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钱学森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钱学森读后感800字

钱学森读后感800字

发布时间:2019-10-16 来源:互联网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读后感800字。

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想要学到新的知识,这些经典作品就不可或缺。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我们沉浸在作者笔下所描述的情节中。要真正地理解作品,其实需要以读书心得的方式去认真回味。我们该如何去写作品的读后感呢?在这里,你不妨读读《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读后感800字,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同学们,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当我读完《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了解到钱学森一生的努力和巨大的贡献后,我不由得想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


钱学森,他把“祖国强大”当作是自己一生的责任。为此,他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和优厚的工作待遇;为此,他不顾美国政府对他人身的伤害和对家人的威胁;为此,他忍受美国特工对他长达五年的监视和软禁。因为,在钱学森的心中,祖国的强大是他永远的牵挂,更是他毕生的心愿。他反复强调,“不管怎样,也要回到祖国,为这祖国尽一份绵薄之力。”钱学森先生的事迹让我心潮膨湃,一个人爱国竟到了如此地步,一个人把责任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先生的行为启示了我:只要活着,就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就要为祖国出力。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岳飞“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期待着雪耻灭恨,“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时,那是怎样一种轰轰隆隆的爱国之责!还有那“年年战骨埋荒外”的勇士和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勇者,其于国家的一番热情,足以惊天地,泣鬼神!华夏五千年,为履国责,多少热血男儿血洒疆场,多少爱国志士奔走四方。


屈原,一代骚人,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深深刻入生命的里程碑,虽最终投于汩罗,却成就了一世的清白。对楚王,他可谓尽心尽力,对楚国,他可谓无怨无悔,因为他心中时刻在呐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一生虽没能成就国家的兴盛,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击起了美丽的浪花。在他那放声长啸中饱含了多少辛酸:“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何不让我负责?”


朗朗乾坤,英雄辈出。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到“嫦娥飞月”的功臣们,他们以祖国强盛为职责,民族兴旺为己任。沧桑巨变,斗转星移,许多事物已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唯有你,“匹夫有责”却更加茁壮成长。君不见责任的土壤养分充足,责任的大树枝繁叶茂,责任的歌曲曲调激昂,责任的果实散发芳香!


同学们,你准备怎样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切实履行自己的“匹夫有责”吧!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中国导弹之父读后感


篇一:《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电影观后感

电影《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观后感,

11月17日在学校113会议室集中观看电影《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认真看完《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这部电影,。作品细腻、客观,着重描述了钱学森早年在美国的科研生活,和上个世纪50年代遭受麦卡锡主义迫害的故事等,钱学森是一个虽然严厉,但和蔼、善解人意、觉悟高,全心全意为民族、为党、为国家牺牲一切的科学神话。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2009年10月31日逝世于北京,享年98岁。他身上最值得人学习的是他那拳拳报国心。1935年他赴美留学,曾被关押在一个小岛上14天,美国人不准钱学森回国,这次经历让他的精神和身体都受到严重损伤,但钱学森并没有改变他回国的决心。当我看到“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这一段时,我被钱学森的这句话深深地感动了。我看到钱学森双手紧握住,眼里闪出坚毅的光芒。5年后,他终于回到了祖国??我陷入了沉思。这让我又不禁想起了一些名人爱国的例子。例如中国体育运动历史上国际影响力最大的运动员之一——姚明。2008年,因脚伤停赛的姚明回到北京,举办了一场新闻发布会。简短的介绍之后,有位记者问:“请问你什么时候回美国?”这本来是一个大家都能理解的问题,没想到姚明马上纠正记者的提问:“不是回美国,而是去美国。是回中国,去美国。”话音落地,全场响起一阵自发内心的掌声。一字之改,包含的却是多么深挚的爱国情啊!又例如,《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主人公肖邦。1830年11月,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决定出国深造。出发前,肖邦的朋友们为他饯行,他表示永远不忘自己的祖国。可是,在辗转流离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肖邦临终时请求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去,最后葬在了曾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上。叶落归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可见,热爱祖国的人们能使国家和民族得以生存,走向兴盛和富强,从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祖国永远是每个人民的“天”,祖国高于一切!

