法律的罪人。西蒙一怒之下当众发飙,砸烂了工作台,结果第一次蹲进监狱。被保释后,西蒙丢了工作,妻子提出离婚。一无所有的西蒙索性意气用事,在收费站引爆了汽车表示抗议。这一炸虽让西蒙再次蹲进大牢,可他却成了维权的城市英雄,还赢回了妻子的心。这则小故事最耐人寻味的地方是,西蒙在公共场所引爆汽车是一种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但影片却美化、浪漫化了他的意气用事。危害公共安全的做法之所以能被美化和浪漫化,一方面是因为西蒙在业务上敬业出色,业务外还算兼顾家庭,绝对算得上新时代的好男人,一开始他就获得了我们的同情。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从市政服务部门理应服务到家方便百姓的角度来说,西蒙的维权合情合理。然而相关工作人员对西蒙的投诉毫不作为,一概官僚做派。换句话说,好男人西蒙是被权力巨大而又不负责任的市政部门逼上了维权道路,他的炸弹是冲着不人性化的市政服务部门去的──这是多少被逼上维权道路的老百姓想做而不敢做的。面对这样的维权,有过坎坷维权经历以及同情维权者的人们(当然包括导演)多多少少都会对西蒙的行为表示理解甚至敬佩,我们几乎很难把西蒙丑化、罪恶化。

在一定程度上,现代社会就是在公民各自维护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形成的妥协社会,维权几乎是现代人日常生活的一项内容,尤其是,当公民向比自身强大得多的权力机构或政府部门维权的时候,维权往往还会被描述成一件政治正确的事情。从这个角度看,《小炸弹》美好浪漫的大团圆结局(大受欢迎,妻女回归)既廉价且次要。想想《人民公敌》,同样是维权,一旦维权的内容与人民利益冲突,人民英雄分分钟被打成人民公敌。重要的是,一旦剧情预设了无辜的个体和权力巨大又不人性化的政府的相互冲突,无需多说,维权者的政治正确就有了保障,哪怕你成了狼狈不堪的"人民公敌",维权者仍然极易被想象或塑造成浪漫的英雄形象。更何况,导演还在紧跟《小炸弹》的短片《账单》中为我们描述了特权阶层为维护自身利益时无所不用其极的那些手段。两个短片一关联,无论导演主动也好,无意也好,一旦做出类似个体是无辜的及政府是肮脏的这样的预设,他就只能从上帝"高冷"的位置上降下来,把作品的控制权拱手交给政治正确的激情,否则,怎么向历史和人民交代?

如果导演总想着要向历史和人民交代,把创作权交给政治正确,这样的创作状态,可以用尼采在《人性的,太人性的》一书中对荷马的评价来描述:"轻松"和"轻率".然而,正像荷马的"轻松"和"轻率"反倒正好抵消古希腊人过于"激奋的情绪",《小炸弹》导演的"轻松"和"轻率"及其结果(快意恩仇的维权方式,浪漫团圆的维权成果)的的确确为我们狠狠地出了一口恶气,让我们追求正义的意气获得了发泄。

话说回来,《小炸弹》带来的爽快到底是意气用事。意气用事后,我们可以冷静地问个问题,《小炸弹》足够让人解气,在政治上,它相当正确。若作为诗,它正确吗?

怪问题!难道政治正确不够代表诗的正确吗,诗还想怎样?当然够,政治正确的诗当然可以作为诗的一种,它当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想问的是──用政治可能不太正确的话来描述就是──可不可以有这样的诗,无辜的个人照例还是无辜的个人,而向来为所欲为的政府有一些时候也正确了起来,然后两者起了冲突?比如说《安提戈涅》。我们常常听到的一种说法是,安提戈涅是一个勇于向强权政府对抗的女性英雄(歌德、瓦格纳、别林斯基等均有此说)。安提戈涅与强权政府的对抗倒是不含水分,但其政治正确性和英雄性还不算无懈可击,因为她反对政府(克瑞翁)的理由恰恰是因为政府做了一件政治正确的事情。关于这一点,伟大的黑格尔已经做了极为有说服力的阐释。如果说忒拜城被敌国攻陷并且颁发了禁葬令,或者克瑞翁完全出于一己私欲而颁布禁葬令,那么安提戈涅的政治正确性和英雄性才算板上钉钉。但索福克勒斯没有去编织或者寻找这样的素材。写一个政治正确的故事,并且用政治正确来打动观众并不是他的追求。为什么?是因为索福克勒斯天真到认为克瑞翁代表的政府永远在做政治正确的事情,还是说索福克勒斯看不见克瑞翁式的政府官员的私欲、腐败和暗箱操作,抑或是索福克勒斯没有一颗诗人该有的悲悯的心?绝无可能!原因只有一个,索福克勒斯摆脱了政治正确的诉求和宰制,追求一种比政治正确高得多的事物。

亚里士多德是懂得索福克勒斯的,按照他的说法,索福克勒斯的作品描述了人的"可能性",是具有"哲学性"的作品。亚里士多德说的"可能性",当然不是指现实中的将来的可能,而应该被理解为从理论分析上说的、哲学上的可能,即它是上帝全知视角对人性的一种全面的理解,这种全面性、整体性就是哲学家渴求的事物。哲学家欲求上帝的全知,是的,索福克勒斯这样的诗人也欲求全知。

