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 地图 > 观后感

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28 来源:互联网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快乐来自于视觉,观影即是如此,观赏作品的同时也是与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共鸣,欣赏了作品以后,光有零星的思索还不够,这时需要认真地写一篇观后感。没有比写观后感的这种形式,能让我们成长得更多。应该怎么写好一篇的观后感呢?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杨善洲电影观后感,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篇一: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曾经在戏文中有一位七品芝麻官唱到:“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看了曾经是地委书记杨善洲的事迹,使人有“当官不为民谋利,不如直接去经商”的感叹,能这样的官员,反而还显得“堂堂正正”。

在大多数人为生存忙于生计,为治疗忙于奔走,为就业到处碰壁,为安居忙于房贷的时候,杨善洲的事迹不如说是一个巨大的反差。现今一些为官者,忙于权钱交易,大有不为现金是愚痴的感慨,并且求官、求财、求名,求色无一不想为之。不知进退,不知当为不当为,更不知社会资源有限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当社会资源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时候,势必形成大多数人的生存压力。现金为王,利滚利,钱滚钱,有钱的人富得流油,各色高级轿车驰骋在大都市的道路上,不断张显其飞扬跋扈的显贵品质。与此同时,忙碌的民众,贫病交加的老幼,挤着公交车,骑着自行车,也在各色道路上顽强挣扎地活着。这就是一个民族。假如没有这些平凡的劳动者,也就无飞黄腾达者,然而,腾达的人总是忘了平凡者。没有平凡的基石,怎么会有长久的飞黄?

杨善洲是明白人,身有余力,甘于“绿大地”。护得一方水土,也养了一方人。死有何叹!比起那些只知聚财,拥财,费财,搜财的人不知要好千百倍!因他知道进退,知道为官要有名节要自爱的道理。不居功自傲,不以权谋私,为后人留得一片青山绿水,看得长远!而不是像某些干部,好大喜功,以权谋私,拉帮结派,打击良善,不断为自己做出“绝后”的行为来。

这样的时代像杨善洲这样的人已经很少了,作为拥有深厚的文化传统的民族来说,他的行为算不了什么,只不过是完成了一个人应尽的本份与为官的责任。

时代需要的就是做为人的本份与责任,如此才有一个民族的自豪与未来。而不是见利一哄而起,无利一哄而散,为利争斗不休……

展望未来,唯有家和万事兴,让利、互利、共盈,留有余地,知进退者,才得长久。

篇二: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我在公司电脑上看了电影《杨善洲》,电影结束后,影片中无数的情节却依旧萦绕在脑海,不时浮现。在观影中,我好几次泪湿眼眶。电影带给我的感动充盈在胸间,不是电影取景多么优美,也不是用了多少浓墨重彩的夸张还是渲染,仅仅是剧中的人物带给我的无法形容的震撼。

杨善洲在当地委书记的时候,常拄着棍子,亲身到田间走访。试验田的比赛结束后,他们把优秀经验“双龙出海”水稻插秧法传授给大家,但来到村里,见秧苗依旧插的凌乱,得知村民们不熟悉又觉得麻烦,便亲自脱掉鞋子下到田里作示范,秧苗插得又直又好。村长发现是地委书记亲来指导时,杨善洲对他说:村长官不小,这一村的地都归你管,这“双龙出海” 每亩可以提高产量百八十斤,你能保证这村里的田都能用这种插法吗?村长答:一定能。杨善洲连连说好,搓搓手上的泥巴,高兴地上坎拎着鞋子挥手离去了,当他走时,笑闹的村民们才知道他是书记杨善洲。

还有一次,保山遭遇大旱,百姓面临庄稼无水灌溉,即将绝收的困境,杨善洲要求全部水库开闸放水,一切责任他来承担。他一直说:“老百姓的饭碗比我们的脸面来的重要。”当发现水还是不够时,他果断召集现场的地委委员开临时会议,举手表决将修建办公楼的经费挪作打水井。他说:“当老百姓的饭碗都空了,我们坐在亮亮堂堂的办公楼里,我们的良心能过的去吗?”一场大雨解决了他们的困境,大雨中他和百姓们说:我们以后不靠天,不靠地,我们自己当龙王。退休后他用他的余生践行了他的承诺。

一个人身居高位时,手握大权,必将面对更多的诱惑,但杨善洲的选择总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没有丝毫犹豫,没有任何私心。

杨善洲退休了,他不住的向上级举荐有能力又办实事的牛副书记,上级笑着说:地方上的建议我们会好好考虑,你还是说说自己吧。他笑着说:昆明我就不去了,以前在职,听组织安排,现在退休了,想自己管自己,我要上大亮山种树去。他回到家乡,组织群众看了一场电影《庐山恋》。电影放完时,他问大伙:“电影好不好看?”大伙笑答:“好看!”他又说:“电影好看是因为庐山上的树美呀,你们想不想我们大亮山也像庐山一样美?现在大亮山上的树,像秃子头上的毛,没有几根。你们用土地入股,我来出苗子,种出树你们分红好不好?”有人问道:“那你分多少咧?”他淡淡一笑,道:“我有工资,什么也不要。”大伙在怀疑时,他帮忙挑过水的老伯站出来说:合同什么的,我不管,反正我签。了解他的人们纷纷要求加入,大伙也都决定签订植树合同,自此也开始了他漫长的种树征途。

在大亮山种树,不像想像中那么一帆风顺。南坡的树苗成批的死掉,飞机草随风传播挤占了树苗的生存空间。他告诉大家不要灰心,潜心摸索解决办法,召集大家一起补上根系高于五十厘米的树苗,成功地迈过了这个难关,;树苗来源匮乏,他建议到大街上捡果核作种子。有人说:杨书记,多丢人啊。他笑说:低着头捡,我不说,谁知道我还当过地委书记。五万多亩树林,每一株树无不浸透他的心血,他把它们捐赠给国家后,抚摸着他们,像是看着自己孩子,脸上浮现出慈爱的神情,挥手说:好好长。当听他说“你们长大了,我老了,照顾不了你们了”的时候,我不禁泪流满面。

为了公,为了百姓的事,杨善洲不遗余力;为了私,为自家孩子的调动,他“无动于衷”。电影中和他一起上山种树的周波把一群在山上玩火的孩子带到他面前,他得知山上小学的代课老师多年没有转正,纷纷离职,孩子们无学可上。这时他动用自己的影响力,喊来教育、人事、劳动各部门的头头脑脑上山,托他们解决老师们的编制问题,拜托他们为山里的教育留住了人才。他的二女儿,为了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通过层层考试,只差一个章就可以办理调动手续,从来不求父亲的她哭着请求他帮忙:“那么多代课老师您都帮忙转正了,我就差一个章了,山上的孩子没有老师不行,我的孩子就能没有妈妈?您就帮我一回吧”。杨善洲无奈地坐在小板凳上:“这是两码事啊,这章没法盖啊。”最终,女儿掩面而去。我相信只要杨善洲张口,这个章肯定能盖上,毕竟女儿所有考试都通过了,可此时的他却沉默了。他坚守着他公私分明的原则,从未曾想过动用关系为自己谋一丝半点福利,这也许让许多人为之汗颜吧。

电影的结尾以2010 年西南大旱的一幕告终,保山因植被良好,当地居民不愁水喝,外地来此取水的车辆排成了长队,此时的杨善洲已躺在病榻上,起不了身了。但是人民没有忘记他,来医院看望的人站满医院门前,他当年帮忙挑过水的老伯说:杨书记,我来给你送礼了。他将从山上挑来的干净的水,递到他跟前,大声说:“你没有白吃国家公粮!”

杨善洲走了,他留下一座价值3 亿多元、5 万6 千多亩的林场,八十个大山头、一百七十二个小山头满眼的绿色。他留下了一心为公、百折不挠的工作作风,他虽瘦弱的身躯却留给我们一个高大的背影,也用一生践行着他对党对人民的承诺,他用一生铸就了伟大。

篇三: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近期,在单位的组织下,我们观看了《杨善洲》这部电影。影片讲述了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的真实故事,他的无私奉献,他的清正廉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一位地委书记,在任时,杨善洲狠抓农业,专注民生,即使退休了,他仍不忘记为自己的家乡做出贡献。他不顾家人的不理解,放弃了在城市安享晚年的机会,带着自己的满腔热血回到大亮山植树造林。他亲自带头绿化荒山,种下了希望,造福了子孙。在荒山重披绿装之后,他又无私地将自己艰辛付出20 余年价值3 亿的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了政府。

作为一名干部,杨善洲留给老百姓最深刻的印象,不是主席台上的身影,也不是报纸电视中的排名座次,而是身边经常带的那把小锄头,高高挽起的裤腿,草帽下黝黑的脸庞,以及生活中的那份平淡。他吃苦耐劳,亲自下田示范插秧,为了节约出买果树种子的钱,亲自到大街上俯身拾捡果核;他严于律己,不为自己女儿的工作谋私,不滥用公车公油。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光辉的“公仆”形象。

影片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最后一幕。当杨善洲积劳成疾入院后,大亮山的人民都赶来看他。一碗水,一碗来自大亮山的水,从一双双手中递到了坐在轮椅上的杨善洲面前。看着这碗水,你想到了什么?你是否想起那曾经旱灾严重靠天吃饭的大亮山,想起背着锄头爬山的那个单薄身影,抑或是想起现在年年丰收的大亮山?这一碗水里,承载的是杨善洲多年的辛酸与汗水,同时,也满载着大亮山人民对杨善洲的感激之情。

我相信,像杨善洲这样的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干部还有很多。是他们,怀揣为民之心,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也是他们,讲求奉献精神,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也同样是他们,为我们永远铭记!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扩展阅读

《杨善洲》观后感


《杨善洲》观后感

前段时间,来到电影院观看红色电影《杨善洲》,我深受教育,灵魂再次受到冲击。

《杨善洲》主要讲了杨善洲书记在职时开发了滇西粮仓、引水抗旱、举行割稻比赛并且帮助农民提高稻子的年产量;他离职时放弃去敬老院过舒适的生活,选择回到家乡并和乡亲们在大亮山这座荒山、在恶劣的条件下开拓了绿色奇迹,使大亮山树木成荫,生机勃勃。杨书记到临终还一直关注家乡的旱情和绿化情况,使人感动。

杨善洲原来是云南省保山市地委书记,他几十年如一日,无论是在职期间还是退休以后,他始终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始终公而忘私、廉洁奉公。退休后,他主动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0多年,逐步建成了占地面积约5。6万亩的大亮山林场。2009年4月,他将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

在影片开始时,杨善洲老书记说了一句话:有些干部只是吃群众的饭,不给群众办实事,那不是白吃群众的饭吗?在缺水的时候,他带领着群众和干旱作斗争,在我眼中他很勇敢,和天斗、和地斗、和那人见人怕的灾难斗,然而,他们奋斗的行为感动了上天,旱灾严重时,夜里下了一场及时雨,他告诉大家说:群众们啊,这一次是老天救了咱们!以后咱们要不靠天、不靠地,自己做自己的龙王。

经过努力,他们不但战胜了灾难,而且创造了粮食丰收。这需要多么大的力量啊!在救灾的时候,杨善洲把政府办公楼工程停建了,为的就是给群众留出宝贵的救灾资金。杨善洲老书记退休后,在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把一个荒山改天换地改造成了一座树木成荫的绿山。一干就是22年,这需要多么大的精神和耐力啊!

