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名人读后感 > 地图 > 名人读后感

名人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19 来源:互联网

名人尊师读后感。

人们把所有丰富的经历以及学习的知识都总结在了书里,等待我们去领悟。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对书有着不同一般的痴迷,我想您对作者写的作品,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读后心得,那么这个时候就有必要写一篇关于作品的读后感,如何写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读后感呢?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名人尊师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名人尊师读后感(一)

孔子是中国伟大的圣人。

上月我们学习了《孔子拜师》这篇文章,从文章里我读到了:孔子小时候家里很穷,他很爱读书,在他三十岁的时候,他就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老师,有三千弟子在接受他的教育。

可是孔子还很虚心,他还想更上一层楼,他听说比他大三十岁左右的老子是一个德高望众的老人,于是他离开曲阜去求学。在老子那里他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把所有的知识都毫无保留的教给了他。他们都是学问很高的圣人!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都是流传至今的学习名言。

孔子那么高的学问了,还仍然很谦虚,我的成绩还不是太好,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呢。孔子读书的时候环境很差,还要刻苦读书,三十岁了还继续学习,一直不放弃学习好的品德,每天要求自己进步一些,我要向孔子学习,考上中国最高学府北大,做一个对作为的人!


名人尊师读后感(二)

读完《名人尊师故事》一书,我知道了很多古今中外名人感恩老师的小故事。

1932年5月29日,华沙镭研究所开幕典礼上,伟大的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居里夫人突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里的老妇人面前,深情地握住了她的双手,并亲自推着她向主席台走去,这位头发斑白的老妇人就是欧班老师,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居里夫人说: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绩,都应该饮水思源,应该记住是自己的老师为他们的成长播下了最初的种子。

1937年,忙于抗日救国大计的毛泽东写了一封感情真挚的信给他的老师徐特立先生祝寿。毛泽东在信中说: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这句话成了几代中国人尊师敬师的至理名言。


名人尊师读后感(三)

从这些故事当中我懂得了伟人之所以伟大,名人之所以成功,都是因为他们拥有优秀的品质,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老师是自古以来永不变更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现在必须学会并传承下去的美好品德。

我感激我的老师。因为她不但给了我无穷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我做人的道理。

老师,我感激您!当我与同学发生矛盾而不知悔改时,你会严厉地批评,耐心地引导,经过您的谆谆教诲,我学会了与同学友好相处的方法,懂得了与人为善的道理。当我有一丝小小的进步时,您会毫不吝啬地表扬我、鼓励我,令我对自己充满信心。当我上课踊跃发言时,看着您盈盈的笑眼,我感觉就像看着我妈妈的眼睛一样美好。当我拿到作业本,看着上面一个个红勾勾,一颗颗红星星,一句句意味深长的评语,我开心地笑了,一股温暖涌上我的心头,一丝感恩悄然停留我的心间。于是,我在作业本上写下:老师,您辛苦了!您给我留下一句:你真是老师的贴心小棉袄!我的心里美滋滋的,我想老师您一定也很开心吧!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尊师故事读后感


尊师故事读后感(一)

这几天,我读了《尊师重道》这本书,这本书讲了许多的伟人尊师重道的故事,这本书内容很丰富,也很感人。其中,让我最感动的是华佗求师的故事。主要内容: 华佗是汉代着名医学家,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其中对外科尤为擅长。

一天,来了一位年青人,他得了头风病,就问华佗;我的病能治好吗?华佗说;药倒是有,只是没有药引子。用什么做药引子呢?来人问道。生人脑子。病人听后,吓了一跳,上哪儿去找生人脑子呢?他失望的回家了。过了几天,年青人找了老医生,老医生说;只要找个旧草帽煎汤喝就行了。年青人照办了,果然药到病除。后来,华佗又见到年青人,便问;你不是有病吗?年青人说:被一位老先生治好了。

华佗知道了老先生的医术,想拜他为师,他还不让老先生知道他是华佗,他装成一个普通人的模样,跟那位老医生一学就是三年,他从没说过他是华佗。最后他成了位名医。读后感: 华佗的故事让我很受启发,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学海无涯,人要学会感恩,老师是教授我们知识道理的人,一个知道感恩的人,也必将是一个拥有伟大人格的人,多向比自己学习好的同学学习, 。多动脑子,长大后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尊师故事读后感(二)