然而,诗人本性多愁善感,哲学家式追求全知的激情很容易被因为悲悯情怀泛滥而生出的追求政治正确的意气所取代。特别是在关于人的权利这一问题上,自文艺复兴以来,高扬人的主体性早已成为西方社会以及当代世界最大的政治正确。受此干扰,裹挟其中的诗人几乎遗忘了迈向哲学全知高度的欲望和能力。远的不说,近两年在网上十分红火的韩国电影《辩护人》,就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政治正确的电影。《小炸弹》的西蒙还只是向官僚的市政部门维护自己的权益,导演已然无法控制自己的意气。《辩护人》中的主人公律师宋宇锡主动维护无辜学生和无辜市民的权益,而维权的对立面恰恰又是腐败黑暗透顶的专制政府。面对如此一正一邪的故事及历史背景,导演的失控更是无以复加。影片最让人惊讶的地方是,受宋宇锡维权意气激发从而出庭作证的军人最终被害,但导演在渲染主人公的英雄性上太过意气用事,连反思军人被害这一笔都略去不谈,大概被害军人也被导演当作英雄给打发了。再说一遍,政治正确的诗当然是有价值和意义的诗,比如,在个体权益还未被充分尊重的地方,高扬个体权益的作品尤其具有意义。而在维护个体权益已然成为共识的地方,《小炸弹》《辩护人》这样的作品则具有反思和记取教训的意义。我这里只是指出,这些作品是一种政治上正确的诗。由于诗人把创作权交给了政治正确,他们无能也无意于追求哲学的全知。

顺带提一笔,说到政治正确,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在这个问题上往往是最难处理的。比如说《色·戒》。革命者王佳芝是否可以爱上汉奸易先生实在是当年影片公映后最大的热点话题。一种依附在民族主义立场的强有力的批评是,革命者爱上汉奸属于政治不正确。另一种持人道主义、世界主义立场的更强有力的观点则指出,王佳芝固然是一个革命者,但她首先是一个人,一个女人,她有权利爱上任何一个人,哪怕对方是汉奸。因为在人的权利面前,民族、国家这些宏大而虚无缥缈的事物都是次一等的,甚至是不重要的。民族主义立场和人道主义、世界主义立场,都属于政治正确的立场,"手撕鬼子剧"属于民族主义立场支持下政治正确爆棚的作品,《色·戒》(也包括陆川的《南京!南京!》)虽然挑战了民族主义立场,但在绝对个体价值、普世的人道主义这些所向披靡的价值上,太政治正确了。能够在这两个政治正确的立场上保持较好平衡的作品是罕见的,尤其在中国。令人欣慰的是,2011年电视剧《悬崖》在这一点上做到了极致,它在

很长的时间里会作为影视界的标杆而存在。

最后说一遍,政治正确的诗自有它的价值。不过我们要记得,在政治正确的诗人旁边,坐着索福克勒斯、莎士比亚(他是不是人文主义者至今争论不休)……在《小炸弹》《辩护人》《色·戒》旁边,还矗立着《安提戈涅》《悬崖》……