电影中的两个情节使我对杨书记肃然起敬:

第一件事是杨书记的女儿结婚后和丈夫因为工作单位不同,两地分居,已有七年之久,他的女儿是一名老师,通过考试本早都可以调到中心小学,但因为缺少一个盖章,一直没有调走。所以女儿哭着请求父亲帮帮她,把这个章盖了,但老书记就是不同意。于是,女儿对他说:你造林都可以,为什么我不可以?造林是市里已经批准了的,是公事!公是公,私是私,二者就是不同的概念嘛!老书记心平气和地说。女儿见说不动父亲,只好生气地走了!这,就是公私分明的好书记。

另一件事是在植树造林刚开始时,欠了政府几万元钱,老书记为尽快还上这笔钱,就对一同上山的几位工友说:咱们一起去大街上捡果核吧,卖了可以换些钱。啊!太丢人了,何况您还是老书记。我是书记那是我说的,如果我不说谁知道我是书记,一点都不丢人,这件事自愿。杨书记说完便扭头走了。这,就是既平凡又伟大的好书记。

老书记始终坚守党的信念,尽心尽力把党的要求铭刻到生命里,落实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中。他的思想,他的事迹,无不闪耀着忠诚于党的光芒。长眠于青松翠柏间的老书记,给我们留下的是做人、做事的丰碑。小孩子知道种树的善洲老爷爷;年轻人知道甘于奉献的杨善洲同志;中年人知道清廉务实的老书记;老年人知道节俭为民的好善洲。当看到李雪健老师身穿老书记那套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的中山装,我禁不住哭了,感叹李老师用精湛的演技再现了可亲可敬的老书记,让朴素的老书记形象广为人知。


教师电影《杨善洲》观后感


教师电影《杨善洲》观后感

杨善洲是谁?有什么特殊的经历值得我们关注?又有什么样的豪言壮举值得我们学习?带着疑问,在学校组织观看的电影《杨善洲》中,认真地学习了杨善洲的先进事迹,在观看中感悟,在感悟中感动。

在杨善洲的生涯中,他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惊天壮举,没有震撼人心的话语,有的只是一名基层地委书记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高度负责、对自己严格要求的高尚品质,他亲近群众忘我工作,在他平凡的事迹中却透彻出不平凡的精神;他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对党绝对的忠诚,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理想信念坚定,他一辈子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扎根基层、干事创业。

他退休后仍旧能够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2年,吃住在山上,用着十分简陋的生活用品,硬是靠着执着、顽强、勤奋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就了一番事业。但是最后杨善洲却将自己辛苦创办的林场无偿上交国家,他不沾林场一点好处,留下了宝贵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杨善洲正是靠着坚定的党性和崇高的精神品质,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创造出了宝贵物质财富和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杨善洲是一位地委书记,但他没有以权谋私、以势欺人,而是视百姓为亲人,一心为民办事;不在其位时他扎根大山植树造林,了却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主动发挥余热,为地方和国家创造出宝贵财富。杨善洲一生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清正廉洁,无私奉献,从不用手中的权力徇私情、谋私利,他不为妻子转城镇户口,不让女儿进城工作,这是一种朴素的情怀,是发自内心的人生追求,

杨善洲一腔热血、一身正气、一片丹心、一身坦荡,对党和人民事业无限忠诚、无限牵挂,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我要在工作岗位上,严格要求自己,要像杨善洲那样对事业有坚定信念,做人民放心、学生满意的合格教师;学习他锐意创新的时代风貌,在教育教学中不断的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做与时俱进的优秀教师。我要用杨善洲这面镜子,时常照一照自己在教师这个岗位上的表现,看一看是否对得起事业,找一找不足之处,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杨善洲身上闪耀的党性和人格光芒,值得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和反思,他永远是照亮我们成长的一盏明灯。在这盏明灯的指引下,我们会继续沿着他的足迹前进,实现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情怀。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多篇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一

2011年8月11日上午,为了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学习先进典型的热情,用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光辉形象和崇高精神,鼓励和鞭策大家以推进工作,机关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在红塔礼堂观看了影片《杨善洲》。

建党90周年献礼影片《杨善洲》是生活中的真实原型:原云南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5.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0%左右,价值3亿元的林场,最后将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

演员李雪健再演好书记。21年前,李雪健扮演的河南兰考县县委书记焦裕禄感动了无数人。21年后,他再次出演一位将毕生精力和心血奉献给群众的好书记——杨善洲。观众从自学洪、苏家祥身上读出了老书记身上恪守严谨的工作态度;从他的大女儿杨慧菊、小女儿杨慧琴身上读懂父亲为民舍小家的大爱无痕;无需加工、无需美化,故事的真实总能将感动最大化。电影《杨善洲》最终用100天的时间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项奇迹,成功塑造了一个永远把人民群众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前的领导干部形象。电影《杨善洲》塑造人物的手法有重要突破,是主旋律电影的一大进步。

源于生活、源于善洲老人身上的平淡真实的故事。电影镜头语言可圈可点。多次出现的杨善洲步履蹒跚脚踏山地的大特写、他那根简陋的“多功能”拐杖(量水深、钩树枝、挑种子)以及乡亲们众手相传的一瓢瓢水等意味深长的镜头均给试片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另外电影配乐十分精彩到位,牧歌一样的缥缈女声吟唱多次响起,营造出大亮山的神秘气息,为影片增色不少。

100分钟的《杨善洲》,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观看该电影使人的灵魂得到净化。胡锦涛总书记曾作出重要指示,“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老同志的优秀代表。”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杨善洲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向杨善洲学习,就要学习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一辈子”精神。有了“一辈子”精神,广大党员干部就能自觉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自觉实践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和精神追求,永葆先进性,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杨善洲观后感


篇一:杨善洲观后感

上周五傍晚,学校组织我们看了一部名为《杨善洲》的电影。说实话,看电影之前听说这是描述老革命老党员的片子,对其没什么兴趣。电影看完之后,也没有太大的震撼。不过,有一些触动,这两天总在我脑海中浮现。这也许,就是电影的成功之处吧。

电影《杨善洲》描述的是一位身为市地委书记的老党员,与民众一起抗旱,以及退休后放弃省里安排的优越的养老条件,回到家乡种树,造福父老乡亲的故事。这些事迹,当然让我对杨善洲这个人物充满崇敬。不过,对于出身农村的我,注意力却投在了电影里大量描述的农村生活上。同时,因为大学里接受过些电影电视制作的熏陶,所以,我一直以审视的目光观看着电影里的农村生活。最终,那农村生活没能给我太多的共鸣,倒是主演杨善洲这个演员的声音,把我感动了。

要我说的话,杨善洲这个人物得以塑造成功,应该归功于他的声音吧。那个淳朴、苍老、毫不做作的劳动人民真诚的声音,让我审视不出一点缺点来。从一开始在大亮山上与一位老倌对话的淳朴声音,到会议上对下属发号施令的强硬声音,再到与孙子对话的关切声音,自始自终都没让我反感,反而越发使我感动,这让我自己都觉得意外。有一个很小很小的细节,说出来也许也没有人会与我共鸣吧,但是确实感动了我。

当得知二女儿要结婚的时候,杨善洲到集市上为女儿买彩礼。进到一家店里,杨善洲对着正在忙着打算盘的女店员说:“那个被面给我看一下。”女店员边忙碌边稍抬起头的时候,杨善洲又补充说了一遍:“被面”。知道吗?就是他补充说一遍“被面”的那个声音把我感动了。也许很少有人能体会到,那个声音和举动,很真实的表现了一个老农民的形象。何况,他还不是一位老农民呢,他是市地委书记,完全没有半点官腔,能够想到女店员忙碌可能没听清楚他想要买什么。这种微妙的感动,难以言表,也许多倒几次片子看,会有人与我有同感吧。

篇二:杨善洲观后感

2日下午,党委组织党员观看了电影《杨善洲》。电影很感人,最让我动容的是她的二女儿与女婿因为工作关系一直两地分居,没有办法调到一起。分居七年后,有一次女儿有机会可以调回来,她求父亲让他帮忙盖一个章,杨善洲看着泪流满面求他的女儿,依然狠心而坚决地告诉她这个章没法给她盖。女儿最终哭着跑了。在身为一个党员干部与一位父亲间,他坚决地选择了前者,坚持了一个党员干部绝不谋私的原则,保持了党员干部的先进性,是党的群众路线忠实的践行着。