《周恩来尊师》的故事让人铭记。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一句话:没有高先生就没有我的今天。他所说的高先生就是他少年时期的恩师高盘先生,高先生经常给同学们传播救国救民的真理,宣传革命志士的爱国事迹,深受周恩来总理的敬仰。从那时起,他就决定为中华之崛而发奋读书。一日为师,终生难忘,多年以后恩师病故,周总理听说师母生活困难,还亲自给她送去钱和粮票,老人深受感动。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被周恩来尊师的精神所感动。周恩来是国务院总理了,每天日理万机,他的忙碌可想而知,但他每天有想这么多事,还可以想到自己的恩师,真的令我非常的佩服。

尊敬师长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老师教授我们知识,教给我们学问和做人的道理,是他们引领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迈出了一步一步,伴随我们一天天成长。

我们要向周总理学习,要懂得尊敬老师,要懂得回报老师。其实,要做到尊敬老师并不难。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上课时,看到同学们认真听课了,老师会给我们一个甜甜的笑,而且老师的笑容里藏着幸福。见面时,当老师听到一声问候,老师的笑容会更加灿烂,教师节时,听到一声祝福,老师会沉浸在幸福的快乐中。尊敬老师,就这么简单,我们大家都做到了吗?


尊师故事读后感(三)

孔子是中国伟大的圣人。

上月我们学习了《孔子拜师》这篇文章,从文章里我读到了:孔子小时候家里很穷,他很爱读书,在他三十岁的时候,他就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老师,有三千弟子在接受他的教育。

可是孔子还很虚心,他还想更上一层楼,他听说比他大三十岁左右的老子是一个德高望众的老人,于是他离开曲阜去求学。在老子那里他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把所有的知识都毫无保留的教给了他。他们都是学问很高的圣人!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都是流传至今的学习名言。

孔子那么高的学问了,还仍然很谦虚,我的成绩还不是太好,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呢。孔子读书的时候环境很差,还要刻苦读书,三十岁了还继续学习,一直不放弃学习好的品德,每天要求自己进步一些,我要向孔子学习,考上中国最高学府北大,做一个对作为的人!

《尊师敬长》读后感


《尊师敬长》读后感

吕老师

同学们,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开始学习《三字经》的内容。大家不仅背诵了辞文,而且阅读了相关故事。我们从在积累辞文,阅读故事的过程中明理感悟。通过写读后感,同学们将自己的所感所悟及时记录下来。吕老师在阅读这些内容的时候,感受到你们长大了。在这里我要给所有人提出一个希望,这个希望就是同学们不仅要明理,而且要实践,将你感悟的这些内容和你的行为统一起来。这就是知行合一。

为什么要给大家提出这个希望呢?就是因为我看到同学们在慢慢成长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事,大家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见解,形成属于自己的处事态度。老师不希望大家成为“说一套,做一套”的人。比如上课讲道理,说感悟的时候讲得头头是道。但一下课,就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甚至故意犯错。这样的话,我们这些书就白读了。三年级的小同学,吕老师说的这些,大家能明白吗?有的时候明白道理却不按照标准去做,比不明白道理还可怕。大家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一定要行的端,做的正。让自己成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阳光少年。

“敏学 善思 知行 健体”知行统一,我相信大家一定会做得更好。

《尊师敬长》读后感

王梓懿

《子路借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子路年小的时候,年老的父亲想吃米饭。家里没有米,子路就不怕困难,走了十几里路借了一点米。看到父亲吃上米饭了,他也很高兴。

读了第三课,我领悟到了:像子路年小的时候那么小都不怕困难、翻山越岭地为父亲借米。那我们虽然现在没有那么贫穷了,不用去四处借米了,但是,我们还有很多的时候需要帮助父母分担。比如说父母有的时候很忙,我们就要帮助父母看弟弟或妹妹。父母老了或父母病了,我们就要照顾父母和照顾年小的弟弟和妹妹们了。

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弟弟去参加爸爸医院的一个运动会。最后比完赛了,我和我的队友们在赛场上的一个小蹦床上说笑。忽然,妈妈说弟弟困了,该回家了。

我说:“再玩一会嘛!”

“不行。”妈妈生气地说。

我想:“都是因为弟弟,要不然就能多玩一会儿了。”可是又想:“弟弟还小,不懂事,就原谅他吧。”我们要让着弟弟妹妹,关心弟弟妹妹。因为他们比我们小。

《尊师敬长》读后感

杨安琪

子路借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子路小时候家很穷苦,常常吃粗粮和野菜过着日子。

有一次,年老的父亲和母亲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一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了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朴民风。这时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我的爸爸妈妈有事叫我,我却装作没听见,我还让他们干这干那……

做一个伟大的人很难,但子路的精神是我一生努力的方向!