(本文刊登在《戏剧与影视评论》第八期)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编辑推荐

《荒蛮故事》观后感1500字


《荒蛮故事》观后感

2014年戛纳主评审单元唯一一部喜剧电影,浓浓的,粘稠的黑色。
西班牙与阿根廷合拍电影,看到导演和监制的名字,几乎可以看到电影的质量。
又是极端的例子。六个小故事。一片唏嘘声。怒骂打喊叫,红色血腥,黑色幽默相交错。浓浓的拉美酷旋风让我深深迷醉。真的是我的心头大爱。
【1】虽然发展和结果意料之中,可是放在开头还是给我大大的惊喜。最开始还拍出了爱情奇遇记的感觉。这是有多大的想不开啊,才促使了多年积淀的蓄谋已久,不惜把自己的一生搭上,要把所有生命中的过客一网打尽。后来想了想最后牺牲掉的飞机外的一对老夫妇,估计是从未出现的小肚鸡肠的凶手的父母或者养父母吧,自顾自的将别人都在亏欠他,对不起她的路上走到黑也挺不容易的。上学时当异类看待,女友和兄弟背叛了他,考试遭嘲笑,工作后也总被辞退把所有没有关联的事情硬生生打成了死结,这一切难道都与他无关吗。这与我深爱着的东野圭吾的《恶意》有异曲同工之妙,处心积虑于别人,他的人格真的是有缺陷的。当恶意积累的太久太深,防不胜防,误其终生,像是从心开始坏掉的苹果,剥了一层又一层,剥不尽的腐烂,等剥到了最里层,心早就被腐蚀掉了。第一个,自困自毁。
【2】第二个故事乍一看有很大的突兀。一个地点四个人物,女服务员对进来的顾客(竞选议员)背负着家族和时代的仇恨,非亲非故的女老板却冲动又镇静的要杀人灭口,一边像魔鬼一样蛊惑着服务员。议员的儿子死于过期的老鼠药,议员自己死于老板锋利迅速的几刀下。可怕,不寒而栗,这个世界是怎么了,仇恨一定要拿更暴力的仇恨来解决?而且,真的想问迫切的想回到监狱的老板娘一句:这关你什么事啊?!
【3】对于我自己,印象最为深刻,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把不管社会各阶层,贫富贵贱文化高低的人内心底的暴戾深深勾出。其实,轻而易举勾出罪恶的,不过是一次高速公路上的一次不文明举动,得理不饶人,刁民惹不起愈演愈烈,刹不住车,一股子汽油浇到头上就着了,不用任何火星的帮助。比阿根廷热哄哄的天气还要火爆,别车,骂人,中指,修车,拉屎撒尿,气极,撞人,车毁,命悬一线,报复,棒打,勒死,共同葬身,至死两个彼此仇视的陌生人都紧紧抱在一起。一场闹剧,两个生命。连茶余饭后的牙祭都不如的此等品,连唏嘘都不如。
就好比咱们现在多有发生的路怒症,让人思考,思考过后,照做无误。
【4】唯二的温馨喜剧收尾,折射到咱们和谐美好的国家也是这么有现实意义,高处俯视的政府蛮规,反抗无效,逼着脑子不会拐弯的爆破工程师用专业技术一声巨响,小规模的无死伤吸引呼声,很辛运的是,妻儿远去,身陷囹圄,他成功了,无数个隐藏在民众心理的不满集体爆发积聚力量,当个体的发声团结成集体,民主被动的彰显,无论如何都是进步,也是生活中每一个不动声色的你在嘲笑小题大作的他的成就。社会进步需要这样的人。但个人不太喜欢这个故事。
【5】又是放在本土稳稳的,该悲哀吗,高层!莫名其妙拥有特权的富人们和官员们,拿着百姓的血汗钱不说,还要明目张胆的掠夺百姓的权利和利益,连生命都变成了不等号,随意丢弃,不加珍惜。这个故事里,最不幸的不是被撞死的孕妇和家属,而是富人家里的车夫,可怜顶包被打死的贫穷人,我相信,直到看到血的那一刻,富人的心里也是无愧意的,反而松了一口气。其实他们早已经想到了这样的必然结果,他们自己走的绝路,却让他们脚下背着他们走路的人向下跳。天理呐,安何在?
【6】无比热闹的新婚现场,快要把一辈子的欢乐,误解,恼怒,泄愤放进来了。我真的不敢想象这样的一开始就有点裂痕,在众人面前不该对方脸面,狠狠抽打对方的夫妻还能继续维持甜蜜相爱的关系吗。不成仇人就不错了,可导演偏偏安排他们最后相拥一起,像是真的放下了一切,丈夫似有或无的掩饰和出轨,妻子与现场一面之缘的厨师的闪恋和做爱,那样不顾一切的辱骂,是真的都放下了吗?不过,皆大欢喜,也是极好的。既看到了丑陋的一面,却也没忘美好的一面。这才是最重要的。别忘了,这可是个喜剧啊。这也是那唯二喜剧结尾故事。
很多人拿这部电影与贾樟柯的《天注定》相比较,《天》受戛纳青睐先不说,这部同样争议很大的电影评价走向两极化,有人赞有人骂,公众,暴民对社会的抱怨退步到对社会的报复,把一切错误归咎于体制的错。戾气掩盖一切。其实说来,两种风格不同的电影,无从比较,可都敢于拿起这样的话题,在我看到已经别的电影走远了一大步。拉美人民的艺术又原始又重口,喜欢的人会非常喜欢,比如我,而讨厌的人也会非常讨厌,老师说过,西班牙在政治,经济,版图方面是个小国,但是在电影艺术方面觉得是无可复制,无法与之竟相媲美的,天赐的手法,悠久的历史,良好的传统,严肃的精神,独立的思想也能在这部电影可以看到。
始于荒诞,又终于荒诞的故事片,其实是,植于每个人的生活中,又长于生活。动物世界的场面放在开头,这个创意简直神来之笔。虎逐鹿,鹰逐兔,狗急跳墙,虎毒食子,自相残杀。窝里斗这是兽性本能的反应,动物最原始而鲜明的标志。那些骄傲的标榜人类高等论者们。看到这样极具现实性的电影写照,会觉得羞愧吗。人类会思想没错,但是,潜藏于内心最深处的,才最真实,一个欲望的小钩子轻轻一勾,瞧,它们都出来了。

[推荐]荒蛮故事观后感1000字3篇


日常工作中,我们都要处理很多文档,下笔之前,参考范文是必须的。我们需要去借鉴一下同类的范文写作方法,优秀的范文应该具有哪些特点呢?由此,读后感大全为你收集并整理了荒蛮故事观后感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荒蛮故事观后感(篇1)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道德咒语如是道。

《荒蛮故事》讲述了六个独自围绕复仇主题而展开的故事,其中充斥着冷漠,愤恨,鄙夷,压抑,狭隘和偏执。若要从这些故事获取什么训诫的话,那么就是起始陈列的那句话,无非就是去恶扬善之类的,咒语般的道德。那句训诫给出某种暗示——或以这种暗示为前提——善与恶之间是清浊分明的,只要内心能够净意向善,那么就能获得抛弃恶的觉悟。三岁小孩由于太纯真,以致还不会相信这种论调。 要从这些故事去获得什么道德训诫,应该是一厢情愿的愚弄。《荒蛮故事》客观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更明智的嘲弄或诚恳的娱乐:诸诫退让,须来观看与狂笑。众善与众恶并非俨然两立,而是矛盾地纠缠着。该影片的名字本身即是一种反讽:所谓“荒蛮”故事实际上并不属于荒野,而是发生在社会之中,渗着社会的血印。这种反讽不是在贬低人性,而是在传达那太人性,那太恶又太善的事情。众善与众恶的根源通过这种反讽被放置在自然(荒野)与社会(文明)的二元论中得到领会。