钱学森作为我国杰出的爱国科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导弹之父,值得我们每个人对他顶礼膜拜。想到他对我们新中国所付出的汗水、智慧,我实在想不出有几位能出其后者,现在我们大家唯有学习,学习,再学习??从现在起,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了人民的安居乐业,让我们成为一名爱国者,一起来热爱我们的祖国吧!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电影观后感2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时光,老了容颜,瘦了思念,葬了爱情?但是,当我观看了《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这部电影后我想说:时光,暗不了英雄的光辉,淡不了伟大的爱情,葬不了对祖国的的热爱!

钱学森是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新中国成立时,钱学森已经是美国大学终身教授和实验中心主任,他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实验室,享有非常优越的生活,但他的心却向着祖国,想为祖国报效的心愿像一团燃起的火焰般。1950年,他辞去了美国科学界的重要职务,打算绕道回国,美国政府百般阻挠。他们甚至制造借口拘禁了他。 他要回来,回到百废待兴的红色中国,回到他日思夜念的家。当导师冯。卡门先生得知自己的天才学生要回中国,他很诧异的问道:“你去那里干什么?那里没有风洞和实验平台,难道你要回一个一无所有的国家去种苹果?”钱学森很坚定的回答他:“只要为了人民和国家,就算种苹果我也愿意!” 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丹尼·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 个师的兵力。宁愿将他监禁在美国本土,也不想让他回到中国发展国防航空。最终,经过艰苦卓绝的外交干涉,钱先生终于踏上了归国的客轮。茫茫大海上,钱先生眼角泛起的光与西太平洋红色中国焕发的血红霞光融在一起,要问为什么流泪,因为对那片土地爱得深沉??

踏上国土的那一刻,他便火速赶往中南海,收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国家和人民把发展伟大中国核国防和航空建设的重任交付于钱先生之肩。毛主席问他:“学森,中国何时能造出自己的核弹”。思绪片刻,而后异常坚定的声音由心而出,“请主席放心,四年之内必将完成任务!”这是五十年代的新中国,除了破旧,一无所有,工业基础荒芜,被美国佬嘲笑为农业时代!50年代,苏联科学家对我国技术保守,只将基础的导弹技术出售中国,即使这样,他们的谱摆的特大。60年代,中俄关系恶化,苏联单方面终止合作协议,撤出科技人才!在这种情况下,四年内造出核弹、导弹看似天方夜谭,但冥冥之中,核爆炸的成功已是必然。因为我们有“学问像森里一样”的钱学森,

有“千磨万击出深山”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共和国英雄,有万万爱国人民的支持!

核之路汤汤浩浩,民之求浩浩汤汤。钱先生对挚友说过,有核和无核是不一样的,正如你手里有剑不用与没有剑可用。中国人需要这把核剑,百年的耻辱必须要用这把剑层层刮去,共和国的伟大复兴亦需要这把惊世宝剑护卫,它是中国龙的定海神针!带着人民的嘱托,钱先生踏进了茫茫大漠,这是一场战争。设计,加注燃料,测风等等各项复杂工作有序进行之后,中国第一颗导弹屹立在了大漠上。望着这颗心血加注的导弹,钱先生抑制住感情,心里

默默对导师说:“先生,这就是我种的苹果。”发射倒计时:3,2,1发射。中国第一颗导弹“东风”拔地而起,像神龙,以震溃苍穹之势跃于大地,冲向远方的沙漠。起飞十秒,飞行正常,方向仪正常。起飞二十秒,按计划平行飞行,方向仪正常。??“轰——!!!”罗布泊实验基地,蘑菇云冉冉升起,爆炸成功!所以的参研人员激动的跳跃了起来,我们的“宝剑”问世了。一旁的钱学森默默的,攥紧了手,看着自己种的“大苹果”变成一朵云,仿佛看到了人民的幸福。

几十年后,钱先生的头发也已像当年蘑菇云那样暇白,夕阳红下,老人牵着老伴儿的手问:这么多年跟着我,你辛苦了,你后悔吗?蒋英老人很委婉的回答了老头子:我给你讲个故事,记者采访丘吉尔的母亲,问她,你此生有什么遗憾吗?邱母说:“我为大英生出了丘吉尔,怎么会有遗憾呢?”而后,她又说:“中国可以没有我这个歌唱家,但万万不能没有你这样的科学家啊!”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深深地被钱学森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被他的执着、