《尊师敬长》读后感

孟园

《子路借米》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春秋时候的子路。父母想吃点米饭,可是家里穷的没有米,于是子路走了好几十里地去亲戚家借米,他非常辛苦,但他看见父母吃上了米饭,就忘记了疲劳。

读了这篇故事我感悟到:“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子路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前几天发生的事。上周五语文单元测试,我考的不好。回家妈妈问我:“为什么考的不好?”我当做没听见,把书包一扔关上了门。是子路让我知道我错了,我向妈妈道了歉。我要像子路学习,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尊师敬长》读后感

唐小童

《子路借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子路以前家里生活贫苦。有一天,年老的母亲想吃米饭,于是子路就走了十几里的路去借了一小袋米,给父母吃了。

中国古代有一句话:“百善孝为先”。子路不远万里、克服困难,只为让父母吃到香米饭,自己却忍饥挨饿,这一点是我想学习的。

虽然我不用像子路那样去借米,但我们可以听父母的话不让他们着急。努力学习,不让父母操心。多帮忙做家务,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让父母受累……

我从小到大都是父母陪伴着我的成长,现在我要孝敬父母,不辜负他们对我的期望!在生活的每一天里,都表现我对父母的爱!这就是幸福生活中孝敬父母的体现啦!

《尊师敬长》读后感

王宇祥

子路借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中国有句古语叫:“百善孝为先。”我们一定要尊敬师长,一定要爱护幼年的小孩。我们必须努力向子路一样,就说说他生活中的意见小事吧:子路是孔子的学生。小时候,子路家里很穷,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吃野菜而生。有一次,子路父母很想吃米饭,可子路家里一粒米都没有,子路心想:去别人家借一些米不就可以让父母吃上米了吗?于是,小子路费尽了千辛万苦,爬过了好几座山,走了十几里路,傍晚,小子路终于背着一袋米回到了家,子路看见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好像都忘记了自己的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个孝顺的好孩子。

读了子路借米这个故事,我懂得了:我们要向子路一样孝敬父母,虽然子路走了很长的路,但他看见父母吃上米的样子很开心,所以就忘了疲劳。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子路孝敬父母的行为非常感人,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要向子路那样孝敬我们的父母,全心全意地付出,因为这种付出是快乐的、使人愉悦的。

《尊师敬长》读后感

杨奥芳

《子路借米》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常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我要向子路学习,用一颗感恩的心来体会父母为我做的点点滴滴。从现在开始,我要好好学习,独立自主,尽量不让他们操心。同时我还要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减轻他们的负担,做一个有孝心的好孩子。

我还要感谢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以及所有关心我的人。在感恩中成长,争取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尊师敬长》读后感

王子瑜

《子路借米》这个故事主要告诉我们,春秋末鲁国人子路,他小时候家里穷,常年靠吃粗粮野菜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为了让父母吃上米饭,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来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我读了这个故事以后,我知道了,我们现在的生活跟子路小时候的生活相比,可以说好了成千上万倍,父母和家人千方百计为我们创造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我们能不能像子路那样孝顺父母呢?古语说:“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我国的传统美德。

今后,我要向子路那样,学会感恩,孝顺父母,在完成学习的前提下,尽量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给父母倒一杯水,帮爸爸妈妈收拾桌子等……做一个像子路一样的好孩子。

《尊师敬长》读后感

李明昊

《子路借米》主要讲了,有一次,子路的父母想来吃米饭,子路想到亲戚家借点米。于是,子路说干就干,他翻山越岭地从亲戚家背了一小袋米。后来,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个勇敢又孝顺的好孩子。

我感受到了,一个人应当从小就懂得尊敬师长,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这个人会热爱祖国和人民。我们不仅要孝顺父母,还要关爱别的老人和儿童,这就是新时代小学生的责任。

《尊师敬长》读后感

韩雅讯

春秋时期,有一个叫子路的人,他是孔子的弟子。子路非常孝顺父母,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了,可是家里一点米都没有。他想,要是多过几个山头到亲戚家惜一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要求了吗!小小的子路走了很长的路了,就为了满足父母的事,干什么也不会觉得累,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我每天都能感受到。父母每天无微不至地照顾我,我也要每天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还要听他们的话。