善恶之众相 《蛮荒故事》中的六个故事是贴着“黑色幽默”标签的悲喜剧。它们是悲剧的,因为仇恨萦绕着;但又由于它们发生的动因太微不足道了,而使得它们成为喜剧的。其中每个导致悲剧发生的仇恨,其原因都能够通过虔诚的道德考虑而避免——但它们没有被避免。

第一个故事——“帕斯特纳克”——名为帕斯特纳克的男子设法把所有他仇恨的人骗到同一架飞机上,并载着他们撞向他所仇恨的父母,与他们同归于尽。按照道德观点,这个男子是个睚眦必报的小人。但我们也可以从他的遭遇中看到他人的冷漠,他父母对他的冷漠造就了他这个有缺陷的人,而其他人则破坏了他的人生轨迹,使他陷入了绝望。当一个人陷入绝望的仇恨中,任何道德意义的责备都会无济于事。另一方面,作为观看者的人们也是冷漠的,因为这个故事对观众的震撼并不在于对帕斯特纳克之个人悲剧的同情,而在于他的复仇计划之精密或完美——他用一次行动杀死了几乎所有待他有直接仇恨的人。复仇很难达到如此的畅快——与复仇的不道德形成对比,构成了仇恨之黑色幽默的本质方面。

第二个故事——“老鼠”——某个女服务员被唆使用老鼠药去毒死那个害她家破人亡的中年男子,却难以避免地导致了她不期望的事情发生。面对那个仇恨似海的可恶之人,这个故事中的女服务员所表现出来的扭捏与第一个故事中的睚眦必报形成强烈的反差。这主要是由于这个女服务员陷入了所谓的道德考量或律法担忧。由此所导致的复仇之反差是第一个故事中复仇的快感和第二个故事中复仇之拙劣。大概是奴隶般的道德让复仇缺乏力量,而缺乏力量的复仇会划落成可笑的怨恨。但是,在这里,如果道德训诫阻碍了复仇,那么会增加道德的荣耀吗?会增加法律的正义感吗?当然不会!如果复仇在这里没有发生,那么只会让道德显得更加卑鄙。因为道德不仅没有惩罚这个恶人,甚至没有阻止这个恶人继续作恶。事实上,在这个黑色幽默的故事里,可笑的不是人,而是道德或善的法则。

第三个故事——“地狱之路”——城里人与乡下人在路上驾车相遇并无礼地互相发泄愤恨,直到仇恨升级,两个人同归于尽。如果这两人中的任何一个能够谨记三岁小孩都知道的谦让道德,那么这个可笑的悲剧大概就不会发生。这个故事的复仇是短暂的激动导致的,而这激动又指向人在不同文明程度——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偏见。乡村社会往往被认为文明程度不如城市社会,前者缺乏后者那种严密的道德规则。根据这种偏见,乡村社会更接近荒蛮社会,而城市社会符合标准的文明社会。以这个故事所表现出来的情况来看,那种偏见所设立的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异是肤浅的自以为是。人类社会的荒蛮与文明并非那么截然不同:城市社会所设立的道德标准只是用来自我保护的伪善,它深深地包裹着本质上的荒蛮;一旦其中人不再有伪善的必要,那么其中人可能会比荒蛮更加荒蛮。

第四个故事——“小炸弹”——某个爆破工程师不满城市车辆管理部门的蛮横拖车罚款行为,在抗议无果之后,策划了一场针对车辆管理部门的爆炸。在这个故事中,复仇的对象不再指向个人,而是指向某种不适当的社会管理。对于很多市民来说,如果遇到如此荒谬的社会管理,大概要么在抗议之后忍耐要么直接忍耐。维持社会稳定而放弃个人多余的需求,这是文明道德对市民的要求。毕竟,“个人的疯狂是反常,而集体或国家的疯狂就是规则”(《善恶的彼岸》156)。所谓文明的社会常常以集体利益为理由去粉饰荒蛮的规则,当然,这时候它们已经成了文明的规则。复仇,在该故事中成为试图炸碎社会规则的冲动——对于社会管理者而言,这行为“显然是报复社会”=恶;而对于广受那种社会管理之压抑的人来说,这却是解放的契机=善。面对这种矛盾,不知三岁小孩儿该如何从中判断善或恶。

第五个故事——“钞票”——某富豪用钱去帮助儿子逃脱法律制裁。该故事转向了复仇的反面:避免复仇——法律的复仇即法律的正义。这里遭遇黑色幽默的是法律,它试图通过复仇去克制罪恶从而趋于平衡,但总有权势试图逃避法律的复仇。当法律自以为是地以为完成了它的复仇,权势人物却在暗自嘲笑它。