坚持所震撼!当初为了回国,他经历重重阻拦,一心要回祖国的故事曾经感动多少中国人!还记得在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组委会这样给予钱学森评价:“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2009年,钱学森再次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可见他在中国人民心中的重量和地位。在网络上有一句话恰当好地形容他:两弹一星兴中华,丰功伟绩扬国威。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深深地被钱学森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正当钱学森一家正准备离开美国之际,美国政府竟以莫须有的罪名扣留了他们,长达5年之久。在这段灰暗的日子,钱学森吹竹笛,蒋英弹吉他,两人共同以音乐来排解内心的寂寞与烦闷。在蒋英和他共患难,她说:“你的决定是正确的,我永远伴随在你的身边!”蒋英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是权威教授、著名音乐教育家。62年风雨过去了,两人用一生的爱坚守了对彼此的承诺。 2009年10月31日,钱老仙逝。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航天事业留给我们后辈,微笑着离去了。在我的人生记忆中,他从书本里走来,向历史中走去,身后留下惊世伟业。他的名字,深深地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他的精神,凝铸成华夏民族最坚实的脊梁。

今天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出身在和平年代,看到的是一个蒸蒸日上逐步发展壮大的中国。我们有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我们没有经历过苦难.相比钱学森,他身处那样恶劣的坏境依然忠贞爱国、坚持奋斗、自强不息,

我们以他为荣,以他为榜样,学习他的爱国精神、拼搏精神,以及他和夫人的爱情的风雨同舟??

篇二:读《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有感

读《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有感

——我是一名爱国者 前几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认真读完《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这本书,之后我对钱学森爷爷肃然起敬。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是《中华魂》这套故事丛书中的一本。这本书生动详细地讲述了钱学森从出生到逝世所有历经的事情,充分表现了钱学森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2009年10月31日逝世于北京,享年98岁。他身上最值得人学习的是他那拳拳报国心。

1935年他赴美留学,曾被关押在一个小岛上14天,美国人不准钱学森回国,这次经历让他的精神和身体都受到严重损伤,但钱学森并没有改变他回国的决心。当我读到“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这一段时,我被钱学森的这句话深深地感动了。我仿佛看到钱学森双手紧握住,眼里闪出坚毅的光芒。5年后,他终于回到了祖国……

我放下书来,掩卷沉思。这让我又不禁想起了一些名人爱国的例子。例如中国体育运动历史上国际影响力最大的运动员之一——姚明。2008年,因脚伤停赛的姚明回到北京,举办了一场新闻发布会。简短的介绍之后,有位记者问:“请问你什么时候回美国?”这本来是一个大家都能理解的问题,没想到姚明马上纠正记者的提问:“不是回美国,而是去美国。是回中国,去美国。”话音落地,全场响起一

阵自发内心的掌声。一字之改,包含的却是多么深挚的爱国情啊!

又例如,《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主人公肖邦。1830年11月,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决定出国深造。出发前,肖邦的朋友们为他饯行,他表示永远不忘自己的祖国。可是,在辗转流离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肖邦临终时请求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去,最后葬在了曾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上。

叶落归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可见,热爱祖国的人们能使国家和民族得以生存,走向兴盛和富强,从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祖国永远是每个人民的“天”,祖国高于一切!我们小学生作为新时期的爱国者、祖国的花朵,要树立终生学习的信念,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广泛吸收新知识新技术,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更新学习知识的方法和理念,从思想上、知识上充分武装自己,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钱学森作为我国杰出的爱国科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导弹之父,值得我们每个人对他顶礼膜拜。想到他对我们新中国所付出的汗水、智慧,我实在想不出有几位能出其后者,现在我们大家唯有学习,学习,再学习……从现在起,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了人民的安居乐业,让我们成为一名爱国者,一起来热爱我们的祖国吧!