他生前清正廉洁,为了党和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死后两袖清风,将林场和国家给的奖金几乎全数捐出。他留给家人和后人的却是那永不磨灭的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相信很多看了这部电影,或者知晓杨善洲事迹的同志都无不为之感动。在感动的同时,身为党员的我们深深地反思,作为一个党员我们是否依然记得当初入党时的宣言: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我们是否时刻将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是否坚持了自己的原则,是否起到了党员的模范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老同志的优秀代表。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他学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我想我们应该自觉主动地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学习他工作的态度和崇高的品质。在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中,时刻谨记自己的誓言与职责,将党员的义务与责任落实到实践中,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争做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

篇三:杨善洲观后感

近日观看了《杨善洲》这部电影,讲述我党一位地委书记,在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用自己的辛劳,坚持22年如一日守候家乡植树造林的感人事迹,折射出当代的“愚公移山”精神,用共产党员的执着换来了一方水土的繁茂,无私坚持一辈子为社会和人民服务,他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是一身正气,问心无愧的共产党员。

“我只是在尽一名党员的职责,只要活着,我就有义务和责任帮群众办实事”。杨善洲说,“实在干不动了,只好把林场交还给国家,但这不是说我就退休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还是要接着帮老百姓办,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杨善洲精神最可贵之处,在于他一辈子追求理想、一辈子为人民服务。这样的追求地是真正的势头坚定,这样的服务才是真正的全心全意。退休后发挥余热,老有所为,造福一方百姓,让自己能够对得起共产党员的身份。杨善洲的一生,应该成为一名党员干部人生的镜鉴,时时刻刻对照、鞭策自己,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坚持执政为民不松懈,坚守共产党人本色不改变。

我要学习杨善洲精神,要像他那样在坚守中淬炼人格党性,在坚守中升华人生境界,踏踏实实干事业,勤勤恳恳为单位的发展竭尽全力,要像他那样自觉站稳党员立场,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把对工作的热爱化作创先争优的动力,岗位建功的成果,要像他那样襟怀坦荡、严格自律、廉洁奉公、甘于奉献,一辈子维护党的纯洁,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信任,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2篇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一)

"有些干部啊,白吃国家公粮了"影片开幕的一句话,足以让观影的人肃容。"是啊,不为百姓办实事儿,可不就是白吃公粮了"杨善洲书记的对白,也引导人不由自主地在心里自问:"我在自己的岗位上,做过了什么".电影《杨善洲》以这样看似随意但引人深思的对话开始,带领我们走近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恪尽职守、为民奉献的一生,让我在感动中感悟,在学习中自省。

"燕子南迁,地旱天干"杨善洲看着满天成群南飞的燕子担忧地念叨。杨书记从一个迁徙现象中,看到的不是自然的风景,而是保山的万亩旱地和当地农民的忧患,这让我看到了一个无时无刻不在思虑工作,无时无刻不在关注民生的干部楷模。我正式参加工作已近一年,曾经只是信奉并不断实践着培训老师所说的"快速熟悉工作环境、掌握工作技能"的要求,但真正投入工作才发现,仅仅"能工作"是不够的,还需要一种工作的"敏感性".这就要求我们要时刻心系工作、心系责任,不等到问题出现才被动地接受工作,而是能一叶知秋把工作坐在前头。

工作并不能单凭一腔热血和一股不管不顾的冲劲,更要讲究做事的方法。电影中,两个县为了开闸放水的问题发生争执,双方剑拔弩张。杨善洲到场后,只是看似轻巧地建议双方县长"换一下位置",两位县长互相考虑了下彼此的处境,最终握手言和,问题迎刃而解。杨善洲退休回到家乡大亮山,尽管指数的想法在他脑中早已形成,但并没有立刻发动群众上山植树,而是以一部当时风靡一时的电影《庐山之恋》,唤起了大家心中要改变山区面貌的激情。杨善洲正是在工作中秉持着依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的理念,不仅在职期间创造了一个"滇西粮仓",而且在退休后创造了一个"绿色大亮山".

杨善洲带头办起了大亮山林场,但从不从林场领取报酬,只拿几十元补贴,不仅如此,杨善洲甚至还经常要给林场贴钱。树苗要钱买,他就带头下山拣别人吃剩后吐掉的果核。在大亮山上,杨善洲的全部家当寥寥可数,吃食也只是黑乎乎的窝窝头和红薯。他在林场二十多年,无偿奉献了二十多年。而在移交林场时,他不沾一点好处,不带林场一根草。长诗《公仆本色》的题记里写道:"善洲,善人;善德,善行;善始,善终。挚爱,无限;大爱,无言;博爱,无疆;"是呀,清贫了一辈子,奉献了一辈子,坚守了一辈子这位老人就是"善"与"爱"的化身。他用质朴的言行诠释着党性,用执着的追求书写着对党的忠诚,用无私忘我的拼搏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他的善行、他的作风、他的精神,长成了一棵顶天立地的"雪松"!

草帽连纱帽,平凡铸伟大。杨善洲同志一生为草如兰,一尘不染香到骨;为木如松,两袖清风昭汗青。杨善洲用他的一生,自觉实践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和道德追求,为每一位党员干部树立起光辉的楷模。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二)

我看了电影《杨善洲》后,心灵震撼了,被他的的事迹感动得泪眼模糊,我是一个不善于写电影观后感的人,但这一次,我怀着感动和崇敬的心,写了如下文字,不为别的,只为我们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太缺少这种精神的人——一种有着像他哪样有着如此家、国情爱的人,缅怀逝者,警示生者。

杨善洲,一位云南保山市老地委书记,退休之后,放弃了到大城市安度晚年的机会,回到家乡植树造林,没要国家投资一分一厘,全部自己筹资,承包大亮山,临死之时,他把自己经营20多年,现值1亿,林木成材后价值3亿多元的林场无偿地捐赠给国家。这种奉献精神,不正是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的真实体现吗?从杨老苍老的背影,我仿佛看到了我们共产党员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品质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繁荣昌盛的最基本原动力,从杨老的身上,我看到了我们民族的脊梁,共产党员的品质和国家的希望。

杨老是一个对党绝对忠诚,对人民绝对热爱的,他一生坚守信念,公而忘私,有着"先国后有家"理念,公道正派,从不以权谋私,胸怀天下,只有这样的境界,才能坚持数十年放弃功名利禄,默默上山承包荒山,植树造林,杨老一生淡泊名利,惟有此,他一生光明磊落,不为权、利、私情为困,活得堂堂正正,心底无私天地宽,试想,一个人如果整天围绕一个"私"字打转,整天被房子、票子、车子,位子搞得焦头烂额,他有这样的境界和气度来造福人民,我想恐怕会沦落成为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污吏,成为历史和人民的罪人。

有人说,杨善洲一生确实是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可他对不起自己的家人,说此话者,恐怕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命观,价值观和荣誉观,或许你根本就没有杨老那种包容万物的伟大胸襟,杨老虽然没有给妻子儿女留下什么可以值钱的东西,但留给儿女们那种清正廉洁、艰苦创业,甘于清贫,永恒坚持的人格精神胜似黄金白银,比房子位子值钱千万倍,杨老,你不要对自己的亲人感到愧疚,因为你给了他们比物质财富更加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将会从中受益一生,何况在你的心上,你深爱的大地是你的母亲,我们都是你的子女。

通过对杨善洲先进事迹的学习,我们要学习他那种淡泊宁静的心态,只有心态平和,才能有高远的境界,才能有天下为公的气魄,在实际工作,我们要立足自身岗位,着眼当下,做好本职,职业无高贱,做到极致就是事业,只有普通的岗位,没有平凡的人生,要像杨老那样活得有感天动地,不可浑浑噩噩一生,做一个对国家,对民族有贡献的人,当你老年回首往事时,最起码还有一二件值得自豪的事情。到那时,你会在心底里发出"自信人生数十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豪迈,不然只能庸俗地行尸走肉肉地白来世一遭。

我们要学习杨老那种坚韧不拨的品质,人生有不同选择,这本无可厚非,但一旦选定目标,就要不畏艰难险阻,坚定自己的意志,顽强拚搏,心态不能浮躁,勤恳耕耘,终能收获,在现实工作中,我们要热爱自己现在的本职工作,不能好高骛远,坚持不渝,艰苦奋斗,阳光总在风雨后,朝秦暮楚的人永远达不到人生与事业的成功。

当然,杨老身上的优良品质远不止如此,我们还要继续学习,从他先进事迹中汲取宝贵的精神财富,来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杨老瞑目吧,我们会继承您的遗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让大地永远山青水秀。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4篇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一)

"有些干部啊,白吃国家公粮了"影片开幕的一句话,足以让观影的人肃容。"是啊,不为百姓办实事儿,可不就是白吃公粮了"杨善洲书记的对白,也引导人不由自主地在心里自问:"我在自己的岗位上,做过了什么".电影《杨善洲》以这样看似随意但引人深思的对话开始,带领我们走近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恪尽职守、为民奉献的一生,让我在感动中感悟,在学习中自省。

"燕子南迁,地旱天干"杨善洲看着满天成群南飞的燕子担忧地念叨。杨书记从一个迁徙现象中,看到的不是自然的风景,而是保山的万亩旱地和当地农民的忧患,这让我看到了一个无时无刻不在思虑工作,无时无刻不在关注民生的干部楷模。我正式参加工作已近一年,曾经只是信奉并不断实践着培训老师所说的"快速熟悉工作环境、掌握工作技能"的要求,但真正投入工作才发现,仅仅"能工作"是不够的,还需要一种工作的"敏感性".这就要求我们要时刻心系工作、心系责任,不等到问题出现才被动地接受工作,而是能一叶知秋把工作坐在前头。

工作并不能单凭一腔热血和一股不管不顾的冲劲,更要讲究做事的方法。电影中,两个县为了开闸放水的问题发生争执,双方剑拔弩张。杨善洲到场后,只是看似轻巧地建议双方县长"换一下位置",两位县长互相考虑了下彼此的处境,最终握手言和,问题迎刃而解。杨善洲退休回到家乡大亮山,尽管指数的想法在他脑中早已形成,但并没有立刻发动群众上山植树,而是以一部当时风靡一时的电影《庐山之恋》,唤起了大家心中要改变山区面貌的激情。杨善洲正是在工作中秉持着依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的理念,不仅在职期间创造了一个"滇西粮仓",而且在退休后创造了一个"绿色大亮山".