第六个故事——“直到死亡将我们分开”——某新娘在结婚典礼时发现她的新郎背着她偷情,于是变得疯狂乱搞,宣告对新婚丈夫进行持久至死亡的报复计划;而新郎在短暂的惊慌之后,变得冷酷,似乎铁了心要和自己的新婚妻子展开复仇竞赛。有言道,“不幸的婚姻不是由于缺乏爱情,而是缺乏友情”。相互仇恨的夫妻成为困在一起的敌人。复仇在这种情况中失去了它的畅快,成为矛盾般的自我伤害。(注:一些人对这个故事的理解有异议,认为这个故事的结果是爱,或许导演也是要用这个故事来表达一种对复仇的和解。可能是由于我对爱的理解过于理念化了,所以不会采信这种对爱恨交织辨证的现实理解。即便这个故事真的是在和解,我们看到的也不是单纯的和解,而仍然是矛盾般的自我伤害。所以此文对结局作了悬置,只使用模糊的表述对结局置之不理。) 在分析过《荒蛮故事》的六个故事之后,可以发现它们并非那么零散地围绕复仇这个主题展开,而是可以构成相互关联的序列。在第一故事中,复仇是那么畅快和令人惊呼;在第二个故事中,复仇虽没那么惊艳,但还是相当畅快;第三和第四个故事中,复仇则显得压抑,善恶在其中不那么分明了;第五和第六个故事,则把复仇的黑色幽默推向了更加难以捉摸的处境。在这六个故事构成的序列中,复仇从清晰转向了模糊,而善恶越发纠缠在一起了。

三岁知德:善恶之源 《荒蛮故事》中的六个复仇故事组成的序列构成了对通常所谓道德的反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在脱离语境的情况下所暗示的善与恶的分离——“克己者,触事皆成药石;尤人者,动念即是戈矛。一以辟众善之路,一以疏诸恶之源”——是不成立的,因为善恶往往如《荒蛮故事》所表现的那样互相纠缠着,而不是辟疏显明的。克己不怨,或许能够解决《荒蛮故事》中故事三和故事四的情况,但对于其他几个故事的情况而言,难以达到合适的道德结果。那些扬善抑恶的道德规则并非难以领会——三岁小孩儿都知道——只是不那么尽如人意而已。完全按照所谓的道德规则所营造的社会,或许并非人间天堂,而可能是人间炼狱。这个文明的社会发明了善,却用人性的恶去定义了它。

荒蛮故事观后感(篇2)

说到阿根廷,你想到什么?

足球,马拉多纳,梅西。

这部《荒蛮故事》就是阿根廷的电影。

看过《天注定》的人都知道,它讲述了几个根据事实改变的故事,讽刺社会。但隐隐地,还是觉得有那么一点不痛快。

看过《荒蛮故事》你就会知道,阿根廷人讽刺起政府和社会,毫不留情。这是一部由6个小故事构成的电影,每一个故事都将人性的恶、将那些被社会制度压抑的丑陋放大,释放,爆发,构成一个个荒诞不经的故事。

乍一看所有的故事都有些荒诞不经,但仔细一想,现实比这些故事有过之而无不及。

蛮荒,百度百科给出的释义是:泛指远离民族文明、文化落后的地区。

远离文明和文化,意味着是没有道德和法律约束的野蛮人,意味着是仅凭动物本能处理一切冲突的原始人。

在没有文明和文化的时代,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没有对错,没有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俯视众生,所有的报复都来的那么自然。

上帝是偏爱南美洲的,给了南美洲无限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丰沃土壤。但上帝万万没想到的是,欧洲的海盗们、土匪们,北美的野心家们将一座座上帝之城变成一座座罪恶之城。

有人说,上帝是公平的,他给了南美洲最好的自然条件,却赐予他们最糟糕的人群。如果真是这样,上帝真是脑子进水。

“文明世界”对南美洲的刻板映像永远都是火辣的拉丁妹子、随处可见的毒品和枪支、从小不读书只踢球的足球混混。“文明世界”认为拉丁美洲的人们不工作、政府与黑社会勾结、深入骨髓的腐败。

是的,在“文明世界”的眼中,南美洲就是一个蛮荒世界。

斯兹弗隆用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南美人自己眼中的蛮荒世界是什么样子。通过电影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所有的可悲、腐败、人性丑恶,我们都有。而他们敢于通过电影控诉政府和社会,说明他们对于一个更加清廉的政府、更加美好的世界的向往。

他们深刻地意识到,不避讳社会的不和谐,才能获得和谐的社会。

荒蛮故事观后感(篇3)

鉴于我户田惠梨香还是户田梨惠香永远记不清的老毛病,在一开始看到电影名字的时候我就把它念成了蛮荒故事,而在看电影的过程中,人物所表达出的原始,直白的感情爆发更加深了我的误会。

抛开现代社会的元素,单独去看故事的内核,很像蛮荒时期人类的故事,放下羞耻,不受法律和普世道德的约束,听凭一时所的情感与欲望的指引,只做自身的奴仆。

我从来不认为人之初,性本善,甚至阴暗地觉得很多人所谓的善,不过是自身的懦弱,是无力承担为恶的后果,是社会大环境下的被动选择。人天性里的善恶是并行而存,须臾不可分离的。善能压制恶,但如同墨会在水中扩散一样,冲动会吞噬冷静,暴虐会撕碎平静。