篇三:导弹之父钱学森读后感

导弹之父钱学森读后感

最近连续看了两本钱学森传记,一本是中信出版社最近翻译过来的《蚕丝:钱学森传》,一本是我现在手上正在拜读的《钱学森故事》。前者是著名的已故畅销书作家张纯如的作品,作者笔触细腻、客观,着重描述了钱学森早年在美国的科研生活,和上个世纪50年代遭受麦卡锡主义迫害的故事,首次出版于1995年。后者是今年刚刚出版的一本“全传”,记录者之一是曾经担任钱学森秘书达26年之久的涂元季。可以说,两本书的风格差异甚巨,而从两本书中获得的钱学森印象也迥然有别。

在张纯如看来,钱学森是一个冷傲、严厉、自尊心强、不善沟通和表达,甚至有点难以接近的普通科学家;而在涂元季的书中,钱学森俨然成了一个虽然严厉,但和蔼、善解人意、觉悟高,全心全意为民族、为党、为国家牺牲一切的科学神话。我不知道相信哪一个,显然如果要从资料的翔实和完整性来看,涂元季提供的资料显得更加全面,并有众多因为长期贴身接近而获得的第一手感官资料。但如果从人物的饱满度和普遍的人性常识角度来看,张纯如笔下的钱学森显然更像一个普通人,而不是神。另外,因为钱学森生前拒绝人们为其做传记,偶然有人做科学名人录,也是勉为其难,并从未接受任何作者的单独采访,使得很多问题可能永远也无法澄清。

在阅读张纯如的传记时,我尤其记得张对于钱学森的一个基本定位,“钱学森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学者,但他的同事们反复向我强调,他并不能跻身于牛顿或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科学家之列,甚至也无法匹敌他在加州理工学院的导师西奥多 冯 卡门”。我相信,其实有很多人都会像我一样很不习惯这种美国式的表述方式。我们都已经习惯了黑白分明,善恶两分,神明和俗人之间的二元对立,往往看见类似这种带着酸味的文人腔调会有一种本能的排斥。这是一种力求客观、理性和准确,而试图排斥任何私性情感的表达方式。如果你不习惯张纯如,那我觉得《钱学森故事》可能会更适合你。作为秘书的涂元季把自己看得很卑微,而钱

学森在他的笔下显然是一个史诗般的伟大人物,而作者也毫无掩饰对传主的崇拜、高扬、宣传,力求达到某种正面的政治效果是这本传记的明确目的。

我无法作出价值判断,两种写作风格下的钱学森哪个更为真实,更无法判断哪一个钱学森对于人们更有益处。不过这种对比阅读,的确更有利于了解一个完整的钱学森。对于《钱学森故事》,我最为看好的是作者因为秘书一职,从而与钱的密切交往带来的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生动而平实,着实是其他的传记作者难以获得的。比如作为钱学森秘书,期间作者所经历的任命,后又因为误解和时间的错愕,而被替换,而后再被重新任命的整个戏剧化过程,因为作者的详细描述,颇能反映当时的工作分配机制,钱学森个人的性格特质。再比如“霍英东杰出奖100万元”一节,作者的描述也极具私性化特点。2001年,钱学森获得了霍英东杰出奖,并有100万的奖金。但是,钱学森一开始的反应竟然是并不同意拿这个奖。后来多人做工作,而且也顾及作为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的面子,人们才了解到,原来老人是怕这个奖曾经给过台独分子,而自己不想和这些人为伍,所以才不愿意拿这个奖。后来辗转甚至向当时的国家主席江泽民写报告确认此事,才最终接受此奖励。期间钱学森个人的整个思想变化历程都被作者清楚地描述和展示出来,反映出了一个政治上高度敏感和自觉的钱学森。这是一件很有代表性的事件,是《钱学森故事》中众多细节饱满的故事之一,而整本书也正因为这些饱满的细节而丰富、生动。

当然,除了这些因为作者的贴身经历而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我们了解钱学森的思想和性格特征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外,《钱学森故事》的整个故事架构也很吸引人。作者没有按照历史编年的方式记流水账,而是把全书分为六个部分,“爱国励志”、“报效中华”、“成才有道”、“人格如金”、“科学思想”、“大师风范”,而每个部分又由一个一个生动的小故事组成。使得整本书随便挑出任何一个单节,都能独立成篇。通过这种方式,作者也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达到了宣传钱学森伟大和高尚形象的目的。