杨善洲带头办起了大亮山林场,但从不从林场领取报酬,只拿几十元补贴,不仅如此,杨善洲甚至还经常要给林场贴钱。树苗要钱买,他就带头下山拣别人吃剩后吐掉的果核。在大亮山上,杨善洲的全部家当寥寥可数,吃食也只是黑乎乎的窝窝头和红薯。他在林场二十多年,无偿奉献了二十多年。而在移交林场时,他不沾一点好处,不带林场一根草。长诗《公仆本色》的题记里写道:"善洲,善人;善德,善行;善始,善终。挚爱,无限;大爱,无言;博爱,无疆;"是呀,清贫了一辈子,奉献了一辈子,坚守了一辈子这位老人就是"善"与"爱"的化身。他用质朴的言行诠释着党性,用执着的追求书写着对党的忠诚,用无私忘我的拼搏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他的善行、他的作风、他的精神,长成了一棵顶天立地的"雪松"!

草帽连纱帽,平凡铸伟大。杨善洲同志一生为草如兰,一尘不染香到骨;为木如松,两袖清风昭汗青。杨善洲用他的一生,自觉实践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和道德追求,为每一位党员干部树立起光辉的楷模。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二)

我看了电影《杨善洲》后,心灵震撼了,被他的的事迹感动得泪眼模糊,我是一个不善于写电影观后感的人,但这一次,我怀着感动和崇敬的心,写了如下文字,不为别的,只为我们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太缺少这种精神的人——一种有着像他哪样有着如此家、国情爱的人,缅怀逝者,警示生者。

杨善洲,一位云南保山市老地委书记,退休之后,放弃了到大城市安度晚年的机会,回到家乡植树造林,没要国家投资一分一厘,全部自己筹资,承包大亮山,临死之时,他把自己经营20多年,现值1亿,林木成材后价值3亿多元的林场无偿地捐赠给国家。这种奉献精神,不正是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的真实体现吗?从杨老苍老的背影,我仿佛看到了我们共产党员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品质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繁荣昌盛的最基本原动力,从杨老的身上,我看到了我们民族的脊梁,共产党员的品质和国家的希望。

杨老是一个对党绝对忠诚,对人民绝对热爱的,他一生坚守信念,公而忘私,有着"先国后有家"理念,公道正派,从不以权谋私,胸怀天下,只有这样的境界,才能坚持数十年放弃功名利禄,默默上山承包荒山,植树造林,杨老一生淡泊名利,惟有此,他一生光明磊落,不为权、利、私情为困,活得堂堂正正,心底无私天地宽,试想,一个人如果整天围绕一个"私"字打转,整天被房子、票子、车子,位子搞得焦头烂额,他有这样的境界和气度来造福人民,我想恐怕会沦落成为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污吏,成为历史和人民的罪人,有人说,杨善洲一生确实是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可他对不起自己的家人,说此话者,恐怕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命观,价值观和荣誉观,或许你根本就没有杨老那种包容万物的伟大胸襟,杨老虽然没有给妻子儿女留下什么可以值钱的东西,但留给儿女们那种清正廉洁、艰苦创业,甘于清贫,永恒坚持的人格精神胜似黄金白银,比房子位子值钱千万倍,杨老,你不要对自己的亲人感到愧疚,因为你给了他们比物质财富更加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将会从中受益一生,何况在你的心上,你深爱的大地是你的母亲,我们都是你的子女。

通过对杨善洲先进事迹的学习,我们要学习他那种淡泊宁静的心态,只有心态平和,才能有高远的境界,才能有天下为公的气魄,在实际工作,我们要立足自身岗位,着眼当下,做好本职,职业无高贱,做到极致就是事业,只有普通的岗位,没有平凡的人生,要像杨老那样活得有感天动地,不可浑浑噩噩一生,做一个对国家,对民族有贡献的人,当你老年回首往事时,最起码还有一二件值得自豪的事情。到那时,你会在心底里发出"自信人生数十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豪迈,不然只能庸俗地行尸走肉肉地白来世一遭。

我们要学习杨老那种坚韧不拨的品质,人生有不同选择,这本无可厚非,但一旦选定目标,就要不畏艰难险阻,坚定自己的意志,顽强拚搏,心态不能浮躁,勤恳耕耘,终能收获,在现实工作中,我们要热爱自己现在的本职工作,不能好高骛远,坚持不渝,艰苦奋斗,阳光总在风雨后,朝秦暮楚的人永远达不到人生与事业的成功。

当然,杨老身上的优良品质远不止如此,我们还要继续学习,从他先进事迹中汲取宝贵的精神财富,来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杨老瞑目吧,我们会继承您的遗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让大地永远山青水秀。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三)

电影《杨善洲》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党员干部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由始至终奉行和履行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而恰恰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在退休之后还想着为家乡父老深山造林,真正做到老有所为,为党旗添彩,为子孙后代留下无形的财富。看完影片后我感触颇多,以下就我看完影片的个人想法和思想认识;

一、在思想上认清自己,深化自己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看电影发现杨善洲同志从政时间不算短,但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保持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准则时刻鞭策自己。虽然在退休前贵为地方的一把手,却从不为私某一分私利,哪怕面对子女的不理解也在所不惜。而恰恰是退休之后的那种舍小家而顾大家,为国家和家乡事业上不留余力,无私奉献自己的一切最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虽然我作为一个普通党员,必须深刻的认识自身的不足,做一次深刻的检讨,学习杨善洲同志为公为民的那种无私奉献精神,积极向上,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工作氛围。在工作岗位上时刻忘以一个带头人的作用带动身边的同事积极努力的开展各项工作,真正做到想干事,会干事,能共事,干成事还要不出事。

二、珍惜每次工作的机会,把每次的工作当作学习的过程

作为一个供水人容不得我们出错,每一个错误都直接影响我们的产品——自来水,它会对来自千家万户健康状况得不到保障。我们只有时刻严格把关,严记我们是一名合格有责任心的供水人才能带动身边的每一个人,并把每次工作都作为学习的过程。通过关心和爱护身边的人,能力所能及为其排忧解难,才能真正形成一条绳,通过大家的不断努力才能在行业中处于优势。

三、进一步优化安全生产

每个人都知道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有了安全生产不一定有了一切,而一旦没有安全生产就会没有一切。而在这当中我们就要学习杨善洲同志的那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时刻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防止各项安全事故的发生,严格按照各项生产规范操作,把不安全的事故处理在萌芽状态。努力提高自身的执行力,明晰自身的价值所在,充分理解自身的使命和责任。在岗位上尽心尽力使自己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前进道路上一个普通推手。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四)

全体组工干部一起观看了电影《杨善洲》,这是我时隔3年后再次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观看这部影片,感触颇多。

首先是感动。虽然杨善洲老地委书记的先进事迹已是耳熟能详,但再次重温他的一言一行,内心深处仍然充满了感动和钦佩:"救济粮再难吃也得吃,老百姓的饭碗比咱们的脸面重要!" 、"不靠天,不靠地,我们要自己当龙王!"、"不行,定的规矩什么时候都不能破!"、"人不能太把自己当回事!"、"我死了以后,骨灰分成三份,一份扔在清平洞,那是我革命的起点;一份扔在大亮山那个雪松下,那是我工作的终点;再一份你们替我保管好,最后把它和你们的妈妈搁在一起,我就可以永远和她在一起了……"从老书记的一言一行,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是实事求是的作风,什么是战天斗地的魄力,什么是廉洁自律的表率,什么是谦虚谨慎的品质,什么是公而忘私的情怀……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对我们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过去没有过时,现在没有过时,将来也不会过时。

其次是感触。电影《杨善洲》以"找水"开篇,以"送水"结局。这里的"水"既是解干旱之水,更有暗喻人民群众之意。唐太宗李世民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杨善洲作为一名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从任职时千方百计带领老百姓抗旱救灾,到卸任后带领一帮子人义无反顾上大亮山植树造林,建造了一座永不干涸的循环水库,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一片片绿水青山,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崇高品质和弥足珍贵的精神激励!实践证明,我们党只有深入群众才会"鱼得水",如果脱离群众必然"树断根",群众路线就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无论是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还是在各项工作中,我们必须把群众呼声当作努力方向,把群众支持当作力量源泉,把群众满意当作最高标准。唯有这样,党的事业才会根深蒂固、枝繁叶茂!

最后是感悟。我们向先辈先进学习,不能光会感动不见行动。所谓知行合一,就是要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观看影片《杨善洲》,有的人似有所悟、见解颇深,过后却浑浑噩噩、毫无长进!有的人眼含泪花、感动不已,过后却及时行乐、空留感叹!有的人暗下决心、信誓旦旦,过后却依然如故、我行我素……,这种学习没有任何实际功效!

我们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就是要以杨善洲同志为镜子,认真查找"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正视差距、剖析根源、奋勇当先;就是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就是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标杆,在其位、谋其职、尽其责,善思善行、善做善成、善始善终,用实实在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成效取信于民!