六个故事里我最不喜欢的是第五个。同样是大家狼狈为奸,食物链最底端的替罪羊死于斧头之下,而坐拥权利与金钱的人继续安然无恙。最喜欢的是第六个,浪漫至死。最害怕的是第三个,我仿佛在其中看见了自己,轻易为失控所驱使,走向看似可以避免,实则堪称宿命般的毁灭。

观费城故事有感


费城故事观后感

大二的第一节听力课,老师让我们去看一部电影,老实说,我的第一感觉是惊讶。不过,对于这位冷美人的出牌,我相信大部分同学还是可以接受得了滴。但是,对于费城故事这部电影呢?我看未必会全部人都能接受得了。

让我来看,整部片子所透露出来的气息是相当的前卫,里面的主题同性恋、艾滋病,即便是放在今时今日,依然让人觉得很难以去接受。更何况这部影片是在1993年放映。片子是由一场官司贯穿其始终,不过,别忘了它可是叫做费城故事。一场官司就是关系到整个城市。它掀开这个城市的一层布,一个被刻意隐藏了的群体在这场官司中浮出了水面,他们因为性取向的不同,或因为身患世纪绝症AIDS,所以而要受到这座城市的歧视。并且,影片的一开头,就用略过的手法,让我们看到一群生活在底层的人的状态。不过,他们脸上的欢笑却掩盖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辛酸。所以,这部影片公映时必定引起了一系列轰动。

由于,受于时间的限制,我并没有看完了整部影片,直到离开那时,已经接近尾声了。结局也应该不会超出预想。而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也想起我们中国第一承认患上AIDS的女大学生朱力亚,这件事情,同样引起了国人的关注,显然其影响力是不能与这片相比的,其写实的场景,在法院上的双方的辩论直挑战当下的价值观,挑动着每一位保守者的神经。我承认,我也是像里面的大多数人那样,感到了恐惧。而谁不能恐惧呢?

而未来,我想大多数人会像里面的正派人物乔那样,先是经历一个过程,由抵制再到接,再到帮助。但是,这需要时间。让我们再来看看乔,或许,他才是代表这座费城的未来,他有完整的家庭,有新生儿。而且,作为黑人的他有一份正当且高收入的律师职业,象征费城正一步一步地迈向自由平等。


观《红色故事汇》有感


观《红色故事汇》有感

作者:陆江洪

《红色故事汇》是由中国共产党江西省委组织部、江西电视台共同主办拍摄的大型党员教育系列片,对于寻访先辈足迹、重温红色经典、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宗旨意识,激发热爱江西、建设江西的热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江西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土地,八一起义在这里打响了第一枪,中国革命的摇篮在这里编织,共和国的雏形在这里孕育。红土地上留下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无数革命先辈的足迹,也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红色故事汇》就是这些故事的精汇。

该片反映了建党以来发生在江西这片红色土地上的革命历史足迹,颂扬了革命领袖和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及高尚的品质,深切缅怀了革命先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所建立的丰功伟绩,该片激发了广大党员群众对党和人民事业继续奋斗的进取心,弘扬了爱党爱国爱人民的主旋律。

该片使我们重新记忆了以前的光荣历史,“学习党的光辉历史,传扬江西红色文化,寻访历史足迹,重温红色红典”,是作为红色土地的责任,也是我们江西人民的责任。

看了该片,使我们深入了解了党是如何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党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复兴付出了何等大的代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更深刻地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变强,更加感受到共产党人的革命情怀和崇高风范,真实领悟到现在的幸福是多么来之不易,各位党员都表示从中受到很大教育和启迪,受到了激励。

观《泰迪的故事》有感


《泰迪的故事》观后感

看了泰迪的故事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爱与教育。

故事是这样的:汤普森太太是一位小学五年级的老师,她班上有一位叫泰迪的学生,泰迪不但肮脏,功课总是落后。她试了又试,怎么也不喜欢泰迪,每次批改他作业时,总是用一支大大的红笔,狠狠的划了一圈又一圈。

有一次老师看到了泰迪以前的教师评语,知道了他曾经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学生,之所以现在这样,是因为他的妈妈因病去世了。时间飞快的溜过,转眼已到圣诞节,依照习俗,所有的学生都会准备一份圣诞礼物送给老师。泰迪的礼物是用普通褐色纸包装起来的,她打开礼物,是一个缺了几颗细小钻石的手链,和只剩四分之一瓶的香水。她将手链戴上,并喷了香水。下课了,泰迪没有马上离开,他走到汤普森太太身旁,轻轻的说:你身上的香水味就像当年母亲身上的气味一样。说完,一溜烟的飞奔出教室。汤普森太太再也忍不住了,她把自己反锁在教室里,坐下来痛哭足有一个小时,身为老师,在过去的数月里,她都做了些什么啊。从那天起,她从教书转而育人。

从此汤普森改变了教育方法。一年后,汤普森老师收到泰迪的第一封信,信中称她是自己一生中遇到过的最好的老师。以后的几年里她陆续收到泰迪字条,并告诉她,她是他一生中最好的老师。时间飞逝,几年后,泰迪又给老师寄来一封信,告诉她取得了学士学位后,他选择了继续深造。并在信中再次称她是自己最好的老师,这次的签名比较长医学博士。(亲爱的汤普森老师,我希望您是第一个知道的人。从今天开始,我就是泰迪医生了,您觉得如何?我将要结婚,我想请您来参加我的婚礼,坐在我母亲该坐的位子,我已经没有亲人了,父亲去年离世了)