最后要提到的一点是,可能是因为角度或者收集的资料不同,两本书中其实有很多客观历史事实存在不相符,甚至相互冲突的地方。在《蚕丝:钱学森传》一书中,钱学森在他的学生眼里基本上是一个科学怪人,根本不擅长课堂表达,甚至整堂课都在板书,令人难以跟上他的脚步,而他出的题目也是极其精深和困

难,使得他的学生怨声载道。但是,在《钱学森故事》一书中,他却变成了一个善于引导学生,善于谆谆教诲的人。几次提到钱学森利用通俗的语言讲解复杂的理论和公式的故事。

如果说张纯如的《蚕丝:钱学森传》一书注重反映的是冷战中科学家的遭遇和反讽,那《钱学森故事》显然要更加完整。毕竟张纯如所掌握的资料,仅限于作者对于钱学森的同学、同事、学生的珍贵访问,而且传记对于钱回国之后,尤其是他后期生活的描述几乎是空白的。《钱学森故事》很好地弥补了这点,甚至也并不避讳钱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所遭遇的种种

《中国导弹之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读后感1000字


认识、了解钱学森源于上个学期的一篇课文,题目就叫《钱学森》,记得当时学完本课后我就感慨万千,心潮起伏,心中悄悄地埋下了对钱学森的崇敬之情。寒假期间,来到书店,一本《中国导弹之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扑入眼帘,买回家,认真咀嚼,又一次走近了这位著名的科学家、“中国导弹之父”,再一次深刻地了解了他。

钱学森小时候不但聪颖过人,而且十分刻苦钻研。上小学时,男孩子们喜欢玩一种飞镖,它是用硬纸片折成的,头部尖尖的,有一副向后斜掠的翅膀,掷出去能像燕子一样飞行,有时还能在空中回旋。钱学森是此道高手,他折的飞镖,飞得又稳又远,小伙伴们谁也赶不上。有人不服气,便把他的飞镖检查了一遍,但没有检查出什么。这事被老师知道了,老师让钱学森再掷一次,钱学森果然飞得又远又稳。老师让钱学森说出其中的奥妙。于是,钱学森便滔滔不绝为老师和小伙伴们讲解。听完之后,老师不禁发出啧啧赞叹:“这钱学森竟然无师自通,悟出了空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这小同学不能小看,他很可能是一个大科学家的料。”

许多人都认为,钱学森之所以会聪慧过人,完全是因为有他母亲的遗传。但我不这么认为。钱学森的母亲的确十分优秀,但我更相信在钱学森取得成功的背后,一定付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汗水。他的这种刻苦钻研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欣赏、去赞叹、去学习吗?

长大后钱学森去美国深造,成为美国空气动力学冯·卡门最得意的学生。当时他在美国享有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想早日回到自己的祖国。他顶住美国政府的百般阻挠,终于回到祖国。回国后,钱学森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爷爷那拳拳的爱国心再一次震撼了我。在祖国最艰难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回到了祖国,为祖国建设出了一份力。正是因为有了像钱学森爷爷这样的先辈们的无私奉献,我们的祖国才会日新月异,越来越强大。

书中还有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美国一位高级将领说的一句话。他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这句话让我深刻理解了“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的含义。这让我想起班上有些同学说学习没有用,只会学成书呆子,许多不学习的人照样能成为大老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这样想,那祖国的明天将会怎样?

读完这本书后,我懂得了要想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那就要像钱学森爷爷那样学好科学知识,将来报效祖国,让祖国的明天因我们而美丽!

钱学森,中国的骄傲!

《中国导弹之父》读后感400字


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阅读了《中国导弹之父》。这篇文章主要讲了:钱学森爷爷冲破美国政府的重重阻扰回到了中国,为我国的航天技术奉献出了全部的精力和才智。

1950年,钱学森争取回到祖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钱学森由此受都美国政府的迫害,软禁。直到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在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盼望已久的祖国。