电影杨善洲观后感4篇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一)

"有些干部啊,白吃国家公粮了"影片开幕的一句话,足以让观影的人肃容。"是啊,不为百姓办实事儿,可不就是白吃公粮了"杨善洲书记的对白,也引导人不由自主地在心里自问:"我在自己的岗位上,做过了什么".电影《杨善洲》以这样看似随意但引人深思的对话开始,带领我们走近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恪尽职守、为民奉献的一生,让我在感动中感悟,在学习中自省。

"燕子南迁,地旱天干"杨善洲看着满天成群南飞的燕子担忧地念叨。杨书记从一个迁徙现象中,看到的不是自然的风景,而是保山的万亩旱地和当地农民的忧患,这让我看到了一个无时无刻不在思虑工作,无时无刻不在关注民生的干部楷模。我正式参加工作已近一年,曾经只是信奉并不断实践着培训老师所说的"快速熟悉工作环境、掌握工作技能"的要求,但真正投入工作才发现,仅仅"能工作"是不够的,还需要一种工作的"敏感性".这就要求我们要时刻心系工作、心系责任,不等到问题出现才被动地接受工作,而是能一叶知秋把工作坐在前头。

工作并不能单凭一腔热血和一股不管不顾的冲劲,更要讲究做事的方法。电影中,两个县为了开闸放水的问题发生争执,双方剑拔弩张。杨善洲到场后,只是看似轻巧地建议双方县长"换一下位置",两位县长互相考虑了下彼此的处境,最终握手言和,问题迎刃而解。杨善洲退休回到家乡大亮山,尽管指数的想法在他脑中早已形成,但并没有立刻发动群众上山植树,而是以一部当时风靡一时的电影《庐山之恋》,唤起了大家心中要改变山区面貌的激情。杨善洲正是在工作中秉持着依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的理念,不仅在职期间创造了一个"滇西粮仓",而且在退休后创造了一个"绿色大亮山".

杨善洲带头办起了大亮山林场,但从不从林场领取报酬,只拿几十元补贴,不仅如此,杨善洲甚至还经常要给林场贴钱。树苗要钱买,他就带头下山拣别人吃剩后吐掉的果核。在大亮山上,杨善洲的全部家当寥寥可数,吃食也只是黑乎乎的窝窝头和红薯。他在林场二十多年,无偿奉献了二十多年。而在移交林场时,他不沾一点好处,不带林场一根草。长诗《公仆本色》的题记里写道:"善洲,善人;善德,善行;善始,善终。挚爱,无限;大爱,无言;博爱,无疆;"是呀,清贫了一辈子,奉献了一辈子,坚守了一辈子这位老人就是"善"与"爱"的化身。他用质朴的言行诠释着党性,用执着的追求书写着对党的忠诚,用无私忘我的拼搏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他的善行、他的作风、他的精神,长成了一棵顶天立地的"雪松"!

草帽连纱帽,平凡铸伟大。杨善洲同志一生为草如兰,一尘不染香到骨;为木如松,两袖清风昭汗青。杨善洲用他的一生,自觉实践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和道德追求,为每一位党员干部树立起光辉的楷模。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二)

我看了电影《杨善洲》后,心灵震撼了,被他的的事迹感动得泪眼模糊,我是一个不善于写电影观后感的人,但这一次,我怀着感动和崇敬的心,写了如下文字,不为别的,只为我们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太缺少这种精神的人——一种有着像他哪样有着如此家、国情爱的人,缅怀逝者,警示生者。

杨善洲,一位云南保山市老地委书记,退休之后,放弃了到大城市安度晚年的机会,回到家乡植树造林,没要国家投资一分一厘,全部自己筹资,承包大亮山,临死之时,他把自己经营20多年,现值1亿,林木成材后价值3亿多元的林场无偿地捐赠给国家。这种奉献精神,不正是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的真实体现吗?从杨老苍老的背影,我仿佛看到了我们共产党员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品质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繁荣昌盛的最基本原动力,从杨老的身上,我看到了我们民族的脊梁,共产党员的品质和国家的希望。

杨老是一个对党绝对忠诚,对人民绝对热爱的,他一生坚守信念,公而忘私,有着"先国后有家"理念,公道正派,从不以权谋私,胸怀天下,只有这样的境界,才能坚持数十年放弃功名利禄,默默上山承包荒山,植树造林,杨老一生淡泊名利,惟有此,他一生光明磊落,不为权、利、私情为困,活得堂堂正正,心底无私天地宽,试想,一个人如果整天围绕一个"私"字打转,整天被房子、票子、车子,位子搞得焦头烂额,他有这样的境界和气度来造福人民,我想恐怕会沦落成为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污吏,成为历史和人民的罪人,有人说,杨善洲一生确实是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可他对不起自己的家人,说此话者,恐怕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命观,价值观和荣誉观,或许你根本就没有杨老那种包容万物的伟大胸襟,杨老虽然没有给妻子儿女留下什么可以值钱的东西,但留给儿女们那种清正廉洁、艰苦创业,甘于清贫,永恒坚持的人格精神胜似黄金白银,比房子位子值钱千万倍,杨老,你不要对自己的亲人感到愧疚,因为你给了他们比物质财富更加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将会从中受益一生,何况在你的心上,你深爱的大地是你的母亲,我们都是你的子女。

通过对杨善洲先进事迹的学习,我们要学习他那种淡泊宁静的心态,只有心态平和,才能有高远的境界,才能有天下为公的气魄,在实际工作,我们要立足自身岗位,着眼当下,做好本职,职业无高贱,做到极致就是事业,只有普通的岗位,没有平凡的人生,要像杨老那样活得有感天动地,不可浑浑噩噩一生,做一个对国家,对民族有贡献的人,当你老年回首往事时,最起码还有一二件值得自豪的事情。到那时,你会在心底里发出"自信人生数十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豪迈,不然只能庸俗地行尸走肉肉地白来世一遭。

我们要学习杨老那种坚韧不拨的品质,人生有不同选择,这本无可厚非,但一旦选定目标,就要不畏艰难险阻,坚定自己的意志,顽强拚搏,心态不能浮躁,勤恳耕耘,终能收获,在现实工作中,我们要热爱自己现在的本职工作,不能好高骛远,坚持不渝,艰苦奋斗,阳光总在风雨后,朝秦暮楚的人永远达不到人生与事业的成功。

当然,杨老身上的优良品质远不止如此,我们还要继续学习,从他先进事迹中汲取宝贵的精神财富,来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杨老瞑目吧,我们会继承您的遗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让大地永远山青水秀。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三)

电影《杨善洲》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党员干部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由始至终奉行和履行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而恰恰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在退休之后还想着为家乡父老深山造林,真正做到老有所为,为党旗添彩,为子孙后代留下无形的财富。看完影片后我感触颇多,以下就我看完影片的个人想法和思想认识;

一、在思想上认清自己,深化自己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看电影发现杨善洲同志从政时间不算短,但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保持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准则时刻鞭策自己。虽然在退休前贵为地方的一把手,却从不为私某一分私利,哪怕面对子女的不理解也在所不惜。而恰恰是退休之后的那种舍小家而顾大家,为国家和家乡事业上不留余力,无私奉献自己的一切最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虽然我作为一个普通党员,必须深刻的认识自身的不足,做一次深刻的检讨,学习杨善洲同志为公为民的那种无私奉献精神,积极向上,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工作氛围。在工作岗位上时刻忘以一个带头人的作用带动身边的同事积极努力的开展各项工作,真正做到想干事,会干事,能共事,干成事还要不出事。

二、珍惜每次工作的机会,把每次的工作当作学习的过程

作为一个供水人容不得我们出错,每一个错误都直接影响我们的产品——自来水,它会对来自千家万户健康状况得不到保障。我们只有时刻严格把关,严记我们是一名合格有责任心的供水人才能带动身边的每一个人,并把每次工作都作为学习的过程。通过关心和爱护身边的人,能力所能及为其排忧解难,才能真正形成一条绳,通过大家的不断努力才能在行业中处于优势。

三、进一步优化安全生产

每个人都知道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有了安全生产不一定有了一切,而一旦没有安全生产就会没有一切。而在这当中我们就要学习杨善洲同志的那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时刻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防止各项安全事故的发生,严格按照各项生产规范操作,把不安全的事故处理在萌芽状态。努力提高自身的执行力,明晰自身的价值所在,充分理解自身的使命和责任。在岗位上尽心尽力使自己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前进道路上一个普通推手。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四)

全体组工干部一起观看了电影《杨善洲》,这是我时隔3年后再次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观看这部影片,感触颇多。

首先是感动。虽然杨善洲老地委书记的先进事迹已是耳熟能详,但再次重温他的一言一行,内心深处仍然充满了感动和钦佩:"救济粮再难吃也得吃,老百姓的饭碗比咱们的脸面重要!" 、"不靠天,不靠地,我们要自己当龙王!"、"不行,定的规矩什么时候都不能破!"、"人不能太把自己当回事!"、"我死了以后,骨灰分成三份,一份扔在清平洞,那是我革命的起点;一份扔在大亮山那个雪松下,那是我工作的终点;再一份你们替我保管好,最后把它和你们的妈妈搁在一起,我就可以永远和她在一起了……"从老书记的一言一行,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是实事求是的作风,什么是战天斗地的魄力,什么是廉洁自律的表率,什么是谦虚谨慎的品质,什么是公而忘私的情怀……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对我们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过去没有过时,现在没有过时,将来也不会过时。

其次是感触。电影《杨善洲》以"找水"开篇,以"送水"结局。这里的"水"既是解干旱之水,更有暗喻人民群众之意。唐太宗李世民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杨善洲作为一名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从任职时千方百计带领老百姓抗旱救灾,到卸任后带领一帮子人义无反顾上大亮山植树造林,建造了一座永不干涸的循环水库,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一片片绿水青山,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崇高品质和弥足珍贵的精神激励!实践证明,我们党只有深入群众才会"鱼得水",如果脱离群众必然"树断根",群众路线就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无论是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还是在各项工作中,我们必须把群众呼声当作努力方向,把群众支持当作力量源泉,把群众满意当作最高标准。唯有这样,党的事业才会根深蒂固、枝繁叶茂!

最后是感悟。我们向先辈先进学习,不能光会感动不见行动。所谓知行合一,就是要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观看影片《杨善洲》,有的人似有所悟、见解颇深,过后却浑浑噩噩、毫无长进!有的人眼含泪花、感动不已,过后却及时行乐、空留感叹!有的人暗下决心、信誓旦旦,过后却依然如故、我行我素……,这种学习没有任何实际功效!我们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就是要以杨善洲同志为镜子,认真查找"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正视差距、剖析根源、奋勇当先;就是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就是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标杆,在其位、谋其职、尽其责,善思善行、善做善成、善始善终,用实实在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成效取信于民!