老师每天辛勤地给我们上课,每天都很忙碌,老师会为我们的进步而高兴不已,我们要尊敬老师,从每个老师身上学到知识和优点,将来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来回报老师对我的教导之恩。

读读这些同学写的感悟,再思考思考,在未来的日子里,同学们将要如何去做。吕老师相信大家一定会做得更好,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知识,懂道理的少先队员。

尊师重道


尊师重道

--读《程门立雪》故事有感

德班

[内容提要]本文从《程门立雪》故事引出尊师重道,借"二祖断臂求法"之经历阐述"明师难遇,真道难逢"的道理,借古喻今,旨在提醒我们"明师已遇,真道已逢"应珍惜德门之缘,"亲其师,则信其道",若不信师,则难受其道。敬师且对师所授之理信受奉行,才是真正的尊师重道。

北宋时期,有一天,杨时和学友游酢,因对某个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得正确答案,就一起去程颐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他们行至半途,就下起雪来了。赶到程颐老师家时,适逢程颐老师坐在火炉旁闭目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地立在门外等候。过了良久,程颐老师醒来,从窗口发现了站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他们浑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程颐老师急忙起身迎他俩进屋。后来,杨时学到了程门理学的真谛,世称"龟山先生",被后人推崇为"程学正宗"."程门立雪"的典故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影响久远。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代代相传。它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尊师重道是指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古语有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师者,人之模范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人有三尊,君父师是也" 等等。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的道德观念。

为何"尊师"有如此重要呢?

我们人易迷于乱世,不辨是非,难识正邪,而须借善知识来引领,区别正邪是非,若无贤能之人作导引,我们一生都会很迷茫,不知所措,犯诸多错误也不觉。所以选择良师是如此的重要!而"良师"与其传授的"道"是一体的,我们在明师的指引下,接受其授予的道理,并将此道理内化于心,通过此明灯作指引,我们的人生才有了正确的方向,我们一生的努力才不会白费!而选择什么样的"师",就靠我们用智慧去识别了,也依我们过去所修的善根福德因缘,所以自古有"明师难遇""真道难逢"的感叹。因此自古寻师求道之人必历经千辛万苦才能寻到"明师",得到"真道"!

二祖"断臂求法"之经历便能说明寻师求道之艰辛与诚敬。

慧可禅师为求法来到达磨祖师面壁的地方,朝夕承侍。开始,达磨祖师只顾面壁打坐,根本不理睬他,更谈不上有什么教诲。但是,慧可禅师并不气馁,内心反而愈发恭敬和虔诚。他不断地用古德为法忘躯的精神激励自己:"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就这样,他每天从早到晚,一直呆在洞外,丝毫不敢懈怠。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晚上,天气陡然变冷,寒风刺骨,并下起了鹅毛大雪。慧可禅师依旧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天快亮的时候,积雪没过了他的膝盖。这时,达磨祖师才慢慢地回过头来,看了他一眼,心生怜悯,问道:"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慧可禅师流着眼泪,悲伤地回答道:"惟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达磨祖师道:"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诸佛所开示的无上妙道,须累劫精进勤苦地修行,行常人所不能行,忍常人所不能忍,方可证得。岂是小德小智、轻心慢心的人所能证得?若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来希求一乘大法,只能是痴人说梦,徒自勤苦,不会有结果的)。"听了祖师的教诲和勉励,为了表达自己求法的殷重心和决心,慧可禅师暗中拿起锋利的刀子,咔嚓一下砍断了自己的左臂,并把它放在祖师的面前。顿时鲜血红了雪地。达磨祖师被慧可禅师的虔诚举动所感动,知道慧可禅师是个法器,于是就说:"诸佛最初求道,为法忘形,汝今断臂吾前,求亦可在(诸佛最初求道的时候,都是不惜生命,为法忘躯。而今你为了求法,在我跟前,也效法诸佛,砍断自己的手臂,这样求法,必定能成)。"

二祖求法之虔诚,故能得达摩祖师传授心法,并最终得道。"尊师"与"重道"是一体的,"尊师"之"诚"方能得师之真传。弟子与师"心心相印",才能体会"心法"的妙用,真道才能在师徒间自然流淌。而今我们入于德门,虽难于效法二祖"断臂求法"之举,但二祖求法之诚值得我们效法。"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当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今生我们有此佳缘听闻佛法,亲近师尊,何不信师尊?何不穷究鸾文之理?若不信师尊又怎得其道?