看到钱学森爷爷为祖国受到那么多的磨难,我感到十分羞愧。平时我们稍微遇到一些困难,一些挫折,就会想放弃。这样的事情我也发生过:在暑假里,妈妈给我报了舞蹈班,每天要很辛苦的训练。因为我们要参加比赛,所以每天要练两次,每次去排练就是压脚,排舞和其它一些训练,回到家已是晚上6点钟。开始我们还能坚持这样做,可是到最后大家都觉得太苦了,我们好几个同学都打了退堂鼓,退出了舞蹈班。当时我也动摇了,想放弃。但在妈妈和老师的劝说下,我还是坚持了下来,并在最后的舞蹈比赛中荣获了金奖。现在想想我受的“苦”和钱学森比起来,简直就是微不足道。中国有句俗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今后,我要向钱学森爷爷学习,做任何事都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我们还要学习钱学森爷爷的爱国精神,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学习,把知识掌握好,虽然不一定能成为像钱学森那样的专家,但一定要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为国家做贡献。我的理想:做一个他那样的伟人。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读后感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读后感(一)

寒假里,我一口气读了一本书:《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这本书描述了伟大科学家钱学森的一生,看完书之后我有着非常多的感慨。

钱学森生于1911年,小时候的学习成绩非常好。他到大学的时候,语文老师觉得他语文不错,就叫他读语文,数学老师觉得他数学不错,又叫他读数学。到最后钱学森选择了什么?让我震惊的是,钱学森说:"现在祖国的科技这么落后,工人这么的少,我要学工程,到时为祖国效力!"我看到这行字后,发现钱学森真的很爱国。

过了不久,钱学森又去美国学科技。一开始,美国人十分歧视他,甚至有次钱学森看电影时,有位美国人让他坐到其他位置上,原因是他不想和中国人坐一起!当时的钱学森非常愤怒,他直接离了场来表达自己的愤怒。这是赤裸裸的种族歧视,活生生的蔑视!美国人说什么民主、和平,你们做的比我们差远了!

钱学森学习非常用功。他一到美国,就拜了冯?卡门老师为师,并且努力的学习。钱学森即将回国时,他的认真换来了冯?卡门老师的一句话:"现在,你在学习上已经超过我了。"天哪,钱学森努力的结果是超过了如此有名的冯?卡门教授!这样的成就,几乎没人做得到,而他却没有翘尾巴,一点没有洋洋得意,还是那副谦虚的老样子。

钱学森的确是个真正的爱国人。他在美国的时候被美国人强行留在界内,就连钱学森的每一封信、每一次电话都要偷看偷听。后来钱学森终于回到了国家,有位朋友问他:"你在美国怎么不买保险、股票呢?"钱学森回答说:"我不是在美国长大的,所以我没有买过一美元的保险、一美元的股票。"

钱学森回国了,中华人民都乐开了怀。钱学森马上在中国建立了非常多的"第一":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研究机构;第一枚液体探空火箭;第一枚近程地对地导弹;第一枚中近程地对地导弹……在钱学森的带领下,掌握"两弹一星"科技的不再是美国、苏联了,中国也要加入这个名单。

我看这本书时,有着许多不同的心情。当日本人的大铁蹄践踏着东北时,我的内心是愤怒的;当苏联宣布与中国破除联盟并撤出三百多位研究员时,我的内心是震惊的;当中国成为世界强国之一时,我的内心激动万分;当中国的人造卫星成功返回时,我的内心已经不能用语言形容了!

钱学森是伟大的科学家,我长大后也要像他一样,做个科学家,为中华人民效力。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读后感(二)

梦绕魂牵赤子心

"小罗克韦克韦尔"得主是谁?"世界级科技工程名人" 得主是谁?又是谁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翻开了崭新的一面?他便是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1949 年 10 月,是新中国诞生的第 6 天,正逢又是中秋节,海外游子,那个不"每逢佳节倍思亲"呢?钱学森也不例外,正打算尽早回国。美国海军部得知此事后,以各种莫须有的罪名逮捕了他,让他每天不能说话,不能与人接触,还每隔一小时就吵醒他,钱学森因始终得不到休息。经过朋友们的多方努力终于把钱学森带回了祖国,在祖国他又继续奋发出他的"热量"使"东方红一号"缓缓升上了太空……

读着读着我不禁惭愧不已,他可是经过多少美国当局的骚扰,多少的阻碍,也没有放弃,我心中不禁涌起对美国的愤怒之情,但是,钱学森他熬过来了,他一直熬了五年!整整五年,他一直坚持工作。就算美国权大力大也阻挡不了这名海外游子回国的心,经过苦苦挣扎,终于在 1955 年 6 月,钱学森坐上回国的轮船,眺望着东方的土地,回国了。回国后他也不骄傲 . 炫耀,始终为 . 航空奋斗着,艰苦的研究着,漫长的制造,"东方红一号"完成了,他随着中国人的欢呼,中国人的意志,消失在天空中。