杨善洲观后感模板11篇


本文为读后感大全推荐专题“杨善洲观后感”相关内容。

影视剧已经逐渐成为了我们的精神食粮,很多时候,我们在观赏作品的时候都会有一些想法。写观后感要做到自然真实,有感而发。写观后感可以从原作整体出发发表感想。您也对写好作品的观后感感到一头雾水吧!小编特别为你收集的“杨善洲观后感”,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杨善洲观后感【篇1】

周五晚上学院党支部组织我们全体预备党员观看了电影《杨善洲》。电影《杨善洲》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比以往所有文字记录更加鲜活的杨善洲,与其说这是对一位退休老干部先进事迹的深情刻画,还不如说这是对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最真实写照,影片中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画面,不得不让人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潸然泪下的感动。这使我不由得想到了焦裕录、孔繁森,他们都是党员干部的楷模,他们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们的精神永存。

杨善洲同志1952年11月入党,原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20__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杨善洲同志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担任保山地委领导,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

他出身贫寒、经历坎坷,做过石匠,饱尝了作为一个农民的所有辛酸苦辣。他凭着一腔热诚、脚踏实地的奋斗一步一步成长为领导干部后,但他从不以职务之便为家人和身边人员谋取任何私利。始终保持清正廉洁、艰苦朴素、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他一生艰苦朴素,时常是头戴竹叶帽、脚穿草鞋以普通群众的心态往来其间,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 他为官多年,从不以职务之便为家人和身边人员谋取任何私利。没有为家人安置工作和捞上一册农转非本本,连组织上给予的正常政策照顾也被他婉言拒绝了。他也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却把个人大量的积蓄投入到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上,他把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人民政府,县里要奖励他10万元,他坚决不要;市委、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又把大部分捐献给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

当我们大喊着为人民服务时,杨善洲早已身体力行,追赶在抗旱增产的田地里;当我们高唱着为社会主义奋斗终身时,杨善洲早已冲锋陷阵,奋战在民生战场的第一线;当我们嘻笑着为自己的尺寸之功邀功求赏时,杨善洲早已默然离去,隐身在满目苍翠的大山中。我们无法想象,能够这样感天动

地的,竟然是一位满头白发的黑瘦老人,我们不能忘却,影片中关于这位老人的很多记录曾无数次引发了我们内心的震撼,穿透了我们的心灵。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孙伟这样评价杨善洲:杨善洲的六十年告诉我们:大公无私、坚守信念、一生奉献依然是党员干部的根本。推选委员陈淮说:一个人能够给历史,给民族,给子孙留下些什么?杨善洲留下的是一片绿荫和一种精神!

感动中国颁奖辞这样写: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他学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杨善洲老书记的一生是艰苦奋斗、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他身体力行俯首甘为孺子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要求的业绩。通过学习他的事迹使我体会到,做好事业必须先做好人,必须端正心态,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不能好高骛远,必须从点滴做起,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勤勉敬业。我更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杨善洲观后感【篇2】

近期,在单位的组织下,我们观看了《杨善洲》这部电影。影片讲述了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的真实故事,他的无私奉献,他的清正廉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一位地委书记,在任时,杨善洲狠抓农业,专注民生,即使退休了,他仍不忘记为自己的家乡做出贡献。他不顾家人的不理解,放弃了在城市安享晚年的机会,带着自己的满腔热血回到大亮山植树造林。他亲自带头绿化荒山,种下了希望,造福了子孙。在荒山重披绿装之后,他又无私地将自己艰辛付出20 余年价值3 亿的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了政府。

作为一名干部,杨善洲留给老百姓最深刻的印象,不是主席台上的身影,也不是报纸电视中的排名座次,而是身边经常带的那把小锄头,高高挽起的裤腿,草帽下黝黑的脸庞,以及生活中的那份平淡。他吃苦耐劳,亲自下田示范插秧,为了节约出买果树种子的钱,亲自到大街上俯身拾捡果核;他严于律己,不为自己女儿的工作谋私,不滥用公车公油。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光辉的“公仆”形象。

影片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最后一幕。当杨善洲积劳成疾入院后,大亮山的人民都赶来看他。一碗水,一碗来自大亮山的水,从一双双手中递到了坐在轮椅上的杨善洲面前。看着这碗水,你想到了什么?你是否想起那曾经旱灾严重靠天吃饭的大亮山,想起背着锄头爬山的那个单薄身影,抑或是想起现在年年丰收的大亮山?这一碗水里,承载的是杨善洲多年的辛酸与汗水,同时,也满载着大亮山人民对杨善洲的感激之情。

我相信,像杨善洲这样的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干部还有很多。是他们,怀揣为民之心,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也是他们,讲求奉献精神,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也同样是他们,为我们永远铭记!

杨善洲观后感【篇3】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针对党内大量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现象,以解决作风问题入手,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活动。杨善洲同志在为民务实清廉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务实是他的工作作风,是他的优秀品格,他的一生政绩就是干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如何发扬杨善洲的务实作风,结合自身和工作实际,有以下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学习杨善洲恪守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在推动科研转型中,发扬务实的作风

社科事业是党的事业,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学习杨善洲就是要把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各项工作。务实的基础在于求真。要规划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的发展,首先要非常了解实情,把握存在问题的真实性、解决问题的环境和条件,才能确定符合实际的发展思路和目标。社科院从性质来看是务虚的机构,怎样做到务实,怎样发挥好智库的作用,我们提出通过建机制,促开放来进一步转变科研发展方式,使科研工作进一步从基础研究为主向有学理支撑的应用研究和决策咨询研究转变;从单纯的理论研究向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转变;从满足自身爱好的研究向为党委政府和社会服务的研究转变。更加注重研究云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加强前瞻性、战略性问题,以及有地方特色的理论问题研究。

二、学习杨善洲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在创新基层调研中,发扬务实的作风

务实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和实施群众路线的过程。要有好的科研成果,总结我院30多年科研经验,优秀的科研成果都是有大量的田野调查和省情、国情调查支撑的。如:50年代的少数民族大调查,为我国边疆少数民族政策和民族识别做出了贡献;80年代末和90年代的东南亚研究,推动了GMS的合作;90年代的省情调查,提出了云南“四高四低”的省情特征;90年代末本世纪以来的孟中印缅地区合作和南亚国情研究,催生出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概念。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要进一步转作风,创新开展基层调研,加强省情国情研究。积极开展周边国家情势调研,派出科研人员到周边国家,深入实地,获取第一手资料,获得有价值的调研成果。全院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与洲、市、县联合共建“社会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基地”的建设,在我院已有的9个科研与社会服务基地和13个洲市县分院和所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服务基地,启动“智库专家走基层活动”,力争在新农村建设、兴边扶贫、沿边开放、民族和谐示范、县域经济、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再出一批创新成果。

三、学习杨善洲反对形式主义、空谈阔论,在正学风改文风中,发扬务实的作风

针对一些科研人员存在的学习不认真、调查不深入、分析不到位、研究不透彻,研究成果针对性、时效性、可操作性和影响力不够、空谈理论等学风问题,我们要求党员、干部精研理论原文,不能满足于当二传手。坚决防止浮皮潦草、蜻蜓点水式的学习。要做到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并重,学术创新力和科研生产力并重,要在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上有所创新,提供有深厚学理支撑和基层实践支持的研究成果。正学风的关键是增强科研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研业务素质。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我院创建云南智库学习交流平台以来,已为全院和省直机关提供了有关“形势与政策”、“理论和方法”、“读书学习”、“基层宣讲”、“青年学术沙龙”等五大板块的学习交流活动。要进一步完善智库学习交流活动的方式和内容,加强社会科学阵地建设,为提升科研人员素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发挥积极作用。

向杨善洲学习,对于自己来说,就是坚定理想信念,以艰苦奋斗、不畏艰难,矢志不渝的精神做好社科事业的各项工作。前行的路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要通过艰苦努力才能实现“有为有位”。要把个人的抱负与所从事的社科事业联系起来,不抱怨、不埋怨,重在实践,贵在行动;身体力行,身先士卒、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要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刻警醒自己,达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目的。

杨善洲观后感【篇4】

为进一步弘扬先进典型,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人心,4月29日下午,我院组织全员党员及二层以上领导干部在院科技药剂楼7楼多功能厅集中观看了电影《杨善洲》。

电影向我们深情讲述了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在职时造出滇西粮仓,退休后还群众绿色奇迹”的故事,使广大党员干部感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为改善民生实现中国梦奉献自己的力量。

树是绿色,代表生命,说明环境。中国古人认为,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种树需要长远眼光。我有机会,有可能,也十分喜欢种树。记得,小时候,我们家的一个旁边邻居,是一个村支书,大约姓袁。他有一个习惯,如果在他们家的土地上,长出树来,他是舍不得砍,而是呵护其生长。我家建房子以后,后面就是公路,父亲在房子与公路之间长了几个树,并且盼望其成长,以后,公路部门还是砍了,种上他们自己的树,父亲十分惋惜。我妻子家的老房子,东南方有一颗很大的白果树,她说是她出生那年她父亲长的,非常好看。可惜,搬家以后树就没有了。有时候,人与树是有感情的!