《学记》曰:"……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能安于学习,亲近师长,与同学相处融洽,从而信奉师长传授的真理。如果能够这样做,即使离开了同学师长,也不会背弃道义。)

"亲其师,则信其道".我们亲近师尊,信任师尊才能从鸾文所示之理中见收获。佛陀对信心的赞叹:"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唯信能入,唯智能渡".而"一分恭敬一份收获,十分恭敬十份收获"是"以普贤心修布施",普贤心是圆满的恭敬心,同时也是"广修供养"的根本。若我们对师尊有夹杂、有怀疑,对鸾文半信半疑,则我们从鸾文中所得就很有限,更谈不上将鸾文所示之理用于生活了!比如,我们生病了去找医生看病,若我们不信医生的医术,对医生所开的药方有怀疑,医生开了六种药,自己擅自主张只服用三种药,如此,我们的病能治好吗?当然并不是说我们不能对鸾文所述之理不可以提出质疑,若对 鸾文之理有不明白的地方更需要我们亲近师尊,努力修习去探究才能找到答案,这里的"疑问"与"半信半疑"的"疑"是不同的。"半信半疑"是信心不足,立场不坚定;而对鸾文之理有质疑之"疑",是修习过程中领悟能力未到,功夫不够而产生的疑问,这是修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佛法是经得起质疑的。《中庸》曰:"诚者,成也".这里的"诚"是全身心的投入,彻底的相信,无染污。若要学有所成,必是在"诚"中见获!

曾有初次参鸾之人对我们开乩前的敬师仪式很不理解,认为我们的德教太注重形式了,认为那些仪式是多余的。对此我不敢苟同,敬师仪式意义有三:首先,"礼本于诚",通过此仪式表达我们对师尊的恭敬之心,由内而外"恭敬"一如;其次,我们的心念本是散乱的,通过此仪式,可摄受一心,诚心现前,为闻法作准备,用清净心闻法受益才深;再次,"礼本折慢幢",通过此仪式去除"我慢",常人"我慢"如须弥山大,不肯低头,而通过此仪式正可放下"我执",践行"无我".所以不可小看此仪式之重要性。此仪式正是"尊师重道"的一种表现形式。

具德的上师是延续我们慧命,引领我们出离生死走向解脱到达光明彼岸的大恩人。师尊之恩恩深似海,纵使粉身碎骨也难以回报!师尊就像一块磁铁,而我们就是一块未经淬炼的生铁,牢牢地被师尊吸引,无法逃离,完完全全被师尊摄受,甘愿降服自己于师尊!愿我们大家都以自己清净的身语意供养恩师,践行"一德"大法,并将此大法弘传于天下,这才是真正的"尊师重道"!

读《敬尊师》有感600字


“深夜里,狭小的出租屋里,泛着微光的书桌上,那个题笔书写的人,便是我的老师。”悄然翻开书页,以这一句话,以这一句话结尾,绘出了老师对学生浓浓的爱。

刚看这本书是,我直觉心头汹涌出一种奇怪的情愫,像一群脱缰的野马掠过,像打翻了一罐陈年老醋——一位并不富有的老师,为了以孤儿自处的作者能同其他同学和睦相处,不被孤立,对所有家长打电话进行“洗脑”;为了让作者拿到一本不是他人用过的旧书,从自己“贫瘠”的钱包里拿出一张老柿子似的红钞。都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句话用在这里表现得十分贴切。且不说老师身患顽疾,就单凭“狭小的出租屋里”都能看出老师生活的不易。一个连灯泡都不舍得换,连吃也舍不得的“吝啬鬼”竟然从包里拿出了一张百元大钞给学生买书,说是至亲,尚能理解,可对非亲非故还十分淘气的作者老师却还舍得拿出自己的血汗钱。就算作者不懂得珍惜啊,玩世不恭,荒废学业,老师依旧仔细指导,在作者的作业里写分析,写思路,标重点,每次工作结束后,老师便用摧残自己的方式——熬夜,来研究让作者进步的方法。

说起熬夜,我便想起了同为老师的妈妈。妈妈是个幼师,她所教育的是比小学生更淘气顽皮的孩子,因此她就必须更加费心。我曾见她连续几天都在电脑前熬夜写教案,每当我这种精力旺盛的小孩都困了的时候,她还是拖着布满血丝的双眼,对着十分讨人厌的鼠标和键盘,还有和屏幕打交道。有次,我决心等妈妈睡觉了再去睡,于是我便坐在床上,静静听着隔壁“咯咯咯”的打字声。那声音是我听过最烦人,难听的声音,像是坏掉的锈门在空洞的森林里发出的尖噪声,好似伸出了一双魔性的手把我的双眼皮一点点往下拉。我都困成这样了,更别说妈妈每天还要上班,做家务。我每次都想劝她换个工作,可每次见她自豪的笑时,我又想,这可是她最爱的事业,最令她开心的事吧!