这是一个学生从高峰到低谷又重新走向高峰的故事。这个故事引人深思,身为老师,教书是本职工作,然而育人才是最重要的。每位教师都应对自己的言行进行深刻地反思。在我们的视野里可能就有泰迪这样的孩子,他们或是调皮淘气,或是反应迟钝,他们不时地给我们制造麻烦,让我们难堪,令我们气氛,但是,只要我们不嫌贫爱富,平等地关爱自己的每一位学生,他们都可能走向人生的高峰,达到事业的辉煌。

爱是感动的,爱是坚持的,爱是心底的,爱是付出的,爱是伟大的,爱创造了奇迹。阳光之爱可以熔化冰雪,春风之爱可以萌发草木,雨露之爱可以滋润禾苗爱是无处不在的!这就是爱真正的含义。


蛮好侦探影评观后感


《蛮好侦探》是一部来自英国的喜剧电影,影片剧情丰富诙谐,画面精致喜感,关于这部电影,网友们是怎么评价的呢,跟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这片子究竟有多冷门呢?

豆瓣只有不到40个人看过。目前7.0分。拉出短评一看,都是这种画风。

电影讲述了一个过气演员帮助警方破案的故事。

男主就是这个中年谢顶、啤酒肚的油腻大叔。

别看他现在这幅熊样,当年也是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爱豆。

他主演的《蛮好侦探》角色深入人心。

看透一切真相的拉风电子眼,骚气橘色高领皮衣,智勇双全的便衣侦探。

替身看了会羡慕,对手听了会嫉妒。香车美女,简直人生赢家。

但他不甘心在小地方混,一意孤行转战大荧幕结果惨败。

现在已经跌到十八线开外,接一些三十八线的小广告。

反观替身娶了他心仪的美女。对手红得几十年如一日。

感觉悲催人生不会好了,没想到转机来了。

警方锁定了一名疑犯蛇精男,要找男主合作缉拿他。因为疑犯指明要和蛮好侦探联络。

这个蛇精男也是个真蛇精,每次和警方接线都要莫名学鹰叫。

小时候父母出车祸的夜晚他正在看《蛮好侦探》,于是对男主莫名产生了依赖,并爱得深沉。

戏里的警察帮真警察破案,上司吃准了这个大新闻一定能让男主东山再起!

挡也挡不住男主想红的心,一听复出有望,赶紧把假发梳成大人模样,换上一身骚气皮衣。

还请来了摄像师,等着拍他约蛇精男面谈的电话。

论一个戏精的自我修养:排练N种不一样的接电话动作。

一连串的歪打正着,蛇精男终于落网。但男主发现真凶另有其人。

因为蛇精男就是个看多了电视剧的傻孩子,心智只有9岁,甚至相信蛮好侦探就是男主本人。

他意外拍到凶手视频,所以一定要交给正义的蛮好侦探揭露真相。

男主为了不让自己的小迷弟失望,也为了圆自己多年的蛮好侦探情结。

这对弱鸡假侦探和呆萌真迷弟联手,决定共同伸张正义,制裁坏蛋。

《蛮好侦探》演着演着居然变成现实。

一个怀着英雄梦的大龄儿童,一个过气的中年演员。

这对半路出家的新手搭档在试图取回证据的路上贡献的本片的大半笑料。

电视剧里魔幻的真相粉末变成了简单粗暴的糊你一脸面粉。

智商9岁的蠢搭档丢钥匙,实力诠释猪队友。

最精彩的一段莫过于花车表演这一段:

两个搭档混进了《蛮好侦探》的表演现场,坏人追杀过来。

不明真相的主持人还帮忙现场解说。

一番打斗让围观的吃瓜群众大呼精彩。真是要让人感慨人生如戏啊。

连当年的美女主演也适时出现,表示对男主余情未了,和他们组成正义联盟。

震惊!《蛮好侦探》剧组时隔XX年重磅回归!

蛇精男在逃跑路上被枪打伤,死前还在纠结男主是否就是蛮好侦探本人。

男主给了他想要的答案:蛮好侦探真的存在,并一直找寻真相,维护正义。

最后男女主用精湛的装死演技骗坏人说出了原委,并成功录音。

警察们也适时赶到了现场。

这是一部非常典型的英式喜剧,一个过气肥皂剧明星的自救之旅。情节简单感情真挚。

不得不说,结尾处还是有点破功的。不过作为轻松喜剧,有始有终,逻辑上就不要追究了。

评论里还出现了这样的吐槽:

不过挂掉个人都不会让你思考悲伤,显然是让观众不要多想,专注搞笑就好。

男主最后的尬舞决斗无厘头又逗比。

可能是被应试作文给毒害吧,看完电影、出去游玩,回来就得要写观后感。

典型的句式是:电影(文章)揭露了XX,反应了XX,告诉了我们XX。

偏偏这部电影就是这么简单不做作,因为君君看了之后写不出什么观后感,脑子里只有一句:

哈哈哈哈哈,蛇精病啊,太搞笑了!