合上书,又想起身边的事来。

我想起美术课上的白丹枫,老师讲评完,白丹枫就画了起来,坐在旁边的董芊里故意开始捣乱,东一点西一横,好端端的纸被点的花里胡哨,经过老师一番"救助" 董芊里便不闹了。老师走了过来细心教白丹枫构图,教完后走开了,看对面施舜雨画不好便教他,随后又教了许多人,白丹枫那幅画被评为 5 + .

风雨过后总有彩虹,但要努力才会有美好明天。

读《钱学森》有感(三)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钱学森》,他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钱学森于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的一个知识分子家里。少年的钱学森喜欢自然科学、音乐、绘画,成绩优异,于20岁那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1934年毕业,赴美国留学。第三年考上麻省理工学院航天系,仅用一年就获得硕士学位,三年后获得航天,数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到1949年钱学森成为世界公认的物理学界权威之一。

1955年,经过五年的不屈抗争,钱学森终于冲破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在他的指导下,196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枚仿制火箭,1970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他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读完里这位篇文章,我感慨万分。钱学森那种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着实令我感动。想想看,是祖国养育了我们,让我们生活在这美好的国度中。在那么落后的时代,作为一位大科学家,钱学森首先想到了祖国,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祖国吗?我们青少年要向钱学森学习,使自己成为时代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读后感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读后感(一)

寒假里,我一口气读了一本书:《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这本书描述了伟大科学家钱学森的一生,看完书之后我有着非常多的感慨。

钱学森生于1911年,小时候的学习成绩非常好。他到大学的时候,语文老师觉得他语文不错,就叫他读语文,数学老师觉得他数学不错,又叫他读数学。到最后钱学森选择了什么?让我震惊的是,钱学森说:"现在祖国的科技这么落后,工人这么的少,我要学工程,到时为祖国效力!"我看到这行字后,发现钱学森真的很爱国。

过了不久,钱学森又去美国学科技。一开始,美国人十分歧视他,甚至有次钱学森看电影时,有位美国人让他坐到其他位置上,原因是他不想和中国人坐一起!当时的钱学森非常愤怒,他直接离了场来表达自己的愤怒。这是赤裸裸的种族歧视,活生生的蔑视!美国人说什么民主、和平,你们做的比我们差远了!

钱学森学习非常用功。他一到美国,就拜了冯?卡门老师为师,并且努力的学习。钱学森即将回国时,他的认真换来了冯?卡门老师的一句话:"现在,你在学习上已经超过我了。"天哪,钱学森努力的结果是超过了如此有名的冯?卡门教授!这样的成就,几乎没人做得到,而他却没有翘尾巴,一点没有洋洋得意,还是那副谦虚的老样子。

钱学森的确是个真正的爱国人。他在美国的时候被美国人强行留在界内,就连钱学森的每一封信、每一次电话都要偷看偷听。后来钱学森终于回到了国家,有位朋友问他:"你在美国怎么不买保险、股票呢?"钱学森回答说:"我不是在美国长大的,所以我没有买过一美元的保险、一美元的股票。"

钱学森回国了,中华人民都乐开了怀。钱学森马上在中国建立了非常多的"第一":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研究机构;第一枚液体探空火箭;第一枚近程地对地导弹;第一枚中近程地对地导弹……在钱学森的带领下,掌握"两弹一星"科技的不再是美国、苏联了,中国也要加入这个名单。

我看这本书时,有着许多不同的心情。当日本人的大铁蹄践踏着东北时,我的内心是愤怒的;当苏联宣布与中国破除联盟并撤出三百多位研究员时,我的内心是震惊的;当中国成为世界强国之一时,我的内心激动万分;当中国的人造卫星成功返回时,我的内心已经不能用语言形容了!