普天下,像这样的老师太多太多。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可没有园丁的精心呵护,花朵也不会娇艳美丽。正是有了千千万万个像《敬尊师》里的老师一样的园丁,我们这些花朵才能这样傲然开放,成长为祖国的栋梁。老师啊,老师,您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您的敬业精神必将在下一代的身上生根发芽,在各行各业,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每个角落茁壮成长!

《名人》读后感


《名人》读后感

文/李梦涵

《名人》主要讲述日本二十一世本因坊名人(本因坊,指日本江户时代的围棋四大家之首,以侍奉于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的日海本因坊算砂为开祖的家系;名人,指自唐代开始使用的用于描述围棋第一高手的头衔)秀哉,在他64岁那年,要以一局棋来告退棋界,一位年轻棋手的代表大竹被推上了舞台,记录这场棋局。这一局棋下得十分激烈,双方限时40小时,期间,由于秀哉名人的健康状况,棋局中断了三个月。最终棋局以秀哉的失败告终,不久名人秀哉去世,结束了他如樱花般绚丽的一生。

作者川端康成笔下的秀哉,是一位真正的大师。只要他在棋盘前坐下,就会生出一股习习和风,使周围变得清爽畅快。他是在病中接受挑战,不但要强忍着病痛在棋盘上下棋,还要忍受对手利用新规则的种种便利。在这时候,他的心情是矛盾的。但是,要在棋盘上留下美的棋谱的想法,一直支配着他去下完这一盘棋。他下棋的态度十分严谨和郑重,因为围棋中有他一生追求的理想。

读过这本书,发现这场针尖对麦芒的对弈能够深深吸引我的地方不是棋局的本身,而是对弈的两个棋手都是职业精神的代表,虽然时代不同,两个对于围棋的理解也不同,名人秀哉追求的是美,而挑战者大竹追求是胜利,但是每个人都是极具职业精神,把围棋事业当做生命来看的人。

回想起自己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在使用精度为万分之一的天平称量时,手不由的发抖,总是害怕称量不准确。这应该是自己在学生时代因为职业精神不到位,没有掌握真才实学的后果。看到老实验员手腕轻轻一抖把称重准确完成,颇有四两拨千斤的架势,心里满是敬佩和崇拜之情。后来,自己在独立实验的过程中,经过不断的练习和尝试,手抖的毛病慢慢得到改善,心里也渐渐明白这些老试验员为什么做实验这么熟练,这么标准,是因为他们的用心,把实验工作渐渐地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经过自身的思考与总结,才能驾轻就熟。这难道不是一种职业精神的体现吗?

职业精神体现在我们公司特有的干事文化上:想干事,认可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热爱自己的职业;会干事,从自己的职业出发,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干成事,从自己岗位出发,形成一套符合职业发展的体系;不出事,拥有较高的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公司的纪律;好共事,有集体主义精神,在努力工作的同时,能够促进公司的和谐发展。身为在公司工作两年的员工,发现自己应该把更多的热情与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把自己从事的事业当做生命的一部分来看待,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诠释职业精神,做一名合格的金隅人,争取成为行业内的名人。

名人读后感


名人读后感(一)

在《名人传》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贝多芬。在我看来贝多芬是最伟大的人。身为一位耳聋的音乐家却创造了许多不朽的音乐,而且在书中可看出,贝多芬因耳聋不但影响了工作,而且还使他从此过着孤独凄凉的生活。但他的音乐却为苦难的人而写的,他隐忍自己的痛苦,却用他以痛苦换来的欢乐来安慰人们,给人们勇气和力量,他的精神使我震惊。在当时可怜而自私的世界里,贝多芬把音乐当成一种寄托。在我看书的过程中,看到了最气愤的事:贝多芬在去世前有十分严重的病,他每天都受到病魔的折磨,他终于投降了。他让他的侄儿去找医生,可这个麻木不仁的侄儿两天后才去找医生,医生到了,贝多芬却治不了了,可悲的是贝多芬去世时他的侄儿不在他身边而是一个陌生人为他合上了眼。贝多芬明明付出那么多的爱,却没有回报。他还那么伟大,这比他所受到一切痛苦还让人心酸。这可怜的人啊!在孤独和痛苦中死亡,死亡前还要做不屈不挠的斗争。或许死亡对于贝多芬来说是一种解脱。