干部看电影,《杨上洲》,看电影也是医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一部分,杨善洲的事迹还是使人感动的。最主要他矢志不渝种树,这个就缺少这样的人,人类就缺少这样的人。

杨善洲观后感【篇5】

5月21日,学院党委宣传部组织全体党员观看电影《杨善洲》,电影讲述了原云南保山地委书记的杨善洲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的先进事迹,诠释了一个共产党人60年如一日地对理想和信念的坚守。电影放映后在全院党员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争相谈论观后感受。在此,笔者相就观影后对工作的四点启示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工作中敢于承担责任。电影中,杨善洲在主持抗旱工作会议的时候,对于是否应开闸放水缓解旱情的事情,与会的同志产生了分歧;一方主张立即打开全区水库闸门,放水保苗,缓解旱情;另一方则考虑到水库容量只能保证几天的供应,过后将带来更大的用水困难,责任重大,无人敢承担此责任。此时,杨善洲同志的一句“这个责任我来承担吧”立刻打破僵局,开闸放水,使得旱情得到有效缓解。事情总是有正反两个方面,工作中的分歧也在所难免,与其双方各抒己见、相持不下,不如权衡利弊,敢于承担责任,打破僵局,才能为事情的顺利解决提供保证。

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处理工作中涉及的各方关系。工作中要避免用命令式的口吻和家长式的思维来处理同事之间或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多些“换位思考”、多些“设身处地”,多些“润物细无声”。电影中保山地区下辖的两个县,一个县是水源地,另一个县是该水源地的下游,两位县长为了两地的人畜饮水问题发生争执,双方群众也情绪激动、剑拔弩张。最终开闸放水,问题迎刃而解。工作中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困难,涉及方方面面的关系,尝试着转变思维路径,换个角度看问题,不禁是解决困难,协调关系的有益方法。

工作中依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事前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关心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保护好群众的积极性。电影中,杨善洲退休回到家乡大亮山,他没有立刻发动群众来上山植树,而是先为当地群众放映了一部当时风靡一时的电影《庐山之恋》,放映结束后,观众很容易将树木茂密的庐山和周围光秃的山峦做对比,心中油然而生要改变山区面貌的激情。杨善洲便号召大伙儿跟他一起去植树造林,绿化大亮山,同时向群众宣传了山地入股的合作经营模式,让大家认识到,植树造林既造福子孙后代,又有现实的收益,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植树造林过程中,杨善洲时刻关心周围的工友和群众,为年老患有关节炎的工友买药酒,为年轻的工友解决工作和婚姻问题,为当地山区的代课老师解决公办教师资格问题等,保护了群众的积极性。“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杨善洲正是在工作中秉持着依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的理念,不仅在职期间创造了一个“滇西粮仓”,而且在退休后创造了一个“绿色大亮山”。

重视学习,善于调查研究,决策科学。植树造林之初,由于“飞机草”等有害植物的侵袭,前期种下的树苗大片死亡,面对困难,杨善洲阅读农业科技书籍,认真调查研究,终于发现株高超过50公分的树苗由于根系发达,有害植物长不过它们,能有效抵御其侵蚀。从此便栽种株高大于50公分的树苗,问题得以解决。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党组织的热潮中,杨善洲以一位老共产党员的行动,诠释了“学习贯穿于工作始终”的精神内涵。

杨善洲观后感【篇6】

“山绿了,风沙就会小了,当代“愚公”杨善洲——电影《杨善洲》观后感。栽下一棵树,山就会绿一小块,栽下几棵树,就会绿一片,我就不信这山绿不起来。”

看到杨善洲的这句话,不禁让我想起了愚公移山。愚公为了移走家门口的两座大山,面对智叟的嘲笑曾自信的说;山是不会增长的,而他的子孙却是无穷的,他以无穷而战有涯,哪有不成功的道理。结果上天一感动,派了两个神仙将两座大山移走了。虽然上天没能伸出援手去大亮山植树造林,但如今的大亮山依旧是处处苍郁,而这样的功劳要归功于当代“愚公”杨善洲。

杨善洲是一位不甘寂寞,勇于挑战的一个劳模先锋。当自己可以安详晚年的时候,他却带领群众跑进了大山里植树造林,这一干就是22年,他把人生最美的晚霞都洒在了大亮山的山坡上……有人说,定国安邦者是英雄、厮杀疆场者是英雄,而杨善洲让5.6万亩的荒山变成了绿洲,同样也是英雄。

看过这部电影的人相信都会被当代“愚公”的大愚所感动,而杨老正是用他那大愚思想,书写着华丽的人生乐章。他用自己的行动履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义务,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而他的三愚人生,值得我们每位共产党员学习和借鉴。

一愚人生:功成而身不退,有功而身不居。

功成名遂身退这是古人常说的话,杨善洲在退休之后位子虽然退了,但身子却又转向了另一座高峰攀登。这是一个老当益壮、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老者,一个为子孙后代留下了5.6万亩青山的老人。有人说,杨善洲最可悲的是没有安详晚年。而对杨善洲来说,他没有虚度生命,更没有虚度晚年。他播撒了无数的生命,却不顾自己的生命老去,这是何等崇高精神?本来老人家退休后可以进省城安享晚年的,但他有功而不居,位退而身不退,始终坚持下乡上山,带领群众植树造林,观后感《当代“愚公”杨善洲——电影《杨善洲》观后感》。以青山作为生命终点的人,其大山会为之讴歌,其苍柏也会为之讴歌。

二愚人生:大公而无私,损己而利人。

做为一名地委书记,也算是地方上不小的干部,可杨善洲对于公车宁肯自己冒雨走路也不肯让公车向前多开一步,这是一位克己复礼的人,这是一位无私慎独的干部。看,即便是自己用车他也会打表,坚决不占国家一分便宜,坚决不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来为自己谋福利。

学校里挽留不住老师,他会找人帮着给老师转正;在大亮山上他宁可为自己的部下走后门,也坚决不为自己的女儿寻方便,甚至一个电话就可以帮女儿的事情他也不做。做为一个父亲这看似很无情,但他却恰恰教会了子女自己走路。

在收到20万奖励的时候,老人捐出了十六万,只给老伴儿留下4万,自己的子女更是一分没有。儿女也许有点不解,但杨老知道,他绝不会让子女去吃自己的青山。他懂得,只有让子女去亲自开辟青山,那片青山才会绿的更久。

三愚人生:居人所恶,为而不争。

看到群众插秧,作为地委书记的他会光着脚为群众做示范传技术;干革命干了几十年,他不慕城里安逸生活,却愿意与大山同眠;他很少回家,但却甘愿为民所累;为了节省开支,他可以到集贸市场捡果核,他可以去背个粪箕到村寨路上捡骡马粪。

古人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而杨老就是那善于驱下之水。正是他用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滋润了万物;正是他22年间让一座座秃山变成了一座座青山,而22年后他又将那价值3亿元的林场全部无偿上缴给了国家。20xx.11.26

杨善洲观后感【篇7】

近期,我观看了《杨善洲》这场电影,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不退志,坚持22年如一日守候家乡植树造林的感人事迹,我仔细读完了近万家的先进事迹介绍,每一个故事情节都令我感受至深,一位无私奉献、清正廉洁老地委书记的伟大光辉形象毅然树立在我的面前,令人肃然起敬。

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执着的人,一个无私的人,一个坚持一辈子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的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一个一身正气问心无愧的人。

这就是我眼中的杨善洲。造的是树林,留下的是精神力量。杨善洲1988年退休,之前是保山地委书记,退休后,他主动放下进城安享晚年的机会,甘当一名普普通通的义务植树者,带领地方群众植树造林。他努力克服无资金、无种苗等困难,一心扑在造林事业上,从未间断过,从未放下过,一干就是22年。一个人退休后植树造林也许并不鲜见,但一个地委书记退休后22年不间断植树造林,备受感动的是他能够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并努力做平凡而又有贡献的人。在造林过程中,他不是指挥家,而是除了当好策划人以外,和普通群众一样,一齐找树苗、种树苗,搭帐篷、住深山,同吃住、同劳动。杨善洲一心为民、不计报酬、终生奉献的高尚品格和坚定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执着信念,留下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卓然风范和浩然正气,留给后人一种由衷敬佩,更是一种激勇奋进、艰苦奋斗的精神动力和淡泊名利、大公无私的精神榜样。

靠的是党性,收获的是宝贵财富。共产党人最讲党性、最讲认真,杨善洲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正是这样,他能够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2年,这其中不知倾注了多少心血和汗水,他吃住在山上,用着十分简陋的生活用品,硬是靠着执着、顽强、勤奋实现了自我的理想,成就了一番事业。据统计,他在大亮山已建成林地总面积5。6万亩,林场经济价值到达3亿元。2011年杨善洲将自我辛苦创办的林场无偿上交国家。移交林场时,他不沾林场一点好处,不带走一根草,留下的是可观的绿色存款,留下了宝贵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杨善洲正是靠着坚定的党性和崇高的精神品质,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创造出了宝贵物质财政和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可想而知,只要坚定信念,讲求党性,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没有创造不了的奇迹,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深入学习杨善洲精神,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发扬务实执着精神,才能把我们的工作任务完成好。

树的是榜样,塑造的是廉政典范。杨善洲是我党培养的一位地厅级领导干部,其在位时可谓有权有势,但他没有以权谋私、以势欺人,而是视百姓为亲人,一心为民办事;不在其位时他扎根大山植树造林,了却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主动发挥余热,为地方和国家创造出宝贵财富。杨善洲一生两袖清风、清正廉洁,他不为妻子转城镇户口,不让女儿进城工作,退休时几乎没有存款,并且把自我所有的积蓄、工资都投入到林场建设中去。林场见效后,他不要一分工资,还将自我亲手建设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上交国家,他至高无尚的品质是全党全社会的榜样,必须要广泛深入开展学习活动。杨善洲的精神,没有任何渲染,是一个朴素的情怀,是发自内心的人生追求,他回答了过去参加革命是为什么,此刻当干部就应做什么,将来身后留点什么的问题,与当今社会腐败干部构成鲜明的比较,也是对那些贪图享受、与民争利、自私自利、贪赃枉法现象的丑化。我们要以杨善洲精神为榜样,教育引导好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名利观、权力观、政绩观,能够真正用一颗赤诚的心投入到火热的事业中去,清正廉洁、无私奉献,多为人民群众谋幸福。

杨善洲观后感【篇8】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

今天,我在吃晚饭时,妈妈突然说:“我推荐你看一部电影,电影名叫《杨善洲》,看看杨善洲是怎样为人民服务的,”