钱学森是伟大的科学家,我长大后也要像他一样,做个科学家,为中华人民效力。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读后感(二)

梦绕魂牵赤子心

"小罗克韦克韦尔"得主是谁?"世界级科技工程名人" 得主是谁?又是谁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翻开了崭新的一面?他便是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1949 年 10 月,是新中国诞生的第 6 天,正逢又是中秋节,海外游子,那个不"每逢佳节倍思亲"呢?钱学森也不例外,正打算尽早回国。美国海军部得知此事后,以各种莫须有的罪名逮捕了他,让他每天不能说话,不能与人接触,还每隔一小时就吵醒他,钱学森因始终得不到休息。经过朋友们的多方努力终于把钱学森带回了祖国,在祖国他又继续奋发出他的"热量"使"东方红一号"缓缓升上了太空……

读着读着我不禁惭愧不已,他可是经过多少美国当局的骚扰,多少的阻碍,也没有放弃,我心中不禁涌起对美国的愤怒之情,但是,钱学森他熬过来了,他一直熬了五年!整整五年,他一直坚持工作。就算美国权大力大也阻挡不了这名海外游子回国的心,经过苦苦挣扎,终于在 1955 年 6 月,钱学森坐上回国的轮船,眺望着东方的土地,回国了。回国后他也不骄傲 . 炫耀,始终为 . 航空奋斗着,艰苦的研究着,漫长的制造,"东方红一号"完成了,他随着中国人的欢呼,中国人的意志,消失在天空中。

合上书,又想起身边的事来。

我想起美术课上的白丹枫,老师讲评完,白丹枫就画了起来,坐在旁边的董芊里故意开始捣乱,东一点西一横,好端端的纸被点的花里胡哨,经过老师一番"救助" 董芊里便不闹了。老师走了过来细心教白丹枫构图,教完后走开了,看对面施舜雨画不好便教他,随后又教了许多人,白丹枫那幅画被评为 5 + .

风雨过后总有彩虹,但要努力才会有美好明天。

读《钱学森》有感(三)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钱学森》,他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钱学森于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的一个知识分子家里。少年的钱学森喜欢自然科学、音乐、绘画,成绩优异,于20岁那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1934年毕业,赴美国留学。第三年考上麻省理工学院航天系,仅用一年就获得硕士学位,三年后获得航天,数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到1949年钱学森成为世界公认的物理学界权威之一。

1955年,经过五年的不屈抗争,钱学森终于冲破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在他的指导下,196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枚仿制火箭,1970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他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读完里这位篇文章,我感慨万分。钱学森那种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着实令我感动。想想看,是祖国养育了我们,让我们生活在这美好的国度中。在那么落后的时代,作为一位大科学家,钱学森首先想到了祖国,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祖国吗?我们青少年要向钱学森学习,使自己成为时代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钱学森》读后感800字


《钱学森》读后感800字

爱国就是对祖国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前赴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但是,爱国精神不仅仅在战场上体现,还可以在许多方面看出。

199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向香港。一位40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阵阵海风掠过他宽大的前额。眺望着水天一色的地方。他屈指一算,已经航行了十五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自己脚下的是火箭的仓壁,他就是世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

当听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希望早日回到祖国。

在美国,钱学森什么都有了,金钱、地位、和名誉,他还是果断放弃了,他准备回到祖国,报效祖国。他不怕困难,想让祖国科技越来越发达,强大起来。而他要回国时,却被美国当局无辜迫害。然而,他会到祖国的决心一丝没有动摇。

我觉得钱学森有三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第一点是他在那时候,事业已经成功了,但是钱学森,毅然放弃了所有。第二点是他不怕条件差,这没有击败他的决心,反而是他更加勤勉、努力去报效祖国。第三点是,他遇到麻烦于挫折,他不回放弃。

就是这些,筑就了他一生的辉煌成就。

如果我与钱学森相比,我发现了我的不足。如果我有一点成就,在让我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展示我的成就,我肯定不会,因为万一失败了、有人比我更厉害怎么办?

有时候我练习毛笔书法,笔总是分叉,因为笔不好,我心想笔不好,我也要写好,但总是写不好,我朝笔发火,想把它折了。

第三点,我觉得,我做到了,如果我做事遇到麻烦了,我也不会放弃。

从今以后,我就向钱学森老人学习,努力改正我的不足,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成功的!

相信《《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读后感8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钱学森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