面对这三位名人的生活经历,想想自己的生活,我们真幸福啊!我们虽不是名人,但是名人其实与常人一样,他们与我们一样痛苦,挣扎和矛盾。然而他们以自己伟大的意志打败困苦,而我们却生生抱怨。表面我们说是打败敌人的人是英雄,事实上呢不是,《名人传》作者罗曼罗兰认为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他的体魄,而在于他的心灵和品格,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使人不抱幻想,直面人生;唯有与苦难的搏斗,才能使人经受残酷的命运。是啊,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终要走上这条崎岖的道路,对于我们来说面对人生大道上的种种困难应勇往直前,当然硬拼是不行的,所以让我们坚强起来面对现在的生活。

《名人传》是值得我们阅读学习的好书,希望我们成为有坚强意志的人。


名人读后感(二)

暑假里,我读了《世界名人》让我大开眼界。我了解了美国国父:华盛顿;知识的倡导者:培根;血胆将军:巴顿;戏剧大师:卓别林;快餐之父:雷?克罗克;地心引力的发现者:牛顿;蓝坛飞人:乔丹;相对论创始人:爱因斯坦他们都是经过艰苦努力才取得成就。

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他发明了电灯,在这实验的过程中,他经历了几千次的失败,但他却没有放弃,仍然坚持着,最终他成功了,再不下千次的努力中,他找出了乌丝这种金属。

这让我不禁想到了经常半途而废的我们。虽然我们都知道失败乃成功之母,但是我们却还是败在了失败的脚下,禁不住失败的考验。

安徒生是举世闻名的童话大师。他家境清贫,当鞋匠的爸爸在他小时候就去世了,妈妈是个贫苦的洗衣妇,每天要洗堆积如山的衣服。安徒生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青少年时期靠艰苦的自学,后来在别人的帮助下上了中学。就在这样困苦的条件下,他却写出了被译成多国文字2020的作品。这艰苦的条件与卓越的成就所形成鲜明对比,不正表明了他的精神之所在吗?

再想想我们自己,家庭环境非常好:父母都有文化;学习环境也非常好:有好的学校、老师、同学、校风。按说这已经是不错的环境了,为什么还对自己将来的发展缺乏信心呢?我想主要是因为自己从小怕苦、依赖性强,缺乏坚韧不拔的精神。看来,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人才的成长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要靠自己。对是不是没有人铺平道路就成不了英雄这个问题,这本书给我的回答是不是这样的。美国黑奴的伟大解放者林肯就是一位在荒野中长大的孩子,前苏联作家高尔基、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童年都是在贫困中度过的。

这些足以告诉我们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句话的含义。


名人读后感(三)

寒假期间,我读了名人传这本书,让我油然而生出一些感慨。

这本书包括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三篇传记,描写的是一个音乐家,一个雕塑家和一个小说家的一生,它们虽然各自所处的领域不同,但是他们为寻求的真理是一样的,创造出真、善、美的本质,为艺术、文学献出了毕生的精力,他们坚信只要能够只要坚持不懈,不因被苦于劫难而消沉,奔向人生的崇高境界。

最让我影响最深的是贝多芬的故事,他看起来比较矮小,生来就是一副运动员的骨骼。他脸看上去宽宽的、总是带着土红色,额头隆起,头发异常乌黑。最让人注意的是他那双眼睛,总有股奇异的威慑力。

他是一个不习惯欢笑的人,忧郁是他通常的表情,他从一出生就命运运作抗争,就像他所说过的噢,人啊,你应当自强不息!他爱好和平,为此,他创作了许多强烈的进行曲和战斗的交响曲,1804年他创作了英雄交响乐,起了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名字2020英雄交响曲纪念一个伟人遗迹当我们与假、丑、恶斗争到疲惫不堪时,贝多芬会给我们勇气和信心。

贝多芬一个不幸的人,一个由贫困残疾和痛苦的伟人,他为世界创造了快乐。

名人成才读后感


名人成才读后感(一)

读了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李时珍。李时珍是我国一个伟大的医药学家,他花了十几年的心血写了一本药物学巨着《本草纲目》它被翻译成日文、德文、法文、英文、俄文等。