这部电影说了:在云南大亮山旁的小镇里,一滴水也是很珍贵的,因为那里除了雨季没有旱灾,其它时间都在闹旱灾,村民们几乎每天都在挨渴。好心的杨书记(杨善洲)宁愿不起办公楼,去拿起办公楼的钱打水井,为村民造福,不过情况一点都不好,打了80米还没有一滴水,不过老天爷很好心,在夜晚下了一场暴雨,观后感《杨善洲电影观后感》。雨过后,杨善洲说:“以后我上不靠天,下不靠地,我们要自己当龙王。”(因为以前的传说说龙王司掌降雨的,所以杨善洲说要自己当龙王。)他退了休后,本可以到党员休养处安享晚年的,不过为了不让自己的故乡的大亮山的树被人砍伐,造成水土流失,而年年闹旱灾,选择了留在当地,建造树林。不过山上的飞机草(飞机草高达3-7m,根茎粗壮,茎直立,分枝伸展。叶对生,卵状三角形,先端短渐尖,边缘有粗锯齿。把树苗全都“杀死”了。聪明的杨善洲想到了一个办法,种比飞机草高的树苗,因为这些树苗的根比飞机草长,飞机草长不过它,树苗就不会死了。他和其他人正正工作了17年才完工,真是不辞劳苦!最后,20xx年云南大旱,只是云南大亮山旁的小镇里没有闹旱灾,所以杨善洲的辛苦没有白费。

杨善洲一生都为人民服务的乐于助人,不辞劳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杨善洲观后感【篇9】

3月28日,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我们观看了《杨善洲》这部电影,我从耳闻中得到了真切的感受,杨善洲同志退休不退志,坚持22年如一日守候家乡植树造林的感人事迹使得我内心感动到久久不能语。杨善洲,一个响亮的名字彻底震撼了我得心灵,他贫穷,粗茶淡饭,衣着简陋,一生没有任何积蓄;他富有,两袖清风,表里如一,雪中送炭出手大方;他固执,执着造林,心无旁骛,老牛拉车不回头;他豁达,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草帽挨乌纱,平凡铸伟大;对于家人的不理解,他说忠孝难两全,?夜?鸭婀?;对于人们的不理解,他说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他被人民亲切地称为草鞋书记农民书记百姓书记。

杨善洲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担任保山地委近20年的地厅级干部,几十年如一日,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为了兑现自我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主动放下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义无反顾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交给国家。

杨善洲曾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被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中华环境奖提名奖等荣誉称号。杨善洲是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在全国推出和集中宣传的先进典型,被中央组织部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我作为一名基层水利干部,深深感到学习杨善洲一生爱国爱党,无私奉献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要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务必做到四个务必学习。

务必学习他永葆本色、矢志不移地坚定信念。杨善洲入党六十年来,时刻牢记自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把随时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牺牲一切作为自我的铮铮誓言,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我。他坚信共产主义,牢记党的宗旨,立场坚定、意志坚强,始终持续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我们水利干部就是要像他那样,树立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以坚定的信念展示共产党员的风采。

杨善洲观后感【篇10】

电影《杨善洲》真实反映和再现了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情系大山,退休后植树造林的感人事迹。电影通过一串串细节,表现了一名共产党人甘于奉献、无欲无求、有为有心的精神品格和崇高风尚。

无欲。杨善洲同志无论在地委书记的重要岗位上,还是退休后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毫无贪欲和私欲,公私分明,两袖清风。在解决自己孩子两地分居工作调动的事情上,在亲属“农转非”问题上,不批条子,不找路子,不打招呼,不走后门,毫无一己之私,廉洁用权,是谓新时期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在公车使用上严格自律,不办私事,堪称遵纪守法的模范。

无求。杨善洲同志生活俭朴,对物质条件没有过多的奢求。办公室陈设简陋,不讲排场,不搞豪华装修。到龄退休后,主动谢绝到省城昆明干休所安享晚年的安排,不对组织提出过多过高要求。

有为。杨善洲同志无论在领导岗位上还是退休后,总是想着多为百姓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退休后植根大亮山22载,带领当地群众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绿化了荒山,营造了数万亩林木,再造了滇西粮仓,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在抗旱的关键时刻,杨善洲吃住在临时指挥部,果断停止了新办公楼的建设,将资金用于打井抗旱。他还鼓励农业科研,努力提高水稻单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些都是实实在在为百姓办实事。在农村孩子入学、民办教师转正等方面多方想办法,千方百计为老百姓解难事。杨善洲同志把别人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把群众的冷暖当成自己的冷暖来感受,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为民服务、为民谋利的高尚情操和崇高品格。

有心。杨善洲同志有一颗密切联系群众的心。他总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与老百姓打成一片。特别是亲自下田指导插秧的场面,帮助老倌挑水的场景,无不体现了一名共产党人心系群众,植根群众之心。杨善洲同志有一颗奉献之心。一生无所求,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还关心林场的建设,关心家乡的发展,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杨善洲同志有一颗艰苦奋斗之心。生活节俭,为了节约种子钱,亲自上街捡果核。杨善洲同志还有一颗关爱之心。关爱年轻人,关爱普通孩子,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生活,并尽可能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条件。

无欲无求、有为有心,这便是观看电影《杨善洲》后的感受与体会。

今天,还有多少领导干部在公权私用,公车私用,公款私用。不得而知,还有多少领导干部住房讲条件,办公室装修讲豪华,出行讲排场,不得而知。也许,他们看完这部电影,也会有一些感受,但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感受,鬼知道!

杨善洲观后感【篇11】

电影《杨善洲》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党员干部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由始至终奉行和履行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而恰恰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在退休之后还想着为家乡父老深山造林,真正做到老有所为,为党旗添彩,为子孙后代留下无形的财富。看完影片后我感触颇多,以下就我看完影片的个人想法和思想认识;

一、在思想上认清自己,深化自己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看电影发现杨善洲同志从政时间不算短,但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保持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准则时刻鞭策自己。虽然在退休前贵为地方的一把手,却从不为私某一分私利,哪怕面对子女的不理解也在所不惜。而恰恰是退休之后的那种舍小家而顾大家,为国家和家乡事业上不留余力,无私奉献自己的一切最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虽然我作为一个普通党员,必须深刻的认识自身的不足,做一次深刻的检讨,学习杨善洲同志为公为民的那种无私奉献精神,积极向上,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工作氛围。在工作岗位上时刻忘以一个带头人的作用带动身边的同事积极努力的开展各项工作,真正做到想干事,会干事,能共事,干成事还要不出事。

二、珍惜每次工作的机会,把每次的工作当作学习的过程

作为一个供水人容不得我们出错,每一个错误都直接影响我们的产品——自来水,它会对来自千家万户健康状况得不到保障。我们只有时刻严格把关,严记我们是一名合格有责任心的供水人才能带动身边的每一个人,并把每次工作都作为学习的过程。通过关心和爱护身边的人,能力所能及为其排忧解难,才能真正形成一条绳,通过大家的不断努力才能在行业中处于优势。

三、进一步优化安全生产

每个人都知道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有了安全生产不一定有了一切,而一旦没有安全生产就会没有一切。而在这当中我们就要学习杨善洲同志的那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时刻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防止各项安全事故的发生,严格按照各项生产规范操作,把不安全的事故处理在萌芽状态。努力提高自身的执行力,明晰自身的价值所在,充分理解自身的使命和责任。在岗位上尽心尽力使自己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前进道路上一个普通推手。

杨善洲观后感1000字


杨善洲观后感

昨日看了电影《杨善洲》,剧中的情景一直萦绕在脑海,不时浮现。在看电影时,我有好几次泪湿眼眶。电影带给我的感动充盈在胸间,不是电影本身拍得有多么好,而是剧中人物带来的冲击让人震撼。

电影用写实平述的手法,从杨善洲担任保山地委书记一职入手,浓墨重彩地刻画了他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电影的一些情景现在仍记忆犹新。

杨善洲在当地委书记的时候,常拄着棍子,提着一个小黑包,行走在田间。当时正在推广一种“双龙出海”的水稻插秧法。他来到一个村里,见大家对这种插秧法并不接受,自己脱掉鞋子下到田里作起示范,秧苗插得又直又好。村长这才发现是地委书记亲来指导,急忙上前问好。杨善洲问他:这“双龙出海”每亩可以提高产量百八十斤,你能保证这村里的田都能用这种插法吗?村长答:一定能。杨善洲搓搓手上的泥巴,高兴地上坎挥手离去了。

还有一次,保山遭遇大旱,百姓面临作物绝收的困境,杨善洲带领干部挖水井。但很快困难随之而来:经费不够!他果断召集现场的地委委员开临时会议,举手表决将修建办公楼的经费挪作打井费,工程得以继续进行。

一个人身在高位时,面临众多的诱惑,要作出众多艰难的选择。杨善洲的选择总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没有片刻犹豫,没有任何私心杂念。他从不喊什么慷慨激昂的口号,却留下一个令人敬仰的榜样让我们追随。

杨善洲退休了。上级关心他,让他到昆明的干休所安度晚年,他笑着说:以前在职,听组织安排,现在退休了,想干点自己的事,我要上大亮山种树去。他回到家乡,开始发动群众。他的办法很独特,先组织群众看了一场电影《庐山恋》。电影放映完时,他问大伙:“电影好看不?”大伙笑答:“好看!”他又说:“是啊,电影好看是因为庐山上的树美呀,我们大亮山上的树,像秃子头上的毛,没有几根。你们用土地入股,我来出苗子,种出树你们分红好不好?”有人问道:“那你分什么咧?”他淡淡一笑,道:“我有工资,什么也不要。”大伙被他的诚意打动,纷纷签订植树合同,自此开始了他长达十七年的漫漫种树征途。

在大亮山种树,不是想像中的一帆风顺。树苗成活率低,野草挤占树苗生存空间。他独个摸索解决法,选择种植根系发达、高于五十厘米的树苗,成功地迈过这个难关;树苗来源匮乏,他跑到大街上捡拾果核作种子,每天捡来一箩筐。五万多亩树林,每一株树无不浸透他的心血,他抚摸着他们,像是看着自己孩子,脸上浮现出慈爱的神情。

观后感《杨善洲电影观后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