一开始看预告,想着是因为诠释过气角的关系吗,Julian的造型怎么一直让我想到库根的Alan partridge复出电影接着库根就出现了!! 原来Julian和Simon Farnaby合写剧本,制片是库根和雷利史考特,《维兰德》主演Kenneth Branagh客串其中。

我满喜欢09年Julian和Simon合作的《兔子与公牛》(Bunny and the Bull);库根以《迟来的守护者》一片在国际间打出名气后,《阿尔法爸爸》中的英国经典过气角Alan partridge也总算被大家看见。一直都觉得过气题材的喜剧片有点无趣(但不包括《阿尔法爸爸》),这构成倒让我来了兴致。

剧本架构跟《阿尔法爸爸》类似,将过气明星的尴尬回锅,与严肃的刑务剧混搭,结果是不会过度闹腾无脑,而是与现实更贴近一些的喜剧作品。《阿尔法爸爸》的娱乐性很强,《Mindhorn》的悲剧性比《阿尔法爸爸》强些,大概因为Mindhorn的身分是80年代刑务片明星,Alan则是当年的流行电台DJ,同样逝去了青春却奏着不同的曲调。

大家的妆都好复古笑死我!Julian造型真的跟《阿尔法爸爸》里的Alan很像,要不是那个胡子我真的要认错。女主角超美,越看越眼熟原来是费雪小姐(Essie Davis)难怪好冶艳动人!凭良心讲以Julian的颜值,Mindhorn只要换个发型就没问题了啊。像饰演破风手的库根就满帅的,在片中演的是跟Mindhorn相反的人生胜利组,转型成功的同期演员。这俩一起卖尴尬癌颇可爱,希望以后多合作。

Mindhorn过气的根本原因,就是不愿面对现实,另一个原因就是他很衰。Julian从早期与Noel Fielding合作时,就擅长饰演被低估、漠视的一方,他总是扮演你爸爸在这干嘛或你地理老师在这搞什么一类的人物,但同时又充满各种英雄式的坚持和老派原则,因此也很适合诠释Mindhorn这个倒楣到家的角色。

Russell Tovey饰演的红隼很吸睛,好喜欢这个心智年龄只有9岁的迷弟角色,学鸟叫超狂萌,鸟造型的斗篷跟在Mindhorn身后飞跃超可爱。但同时Russell饰演嫌疑犯时的演绎又很到位,为此片增添了浓浓的drama-edy气息!

让我惊喜的是,有些Mighty Boosh的哏穿插其中。例如Mindhorn被红隼袭击晕倒后做的梦,很像《Mighty Boosh》里Howard Moon会妄想的情节,先不说出演哈姆雷特,毛囊再生差点没把我笑晕。还有Mindhorn对红隼说你通过考验了。这句根本大穿越到树林里的多称号大头巫师!

四平八穩快樂結局的作品,角色都很討喜,看得很開心。要说有些遗憾的,大概就是看完觉得火侯到了,案子却不够大条。走得半正经的喜剧,再多点大案既视感也许会更超出我原先的期待。

很少有机会接触纯正的英式喜剧(就是那种少有内涵、纯粹消耗时间、可以一笑了之的片子)。这次机缘巧合,下载了一部蛮好侦探,让我再次领略了英国人的喜剧天赋。

Mindhorn(蛮好侦探)讲述了过气电视剧影星Richard Thorncroft的自救之旅。整部影片充实了英国特有的笑料及淡淡的思考气息,十分值得一看。

闲话不多说,开始点评。

先看演员

影片请来了Essie Davis饰演女主。不少观众可能不认识这位演员,在这里,个人罗嗦几句。有多少人看过费雪小姐探案集?一部澳大利亚的影视作品,Essie在剧中饰演女侦探Fisher,就是主角。看过的观众对于这个迷人的角色肯定是记忆犹新。如果完全不了解,建议可以去重温一下这部澳洲侦探剧。

男主角Richard Thorncroft(Mindhorn)由Julian Barratt饰演。这位凭借英国奇幻类喜剧神奇动物管理员名声鹊起的喜剧演员,在本片中很好的利用了其个人的喜剧才华,几乎依靠着一己之力,引爆了全场的笑点。

再看剧情

略显老套,却不俗套。

为什么说老套?又是中年就业危机,又是过气明星,又是咸鱼翻身。影片所用的故事桥段,都是些隔夜冷饭,再加工,再打磨。

为什么又说不俗套?许多同类型的喜剧作品都是平铺直叙,一是一,二是二,落于俗套,无可厚非。这部影片则是假戏真做,真亦假,然后时而穿插些戏中戏,令人观众眼前一亮。

最后看笑料

笑料的质量与层次是喜剧影片的关键之一。在故事情节简单、易猜的背景下,笑点就是吸引观众眼球的重中之重。本作从开场的吻戏,到中段Mindhorn在警察局利用电话与罪犯周旋,及最后Mindhorn VS 真凶。稳扎稳打,笑料的包袱一一解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不失戏剧的连贯性,又增添了作品的幽默感。

写在最后,作为一部纯粹意义的搞笑片,蛮好侦探完美再现了经典英式喜剧的一切,让荧幕前的你我他,在欢声笑语之后又不失小小的思考,值得推荐。

相信《观《荒蛮故事》有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荒石园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