李时珍年幼时,身体多病,常想长大后一定当个医生。再加上他的祖父、父亲都是医生,从小就具备了不少药物方面的知识。但李时珍的父亲不想让他学医,于是他向父亲表示:要立志学医。父亲见他意志坚定就只好答应了。

李时珍读过大量的药物书籍。发现了不少药书对药物性能的记载有错误。有的药服用后可以致使人死亡。这些事情对李时珍的触动很大。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在十年的时间里,他把古代的医术和药书几乎翻了个遍,但李时珍认为还需要亲自实践。

从此李时珍经常到各地游历访问,他给人看病不收钱财,只求别人告诉他一点偏方。为了深入研究,他经常爬山越岭,到深山野林采集草药,在外面风餐露宿,饱受艰辛。他的足迹他变了山山水水,行程不下万里。

李时珍花了近三十年的时间,记下了几百万字2020的笔记。经过一遍又一遍的修改,终于写出了举世名的中药巨着《本草纲目》,给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科学遗产。

从中我也得到了启发: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只有不断的努力,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名人成才读后感(二)

今天,我读了《100位名人成才故事》这本书,里面当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唤醒国人灵魂的文学斗士鲁迅。

鲁迅原名叫周树人,出生于1881年,直到1936年去世,他是现代文学家,也是我心目中的偶像。

鲁迅诞生在绍兴城一个封建家庭里,他从小就受到严格的教育,很早就开始读书。12岁的时候,鲁迅进了绍兴有名的三味书屋学习。老师寿先生非常有学问,对学生的要求也非常的严格。它规定学生们月底要背出一个月中读过的书,年底要背出一年中读过的书,背不出来的就要受严厉的惩罚。在老师的指导下,鲁迅学习进步很快。

鲁迅很孝顺,也是一个尊敬老师的人,有一次他的父亲病倒了,为了给他父亲治病,他每天都要去药店抓药,还要承担许多的家务活。有一天早晨,他因为帮母亲做家务事,所以上课迟到了,受到了寿先生的批评。为了提醒自己以后不再犯这种错误,鲁迅就在书桌右下角刻了一个早字2020。从此,鲁迅每天就更早的起床,帮母亲把家务活做完,然后按时上学,再也没有迟到过。

鲁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文学创作为武器进行文学革命的文学家,他清醒的战斗精神唤醒了无数的民族魂。

读后,我觉得鲁迅真的很伟大,他写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我都看过了,写得非常好,《狂人日记》几乎轰动全球,而《阿Q正传》则是他写的所有小说中最杰出的作品。我觉得我应该像鲁迅一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名人成才读后感(三)

《中国名人成才故事》就像一本历代名人百科全书,内容精彩丰富,非常值得一读。书中的每一个人物和故事都让我感到十分新奇和震撼!

为了能对照每个人物的时代背景深入阅读这本书,妈妈还特意从网上打印出了中国朝代歌和朝代年表给我。在中国的历史长河里涌现出无数具有雄韬伟略的政治领袖,作为统一中国第一人的秦始皇给我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秦始皇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征战纷乱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成为载入中国史册的第一位皇帝。赢政首先改变了历来的帝王称号,将皇和帝合在一起称为"皇帝"。由于他是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便被称为秦始皇。秦始皇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为标准,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制;将秦国时期的圆形方孔钱作为全国通用货币;为发展全国水陆交通,又实行"车同轨"。为加强文化交流,秦始皇还统一了文字2020。他下令将原来六国各自修造的长城连接起来,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份宝贵遗产。他治理天下功勋卓着,为实现中国的统一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精忠报国的一代英烈、南宋着名的抗金将领岳飞也让我记忆深刻。岳飞一生戎马征战,扞卫了南宋的半壁江山。岳飞出身贫寒,却很喜欢读书。他白天劳动,晩上就点燃枯柴发愤攻读。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他竟然读完了《孙子兵法》、《左传》等深奥的兵书和典籍。岳母还用绣花针在岳飞背上剌下"精忠报国"四个字2020,以此警示儿子。他发愤读书的品质值得我学习,精忠报国的爱国胸怀也令我深感钦佩!阅读这些名人的成才故事还让我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书中介绍的名人举不胜举,每一位名人的成才故事都是我学习的范本。这本书值得我认真细致地阅读,从中体悟前人的经验,从而帮助我走上自己的成才道路!

相信《名人尊师读后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名人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